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格列佛游记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格列佛游记毕业论文

Red and White-----the Dual Symbolic Colors of Tess白色和红色-----苔丝的双重象征色 Fang Hongjian-the Tragic Figure Struggling in “Fortress Besieged” 挣扎于“围城”中的悲剧人物-方鸿渐 Hester and Dimmesdale’s Attitudes towards Love and life in The Scarlet Letter 论《红字》中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对爱情、罪恶、生活的态度 On Sister Carrie’s Criticism upon American Society论<<嘉莉妹妹>>对美国社会的批判意义 On Scarlett’s Attitude towards Life关于斯佳丽的生活观 O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Picaresque Huck论哈克的流浪汉形象 On the Moral Spirit in the Great Gatsby.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道德观 Thomas Hardy’s Pessimism in Tess of the D’urbervelles托马斯.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悲观主义 A Study of Tom Joad in the Grapes of Wrath《愤怒的葡萄》的中汤姆 约德研究 Mark Twain’s Linguistic Style in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浅析《汤姆索娅历险记》中马克 吐温的语言风格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cle Tom汤姆叔叔的性格分析 A Study of the Themes in a Farewell to Arms《永别了,武器》的主题思想研究 The Tragic Fate of “a Pure Woman” in the Conflict of the Individual and the Society “一个纯洁女人”在人与社会发展冲突中的悲剧命运 On the Language Style of a Midsummer-Night's Dream论《仲夏夜之梦》的语言风格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Swift's Gulliver's Travels《格列佛游记》的社会意义 The Psychological Analysis in Macbeth论莎士比亚《麦克白》的心理刻画 Inflexible Ada in Cold Mountain《冷山》中执著的艾达 On the Romanticism and Realism of Alice in Wonderland论爱丽丝梦游仙境的童话性与现实性 On the Tragicomedy of Rebecca in Vanity Fair论《名利场》中利蓓加的悲喜一生 On the Humour of Oliver Twist论《雾都孤儿》的幽默艺术 Tom Jones, a Dissipated but Kindhearted Man放荡而又善良的汤姆琼斯 The Free Will and Rebellious Spirit in Paradise Lost失乐园》中的自由意志和反叛精神 《On the Development of Shylock’s Character论夏洛克的性格发展 Morality and Criticism in Tom Jones评《汤姆 琼斯》中的道德观与批评观 On Imogen, the New Feminine Image in Cymbeline论《辛白林》中伊慕琴的新女性形象 Burns’ View on Love and Friendship论彭斯的爱情友谊观 The Reflection of Art and Life in Ode on a Grecian Urn and Ode on a Nightingale希腊古瓮颂》《夜莺颂》中艺术与生活的对照 The Womanism in "The Color Purple"紫色》中的《妇女主义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ers in Non-language Communication谈中国人和英美人非语言交际的差异 On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American Blacks during American Civil War美国黑人在美国历史上的贡献 On American Black English浅谈美国黑人英语 On the Differences of the Marriage Concept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浅谈中美婚姻观念的差异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Table Manners and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中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与文化的对比分析 On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in Bacon’s Essays论培根散文的思想性 Women's Movement in 1960s in American美国六十年代的妇女运动 Analysis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violent television and movie on children浅析影视暴力对青少年儿童的负面影响

不确定性的狂欢——《达芬奇密码》的后现代主义解读从文学文体学角度浅析《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反奴斗争接受美学视角下《暮光之城》字幕翻译的审美再现策略针对“00后”学生特点的初中英语个性化教学研究

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英美文学方面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2、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3、浅谈“欧·亨利式结尾”及其文学影响4、从宗教角度解读简爱的多重性格5、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小妇人》中的乔6、 “英雄”的陨落--悲剧美学角度分析《老人与海》7、 从《菊花》中看女主人公Elisa实现自我价值的障碍8、奉献与宽容---浅析《双城记》中的仁爱精神9、 《格列佛游记》中对理性的反思与批判10、浅析《警察和赞美诗》的戏剧化特色11、一场失败革命的反思---论《动物庄园》中所表现的象征意义12、论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的精神顿悟13、从后印象主义角度解读《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观14、 从中西方道德观差异谈《伊利亚特》与《封神演义》人物品德15、 韦伯《猫》中的女性主义

哎哟 这个可有一点难度呢亲,需要的话 也可以给你呢。

格列佛游记论文研究意义

斯威夫特以幽默丰富了作品的道德含义,以讽刺揭露荒诞,并通过人物性格和叙述框架使人难以置信的事件成为现实,即使《鲁滨逊漂流记》也难以在叙述的刻薄性和多样性方面与其媲美。——(英)司各特 这部小说通过对格列佛到小人国等国的种种遭遇,集中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种种矛盾,辛辣的讽刺了英国当时的社会状况。格列佛每到一个国度,都受到不同的待遇,耳闻目睹,无奇不有。作者对每一种情景都做了细致的描绘,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读起来妙趣横生。 《格列佛游记》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小说杰作。它和18世纪欧洲众多小说一样,继承了流浪汉小说的结构方法,袭用了当时流行的描写旅行见闻的小说,尤其是航海冒险小说的模式,很好的一本书。叙述主人公格列佛在海上漂流的一系列奇遇。它无疑在相当程度上受到笛福《鲁滨逊漂流记》和其他一些游记体冒险小说的影响。然而,《格列佛游记》和他们虽然形式相似,性质却截然不同。它是《桶的故事》和《世纪之战》那类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与十八世纪开始兴起的写实主义小说不同的若干独特性质。——吴厚恺《简论讽喻体小说及其文学地位》 文学史对《格列佛游记》的评价:作品假托主人公格列佛医生自述他数次航海遇险,漂流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智马国几个童话式国家的遭遇和见闻,全面讽刺,揶揄了英国的社会现实.其中“大人国”和“智马国”社会所社会理想虽然保存了宗法社会的原始特点,但却包含着启蒙主义的社会原则和价值观.作者把讽刺对象夸张变形到残酷甚至荒诞的地步,与现代的“黑色幽默”有相通之处. 斯威夫特对英国的政治,尤其对英国在爱尔兰的统治,有亲身的体验和深刻的认识。——杨周翰、吴达元《欧洲文学史》 剧作家盖埃和谢立丹,小说家菲尔丁和诗人拜伦,在他们创作的个别方面,乃是斯威夫特的追随者和继承者。——阿尼克斯特《英国文学史纲》

小说第一卷中所描绘的小人国的情景乃是大英帝国的缩影。英国国内托利党和辉格党常年不息的斗争和对外的战争,实质上只是政客们在一些国计民生毫不相干的小节上勾心斗角。

小说的第二卷则通过大人国国王对格列佛引以为荣的英国选举制度、议会制度以及种种政教措施所进行的尖锐的抨击,对英国各种制度及政教措施表示了怀疑和否定。

小说的第三卷,作者把讽刺的锋芒指向了当时的英国哲学家,脱离实际、沉溺于幻想的科学家,荒诞不经的发明家和颠倒黑白的评论家和历史家等。

小说第四卷,作者利用格列佛回答一连串问题而揭露了战争的实质、法律的虚伪和不择手段以获得公爵地位的可耻行为等,这一卷作者凶猛的批判把矛头对向了整个人类。

扩展资料

小说表达倾向:

它的批判锋芒,集中在抨击当时英国的议会政治和反动的宗教势力。小说通过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小人国)、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勒皮他(飞岛国)和慧骃国的奇遇。

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及英国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

小说深层意义:

小说不但抨击了社会现状,还在更深的层面上,直接讽刺了人性本身。在第四卷里,关于“钱”的那段议论就是如此。

格列佛来到没有金钱,没有军队警察的慧骃(马)国,向他的马主人解释说:“我们那里的野猢认为,不管是用还是攒,钱都是越多越好,没有个够的时候。因为他们天性如此,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得无厌。

富人享受着穷人的劳动成果,而穷人和富人在数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因此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被迫过着悲惨的生活……”。作者注意到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纯粹的金钱关系。并由此对人性产生了疑问。

作者在对当时英国的议会政治和反动的宗教势力进行无情、辛辣的讽刺、抨击时,有的直言相讥,有的利用异邦人的唇舌,有的隐喻挖苦,有的以兽讥讽人,凡此种种,风趣滑稽,神情皆备。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格列佛游记主题

