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有关多元文化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有关多元文化毕业论文

众所周知,澳大利亚是个年轻的国家,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她的 文化 是英国文化的移植和再创造。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澳大利亚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论澳大利亚文化认同转型

摘 要:澳大利亚的文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土著文化阶段、民族文化阶段和多元文化阶段。其每一阶段向另一阶段的转化都有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但年轻的澳大利亚是在多次的文化认同转型中走向成熟的,其发展历程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利用外界发展自身的典范。

关键词:澳大利亚;文化认同;转型

对于澳大利亚文化性格的建立,黄源深老师在其著作中有精辟的见解。他认为澳大利亚的文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土著文化阶段、民族文化阶段以及多元文化阶段。土著文化即在澳洲延续四万年的原住民文化,虽然几近被随英国殖民的西方文明所入侵与扼杀,但仍对后来澳洲文化的发展存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至于民族文化阶段则是从1788年英国进入澳洲的殖民文化开始,经过了一段长时间的演化,才逐渐发展成可称为“澳大利亚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格。就在其移民社会丰富内涵以及开放发展的趋势下,澳大利亚民族文化多元性渐成为其文化社会的重要成份。自70年代起,这种对多元宽容态度的提倡,便成为澳大利亚政府主要的文化政策方向。黄源深认为,澳大利亚的当代文化表现在社会层面上是粗犷豁达、平等实际、物质文明、浪漫无羁。这种民族文化融合了宽容多元的精神,在多元异种文化刺激下而能绽放出丰富的生命力。

18世纪经历圈地运动及工业革命的英国,大量的农村人口为了谋生而集中到城市。然而过度拥挤的人口以及高消费使得谋生并不容易,城市里出现了大批穷苦的劳工及贫民。面对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与尖锐摩擦造成的各种社会问题,城市里犯罪率不断上升,英国政府的对应 方法 则是不断加重及扩大刑罚严惩以期吓阻。为了解决监狱人满为患及城市人口过度拥挤的问题,英国政府开始将囚犯流放至美澳等地,且往往将底层民众所犯的轻罪加重判刑以符合流放标准。如此做法一方面可以舒缓城市人口压力及社会问题,二来又可以拓展海外殖民地。

由于在北美爆发脱离英国的独立战争,澳洲成为英国政府继北美之后替代流放罪犯的地方。1788年,英国派出由菲利浦总督(Arthur Phillip)率领的第一舰队载来首批移民抵达澳洲,罪犯及军人构成了澳洲这批最早移民的主要成员,其后在澳洲发现金矿后及移民奖励政策下,自由移民才逐渐成为多数,直到1868年全澳废除流犯政策为止,英国已经在澳洲流放多达168,000名罪犯。在今天,一般便以1788年作为现今澳大利亚联邦创建所能追溯到最早的一年。

这种罪犯流放史的 经验 ,对澳大利亚民族的集体心理可能构成了深层的影响。1788年1月26日,菲利浦总督在悉尼湾(Sydney Cove)举办了简单隆重的典礼,宣告英国新南威尔士殖民地的正式成立,后来更成为澳大利亚联邦的 国庆节 。然而对今天的澳大利亚人民而言, 1788年并不是一个纯然荣耀的一年。1788年是英国正式将势力伸入澳洲建立殖民地,同时也是首批发配澳洲之流犯抵达的一年;它象征的是英国的荣耀,而不是澳大利亚的荣耀。和怀抱梦想前往美国的清教徒相比,这些澳大利亚早期的移民特质也不一样。这些早年来到澳洲的人们并非为寻找新天地而来,而是一群被英国政府及社会所放逐到遥远荒陆的有罪之人和社会底层民众,他们是被迫待在澳洲的一群无奈的英国人。在这个背景下早期移民澳大利亚的群体自然较难积极发展出独立的自我价值及荣耀,他们的荣耀理当来自于大不列颠帝国殖民的延伸,然而却是原本在国内的社会地位、文化、生活水平都较为低落的一群。澳大利亚在过去对母国的心态可以说是景仰却隐含有相形自卑的潜在意识,这使得他们早年似乎不断的在寻求英国的认同,并强调以身为不列颠人的身份为荣。这种自信的失落让他们可能特别意识到并强化在面对非西方文明时的优越感。

此外,在澳大利亚的早期移民建立其以白种移民为主社群组织后,便一直想象着一个脆弱的自我。这种想象的来源因素很多,除了前所提及的政经历史发展因素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其孤立偏远的地理位置所致。澳洲的偏远位置、晚起步的发展、相对稀少的人口,都让早年的澳洲白种移民感到不安,担心自己被西方遗弃。这种脆弱性的想象带来不安,使澳洲希望尽可能的以各种方式确认自己居于西方国家,并以身为大英帝国的一员为其归宿。而在外在物质的联系上,早期的澳洲移民时常必须依赖母国的接济,在经济开始发展后,与英国以及日后与美国的贸易,构成了经济上最大的支柱,而其国防在二战前更是依赖英国的保护。在这种脆弱不安感和前所提及的自信相对失落的背景下,澳人便倾向于追求心理上的归属感及外部实质上的依赖,导出澳人比 其它 国家更在意确保自己身为优越西方的一份子,且与强大英美均维持好友。

臭名昭著的白澳政策便可能在这种心态下成为澳大利亚联邦成立时的基本国策,对于中国和日本等亚太劳工移民的进入,澳大利亚以白人为主的社群在早期显得相当忧虑,澳人因为特别在意自己的西方身分而刻意对亚洲移民加以区隔歧视。如前所述,由于在西方世界内的自信相对不足,澳人在面对非西方文化时因而特别易于产生优越感,藉由歧视他们来获取自信失落的慰藉。虽然身处亚太,但澳大利亚过去在论述上认为亚洲是“另一个世界”,然而由于他们实际在地理位置上又和“另一个世界”较为接近,加以前述脆弱性的想象,使得他们对于“亚洲黄种人”可能带来的威胁特别敏感。让澳大利亚早期在亚洲特别感到威胁的国家有二,一为甫成为新兴强国的黄种日本,二为拥有庞大人口且被西方世界认为是最能代表“东方”的中国。一直到二次大战后,在澳洲开始转向多元开放的五零年代以前,澳人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从纯粹西方国家的角度来想象自己,并透过英美来认识世界。

澳大利亚对母国英国从崇拜并安于其传统关系,到产生不满与 反思 ,在历史上有一次重大事件可作为转折点。澳大利亚早年在外交上仅关注于与母国的联系,对外并未有太多独立发展的外交政策,在外交制度上甚至由英国来代表澳大利亚。二次大战期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日本南侵瓦解大英帝国在东南亚的防线已经兵临澳洲本土之际,英国首相丘吉尔否决了澳洲朝野的求援请求,还准备将澳洲在中东战场的精锐第七师军团调往缅甸支持。在危急时刻澳洲国会通过召回澳洲第七师的决议,出身工党的科廷(John Curtin)并在激辩中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宣告澳大利亚认为太平洋战争对澳洲而言是一场主要的战争,澳大利亚应该要有自立的能力,并且在外交上将转而关注与美国的合作。太平洋战争确实引起了澳洲对自我身份的反思,澳大利亚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位于亚太的国家,而日本兵临城下与英国轻视帝国边陲战场的态度,强烈刺激了澳大利亚要保卫“自己”的这种想法,促成澳大利亚有别于大英帝国的自我独立意识。

二战后澳大利亚转向追随美国,然而这种追随已经和过去从属英国的关系不一样,澳大利亚和美国在历史记忆中的政治位阶同属独立后的英国殖民地,美国像是澳大利亚的一个优秀的兄长。在这个时期,澳大利亚在政治上的主体性已渐崭露。二次大战结束后,澳大利亚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和欧美各国有了实质性的政治交流和平等地位。在冷战格局下,澳大利亚追随着美国以两大阵营对峙的观点来认识世界。1972年,工党领袖惠特拉姆(Gough Whitlam)成为澳洲,取代了战后长期执政有着亲英美传统的自由党,采取了反战等非亲美策略,开启了新澳大利亚外交政策上崭新的一页,同时白澳政策也在此时正式被废除。

不久之后,发生全澳震撼的政治事件,1975年工党的经济政策失误导致政治陷入僵局,惠特拉姆向时任总督一职的克尔(John Kerr)请求参议院改选,而寇尔竟宣布以总督职权解除民选惠特拉姆的职务。这个事件确实激起澳洲民众再次对自我走出英国关系的省思。且在此之前英国加入欧盟的这件事,其实已经对澳大利亚传统亲英的人士造成相当大的打击。70年代,先是美国反传统的浪潮影响到澳大利亚新兴社会风气,且各国移民的大量加入,使得多元民族的现实打破了文化一元的情况,澳大利亚政府在80年代宣布采取“多元文化”作为正式的政策方向。

澳大利亚所呈现的文化多元性似乎与美国不同,其既想要改变过去依附推崇英国文化作为唯一主流的立场,然而在自我价值相对薄弱下并没有很强的主体文化基础。由于他们不似美国拥有“美国精神”般的也有某种澳大利亚精神,或说澳大利亚精神是在后来才逐渐形成并以开放、多元和自然为期待,因此他们的文化主体性质可能更易接受各种外来的刺激影响。美国文化的多元性是将各种文化吸纳进美国这个主体,然而澳大利亚的文化主体则由于没有强烈的基本元素,而使得各种外来文化更容易生存且可能直接形塑文化构成,宽松开放的文化主体使澳大利亚能去追求展现出一种“世界性”特质的理想。

这种澳大利亚对自己拥有“世界性”期待的理想,除了表现在尊重国内的多元文化共生外,还展现在澳洲对国际事务的态度。澳洲自二战后便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对事务的意见上,努力表现超然中立,从一种以世界为考虑的高度上去思考。在这种世界性的展现中,澳人可以找到了心理上属于自己的价值与荣耀。且由于站在这种高度去思考,而使澳大利亚能对以往极依赖的“西方”世界有所批判,例如在环保、军事等议题上皆曾与传统西方国家对立,而人权议题更在白澳政策废除后成为外交主题之一。澳大利亚对追求世界性的开展和对澳洲自我定位的省思是相关联的,澳大利亚在走出英国、反省一昧追随美国以及放弃极力确保自己为西方欧洲国家的进程中,开始逐步整理自己的身份定位。这时,澳大利亚的地理偏远位置反而能有利于在国际发声时显得超然中立,而国内多元民族文化的提倡以及原民传统则留下的自然思维等,皆有利于其对世界性追求的开展。

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并不是说她的亲英美传统消失了,事实上无论是亲英美策略或者以国家战略利益考虑的态度一直都存在。而在社会上的各种文化元素中,根源英美的文化生活方式仍然是最强势的主流。英语能说得好,可说是在当地生活获得尊重的必要条件。白澳政策虽然已经废除,但部分澳洲白人仍有这种排斥亚裔以及多元文化政策的想法,白人作为主流优越的印象也仍存在一些澳洲民众的心中。1998年由激进种族主义者汉森(Pauline Hanson)所创立的一族党(One Nation Party),主张排斥非白人移民,尤其针对影响日益增加的亚裔文化,该党竟在当年的选举获得89席中的11席国会席次。虽然一族党后来遭到不分族群许多民众的多次抗议并衰微解散,但可知种族主义思维仍然存在于澳洲,并可获得一些支持。

年轻的澳大利亚是在多次的文化认同转型中走向成熟的,原因就在于澳大利亚是一个善于利用、借鉴他国的国家。这种拥有多元性、开放性、世界性的自我期待,使澳大利亚社会逐渐走向开放和多元化,正在面向世界、融入世界。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Dalrymple Rawdon. Continental Draft: Australia’s Search for a Reagional Identity. Burlington, Vt. : Ashgate. 2003.

[2] Lachlan Strahan. Australia's China : Changing Perceptions From the 1930s to the 1990s[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3] 黄源深. 澳大利亚文学史〔M〕. 上海:上海外语 教育 出版社,1997.

[4] 黄源深:从孤独中走向世界―澳大利亚文化简论[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

[5] 阮西湖 . 澳大利亚民族志 [M].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4.

