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淮海战役精神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淮海战役精神研究论文

淮海战役取得胜利的最重要原因:中国共产党深得民心;人民的大力支持,并给与的巨大帮助;国民党违背民意发动内战造成民不聊生,生灵涂炭。

淮海战役的意义就如毛泽东在战役结束后的第四天,即1949年1月14日发表的关于时局的声明中所说:现在,人民解放军无论在数量上士气上和装备上均优于国民党反动派政府的残余军事力量。至此,中国人民才开始吐了一口气。

现在情况很明显,只要解放军向残余的国民党军再作若干次重大攻击,国民党统治即将土崩瓦解,归于消亡。

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战争北京:

1948年下半年,国内形势愈发对国军不利,8月初,国民党在南京召开军事检讨会议,提出了东北求稳定,华北求巩固,在西北阻匪扩张,在华东华中加强进剿的战略。从下半年开始,国军开始实施重点防御,重兵坚守战略要点,编练强大机动兵团,造成共军对战略要点“吃不掉”,对增援兵团“嚼不烂”。

一个月后,中共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确立了“由游击战争过渡到正规战争,建军五百万,歼敌五百个旅,五年左右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任务。

9月间中共发起济南战役,攻克济南,这是中共首次攻克国军重兵设防的坚固城池,也宣示了重点防御计划的失败。在战役中,尽管蒋介石命令集结在徐州地区的国民党黄百韬、邱清泉、李弥三个兵团北上解围,但摄于中共华东野战军的强大阻援部队,三个兵团17万余人,在华野阻援打援部队阵地前面徘徊,直至济南城破,黄、李两兵团尚未集结完毕。

新华社在1948年10月24日播发了济南战役的战果:毙伤国民党军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其中将官23人,战场起义2万余人,缴获辎重弹药无数  。美联社对此评论:“自今而后,共产党要到何处,就到何处,要攻何城,就攻何城,再没有什么阻挡了。

济南攻克后,菏泽、临沂、烟台等地国军纷纷弃城,山东境内只剩除青岛等少数据点  ,使得共军南下作战再无负担,同时,鉴于邱黄李三兵团的犹豫,由此,当济南城内巷战仍在激烈进行,粟裕就于1948年9月24日7时发电报给中共中央军委,“建议即进行淮海战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淮海战役

永远搞不懂的战争。不仅是淮海战役,整个解放战争都让人搞不懂。国民党军队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法西斯都不曾如此快的失败,而且国民党军队1948年与1937年无论是训练、指挥和装备上都不可同日而语。淮海战役全部都是黄埔系军队,都是传统的王牌部队,包括血战昆仑关的第5军等。全部被消灭掉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呀!

它的胜利是人民用手推车推出来的.

团结和发动人民群众。

战役英雄精神研究设想论文

有卓越智力作用指导的胆量是英雄的标志。本文整理了关于英雄的作文,欢迎阅读。

项羽,西楚霸王,千百年来在官方场合都是反面教材,原因很简单,手握那么多资源,却落得乌江自刎,活脱脱一个失败的典型。然而,从古至今颇有一些文艺作品为其鸣冤,树立起正面形象。电影《鸿门宴传奇》就是如此,尤其是冯绍峰主演,更让观众觉得项羽才更可亲可敬。易中天在讲《汉代风云人物》时,也很为项羽说了些公道话。

那么,项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是忠是奸,是英雄是奸雄,是正面人物是反面人物?

想用一个词语来评价项羽,那是不可能的。如果真要这么想,就太天真了,因为人是最复杂的物种,哪个人都有其多面性,并不是平面单薄地存在,何况这么一个从古至今都有争议的人物。

若以成败来论英雄,项羽是让人唾弃的,他先天优势那么明显,出身豪门,一身功夫,领兵打仗更是一绝,长得又帅,手一挥,底下一帮小弟呼拉拉地跟过来,撵都撵不走,心甘情愿地为他卖命。刘邦呢,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要地没地,不会功夫,不会带兵,还没读过多少书,连个老婆都是忽悠来的。两人根本不在一个级别,可最终偏偏刘邦赢了。就象擂台赛,一个60公斤级的恁是把一个90公斤级的打得满地找牙。项羽,你让后人说你什么好呢?

就个人魅力而言,项羽的确有过人之处,否则,仅凭豪门出身也难以长久。垓下战役前,项羽基本是常胜将军,他曾多次以少胜多击败刘邦,甚至领5万兵力打得刘邦30万大军溃不成军,躲在城内不敢出来。

但是,项羽有一些致命弱点。比如他的”妇人之仁“,作为一个夺天下的人,与对手讲仁义确实不明智,甚至可以说愚蠢。比如他的因小失大,刘邦的一个城池就让他放松了警惕。比如他的轻重不分,对于伤害的士兵,他会流泪,会为士兵吸毒疮,但当部下立下战功时,他却把官印都摸得没有棱角了,也舍不得给人家。比如他的用人失当,他用人唯亲,有点象蒋委员长,都用嫡系,旁系的就算立下大功,也难得奖赏。比如他不善采纳雅言,亚父范增给了那么多良策,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不予采纳,气得范亚父骂出了”竖子不足以谋“这么难听的话。

再回到开头,项羽到底何种人,红脸?白脸?还是黄脸?在我看来,他是军事天才、政治婴儿、铮铮铁汉、懵懂顽童。如果他是普通男人、一般将领,他很出色,但他身负争夺天下的重任,没有政治智慧的他只能悲剧收场。他是个好人,但帝王之术不是一般好人能驾驭得了的,而历史又戏剧性地将他推到了这个位置,所以,千古悲歌在他身上上演就成为了必然。

