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咖啡文化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咖啡文化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咖啡的品种 咖啡的品种 目前全世界最重要的咖啡豆主要来自阿拉比卡,罗伯斯塔及利比里亚这三个原品种。 原产地为埃塞俄比亚的阿拉比卡咖啡树,其咖啡产量占全世界产量70%,世界著名的咖啡品种几乎全是阿拉比卡种。 阿拉比卡种的咖啡树适合种于日夜温差大的高山,以及湿度低,排水良好的土壤,理想的海拔高度500米-2000米,海拔越高,品质越好但由于抗病虫害的能力较弱,故较其他两种咖啡树难种。 罗伯斯塔咖啡树原产地在非洲的刚果,其产量约占全世界产量的20%-30%。罗伯斯塔咖啡树适合种植于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地,对环境的适应性极强,能够抵抗恶劣气候,抗拒病虫侵害,在整地,除草,剪枝时也不需要太多人工照顾,可以任其在野外生长,是一种容易栽培的咖啡树。 但是其风味比阿拉比卡种来得苦涩,品质上也逊色许多,所以大多用来制造即溶咖啡。由于产地在非洲,所以大部分非洲人都喝罗伯斯塔咖啡。 利比里亚咖啡树的产地为非洲的利比里亚,它的栽培历史比其他两种咖啡树为短,所以栽种的地方仅限于利比里亚,苏利南,盖亚那等少数几个地方,因此产量占全世界产量不到5%,利比里亚咖啡树适合种植低地,所产的咖啡豆具有极浓的香味及苦味。 arabica阿拉比卡 robusta罗布斯塔 通常种植在海拔较高的山地 通常种植在海拔较低的热带地区 种植难度大,需要高密度的人工照料 较易种植,不需要太多人力 口感丰富,回味好 口感单一,偏苦涩味 咖啡因含量较低 咖啡因是arabica的两倍 豆形较小,中间裂纹曲折 豆形较大,裂纹较直 价格较高 价格较低 用于制作高档咖啡饮品 多用于制作速溶咖啡,用于降低成本 平豆、圆豆和象豆 一般我们买到的咖啡豆,有一面是平的,上面还有一条裂沟,这正是咖啡樱桃里的两颗种子(也就是咖啡豆)相贴的那一面。这种正常的豆子,我们称之为平豆(或扁豆,flat beans)。 有些浆果只含一颗种子(原因不明),它会占满整个浆果的内部空间,看起来像是两颗略小的平豆黏在一起的样子。 这种豆我们称之为圆豆(peaberry),常出现在年轻咖啡树的树顶。 通常一包咖啡豆里或多或少都会混有一些圆豆,事实上圆豆的产量只占普通平豆的5%左右,而且由于风味更为浓郁,所以有些不怕麻烦的商家会用人工的办法特别把圆豆挑出来卖个好价钱,而一些咖啡发烧友更是将园豆当作首选的购买目标。 所谓“象豆(或巨大豆,maragogipe)”就是指同品种中颗粒特别大的咖啡豆。对同一种豆子而言,通常颗粒越大越就会越贵,但品质呢,就不一定成正比了。事实上咖啡最理想的产地是那种早晚温差较大、北回归线附近的地区,这样咖啡豆才不会发育太快,成了结构松散的次品 (农作物通常都是生长期较长的比较短的好,比如说大米也是如此)。但咖啡豆也不是越小越好,说不定只是发育不良而已。所以大小的分级只是个参考,商家把颗粒大的卖得比较贵,其唯一的原因只是大个头的咖啡豆看起来比较漂亮而已。 咖啡豆的规格与等级 按加工方法分:水洗法(也称为“湿法”);干法;半水洗法。 水洗法:将咖啡鲜果置于水槽中,用水流及器具摩擦,去除果肉,然后用发酵、水洗的办法去除残余胶质后干燥,称为水洗式咖啡豆。用水洗法加工的咖啡豆风味略显单薄,但品质非常稳定。 干法: 阳光自然干燥后,以去壳机除去果肉果皮称为干法加工,其风味丰富但品质不稳定。 半水洗法: 采用半水洗法加工的咖啡中最有名的是印尼曼特宁:先将浆果的皮和部份果肉剥掉(和水洗法一样),然后不经过水洗法的发酵过程,直接将还黏着残余果肉和胶质的浆果干燥(和干燥法类似),最后再把干掉的剥皮浆果弄湿,用特制的机器把果肉和种皮磨掉。半水洗法综合了水洗法和干法加工的优缺点,品质也介于两者之间。 按咖啡豆颗粒大小来分: 通常来说:同一品种中,颗粒比较大的咖啡售价较贵;而圆豆由于其生长特性与平豆有所不同,因此通常会比同品种的平豆小一些,但正因为圆豆特有的生长特性,使其风味更浓郁。 平豆 圆豆 过滤网号 咖啡豆规格 过滤网号 咖啡豆规格 >19 特大,象豆 >13 特大 >18 大 >12 大 >17 准大 >11 准大 >16 普通 >10 普通 >15 中 >9 中 >14 小 >8 小 <13 特小 - - 按批量咖啡豆中的杂质和瑕疵豆的比率来分: 咖啡豆在加工过程中会混有一些杂质(小树枝、小石粒等,干法加工的咖啡豆里尤为突出),一些发育不良的咖啡豆也将影响到整批咖啡的品质等级。 按咖啡种植地的海拔高度来分: 一般来说,高海拔地区通常温差大、阳光充沛,所种植的咖啡生长期长,风味相对比较浓郁,质量也会比较优。 咖啡的鉴赏 有关各地咖啡特性和风味的描述,最常用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a,醇度(body) 指咖啡入口后的那种厚重感、浓稠的质感。 b,酸度(acidity) 这种酸与我们日常食用水果的那种酸味不同,是用以形容咖啡那种明亮、清新、爽朗的特有味觉感受,一些著名的阿拉比卡咖啡豆正是以明快的“酸”的特质赢得咖啡爱好者的喜爱的。 c,苦味(bitter) 苦味是咖啡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影响苦味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品种(罗巴斯特种比阿拉比卡种要更苦);产地(某些产地出品的咖啡苦味较强烈,如印尼的苏门答腊、爪哇等);烘焙程度(较深烘焙的比较浅烘焙的要苦);咖啡因含量(咖啡因含量越高就会越苦);萃取时间(萃取时间越长就会越苦) 。 d,甘度(sweet) 回味甘甜是一些好咖啡的特质,通常来说没什么人喜欢“苦”,但回味中的“甘”和“酸”却是很多人所追求的。 e,香度(aroma) 使指咖啡冲泡后所显现出来的最明显的特征,包括:焦糖味、果香味、花香味、草香味等。 f,风味(flavor) 指香度、甘度、醇度的整体感受。 g,酒味(winy) 某些产地的咖啡有类似葡萄酒的味道,实质上是酸味和高醇度相结合的一种感受。 咖啡的杯测 对咖啡的评价除了外观和大小之外,杯测(cupping)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 杯测的主流工具通常是使用法国压滤壶、由专业人员来进行。方法如下: a,将新鲜烘焙、研磨的定量咖啡粉放入宽口的杯子里, 先闻其干香气(dry fragrance); b,然后冲入温度适宜(95°c左右)的开水,闻其湿香气(wet aroma); c,然后用杯测匙捞起一些咖啡溶液大力的吸入口腔(咖啡液应尽可能地散布口腔),仔细地辨别咖啡的原味,然后再把咖啡吐掉; d,最后待咖啡温度自然降至室温后再作最后的品尝。 ——————————分割线——————————————————— 【摘要】 哥伦比亚(colombian) ----咖啡产量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巴西。咖啡豆均以人手采摘及经冲洗。最佳之哥伦比亚咖啡与牙买加蓝山、哥斯达黎加咖啡齐名,并列为经典品种。其香味浓郁、酸度适中、色泽丰富、略有菲洲咖啡之酒味,故一般较易为人接受。 