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训练内容优化问题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训练内容优化问题研究论文

现代运动训练系统的自组织理论及其哲学思辩摘要 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对运动训练的定义在更深的层次上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新的定义,并根据系统科学思想从新的视角探讨了竞技运动训练发生发展的规律,提出了“主体目标导向”、“运动训练的自组织”、“负熵控制”、“能级”等新观点与新概念。我国学者在《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一书中就已经明确指出,由于对运动训练上位概念的认识模糊,而使得对“运动训练”概念的界定十分困难。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在自然科学方面,由于对复杂系统(从生命系统到宇宙)的探索产生了数学与物理学的新认识(非线形、非平衡态、神经元网络理论、分形学、混沌理论、协同学、耗散结构理论、超循环理论、自组织理论等),使复杂系统中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简单因果关系和叠加原理失效了,从而产生了人们对传统思维模式的质疑,并促使自然科学在方法论上发生了从原子论的分析式思维到整体系统思维的根本转变。这种转变当然也对运动训练学的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了对运动训练学思维及认识方式的极大冲击。本文依据现代系统科学思想及其认识方法,从新的视角对“运动训练”所蕴涵的丰富内容及其自组织规律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1 运动训练认识概述国内外学者对运动训练的看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1 “教练员主体”论思想,如英国著名运动训练学家W.狄克认为:运动训练是一种艺术,教练员是具备应有的基本知识并能使运动员的理想现实化的艺术家。1.2 “强调运动训练是运动员为达到最高竞技水平所做的全部准备过程”,如原民主德国的D. 哈雷博士。1.3 认为“运动训练是一种教育过程”,如前苏联著名学者B.H. 普拉托诺夫。1.4 把运动训练作为以“提高成绩为目的的身体和精神领域的功能练习等”,如:赫尔曼(1964)、乌力希(1973)、施泰格曼(1971)、霍尔曼(1973)、卡尔和凯塞尔(1976)等。1.5 有“双主体论”思想倾向的,如图多. 博母帕认为:“训练的主要范畴是增强机体的工作能力和技能,训练是由教练员领导、组织和设计的,教练员的主要作用是实施教育”。1.6 强调运动训练是一种行为的,如马丁(1977)认为:“运动训练是一个以有计划地发展并在运动考核特别是在运动比赛时表现一定运动成绩状态为目的的综合行为过程”。1.7 独具我国特色的,如强调教练员与运动员必须积极参与,认为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成绩而组织的教育过程。1.8 源于系统论概念的,如认为现代运动训练是专门组织实施的系统工程。等等说法。除上述观点外,在美国及一些欧洲国家,多以“Control of human movement”、“Motor learning”等说法来论述运动训练,并无十分准确或清楚的定义。上述专家论及的运动训练概念,更多的是对运动训练外显性状的描述。2 从系统科学思想角度对运动训练规律的认识与分析2.1 运动训练系统的整体性与竞赛目标对运动员的调制从事物的演化过程来看,系统的整体性,是使这一系统能在运动中保持自身特有规定性的最基本条件。运动训练作为一个系统,是一个多层次的世界,同时它也是一个表现出多层次整体性的世界。在过去的研究中,人们更多地是从运动训练系统的表面去看待问题,是从还原论的角度,从亚系统成分去理解问题,而没有关注运动训练规定性的一面。所以迄今为止,我们甚至还不能给出一个有关运动训练系统整体性的定义。显而易见,运动训练的规定性是指运动训练系统自身的宏观有序度所涉及的全部范围。在竞赛目标调制下的运动员的身体表现能力,就是运动训练系统整体性的表现。运动训练系统的整体性,就是制约运动训练中所有要素的规定性。在运动训练中,我们强调系统的整体性,但并不轻视对系统要素的了解。如哈肯所说,序参数由单个部分的协作而产生,反过来,序参数又支配各部分的行为。比如:目标调制本身就是系统各层次及层次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这就是系统的整体性与传统整体论的差异所在。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排斥所有有悖于竞赛目标的行为或举措。从这个意义上说,运动训练的构成因素始终是一种受制于竞赛目标并受之检验的动态系统。所以,运动训练就是通过竞赛目标导向对运动员身体表现能力调制的过程。这就是运动训练系统整体性的本质所在。2.2 运动训练系统的层次递阶及其自组织系统的层次递阶是指组成运动训练系统的各个要素的种种差异,包括组合方式上的差异,使系统组织在地位与作用、结构与功能上表现出等级秩序性,形成了具有质的差异的系统等级。作为运动训练系统的外显形式,运动训练系统可以从它的组成、时间与空间分布来划分层次,但是这种外显的层次性,并没有反映出运动训练系统的本质,从根本上,运动训练系统的层次性依其过程整体性而表现出如下特点(见图1)。在一般情况下或传统意义上,人们关注的是运动训练层次中的“直接控制层”,而对于上面的3个层次尚没有予以足够的注意。图1 运动训练系统的层次性直接控制层是指对运动员的常规控制。即运动训练中对运动员的训练量、训练强度的安排,注意的是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内分泌与免疫指标、心理指标等等的直接反映。目前这个层次研究最为广泛,并且研究最为深入,有些已经达到了亚分子层次。但是,也正是由于微观层次的研究及其研究方法的还原论倾向,使我们的视线没能从系统的整体性去考虑运动训练系统的其它层次,忽略了更为重要的其它高位层次的作用。当然,以前曾作为运动训练生理学基础的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对此起到了错误导向的作用,助长了这种简单的行为主义倾向,这是一个造成我们现在仍然对运动训练中的某些关键问题认识模糊的主要原因。所以,认清运动训练系统的层次,对于从根本上解决运动训练中的问题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急迫的。最优化层是指运动员在瞬态及单向时序过程情况下,根据机体的状态,优化神经网络信息、组织控制自身信息空间流线的过程。由最优化层设定直接控制层对运动员的控制。在运动训练中,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问题就是:运动员的实际状态与教练员的训练方案及要求是否协调的问题。缺乏对这一层次的研究,极易导致运动训练中的主观化倾向,如盲目的大运动量训练,超过运动员负荷能力的大强度负荷等等。