茫茫宇宙,时间吞吐着世间万物。历史的车轮悄无声息地压过广阔的大地,留下或深或浅的车辙。那弯弯曲曲的印记中,记录真太多的人群:才高八斗的文人,绝色天香的名姬,勇猛无比的猛士,丑恶无比的小人,还有碌碌无为的庸人。诸如此类,世间所有之人都有自己的印记。这些印记或轻或重,或直或曲,然而那最深的车辙却属于英雄。

英雄多么伟大的字眼!他不一定是身体强壮,勇猛无比的武士,但他却可以拥有与武士一样奋勇的精神。他不一定是个聪明绝顶的人,但他可以看到可以想到他人无法理解的东西,拥有常人没有的智慧。他不一定拥有难以计数的财富,却可以号召人们拥簇在自己身边。他不一定出身于皇室,却有着比君王还强的责任感。

而曹操,就是这样一个英雄。

他虽出身低微,但为人聪慧。他年二十举孝廉,为洛阳北部都尉,其后又为顿丘令,在当地威名颇震。随后黄巾起义,操又数次击破黄巾贼,屡立战功。这些经历使曹操迅速成长为一个优秀的青年将领。

东汉末年,由于“十常待”操控政权,朝廷混乱不安。为除宦官之祸,众人都赞同召集天下军阀。但曹操却反对。当他提出这是引狼入室是,却遭来“孟德亦怀私意耶”的误解,乃自叹“吾料其必败也”。然而事后董卓专权肆意杀掠,却证明了曹操的判断的才是正确的。“众人皆醉我独醒”,这就是英雄的表现。

当各地军阀声势浩大地要讨伐董卓,但却无一人愿当先锋时,曹公失望了。他以自己弱小的军队与董贼抗衡。当他满腔热血在沙场拼杀完后回到军营,却见众人整日饮酒作乐,数十万大军竟没有一人记得自己的责任,曹公再次失望了。他深深地感到这些懦弱无用的自私自利的伪君子是不可能保护国家的。他终于下定决心组建一支真正意义的军队。他招纳天下名士,寻觅世间勇将。他不愁粮食,不愁军饷,逐渐发展壮大。

而此时那些伪君子管辖的地方却经常发生着因饥饿而人吃人的事。时又朝廷混乱,各地军阀因争夺地盘粮食而你正我斗。朝廷不能制止,百姓饱受煎熬。操公默默注视着这一切,当他目睹着汉室的皇帝已成傀儡,当他看到世间的混乱,他除了感慨,还决心结束这永无止境的乱世!这不是单纯的要实现私利目标而称霸,而是站在一个崭新又崇高的角度,毅然挑起重担。

俗话说“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东汉的皇室也不可能永久为君王。

而曹操,就是一个创造另一个天下的英雄。

英雄,是伟大的,是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安宁、和平的世界。关于英雄的 议论文 你知道怎么写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英雄的高二议论文五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英雄相关内容推荐↓↓↓

英雄历史人物的故事

描写英雄人物的好句

心中的英雄人物作文5篇

平凡英雄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

关于英雄的高二议论文1

千古多少英雄,长河流沙中,扼腕英雄泪,感慨入杯酒残尊。空余壮志豪情,一朝血洒,悠悠。

——题记

青梅煮酒,为论英雄。然而,如何为英雄?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者也。”曹操对刘备如是说。原来,英雄需要胸怀,需要谋略。再说西楚霸王项羽,曾经也何等辉煌,最后兵败如山倒,大势已去无法逆转。红颜知己生死相别,自己也挥刀自刎乌江边。倘若他能学越王勾践,肯卧薪尝胆,那么历史也许就是另一种写法,然而他不肯渡江,《霸王别姬》也成了京剧中永远另人惋惜的一幕。所以,英雄必应能屈能伸,能吞能吐,方能成其大业,成其英雄。

武侠小说大家金庸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原来,英雄需要心系黎民。张忆谋的电影〈英雄〉虽然是虚构了几个人物,却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英雄形象。电影中,无名为了天下的百姓而放弃了刺杀秦王,尽管最后死于万箭之下,却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天下的安定,此谓真英雄。在中国冗长的历史中,多少个朝代更替,这样的英雄也无须我细数,就让凛冽的长风缅怀他们。所以,英雄必应以天下为重,方能在百姓心中树立不倒的丰碑。英雄是一座高山,每个壮心不已的人都在艰苦地攀爬。当终于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山顶,可以俯视别人的时候,他们似乎拥有了别人一生甚至几世都无法得到的东西。可高处不胜寒,英雄们享受的最多的其实是孤独,还不如当初在山脚下仰望。所以,现实告诉他们,英雄必应耐得住寂寞,在所有人都退缩的时候,他能毅然地前进。

那么,拥有了以上条件,是不是就能成为英雄?不然,俗话说:“时世造英雄。”如果没有现实的契机,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那就只能是有心无力,壮志难酬了。在安定的年代,英雄也只能砍砍柴,卖卖菜。英雄似乎已经无用武之地了。

关于英雄的高二议论文2

是非成败,仅仅是结果,而世人眼中,这仿佛是一切。其实,真正的赢家,是那些享受过程,永不言败的人。我们应该明白,莫以成败论英雄。

胜利者,往往会被人抬得很高很高:奥运会颁奖台上,站得的是冠军,人们的第一束目光也是投向他。当人们不知道比赛结果时,第一个问题总是“冠军是谁?”一切仿佛是为冠军而准备的。高考放榜后,年年如是,掀起万丈狂澜般的“状元热”。而因一分半分之差屈居于状元之下的高手,却与状元天壤之别,十里八乡,无人知晓。这是竞争的残酷,结果的无情:有赢的,也有败的;有欢喜的,也有忧愁的。在世人眼下,视乎独占鳌头的人才能称得上是英雄。