环境对人类的影响的

你好,同学,你的从格列佛游记看环境对人的影响的开题报告老师让你往哪个方向写?开题报告有什么要求呢开题报告是需要多少字呢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开题报告选题通过顺利。 1、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还要综述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①人家在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②找出你想研究而别人还没有做的问题。③他人已做过,你认为做得不够(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④别人已做过,你重做实验来验证。2、目的意义目的意义是指通过该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有时将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3、成员分工成员分工应是指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担负的具体职责,要人人有事干、个个担责任。组长负责协调、组织。4、实施计划实施计划是课题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等。研究内容是指可操作的东西,一般包括几个层次:⑴研究方向。⑵子课题(数目和标题)。⑶与研究方案有关的内容,即要通过什么、达到什么等等。研究方法要写明是文献研究还是实验、调查研究?若是调查研究是普调还是抽查?如果是实验研究,要注明有无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实施计划要详细写出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地点、任务和目标、由谁负责。若外出调查,要列出调查者、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交通工具、调查工具等。如果是实验研究,要写出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器材。实施计划越具体,则越容易操作。5、可行性论证可行性论证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另外,还应提出该课题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帮助等等。6、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预期成果一般是论文或调查(实验)报告等形式。成果表达方式是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等形式来表现。

格列佛游记论文的参考文献怎么写

晨兮讲名著之《格列佛游记》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英文文献格式”的资料,供大家参阅。

参考文献

I.文内引用

(一) 直接引用

1. 引用中的省略

原始资料的引用:在正文中直接引用时,应给出作者、年份,并用带括号的数字标出页码。若有任何资料省略,使用英文时,应用3个省略号在句中标出(„),中文用6个(„„);若两句间的资料省略,英文应用4个省略号标出(‥‥),中文用6个(„„)。若要在直接引用插入自己的解释,应使用方括号[ ]。若在资料中有什么错误拼写、错误语法或标点错误会使读者糊涂,应在引用后立即插入[sic],中文用[原文如此]。下面是一些示例:

例一:The DSM IV defines the disorder [dysthymic] as being in a chronically depressed mood that occurs for "most of the day more days than not for at least two years (Criterion A) .... In children, the mood may be irritable rather than depressed, and the required minimum duration is only one year" (APA, 1994, p. 345).

例二:Issac (1995) states that bipolar disorder "is not only uncommon but may be the most diagnostic entity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similar settings .... and may be the most common diagnosis in adolescents who are court-remanded to such settings" (p.275).

2.大段落引用

当中文引用超过160字时,不使用引号,而使用“块”的形式(引用起于新的一行,首行缩进4个空格,两端对齐,之后每行都缩进)。

当英文引用超过40字时,不使用引号,而使用“块”的形式(引用起于新的一行,首行缩进5个空格,左对齐,之后每行都缩进)。 Elkind (1978) states:

In general, our findings support Piaget's view that perceptions as well as intelligence are neither entirely inborn nor entirely innate but are rather progressively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perceptual regulations. The chapter has also attempted to demonstrate the applicability of Piaget's theory to practical issues by summarizing some research growing out of an analysis of beginning reading. (p.183)

(二)间接引用

1.基本格式

同作者在同一段中重复被引用时,第一次必须写出日期,第二次以后则日期可省略。

a.英文文献:In a recent study of reaction times, Walker (2000)

described the method„Walker also found„。

b.中文文献:李福印(2004)提出概念隐喻的重要性,„;李福印同时建

议„。

2. 单一作者

a. 英文文献:姓氏(出版或发表年代)或(姓氏,出版或发表年代)。 例如:Porter (2001)„或„(Porter, 2001)。

b. 中文文献:姓名(出版或发表年代)或(姓名,出版或发表年代)。 例如:杨惠中(2011)„或„(杨惠中,2011)。

3.两个作者

英文引用时,在圆括号内使用两名作者的姓氏,并使用“&”来连接,在正文中,使用“and”连接两名作者。

中文引用时,在圆括号内使用两名作者的姓名,并用顿号“、”来连接,在正文中,使用 “和”、“与”、“及”等字连接两名作者。

例如:

(Smith & Jones, 1994), or Smith and Jones (1994) found....

In 1994 Smith and Jones researched.... Always cite both names in text. 陈国华和田兵(2008)认为„或„(陈国华、田兵,2008)

4.三至五个作者

英文第一次引用参考资料时,列出所有的作者的姓氏,除最后一名作者之前在正文中使用逗号加“and”、在圆括号内使用逗号加“&”连接外,之前的其他作者之间使用逗号“,”;之后引用时,英文用第一个作者的姓随之以“et al.”。

中文第一次引用参考资料时,列出所有作者的姓名,除最后两名作者之间用“和”连接外,之前的其他作者之间使用顿号“、”;之后引用时,用第一名作者加“等”字。

例如:

Strasburger, Jorgensen, and Randles (1996) found differences.... (第一次使用).

Strasburger et al. (1996) also created tests.... (在段落中第二次使用).

Starsburger et al. found discrepancies.... (此时省略年份).

卫乃兴、李文中与濮建忠(2005)指出„或„(卫乃兴、李文中、濮建忠,2005)。(第一次使用)

卫乃兴等(2005)指出„或„(卫乃兴等,2005)。(第二次使用)

5.六个作者及以上

使用英文时,只用第一个人的姓氏加“et al.”;使用中文时,只列出第一名作者的姓名,再加上“等”。

例如:

Pouliquen et al. (2003)„„或„„(Pouliquen et al., 2003)

王洪俊等(2007)„或„(王洪俊等,2007)

6.团体作者

使用中文时,第一次用全称,比如,(首都师范大学 教育 科学学院[首师大教科院],2001);之后可以用简称,比如,首师大教科院(2001)的调查表明„„。

使用英文时,第一次引用时,拼出团体,比如,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NIMH], 1996);以后用团体缩写加年份表示,比如,The NIMH (1996) examined....。

7.没有作者的文献

当一部作品没有作者时,在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目录单中的前几个字(通常是标题)和年份。比如,一项关于成年人 抑郁症 的调查(“Study Finds”, 1997) 报告 „„。

当某作品的作者列为“Anonymous”、中文使用“匿名”或“无名氏”时,英文引用时用“Anonymous”加逗号及年份,即(Anonymous, 1997),中文用“匿名”加逗号及年份,即(匿名,1997)。

8.英文文献作者姓氏相同

英文文献作者姓氏相同时,相同姓氏之作者于 论文 中引用时均引用全名,以避免混淆。

例如:R. D. Luce (1995) and G. E. Luce (1988)„。

9.多篇文献

a. 多篇文献,同一作者

若一作者有多篇你想引用的文献,只需用逗号“,”来区隔作品的发表年份(最早到最晚依序排列)。若多篇文献在同一年内发表,请在年份后面加上a、b、c„„等标注。(按:abc的使用需与参考文献部分有所对应,而这些文献的编排以标题名称的字母来 决定 。)

例如:

1)A recent study found a possible genetic cause of alcoholism (Pauling, 2004, 2005a, 2005b).

2)Pauling (2004, 2005a, 2005b) conducted a study that discovered a possible genetic cause of alcoholism

b.多篇文献,多位作者

文献依姓氏字母(笔画)、出版年代等顺序排列,不同作者之间用分号“;”分开,相同作者不同年代之文献用逗号“,” 分开。

例如:„(Pautler, 1992; Razik & Swanson, 1993a, 1993b)。

例如:„(董伟,2010;周音,2011a,2011b)。II. 参考文献

所有的参考文献使用“悬挂缩进”格式。参考文献按照作者姓的字母或拼音顺序排列于文后,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

[2]、„。排列顺序为先列英文文献,后列中文文献(如有中文参考文献的话)。英文文献使用英文标点符号,而中文文献则应使用中文标点符号。

1.著作类文献的基本格式

(1)独立作者的文献的格式

[序号]+空格+姓名(英文:作者姓+逗号+空格+作者名字的首字母)+点+空格+(出版年代)+点+专著名称(英文斜体)+[参考文献标识]+点+空格+出版地点+冒号+空格+出版公司+点。英文书名的每个单词(冠词和介词除外,除非在句首)的首字母都要大写,标点一律用西文标点。

中文文献的格式为:[序号]+空格+作者姓名+空格+(出版年代)+句号+专著名称(须加书名号)+[参考文献标识]+句号+出版地点+冒号+空格+出版公司+句号。

[1] 陈福康(2000)。《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Booth, C.(1983). The Rhetoric of Fiction [M]. England: Penguin Books.