从空间上,这一优化层涉及到运动训练中的所有要素,包括从教练员到运动训练的辅助支持系统。从时间上它可以是一次训练课、一个训练阶段时间或一个训练周期。所有这些的最优化问题都应在这一层次予以认真的研究及解决。自适应层进行自适应控制,对最优化层进行校正。在这一层次中,我们更多考虑的是运动员自身对于训练的适应状态,自适应状态决定了最优化层可能的变异程度。它是一个系统是否会发生质变的“关节点”。从现在的研究我们知道,各种系统在发生质变的关节点附近具有一系列共同规律,例如:对称破缺、临界慢化、临界涨落等等。在运动训练中,我们非常熟悉的运动员成绩的“高原现象”即是运动员自适应状态临界慢化的典型反映。自组织层是我们在研究工作中最应予以注意的部分。自组织具有适应与进化的双重性质,并且由于其动力学特点,而调控着整个系统的涨落水平。根据以往生理学的观点,运动训练中主要关注的是运动员的适应,或者是把适应作为研究的主要方面。而从现在来看,仅仅关注适应的问题,对于解决及了解运动能力提高的本质是很不够的,认识上仍然受医学机械决定论的影响,仅仅强调适应,所反映的仍然只是“S-R”行为主义公式的线性关系。我们知道,人体运动能力的提高,实际上是一种适应与进化双重的反映。也就是说,“生命除了生存以及不断适应环境以外,其本身也在进化,在适应,这是一种共同的进化。” “强调结构、适应和动态平衡(定态流),是控制论和一般系统论早期发展的特征。”活结构是不可能长期保持稳定的,机体不断地发生着自组织,它决定了个体过程的发展方向。但是,自组织并不是自发运动,自组织是在序参数规定下,以系统内部与外部涨落力的变化为依据,对自身进行重新建构的单向连续时间过程。对于运动员来说,这个过程最难控制的就是如何既能使系统产生最大的负熵值,又能使系统处于合适的临界状态,并且使系统总是能够调整自身的初始状态不致于偏离常态太多。例如,王军霞训练负荷时间和负荷强度增加所导致的负熵增加,使她可以在较高的能级层次上自组织自己的竞技能力,或者说是在更大的负熵值水平上自组织自己的宏观有序度,其它运动员假若达不到这样的负熵值,当然水平就无法与王军霞相比。但是,正如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的,王军霞训练自组织过程中包含的一套有效的恢复方法,是保证她系统的失稳不至于超过临界状态以至于引起系统崩溃的必须前提。人体作为一个最为复杂的系统,其构成要素的横向与纵向层次之间,竞争和协同以及随机涨落的放大,与每个系统要素的状态,也就是所谓初始状态,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一点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另外,自组织的过程也表现为适应与进化的共生,表现为系统的演化。在一定的初始条件下,系统可以决定自己的进化,但其最佳稳定性的寻求具有自由度。由于进化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自组织的最终结果,都是不确定的。高度的非平衡维持了自组织的过程,平衡即是停滞和死亡。运动训练中我们广为使用的周期训练方法,就是这种情况的突出反映。阚福林总教练曾指出的在冬训的上升阶段运动员能力提高过程中的震荡现象,就是这种非平衡与自由度及自组织关系的一种典型表现。所以在自组织层次,机体表现为总体稳定但从不停息的动力学特点,自身在与环境进行不断的物质与能量交换中,不断进行其过程结构中的自我更新。2.3 运动训练系统的开放性与“负熵控制”系统的开放性原理,指的是系统具有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性质和功能,系统向环境开放是系统得以向上发展的前提,也是系统得以稳定存在的条件。运动训练系统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按照“耗散结构”理论,如果要使系统的自组织演化成为可能,必须具有两个前提:其一是系统的开放;其二是系统远离平衡态。封闭的系统,必定走向无序的热混沌状态,除了退化以外,绝无产生自组织演化的可能性。体能类项目中,中长跑在运动训练中所考虑的能量供应问题,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可能的范围内,运动员进行大量的消耗,在运动员消耗的能级水平上(能及并非单指强度水平,它指在运动训练的实时状态下,运动员所能动员的最大能量水平与实际摄入并能够直接或间接引起运动员最大能量水平改变的物质及其它手段能量效应和的相对值)运动员产生自组织并产生相应的运动成绩。从耗散结构理论我们知道,生命系统是开放系统,它不仅能与外界交换能量而且也能交换物质,只要生命还未终止,那么生命系统就不会达到平衡状态,平衡就意味着死亡,因此生物就必须通过不断地摄取他们周围的有效能量来防止平衡状态的到来。也就是说,机体必须依靠能量来维持一种平衡状态,即所谓的“稳定状态”,因此,对于生命系统内部来说,重要的是自由能量的流通而不是熵,在特定的情况下,每一个体所能获取的自由能量是有限的,个体自身的能量最大负载能力又是依环境与个体的相互作用而发生变化的,倘能提高个体所能获取的自由能量,就可以改变机体的所谓“稳定状态水平。”这就是说常规状态下的极限训练可以使运动员达到其能量流通的最大程度,这个最大程度是限制于其所处环境的最大负载能力,当环境最大负载能力改变时,此环境中的个体的极限状态也将随之发生变化,这时他所引入的自由能量(负熵值)就可以是常规能量的增量,即增量Ds=常量+1。这个原理对于中长跑训练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运动员产生负熵的情况,也是一个动态过程。能量来源于物质,物质代谢提供负熵产生的基础,运动强度又影响负熵产生的程度,运动强度的调控直接影响运动员机体远离平衡态的程度,这是造成运动员竞技水平进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而物质代谢的调控则限定机体远离平衡态的范围,物质代谢与训练强度的协调必须在能量级的基础上才能统一起来。使用营养补剂之所以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及运动成绩,原理就在于通过对物质代谢的调整,可以升高运动员机体的能级水平,进而提高负熵值,在更高的能级层次水平产生有序结构。而物质代谢与能量两者通过运动员合适的内外环境信息训练控制而得到统一。物质、能量、信息三者是密切相关的,一定的物质总是对应着一定的能量。而能量强度的变化则可以导致新的序参数的生成,它是与运动模式梯级密切相关的。如中长跑运动员的能量调控与强度调控,均是有一定的开放度的。假若能级水平不变,只变化强度即盲目地增加运动员的负荷—负熵,那么很可能导致运动员的伤害。即由于能量不足而导致自身损耗的发生,从而代偿负熵的不足,同时,由于系统总熵提高。能耗超过机体能量水平而产生能量差额,为了补偿这个差额,机体只能依靠自身下调能级来进行自组织,从而使机体只能在低能量级水平产生系统有序度,不能提高运动成绩。同样的原理,假若能级水平发生变化,而运动强度没有变化,也不能造成高水平的强度能量极限环,同样不能造成运动成绩的提高。在这一点上,合适的强度阈(指训练强度与运动员实时最大负载能力的匹配值)与能量级的协同作用是提高运动成绩的根本因素,而这种协同是通过信息的控制而实现的。