[6] 吴祯福 . 澳大利亚历史 [M].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2.

[7] 张安:.澳大利亚民族文化心理的自卑与优越 [J], 《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05

[8] 张秋生:澳大利亚与亚洲关系史[M] ,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9] 张天: 澳洲史 [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试论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教育

摘要:澳大利亚一直以来就是一个移民的国家,而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确保了多民族文化的平等和谐发展,不仅丰富了国家的教育资源,而且使得社会得以全面的发展。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教育独具特色,这不仅反映在国家政策提供的有利保障,而且在具体的实施方法、策略、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关键词: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教育

一、 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澳大利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移民的国家,移民的情况决定了社会的性质。其主要经历了三次大的移民浪潮:澳大利亚第一次移民潮是土著人,他们大约在6万年前到达澳洲。他们代表着一种充满活力的文化遗产,对现代澳洲具有极大的重要性。第二次移民浪潮从1788第一船队登陆植物湾起到1945年,主要是英国人和爱尔兰人移民。1847年,90%的澳洲人口是英国人,其它来自欧洲.只有不到l%来自亚洲。第三次移民潮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澳洲接收了来自许多非欧洲国家与地区的新移民。这些新移民以他们不同的方式影响和改变着澳大利亚的社会状况,尤其是近些来自印度支那的难民潮也更深地影响着澳大利亚社会特性。移民,澳大利亚这一主要的社会元素,给澳大利亚社会打上了多元文化的印记。

与此同时,移民结构的改变也决定了澳大利亚移民政策的发展演变。同时,澳大利亚的移民政策也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同化阶段(190l一20世纪60年代中期),1901年制定的这个移民限制法将移民的范畴仅仅局限在英国和爱尔兰,所有在澳洲定居下来的移民都应接受澳洲主流文化的同化,以便尽快融入澳大利亚社会。第二个阶段为融合阶段,即20世纪60年代至1972年,出于改善国际形象的迫切要求和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同化政策开始改变。1966年政府开始改革移民法,并对非欧洲移民的限制进行了修改,允许“杰出”非欧洲移民澳大利亚,也对“白澳”政策进行了抑制。随着1972年惠特拉姆政府正式终止这个限制性的政策,并提出了尊重移民地位的主张。他指出解决移民政策就是多元文化主义。第三阶段是自1972起多元文化的实行。1973年,“多元文化”被政府正式提出,各个少数民族积极回应,纷纷成立全国性的组织以便在主体文化中能够提倡或体现他们的传统与语言。

自1979年起,澳大利亚成立了多元文化事务学院.旨在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加强澳洲社会的凝聚力,促进民族之间的理解与宽容。之后到1989年,多元文化事务顾问委员会在广泛咨询和接受建议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多元文化的澳大利亚队国家议程》,并且确定了多元文化的三个方面,即文化认同、社会公正以及经济效益。随着这一议程的提出,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逐渐趋于完善,最终被确立为澳大利亚处理民族文化多样性问题的一项基本国策。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对移民政策进行了新的调整,并且明确要坚持多元化的原则。1996年,霍华德向众议院提出了新的移民法案,重申文化多样性原则和无歧视的民族政策,议会一致通过。1999年,澳大利亚国民多远文化咨询委员会在名为《新世纪的澳大利亚多元文化主义:趋向包容性》的 报告 中阐明了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的方针原则和今后的发展方向。2000年,澳大利亚政府建立了多元化澳大利亚文员会,对多元文化进行监督和管理。2003年,澳政府再次颁布《多元文化的澳大利亚:多元一体》,重申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要举措。

二、 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教育的形成和发展

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教育政策市随着多元文化政策的产生而产生,但是它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以前,澳大利亚一直奉行“白澳政策”,拒绝非欧洲地区的移民。当时澳大利亚的教育模式主要是借鉴英国的,实行同化教育,而且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来自欧洲的白人移民。也就是说,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和非欧洲移民接受到的教育是非常有限的。政府对移民学生采取“被动的通话教育”政策,政府认为移民学生自己必须主动去适应学习环境、语言和学习习惯,学校没有义务和责任做出任何改变,政府只允许学校使用英语进行授课,限制其他语言在课堂中的使用。

然而,变革不是在一瞬间完成的,它并没有得到现实的尊重。到了80年代早期,澳大利亚所有的州几乎都接受了多元文化政策。可以说,在澳大利亚,没有哪个学校没有受到多元文化政策的影响。教学资源的编制也反映了教育部门的政策。虽然各州的政策努力使教师融入到多元文化的政策中来,但是,真实的落实,尤其是没有较多移民学生的学校里,这些政策的落实都只是象征性的。也就是说,澳大利亚整个课程体系的实施都是各行其道,没有一个系统的标准,这就导致了1984年国家多元文化教育咨询文员会的建立。1973年.政府组建了多个移民教育调查委员会,并在各州学校成立组织委员会,并细致地调查了移民 儿童 的教育问题。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掀起了一股多元文化教育浪潮。到80年代,澳大利亚各州已完全接受了多元文化教育政策。从80年代初期开始,联邦政府以及各州开始制定各种形式和层次的多元文化教育实施方法。1987年中期,联邦政府又制定出了国家语言政策,提出“非英语教学语言”。这就肯定了英语之外的其他语言的价值,并提供资金在中小学、成人教育机构中进行英语为第二语言和非英语语言的教学研究。1989年出台的《关于多元文化的澳大利亚议程》为多元文化教育提供了实施纲领。该议程的实施,使得来自不同家庭、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学生的经历和传统得到充分的尊重,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且承认所有学生对学校、社区及社会所作的贡献。另外,联邦政府还制定了发展和提高土著居民教育的政策,以增加土著居民的教育、就业的机会。从此,澳大利亚由多民族、多种族人口形成的多元文化社会教育事业开始得到全面发展。

三、 多元文化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

(一)政府为多元文化教育提供资金支持

澳大利亚政府非常重视多元文化课程的开发,并成立组织了相关部门负责多元文化教育以及多元文化课程。国家设立多元文化教育委员会,各个州成立多元文化教育的政府顾问委员会或相应的管理机构,为多元文化教育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不仅如此,澳大利益对土著居民的教育问题也日益重视,各州政府不但拨资金以提高土著学生入学率和教育质量,还在进行教育拨款时向土著学生较多的地区和州倾斜。

(二)构成了一套多元化的课程体系

澳大利亚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采取多元文化政策,为多元文化创造有利的条件,联邦政府和各州都高度重视并支持多元文化课程的开发,并且成立相关的部门负责多元文化教育和多元文化课程。澳大利亚多元文化课程反映在课程文化背景、课程目的、课程设置以及课程管理实施中。课程的设立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充分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要求。澳大利亚强调国家执行多元文化主义,而国家统一推动多元文化课程是其多远文化教育的一个新特点。澳大利亚在全国范围内把普通教育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所有人都必须重点学习的共同基础课程,其内容包括社会认为一切成员都应具备的知识观念、本领和价值观,具有规定性。另一部分是选修课程,是一套可以根据学生愿望、兴趣、才能以及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的需要来确定的内容,由各州、各校自行选择。在课程管理方面,澳大利亚中小学实行分权、民主化的管理模式。联邦政府不直接管理全国中小学的课程.只对各州中小学课程发展给予指导和资助。学校也为教师提供课程发展的空间,允许教师自主开发多元文化课程。

(三)保护和发展本国语言的多元化特点

澳大利亚政府为了保护本国语言的多元化特色,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政策。1997年澳大利亚颁布了《语言问题国家政策》,这是澳大利亚第一部明确的官方语言政策。该政策规定了英语为澳大利亚的国语和官方语言,并一直坚持以下四条澳大利亚语言规划的基本原则:(1)确保英语的支配地位;(2)保护其他语言的稳定发展;(3)提供英语外其他语言的服务工作;(4)提供学习第一语言的机会。同时注重土著语言的保护和研究。

(四)注重多元文化师资的培养

学生背景的多元化给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就使得教师必须学习如何满足多民族学生的需要,必须设计、安排出可行的课堂管理制度,必须设计有文化交融的课程进行教学。政府还在高等教育院校设置教师培训专业项目,主要为从事多元文化教学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教师,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使用多元文化教学的知识和技能,使用批判性的教育方法和成熟的语言教学。此外,政府还招聘和培训土著教职员工,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土著学生的需要,同时要求所有任课教师掌握土著居民的历史、文化和语言。政府为加强土著教师队伍建设,还制定了一系列的 措施 对土著居民教育的教师给予种种优惠等。

四、 澳大利亚多远文化教育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

我国作为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经济发展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冲突与和谐,面临着处理教育一体化与多元化之间协调的问题。我国一直在不断努力探索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途径与模式,经过建国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已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如何切实提高教育的质量还是我们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澳大利亚宽容、开放、民主的多元化教育模式为我国民族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和实践借鉴价值。

(一) 必须确立民族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理念

我国的民族教育与澳洲多元文化教育在发生的背景、实施的内容和方法、目标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虽然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有各个级别的民族学校,甚至有民族学院和民族高等院校,但到目前并没有形成完整而科学的民族教育体系。长期以来,民族教育作为普通教育的一个补充部分,民族性没有得到体现;也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教学论;双语教育也是停留在摸索阶段.并没有一套体系遵循;课程设置上忽视民族 传统文化 建设,民族学校与内地同科目,开展“应试”与“升学”教育。因此,我国的民族教育要坚持开放、民主、宽容的态度,认识到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确立多元文化理念。充分体现我国社会的多元文化性,这样才能使教育的发展既有国家的一体性又彰显民族文化的多元化。

(二)教育政策要向民族教育倾斜

澳大利亚制定为多元化教育的实施和执行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条文、法令、法规等,从而为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和顺利实施提供了法律上的保证和政策上的依据。此外,这些法规法律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每项法律法规的制定都有相应的人员、财务和组织机构做保障。我国在制定公共教育政策时,要按照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的思路。在政策制定、实施、资金保障层面要确保我国民族教育多元化发展,建立民族地区教育补偿机制,加快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教育均衡发展。我们要将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具体措施与我国的国情结合起来,促进其本土化转化。

(三)为培养多元文化师资力量提供必要条件

师资力量的提高和完善是多元文化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必备条件。我国师资培养课程体系基本上全国趋同,很少有涉及对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知能的训练。因此,我们首先必须要改善现有的多元文化背景中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更新多元文化教师的教育观念,将培养具有多元文化教育知能纳人多元文化背景中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其次,少数民族可以聘请民间的一些艺人、长者、学者担任民族学校的客座教师,不定期和教师进行座谈交流,帮助教师加深对少数民族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的理解,进一步提高民族地区教师的业务水平。与此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要定期定向拨款资助教师培训,同时注重对教师多元文化知识和跨文化教学能力的专业训练,能够使教师顺利应对跨文化的教育教学情境,辨别学生不同文化的行为模式,使用学生熟悉的教学法,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参考文献]

[1] 孙燕. 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时代教育.2011.1.

[2] 孟凡丽.多元文化背景中地方课程开发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 杨洪贵.战后移民与澳大利亚人口变迁[J].渝西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2.5.

[4] 姜峰,刘丽莉.澳大利亚《土著民族教育(目标援助)法案》[J].中国民族教育,2009,(5):41—43.

