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当前我国地方债券发行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当前我国地方债券发行研究论文

企业债券和股票一样,是资本市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市场结构要求包括企业债券在内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共同协调发展,这既有利于金融领域的改革,社会信用的优化,同时又是企业多渠道、低成本筹集资金的市场基础。在发达的资本市场体系中,企业债券市场的规模远大于股票市场。而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及其结构的完善,进而影响了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 一、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现状 1.企业债券市场占整个债券市场的比重较小。据统计,1991-2002年间,国债发行总额为30331亿元人民币,企业债券总额仅为3050亿元人民币,占国债总额的10%,实际上,国债市场大于企业债券市场的情况,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都普遍存在。经济与金融发展历史规律研究也表明,政府债券市场大于企业债券市场似乎是必然的现象。但是,中国债券市场与企业债券发展的差距如此之大,却是十分少见的,它远高于国际资本市场的平均水平。 2.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相对较小。2002年末,包括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托管的债券,再加上凭证式国债,总共为2.8万亿元人民币,债券总值相当于GDP的29%左右。而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债券总值与GDP的比例远高于此,如:美国的债券总值占GDP的比例为143%,日本为136%,欧盟15国为82%,全球统计债券相当于GDP的比例为95%.在我国债券总体发行规模小而国债又占相当大的比例情况下,国债发行规模和GDP增长之间保持了较显著的相关关系,国债发行基本上与宏观经济增长态势相一致,而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与GDP增长间不存在正相关,不能对我国GDP的增长作出适应性反应。 3.企业债券融资相对滞后。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来说,企业的价值,在一定范围内,会随着负债的持续增加而上升,企业的融资顺序表现为:内部融资优先于债务融资,债务融资优先于股权融资。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往往过度依赖股权融资,忽略债券融资,造成了我国企业股票发行的规模远远超过了企业债券发行的规模,即存在有股权融资偏好。这种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滞后性不仅导致了企业融资手段的单一,而且影响到股票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的充分发挥。 4.企业债券发行市场具有明显的管制特征。在发行环节,目前仍采用发行计划规模管理,募集资金投向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具体发行采取审批制的监督管理模式;债券发行进行实质性审批,难以采用法律、法规许可之外的金融工具,从而债券品种的创新受到极大限制;价格受到管制,如债券利率区间的限制,企业债券的利率在管制下缺乏弹性,无法公允反映债券之间的风险收益差别,使企业债券和其它金融工具之间难以形成合理的比价关系;同时,证券经营机构的行为受到管制,发行对象和发行区域受到管制等。 二、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约束和障碍 造成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障碍,也有市场约束。 1.政府政策方面。出于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考虑,政府赋予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和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这两大历史使命,而后者又是主要的。企业债券的作用是为企业筹措资金、优化资源配置,而股票和国债同时还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起着重要作用,股权融资和国债由此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由于这种政策的倾斜,在债券市场发展过程中具体表现为我国债券融资的计划性。国家每年都要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财政货币政策、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证券市场发展等方面的需要,对股票和债券的发行额度作出总量安排和结构控制,债券发行尤其是企业债券发行长期实行多部门行政审批制,因此,出现一些市场差别问题。 2.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滞后。第一,企业缺乏独立财产权,造成部分企业债券兑付困难。由于发行企业债券的企业没有独立的财产权,因此并不能真正承担履行债务契约的责任和义务。也就是说,他们可以从融资活动中获得资金以满足生产经营及企业员工福利待遇的需要,却不能真正承担融资失败的财产责任,一旦融资失败,责任最终只能由国家来承担。第二,一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企业“重股轻债”,缺乏发债的内在动力。在我国,有资格上市的公司基本是由国有企业转制而来,国有股一般占控股地位,而国有产权所有者缺位,这种特殊的产权结构导致了“内部人控制”,公司经营者的目标常常并不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经营者自然首选股权融资,后选债务融资。 3.企业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不足。我国债券二级市场由银行间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组成。由于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不接纳企业债券,原来可以交易企业债券的地方性交易中心又被关闭,企业债券的流通与转让只有在证券交易所上市这一条路,但是证交所的上市规定又非常严格,存在许多不必要的限制条款,绝大多数企业债券无法流通和转让。截至2003年11月,在深、沪两个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企业债券仅有24只,日成交额平均不足5000万元人民币,每只债券的日成交量只有几手至几十手,有的甚至没有成交。如此小的交易量,对于整个企业债券市场而言,可以说几乎没有流动性,影响到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从而使债券市场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市场发展也受到 4.信用评级中介机构发展滞后。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与成熟,主要表现企业债券评价体系是否规范。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债券进行信用评级都是由拥有独立财产、承担无限责任并完全靠出售自己的评价结果来盈利生存的信用评级机构独立进行的。我国信用评级也存在一些问题,并没有完全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债券评级机构不对评估结果承担无限责任,这就导致一些评级机构为了达到盈利目的,出具虚假评级。第二,我国信用评级机构不仅所受约束比国外评级机构少,而且在评估技术和经验上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导致所评价出的信用级别的参考价值较低。 三、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对策建议 1.积极推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对策建议。政府在政策上应支持企业债券的发展,大力推进债券发行制度的市场化建设。企业债券发行应向核准制、注册制过渡,改变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期限和利率水平由政府决定的状况,不论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及规模大小,都要由企业自己根据自己的信用级别、偿债能力和融资需要,以及市场变化的实际情况,确定企业债券发行的利率水平和还债期限,以便使各发行主体的信用差别得到显示,提高企业债券应有的供给弹性和价格需求弹性。