世界各地咖啡品种及口味 (1)哥伦比亚(colombian) ----咖啡产量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巴西。咖啡豆均以人手采摘及经冲洗。最佳之哥伦比亚咖啡与牙买加蓝山、哥斯达黎加咖啡齐名,并列为经典品种。其香味浓郁、酸度适中、色泽丰富、略有菲洲咖啡之酒味,故一般较易为人接受。 (2)哥斯达黎加(costa rican) ----具有咖啡应有之特质,无一或缺。味道浓郁、酸度较高。良好之哥斯达黎加咖啡会给人浓烈感觉。 (3)不含咖啡因哥伦比亚(decaffeinated colombian) ----炒咖啡豆前,去除咖啡因,避免豆内油脂分泌。 (4)危地马拉安提瓜(quatcmala antigua) ----产于危地马拉旧都安提瓜近郊,故以名之。其色、香、酸味较重及特殊,异于其它产地品种,为喜好浓郁咖啡者之佳选。 (5)肯尼亚aa(kenya aa) ----产于肯尼亚首府奈罗比附近肯尼亚山一万七千尺山坡上。肯尼亚aa为该国咖啡豆中最大者,a次之,b又再次之。其特有之苦涩及酒味,最为人所称道。浓郁之处,著名之莫加、埃塞俄比亚亦有不及。 (6)摩卡(mocha djimma) ----以位于红海之古亚拉伯港中命名。此品种产于埃塞俄比亚,经清洗后之莫加,为低酸度、浓度适中,香味馥郁、香滑如凝脂、余味似朱古力。 (7)巴西山度士(brazil santos) ----巴西为最大之咖啡生产国,占全球百分之三十以上,故一般咖啡均冠以巴西之名,以显其重要性。山度士为巴西咖啡之良品,只在圣保罗区种植,色、香、味极佳及酸度适中,容易为人接受。 (8/9)爪哇/苏门答腊(sumatran and java)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咖啡以味道浓厚、酸度较高着称。其中曼达灵及安果拉(mandheling and ankola)咖啡均被誉为世界最优良之品种,又以曼达灵lintong之浓烈味道,饮后齿颊留香之特色而倍受推崇。 (10)印度米索(indian mysore) ----色、香较温和、低酸度,浓郁味道一般。 (11)maragogipe ----maragogipe为咖啡树种类之一,果实极大、渗透性较强。酸度低、色香均适中。 (12)夏威夷康拿(hawaii kona) ----夏威夷咖啡中最著名品种,产于kona岛近太平洋低坡地带,以浓度适中、微酸而带淡淡酒味、新鲜时能挥发出极芳香气味着称。 (13)贵族咖啡(noble coffee) ----咖啡品种有一种受潮湿季候风吹拂数星期之久,其豆色带黄、有甜味、酸味甚微。因成长过程引发无限遐想,具特殊情调,故被视为最细致品种。在季候风啡中,尤以产以马拿巴海岸者为个中极品。 (14)新几内亚(new guinea) ----此品种植于崎岖高山地带,较印度尼西亚出产咖啡为淡,无论香浓及酸味均略少,可取在平淡中显醇厚。 (15)牙买加蓝山(jamaican blue mountain) ----牙买山咖啡品质优劣分明,极优者为产于高原地带之牙买加蓝山、近年倍受推崇,为咖啡中之最前列品种,售价高昂。此品种极为色香味均无懈可击、酸度恰可近乎完美。现时世界市场购得之蓝山咖啡已经加以改良,保留传统之色香味浓,酸度则减低,以适应咖啡爱好者口味。 ——————————分割线——————————————————— 品尝咖啡 品尝咖啡 亲手冲煮 一杯真正的咖啡是亲手研磨、亲手冲煮的。煮好后色泽黑如淡褐 色,当你加入鲜奶之后,又转呈金铜色,这杯咖啡足以让蓝色小 精灵们着魔。 相遇好水 咖啡是咖啡末与水相遇后萃取出的精华。因此,除了好咖啡豆 外,水质和水温当然是释放咖啡香醇的关键角色。建议你在水龙 头下装一个含有活性碳的过滤器,这样才能拥有适合冲煮咖啡的 好水。 ——————————分割线——————————————————— 各地咖啡文化 美国:百无禁忌美式风 美国人喝咖啡,像进行一场不需要规则的游戏,随性放任,百无禁忌。欧洲人冲调咖啡时的种种讲究,美国人是不屑一顾的。美国人喝咖啡喝得自由,咖啡也同时深入他们的生活中难以分离,影响之深甚至到达没有咖啡不算生活的地步。据说第一次载人类上月球的阿波罗十三号宇宙飞船,在归航途中曾经发生生死关头的故障,当时地面人员安慰三位航天员的一句话就是:加油!香喷喷的热咖啡正等着你们归来。不论在家里、办公室、公共场合还是路边自动贩卖机,美国人几乎一天二十四小时都离不开咖啡。如此喝掉了世界咖啡生产量的三分之一,是全球咖啡消耗量最大的国家。 一般而言,美国生活比较忙碌紧张,不像欧洲、中东一带的人民那样能以悠闲心情享受生活,表现在喝咖啡上头,经常就是一大壶电热过滤式咖啡(dripcoffeemarker),从早到晚,由于水加得多,咖啡少(一杯十公克的咖啡量对两百cc的水),滋味特别淡薄,因此也多有人批评美式咖啡实在难喝。其实,在美国各地,咖啡嗜好者只要多费点心力,还是可以品尝到自己喜爱的咖啡口味。如果单纯美式咖啡分为浓淡两大类,美国东岸比西岸喝得浓,南方又比北方浓。以民族而言,南欧及拉丁裔比英、德、北欧移民较嗜好浓烈咖啡。 另外,美国虽然是最大的即溶咖啡外销国家,但美国本身喝即溶咖啡的人却不多。近年来他们日益重视饮食健康的结果,市场尚无咖啡因(coffeeinelesscoffee)的销路渐增,而喝咖啡不加糖的风气也越来越普遍。 土耳其:摄人心魄土耳其 咖啡在中东古国,宛如一千零一夜里的传奇神话,是蒙了面纱的千面女郎,既可以帮助亲近神,又是冲洗忧伤的清泉。要说咖啡,不能不提中东(土耳其)咖啡,是因为无论从回教或是基督教立场说咖啡起源,它的故乡都是在遥远神秘的中东山上。经过十三到十五世纪,长达三百年的回教宗教界禁止角色,咖啡在十六世纪正式传入土耳其,开始商业化,并且迅速传至欧洲大陆。这种盛行于希腊、东欧、中东、北非等地的咖啡饮用法,一般人惯称土耳其咖啡或阿拉伯咖啡,至今仍保持着早期宗教仪式话的神秘感。传统土耳其咖啡的做法,是使用烘培热炒浓黑的咖啡豆磨成细粉,连糖和冷水一起放入红铜质料像深勺一样的咖啡煮具里(ibrik),以小火慢煮,经反复搅拌和加水过程,大约二十分钟后,一小杯五十cc又香又浓的咖啡才算大功告成。 由于当地人喝咖啡是不过滤的,这一杯浓稠似高汤的咖啡倒在杯子里,不但表面上有黏黏的泡沫,杯底还有渣渣。在中东,受邀到别人家里喝咖啡,代表了主人最诚挚的敬意,因此客人除了要称赞咖啡的香醇外,还要切记即使喝得满嘴渣,也不能喝水,因为那暗示了咖啡不好喝。阿拉伯人喝咖啡,喝得慢条斯理,它们甚至还有一套讲究的咖啡道,就如同中国茶道一样,喝咖啡时不但要焚香,还要撒香料、闻香,琳琅满目的咖啡壶具,更充满着天方夜谭式的风情。一杯加了丁香、豆蔻、肉桂的中东咖啡,热饮时满室飘香,难怪阿拉伯人称赞它:麝香一般摄人心魂了。 意大利:热情洋溢意大利 到意大利观光要小心两件事:一个是男人;一个是咖啡。在意大利,咖啡和男人其实是异曲同工的两样东西,因此意大利有一句名言:男人要像好咖啡,既强劲又充满热情! 英文名称为espresso的意大利咖啡,近年来在国内已经普遍为爱好咖啡的人所熟知,这种又浓又香,面上浮着一层金黄泡沫的纯黑咖啡,浓稠滚烫好似地狱逃上来的魔鬼,每每叫人一饮便陷入无可言喻的魅力中,难以忘怀。意大利咖啡的特色,表现在它的英文名字上,就是一个快字;作得快不超过十秒钟,喝得也快,因为只有两三口。一般意大利人起床第一件事马上煮一杯咖啡,不分男女几乎从早喝到晚,街上到处可见叫做bar的咖啡小店,贩卖一杯四百里拉左右,约合台币十多元的咖啡,供人站着一饮而尽。 意大利人平均一天要喝上二十杯咖啡,调至意大利咖啡的咖啡豆是世界上炒得最深的一种豆子,这是为了配合意大利式咖啡壶瞬间萃取咖啡的特殊功能。