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与刘备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与刘备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贯中是他的字,山西太原人(还有庐陵、东原、钱塘等多种说法)。他生于元代,死于明初,大约生活在公元1330~1400年间,他生平不见史传,据某些片断的材料说,他性格孤介,“与人寡合”,因“遭时多故”,东奔西走,“不知其所终”。他还是一个“有志图王者”,曾充当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士诚的幕客。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据说小说创作有数十种,曾写过十七史演义。现存署名罗贯中的通俗小说,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他还写过杂剧和乐府隐语,现存的杂剧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历史为题材。作者在民间传说和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运用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了《三国志通俗演义》。这部书版本很多,现存的最早刊本是明嘉靖本。全书24卷,240则,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它集中了宋元讲史话本和戏曲中的精彩部分,将元代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全部加以改写(删去了荒诞的故事,增加了史实,扩充了篇幅),成为一部长篇巨著。此后,新刊本大量出现,但它们都只是在嘉靖本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增删、整理的工作,没有大的改变。最流行的本子,是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增删、评点过的120回《三国演义》。书约成于康熙初年,比嘉靖本更加紧凑完整。现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即根据这个本子重印,删去了评点。 《三国演义》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写起,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全国统一为止,前后共97年。它描述了三国时期纷繁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它的主要思想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三国之间军事、政治、外交事件的描述,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各种斗争的经验和智慧。这些可供我们借鉴。孔明身上就集中反映了各种斗争的经验、智慧和才能。2.揭示了当时矛盾重重、动乱不安的局面。这能帮助我们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动本性。3.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动乱年代里人民群众的苦难生活与和平统一的愿望。小说描叙了封建军阀屠杀人民,劫掠百姓,以致田园荒芜,生产凋敝,白骨如山,饿莩遍野的历史事实。作者对坚持分裂割据的军阀进行了鞭挞和嘲讽;对于曹操,虽不赞成由他来统一天下,但在写他同北方军阀进行斗争时,却如实地描述了他的雄才大略;作者本来寄希望于蜀汉,把刘备、孔明作为仁君、贤相的典型来塑造,希望他们君臣际会,作出一番功业,统一中国,使百姓安居乐业。这种反对分裂、主张统一的思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进步意义。4.“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十分鲜明。尊曹或尊刘,是历史家长期的争论,这不过是封建正统观念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不同表现。《三国演义》“尊刘贬曹”的倾向,既继承了晚唐以来三国故事,直到《平话》一贯“尊刘”的文学传统,又继承了东晋习凿齿和南宋朱熹“尊刘”的史学传统,表现了为东晋、南宋偏安的汉族王朝争正统,反对入侵的外族统治的思想倾向,反映了元明之际汉族人民的民族意识。此外,《三国演义》还大力宣扬了刘、关、张的“义气”。所谓义气,内容十分复杂,既渗透了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观念,也包含着当时人民的道德理想。有的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和鼓舞人民的力量,如人民用义气互相团结,互相救援。但是由于义气不是从阶级观点出发,而往往是从个人恩怨出发的,所以常常被封建统治阶级所利用。 《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为题材,但它毕竟不是史书而是文学作品。因为它经过了艺术加工,有不少虚构。《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1.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四百多人,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艺术典型。各类人物各有共性;同类人物各有个性。作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加以夸张,并用对比、衬托的方法,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这是作者塑造人物的一条基本原则。小说中运用这一原则的最好说明,就是向来人们所谓的“三绝”,即曹操的“奸绝”——奸诈过人;关羽的“义绝”——“义重如山”;孔明的“智绝”——机智过人。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军事、政治斗争中,放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来塑造。对于主要人物,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语言表现其复杂的性格。2.它长于描述战争。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色。对于决定三国兴亡的几次关键性的大战役,作者总是着力描写,并以人物为中心,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的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等等,写得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而又不显得凄惨,一般具有昂扬的格调,有的还表现得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3.它的结构,既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时间长达百年,人物多至数百,事件错综,头绪纷繁。而描述既要符合基本事实,又要注意艺术情节的连贯。因此,在结构的安排上是有很大困难的。可是作者却能写得井井有条,脉络分明,各回能独立成篇,全书又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这主要得力于作者构思的宏伟而严密。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既写得曲折多变,而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而又主从密切配合。4.语言精练畅达,明白如话。今天看来,这种语言似乎半文不白,但在当时它却近于白话;用这种语言来写长篇小说,是一种创举,和过去某些小说粗糙芜杂的语言相比,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最大缺点,一是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发展变化。这可能是受了民间传说人物定型化的影响和历史材料的局限。二是想像、夸张有时不合情理。鲁迅先生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批评是很中肯的。 《三国演义》问世以来,影响深远。它是广大人民认识三国时代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军事、政治斗争和整个社会面貌的教科书;它曾为后世农民革命的战略策略提供了借鉴;几百年来它为民族戏曲提供了大量题材;为后世文学提供了一种反映复杂历史生活的体裁。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作者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贯中是他的字,山西太原人(还有庐陵、东原、钱塘等多种说法)。他生于元代,死于明初,大约生活在公元1330~1400年间,他生平不见史传,据某些片断的材料说,他性格孤介,“与人寡合”,因“遭时多故”,东奔西走,“不知其所终”。他还是一个“有志图王者”,曾充当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士诚的幕客。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据说小说创作有数十种,曾写过十七史演义。现存署名罗贯中的通俗小说,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他还写过杂剧和乐府隐语,现存的杂剧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