(2)同一作者同年出版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献

[3] 周兆祥 (1996a)。《翻译人与人生》[M]。香港: 商务印书馆。

[4] 周兆祥 (1996b)。《翻译初阶》[M]。香港: 商务印书馆。

[5] Newmark, P.(1988a).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 London: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td..

[6] Newmark, P.(1988b).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M]. London: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Ltd..

(3)两位、三位作者的文献

两位、三位作者的文献,英文的后两位作者姓名之间用&连接;使用中文时,两名作者之间使用“和”连接。

[7] 顾嘉祖、陆升、郑立信(1990)。《语言与 文化 》[M]。上海: 上海外语教

育出版社。

[8] Fabb, N.,& Durant.A.(2003).How to Write Essays, Dissertations and

Theses in Literary Studies [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4)三位作者以上的文献

三位作者以上的文献,只需标出第一位作者,英文文献中其他作者用et al.来代替;中文文献中其他作者用“等”来代替。

[9] 李学平等(1982)。《当代 英语 语法概论》[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Quirk,R. et al.(1985).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M]. London: Longman Group Ltd.

(5)一书多册的文献

在书名之后标出第几册或第几卷。

[11] 张道真 (1983)。《现代英语用法词典》(第5册)[M]。上海: 上海译文出

版社。

[12] Blotner, J.(1974). Faulkner: A Biography (Vol.2) [M]. New York:

Random.

(6)翻译著作

在书名后标出译者,英文在译者名后加Trans;中文则在译者名后加“译”。

[13] 斯威夫特(1991)。《格列佛游记》(马祥文译)[M]。台北: 台湾麦克出版社。

[14] Calvino, I. (1986). The Uses of Literature (P.Creagh, Trans.) [M].

San Diego: Harcourt.

(7)作者是机构

作者就写机构名称。

[15] 高等学校外语学刊研究会(1996)。《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90-1994)

[Z]。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6]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1983). Intellectual Freedom Manual

[Z]. Chicago: ALA.

(8)工具书格式

工具书格式相同。

[17] 舆水优、大川完三郎、佐藤富士雄等 (2000)。《朗文汉英中华文化图解

词典》[Z]。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9) 没有作者的文献

当一部作品没有作者时,没有作者就不用写作者。当某作品的作者列为“Anonymous”、中文使用“匿名”或“无名氏”时,在参考文献页,英文按字母顺序排列Anonymous这个字,中文用拼音顺序排列“匿名”或“无名氏”。

[18]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Z].(1989).Oxford: Herndon Press.

[19] Anonymous. (2002). Teaching research, researching teaching [M].New

York: Alpine Press.

(10)更新版的书籍

[20] Bollinger, D.L. (1975). Aspects of Language (2nd ed.)[M].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1) 论文集全书

英文如果只有一个编者,用Ed.;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编者,则用Eds.; 中文在作者后面加“(编)”或“(主编)”。

[21] 杨自俭、李瑞华(主编)(1990)。《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C]。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2] Abrams, M. H. (Ed.).(1986).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 (Vol.2) [C]. New York: W.W. Norton & Co.

[23] Bublitz, W., Lenk, U. & Ventola, E. (Eds.).(1988). Coherence in

Spoken and Written Discourse [C].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cation Company.

2、文章类

(1)学术期刊文章

英文参考文献所必要的信息包括:作者的姓氏,名字和中间名字(若有的话)的大写字母. (出版年份). 论文标题(英文正体)[参考文献标识]. 杂志名称(使用斜体), 卷号, 所引页的页码.

注意:英文期刊每期均是起于第一页,在卷号后面用括号带数字标出期号。若不清楚出版日期,括号中写上“n.d”(即无日期)。同时要注意标点符号,姓氏之后是逗号“,”,名字字母之后是英文句号圆点“.”,年份带括号及圆点“.”,论文标题之后是圆点“.”,杂志名之后是逗号“,”,卷号及期号之后是逗号“,”,

页码之后是圆点“.”。

中文参考文献所必要的信息包括:作者的姓名(出版年份)。论文标题[参考文献标识]。《杂志名称》,卷号,所引页页码。

注意:中文期刊如果没有卷号的,用阿拉伯数字标出期号。若不清楚出版日期,括号中写上“无日期”。

同样要注意标点符号,姓名之后接年份带括号,之后是句号“。”,论文标题及其[参考文献标识]之后是句号“。”,杂志名之后是逗号“,”,卷号或期号之后是逗号“,”,页码之后是句号“。”。

[1] 蒋骁华(2003)。巴西的翻译:“吃人”翻译理论与实践及其文化内涵[J]。

《外国语》41(1), 63-67。

[2] Hewitt, A.(1984). Technical services in 1983 [J]. Library Resources

and Technical Services, 28(3), 205-218.

(2)引用论文集

引用论文集中的文章时,参考书目要提供以下信息:作者.(出版年代).文章名称(英文正体)[参考文献标识].英文文献使用“In ”,之后接编者名的字母及姓氏,这一顺序与单独引用时不同;论文集名称(英文斜体) [参考文献标识], 所引文章的起始页码用圆括号标于书名之后。出版地点:出版机构.

中文文献则须提供:作者 (出版年代)。文章名称[参考文献标识]、中文文献在论文标题之后使用“载于”, 之后接编者之姓名, 《论文集名称》(须加书名号) [参考文献标识]。所引文章的起始页码用圆括号标于书名之后。出版地点:出版机构。

[3] 方梦之(1990)。加强对比语言学的研究[A]。载于杨自俭, 李瑞华(编),《英

汉对比研究论文集》[C](79-85页)。 上海: 上海外语出版社。

[4] Searle, R. Metaphor [A].(1979). In Ortony, A. (Ed.), Metaphor

and Thought [C](pp.72-123).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报纸文章

报纸文章需提供出版日期,没有署名的文章,如社论,不用写作者。

[5] 吴天 (2000,10月23日)。外来语与我国文化的冲突[N]。《羊城日报》, 第

4版。

[6] 王树人(2002,4月3日)。文化会通的 历史 之镜:评中国与欧洲早期宗教和哲

学交流史[N]。《中华读书报》,第5页。

[7] Darst, J. (1998, May 25). Environmentalists want hotels, concessions

removed from US parks [N]. Boston Globe, pp.B1,B6.

[8] Young, Gifted, Black - and Inspired [N].(1988,May 18). Editorial.

Washington Post, p.20.

(4)学术会 议论文

引用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时,论文标题使用斜体字。论文标题之后表明该学术会议的名称及论文发表的形式,英文论文使用“Presented at”或“Poster at”字样,中文论文使用“宣讲论文”或“张贴论文”字样。再之后是会议举办的地点(通常是城市),以及月份时间。

[9] Lei L. & Wang L.(2000). The difference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between LD

and non-LD students [R]. Poster at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ld and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Kuala Lumpur, June.

[10] Jochens, J.(1992). Gender Equality in Law: The Case of Medieval Iceland[R].

Presented at the 26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enter for Medieval and Early Renaissance Studies, Binghamton, New York, October.

(5)未发表的学位论文或手稿

引用学位论文时要注明是出版或是未出版的学位论文以及授予学位的机构。

[11] Cheng, X. (2003). A Functional Approach to Discourse Coherence [D].

Unpublished PhD dissertation,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12] 雷雳(1999)。《亲子沟通与 儿童 行为问题的关系》。未发表手稿,首都师范

大学。

3、非印刷材料

(l)电影、电视、广播等

电影、电视、广播、幻灯、录像、录音、艺术品等的基本格式是导演(或制作者)姓名、年份(或播出日期)、片名(或节目名)、出品地(或播出台和播出地)。

[1] 张艺谋(导演)(1998)。我的父亲母亲[电影]。北京。

[2] Taylor,C., Cleveland, R., & Andries, L.(Producers). (2002). Six feet

under [Television Series]. New York: HBO.