政府对债券市场的管理主要是建立健全信用评级、担保、受托人和信息披露等法律制度体系,形成对公司发行债券的硬约束,降低违约风险。同时,要鼓励发债企业在利率形式、债券形式、付息方法、期限品种结构等方面不断创新,以增加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2.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宗旨是实现财产权的分散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途径则是大力推进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等。只有经过规范的产权制度改革,企业才能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真正市场主体,才能转变“重股轻债”的观念,才能真正承担债券融资的风险与责任。这是发展、壮大企业债券市场的关键环节。与此同时,还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偿债保障机制,以防止企业负债率过高和财务风险过大,约束企业经营中的道德风险,确保债务本息能够得到正常支付。 3.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国外的经验表明,随着债券流通性的增强,投资者会自动增加投资的需求。因此,发展我国企业债权市场的当务之急是解决企业债券的流通问题。(1)要加快债券二级市场的建设和发展。首先,应配合利率市场化进行改革,规范中介机构行为,防止垄断定价,逐步放开企业债券转让流通价格。其次,对场外交易市场和场内交易市场予以明确的定位,不同发行方式和规模的企业债券可选择不同的交易方式和交易市场。(2)要搞活我国企业债券流通市场,还必须培育大量的机构投资者。应允许基金公司、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信用评级较高、风险较小而投资回报相对较高的企业债券;考虑设立企业债券市场基金,专门支持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为企业债券市场引入更多的资金。此外,还可以在企业债券市场试行做市商制度。由承销商担任做市商,不仅可以活跃企业债券的流通,而且能够吸引机构投资者参与企业债券市场的投资。 4.健全信用评级制度。为了方便投资者判断债券风险、了解发行主体和市场的有关信息、增强市场信息透明度和对称性、保证市场运行公正合理、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人的利益,必须充分发挥信用评级机构等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健全信用评级制度。一是建立科学的评级指标体系。有关部门应该组织制定统一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级方法,以便各个评级机构共同遵守,保证评级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统一性。二是建立独立、统一的评级机构。国家可以委托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三是引入国外信用评级机构。这样可以在竞争中不断地提高国内信用评级机构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市场信誉,最终形成公允的信用评级体系。四是在信用评级责任方面,将评级的公允性完全交给中介机构,而监管部门只需对评级机构进行监管,由市场来决定评级机构的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耿志民。中国机构投资者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黄少安,张岗。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经济研究,2001(11) 3.江春。产权制度与金融市场[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4.何德旭,李武。关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问题的思考。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8)参考资料: 回答者:335171925 - 助理 二级 4-11 12:35一、 证券市场对于农业发展的功能证券市场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标志。作为市场经济的高级发展形式,证券市场浓缩和凝聚了市场经济的基本机制、核心要素和基本价值观念,它应该而且可以为农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 筹资与投资功能筹资与投资是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企业通过在证券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能够迅速地把分散在社会上的闲散货币集中起来,形成巨额的、可供长期使用的资本,用于生产和经营,从而开辟了不同于间接融资(银行贷款)的直接融资渠道。同时,这些股票、证券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直接投资工具。这一功能对于农业发展的意义在于:改变社会资金配置方式,开辟农业直接融资渠道,有利于克服农业发展的资金制约。 (二) 转制与监督功能 证券市场还具有促使公司转换经营机制的功能。证券市场对经营主体有一定的要求,公司要成为上市公司,必须先改制成为股份公司,按照股份公司的机制来运作。企业要在证券市场发行证券,也要经过严格的审查程序,要有良好的业绩。这就使企业时时处在各方面的监督和影响之中。这些监督包括:①股东的干预。股东作为投资者必然关心企业的经营和前途,并且通过授权关系或“用脚投票”实施他们的权力。②股价升跌的压力。企业经营的好坏直接影响股价,股价提高,对公司是一种激励;经营不善产生的价格下跌可能导致外部接管,在这种制约下,管理层不得不认真地为公司服务,股东的权益因此得到相应的保护。③社会的监督,特别是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证券交易所的监督和制约,所有这些制约,促使上市公司形成健全的内部运作机制。 这一功能对于农业发展的意义在于:(1)有助于促进农业企业的机制转换,培育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的重要作用要求它具有完善的内部运行机制,优越的组织形式。相比而言,上市公司具有体制上的优势。对照上市公司的要求,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有利于培育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2)启发和影响各类农业经营组织的企业化转变。证券市场不仅培育农业大中型上市公司,而且以它的标准、效率启发和影响着各类农业经济组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由于企业经营方式有较高的效率,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方式逐步向面向市场的农业企业经营方式转变;农民从传统的农业生产者逐步向具有市场意识、投资意识、管理意识的农业企业家转变。 (三) 资源配置与结构调整功能 证券市场的流动性特征会引导资金流向效益好且有发展潜力的部门或企业,从而发挥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功能。在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缺乏一个引导资源尤其是资金流通与配置的市场机制。证券市场恰好提供了这样一种机制:在证券市场上,资金在利益的引导下流向效益好的行业、企业,抛弃收益率低、缺乏增长潜力的证券,从而实现包括资金在内的资源的合理配置。 这一功能对于农业发展的意义在于:(1)消除行业壁垒,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要进入证券市场,要在证券市场不被冷落,必须先要成为能够赢利的行业,成为比较效益较高的产业。在过去农工商脱节、供产销分离和农业劳动力过多的情况下,农业部门仅限于原料性初级产品生产,加工和运销环节的增值流向了工业和贸易部门。然而,在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条件下,农业的比较效益和市场地位可以大大提高。资源配置功能促使农业必须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增强赢利能力。(2)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遏制和克服重复建设。农业部门的经营性资产中,存在不少重复建设项目,造成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率低。重复建设是计划经济和部门分割的必然产物。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导致重复建设的旧体制还会发生作用。利用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可以有效地遏制和克服重复建设的弊端。