在这里系统通过目的导向下的自组织,使能量、信息、物质代谢三者协同而构成系统新的宏观有序度,并且这种宏观有序度具有梯级性的特点,是一种单向发展的适应与进化的双重机制。2.4 运动训练系统的目的性与序参数贝塔朗菲在《一般系统论》中说:“目标的预见决定系统的行为”。这就意味着当一个系统的目标或目的设定以后,系统本身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坚持表现出趋向于预先确定状态的特性。对于运动员来说,主动的目的性与目标的设定,是规范其训练行为,即序参量水平的唯一确定性要素。但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在目标或目的确定以后,系统行为的发展仍然是具有阶段及规律性的特点的,而这一点正是由于系统的开放性本身所决定的,系统的目的性只是表现出了系统发展的确定性方向。对应于运动员来说,主动的目标设定,是使其系统变化产生适应性系统行为的过程导向要素。当然,训练目的或训练目标的设定,并不是一般意义上我们所理解的,由教练员告诉运动员或由教练员给运动员作出规定,而是必须通过教练员的主导由运动员自身进行设定。即这个目标的设定,只能是由系统自身作为系统目的而作出规定。这种主动的目标导向,是将来系统过程发展自组织建构程度及范围的规定及其自组织涨落力的根本性来源,即其根本性的系统目的调制来源。我国著名教练员周明给乐静宜设定系统目标的情况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由于主动目标或目的的设定,必须成为运动员自己主观上的迫切要求,所以,在设立目标时,也必须寻找或营造一个特殊的情境。“在1993年全运会上,乐静宜以1/100 s的优势赢了庄泳,在新闻发布会上,两人抱头痛哭,乐静宜觉得一直受到庄泳的提携和帮助,在大赛上赢了庄泳感到于心不忍。在此特殊的情境之下,周明教练抓住这次机会,私下里找到乐静宜,首先对她予以肯定,然后告诉她,庄泳尚有未完成的心愿——破世界记录,乐静宜应该把感激庄泳的心劲,转化为破世界记录的动力,应当敢于为国承担重任,从而不仅深深地打动了乐静宜,也为乐静宜设定了破世界记录当前的系统目标。”从那儿以后,从巴塞罗那到亚特兰大,乐静宜不仅完成了庄泳的心愿,也实现了自己的系统目标与目的。所以,根据具体情况,营造运动员设定系统目标的特殊情境,是实现系统目标或目的的必要条件。事实上,只有在这种条件之下,围绕系统目标或目的的自组织过程才可能发生,系统的目的性作用效果才可能表现出来,当然,在系统目的调制下,也存在着系统目标设定的等级递阶问题,“志当存高远”与“脚踏实地”应当是统一的,目标导向与实现的阶梯化进程,是一个依系统状态变化的客观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正确的运动信念系统的建立非常重要,尤其应当引起注意的是“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它与具体的训练控制一样,在系统目标实现的等级递阶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3 运动训练新概念模型根据以上对运动训练特性及基础的系统科学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或经典的运动训练的概念已经不能完全反映运动训练的本质所在。我们必须在新的认识基础上,重新修正我们对运动训练的认识。笔者依据系统科学思想。推衍出了一个新的运动训练概念模型(见图2)。根据这个模型,我们把运动训练定义如下:“运动训练是在竞赛目标导向下运动主体(运动员)对运动负荷的连续自组织过程。”其依据的方法论基础是运动训练的系统特性及其相应的自然与社会科学基础,相比于传统的运动训练概念,新的概念具有如下特点:图2 现代运动训练概念模型3.1 通过系统科学方法确定运动员是运动训练过程的唯一主体,双主体或教练员为主体是缺乏对运动训练本质了解的模糊认识。3.2 特别强调竞赛目标对运动训练的导向与调制作用,特别强调运动训练的过程及所有相关因素从始至终都必须与竞赛目标相协调。并且这个过程只承认那些使运动员产生对运动训练目标的同化与顺应即符合竞赛目标的行动,排斥任何反动于竞赛目标的行动。只有运动训练过程与竞赛目标相协调时,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才能有确定的结果。3.3 特别强调了运动训练时间单向性与连续性的特点,指出了它的这种连续过程对于机体自组织的必要性。并且着重指出:运动训练中非智力因素与负熵的控制是一个决定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关键因素。3.4 随着运动训练过程的发展,教练员的作用是逐渐减弱的,虽然在这个问题上,可能存在着巨大的项目特点上的差异。3.5 除了各种传统因素之外,人格与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是一个贯穿运动训练始终的问题,并且自训练伊始,教练员就必须重视运动员此方面的培养和训练,这是最终形成“竞技稳定结构”的前提条件。我国许多具有世界排名资格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失误,就与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信念系统”建立的不牢固,“非智力因素”训练不足,从而没有形成“竞技稳定结构”有关。同时相应的法律法规也是必要因素。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也会使运动训练过程受到很大影响。实际上,目前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出现的一些问题,如“经济问题”,就是这种情况的突出反映。4 主要参考文献1 Frank.w.dick. Sports training principles. Lepus Books London, 19802 Dietrich Harre. Principles of sports training.Sportverlag Berlin, 1982:103 B.H. 普拉托诺夫. 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4 图多. 博姆帕. 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5 过家兴. 运动训练学. 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56 王永盛. 现代运动训练.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7 Markl. latash. Control of Human movement. 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19938 Karl.M.Newell, et al. Motor learning. Human kineticis Publishers,19939 赫尔曼. 哈肯. 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 上海译文出版社

