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新闻职业道德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新闻职业道德论文范文

在新闻学工作领域中,新闻编辑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新闻编辑工作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新闻编辑方面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广播新闻编辑的基本功

广播媒体作为党的新闻事业中一部分,是党的宣传舆论阵地和喉舌,同时也是政府联系和沟通人民群众的桥梁。广播新闻编辑在选稿与修改稿件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准确选择新闻稿件。严把新闻质量关。广播新闻编辑的重要职责是每天要综合处理来自本台以及其他 渠道 的稿件,针对这些观点各异、角度多变、质量参差不齐、时效或快或慢的稿件,对其政治、思想、事实、价值等内涵作出准确评估,再决定取舍,并加工裁剪、筛选出好的稿件,汇编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可听性强的精神食粮。下面,结合笔者的工作 经验 。谈一谈广播新闻编辑的选稿和改稿中的一些技巧。

一、选稿的标准

一是要正确把握新闻舆论导向。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说,新闻宣传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又指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把坚持正确导向放在新闻宣传工作的首位,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更加自觉主动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这一论述科学、准确地概括了舆论导向与党和国家事业的关系。党的新闻工作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必须始终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视导向为生命,把正确导向放在首位,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唱响时代主旋律,大力弘扬符合时代发展特征、体现社会进步要求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使之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必须站在社会主义的立场上去观察新事物,认识新事物,发现新事物,一切报道都要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健康发展;必须更好地发挥广播电视媒体的新闻舆论导向作用,用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来引领舆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为党和人民服务。因此,广播新闻编辑在选稿编稿过程中,要严把政治标准和新闻标准,选择新闻稿件首先要从政治上着眼,正确地把握好新闻的舆论导向。

二是要紧扣主题,满足受众的需求。

新闻媒体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也要想方设法在贴近受众上下功夫,满足受众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视听兴趣、欣赏水平也发生变化,人们不仅有对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的需要,还逐步加大了对经济、政治、 文化 等方方面面大量信息的需求。因此,贴近受众,满足受众需求,不仅要在衣食住行上做 文章 ,更重要的还是要贴近受众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为受众提供与时代紧密联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例如,为满足听众的需求,从2006年起,我台在一些时段的新闻节目中,适当增加股市信息、金融知识简介等小栏目,以此增进节目的可听性,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从而提高了新闻节目的收听率。

三是要突出特点,发挥优势。

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广播新闻编辑应突出广播特点。充分发挥广播的优势。树立本台新闻节目的个性。办出自己的特色。电台的新闻节目设置比较多,每一个时段都有不同的节目方针和内容要求。广播新闻编辑除了要根据本台宣传报道计划的要求去筛选稿件外,还要追踪社会 热点 ,把住群众的思想脉搏,重视服务,关注民生,贴近生活,突出不同时段的新闻节目的特点,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各个节目的特色。

此外,广播新闻编辑还应特别注意发挥广播电台的声音优势。尽量采用录音报道、现场报道等灵活多样的报道形式,通过运用各种典型声响实现新闻信息的最佳传播。

二、改稿的技巧

支撑广播最基本最直接的表现符号是声音,广播新闻又称音响新闻。广播的这一特性,要求广播新闻编辑必须成为一名熟悉声音符号,并成为自如驾驭它的能手。 教育 家叶圣陶曾经说过:“广播稿如果写得不清楚,不明白,就会为听众设置障碍,使听众一楞。如果一揣摩,下面的话就滑过去了,整个收听过程就乱了套。因此,广播稿不但要用眼用手写,还要用嘴用耳朵写,放在嘴上去读,去检验。”作为广播编辑,应当“竖起自己的耳朵改稿”,编辑出适合“听”的稿子。那么,怎样才能编辑出适合“听”的稿子呢?

1、多用双音节词和通俗易懂口语。方便听众收听。

双音节的词有两个音节组成,读起来节奏感强,易于听觉辨认。单音词。音波短,音感低,加之与双音节词的不易搭配,多数会影响声音的协调和可听性。此外,一些书面语,如“日益”,为了让听众听得清楚,最好改成“一天比一天”或“越来越”,使人一听就清楚。

2、把文言或半文言的词改成白话。

文言或半文言的字或词在广播稿中出现,听起来不舒服。如“分赴各乡、村挂职的50名干部均系自己报名申请……”,在广播稿中,编辑可把“分赴”改为“分别到”,“均系”改为“都是”。这样既好念。也易听。这类词语还有很多,稿子常见的有“数日、故里、致函”等,广播稿中可改为“几天、故乡、写信”。

3、注意不要用同音不同义的字、词。

“近”和“进”,音同义不同。广播里说“他们走近了熊熊燃烧着的高炉旁边”,听众会产生疑问“走进”?如果改写成“他们走到熊熊燃烧着的高炉旁边”,就不会造成误解了。我们知道,现代汉语中有许多同音不同义的字或词,如果把这些词写在纸上,人们可以观其形而辨其意,但由于广播只传音不传形,如果用得不当,就容易造 成语 意不清,甚至引起听众误解。地方台的编辑。大都是以讲地方方言为主,要避免在广播稿中使用同音不同义的字和词,除了在编辑中要认真注意外,平时还要多掌握一些普通话语音知识。因为有些词用地方方言讲出来并不同音,而用普通话说才同音的。

4、尽量不用简称。

人们在交谈时经常使用一些简称,但在广播中就不能滥用简称。简称从它产生到听众普遍理解其全部意义。有一个过程。广播在使用简称时,一定要注意这个简称是否已被大家接受了。那些尚未被听众广泛认可的简称不要在广播里出现,否则听众就会摘混。

5、要少用代词。

报刊上的报道,人名、地名等一般只要出现一次就行了,而作为广播就不行。因为听广播,听众处在被动地位,有时听了后面没有’听到前面,而且声音的传播是稍纵即逝,人名、地名听一遍未必能听清,即使听清了也未必能记住。如果广播只在开头用了人名或地名,后面就用“他”“该单位”等来代替,就会使听众搞不清楚。所以,广播编辑在编辑时,要有意识地把人名、地名和关键词语作适当的重复,加深听众印象。帮助听众听清听懂。

6、注意文字的简练。

空话、套话。不合时宣的抒情,多余的解释,都要毫不吝惜地删掉。

7、要少用长句或者倒装句。

长句结构复杂,进展缓慢,不适合给人听,如果 句子 太长,会使听众听了后面忘了前面,影响收听效果。而短句,结构单纯。简洁明白。通顺流畅,易记、易懂。在广播稿中遇到长旬,编辑应该注意把它改成几个短句。一些倒装句念起来拗口。听起来别扭。如果编辑遇到这类句子,也应作合理调整,把它改成陈述句。另外,复合句尽可能改成简单句,欧化句也要改成符合我国习惯的句式。

要编辑出适合“听”的稿子,广播编辑除了应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语言文字水平外,还应具有一定的口播能力,只有“用耳朵去听去写,在嘴上去读,去检验”,编辑出来的稿子自己读了觉得顺畅了,听众才能听得轻松明白。

论新闻编辑的职业素养

摘要:新闻编辑工作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一份刊物,特别是一份党刊,宣传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是它的一项基本任务,这些能否准确地得到体现,关键要看编辑;记者的劳动能力否得到最佳的体现,同样要看编辑;广大读者的愿望能否最大限度地得到反映,还是要看编辑;党刊办得是否出彩,很大程度上仍然取决于编辑。所以,编辑职业素养的提升尤为重要。

关键词:新闻编辑 职业素养

当今社会,新闻报道逐渐成为人们与外界沟通、联络、表达主张的主渠道,成为人们认识世界、辨别是非、判断真伪、支配言行的重要依据。新闻编辑的价值判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大众的思想意识,改变或重塑人们的价值观,他们的职业素养可能会影响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小至个人,大到地方甚至国家利益。新闻编辑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保持优秀的职业素养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

业内人士通常把新闻编辑工作看成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总指挥”与“总设计”,是对新闻传播活动的“集大成”和“总把关”,是对新闻素材的“再认识”和“再创作”。面对越来越庞大的海量信息和越来越多的同质新闻,新闻编辑策划、整合、取舍新闻的能力和作用,以及各项沟通协调能力都显得越来越重要。新闻编辑应该具备和保持以下职业素养:

一、新闻编辑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

职业道德是新闻编辑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素养。要求新闻稿件真实、公正、及时,就得要求新闻编辑有事业心、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要兢兢业业,精心编稿,一心扑在工作上。新闻编辑不能保守,要敢于创新,支持记者写好稿,努力贴近读者需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紧跟上时代步伐。更不能因为经济上的诱惑而丧失做一个新闻编辑应有的职业道德感。

新闻编辑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弘扬主旋律,大力宣传健康、先进的思想文化,坚决反对和抵制思想文化市场化、自由化和庸俗化、片面追求报刊“卖点”的错误倾向。要防止干扰主旋律,以致产生消极影响。新闻编辑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和事业观,保持和发扬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要做到不搞特殊,不谋私利,自觉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腐蚀,反对“有偿新闻”等不正之风。新闻编辑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做到诚实、公正、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担负起宣传政策、反映社会、引导舆论、传播新闻、介绍知识、开展监督的社会责任,才能在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宣传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新闻编辑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

编辑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编辑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注意时刻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即要认真、自觉地培养自己的政治敏锐性、政治洞察力、政治鉴别力,学习国家相关方针、政策、法规,增强政治敏锐性,遵守政治纪律和编辑纪律。作为一名现代编辑要树立崇高明确的编辑理想,注重编辑质量,强化精品意识,多出精品服务社会。

由于编辑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编辑人员还必须有强烈的“把关”意识。编辑人员不仅是报纸编辑出版的前期“设计者”,而且是中期“组织者”,同时也是最后“把关者”。他们既要把政治关,又要把事实关,还要把文字关。无论什么问题和差错,如果说在前面各个环节出现后还有人帮助纠正的话,那么只要通过了编辑这一关就无可挽回了。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在思想上,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不断强化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特别是在有关政治的新闻报道时,政治的敏感性更是不可缺少,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

三、新闻编辑应具备较高的新闻策划和重组水平

新闻编辑员应该具备对信息进行预先组织和重组的能力。预先组织,就是新闻策划。新闻编辑员要想具备新闻策划能力,必须在日常工作中重视信息的挖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编辑的选题策划本质上是基于科学技术发展信息、市场信息等众多信息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只要能用信息的眼光去感受、理解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生活方式、市场变化等各个方面的现象,选题策划就有了用之不竭的源泉。信息重组,即编辑的“改稿”工作。对于空洞无用的事实,编辑要对其进行删减,以保证稿件的精练。对于内容较浅的稿件新闻编辑员就应该对报道内容进行从而达到主题的深化。新闻编辑员应把好稿件导向关、事实关,除此之外应下功夫钻研编辑业务,努力提高专业水平。

四、新闻编辑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

新闻编辑应该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这样才能在编辑工作中游刃有余。编辑应该比记者“高出一筹”,否则,他对收到的稿件就很难把握好,既不能发现稿件的问题(这里指的主要还不是一般的疏漏),也难以使稿件的内容得到升华、形式得到完善。我们说编辑应具有“点铁成金”的本领,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要求。另外,由于所处岗位不同,编辑的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等,一般也要强于记者。这就决定了编辑对记者的稿子进行加工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编辑修改稿件,涉及的方面很多,如订正事实、深化主题、润色文字等,长期以来大家都一直是这么做的。但是,一些很有经验的编辑近年来在加工稿件时,又有一些新的尝试,比如,为了深化新闻稿件的主题,他们并没有对原稿进行大增大减、大涂大抹,而是采用在文前或文中加插“编者按”的形式;为了使稿件增加一点文采,编辑只是在适当的地方写上几笔自己经历的事情,或者增加一点历史文献的相关资料,等等。

五、新闻编辑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

新闻编辑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新闻编辑对学科专业知识不能浅尝辄止,应该融会贯通、得心应手,对稿件中存在的错误和问题及时察觉。专业水平还表现在新闻编辑发现重大选题的政治敏锐性与娴熟的写作表现技法上,要从社会众多纷纭的复杂现实生活中提取能宣传人民、教育人民的素材,并能把选取的题材以新颖独特、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以适应新闻编辑工作的需求。要不断提高新闻编辑员对新闻信息的敏感性,“所谓对新闻信息的敏感性,就是指编辑在面对众多的信息材料,能够从中及时发现有报道价值的新闻或者能够及时从纷繁复杂的新闻现象中梳理出清晰的新闻线索,这种敏感性实质上是作为编辑主体对事物的一种正确判断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既是以往经验的深厚累积,也是通过刻苦学习和大胆实践而逐步形成的。

新闻编辑的职业素养,不仅事关新闻报道质量的高低与读者的认可度,更关系到新闻队伍实力、尊严乃至生存问题。必须不断提高新闻编辑的职业素养,培养和造就一支思想过硬、专业扎实、真抓实干的高素质新闻编辑队伍,以适应新时期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良好舆论环境,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我的父母来自于农村。他们的一生很平凡,没有享过多少福,因家庭条件的原因,早年就退学了,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在外人眼里,他们是那样平凡,可在我心中,父母是我生活的全部。我爱他们,就像他们爱我一样。我的母亲在木匠家帮他们打磨家具,每天早晨7:10就去上班,一直干到中午12:00回家,下午1:00再去,傍晚7:00才回来。天天打磨家具时间长了手就裂纹了,看到妈妈的手,我的心就像针扎似的痛。我的父亲在一家印发厂干活,爸爸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不敢休息,看到爸爸疲惫的身影,我的眼中就总有泪花在闪烁。就在有一天,我突然想到了一个报答父母的方法。1,在父母烦躁的时候我可以给他们唱唱歌跳跳舞2,在父母工作完回家后为他们打一盆洗脚水为他们洗洗脚3,在父母无聊的时候为他们讲讲笑话4,把零花钱攒着到父母亲的节日时为他们买一份礼物5,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以上这五条是我目前想到报答父母亲的方法。岁月不等人。我长一岁,父母就老一岁。父母真的十分不容易,我们应该珍惜时间趁早报答父母