这是因为,首先资本的趋利动机会冲破农业经营管理中的部门分割,促进资源的自由合理流动;其次,证券市场大范围的兼并收购、资产重组和产权交易,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四) 分散风险功能 证券市场通过提供各种不同性质、不同期限、不同风险和收益的证券,既给投资者和融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投融资渠道,同时也提供了分散风险的渠道。首先,融资方通过发行证券筹集资金,实际上将其风险部分地转移和分散给投资者。上市公司的股东越多,单个股东所承担的经营风险就越小。其次,投资方可以根据不同偏好,通过买卖证券和建立投资组合来转移和降低风险。证券市场的流动性特征解决了投资者难以变现的后顾之忧,证券市场的出现,为各种长短期资金相互转化和横向资金融通提供了媒介和场所。人们可以用现金购买有价证券,把消费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人们也可以卖出有价证券,将其变为现实购买力,以解决即期支付的需要。这一功能对于农业发展的意义在于:农业生产的根本特征决定了它所特有的生产周期长、存在自然灾害等风险。证券市场的分散风险功能有利于化解农业企业的风险压力,有利于农业的长期发展。 (五) 社会功能 对于转轨时期的中国,证券市场还有其超越经济领域的社会功能。首先,证券市场的出现加速了中国经济转轨和社会现代化的发育过程,广泛而深入地传播了市场经济的基础知识和价值观念。其次,证券市场成为联系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与公民切身利益的纽带,起到了社会凝聚作用。证券市场是政治、经济的“晴雨表”。国际形势、国家政局、体制改革、经济增长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等,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业绩和投资者的投资收。81.证券市场与中国农业发展益,也都会在证券市场中得到反映。证券市场的走势,投资者的心态、倾向也会反馈到国家有关部门,从而影响有关决策。同时,从自身利益出发,企业、投资者必然对国家政治生活、经济形势、企业经营状况保持高度的关切,并且成为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增长的坚定支持者。 这一功能对农业发展的意义在于:(1)有利于加强政府和公众对农业的关注。在证券市场上,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每天会吸引千家万户的注意,投资者会因此而更加关注农业政策、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证券机构更会认真研究农业方面的信息,关注农业企业的经济活动。而这些信号会反馈到决策层,从而影响有关政策的制定和决策的实施执行。(2)促进农业部门经营观念的创新。证券市场浓缩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元素。农业与证券市场的联连,带来了经营观念的变化。例如,从只重视产品经营到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并重;从追求利润最大化到既追求利润最大化,也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从只重视土地、农具等有形生产要素,到重视股票、债券等无形生产要素等。这是经营观念、思维方式的重大进步和创新。综上所述,证券市场为农业注入了多种现代生产要素,农业需要证券市场。同时,证券市场也需要农业的参与。农业对证券市场的重要性在于:①没有农业的参与,证券市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将大为降低,证券市场的重要性将大打折扣;②农业所形成的食物与纤维系统是世界最大的产业部门,没有它们参与,证券市场是不完整的;③农产品市场是永不衰落的市场,农业为证券投资者提供了适宜长线投资的工具,有利于减少证券市场中的短线投机行为。 二、 农业利用证券市场的途径 (一) 农业利用股票市场的途径 股票市场是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主体。在债券、基金等证券品种尚未充分发育的情况下,股票市场率先支撑起中国的证券市场。目前,我国农业对证券市场的利用主要是通过股票市场进行的。至1999年底,共有57家农业概念的股份公司上市发行股票,其主营业务和资金投向涵盖农产品加工、畜牧饲料、种植、种子、渔业、水产养殖、林业、农产品流通、化肥、农用机械等领域,涉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 农业利用股票市场的步骤是:1.农业企业化。农业企业化的含义是:加快推动各种资源向农业产业化转移,对各种商品化农业的经营性资产实行企业化管理,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规范企业组织形式。企业化是农业企业进入股票市场的前提。农业经营性资产必须经过企业制改组,才具备进入股票市场的条件。 2.农业企业股份化。农业企业股份化是指农业企业建立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为农业进入股票市场奠定微观基础。农业企业股份化过程表现为多种形式,例如,农户联合兴办股份化的企业;对乡村集体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农户取得股东资格;农户以其交售的农产品或服务参股龙头企业,作为优先股东,分享企业利益,不参与管理;专业合作社参股龙头企业;龙头企业进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农业产业化链条不同环节的企业间相互持股,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必须指出的是,农业企业化过程是一个多样化的过程,是一个多种模式并存的过程。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原因,我国农业经营必然存在多种组织形式,农业企业也会表现为不同形态。这种多元化的组织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都会存留下去。 3.农业股份公司证券化。(1)扶持现有农业股份公司上市。在农业企业股份化的基础上,扶持和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股份公司进入国内外股票市场发行股票,走上资本经营的“快车道”。通过股票市场的筹资功能,募集资金迅速扩张企业规模,取得规模效益;通过股票市场的转制功能,提高企业的素质和管理水平;通过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断培育优质资产,改良弱质资产,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并运用并购、重组等资本经营手段,走集团化、规模化发展道路;通过股市的巨大影响,提高农业上市公司的知名度,扩大企业的无形资产,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让全社会了解、关心、支持农业产业化,让农业上市公司成为产业化经营的有力的龙头。 (2)组建新的农业股份公司并促使其上市。新组建的股份公司可侧重发展3种类型:一是大型。主要是原来国家部委直属的大型农贸加工、流通、进出口企业,经改组上市。二是精品型。选择若干著名的农业精品如砀山梨、涪陵榨菜等,组建农业精品股份公司上市。三是高科技型。把我国农业高科技成果、农科基地组成高科技农业股份公司,提高农业上市公司的科技含量。 (3)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随着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深化,农村资产得以量化,产权得以清晰,非上市的股份制公司和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股权可以通过证券化,在产权交易市场流通转让。目前,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亟待建立。一个规范化的、有约束力的产权交易市场有利于盘活农业经营性资产,有效节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复建设,为大范围的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创造条件,使股票市场与产权市场、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实现有效联连,有利于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效率和规模。 (二) 农业利用债券市场的途径 中国债券市场作为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规模和发展程度远远落后于股市,更不能和银行信贷相提并论。中国企业对债券市场的参与程度是很低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至今为止还未有一家农业企业发行公司债券。我国应重视和加强对债券工具的运用。 农业利用债券市场的主要方式有3种:①发行公司债券。②发行经营型的基础设施如路、桥、水库等项目债券。③政府发行农业专项债券。目前,可供农业产业化选择的债券类型主要是企业债券和可转换债券。