说说刘备一直以来,很多人都遗憾刘备没有能统一全国,“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但我从来没有这种感觉,我认为刘备是一个非常虚伪的人,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通过笼络人心,夺取天下。首先,刘备对待自己的下属,一定有人会说,他很关心他的手下,但我认为他从来没有真正信任过哪个属下。他为何要关心他们呢?还不是要利用他们来给他打天下。刘备看准了关羽和张飞两员猛将,桃园结义作了兄弟,他当大哥,以便日后打仗,功劳尽归他一人。也从这以后,他就抱着“上报国家,下安黎民”的理想,一生“仁德及人”,所到之处“与民秋毫无犯”,百姓“丰足”,所以“远的人心,近得民望”受到了人民的普遍爱戴。这是因为他的实力远不如曹操和孙权,他只能通过人心来与曹操和孙权抗衡。他对待妻子,有一句著名的话,“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裳” 。古人有云:“一日夫妻百日恩”,对待自己的妻子都如此,我们还指望他能对待自己的兄弟和人民好吗。而且在江东和孙夫人度蜜月时早又把兄弟们忘的一干二净,还要诸葛亮用锦囊妙计他回家。当年赵子龙长板坡单骑救回刘阿斗之后,刘备居然把阿斗往那石岩上一扔,说道:“为汝一小儿,几损我一员大将”。我认为他是做戏给自己的手下看。他知道,孩子可以再生,但是,像赵云那样的猛将,却不可多得。就是因为这样,把赵子龙感动得趴在地上直说:“云即肝脑涂地亦无以为报也!”一句话便把个赵子龙的后半生全收买了。在他将死时,还用计逼诸葛亮发誓,永不夺取他们刘家天下,当时刘备是这样说的:“朕知汝之才胜吾儿十倍,亮可辅则辅,不可辅则可取而代之。”如果他真想让位给诸葛亮的话,只要发表一个申明就可以了,这样当着很多人说的话,纵使诸葛亮有夺取他天下的野心,也要谦虚一下。又是着短短一句话,把个诸葛亮感动得为了他的刘氏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实这都是是他笼络人心一种手段而已。其次,大小官僚们善体上意,劝刘备当皇上。第一次,“汉中王勃然变色曰:孤岂效逆贼所为!”第二次再劝,刘备说:“孤虽是景帝之孙,。。。。今一旦自立为帝,与篡窃何异”这话头就松多了。先说自己是皇族嫡系,景帝之孙,有资格当皇帝。再暗示“自立为帝”不行,要大家大力拥戴。第三次,在诸葛亮家里,刘备才说了实话:“吾非推阻,恐天下人议论耳。”不是不想当皇帝,是怕有人不服,应全人拥戴,千呼万唤始出来。最后,刘备伐吴,他当然不希望自己失败,故所以起大军七十万,在兵力上胜过孙权。但又不希望速胜,最好是能托到汉献帝死了以后,再结束这场战争,只有汉献帝死了,他的皇帝才能当的名正言顺,否则,最多只能自封个什么代王,摄政王什么的,还要去救真皇帝。因此这次出征不带诸葛亮,不带马超,让赵云殿后。明明是一兵强将弱,不求大进取得架式。真要是急着报仇,应该让诸葛亮统兵,勇将赵云,马超打先锋才是。诸葛亮也说:“若只欲伐吴,命一上将统军伐之可也,何必亲劳圣驾?面对这些,你难道还不认为这个刘备真是有些厉害手段的吗?难道看不出他是一个虚伪的人吗?