一、引言人是意识能动的主体,是实践的存在。人类通过社会实践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各种条件,从而实现自己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之一的媒体也应该体现人的真正存在,媒体自由作为一种理念,是指媒体的行为不受外在力量的强迫压制,出于本心而采取的行动。自由精神是媒体伦理精神的重要内容:“自由出版物的实质,是自由所具有的应用的、理性的、道德的本质。”梁启超也曾说:“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此三大自由者,实惟一切文明之母,而近世种种现象皆其子孙也。”媒体自由理念的形成,是和人的本质相吻合的。媒体自由,体现了媒体工作者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标志着社会文明的进步。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内在于自由理念之中的价值合理性与伦理道德责任渐被人们忽视,取而代之的是工具价值渐备受推崇。在当今社会转型阶段,为经济利益所驱使的媒体,忘记甚至抛弃自身的伦理道德责任,背离了真实的媒体自由,由此新闻伦理道德的命题摆到了我们的面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重申媒体自由的伦理意蕴,重构真正的媒体自由。二、媒体自由失范表现媒体自由,象征着媒体主体独立地位的获得。鉴于此,任一媒体都要“自由地、平等地、公开地和无所畏惧地服务于全体人民”,但是媒体组织及工作者,不能假借“自由”名义来侵犯被报道者的权益。时下,某些媒体组织及人士为经济利益所诱惑、征服、驱使,背弃自由的初衷,媒体自由已经不再坚持原真意义上的自由价值取向,已经出现失范现象。1.人生价值观引导背离在市场理念的指导下,媒体自由迅速扩张,其价值导向也出现背离现象。无所顾忌地追求“娱乐化”、“刺激性”,追求把新闻事件做得所谓“好玩”的倾向。有舆论导向功能的媒体应该引导人们关注并反思社会现实问题,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端正人生目的,积极探寻人生价值,这样媒体在价值导向上才避免走向媚俗与庸俗。媒体在自由理念的这一外衣下,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媒体,成了一个只能满足受众感官刺激的工具,缺乏思想内涵与审美品位,“真、善、美”从精神家园的高峰堕落为看得见的感官刺激享受。再有,刺激、好玩的信息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道德发展。珀杜大学研究生格伦·斯帕克斯也认为,电视暴力使社会失调,尤其是儿童中的失调成为可能。霍勒斯·格里利撰文批评传媒娱乐化的反面教化:“《便士报》热衷于蛰伏在社会内部恶魔般的欲望煽动点火,他们也许不会被指责犯有谋杀罪。但是,他们的的确确是犯了制造谋杀者这种更恶劣的罪行。”一些媒体逐渐失去了道义评判能力及社会责任感,因此饱受社会批评。有的媒体打着“受众有这个需求”的招牌,为所欲为,以此做文章来招徕受众,吸引眼球,提高关注度和收视率,很不道德。在这一过程中,媒体失去了同情心、责任心、道德心,让有良知、有道德责任感的民众很是反感。其实,“一个职业化组织,当然是以为公众服务为趋向。这种‘服务’,不能以专门组织自己利益为基础,但也不是自己的‘顾客’要什么就给什么,而是基于他们的需要。”伦理道德要求媒体对受众合情合理的需求要满足,不合情不合理的需求绝不能迎合,还要做好批评和引导的工作。所以,媒体应本着为民众负责的态度,绝不能忽视它对民众的教化功能和舆论导向功能。对于新闻机构和从业者,要记住的是,对媒体职业要有最诚挚的道德责任感和合乎伦理的媒体事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媒体事业。在商业气息浓厚的社会,媒体工作者既要有对职业的忠诚度,也要有提高的自身素养自觉强化新闻伦理道德的理念,深刻意识到自己的伦理选择对社会、对他人、对受众的重要意义所在。2.媒体权力营私自由的媒体是民意和官方的双向代言人,可以代表民意说话,也可以代表政府发言,媒体所具有的双重身份,使得媒体具有非常大的话语权,为此需要有效监督,否则可能变成一种腐败权力,事实证明确实如此。某些媒体机构及从业者把媒体当成他们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于是以公共话语权寻租的活动也出现了。(1)商业广告盛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媒体被推向市场,于是许多媒体认为自己面临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的两难抉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媒体在运营方式方法上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商业化取向,这也是人之常情,本无可厚非,但是某些媒体的做法值得商榷,比如商业广告的盛行。商业广告是广告主支付给媒体一定数额的金钱,为达到招揽大众、吸引大众的目的,或提高自己品牌的知名度、或扩大自己品牌的影响力,借助依附媒体以吸引尽可能多地消费者来购买自己的产品。可以说商业广告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在电视剧中插播,在某一档节目中插播,尤其是收视率高的节目或作品之中广告更是泛滥成灾,在商业广告中,广告主对某些特定时段的节目编排有很强的影响力。“商业广告的大显身手表明,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找好了买主,顺利实现了收大于支的经济循环”。媒体为了巨额的广告费,受经济利益所驱使,甘愿去媚俗,甚至造假,比如前段时间某些卫视为某品牌瘦身机做宣传,瘦身机通过甩掉身上多余脂肪,从而达到瘦身效果,后经专家证实瘦身机瘦身不但不可能,而且还有可能会给消费者造成身体伤害。(2)虚假新闻不断伴随着媒体逐渐走向市场,有偿新闻、甚至虚假新闻也应运而生。目前有偿新闻的主要表现是电台、电视台将时段或报纸,杂志将版面按照行业标准核算成具体数额与个人或组织集团进行交易。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媒体工作者收受了他人钱财唱赞歌编写虚假报道的事情,或者以曝光对他人不利的真相要挟勒索钱财,得逞后便厚颜无耻地颠倒黑白。虚假新闻,表现形式为与事实严重不符,无中生有、随意捏造,其本质是一种肮脏的钱权交易,是媒体话语权与他人利益的一种交换。媒体及其从业人员新闻伦理道德的严重缺失,已不是他个人的问题,由于媒体的影响力之大,对社会、对他人、对受众会产生广泛的不良影响,鉴于此,媒体工作人员要把好传播新闻信息时的伦理道德“关”,由此媒体从业人员“新闻伦理道德”的养成教育问题也进入有识之士的视线,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媒体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滥用自由权利,为话语权力寻租,极大地损害了自己的形象,抛弃了自由理念所赋予的道德责任,无形中也侵害了广大受众的利益,这社会上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应当说这是媒体自由进步的副作用。殊不知,媒体的这种话语权来源于民众,这一桂冠是民众授予的,是民众把自己的知情权、说话权等集中起来,交付给媒体。鉴于此,媒体更应有以事实为根据来说话,遵守诚信原则,表达代言民意、关注民生的社会责任。3.人文关怀失位新闻媒体在“人文关怀”正日渐向“受众本位”回归的这一过程中,滑向了媚俗的边缘。在媒体眼中,重要的不是人们的心理状况、行为处境及价值取向引起的社会反思,而是事件本身可能带来可以炒作的猛料,以提高点击率或收视率或关注度。炒作、恶搞、有的甚至超出了道德底线,触及了法律问题,这也增加了群众对媒体的不满意度。在过度的不着边际的炒作、恶搞中,相当一部分媒体失去了应有的社会良知及对人应有的尊重与关心。媒体声称张扬人文关怀,但又总在自觉不自觉中伤害了许多善良、无助和受害的人。媒体过于关注和满足大众需求,而对社会弱势、边缘人群缺乏关注,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边缘群体的边缘化与弱势化。所以,对于大众媒体而言,真正的人文关怀不仅是以受众为本位,而更应当以对受众,尤其是社会的困难群体、边缘群体的人生终极关怀为最终目的,这是真正的媒体自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的应然内涵。三、媒体自由理念重构实际上媒体自由是有伦理的限度的。但现实社会中的媒体自由已经背离它的最初价值意义,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鉴于此,需要重构媒体自由理念。1.客观原则任何时候,客观是媒体机构及工作者坚持的首要伦理原则,也是媒体的生命所在。对于新闻媒体而言,客观,即是实事求是。梁启超《敬告我同业诸君》一文,说:“西哲有言:‘报馆者现代之史记也。’故治此业者不可不有史家之精神。史家之精神何?鉴既往,示将来,导国民以进化之途径者也。故史家必有主管客观二界,作报者亦然。政府人民所演之近事,本国外国所发之现象,报之客观也;比近事、察现象而思所以抽绎之,发明之,以利国民,报之主观也……主观之所怀抱,万有不齐,而要之以向导国民为目的者,则在史家谓之良史,在报界谓之良报。”当今社会,媒体故意歪曲事实甚至隐瞒事实的情况时有发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不满。李大钊曾说新闻是现在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所以在新闻报道方面,严格说来媒体组织与媒体从业者都必须具有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近几年,每年都评出“十大假新闻”,可见“虚假”性的严重程度。“虚假新闻”的存在,不仅是新闻界之耻,更是整个社会之辱,损害了新闻的基本价值与信誉。著名人士克伊尔安说:“新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价值载体。假定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新闻时施加其基本的价值预判于其中,任何一个事件都将成为由各种不同的术语重新描述的作品。因此,为了压过其他媒体以确保独家报道而寻求某种对消息的‘合理的更正’是毫无意义的。”从媒体伦理的角度而言,它要求工作者必须学会发现真相、还原真相。可以看出,客观公正报道事实与有偿虚假报道,本质上是势不两立不相容的。但是这一原则的坚持,这关键取决于媒体机构及媒体工作者的道德抉择,因此,媒体机构及工作者的道德责任愈发显得重要。2.正义原则“正义”是一个复合词,是由“正直”与“义气”两词组合而成。“正义”是华夏文化流传千载不衰的正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传统认为正直是为人必备之本,义气是为人必守之节。正义是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是相对邪恶而言的,正义与否的客观标准主要在于其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广大群众的利益。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能否秉持正义和公道,是媒体能否获得支持的关键所在,也是媒体的又一原则,。媒体应当充当代表最广大人民的社会舆论的工具。马克思说:“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揭发招摇撞的职责,在我看来是报刊的首要职责”。媒体要发挥自己的“手术刀”功能,勇敢地时时解剖社会疮痂,以捍卫社会正义,维护社会良好的秩序,为人类的和谐幸福追求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尽自己的一份责任。3.仁爱原则孔子首倡“仁者爱人”,孟子继承和发扬孔子的这一思想,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强调“不忍人”的恻隐之心是一个正常社会人所当具有的德性与品行,当然对于媒体机构及其从业者而言,这更是他们做人的道德准则。媒体追求自由,但是也有边界,所以任何媒体机构不能以“自由”的名义侵犯被报道者的权益,比如对于公众人物也要手下留情,给予他们一定的私人空间,要掌握适度原则,不要侵犯隐私。某明星夫妇之女先天性唇腭裂,部分不良媒体争相高价购买该女囡的照片,有些网站甚至用其他同病女婴的照片以假乱真,来提高自己的点击率,媒体的这种行为根本无恻隐可言,无仁爱可言,深深地刺痛了做父母的心。再如在报道一些社会弱势群体的时候,要保护他们的隐私,维护他们的尊严,不能以自由名义无视被报道者的自尊,侵犯被报道者的利益,也不能含沙射影。比如曾有过媒体记者对于一个举报者做采访报道,本来答应被采访者不会泄露其任何信息,谁知采访稿见诸报端之后,被采访者的姓名、住址一应俱全,结果被采访者为了逃避打击报复,只能背井离乡,一家人过着离散不能团圆的日子。媒体的初衷本是要揭露非法和黑暗、保护弱者的,结果适得其反,伤害了被报道者。所以要对某些媒体机构及从业人员进行道德教育,通过外在的教化和自身道德的自觉与修养等培育媒体的仁爱思想。4.诚信原则“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古人十分重视诚信问题,视诚信为自己的生命,认为诚信乃立身之本、立人之本、立国之本。* 的老师顾毓琇于96岁高龄时在美国华盛顿饭店赠言朱镕基:“智者不惑,勇者无惧,诚者有信,仁者无敌。”“诚者有信”之外三句分别参见《论语·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宪问》:“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顾老活学活用《论语》,添此一句,足见前贤于“诚信”寄望后生之重。诚信是伦理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对于媒体,诚信乃媒体立身之本,没有诚信,也就无所谓媒体伦理。诚实守信既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自身健康发展的前提之一。时下,不少媒体有背离诚信原则的报导,或故意夸大或缩小或隐瞒事实或歪曲事实的新闻事件,或非故意导致报道与事实真相大相径庭的例子,甚至断章取义、胡拼乱凑的人物专访稿。诚信作为媒体工作者的道德操守和职业规范,有下列要求:第一,要以诚实的精神,向大众传播真实的新闻事实,以诚实态度面对所采访的人物、事件,有些采访对象出于对媒体的信任和敬仰,向媒体人士提供信息,但要求不要见诸报道,但是媒体人士不顾采访对象的感受,依然我行我素地进行报道,深深地刺伤了采访对象;第二,要以诚信的品质呈现给受众喜欢的高质量的情节内容和高尚的精神产品,从而获得受众认可以提升形象价值;第三,创造精神产品的媒体与作为消费者的受众,需要建立起一种诚信度较高的契约关系。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媒体在揭露事实真相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有些媒体工作者为了取得第一手的新闻资料,置自己的性命于不顾,如很多矿难的报道,也是通过媒体工作者的真实报道,让公众知晓的。这样的报道,既体现着媒体从业者的职业道德,也是他们诚信原则的体现,有助于社会进步和政治文明建设。总之,现实中不乏道德情操高尚的媒体工作者,但面对不断的经济诱惑,原来坚定的道德信念防线渐被冲垮。因此客观、正义、仁爱、诚信四原则,作为媒体从业者的个体自律有时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健全的行业制度和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发挥强制约束功能。因此,在对待媒体自由变质的这一问题上,德性的力量无法发挥作用的时候,行业法规、法律法规才具有真正的规范作用。四、结语健全的道德人格,高水平的道德修养是一个媒体从业者最起码的入门资格。1904年普利策在《北美评论》上撰文指出:报人应怀抱崇高的理想,并负有急公好义的使命,对本身所触及的问题具有准确的知识和最真挚的道德责任感,以造福大众为目的,不应屈从于商业利益或任何个人权力。汕头大学胡兴荣教授给予很高的评价:“本文的立论立足于报业的社会功能,强调了报人的社会责任,被誉为新闻伦理的奠基之作。”凸显了媒体自由伦理中的社会责任,强调了媒体对社会的道义责任。媒体工作者要行使好党和人民给予的“传播权”,发挥好自己的放大作用,媒体工作者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精神情操和道德修养,这才是扩大自己影响力的根本所在,也是受众的最终认可。媒体自由是其正当的权利,但是媒体也要注意自由是否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这是媒体在追求所谓的自由时应当深思的一个问题。所以,媒体对自己应有一个正确的社会定位,即客观、正义、仁爱、诚信,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媒体自由,才是媒体所真正追求的自由。