中国债券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传统的股票复盘技巧是有四个步骤的,即看异动幅度较大的股票、搜集个股的讯息层面消息、寻找股票异动相关因素、坚持复盘。在操作过程中,其实是很难做到这四点的,一般在复盘中会重点看的内容主要有两点,股票复盘技巧重点看什么?再复盘时最看重的两点即昨天涨停板今天的赚钱效应以及趋势。下面就对这两点逐一的讲解。一、昨天涨停板今天的赚钱效应昨天涨停板今天的赚钱效应是怎么理解呢?简单的说就是:哪一类涨停股次日是有肉的,哪一类股票是持续有肉的。这里的赚钱效应,指的就是明天买进的人后天可以出的。一般有赚钱效应的股票都是最强的那个板块的人气股。相反的,今天涨停的明日闷杀,或者跑路的时间不多,机会很少,那么你就应该小心这类股票了。二、趋势为什么要重视趋势呢?主要是因为趋势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而明天的涨跌是一种主观判断。在买卖一只股票的时候,最先要判断的就是趋势,势的重要性要排在量、价的前面,所以是势、量、价。只要趋势判断对了,那么接下来就好办了。当趋势转折的时候,别去接飞刀,别幻想什么回调来第二波,宁愿第二波趋势起来时再去追。市场不好的是由一定要去进行回避,相信自己的感觉,在没有赚钱效应,趋势有明显下跌的行情中,你去投资,那无疑是自寻死路。当然那操作模式是跟个人的性格有非常大的关系的,本人的个性决定了自己以上的复盘技巧,当然并不是人人适合的,结合自己的投资风格去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复盘模式才是正确的。