[5] 郑信哲.澳大利亚的民族教育发展特色[J].世界民族,2000.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多元文化的聚集和交融是城市的特质。每个民族、每种文化,都能在城市中展现出他们的想象和创造,世界的多样性在很多大城市中可以得到集中的显示。不久,世博会将在上海举办,我认为上海在这方面可以加以改进。在文化上,我认为是没有对错之分的,只有不违法的问题,所以对于每一种文化,只要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城市应该提供其接受和发展的机会,而且这种机会应对每种文化都是平等的。城市应给予每一种文化以公平的和自由的机会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凭借如今世界的价值观对一种文化作预设判断,并且由这种不科学的评判来决定城市提供给它的待遇。举个例子,如果上海要举行欧洲文化和非洲文化的展览时,就应该在客观上提供同样的资源。这也同样意味着,城市要给予每一种文化自由的发展的空间。当然,也不能排除对濒临文化的救助,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视,对大众日常文化生活的指导。城市对于多元文化的包容,是其天然的优势,而这种优势到多元文化上则是一种动力,期待完成文化的成长与蜕变。上海文化要面临外来文化的影响,同样外来文化要应对如何上海化的问题,所以城市的多元文化在流动中才会更显光彩。要保持必须在文化多元性的基础上加强和促进文化的进出城市。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更提出“走出去”的策略。走出去,首先是了解和认识更多的丰富的他者文化,考察介绍和传播各种文化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研究引入和深入各种文化的方法和细节。其次,走出去是为了推介更多的本土文化,并且通过城市带动文化,文化提升城市的双向作用,给文化添彩,给文化加分,让更多的人知道城市,意识城市,达到城市,文化双赢的目的。第三,走出去,提供给每一种文化的都是一个机遇,一个促进成长和加快蜕变的机遇,尤其对本土文化而言,走出去,更是回应所谓“文化殖民”,“文化全球化”等历史趋势的一个积极主动的战略。应此城市应给予文化成长以期待的和有效的策略

多元化经营毕业论文

企业多元化经营成败因素分析----------------------------------------------------------------英能网摘自 2001年9月18日多元化经营,也称为多样化经营或多角化经营,指的是企业在多个相关或不相关的产业领域同时经营多项不同业务的战略。近年来,企业多元化经营一直是理论界和企业界研究的课题。从目前看,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多元化经营,可以规避风险,实现资源共享,产生1+1>2的效果,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另一种认为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会造成人、财、物等资源分散,管理难度增加,效率下降。其实,多元化作为经营战略和方式而言,其本身并无优劣之分。企业运用这种战略,成败的关键在于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及所具备的内部条件是否符合多元化经营的要求。两者相符,就能成功,否则,就会失败。那么,影响多元化经营成败的因素有哪些呢? 一、供求矛盾及市场竞争程度 供求矛盾与市场竞争程度是企业外部环境的重要方面,也是企业制度和实施经营战略的基础。由于企业分处于不同的行业,其外部环境千差万别。 改革开放之初,部分具有超前意识的企业家推行多元化战略,把经营范围逐步扩展到其它领域,并且几乎无一例外取得了成功。殊不知,当时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成功是因为具备了多元化经营的良好外部环境。首先,当时是短缺经济时代,市场空间很大。其次,企业的生产经营以扩大规模、提高能力为核心,市场竞争体系并未真正建立起来,绝大多数行业竞争疲软,行业壁垒尚未形成,这些都为新成员或新产品的进入提供了契机。因此,在这特定的外部环境下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成功自然顺理成章。 对于今天的企业而言,外部环境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短缺经济在绝大多数领域基本结束,部分行业生产相对过剩。在此情况下,绝大多数企业处于微利经营甚至无利、亏损经营。企业如果无视环境的变化,一味为了多元化而多元化,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给企业带来更大风险。近些年,多元化经营企业失败率的大幅提高,就证明了这个道理。早期的上市公司,其上市时,多元化经营的理念甚为流行,产生了一大批综合类企业。但这些企业由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市场化的资本运作缺乏经验,同时由于治理结构上的缺陷,在投资决策方面往往缺乏应有的谨慎及制约,造成许多企业盲目投资扩张,其结果是战线拉得过长,主业模糊,各项业务协调能力差,最终导致企业的失败。综合类企业在T族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很大程度与此有关。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说:“某种制度在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可能运行得非常有效,但在另一阶段则可能变得有问题了。”这对企业多元化经营无疑是一句格言。 二、行业或产品所处生命周期中的位置 按发展经济学观点,任何产品都要经历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在行业或产品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经营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企业所采取的战略也要有所选择。企业开拓新领域要力争进入到处于投入期或成长期的行业或产品中去,避免进入成熟期或衰退期行业或产品中,这是由竞争能力、发展潜力和行业壁垒所决定的。因此,对新的行业和新产品的准确预测和判断至关重要,这是进入新领域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如果企业盲目进入处于生命周期后期的行业和产品中,不但不能降低风险,反而会带来更大的风险。三、新进入行业与主业的相关性对多元化经营的成败起关键作用 相关性可分为有形关联和无形关联,有形关联是建立在共同的市场、营销渠道、生产、技术、采购、信用、人才等方面,相关业务之间的价值活动能够共享。无形关联则指建立在管理、品牌、商誉等方面的共享。当企业将多元化经营建立在有形关联而不是无形关联上时,其多元化成功的机会较大些。有形关联之所以能容易成功,主要原因是企业的竞争优势可以扩展到新领域,实现资源转移和共享,在新行业容易站稳脚跟,发展壮大。因此,多元化经营战略的理性方式是:在核心专长与核心产业支撑下的有限相关多元化经营战略。很多企业多元化经营之所以失败,就是企业选择多元化的方式和途径不合理。企业决策要以自身优势为基础,多元化经营也应以新的行业或产品能否使自己充分发挥并增强优势为标准,判断自身现有优势能否延伸到目标行业或产品中。近几年,西方国家兼并浪潮又起,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相关行业为主,尽可能追求业务的相关性。 有人提出,多元化经营相关性强不利于分散经营风险,因为同类行业或产品往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话有一定道理,但要辨证地分析。商界有一条很重要的法则,那就是“不熟不做”,只有最熟悉的事情做起来风险最小。 近年,我国多元化经营失败的例证很多,巨人集团总裁史玉柱反省其失败的四大失误之一,就是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巨人公司涉足的电脑业、房地产业、保健品业等行业跨度太大,新进入的领域并非优势所在,却急于铺摊子,有限资金被牢牢套死,巨人大厦导致财务危机,几乎拖跨了整个公司。 太阳神企业战略一直是“以纵向发展为主,以横向发展为辅”,即保健品发展为主,多元化发展为辅。但从93年开始,太阳神吹响了多元化的进军号角,多元化改变企业原有的一贯战略为“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齐头并进”,一年内上马了包括石油、房地产、化妆品、电脑、酒店等在内的20个项目,在新疆、云南、广东和山东相继组建成立了“经济发展总公司”,进行大规模的收购和投资。据了解,太阳神转移到这20个项目的资金达3.4亿元。然而这些项目竟没有一个成为新的“太阳神”,非常不幸的是这3.4亿元全部血本无归。在完成早期积累步入持续发展的时候,以为什么领域利润高就能进入什么领域,这最终使太阳神落入了陷阱。到1997年,太阳神已经全年亏损1.59亿元。它在香港的股价由前一年的每股2.2元惨跌到9分港币。 四、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根本依托——核心竞争力 谈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一定要提到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问题。为什么我们有些企业能保持业绩稳定增长的发展势头,而有些企业则是昙花一现呢?关键就是看企业有没有核心竞争力。 国外优秀的企业,大多数只投资一个行业,在这个行业里逐步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此为基础再逐步考虑多元化经营。 不管企业实施何种形式的多元化,培养和壮大核心竞争能力都至关重要。稳定而具有相当竞争优势的主营业务,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源泉和企业生存的基础。企业应该通过保持和扩大企业自己所熟悉与擅长的主营业务,尽力扩展市场占有率以求规模经济效益最大化,要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作为第一目标,并视作为企业的生命。在此基础上兼顾多元化。优秀的企业,在经营领域的选择上,都首先确定自己的核心主营业务,并积极培养核心竞争力,并以此为基础,考虑多元化经营(相关多元化经营→不相关多元化经营)。 成功的海尔多元化经营战略的脉络是:首先坚持七年的冰箱专业化经营,在管理、品牌、销售服务等方面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在行业占领领头羊位置。92年开始,根据相关程度逐步从高度相关行业开始进入,然后向中度相关、无关行业展开。首先进入核心技术(制冷技术)同一、市场销售渠道同一、用户类型同一的冰柜和空调行业,逐步向家电与知识产业进军。 海尔集团的多元化经营成功的经验可以归纳为: 1、多元化经营的重点放在自己熟悉的业务领域,辅以少量的大跨度多元化经营。 2、主要是运用无形资产(品牌、管理方法)及兼容的边际成本很低的营销渠道来盘活存量资产,以此方法实现多元化经营,从而达到低成本多元化的目的。 3、除最高主管外,在被兼并的企业中大量使用熟悉本行业的原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 现实中,有些企业集团主张实行科、工、贸多元混合发展,这种观点不很妥当。因为企业的战线拉得越长,力量就越分散,控制能力就越弱。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韩国部分大企业相继破产倒闭,多元化经营过度是重要原因。近几年,西方国家兴起一个向主业集中,回归主业的潮流,昭示着企业对过度多元化的反省。 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科学的思路是在突出核心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发展2—3个具有一定规模和相当实力的项目,形成对主业的强大支持,这对一个企业而言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企业多元化战略成败因素分析 1+1是否能大于2业多元化经营一直是理论界和企业界研究的课题。从目前看,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多元化经营,可以规避风险,实现资源共享,产生1+1>2的效果,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另一种观点认为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会造成人、财、物等资源分散,管理难度增加,效率下降。其实,多元化作为经营战略,其本身无优劣之分。企业运用这种战略,成败的关键在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及所具备的内部条件是否符合多元化经营的要求。两者相符,就能成功;否则,必然失败。那么,影响多元化经营成败的因素有哪些呢? 1、供求矛盾及市场竞争的程度 供求矛盾与市场竞争程度是企业外部环境的重要方面,也是企业制定和实施经营战略的基础。 改革开放之初,部分具有超前意识的企业家推行多元化战略,把经营范围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并且几乎无一例外地取得了成功。殊不知,当时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成功是因为具备了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当时是短缺经济时代市场空间很大;其次,企业的生产经营以扩大规模,提高产能为核心,市场竞争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绝大多数行业竞争疲软,行业壁垒尚未形成,这些都为新成员或新产品的进入提供了契机。因此,在这特定的外部环境下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的成功也就顺理成章。 对于今天的企业而言,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短缺经济在绝大多数领域基本结束,部分行业生产相对过剩。在此情况下,绝大多数企业处于微利甚至无利、亏损经营。企业如果无视环境的变化,一味追求多元化,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给企业带来更大风险。近些年,多元化经营所导致企业失败率的大幅度提高,就证明了这个道理。早期的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初,多元化经营的理念甚为流行。但这些企业由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市场化的资本运作缺乏经验。同时,由于治理结构上的缺陷,在投资决策方面往往缺乏应有的谨慎和制约,造成许多企业盲目投资扩张,其结果是战线拉得过长,主业模糊,各项业务间的协调不够,最终导致企业的失败。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1999)说“某种制度在经济发展的某个阶段可能运行的非常有效,但在另一阶段则可能变得有问题了”。这对于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失败无疑是一种注释。 2、行业或产品所处生命周期中的位置 按照市场营销学的观点,任何产品都要经历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在行业或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经营的难易程度是不同的,企业所采取策略也要有所区别。企业开拓新领域要力争进入到处于投入期或成长期的行业或产品中去,避免进入成熟期或衰退期行业或产品中,这是由于竞争能力、发展潜力和行业壁垒所决定的。因此,公司进入新的行业和新产品中,有时不但不能降低风险,反而会带来更大的风险。 3、新进入行业与主业的相关性对多元化经营的成败起关键作用 相关性可分有形关联和无形关联。有形关联是建立在共同的市场、渠道、生产、技术、采购、信息、人才等方面,相关业务之间的价值活动能够共享。无形关联则指建立在管理、品牌、商誉等方面的共享。当企业将多元化经营建立有形关联而不是无形关联时,其多元化的成功机会较大些。有形关联之所以成功,主要同是企业的竞争优势可以扩展到新领域,实现资源转移和共享,在新行业容易站稳脚跟,发展壮大。因此,企业决策要以自身优势为基础,多元化经营也应以新的行业或产品能否使自己充分发挥并增强优势为标准,判断自身现有优势能否延伸到目标行业或产品中。近几年,西方国家兼并浪潮又起,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相关行业为主,尽可能追求业务的相关性。 有人提出,多元化经营相关性强不利于分散经营风险,因为同类行业或产品往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要辩证分析。商界有一条很重要的法则,那就是“不熟不做”,只有最熟悉的事情做起来风险最小。 近年来,我国多元化经营失败的例证很多,巨人集团总裁史玉柱反省其失败的四大失误之一,就是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巨人大厦的建设导致财务危机,几乎拖垮了整个公司。广州太阳神公司的战略一直是“以纵向发展为主,以横向发展为辅”,即以保健品发展为主,多元化发展为辅。但1993年开始,太阳神改企业原有的战略为“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齐头并进”,一年内上当了包括石油、房地产、化妆品、电脑、酒店等在内的20个项目,在新疆、云南、广东和山东相继组建了“经济发展总公司”,进行大规模的收购。据了解,太阳神转移到这20个项目的资金就达3.4亿元。然而,这些项目竞没有一个成为新的“太阳神”,3.4亿元全部血本无归。在完成早期积累步入持续发展的时候,认为什么领域利润高就盲目进入什么领域,最终使太阳神落入了陷阱。到1997年,太阳神全年亏损1.59亿元,最终香港的股价由前一年的每股2.2元港币惨跌到9分港币。 4、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根本依托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必须涉及到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为什么我们有些企业能够保持业绩稳定增长的发展势头,而有些企业是昙花一现呢?关键就是看企业有没有核心竞争力。 国外成功的企业,大多数只投资一个行业,在这行业里逐步培步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再以此为基础逐步考虑多元化经营。 不管企业实施何种形式的多元化,培养和壮大核心竞争力都至关重要。稳定而具有相当竞争优势的主营业务,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源泉和生存基础。企业应该通过保持和扩大自己熟悉与擅长的主营业务,尽力扩展市场占有率以求规模经济效益,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第一目标,在此基础上兼顾多元化。成功的企业在经营领域的选择上,都是首先确定自己的主营业务,积极培养核心竞争力,再以此为基础,考虑多元化经营。 海尔公司的多元化经营战略的脉络是:首先坚持七年的冰箱专业经营,在管理、品牌、销售服务等方面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行业占据领头羊位置。1992年开始,根据相关程度逐步从高度相关行业开始进入,然后向中度相关、无关行业展开。首先进入核心技术(制冷技术)同一、市场销售渠道同一、用户类型同一的冰柜和空调行业,逐步向黑色家电与知识产业拓展。 现实中,部分企业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搞过度的多元化,这种做法不妥。因为,企业的战线拉得越长,力量就越分散,控制力就越弱。亚洲金融危机中,韩国部分大企业破产倒闭,过度多元化经营是重要原因。近几年,西方国家兴起主业集中,回归主业的潮流,昭示着企业对过渡多元化的反省。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科学的思路是在突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重点发展2-3个具有一定规模和相当实力的项目,形成对主业的强大支持,主业与多元化经营协调发展才是正确的发展思路。

