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水浒传叙事结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水浒传叙事结构研究论文

采用单线发展的线形结构形式,每个故事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被一根贯穿的线串在一起,主线是梁山好汉的绿林起义事业,没有主人公,纯粹是由一个个英雄的传记故事连缀而成。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势力,最终走向悲惨失败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水浒传》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整个过程:它深刻地挖掘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成功地塑造了起义英雄的群像,并通过他们不同的反抗道路展现了起义如何由零散的复仇火星发展到燎原大火的斗争过程;也具体地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原因。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两字。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这都体现了一个义字所在的意义。这个义字,往往要叫人用生命去书写,用鲜血去证明。所以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水浒传》中写出了游民奋斗过程中成功的一面(梁山聚义),但由于黑暗势力的阴谋陷害,最终失败了.从中国古代思想史上考察,它也提供前所未有思想。一是它第一次明确指出了人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在人们受到社会不公正的待遇时,造反也是他们一条可供选择的出路。

品读水浒传,段启明;金圣叹批评本水浒传,施耐庵,罗德荣,金圣叹;水浒传源流考论,陈松柏著;名家评点《水浒传》,罗贯中,施耐庵,詹红旗;胡适鲁迅解读<水浒传>,以及《水浒传》资料汇编。

《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著,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 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积极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终于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水浒一百零八将,人物形象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吴用"和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智多星吴用"几次献策: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为"智多星"呀!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却侠骨柔情,杀却恶人为的是救穷苦人于水火的真汉子,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们面前表现出一副粗鲁,野蛮.可他到了冲锋陷阵的时候可毫不含糊,挥着62斤重的禅杖上阵杀敌.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败的一面.这的确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一本书.

叙事结构研究生论文

天呐,你写得题目怎么和我的一样?!!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语文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与技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充分 发挥教材的优势,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国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从事教学工作已有一年,也尝试对课堂有效教学进行思考,但尚未有具体的心得,只有自己一点不成熟的所感所想。

(一)制定准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选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当然,目标众多,并非时时处处都要一应俱全,面面俱到。同时,要注意的是:目标的设计是要有一定的层次。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实践中,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因此,有效的语文教学,决不能搞“一刀切”,让全体学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与语文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密切相关。只有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才是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

朗读是语文教学基本的有效方法。前人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朗读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促进语言的发展,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语言文字的积累,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如果说朗读是经,那么字词句的训练就是纬,朗读只有与字词句的教学与训练有机结合,才能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平时教学中,有意识的注意发现和纠正学生习惯性的错别字、错别音现象,并注意收集和整理习惯性错误读音和错误写法,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纠错意识,自觉规范汉字,以避免考试中不必要的失分。

在加强学生基础的同时, 我们还要注意有针对性地就每一篇课文的特点、作用来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在教学时便可将重点放在“如何在写作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意境创造”上,看来似乎仅有一点内容,但通过引导学生对写作方法的自主学习和实践,通过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学生得以切实地掌握意境创作的手段,并能有意识地将之运用于日常写作之中。这样的收获比他们单纯记住了该文的中心,创作背景或字句含义要深远得多。

(二)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程度

有专家指出:“考察语文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要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因此,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不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学生可以参与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质疑解惑、与他人合作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的全过程,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针对某部分学习内容,让学生有选择的预习、学习、收集资料,主动地寻求获得一些语文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从而做到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三)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使人的探究和认识活动染上强烈的、肯定的情绪色彩,从而使这种活动为人所接受和喜爱。而一个好的开端往往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揭题能使孩子稳定情绪,集中注意力并对将要发生的事情发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同时,积极研究教法学法,充分挖掘语文学科本身的魅力,在激发学生兴趣上做文章。教师要随时随地要有教学的意识,在生活中要注意发现对自己教学有用的东西,以便用在课堂上,或丰富课堂内容,或借此教育学生。就语文科来说,这一点确实有效。本来语文书就比较单调无味,如果不拿课外的知识来充实,那么课堂就变得索然无味了。譬如,当学生精神不集中时,也可以用与课文相关的话题来吸引学生。这一点确实很有效,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我注意插入一些例子,小故事,如《理想》讲到“不幸者”指困境中的有志者时,联系古今中外的一些人物,让学生来谈谈,既加深了学生对“不幸者”的理解,又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再如《<论语>十则》中也有很多孔子小故事,跟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也有很多例子,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既熟悉又亲切,反应也不错,学习语文的兴趣相对提高了。

(四)重视阅读积累,扩大学生阅读面和知识面。

语文的有效教学是个慢功夫,语文成绩和能力提高都不会立竿见影,一蹴而就,而是要水滴石穿,潜移默化。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语文教学要想“有效”,就必须不仅重视提高课堂的“效率”,而且注重课后阅读积累的“效果”。因为语文能力更多是靠课外读书读报,练笔摘抄,背诵朗读,点滴积累而不断提高的。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更应当努力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增大背景知识储备,更应当给予学生独立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使课外学习成为课内的延伸,使二者有机的结合。比如说,在每节语文课前安排五分钟学生讲话,内容可以设置为每日一则成语,或每天向大家介绍一部文学作品,这样看似微不足道的5分钟,学生的课外就要大量阅读积累。此外,还要多写随笔。中学生活多姿多彩,只要留心观察生活,细心思考生活,就发现很多题材可写。日积月累,让学生养成了观察大自然和社会人生的习惯,同时也丰富学生的阅历,为日后写作内容更充实、思想更深刻、语言表达更有文采打下基础。另外对于学生的随笔,我认真地批改,并写上一些感想、鼓励性的话语,以此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重视学生的阅读积累,加强写作训练,长期坚持下来,会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总的来说,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提高学生素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效率,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地学习,变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从事多年班主任工作,无论教育经验还是教育体会都有很多的收获。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时时提醒我们每一个教师,关注我们教育环境中的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个体的成长背景,文化教育背景,关注他们的个性心理。在他们喜怒哀乐的表现中,捕捉他们心灵的趋向,引导他们走向积极乐观健康成长的轨道。从而收获“因材施教”“快乐受教”的双赢效应。

一、捕捉学生细微的变化良机,因材施教

进入到初一的下学期,有一些学生发生了心里的些微的变化,有浮躁情绪的学生开始稳重了一些。

比如:我班的刘勇琦同学,刚一开学我就发现这个孩子比上一学期稳重了很多,我就顺势在全班级表扬了他,然后和他的家长及时沟通了他的变化,得知这个孩子特在意我对他的看法,借着这样的机会和孩子的特点我经常和家长沟通孩子的各方面变化,家长也时常配合我加以鼓励。小到作业的质量,课堂的表现,大到为同学班级做好事。家长管理孩子有一套独特的策略,再加上特别负责,经过将近一个月的相互交流与教育方式的沟通,这个孩子变化太大了:上课不再东张西望了,下课不再和同学打闹了,自习课也能坐住板凳学习了,上课效率也提高了。尤其是数学课,有时候板书几何推理步骤,和老师的思路没有大的出入。上课更加主动地回答理由。最重要的是他越来越懂得感恩。这些表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的喜人的转变。但是,在他的身上还存在着致命的缺点:愿意在老师面前表现,离开了老师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做的大多数都是表面文章,也因此导致他的成绩长进不大,这也是我针对刘勇琦这些特点要攻克的下一个难题。尽管如此,我和家长已认识到有针对性的个性教育的神奇了。