[3] Brandt, F. (Producer) & Messina, P. E. (Director). (1985). Too Smart

for Strangers [Videotapes]. Burbank, CA: Walt Disney Home Video.

(2)电子文献

引用电子文献时,尽可能参照参考书目的基本格式,同时提供所引文献所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英文文献使用“Retrieved …, from …”,后面接网址;中文文献使用“获取资料于…来自互联网:”或者“来自因特网:”,冒号后面接网址。另外,论文(或资料)的标题使用斜体字。

[4] Dewey, R. (1996). APA publication manual crib sheet [OL]. Retrieved January 8, [5] Anderson, D. (2002, May 1). Social Constructionism and Moos [OL]. Retrieved

August 6, 2002, from

[6] Office of the U.S. Trade Representative. (1999).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OL]. Retrieved October 25, 2000, from

[7] Wissink, J.A. (2000). Techniques of smoking cessation among teens and adults

[J/OL]. Adolescent Medicine, 2. Retrieved August 16, 2002, from

[8] 万锦坤 (1996)。《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

北京: 中国大 百科 全书出版社。

[9] 王明亮 (1998,8月16日)。关于中 国学 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

4.其他文献

(1)专利

引用专利需提供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11] 姜锡洲(1989,7月26日)。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

881056073。

(2) 国际 、国家标准

国际、国家标准,需提供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12] GB/T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3)政府文件

政府文件需提供文件出台时间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Z] (1991)。香港: 三联书店有限

公司。

[14]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1982). Television and Behavior:

Ten Years of Scientific Progres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Eighties

[Z]. (DHHS Publication No. ADM 82-1195).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1000字)《格列佛游记》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伟大的讽刺小说,据说伏尔泰、拜伦、高尔基和鲁迅也很推崇斯威夫特的作品。我深深地崇拜着鲁迅,他用枯黄却瘦劲的手指着青年前进的方向,于是我便朝着那个方向,看上了《格列佛游记》--爱屋及乌。但是看过之后,大呼"上当"也于事无补,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可以问问别人对斯威夫特怎么看,来显示自己是"文学青年",更实际地是写一篇不伦不类的读后感交上去凑数。每当回想起当年看这本名著的时候,历史的沧桑感便涌上了心头,那些日子真是没有成就感受,很失败。一天仅仅十几页,举"目"维艰,冷不防冒上一句"往事不堪回首",发自于肺腑啊!打个比方,读《围城》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就像是用地道战地雷战打鬼子,越打越过瘾,正打在关头上,钱钟书先生将大笔一搁,鬼子投降了;读《骆驼祥子》也挺爽,应该属于三大战役的那种,共军三下五除二地把蒋介石赶到了台湾,我也三下五除二地干掉了老金;但读《格列佛游记》就大不一样了,是一种受罪,就像血战台儿庄一样,拉锯战,特艰苦卓绝,不但要跟斯威特作斗争,还要与瞌睡虫作斗争,不过"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我还是取得了"格列佛大捷",但损失惨重,至今想起来还余悸不已。因此,此后,看到鲁迅拿着烟斗一副正气凛然的样子,总会口不自禁地唱道:"都是你的错,是你我,还让我不知不觉满足的虚荣"……但是,尽管受了,并未影响鲁迅在我心的地位,我依然固执地认为:斯威夫特是不能与鲁迅同日而语的。鲁迅,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斯威夫特何许人也?英国十八世纪罪恶腐朽的资产阶级中的一员。他们的阶级属性有着本质区别(如果赶上"文革"就好了,分清敌我很重要啊)。其二,鲁迅是国产的,斯威夫特是洋货(这好像是废话)。至于第三点,我认为是最最重要的,鲁迅的文章虽艰深生涩但我依稀可辨,斯威夫特的译本虽然都是大白话,但我就是不知所言,所言何干。经过一番换位思考,我作出如下推测:大不列颠的可爱青年们也必然不知道鲁迅在说些什么,要表达些什么,以及"可能吧--那简直就是一定的"那种鲁迅特色的矛盾句式。他们正如我一样。究其原因,彼此在不同的国度,承着不同的文化,对于过去,对于历史,自己的从小就了解,别人的很少去触及。而没有一定的知识垫底,去读这种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的指桑骂槐的作品,看不懂是不足为奇的。我不知道十八世纪美国的辉格、托利两党缠绵悱恻、暧昧的关系,当然也就无从体会斯威夫特笔下的争论吃鸡蛋应先敲哪头、 鞋跟之高低等"原则"问题的"高跟党"与"低跟党"的妙处。我错怪斯威夫特了,我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而后来的斯威夫特也渐渐变得可以理解了,给我的感觉是他很正义。他讽刺地道出了当时英国的特点:"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马成了理性的载体,而人则化作脏臭、屎尿横飞、贪婪刁难的下等动物耶胡(yahoo,不是"雅虎")。他大谈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愿被金钱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得无厌。看完《格列佛游记》之后,我们不能不审视自己,我们身上有没有这些顽疾劣根的影子。有一句话,我认为评论得很经典:以夸张渲染时代的生气,藉荒唐痛斥时代的弊端;在厌恨和悲观背后,应是一种苦涩的忧世情怀。没有想到在那些朴实得如同流水账的大白话游记中竟蕴含着这么深邃的内涵。我知道,《格列佛游记》还需要再读上一遍,抑或是更多遍。这应该是以后的事了。

西游记佛学思想论文开题报告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从大的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是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热闹非凡,孙悟空上天入地好一顿折腾,将他的反抗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第八回至第十二回是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 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确如此。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如在孙悟空的形象创造上,就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孙悟空那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奋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的大无畏气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又如取经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或是自然灾难的幻化,或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他们的贪婪、凶残、阴险和狡诈,也正是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的特点。不仅如此,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宫、如来佛祖管辖的西方极乐世界,也都浓浓地涂上了人间社会的色彩。而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至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对这些形象的刻画,即使是信手拈来,也无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 但我认为,《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说到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更谈不上什么光辉高大,但这个形象同样刻画得非常好。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心里老想着高老庄的媳妇;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这正是小私有者的恶习。作者对猪八戒缺点的批评是很严厉的,但又是善意的。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唐僧的形象写得也不错,但比起孙悟空、猪八戒来,则要逊色得多。沙僧更是缺少鲜明的性格特点,这不能不说是《西游记》的缺憾。尽管如此,《西游记》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仍是十分惊人的,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而且,这里的人物也给现代管理学带来很多值得参考的价值。希望采纳