高中体育中素质拓展训练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高中体育中素质拓展训练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在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师往往将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课堂教学的首要位置,容易忽视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培养。基于此,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也不同于以往传统式的教学。如今的教学在培养学生良好体育素质的同时,还要促使学生能将体育运动坚持下去。

关键词: 高中体育;素质拓展训练;综合素质;

素质拓展训练秉承新课程改革中提倡的素质教育为教育理念核心,改变了传统教育理念中以自身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坚决执行"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原则,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学习。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阶段。拓展训练的内容相对正式课上的教学内容来说就会相对丰富并具备趣味性。

一、设置相应的拓展项目,提升学生的团队精神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体育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学习相应的体育技能,还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相应的素质拓展训练,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时刻面临严峻的升学压力,对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团队合作意识认识不够深。基于此,高中体育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相应的拓展训练,并以团队合作精神为主题展开针对性的拓展训练。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促使学生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强化自身的团队合作意识。教师在进行团队分组时,需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体能基础的前提下进行,以保证每个分组之间都不至于出现能差距过大的情况,否则可能会导致拓展训练达不到预期的效果。[1]

例如,以篮球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生基本的篮球动作的同时,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合理的团队合作活动提升自己的集体荣誉感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个人能力固然可以占据良好优势,若是少了团队合作,必然难以得到最终的成功。教师在教学运球技能时,可先向学生讲解运球的基本动作和动作要点,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在学生掌握运球的基本动作之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帮助学生进行分组。小组之间可通过合作来完成"运球接力"活动。其中,使用时间最短的小组就会成为最后的冠军。由于每个人的运动神经和动作协调性大不相同,通过小组合作之后,学生们可以相互弥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并且能通过团队合作完成最终任务,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丰富拓展训练内容,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高中阶段的学生时刻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高中体育教师要合理运用体育运动适当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利用丰富的拓展训练内容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使其在轻松诙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传统的体育课程以单一知识性教学为核心教学方式,即单一就体育技能进行教学。这样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可以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其体能基础适当安排相应的拓展训练,并丰富训练内容,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缓解课堂教学的紧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素养。[2]

例如,在教学"篮球运动"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指导高中学生对篮球的学习,其内容无非是拍球、运球、传球、投篮以及三步上篮等等。教师可以在正常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兴趣点为出发点,合理丰富篮球课堂的教学内容。

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教师可以收集职业篮球比赛(NBA)中运动员的热身视频,经过剪辑后播放给学生观看。基于大部分学生对职业篮球比赛的喜爱,这些视频自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教师可能会发现男生和女生对篮球抱有不同的观点。男生基本都对篮球非常喜爱。女生中只有部分人员对篮球比较感兴趣。基于此,教师可以添加部分吸引眼球的篮球技能吸引不同人群的兴趣。例如,面对男生,教师可以讲解"转身过人"等篮球技能,并配以动作示范和讲解;面对女生,教师可以讲解"转球"等篮球技能。这项技能并不需要太多体力,且技能本身对女生具备一定的.吸引力。这样,教师根据学生兴趣进行拓展训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自主积极地进行体育运动。

三、教师需要在拓展训练结束后,给予学生科学合理的评价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体育教学往往是教师以自身为主体,按部就班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其进行吸收。这样非常容易忽略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基于此,教师先要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秉承"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育理念,合理设置素质拓展训练,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状态不断调整和优化训练内容。教师要在教学后时刻关注学生对知识吸收的情况,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身的学习进度以及学习成果,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篮球运动"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发现不同学生对篮球的兴趣是不同的,其学习成果就会有很大的不同。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体能基础以及肢体协调能力来设置学习任务,任务难度要呈阶梯式递增,使不同体能基础的学生都能适应,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课堂体验。教师在学生学会某项技能之后需要及时进行评价,并肯定学生付出的努力,鼓励学生再接再厉。教师不能只是从最终成绩进行评价,而是需要结合学生的努力程度、技能掌握程度以及团队合作中做出的成绩等多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使学生能得到全方面的提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教师需要将素质拓展训练融入至实际教学中。高中阶段的学生时刻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舒展放松,并在习得一定体育技能的同时,提升自身的体育素养。

五、参考文献

[1]缪宏卫.素质拓展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田径,2019(08):75-76.

[2]张竹.高职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训练的作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1):114,116.