由于一杯意大利咖啡的份量只有五十cc,咖啡豆用量只要六至八公克便够了,因此这种看起来很浓的咖啡,其实一点不伤肠胃,甚至还有帮助消化呢!意大利咖啡还有一种加了牛奶的喝法,叫做cappuccino,利用意大利咖啡壶摄氏一百三十度以上的蒸汽,先将牛奶打成泡沫,再漂浮在浓黑的咖啡上。甜美的新鲜牛奶,纯白可爱;迷人的espresso魔鬼在它的点缀之下,顿时就换化成美妙的天使了! 中北欧:温和理智中欧式 不像意大利人那么热情如火,也不像法国人那么浪漫似水,中北欧一带的人喝咖啡,喝得理智又温和,正像他们一板一眼的民族性一样。欧洲人的生活与咖啡,几乎已经结成密不可分的环节,除了意大利和法国一带与众不同的咖啡喝法,从奥地利、瑞士、德国,以致于北欧几个国家,品尝咖啡的习惯与口味可以说是大同小异,他们深深了解中庸之道,完全属于中浓度口味。 中、北欧人民在家煮咖啡,最常使用的大多式简便的手冲式滤纸咖啡壶,以及台湾常见的家庭用电热咖啡壶(dripcoffeemaker)。其中,滤纸冲泡咖啡法(paperdrip)就起源于中欧,是德国人merita夫人在本世纪初发明,并在欧陆各国广为流传。但是营业场所的咖啡,由于需要大量快速供应,还是espresso咖啡机的天下,只不过使用的咖啡豆口味不同。在这些国家的咖啡馆喝咖啡,与台湾最大的差别,可能是他们把咖啡、糖、奶三项分得很清楚,许多咖啡馆的价目表上都名列黑咖啡与加奶咖啡的不同价格,有些甚至连份量也列入价格差别差异的因素。中欧一些国家,像奥地利、瑞士,点心做得有名,花样繁出的各式糕点,理所当然也跃为咖啡桌上另一项出色的演出。 近几年来,北欧四国人民平均的咖啡饮用量一直名列全世界前四名榜上(每人每年一千杯以上),他们对咖啡的钟爱,用巴哈一出歌剧中的一段唱词形容最为恰当:这么美妙的咖啡,比一千次香吻更甜美,比陈年佳酿更醉人! ——————————分割线——————————————————— 喝咖啡的多种功效 那份恰如其分的苦,带着浓郁、香醇,使人闻之心动神迷,这就是咖啡的魅力。尤其当天气转凉,来上一杯热热的香浓咖啡,自然有一股暖意上心头。不管是走累了,找个可以落坐的地方休息,或是找个可以和朋友聊天的好去处,抑或是办公室里想找个提神的好办法,都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想亲近咖啡。 咖啡因由于有刺激中枢神经和肌肉的作用,所以可以振作精神、增强思考能力,恢复肌肉的疲劳。作用在心血管系统,可提高心脏功能,使血管舒张,促进血液循环。对于肠胃系统,它可以帮助消化,帮助脂肪的分解。 有助于减肥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喝黑咖啡可以减肥,其实,这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咖啡因的确可以加速脂肪的分解,但是同时更要靠肌肉的运动,才能将多余的脂肪酸转变成热能消耗掉,如果没有经过与之配合的运动,多余的脂肪酸又顺着血流重新流回,重新堆积起脂肪。所以喝咖啡以后需要同时积极动起来,才能发挥真正的减肥功效!咖啡本身就有热量,但不多,主要的热量是在于你在喝咖啡时所加入奶精和糖。 抗氧化能力 近年,只要是具有抗氧化功能的食物都在市场大行其道,一般所熟知的蔬菜水果含丰富a、c、b族维生素的食物,以及在日本相当流行的茶,之所以被视是健康的食物,就是为它们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可以对抗自由基对人体的伤害。日前有研究报告指出,咖啡所含的抗氧化物质比茶多4倍,更能对抗心血管疾病,且咖啡本身也符合抗氧化物的原则,色(深)又具有苦味。每一咖啡所含的抗氧化物质也因着冲泡的方式有所不同,如美式咖啡含抗氧化物质量最少,而espresso所含的抗氧化最多。咖啡在加了奶精之后,也不会影其抗氧化的作用。 改善眼睛干涩 国外的报告指出:喝咖啡者罹患干眼症的几率,明显比不喝咖啡者低。这主要是和咖啡中的嘌呤成分有关(含嘌呤的滴眼剂,能刺激腺体分泌液体,对眼睛具有某种保作用)。对于爱喝咖啡的电脑族来说,这当然是一个好消息,但要注意的是,咖啡本身具有利尿的作用,即使其中的一些成分具有保护作用,但对于已经罹患干眼症的人,以及有服用任何含有利尿成分药剂的人,必须禁止服用含咖啡因的饮料,以免加剧体内水分的流失。 可以解痛 一夜没有睡好所带来的头痛、或是太阳穴侧因血管收缩引起的疼痛,这些非器质性因素所引起的疼痛,都可以用咖啡来缓解,但必是在早上或是中午喝(注意:午后到夜晚禁用)。 咖啡的量 咖啡对人体然有好处但也不能多喝,每天以不超过2杯为宜,对于容易紧张焦虑的人,喝多了可能就是有害。 咖啡的时间 喝咖啡最好在用早餐及午餐后,因为这样可以促进肠胃的蠕动,帮助消化,可以分解吃下去的高热量、高脂食物,也不会像空腹喝咖啡那样,对肠胃造成刺激。最好不要在晚餐后喝咖啡,怕会对睡眠造成影响。若是想靠喝咖啡熬通宵,可能会在不知不中喝过量,对身体不好。 ——————————分割线——————————————————— 喝咖啡的礼节 怎样拿咖啡杯 在餐后饮用的咖啡,一般都是用袖珍型的杯子盛出。这种杯子的杯耳较小,手指无法穿出去。但即使用较大的杯子,也不要用手指穿过杯耳端杯子。正确的拿法应是拇指和食指捏住杯把儿再将杯子端起。 怎样给咖啡加糖 给咖啡加糖时,砂糖可用咖啡匙舀取,直接加入杯内;也可先用糖夹子把方糖夹在咖啡碟的近身一侧,再用咖啡匙把方糖加在杯子里。如果直接用糖夹子或手把方糖放入杯内,有时可能会使咖啡溅出,从而弄脏衣服或台布。 怎样用咖啡匙 咖啡匙是专门用来搅咖啡的,饮用咖啡时应当把它取出来。不要用咖啡匙舀着咖啡一匙一匙地慢慢喝,也不要用咖啡匙来捣碎杯中的方糖。 咖啡太热怎么办 刚刚煮好的咖啡太热,可以用咖啡匙在杯中轻轻搅拌使之冷却,或者等自然冷却后再饮用。用嘴试图去把咖啡吹凉,是很不文雅的动作。 杯碟的使用 盛放咖啡的杯碟都是特制的。它们应当放在饮用者的正面或右侧,杯耳应指向右方。喝咖啡时,可以用右手拿着咖啡的杯耳,左手轻轻托着咖啡碟,慢慢地移向嘴边轻啜。不要满把握杯、大口吞咽,也不要俯首去就咖啡杯。喝咖啡时,不要发出声响。添加咖啡时,不要把咖啡杯从咖啡碟中拿起来。 喝咖啡与用点心 有时和咖啡可以吃一些点心,但不要一手端着咖啡杯,一手拿着点心,吃一口喝一口地交替进行。饮咖啡时应当放下点心,吃点心时则放下咖啡杯。炭烧咖啡: 采用独特的烘焙方式,味道香醇,较苦,按以下比例调制的混合咖啡:哥伦比亚2,巴西2,曼特宁1.5,爪哇4.5。 阴干炭火咖啡: 将咖啡豆在树荫下阴干60-70天,使咖啡果实中果肉的糖分能渗透到咖啡豆中,冲泡好以后会带有自然的甜香味道。 意大利咖啡espresso: 是一种最基本的意大利咖啡。将深炒的高品质咖啡豆研磨成粉,在专门的咖啡机中,利用蒸汽压力原理,使蒸汽直接通过咖啡粉淬取。特点是香味浓郁,苦味重,表面有一层咖啡油,是高度浓缩的咖啡,宜用小杯品尝。 cappuccino: 在espresso中加入适量的热牛奶和发泡鲜奶沫制成。先在杯中到入大约1/3杯的espresso,再加入1/3杯的热牛奶,最后加入1/3的发泡奶沫。奶沫轻浮在杯口,像在杯子上戴了一顶帽子,非常赏心悦目。同时又在原有的咖啡浓香中注入了奶油的醇香。还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加适当的肉桂或可可。 法式牛奶咖啡: 选用味道较浓烈的咖啡,按照1:1的比例同时注入咖啡和鲜牛奶,即制成一杯地道的法国牛奶咖啡。 caffe latte: 适合早餐饮用的咖啡,可以选择加奶沫或不加奶沫两种。在大约1/3杯的espresso中加入2/3杯热牛奶。