刘备成功的八大要素 本人对《三国演义》爱不释手,反看正看,总结出了刘备成功的一些要素,写出来共享。需要说明的是,文中内容,只是本于〈三国演义〉,不涉历史事实,读看此文时不可过于当真。 刘备从一介平民,经过个人奋斗,成为九五之尊,认真探究起来,必有其成功之道。常言说,乱世出英雄。社会大动乱的大环境,给每个有志气有才能的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不过有人成功,有人失败。在中国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中,有如刘邦、刘秀、朱元璋,等等,就是从社会最底层经过奋斗成功的范例;而陈胜、吴广,陈友谅等,就是奋斗未获成功的例子。刘备从平民到皇帝,经过了几十年的奋斗,最终获得成功,排除环境和客观因素,就刘备主观上而言,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八大因素。 一、立志。立志是刘备成功的根本因素。刘备屡败屡战,斗志不减,根本在于志存高远,不因一时之得失而心灰意懒。刘备少有大志。就像陈胜曾经与一起劳作的人聊天时说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三国演义》在刘备出埸时有一大段话,表明了刘备不是社会底层碌碌无为的一般百姓。当时黄巾军前来犯幽州境界,刘焉招募义兵相抗,引出了一位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家住本县楼桑村,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这段话,表明了刘备自小就蓄大志,这个大志不是别的,而是当皇帝。刘备与张飞、关羽相识,结为异姓兄弟时,表明要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也可看出其志向。曹操煮酒论英雄,当说到“当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时,刘备惊得筷子掉在地上,说明曹操说中了刘备的心事。刘备三请诸葛亮,诸葛亮前两次避而不见,我看主要是不明刘备志向,常言道,良禽择木而栖,诸葛亮作为一代良相,自当要寻英主。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明说了:“愿闻将军之志”,刘备屏退旁人后说:“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通俗地说,就是要取天下而治理之。刘备立志可见一斑。 二、用贤。用贤是刘备成功的关键因素。刘备用贤,最重要的是用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请到诸葛亮后,成了刘备事业的转折点。在此之前,刘备东奔西逐,遑遑似丧家这之犬,没有立身之地,虽有大志,但不得伸。得到诸葛亮后,取荆州,定益州,终成帝业。刘备一生,对诸葛亮非常信任,大事都委任于他,让诸葛亮放手去做,从不生疑。诸葛亮也竭尽心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因如此,刘备才能取得成功。在用贤方面,刘备还用了庞统、马良等人,但终究没有表现出什么特出之处。特别是庞统,经孔明推荐,刘备并不识其才,几乎错过。而其他贤才,在诸葛亮的光芒掩映之下,也未能得以充分发挥。因此,在刘备集团,不像曹操集团那么人才济济,倒像是诸葛亮一人之外,有点人才凋零的样子。这也是刘备的事业很快消亡的重要原因。 三、结义。结义是刘备成功的重要因素。桃园三结义,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认为这体现了中国人关于义的最高境界。但刘备结义,乃是深谋远虑,主要是从事业考虑。在刘备的过程中,关张二人多次救了刘备的命。到后来,成为刘备事业的柱梁。刘备入西川后,关羽镇守荆州,与曹军和东吴对峙;刘备夺取益州后,张飞任巴西太守,与新占汉中的曹军在第一线对峙。关张二人,是刘备集团的核心骨干成员,刘备集团的凝聚力、战斗力由此二人支撑。关张一生,从未与刘备离心离德,而是团结一心,浑如一体。在刘备的一生中,用义气笼络人体现最充分的另一个例子是赵云,赵云被刘备用义气打动,跟随刘备一生不悔,为刘备的事业立下大功。 四、借势。刘备善于借势,这也是刘备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刘备本是一介平民,不像曹操有曹家和夏候家两大家族的势力可供倚赖,也没有孙权那样有父兄创下的宏大基业。刘备完全是白手起家。在那个时代,要做出一番伟业,必须有人跟随,组成一个势力集团。一介平民百姓,要得到别人的信任,做到一呼百应,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刘备有办法,他充分利用了他的姓氏,也就是当时的皇姓。说他是什么中山靖王之后,一下子成了皇族血统。不仅如此,他还攀上了皇帝的叔叔的尊位,被尊为皇叔。刘姓本是中国大姓,是不是皇室血统,在当年那个乱世,想来也没有什么人去认真追究,即使追究,也不一定弄得清楚。刘备与人交住,口必称备乃中山靖王之后,打着维护汉室的旗号,以后登上皇帝宝坐时又打着恢复汉室的旗号,确实蒙住了一些人。中国历来有名正言顺的说法,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刘备深谙此道。刘备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号,也增强了其事业的正义性,自己理直气壮,跟随他的人也理直气壮了。 五、装衰。刘备有装衰的本事,是一个表演天才。历史上有一种说法,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江山,此话大致不假。综观《三国演义》通篇,写刘备哭泣、下泪的不下几十处,刘备真是一个哭才。刘备三请诸葛亮时,见其不肯出,即哭,孔明见刘备哭,就同意了。在刘表府上,在刘表墓前,刘备都曾哭过。为不还荆州给孙权,刘备哭过。娶孙尚香时,刘备在吴国太前哭过。在与刘璋相见时,刘备哭过。赵云当初离开刘备回公孙瓒处,刘备泣别。在襄阳携民渡江时,刘备大恸。在长坂坡,赵云救回了阿半,刘备哭了。关羽、张飞死后,刘备终日哭泣,以致泣出血来。常言道,男几有泪不轻弹,刘备作为堂堂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动不动就哭鼻子流眼泪呢?难道是真正到了伤心处吗?我看不一定。哭,只是刘备的一种处事待人的方式,是为了感动别人,打动别人,使别人被感动,引起别人同情。有时是为了表明诚心。但有时又是惺惺作态,作给别人看的。比如在襄阳渡江时,面对百姓大恸,就主要是做给别人看的,作出一种爱民如子的样子。在长坂坡赵云救回阿半后的哭泣,既有伤心的成份,也有做样子的成份。看来,即使是想当皇帝的人,装衰也是一种可用且有效的手段。 六、傍款。这里说的傍款,是借用当今傍大款的说法。傍款,其实也是借势的一种做法。但刘备的傍款,不只是借势,自己势力弱小时,去依傍某个强大的势力,保存自己的实力,慢慢发展壮大自己。而是夺势,喧宾夺主,以客代主。三国时期的绝大多数强大的势力,刘备几乎都去傍过。最早是傍公孙瓒、田楷,然后是傍吕布、陶廉,再是傍曹操、袁绍,然后是傍刘表、孙权,再后是傍刘璋。刘备傍大款,不只是勉从虎穴暂栖身,而是处心积虑,暗中抢夺地盘实力,准备独树一帜,反客为主。在与公孙瓒打交道时,曾向公孙瓒借兵,暗地拉拢赵云,挖公孙瓒的墙脚,由于公孙瓒警惕性高,逼着刘备还人,才未得逞。与陶谦打交道时,实际上抢夺了徐州。在与袁绐和曹操打交道时,没有占到便宜。后来,只好打同宗的主意。打刘表的主意时,被蔡瑁识破,才有马跃檀溪,但刘表死后,还是抢到了江夏作为根本。与孙权打交道时,占到了荆州的一大块地盘。最后,算盘打到了宗兄刘璋的头上,抢到了益州,终成帝业。刘备的地盘、人才,基本来自于荆州、益州。刘备从白手起家,傍款,借用已有的势力,是他的一种重要策略,这也是他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 七、联姻。刘备最早的夫人是谁,看过《三国演义》之后摸不着头脑,最早见到的刘备的夫人,是糜夫人和甘夫人。糜夫人是徐州豪富糜竺的妹妹。甘夫人是在小沛时娶的,不知来源如何。刘备娶糜夫人,据说是糜竺见刘备身边没有女人,没人照顾,而把妹子嫁于他的。但实际上,糜竺在徐州算一个大财主,且有影响力。刘备娶其妹,不乏政治上的考虑。糜夫人死于当阳长坂坡。甘夫人生了阿半,因长期战乱,死于赤壁之战前后。由此,有人说刘备命硬克妻。赤壁战后,孙权把其妹孙尚香嫁好刘备为妻。这个婚姻,应该更多政治成份,是为了巩固孙刘联盟。因为刘备时年已经49岁,孙尚香还是二八佳人。刘备入成都后,孙尚香回了东吴。刘备又娶了一个寡妇--刘焉之子刘瑁的妻子--吴夫人。刘备娶吴夫人,一则可能是因为她漂亮,二则可能是为了笼络益州人,巩固他在益州的地位。由此看来,刘备的婚姻,殊少爱情因素,更多政治因素,这也是政治人物的悲哀。 八、逃命。刘备一生,逃命之时颇多。把逃命也列为刘备成功的法宝之一,是因为逃命在刘备事业成功中的重要作用。刘备深谙“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材烧”的道理,正由于他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才使得他最终能成就大业。值得一提的是,刘备逃跑有术,每每大难不死,又死灰复燃。著名的逃跑,有从徐州逃到袁绍处,有从袁绍处逃到荆州刘表处,有从新野、樊城经长坂坡逃到江夏,最后的一次逃跑,送了老命。也就是夷陵一战大败,逃回白帝城,抑郁成疾,又羞于见人,不敢回成都,终至不起。综观《三国演义》,刘备基本不会打胜仗。正如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所论: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戚。还有一段,谈及刘备会逃跑、会打败仗: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陆逊之论确实精到,对刘备的分析精辟入微,正是其看透了刘备,所以才定下掎角此寇之大计,一举击溃刘备,使之一蹶不起。