就因为这样,人们心目中逐渐形成英雄的模样:永远不败的“战神”。胜利者与失败者一样,也浸泡于汗水中——英雄的汗水,换来的是赞叹;败者的汗水,换来的是冷漠。因此,一切参与者都有同一个梦想——胜利。

然而,那些与第一擦肩而过的人就不能称得上是英雄吗?楚汉之争,刘邦把项羽逼到垓下,夜闻四面楚歌。而江的对面,就是项羽的故乡,回去可能可以东山再起,至少也能穷且偷生。但他认为自己没颜面看见江东父老了,于是把剑自刎。李清照词赞曰:“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虽败,但也是英雄。

所谓失败者,其实他们并没失败,他们也有能力成为冠军。海明威说得对:“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给打败的,你可以消灭他,但你不能打败他。”

放开成败论英雄的观念吧!当失败时,请回头看看: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时你会发现,原来每个人都能成为英雄。

关于英雄的高二议论文3

人人皆知,历汉高祖刘邦是个英雄,而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的项羽只不过是空有雄才大志的失败者。

但事实上呢,刘邦只是一个无赖,什么事都干。当过那小小的亭长,还做着杀鸡宰狗的窝囊事。他也什么都爱,爱吃,爱贪,爱喝酒,爱人,还爱美姬,就连《史记》都把他这一好色之行载于其中。当地的父老乡亲有谁想去跟着他,又有谁想到刘邦会有现在的风光?要不是他妻子吕雉乡亲斩白蛇起义,要不是他学了项羽的几句大志之言,他能带领乡亲去起义吗?他根本没机会,也没这想法。说到底,刘邦就是个懦弱,胆小,依靠女人成就事业的痞子。他没有主见,没有策略,只有虚伪,幌子主义和人的伎俩。

而项羽却恰恰相反,他是一个胸有大志的人,一个特地为起义而战斗的人,一个敢做敢为,身怀武技的霸主。

颇有大将之风的项羽竟然在名声上输给了市井无赖刘邦,有谁愿意相信呢?可又有谁能不承认这一事实呢?

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刘邦胜了,而项羽败得乌江自刎。

所以不得不说,只有活在英雄街上的人才是英雄,那死在英雄街上的人就是狗熊。

我们暂且不说历史英雄,就 说说 文学界中的才子。

辛弃疾,一个有着苏轼豪放遗风的词人。这谁都知道,就连小孩子也知道他那流传至今的名句。可又有谁了解,他曾是一个抗金英雄呢?22岁的他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就有“欲为朝廷痛杀贼寇,收复失地”的决心。可因他遭到主和派的打击,长期不被提用去抗金。他多么想去上阵杀敌,就连他的词《破阵子》也有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但他终究是因病而卒,他的一切丰功伟绩也就被风雨冲淡了。没有人知道他还是个英雄,战场上的英雄,只因他“死”在了“英雄”这条街上。

可以说辛弃疾是因为生在金宋战乱时期,被迫去当英雄,但生活在盛唐的李白有做何种解说呢?

人们都夸李白是诗仙,他的诗是浪漫的。可是已经六十一岁的诗人李白竟然在重病之中请缨。临近死亡的李白,依然一手仗剑,一手持笔。当人们听我说到:“李白五十九岁时,披挂上阵,毅然参加到永平王叛杀的队伍。”肯定是让人震破魂魄直呼英雄。

李白现今未被人称为“英雄”,只因他未在“英雄街”走得顺畅,而是走得死去活来的。

所以说,不以成败论英雄是不可能的。还是那一句:“活在英雄街的人才是英雄,死在英雄街的人就只能做狗熊了。”

关于英雄的高二议论文4

通俗地说,英雄就是某一个行业的姣姣者,或者在某一个行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的人。所以说,英雄就是连绵不断的山峰中的峰,是草木丛生中的参天大树,是四通八达的道路中的枢纽地带。英雄是看得见的,因为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生活在一起;英雄又是看不见的,因为他们无意夸饰自己,不会为自己打 广告 。但英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因为他们本来也是涓涓细流,只因细大不捐,终成江河。所以说,英雄是水到渠成的自然,是聚沙成塔的结果。

辛弃疾本是一介草民,也与他的同类一样受苦受难。因为想为百姓出口气,于是振臂一呼揭竿而起,于是天下云集响应。但因为有人害怕激怒金人,有人害怕辛弃疾出人头地,于是大家不约而同想起了孔子的“中庸之道”,于是将辛弃疾一把按了下去。辛弃疾只好每天在落日之时登上楼台“把吴钩看了,栏杆迫遍”,天天神游当年,“金戈铁马,气呑万里如虎”。与其说辛弃疾是抗金英雄,不如说他是一位精神领袖。他一辈子不得意,一辈子不改初衷,除了时间在变,什么也没有变,至死都在以廉颇自比。

说起英雄,人们想得最多的自然是将军。但我说,英雄最多的时候是体现在他的灵魂深处。那百折不挠的品质,那到了黄河心也不死的道行,便是英雄所见略同。谁说柳永不是英雄?“凡有无井水处,皆咏柳词”。柳永依靠他的词才词风威风八面,粉丝无数,据可靠消息,不亚于当今的超级女生。他甚至想拜见达官贵人时也是送上佳词一篇,“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簘鼓,吟赏烟霞”。何大人看完,当场喜晕,至于效应自不待言。无论阴晴圆缺,生离死别,柳永概以词诉之。柳永是宋朝流行歌曲的创作者,每有新曲,无论娱乐歌手还是青楼妓女,争相演唱,柳永当之无愧荣获“红颜杀手”称号。最后虽潦倒而逝,自有红颜粉丝集资厚葬,真可谓来也精彩去也风光。