一部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壮丽史诗 数百年来,咖啡是一种最沉默的温柔,却最无从设防的方式,改变着历史和创造历史的人。在咖啡的香味里,翻阅人世流动的风暴和形形色色的兴趣,喝咖啡,是一次想象翻山越岭的旅行,因为我们在咖啡里,找到了心灵飞翔的方式。 有人说咖啡是一种精神。入口苦,到喉醇,而后甘,上升到哲学。正如人生,是咖啡用自己的品性提醒着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所谓苦尽甘来,最简单的尝试,也许是喝杯咖啡;有人说咖啡是一种氛围。艳阳和阴雨、欢欣或寂寥,是咖啡的香氛调节了空气中的分子,也调整了人的心境。《咖啡:黑色的历史》(美)安东尼·威尔蒂 著,赵轶峰 译_

Eating Custom and Practice American eating is funny. They eat almost everything with a fork, and it appears that holding a knife in one's right hand longer than a few seconds is considered to be against good table manners. 饮食的风俗和习惯 美国人的饮食习惯很有趣。 他们吃所有东西都用叉子。好像用右手拿刀几秒钟就被认为与好的桌上进餐礼仪相违背。 The system is that if it is absolutely necessary to use a knife, people take the fork in their left hand, and cut off a piece of meat or whatever it is in the normal manner. Then they put the knife down, transfer the fork to their right hand, and only then do they transport the food to their mouth. This is clearly ludicrous(滑稽可笑), but it is considered good manners. 这种用法就是如果绝对需要用刀的话, 人们就用左手拿叉, 按平常的方法切下移小块肉和者其它的东西。然后他们把刀放下,把叉转到右手, 只有这时他们才把食物送入口中。这显然很滑稽, 但却是被认为是好的礼仪。 There are several results of this system. First, if it is not absolutely necessary to use a knife, Americans don't use one, because obviously this greatly complicates(使复杂化) things, and you will therefore see them trying to cut things like potatoes, fish and even bacon(熏猪肉) with a fork. Second, towards the end of a course, since only one implement(器具) is being used, food has to do chased around the plate with the fork - and for the last mouthful the thumb has to be used to keep the food in place, although one is not supposed to do this. 这样做有几种结果。 首先,如果不是绝对需要用到刀, 美国人是 不用的。 因为这样使得事情复杂化了。所以你就会看到他们用叉来切土豆, 鱼, 甚至熏猪肉。其次, 由于只是用了一种器具, 在吃完一道菜时, 就要用叉来到处弄食物,最后一口往往就需要大拇指的帮忙, 虽然是不该用的。 Third, tables are generally laid with one knife and two forks, the outside fork being for the salad. There is no need for foreign visitors to follow the American system and try to eat the salad with only a fork, but if you do use your knife, remember to save it for the meat course. 第三, 桌上通常会放一把刀, 两把叉, 外面的叉是用于吃色拉的。 外国人是不必跟美国人一样试图用一把叉来吃色拉。但是如果你用刀,记得用来切肉类。 Even desserts(甜食) (except ice cream) are eaten with a fork if at all possible, and the spoon you see by your dessert is meant to be for coffee (but if you use it for your dessert no one will say anything). 在可能的情况下,甚至甜食(除了冰淇淋) 都用叉来吃,在你看到的甜品边上的小勺是给你的咖啡用的(但是如果你用它来吃甜品,没人会说什么。 参考文献:词典

