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亦可为害茎、花、果实。叶片染病,叶面出现不规则形浅黄色褪绿斑,叶背初生白色霉状物,后变为灰褐色或黑褐色,潮湿时叶片正面亦可出现灰褐色霉层,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卷曲,植株呈黄褐色干枯。番茄叶霉病是由半知菌亚门真菌、黄枝孢菌侵染所致。该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上越冬,遇到适宜条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和人们农事活动进行传播。病菌发育最低温度9℃,最高温度34℃,最适宜温度20-25℃,室内空气相对湿度高低是影响该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相对湿度高于90%,发病严重。低于70%,基本不发病。防治方法:土壤增施生物菌肥,定植前每亩用2.5千克5406菌种粉,掺饼肥10-15千克施入定植沟内,或土壤撒施其它生物菌肥。定植后地面喷洒“保得”土壤生物菌接种剂300克,或生物多效奇500克,可抑制并减轻发病。如果已经开始发病,需及时喷洒25%阿米西达悬浮剂2000倍液,或30%爱苗乳油4000倍液,或50%凯泽水分撒剂1500倍液,或96%天达恶霉灵3000倍液,或60%防霉宝超微粉剂600倍等药液,分别掺加1500倍天达有机硅+600倍“天达—2116”液。以上药液交替使用,每7--10天一次,连续喷洒2—3次。若遇阴雪天气,改用粉尘剂或烟雾剂。
防治番茄叶霉病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
该病菌的生理小种很多,应根据优势生理小种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子,播前种子用53℃温水浸种30分钟,晾干播种。
第二,农业防治。
①发病重的地区应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以减少初侵染源。②育苗床要换用无病新土。使用旧床,要在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土壤消毒。③重病温室、大棚,在定植前要进行环境消毒,即密闭后按每100米2用硫黄0.25千克,锯末0.5千克,混匀后分几堆点燃熏蒸1夜。④加强栽培管理。适时通风,适当控制浇水,水后及时排湿,形成不利于病害发生的温、湿条件。开花前不灌,开花时轻灌,结果后重灌。前期做好保温,后期加强通风,去掉老病叶。病情发展时,可选择晴天中午,密闭棚室使温度上升到36~38℃,保持2个小时可抑制病情发展。
第三,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45%百菌清烟剂每667米2每次250~300克熏一夜或于傍晚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667米2每次1千克,隔8~10天喷1次,连续或交替轮换施用。也可在发病初期喷洒47%~50%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10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剂100~15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667米2喷对好的药液50~65升,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防治番茄叶霉病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
该病菌的生理小种很多,应根据优势生理小种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子,播前种子用53℃温水浸种30分钟,晾干播种。
第二,农业防治。
①发病重的地区应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以减少初侵染源。②育苗床要换用无病新土。使用旧床,要在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土壤消毒。③重病温室、大棚,在定植前要进行环境消毒,即密闭后按每100米2用硫黄0.25千克,锯末0.5千克,混匀后分几堆点燃熏蒸1夜。④加强栽培管理。适时通风,适当控制浇水,水后及时排湿,形成不利于病害发生的温、湿条件。开花前不灌,开花时轻灌,结果后重灌。前期做好保温,后期加强通风,去掉老病叶。病情发展时,可选择晴天中午,密闭棚室使温度上升到36~38℃,保持2个小时可抑制病情发展。