难怪有一位非英雄说,做人要做到柳永这个境界,死一千次也行。

不过,我倒是觉得柳永要再多来点阳刚之气就好了。所以我更崇拜女中豪杰王熙凤。娶妻当娶王熙凤。贾府这么大的一摊子,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几百号人,一大堆事如同乱麻,要没有王熙凤,怎一个“愁”字了得?她凭借其天才的管理能力,充当起贾府的总经理。在别人明争暗斗偷鸡摸狗之时,在别人争风吃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时,王熙凤谈笑间贾府服服帖帖,井井有条。

然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英雄已然无觅处。抓住三位英雄不放,那是呆子。我们应该是化英雄为力量,从英雄的一生中抽象出英雄的精华,忽略掉英雄的 其它 ,古为今用,人为我用,天天用用,终成英雄。

关于英雄的高二议论文5

人皆言,时势造英雄。可又有谁知,在岁月的长河中,坚守是多少英雄毕生的钟爱,他们坚守的是理想,是信念,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正道直行。

同样的是浊浪排空,不同的是英雄拥有圣洁的灵魂;同样的是举世混浊,不同的是英雄选择投入清流。

他选择坚守!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在浊浪滔滔的 运势 下,他选择了投入清流,纵身一跃,完美的弧线成为他一生的终结,圣洁的灵魂找到了归宿。

屈原是大大的英雄,不过我认为他也可以用不死来报国。屈原也许不知道,英雄可以不死,他可以为了国家大事如后来的司马迁式韩信式地活着。虽然,我们叹息他生不逢时的同时,也不得不赞叹他坚守直行的勇气。

科举考试名落孙山,张继的理想似乎已经破灭,他在江边徘徊踯躅,犹豫着。寒山寺的钟声传来,张继若有所思,提笔写下“江枫渔火对愁眠”的诗句。而后独对客船的他终于明白,实现理想不是仅有科举这一条路,只看你能否勇敢地走下去。于是今天,我们不知道当年状元的名字,却时常将张继挂在嘴边。张继坚守的是为国报恩的决心,而他的聪明之处恰恰在于他的转路而行,最终得以用另一种方式实现自己的理想。

当汉使谋反事败时,苏武拒绝折节叛国。在单于面前,他选择了转路而行,毅然举起了羊鞭。苏武在转路而行时,同样有着坚守直行的勇气,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桥梁。他弄一支秃笔,镌刻出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谁说这不是英雄之大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以他九死一生的经历创造了一种英雄气概,这同样是坚守直行的勇气。陶潜发现自己不容于黑暗的官场时,毅然另辟蹊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谁说他缺少英雄的本质!

英雄不在于他做了多少事,而在于他怎样做事;英雄不在于他是否成功,而在于他如何面对过程。项羽失败了,但他虽败犹荣。因为他光明磊落,从未惧怕过对手;他讲义气,守信用,是真君子。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个失败的英雄。

在条件无比优越的今天,灵活自如地选择人生之路,做一个善运时势的聪明人,只要是正道直行,坚守梦想,岂不也是真正的英雄!

关于英雄的高二议论文五篇相关 文章 :

★ 关于英雄高中作文合集5篇

★ 关于英雄的作文1000字五篇

★ 以英雄话题的议论文800字范文10篇

★ 关于英雄的作文5篇

★ 关于英雄作文800字精选5篇

★ 关于英雄的作文范文5篇

★ 关于英雄的作文高一合集5篇

★ 高一英雄议论文五篇

★ 关于英雄的作文600字最新5篇

淮海战役论文大全参考文献

从“革命历史小说”到“新革命历史小说”内容摘要:“十七年”时期的“革命历史小说”构成了“新时期”以来的重要文学资源,近年来流行的“新革命历史小说”即在延续“革命历史小说”写作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写,它在文学观念和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都做出了一定的拓展,显现了很多区别于经典的“革命历史小说”的风格特征,形成了新的叙述模式。这种叙述模式和美学风格的转换透露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变迁轨迹。全文电视剧“亮剑”现象 准确把握观众价值取向全文

那个管理员!你推荐了个啥啊!那一楼回答的是个铞啊!你都推荐啊! 你看见二楼了吗?那才是答案啊!