晕,分少在加否则没有人理你!

咖啡期刊参考文献

不怕您笑话,我也曾是一名咖啡小白,有蛮长一段时间一直误认为咖啡豆就是咖啡树的果实。大约半年前吧,开始对速溶咖啡、星巴克热咖啡以外的咖啡感兴趣,这时才搞清楚:咖啡豆是咖啡树的种子,咖啡果才是咖啡树的果实。也就是说,咖啡豆<咖啡果。

咖啡树在植物分类学中归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茜草目茜草科咖啡族咖啡属,多数为灌木,每年3月开花,一周左右挂果。咖啡果呈椭圆形,最初只有火柴头大小,长到6至8个月成熟,果实成熟的过程就是颜色由绿变红的过程(有些品种是由绿变黄)。

成熟的咖啡果外形和颜色均与樱桃相似,故咖啡业界俗称“咖啡樱桃”(Coffee Cherry)。咖啡樱桃由外到内共有外果皮、果肉、果胶、内果皮、银皮(Silverskin,包裹在种子表层的薄膜)、种子6层,咖啡果的加工处理就是去除外果皮、果肉、果胶、内果皮,保留包含银皮和种子的“羊皮纸咖啡豆”。

咖啡果中的咖啡豆基本上都是两粒种子一起成对生长的,这两粒咖啡豆都有一面是平的,称为“平豆”(flat beans)。有些咖啡果里面只生长了一粒种子(占总数的5%-25%),外形呈圆形,称为“圆豆”(peaberry)。由于数量稀少,“圆豆”的售价通常比“平豆”高,在分拣咖啡豆时会优先拣选。

参考文献: 《你不懂咖啡:有料、有趣、还有范儿的咖啡知识百科》 / (日)石胁智广著,从研喆译 /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12月版。

咖啡店论文参考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快速消费品行业也更注重人性化发展,而体验营销则是销售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星巴克体验营销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快速消费品行业也更注重人性化发展,而体验营销则是销售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体验营销以产品为载体,通过向消费者提供有品位的体验为主旨,使顾客在消费的同时获得心理和感情上的满足感。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咖啡巨头——星巴克,因其独特的浪漫咖啡体验和温暖共享的感觉,迅速在餐饮行业崛起,不但符合市场需求,同时也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关键词]星巴克;品牌;体验营销

[中图分类号]F2703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 编号]

2095-3283(2012)08-0113-02

一、星巴克的体验营销模式

星巴克公司,1971年诞生于美国西雅图,当时只是在派克市场上销售 烘焙 咖啡豆的小店,经过4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世界领先的特种咖啡零售商、烘焙者和星巴克品牌拥有者。面对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及众多竞争对手,星巴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市场营销 战略,只是一如既往地将最美味的咖啡奉献给顾客。如星巴克的定位目标是中高端市场,希望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休闲模式和生活选择,用属于星巴克的“体验营销”去获得更多层次的消费者。

与其他品牌相比,星巴克从不做媒体 广告 ,它更注重顾客与服务员之间的互动,并称之为“口碑营销”。即便面对国家间的 文化 差异,星巴克也用心地打造传播咖啡文化,使人们更加了解咖啡并喜欢上它。那么,星巴克是如何通过体验营销让这位“绿色美人鱼”席卷全球呢?

(一)品质一流的服务体验

在星巴克有专门的采购专家常年游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阿拉伯地区、环太平洋地区、拉美地区一带,精心挑选品质合格的咖啡豆,目的就是要让人们喝到最纯正的咖啡。从咖啡豆的采摘、运输、烘焙、调配到销售,星巴克都有一套严格的标准。星巴克的咖啡不仅口感好,而且种类繁多,在用品区,顾客还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添加各式各样的调味品。如果想喝到属于自己的独有风味,调配师还会单独为顾客泡制,让消费者体会到独一无二的享受。星巴克咖啡的颜色可以模仿,但它的独特风味却无法模仿,通过每一杯优质的咖啡为顾客营造独特的星巴克体验。针对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差异,星巴克还制定了不同的美食菜单。比如在中国门店中推出了中式茶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不同国家的传统节日里售卖礼盒套装等,满足了不同层次和领域的消费者需求。

(二)品位独特的感官体验

感官体验是指使消费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建立感官上的体验,让消费者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以激发更多的消费欲望。星巴克与肯德基统一的店内设计不同,其更加突出内在价值和特点。在星巴克的总部,有一群身份特殊的办公人员,他们是艺术家、设计师和建筑师,聚集在一起讨论星巴克的店内设计与装修,为全球每一家门店创造丰富的感官体验,从而使消费者赏心悦目,达到品牌推广的目的。这种推广方式被称为“Tie—in”,就是把顾客和咖啡馆形象紧密联系起来。星巴克采用偏橘黄色的照明色调配合各类木质桌椅和沙发,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感觉,墙壁上挂着符合白领阶层艺术品味的哥特风格画像。在这里,顾客可以自由搬动桌椅,听着舒缓的音乐,闻着现煮咖啡的香味,运用感性色彩烘托出生活场景的氛围,让“第三休闲空间”发挥出最大价值。星巴克在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为顾客着想,让顾客流连忘返,大大增强了体验营销的延续性。

(三)宾至如归的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是以满足消费者正面情绪和感受为主,真正从消费者的感受出发,使顾客在消费时获得心理满足感。星巴克深知进店的每一位都是最直接的消费者,因此,员工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会对他们报以真挚的微笑,让顾客感觉像是在朋友家中一样放松。一般员工在接受专业的培训后才能在星巴克进行服务,培训的内容包括企业的文化熏陶、咖啡的调配方式、店内工作项目和服务顾客的技巧等。在这里,星巴克还为顾客提供无线宽带上网、杂志阅读、音乐试听等免费服务。同时,在调配区也可以看到咖啡员调制各种咖啡饮品等,他们还会细心地为顾客讲解咖啡调配知识,让顾客找到属于自己的咖啡。星巴克不但实现了传播咖啡文化的愿景,还加强了员工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

(四)咖啡之外的延伸体验

星巴克每一项战略在努力把品牌价值发挥到极致的同时,还注重品牌的附加价值,目的当然是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2004 年,星巴克推出“赏乐咖啡屋”的服务,进店的消费者只要花费9美元就可以在百万正版音乐库中挑选7首音乐制成一张CD,其中“ DIY 音乐吧”被《今日美国报》称作咖啡文化的革命性变化。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星巴克也利用网络提高其销售速度,通过互联网接受网上咖啡预订,并针对全球风靡的苹果手机和安卓系统手机开发出了APP,让顾客随时随地体验星巴克的优质服务。同时公司创建了星享俱乐部,推出星巴克VIA免煮咖啡等新品,试图在速溶咖啡饮品市场占领一席之地。面对越来越多的消费人群,星巴克在销售咖啡之余推出限量版咖啡杯垫、咖啡杯等延伸产品,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求,不断为其体验消费注入新的内容,提升了客户对星巴克的忠诚度。

二、星巴克体验营销模式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市场已变得更具竞争性、更加全球化。星巴克所获得的持续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每一家门店的运营能力。为了实现星巴克长期可持续发展,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食品质量安全

作为一家全球餐饮企业,不可避免的要面临食品安全问题。随着近年大头娃娃事件、三鹿奶粉事件,地沟油、反式脂肪酸食品等的出现,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的质量安全。近年来,星巴克频频被曝出所售卖的糕点含有反式脂肪酸,用含致癌物的牛奶调配咖啡等,虽然高层管理人员一再对外宣称已妥善解决,但是存在的隐患还是让消费者心有余悸。因此,星巴克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对于出现的问题首先应及时予以解决,对于公众质疑也应及时予以答复。

(二)适度控制全球扩张速度

吴思远:浅谈星巴克的体验营销模式 吴思远:浅谈星巴克的体验营销模式

星巴克全球董事长霍华德·舒尔茨2012年曾表示将在全球各地长期店铺的目标数量从30000家提升至40000家,在中国能够至少运营1500家门店。目前星巴克在华有800多家门店,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虽然企业的愿景是好的,但能否被当地消费者接受,能否融入当地的文化生活环境,则需要慎重考虑。中国有句古话“欲速则不达”,当一个企业试图急功近利时,其服务质量势必会经受严峻的考验。另外,星巴克的经营模式是以许可授权区域合作的方式进行的,总部只能在特许经营商的营业收入中以少量固定的比例进行提成,这就大大降低了星巴克在餐饮行业中的影响。因此,星巴克应适度控制全球扩张速度,对目标市场的经济、文化环境进行详细调研并合理规划,在规模扩张的同时确保服务品质。