二、走进学生内心,找到解救心灵的钥匙

史玉昆同学在学习上属于班级的前五名,上学期各方面都不用老师操心。可这学期不明理由的突然住宿了,而且屡屡发生违纪现象:在宿舍借同学钱不还,内务经常不合格,和宿舍老师发生冲突,和几个科任老师顶嘴,有时甚至一天就要发生好几次这类不正常的现象。甚至和学生都畏惧的学年组长周洪磊老师叫板。面对史玉昆的这些理由我真有些措手不及。刚开学时我只是有理由就针对性的解决,认为只是他假期太松散的理由。但面对他接二连三出现这些理由的情况,我意识到他的理由不是简单的。偶然和我们临时担任地理课的心理老师谈起史玉昆,她也发现这个孩子不正常的表现。綦老师主动说:要不给他做一期的心理疏导,我说:行啊!不过,綦老师担心以心理老师的角色与该生接触,他会接受不了。我和綦老师聊了很多,綦老师也打消了顾虑,开始给史玉昆做心理疏导。经过綦老师多次与史玉良谈心,了解到这个孩子的理由在于结交了不良同年级学生王金良。因为王金良厉害,而史玉良不想让班级的学生受欺负,才表现出了以上行为。了解到这些。我想史玉昆的本质是很有正义感的,只不过是一个孩子没有把握好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我又与他的父亲交流,得知这个孩子六岁母亲就去世了。了解到这些,我从心里心疼他。我和綦老师双管齐下,以不同的身份,走进了他的心灵,让他意识到交友不善的危害。他主动向老师提出用一周的时间不再和王金良来往。也就是在这一阶段,我把目光锁定在他和什么.样的孩子来往上,我发现这个孩子有了很大的变化,已经和王金良不来往了,而且和班级同学交往的态度变得温和了。我借机会在班级表扬他。我又听同学说史玉昆和班级的赵阳关系好,心理老师也透露,史玉良有什么心里话都和赵阳说。针对这个重要的信息,我和綦老师商量:给史玉昆树立自信心,发挥他的长处来交友。让史玉良利用晚课前的时间给赵阳补习数学,他也高兴地同意了,我看到了孩子的天真和善良。一段时间后,我与赵阳交流,赵阳很高兴对我说,他的数学在史玉良的帮助下有了进步。我把这种情况告知了家长,家长打电话感谢我帮他解决了孩子补课的难题。想想这就是双赢啊!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繁琐复杂的,也是任重而道远的。只要我们老师用一颗敏锐而关爱的心去对待他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细心培育,我们不仅会从班主任的工作中享受到快乐,而且我们也会用点点滴滴爱的雨露,让一个个春的花蕾绽放在我们教育的沃土上。

摘 要 :作为班主任,对于后进生我们要多尊重、以理服人、多些爱心、耐心、恒心,少些急躁、责备,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他们会转变、会进步的.

关 键 词 :班主任 教育 尊重 转化 后进生

法国教育学家卢梭在《爱弥尔》一文中写道:“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十二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以致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扎下了深根,以致永远也拔不掉它们了.”

2011年9月我接手了911班,听前任班主任和教过的任课教师反映:他们从来没有教过这样差的班级,全班45个同学,女同学都乖巧懂事、读书认真,但成绩不拔尖.21个男同学只有2个男生在认真读书,其他的男生脾气古怪,行为习惯、学习态度都很差,学习成绩极不理想,尤其是所谓的“五大金刚”每天惹是生非,不是跟同学过意不去,就是与任课老师作对.老师们每天都在倒计时,发誓九年级再也不要教他们.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既然学校领导信任我让我接手这个班,我心里也暗暗告诉自己:不管这些学生的过去怎么样,我都要尽力做好这个班的班主任,给他们的初三生活带来一些温暖和感动.

作为班主任,我一定要用一套和他们原任班主任不一样的教育管理方法来转变班级的后进男生,根据我11年的班主任经验,我认为要转化后进生最重要的一点是:首先要在多尊重他们独立人格的前提下,用爱去帮助学生及早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促其健康成长.今年六月这届初三学生已经顺利毕业了,回顾这一年来我在转化班级后进男生时感触真的很多呀.

一、 不随意当众批评

当后进生犯错误时,不当众批评,要留个台阶.俗话说:“表扬在人前,批评要私下”.当众指责、批评学生肯定达不到好的效果,学生正在成熟过程中,尤其是初三学生自尊心比较强,应“私下进行批评”,下课了找个机会像老朋友一样找他谈心,让他有发言的机会,讲出犯错的原因,冷静下来审视自己,这样才能直达他的内心,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许多学生都会感激班主任给他的这点面子、这点尊重,从而改正自己.

例如为了激励几个男同学爱好学习,我任命学习成绩在班级中游、天资聪颖的小林同学做科学课代表,有一次他没有及时上交全班同学的作业给科学老师,科学老师在课堂上问他为什么不及时上交时,他不仅不解释原因,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公然顶撞老师,最后两人差点要打了起来.当科学老师把此事告知我时,我并没有再在课堂上批评他,而是在午睡时悄悄把他喊到办公室隔壁的一间空教室里,我们两人像老朋友一样都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交谈.事后他果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在后来的科学课堂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科学老师道歉.此后这样的错误再也没重犯过,每次自己都能按时完成科学作业并及时上交给科学老师批改.正是因为我没有当众批评他,而是尊重他的人格,才使他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过自新.在今年的中考中他的科学考出了170分的好成绩.

二、 请学生坐下来谈话

法国教育学家卢梭曾经指出:“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自由的.”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然而,我们平时与学生谈话的时候,却常有这样一种潜意识:我是老师,你是学生;我大,你小.于是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老师端坐于椅子上,而学生则站立在其对面.且先不论他们的谈话内容,仅从其不同的姿势上看,就是老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并以“绝对”权威自居的印象.这极易造成学生情绪紧张、焦虑、缺乏自信心等.要想让师生沟通无阻,交流无限,班主任就应该主动把自己的地位“降”下来,把学生的地位“升”上去,让学生坐下来谈话,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会呈现出真正平等的“会晤”与“对话”,也才会产生“面对面”“心与心”的有效沟通.当我们班的后进生犯错后我总会在办公室老师不多的时候,摆好板凳,倒好开水,让学生坐下来,面带微笑,平等地交流.

例如去年8月31日学生开学报到的第一天,走进教室时,我就发现最后一排的座位上不论其高矮齐刷刷一排全是男生,我马上意识到这不是一种好现象.当新教材等一切发放好了后,我要求全班同学按照高矮顺序排成两列重新安排座位,可一个不高的男生就是不肯往前挪动两排位置,并且怒气冲冲,斜着眼睛看着我.当时我并没有简单粗暴的批评他,而是平静地对他说:“你不愿调换座位,一定有自己的原因,老师希望放学后你暂时留下来,我想听听你的想法,好吗?”原来在初一的时候他的成绩在班里是中上游的水平,因为自己自控能力差,回家后每天沉湎于网络游戏,平时上学玩到凌晨两三点钟,双休日几乎每天二十四小时在玩游戏,眼睛越来越近视,成绩越来越差.家长每天打骂也无济于事,反而他的叛逆情绪更强,以致于破罐子破摔,宁可坐在最后面睡觉,也不肯把位置往前挪.听了他的这些内心想法后,我对他晓之于理,动之于情,总算打动他了.谈话结束后他主动换好了座位.从此以后,他真的变了,学习成绩也在慢慢提高.在今年的中考中考上了自己理想的高中.