写在前面

2015年起,地方债全面进入“自发自还”阶段,

专题二:地方债的运行机制

专题三: 地方债的资金来源及可持续性研究

内容摘要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从偿债资金来源可细分为一般债券、普通专项债券和项目收益专项债券。一般债券列入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与政府赤字管理,其偿还资金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政府专项债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可通过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募投项目对应专项收入偿还。

目前地方债的周转和偿付仍在地方财政的可承受范围内,而且在“开前门”、“堵偏门”的政策导向下,地方政府债券的增量扩容对于优化地方政府的债务结构、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存在正面意义。财政部在核定总债务限额以及地区分配时,充分考虑各地区经济、财政及债务状况,避免出现新增债务限额激增,本息偿付超出地方政府实际支出能力的情况,保证专项债券发行的可持续性。从长期看,地方债可持续性的核心是构建完善的债券管理机制,遵循“举债和偿债能力相匹配”的经济铁律和法则,对于债券资金使用、偿债责任、偿债资金来源及偿还方式等进一步明确规定,提高信息透明度,实现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和债务管理的可持续性。

一、地方政府债券的偿债资金来源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券按照偿债资金来源可细分为一般债券、普通专项债券和项目收益专项债券

一般债券。 一般债券列入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与政府赤字管理,其偿还资金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其本金还可通过发行再融资一般债券等偿还,利息则不可。从偿还保障程度来看,由于新增一般债券受到政府赤字率限制,严格控制新增规模和总额增量,目前全国各省、自治区及计划单列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稳定性强,故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偿还资金来源稳定,偿还保障较高。

专项债券。 专项债券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可通过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募投项目对应专项收入偿还,其本金还可通过发行再融资专项债券等偿还,利息则不可。从偿还保障程度来看,由于专项债券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不受政府赤字率限制,在当下房地产调控的背景下,各地区政府性基金收入存在一定波动。因此从理论上讲,和一般债券相比,专项债券偿还保障程度相对较弱。

专项债券又可以分为普通专项债券和项目收益专项债券。 普通专项债券方面,从偿还保障来看,普通专项债券偿还资金无需对应到具体募投项目,偿还资金主要为政府性基金收入中的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受募投项目后续运营风险影响程度低,偿还保障程度相较项目收益专项债高。

从项目收益专项债券的偿还保障情况来看,虽也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但其偿债资金需对应到具体募投项目。考虑到偿债资金来源受项目运营风险影响较大,或存在项目运营期内受到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导致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及专项收入不足以偿还项目收益专项债的本息的情况。此外,财政部规定若执行中某专项债所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不足以偿还本金和利息,可以从相应的公益性项目单位调入专项收入弥补。和普通专项债相比,虽然项目收益专项债券在发生项目收益无法自求平衡时可用政府性基金收入统筹安排资金偿付,但从侧面反应出其偿债资金来源不确定性因素相对较高,偿债资金可持续性面临潜在风险。

二、地方政府债券的可持续性

近年来,地方政府“开前门”力度不断扩大,新增债券额度显著扩容,尤其是新增专项债额度快速增长,棚改、土储、收费公路、 社会 事业、城乡建设、高等学校等项目收益专项债券不断创新发行,专项债发行规模及占比不断扩大。截至2020年末,全国存续地方政府债券规模为25.49万亿元,其中一般债券余额12.45万亿,占比48.84%;专项债券余额达12.92万亿元,实现占比50.68%。地方政府债券本金可通过发行再融资债券等偿还,但对于债券利息的偿付为刚性支出。根据中国地方政府债券信息公开平台披露,地方债付息额从2015年的0.05万亿增长至2020年的0.76万亿元(不含贵州省),增长逾14倍,地方政府付息压力已攀升至较高水平。同时由于2021年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新增地方债限额仍将维持较大规模,同时考虑存量地方政府债券在较长时期内将以周转为主,利息支付规模预期仍将持续且较快增长。

从地方债本金偿付压力来看,根据中债资信测算,2020年到期地方政府债券约20,746.90亿元,全年累计发行再融资债券18,913.77亿元,剔除截至2020年末江苏、广西、宁夏、天津、山东、甘肃[1]、河北、山西、贵州9个省市发行的用于偿还非地方政府债券形式的存量债务后(总规模共949.39亿元),用于偿还到期政府债券的再融资债券规模也达17,964.38亿元,地方政府债券的实际借新还旧比例约86.59%,即近九成到期的地方政府债券需要通过发行再融资债券进行周转。虽然债券到期后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再融资债券的方式以“时间”换“空间”拉长还款期限,但此方法不会减少整体债务余额,无法从根本上缓解偿付压力。此外,根据部分地方政府公布的预算调整方案,2019年起财政部不仅核定了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还核定了各地的再融资债券限额,这意味着新增再融资债券发行规模将受到限制。在项目收益不能覆盖融资成本,同时地方政府由于再融资债券额度限制无法借新还旧的情况下,将面临以财政收入偿还的压力。

[1]总规模共949.39亿元,其中2020年第八批甘肃省政府债券发行总额46.67亿元,根据其披露的募集资金用途,其中22.67亿元用于偿还到期地方政府债券本金,剩余的24亿元用于偿还政府存量债务,因此只包含其中24亿元的部分。

表1:2015~2021年全国新增地方债限额(单位:万亿元)

表2:2015~2020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券付息额及余额(单位:万亿元)

注:2020年付息额不包含贵州省

一般债券的可持续性方面, 一般债券纳入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与政府赤字管理,其偿还资金来源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0年受疫情影响,地方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小幅回落至10.04万亿元,同年一般债付息额0.41万亿元(不含贵州省),占2020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10%,占比有所上升,但考虑到目前地方债新增额度以专项债券额度为主,新增一般债限额开始收缩,此外,以税收收入为主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稳定,叠加部分到期一般债券本金通过发行再融资债券进行接续,整体看一般债券的利息与本金偿付压力中期内仍相对较好。

专项债券的可持续性方面,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券运行情况良好,但考虑疫情冲击下经济增长压力不断加大,地方政府财力增长承压,未来增速大概率将会放缓,其中政府性基金收入受房地产市场调控以及可出让土地规模限制影响,存在波动下行的可能。而与此相对,专项债券自发行以来,每年获批的新增额度呈大幅增长趋势,若长期继续增加或将面临与政府性基金收入不匹配的情形。