新闻职业道德论文题目

提供一些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的选题,供参考。1、新闻真实与新闻本性2、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发布会看新闻传播的审美化3、无产阶级党报的优良传统4、新闻特写研究5、深度报道研究6、新闻叙事研究7、网络新闻研究8、电视声画面研究 9、电视艺术研究10、电视诗歌散文创作研究11、“超级女生”的广告效应研究12、试论新闻语言的修辞技巧13、试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素质14、试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15、试论媒体语言的“雅”与“俗”16、电视新闻语言研究17、电视广告语言研究18、记者的修养19、论都市报的舆论监督作用20、论报纸的新闻策划21、论都市报的发展趋势22、新闻评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23、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24、媒体报道的大学生形象分析25、网络“暴力”初探26、重大新闻事件的新闻摄影27、浅析电视“选秀”节目28、论网络环境下受众的分化与“博客”网站的兴起29、论“受众意识”在新闻采编业务中的体现30、论“民生新闻”报道中“煽情”的艺术31、论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应对之策32、论公益性新闻策划33、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34、主持人的形象塑造35、当代网络言论文风浅析36、真人秀节目形态特征面面观37、电视体育新闻现场报道研究 38、当代中国奥运新闻传播的主要话语问题39、电视讲坛节目的传播学审视40、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关系41、论新闻报道失实42、人物访谈成功因素探析43、舆论引导和新闻报道的关系44、新闻标题的信息含量及审美特征45、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46、从“选秀节目”看电视竞争性复制策略47、报纸要强化品牌意识48、媒体在“华南虎照片事件”中的角色意识49、名牌电视栏目的品牌维护50、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新闻报道51、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52、电视体育节目的人文精神53、传播学层面的思考:《超级女生》热播解析及反思54、从“芙蓉姐姐”现象看网络传播效果55、现代电视传媒的品牌策略56、 谈谈互联网媒体时代的新闻的时效性57、 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58、 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59、 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60、 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61、 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62、 浅谈新闻导语写作63、 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64、 消息中的现场描写65、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66、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67、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68、论报纸的组合报道69、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70、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71、关于"弱势群体"报道的多元思考72、报纸品牌个性塑造73、短评的特点和写作74、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75、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76、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77、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78、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79、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80、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81、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82、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83、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84、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85、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86、论后网络时代新闻舆论引导的偏差87、广播电视报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 88、论人文关怀在我国当代经济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89、新时期新闻文体改革研究 90、博客:传统的颠覆还是传统的延续?--从传播学意义上看博客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91、网络言论的传播与管理92、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93、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能力培养94、因特网与现代传媒格局95、论因特网的传播特点96、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之我见97、互联网对现代汉语实用性的冲击98、互联网媒体时代的网络语言的特点初探99、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负面影响100、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正面影响101、网络媒体公信力的构建102、论广告策划在广告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103、 广告创意理论研究104、 广告诉求理论研究105、 广告对消费观念的影响106、 和谐与冲突——广告传播中的社会问题研究107、 论广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108、 论违法广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109、 论我国广告法规的体系与监管模式110、 我国广告业发展趋势111、 从创意视角分析中国广告与世界广告的差距112、 优秀广告作品的创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113、 如何看待名人广告114、 论房产广告的文化诉求115、 报刊广告文案创作116、 中国儿童广告的发展趋势117、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118、 网络广告受众的消费心理分析119、 试论广告创意技巧120、 试论广告写作的方法与技巧121、突发公共事件与媒体报道122、《百家讲坛》——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嬗变123、从《艺术人生》看人生的艺术124、试论电视剧的叙事策略——从韩剧的细节设置分析125、试论电视公益广告的人文视角126、关于电视直播节目中“出错”现象的思考127、论民生新闻中的“新闻平衡”128、探析《百家讲坛》兴起原因及启示129、谈《鲁豫有约》与《艺术人生》的异同及启示130、民生新闻的公信力考证131、论新闻访谈的原生态132、从《奋斗》看中国青春偶像剧的新形式133、一个“纸包子” 引起的思考-------试论中国电视新闻的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134、浅析民生新闻在现代化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135、《新闻调查》中的采访技巧

目是“当前新闻职业道德失范的表现与症结 比较说肯定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异地重大突发新闻的本地化报道2、浅析报刊专栏评论的创新与发展3、网络时代的新闻道德问题4、突发性事件报道与社会舆论平稳5、危机传播的界定及媒体角色定位6、"媒介审判"现象研究7、论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与法律冲突8、探寻传统媒体的"众议"空间9、论新闻自由与媒体的责任10、浅析我国电视民生新闻11、论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空间12、浅析故事化栏目的生命力13、试论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14、"民生新闻"、方言播报形式探析15、故事中的电视-由、《新闻调查》、看中国电视专题片的叙述方式16、浅谈社会新闻编辑的新思维17、从播音员到主持人再到新闻主播探讨三者的素质差异(大陆范围内)18、联系着的人--浅析新闻人物专访中的心理互动19、从车祸现场报道看新闻报道的人性化20、媒体公信力的流失、浅析不良广告对媒体公信力的影响

1、论新闻的标题2、谈新闻的梳理3、论新闻的确认4、谈报道的策划5、论报道的配置6、谈新闻的合成7、谈新闻的定位8、论新闻编辑工作的属性9、谈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10、谈新闻编辑的必备素质11、中国古代民间报纸产生的动因考察12、论我党新闻传播工作的优良传统13、论网络时代对新闻控制的冲击14、论当今权力监督的困局与对策15、弱势媒体的生存之道分析——以***为例16、从新闻传播原理看中国传媒娱乐化现象17、党报的营销问题与对策18、当代记者的职业追求——以***为例19、论新闻评论的社会思想性 20、论新闻评论立意求新 21、增强新闻可读性的业务手段22、以一位名记者为例,论述其采访技巧23、新闻采访遭拒现象评析24、隐性采访的必要性和合法性25、真人秀类电视栏目的思考26、电视广告的创意与表达27、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发展态势28、 电视新闻隐性采访隐忧29、关于当下电视学术论坛类节目的学理审视 ——以《百家讲坛》或《世纪大讲堂》为例30、电视谈话节目简析31、、《ΧΧΧΧ》电视节目品牌经营特点分析32、试论中国“第六代”导演33、明星出书”现象简析34、手机短信与传播艺术35、新闻宣传中的“度”和“量”的把握36.媒体竞争中的商业道德37、也谈媒体的策划与炒作38、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39、正确认识采访准备与采访效果的关系40、名记者的采访技巧研究(以某一名记者为个案研究)41、采访心理学研究的现实意义42、谈新闻采访中的"折墙"艺术43、新闻采访遭拒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44、如何改进会议新闻报道45、现场短新闻报道在新时期的优势46、试论体验式报道的优势和不足47、解释性报道初探48、突发性事件报道研究49、灾害报道的特点、社会功能和在新时期下的发展50、深度报道特性及其社会影响51、对调查式报道发展的分析52、新闻标题的制作艺术53、消息标题中的创造性语言应用54、消息写作中的数字应用55、试论文学笔法在消息体裁中的运用(可着重讲某一种比如散文笔法、小说笔法或者诗歌笔法等)56、细节描写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尤其是消息)57、消息中新闻背景的运用58、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及当前新闻报道中新闻语言存在的弊病59、新闻报道表现方法研究(侧重对于消息体裁)60、新闻报道的角度研究61、如何确立新闻报道的平民视角62、新闻文体创新与发展研究63、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的策划报道(以当下某一热点问题某家媒体的报道为例)64、从不新鲜的新闻中挖掘出新的价值65、论“八卦”新闻在新闻中的地位和价值66、新时期下如何认识记者的新闻职业道德的变化及其所产生的社会作用67、新闻报道失实之我见68、如何有效遏制有偿新闻69、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职业道德建设70、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的品位(格调)71、XX记者业务经验及新闻思想研究(以某位记者的采访实践为个案)72、新安晚报早出之利弊分析(可以与合肥晚报作比较)73、新闻专业主义(自选一个角度研究)74、知情权与政府信息公开(以**为例)75、民生新闻研究(以**为个案)76、采访中对听觉功能的重视

关于新闻职业道德方面论文范文

记者要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我整理了记者职称论文省级刊物范文,欢迎阅读!

新闻记者的修养

摘要:记者的修养重在自律自勉,主要包括知识修养、作风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

1 知识修养

记者是社会活动家,若是知识贫乏,对采访对象所从事的行业、专业的以及基本情况全然不知,那么,采访对象从心理上就不重视你,采访活动就会受挫。所以,记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

1)政治理论知识。即一个记者要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这是由新闻工作的性质决定的,是记者的基本条件。记者在采写活动中,将报道写活、写短固然重要,但主要是看准、写深,发现并解决问题,善于抓住和揭示事物的特点与本质。而要做到这几方面,从根本上说,取决于记者的理论水平和理论知识修养。因此,记者要系统学习、钻研,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及其他科学理论体系。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经常自觉地从理论角度总结自己的新闻实践;

2)新闻学专业知识。这主要是指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业务知识的修养。新闻工作者要努力学习、了解中外新闻事业史,掌握新闻传播中的采访、写作、编辑、评论、录音、播放、摄影、广告、攻关、媒介管理等业务知识,才能成为理论扎实的实践者;

3)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这主要指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社会科学知识,首先要把重点放在文史哲和经济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上。具备文学功底,能熟练驾驭语言文字;掌握史学知识,可以明鉴历史,以古论今;哲学知识深厚,观察事物和研究问题就高人一筹;知晓经济学知识,可以拓宽经济报道路子,采写出有深度的经济新闻;

4)自然科学及各方面的生活知识。这包括天文、地理、物理、化学、体育、音乐和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知识。现代社会越来越欢迎专家型、复合型人才,新闻事业也是这样。所以,记者对各方面的知识要兼容并蓄,多多益善。

2 作风修养

新闻记者应该培养良好的作风。这是由记者工作的特点决定的,是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在记者身上的体现。具体内容有:

1)求实、正派、勤奋的工作作风。求实是记者最基本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求实,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求实,要求记者如实反映从采访中得来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反映群众的各种愿望和呼声。记者作为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人民的代言人,作风必须正派。记者只有做到作风正派,坚持原则,主持正义,不搞歪门邪道,采访报道才能秉公行事。勤奋,就是要腿勤、脑勤、手勤、嘴勤。这“四勤”,是记者缺一不可的;

2)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作风。这是衡量记者工作作风踏实的标志。记者只有深入到实际生活中,深入到群众中,才能真正履行一个记者的职责。记者脱离了实际,脱离了群众,就如鱼离开了水,瓜离开了秧,将寸步难行。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程度如何,在某种意义上,将决定新闻采写活动的成功与否;

3)待人真诚,谦虚谨慎的作风。待人真诚、谦虚,这一优良传统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应当汲取并倡导的作风。记者不单是社会活动家,更是人民的公仆,应自觉地与人民群众坦诚相待。言必信,行必果。此外,记者虽然深受群众欢迎和尊重,但千万不能自以为是,甚至对人民群众指手划脚;

4)艰苦奋斗的作风。艰苦奋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应当是新闻队伍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记者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作风,就是要和群众同甘共苦,将自己的根深深扎在群众这块肥沃的土壤里;

5)做遵守党纪国法的模范。记者无论是从事采访报道工作,还是平日的一言一行,都必须遵守党纪国法和新闻工作纪律。记者活跃在社会各个领域,被外界的千万双眼睛注视着,所以更应该处处严以律己,努力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3 职业道德修养

新闻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记者应当成为实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模范。笔者认为,记者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要注意下面四点:

1)重事实,讲真话,伸张正义,坚持真理。真实、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社会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尊重事实,敢讲真话,伸张正义,坚持真理,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受众负责,这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记者的职业道德要求记者牢固树立科学态度,尊重客观事实,要做到是非分明,褒贬公正,坚持同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现象作不懈的斗争;

2)报道的内容要健康向上,有益于社会进步。新闻作为一种观念形态、一种精神产品,所报道的内容,要健康向上,准确无误。唯有健康的思想内容,才能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把报道健康内容列入职业道德规范,正是为了强化记者要有社会责任感,要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意识;

3)摆正位置,不谋私利。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侵蚀,坚决反对“有偿新闻”等不正之风。不得以任何名义索要、接受采访报道对象的钱物,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每位记者都应当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牢记自己的职责,讲究文德,反对以权谋私;

4)处理好与同行的关系。记者处理好与同行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处理好新闻单位记者、编辑之间的关系。我国的各类新闻单位都是党领导下的新闻机构,所有采编人员的目标一致,相互间是同仁关系,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因此,同行之间,要相亲、相助、相效,团结协作,形成合力;

二是处理好新闻单位内部之间的关系。新闻单位的报、台内部大都相应的分成若干部或组,各部组的版面或播出时间都有一定比例的分配。每个部组乃至每个记者都要有强烈的集体感,用整体观念来看待版面或播出时间的分配。要建立为共同事业、共同目标,共同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做贡献的情感,才能很好地完成宣传报道的任务;

三是处理好记者与通讯员的关系。广大通讯员历来是新闻单位一支不可忽视的新闻报道的重要力量。他们大多生活在基层和群众之中,犹如在各地安排的新闻“哨兵”,消息灵通,耳聪目明。而且在了解社会动向和群众意愿方面,条件比记者得天独厚。因此,记者要尊重通讯员的辛勤劳动,甘为他们做嫁衣、阶梯。在通讯员队伍中塑造自身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冯玉.谈谈新闻记者的职业修养[J].新闻与写作,2003.