第三,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45%百菌清烟剂每667米2每次250~300克熏一夜或于傍晚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667米2每次1千克,隔8~10天喷1次,连续或交替轮换施用。也可在发病初期喷洒47%~50%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10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剂100~15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667米2喷对好的药液50~65升,隔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一、病原 叶霉病是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其真菌定名为黄枝孢菌。二、为害症状 叶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以为害茎、花、果实等。叶片发病初期,叶面出现椭圆形或不规则淡黄色褪绿病斑,叶背面初生白霉层,而后霉层变为灰褐色至黑褐色绒毛状,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条件适宜时,病斑正面也可长出黑霉,随病情扩展,病斑多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可引起全叶干枯卷曲,植株呈黄褐色干枯状。果实染病后,果蒂部附近形成圆形黑色病斑,并且硬化稍凹陷,造成果实大量脱落。嫩茎及果柄上的症状与叶片相似。三、传播途径 病菌通过空气传播,从植株叶背气孔侵入,也可以由萼片、花梗进入子房,危害果实。四、发病规律及条件 叶霉病菌以附着在种子表面和侵入种皮内的菌丝及残存和附着在病残体、架材和土壤中的菌丝与孢子越冬。翌年春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孢子随风或弹射到叶片等部位侵入,一直延续到秋末。该病流行速度较快,在适合的条件下,从始发期到盛发期只需要10~15天左右的时间。相对湿度在80%以上,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及病斑扩展。相对湿度在90%以上病害易发生和流行,叶表面结露可促进病害发展。 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其中湿度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若温室内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大于90%,发病可以从无到有,10多天蔓延全田。种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或多雨,田间湿度大时均有利于病害发生。 保护地种植密度过大,株间通风不良,浇水过多,湿度过大,叶面结露时间过长,都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和扩展,能加重病害发生。一般来说,宁夏保护地番茄以春秋两季(3月~5月和9月~10月)发病较重,露地栽培的番茄则在多雨的7月~8月发病较重,露地受害状况比保护地要轻得多。番茄叶霉病是蔬菜病害中生理小种分化得最明显的一种病害。五、防治方法(一)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严把育苗关; (2)利用无病种子:无病种子可减轻田间由种子带菌引起的初侵染。无病种子应从无病田或健康植株上留种。引进种子需要进行种子处理,采用温水浸种。利用种子与病菌耐热力的差异,选择既能杀死种子内外病菌,又不损伤种子生命力的温度进行消毒。对于温室栽培的番茄种子宜选择用55℃温水浸种30分钟,以清除种子内外的病菌,取出后在冷水中冷却,用高锰酸钾浸种30分钟,取出种子后用清水漂洗几次,最后晒干催芽播种; (3)高温闷棚:选择晴天中午时间,密闭温室升温至30~33℃,并保持2个小时左右,然后及时通风降温,对病原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4)加强管理,降低湿度:采用双垄覆膜、膜下灌水的栽培方式,除可以增加土壤湿度外,还可以明显降低温室内空气湿度,从而抑制番茄叶霉病的发生与再侵染,并且地膜覆盖可有效地阻止土壤中病菌的传播。根据温室外天气情况,通过合理放风,尽可能降低温室内湿度和叶面结露时间,对病害有一定的控制效应。及时整枝打杈、植株下部的叶片尽可能的摘除,可增加通风。