1234654

反恐训练问题研究论文

BJTU的把兄弟。。。。

关于部队军事训练伤防治的几点思考

作者:刘海燕,颜伟,李明峰……

摘要:目前军事训练伤已成为部队军事训练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如何扎实有效地搞好军事训练伤的防治已成为广大官兵十分关注的问题,对于保证军事训练质量和效果,维护部队健康,提高部队训练水平,巩固部队战斗力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军事训练伤;部队战斗力;防治;训练质量;训练水平;多发病;常见病

被引量: 1

年份: 2014

文章来源于学术堂

大学生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浅析国防军事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摘要:高校国防军事教育属于大学生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培养大学生的军事素养,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新时期高校国防军事教育的重要内容。论文就培养大学生军事素养的重要意义、大学生军事素养的基本要求及大学生军事素养的培养做了简明阐述。

关键词:大学生;军事理论教育;素质

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各大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以军事理论教育和军事技能训练主要形式的国防军事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与此同时,新时期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全面,层次越来越高。国防军事教育作为大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应顺应新形势,逐步更新内容、创新教育形式、改善培养方式,有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校国防军事教育的目的与意义

历史经验证明: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目前,我国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 *** 时期,重视大学生国防军事教育,不仅对实现国防现代化有深远的意义,而且对于提升大学生自我养成、思想政治素质和身心素质等多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期高校国防军事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文化的高度自觉

所谓自觉”,一是指自己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二是指自己感觉到或自己有所察觉。

1..运用对比法,加强国防意识教育,培养大学生对国防意识的认同与自觉。近代中国屡遭外国列强侵略,山河破碎,老百姓处在水生火热之中。如今,苦难屈辱成为过去,我国综合国力已跃居世界第二。但我们必须牢记屈辱,居安思危,在国防军事理论教育中通过历史影片、五四画展、革命英雄报告会等多种形式,通过对比新旧两个时代,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时代变化,从而树立和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这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他们的爱国、报国热情。

2.军事理论内容与学生特点、专业相结合,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

在军事理论教学中,要把握大学生对新生事物充满兴趣和好奇的特点。一方面,介绍军事科技的进步催生了一大批新式武器,结合学生知识背景,向学生展示最先进军用技术,介绍最新的武器装备,最流行的作战理论和方式,培养他们潜心开展科学研究的自觉意识。另一方面,将军事理论课按照专业的不同设定,突出军事理论与专业相结合的特点,如向机械制造专业学生介绍目前世界军事领域的新材料等。在军事理论课程中体现专业差异,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术的积极性。

3.军事技能训练培养大学生行为自觉

入学军训主题之一是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军训要求整齐划一、令行禁止、高度统一。高强度的训练让他们逐步熟悉大学生活,避免入学就松散的行为习惯。同时,在日常行为中严格规范,使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斗志,也让每个学生在进入大学生活后很快形成良好的行为自觉。

三、新时期高校军训提升当代大学生自信品质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自信,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1.丰富国防军事教育形式,增强大学生制度自信

在军事训练之余,用视讯、电影等方法,观摩建国后历次阅兵,向大学生展示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崭新形象,通过介绍我军自主研发的各种新式武器,展示我国强大的国防实力,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的自信。

2.加强国防军事理论教育,促进大学生文化自信

向大学生介绍中国现存最早兵书《孙子兵法》,最大部头兵书《武备志》,第一部研究军制专著《历代兵制》,最早出现的军事钜著《左传》等经典军事著作;介绍中国古代官渡之战等十大经典战役的过程及结果,分析古代军事家谋略思想;介绍世界十大军事著作,世界十大战争等,拓展学生的国际思维宽度,培养学生关注军事领域的发展动向,让大学生体会到自信,不忘根本,吸收外来、不断创新、着眼未来。

3.增强国防军事教肓实效,改善大学生自信品质

“90”后是现在大学生的主体,大家普遍认为“90后”大学生有“独立追求,牴触约束,个性张扬,挑战新鲜事物,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差“等特点。根据“90后”大学生特点,军事教育应与时俱进,在军事理论教育内容安排时将世界热点、太空安全、海洋安全、中国周边安全等问题涉猎其中,培养大学生运用科学理论、统领谋略的思想。在军事技能训练中除基本军姿、步伐、军体拳、打靶等内容外,还可以增加抗震、防灾、反恐、防爆等内容,增强学生面对火灾、地震、劫持等灾难自救能力的同时,培养团结拼搏、敢于挑战的良好品质。

四、新时期国防军事教育锤炼当代大学生自强的品质

“自强”,是指个体努力向上,勉励图强,也指国家自力图强。

1.军事理论与形势政策相结合,引导大学生爱国精神

大力倡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军事教育,引导学生正视历史,自觉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和尊严,真正做到“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使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转化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胜信念和决心。

2.加大应征入伍力度,引导大学生主动投身祖国

投身现代化国防建设事业是符合入伍条件的每位学生应有的职责和使命。在高校军训期间和结束后,通过校园网、广播、橱窗、海报、标语等渠道,采用国防教育理论课、国防法知识普及和知识竞赛等方式,持续宣传大学生应征入伍的国家政策,让更多高学历、高技能的大学生或毕业生自愿应征入伍,投身国防建设事业,增强国防现代化水平。

3.强化报国之志,引导大学生主动投身中国特色

大学生肩负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历史重任,更多的大学生以大学入学军训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起点。在大学教育阶段,学生将远大抱负与现实相结合,将爱国热情转化成学习动力,坚持不懈,真正把自身发展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络起来,把个人前途与祖国未来紧密联络起来。

党的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党和国家今后一段时间的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优秀代表不仅要充分认识身上肩负的责任,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而且通过大学时期学习和历练,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奉献青春力量。