(三)积极宣传新的星巴克品牌

星巴克的品牌已经历40年的风风雨雨,2011年初,公司高层推出一项决议,那就是换标作为星巴克40年的献礼。将旧logo中环绕美人鱼图案的外围以及英文“星巴克咖啡”字样拿掉,仅剩的人鱼底色也由黑变绿。这是拓展其产品范围、打破咖啡品类局限的全新开始。但很多消费者对此并不知晓,应适时加大对新标志和品牌的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

(四)开展清洁生产,树立绿色品牌形象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人类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作为全球领先的专业咖啡零售商,星巴克的室内装饰材料、纸杯的消耗量以及废气物的排放量非常惊人。星巴克应树立清洁生产和绿色营销理念,在生产过程中大力降低碳排放量。如对于自带杯子的顾客予以适当的奖励,这既降低了企业成本也保护了环境。

[参考文献]

[1]BH施密特等体验营销[M]周兆情编译南宁: 广西民族出版社,2003

[2](美)波恩特·H·施密特体验式营销[M]张愉等译中国三峡出版社,2001

[3]张艳芳体验营销[M]成都:西南 财经 大学出版社,2007

[4]慕庆涛星巴克体验营销剖析[J]企业活力,2004(9)

[5]邢峥体验营销——星巴克的咖啡之道[J]商业经济,2009(14)

[6]王华品牌塑造——星巴克品牌体验[J]中小 企业管理 与科技,2008(7)

[7]闻涛星巴克换标的野心与尴尬[J]市场观察,2011(3)

[8]黄皓体验“星巴克”[J]世界营销,2002(9)

摘要: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 方法 ,对星巴克店内的消费者进行深度访谈,再对资料进行内容分析,其中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经分析得出星巴克体验营销的研究结论,最后给出研究命题。

关键词:体验营销;星巴克;质的分析法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二十一世纪才广泛受到重视的体验营销发展迅猛,甚至有人认为体验营销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营销模式。星巴克作为体验营销成功的典范,一直是研究的重要对象。虽然星巴克目前因为急剧的扩张分店而导致体验精髓减弱,致使经营不畅,但这也正说明体验消费需求不容忽视。以往研究星巴克多从星巴克本身入手,关于对星巴克消费者的研究还未见报道。而体验营销开展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体验需求的参数。本文将研究星巴克消费者的体验,供采取体验营销模式的企业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由于这方面公开的资料过少以及消费者语言描述的重要性,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对星巴克店内的消费者进行深度访谈,再以“形容词”“事件”“想法”为单位对资料进行内容分析,其中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经分析得出结论,最后给出研究命题。

(二)访谈问题设计

问题设计根据星巴克的营销策略和施密特五大体验模块分析初步拟定,再经过5位受访者测试后,进行修正,最后确定以下26个问题:您是第一次来星巴克喝咖啡吗?您觉得星巴克什么地方吸引你走进来?对星巴克各分店的服务您觉得一致吗?您点完咖啡时服务员会用意大利语向另一位服务员重复一遍你点的咖啡,这样的做法给您什么感受?星巴克用马克杯装咖啡,您的感受如何?您注意过店内的装潢吗?它给您的感受如何?您注意过店内的色彩吗?它给您的感受如何?您喜欢星巴克的音乐吗?它带给您怎样的感受?您注意过星巴克的商标吗?它带给您怎样的感受?对于星巴克店内的沙发椅您去坐过吗?感觉如何?您觉得店内的备品柜带给您什么样的感觉?进来时您注意到店内的气味吗,有什么感觉?您在使用星巴克的洗手间时,有什么感受?服务人员带给您怎样的感受?他们是您喜欢星巴克的原因之一吗?您有星巴克的随行杯吗?为什么会买?使用时有什么特别的感受?您使用星巴克的熟客券吗?是别人送的还是自己买的,为什么?您觉得“熟客券”的设计风格如何?您觉得熟客券这个名字带给您的感觉如何?星巴克还有哪些地方让您特别有感觉?您觉得星巴克咖啡的口味如何?它带给您的感觉如何?您一般来星巴克买咖啡是带走还是在店内饮用?为什么?当您坐在店内喝咖啡时,您内心的感受如何?情绪怎样?您看过星巴克提供的小册子吗?看过哪些?您对咖啡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吗?从您到星巴克消费以后,您的消费习惯有什么改变呢?在什么情况下您特别想喝星巴克的咖啡?您通常是自己还是和朋友来星巴克?为什么?您会将星巴克介绍给您的亲朋好友吗?用什么样的方式。

(三)访谈对象

选取广州9家星巴克分店内的30名消费者分别在早上、中午、晚间进行深度访谈。每位访谈时间约1个小时。访谈时段包括平日和周末。访谈征得受访人的同意进行了录音。

三、分析及结论

(一)分析单位及归类

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逐句记录下内容,得出850个分析单位,去掉与本研究有差异的225个,剩下605个作为分析单位,分别归入基本资料、来店原因、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和关联体验等七类中。如感官体验包含六个项目: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及风格,其中视觉又分六个子项:建筑物、产品、CIS、出版物、色彩及视觉符号等。

(二)分析及结论

1、基本资料。(1)年龄。统计发现,星巴克的消费者以20-29岁最多,占60%,其次为30-39岁,占30%。(2) 教育 程度。受访者以大学文化程度最多,占33%,其次为大专,占26.7%。显示星巴克的消费者教育程度偏高。有1/3的消费者指出星巴克是读书、思考的好地方。(3)职业。以商业为最多,占36.7%,其次为学生,占33.3%。有消费者谈到有些饮品店播放流行音乐干扰了他们,而星巴克播放的爵士乐等轻松音乐,可以使人放松,又不受其干扰。

2、来店原因。风格占20%;产品和硬件各占15.1%;气氛占13.3%。虽然星巴克以其优良服务著称,本研究却发现,服务并不是消费者到星巴克的最主要因素。消费者指出,吸引他们来消费的更主要是星巴克塑造出来的自由、美式、个人化的风格。店内温暖、愉悦的气氛也是消费者所钟爱的。

3、感官体验。CIS占42.9%;风格占12.6%;色彩和味觉各占9.3%。研究显示消费者最主要的感官体验是以视觉为主。星巴克呈现给消费者温暖、快乐、温馨、舒服的感觉。在色彩上给消费者明亮、柔和、温暖、自然的感受。消费者提到星巴克的色彩以咖啡色、绿色为主,属于很自然的颜色,让人走进星巴克就有轻松、自在的感觉。味觉方面,消费者都谈的是对咖啡口味的感受,都对其持正面看法。也有消费者指出他们分不出星巴克的咖啡和其他咖啡连锁店的有什么不同,之所以到星巴克是喜欢它的风格和气氛。这意味着当产品和服务都达到成熟状态时,消费者会选择他们具有持续正面感受的品牌。

4、情感体验。消费情景占38.3%;门市空间占26.3%;产品占16.2%。Schmitt(1999)指出,发生在消费期间的情感是最强烈的,对情感而言,消费情景是最重要的。本研究也证实,消费者情感产生的主要因素是消费情景。消费者感受到在家的感觉,很悠闲、自在、放松。其次消费者产生情感的地方是在店内,消费者感到无拘无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想事情或做白日梦,当消费者想独处又不愿孤独时,星巴克是个好去处。多数消费者也指出,星巴克提供了一个社交的场所,可以和朋友聚会。虽然Schmitt认为面对面互动是诱发强烈情感产生的最重要条件,但本研究显示服务人员并不是情感产生的最主要因素,其原因可能是星巴克采取自助式服务,服务员和消费者接触时间短所致。