另外,采用滴灌可降低空气内湿度,好于大水漫灌;(二)药剂防治 预防用药: 在预期发病时,用《奥力克—霉止》500倍液或霉止30ml+抑菌叶肥金贝40ml 兑水15公斤,进行植株全面均匀喷施,5—7天用药一次。 防治用药: (1)叶霉病初发时,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及严重病枝,然后根据作物该时期并发病害情况,采用霉止50ml+金贝40ml或霉止50ml+霜贝尔30ml,或霉止50ml+细截30ml,兑水15公斤,每5—7天用药1次;连用2—3次。 (2)发病较重时,清除中心病株、病叶等,及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防治方法,如霉止50ml+10%多抗菌素15g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5g或70%百菌清30g,兑水15公斤,3—5天用药1次。
症状:叶片被害时正面出现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淡绿色或淡黄色褪绿斑,直到整个叶片枯黄。叶背面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白色霉斑,病情严重时,霉斑布满叶背面,颜色变为灰紫色或墨绿色,引起全株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卷曲。果实被害,围绕果蒂部形成黑色硬质病斑,果蒂稍向下凹陷。花被害后发霉枯死。叶柄、嫩茎上症状与叶片相似。
叶霉病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如佳粉15号、金棚1号、中杂9号、东农712、东农708等。②棚室消毒。定植前按每立方米空间用硫磺粉2克加锯末4~5千克,密闭棚室后暗火点燃熏烟24小时,再通风换气24小时,即可定植番茄。③生态防治。加强棚室温、湿度管理,适时通风,适度控制浇水。④药剂防治。喷施50%异菌脲1000倍液,或60%多菌灵盐酸盐6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
番茄灰霉病病叶与病果(由柱头侵染)
防治技术: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及早清洁田园。③合理密植,加强管理。④实行轮作。⑤增施石灰和腐熟的有机肥。⑥药剂防治。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用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0%宝丽安(多氧霉素)800倍液,或65%万霉灵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或75%百菌清(达科宁)600倍液进行喷施。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4次。发病期,上述药剂可适当加大浓度进行防治。除喷雾防治外,可结合使用6.5%甲霉灵粉尘剂或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用量为1.5~1.8千克喷粉防治。此外,也可使用45%百菌清烟剂或15%速克灵烟剂进行综合防治。
叶霉病又称。番茄叶霉病是温室番茄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一种病害,常造成叶片早枯而提早拉秧,与番茄霜霉病、番茄灰霉病并称,是番茄、黄瓜、葡萄、西瓜等经济作物需防治的主要病害。
疫病上述两种混配制剂配方主要适于发病初期进行,即在田间发现有番茄早疫病、晚疫病时治疗效果较好,微信搜索菜农圈关注。当然,根据当地番茄早疫病、晚疫病发生发展规律,在没有发现这两种病害前,可用上述混配制剂中的某一种单剂进行保护性预防,以达到降低用药成本的目的。一般在病害发生较为严重时,须用上述两种混剂交替轮换使用,效果最好。使用混配剂主要是防止产生抗药性。精甲霜·锰锌由强内吸性、治疗型杀菌剂甲霜灵与保护性、触杀型杀菌剂代森锰锌经科学方法复配而成,兼具甲霜灵和代森锰锌的杀菌特点,扩大了两个单剂的杀菌谱,可延缓病菌产生抗药性。甲霜·锰锌虽为混配制剂,使用时还应尽量避免长期单一施用,应与其他有效的保护性或治疗性杀菌剂百菌清、烯酰·锰锌、霜脲氰、吡唑醚菌酯等交替使用,以避免产生抗药性。恶唑菌酮·霜脲氰商品名为抑快净,具有杀菌谱广、预防长久、治疗快速等优点,药剂具有能深入渗透叶片表层,附着力强、保护期长、用量低,保叶又保果,低毒,对人类、作物和环境安全等特点。防治番茄早疫病、晚疫病效果较好。烯酰吗啉是吗啉类杀菌剂,专一杀卵菌纲真菌,但单独使用有比较高的抗性风险,常与其他药剂混配使用。要注意混用的药剂用量,微信搜索菜农圈关注。对于上述几种作用对象相同的农药混配,在两种农药混用时各自用量都应除以2,以防产生药害。如要配68%精甲霜灵·锰锌水分散粒剂5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倍液100千克,两种农药的取用量为