叙事结构的研究论文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今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语文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与技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充分 发挥教材的优势,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国外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从事教学工作已有一年,也尝试对课堂有效教学进行思考,但尚未有具体的心得,只有自己一点不成熟的所感所想。

(一)制定准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选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当然,目标众多,并非时时处处都要一应俱全,面面俱到。同时,要注意的是:目标的设计是要有一定的层次。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在实践中,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因此,有效的语文教学,决不能搞“一刀切”,让全体学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与语文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密切相关。只有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才是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

朗读是语文教学基本的有效方法。前人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朗读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促进语言的发展,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语言文字的积累,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如果说朗读是经,那么字词句的训练就是纬,朗读只有与字词句的教学与训练有机结合,才能全面实现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平时教学中,有意识的注意发现和纠正学生习惯性的错别字、错别音现象,并注意收集和整理习惯性错误读音和错误写法,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的纠错意识,自觉规范汉字,以避免考试中不必要的失分。

在加强学生基础的同时, 我们还要注意有针对性地就每一篇课文的特点、作用来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一篇意境优美的散文,在教学时便可将重点放在“如何在写作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意境创造”上,看来似乎仅有一点内容,但通过引导学生对写作方法的自主学习和实践,通过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学生得以切实地掌握意境创作的手段,并能有意识地将之运用于日常写作之中。这样的收获比他们单纯记住了该文的中心,创作背景或字句含义要深远得多。

(二)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程度

有专家指出:“考察语文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要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因此,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不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学生可以参与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质疑解惑、与他人合作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的全过程,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针对某部分学习内容,让学生有选择的预习、学习、收集资料,主动地寻求获得一些语文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从而做到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三)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使人的探究和认识活动染上强烈的、肯定的情绪色彩,从而使这种活动为人所接受和喜爱。而一个好的开端往往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揭题能使孩子稳定情绪,集中注意力并对将要发生的事情发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本着对学生负责的精神,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同时,积极研究教法学法,充分挖掘语文学科本身的魅力,在激发学生兴趣上做文章。教师要随时随地要有教学的意识,在生活中要注意发现对自己教学有用的东西,以便用在课堂上,或丰富课堂内容,或借此教育学生。就语文科来说,这一点确实有效。本来语文书就比较单调无味,如果不拿课外的知识来充实,那么课堂就变得索然无味了。譬如,当学生精神不集中时,也可以用与课文相关的话题来吸引学生。这一点确实很有效,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我注意插入一些例子,小故事,如《理想》讲到“不幸者”指困境中的有志者时,联系古今中外的一些人物,让学生来谈谈,既加深了学生对“不幸者”的理解,又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再如《<论语>十则》中也有很多孔子小故事,跟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也有很多例子,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既熟悉又亲切,反应也不错,学习语文的兴趣相对提高了。

(四)重视阅读积累,扩大学生阅读面和知识面。

语文的有效教学是个慢功夫,语文成绩和能力提高都不会立竿见影,一蹴而就,而是要水滴石穿,潜移默化。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语文教学要想“有效”,就必须不仅重视提高课堂的“效率”,而且注重课后阅读积累的“效果”。因为语文能力更多是靠课外读书读报,练笔摘抄,背诵朗读,点滴积累而不断提高的。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更应当努力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增大背景知识储备,更应当给予学生独立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指导,使课外学习成为课内的延伸,使二者有机的结合。比如说,在每节语文课前安排五分钟学生讲话,内容可以设置为每日一则成语,或每天向大家介绍一部文学作品,这样看似微不足道的5分钟,学生的课外就要大量阅读积累。此外,还要多写随笔。中学生活多姿多彩,只要留心观察生活,细心思考生活,就发现很多题材可写。日积月累,让学生养成了观察大自然和社会人生的习惯,同时也丰富学生的阅历,为日后写作内容更充实、思想更深刻、语言表达更有文采打下基础。另外对于学生的随笔,我认真地批改,并写上一些感想、鼓励性的话语,以此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重视学生的阅读积累,加强写作训练,长期坚持下来,会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从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总的来说,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提高学生素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效率,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地学习,变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从事多年班主任工作,无论教育经验还是教育体会都有很多的收获。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时时提醒我们每一个教师,关注我们教育环境中的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个体的成长背景,文化教育背景,关注他们的个性心理。在他们喜怒哀乐的表现中,捕捉他们心灵的趋向,引导他们走向积极乐观健康成长的轨道。从而收获“因材施教”“快乐受教”的双赢效应。

一、捕捉学生细微的变化良机,因材施教

进入到初一的下学期,有一些学生发生了心里的些微的变化,有浮躁情绪的学生开始稳重了一些。

比如:我班的刘勇琦同学,刚一开学我就发现这个孩子比上一学期稳重了很多,我就顺势在全班级表扬了他,然后和他的家长及时沟通了他的变化,得知这个孩子特在意我对他的看法,借着这样的机会和孩子的特点我经常和家长沟通孩子的各方面变化,家长也时常配合我加以鼓励。小到作业的质量,课堂的表现,大到为同学班级做好事。家长管理孩子有一套独特的策略,再加上特别负责,经过将近一个月的相互交流与教育方式的沟通,这个孩子变化太大了:上课不再东张西望了,下课不再和同学打闹了,自习课也能坐住板凳学习了,上课效率也提高了。尤其是数学课,有时候板书几何推理步骤,和老师的思路没有大的出入。上课更加主动地回答理由。最重要的是他越来越懂得感恩。这些表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的喜人的转变。但是,在他的身上还存在着致命的缺点:愿意在老师面前表现,离开了老师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做的大多数都是表面文章,也因此导致他的成绩长进不大,这也是我针对刘勇琦这些特点要攻克的下一个难题。尽管如此,我和家长已认识到有针对性的个性教育的神奇了。

二、走进学生内心,找到解救心灵的钥匙

史玉昆同学在学习上属于班级的前五名,上学期各方面都不用老师操心。可这学期不明理由的突然住宿了,而且屡屡发生违纪现象:在宿舍借同学钱不还,内务经常不合格,和宿舍老师发生冲突,和几个科任老师顶嘴,有时甚至一天就要发生好几次这类不正常的现象。甚至和学生都畏惧的学年组长周洪磊老师叫板。面对史玉昆的这些理由我真有些措手不及。刚开学时我只是有理由就针对性的解决,认为只是他假期太松散的理由。但面对他接二连三出现这些理由的情况,我意识到他的理由不是简单的。偶然和我们临时担任地理课的心理老师谈起史玉昆,她也发现这个孩子不正常的表现。綦老师主动说:要不给他做一期的心理疏导,我说:行啊!不过,綦老师担心以心理老师的角色与该生接触,他会接受不了。我和綦老师聊了很多,綦老师也打消了顾虑,开始给史玉昆做心理疏导。经过綦老师多次与史玉良谈心,了解到这个孩子的理由在于结交了不良同年级学生王金良。因为王金良厉害,而史玉良不想让班级的学生受欺负,才表现出了以上行为。了解到这些。我想史玉昆的本质是很有正义感的,只不过是一个孩子没有把握好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我又与他的父亲交流,得知这个孩子六岁母亲就去世了。了解到这些,我从心里心疼他。我和綦老师双管齐下,以不同的身份,走进了他的心灵,让他意识到交友不善的危害。他主动向老师提出用一周的时间不再和王金良来往。也就是在这一阶段,我把目光锁定在他和什么.样的孩子来往上,我发现这个孩子有了很大的变化,已经和王金良不来往了,而且和班级同学交往的态度变得温和了。我借机会在班级表扬他。我又听同学说史玉昆和班级的赵阳关系好,心理老师也透露,史玉良有什么心里话都和赵阳说。针对这个重要的信息,我和綦老师商量:给史玉昆树立自信心,发挥他的长处来交友。让史玉良利用晚课前的时间给赵阳补习数学,他也高兴地同意了,我看到了孩子的天真和善良。一段时间后,我与赵阳交流,赵阳很高兴对我说,他的数学在史玉良的帮助下有了进步。我把这种情况告知了家长,家长打电话感谢我帮他解决了孩子补课的难题。想想这就是双赢啊!