《西游记》这部神话小说,蕴涵着的是人生成功的真理和奥妙。唐僧、悟空、龙马、八戒、沙僧代表着的是一个人成就伟大的人生和事业所必须具备的五种协调的内在素质;它是作者对几千年来民族佛道思想文化精华的洞悉和把握所形成的哲学思想在缺乏其生长的人文环境的社会土壤的时代,为使它的功用植根于社会而以小说形式写就的一部博大精深的人生哲学著作。它那几百年来广为流传,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和故事奠定的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己、认识人生与环境的内在本相和内在力的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提供我们对自己的内在素质和才能进行自我塑造、完善和把握的明确依凭和目标。是唤起一个人独立自主、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鼓舞,使一个人在人生的奋斗中能有所依凭地去把握自己、拔正自己的人生方向,从而有效地不断地去推进自己的人生目标,达成自己伟大的人生和事业。 (一)孙悟空——与生俱来的无量心力、内在力量 孙悟空又名行者,它的表现是追求自由、乐观积极、自觉地肩负和承担责任,敢于和善于斗争、无私无畏、不屈不挠、情义真诚、除恶无情、战无不胜……这种表现,我们从成就伟大的人物身上有分明的感受,但它的能力——万劫不老长生、七十二般变化、无方不知的分身术,一纵十万八千里的斤斗云却使我们似乎无法与人的能力去认同。事实上,人的能力和才智是一个很抽象的、自己也难捉摸的真实存在。我们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的评估也总是依据已经有了把握的经验和事实。因而看不到、也不敢确信自己存在的潜力能发展出无限的可能性。所有成就伟大的伟人,在他们的人生奋斗中都有不少奇巧的偶合,但他们深知这些奇迹是自己始终如一地不懈努力才获得的。事实上,奇迹和神妙一直发生在始终如一的不懈求索和努力的奋斗者身上。因为他已经发动和形成了人生所具有的全部能量去促成自己的事业。 在一个洞悉了人性的人心里,他知世间上没有低能儿和怯懦者,只有因为自身各种错误的原因造成了没有发挥其天赋的无限潜能的人。孙悟空,正是悟透了人性的智者为使一个人能有所依凭地去深刻地认识和把握自身所具有的无量心力所具有的才能而总括出来的代表一个人才智和力量的品质形象,使一个人在人生的奋斗中不会因为处境迷茫所带来的无奈而放弃和绝望。 七十二般变化:简单地说,就是这个办法不行就用那个办法。悟空在与二郎神、牛魔王的斗争中就是不断地变化自己,或为战胜对手、或为保存自己。事实上,任何一个伟大的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一个人的权谋机变、多端变化,他在探知人和事是否能为自己所利用的过程中必须这样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采取各种方式去偿试、鉴认和辨别存在的事物就不能把握住存在于事物中的最佳力度和方式去达成目标。正因为这样,人在生活中有了等待、观察和尝试,——这都依据其人所把握的各种因素和目标的关系而定。一个人的目标越崇高伟大、肩负的责任越重大艰巨,那么他的才智越能得到发挥。看将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看资本论、相对论、看扭转乾坤的政治家……你看到的就是天才,然而他们的成功却是在不断的去伪存真的斗争中实现的。 出神变化,无方不知的分身术:人生而为人就有着不可估量的心力。一个人对事业的真诚和执着能唤起众多的人的热情与参与;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曾唤起了全民族的抗战热情,现实生活中某个人的正确倡议或鼓动往往能唤起千百人的积极响应,——这不正是一个人分身有术的体现。 万劫不老长生:即在人生和事业中虽历经苍桑和灾难,内心却始终从未失去斗志、生机和活力。在社会生活事务中,有些人有很出色的工作能力,并依凭自己的努力和才智把自己的事业推入了辉煌的旅程。但是他们却经不起人生事业中凄风苦雨的洗劫,或几经折腾之后就一沉不起了。然而,这并非他们真的没有了起死回生的条件和机会,而是他们为自己的失败而惊惶失措,倒下了自己的心志,放弃了重整旗鼓、战胜困境的雄心壮志和决心,从而放弃了去洞悉、总结和把握自己的人生和事业失败的内在原因,——哪些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哪些是属于自己工作中的漏洞、哪些是可以挽回的、哪些是仍可以继续利用或争取的、个人存在哪些不足,该如何弥补自己的缺憾……在困境中体察你的困境,你就必能从你的困境中看出方略和道路。那么,一个外人看来再也爬不起的失败者就会在一段沉沦之后他的事业又会焕发出强过往昔的生机和活力。这一过程中他的事业和境遇历经了好—糟—好,而其人,则是其所具有的内在力量、人生斗志经历了一次严重的考验。正是一个人的内在力量能不被事业和环境的失败所摧毁,一个人才有了东山再起,正是一个人内在力量的永生,才使一个人的生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才创造了千古不朽的事业。 会架斤斗云,一纵十万八千里:一个斤斗恰好是一个反复,云代表一个人的想象,架斤斗云就是一个人运用自己伟大的想象力反复地思想和谋虑,以洞悉事物存在的奥妙。那么他就能从复杂中发现条理和方略以及其微妙,从而依据自己的情况决定自己的人生进程。 金箍棒:它是用来抗击和进攻的武器,能藏之于耳中,量之于宇宙。它是存在于生活和工作中的“是”和真理。一个人遵从自心中觉知到的“是”和真理去生活和工作,就是把握了人生中最有力的武器。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但许多的人并不会遵循是非准则去生活和斗争,他们弃置人生最有力的武器却埋怨这个社会缺乏公正、正义和理性,而自己却依据人情关系、钱权关系、亲疏关系、利害关系、强弱关系……的不同而将是非混淆着去遵循,成为是非不分的参与者而不自觉愧疚和羞辱。这情情形,正是他们造成自己内心混乱,碍自己大有作为的巨大障碍、造成自己以得过且过、混混噩噩的态度来荒废人生无限的、渴望去行动的内在心力。 一个人一旦在生活中亲人自心中觉知到的“是”和真理去生活和斗争,那么,“非”自然难于在其心中立足,从而自然地会使自己在生活中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变得强大和不可战胜。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发现:真诚地遵循自心中觉知到的“是”和真理去推进自己的目标的时候,成功却比想象中要来得容易得多。 火眼金睛:从生活中获得的观察和辨别是非、真假的能力。一个人在生活中辨认不出真假是非,那么他就必然要上当和铸成错误,使自己遭受人生不应有的挫折和牺牲。社会生活中真伪并存、鱼龙混杂,一个人能否从生活的熔炉中熏陶出一双慧眼、一双洞悉生活、洞悉人性中存在的是非真伪的火眼金睛,则依赖于他能否在生活中始终保持警觉的观察。 每个人的心中所蕴藏着的巨大心力能随己之意选择自己的专业、才能的发展方向,并干出杰出的成绩。正是这股心力在心中激励着一个人不甘沉沦并在生活中寻求展示和发挥。一个人如果找不到他伟大的人生目标让自己的心神寄托于专一的奋斗,就必然会在生活中寻求杂事以充塞自己的心力之无用所形成的空隙(人们也把这叫做打发时间),这就是一个人何以无法安安静静地存在、而会不断地寻求、探索和奋斗的根源。但一个人往往在经过自己多年的人生努力之后因为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出路所带来的悲戚和荒凉而不堪继续承受自己的人生境遇带给自己的压抑和沉重(压于五行山下)、不堪继续承受生活的煎熬和折腾而放弃了自己追求和实现的自我期望。从而以“不幸运、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叹息、埋怨和失望而把自己置于放行自流之中。——尽管这样,然而其内心里仍不时会有一个声音在激荡——“我能行”! 这是一个人的心力、内在力量、心中的孙悟空发出的声音。即使一个人已经消沉下去,在一生中仍会不时听到和回忆起自己内心深处的这种呐喊和回音。——这种人生的遗憾,是一个人的内在素质不协调、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信念所造成。 每个人都有成就伟大事业的潜能,目不识丁的慧能成了禅宗第六代祖师,只在学校读一年书、在人生的奋斗中不断遭遇挫折和失败并造成过精神崩溃的林肯后来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不到2岁时的一场大病使海伦克勒成了一位盲、聋、哑的女孩,而她竟然凭感觉学有所成,考上了美国一流学府,成了一名女作家,……一个人的内在力量在始终如一的努力下所成就的人生事业是奇迹般的。一个人如何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无限才华?——唯一的方式就是遵从你内心感知的责任和使命去做!去行动!并遵从你生活中的“是”和真理去生活和斗争!你的人生自然会在你心中变得宝贵而珍重,你会自然地找到和展示出你生命旅程中蕴涵着的真理,从而获得你充分展示自己原本具有的伟大的力量和才智的机会。 (二)龙马——坚定的意志力 对于一个平常人来说,他的心神从来就不在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活动里面。总是自己在干工作,心中却在想着别事……而不是将自己的心神集中在自己所正从事的事务上去体悟其内在的不同和奥妙。——这就是一个人在自己所从事了一生的工作或专业中始终就没有突出的成绩和技能的重大原因。他们在自己的工作活动里面从来都是“走神”、想别事、心不在焉而不以为然,因而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从来就没有什么重大的领悟、贡献以及出色的成绩。 一个的这种心神不在其所正进行的活动中的表现使一个人在生活中往往无法确定自己真正想要去做的是什么事。当他有一个独立自主的决定之后也会被生活中其它更具诱惑力的事情或自己所预想出来的困难所改变了。这就是一个人想做而未去做,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感到失意和厌倦的根本原因。他的自我意识的不确定和飘忽不定使其做任何事都感到失意和无所成就。 一个人之所以没有作为,并不是其缺乏才华和不肯付出勤奋的努力,而是他的心神意象从来就难于驻足于自己所正从事的工作和生活。当一个人的心神意象能集中于自己的工作和活动的时候,他就能真正投身于自己的事务并能从中发现和体悟出技巧、奥秘和真理,以至因此获得洞见、发现和创造。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他似乎从来就没有留意到自己一直处在“走神”、想别事的心不在焉中生活和工作,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种状况竟然正是自己工作和生活失意、防碍着自己取得人生事业的成功的重要原因。任何一个人都能做到使自己的“走神”、想别事重新回到自己所正从事的行为表现里,但“走神”、想别事在一个人的意象里是那么习以为常,以至于你会在集中精神之中,在捉回你的“走神”之中“走了神”。因此,一个人要使自己心神集中于自己所正在从事的事必须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意识活动,有觉悟地长期不懈地去集中心神精力于自己正在进行的活动。——这是一个人培养自己全心地投入工作和坚定的品格意识的基本要求。能做到这点,一个人就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意志力。但是,一个人要去达成自己的伟大和独一无二,必须从现实的生活中去更进一步地锤炼出自己坚韧不拨的品格和意志力,才能在将来确立了自己的人生大业的目标时不会因其伴随的艰难困苦和可能遭遇的挫折以及其它美好的诱惑所动摇,意志力之于事业,正如基座之于大厦,只有坚定的意志力,才能托起人生不朽的事业。 许多人在人生的奋斗中,尽管已经取得了可喜可贺的进展和成绩,但他不堪忍受人生的巅颇和熬炼,在步履维艰中对似乎遥遥无期的人生成功感到茫然,而在半途中放任自流或改弦换辙了,并不是他们真的在这一方向上智竭力乏了,而是他们的意志不坚定奏出的人生哀歌。一个寄望于自己、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人生事业的成功的人,决不能在遵循自己内心所确认的“是”和真理的时候因为来自外在的困难和压力而动摇或改变了自己的信念。看我们人类历史中所有成就非凡的伟人,他们都是环境的恶劣也无法摧毁他的信念。他们所具有的坚定的意志力都是在平凡的生活中不断地着意锤炼而成,在数九寒天中长期地坚持冷水浴,以考验自己的忍受能力,在平常的生活事务中蓄意和自己可能的惰性和怯懦过不去,坚决地抛弃自己无益的喜好……从而才铸成了自己百折不挠、坚韧不拨的品格和意志。 在人生中遭遇过沉重的压力和挫折的奋斗者都有深切的体会:在这种境遇中拯救和振奋自己的是出自内心深处的信念唤起自己强大的内在心力支配着自己不妥协、不绝望,使自己在逆境中有面对任何艰难困苦和矛盾斗争的决心和勇气。这种深厚的内在力量能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就奠基在一个人坚韧不拨的品格和意志上。 一个人有了坚韧不拨的意志力,任何风险和恶浪,任何重负都无法阻挡他通向成功的彼岸。 (三)猪悟能——俭朴、勤奋的生活生存能力 八戒:当你给予他人举手之劳的帮助却并不拒绝他人对你的酬谢,只是做好了份内工作却获得了额外的报酬……这就是动腹吃荤;为了自己个人及小集体利益而侵犯他人和大集体的利益、以权谋私……这就是贪婪。八戒的内涵就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必须要自力更生、自食其力。一个人只能以“八戒”的态度去生活才能保持为人的诚实和本色,而不会因为自己在艰苦奋斗中兹生的消极而堕落、褪变。 变脸(在高老庄时):一个人在没有自己真心要去做的事或要去达到的目标的时候,他对生活中的任何事务都会提不起劲,即使因一时的召唤显得热切,但三五分钟之后又会象瘪了气的皮球。总是一幅没劲、拖沓的生活态度敷衍着去生活和工作。他们并不是不能吃苦,而是他们没有自己真正想去做的事,因而对生活中的事务变得时冷时热。 九齿钉钯:一个人在生活中把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食其力的生活准则去生活和斗争。 猪悟能又名八戒,他的表现是眷恋自己的家、贪图自在安乐、向往成功而又避难避苦、逃避责任、计较小利……但却诚实艰苦。他是一个人在面对现实必然会形成的人生倾向,是一个人对自性的伟大缺乏觉知而而不堪抗往自然境遇中的威胁、诱惑所形成的人生观念,是一个人在勤奋艰苦,实在为人,忠实于生命中自然会产生的消极怯懦,保守龟避的生活态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致力于努力的时候往往为自己这种思想感情和行为表现而自我卑贱,而没有觉知到一个人在勤奋努力中必须会产生这种情绪。因而把自己的必力和斗志无谓地消耗在这种自我谴责的自悲自叹上,使自己错过了去督导自己作出能够做出的自觉的勤奋努力。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在人生的努力中不放任自己的自挫情绪、督导着自己皈于诚实、艰苦和勤奋,那么这种看似令人失望的心性就将成为在人生奋斗中兢兢业业,完成实实在在工作的有生力量。 人生苦楚,即使你不去为人生理想和自我期望的目标去动力于求索和奋斗,做个乡村野老也同样在遭受着生活对心灵的煎熬之苦。事实上,为人生理想、愿望去求索,去奋斗所遭遇的人生困苦和烦难并不比一个放弃努力的人多。伟大人物的人生磨难又何曾多过和深沉过平凡人的心灵苦痛!只是平凡人的心灵苦痛不为外人所知晓、所瞩目! 我们深知:成功必须作出艰苦勤奋的努力,把我们自叹自悲的精力化作强求自己作出艰苦勤奋的努力去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行动吧!把自己的心力和斗志用作强求自己去作出些有益的努力吧!到最终你会发现:自己的艰苦勤奋铺就的正是条坚实的伟大的人生路基。 (四)沙悟净——定力。镇定自若、不卑不亢的稳定心理能力 当某人被身边的人咒骂的时候,正确的反应是镇静地听他骂。那么,就能听出他骂人的原因、动机和目的。这样,你就不仅能洞悉到对方,同时也能照见到自己,从而能使自己依据总体情势作出最有利于自己的意图和目的的反应。一个有在面对生活和工作中为人处事所具有这种沉着、镇静和泰然的心理能力,谓之曰少悟净和尚。 然而,众多的人在社会生活中总是被自己的和环境的各种各样的原因弄得心境总是处于不能自主之中,以至于他人的一个眼神都会牵动起情绪的变动和行为踌躇。往往会在矛盾斗争和变化的环境因素中弄得自己内心思想混乱而无法把握住自己和事物而使自己的言行大乱方寸,不是依附于势力就是表现严重失当而铸成过错。在这种情意里,我们深深地感到做人的为难和无奈。而往往让自己在生活中得过且过,放任自流,让自己在无奈和怯懦的心灵苦痛中折腾。 一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左右为难,使自己的心灵在生活中遭受煎熬之苦原因是我们的心境和动机一直被环境的、习惯的、已成的思想观念所左右,以至于会遵从自己并不以为然的外在的,他人所期望的标准、理想来试图表现自己,以获得来自外在的赞赏和肯定来感受自己的“价值”和“尊荣”。即使在心中感到大众的、势力的错误也不敢表现自己的见解、立场和态度,为的是避免自己的孤立,将要面对的斗争可能带给自己的伤害。而不是镇静地去部辨和把握事物的内在动因和奥妙,并努力依据自己的内心的真实意愿确立自己的行为准则和方向。因而即使在成功中也感受不到真实的自己,反而会寻求更大的外在势力作为自己人生的依靠和保障。一个人必须要从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中找回自己真实的意愿,信念和目标,那么他在这种努力中就能获得一个深刻的内在品质——他不会被环境、事业乃至人生在一个时期的严重失败和危机万分所造成的混乱和威胁而影响到自己内心的宁静。内心的宁静镇定是保障一个人综合情势,洞悉奥妙,作出最有价值的行为选择的必要素质。 一个有在面对压力、打击、挫伤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镇静往往会被人视为麻木不仁、缺乏个性、懦弱性的老实而不易被人理解、接受和尊重。然而这种能力却是一个人成就自己伟大的人生和事业的必备素质。培养自己这种伟大的品质和才能,必须是平常的实践和斗争中努力地把持住自己;不论面对何种事务、责任和境遇,都应该把握住自己肩负和履行的责任和使命。——这不仅能养育自己的坦诚,更重要的是能使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自省自悟、修正错误,真正步履于一条自我完善的成才的道路。孕育形成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面对是非压力不动摇、挫折打击能镇静的伟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能使自己更好地洞悉事物存在的真理和奥妙,驾重就轻,把握住事业、把握住命运。 为了自己的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一个人生活和斗争中必须要努力地约束、控制和把握住自己,做自己的思想、感情、行为和目标上的主人,努力培养出面对是非曲直和压力仍能保持沉着镇静、处变不惊的心理能力,才能使自己在风雨飘摇的岁月中沉稳地推进自己伟大的人生和事业。 (五)唐僧——心之所系的人生愿望和信念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愿望,但一个人的愿望却由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了解、认识和把握的程度不同而会不同和变化。在一个没有觉悟的人心中,他的愿望是种臆想,既空洞又乏力,总是伴随着自身心态的变化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变化不定,幻想着的是一蹴而就的成功;在心中也不知道自己该去为自己做些什么,因而一直得过且过,拖拖沓沓地过日子。平凡而美好的愿望是一个人为了家庭和个人的安宁幸福而自觉地努力和把握住可能的条件和机会为自己的愿望的实现而行动。任何一个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因为内心里有一个心怀的不懈的人生愿望引导着自己,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和事业获得转机和成功。 不论一个人的愿望是什么,愿望的本质是“空”的;它是一个人在现在对自己未来的一个设想和渴望。因而有必要在现在里自觉地作出朝着自己所设想和渴望的方向努力于自我实践的和完善。——这种朝着自己的愿望自觉努力的行为和过程就是奋斗,必然会发生内在成长。当一个人始终如一地继续这种努力,那么他的设想和渴望就会从其长久的自觉努力中蒂结而出。但是,一个人的设想和愿望往往被生活中显而易见的美好存在所支配和诱惑,——把它当作自己人生要去实现的目标,从而错过了出自自己内心深处的真正的人生愿望。只有当一个人的人生愿望是来自自己内心中的自我肯定和信任,所形成的自我期许,而不是依据自身的客观状况产生的目标才有非凡的价值和意义。一个人也会因为知道自己人生为的是什么而不会被生活中存在的其它美好事物所诱惑和支配,会自觉地予以回避和抛弃、甘愿被他人称之为“傻子”和“懵懂”。 人生追求的真正的自我实现是达成自身生命旅程中存在的真理,一切发现和创造、即一个人在社会中所确立的事业都只是这一过程结出的果实。它是根基于一个人确信自身具备无限的潜能、未来将要肩负和完成一番属于自己的大业的动机上的人生自我期望所做出的长久的不懈努力的一个归结。因而他注视的是自己的品性才华、思想意识和人生体验(努力)能否帮助自己坚定不移地去完成自身所感知到的人生使命。每个年轻人都在社会中寻求自己的人生定位、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寻求人生的奋斗目标,这事实上是在寻找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出路、寻找自身生命所具有的无限心力渴望去达成的伟大事业。但这只有其在已往的生活中一直在始终如一地自觉努力中提高和完善自己,并准备好了自己在未来遭遇到来自生活环境中的极大诱惑、压力、是非曲直和看似不可逾越的人生障碍时不会分散、转移和放弃自己所确立的人生选择。那么,目前所寻求的 生定位、目标才有真实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形成自己真正的人生信念,否则,即使是找到或发现了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最终也会不堪寞社会观念的混乱、人生的颠簸、环境的压力而成为自身人生事业和人生选择的叛徒。——这根本上是他们的内在素质、品格和意志不协调的原因,他们在自身心的矛盾斗争中自己击败了自己,从而放弃了去成就自己独一无二的伟大人生和事业。 毛泽东曾说:“如果一个人十年来未找到真理,十年都未立志”。找到了自身生命中存在 真理就确立了自己的人生信念和目标,就找到了独一无二的伟大的人生和事业,一个人如何才能人生定位,找到和确立自己始终不渝的人生信念和目标!这只能其从的人生努力 奋斗中去探寻追问,只有其人生体验才真正包涵了他人生的独一无二、包涵着他生命旅程中的真理。他必须在其深心里问他自己:“到底我该生该干什么?!”你必然能干成什么!在你的人生努力中要真诚地执于自问。那么,在你的苦苦的自我追问之下,在所有的世俗社会所引发的人生愿望和目标全部消失之后,一个出自你内心深处的、综合你生命所具有的全部、将会激励和唤起你去始终不移地去实现它的人生信念和目标就会自你心中升起!它就是你人生中、心灵深处升起的太阳。即使是在你未来的人生征途中处身黑暗,你都能看到人生和事业的依稀希望和光辉,它将唤起你生命所具有的全部才智和力量去成就你这独一无二的伟大而辉煌的人生和事业。 你与生俱来的、在你心中激扬流淌着的那股心力、内在力量,名之为悟空,行者就是你必须要以自己的行动在生活的实践中肩负和履行你的责任和道义,一个人对现实的关注和生命自身所具有的生活能力名之为猪悟能,八戒就是自己为生活之所得必须要严格遵循的一定准则;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内心发生的矛盾冲突,因左右为难而容易导致人生的倾斜——能否行之于中庸、泰然和镇静——这种能力名之为沙悟净,和尚就是服从于高尚的目的和动机;对自己所觉知和把握的是和真理能坚定不移地贯彻和遵循,这种坚定的意志力称之为龙马;而在内心里始终如一地抱持一个自我期望的、要去达到的一心之所系的心愿和目标就谓之为唐僧。——这就是古往今来所有成就伟大的伟人和天才都具有的成就伟大事业的五种伟大的内在素质。正是这五种协调的内在素质,使人们一旦发现和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就会始志不移地去达成它。——这就是牛顿何以在获得苹果落地的启示之后会不懈地去探索,从而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马克思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获得了启示之后会不懈地去探索,从而发现了经济规律的内在原因,……事实上,有广泛的人在苹果落地、衣食住行……中产生过困惑和启示,但人们不会把这个问题当真地去探索出个究竟,他们在真理召唤他的时候会放弃它,对它弃耳不闻。但如果一个人具备了这五种良好的内在素质,他就会在自己的人生中不遗余力地去为真理而斗争。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以一个伟大现象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只是社会生活使人螟蔑了自性中存在的伟大。我们之所以仰慕毛泽东、老子、爱因斯坦……是因为他们的存在唤起了我们对自性存在的伟大的回顾、唤起了我们内心深处一直深信自己有成就伟大事业的潜力的觉悟。人类所已建立的哲学、科学、理论和伟大事业,都只是因为人的心力洞悉和把握住了其存在的奥妙和真理。自然世界和人生本身存在着无穷的奥妙和真理等待着人们去发现、揭示和加以创造。——这就是生命存在的目的、价值和意义。人生之所以痛苦、失望和有永不满足的欲求,就是因为错过了自己在瞑瞑之中感觉到的存在于自身的真理。 一个人要达成自我实现,成就自己伟大的人生和事业,就必须使自己的全部才智和力量得到协调一致的利用。但是,美好而丰富的世界、变化不定的社会生活一直在诱惑,从而扰乱着一个人的心神、混乱着一个人的愿望、分散着一个人的思想和精力。——人类社会和历史所埋葬和将要继续埋葬的存在于一个人心中的伟大天才都是因为其挡不住这个世界和社会生活的诱惑和混乱。一个人要达成自己的伟大和独一无二,就必须去提高和完善人生必备的五种伟大的内在素质,使自己获得孜孜以求不屈不挠、战无不胜的精神力量