[2]袁启华.浅谈新闻记者的修养[J].在线新闻,200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记者职称论文省级刊物范文

一、引言人是意识能动的主体,是实践的存在。人类通过社会实践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各种条件,从而实现自己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之一的媒体也应该体现人的真正存在,媒体自由作为一种理念,是指媒体的行为不受外在力量的强迫压制,出于本心而采取的行动。自由精神是媒体伦理精神的重要内容:“自由出版物的实质,是自由所具有的应用的、理性的、道德的本质。”梁启超也曾说:“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此三大自由者,实惟一切文明之母,而近世种种现象皆其子孙也。”媒体自由理念的形成,是和人的本质相吻合的。媒体自由,体现了媒体工作者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标志着社会文明的进步。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内在于自由理念之中的价值合理性与伦理道德责任渐被人们忽视,取而代之的是工具价值渐备受推崇。在当今社会转型阶段,为经济利益所驱使的媒体,忘记甚至抛弃自身的伦理道德责任,背离了真实的媒体自由,由此新闻伦理道德的命题摆到了我们的面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重申媒体自由的伦理意蕴,重构真正的媒体自由。二、媒体自由失范表现媒体自由,象征着媒体主体独立地位的获得。鉴于此,任一媒体都要“自由地、平等地、公开地和无所畏惧地服务于全体人民”,但是媒体组织及工作者,不能假借“自由”名义来侵犯被报道者的权益。时下,某些媒体组织及人士为经济利益所诱惑、征服、驱使,背弃自由的初衷,媒体自由已经不再坚持原真意义上的自由价值取向,已经出现失范现象。1.人生价值观引导背离在市场理念的指导下,媒体自由迅速扩张,其价值导向也出现背离现象。无所顾忌地追求“娱乐化”、“刺激性”,追求把新闻事件做得所谓“好玩”的倾向。有舆论导向功能的媒体应该引导人们关注并反思社会现实问题,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端正人生目的,积极探寻人生价值,这样媒体在价值导向上才避免走向媚俗与庸俗。媒体在自由理念的这一外衣下,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媒体,成了一个只能满足受众感官刺激的工具,缺乏思想内涵与审美品位,“真、善、美”从精神家园的高峰堕落为看得见的感官刺激享受。再有,刺激、好玩的信息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道德发展。珀杜大学研究生格伦·斯帕克斯也认为,电视暴力使社会失调,尤其是儿童中的失调成为可能。霍勒斯·格里利撰文批评传媒娱乐化的反面教化:“《便士报》热衷于蛰伏在社会内部恶魔般的欲望煽动点火,他们也许不会被指责犯有谋杀罪。但是,他们的的确确是犯了制造谋杀者这种更恶劣的罪行。”一些媒体逐渐失去了道义评判能力及社会责任感,因此饱受社会批评。有的媒体打着“受众有这个需求”的招牌,为所欲为,以此做文章来招徕受众,吸引眼球,提高关注度和收视率,很不道德。在这一过程中,媒体失去了同情心、责任心、道德心,让有良知、有道德责任感的民众很是反感。其实,“一个职业化组织,当然是以为公众服务为趋向。这种‘服务’,不能以专门组织自己利益为基础,但也不是自己的‘顾客’要什么就给什么,而是基于他们的需要。”伦理道德要求媒体对受众合情合理的需求要满足,不合情不合理的需求绝不能迎合,还要做好批评和引导的工作。所以,媒体应本着为民众负责的态度,绝不能忽视它对民众的教化功能和舆论导向功能。对于新闻机构和从业者,要记住的是,对媒体职业要有最诚挚的道德责任感和合乎伦理的媒体事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媒体事业。在商业气息浓厚的社会,媒体工作者既要有对职业的忠诚度,也要有提高的自身素养自觉强化新闻伦理道德的理念,深刻意识到自己的伦理选择对社会、对他人、对受众的重要意义所在。2.媒体权力营私自由的媒体是民意和官方的双向代言人,可以代表民意说话,也可以代表政府发言,媒体所具有的双重身份,使得媒体具有非常大的话语权,为此需要有效监督,否则可能变成一种腐败权力,事实证明确实如此。某些媒体机构及从业者把媒体当成他们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于是以公共话语权寻租的活动也出现了。(1)商业广告盛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媒体被推向市场,于是许多媒体认为自己面临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的两难抉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媒体在运营方式方法上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商业化取向,这也是人之常情,本无可厚非,但是某些媒体的做法值得商榷,比如商业广告的盛行。商业广告是广告主支付给媒体一定数额的金钱,为达到招揽大众、吸引大众的目的,或提高自己品牌的知名度、或扩大自己品牌的影响力,借助依附媒体以吸引尽可能多地消费者来购买自己的产品。可以说商业广告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在电视剧中插播,在某一档节目中插播,尤其是收视率高的节目或作品之中广告更是泛滥成灾,在商业广告中,广告主对某些特定时段的节目编排有很强的影响力。“商业广告的大显身手表明,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找好了买主,顺利实现了收大于支的经济循环”。媒体为了巨额的广告费,受经济利益所驱使,甘愿去媚俗,甚至造假,比如前段时间某些卫视为某品牌瘦身机做宣传,瘦身机通过甩掉身上多余脂肪,从而达到瘦身效果,后经专家证实瘦身机瘦身不但不可能,而且还有可能会给消费者造成身体伤害。(2)虚假新闻不断伴随着媒体逐渐走向市场,有偿新闻、甚至虚假新闻也应运而生。目前有偿新闻的主要表现是电台、电视台将时段或报纸,杂志将版面按照行业标准核算成具体数额与个人或组织集团进行交易。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媒体工作者收受了他人钱财唱赞歌编写虚假报道的事情,或者以曝光对他人不利的真相要挟勒索钱财,得逞后便厚颜无耻地颠倒黑白。虚假新闻,表现形式为与事实严重不符,无中生有、随意捏造,其本质是一种肮脏的钱权交易,是媒体话语权与他人利益的一种交换。媒体及其从业人员新闻伦理道德的严重缺失,已不是他个人的问题,由于媒体的影响力之大,对社会、对他人、对受众会产生广泛的不良影响,鉴于此,媒体工作人员要把好传播新闻信息时的伦理道德“关”,由此媒体从业人员“新闻伦理道德”的养成教育问题也进入有识之士的视线,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媒体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滥用自由权利,为话语权力寻租,极大地损害了自己的形象,抛弃了自由理念所赋予的道德责任,无形中也侵害了广大受众的利益,这社会上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应当说这是媒体自由进步的副作用。殊不知,媒体的这种话语权来源于民众,这一桂冠是民众授予的,是民众把自己的知情权、说话权等集中起来,交付给媒体。鉴于此,媒体更应有以事实为根据来说话,遵守诚信原则,表达代言民意、关注民生的社会责任。3.人文关怀失位新闻媒体在“人文关怀”正日渐向“受众本位”回归的这一过程中,滑向了媚俗的边缘。在媒体眼中,重要的不是人们的心理状况、行为处境及价值取向引起的社会反思,而是事件本身可能带来可以炒作的猛料,以提高点击率或收视率或关注度。炒作、恶搞、有的甚至超出了道德底线,触及了法律问题,这也增加了群众对媒体的不满意度。在过度的不着边际的炒作、恶搞中,相当一部分媒体失去了应有的社会良知及对人应有的尊重与关心。媒体声称张扬人文关怀,但又总在自觉不自觉中伤害了许多善良、无助和受害的人。媒体过于关注和满足大众需求,而对社会弱势、边缘人群缺乏关注,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边缘群体的边缘化与弱势化。所以,对于大众媒体而言,真正的人文关怀不仅是以受众为本位,而更应当以对受众,尤其是社会的困难群体、边缘群体的人生终极关怀为最终目的,这是真正的媒体自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的应然内涵。三、媒体自由理念重构实际上媒体自由是有伦理的限度的。但现实社会中的媒体自由已经背离它的最初价值意义,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鉴于此,需要重构媒体自由理念。1.客观原则任何时候,客观是媒体机构及工作者坚持的首要伦理原则,也是媒体的生命所在。对于新闻媒体而言,客观,即是实事求是。梁启超《敬告我同业诸君》一文,说:“西哲有言:‘报馆者现代之史记也。’故治此业者不可不有史家之精神。史家之精神何?鉴既往,示将来,导国民以进化之途径者也。故史家必有主管客观二界,作报者亦然。政府人民所演之近事,本国外国所发之现象,报之客观也;比近事、察现象而思所以抽绎之,发明之,以利国民,报之主观也……主观之所怀抱,万有不齐,而要之以向导国民为目的者,则在史家谓之良史,在报界谓之良报。”当今社会,媒体故意歪曲事实甚至隐瞒事实的情况时有发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不满。李大钊曾说新闻是现在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所以在新闻报道方面,严格说来媒体组织与媒体从业者都必须具有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近几年,每年都评出“十大假新闻”,可见“虚假”性的严重程度。“虚假新闻”的存在,不仅是新闻界之耻,更是整个社会之辱,损害了新闻的基本价值与信誉。著名人士克伊尔安说:“新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价值载体。假定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新闻时施加其基本的价值预判于其中,任何一个事件都将成为由各种不同的术语重新描述的作品。因此,为了压过其他媒体以确保独家报道而寻求某种对消息的‘合理的更正’是毫无意义的。”从媒体伦理的角度而言,它要求工作者必须学会发现真相、还原真相。可以看出,客观公正报道事实与有偿虚假报道,本质上是势不两立不相容的。但是这一原则的坚持,这关键取决于媒体机构及媒体工作者的道德抉择,因此,媒体机构及工作者的道德责任愈发显得重要。2.正义原则“正义”是一个复合词,是由“正直”与“义气”两词组合而成。“正义”是华夏文化流传千载不衰的正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传统认为正直是为人必备之本,义气是为人必守之节。正义是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是相对邪恶而言的,正义与否的客观标准主要在于其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广大群众的利益。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能否秉持正义和公道,是媒体能否获得支持的关键所在,也是媒体的又一原则,。媒体应当充当代表最广大人民的社会舆论的工具。马克思说:“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揭发招摇撞的职责,在我看来是报刊的首要职责”。媒体要发挥自己的“手术刀”功能,勇敢地时时解剖社会疮痂,以捍卫社会正义,维护社会良好的秩序,为人类的和谐幸福追求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尽自己的一份责任。3.仁爱原则孔子首倡“仁者爱人”,孟子继承和发扬孔子的这一思想,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强调“不忍人”的恻隐之心是一个正常社会人所当具有的德性与品行,当然对于媒体机构及其从业者而言,这更是他们做人的道德准则。媒体追求自由,但是也有边界,所以任何媒体机构不能以“自由”的名义侵犯被报道者的权益,比如对于公众人物也要手下留情,给予他们一定的私人空间,要掌握适度原则,不要侵犯隐私。某明星夫妇之女先天性唇腭裂,部分不良媒体争相高价购买该女囡的照片,有些网站甚至用其他同病女婴的照片以假乱真,来提高自己的点击率,媒体的这种行为根本无恻隐可言,无仁爱可言,深深地刺痛了做父母的心。再如在报道一些社会弱势群体的时候,要保护他们的隐私,维护他们的尊严,不能以自由名义无视被报道者的自尊,侵犯被报道者的利益,也不能含沙射影。比如曾有过媒体记者对于一个举报者做采访报道,本来答应被采访者不会泄露其任何信息,谁知采访稿见诸报端之后,被采访者的姓名、住址一应俱全,结果被采访者为了逃避打击报复,只能背井离乡,一家人过着离散不能团圆的日子。媒体的初衷本是要揭露非法和黑暗、保护弱者的,结果适得其反,伤害了被报道者。所以要对某些媒体机构及从业人员进行道德教育,通过外在的教化和自身道德的自觉与修养等培育媒体的仁爱思想。4.诚信原则“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古人十分重视诚信问题,视诚信为自己的生命,认为诚信乃立身之本、立人之本、立国之本。* 的老师顾毓琇于96岁高龄时在美国华盛顿饭店赠言朱镕基:“智者不惑,勇者无惧,诚者有信,仁者无敌。”“诚者有信”之外三句分别参见《论语·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宪问》:“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顾老活学活用《论语》,添此一句,足见前贤于“诚信”寄望后生之重。诚信是伦理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对于媒体,诚信乃媒体立身之本,没有诚信,也就无所谓媒体伦理。诚实守信既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自身健康发展的前提之一。时下,不少媒体有背离诚信原则的报导,或故意夸大或缩小或隐瞒事实或歪曲事实的新闻事件,或非故意导致报道与事实真相大相径庭的例子,甚至断章取义、胡拼乱凑的人物专访稿。诚信作为媒体工作者的道德操守和职业规范,有下列要求:第一,要以诚实的精神,向大众传播真实的新闻事实,以诚实态度面对所采访的人物、事件,有些采访对象出于对媒体的信任和敬仰,向媒体人士提供信息,但要求不要见诸报道,但是媒体人士不顾采访对象的感受,依然我行我素地进行报道,深深地刺伤了采访对象;第二,要以诚信的品质呈现给受众喜欢的高质量的情节内容和高尚的精神产品,从而获得受众认可以提升形象价值;第三,创造精神产品的媒体与作为消费者的受众,需要建立起一种诚信度较高的契约关系。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媒体在揭露事实真相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有些媒体工作者为了取得第一手的新闻资料,置自己的性命于不顾,如很多矿难的报道,也是通过媒体工作者的真实报道,让公众知晓的。这样的报道,既体现着媒体从业者的职业道德,也是他们诚信原则的体现,有助于社会进步和政治文明建设。总之,现实中不乏道德情操高尚的媒体工作者,但面对不断的经济诱惑,原来坚定的道德信念防线渐被冲垮。因此客观、正义、仁爱、诚信四原则,作为媒体从业者的个体自律有时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健全的行业制度和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发挥强制约束功能。因此,在对待媒体自由变质的这一问题上,德性的力量无法发挥作用的时候,行业法规、法律法规才具有真正的规范作用。四、结语健全的道德人格,高水平的道德修养是一个媒体从业者最起码的入门资格。1904年普利策在《北美评论》上撰文指出:报人应怀抱崇高的理想,并负有急公好义的使命,对本身所触及的问题具有准确的知识和最真挚的道德责任感,以造福大众为目的,不应屈从于商业利益或任何个人权力。汕头大学胡兴荣教授给予很高的评价:“本文的立论立足于报业的社会功能,强调了报人的社会责任,被誉为新闻伦理的奠基之作。”凸显了媒体自由伦理中的社会责任,强调了媒体对社会的道义责任。媒体工作者要行使好党和人民给予的“传播权”,发挥好自己的放大作用,媒体工作者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精神情操和道德修养,这才是扩大自己影响力的根本所在,也是受众的最终认可。媒体自由是其正当的权利,但是媒体也要注意自由是否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这是媒体在追求所谓的自由时应当深思的一个问题。所以,媒体对自己应有一个正确的社会定位,即客观、正义、仁爱、诚信,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媒体自由,才是媒体所真正追求的自由。