总之,班主任工作是繁琐复杂的,也是任重而道远的。只要我们老师用一颗敏锐而关爱的心去对待他们,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细心培育,我们不仅会从班主任的工作中享受到快乐,而且我们也会用点点滴滴爱的雨露,让一个个春的花蕾绽放在我们教育的沃土上。

摘 要 :作为班主任,对于后进生我们要多尊重、以理服人、多些爱心、耐心、恒心,少些急躁、责备,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他们会转变、会进步的.

关 键 词 :班主任 教育 尊重 转化 后进生

法国教育学家卢梭在《爱弥尔》一文中写道:“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十二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以致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扎下了深根,以致永远也拔不掉它们了.”

2011年9月我接手了911班,听前任班主任和教过的任课教师反映:他们从来没有教过这样差的班级,全班45个同学,女同学都乖巧懂事、读书认真,但成绩不拔尖.21个男同学只有2个男生在认真读书,其他的男生脾气古怪,行为习惯、学习态度都很差,学习成绩极不理想,尤其是所谓的“五大金刚”每天惹是生非,不是跟同学过意不去,就是与任课老师作对.老师们每天都在倒计时,发誓九年级再也不要教他们.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既然学校领导信任我让我接手这个班,我心里也暗暗告诉自己:不管这些学生的过去怎么样,我都要尽力做好这个班的班主任,给他们的初三生活带来一些温暖和感动.

作为班主任,我一定要用一套和他们原任班主任不一样的教育管理方法来转变班级的后进男生,根据我11年的班主任经验,我认为要转化后进生最重要的一点是:首先要在多尊重他们独立人格的前提下,用爱去帮助学生及早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促其健康成长.今年六月这届初三学生已经顺利毕业了,回顾这一年来我在转化班级后进男生时感触真的很多呀.

一、 不随意当众批评

当后进生犯错误时,不当众批评,要留个台阶.俗话说:“表扬在人前,批评要私下”.当众指责、批评学生肯定达不到好的效果,学生正在成熟过程中,尤其是初三学生自尊心比较强,应“私下进行批评”,下课了找个机会像老朋友一样找他谈心,让他有发言的机会,讲出犯错的原因,冷静下来审视自己,这样才能直达他的内心,真正起到教育的作用.许多学生都会感激班主任给他的这点面子、这点尊重,从而改正自己.

例如为了激励几个男同学爱好学习,我任命学习成绩在班级中游、天资聪颖的小林同学做科学课代表,有一次他没有及时上交全班同学的作业给科学老师,科学老师在课堂上问他为什么不及时上交时,他不仅不解释原因,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公然顶撞老师,最后两人差点要打了起来.当科学老师把此事告知我时,我并没有再在课堂上批评他,而是在午睡时悄悄把他喊到办公室隔壁的一间空教室里,我们两人像老朋友一样都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交谈.事后他果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在后来的科学课堂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科学老师道歉.此后这样的错误再也没重犯过,每次自己都能按时完成科学作业并及时上交给科学老师批改.正是因为我没有当众批评他,而是尊重他的人格,才使他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过自新.在今年的中考中他的科学考出了170分的好成绩.

二、 请学生坐下来谈话

法国教育学家卢梭曾经指出:“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自由的.”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然而,我们平时与学生谈话的时候,却常有这样一种潜意识:我是老师,你是学生;我大,你小.于是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老师端坐于椅子上,而学生则站立在其对面.且先不论他们的谈话内容,仅从其不同的姿势上看,就是老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并以“绝对”权威自居的印象.这极易造成学生情绪紧张、焦虑、缺乏自信心等.要想让师生沟通无阻,交流无限,班主任就应该主动把自己的地位“降”下来,把学生的地位“升”上去,让学生坐下来谈话,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会呈现出真正平等的“会晤”与“对话”,也才会产生“面对面”“心与心”的有效沟通.当我们班的后进生犯错后我总会在办公室老师不多的时候,摆好板凳,倒好开水,让学生坐下来,面带微笑,平等地交流.

例如去年8月31日学生开学报到的第一天,走进教室时,我就发现最后一排的座位上不论其高矮齐刷刷一排全是男生,我马上意识到这不是一种好现象.当新教材等一切发放好了后,我要求全班同学按照高矮顺序排成两列重新安排座位,可一个不高的男生就是不肯往前挪动两排位置,并且怒气冲冲,斜着眼睛看着我.当时我并没有简单粗暴的批评他,而是平静地对他说:“你不愿调换座位,一定有自己的原因,老师希望放学后你暂时留下来,我想听听你的想法,好吗?”原来在初一的时候他的成绩在班里是中上游的水平,因为自己自控能力差,回家后每天沉湎于网络游戏,平时上学玩到凌晨两三点钟,双休日几乎每天二十四小时在玩游戏,眼睛越来越近视,成绩越来越差.家长每天打骂也无济于事,反而他的叛逆情绪更强,以致于破罐子破摔,宁可坐在最后面睡觉,也不肯把位置往前挪.听了他的这些内心想法后,我对他晓之于理,动之于情,总算打动他了.谈话结束后他主动换好了座位.从此以后,他真的变了,学习成绩也在慢慢提高.在今年的中考中考上了自己理想的高中.

老舍结合其个人文学创作实践体验,对文学形式问题一直较为重视,他甚至把作家的写作风格(老舍称之为文调)上升到文学的本质属性的高度来认识。他的叙事作品,顺着人物关系而曲折,延着人物心理活动而展开,随着人物的性格发展与情感变化而推进,依据嘲讽的色调和需要而组织、构造故事,在叙事作品创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重点依据中国和西方叙事学理论,选取老舍长篇小说的叙事特征这一视角,对老舍小说在文学形式方面的特征和成就,进行初步的探索,旨在挖掘其作品丰富的内部世界和小说创作的形式规律,从而由叙事艺术角度去探寻老舍小说的潜质、规律与审美特征。具体从“人与事相互为用”的叙事诗学,嘲讽体的叙事结构,“灵的文学”的建构与老舍的创作道路,故事本位的回归与现代性探索等方面,对老舍长篇小说的叙事特征进行整体性的梳理,旨在揭示其长篇小说内在的文本世界。 老舍从“人与事相互为用”的诗学观念出发,主要是依靠人物的相互关系、心理、动作来推进叙事。每个人物的出场,不论其是否重要,都要给其适当的表现时间与空间;事与事之间依靠人与人的关系和心理、行动来组织,表现出“根状”的叙事框架结构。其长篇小说以“人与事相互为用”的诗学观念为纲领,成功运用嘲讽体的叙事结构,创作出富有诗性的“灵的文学”。老舍的小说是艺术性、思想性在叙事中的完美融合,其小说艺术性的主要表现就是故事性,其叙事文学作品故事本位的回归,反映出老舍对现代文学主题中极端政治化的一种反拨,“有戏则长、无戏则短”和“有趣则长、无趣则短”构成老舍小说独特的叙事基调。