先秦时期 牧野之战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万――17万,一说70万 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 孙伍、伍员、磕闾 3万――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 吴起 5万――50万 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 白起 12万――24万 全歼 即墨之战 田单 不详 将燕军逐出齐国 代之战 廉颇、乐乘 20万――60万 大败燕军 秦汉时期 巨鹿之战 项羽 2万――40万 歼灭 彭城之战 项羽 3万――56万 歼20万 井陉之战 韩信 3万――20万 灭赵,俘赵王歇 潍水之战 韩信 数万――20万 灭齐 昆阳之战 刘秀 不足2万――42万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祝阿、临淄之战 耿? 数万――20多万 灭张步,平齐 赤亭之战 虞诩 3千――数万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兖州之战曹操数万――数10万迫降30万 官渡之战曹操2万――10余万歼7万余人 赤壁之战 周瑜 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 张辽 7千――10万 大败吴军 夷陵之战 陆逊 5万――数10万 蜀国从此衰落 凉州之战 马隆 3500――数万 平定凉州 前秦灭前燕之战 王猛 6万――30万 歼敌近20万 淝水之战 谢玄 8万――97万 苻坚至洛阳,仅剩10余万 e6B3^ f({ z T `沙苑之战 宇文泰 数万――20万 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 韦孝宽 不详――15万左右 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陈庆之攻北魏之战--7000人对抗北魏数十万鲜卑骑兵 金乡之战 于仲文 8千――10万 全歼敌军隋唐五代时期 浅水原之战 李世民 不详――10余万 消灭薛仁杲虎牢之战 李世民 3500――10余万 歼灭窦建德唐平萧铣之战 李靖 不详――40余万 平萧铣 碛口 李靖 3千――不详 歼数万 蔡州之战 李? 9千――不详 平淮西叛军 奉天、灵台之战 郭子仪 不详――30余万(一说数十万) 歼敌近10万太原之战 李光弼 不满万人――10万 城邑保卫战,歼敌7万余人雍丘之战 张巡 3千――数万 城邑保卫战,不详 睢阳之战 张巡 6800――13万 城邑保卫战,歼12万人嘉山之战 郭子仪、李光弼 不详――5万余 歼敌4万 象牙潭之战 周本 7千――数万 俘5千 六合之战 赵匡胤 2千――2万 歼5千 宋辽金夏蒙元时期 西夏、吐蕃攻宋之战 刘舜卿 不详――20多万 击退夏蕃联军达鲁古城之战 完颜阿骨打 不详――27万 大败辽军 护步达冈之战 完颜阿骨打 2万――70万 大败辽军主力 和尚原之战 吴?、吴? 数千――10余万 俘万余,大败金军 顺昌之战 刘? 1.8万――10余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郾城之战 岳飞 数千――1.5 大败金军精锐 陈家岛海战 李宝 3千――10万 海战,全歼金军 采石之战 虞允文 1.8万――17万 水战,大败金军 海州之战 魏胜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六合之战 毕再遇 不详――1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庐州之战 杜杲 不详――号8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边堡寨之战 成吉思汗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纳忽山、不黑都儿麻之战 成吉思汗 4万――8万 全歼 迦勒迦河之战 哲别、速不台 不足3万――8万 全歼 赛约河之战 拔都、速不台 不足5万――10万 全歼鄂州之战 伯颜 20万――60万 大败宋军 丁家洲之战 伯颜 10万――13万 大败宋军精锐 ?山海战 张弘范、李恒 数万――20万 海战,全歼 虎啸山之战 张庭瑞、焦德裕 5千――数万 大败宋军 鄱阳湖之战 朱元璋 20万――60万 水战,全歼 明清时期 白沟河之战 朱棣 1o余万――60万 死伤10多万 上峰岭之战 戚继光 1500――2千 歼敌倭寇300余人 台州之战 戚继光 不详 9战9捷 浑河之战 努尔哈赤 4人――800 奇迹 萨尔浒之战 努尔哈赤 4.5万――约11万 歼敌约5万人 宁远之战 袁崇焕 不满2万―13万(或五六万,或10余万) 贵阳之战 王三善 2万――10万 扭转了平叛战局 清征达瓦齐之战 阿五锡、巴图济尔噶勒 22――2千余人 奇迹 浑河之战 长龄 4万――10多万 收复南疆西四城 近代、现代时期 南京之战 徐绍桢 约万人――约2万人 攻坚战 第一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约4万――约10余万 歼1.2万 第二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3万――20万 歼3万 第三次反围剿 毛泽东、朱德 3万余人――30万 歼3万 第四次反围剿 朱德、周恩来 约7万――近40万 歼万余人 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 徐向前 近3万――不详 歼6万余人 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 徐向前 近8万――20万 歼8万人 黄桥战役 粟裕 7千――1.5万余人 歼敌1.1万余人 苏中战役 粟裕 3万余人――12万 歼敌53700人 鲁南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53530人 莱芜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56800人 孟良崮战役 粟裕 不详――约45万人 歼敌32680人 晋中战役 徐向前 6万余人――约13万人 歼敌100370人 豫东战役 粟裕 不详 歼敌93970人 淮海战役 粟裕、刘伯承 60万――80万 歼敌555570人 九连山战斗 不详 不详 5战5捷,歼6个连又1个排

名称: 巨鹿之战 地点: 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西南) 时间: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十二月 参战方: 以楚军为首的各诸侯义军,秦军 结果: 义军歼灭秦军主力,秦军余部投降 参战方兵力: 秦军:约40万,诸侯义军:约20万 主要指挥官: 秦:章邯、王离;楚:项羽 战争起因: 秦末农民起义 导火线: 秦军攻赵,诸侯救援 战争性质: 秦军主力与各路救赵起义军总决战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将章邯、王离所率40余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数月后迫使另20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战役面前中国精神的体现研究论文