作者简介:胡清斌,男,1983.01.30,江苏省徐州市,助教

篇二

《浅析高校国防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摘要】国防教育不仅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而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国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国防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在高校中开展国防教育,对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促进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国防教育可以成为对大学生深入进行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国防教育以其特有的方式,在对大学生进行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国防教育可以成为组织大学生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内容的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载体。国防教育所要培养的国防意识正是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为内容,以国家防卫问题为中心的理性意识,是中华民族精神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是国防赖以确立的精神根基。通过国防教育,可以更加激发起大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发扬光大。国防教育可以成为组织大学生开展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国防教育可以成为对大学生深入进行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国防教育所依托的学科体系是军事科学。现代军事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内容丰富的综合性科学。学生学习军事科学,不仅有利于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而且有利于他们打破专业学习的思维定势,拓展思维空间,进一步提高其创造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促进科学素质的提高,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高校国防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1***国防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中国无产阶级在为革命理想和美好事业奋斗的长期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不怕艰难困苦、顽强奋斗的品质和作风,是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和精神力量。因此,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要特别强调艰苦奋斗教育,而国防教育则是一种有效途径。***2***国防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所谓居安思危是指和平***环境下人们对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忧患意识和关注,它是国防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国防教育一方面能使学生树立关于战争和和平关系的正确的认识,能清醒的看到世界并不完全太平,各种冲突因素在相当长时期内将会仍然存在,我们要居安思危高度警惕敌对势力的破坏活动。另一方面,通过中国近代国防屈辱史、革命史、人民 *** 军史的教育,帮助同学们了解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使其能够更加理性的看待我国的国家安全问题,从而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献身精神,加深他们国防事业的热爱。***3***国防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承前启后的一代,其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国防教育可以使大学生们熟悉和掌握基础军事理论和军事科技知识,既能提高他们的创造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又能带动和促进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巩固,以此开阔大学生们知识视野,改善大学生们知识结构。此外,在艰苦的军事训练中,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普遍增强,这就为造就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打下了基础。***4***国防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拥军意识的形成和集体主义纪律观的树立。国防教育不仅是加强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措施。高校国防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不但可以使学校国防教育更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而且也充分发挥了高校育人的综合效益。总之,在高等学校实施国防教育,不仅是法律赋予的一项任务,也是学校实施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是大学生磨炼自己、提升自己、证明自己、成长进步的重要机遇和平台。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旷勇,刘启文.加强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3***

[4]杜维彦.论国防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5***10***

Lz 您是BJTU?

大学论文格式内容训练

1.纸张为A4纸,页边距上2.5cm,下2.5cm,左3.0cm,右2.5cm

2论文由内容摘要与关键词、论文正文和参考文献组成。一级标题“一、”;二级标题“(二)”;三级标题“3.”

3.[内容摘要]和[关键词]均为宋体小四号加粗,内容宋体小四号,行距1.25cm

4.正文:

(1)标题:黑体二号居中,上下各空一行

(2)正文:小四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行距为多倍,1.25

(3)一级标题格式:一级标题:序号为“一、”,小三号黑体字,独占行,起首空两格,末尾不加标点

(4)二标题序号为“(一)”,四号宋体,加粗,独占行,起首空两格,末尾不加标点。(5)三级标题:序号为“1.”,起首空两格,空一格后接排正文,小四号宋体,加粗。(6)四、五级标题序号分别为“(1)”和“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7)注释(根据需要):正文中需注释的地方可在加注之处右上角加数码,形式为“①、②……”(即插入脚注),并在该页底部脚注处对应注号续写注文。注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每个注文各占一段,用小5号宋体。

论文是训练我们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而论文格式有助于准确表达科研成果,便利信息交换与处理及学术成果的评价,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大学生思政论文格式,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1 题目是科技论文的中心和总纲。

要求准确恰当、简明扼要、醒目规范、便于检索。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

2 署名

署名表示论文作者声明对论文拥有著作权、愿意文责自负,同时便于读者与作者联系。署名包括工作单位及联系方式。工作单位应写全称并包括所在城市名称及邮政编码,有时为进行文献分析,要求作者提供性别、出生年月、职务职称、电话号码、e-mail等信息。

用小4号宋体

3 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主要内容包括:

1)该项研究工作的内容、目的及其重要性。

2)所使用的实验方法。

3)总结研究成果,突出作者的新见解。

4)研究结论及其意义。

中文摘要200字左右,中文名称的“内容摘要”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其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宋体(1.5倍行距),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

英文“内容提要”项目名称规定为“Abstract”, 用小2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居中,其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 字体,标点符号用英文形式。

4 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的需要而从论文中萃取出的、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条目的单词、词组或术语,一般列出3~8个。

有英文摘要的论文,应在英文摘要的下方著录与中文关键词相对应的英文关键词(key words )。

中文名称的 “关键词” 另起一行用小4号黑体加粗,内容用小4号黑体,一般不超过8个词,词间空一格。

英文“关键词” 另起一行, 项目名称规定为“Key words”,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 字体加粗,顶格,其内容接“Key words”后空一格,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词间用分号“;”隔开。

5 引言

引言又称前言、导言、序言、绪论,它是一篇科技论文的开场白,由它引出文章,所以写在正文之前。引言也叫绪言、绪论。

引言的写作要求

(l)引言应言简意赅,内容不得繁琐,文字不可冗长,应能对读者产生吸引力。学术论文的引言根据论文篇幅的大小和内容的多少而定,一般为200~600字,短则可不足100字,长则可达1000字左右。

(2)比较短的论文可不单列“引言”一节,在论文正文前只写一小段文字即可起到引言的效用。

(3)引言不可与摘要雷同,不要写成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

(4)学位论文为了需要反映出作者确已掌握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开阔的科研视野,对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论证,因此,有关于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则可将引言单独写成一章,用足够的文字详细加以叙述。

(5)引言的目的应是向读者提供足够的背景知识,不要给读者悬念。作者在引言里不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或自己的能力过于表示谦意,但也不能自吹自擂,抬高自己,贬低别人。

引言的格式要求

项目名称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

6正文

正文是科技论文的主体,是用论据经过论证证明论点而表述科研成果的核心部分。正义占论文的主要篇幅,可以包括以下部分或内容:调查对象、基本原理、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正文可分作几个段落来写,每个段落需列什么样的标题,没有固定的格式,但大体上可以有以下几个部分(以试验研究报告类论文为例)。

1)理论分析。

2)实验材料和方

3)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4)结果的讨论

具体要求有如下几点:

1)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事实准确,数据准确,计算准确,语言准确;