首先,我想谈一谈对唐僧这个一向人们褒贬不一的人物的理解: 第一:耳朵软,没有主见。就等"三打白骨精"为例,小女、婆婆、老伯都是白骨精所变,唐僧不辩真假,也不能怪他,毕竟不如悟空的火眼晶晶。可既然悟空已说出实情,并有白骨脊梁上的一行字"白骨夫人"的证明,唐僧就应相信悟空。八戒一向爱和悟空对着干,在一旁挑衅生事,唐僧果然耳朵软,信了八戒。悟空不住地叫:"师傅,莫念!莫念!"听了都叫人心寒。悟空穿山越岭,擒妖除怪,跟随唐僧一行吃尽了千辛万苦。而唐僧心里糊涂,不明真相,竟然过河拆桥。第二:言而无信。唐僧在"三打白骨精"中,写过一纸贬书,作凭证,不要悟空做自己的徒弟。还发过一段惊人的毒誓:"今后再要你,我就坠下地狱,不地超生!"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可当黄袍怪施法将唐僧变为老虎,悟空急忙迎救之时,唐僧的誓言又在哪里?唐僧只有感激、只有道谢,但内心更多的是羞愧与惊讶!迷途知返自然比执迷不悟要好得远。可是,"为人师表"啊!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第四:固执,自作主张。以"盘丝洞七妖作法"为例。唐僧自作主张去化斋,徒弟们好言相劝,无奈唐僧十分固执,结果成了七个女妖的"上门午餐",唐僧这才含泪悔恨。可是唐僧啊!你为什么总是要做"事后诸葛亮"呢? 然后是孙悟空: 孙悟空是全书中最光辉的形象。"大闹天宫"突出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的精神"西天取经"表现他见恶必除、除恶必尽的精神。孙悟空大闹天宫失败后,经过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镇压,被唐僧放出,同往西天。他已不再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个头戴紧箍,身穿虎皮裙,专为人间解除魔难的英雄。在重重困难之前顽强不屈,随机应机,就是镇魔者孙悟空的主要特征。 接下来是猪八戒: 最初的影响是好吃懒做,因为这个原因已经让孙悟空骂了又骂,同时也给师徒四人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在孙悟空被赶走的这些时候里,它又因为贪睡,害得唐僧误入妖怪的洞穴。不过有的时候,它也挺聪明的。在去请孙悟空的路上,它用了激将法,这点是出乎我意料的。而且,它也很重义气,虽然平时孙悟空一直骂他,但在孙悟空被赶走时,它也落下了眼泪,不是吗? 最后是沙和尚: 老实,这是谈到他的第一印象,其他的就觉得没什么很特别的,相对于猪八戒来说,它更认真,愿意吃苦,毫无怨言。 观世音菩萨选了四个人,真是绝配,孙悟空一身本领,猪悟能敢于斗争,沙悟净憨厚沉稳,唐僧心地善良,师徒四人经历千难万险,终于修成正果,成仙成佛,我真为他们高兴!