新闻工作者的四项职业修养:政治上的要求高,讲党性,讲政治,把政治坚定性、政治洞察力和政治责任感作为第一位的修养;社会活动能力强;思维敏捷,应变能力强,开阔眼界;勤于学习,强化创新意识,做一个有思想、有作为的新闻工作者;具有自觉意识和良好的适应能力,树立公仆意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强化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修养。新闻从业者作为党和政府的舆论喉舌,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应当具备较高的素质。本文就如何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谈几点粗浅的看法。新闻从业者的政治理论修养。所谓政治理论修养,指的是新闻从业者的政治意识与品质的锻炼和修养。一个新闻工作者应当时刻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应当明确自己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自觉加强政治修养,提高理论水平,增强责任意识,新闻从业者的素质特征 1 、品德要高尚 新闻媒介所肩负的社会使命,决定了新闻工作者应当是一个有着高度社会责任感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人。 他们应当胸怀宽广,心地坦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敢于担当社会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客观地报道事实,公正地分析情况,更好地满足社会与公众的新闻和信息需要,把握社会前进的脉搏,推动社会的良性运转和健康发展。 新闻工作者常常要独立采访,凭着自己的觉悟和职业道德意识自觉地行动。 因此要能够严格地约束自己,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动,检点自己的行为,不滥用权利,不借新闻工作之便谋取私利。 2 、政治要坚定 新闻工作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它要通过有选择的新闻报道和评论来影响受众的思想及行为,引导社会舆论。 这决定了新闻工作者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要时时从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团结、人民的福祉,以及社会的稳定、和谐与进步出发,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新闻工作,决不允许丝毫的马虎大意,不负责任,更不应该把新闻工作作为谋取私利的手段。 3、思维要敏捷 新闻工作者要准确、迅速地反映出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客观世界,向公众提供最新的事实信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没有敏捷的思维,没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没有很好的新闻悟性,没有很强的应变能力是无法胜任新闻工作的。 这决定了新闻工作者要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对周围事物的变动情况反映要快,要能迅速、准确地把握事物,报道事物。 4、业务要熟练 新闻工作是一项对时效性和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工作,也是一项需要付出巨大心劳和智慧的极其紧张、繁重、艰苦的工作。为了应付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新闻记者往往 24 小时都处在紧张待命的情况下,随时准备前往新闻事件发生地采访调查,哪里有新闻就往哪里跑。 这就要求新闻记者能够具有随时投入采访工作,从容应对各种局面,果断组织新闻报道,快速完成采写任务的业务能力。 出于职业的要求,新闻工作者每天都需要进行社会交往,需要同各种人打交道。总之,哪里有新闻事件发生,哪里就有新闻记者的身影,就需要新闻记者同那里的人群打交道。 这决定了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很强的社会交往和调研等业务能力。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社会脉搏,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充分地表达公众意愿,出色地完成职业使命。 5、知识要广博 新闻工作的报道范围、传播对象都十分广泛,各方面的知识都可能涉猎。 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有丰厚的文化积淀,要广采博取,多学强记,用各种新知识、新观念充实自己。 三、新闻从业者的职业修养 1 、政治修养 2 、思想修养 3 、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修养 新闻工作者要加强法制观念的修养,要认真学好各种法律、法规,特别是同新闻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要自觉地学法、守法、用法,而且要宣传好这些法律、法规,善于运用这些法律、法规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动,要尽力防止新闻侵权行为,防止由于新闻报道失实、失误而造成的违反法律、法规的现象。 新闻工作者要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严格约束和检点自己的职业行为,认真处理好新闻工作中的各种关系。 4 、业务能力修养 新闻工作者应当掌握运用各种新闻手段从事新闻工作的业务能力,要精通新闻采访、写作和编辑制作等业务的十八般武艺,同时要提高自己的政治判断力和新闻敏感性、社会交往与活动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身体与环境适应能力,这样才能胜任自己所肩负的工作。

新闻道德失范论文开题报告

一、引言人是意识能动的主体,是实践的存在。人类通过社会实践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各种条件,从而实现自己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之一的媒体也应该体现人的真正存在,媒体自由作为一种理念,是指媒体的行为不受外在力量的强迫压制,出于本心而采取的行动。自由精神是媒体伦理精神的重要内容:“自由出版物的实质,是自由所具有的应用的、理性的、道德的本质。”梁启超也曾说:“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此三大自由者,实惟一切文明之母,而近世种种现象皆其子孙也。”媒体自由理念的形成,是和人的本质相吻合的。媒体自由,体现了媒体工作者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标志着社会文明的进步。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内在于自由理念之中的价值合理性与伦理道德责任渐被人们忽视,取而代之的是工具价值渐备受推崇。在当今社会转型阶段,为经济利益所驱使的媒体,忘记甚至抛弃自身的伦理道德责任,背离了真实的媒体自由,由此新闻伦理道德的命题摆到了我们的面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重申媒体自由的伦理意蕴,重构真正的媒体自由。二、媒体自由失范表现媒体自由,象征着媒体主体独立地位的获得。鉴于此,任一媒体都要“自由地、平等地、公开地和无所畏惧地服务于全体人民”,但是媒体组织及工作者,不能假借“自由”名义来侵犯被报道者的权益。时下,某些媒体组织及人士为经济利益所诱惑、征服、驱使,背弃自由的初衷,媒体自由已经不再坚持原真意义上的自由价值取向,已经出现失范现象。1.人生价值观引导背离在市场理念的指导下,媒体自由迅速扩张,其价值导向也出现背离现象。无所顾忌地追求“娱乐化”、“刺激性”,追求把新闻事件做得所谓“好玩”的倾向。有舆论导向功能的媒体应该引导人们关注并反思社会现实问题,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端正人生目的,积极探寻人生价值,这样媒体在价值导向上才避免走向媚俗与庸俗。媒体在自由理念的这一外衣下,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媒体,成了一个只能满足受众感官刺激的工具,缺乏思想内涵与审美品位,“真、善、美”从精神家园的高峰堕落为看得见的感官刺激享受。再有,刺激、好玩的信息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道德发展。珀杜大学研究生格伦·斯帕克斯也认为,电视暴力使社会失调,尤其是儿童中的失调成为可能。霍勒斯·格里利撰文批评传媒娱乐化的反面教化:“《便士报》热衷于蛰伏在社会内部恶魔般的欲望煽动点火,他们也许不会被指责犯有谋杀罪。但是,他们的的确确是犯了制造谋杀者这种更恶劣的罪行。”一些媒体逐渐失去了道义评判能力及社会责任感,因此饱受社会批评。有的媒体打着“受众有这个需求”的招牌,为所欲为,以此做文章来招徕受众,吸引眼球,提高关注度和收视率,很不道德。在这一过程中,媒体失去了同情心、责任心、道德心,让有良知、有道德责任感的民众很是反感。其实,“一个职业化组织,当然是以为公众服务为趋向。这种‘服务’,不能以专门组织自己利益为基础,但也不是自己的‘顾客’要什么就给什么,而是基于他们的需要。”伦理道德要求媒体对受众合情合理的需求要满足,不合情不合理的需求绝不能迎合,还要做好批评和引导的工作。所以,媒体应本着为民众负责的态度,绝不能忽视它对民众的教化功能和舆论导向功能。对于新闻机构和从业者,要记住的是,对媒体职业要有最诚挚的道德责任感和合乎伦理的媒体事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媒体事业。在商业气息浓厚的社会,媒体工作者既要有对职业的忠诚度,也要有提高的自身素养自觉强化新闻伦理道德的理念,深刻意识到自己的伦理选择对社会、对他人、对受众的重要意义所在。2.媒体权力营私自由的媒体是民意和官方的双向代言人,可以代表民意说话,也可以代表政府发言,媒体所具有的双重身份,使得媒体具有非常大的话语权,为此需要有效监督,否则可能变成一种腐败权力,事实证明确实如此。某些媒体机构及从业者把媒体当成他们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于是以公共话语权寻租的活动也出现了。(1)商业广告盛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媒体被推向市场,于是许多媒体认为自己面临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的两难抉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媒体在运营方式方法上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商业化取向,这也是人之常情,本无可厚非,但是某些媒体的做法值得商榷,比如商业广告的盛行。商业广告是广告主支付给媒体一定数额的金钱,为达到招揽大众、吸引大众的目的,或提高自己品牌的知名度、或扩大自己品牌的影响力,借助依附媒体以吸引尽可能多地消费者来购买自己的产品。可以说商业广告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在电视剧中插播,在某一档节目中插播,尤其是收视率高的节目或作品之中广告更是泛滥成灾,在商业广告中,广告主对某些特定时段的节目编排有很强的影响力。“商业广告的大显身手表明,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找好了买主,顺利实现了收大于支的经济循环”。媒体为了巨额的广告费,受经济利益所驱使,甘愿去媚俗,甚至造假,比如前段时间某些卫视为某品牌瘦身机做宣传,瘦身机通过甩掉身上多余脂肪,从而达到瘦身效果,后经专家证实瘦身机瘦身不但不可能,而且还有可能会给消费者造成身体伤害。(2)虚假新闻不断伴随着媒体逐渐走向市场,有偿新闻、甚至虚假新闻也应运而生。目前有偿新闻的主要表现是电台、电视台将时段或报纸,杂志将版面按照行业标准核算成具体数额与个人或组织集团进行交易。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媒体工作者收受了他人钱财唱赞歌编写虚假报道的事情,或者以曝光对他人不利的真相要挟勒索钱财,得逞后便厚颜无耻地颠倒黑白。虚假新闻,表现形式为与事实严重不符,无中生有、随意捏造,其本质是一种肮脏的钱权交易,是媒体话语权与他人利益的一种交换。媒体及其从业人员新闻伦理道德的严重缺失,已不是他个人的问题,由于媒体的影响力之大,对社会、对他人、对受众会产生广泛的不良影响,鉴于此,媒体工作人员要把好传播新闻信息时的伦理道德“关”,由此媒体从业人员“新闻伦理道德”的养成教育问题也进入有识之士的视线,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媒体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滥用自由权利,为话语权力寻租,极大地损害了自己的形象,抛弃了自由理念所赋予的道德责任,无形中也侵害了广大受众的利益,这社会上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应当说这是媒体自由进步的副作用。殊不知,媒体的这种话语权来源于民众,这一桂冠是民众授予的,是民众把自己的知情权、说话权等集中起来,交付给媒体。鉴于此,媒体更应有以事实为根据来说话,遵守诚信原则,表达代言民意、关注民生的社会责任。3.人文关怀失位新闻媒体在“人文关怀”正日渐向“受众本位”回归的这一过程中,滑向了媚俗的边缘。在媒体眼中,重要的不是人们的心理状况、行为处境及价值取向引起的社会反思,而是事件本身可能带来可以炒作的猛料,以提高点击率或收视率或关注度。炒作、恶搞、有的甚至超出了道德底线,触及了法律问题,这也增加了群众对媒体的不满意度。在过度的不着边际的炒作、恶搞中,相当一部分媒体失去了应有的社会良知及对人应有的尊重与关心。媒体声称张扬人文关怀,但又总在自觉不自觉中伤害了许多善良、无助和受害的人。媒体过于关注和满足大众需求,而对社会弱势、边缘人群缺乏关注,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边缘群体的边缘化与弱势化。所以,对于大众媒体而言,真正的人文关怀不仅是以受众为本位,而更应当以对受众,尤其是社会的困难群体、边缘群体的人生终极关怀为最终目的,这是真正的媒体自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的应然内涵。三、媒体自由理念重构实际上媒体自由是有伦理的限度的。但现实社会中的媒体自由已经背离它的最初价值意义,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鉴于此,需要重构媒体自由理念。1.客观原则任何时候,客观是媒体机构及工作者坚持的首要伦理原则,也是媒体的生命所在。对于新闻媒体而言,客观,即是实事求是。梁启超《敬告我同业诸君》一文,说:“西哲有言:‘报馆者现代之史记也。’故治此业者不可不有史家之精神。史家之精神何?鉴既往,示将来,导国民以进化之途径者也。故史家必有主管客观二界,作报者亦然。政府人民所演之近事,本国外国所发之现象,报之客观也;比近事、察现象而思所以抽绎之,发明之,以利国民,报之主观也……主观之所怀抱,万有不齐,而要之以向导国民为目的者,则在史家谓之良史,在报界谓之良报。”当今社会,媒体故意歪曲事实甚至隐瞒事实的情况时有发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不满。李大钊曾说新闻是现在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所以在新闻报道方面,严格说来媒体组织与媒体从业者都必须具有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近几年,每年都评出“十大假新闻”,可见“虚假”性的严重程度。“虚假新闻”的存在,不仅是新闻界之耻,更是整个社会之辱,损害了新闻的基本价值与信誉。著名人士克伊尔安说:“新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价值载体。假定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新闻时施加其基本的价值预判于其中,任何一个事件都将成为由各种不同的术语重新描述的作品。因此,为了压过其他媒体以确保独家报道而寻求某种对消息的‘合理的更正’是毫无意义的。”从媒体伦理的角度而言,它要求工作者必须学会发现真相、还原真相。可以看出,客观公正报道事实与有偿虚假报道,本质上是势不两立不相容的。但是这一原则的坚持,这关键取决于媒体机构及媒体工作者的道德抉择,因此,媒体机构及工作者的道德责任愈发显得重要。2.正义原则“正义”是一个复合词,是由“正直”与“义气”两词组合而成。“正义”是华夏文化流传千载不衰的正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传统认为正直是为人必备之本,义气是为人必守之节。正义是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是相对邪恶而言的,正义与否的客观标准主要在于其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广大群众的利益。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能否秉持正义和公道,是媒体能否获得支持的关键所在,也是媒体的又一原则,。媒体应当充当代表最广大人民的社会舆论的工具。马克思说:“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揭发招摇撞的职责,在我看来是报刊的首要职责”。媒体要发挥自己的“手术刀”功能,勇敢地时时解剖社会疮痂,以捍卫社会正义,维护社会良好的秩序,为人类的和谐幸福追求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尽自己的一份责任。3.仁爱原则孔子首倡“仁者爱人”,孟子继承和发扬孔子的这一思想,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强调“不忍人”的恻隐之心是一个正常社会人所当具有的德性与品行,当然对于媒体机构及其从业者而言,这更是他们做人的道德准则。媒体追求自由,但是也有边界,所以任何媒体机构不能以“自由”的名义侵犯被报道者的权益,比如对于公众人物也要手下留情,给予他们一定的私人空间,要掌握适度原则,不要侵犯隐私。某明星夫妇之女先天性唇腭裂,部分不良媒体争相高价购买该女囡的照片,有些网站甚至用其他同病女婴的照片以假乱真,来提高自己的点击率,媒体的这种行为根本无恻隐可言,无仁爱可言,深深地刺痛了做父母的心。再如在报道一些社会弱势群体的时候,要保护他们的隐私,维护他们的尊严,不能以自由名义无视被报道者的自尊,侵犯被报道者的利益,也不能含沙射影。比如曾有过媒体记者对于一个举报者做采访报道,本来答应被采访者不会泄露其任何信息,谁知采访稿见诸报端之后,被采访者的姓名、住址一应俱全,结果被采访者为了逃避打击报复,只能背井离乡,一家人过着离散不能团圆的日子。媒体的初衷本是要揭露非法和黑暗、保护弱者的,结果适得其反,伤害了被报道者。所以要对某些媒体机构及从业人员进行道德教育,通过外在的教化和自身道德的自觉与修养等培育媒体的仁爱思想。4.诚信原则“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古人十分重视诚信问题,视诚信为自己的生命,认为诚信乃立身之本、立人之本、立国之本。* 的老师顾毓琇于96岁高龄时在美国华盛顿饭店赠言朱镕基:“智者不惑,勇者无惧,诚者有信,仁者无敌。”“诚者有信”之外三句分别参见《论语·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宪问》:“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顾老活学活用《论语》,添此一句,足见前贤于“诚信”寄望后生之重。诚信是伦理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对于媒体,诚信乃媒体立身之本,没有诚信,也就无所谓媒体伦理。诚实守信既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自身健康发展的前提之一。时下,不少媒体有背离诚信原则的报导,或故意夸大或缩小或隐瞒事实或歪曲事实的新闻事件,或非故意导致报道与事实真相大相径庭的例子,甚至断章取义、胡拼乱凑的人物专访稿。诚信作为媒体工作者的道德操守和职业规范,有下列要求:第一,要以诚实的精神,向大众传播真实的新闻事实,以诚实态度面对所采访的人物、事件,有些采访对象出于对媒体的信任和敬仰,向媒体人士提供信息,但要求不要见诸报道,但是媒体人士不顾采访对象的感受,依然我行我素地进行报道,深深地刺伤了采访对象;第二,要以诚信的品质呈现给受众喜欢的高质量的情节内容和高尚的精神产品,从而获得受众认可以提升形象价值;第三,创造精神产品的媒体与作为消费者的受众,需要建立起一种诚信度较高的契约关系。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媒体在揭露事实真相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有些媒体工作者为了取得第一手的新闻资料,置自己的性命于不顾,如很多矿难的报道,也是通过媒体工作者的真实报道,让公众知晓的。这样的报道,既体现着媒体从业者的职业道德,也是他们诚信原则的体现,有助于社会进步和政治文明建设。总之,现实中不乏道德情操高尚的媒体工作者,但面对不断的经济诱惑,原来坚定的道德信念防线渐被冲垮。因此客观、正义、仁爱、诚信四原则,作为媒体从业者的个体自律有时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健全的行业制度和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发挥强制约束功能。因此,在对待媒体自由变质的这一问题上,德性的力量无法发挥作用的时候,行业法规、法律法规才具有真正的规范作用。四、结语健全的道德人格,高水平的道德修养是一个媒体从业者最起码的入门资格。1904年普利策在《北美评论》上撰文指出:报人应怀抱崇高的理想,并负有急公好义的使命,对本身所触及的问题具有准确的知识和最真挚的道德责任感,以造福大众为目的,不应屈从于商业利益或任何个人权力。汕头大学胡兴荣教授给予很高的评价:“本文的立论立足于报业的社会功能,强调了报人的社会责任,被誉为新闻伦理的奠基之作。”凸显了媒体自由伦理中的社会责任,强调了媒体对社会的道义责任。媒体工作者要行使好党和人民给予的“传播权”,发挥好自己的放大作用,媒体工作者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精神情操和道德修养,这才是扩大自己影响力的根本所在,也是受众的最终认可。媒体自由是其正当的权利,但是媒体也要注意自由是否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这是媒体在追求所谓的自由时应当深思的一个问题。所以,媒体对自己应有一个正确的社会定位,即客观、正义、仁爱、诚信,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媒体自由,才是媒体所真正追求的自由。