研究水浒传的论文

恩,,,,,,好的。。。。。按照原创要求来

《水浒传》作者以其高度的艺术表现力,生动丰富的文学语言,叙述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塑造了众多可爱的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水浒传》继承与发展了中国古代小说与讲史话本的传统特色。故事极富传奇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伏跌宕,变化莫测。每一故事的高潮,都紧扣读者的心弦。如“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宋江杀惜”、“武松打虎”、“血溅鸳鸯楼”、“江州劫法场”、“三打祝家庄”等等,数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但《水浒传》并不是单纯为了追求故事情节的离奇而迎合群众的,而是紧紧围绕着“官逼民反”这一思想,把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融合在一起。武松、林冲、卢俊义三人都武艺高强,是梁山第一等好汉,三人都受过官府的陷害,被充过军,而武松和林冲、卢俊义的表现却大不相同。林冲、卢俊义在充军的路上受差人任意摆布,忍气吞声,有时还向差人乞怜哀告。两人又都是被捆在树上低头受死。武松则相反,第一次充军孟州,一路上反而是两个差人服侍他。二次充军恩州,押解他的两个差人被人收买,再加蒋门神的两个徒弟,合谋在半路上害死他,四个带刀的凶手,对付他一个带枷的犯人,反被他轻而易举地给收拾了。他还不解恨,一口气奔回孟州,杀了张都监、张团练和蒋门神等,才算出了一口恶气。林冲、卢俊义不是武艺不精,原因在于,他们一个是北京首富,一个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各有家室,不幸遭受冤枉,只希望服刑期满,重振家声。两人又是懂法度的人,又存有幻想,在公人面前是怀怒未发,忍一口气。而武松,无家室之累,久走江湖,养成强悍的性格,无所顾忌,也就无所畏惧,加上他受欺被诬,不断被人暗算,所以报复心强,手段也狠。林冲、卢俊义和武松,表现截然不同,但他们二人也有些不同,林冲的反抗性还较卢俊义为强。又如鲁智深、武松、李逵三人,他们都是性情刚直,好打不平,不畏强暴,不避危难;但他们又各有其特点,鲁智深是军官出身,阅历较深,富有正义感,痛恶社会的不平,他虽然性格急躁,行动莽撞,但在斗争中有时又很细心机智。拳打镇关西,没想到三拳把他打死了,他立刻想到要为此吃官司坐牢,自己单身一人无人送饭,于是假装气忿,“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这样便脱身而去了。在大相国寺菜园子里,几个泼皮要算计他,故意跪在粪窖边不起来,引起他的疑心,走到跟前没等泼皮上身,一脚一个把两个为头的踢到粪坑里去了。这些都说明他是个粗中有细的人。武松性情刚强,好打那些不明道理的人,死也不怕。在行动上有时表现得粗鲁蛮横,象是有意的寻衅生事,如快活林对蒋门神;有时是装出假象迷惑与麻痹对手,如十字坡对孙二娘。他为了替兄报仇,考虑得极为周密,从调查情况入手,到杀嫂逼取口供,杀西门庆,自首县衙,一步步按着他的安排都作到了。这又说明他很有心计。而李逵则和两人大不相同,憨直、刚强、粗心、大胆,极忠于梁山事业,反抗性最强,打起仗来,赤膊上阵,勇猛无比。他是个真正的粗人,一味蛮干,不计后果,又有几分天真,好管闲事,又常常惹出事端,在江州因夺鱼和张顺撕打,被张顺到水里,淹得他两眼发白;去蓟州搬取公孙胜,路上偷吃酒肉,受到戴宗的惩治;斧劈罗真人,被真人罚到蓟州大牢里受苦;打死殷天锡,连累柴进坐牢,差点送了性命。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握得十分准确和细致。《水浒传》对这些英雄人物个性特点的描绘,真正作到毫发不失,这就更加强了这些形象的动人力量。《水浒传》的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提炼而创造的文学语言。其语言特色是明快、洗炼、准确、生动。无论是作者的描述语言,还是作品人物的语言,许多地方都惟妙惟肖,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写景、状物、叙事、表情,极为灵动传神。《水浒传》叙事,善于白描,简洁明快,没有滞拙的叙事和冗长繁琐的景物描写。偶有写景文字,又极精彩。如武松不听酒家劝告,乘着酒兴单身上山,看了庙门上的告示,才知真的有虎,他稍为犹豫了一下,还是硬着头皮上了岗子。这里作者只用了两句话衬托此时的气氛和心情:“回头看那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武松“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既写出了老虎活动的时间,又写出了老虎出没的环境。两句话就把一种恐怖悲凉的气氛和心情和盘托出,让人感到此时此地不知什么时候会突然跳出一只活老虎来。《水浒传》的叙事,要言不烦,恰到好处,而又绘声绘色,鲜明生动。“武松打虎”是历来传诵的好文章,写得极为传神,写人虎相搏,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拿人的本事,和声震山岗的吼声,一只活生生的真老虎就跃然纸上。几经搏斗,老虎威风渐减,最后如何被武松按住,如何挣扎,如何被武松打死,写得活灵活现,十分逼真。通过这些描写也就更好地突出了武松的英雄形象。《水浒传》人物语言的性格化,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通过人物的语言不仅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且对其出身、地位以及所受文化教养而形成的思想习惯有时也能准确地表现出来,所谓“人有其性情。……人有其声口。”如李逵第一次见宋江,就问戴宗:“哥哥,这黑汉子是谁?”戴宗责备他粗鲁,他不服,等戴宗向他介绍了情况,他还说:“莫不是山东及时雨黑宋江!”他心里怎么想,口里就怎么说,他是个粗人,见人不懂得什么客套和应酬之事,不受礼节的约束,他刚上梁山便大发狂言:“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便作大宋皇帝,宋江哥哥便作小宋皇帝……杀去东京,夺了鸟位。”象大宋皇帝、小宋皇帝等话,只有李逵才说得出,是极富个性化的语言。其他如阮小七的心直性急,吴用的足智多谋,宋江的谦虚下人,通过他们的对话,无不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鲁迅曾经指出:“《水浒》和《红楼梦》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