5、思考体验。刺激占41.6%;诱发占39.3%;创造一种惊奇感为19.1%。消费者的思考以刺激部分为主,即创造出可以激发消费者讨论的事件,例如顾客的优雅举止等。在诱发思考方面如各国语言音乐的播放,让消费者产生“视野开阔”的想法。在消费者的眼中,星巴克不再只是一家咖啡馆,更是一个家、一个具有文化气息的场所。

6、行动体验。身体体验为42.7%;生活形态占25%;与他人间的互动为16.9%。消费者仍以自身的整体感受为主,星巴克创造的正确的产品、刺激和气氛,使消费者产生了丰富的身体体验。消费者感受到了咖啡产品的品质稳定、服务人员热忱、设施人性化,气氛让人留恋。星巴克巧妙地和消费者的生活形态相结合,可以让学生不受干扰的读书,让上班族下班之后去休息。不少消费者表示星巴克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7、关联体验。群体归属和社会识别各占20%;文化价值占16.7%;社会影响和社会角色各占13.3%。社会心理学指出,消费者相信他们可以因为购买某一个品牌而改变他们的识别或他们在一个特定的团体中的参与程度。研究发现,消费者认为星巴克是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地方,购买星巴克咖啡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可以提高自己的品位,可以使自己与众不同。

四、研究命题

消费者的视觉体验越丰富,感官体验越成功。

星巴克的体验营销理念,最重视的是情感体验。

消费者在情景与店内空间中的感受,是星巴克创造情感体验的关键因素。

结合消费者在刺激和诱发的感受及需求,星巴克便能创造成功的思考体验。

身体体验越丰富,行动体验越成功。

消费者在星巴克的关联体验中,以寻求群体归属感为主要诉求。

参考文献:

1、(美)施密特.体验营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肖建中,熊学慧.体验营销――流行美10倍速盈利新模式[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刘建新,孙贵明.顾客体验的形成机理与体验营销[J].财经论丛,2006(3).

星巴克体验营销论文相关论文:

1. 星巴克文化营销的启示

2.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浅谈体验营销

3. 星巴克微信营销成功案例分析

4. 论中国式市场营销关系的论文

金银河实用印刷技术丛书、曾迪来现代包装设计。根据查询咖啡包装论文显示,咖啡包装论文的参考文献可以参考包装设计相关的书籍,有金银河实用印刷技术丛书、曾迪来现代包装设计等。金银河实用印刷技术丛书从柔性版印刷及制印特点入手,详细地介绍了柔性版印刷的印前、印中、印后各工序的特点、耗材、机械、工艺要求、常见故障与解决办法。

咖啡馆论文的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应该怎么写 什么是论文的参考文献呢?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那论文的参考文献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我们介绍几种论文的参考文献的写法和参考范文: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论文的参考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1]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 翥 .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2.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5]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6] 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 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7]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 ;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管学历高低,论文长短都存在。为了让论文有据可依,论文正文部分都会引用参考文献来增强说服力,在引用参考文献时,通常会用中括号或者其他符号标注引用序号,然后将引用的文献信息统一放到论文最后。

一、论文参考文献

1、论文中的参考文献是对某一论文或著作的合理借鉴和参考,对于毕业论文作者来说保持论文和参考文献的统一性是很重要的,正确使用参考文献可以提升我们的论文质量,让论文的观点有理有据,内容更加详实。

2、在引用参考文献时需要注意,参考文献的格式如果不正确,在进行论文查重时,会影响论文的重复率,导致论文高于实际的重复率,造成不利影响。所以我们在注重参考文献统一性的同时,还应当注意学校对论文格式的要求和参考文献的引用规则。

3、参考文献是论文科学选题的前提,是论文论述的支撑点,能够充实论文内容,给予表述论文主题内容有力的支撑。参考文献是一篇完整的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读者可以通过参考文献有效的找到和论文相关的资料,更加快速有效的理解参考文献内容以及毕业论文观点。

4、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引用不当一般可以分成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作者随意引用,没有做到择优引用;另一个方面就是参考文献引用过量,涉嫌学术不端。这都是大家在引用参考文献时需要着重注意的。

二、写论文一般去什么网站找资料??

1、中国知网

知网是国内最为权威的学术交流平台,包含有期刊、报纸和硕博士毕业论文等多种资源,是一个资源综合丰富并且检索体验也很好的网站,也是很适合大学生日常学习和毕业论文查资料的好去处。

2、万方数据

万方是跟知网齐名的学术数据库,涵盖有期刊、会议纪要、论文、学术成果和学术会议论文等资料数据,现刊收录较好,核心期刊比例高,收录文献质量高且类型丰富,几乎每个专业的学生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想要的论文写作资料。

3、维普网

维普也是一种综合性数据库,收录资源主要是侧重于地方性期刊和研究方面的论文,内容大多是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药卫生、农林牧渔以及人文社科等方面,随着多年发展,收录资源的方面和数量也在不断更新,也是大家获取论文写作资料的重要来源。

4、读秀

读秀是由海量全文数据及资料基本信息组成的超大型数据库,有着庞大的中文书籍数据库,在读秀中可以搜到很多其他平台没有收录的书籍,并且也在不断更新期刊、文档和报纸等资源,也是一个比较全面的数据库。

5、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

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顾名思义,是全国图书馆资源的线上整合平台,各种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和科技图书馆等的资源都可以搜到,有着大规模的中文数字化资源库群,能够搜集到很多资料。