关于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指导老师应该会把格式之类的给你吧,总之,把大纲写好,自己观点你写明白就也就是几百字吧,不用太详细,包括选题背景、论文内容、创新点等大纲就先介绍《晚间新闻》节目内容,可以选几天的具体新闻写,播出时间、长度等吧。再把民生新闻定义说一下,特点是什么。这种娱乐化表现在哪里、受众对于晚间新闻的反应是什么,你可以做个调查。娱乐化的新闻,有什么样的影响包括正面、反面的影响等等。这种你觉得这类新闻还有什么改进的地方…都可以说一下

结尾是全文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代著名作家师陀曾说:“写文章不管长短,首先要考虑好结尾。有了结尾,如何开头,中间如何安排,便迎刃而解了。”好的结尾当如豹尾,响亮有力,令人警醒,催人奋进。如鲁迅的《论雷峰塔的倒掉》,结尾只有两个字:“活该!”短短两字,可谓简洁之至,力透纸背! 其实,文章的结尾有时比开头还重要。由于阅卷者看完结尾后即开始打分,因此,它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阅卷者的评分心理。李渔曾说:“篇际之终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结尾如有此种效果,整篇文章将增色不少。议论文结尾的写作,要收束全文,突出中心论点;要体现全文结构的紧凑、完整,不能草率收兵,也不能画蛇添足;语言要干脆有力、清音留响,富有启发性和鼓舞性。 语言形象畅达 语言项是作文评分的重要标准。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有些同学写议论文,常摆出说大道理的架式,将哲学原理和辩证法的术语一股脑搬出来,以求说理的充分、透彻,但效果适得其反。 一个道理有一千种说法,要尽量选用形象生动的说法。要显形象生动之效,除了采用比喻、类比、事例等论证方法外,形象畅达乃至华美的语言必不可少.修饰议论文的语言,注意运用比喻、排比、对偶和反复等修辞,使文章形成华美流畅感;注意运用假设句、反问句或整句,使文章增强不可辩驳之势。修饰语言之功,虽不是一朝一夕可成,但只要积久成习,自然会有长进.

北宋大文学家苏拭在谈到他的散文写作时说:“吾文如万斜泉涌,不择地而出。在乎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干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地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文说》)苏拭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作文如行云流水,有神出鬼没之妙,旁人不可企及。但他总结的“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则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行于所当行”,要求作者在写作时,该说的一定要说清楚,不惜笔墨。如一篇文章的有关背景,一段事情的来龙去脉,一种事物的性质特征等,如果是读者所不熟悉的,就应该在文章中讲清楚,交代明白,不能任意苟简,而使文意受到损害,以致出现不周密、不翔实的缺陷。 “止于所不能不止”,就是说,不该写的,一字也不可多写,要“惜墨如金”。如果情之所至,任意挥洒,不加节制,也不肯割爱,势必造成枝蔓横生,冗长拖杏,甚至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

我于咖啡中看见

让我们记住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 ——题记 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天际下,于滚烫的开水中我闻得一阵卡布其诺的香气。我爱极了咖啡,这又苦又甜滋味的品尝,恍若一段长远的人生旅途。 故人对我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话语在我轻轻搅拌中传入耳中。 自出生以来,犹如这一壶白开水,单纯无味,渐渐地,冲泡于这咖啡色的粉末中变得有滋有味,在慢慢地品尝中,我们学习生活。而一路走到今天,我们都不容易。叶芝说,这世上眼泪太多,你不会懂得。这个倔强爱着一个女权主义者,无疾而终的人,像极了我们对未来固执的单恋,在嫋嫋香气中,我们反思昨天,期待明天。务实的生活,在于一个有价值的人生,要有像咖啡般细细碾碎的每一个颗粒般的经历,在涅磐中灼烧溶解,偶尔细细品尝,然后冷暖自知。 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时时刻刻都有比我们意想中伟大得多或者悲哀得多的事情发生,关于爱或者恨。自汶川大地震以来,我的心一直沉浸在低谷。生与死,不过是一瞬间的事,这样的苦痛,有如凹凸有致的碑铭镌刻在生命线上。让你抿著嘴,皱起眉头。这样苦味的咖啡,惟有自知。 史铁生说,孩子,这是你的罪孽,亦是你的福祉。 哭泣与劫后余生的庆幸,交杂着,融于这咖啡中。你看,生命对我们时吝啬的,总是让我们失望,生命却又是慷慨的。总在我们失望后给予我们拯救。 我想,因了这生命的慷慨,我们必须尊严地活下去,就如同生命本身,尊重我们的存在。 我凝视这白瓷杯中的咖啡,又想起这位终生在爱与死之间作茧自缚的天才――维吉妮亚?伍尔芙。她的灵魂有着深刻的思想与错乱。我恍若看见在春光明媚的苏格兰乡下,矢车菊香气的阳光铺满整个房屋,鹅毛笔与厚质纸张的摩擦,桌旁的咖啡轻嫋地散发热气,她正写着《奥兰多》。 我的嘴角轻轻扬起,这个天才一生传奇,终在疾病中死去,她说,生命的核心一片空荡荡,像一座房屋。抑或,在她品完咖啡的苦与甜之后,剩下的也不过是一只空杯子,这一生,死后也带不走任何东西。 在这片狭小的天地,我经历的,不过是寻常的人生,看见的,不过是平凡的世界。 其实生活没有那么多的故事上演,只是有爱,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意义所在。这咖啡的苦与甜是综合的品味,咽一口,自己体会。 生命中的一瞬间的爱,竟赚取了我们活一生。对庞大的悲哀甘之如饴。是苦是甜,能品尝这一世,终无悔! 空中不知什么时候飞起了风筝,寂寞的鸟儿围着它盘旋,我伸出手遮挡夕阳刺入眼睛的光线,仿若明暗相间的幻象,想起这一路跌跌撞撞,忍不住眼泪灼热地流淌下来。 仰头喝下最后一口咖啡,生活的余香留于齿间。 伍尔芙微笑着说,让我们记住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

就是新闻工作者要遵循的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所必须具有的品质,如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等等,同时也包括基本的做人品德

鱼与熊掌 苍鹰翱翔于广阔的蔚蓝,那是它的选择;骏马驰骋于无垠的翠绿,那是它的选择;锦鳞腾游于浩荡的澄清,那是它的选择;星辰闪耀于悠远的深邃,那是它的选择。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援引材料),由此可见,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正确的取舍通向辉煌。 柏拉图说:“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或是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班超投笔从戎,为国屡立战功,赢得后世敬仰;鲁迅弃医从文,唤醒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灵,“我以我血荐轩辕”;李开复舍弃政治,转入计算机系,开启了自己的传奇人生;富勒放弃出任旅长,放弃将军军衔,就任参谋,,成为军事理论学家;伊辛巴耶娃放弃体操,选择撑杆跳,成为“撑杆跳女皇”。有事放弃固然是痛苦的,然而有取有舍才让人铸就辉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能,都有他所擅长的领域,只有选择自己的专长,才能取得成功。天才确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但倘若没有那1%的灵感,有时即使是200%的汗水也是徒劳的,选择你适合的,才是智慧的,才是成功的基础,勤能补拙却不是王者之道。 然而,错误的取会变为羁绊,错误的舍会使我们错失良机。赵括舍自己的理论才能,不仅使他自己命丧黄泉,还导致了赵国的覆灭。李煜明明可以作为舍一国之君的位置,误了家国,遭人唾骂。人生如棋,一著不慎,满盘皆输。选择不慎重,原本光辉的人生也会黯淡下来,原本精彩的梦想也会毫无价值。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正确的取舍可以通向辉煌,错误的取舍通向歧途,使人离成功越来越远。秦文君曾经说过:“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寻找山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过程中,学习笃定、冷静,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取舍,是一种智慧。 取,不是贪婪占据,而是智慧之取,为实现梦想而取,为人生价值而取,走向辉煌;舍,不是自我否定,而是率性之舍,为抛弃羁绊而舍,为轻装上阵而舍,突破桎梏。人生一世,如苍鹰翱翔。取与舍,就是苍鹰的两只翅膀,不取,不足以通向成功;不舍,不足以摆脱束缚。有取有舍著方能一生翱翔苍穹。 自己写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的好伙伴《读者》这期刊登一篇文章(忽略的智慧),静静读完,对忽略又有了新的认识。 上学时期,老师常常讲,不要忽略,因为学习在于攻克每道难题,怕大意,粗心是大忌,精确直到正确。 工作中,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成功在于细节,把过程做到极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努力决定一切。 今天,看完此文,方知,忽略是一种生活态度,时过境迁,我们必须学会忽略,这不是一种逃避,不是一种软弱,忽略是对别人的一种宽容,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解压,它能使我专心做该做的事。 学会忽略,忽略一个本不属于自己的加强,就卸下了一个本不属于自己的重负,忽略一个本属于自己的公平,就能争取到一个本不属于自己的机会,忽略困难,就等于给自己力量。 前两天和爱人因为生活中一些观点不同而不开心,今天我学会了忽略并一定要运用它,运用正确的方式使自己站起来而不是任凭摔倒,人生就是一种直接的跨越。 先忽略,然后忘记,忘记自己无法承载的,对自己就是一种最简单的释放,忘记一个错误的开始,就可能得到一个正确的结束,忘记曾经盲目的选择,就可以争取一个清醒的拥有。 前两天同事小陶开玩笑说;没见过你这样的人,怎么事不关己都不记呢?我现在想对她说,忘记是医治心灵创伤,甩掉包袱的最好办法,学会忘记,心态就会平和,学会忘记精神就能轻松,忘记不是缺点,和忽略一样,不是儒弱,而是另一种力量,因为我还在奔向目标的路上,必须集中力量~~~