个人比较喜欢刘备!刘备世之枭雄也!首先看看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营造刘备的性格,特地对于一些事情进行了修改:1、 刘备怒打督邮,这件事最能体现刘备的性格是江湖儿女的性格,与罗贯中所描述的刘备的性格格格不入,于是将此事安在了张飞身上。2、 东吴招亲,面对阴谋,诸葛亮劝刘备勿往,刘备却不在乎,以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件事也体现了刘备作为一个草莽英雄的英雄气概。三国演义中改为诸葛亮劝刘备前往,明显是要将刘备的草莽之气去处。3、 刘备与庞统发生争执,最后刘备将庞统叫回问庞统的话是“向者之论,阿谁为失?”,演义中改为“昨日酒醉,言语触犯,幸勿挂怀。”。本来刘备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错误,他与庞统“宴乐如初”是抱着宽容的态度原谅了庞统;演义中却成了刘备认错,表现了刘备善于纳谏。一改之下,意义完全不同,终于符合了他们眼中的帝王形象。其次,看看历史上关于刘备的记载,是如何体现刘备的个性的:1、 刘备爱喝酒,而且喜欢在军营中和大将士兵们一齐喝酒,史料上记载了刘备两次大摆宴席喝酒的事,一件就是入蜀大胜后,就是上面与庞统发生冲突的这次。还有一次是在汉中赵云大败曹操,刘备一高兴,就“作乐饮宴至暝”。这些都体现了刘备的草莽气息。2、 刘备不爱安安稳稳的做在家里享福,却喜欢和他的将军士兵们在一齐。刘备至出道以来,一般都是亲自领兵的,打袁术,打曹操,打蜀中,打汉中和回荆州救援关羽打东吴。可以说唯一他没有亲自打的仗就是赤壁之后打江南诸郡和稳定江南诸郡之战,因为这些仗太关键了。估计刘备有自知之明,所以呆在荆州没有到前线。在中国历代皇帝中,大概也只有刘备会为“髀里肉生”而“慨然流涕”吧。大概也只有刘备会做皇帝不久后就急不可耐的亲自率兵打一场群臣反对的战役吧。3、 刘备待人坦诚到令人无法相信,帝王们向来是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的,曹操的梦中杀人正是这种想法的典型体现,而刘备则不然,与关张是“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与赵云是“同床眠卧”,与诸葛亮是“情好日密,犹鱼之有水”。史料记载至少有二次刘备对于刺客坦诚相见,这那像一个帝王?整个就是一个草莽英雄的作为。4、 不但是不防备关张诸葛等人,甚至将兵权也全部交给他们。刘备起事之初,就是由关张“分统部曲”,诸葛来了后,就将军权交给诸葛亮(关张对诸葛亮的不满就是因为诸葛亮插手他们的军权)。打蜀中,军权交给庞统;打汉中时,又将军权交给法正。总之,根据我的分析,刘备一般不会亲自指挥打仗的,他主要的作用是观摩,附带重大问题的决策(赵云汉水一仗表现就是如此)。甚至我认为他亲自率军只是因为他更喜欢和他的将军士兵们生活在一齐。若承认刘备是个草莽英雄的性格,这个推论就不奇怪了。5、 《三国志.先祖传》载“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等本身就体现出刘备是个具有草莽英雄气质的人。若以此性格来看,所有史料中关于刘备做每件事的记载都可以很好的解释。否则,按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给刘备安排的性格,有些事无法解释,只好演义一把了。刘备少有大志,史载“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於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所谓宗中诸小儿,也是刘邦的后代,都可以说得上是帝王贵胄。和他们说这样的话随时可能招致灭门之灾的。我觉得这不是刘备年少无知的举动,而是代表着刘备的远大志向。这也是刘备不甘久居人下的原因。刘备又常被人指责为枭雄。枭,有几种含义,一种是不孝的鸟,传说枭长大后会咬死母亲,但这个和刘备应该没有关系;一种是指凶猛的鹰类,常说是猫头鹰,我实在不觉得猫头鹰有多么的凶猛。但无论如何,枭与猫头鹰应该有相似的地方,猫头鹰是白天躲着,夜晚才捕食的。这应该也是枭的特点。古人以日为阳,夜为阴。是否就是指枭这种猛禽是在人的面前表现得比较温顺,但一但在人的背后就表现得十分凶猛,会反咬一口。指责刘备为枭雄的主要是东吴和巴蜀的人。对东吴而言,刘备寄宿在荆州,名为和东吴联盟,实则很可能养精蓄锐,并吞东吴。对巴蜀而言,刘备做为援军进驻巴蜀,随时可能鸠占鹊巢,吞并巴蜀。所以我认为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将刘备比作枭雄,应该就是这种解释了。还有一种解释等同于英雄,是褒义词,应该也不能代表时人比喻刘备的真实意图。纵观刘备的前半身,将刘备比作枭雄似乎一点也不冤枉刘备。刘备投靠公孙攒,最后离开公孙攒投靠了陶谦,这倒无所谓。但后来,刘备投靠吕布,又率兵攻打吕布,更进言曹操杀死了吕布;刘备投靠曹操,后来又和曹操成为不共戴天的死敌;刘备投靠袁绍,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刘备借故开溜。刘备投靠刘表,最后尽得刘表的荆州诸郡。这些事看上去实际都造成了刘备是个枭雄的铁证。但其实刘备是有原因的,吕布本来就是夺刘备的徐州,刘备恨吕布也是自然之事,借曹操之手除掉吕布算不得不义;刘备受献帝衣带诏,与曹操誓不两立也是尽忠的表现;刘备因为害怕袁绍报复关羽而开溜,虽然有些对不住袁绍,但为的是兄弟情义,也无可厚非,况且刘备并没有与袁绍为敌。荆州则是取自曹操之手,而刘备不取刘综的荆州,过刘表墓的吊唁等行动说明刘备更谈不上对不住刘表。所以,枭雄一说只是出于对手的诋毁之言而已,仔细研究刘备就可以发现刘备并非忘恩负义,二面三刀的小人,只是因为刘备才能不足,又胸怀大志,不甘人下而造成的历史巧合而已。总体而言,刘备胸怀大志是毫无疑问的,但他表现出对于“宽、仁、忠”的追求也是十分执著的。例如在夺取荆州后继而攻取巴蜀本是隆中对的战略之一,但因为刘璋与刘备属于同宗,所以刘备一直无意攻取,而诸葛亮又属于不会力劝刘备的人,所以此事一直拖而不决,直到庞统来后。庞统属于力劝型的谋士,于是就有了下面一番对话:统说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於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备曰:“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义於天下者,吾所不取也。”统曰:“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於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备遂行。而刘备夺取西川的过程,也是如此,刘备和刘璋在涪聚会,庞统就进言刘备“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但刘备因为坚守“宽、仁、忠”而不采用。后来刘备与刘璋翻脸,庞统又献上中下三计:“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沈吟不去,将致大因,不可久矣。” 刘备仍然以为上计太急,违背了自己“宽、仁、忠”的宗旨而不取上计。反对者也许会说,刘备不是依然夺取了刘璋的西川,他的种种做为不过是作秀而已。我以为其实不然,刘备初进西川并没有直接鸠占鹊巢,而是到葭萌关驻守,这是当时独一无二的举动。与董卓进京,曹操进京,袁绍代韩馥等行为比较起来真是天壤之别。而刘备与刘璋闹崩以后,刘备的第一个动作是请求刘璋让其回兵,但傻呵呵的刘璋却命令关隘不许放刘备回荆州,战争由此爆发。以其说刘备不仁,实在应该说是刘璋不智,请都请不走的刘备要走,你居然还要强留,这不是找死是什么?所谓兵贵神速,刘备在夺取西川时浪费了无数的良机,整个过程是典型的“不纳忠言”和“处事犹豫”。这不是刘备的性格缺点造成的,而是刘备不愿违背其“宽、仁、忠”的宗旨而造成的。所以说,刘备看重的不是锦绣河山,看重的不是成败得失,而是自己的理想。这不正是一个草莽英雄的标准表现吗?三国,之所以精彩,我以为主要就是有蜀汉这一支,可以说是由中国历史上最奇特的一群人组成的政权,注重江湖义气的刘备,怎么看都更像一个草莽英雄而非帝王。他居然能成功,z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不过也只有刘备这样的帝王,才会有诸葛亮,关羽这样的人才才能闪耀于历史长河之中,成为千古推崇的楷模。“千古云霄一羽毛”的中国第一完人诸葛亮,“至今庙貌盈天下”的关羽都应该好好感谢刘备才是。这篇文章总结的不错,你可以摘抄总结一下,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嘛!光靠自己能总结出什么来呢?