叶的背面会出现灰白色霉层,而且叶子会泛黄,同时也会出现不明显的斑点,叶子会卷起来,而且非常的干枯。
1、早疫病:番茄早疫病又称轮纹病,是各地大棚、温室栽培番茄全年均可发生的病害之一。2、晚疫病:受害叶柄和主茎呈黑褐色腐烂,幼苗萎蔫倒伏,病斑从叶尖叶缘开始,潮湿时有白色霉状物。3、叶霉病:番茄叶霉病是番茄主要病害之一,常造成严重减产,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茎、花和果实。
一、早疫病
1、症状
(1)番茄早疫病也被称为轮纹病,是各地大棚、温室栽培番茄全年都能发生的病害之一。
(2)该病造成的损失为20%-30%,严重的可达50%以上,甚至导致毁棚。
(3)番茄早疫病的症状比较明显,容易识别,受害叶片初期会出现水渍状暗绿色病斑,慢慢的会扩大呈近圆形或不规则形,上有同心轮子纹。
(4)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会长出黑霉,病斑一般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逐步向上部叶片发展。
(5)严重时,下部叶片会出现萎蔫,枯死,叶柄、茎秆和果实发病初期呈暗褐色椭圆形病斑,扩大后就会出现凹陷,并出现黑霉和同心纹。
2、防治
(1)种子消毒:用52°C的温水浸种30分钟,取出后在竹盘上摊开,然后催芽播种。
(2)使用无毒菌土育苗:选择连续2年以上没有种过番茄、辣椒等茄科作物的土壤做苗床,培育幼苗,待幼苗长至8-10cm时,再将其移栽到大田里。
(3)发病前后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0倍稀释液进行喷雾,每7天使用1次,连喷3-4次(注意要交叉用药)即可。
二、晚疫病
1、症状
被危害的叶柄和主茎呈黑褐色腐烂,幼苗会枯萎倒伏,病斑主要从叶尖叶缘开始,潮湿时会产生白色霉状物,干燥时会干枯,由褐色变成暗褐色,出现水渍状或云纹状,稍凹陷,病果坚硬。
2、防治
1、番茄收获后一定要清除病残组织,将其进行集中处理。
2、种植密度不能过密,氮、磷、钾肥要配合使用,合理浇水,不能大水漫灌,雨后也要及时排水。
3、发病初期在清除中心病株、中心病叶后要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发病时可用40%疫霉灵可湿性粉剂300-400倍稀释液进行喷雾,每7天使用1次。
4、也可用粉尘法防治,即用喷粉器喷5%百菌清复合粉剂,每次每亩喷1公斤即可。
三、叶霉病
1、症状
(1)番茄叶霉病是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会导致严重减产,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茎、花和果实。
(2)叶片从下到上发病,心叶不受害,叶片背面初期会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黄绿色斑点,上面还会产生灰白色霉层,后期霉层会变为淡褐色至深褐色。
(3)发病严重时,霉层会布满叶背,导致叶缘上卷,全株枯死。
(4)果实发病时蒂部周围会出现凹陷较硬的黑色病斑,叶片有不规则黄色病斑,潮湿时会产生褐色霉层,使叶片枯黄、卷曲,然后脱落。
2、防治
(1)种子处理:可用50°C温水浸种30分钟。
(2)加强栽培管理:一定要施足腐熟有机底肥,浇透底水,合理密植,及时清除病残体,注意田间通风透气、排湿降温。
(3)药剂防治:发病前后可用10%氟硅唑1000-1200倍液,40%腈菌唑1500倍稀释液,10%苯谜甲环唑1000-1500倍液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稀释液进行喷雾,每7天使用1次,连喷3-4次即可。
四、灰霉病
1、症状
(1)该病可危害花、果实、叶片及茎。
(2)果实染病:青果受害比较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一般会被先危害,后向果面或果柄扩展,导致果皮呈灰白色、软腐,病部会长出大量灰绿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子实体,果实失水后会僵化。
(3)叶片染病:一般都是从叶尖发生,病斑呈”V”字形向内扩展,初期会出现水浸状、浅褐色、边缘不规则、深浅相间的轮纹,后干枯表面产生灰霉致叶片枯死。
(4)茎染病:发病初期呈水浸状小点,后扩展为长椭圆形或长条形斑,湿度大时病斑上会长出灰褐色霉层,严重时会导致病部以上枯死。