从利息偿付压力来看,2020年全年专项债券利息支出0.35万亿元(不含贵州省),同期全国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为11.53万亿元,专项债券利息支出在全国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中的占比约3.04%。在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中规定,市县政府年度一般债务付息支出超过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的,或者专项债务付息支出超过当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0%的,必须启动财政重整计划。虽然目前地方政府利息偿付与10%的上限尚有一定距离,还存在增量空间,且近期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提出的“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完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合理确定政府债务规模、期限结构和分地区限额,防止高风险地区持续累积债务风险”也有利于保障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自身偿付能力相适应。但仍需注意的是,从专项债券余额 历史 涨幅来看,2018~2020年专项债券余额年度平均增长率约33%,远超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增速。而2021年新增专项债券限额仍然很大,年度刚性利息支出需求也将有增无减,此外近年来项目收益专项债显著扩容,但其自身产生的收益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由此导致利息支出的急剧增长与财政收入增速下滑之间的矛盾在逐渐加大。另外,尽管专项债券不列入赤字,但一旦专项债券项目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导致政府性基金预算不能足额偿付债务本息,一些地方出于各种原因考虑动用一般公共预算代偿时,将可能会导致被动违规“赤字化”,因此需要对未来专项债券的发行、资金使用和偿付进行更加有序的管理,避免其长期、高速增长,进而加大未来的偿付风险。

总结来看,目前地方债的周转和偿付仍在地方财政的可承受范围内,而且在“开前门”、“堵偏门”的政策导向下,地方政府债券的增量扩容对于优化地方政府的债务结构、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存在正面意义。财政部在核定总债务限额以及地区分配时,会充分考虑各地区经济、财政及债务状况,避免出现新增债务限额激增,本息偿付超出地方政府实际支出能力的情况,保证地方债发行的可持续性。从长期来看,地方债可持续性的核心是构建完善的债券管理机制,遵循“举债和偿债能力相匹配”的经济铁律和法则,对于债券资金使用、偿债责任、偿债资金来源及偿还方式方面等进一步明确规定,提高信息透明度,实现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和债务管理的可持续性。

本报告由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China Bond Rating Co.,Ltd)(简称“中债资信”,CBR)提供,本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均由中债资信相关研究人员根据公开资料,依据国际和行业通行准则做出的分析和判断,并不代表公司观点。本报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均反映本报告初次公开发布时的判断,我司有权随时补充、更正和修订有关信息。报告中的任何表述,均应从严格经济学意义上理解,并不含有任何道德、政治偏见或其他偏见,报告阅读者也不应从这些角度加以解读,我司及分析师本人对任何基于这些偏见角度理解所可能引起的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并保留采取行动保护自身权益的一切权利。

本报告内容仅供报告阅读者参考,一切商业决策均将由报告阅读者综合各方信息后自行作出。在任何情况下,我司及分析师对任何机构或个人因使用本报告所引发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版权归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表。如为合理使用的目的而引用本报告中的定义、观点或其他内容或刊发本报告,需注明出处为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我司对于本声明条款具有修改和最终解释权。

持中守正

秉真而立

中国公司债券研究论文

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素

各部分撰写内容

论文标题应该简洁,且能让读者对论文所研究的主题一目了然。

摘要是对论文提纲的总结,通常不超过1或2页,摘要包含以下内容:

目录应该列出所有带有页码的标题和副标题, 副标题应缩进。

这部分应该从宏观的角度来解释研究背景,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适当列出相关的参考文献。

这一部分不只是你已经阅读过的相关文献的总结摘要,而是必须对其进行批判性评论,并能够将这些文献与你提出的研究联系起来。

这部分应该告诉读者你想在研究中发现什么。在这部分明确地陈述你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要研究问题应该足够广泛,而次要研究问题和假设则更具体,每个问题都应该侧重于研究的某个方面。