3)内容丰富,文字简练,避免重复、繁琐;

4)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表达形式与内容相适应;

5)不泄密,对需保密的资料应作技术处理。

具体格式要求:

1)文字统一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

2)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用小4号宋体加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用5号宋体加粗,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用5号宋体加粗,若独占行,则末尾不加标点,若不独占行,标题后面须加句号;

四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用5号宋体,其余要求与三级标题相同;

五级标题:标题序号为“①”,用5号宋体,其余要求与三级标题相同。

注意: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7 结论

科技论文一般在正文后面要有结论。结论是实验、观测结果和理论分析的逻辑发展,是将实验、观测得到的数据、结果,经过判断、推理、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整篇论文的总论点。结论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了哪些补充、修改和证实,有什么创新;本文研究的领域内还有哪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关键。 对结论部分写作的要求是:

1)应做到准确、完整、明确、精练。结论要有事实、有根据,用语斩钉截铁,数据准确可靠,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2)在判断、推理时不能离开实验、观测结果,不作无根据或不合逻辑的推理和结论。

3)结论不是实验、观测结果的再现,也不是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

4)对成果的评价应公允,恰如其分,不可自鸣得意。证据不足时不要轻率否定或批评别人的结论,更不能借故贬低别人。

5)写作结论应十分慎重,如果研究虽然有创新但不足以得出结论的话,宁肯不写也不妄下结论,可以根据实验、观测结果进行一些讨论。

要求:

项目名称用小2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另起一行用小4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

8 参考文献

在科技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未(致谢段之后)列出参考文献表。这项工作叫做参考文献著录。

参考文献著录的原则

1) 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

2) 一般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

3) 采用标准化的著录格式。

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参考文献一律置于文末。其格式为:

(一)专著

示例 [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49).

[2] [英]蔼理士.性心理学[M]. 潘光旦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二)论文集

示例 [1]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2] [俄]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说[A].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册[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凡引专著的页码,加圆括号置于文中序号之后。

(三)报纸文章

示例 [1]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

(四)期刊文章

示例 [1] 郭英德.元明文学史观散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五)学位论文

示例 [1] 刘伟.汉字不同视觉识别方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1998.

(六)报告

示例 [1] 白秀水,刘敢,任保平. 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199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大学生思政论文格式的论文范文

大学论文的格式如下: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

(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

论文简介: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2020年12月24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提出,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比例原则上应不低于2% 。

使命课题训练研究论文

二 选题的途径 1,急待解决的课题,尤其在与现实领域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①关键问题; ②迫切问题 2,科学上的新发现,新创造 3,空白的填补 4,通说的纠正 5,前说的补充

研究对象的1年代2时代背景3在什么前提下研究的4从哪个方面找材料5论点是什么

论文是学术论文的简称.学术论文是指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 国家标准GB7713-87对学术论文所作的定义:"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论文的功用 1,可以记录新的科研成果,本身就是学术研究的有效手段. 2,促进学术交流,成果推广和科技发展. 3,促进科研的深化. 4,是考核作者知识,科研水平的重要载体之一. 国外高校对学术论文写作教学相当重视,一些发达国家如美,日等,无论文科还是理工科,关于学术论文写作要讲授二,三十课时. 日本长冈技术科技大学校长川上正光在《科学与创造》一书中说:"大学的最大使命是创造出学问,技术,要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人." 因此可以说,论文写作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见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论文的分类 按功能分:研究论文 考核论文 考核论文:课程论文 学年论文 毕业论文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 :学士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 博士学位论文 考核论文: ⑴ 学年论文: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一般从大三开始(有专业选修课程之后) ⑵ 毕业论文: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考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般在导师指导下选定题目,进行研究和撰写.完成后要进行答辩再评定成绩. ⑶ 学位论文:申请学位提交的学术论文,一般分三级,一般同毕业论文合二为一. 学位论文 (1)学士学位论文 :要求有一定心得. (12000字左右) (2)硕士学位论文 :要求有新见解,反映出作者有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 (4-5万字) (3)博士学位论文 :要求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能从论文的写作中反映出作者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和相当熟练的科研能力. (10万字 ) 四,论文的特点 ⑴ 独创性:学术论文不同于教科书,甚至不同于某些学术专著(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常规性的知识讲解). ⑵ 科学性: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实际出发,具有现实意义,事实,事物,事件真实客观,不带个人偏见,不主观臆断,以最充分,确实有力的加论据作为立论依据,论证严谨而充分,富有逻辑效果,深层的专业理论知识. ⑶ 创新性: ① 对研究对象经过周密观察,调查,分析研究,从中发现别人过去没发现过或没分析过的问题 ② 在综合别人认识基础上进行创新,包括:选题新,方法新,资料新 ⑷学术性(理论性):即遵循客观规律,讲究科学真实性. ⑸ 可读性(文科论文),忌玩弄辞藻. 五,论文的选题 选题是论文成败的关键 爱因斯坦在评价伽利略提出测试光速的问题时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和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一 选题的意义 1,选题决定着论文的价值也关系着学术研究的成败,有人说,选对了题等于完成了一半,"选对了"包涵两层意义: ①选题与客观需要相符合; ②选题与主体状况的适应. 2,选题为科学研究活动确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 3,选题是研究者才学知识的集中体现,科学方法论者贝法里奇说:"有真正研究才能的学生要选一个合适的题目是不困难的,假如他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曾注意到知识的空白或不一致的地方,或者没有形成自己的想法,那么作为一个研究工作者,他的前途是不大的."