与老刘卖牛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治平间,河北凶荒,继以地震,民无粒食,往往贱卖耕牛,以苟延岁月.是时,刘涣知澶州,尽发公帑之银以买牛.明年,震摇息,逃民归,无牛以耕,而其价腾踊十倍.涣复以所买牛,依元直卖与.是故河北一路,唯澶州不失所,由涣权宜之术也.

治平年间,河北闹灾荒,然后又发生地震,人们没有粮食吃,往往非常便宜地卖掉耕牛,来艰难地活下去.那是,刘涣任澶州知州,用尽府库地银子来购买耕牛.第二年,地震平息,逃亡地人纷纷回来,没有耕牛来耕地,但是耕牛地价格却涨了十倍.刘涣又把买的牛按原来地价格卖给人们.因此河北一带,只有澶州没有人流离失所,都是因为刘涣地适宜的策略

李家洼有个姓董的佃户,他的父亲去世了,留下一头牛,这头牛又老又跛,董家要将它卖到屠宰场。

老牛逃跑,跑到董父墓前直挺挺的伏卧在地上,人们牵扶鞭打都不起来,只是摇尾长叫。村里人听到这件事,都络绎不绝地来看。

忽然邻居刘老头气愤地来到,用棍杖打牛说:“他的父亲掉到河里,与你何干?让他随波漂流沉没,让鱼鳖吃掉,难道不是大好事?你无故多管闲事,用你的尾把他引到岸边救了起来,让他多活了十几年。致使他活着要奉养,病了要医治吃药,死了要用棺材收敛,而且留下一座坟墓,每年都要祭奠扫墓 ,成了董家子孙无穷的累赘,你得罪太大了,你本该就死,还叫什么冤呢?”原来他们的父亲曾掉到深水中,牛也随之跳到水里,用它的尾巴把他救起来的。

董某最初不知道这事,听到这事后非常惭愧,自己打脸颊说:“我真不是人!”急忙把牛牵回家。几个月后,老牛病死,董某哭泣者掩埋了它。

村里有个叫刘三的人,精习武艺,家境却极贫穷.他家只有三分多点儿的薄田,如果遇到干旱的年头几乎就要颗粒无收.于是一家人全力开垦荒地,垦出一块二亩的粮田,买来果树栽上,三年后树开花结果,果子成熟.一个贼听说这件事,假装路过他家,刘三拿出果子招待他.那贼看到刘三家人不多,便认为下手很容易.当天夜里,等到刘三睡熟了,贼翻墙而入,想偷刘三家的果子.刘三惊醒,踮着脚拿起刀,猫着腰突然奔向贼,抡起刀用力向他砍去.贼大惊,拼尽力气反抗,但还是打不过刘三,于是匆忙慌张地想逃走.刘三挥臂打向那贼,贼应声倒地.刘三的妻子听到动静赶来,二人合力把贼反手捆上,刘三斥责他说:"你非但不感谢我,还来害我,真够歹毒啊,实在该杀!”贼吓得两腿颤抖,都站不稳了。

刘三说:“与其杀了你,不如把你游街市众以警告你的同伙。”第二天,上报官府,官府把贼押到街上。

游街示众。

刘翊,字子相,是东汉颍阴人,为人重义守德,家中世代产业丰足,经常救济他人而不愿他人报答。

刘翊有一次在汝南旅行,陈国有位叫张季礼的人要到远方赶赴丧礼,不料遇上寒冰,车子坏了,所以停滞在道路上。刘翊见到后,立即下车,将自己的车子给了张季礼,而且没有说自己的名字,骑上马便走了。张季礼猜想他可能就是传闻中重德重义的刘翊,事后他专程来到颍阴,想要将车子还给刘翊,可刘翊知道后关上门,让人说自己出去了,不同张季礼相见。

刘翊坚守自己的志向,一直不肯屈从朝廷的任命。后来接受了颍川太守种拂的任命,担任功曹,因为在一件关系种拂生死福祸的事情上帮了大忙,所以种拂要举荐刘翊为孝廉,但刘翊推辞了,正直的他耻于利用这种事来获取功名。

后来发生战乱,当地的郡县发生饥荒,刘翊努力救济那些缺粮断粮的人,靠他而活下来的有几百人。总之,乡里宗族中只要有人需要帮助和救济,他总是全力帮助救济。

汉献帝(刘协)迁都西京后,刘翊被举荐为计掾,后来因为立了功而被皇帝特地下诏任命为议郎,调任陈留太守。刘翊将自己手上持有的珍宝全部分给了他人,自己仅留下车马赴任去了。

出了函谷关几百里地后,刘翊发现一位士大夫病死在路旁,刘翊于是用自己的马换了棺材,脱下自己的衣服将死者收殓了。

走了一段路,又遇到以前认识的一个人在路上窘困饥饿,刘翊不忍心丢下他,便将驾车的牛又杀了,用来解除这人的困乏。大家都曾劝阻他,刘翊说:“见死不救,这可不是有志之士。”后来,刘翊同那些人竟然都饥饿而死。

见人有难,能够没有私心,倾其所有予以帮助救济,即使失去性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我们神传文化中讲的“舍生取义”吧!

刘翊做了好事而不喜欢让人知道,不沽名钓誉,但上天对人世间的一切可是历历在目,刘翊这是为自己积下德了,为自己将来的生命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早晚会得到上天赐予的善报,这世没得到,下世也会得到,因为这是天理。

明山宾,南朝梁时会稽人。

曾任中书侍郎、北究州刺史等职务。 在明山宾担任某州从事的时候,正好那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没有粮食吃,饥饿难耐,随时都有丧命的危险。

看到这些,明山宾决定打开粮仓,放粮给老百姓,以解教百姓于水火。可是他的助手周显良却认为此事非同小可,必须报告朝廷。

但此时灾情太严重,刻不容缓。于是,明山宾在犹豫一下之后,毅然决定开仓放粮,并说:“如果朝廷怪罪下来,由我一人承担。”

为了维护放粮时的秩序,明山宾约法三章:一、不排队的关押十天;二、冒充贫苦人来领粮的关押十五天;三、多次来领粮的关押十五天。凡因此被关押的人,在其被关押期间,其家属也不能来领粮。