关于《水浒传》的论家肯定比较多的确

水浒传作者研究论文

《水浒传》作者以其高度的艺术表现力,生动丰富的文学语言,叙述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塑造了众多可爱的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水浒传》继承与发展了中国古代小说与讲史话本的传统特色。故事极富传奇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伏跌宕,变化莫测。每一故事的高潮,都紧扣读者的心弦。如“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宋江杀惜”、“武松打虎”、“血溅鸳鸯楼”、“江州劫法场”、“三打祝家庄”等等,数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但《水浒传》并不是单纯为了追求故事情节的离奇而迎合群众的,而是紧紧围绕着“官逼民反”这一思想,把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融合在一起。武松、林冲、卢俊义三人都武艺高强,是梁山第一等好汉,三人都受过官府的陷害,被充过军,而武松和林冲、卢俊义的表现却大不相同。林冲、卢俊义在充军的路上受差人任意摆布,忍气吞声,有时还向差人乞怜哀告。两人又都是被捆在树上低头受死。武松则相反,第一次充军孟州,一路上反而是两个差人服侍他。二次充军恩州,押解他的两个差人被人收买,再加蒋门神的两个徒弟,合谋在半路上害死他,四个带刀的凶手,对付他一个带枷的犯人,反被他轻而易举地给收拾了。他还不解恨,一口气奔回孟州,杀了张都监、张团练和蒋门神等,才算出了一口恶气。林冲、卢俊义不是武艺不精,原因在于,他们一个是北京首富,一个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各有家室,不幸遭受冤枉,只希望服刑期满,重振家声。两人又是懂法度的人,又存有幻想,在公人面前是怀怒未发,忍一口气。而武松,无家室之累,久走江湖,养成强悍的性格,无所顾忌,也就无所畏惧,加上他受欺被诬,不断被人暗算,所以报复心强,手段也狠。林冲、卢俊义和武松,表现截然不同,但他们二人也有些不同,林冲的反抗性还较卢俊义为强。又如鲁智深、武松、李逵三人,他们都是性情刚直,好打不平,不畏强暴,不避危难;但他们又各有其特点,鲁智深是军官出身,阅历较深,富有正义感,痛恶社会的不平,他虽然性格急躁,行动莽撞,但在斗争中有时又很细心机智。拳打镇关西,没想到三拳把他打死了,他立刻想到要为此吃官司坐牢,自己单身一人无人送饭,于是假装气忿,“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这样便脱身而去了。在大相国寺菜园子里,几个泼皮要算计他,故意跪在粪窖边不起来,引起他的疑心,走到跟前没等泼皮上身,一脚一个把两个为头的踢到粪坑里去了。这些都说明他是个粗中有细的人。武松性情刚强,好打那些不明道理的人,死也不怕。在行动上有时表现得粗鲁蛮横,象是有意的寻衅生事,如快活林对蒋门神;有时是装出假象迷惑与麻痹对手,如十字坡对孙二娘。他为了替兄报仇,考虑得极为周密,从调查情况入手,到杀嫂逼取口供,杀西门庆,自首县衙,一步步按着他的安排都作到了。这又说明他很有心计。而李逵则和两人大不相同,憨直、刚强、粗心、大胆,极忠于梁山事业,反抗性最强,打起仗来,赤膊上阵,勇猛无比。他是个真正的粗人,一味蛮干,不计后果,又有几分天真,好管闲事,又常常惹出事端,在江州因夺鱼和张顺撕打,被张顺到水里,淹得他两眼发白;去蓟州搬取公孙胜,路上偷吃酒肉,受到戴宗的惩治;斧劈罗真人,被真人罚到蓟州大牢里受苦;打死殷天锡,连累柴进坐牢,差点送了性命。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握得十分准确和细致。《水浒传》对这些英雄人物个性特点的描绘,真正作到毫发不失,这就更加强了这些形象的动人力量。《水浒传》的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提炼而创造的文学语言。其语言特色是明快、洗炼、准确、生动。无论是作者的描述语言,还是作品人物的语言,许多地方都惟妙惟肖,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写景、状物、叙事、表情,极为灵动传神。《水浒传》叙事,善于白描,简洁明快,没有滞拙的叙事和冗长繁琐的景物描写。偶有写景文字,又极精彩。如武松不听酒家劝告,乘着酒兴单身上山,看了庙门上的告示,才知真的有虎,他稍为犹豫了一下,还是硬着头皮上了岗子。这里作者只用了两句话衬托此时的气氛和心情:“回头看那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武松“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既写出了老虎活动的时间,又写出了老虎出没的环境。两句话就把一种恐怖悲凉的气氛和心情和盘托出,让人感到此时此地不知什么时候会突然跳出一只活老虎来。《水浒传》的叙事,要言不烦,恰到好处,而又绘声绘色,鲜明生动。“武松打虎”是历来传诵的好文章,写得极为传神,写人虎相搏,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拿人的本事,和声震山岗的吼声,一只活生生的真老虎就跃然纸上。几经搏斗,老虎威风渐减,最后如何被武松按住,如何挣扎,如何被武松打死,写得活灵活现,十分逼真。通过这些描写也就更好地突出了武松的英雄形象。《水浒传》人物语言的性格化,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通过人物的语言不仅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且对其出身、地位以及所受文化教养而形成的思想习惯有时也能准确地表现出来,所谓“人有其性情。……人有其声口。”如李逵第一次见宋江,就问戴宗:“哥哥,这黑汉子是谁?”戴宗责备他粗鲁,他不服,等戴宗向他介绍了情况,他还说:“莫不是山东及时雨黑宋江!”他心里怎么想,口里就怎么说,他是个粗人,见人不懂得什么客套和应酬之事,不受礼节的约束,他刚上梁山便大发狂言:“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便作大宋皇帝,宋江哥哥便作小宋皇帝……杀去东京,夺了鸟位。”象大宋皇帝、小宋皇帝等话,只有李逵才说得出,是极富个性化的语言。其他如阮小七的心直性急,吴用的足智多谋,宋江的谦虚下人,通过他们的对话,无不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鲁迅曾经指出:“《水浒》和《红楼梦》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中国名著,与它相媲美的还有《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它以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 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积极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抱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终于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 水浒一百零八将,人物形象中令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吴用"和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智多星吴用"几次献策: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为"智多星"呀!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却侠骨柔情,杀却恶人为的是救穷苦人于水火的真汉子,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们面前表现出一副粗鲁,野蛮.