企业债券和股票一样,是资本市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市场结构要求包括企业债券在内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共同协调发展,这既有利于金融领域的改革,社会信用的优化,同时又是企业多渠道、低成本筹集资金的市场基础。在发达的资本市场体系中,企业债券市场的规模远大于股票市场。而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及其结构的完善,进而影响了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 一、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现状 1.企业债券市场占整个债券市场的比重较小。据统计,1991-2002年间,国债发行总额为30331亿元人民币,企业债券总额仅为3050亿元人民币,占国债总额的10%,实际上,国债市场大于企业债券市场的情况,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都普遍存在。经济与金融发展历史规律研究也表明,政府债券市场大于企业债券市场似乎是必然的现象。但是,中国债券市场与企业债券发展的差距如此之大,却是十分少见的,它远高于国际资本市场的平均水平。 2.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相对较小。2002年末,包括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托管的债券,再加上凭证式国债,总共为2.8万亿元人民币,债券总值相当于GDP的29%左右。而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债券总值与GDP的比例远高于此,如:美国的债券总值占GDP的比例为143%,日本为136%,欧盟15国为82%,全球统计债券相当于GDP的比例为95%.在我国债券总体发行规模小而国债又占相当大的比例情况下,国债发行规模和GDP增长之间保持了较显著的相关关系,国债发行基本上与宏观经济增长态势相一致,而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与GDP增长间不存在正相关,不能对我国GDP的增长作出适应性反应。 3.企业债券融资相对滞后。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来说,企业的价值,在一定范围内,会随着负债的持续增加而上升,企业的融资顺序表现为:内部融资优先于债务融资,债务融资优先于股权融资。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往往过度依赖股权融资,忽略债券融资,造成了我国企业股票发行的规模远远超过了企业债券发行的规模,即存在有股权融资偏好。这种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滞后性不仅导致了企业融资手段的单一,而且影响到股票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的充分发挥。 4.企业债券发行市场具有明显的管制特征。在发行环节,目前仍采用发行计划规模管理,募集资金投向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具体发行采取审批制的监督管理模式;债券发行进行实质性审批,难以采用法律、法规许可之外的金融工具,从而债券品种的创新受到极大限制;价格受到管制,如债券利率区间的限制,企业债券的利率在管制下缺乏弹性,无法公允反映债券之间的风险收益差别,使企业债券和其它金融工具之间难以形成合理的比价关系;同时,证券经营机构的行为受到管制,发行对象和发行区域受到管制等。 二、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约束和障碍 造成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障碍,也有市场约束。 1.政府政策方面。出于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考虑,政府赋予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和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这两大历史使命,而后者又是主要的。企业债券的作用是为企业筹措资金、优化资源配置,而股票和国债同时还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起着重要作用,股权融资和国债由此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由于这种政策的倾斜,在债券市场发展过程中具体表现为我国债券融资的计划性。国家每年都要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财政货币政策、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证券市场发展等方面的需要,对股票和债券的发行额度作出总量安排和结构控制,债券发行尤其是企业债券发行长期实行多部门行政审批制,因此,出现一些市场差别问题。 2.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滞后。第一,企业缺乏独立财产权,造成部分企业债券兑付困难。由于发行企业债券的企业没有独立的财产权,因此并不能真正承担履行债务契约的责任和义务。也就是说,他们可以从融资活动中获得资金以满足生产经营及企业员工福利待遇的需要,却不能真正承担融资失败的财产责任,一旦融资失败,责任最终只能由国家来承担。第二,一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约束机制不健全,导致企业“重股轻债”,缺乏发债的内在动力。在我国,有资格上市的公司基本是由国有企业转制而来,国有股一般占控股地位,而国有产权所有者缺位,这种特殊的产权结构导致了“内部人控制”,公司经营者的目标常常并不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经营者自然首选股权融资,后选债务融资。 3.企业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不足。我国债券二级市场由银行间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组成。由于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不接纳企业债券,原来可以交易企业债券的地方性交易中心又被关闭,企业债券的流通与转让只有在证券交易所上市这一条路,但是证交所的上市规定又非常严格,存在许多不必要的限制条款,绝大多数企业债券无法流通和转让。截至2003年11月,在深、沪两个交易所挂牌交易的企业债券仅有24只,日成交额平均不足5000万元人民币,每只债券的日成交量只有几手至几十手,有的甚至没有成交。如此小的交易量,对于整个企业债券市场而言,可以说几乎没有流动性,影响到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从而使债券市场的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市场发展也受到 4.信用评级中介机构发展滞后。企业债券市场发展与成熟,主要表现企业债券评价体系是否规范。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债券进行信用评级都是由拥有独立财产、承担无限责任并完全靠出售自己的评价结果来盈利生存的信用评级机构独立进行的。我国信用评级也存在一些问题,并没有完全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债券评级机构不对评估结果承担无限责任,这就导致一些评级机构为了达到盈利目的,出具虚假评级。第二,我国信用评级机构不仅所受约束比国外评级机构少,而且在评估技术和经验上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导致所评价出的信用级别的参考价值较低。 三、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对策建议 1.积极推进企业债券市场的对策建议。政府在政策上应支持企业债券的发展,大力推进债券发行制度的市场化建设。企业债券发行应向核准制、注册制过渡,改变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期限和利率水平由政府决定的状况,不论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及规模大小,都要由企业自己根据自己的信用级别、偿债能力和融资需要,以及市场变化的实际情况,确定企业债券发行的利率水平和还债期限,以便使各发行主体的信用差别得到显示,提高企业债券应有的供给弹性和价格需求弹性。政府对债券市场的管理主要是建立健全信用评级、担保、受托人和信息披露等法律制度体系,形成对公司发行债券的硬约束,降低违约风险。同时,要鼓励发债企业在利率形式、债券形式、付息方法、期限品种结构等方面不断创新,以增加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2.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宗旨是实现财产权的分散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途径则是大力推进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等。