在过去的8个多月时间里,我们经受了一场无声的战役,全国人民为此都付出了巨大努力,我国也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这次疫情,不仅让全世界感受到了中国的伟大,还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体现了疫情下的中国精神。在这次疫情期间我见到了不一样的中国精神,它不仅在英雄的生命和鲜血里,也在我们的身边,在每一个为疫情默默努力、无私奉献、敢于和病魔斗争的平凡生命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中国精神让我们战胜了一切困难和挫折。在这次疫情防控斗争中,14亿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没有被来势汹汹的疫情吓倒,反而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毅然决然投入抗疫斗争,全国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显示出中国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伟大的中国精神使我们在面对任何困难和障碍时都不会屈服和低头,让我国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国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坚决立志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在这个过程中,虽然遇到很多问题,但是,我们都会想办法积极解决,努力排除万难。在期间,我们可以看到抗疫斗争所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和中国效率,下面我来具体谈一下我的体会。在疫情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的背景下,我国取得非常宝贵的经验,积极与其他各国分享,并提供全力的帮助,得到广泛赞誉和一致好评。为什么会收获美誉,背后是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和中国效率的体现。➡第一,展示中国力量。我们第一时间发现,采取一项项非常规措施,让这架庞大的社会机器保持稳定有序运转,遏制病毒传播。在初期,面对疫情的快速扩散,一部分群众也曾感到恐慌,但这时国家及时站了出来,表示国家是大家强有力的后盾,一方面积极落实患者救治费用补助,另一方面对参加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给予临时性工作补助等,给了我们民众定心丸。在抗疫斗争中,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我们攻坚克难,全民参与,全国一盘棋,全方位的人力组织战、物资保障战、科技突击战、资源运动战,形成了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构筑起最严密的防控体系,充分展现了大国力量。➡第二,发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在这场抗疫战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精神的体现。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让大家不要去武汉,自己却毅然踏上了前往武汉的路途。同样,抗疫八仙、援助医疗团队、各个社区志愿者、新建医院的工程建设者,一线公职人员等等这些群体,他们是“时代的逆行者”,秉承着中国精神,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无私奉献和家国情怀。➡第三,体现中国效率。在极为不利的条件下,我们能够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和全国疫情防控的战略成果。其中,雷、火两座神山的建造速度为世界所惊叹。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我们取得当前的成效,离不开中国效率。我相信中国会在磨难中不断成长,开辟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

1、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同为国奉献、对国家尽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爱国主义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品德。

中华民族的历史之所以悠久和伟大,是因为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是起了重要作用的,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

这种感情在历史的长河中,经过千百年的凝聚,无数次的激发,最终被整个民族的社会心理所认同,升华为爱国意识,因而它又是一种道德力量,它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抗疫斗争中的体现:

疫情面前,每一个心存国家大义的个体都怀揣历史使命,勇担社会责任,为抗疫斗争贡献涓滴之力。正是因为有无数人的勇于担当和甘于奉献,才铺展开来一幅生动壮阔的抗疫画卷。

疫情面前,亿万人民携手同心、团结互助,中国人民骨子里镌刻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精神被新冠病毒这一无形的敌人再度激发。从省际之间对湖北的对口帮扶,到民间自发开展的对湖北的个人援助;从一批批医疗队奔赴湖北,到加急生产的消杀产品捐赠给指定收治医院。

扩展资料:

撰写技巧

1、详叙法

详叙一般用在对每件事发展变化过程的具体叙写。详叙时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或事情的细节进行详尽、细致的描叙。作文时,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部分,要详叙。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而又与也须交代的,则几笔带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否则文章会出现无中心或多中心,显得繁琐。

2、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主要事件记叙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主次搭配合理,叙述井然有序。这种写法,事件再复杂,也可繁而不乱。

3、以人为线索

以人为线索叙事,要注意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人物性格的统一,还要注意人物年龄特征、外貌、动作、地方和民族特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统一。否则,容易造成混乱。

主意就是以爱祖国,爱人命为前提,爱国主义首先是爱祖国,然后是爱人民嗯,在当前的抗议斗争中,很多优秀的共产党员践行了爱国主义的主题,奋战在嗯,抗议的第一线,不怕牺牲,为人民群众和国家的安危而付出

要展现青年人的担当,勇往直前,不畏辛苦,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将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望楼主采纳。