这些矛盾都是作者故意留下的,所以在找出矛盾之后试着分析一下作者这样做的意图

哈佛毕业论文格式

如下:

1、标题:标题应该简洁、清晰、概括。这个词不应该超过20个词(不同的机构可能需要不同)。本文不需要单独的主题页面。一般来说,一个单独的主题页面需要显示有关机构、教员和答辩时间的信息。

2、版权声明:一般情况下,硕士、博士研究生应在毕业论文主体前附上版权声明,并应单独成页。个别本科毕业论文也有这个。

3、摘要:要有高度的通用性,语言简洁,清晰,中文摘要在100-200字左右(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

4、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选择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不同的大学可能要求不同的词)。关键字应该用分号或逗号分隔。

5、目录:写出目录并将其翻页。正文的第一级和第二级标题(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标注较低的标题)、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

6、正文:专科毕业论文的主体一般应在3000字以上,本科文理学士毕业论文通常要求8000字以上,硕士论文可能要求30000字以上(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

7、致谢:简要描述您撰写毕业论文的经历,并对协助完成论文的指导老师和相关人员表示感谢。

8、参考文献:在论文末尾,根据参考文献或引用的时间顺序列出的参考文献,也可以符合所有专著、论文和论文的其他材料的顺序(哈佛文本引用的无编号对应注释)。

9、备注: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外进行讲解和解释。

10、附录:对于一些不适合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以纳入附录。有时会在文本后面附加一个个人简介。

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

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这里将参考文献格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文内注(In-text Citation),另一种是文章结尾的参考文献目录,一般称为Reference List,也有不同叫法的,下面会说到。

一般来说,许多参考文献格式都是基于两种格式:APA格式和MLA格式,另外还有CMS格式和哈佛文献格式(Harvard System)等,都是比较常见的参考文献格式。下面就分别对这四种格式做一个简要的说明。

1.APA 格式

APA是美国心理协会的缩写,全称是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格式指的是该协会出版的《美国心理协会刊物准则》,目前已出版至第7版。主要用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类(Social and Natural Sciences)的文章。国内很多期刊也是采用的APA格式。

APA格式的细节十分复杂,这里就不赘述了,如果想深入了解,普渡大学官网有一个版块:里面对前面提到的前三种格式都有详细的介绍。APA文内注的基本格式是“(作者姓氏,发表年份)”。文末的参考文献目录是Reference List,必须以姓(Family name)的字母顺序来排列,基本结构为:

期刊类:

【作者】【发表年份】【文章名】【期刊名】【卷号/期数:起止页码】

Smith, J. (2006). The title of the article. The title of Journal, 1, 101-105.

非期刊类:

【作者】【发表年份】【书籍名】【出版地:出版社】

Sussan.G.(2002).What computers can’t do. New York: Harp& Row.

2.MLA格式

MLA 是美国现代语言协会(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制定的论文指导格式,多用于人文学科(Liberal Arts)。MLA文内注的基本格式是“(作者姓氏,文献页码)”。文末的参考文献目录在MLA格式中称为Works Cited,同样是以姓(Family name)的字母顺序来排列,基本结构为:

期刊类:

【作者】【“文章名”】【期刊名】【卷号或期数】【发表年份】起止页码】

Nwezeh, C.E. “The Comparative Approach to Modern African Literature.” Year book of General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28 (1979): 22.

非期刊类:

【作者】【书籍名】【出版地:出版社】【发表年份】

Winfield, Richard Dien. Law in Civil Society. Madison: U of Wisconsin P, 1995.

3.CMS格式

CMS格式,又叫芝加哥论文格式,全称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源于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在1906年出版的Manual Style,目前已出至第十七版,主要用于人文学科(humanities),它使用脚注、尾注和参考文献目录来注明文献来源。

芝加哥格式的文内注和APA格式一样,采取作者姓氏加上年份,如果需要,还可以加上页码,比如:(Goman 1989, 59)。脚注和尾注(Footnote or endnote)的结构为:

期刊类:

【作者】【“文章名”】【期刊名】【卷号或期数】【发表年份】【起止页码】

Susan Peck MacDonald, “The Erasure of Language,” 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58,no. 4 (2007): 619.

非期刊类:

【作者】【书籍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

First name Lastname, Title of Book (Place of publication: Publisher, Year of publication), page number.

文末参考文献称为bibliography或者References,其结构为:

期刊类:

【作者】【“文章名”】【期刊名】【卷号或期数】【发表年份】【起止页码】

MacDonald, SusanPeck. “The Erasure of Language.” 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58, no. 4 (2007): 585-625.

非期刊类:

【作者】【书籍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

Last name, Firstname. Title of Book. Place of publication: Publisher, Year of publication.

4.哈佛文献格式

顾名思义,是哈佛大学的论文参考文献标准,全名为:哈佛注释体系(Harvard System),起源于美国,但是在英国和澳洲等国家运用得比较多,尤其在物理和自然科学领域。

哈佛格式的文内注也和APA格式一样,采取作者姓氏加上年份的方式。文末的参考文献目录的基本结构为:

期刊类:

【作者】【发表年份】【文章名】【期刊名】【卷号或期数】【起止页码】

Ross, N. (2015). On Truth Content and False Consciousness in Adorno’s Aesthetic Theory. Philosophy Today, 59(2), pp. 269-290.

非期刊类:

【作者】【出版年份】【书籍名】【出版地:出版社】

以上就是四种参考文献格式的一个最简要介绍,每一种格式的规定中还有非常多的细节,比如相同姓氏的作者、多个作者、电子出版物、会议论文等等情况,另外还有排版、字号、缩进、空格等等,具体在写作中采用哪一种再去查找相关细则。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