鹏鹏啊,这个问题我来试试哦~~ 所谓新闻价值,就是指凝聚在新闻事实中的社会需求,就是新闻本身之所以存在的客观理由,在我们比较固定的认识中,它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几个基本属性。 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满足社会需求的素质的总和。进而言之,一个客观存在或发生的事实,能否成为新闻,然后被传播,应该取决于两点:一是在多大程度上及以怎样的方式与公众的利益相关联,二是能否满足人们的感官需要。在这里,所谓的公众利益既包括经济利益,也包括安全、公正、道德、荣誉、审美等社会价值利益,而心理感官需求则是人们对事物的好奇、趣味等的心理满足,当然不是猎奇,不是低俗、庸俗、粗俗,不是满足少数人需要的感官 *** 。 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因此也决定了新闻是客观存在的。而新闻道德是指从事新闻资讯传播活动的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新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同所有的社会道德的一样,它是一种社会意识现象,新闻资讯传播行为的道德规范,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形成并不断得到充实的,而且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变革和新闻事业的发展,不断充实和更新著自身的内容和形式。所以新闻道德是主观的,从哲学上来说,应该是主观服从客观的。 与其说是新闻道德,不如说是新闻工作者的道德,因为新闻是客观存在,不应被冠以道德或者不道德的说法。而新闻人的道德与新闻的价值之间的矛盾也一直是新闻界的一大争议,比如说:你看到一个人在跳楼,你是上前救人还是拍下这跳楼的一瞬间,这就是一个矛盾。如果救人,那么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你就失去了很好的新闻题材;如果不救人,那么你就算失去了人起码的良知。 当然虽然这样说,在我们的实际生活,新闻价值是人们之所以看新闻的目的,如果一则没有价值的新闻,那么也就不值得人们花时间去听,去看,去想了。很简单的道理,人们接受新闻资讯无非是为了获取某种资讯,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如果有一天世面上出现的新闻都是没有新闻价值的,那就会浪费很多东西(金钱,时间等),同样的例子,汶川地震发生时,如果每一个记者都因为个人的道德而上前线救人,那谁来为我们报道地震的最新情况?谁来为我们提供地震的最新资讯?那么这样一个大地震谁来为我们提供情报?如果大家真的只有一腔热血和道德,那么我们从何去得知灾区的状况? 还有一点,既然是辩论赛,那么就应该看准题目要求,我们观点是"新闻价值比新闻道德更重要",注意这个“更”字,也就是说:我们辩论的内容不是哪个重要哪个不重要,而是在两个重要的条件中选择更重的。所以,你们在辩论的时候,切忌否认对方说新闻道德重要的观点,而要听听对方是不是认为只有新闻道德才重要,如果对方的辩论一直围绕重要或不重要来进行,那么你们就有全胜的把握,只需强调哪个更重要就行。当然如果对方也看清了这一点,你们就要好好下功夫(我上面的建议应该能有所帮助),点准他们的死穴,记住辩论的时候千万不要出现模棱两可的话,很容易被对方当做把柄的! 最后,希望你们辩论成功!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我们为什么要看新闻 由此再探讨哪个更重要 为了了解时事 掌握社会脉搏 为了熟知人情冷暖 世间永珍 新闻意义不过如此 我们之所以要看新闻 不是为了满足求知欲望(那是探索频道的责任) 也不是为了猎奇和娱乐(那是星光大道的责任) 就是为了更多的了解这个世界 因为我们视野有限 我们要靠新闻来拓展视野 其次 既然看新闻的意义已经阐述 那么哪个更重要呢? 一看看新闻价值 所谓的新闻价值 其实就是这篇新闻的意义内涵 希拉里在PARTY上和客人撞衫是新闻 印尼海啸死伤惨重也是新闻 但哪个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呢?毫无疑问 但是问题就是 什么样的新闻有价值呢 一个会引起我们思考 我们可以选择对新闻人物采取措施 或帮助 或谴责的新闻就是有价值的新闻 如果只是想花边新闻 八卦新闻 完全没有意义 印尼海啸的惨状至今仍在我脑海回想 但XX影星的第N任男友和她什么时候分手我早都忘了我们需要有价值的新闻 因为我们也有同情心 我们也有是非观念 我们需要了解这一切 这但都是一个思考进步的过程.从这里 我们可以看出 如果一个新闻要有价值 那么 它必须是一个负责任的报道 属实 正义 不偏激 也就是说 新闻道德 二 看看新闻道德 还是说希拉里在PARTY上和客人撞衫的新闻吧 违反了新闻道德了吗?没有 但有什么意义呢?也没有 这样的新闻有什么用?新闻价值只是一个外在的规范 更需要新闻从业人员的敬业和负责精神才能保证新闻质量 也就是说 新闻道德是前提 我们前提都没有 我们谈何新闻?一个好新闻一定是有新闻道德的 但是有新闻道德的新闻 就是好新闻吗?非然 所以 新闻道德并不能比新闻价值重要

可以分不同情况的。 对于某些娱记,他们为了挖新闻,采取各种手段,早已违背了记者的道德。 而对于一些事实或者社会新闻的记者,还是遵守一定的记者道德的 .老师从小就教育我们,先做人,后工作。因此我认为,一个人的道德是很重要的。

你问得也太不具体了。 新闻价值是对新闻本质及其特性的量化把握,衡量新闻事实或相应作品在多大程度上是新闻。新闻的本质是资讯,而资讯可以测度。 二、新闻价值的客观性 新闻价值的客观性表现在: 1. 新闻事实是客观的,它能满足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新闻需求的效能,也是一种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2. 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的新闻需求也具有客观性 新闻道德就是指从事新闻资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新闻道德内化于新闻传播主体的品格、习性和意向之中,又通过其言行表现出来,是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发挥着特殊作用的规范性调节体系。作为职业道德的一种,新闻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形态上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对新闻报道行为特殊的规范意义。 从伦理道德的角度来分析,只要行为进入社会领域,与他人和社会发生了联络,那么这些行为就必然要受到社会的一定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制约,有的具有道德意义,可以对其进行善恶的评价,我们称之为道德行为;有的不具有道德意义,不能对其进行善恶的评价,我们称之为非道德行为。具体来说,所谓道德行为,就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所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亦即主要是出于一定的道德动机并能产生一定的道德效果的行为。? 新闻传播活动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性的行为,报道者在采写、编辑、刊播新闻的过程中,所体现出的道德意义是极为鲜明的。新闻传播行为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有利或有害于他人及社会的性质,能够对其进行道德善恶的评价,因此既是新闻工作行为——新闻传播行为,又是道德行为。 新闻道德社会作用有哪些 第一,新闻道德对社会道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 第二,新闻道德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起调节作用。? 第三,新闻道德对新闻工作者的新闻工作行为起指向作用。 第四,新闻道德对新闻工作者具有自我调节作用。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

各部分撰写内容

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

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

有关新闻报道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去看下(新闻传播科学)吧,文献都是免费下载的

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观职业道德观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特定职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也是社会对从事某种专业工作人员的较为恒定的角色认定,社会生活中职业化程度越高、职业地位越巩固的职业,人们对其从业者的道德水准的认定也越明确。职业道德观是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它一经形成,又反过来影响甚至指导具体的职业工作和职业行为。新闻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新闻行业的职业道德观是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通过新闻职业特点的体现。 当前,新闻界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一些媒体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惜出卖版面;为抢“卖点”,大量刊登色情、暴力新闻,甚至编造假新闻……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修养,加强新闻自律,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紧迫性。一、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缺失引发“信任危机”。当前新闻工作者中,部分记者在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出现了一些偏差和缺失,以致败坏了记者的公众形象,引发了社会公众对记者队伍的“信任危机”。一段时间以来,传媒界把“加强行业自律、强调职业道德、刹住不正之风”局限于集中“对有偿新闻进行专项治理”,这当然是完全必要的,但就记者队伍的建设而言还远远不够。应该看到,当前损害媒体和记者声誉的,不仅是有偿新闻,还包括在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和社会责任方面暴露出来的许多问题。记者当然要追逐社会热点,每每遇到天灾人祸,记者应该不辞辛劳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去捕捉新闻,如实报道,这种追新闻的劲头应该大大提倡。职业道德修养是传承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精髓和永恒主题,是记者的必修课。记者在待人接物中应有的修养和礼貌,是真情、友好、善良的表现,是沟通人与人心灵的“法宝”。没有礼貌,不尊重人,也无法赢得别人的尊重,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然而当前记者队伍中有些人自以为是,架子很大,缺乏教养,不尊重人,经常制造出一些事端有意让人难堪。这些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行为,其后果必然是偏离正确的舆论导向。因此,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去认识和铲除它,这样我们就能够从根本上减少或防止新闻宣传在弘扬主旋律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问题,从而切实保障舆论导向的正确性。二、新闻工作者应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无论是从自己的责任,还是社会地位、社会影响、个人成长来看,都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对于一名新闻工作者来说,就是要全心全意地为读者服务。新闻工作者的一切活动,不仅要为人民群众传播信息,传播真理,采写读者最需要、最有益的新闻,又要反映他们的意见、愿望和呼声。记者发出的每一篇报道,都要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在采访活动中,记者要公正无私,要按照新闻价值的标准来选择、衡量,不能把个人偏见、个人好恶和个人关系带到工作中来。新闻工作者应该有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在采访活动中,记者会经常接触到社会上的矛盾冲突,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个称职的记者,要以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为己任,以除恶扬善、扶正祛邪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坚决同那种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坏人坏事以及错误言行作斗争,不管个人会遭到打击报复,甚至会遇到生命的危险,绝不能在政治上投机迎合,绝不能屈服于任何邪恶,绝不能明哲保身,拿原则作交易。一个恪守新闻职业道德、富有责任心的记者,绝不会抢发某些有可能是虚假的、不实的报道。“客观报道”代表的是一种新闻职业道德,它不是谣言的遮羞布。以高度的新闻职业道德约束自己,追求真正的客观报道,这是新闻工作者永远不能推卸的责任。不逐名利,严格自律,抵制歪风邪气的侵蚀。新闻工作者应有以身作则的义务。那种“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和行为,那种利用工作之便搞有偿新闻的做法,那种追逐个人名利而抄袭剽窃的行为,那种为了“卖点”而降低新闻品格的媚俗之风,必须坚决反对,并采取有效措施严加禁止。新闻工作是一项严肃的职业,它不允许为了个人目的利用新闻报道手段进行无原则的吹捧。也不允许利用新闻职业的便利打击陷害好人。三、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一种责任。新闻传播业应该不为任何权力左右,新闻工作者必须站在客观、公正、平衡的立场上报道事实,尽可能把个人感情因素降到最低程度,把对新闻事件评价的权利交给受众。新闻工作者有其特殊的使命,他们应该有自己的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和职业良知,所谓真实、客观、公正等正是这种规范、道德和良知的体现。但任何职业规范都不应该违背社会规范,任何职业道德都应符合社会道德,任何职业良知都必须服从社会良知。因为我们都是社会实践者。新闻工作者应该认识到新闻传播的最终使命是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发展,并通过新闻报道承担起对社会、对人类的责任。我们的新闻事业之所以能得到人民的信任,除了它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人民的要求愿望外,还有在共产主义理想指导下的、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职业道德标准。因此,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具备很强的政策水平,扎实的理论功底,广博的知识基础,过硬的写作能力,而且还要有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因此,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重视和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自立更生,艰苦奋斗!!!