战斗精神培育研究论文

战斗精神,乃军队所必具者。朱德指出:“勇敢加技术,就战无不胜”①。在本文,“技术”即兵种 ,“勇敢”是“ 战斗精神”的组成部分②,即“士气”。就清初八旗兵——主要是满族及其前身女 真族而言,战斗精神与生活习俗所造就的民族习性共同构成了体现兵员素质的“素质战斗力”。冷 兵器时代,民族习性对于战斗精神的激发有着特殊的意义。女真族之习性,乃自然环境与生活习性 使然,朝鲜人李民○为我们作了最好的描绘“胡性能耐饥渴,行军出入,以米末少许调水而饮,六 、七月间,不过吃四、五升,虽大风雨寒冽,达夜露处。马性则五、六昼夜决不吃草,亦能驰走。 女人之执鞭驰马,不异于男。十余岁儿童,亦能佩弓箭驰逐。少有暇日,则至率妻妾畋猎为事,盖 其习俗然也”③。艰苦的生活和恶劣的环境,使女真人养成了吃苦耐劳、英勇无畏的品格,形成了 多种经济并存中所包含的非经营性经济生活。非经营性经济系指女真族依赖自然的渔猎、采集经济 ④,从历史的实际出发,还应包括掠夺性经济。其中对八旗兵战斗精神有直接影响的,是狩猎与掠 夺。女真族分散于东北辽阔的森林地带,因而内部经济差别较大,但狩猎经济却是普遍存在的。东 北地区漫长的冬季,使女真族原始农业、采集等生活资料的获取方式既艰难又无保障,狩猎因是必 要的经济补充而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狩猎是人类与其他动物之间的生存之战,是人类战争的预演 ,清入关后封建统治者为保持八旗兵的骑射传统令行冬围秋狩之制,即说明了狩猎与战斗精神之间 内在的逻辑关系。而为适应寒冷的气候形成的高热能食物结构⑤,影响着人的体质、体能,再与冲 动性强的狩猎生活长期结合,陶冶了女真人勇敢好斗、易于激动和报复的性格。所以,狩猎生活即 使习武⑥。至于武力的经济掠夺,在古代非农业社会中并不是偶尔的现象。草原游牧部落之间的战 争,有时即是相互武力掠夺的升级。这种特殊的“经济”,在明代女真族中比较明显,部落林立、 互不统属时期更是如此。民族内部的相互掠夺只是其一,还有对富庶的农耕地区——如辽东汉区、 朝鲜——的掠夺,因为对方边境地区的设防,所以女真人对农耕区的掠夺只能采取大规模集团行动 。掠夺经济不可能是主体经济,其与狩猎活动不同的是,除物质掠夺外,还有对物质创造者——人 的掠夺,因此对战斗精神的培养与训练,有着更直接的影响。狩猎与掠夺都是一种经济行为,两者 有时又结合在一起,构成女真人生活中紧张又危险的一面。危险不仅来自于对方——猛兽、军队、 他部落对于侵害的抵制,还存在着“反侵害”,即猛兽的侵袭、他部落的掠夺,即明、朝鲜军队的 出境剿杀。所以,女真人恃勇好斗的性格,既是进攻性的又有一定的防御性。由此,当努尔哈赤兴 起之后,无论他本人有多么远大的政治抱负,其所聚集起来的女真族部众——八旗官兵,舍生忘死 地冲杀,主要是物欲的刺激,与过去采取同样行动的目的并无二致,什么“七大恨”、叶赫老女之 类,对他们来说,就象围坐火炉听老辈讲述口碑传说,与己无关。出兵、掳掠,关系着个体家庭生 活,故而“出兵之时,无不欢跃,其妻子亦皆喜乐,惟一多得财物为愿。如军卒家有奴四、五人, 皆争偕赴,专为抢掠财物故也”⑦。这种与经济生活紧密联系的战斗精神,不仅可以化作物质力量 ,而且可以产生物质利益,所以更容易为统治者利用以达到其政治目的。但是,建立在物质利益基 础上的战斗精神,缺乏牢固的根基。生活条件改善、物质利益基本得到满足之后,最原始的“第一 需要”的动力便向惰性转化,物质刺激变成了物质享受,人们已对狩猎与出兵的危险性产生恐惧。 这种转变首先从既得利益者——贵族们开始,并层层下移,影响到普通士兵;从早期创业者中部分 人的贪图安逸,蔓延到生活条件大为改善的下一代、第三代。相反,久战不胜,掳而无获,官兵的 战斗精神也会消沉下去。清兵尚未入关,享乐气氛已开始笼罩满洲贵族,太宗忧心国运,对此痛加 斥责:“昔太祖时,闻来日出猎,我等今日遂去演鹰踢球。若不令往,泣请随行。今之幼子专游街 市图戏乐。昔大小穷苦之人,闻兴兵田猎,皆以为美,且从人甚少。日则自己牧马造饭,夜则以马 屉铺眠。如此艰难,尚各为主勤劳,始能创建兴国。今闻兴兵田猎,或诿妻子抱病,或诿家事忙迫 者,亦甚多矣。不思兴兵田猎,锐志勤劳,惟欲守妻自居,岂非衰世之所为耶!”⑧不断的训诫除 了加重统治者的无可奈何,并不会产生更多的积极效果。为了保持、发扬八旗兵的战斗精神,清初 各帝确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种努力重点是太祖、太宗时期,其措施涉及许多方面。大致看来, 主要是军功意识的培养与官兵对军纪的畏服。“军功意识”系指希望通过战功获得奖赏、官阶、特 权等利益的思想意识,其最高境界是来自于对国家、君主忠诚的精神动力⑨。当然,一是“军功意 识”有一个从产生到逐步发展的过程,精神动力对物欲的克服亦是渐进的,所以两者有一个相当长 时期的过渡阶段。二是军功可获得荣耀,又是与物质利益相联系的,并非是截然分开的,军功意识 的培养时期尤其如此。三是军功意识的培养与军事纪律不可分割,执行军事纪律的最后评判就是“ 赏”与“罚”,受赏者的荣誉感与受罚者的耻辱感都是军功意识的最初萌发。如果将物质赏赐暂置 不论,后金(清)统治者为培养八旗官兵军功意识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是教育与激励两种方式。此处 “教育”主要是忠君教育,将官兵的作战目的从物欲引向忠君的精神世界,这是与太宗受汉化影响 而兴文教联系在一起的。太祖时代对这一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似乎更相信物质刺激与严酷 的军法。太宗内心的触动得自于对大凌河之役的认识,是役结束后回到沈阳,天聪五年(1631 )闰十一月初一日,太宗深有感触地谕示贝勒大臣们:“朕令诸贝勒大臣子弟读书,所以使之习于 学问,讲明义理,忠君亲上,实有赖焉。闻诸贝勒大臣,有溺爱子弟不令就学者,得毋谓我国虽不 读书,亦未尝误事与。独不思昔我兵之弃滦州,皆由永平驻守贝勒失于救援,遂致永平、遵化、迁 安等城,相继而弃,岂非未尝学问,不明理义之故乎?今我兵围明大凌河城,经四越月,人皆相食 ,犹以死守。虽援兵尽败,凌河已降,而锦州、松山、杏山犹不忍委弃而去者,岂非读书明道理, 为朝廷尽忠之故乎?”并下令:“自今凡子弟十五岁以下、八岁以上者,俱令读书。如有不愿教子 读书者,自行启奏。若尔等溺爱如此,朕亦不令尔身披甲出征,听尔任意自适,于尔心安乎?其咸 体朕意,毋忽!”⑩他又令达海将《三国志》译成满文,在本民族中传播。太宗此举,真正开了清 朝忠君教育之先河,构成后来八旗子弟三大教育内容11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儒家纲常伦 理思想在边疆少数民族发展中的实践。如果说忠君教育于清初处于起步阶段,尚无规制,那么激励 机制在入关前就已经制度化了,各种措施相辅相成,形成系统。择其要者,有赐勇号、授世职等等 。勇号最常见的是“巴图鲁”(baturu),汉译“勇士”。这是一个来自蒙古语的词汇,反 映了蒙古文化对女真族传统的影响12。“巴图鲁”与“达尔汉”、“卓里克图”等赐号不同,它 纯粹是对军功的奖赏,并且没有其它附加利益,完全是一种荣誉,以为英勇无畏者之激劝,三军之 表率。晚清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及平定西北叛乱时期,“巴图鲁”赐号冒滥,规制已坏,但清初 则不然,不仅获誉者战功非凡,且不予汉军;赐号时不拘资格,上至宗室(如代善)、下至兵卒( 如正白旗小卒萨木哈图),均有机会,然不轻授,以防乱施而损其意义。勇号仅及于身,世职却是 可以世袭的。世职又称世爵。据《清会典》:“国初开创功臣,策勋锡爵,爰及苗裔,与河山共永 矣。定鼎以来,凡忠诚宣力、懋建军功膺授封爵者,或世袭罔替,或承袭数世,咸差等功次,载在 ○常”13。显然,这是赐予功臣之爵,与宗室之爵有别;并且世袭与否据情而定。世职制初见于 天命五年(1620)14,此后有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世职初时系借用明朝武职官名为爵号 ,反映出世职之制在后金军事生活中的首创性。天聪八年(1634)太宗以“朕闻国家承天创业 ,未有弃其国语反习他国之语者”15为由,将名号改为满语,如昂邦章京、梅勒章京等,这是太 宗民族文化保护意识的产物。顺治四年(1647)十二月,复易称号,如昂邦章京为精奇尼哈番 ,梅勒章京为阿思哈尼哈番等16,使其不再与八旗职官名称相混淆,直到乾隆年间,最后确定从 公到恩骑尉的九级二十七等世爵制。世职有与其相应的特权,不仅可以传袭子孙,而且在俘获分配 、接受赏赐、优免壮丁等物质利益方面,均与之相联系。后金(清)统治者非常重视激励机制的作 用,对每个人的军功情况记于档册,以便据功之大小及时赏赐17。赐勇号、授世职,或是对大臣 或即是对累计功的重要奖赏。而一般性的奖励,在太祖时期,有折罪之法,是对受伤者的奖励,如 “阿尔布哈在阿奇兰被伤一处,准折十一两之罪”18,有过时即可销去××两之功。太宗天聪时 改为据伤定等,赏以人口或银两;又有纪录功,如“巴都礼纪录缘由:征旅顺口时,乘船登岸,追 杀城上敌兵有功,准予纪录”19。入关后,又有功牌之制。奖励机制不断充实完善,渐成定制。 赏功与罚罪20是对八旗兵战斗精神激励机制的两个方面,但其力度与有效性还不足以维护部队的 战斗力。保持与提高战斗精神的主要手段是严格的军事纪律。“战争就是战争,它要求铁的纪律” 21。从太祖起兵到清朝定鼎中原,多数情况下是以小敌大,以弱击强,没有纪律的保证,就不会 取得彪炳史册的战绩。八旗兵之军纪最突出的特点是不仅鼓励个体的勇猛冲杀,更强调整体配合, 在太祖时即已如此。对于参战人员,“只以敢进者为功,退缩者为罪”;论功时,或视陷阵、登城 之次序,或验伤之轻重,“面带枪伤者为上功。凡大小胡人之所聚,面颈带搬〔癍〕者甚多,其屡经战阵可知”。与八旗兵“不尚首级”不同,明军则视割首级之数以定功次。如萨尔浒之战,“西路天兵一阵极精勇,胡兵几不能挡,而争割首级,无意力战,一胡之仆,十余骑皆下马争之,故以致败覆”22。验首级是以消灭敌人数量为作战目的,突出了对敌人个体的杀伤行为;八旗兵则以