谁有比较新点的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给我参考一下,大概有六千字左右的我擅长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1、民营企业员工压力的来源及其缓解方法2、高新技术企业中的高层管理团队的特征分析3、企业管理中认同的研究4、家族企业成长的实质和原因分析5、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模式探讨6、中国企业国际化之路模式研究7、组织结构创新与学习型组织构建8、企业购并对人力资源管理影响之研究9、企业文化对组织创新的影响10、家族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11、工商企业开拓农村市场的营销对策12、谈电子商务对企业网络营销的影响13、我国企业如何成功开展网络营销14、对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理性思考15、品牌延伸的问题与对策16、加强民企品牌形象建设的探讨17、谈品牌寿命18、浅谈绿色营销19、浅谈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的现状与前景20、关于企业员工无效率流动的博弈分析21、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22、企业使命与员工绩效关系探讨23、企业引进中高级人才中的风险与防范对策24、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及对策25、中小型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析26、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27、关于企业知识管理问题的思考28、关于跨国公司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29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及对策分析30、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31、谈学习型组织的建立32、企业学习型组织构建探析33、中国国有企业学习型组织建设现状研究34、对学习型组织的冷静思考35、浅谈跨国并购企业的跨文化管理36、对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思考37、我国物业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38、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与借鉴39、浅析物流危机管理40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发展对策研究41、关于做强中小流通企业的方略思考42、谈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评价和选择43、谈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44、谈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45、我国中小企业诚信问题分析及对策46、论企业核心竞争力47、现代管理理论热点问题探讨48、试论发展中小企业的若干问题49、关于跨国公司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50、论组织发展与变革51、品牌延伸的问题与对策52、大企业组织流程化设计53、跨国经营的价值链设计54、产业链上的价值链分析55、企业竞争力问题探讨56、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57、论企业战略联盟58、论企业的跨文化管理59、关于推行股票期权制若干问题的探讨60、关于企业战略转型问题的探讨61、中外企业并购动因的理论比较62、对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全方位思考63、论企业核心竞争力64、关于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的问题的研究65、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66、管理伦理与现代公司经营67、网络经济时代的管理变革68、风险资本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治理69、全球化背景下我国IT企业的发展战略70、面向新经济模式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71、定制生产模式的系统设计与管理72、全球化与企业生产战略选择73、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支持体系的设计与管理74、JIT在我国企业的运用75、MRP在我国企业的运用76、企业生产计划系统的研究77、企业生产性资源的计划管理78、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运用79、企业系统质量控制的应用80、质量管理标准的研究81、先进制造技术条件下的质量管理82、公司治理中的股东权益保护问题研究83、完善上市公司董事会功能的若干思考84、我国利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战略和策略分析85、企业购并战略中的核心问题研究86、论管理创新87、中国风险企业发展战略初探88、论组织怎样做才能实现管理科学化89、中国企业应建立独立董事制度90、中小企业发展思考与对策91、虚拟企业对我国管理组织的启示92、高新技术产业化问题探讨93、论企业的经营与发展94、论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95、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96、流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不可控因素分析97、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可控因素风险分析98、中国流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99、中国企业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100、中国跨国公司的创建与发展 101、中外企业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 102、外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迪与借鉴 103、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及对策研究 104、品牌战略与对策105、中国上市公司的亏损问题与重组研究 106、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107、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108、我国企业分销渠道国际化的问题与对策 109、企业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设计 110、浅析ERP与中国企业管理111、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几点思考 112、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113、我国公司监事制度之初探114、论企业定价115、论企业创新网络的建构原则116、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与评价研究117、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研究

企业经营管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生死存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经营管理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石油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模式的不断完善,对于石油企业未来经营管理的模式上也有了全新的机遇以及挑战。按照我国现阶段的石油企业发展状况,由于全新的社会形势,导致石油企业在今后的经营模式管理方面应该有全新的格局和安排,以便更好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状况。本文以新形势下石油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石油企业;经营管理;机遇;挑战

石油企业在我国发展的众多企业中属于支柱性的企业,对于国家整体经济状况的发展起了很大程度的推动。随着现在原油开采的情况不容乐观,原油开采的价格也日渐提升,导致石油企业自身的利益空间逐步的降低。面对这种发展的状况,石油企业应该对待这种全新的社会模式,进行经营管理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以便面对全新的行业挑战以及企业机遇。

1新形势下石油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针对新形势下石油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可以分成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1国际层次上石油价格下降

在现有的社会状况中,由于国际的石油价格下降,导致石油企业在今后的石油开采的利润降低,想要将利润进行可观的提升,就对原油开采成本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受到整个世界格局的影响,在这种问题的影响之下,应该保证在石油企业开采原油的过程中,尽可能的避免原油成本的提升,降低原油的开采成本,能够在售价比较低的情况下,保证石油企业正常运作。所以,在现有的社会背景下,石油价格的下降,为今后原油开采成本的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今后石油企业的运作中,应该正视该问题的解决。

1.2国际原油的需求程度降低

按照国际石油价格下降的趋势进行分析,国际原油的需要程度也在普遍下降,这种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原油开采过度,导致供过于求的状况产生。受到现有国际压力的影响,在石油企业的发展中,必须改变现在的模式,将经营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以便适应现在的状况。针对这方面问题的解决,就应该将重心放在原油的产量上,只有及时的稳定原油的产量,积极地转变现在的模式和思路,从之前单一的发展模式逐渐变成多元化的发展形势,这样才能在现有的条件下,提升石油企业自身的整体效益。

1.3国内石油价格呈稳定状态

在国际的石油价格变动中,国内的石油价格一直处于比较稳定的销售模式,面对这种背景,正好可以为石油企业模式的改变提供时间。在国内的石油使用现状中,对于石油企业来说,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模式中,都有比较明显的推动力量,在这种基础上进行经营模式的改革,可以有良好的背景以及科学的分析时间。虽然,在新形势下,石油企业在现有的状况中进行整体环境的调整比较困难,但是想要保证石油企业今后的发展前景,就应该将现实的社会背景进行有效的结合。只有这样的改变才能保证石油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有比较突出的竞争力量,提升企业今后长远的整体效益。

2新形势下石油企业经营管理的具体 措施 以及策略

针对新形势下石油企业经营管理的具体措施以及策略来说,首先应该按照石油企业现阶段的发展背景进行分析,制定今后的发展目标以及发展规划。在现在的社会条件下,石油企业想要获得比较可观的经济利益,就应该结合自身的条件,合理的规划今后企业的发展方向,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比较科学的建议,保证企业的整体发展状况更加的完善;然后,石油企业应该按照现在的市场机遇进行经营模式的调整,这种调整的目的就是为了企业在完善的过程中,可以顺应社会的发展背景,将企业的模式管理进行结合,降低生产成本,在石油整体下降趋势的环境下,为石油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在石油企业的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可以直接达到提升企业整体效益的目的;最后,石油企业在经营模式的改革中,按照市场的形式为导向,制定比较具体的经营模式管理规划。这种经营模式管理规划的建立,可以使石油企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围绕着市场的形式进行运转,保证石油企业在新形势下的管理改革得到有效的改进,为石油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3结语

随着市场经营模式的不断变化,在石油企业的发展中,也应该进行相对应的更新。由于现在石油使用的状况逐渐的下降,石油企业在这种新形势下,应该认真的分析现在的市场特征,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经营模式的更新,以保证石油企业的整体经营利益得到比较全面的提升。

作者:张苏敏 单位:中国石化集团中原石油勘探局供热管理处

参考文献:

[1]杨雪霞,卫洁.浅析新形势下石油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J]. 财经 界(学术版),2011,10:92.

[2]赵曙明,王成城,杜鹏程.后金融危机时期 企业管理 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第七届(2011南京)企业跨国经营国际研讨会综述[J].经济管理,2011,08:186-192.

[3]何平,席莹,朱坤梅.新形势下石油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经营管理者,2015,06:130.

[4]王小健.新形势下石油企业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国企研究,2016,04:93.