2、防治
(1)加强通风管理
①晴天上午一定要放风,使棚温迅速升高,当棚温升至33°C时,再开始放顶风,31°C以上的高温可减缓菌孢子萌发速度,推迟产孢,降低产孢量。
②当棚温降至25°C以上时,中午要继续放风,使下午棚温保持在25-20°C左右。
③棚温降至20°C时一定要关闭通风口以减缓夜间棚温下降,夜间棚温一定要保持15-17°C左右,阴天可打开通风口换气。
(2)控制浇水:可以采用滴灌或膜下灌水的方法,这样能降低棚室相对湿度。浇水宜在上午进行,发病初期适当减少浇水,严防过量,防止结露。
(3)药物防治
①开花期可在蘸花药液中加入0.1%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比较好。
②也可对果实进行喷雾,但一定要注意轮换用药,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
③可用50%百菌清粉尘剂,每亩喷粉300克或者50%多乙可湿性粉剂800-100倍液,也可以使用40%密霉胺SC1000-1200倍液进行均匀喷雾。
五、斑枯病
1、症状
(1)番茄斑枯病初发时,叶片背面会出现水浸状小圆斑,过一段时间正反面也会出现圆形和近圆形病斑,边缘呈深褐色,中央呈灰白色、凹陷, 一般直径为2-3毫米,密生黑色小粒点。
(2)发病严重时,叶片会逐渐枯黄,植株早衰,造成早期落叶。茎上病斑呈椭圆形、褐色,果实上病斑呈褐色、圆形。
2、防治
(1)番茄采收后,一定要彻底清除田间病株残余物和田边杂草,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及时打掉下部病叶、老叶,将其全部带出田外,集中销毁。
(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进行喷雾,每7天1次,连喷3-4次即可。
六、枯萎病
1、症状
(1)距地面较近的叶片会出现发黄,最后变褐枯死,枯叶多残留在茎上不脱落。
(2)病叶会由下向上扩展,最后仅残留顶端数片叶外,其余全部枯死。
(3)叶片会枯黄,潮湿时常在茎基部产生粉红色霉状物。
(4)植株根部会呈褐色腐烂或局部坏死,剖开茎基部可看到维管束呈黄褐色。
2、防治
可以使用100ml“根病专家”兑水30kg-45kg,均匀喷雾全株或灌根,或者使用“可杀得”3000倍液杀菌性药剂进行防治。
番茄叶霉病是保护地番茄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番茄的叶、茎、花、果实上,初期在叶片背面出现一些退绿斑,后期变为灰色或黑紫色的不规则形霉层,叶片正面在相应的部位退绿变黄,严重时,叶片常出现干枯卷缩。防治措施1、播种前应施足磷、钾肥,并做好种子选用和种子处理,种子可以新高脂膜拌种能驱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不影响萌发吸胀功能,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播种后及时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保温保墒,防止土壤结板,提高出苗率。2、加强管理,在番茄生长适时中耕除草,浇水追肥,并及时降低田间湿度,喷施促花王3号抑制主梢旺长,促进花芽分化,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同时在开花前喷施菜果壮蒂灵提高花粉质量,增强循环坐果率,提高番茄的品质,使番茄连连稳产优质。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根据植保要求喷施50%多菌灵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等针对性药剂,7天1次,连续防治2~3次,同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强药效,提高药剂有效成分利用率,巩固防治效果。
番茄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亦可为害茎、花、果实。叶片染病,叶面出现不规则形浅黄色褪绿斑,叶背初生白色霉状物,后变为灰褐色或黑褐色,潮湿时叶片正面亦可出现灰褐色霉层,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卷曲,植株呈黄褐色干枯。叶霉病病原是半知菌亚门真菌、黄枝孢菌防治用乐谱道(杀菌丹+戊唑醇),爱可(烯肟菌胺+戊唑醇)或40%苯醚甲环唑, 万兴(氟硅唑+恶唑菌酮),70%甲托或25%阿米西达悬浮剂2000倍液,或30%爱苗乳油4000倍液,或50%凯泽水分撒剂1500倍液,或60%防霉宝超微粉剂600倍等药液。每7--10天一次,连续喷洒2—3次。若遇阴雪天气,改用粉尘剂或烟雾剂。