武警长期执勤任务和短期执勤部队的论文在建设初期,武警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执勤,从武器装备到军事训练都处于现代化初始阶段。随着职能的日益拓展、任务的日益繁重,武警部队开始了现代化建设进程。

毕业论文是教学科研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学业成绩考核和评定的一种重要方式。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总标题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轻易激起读者的注重。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③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重,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心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④用判定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治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副标题和分标题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非凡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重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目录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重: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假如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啰哩啰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关键词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键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它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正文一般来说,学术论文主题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事实根据(通过本人实际考察所得到的语言、文化、文学、教育、社会、思想等事例或现象)。提出的事实根据要客观、真实,必要时要注明出处;2.前人的相关论述(包括前人的考察方法、考察过程、所得结论等)。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的意见、观点与本人的意见、观点明确区分。无论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他人的成果,都应该注明出处;3.本人的分析、论述和结论等。做到使事实根据、前人的成果和本人的分析论述有机地结合,注意其间的逻辑关系。结论结论应是毕业论文的最终的、总体的结论,换句话说,结论应是整篇论文的结局、是整篇论文的归宿,而不是某一局部问题或某一分支问题的结论,也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是该论文结论应当体现作者更深层的认识,且是从全篇论文的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新的学术总观念、总见解。结论可采“结论”等字样,要求精炼、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的见解及其意义和作用,还可提出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和建议。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