[5]韩文文.信息化环境下石油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优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专业管理

《 信息化建设在石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

摘要:这是一个信息化与网络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进行信息化推广是企业必然的选择。信息化的推广与建设对企业能否获得可持续发展举足轻重,石油企业也不例外。多年以来,石油企业在信息化技术上有了显著提升。尽管与其他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就信息而言,我国的石油企业看到了这个差距并努力缩小,纷纷尝试着改进各自的系统技术。对此,本文主要分析了信息化建设在石油企业的管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石油企业;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提高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主要条件。信息化建设可提高工作效率且对企业的各式资源进行高效完善。它体现了科技 文化 技术的发展,公司可以借助信息化建设来提高公司的整体实力以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对公司内各类设备进行统一优化更新,降低运营成本,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1信息化技术对企业的发展的影响

1.1对公司的影响深刻

信息化技术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信息化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推广,各公司越来越重视信息化建设,并建立了独立的信息化管理部门,而且每年都有大量资金投入到企业信息化建设当中。因此建立信息化工作管理平台,强化企业信息化的工作制度都成为了信息化管理的必经之路。

1.2石油公司信息化的现状

近些年来,石油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加强团队合作协调石油业务不断的扩展了市场规模,进入持续快速发展的阶段,使公司经营管理利益最大化。

1.3石油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石油企业是能源生产与消耗的大户,同时也是水资源的消耗大户,世界各国的石油企业对产业的生产节能一直都在进行着不懈努力。现阶段石油企业在信息化技术上存在着专业水平、基层等级之间的协作能力、调节能力、团队能力问题。针对当前形势,石油企业需要通过进一步了解企业在未来发展对信息化技术的渴望与需求,根据国家经济、政策、发展会提出专业的科学信息化的发展动向,会制定合理符合石油公司的信息化战略策略,信息化的数据与设施,以经营管理为主逐渐实现信息化的标准体系,对信息化建设的构架进行深入了解,对各层级,专业、各业务之间进行洽谈对接,过程中必须以高度的信息化建设为策略,扎实推广信息化建设,改变石油信息化的面貌。

2石油信息化的经营管理战略

2.1从石油公司目前发展来看

石油公司应该适当提升基本传统的产业,通过技术的改造使石油等传统产业继续富有活力。提升综合实力使石油产业相关内容得到改进提高。搭建交流平台,通过创新科技交流新能源与再生资源的发展,通过信息化的 方法 来提高效果。掌握信息技术,为传统石油产业发挥活力,建立互联网系统对掌握业务及时进展并且进行深入了解,能够及时应对突发状况。

2.2加强石油信息化经营管理的核心应用

对各层次的信息资源进行统一整理分析,为其提供信息平台展示交流,提升总体的管理水平。完善各个专业的掌控,构造一个简单明了的构架,使各专业更方便了解和管理。

2.3技术流程的重要性

现需原料--产品要企业经过一系列的生产流程才能实现,其中每个环节生产的步骤技术的掌控要求很高。

3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计算机技术的提高,信息化建设在企业与社会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很久以前人类通过钻木取火进入了文明时代。五六千年前古人用圆形的轮子做运载工具,这是人类智慧的进化。又在70多年前发明了第一台电脑,这是象征着人类的智慧进步文明的三大阶段。

3.1网络信息化

法国的启蒙运动和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把人们带进来工业文明,而20世纪发明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把人类带进了信息经济社会,从这就可以看出信息化的发展与贡献是非常惊人的进步。工业革命推动变革把人类文明带入了信息时代,互联网。

3.2石油企业的发展与挑战

石油企业信息化在全方面的推动下,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了运行与经营的管理,有些部分已经建立完善了相应的信息化应用。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迅速,石油企业原有的信息化不能被很好的保存,不能足够的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绝大多数石油施工项目集中于不发达地区,使工作的技术需求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石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结构复杂,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一些工程信息文件的安全也受到影响。因此建立安全的可靠的信息保密平台是至关重要的,也能保障信息与施工的正常进行。

3.3石油企业的创新研究

进一步加大对石油企业研究。企业把相关的信息内容进行归类,完善设备研究,并且研究一套相对实用的石油企业系统。应该包括科学技术、哲学、相关部门的工程技术方法,全面的展现出石油企业的信息化技术方法与内容结构。此外企业应该做一些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对企业信息化战略进一步加强。有些企业仅仅是信息上的改变并没有意识到管理理念和技术的重要性,只有同时配套的进行企业改革、技术研究和方法的创新才能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

4结语

综上分析可知,信息化建设在石油产业经营管理和发展趋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具体的角度了解并认识了全国石油企业的信息化情况,对石油企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了希望与期待。

作者:连鹏宇 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信息中心

参考文献:

[1]兰卫华.浅析信息化建设在石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与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13,14:39-40.

[2]梁若渺.信息化建设在石油企业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10:90.

[3]鹿英平,韩涛,王荣荣,张平,李翔,宋宜树.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6,01:9-10.

《 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创新能力的提升 》

摘要:2000年以来,中国经济得到飞跃性的发展,建筑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无论是内部或是外部都发生了相当大的转变。市场的繁荣也使得企业间竞争变得更加地激烈,建筑企业为了寻求发展的持续化和稳定性就需要积极地做好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的规划,明晰企业当下的经营目标、经营环境以及经营管理模式,找准方向,以创新来推动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据此, 文章 首先说明了建筑在自身经营管理中进行创新的必要性,再根据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制定了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创新能力;提升

1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创新已经逐步成为了现代企业可持续化发展的灵魂。从企业的创新来看,主要包括了技术、体制以及理念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不必要时间和资金支出,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体制的创新则能够帮助企业理顺管理关系,优化管理和运行,减少过去体制中的桎梏。而经营管理的创新则是保障企业规划得以实施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企业效益增长的重要 渠道 。因此,经营管理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基础。

2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创新能力的提升

2.1经营管理理念的创新

(1)管理者需要从自身思想和理念上转变对于经营的认识。过去往往需要保障自身的位置,不能进行过于创新的管理措施,不能规划创新型的企业经营模式。然而,现阶段的企业管理人需要具备职业化的素质,将自身与企业的未来经营联系在一起。(2)需要进行生产意识的革新。将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3)还需要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不再是主要目标,而要看到持续化发展、社会效益以及对用户的责任等多个方面,实现经营目标多元化理念的创新。

2.2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内容创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内容已经发生了不少的转变,内容不仅包含了过去传统观念中建筑企业的内部 财务管理 、现场施工管理、施工工艺和技术的管理、劳务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现在又拓展了建筑企业在经营战略、管理理念、投资预决算以及原材料市场和分析预测等方面的内容。因此,面对反复的管理内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建筑企业需要进行更多地经营管理转变,积极开展经营管理内容上的创新。从目前的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来看,创新工作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1)是建筑企业的管理者需要从经营管理的理念上进行转变,帮助生产管理实现单一化朝复合化的转型。而建筑企业需要将自身看作为市场这个混合物中的一个“单一”元素,在整个市场体系中进行管理、规划和运营。(2)建筑企业在开展管理工作时,需要可以对市场信息进行精确的把握,掌握各同行的发展水平、经营策略以及主营方向等,关注国家在政策走向上的变化,实现对市场各类信息的掌握。这是因为建筑企业的工程建设周期较长,所面对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简单的市场环境变动也会引发企业经营效益的巨幅变化。(3)需要建筑企业的管理层确立价值管理的中心地位,将创新价值形态作为管理工作的中心,创新价值经营和管理的对象,对建筑企业经营和管理中各项资源进行综合控制,保障企业经济价值的创造途径。

2.3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创新

管理制度作为约束建筑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重要手段,是保障不同部门工作相互协调的重要措施。因此,严谨、高效而且强有力的约束性制度,必然可以帮助建筑企业更加有序地开展经营管理和内部组织的活动,同时也相当有效地规范了经营管理人员的工作。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是引入市场机制,构建一个能够将企业各类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有机融合的机制,同时该机制运行的主要目标便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以其中的人力资源为例,需要在不仅需要保障企业职工的薪酬和奖励,还需要对企业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积极性进行有效地激发,使之更大地发挥自身能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帮助企业确立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2.4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创新

在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企业在这样市场环境下的发展和竞争都需要紧跟市场经济的发展目标。需要坚持改革和创新的企业发展理念,紧密联系管理和改革的关系,构建创新型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从目前建筑企业的性质及经营内容来看,经营管理体制的创新需要在企业层次、项目层次及劳务层次三个方面来进行。具体来看,这三方面的创新主要是针对公司总部关系、项目部以及施工部进行的。公司总部关系相对于其他两个方面来看,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总的来说,都属于公司经营管理的大范围。三者都需要将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效益实现为责任,都需要在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大环境之下开展工作。而三者工作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管理主体、管理层次、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

2.5健全和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强化管理

工程施工项目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最直观的影响,因为一个企业效益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具体工程的开展。同时,该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口碑和品牌形象,更是企业管理工作的最终落脚点。为此,企业管理的重点也需要落实到工程管理之中,按照国家建设部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中所要求的情况,结合企业和市场在当下的发展状况,对自身项目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2.6人本管理创新

过去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是针对资源为重心开展的。而现代化的企业要求将人才作为管理的第一要务,围绕人力资源来开展管理活动。因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最大推动力便是知识,人才则是将掌握的知识化为资源运用的主体。因此,人才也就成为当下最重要的资源。这也决定了现阶段企业的管理和经营主要是针对人才的吸纳、人才潜力的挖掘等方面来开展,体现了当代人本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人才管理创新的方向。

3结束语

建筑企业要结合实践 经验 和市场环境来对自身经营管理进行创新,不断地调整和磨合。确定适合自身经营现状和发展期望的经营管理模式,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可持续化发展的目标。

作者:任明星 候耀远 单位: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 郑州神汽汽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徐娟.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基本思路[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7):49-51.

[2]张海库.新形势下建筑企业经营与管理探索[J].企业研究,2012,(16).

有关关于经营管理论文范文推荐:

1. 有关企业经营管理论文范文

2. 浅谈企业经营管理研究论文范文

3. 浅谈企业经营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4. 企业经营管理应用论文范文

5. 企业经营管理研究论文范文

6. 有关公司经营管理论文

7. 企业经营管理创新论文范文

财管毕业论文多元化

融资写用计算

这些选题的都还可以写,你看下,那些适合你写的,你一定要明确你自己的方面,然后结合你自己所学的知识点去写。千万不要选些你不熟悉的题目。1、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以××企业为例2、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3、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4、上市公司财务治理问题探析5、从市盈率指标谈股市泡沫6、负债经营风险控制策略探析7、谈财务管理中的杠杆理论8、谈资金时间价值理论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9、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以××企业为例10、温州农村财务管理现状分析——以××村为例11、集团公司财务总监委派制分析——以××公司为例12、公司资产流动性分析13、对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探讨14、企业清算财务问题探析15、谈企业固定资产管理16、现金流量表的财务分析问题探讨17、非公开融资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探讨18、企业多元化过程中的融资问题探讨19、民营企业上市融资中面临的问题调查20、公司财务管理的委托代理关系探讨21、温州民间资金的对外拓展与事务所新业务开展调查22、上市公司交叉持股问题分析——以某某公司为例23、商业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以某上市公司为例24、基金公司共同持股问题探讨25、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26、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7、财务杠杆及其在筹资决策中的运用28、融资管理的问题及优化策略29、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30、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研究31、我国企业融资租赁的现状及创新发展方向32、企业融资结构的比较分析33、负债经营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以某公司为例34、再融资方式与成本的比较35、上市公司融资优序问题研究36、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37、公司治理与融资成本实证研究38、民营企业融资管理的问题及优化策略39、供应链融资研究40、公司债券融资研究41、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实证研究42、融资约束与会计欺诈43、论我国的融资租赁44、上市公司再融资问题研究45、上市公司并购融资问题研究46、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分析47、小微企业融资机制研究48、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研究49、电子商务与中小企业融资50、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三)投资理论研究方向51、长期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及其比较分析52、上市公司投资绩效研究53、上市公司投资决策研究54、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55、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研究56、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以某上市公司为例57、投资决策、筹资决策与股利政策的关系58、投资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分析59、投资者保护理论与实证研究综述60、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大股东行为研究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财务管理的,这个是OK的了。