番茄叶霉病又称黑毛,只为害番茄。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茎、花和果实。叶片发病先从中、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叶片发病初期,叶背病部形成不规则形或椭圆形淡绿色至淡黄色褪绿斑,条件适宜时长出灰白色霉层,后变为灰紫色、灰褐色致密的绒状霉层。病斑对应的叶片正面为淡黄色,没有明显边缘,温度适宜时也可长出暗褐色霉层。发病严重时,叶片布满病斑或病斑连片,叶片逐渐卷曲、干枯。花器受害发生凋萎。果实染病,果蒂附近或果面形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块,硬化凹陷,不能食用。嫩茎或果柄染病,症状与叶片类似。
发病初期用百分之四十五百菌清烟雾剂每亩次250克;或于傍晚喷洒百分之七叶霉净粉尘剂;或百分之二武夷菌素水剂(BO-10)150倍液;或百分之五十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百分之五十扑海因1500倍液;或5406的3号剂600倍液;或百分之七十五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至800倍液;或百分之八十代森锌600倍液;或百分之七十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百分之四十七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至800倍液;上述药之一,每7至10天晴一次,连续防治2至3次。
番茄叶霉病又称黑毛,只为害番茄。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茎、花和果实。叶片发病先从中、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叶片发病初期,叶背病部形成不规则形或椭圆形淡绿色至淡黄色褪绿斑,条件适宜时长出灰白色霉层,后变为灰紫色、灰褐色致密的绒状霉层。病斑对应的叶片正面为淡黄色,没有明显边缘,温度适宜时也可长出暗褐色霉层。发病严重时,叶片布满病斑或病斑连片,叶片逐渐卷曲、干枯。花器受害发生凋萎。果实染病,果蒂附近或果面形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块,硬化凹陷,不能食用。嫩茎或果柄染病,症状与叶片类似。
茄子黄萎病,又称黑心病、半边疯、凋萎病。主要为害茄子成株,一般是在门茄坐果以后发病。近年来,茄子危害面积逐渐扩大,危害程度日益加重,严重的茄子田块发病率可达70%~80%。
茄子苗期发病较少,多在门茄坐果后中后期发病,由下而上或从一侧向全株发展。茄子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半边的叶片叶脉及叶缘褪绿发黄,晴天高温时萎蔫,夜间或天转阴凉时恢复。再进一步发展,则半个或整个叶片逐渐变成黄褐色,数日后,茄子萎蔫状态不再复原,褪绿部分变成黄白色,白变为褐色枯斑,有时病斑只限于半边叶片,引起茄子叶片歪曲。叶缘稍向上卷曲,且多由半边叶开始,当茄子病情病斑急剧扩展到整片叶子后,往往是整个叶片发黄萎蔫,变褐枯黄,到后期茄子叶片全部枯死、脱落。
病害逐渐由下往上,从半边向全株发展,最后茄子全株死亡,只剩茎秆立在田中。严重时早期发病的植株到生长中后期表现植株矮小,株形不舒展。将茄子病株的根、茎部用刀纵切,可见维管束变成褐色或呈黑色,木质部呈现黄褐色,用手挤压可见灰白色的黏液。
茄子黄萎病根据病原菌的致病力不同可分为三类。①枯死型:植株严重矮化,茄子叶片皱缩、凋萎,可使成片死亡。②黄斑型:植株稍矮化,叶上黄斑呈掌状,仅下部茄子叶片枯死。③黄色斑驳型:植株稍矮化,仅少数茄子叶片有黄斑或叶缘有枯斑,不枯死。
茄子黄萎病系真菌性病害,病菌以休眠菌丝、厚垣孢子和拟菌核随病株残体在土中越冬,可存活6~8年以上,其中拟菌核甚至可存活14年以上,即使在淹水条件下还可存活3年。带菌土壤是病害侵染的主要来源,茄子种子也能带菌,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带病茎秆、枯叶等堆肥时也能传病。
病菌从茄子幼根或根部伤口或直接从幼根表皮、根毛侵入,原菌孢子及其毒素液对茄子幼苗根部细胞膜透性具有相同程度的破坏作用,两者对茄子有同样的致萎作用,造成电解质外渗,且随时间的延长和毒素浓度的提高尤为明显。以后蔓延到维管束、茎叶及果实和种子,破坏植株维管束,造成植株内部养分、水分的运输障碍,导致茄子发病。