可他到了冲锋陷阵的时候可毫不含糊,挥着62斤重的禅杖上阵杀敌.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水浒英雄们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会腐败的一面.这的确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一本书. 水浒传读后感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总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不过,我总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不必说宋江和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吴用的足智多谋。单说天真烂漫的李逵,他颇有些野,一身鲁莽庄稼汉和无业游名的习气,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一点让我尤其感动。 虽然说现在仍离内行很远,不料却也看出一点门道。 鲁达何以成五台山和尚? 俗话说不在高,有仙则名。五台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五台山的和尚当然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得的,何况象鲁达这样有命案在身凶犯?看过《水浒》的人都知道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的故事,至于他如何做了名山古刹的大和尚,不细心看还未必看得明白。 鲁达三拳打死郑屠之后便 亡命天涯,一日,在代州雁门县的十字街头正好遇上了他曾搭救过的金老,金老的女儿嫁给了雁门的大财主赵员外,赵员外既然取金老的女儿,鲁达自然成了他的大恩人,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赵员外和五台山的关系非同一般,寺里的智真长老是他的弟兄,而且他祖上便曾舍钱在寺里,是寺里的大施主。赵员外还曾向寺里买了一个名额,寺里曾许过愿让他剃度一僧。于是,赵员外就把这名额给了鲁达,有了名额还不够,赵员外还向寺里缴纳一笔"集资费",那集资费便是赵员外带鲁达上山见智真长老时特意准备的一担"段匹礼物"。如果没有赵员外的一个名额和一担集资费,鲁达便有天大的本事也进不了五台山山门,更不会成为后来大名鼎鼎的花和尚鲁智深了。 劫了当朝太师的生辰纲,绝对是死罪一条。作为这桩劫案的首犯,晁盖在生辰纲东窗事发之后,利用他多年精心编织的关系网居然安然逃脱,远走高飞。《水浒》虽是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小说,不过里面的108将很少是正儿八经的正宗农民,晃盖当然也不是。 晁盖是山东郓城县东溪村的一名富户,"平生仗义疏财,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他独霸一方,在江湖上很有些名气。晁盖有很多钱,也很会花钱,他的钱绝对不会是在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得,生辰纲都敢劫,他还有什么事不敢做的。晁盖用大量的钱财精心编织了许多的关系网,而这些关系网在紧要的关头发挥了作用。先是他的把兄弟--在县衙门作事的宋江从济州府捕头何涛处获得秘捕晁盖的消息后,便立即前去通风报信,使晁盖得了宝贵的时间。在围捕行动中,郓城县的两位和他交往很深的,平时得了许多好处的都头朱仝、雷横更是心怀鬼胎,阳奉阴违。打前门的的雷横故意大惊小怪,高声叫嚷,暗示晁盖快逃,打后门朱仝更是不但放过了他,还特意为他指出了一条逃生之路说?quot;你不可投别处去,只除梁山泊可能安身。"关系网织到这个份上,谁还奈得他何? 宋江使梁山泊兴旺发达,宋江又把梁山泊引上绝路,真可谓成也宋江,败也宋江。应该说宋江取得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之前,还是为山寨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的,尤其是彻底抛弃了王伦的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的路线,广纳天下豪杰,使得山寨一片繁荣。他还常亲自下山,率领一帮弟兄冲州过府,立了不少军功,三打祝家庄、攻克高唐州,都有他的功劳。不过,耐人寻味的是,当梁山泊英雄排定座次,宋江坐稳了法定的第一把交椅后,他的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身先士卒的宋江不见了,自那以?quot;一向不曾下山","每日肉山酒海,大吹大擂,与弟兄们打团儿吃酒。"而且他下山的第一件事竟是去东京赏灯,任凭"众人苦谏不住,他坚执要行。"拿着弟兄们出生入死换来的血汗钱供自己肆意挥霍。看完了灯会之后他还去逛妓院,为了会一会名妓李师师,光见面礼便花了黄金一百两。为了不使自己的所作所为引起弟兄们的不满,他早就想好了一个绝妙的理由:这一切都是为了山寨的前途着想,为了让大家将来有个好的归宿。说到底,他的旅游、嫖妓都是为了工作的需要。为了山寨宋江真可谓是"奋不顾身"。 《水浒传》毕竟是宝藏,不时会有新发现。最近,一位著名史学教授的研究又出新成果:“《水浒》是中国第一反腐名著”。教授认为,在封建社会里,直接迫害农民的是贪官污吏,是高俅一类人物。农民起来反抗,矛头直指贪官,这是理所当然。农民铲除贪官污吏,实现天下太平,实际上就是反贪污、反腐败。“《水浒》虽然情节复杂纷纭,但其主题总离不开一件事———反贪污、反腐败。”端的是有一千个学者就有一千个主题。 《水浒》反腐,第一斗士该是宋大哥了。宋江“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人仗义疏财”,老太爷宋太公和胞弟宋清“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宋大哥则在郓城县衙当文书。“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宋王朝该不会实行“高薪养廉”吧?一个县衙的小文书,不知工资有多少?竟能挥金似土,不知是有灰色收入还是有其他收入?莫非黑三郎上山之前也腐败?那岂非成了以腐败反腐败了?最坚定的“反腐斗士”当推李逵,那铁牛的板斧砍起江州百姓的头颅来就如切菜,“只要杀得快活”。事情缘起乃智取生辰纲,理由非常充分:“此不义之财,取之何碍”,因为是反腐的正义行动,打劫也就不叫打劫,叫智取。 《水浒》反腐,本是古人的事,与咱何干?只是那浓浓的《水浒》气绵绵不绝:晁盖们劫生辰纲是“反腐”,今天小偷偷贪官的赃款赃物更是“反腐”了。那宋押司在政府机关干事,却一心编织关系网,哥儿们来了“终日追陪”。利用职务之便为犯罪嫌疑人、也是关系网中一哥儿们的“乡长”晁盖通风报信,指使他们脱逃,那原福建省公安厅副厅长庄如顺通知赖昌星快点出国好像就颇得宋江的真传。宋江杀阎婆惜之后,郓城县“公安局长”朱仝、雷横私自放走宋江,“县长”也有心为宋开脱,那浙江温岭市原市长周建国、市公安局长杨卫东与黑社会头子张畏的瓜葛,那沈阳市原市长慕绥新、副市长马向东与刘涌的关系,不就与此一脉相承吗?慕绥新、庄如顺、周建国、杨卫东们,血液中就浸透了《水浒》气。 以上就是我读水浒传的感想!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只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可以解释为正义.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激情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神,却不可以不相信"神圣".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因此,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己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回答者:

读罢《水浒传》,每个人的脑海里难免会留下几个鲜活的形象,这一方面是由这些人物的悲剧色彩造成的,另一方面则归功于作者特殊的人物描写艺术。典型化的人物如林冲,生活化的人物如武松,个性化的人物如杨志,多重性格的人物如宋江。金圣叹曾说,《水浒传》“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所状,人有其声口”,茅盾先生说,“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是《水浒》人物描写的最大一个特点”,“《水浒》人物描写的又一特点便是关于一切人物的一切都是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按语”,①大师们总要概括了《水浒传》人物描写的艺术,本文则从小的方面来分析人物描写的艺术。(一) 典型化人物林冲林冲这个人物形象典型地反映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展示了梁山英雄“逼上梁山“的全部过程。《水浒传》写农民起义,其领导成员不止是农民,它吸纳了各方面的叛逆人物,包括来自统治阶级中的人物。林冲说是一个由统治阶级中分化出来而投奔到农民队伍中的人物,他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在他的性格中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能忍,逆来顺受,忍辱负重,不敢反抗。他出场的穿着打扮所体现的身份、风度,说明了他是一个有相当地位的人物,接着就介绍了他有一个年轻貌美的妻子,日子过得很美满,这就跟没有家室,“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鲁智深截然不同。林冲一出场,作者就将他置于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展现他的思想性格,他跟妻子一起到岳庙烧香,自己正看着鲁智深打禅杖出神时,妻子就被高俅的养子高衙内调戏了。一个军官,老婆在光天化日之下遭人调戏,这简直是奇耻大辱,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但当他得知此事正要对那个人下拳时,看出了不是别人,原来是那个在“东京倚势豪强,专一爱淫垢人家妻女的高衙内”,此刻书中写到:“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本管高衙内,先自手软了。”所谓“本管”,就是顶头上司,“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不单纯是人物神态动作描写,而是挖掘了林冲的内心世界。当鲁智深便带了二三十个人来帮他撕打时,林冲与鲁智深有两句简单对话,林冲说:“原来是本管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一次。”而鲁智深却是这样说:“你却怕他本管太尉,酒家怕他甚!俺若撞见那鸟时,且教他吃酒家三百禅杖了去。”请看:一个忍辱怕事,一个嫉恶如仇;一个自己受*也能忍,一个看见别人受*都不能忍。两个人的性格的鲜明对照更突现出人物的典型化。林冲所感受到并且非常不满的黑暗社会势力,不断地向他紧逼而来,使他想苟安而又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无路可走的时候,才最后走向反抗,走向梁山。水浒英雄中,有很多人走的是林冲的路。那是一个是非颠倒的社会,林冲的遭遇是领导者走向农民起义的典型代表,在那个受人逼迫的社会里,曾经软弱的林冲被迫走向坚强,走向反抗。作者在塑造林冲这一典型形象时,突出了林冲从逆来顺受到彻底反抗的性格,以自身的遭遇展现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具《水浒传》人物描写的一大特色。(二) 生活化人物武松张恨水评武松说:“有超人之志,无过人之才;有过人之才,无惊人之事,皆不足以有成。何以言之无其才而不足以展其志,无其事又不足以应其才之用也。若武松者,则于此三点,庶几乎无遗憾矣,”“天下有些等人,不仅在家能为孝子,在国能为良民,使读书必为真儒,使学佛必为高僧,使作官必为纯吏”。②张恨水的观点代表绝大部分人对武松的看法,他们几乎把形体武松看成了传奇式的英雄人物,而我们认为,从作者对武松的倾情刻画来看,武松其实被作者刻画成了生活化的英雄人物。应该说,武松深受人们喜爱的根本原因在于作者对武松的生活化描写,生活化描写实质上是一种现实主义手法,它把人物放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以其自身的行动来展示自己的性格,作者在《水浒传》中多次运用生活化描写手法,武松是其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作为一个生活化的英雄人物,武松有优点也有缺点,作者在刻画这一人物时,紧紧抓住了他的优缺点的彼此消涨过程,让人们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认识武松。武松赤手空拳景阳冈打虎,为他赢得了深广的声誉,也为他赢得了都头的职位,在他送税银出差时,武大郎被西门庆与潘金莲毒死,在去县衙告状不准的情况下,借谢邻请酒取得真实口供,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然后到官府自首,被断配孟州。这段时期的武松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偶尔还有那么一点儿虚荣,但他的英武刚强却永远刻在读者的脑海里。在孟州,武松帮对他有恩的施恩夺回了被蒋门神霸占的快活林,因而得罪了蒋门神,蒋门神的后台张都监、张团练设计将他当贼捉了。这时的武松虽然也很勇猛,但毕竟有些媚骨,不分青红皂白的知恩图报让人感觉武松似乎分不清是非。但血的教训让他走向成熟,怨怒之情化作了惊心动魄的反抗行为,他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杀了蒋、张等十几口,蘸血在墙上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生活让武松认清了现实的社会,他不再向官府投案,而是先上二龙山,后归梁山泊,投身武装反抗的行列。武松被动或主动地改变着自己的生活,也被生活改变了自己,作者抓住了这一点,才更深入地塑造了武松的光明形象。在反抗官府围剿和攻城夺府的战斗中,武松勇敢坚定,是义军的主要将领之一。他反招安,指责宋江“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后来他在征方腊时被包道乙砍右臂,他不受封诰,在杭州六和寺出家。这就是武松,一生光明磊落,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和反抗精神,尽管也曾被人利用,但终究从残酷的现实中,从迷失的自我中醒悟过来,一步一步地克服自己的弱点,渐渐地走向成熟。这要归功于作者对武松的生活化描写。我个人认为,武松是《水浒传》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人物,因为这是一个生活味十足的人物。我想,只有有生活气息的人物才能永远活在人们心中。(三) 个性化人物杨志应该说,作者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勾勒了许多有个性的人物,个性化人物应该不仅仅只有杨志一个,事实确实如此。施耐庵善于抓住人物的人性,这也是《水浒传》人物描写的艺术之一,在这里,我仅以杨志为例来阐述这一观点。对于杨志,茅盾先生也有一段精彩的评论:“杨志呢,因为失陷花石纲而丢官,复职不成,落魄卖刀,无意中杀了个泼皮,因此充罪,不料因祸得福,又在梁中书门下做了军官,终于又因失陷了生辰纲,只得亡命江湖,落划了事”,“杨志一心想做官,‘搏个封妻荫子’,结果是陪尽小心,”,“对于杨志,我们虽可怜其遭遇,却又鄙薄其为人”。③茅盾先生对杨志的评价应该是既爱又恨的。事实上,对于杨志这样一个人物,不同的人几乎都有不同的看法。施耐庵对《水浒传》中英雄人物的描写是被后人称道的,这归功于他抓住了人物的个性,比如杨志,施耐庵就抓住了他是个“官迷”的个性。抓住了个性,才能塑造丰满鲜活的人物。从杨志的“官迷”个性出发,施耐庵留给我们的有个性化的语言、个性化的行动、个性化的生活态度。在语言上,可看杨志杀了泼皮牛二后所说的话:“不关列位的事,洒家杀此泼皮,你们随洒家到官府出首。”虽然落魄卖刀,但他身上的那种凛凛然的不俗气质,依然列列可现,难怪他总以“三代将门之后”自称,毫无疑问,他有着将相的风范,敢作敢当,大丈夫也。杨志的行动更能说明他是一个“官迷”。杨志曾做过殿司制使官,因失落花石纲逃避在外,后收得一担财物,回京谋求复职,路过梁山时与取“投名状”的林冲杀斗,不分上下,王伦欲邀他上山,他不肯玷污“清白姓字”,拒绝入伙。到东京后,由于高俅作梗,财物用尽而流落街头,又因卖刀杀了泼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得梁中书赏识做了提辖。他尽心尽力地给梁中书押送生辰纲,尽管他精明强干,洞悉江湖情形,但仍败在晁盖、吴用手下。生辰纲被劫后,他与鲁智深双夺宝珠寺,占据二龙山,走上反抗道路。三山聚义打青州时,他提出与梁山泊联合,后同归水泊,做了梁山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全身心为招安做准备,受招安后,于征方腊途中病故。杨志一生的追求就是做官。他身为军官,又是将门之后,渴望在边庭建功立业,为祖宗争气,“搏得个荫妻封子”。他的生活的改变都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清白姓字”时要做官,落草为寇时依然想做官,等到招安后,他还是兢兢业业地为大宋打天下,直至病故。施耐庵关于抓住人物性格的关键点,并以此为中心塑造人物。杨志便是这些人物中的一个比较成功的典型,他的成功也证明了施耐庵个性化人物描写艺术的成功。(四)多重性性格的人物宋江宋江历来是争议颇多的一个人物形象,也有学者因为宋江性格的矛盾性而否定施耐庵的写作才能,我对此不以为然。茅盾先生曾经说过:“人物的性格必须通过人物来表现。作者在构思过程中,人物的形象和做事安排好像是同时成熟的;但事实上,一定是心中先有了呼之欲出的人物,这才组织起故事来。如果不是这样,作品就难免(甚至一定会)是概念化”。④我对这一论说深信不疑,而且,我还认为,施耐庵在写《水浒传》时心中一定已经有了各个英雄人物的形象。至于宋江,我想施耐庵也一定看到了他的矛盾性和多重性,他把这个有着多重性格且矛盾重重的人物写下来,让读者去读去说去评,也未尝不是另一种高明。施耐庵塑造的宋江是一个多重性格的人物。但他的一生中,我们会时常看到他身上的矛盾性,但他的一生中,我们会时常看到他身上的矛盾性,施耐庵抓住这一系列的矛盾来刻画宋江性格的多重性。一般读者都认为宋江是个忠义双全的人。《水浒传》中也用了相当多的笔墨塑造宋江的“忠义”。但实际上,宋江在相当于现在的县政府当一般干部时,便有意放走官府要捉拿的晁盖等人,并继续与那些人保持良好关系,甚至还上过梁山,单纯从这几个方面看,我们可以讲宋江很够“义气”,但讲宋江忠,就有些难为情了。而且,放走晁盖后,宋江似乎不讲忠,也不讲什么“国家法度”,而发配江州时,梁山好汉劫得他,欲放下他的枷锁时,他却说要不得,“此乃国家法度”;江州酒楼的反诗,更是“白纸黑字,铁证如山”,“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笑黄巢,造反心态跃然纸上,等到上了梁山,他又一心忙于招安,还说“宁可朝庭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庭”。《水浒传》写宋江“仗义疏财”,很讲义气,但遍览全书,并没有几个穷苦人家得到宋江救济。倒是许多贪官强人,土豪劣绅笑纳过宋江奉上的大绽银两,铁牛初见宋江时,曾受过他几绽银子,但那银子却似乎整整管了铁牛一辈子。宋江好几次讲要取铁牛的头,铁牛却并不跳将下来,两板斧下去,到后来被宋江害死,也心甘情愿。以上所述正是《水浒传》中宋江的矛盾性所在,这些矛盾其实源于宋江性格的多重性。作为封建社会不得志的文人,宋江有着满腔报负却无处施展。他疏财仗义、济弱扶贫、孝亲敬友,这是他性格的温柔敦厚的一面,他孝忠皇帝,讲义气,这是他性格中正统思想的一面,他明处为大家办事,暗处结交江湖大盗,这是他性格中虚伪狡诈的一面,他聚众反国,题诗言志,这是他性格中反叛的一面......施耐庵通过描写宋江充满矛盾的行为,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多重性性格的人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