注意力训练国内研究现状论文

一:生理原因 1:神经系统发育迟缓 注意力等心理活动是基于神经系统的发展程度,神经系统成熟的晚或者大脑功能失调、或精神发育迟滞,都会使患儿不能理解老师讲话的内容,不能随老师的思路思考,常表现为爱走神,特别是一些不容易发现的边线性智力障碍者更是如此。 此外,据大量数据显示,相比顺产儿童,破腹产儿童注意力更容易出现问题,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感觉运动经验的缺乏,导致神经系统没有得到充分锻炼,因而发育不成熟,也就是说,感觉统合失调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 听觉功能、视觉功能不足,也是影响注意力的重要原因。某所学校的老师将试卷放大一倍以后,部分考试难以及格的学生,能取得比放大之前更好的成绩,究其原因,是因为这部分孩子视觉辨别能力、检索能力等不足,面对考试时的读题困难要高于别人。 听觉机能存在问题的儿童,对刺激信息不敏感。难以捕捉到老师讲课时的重点。 视听功能对注意力的影响,是注意力训练实际操作中的主要训练手段和方法。 2:微量元素缺乏或超标 研究显示,铅、铁、锌、锰等微量元素与儿童ADHD(多动症)的发病率均有关联。 教育心理学家2014年的研究显示,患有ADHD的儿童血铅超标比例高达62.67%。此外,锌缺乏将严重影响神经末梢的发育,发生神经信号传导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 锌含量不足与儿童ADHD密切相关,其缺乏还将导致儿童大脑发育迟滞、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焦虑等问题。孕期营养失衡,以及现在的食物大多经过加工了,细粮太多而粗粮逐渐减少,大部分的食物中含有香精等化学用品,是导致微量元素缺乏或超标的重要原因。 对于ADHD儿童的诊断,需要以医院或专业机构的诊断为准,是否因为微量元素的缺乏或超标导致的注意力问题,也需要到医院或专业医学机构进行鉴定。 (市面上有一些私人机构的脑电科学,生物测量等等,我个人不推荐。最好去公立医院。) 3:年龄因素 心理学研究认为,5-6岁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为10-15分钟。 7-10岁约为15-20分钟。10-12岁约为25039分钟。12岁以上能持续30分钟以上。可见,注意稳定保持的时间是谁着年龄的增长而延长的。二:心理原因 1: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尚未健全 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包括:自我价值感、自信心、责任心、成长动力、自我时间管理能力、自我情绪管理能力、学习兴趣和习惯等。 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没有培养出来,会导致学习的主动性差,学习态度不积极,自控力不好等。压力、烦恼、情绪不稳定或焦虑、恐惧、强迫等心理疾病,或是一些行为问题,如逃学、说谎、偷窃等也是导致走神的原因。 一些生理障碍也会通过心理因素而影响注意力,例如腿脚行动不便,脸上有疤痕等。都会妨碍学生正常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学习退缩,烦躁抑郁,害怕被提问等。 尤其是高年级的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生理方面发展出现的障碍可能会引起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分散注意力、担心受挫、神情恍惚,从而影响上课听讲。 2: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 有些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很快,感悟能力很强,对于教师要讲授的内容已经提前掌握了,因此会在上课的时候对教师讲授的内容丧失兴趣,从而无法集中注意力; 同时部分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差、理解水平较低,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听不懂也会导致注意力分散。三:环境原因 1:学校环境 学校的布局、绿化方式、墙报标语、教室内的布置、学校及班级的管理制度等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 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特别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如果学生处于一个管理制度严格,校风、班风、学风都良好的学校,势必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的注意力就会集中许多。 学生每天生活的课堂内部环境是与学生紧密相连的,课堂内温度湿度、教室的色彩、课堂氛围及座位的编排都会对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产生明显的影响。 课堂中如果温度适宜、色彩明亮、气氛融洽,学生就会容易保持平和的心境,比较容易跟着教师的进程,注意力相对集中。 如果客体内的温度较低或者较高,色彩暗淡、课堂气氛恶劣,那么学生就会情绪不稳,容易产生昏昏沉沉、懒惰散漫的情绪状态,注意力分散就会成为无意识的行为习惯。 座位的编排对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影响很大,通过对学生问卷的调查及课堂观察,心理学家了解到坐在教室前排的、离教室较近的位置的学生,往往能够跟着老师上课的节奏,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注意力往往很集中。 而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因为座位离教室较远,往往脱离教室的视线,所以他们会时不时的走神。 坐在靠窗位置的学生,会经常因为下雨、刮风等天气影响或者课堂外面的一些意外事情转移注意力。 2:社会原因 小学生注意力分散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复杂的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包括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在大众文化背景下,学生获得的知识是多面的,其中包括许多负面的信息。 有很多媒体为了获取利益而传播庸俗的、低级趣味的内容,如暴力、色情、等等。这些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这些不健康的内容会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胡思乱想,从而使学生不能较好的进行课堂活动。 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家庭收入有日益增加,城市里面的学生都会配备手机、电脑、游戏机、IPAD等等,长期使用屏幕类电子产品,刺激单一、影响孩子大脑的整合、导致注意力品质堪忧。四:家庭教育方式原因 1:家庭氛围不融洽,忽视孩子的心理发展 家庭氛围对于孩子注意力是否集中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家庭气氛和谐、在这种环境下的孩子就会情绪相对稳定,做事情的时候心态平和,就会相对保持注意力的集中;而有的家庭孩子父母感情不好,夫妻总是争执吵架,孩子从小在这种环境中生长,就会在情绪及精神方面比较容易受到波动,自身就会变得脆弱、紧张,这样的情绪状态容易使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分散。 有的家庭孩子出生之后几个月大小的时候,因为各种原因将孩子托付给奶奶或者姥姥生活,孩子从小离开母亲,影响幼儿正常的心理需求,这样的孩子也会容易发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2:家长教育方式不当,不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 没有做到因势利导,过于关注问题与不好的行为表现,使孩子自我效能感低。 家长过度关注孩子或者包办,使孩子丧失自主性,从而对学习活动没有兴趣,缺乏动力 得不到锻炼,缺乏独立自主能力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PS:注意力文章都是选自各种心理学书籍。经过加工所得。 参考书籍《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手册》《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等。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