病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0~30℃,最适温度为19~30℃,在低于5℃和高于33℃均不利于病菌生长发育,35℃停止生长。从茄子定植到开花期,日平均气温低于15℃的时间长,则发病早而重;如此期间天气温暖,雨水调和,病害明显减轻;茄子定植过早,栽苗太深,地温低则易发病;冷凉天气直接浇灌井水,会使地温降至15℃以下,易导致茄子黄萎病的发生蔓延。茄子起苗时带土少,伤根多,中耕不及时,土壤龟裂等不良的栽培措施,会加重病害的发生;地势低洼,施用未腐施的有机肥料、灌水不当及重茬连作地块的茄子,发病均较重。
防治方法:
(1)重视种子检疫,选用无病茄子种子,实行种子处理和防止带菌土壤传播。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7小时。
(2)轮作倒茬,选择沙质土,注意不与茄科蔬菜或棉花连作,茄子与葱蒜类轮作最好,轮作年限3~4年,与粮食作物尤其是水稻轮作效果尤为理想。
(3)培育壮苗,提高茄子定植质量。用赤茄等砧木嫁接,采用营养钵育苗,定植时要带土移栽,在茄子分苗、假植、定植、中耕除草等农事操作时,要注意防止或减少茄子伤根。
(4)定植后选晴天高温时浇水,合理灌溉,增施腐熟有机肥,及早锄地,保持土壤水分,增高地温,减轻黄萎病危害。茄子采收期小水勤浇,保持表土不龟裂、不积水,使土壤含水率保持在70%左右。茄子田园要清洁,收获后或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撒石灰消毒,秸秆集中焚毁。地膜覆盖茄子,增高地温,防病效果明显。
(5)药剂防治。
①茄子定植前每667平方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3~3千克,加10倍土拌匀,撒在茄子定植沟内;或喷洒地面,深耙入土中15厘米处。
②茄子定植缓苗后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灌茄子根。每株茄子用药液0.3千克,每7~10天灌1次,连续灌2~3次。
③茄子发病初期用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或6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50倍液,或50%托布津500倍液,或12.5%增效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灌根,每株茄子灌药液250~500毫升,每10天1次,连续灌2~3次。
发病症状:番茄叶霉病不侵染果实,主要侵染西红柿叶片。初期在叶片背面出现一些褪绿斑,后期病斑上滋生灰色或黑紫色的不规则形霉层,老百姓俗称“黑毛病”,叶片正面在相应的部位褪绿变黄,严重时,叶片常出现干枯卷缩。叶霉病通常从植株下部叶片向上蔓延,一般棚室温度在20℃~25℃、相对湿度在85%左右时易发病。连阴天光照弱、通风不良、湿度过大的环境下,叶霉病发生尤为严重。该病严重影响叶片的生理功能,能导致西红柿大幅度减产。防治措施:移栽幼苗前,用45%百菌清烟剂进行室内消毒,发病初期及时用药防治,可采用粉尘法或烟剂熏烟,药剂可选用5%加瑞农粉尘剂、45%百菌清烟剂。喷雾要在上午进行,注意叶背着药,可选用10%世高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2%武夷霉素水剂150倍液、60%防霉宝超微粉剂6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喷雾,7~8天喷1次,连喷3次,注意交替用药,防止产生抗药性。在喷药时,菜农要注意重点的喷洒部位。叶霉病的病菌是在土壤里的病残体上存活,番茄开始发生叶霉病都是在植株的下部叶片。在一个棚内靠近南面的棚脚处的番茄最先发病,因此在发病前喷药时要重点照顾植株的下部叶片和大棚南面的植株。在发病后喷药要重点保护植株中上部的功能叶片。需注意事项:西红柿叶霉病非常容易暴发,一旦发病很难防治,而且随着用药次数的增加,其抗药性也会逐渐增强。在喷药时还会将病斑上的孢子打散,使其扩散到空气中,并随气流转移到其他叶片上进行再侵染。因此,叶霉病的防治要赶早,最关键的时期是在番茄的第一至第二穗花坐果期,应该重点预防,每间隔7天喷施一次药剂。一旦下部叶片已经发现病斑,要及时喷施治疗性药剂,相同的药剂防治的越早,效果就会越好。
土壤增施生物菌肥,定植前每亩用2.5千克5406菌种粉,掺饼肥10-15千克施入定植沟内,或土壤撒施其它生物菌肥。定植后地面喷洒“保得”土壤生物菌接种剂300克,或生物多效奇500克,可抑制并减轻发病。如果已经开始发病,需及时喷洒25%阿米西达悬浮剂2000倍液,或30%爱苗乳油4000倍液,或50%凯泽水分撒剂1500倍液,或96%天达恶霉灵3000倍液,或60%防霉宝超微粉剂600倍等药液,分别掺加1500倍天达有机硅+600倍“天达-2116”液。以上药液交替使用,每7--10天一次,连续喷洒2-3次。若遇阴雪天气,改用粉尘剂或烟雾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