房地产多元化毕业论文

一 市场供给趋势 1、房地产开发商向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在房地产过热时期,房地产业的利润率比较高,因而吸引了过多商家进入,但一些房地产公司规模较小,开发的楼盘规模偏小,配套设施不齐全。经过几年的调整后,房地产业的盈利能力已呈下降趋势,房地产开发商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此情况下,规模优势、品牌优势越来越成为企业赢得竞争的关键。许多综合实力较强的房地产开发商将把发展成熟品牌管理体系、实现高效与科学管理、建设高品质服务体系作为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②房地产供给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配合住房制度改革,中国城镇住房多渠道供应体系将逐步形成。房地产供给方面不仅有面向中高收入阶层的商品房,而且还有面向中低收入阶层的经济适用房,以及面向贫困阶层的解困房和低租金公寓等,房地产供给的多元化将大大地改善中国城市家庭的居住状况。 ③商品住宅价格将稳中有降。近年来,商品住宅市场供过于求,依照供求规律,商品住宅价格应下降以刺激需求。商品住宅价格居高不下,供求规律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中不起作用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发育不完全的市场,其需求主体不是个体消费者,而是集团。1998年中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福利住房制度改革,规定了停止福利分房时间表,逐渐将个人住房消费推向商品房市场,商品房市场需求主体也将逐步由集团向个人转移,需求规律在房地产市场中作用逐渐增大。因此,在商品住宅大量积压的情况下,住宅价格当有逐步下调的可能。 二 市场需求预测 2000年底我国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0.4平方米,正好处在中等收入国家人均住房水平上。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在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35平方米之前,会保持较旺盛的住房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大量危旧房改造及房地产二级市场、租赁市场的加快发育,住房市场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最近一些机构对多个城市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现住房的满意率尚不到20%,约有48%的居民提出在两、三年内愿意换购住房;己购公房户中有67%希望通过换购住房改善居住条件和环境,再加上还有不少的居民愿意投资住房,因此,住房潜在需求量还相当大。以城镇人口人均增长10平方米计,就需增加住房近40亿平方米。加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住房需求的增加和住房的自然淘汰(每年l亿平方米左右),今后10年,我国的住房建设有持续的发展。具体表现在投资和消费会同步增长(投资增速有可能减缓),加入WTO后,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将逐渐由集团或机构消费为主,改变为个体消费者为主。个人买房的比例还会提高,住房质量会有进一步改善,销售环节会加快规范,住房消费服务领域会有更大的拓展,住房个人贷款的总量还会上升,物业管理的覆盖面还将扩大,住宅与房地产法制建设将得到加强。 ①加入WTO商业用房将会走俏。目前,外资企业对中国经济形势一般持观望态度,不少外国公司只在中国内地设办事处而非公司,并且除了大集团公司外,一般只租不买。入世后,关税等条件放宽,在中国投资有了保障,各种不同规模的外资企业具备了进入国内市场的条件和信心,可为写字楼和外销公寓市场提供一个可观的客户群。而房地产业由于其本身的不流动性,将导致“入世”后的房地产市场只有外销需求的扩大而不会有境外供给的直接增加。 ②普通居民住房需求继续增长。据统计,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只有10多平方米,中国城镇居民有5亿人,潜在需求很大,加上家庭规模小型化趋势,小户型市场将会增加。在福利分房制度下,普通居民的购房能力不足。从而使得房地产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实行货币分房以后,这种状况可望得到很大的改变。 ③城镇人口增加的市场需求量预测。当前,中国城市化水平为40%,城镇人口约5.1亿。预计202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55%,全国人口14亿,城镇人口增至7.7亿,城镇人口净增2.6亿,按人均居面积10平方米,即建筑面积20平方米计算,共需为新增人口建设住房52亿平方米,平均每年需建设住房3亿平方米。 ④居住条件改善增加的市场需求。目前城镇居民住房人均居住面积为13.6平方米,“十五”末要提高到22平方米,与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如美国人均住房居住面积40平方米,欧洲45平方米,德国为38平方米,日本为31平方米,新加坡30平方米和台湾省28平方米,这都是使用面积。最保守估计,按2020年城镇人口达到7.7亿人、每人增加4平方米计算,前20年为提高居住水平需求新建住房30.8亿平方米,平均每年1.8亿平方米。 ⑤拆迁改建增加的市场需求。预计每年需拆除重建1亿平方米。今后20年,每年需新建住房至少5.8亿平方米。剔除重叠部分,中国未来20年每年住房需求大约维持在4~5亿平方米。 三 房地产配套体系发展趋势 ①房地产金融的完善和发展。房地产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金融的介入是房地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房地产金融一般可分为开发信贷和消费信贷,就中国目前情况来讲,这两种房地产金融业务发展很不均衡。开发信贷业务开展的时间比较长,业务量也比较大,有效地支持了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但消费信贷的发展却还是近一两年的事。随着福利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需求主体逐渐由集团向个人转移,住房消费信贷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出来,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以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为核心的住宅消费信贷业务。1997年5月人民银行公布《住宅担保贷款管理试行办法》不仅给按揭业务提供了法律依据,对房地产金融也是一大突破。从当前按揭业务发展现状看,还存在贷款时间短、贷款比例低、担保方式单调、风险回避不够的缺陷。可以预计,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房地产消费信贷业必将有迅速的发展,近期可以预计的是担保方式可能会有较大突破,如试行一次担保和引入保险机制。 ②住房一级市场将对房地产业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现在对住房需求大的往往不是没钱无房户,而是有钱有房的人。这些人有房想扩大居住面积,办法之一就是换房,通过市场交易增加需求。据预测,住房实物分配切断后走向货币分配,个人收入将增加。全面开放一级市场所产生的效益要比切断实物分配产生增加量还要多。未来住房一级市场将充满活力,将是买方惜金挑剔的市场。住房是个人最大的消费品,买房货比三家,非常审慎。所以,房地产商要注重产品质量和品位、服务的提高。 四 “十五”时期房地产行业发展 “十五”时期是中国房地产业蓬勃发展的时期。2000年中国城镇居民为4.58亿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9.8平方米(按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推算而得),预计到2005年,全国城镇人口将达到5.4亿人,按平均每人22平方米建筑面积推算,在“十五”期间需增加住房建筑面积28亿平方米;如果原有旧住宅每年按4%的比例拆迁重建,5年合计20%,总面积为18亿平方米;两者合计,“十五”时期需新建住宅46亿平方米。按2000年城镇商品住宅平均每平方米造价1000元计算,“十五”时期城镇住宅建设投资将达到4.6亿元。如果按商品住宅占商品房面积的85%(1996~2000年平均数)推算,5年中城镇需要竣工商品房54亿平方米;按2000年商品房平均每平方米造价1139元(见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5年中商品房建设投资总额将达到6.2亿元。“十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大约为221064亿元,商品房投资占其28%,表明房地产业在第十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将占据显著的地位。