告示张贴之后,百姓们大都能严格遵守,放粮秩序井然。一天,一个叫李虎的中,年男子急匆匆的跑到领粮处,没有排队就去领粮食。

他也是情急无奈,他三岁的儿子就快饿死了。由于李虎的行为违反了州里的规定,负责维持秩序的衙役便不问缘由,将李虎关押起来。

十天后,李虎回到家里,看到儿子生命垂危,奄奄一息。见此情景,就大骂妻子为什么不去领粮食。

李虎的妻子泪流满面的说:“你还不知道啊,章法规定,一人被抓,家属也不司以领粮食啊!”李虎一听,顿时火冒三丈,他把满腔的怒火都记在明山宾的头上,发誓要明山宾家破人亡。就在这时,明山宾开仓放粮的事情被朝廷知道了,朝廷非常震怒,并派官员前来追查。

对此,周显良很担忧,但明山宾却心静入水,他说:“这件事情你就放心吧,我早就说了,一切由我负责!”他吩咐周显良继续放粮,自己则等待朝廷发落。 令明山宾万万没有想到的事,跟随他多年的周显良竟然暗地里耍阴谋。

朝廷命官让周显良找几个百姓了解情况,他招来的都是对放粮时有所不满的人,其中就包括李虎。李虎当着朝堂命官和周显良的面,大骂明山宾,并说出了自己的惨痛经历。

朝廷命官得知这件事后,大发雷霆,认为明山宾私自开仓并非救民心切,而是别有用心,并当即决定将明山宾革职。且终身不再录用。

明山宾被革职后,带着夫人默默的会会稽老家去了。但是,李虎并没有就此着罢甘休。

他竟然背井离乡,千里迢迢去找明山宾报仇。到了会稽,他找遍了所有豪宅大院,却没有找到明山宾的家。

其实,明山宾为政清廉,家里根本没有什么财产,回到会稽后,当然也不会有什么豪宅大院,而是住在一问茅草屋里,度日艰难,眼下正为吃的问题发愁呢。无奈之下,他决定将家中唯一值钱的东西——一头黄牛牵到集市上去卖。

明山宾来到集市上,往牛脖子上挂了一块照牌,上面写着:“此牛出卖,纹银三两”。过往的人看了都很惊讶:“这么壮实的一头大黄牛,怎么才三两银子?!” 明山宾一经提醒,便想更改价牌,提高卖价。

但一个年轻人眼疾手快,抢在明山宾换牌之前,提出要买这头牛。明山宾说一不二,就以三两银子的价钱将这头牛卖给了那个年轻人。

在场的人都说明山宾傻。明山宾回到家,把卖牛的经过告诉了妻子。

妻子哈哈大笑说:“这头牛能卖三两银子就不错了。”原来,这头牛几年前就得过漏蹄病。

明山宾一听,说:“那买牛的人不是吃亏了吗?” 于是,明山宾又匆匆忙忙赶到集市上,可是已经不见了那买牛的年轻人。没有办法,明山宾便四处打听,费劲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找到了那个买牛的人,并反复向他说明情况。

可是,那个买牛的年轻人却以为明山宾是嫌牛卖的太便宜了,想反悔,所以执意不肯退还,两人就在路边拉拉扯扯……说来也巧,这事正好让到处寻找明山宾的李虎给撞见了。李虎一见明山宾,分外眼红,拿出匕首,想趁机行刺。

但是,李虎看到明山宾穿的是粗布衣服,又得知他生活拮据,竟然落到以卖牛为生的地步,不由得迟疑了。而明山宾并不知道李虎与自己有仇,还误认为他是那买牛人的亲戚,便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李虎,还说:“买卖总要诚实,如果得过病的牛被当作好牛卖掉,我心里会不安的。”

李虎一听,不由得从心里赞叹明山宾是个真君子,于是就说出了当年的事,并请明山宾宽恕自己。 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

诚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愿的,是人的一种探守,是道德人格不可或缺的因素,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在何时、何地,也不论身处何境,都不会失去诚信的美德,就像故事中的明山宾一样。他在为官期间,讲求诚信,要求百姓按秩序领粮;在他被贬为平民.生活艰苦的时候,他还是讲诚信,坚持要告诉买牛人,自己的牛是一头有痛的牛,不肯将它以好牛的价格卖给别人。

一个人如果有明山宾这样高的道德境界真是值得称赞。现代社会人们往往更多的注重钱财,为了追求钱,而抛弃了诚信的美德,这样如果每个人都丧失了诚信的美德,那么整个社会就无诚信可言,那样社会也将呈病态。

所以,让我们每个人都燃起心中诚信的意识,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健康。

出自《二十四史 梁书》之《范缜传》。

《范缜传》原文

范缜,字子真,南乡舞阴人也。晋安北将军汪六世孙。祖璩之,中书郎。父蒙,

早卒。缜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献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

不群而勤学,?献甚奇之,亲为之冠。在?献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矰布衣,

徒行于路。?献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 *** 愧。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

礼》。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唯与外弟萧琛相善,琛名曰口辩,每

服缜简诣。

《范缜传》译文

范缜字子真,是南乡舞阳人。晋朝安北将军范汪的第六代孙。祖父名璩之,做过中令郎的官。父亲名氵蒙,很早就死了。

范缜小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家里穷困,对母亲很孝顺。不到二十岁时,听说沛国刘王献招集徒众讲授学问,于是前去跟他学习,勤奋好学,优秀突出,不爱和别人一起。刘王献特别赏识他,亲自为他举行冠礼。在刘王献的门下多年,无论是上学还是回家,总是穿布衣服、草鞋,步行走路。刘王献的学生中很多是乘坐车马的富贵人家子弟,范缜在他们当中根本不感到耻辱羞愧。成年后,通晓经文学术,尤其精通《周礼》、《仪礼》和《礼记》。生性诚实正直,喜欢说一些令人害怕的话,发表别人听不懂的议论,使一些读书朋友感到不自在,惟独和外弟萧琛相处得很好。琛很有口才,擅长辩论,时常信服范缜说话简短但意思明了。

治平间,河北凶荒,继以地震,民无粒食,往往贱卖耕牛,以苟延岁月.是时,刘涣知澶州,尽发公帑之银以买牛.明年,震摇息,逃民归,无牛以耕,而其价腾踊十倍.涣复以所买牛,依元直卖与.是故河北一路,唯澶州不失所,由涣权宜之术也.治平年间,河北闹灾荒,然后又发生地震,人们没有粮食吃,往往非常便宜地卖掉耕牛,来艰难地活下去.那是,刘涣任澶州知州,用尽府库地银子来购买耕牛.第二年,地震平息,逃亡地人纷纷回来,没有耕牛来耕地,但是耕牛地价格却涨了十倍.刘涣又把买的牛按原来地价格卖给人们.因此河北一带,只有澶州没有人流离失所,都是因为刘涣地适宜的策略

药学论文参考文献

[1]周自永,王世祥.新编常用药物手册,第3版.北京:金盾出版社,2000,248-249.