学会释放不良的情绪,戒掉烟酒,在指导下合理的使用中药材来达到养肾补肾的效果。多喝水多排尿,帮助冲刷肾脏垃圾。

咖啡与茶文化差异论文参考文献表

咖啡与茶同样是世界是流行的饮品,但是由于它们的产地不同,成分不同,所以起到的作用不同,效果不同。当然其中的内涵也不同,我们来了解茶与咖啡的文化差异。 首先,茶是恬淡的,符合东方人的性格。如果说西方人是坦率直露的。那么东方人则是偏向含蓄内敛的,不轻易地表露自我。因此,同样清淡却充满回味的茶较容易受东方人的青睐也在情理之中。 东方人重视内在修养的塑造,因此他们不仅把茶看作一种物质,更把它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来对待。饮茶过程结合着儒、道、佛等思想文化,被赋予了特殊的“道”。总的来说,茶道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包含着和谐、温厚、持久、质朴的精神。人们在饮茶中能够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友谊,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茶道更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以汉文化为中心的东方文化一向是崇尚自然的。人们认为饮茶能使自己与山水自然结为一体,从而得到回归自然的情趣,也能够开阔心胸,明心见性。 因此,东方人强调茶、茶具与周边环境的统一。借由此反映与自然为友,倾听自然音律的情调。茶是温和的,因此,有清茶一杯,便可随遇而安。茶也是厚重而富有韵味的,能使人静心、自悟,所以东方人在品茶时能反省自身,要求自己更多的善待他人,理解他人,从而相携相依。茶的持久则可以体现苦中有乐的精神。以汉民族为中心的东方人往往能从茶中品出人生百味。然而在困境时,人们也常常以茶励志,强调充满信心地展望未来。因此东方人的正统茶道之基调应是积极向上,求欢快却又不狂欢滥饮的。早在两晋南北朝时期,汉人就提出“以茶养廉”之说,因此茶道与质朴是分不开的。 尽管茶道在宫廷中也出现过奢侈化的倾向,但究其根本是朴实的。总之,饮茶体现了以汉人为代表的东方人诚心诚意地对待生活,合于天性,合于自然,从一饮一食中得到快乐的精神面貌。这些都要求人们细细地品,慢慢地悟。 此外,茶文化与东方式的艺术也是不可分割的。茶艺也是茶文化中有特色的一部分,从选茗、采摘、到煮茶、点茶都富有艺术性,体现了东方人清幽、淡泊、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最早开始喜好饮茶的大多是文化人。茶以其特有的幽雅品格吸引了各种文化人,从而产生了许多艺术作品。而在饮茶中诞生的艺术,不论是诗,还是画等,都富有东方式的特点,清丽、质朴,讲求意境。 如果说茶是清幽的,那么咖啡则是浓郁的。咖啡虽然原产于非洲,但它却的的确确是欧美人的宠儿,被赋予的是西方式的文化。咖啡文化也像西方人的个性一样,不再是侧重内心的,而是外露的。 咖啡文化的兴起也与咖啡的提神功用有关。它与酒不同,不会麻痹人的头脑,相反能使人振奋精神,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去。早期的欧洲人发现了这一点,并因此而恋上了咖啡,也使咖啡与文化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咖啡馆成了文化精英的聚集地。许多欧洲文学、艺术甚至是政治都产生于此。1650年前后,各色咖啡馆在英国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咖啡馆成了绅士们的社交场所,男人们在此讨论政治、文学、商业等等。 1689年,巴黎首家咖啡馆的开设也立即吸引了艺术家和革命家的光顾。相传伏尔泰、丹东、马拉等都是这里的常客。维也纳更是把咖啡与音乐、华尔兹相提并论。有人说维也纳的音乐家“不在咖啡馆里,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这足以说明咖啡对于音乐创作的作用。总之,欧美的许多文化名人都有过咖啡馆情结,也使得咖啡与西方式的炙烈热情的思想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随着历史的演变,咖啡逐渐大众化,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交流机会,还渐渐发展成西方人生活的一部分。当然,咖啡文化在传播发展中也呈现不同的地域特征,但从整体上看也是大同小异的。它成了浪漫、自由、闲适,追求生活品位与生活享受的代名词,构成了西方式的意境与情调。 其中,法国咖啡最具有代表性。法国人爱咖啡不在味道,而在于环境和情调。法国巴黎向来是世界的时尚之都,其浪漫的美名享誉世界。而新型咖啡馆则是当今巴黎的时尚。年轻的法国女郎常常出现在咖啡馆中,穿着颜色简单的衣服,专注地读着什么,这也是法国式的温柔浪漫的缩影,也给人自由、舒适的感觉。借喝咖啡来表达一种享受生活的惬意感是法国人传统独特的咖啡文化。人们大多不愿在家独饮,而喜欢在咖啡馆中喝,边喝咖啡边读书看报,或高谈阔论,来消磨休闲时光。因此咖啡成了法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实,许多西方国家的咖啡文化都与此相近。在德国,咖啡在将近百分之九十的德国人的饮料单上位列榜首。德国人喜爱咖啡,也喜爱阳光,咖啡与阳光的结合赋予了咖啡热情奔放的气质,展示了严谨刻板的德国人的另一面。而咖啡对于意大利人来说则是一种简单而美丽的情结,难以割舍。咖啡在维也纳更是像音乐般令人神往,教人消魂。美国是个多元化的国家,因此,美国咖啡也具有不同的风格,而共同的一点是:咖啡为紧张的美国式生活带来了舒适与休闲的味道。总之,咖啡文化是西方式享受文化的一部分。 咖啡与茶有着大的文化差异,当然是与它们的产地有关。无论是咖啡还是茶,都不宜过多的饮用,以免会对健康受到影响。

“咖啡”一词源自希腊语“Kaweh”,意思是“力量与热情”。咖啡树是属茜草科常绿小乔木,日常饮用的咖啡是用咖啡豆配合各种不同的烹煮器具制作出来的,而咖啡豆就是指咖啡树果实内之果仁,再用适当的烘焙方法烘焙而成。在世界各地,人们越来越爱喝咖啡。随之而来的“咖啡文化”充满生活的每个时刻。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或是各种社交场合,人们都在品着咖啡、它逐渐与时尚、现代生活联系在一起。

泰斗塞缪尔·约翰逊(1709~1784)自称是“与茶为伴欢娱黄昏,与茶为伴抚慰良宵,与茶为伴迎接晨曦。典型顽固不化的茶鬼”。他创立的文学俱乐部便曾以茶会友,风靡一时。剧作家皮内罗(1885~1934)对品茶的精神文明更是赞赏备至:“茶之所在,即是希望之所在。”其他如诗人华兹华斯、作家狄更斯等,无一例外地对茶文化颂赞有加。茶在英国文学作品中更是频频出现,娓娓道出人物的生活及场景,比如《傲慢与偏见》中的众多主角们,用完餐后必有中国茶会。 钟敲四下,世上的一切瞬间为茶而停 英国与中国同为饮茶大国,各具独特的茶文化,代表着东西方不同的饮茶风格。然而,历史上从未种过一片茶叶的英国人,却用中国的舶来品创造了自己独特华美的品饮方式,以内涵丰富、形式优雅的“英式下午茶”享誉天下。如今,无论英式红茶、香草茶还是水果茶,世界各地的人们皆对其兴趣盎然。“英式下午茶”已成为英式典雅生活方式的象征。 一天下午四点多钟我到大学办事,只见办公室大门紧闭,所有人都不知去向。左顾右盼,发现门下角有块小牌子,上书“Tea time”(饮茶时间)。此时,即使你有天大的事也得恭候英国人喝完了下午茶再说,这是雷打不动的规矩。一首英国民谣就是这样唱的:“当时钟敲响四下时,世上的一切瞬间为茶而停。” 英国人每天“Tea time”之多,使外来者感觉英国人1/3的人生都消耗在饮茶之中了。清早刚一睁眼,即靠在床头享受一杯“床前茶”;早餐时再来一杯“早餐茶”;上午公务再繁忙,也得停顿20分钟啜口“工休茶”;下午下班前又到了喝茶吃甜点的法定时刻;回家后晚餐前再来一次“High tea”(下午五六点之间、有肉食冷盘的正式茶点);就寝前还少不了“告别茶”。真正是以茶开始每一天,以茶结束每一天。英国人每天一丝不苟地重复着茶来茶去的作息规律并乐此不疲。此外,英国还有名目繁多的茶宴(Tea-Party)、花园茶会(Tea in garden)以及周末郊游的野餐茶会(Picnic-Tea),真是花样百出。 英式下午茶,其来有由 开风气之先带动英国贵族享受中国茶的功臣,当属1662年嫁给英王查理二世的葡萄牙公主凯瑟琳,人称“饮茶皇后”。当年她的陪嫁包括221磅红茶和精美的中国茶具,那个时代红茶之贵重堪与银子匹敌。新王后高雅的冲泡品饮的表率作用,引得贵族们争相效仿,品茗风尚迅速风行并成为高贵的象征。 此后,玛丽二世以及安妮女王也都热衷推广茶文化,举办中国茶会时,宫内特意布置得颇具中国情调,以屏风、中国茶具、银器以及先进的移动式茶几来点缀。 然而,“英举立即受到上流社会的欢迎并争相效仿。从此,有钱又有闲的大富大贵们,每天便有了一个高雅正式的名义聚在一起“说长道短”了;而贵妇淑女们又多了一个展示华美服饰的绝好机会和场所。 不过,英国人喝茶的方式却与中国人大相径庭。中国人讲究的是一杯清茶在手,清风朗月喝的就是那股清新芳香气息;而英国人复杂得多,他们要在茶水中加入牛奶和糖,同时佐以饼干、甜点等。英国人习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