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企业在营销实践和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使房地产营销创新具备了充足的条件,同时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带动着营销环境的变化,也促使营销观念、理论和策略的不断创新。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房地产营销创新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房地产营销创新论文篇1 浅谈房地产营销创新策略 摘要: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迅速过度到买方市场,房地产营销创新成为决定企业存亡、影响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要从顾客满意、差异化、体验营销、整合营销、关系营销等几个方面进行营销创新。 关键词:房地产行业,营销 一、传统营销理论指导下的房地产营销 传统营销理论的颠峰是始创于1960年美国的密歇根州立大学的4P理论,市场营销是四个基本要素的有效组合,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销售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该理论假定一个企业只要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制定合理的价格,运用适当的分销渠道和合适的促销措施,就能顺利实现企业的预期营销目标。该理论“以企业为中心”,实施由内而外的营销。在房地产市场发展初期,行业不够成熟,需求旺盛的卖方市场情况下业内大多数厂商都简单地运用4P理论指导营销就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但是,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运用4P营销组合的企业越来越困难,尽管花费巨额资金,但这种“消费者请注意”的营销行为很难再获得成功。在严酷的市场形势面前,房地产厂商开始反思其营销行为,逐渐接受4C理论。4C即消费者的欲望和需求,消费者获取满足的成本,消费者购买的方便性,企业与消费者的有效沟通。 4C理论指导下的房地产营销行为具有几个鲜明特点: (1)重视消费者,根据消费者的需要设计和开发产品。市场细分开始流行,企业把产品放到一边,首先研究消费者的欲望和需求,不是简单地叫卖他们所能制造的产品,而是努力去提供消费者想购买的产品。 (2)忘掉定价策略,努力了解消费者要满足其需要所愿付出的成本并且开始有意识的加以影响,因为只有顾客能够承受的价格才是最合理的价格。 (3)忘掉通路策略,思考如何方便消费者购买,因为即使顾客已经愿意购买企业的产品,但若交易成本过高,他们仍然会选择放弃,看房车的出现充分地体现了房地产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方便的决心和诚意。 (4)忘掉促销策略,多研究与消费者沟通,企业对新闻发布和公共关系活动的重视上升到空前的高度。4C理论的关键在于真正重视消费者的行为反应,通过企业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建立长久的稳定的对应关系,在市场上树立企业和品牌的竞争优势。 二、整合营销 20世纪90年代,美国D•E舒尔茨教授等人提出了整合营销(IMC),其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方面把告、促销、设计、包装等一切传播活动都归于广告活动的范畴内;另一方面使企业以统一的传播资询向消费者传达。其目的是在市场营销的不同阶段运用和协调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使其发挥最佳效用,最终实现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长期的、维系不散的关系。现在,几乎每一个房地产项目都有广告公司介入提供全程服务,工程现场的包装、售房部的布置、宣传单张的制作、销售说词、公关活动和新闻发布等内容无一不是广告公司的杰作。对于实施整合营销的项目,消费者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到的完全一致,项目的优点会无数次以不同的方式传达给消费者,能够给消费者强烈的震撼,这样反复的同一刺激大大强化了消费者对项目的印象,有利于提高消费者对项目的认知度。 三、体验式营销 体验式营销就是站在消费者的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和关联五个方面,来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的思考方式。体验式营销观点突破了传统上的“理性消费者”假设,认为消费者在消费时是理性与感性兼具的,消费者在消费前、消费时、消费后的体验,才是营销活动和品牌经营的关键。企业的产品、服务赢得消费者青睐的关键在于他们能够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难忘的经历、体验。房地产对购房人而言,不仅仅是一个遮风挡雨、休息睡觉的处所,更多的是一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体验。销售人员亲切的笑容和得当的言行举止、悦耳的背景音乐,优美的小区景观、完善的配套设施,无不传达开发商大力提倡生态、环保,力求达到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的理念。 进入样板间,精美的装修让人惊羡,消费者完全模糊了对户型的大小、室内功能分区、采光、通风、私密性效果等方面的判断,你甚至还可以坐在沙发上品茶聊天,进厨房去炒几个小菜,“这就是我想要的家”,消费者完全认同开发商以人为本,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和文化理念。要完成这种体验,通常需要消费者亲临现场,当然,现在有不少开发商开始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宽带网络建设网上看房系统,逼真地展示其楼盘及其样板房场景,并且通过增加一些互动功能,使得看房者利用“键盘加鼠标”就可以在虚拟的世界里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四、CS经营战略 “CS”(customer satisfaction),即“顾客满意”,其指导思想是,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要以顾客的满意度为宗旨,从顾客的观点而不是从企业的观点来分析、考虑消费者的需求,把顾客需求(包括潜在的需求)作为企业开发产品的源头,在产品功能及价格设定、分销促销环节建立和完善售后服务系统等方面,以便利顾客为原则,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感到满意。房地产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情感消费层次,“满意不满意”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在房地产营销中实施CS经营战略要求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满足消费者的现实需求并且准确地预测其潜在需求,尽量引导住宅消费的潮流。为此,必须分析消费者购房的动机、行为、能力和水平,研究他们的消费传统、习惯、兴趣和爱好,并且对他们的消费倾向和变化趋势做出合理预测。从项目选址、住房档次、结构、类型、层高、套型、朝向到价格制定、广告宣传、售后服务等,房地产企业都必须从住房消费者的需求出发,使之满意称心,才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五、关系营销 关系营销是通过识别、建立、维护和巩固企业与顾客及其他利益相关人的关系来促进销售,强调企业与顾客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长期的相互信任的互惠关系。其关键在于:不仅争取顾客和创造交易,识别和建立关系是重要的,维护和巩固已有的关系更重要;营销的责任不仅是给予承诺,更重要的是履行承诺。 关系营销与传统市场营销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营销把视野局限于目标市场上,建立在“以生产者为中心”的基础之上,其核心是交易,关心如何生产、如何获得顾客,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与其供应商、经销商之间是一种交易关系,企业通过诱使对方发生交易从中获利。在交易过程中,买卖双方的关系被看成是相互排斥的,交易结束,买卖之间的关系就结束了,买卖双方是一次性关系。 而关系营销是建立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基础之上的,其核心是关系,企业与其顾客、分销商、经销商、供应商、竞争对手、银行、政府及内部员工等之间建立、保持某种较紧密的合作关系,并不断加强这种关系,通过互利交换及共同履行诺言,使有关各方都实现各自的目的。因此,房地产企业及其相关利益者之间是一种互惠互利的长期依赖的关系,企业通过双方良好的互惠合作关系获利。 六、差异化营销 所谓差异化战略,就是企业通过在产品、服务、经销网络、品牌形象等方面形成具有独特性品质来满足用户的需要。房地产的差异化营销,是指通过产品差异化、服务差异化和品牌差异化来提高房地产产品的价值,从而形成竞争优势。这要求企业在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上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企业在生产技术上具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企业在市场营销中有明确的目标市场,并能采取有效的经营手段和方法到达。与其他产品比较,房地产产品的位置固定性决定其本身有较大的差异化。 同时,房地产产品差异化还可以从性能、特色、风格和设计等方面入手,体现在品质的质优耐用、安全放心;区位的出行便捷、人文优越和升值潜力;环境的自然、生态和健康;整体布局的大方、精巧;单体设计的实用、合理和完善,设备设施的充分、新颖和高效;配套的生活方便,居住的愉快、舒适等。服务的差异化要求在传统客户服务的基础上进行服务升级,升级后的客户服务,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仅仅体现在对产品售后的客户服务,而应涵盖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使用中所有的服务环节,而且越来越强调多元化、人性化、规模化和个性化,房地产基本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开发商只有通过丰富客户服务的内涵,扩大服务的宽度,延长服务的时间来再一次赢得属于自己的市场空间。最后,企业文化的差异化也应该受到企业的重视。 因为住宅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同时也是居住文化的体现,而且应该注意,企业文化是最难被其他企业模仿的差别优势,一旦建立,即可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房地产营销创新论文篇2 浅议房地产营销策略的创新 摘 要:文章结合房地产企业目前环境下的状况,对品牌营销、绿色环保营销、服务营销等不同营销方式进行分析,提出针对不同的市场形势、消费者情况和政策,采用多种营销组合,充分发挥各种营销策略的优点,有效地促进房产销售,加快资金回笼。 关键词:营销策略 品牌营销 绿色环保营销 服务营销 一、房地产市场营销的概念 营销,简单地说,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市场上的需求,并生产出能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所谓房地产市场营销是房地产开发企业以企业经营方针和目标为指导,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分析,找出机会,选择营销渠道和促销手段,经过创意将物业与服务推向目标市场,以达到占有市场,促进和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不断发展的经济行为。 从某种意义上讲,房地产营销是在对市场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的策划工作。它蕴含在企业生产开发经营的全过程,由市场调查、方案制定和建筑总体设计、价格定位、广告中介服务、售后服务以及信息反馈等组成。与一般商品市场营销相比,房地产营销有市场营销的共性,也有其个性,市场营销的一般原理也能在房地产领域得到很好的运用。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营销策略创新的背景 国内房地产市场自2008年开始调控,在国家各种调控政策的影响下,现在房地产企业销售状况举步维艰。据中房信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1130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增幅比1~11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比2011年回落2.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办公楼销售面积增长12.4%,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下降1.4%。商品房销售额64456亿元,增长10%,增速比1~11月份提高0.9个百分点,比2011年回落1.1个百分点;在2012年排名前20名的房企中,有一半以上的房地产企业没有能够实现销售目标。 如今,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未有丝毫松动的迹象,在政策日益趋紧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地产商都开始节衣省食,储备过冬。现在房地产企业比拼的不再是谁大,而是比谁的销售资金回笼的快,能够熬过去的希望就越大。所以,加速房产的销售,已经成为房产企业顺利度过难关的最重要手段,这就需要房地产企业积极探索营销策略。 三、房地产营销策略剖析 国内房地产市场经过2009年、2010年的井喷,现在卖方市场已是一去不复返,所以,根据目前的市场状况,房地产开发商必须要积极探索房地产营销的策略,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积极展开品牌营销。 从企业的角度看,品牌营销对房地产业意义十分重大,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效益。一般来说,在房地产业发展初期,多数楼盘不愁销售。然而,随着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日趋成熟,竞争日益激烈,单靠产品本身很难保持对消费者长久的吸引力。而品牌所包含的不仅是房子本身,它还包含着情感和文化及与消费者的情感沟通;不仅是企业或产品标识,更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能强化企业在市场和行业中的地位,并且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效益。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现在人们生活品质提高了,选择的机会更多,消费者购房行为也日益挑剔。人们对房子的需求不仅仅是安身立命的场所,而且是价值、身份的体现。品牌作为一种质量、信誉、价值的承诺,可以增强消费者的购买信心,加速购买行为的发生。如今许多消费者在购房时,不再找楼盘买房,而热衷于找品牌。 总而言之,品牌作为一种最有效的资源,已经成为房地产企业克敌制胜的法宝,发展壮大的利器。品牌竞争代替产品竞争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个强势地产品牌能够让产品规避单纯的价格战,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张。从长远发展来看,建立和培育品牌是房地产企业最经济的投资。 2.践行绿色环保营销。 房地产绿色营销是指房地产企业为谋求自身与环境的和谐共存而把绿色生态观念引入其营销活动,并指导其策划与实施的过程,其本质就是绿色营销理论在房地产行业的实践运用。绿色营销观念是以环境保护为导向的一种全新的营销观念,是生态文明时代房地产企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绿色文明社会对企业的必然要求。房地产绿色营销通过一系列绿色营销组合手段来满足消费者对绿色住宅的需求,以实现社会效益、消费者效益和企业效益的协调统一,最终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房地产企业绿色营销的必要性。 对企业来说,房地产企业为了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就必须在生产中采购和使用绿色建材,开发绿色生态环境,生产绿色品牌产品。绿色品牌的开发营销可以塑造企业形象,在市场上,可以拉近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得到消费者的支持和社会的认可,最终转化为企业的商业竞争优势,推动企业利润的提升,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对消费者来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改善,消费者对各种产品的需求从生理需求向心理需求发展。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给人们带来越来越大的身心压力,环境优美的绿色住宅也成为人们逃避繁忙工作,释放压力的良好场所,成为人们生理上、心理上的紧密依赖品,成为人们满足生理需求、健康需求、心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重要场所。住房的舒适性、陶冶性、祥和性和文化性是消费者追求的目标,也应该成为房地产企业开发设计的着力点,因此,房地产企业践行绿色环保营销理念就显得意义特别重大。 3.全面开展服务营销。 同样的产品,在市场竞争的激烈中,怎样才能使自己产品战胜对手,立于不败之地呢?这里面,除了品牌、价格、促销等诸多手段外,服务牌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张。有调查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物质产品日渐丰富,人们对服务需求的增长远高于对物质产品需求的增长。服务营销不仅要求服务能体现品牌的价值,还要与众不同,同时,需要服务的产品越复杂,对服务工作的要求也越高,这些因素使得服务营销越来越重要。 可以肯定地说,今后的营销时代将是服务营销比拼的时代。对于房地产产品的服务也分为售前、售中、售后三个服务阶段。在售前服务阶段,首先应该向每位潜在的消费者提供真实的关于楼盘的资料,热情地接受他们的咨询,让他们对所感兴趣的楼盘有全方位地了解,确立初步的认知和倾向。在售中服务阶段,开发商必须提供符合协议规定质量合格的商品房给用户,并协助他们办理相关手续。 在售后服务阶段,房地产企业对业主提出的问题要给予及时地反馈与解决。在现实中,消费者往往能获得前两个层次的完美服务,但是,房子一旦拿到手出现差错却无人接手进行处理,导致产生纠纷,这对企业的声誉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开发商应当注意商品房产品的售后服务,对业主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地反馈与解决;并自己成立物业公司或委托第三方代理物业管理,为业主提供安全、舒适、美观的理想人居环境,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同时也为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然,房地产服务营销不仅包括对现实顾客的服务,而且也包括对潜在顾客的服务;不仅要提高顾客现实的满意度,还要提高预期的满意程度。因此,房地产企业应当加强服务营销管理,强调以市场为中心和以顾客为上帝的服务营销观念,使其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并向专业化、社会化、全方位化方向发展,使之成为有力的竞争优势之一。 现代房地产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且不断规范的时期,消费者对住房需求愈发理性,服务营销在房地产销售中越来越重要,服务品质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四、开展房地产营销策略创新的关键因素 在房地产营销策略的创新中,需要注意几个关键的因素,这对企业的营销顺利开展影响巨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房地产营销前要积极展开市场调查工作。 现代营销理论认为,房地产企业在制定生产任何产品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营销渠道策略、促销策略时,必须在认真搞好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只有通过市场调查,才能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住房,需要多少住房,进而组织生产经营。在这基础上,建造好的房屋才能符合消费者的需求,销路畅通,达到企业预先制定的效益目标。社会在不断变革,环境的变化、需求的变化既给企业带来发展的机遇,也给房地产企业带来生存的威胁。 所以,房地产企业如能够通过市场调查,了解消费者对住房的需求,以及对现有住房的意见,找到住房开发的最佳市场切入点,企业就能不断发现新的市场机会,规避市场的风险,从而不断开拓市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房地产营销要有完整的绿色营销理念。房地产企业绿色营销应该是完整的,全面的理念,不再是单纯的绿地的规划,应该在产品、包装、价格、分销、促销和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上贯彻绿色原则,并科学地予以组合运用。 首先,积极开发绿色产品,从生产、使用到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污染最小,生产符合有关规定的有利于资源再生的产品。绿色产品是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支撑点,事实证明,谁拥有绿色产品,谁就会拥有市场。 其次,强化产品的绿色包装。绿色包装是绿色营销的引擎,要把以促销为主的包装观念转变为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的包装观念。绿色包装是指对产品进行可回收利用的、具有环保功能的包装。强化这一包装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在消费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对人身造成的损害。 再次,合理制定绿色价格。绿色产品是经有关部门通过严格认证以后,获得绿色产品标志的产品,在质量标准、环保标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成本构成方面与一般产品也有所不同,除了要考虑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一般成本、费用以外,还必须考虑绿色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所付出的代价、为保证清洁的成本、开发和运用绿色包装所增加的成本、废弃物的回收及处理所增加的成本等。 最后,开辟绿色销售渠道。选择怎样的销售渠道是企业营销的关键。选择绿色渠道,要注意选择在消费者心中具有良好绿色信誉的代理商、批发商和零售商,以便维护绿色产品的形象;要以回归自然的装饰为标志来设立绿色产品专营机构或专柜,便于消费者识别和购买;要合理设置供应配送中心和简化供应配送系统及环节;要建立全面覆盖的销售网络,不断提高绿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选择经销商时注意该经销商所经营的非绿色商品与绿色商品的相互补充性和非排斥、非竞争性,谋求中间商对绿色产品的忠诚度,进而大力推销绿色商品。 企业要灵活运用绿色营销组合,使绿色产品、绿色包装、绿色价格和绿色销售服务相互配合,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绿色需求的可持续增长、绿色营销得到全民的认同。 总之,房地产营销的出发点应是以人为本和诚信经营,这是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实际上,社会生活中没有任何一种营销策略完全优于另外一种渠道,有利有弊,各有千秋,因此房地产开发商在营销过程中应不拘泥于一种销售渠道,而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市场形势、消费者情况和政策,采用多种营销组合,充分发挥各种营销策略的优点,在楼市的寒冬里,做好营销工作,有效地促进房产销售,加快资金回笼,企业就能在市场中不断生存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宏亮.论湖南房地产促销策略,邵阳学院学报,2006(5) 2.周飞.房地产促销因素对消费者购买意向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国商界,2009(12) 3.梁湘.服务营销在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7月第30卷第14期 4.舒晓华.房地产企业绿色营销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学报,2004 猜你喜欢: 1. 浅谈房地产营销毕业论文范文 2. 浅谈房地产市场营销的毕业论文 3. 房地产市场营销论文1500字 4. 房地产市场论文范文 5. 房地产市场营销的思考论文

企业多元化发展毕业论文

多元化战略对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论文

1引言

近年来,学者们研究发现企业多元化的内在基础是技术多元化,企业技术能力是推动企业走向多元化最重要的力量,并且,技术范式决定了企业的经营领,因而企业技术能力对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影响。企业技术能力作为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其构建和维护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企业用于构建技术能力的资源是有限的川。不同类型的多元化战略要求企业以不同的方式配置其有限的资源和技术。例如,单一业务型企业将所有资源和技术集中运用于单个业务,而非相关业务型企业则将资源和技术分散给不同行业的业务。所以,实施不同类型多元化战略的企业在构建和开发技术时的资源投人水平存在差异,因而其技术能力水平也存在差异。