[2]竺新影.药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149.

[3]王荣耕,牛新华,刘梅;美洛西林[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01年15期.

文献基本步骤与方法

1、选择合适的题材;

2 、广泛搜集和阅读资料;

3、构思和拟定写作提纲。

(三)注意事项

1、文献综述

(1)文题,一般由文献引用、时限、综述主题加文体标志性词语组成。如《十年来消化性溃疡治疗进展综述》,“十年来”为综述时限,“消化性溃疡治疗进展”为综述主题,“综述”为文体标志性词语。但有时可省去标志性词语和时限,采用“近况”、“进展”、“概况”等模糊词语,多属研究历史不长的课题或泛指近几年的情况。

(2)贵在资料详实,如遗漏太多尤其是权威性资料,则降低了综述的价值。因此,详尽占有文献资料是先决条件。

(3)尽可能引用一次文献,经过加工的二、三次文献往往带有加工者的主观倾向,可靠性大大降低。

(4)篇幅不宜太长,一般3000-5000字。

2、专题述评

(1)文题拟法基本是课题主词语(学术专题)加文体标志性词语。如《近十年中风病研究述评》,《血证研究述评》、《中医内科急症的治疗和研究》。也可省略标志性词语,而以“展望”、“现状”、“未来预测”等词语与主词语搭配而成。

(2)正文写法视内容而定,没有固定格式。一般可分为研究(发展)概况、现存问题、展望和建议三部分。

(3)以概述和评论为主,引文不宜太长,也没有必要列出所有参考文献。

药学专业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1.题目: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本专科毕业论文一般无需单独的题目页,硕博士毕业论文一般需要单独的题目页,展示院校、指导教师、答辩时间等信息。英文部分一般需要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2.版权声明:一般而言,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内均需在正文前附版权声明,独立成页。个别本科毕业论文也有此项。

3.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

4.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之间需要用分号或逗号分开。

5.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正文各一级二级标题(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标注更低级标题)、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

6.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5000字以上,本科文学学士毕业论文通常要求8000字以上,硕士论文可能要求在3万字以上(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

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7.致谢: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8.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所有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可以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照音序排列(正文中则采用相应的哈佛式参考文献标注而不出现序号)。

9.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

10.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有时也常将个人简介附于文后。

机械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机械工程是一门涉及利用物理定律为机械系统作分析、设计、制造及维修的工程学科。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机械工程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郑文纬,吴克坚 .机械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 .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06

[3]杨家军.机械系统创新设计[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4]高志.黄纯颖. 机械创新设计[M] . 北京:高等机械出版社.2010

[5]王晶.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作品选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黄华梁、彭文生.创新思维与创造性技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李学志.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绘图[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8]吴宗泽.机械设计手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9]颜鸿森.姚燕安.王玉新等译.机构装置的创造性设计(creative design of mechanical devices)[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0]邹慧君.机械运动方案设计手册[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4

[11]王世刚.张春宜.徐起贺.机械设计实践[M]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12][美]厄儿德曼.桑多尔著.机构设计——分析与综合.第一卷(1992),第二卷(1993).庄细荣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13]温建民. Pro/E wildfire5.0 三维设计基础与工程范例[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4]赵瑜.闫宏伟.履带式行走机构设计分析与研究[M] .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

[15]秦大同.谢里阳.现代机械设计手册.第三卷.化学工业出版社[M] .2011

[16]闻邦椿.机械设计手册.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7]陈敏.缪终生一种新型滚动四杆螺母副的研究与应用[J] .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江西.南昌 2009.

[18]彭国勋.肖正扬.自动机械的凸轮机构设计[M]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

[19]孙志礼.机械设计[M] .东北大学出版.2011

[20]张也影.流体力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1]吴涛、李德杰,彭城职业大学学报,虚拟装配技术,[J] 2001,16(2):99-102.

[22]叶修梓、陈超祥,ProE基础教程:零件与装配体[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3]邓星钟,机电传动控制[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24]朱龙根,简明机械零件设计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5]李运华,机电控制[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1].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机械工程专业概论》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2期.王晓军.

[2].面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金属切削机床概论》教学改革探索.

《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7期.牛宗伟.李志永.

[3].铸造铝合金绿色化规划概论.

《铸造技术》.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7年z1期.钱翰城.李俊.

[4].工业设计概论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期.吕艳红.吴晨.任文营.

[5].《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5期.张增敏.邓丽明.谢嘉.

[6].基于CAXA软件的《CAD/CAM概论》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4期.王英惠.

[8].包装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2期.孙昊.张新昌.王利强.

[9].数据流关键技术研究概论.

《装备制造技术》.2009年11期.羌晨晨.

[10].现代工业概论课程大班制教学方式探讨.

《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7期.许四祥.高培青.

[1]机械基础系列课素材库—机械原理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

作者:赵艳红.机械设计及理论北京理工大学2003(学位年度)

[2].高浓度难降解印染废水变频超声聚焦裂解机理的研究.被引次数:2

作者:江育波.机械工程苏州大学2008(学位年度)

[3].基于AD+TRIZ理论的快速夹紧机构创新设计.被引次数:1

作者:刘凡.机械工程苏州大学2013(学位年度)

[4].全自动医用带线缝合针打孔机的设计与研究.

作者:刘奎武.机械工程江苏大学2013(学位年度)

[5].一种自动贝壳装饰贴片切割机的设计与研究.

作者:范红梅.机械工程苏州大学2010(学位年度)

[1]CAXA数控编程软件应用概论.

孙贻芬,2013第三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

[2]铸件凝固过程数值模拟发展概论.

安利强.王永芳.王璋奇,2004第十三届河北省铸造学术年会

[3]对高校机械类骨干通选课“高新技术发展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几点思考和探讨.

张明哲.赵东.任升峰,2008第十届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

[4]一汽铸造有限公司铸造二厂铸件挽救工程概论.

郝影秋.曹瑞鹏,20092009全国铸件挽救工程技术年会

[5]逆向工程技术概论.

周耀新.王宏涛.刘巧云,2005第十一届全国机械设计年会

[6]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概论.

王宏涛.刘巧云.周耀新.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学术年会

[7]非正交系坐标测量系统概论.

王宏涛.周耀新.刘巧云,2005全国机械设计教学研讨会议

[8]X射线实时成像无损检测技术概论.

曾祥照.孙忠诚,1997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四届全国压力容器学术会议

[9]铝合金挤压铸件缺陷概论.

齐丕骧.齐霖,20012001中国压铸、挤压铸造、半固态加工学术年会

[10]鲜奶冷藏运输设备概论.