一、引言人是意识能动的主体,是实践的存在。人类通过社会实践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各种条件,从而实现自己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之一的媒体也应该体现人的真正存在,媒体自由作为一种理念,是指媒体的行为不受外在力量的强迫压制,出于本心而采取的行动。自由精神是媒体伦理精神的重要内容:“自由出版物的实质,是自由所具有的应用的、理性的、道德的本质。”梁启超也曾说:“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此三大自由者,实惟一切文明之母,而近世种种现象皆其子孙也。”媒体自由理念的形成,是和人的本质相吻合的。媒体自由,体现了媒体工作者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标志着社会文明的进步。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内在于自由理念之中的价值合理性与伦理道德责任渐被人们忽视,取而代之的是工具价值渐备受推崇。在当今社会转型阶段,为经济利益所驱使的媒体,忘记甚至抛弃自身的伦理道德责任,背离了真实的媒体自由,由此新闻伦理道德的命题摆到了我们的面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重申媒体自由的伦理意蕴,重构真正的媒体自由。二、媒体自由失范表现媒体自由,象征着媒体主体独立地位的获得。鉴于此,任一媒体都要“自由地、平等地、公开地和无所畏惧地服务于全体人民”,但是媒体组织及工作者,不能假借“自由”名义来侵犯被报道者的权益。时下,某些媒体组织及人士为经济利益所诱惑、征服、驱使,背弃自由的初衷,媒体自由已经不再坚持原真意义上的自由价值取向,已经出现失范现象。1.人生价值观引导背离在市场理念的指导下,媒体自由迅速扩张,其价值导向也出现背离现象。无所顾忌地追求“娱乐化”、“刺激性”,追求把新闻事件做得所谓“好玩”的倾向。有舆论导向功能的媒体应该引导人们关注并反思社会现实问题,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端正人生目的,积极探寻人生价值,这样媒体在价值导向上才避免走向媚俗与庸俗。媒体在自由理念的这一外衣下,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媒体,成了一个只能满足受众感官刺激的工具,缺乏思想内涵与审美品位,“真、善、美”从精神家园的高峰堕落为看得见的感官刺激享受。再有,刺激、好玩的信息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道德发展。珀杜大学研究生格伦·斯帕克斯也认为,电视暴力使社会失调,尤其是儿童中的失调成为可能。霍勒斯·格里利撰文批评传媒娱乐化的反面教化:“《便士报》热衷于蛰伏在社会内部恶魔般的欲望煽动点火,他们也许不会被指责犯有谋杀罪。但是,他们的的确确是犯了制造谋杀者这种更恶劣的罪行。”一些媒体逐渐失去了道义评判能力及社会责任感,因此饱受社会批评。有的媒体打着“受众有这个需求”的招牌,为所欲为,以此做文章来招徕受众,吸引眼球,提高关注度和收视率,很不道德。在这一过程中,媒体失去了同情心、责任心、道德心,让有良知、有道德责任感的民众很是反感。其实,“一个职业化组织,当然是以为公众服务为趋向。这种‘服务’,不能以专门组织自己利益为基础,但也不是自己的‘顾客’要什么就给什么,而是基于他们的需要。”伦理道德要求媒体对受众合情合理的需求要满足,不合情不合理的需求绝不能迎合,还要做好批评和引导的工作。所以,媒体应本着为民众负责的态度,绝不能忽视它对民众的教化功能和舆论导向功能。对于新闻机构和从业者,要记住的是,对媒体职业要有最诚挚的道德责任感和合乎伦理的媒体事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媒体事业。在商业气息浓厚的社会,媒体工作者既要有对职业的忠诚度,也要有提高的自身素养自觉强化新闻伦理道德的理念,深刻意识到自己的伦理选择对社会、对他人、对受众的重要意义所在。2.媒体权力营私自由的媒体是民意和官方的双向代言人,可以代表民意说话,也可以代表政府发言,媒体所具有的双重身份,使得媒体具有非常大的话语权,为此需要有效监督,否则可能变成一种腐败权力,事实证明确实如此。某些媒体机构及从业者把媒体当成他们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于是以公共话语权寻租的活动也出现了。(1)商业广告盛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媒体被推向市场,于是许多媒体认为自己面临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的两难抉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媒体在运营方式方法上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商业化取向,这也是人之常情,本无可厚非,但是某些媒体的做法值得商榷,比如商业广告的盛行。商业广告是广告主支付给媒体一定数额的金钱,为达到招揽大众、吸引大众的目的,或提高自己品牌的知名度、或扩大自己品牌的影响力,借助依附媒体以吸引尽可能多地消费者来购买自己的产品。可以说商业广告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在电视剧中插播,在某一档节目中插播,尤其是收视率高的节目或作品之中广告更是泛滥成灾,在商业广告中,广告主对某些特定时段的节目编排有很强的影响力。“商业广告的大显身手表明,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找好了买主,顺利实现了收大于支的经济循环”。媒体为了巨额的广告费,受经济利益所驱使,甘愿去媚俗,甚至造假,比如前段时间某些卫视为某品牌瘦身机做宣传,瘦身机通过甩掉身上多余脂肪,从而达到瘦身效果,后经专家证实瘦身机瘦身不但不可能,而且还有可能会给消费者造成身体伤害。(2)虚假新闻不断伴随着媒体逐渐走向市场,有偿新闻、甚至虚假新闻也应运而生。目前有偿新闻的主要表现是电台、电视台将时段或报纸,杂志将版面按照行业标准核算成具体数额与个人或组织集团进行交易。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媒体工作者收受了他人钱财唱赞歌编写虚假报道的事情,或者以曝光对他人不利的真相要挟勒索钱财,得逞后便厚颜无耻地颠倒黑白。虚假新闻,表现形式为与事实严重不符,无中生有、随意捏造,其本质是一种肮脏的钱权交易,是媒体话语权与他人利益的一种交换。媒体及其从业人员新闻伦理道德的严重缺失,已不是他个人的问题,由于媒体的影响力之大,对社会、对他人、对受众会产生广泛的不良影响,鉴于此,媒体工作人员要把好传播新闻信息时的伦理道德“关”,由此媒体从业人员“新闻伦理道德”的养成教育问题也进入有识之士的视线,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媒体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滥用自由权利,为话语权力寻租,极大地损害了自己的形象,抛弃了自由理念所赋予的道德责任,无形中也侵害了广大受众的利益,这社会上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应当说这是媒体自由进步的副作用。殊不知,媒体的这种话语权来源于民众,这一桂冠是民众授予的,是民众把自己的知情权、说话权等集中起来,交付给媒体。鉴于此,媒体更应有以事实为根据来说话,遵守诚信原则,表达代言民意、关注民生的社会责任。3.人文关怀失位新闻媒体在“人文关怀”正日渐向“受众本位”回归的这一过程中,滑向了媚俗的边缘。在媒体眼中,重要的不是人们的心理状况、行为处境及价值取向引起的社会反思,而是事件本身可能带来可以炒作的猛料,以提高点击率或收视率或关注度。炒作、恶搞、有的甚至超出了道德底线,触及了法律问题,这也增加了群众对媒体的不满意度。在过度的不着边际的炒作、恶搞中,相当一部分媒体失去了应有的社会良知及对人应有的尊重与关心。媒体声称张扬人文关怀,但又总在自觉不自觉中伤害了许多善良、无助和受害的人。媒体过于关注和满足大众需求,而对社会弱势、边缘人群缺乏关注,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边缘群体的边缘化与弱势化。所以,对于大众媒体而言,真正的人文关怀不仅是以受众为本位,而更应当以对受众,尤其是社会的困难群体、边缘群体的人生终极关怀为最终目的,这是真正的媒体自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的应然内涵。三、媒体自由理念重构实际上媒体自由是有伦理的限度的。但现实社会中的媒体自由已经背离它的最初价值意义,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鉴于此,需要重构媒体自由理念。1.客观原则任何时候,客观是媒体机构及工作者坚持的首要伦理原则,也是媒体的生命所在。对于新闻媒体而言,客观,即是实事求是。梁启超《敬告我同业诸君》一文,说:“西哲有言:‘报馆者现代之史记也。’故治此业者不可不有史家之精神。史家之精神何?鉴既往,示将来,导国民以进化之途径者也。故史家必有主管客观二界,作报者亦然。政府人民所演之近事,本国外国所发之现象,报之客观也;比近事、察现象而思所以抽绎之,发明之,以利国民,报之主观也……主观之所怀抱,万有不齐,而要之以向导国民为目的者,则在史家谓之良史,在报界谓之良报。”当今社会,媒体故意歪曲事实甚至隐瞒事实的情况时有发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不满。李大钊曾说新闻是现在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所以在新闻报道方面,严格说来媒体组织与媒体从业者都必须具有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近几年,每年都评出“十大假新闻”,可见“虚假”性的严重程度。“虚假新闻”的存在,不仅是新闻界之耻,更是整个社会之辱,损害了新闻的基本价值与信誉。著名人士克伊尔安说:“新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价值载体。假定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新闻时施加其基本的价值预判于其中,任何一个事件都将成为由各种不同的术语重新描述的作品。因此,为了压过其他媒体以确保独家报道而寻求某种对消息的‘合理的更正’是毫无意义的。”从媒体伦理的角度而言,它要求工作者必须学会发现真相、还原真相。可以看出,客观公正报道事实与有偿虚假报道,本质上是势不两立不相容的。但是这一原则的坚持,这关键取决于媒体机构及媒体工作者的道德抉择,因此,媒体机构及工作者的道德责任愈发显得重要。2.正义原则“正义”是一个复合词,是由“正直”与“义气”两词组合而成。“正义”是华夏文化流传千载不衰的正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源远流长的华夏文化传统认为正直是为人必备之本,义气是为人必守之节。正义是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是相对邪恶而言的,正义与否的客观标准主要在于其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广大群众的利益。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能否秉持正义和公道,是媒体能否获得支持的关键所在,也是媒体的又一原则,。媒体应当充当代表最广大人民的社会舆论的工具。马克思说:“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揭发招摇撞的职责,在我看来是报刊的首要职责”。媒体要发挥自己的“手术刀”功能,勇敢地时时解剖社会疮痂,以捍卫社会正义,维护社会良好的秩序,为人类的和谐幸福追求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尽自己的一份责任。3.仁爱原则孔子首倡“仁者爱人”,孟子继承和发扬孔子的这一思想,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强调“不忍人”的恻隐之心是一个正常社会人所当具有的德性与品行,当然对于媒体机构及其从业者而言,这更是他们做人的道德准则。媒体追求自由,但是也有边界,所以任何媒体机构不能以“自由”的名义侵犯被报道者的权益,比如对于公众人物也要手下留情,给予他们一定的私人空间,要掌握适度原则,不要侵犯隐私。某明星夫妇之女先天性唇腭裂,部分不良媒体争相高价购买该女囡的照片,有些网站甚至用其他同病女婴的照片以假乱真,来提高自己的点击率,媒体的这种行为根本无恻隐可言,无仁爱可言,深深地刺痛了做父母的心。再如在报道一些社会弱势群体的时候,要保护他们的隐私,维护他们的尊严,不能以自由名义无视被报道者的自尊,侵犯被报道者的利益,也不能含沙射影。比如曾有过媒体记者对于一个举报者做采访报道,本来答应被采访者不会泄露其任何信息,谁知采访稿见诸报端之后,被采访者的姓名、住址一应俱全,结果被采访者为了逃避打击报复,只能背井离乡,一家人过着离散不能团圆的日子。媒体的初衷本是要揭露非法和黑暗、保护弱者的,结果适得其反,伤害了被报道者。所以要对某些媒体机构及从业人员进行道德教育,通过外在的教化和自身道德的自觉与修养等培育媒体的仁爱思想。4.诚信原则“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古人十分重视诚信问题,视诚信为自己的生命,认为诚信乃立身之本、立人之本、立国之本。* 的老师顾毓琇于96岁高龄时在美国华盛顿饭店赠言朱镕基:“智者不惑,勇者无惧,诚者有信,仁者无敌。”“诚者有信”之外三句分别参见《论语·子罕》:“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宪问》:“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顾老活学活用《论语》,添此一句,足见前贤于“诚信”寄望后生之重。诚信是伦理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对于媒体,诚信乃媒体立身之本,没有诚信,也就无所谓媒体伦理。诚实守信既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自身健康发展的前提之一。时下,不少媒体有背离诚信原则的报导,或故意夸大或缩小或隐瞒事实或歪曲事实的新闻事件,或非故意导致报道与事实真相大相径庭的例子,甚至断章取义、胡拼乱凑的人物专访稿。诚信作为媒体工作者的道德操守和职业规范,有下列要求:第一,要以诚实的精神,向大众传播真实的新闻事实,以诚实态度面对所采访的人物、事件,有些采访对象出于对媒体的信任和敬仰,向媒体人士提供信息,但要求不要见诸报道,但是媒体人士不顾采访对象的感受,依然我行我素地进行报道,深深地刺伤了采访对象;第二,要以诚信的品质呈现给受众喜欢的高质量的情节内容和高尚的精神产品,从而获得受众认可以提升形象价值;第三,创造精神产品的媒体与作为消费者的受众,需要建立起一种诚信度较高的契约关系。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媒体在揭露事实真相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有些媒体工作者为了取得第一手的新闻资料,置自己的性命于不顾,如很多矿难的报道,也是通过媒体工作者的真实报道,让公众知晓的。这样的报道,既体现着媒体从业者的职业道德,也是他们诚信原则的体现,有助于社会进步和政治文明建设。总之,现实中不乏道德情操高尚的媒体工作者,但面对不断的经济诱惑,原来坚定的道德信念防线渐被冲垮。因此客观、正义、仁爱、诚信四原则,作为媒体从业者的个体自律有时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健全的行业制度和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发挥强制约束功能。因此,在对待媒体自由变质的这一问题上,德性的力量无法发挥作用的时候,行业法规、法律法规才具有真正的规范作用。四、结语健全的道德人格,高水平的道德修养是一个媒体从业者最起码的入门资格。1904年普利策在《北美评论》上撰文指出:报人应怀抱崇高的理想,并负有急公好义的使命,对本身所触及的问题具有准确的知识和最真挚的道德责任感,以造福大众为目的,不应屈从于商业利益或任何个人权力。汕头大学胡兴荣教授给予很高的评价:“本文的立论立足于报业的社会功能,强调了报人的社会责任,被誉为新闻伦理的奠基之作。”凸显了媒体自由伦理中的社会责任,强调了媒体对社会的道义责任。媒体工作者要行使好党和人民给予的“传播权”,发挥好自己的放大作用,媒体工作者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精神情操和道德修养,这才是扩大自己影响力的根本所在,也是受众的最终认可。媒体自由是其正当的权利,但是媒体也要注意自由是否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这是媒体在追求所谓的自由时应当深思的一个问题。所以,媒体对自己应有一个正确的社会定位,即客观、正义、仁爱、诚信,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媒体自由,才是媒体所真正追求的自由。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