在实施不同的多元化战略时,企业学习和吸收企业外部的知识和技术以满足战略实施的需要。何一种战略的实施所需学习的知识和技术在内容和数量上都存在差异,例如,单一业务型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并不需要学习与现有技术存在很大差异的其他专业技术,而非相关业务型战略的实施肯定要求企业从外部学习和吸收各类新技术和知识。

因此,从内部资源的配置和外部资源的学习与吸收两方面考虑,并不能明确哪一种多元化战略会更有利于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己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绩效和企业价值的影响以及不同战略类型的选择等方面风,,并没有涉及多元化战略对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本文研究多元化战略对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可以弥补这一研究空缺。

本文在己有研究的基础上,将企业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的技术能力联系在一起,结合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主要解决如下两个问题:多元化战略与企业技术能力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企业研发强度如何调节多元化战略与技术能力之间的关系?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弥补了多元化战略影响企业技术能力的研究空缺;明确各类多元化战略对技术能力的影响差异以及最有利于企业技术能力提升的战略类型,从而为企业选择合适的多元化战略提升企业竞争力提供参考。

2理论分析与假设

2. 1概念

多元化战略是现代企业广为采用的一种经营战略,是指企业进人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或不相关的产品领域寻求发展的一种经营战略。多元化战略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其中,将多元化战略分为单一业务型战略、主导业务型战略、相关业务型战略和非相关业务型战略困。而Rumelt将多元化战略仅分为相关多元化战略和非相关多元化战略。

技术能力包括宏观和微观两重含义。宏观的技术能力是指国家技术能力,而微观的技术能力是指企业技术能力。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企业技术能力。企业技术能力是企业在技术资源和技术活动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2. 2多元化战略与企业技术能力的关系

一般地,企业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组织的技术来提升和拓展白身的技术能力。企业的技术发展是沿着企业原有的技术发展轨道进行的,即技术发展具有路径依赖性。技术轨道是在技术范式的范围内所进行的“常规”解题活动。当需要学习的知识与企业己有知识相关时,其学习效果最好mu。吴贵生等认为学习的对象与己有的知识和技术越相似,学习者需要克服的困难越小,学习效率越高,学习效果越好,学习成本也越低。如果企业实行多元化战略,企业就必须学习与新业务有关的知识和技术来满足该业务经营的需要。己有业务与新业务之间的跨度越大,其相关性越小,企业己有的技术与其需要学习的技术之间的技术跟离越大,因而其技术学习的难度越大,技术学习的效果越差,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速度越慢。

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很大程度上是想在各业务间共享己有的知识和技术,以实现知识和技术的协同效应。但是知识和技术在企业内部的转移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其中很关键的.一个因素是知识粘性。知识粘性是Von Hipple提出的,他认为知识粘性就是在技术信息的获得、转移以及应用于一个新地点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成本。张莉研究发现知识粘性与技术转移绩效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并且这种“粘滞”现象存在于不同组织之间的技术转移过程中以及同一组织内不同部门间或个体间的技术转移过程中。所以,企业内外部知识和技术转移都是需要成本的。而随着多元化程度的加深,企业所经营的各业务间的技术跟离加大,知识和技术在各业务间的转移成本,即知识粘性不断增加,企业实现知识和技术转移的难度也会加大,因而知识和技术转移的效果和效率也会变差。

从资源分配的角度来看,单一业务型战略倾向于将资源和技术集中使用于某一特定业务,而多元化战略则是将资源和技术分配给不同的业务。研究表明资源分散化的战略将促使企业通过内部资本市场进行过度投资,并且使企业倾向于将剩余资本投资于前景堪忧的业务中。因此,多元化战略所带来的资源分配方式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这并不符合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原则,也不利于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

3结论与讨论

本文研究发现企业年龄越大,其内部技术的积累时间越长,技术积累量越多,并且老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研发活动更加重视,企业内部的研发强度更大,所以企业总体技术能力水平更高。

同时,本文证实了采用不同类型的多元化战略的企业,其技术能力是存在显著差异的。并且单一业务型战略的实施最有利于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而非相关业务型战略则最不利于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主导业务型战略、相关业务型战略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会减缓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速度。所以本研究证明了企业经营业务过度多元化不利于其总体技术能力的提高。

新经济下的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发展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新经济下的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发展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新经济即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当前科学技术与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持续增长的经济和国家通货膨胀率不断走低以及失业率不断下降,经济周期不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性,形成一种新经济形势。在目前的新经济形势发展中对企业发展融资渠道进行分析,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推动企业完善管理机制。本文重点分析新经济形势下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根据这些具体的问题,提出融资渠道多元化发展的相应对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关键词 :新经济形势;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发展;应对对策;

新的经济形势催生着企业不断加快变革,企业经营模式也在随之改变,新经济形势为当前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在新经济形势下持续健康发展,分析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寻求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是当前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新经济发展形势

科技快速发展,新型信息化技术、生物科技、新材料等一大批技术性改革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新技术带动新经济,打造不同以往的新业态化经济环境。受到国际环境下需求不断降低、生产要素的成本不断攀升种种原因的影响,中西部的经济持续增长,这加快了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支撑新经济不断推进发展。但是由于新经济属于当前经济环境下催生出的新兴产物,目前还处在初步发展时期,并没有形成相对稳固的一种经济体系,这样就要求企业不断地进行摸索前进,制订出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新经济形势下生产需要的成本不断增加,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减少生产运作的成本,就需要企业不断和外部进行合作,加快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新兴及经济发展的相互融合,不断催生新的活力,提高企业和产业到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发展成为新的经济产业化结构形式。

二、企业面临的融资问题探究

在现在的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经济形势正在不断改变,新兴的经济形势对当前企业生存、企业融资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在不断增大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想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保证企业快速健康、稳定的进步前进,就要求企业尽快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新形势,抓住新机遇,发展新方向,形成企业融资和当前经济形式的彼此均衡。目前企业融资形式还是面临诸多问题。

(一)企业融资渠道较少

当前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银行贷款、发行股票等渠道,企业融资渠道比较少,不够多元化。针对当前大部分的企业来看,融资渠道还是以银行贷款为主要方式。伴随当前国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针对金融业的工作流程与治理要求逐渐严格,企业进行金融机构的融资规程也越来越多。而且针对于银行,很多情况下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经营不稳定等多重因素,金融机构并不愿意将贷款发放给他们。

(二)企业融资难度较大

一是针对目前日益兴起的`高科技信息技术,新兴了一大批科技类企业,但是这类企业缺少抵押物,办理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都需要一定的抵押物,然而固定资产的缺乏让一部分企业融资之路寸步难行。

二是由于一些中小型企业并没有健全的财务制度,而且财务等信息的透明度低,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愿意承担由于企业信用等问题带来的高风险,所以在选择放款对象时更多的会倾向于大型企业,在我国占有绝大多数席位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加大,获得的银行贷款机会不多,贷款额度有限。种种条件都在无形之中加大了企业的融资难度,融资压力不断加大。

(三)企业融资成本较高

国家对金融机构管理要求逐渐严格,从而金融机构对于贷款上的政策也趋于逐步紧缩的状态,金融机构逐步提高信贷利率,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不断攀升,融资受阻,贷款利率提高在30%—70%。过高的企业融资成本给企业发展带来更大的障碍。

(四)企业融资耗费周期较长

一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审批流程繁琐,审批要求严格,对企业的信用评定严格。不仅存在材料多次补充的情况,审批几次较多也导致审批时间较长,导致放款耗费周期长,贷款时间大多数要在半年之上。融资时间长,放款时间慢,为企业申请金融机构贷款增加阻碍。

二是针对上市企业,虽然可以采用股票发行的方式筹集资金,但是发行股票的方式在资本市场运作中耗时长,审批同样复杂,层层审批,1至2年时间可能都没有办法筹得资金。

三、新经济形势下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策略

企业生存发展离不开资金周转,资金需求问题是很多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但是由于目前企业融资渠道面临的诸多问题,为了更好的适应新经济形势的发展,寻求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迫在眉睫。

(一)完善当前企业信用评估机制,改革当前繁琐的银行等金融机构风险评估方式

可以通过企业融资平台的搭建,不断建设并完善企业的信用管理体制。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能够让一部分具备贷款条件的企业减低贷款成本,减小贷款难度,缩短贷款时间。有效解决企业信用评估机制,建立企业信用评估体系,能够大大减少企业和银行间信息不对等的情况,让银行更快捷更准确的了解企业信用情况,方便银行进行企业信用调查,降低银行放贷资金风险。建立企业信用的黑名单方式,方便金融机构对企业的征信情况进行了解,并就其还款能力进行综合的评价。

(二)革新抵押形式,完善融资担保内容

1、通过采用相关政策的制定完善融资担保的内容。

不断探索形成政府带头,企业及金融机构跟随的企业信贷基金,建立新形势下的新兴的政府银行和担保机构三方合作的形式,探究形成和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相契合的政府性融资担保形式。

2、研究创建新型质押方式,例如采用知识产权抵押或信用抵押担保的方式。

由于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发展环境下,信息技术发展势头正猛,各个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新技术,但是对于新兴技术企业大力发展高科技,并没有很多的固定资产可供抵押贷款,这样就导致相关企业很难进行金融机构贷款,融资形势受限,制约企业长足发展。

(三)发展私募股权融资形式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美国就发生了整个国家的储蓄以及贷款业的全面崩塌。在当时的环境下,开始诞生了房地产行业的私募股权基金,这种形式的投资方式即为基金单位向企业开展投资,同时发行相应的收益凭据。换句话说,就是企业需要用一部分的增值收益来换取融资人的投资。起初运作方式是经过投资者募集资金,然后经过基金公司把这部分资金交由专业的基金管理部门运作,然后机构把资金分投给融资机构。私募股权融资的资金投资时间相对比较久,资金的来源也较广,能够满足不同企业长久的资金需求。

为了让私募股权融资更规范发展,增加企业融资渠道,我们国家制定并颁布了《合伙企业法》,有针对性的列出几种方式,而且清晰的强调全部合伙人都要承担相应的职责。由于中小企业不容易筹得银行贷款,并且银行贷款的形式需要一定的抵押物进行担保,还会收取不低的贷款利息,列出很多限制性的条件,并且贷款时间一般有限,短时间的资金困难很容易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形成财务危机。但是与贷款形式不一样的是,私募股权融资能够加大企业的所偶者权益,并不会造成企业负债的加大。而且不要求企业偿还利息,只需要进行企业分红即可。这样就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达到筹资的低成本,高回报。

(四)革新债券融资方式推进发展

同样属于直接融资方式的债券融资,债券融资方式的优点在于,和股票融资方式相比较,债券的融资金额会更多,并且面临的风险也会比较单一,大多数情况下就是打包以及财务两种风险方式。还有就是债券融资的成本会比较少,给企业运行节省不必要到的开支。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当前新经济形势的阐述,分析了目前企业融资方式以及渠道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在新经济发展形势下企业的融资渠道多元化发展进行了相关探究,指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融资方式。经济新业态的来临,使得更多的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发展资金来保证企业正常健康的运作。所以积极探索并建立新的企业融资渠道,突破固有融资方式的壁垒,并进行全面推广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在的经济发展形势下进行企业融资,同样需要企业相关负责人不断学习当前快速发展的融资内容,拓宽融资渠道,打造多级次的融资体系,加强内部控制与信用体系建设,掌控金融市场的不断变革,采用多元化的手段,增强融资的能力,在企业的快速发展中不断追寻变革,用科学到的方式管理企业运作行为,保证企业长足持续、健康的发展。

五、参考文献

[1]赵越.新经济形势下企业面临的融资困难以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20,2020(02):54-56.

[2]中宏国研信息技术研究院课题组.企业融资面临的主要问题的政策建议[J].中宏国研,2019,111(3-2):6-8.

[3]高艳华.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探究[J].财会学习,2019,2019(23):182-184.

[4]吕东,周静林.新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会通讯(理财),2010,2010(10):28-29.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