王福.王颖伟.王慧峰,19991999年全国包装与食品加工技术研讨会

与刘玉家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清代陕人刘玉在四川任官,托人给家中捎回川红花二斤。他的父亲拒不收纳,而且还写了这首诗告诉他

1963年从师著名书法篆刻家金禹民先生。近40年来,一直从事复制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古代书画印章专业。他是迄今唯一复制过帝王印、帝族印、宫廷用印、官印和历代书画、收藏家印章的人。他曾为故宫复制印章5000多方,在复制藏品上钤印次数难以统计;他历经多年研究调制复原故宫存藏百年以上的印泥硬块。在1993年中国文物修复委员会公布的“名师榜”上,像他这样亲历新中国60年文物修复历史的大师已是硕果仅存。他复制的《皇帝之宝印拓》内涵帝王灵气、充盈王者之风;他的篆刻创作汲取了千年印史中的艺术精华;他的书法作品传承了历代名家的风骨气韵。他的艺术造诣始终和故宫博物院那一幅幅穿越千年历史风烟的国宝级绘画珍品联系在一起。他起点高,眼界开阔,倾注毕生精力复制了数百幅古书画藏品印章。例如:西晋陆机的《平复帖》、东晋顾恺之《洛神赋》、王珣的《伯远帖》、王献之的《中秋帖》,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韩滉《五牛图》;五代顾闵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杨凝式的《夏热帖》、胡瓌的《卓歇图》;宋代赵昌《写生蛱蝶图》、赵佶的《听琴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元代赵孟頫《人骑图》、黄公望的《溪山欲雨》、王振鹏的《伯牙古琴图》;明代吴伟《长江万里图》、唐寅的《王蜀宫伎图》、丁云鹏的《三教图》;清徐渭的《驴背吟诗》、石涛的《竹菊兰石》华嵒的《天山积雪图》等等,都是他照原件全套摹刻的。在从事复制专业的同时,也进行书法篆刻的创作。篆书,主攻《石鼓文》、邓石如和杨沂孙等人的作品;隶书,习临《乙瑛碑》、《张迁碑》、《石门颂》《孔彪碑》等名作。他的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参加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组织的展览。

与刘傲夫的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尿尿诗”作者又有惊世大作,准保惊得你屁滚尿流。诗人名曰刘傲夫,他的“尿尿诗”已然引起轰动,我也曾在本月18日的微头条予以传颂。 今再宣扬他的另一首佳作,原名《走亲戚》,我记住的是“叠叠诗”。走亲戚 诗/刘傲夫 再 吃点 吧再吃 点吧再吃 点吧再吃点 吧再吃点吧再 吃点吧再吃点吧 再吃点吧再吃点吧 再吃点吧再吃点吧再 吃点吧再吃点吧再吃点 吧再吃点吧再吃点吧再吃 点吧再吃点吧再吃点吧再吃 点吧再吃点吧再吃点吧再吃点 吧再吃点吧再吃点吧再吃点吧再 吃点再吃点再吃点再吃点再吃点再(全诗完) 记得王朔说他写小说只是“码字儿”,没想到写诗的更会码字儿,还码得错落有致,一丝不苟,大概这就是伟大的工匠精神? 如果诗人愿意把这首诗持续叠下去,或者,改用圆周率入诗,全中国的出版社他一个人就能养活了。 我看到你在嗤笑了。你千万不能小觑作者,他可是堂堂北影的文学硕士! 壮哉2020,凤姐芙蓉、梨花乌青(见下图)、闫芳保国、之文贺电一塌刮子打起包来也不能算个屁,唯傲夫君一夫当关,傲视群雄!

我前天在头条里

无意中看到了一条消息

说刘傲夫的尿尿诗很著名

就专门搜出来了

看后觉得还有点意思

并斗胆仿写了一首

放在了今日头条之中

效果不算太好

发布至今

展现量二千六百八十一

阅读量七十六

评论数据三十二

稍弱于我的平均水平

本以为借刘傲夫能火一把

结果令我大失所望望

昨天第一次付费进了一个群

资费是区区一元

刚进群就看见了一首诗

是以图片形式发布的

在诗行的旁边

竖着写了一行黑体字

刘傲夫推荐的

我就认真地阅读了起来

当读到其中一句时

我卡顿了一下

这句诗是这样写的

”我们长谈了一会”

反复咀嚼后总觉得有些别扭

就留了一个评论

谈了一些对此句的看法

有幸诗人回复了我

他的解释我似懂非懂

让我再一次觉得

中国字的博大精深

我唠唠叨叨地讲了这么多

并非是抵触口语诗

我觉得任何形式的文字

只要不是低级趣味

只要能够感动人

能抚慰或愉悦读者的心灵

都是好的作品

都值得推广和发扬

我不是诗人

我写的也不是口语诗

我只是把每句话

分行地写在屏幕上

我不针对任何人

只是叙述这两天的见闻

如有不妥的地方

敬请谅解

与刘阶耳的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什么是诗

〔西班牙〕贝克尔

“什么是诗?”你问,

蓝色的眸子盯进我眼睛里;

什么是诗?你问,

诗呀……这就是你!

(李文俊译,选自《外国情诗选》)

【赏析】

假如你认为诗是超越形态化的语符之外的一种存在智慧,是思与言搏动的自由体验的新大陆,是人之自我精神锐化的宁馨儿,乃至民族文化锤冶塑造积淀的一种理想的归宿、一种价值的聚合体、一种生存意志的表征,那么,你从智慧的空间中就会具体化《什么是诗》的微言大义。

请注意,“什么是诗”这个句子不同的利用方式,加引号和不加引号,它的陈述意义截然有别。加引号的那句其实是要引出全诗关键的那句,“蓝色的眸子盯进我眼睛里”;不加引号的那句貌似问题提出方式的重复,其实却是抒情者对“你”所提出的问题陷入思索过程意绪流动的展示。第四句“诗呀……”这种陈述方式,恰得其时地指明了语言所确证的心理意象内涵,省略号的运用性质不过是对那种心理意识连绵不断的流动方式的形象刻画。但,“这就是你”之“你”的感叹,并非前述诗句“你问”之“你”的同义反复,而是对人称指号之“你”所显现的一种存在状态的描述指谓。就这个句子的表层意义而言,无非是两双眼睛的对视,但是,唯当眼睛的特指融入化解到其泛指的意义空间中,“蓝色的眸子”所拥有的形象描述功能突出于特指/泛指对比鲜明的意义背景,将眼睛所蕴含的心灵窗户的谛视观照喻义,极为自然地转换升华为对存在的一种慧识的倾心折服;不消说,存在的本质就在于它常常发人深思而又令人流连忘返,虽然人们常常难以明辨它究竟为何。

(刘阶耳)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