只有经过规范的产权制度改革,企业才能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真正市场主体,才能转变“重股轻债”的观念,才能真正承担债券融资的风险与责任。这是发展、壮大企业债券市场的关键环节。与此同时,还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偿债保障机制,以防止企业负债率过高和财务风险过大,约束企业经营中的道德风险,确保债务本息能够得到正常支付。 3.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国外的经验表明,随着债券流通性的增强,投资者会自动增加投资的需求。因此,发展我国企业债权市场的当务之急是解决企业债券的流通问题。(1)要加快债券二级市场的建设和发展。首先,应配合利率市场化进行改革,规范中介机构行为,防止垄断定价,逐步放开企业债券转让流通价格。其次,对场外交易市场和场内交易市场予以明确的定位,不同发行方式和规模的企业债券可选择不同的交易方式和交易市场。(2)要搞活我国企业债券流通市场,还必须培育大量的机构投资者。应允许基金公司、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信用评级较高、风险较小而投资回报相对较高的企业债券;考虑设立企业债券市场基金,专门支持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为企业债券市场引入更多的资金。此外,还可以在企业债券市场试行做市商制度。由承销商担任做市商,不仅可以活跃企业债券的流通,而且能够吸引机构投资者参与企业债券市场的投资。 4.健全信用评级制度。为了方便投资者判断债券风险、了解发行主体和市场的有关信息、增强市场信息透明度和对称性、保证市场运行公正合理、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人的利益,必须充分发挥信用评级机构等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健全信用评级制度。一是建立科学的评级指标体系。有关部门应该组织制定统一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级方法,以便各个评级机构共同遵守,保证评级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统一性。二是建立独立、统一的评级机构。国家可以委托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使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三是引入国外信用评级机构。这样可以在竞争中不断地提高国内信用评级机构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市场信誉,最终形成公允的信用评级体系。四是在信用评级责任方面,将评级的公允性完全交给中介机构,而监管部门只需对评级机构进行监管,由市场来决定评级机构的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耿志民。中国机构投资者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黄少安,张岗。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经济研究,2001(11) 3.江春。产权制度与金融市场[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4.何德旭,李武。关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问题的思考。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8)参考资料: 回答者:335171925 - 助理 二级 4-11 12:35一、 证券市场对于农业发展的功能证券市场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标志。作为市场经济的高级发展形式,证券市场浓缩和凝聚了市场经济的基本机制、核心要素和基本价值观念,它应该而且可以为农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 筹资与投资功能筹资与投资是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企业通过在证券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能够迅速地把分散在社会上的闲散货币集中起来,形成巨额的、可供长期使用的资本,用于生产和经营,从而开辟了不同于间接融资(银行贷款)的直接融资渠道。同时,这些股票、证券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直接投资工具。这一功能对于农业发展的意义在于:改变社会资金配置方式,开辟农业直接融资渠道,有利于克服农业发展的资金制约。 (二) 转制与监督功能 证券市场还具有促使公司转换经营机制的功能。证券市场对经营主体有一定的要求,公司要成为上市公司,必须先改制成为股份公司,按照股份公司的机制来运作。企业要在证券市场发行证券,也要经过严格的审查程序,要有良好的业绩。这就使企业时时处在各方面的监督和影响之中。这些监督包括:①股东的干预。股东作为投资者必然关心企业的经营和前途,并且通过授权关系或“用脚投票”实施他们的权力。②股价升跌的压力。企业经营的好坏直接影响股价,股价提高,对公司是一种激励;经营不善产生的价格下跌可能导致外部接管,在这种制约下,管理层不得不认真地为公司服务,股东的权益因此得到相应的保护。③社会的监督,特别是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证券交易所的监督和制约,所有这些制约,促使上市公司形成健全的内部运作机制。 这一功能对于农业发展的意义在于:(1)有助于促进农业企业的机制转换,培育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的重要作用要求它具有完善的内部运行机制,优越的组织形式。相比而言,上市公司具有体制上的优势。对照上市公司的要求,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有利于培育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2)启发和影响各类农业经营组织的企业化转变。证券市场不仅培育农业大中型上市公司,而且以它的标准、效率启发和影响着各类农业经济组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由于企业经营方式有较高的效率,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方式逐步向面向市场的农业企业经营方式转变;农民从传统的农业生产者逐步向具有市场意识、投资意识、管理意识的农业企业家转变。 (三) 资源配置与结构调整功能 证券市场的流动性特征会引导资金流向效益好且有发展潜力的部门或企业,从而发挥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功能。在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缺乏一个引导资源尤其是资金流通与配置的市场机制。证券市场恰好提供了这样一种机制:在证券市场上,资金在利益的引导下流向效益好的行业、企业,抛弃收益率低、缺乏增长潜力的证券,从而实现包括资金在内的资源的合理配置。 这一功能对于农业发展的意义在于:(1)消除行业壁垒,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要进入证券市场,要在证券市场不被冷落,必须先要成为能够赢利的行业,成为比较效益较高的产业。在过去农工商脱节、供产销分离和农业劳动力过多的情况下,农业部门仅限于原料性初级产品生产,加工和运销环节的增值流向了工业和贸易部门。然而,在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条件下,农业的比较效益和市场地位可以大大提高。资源配置功能促使农业必须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增强赢利能力。(2)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遏制和克服重复建设。农业部门的经营性资产中,存在不少重复建设项目,造成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率低。重复建设是计划经济和部门分割的必然产物。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导致重复建设的旧体制还会发生作用。利用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可以有效地遏制和克服重复建设的弊端。这是因为,首先资本的趋利动机会冲破农业经营管理中的部门分割,促进资源的自由合理流动;其次,证券市场大范围的兼并收购、资产重组和产权交易,有利于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四) 分散风险功能 证券市场通过提供各种不同性质、不同期限、不同风险和收益的证券,既给投资者和融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投融资渠道,同时也提供了分散风险的渠道。首先,融资方通过发行证券筹集资金,实际上将其风险部分地转移和分散给投资者。上市公司的股东越多,单个股东所承担的经营风险就越小。其次,投资方可以根据不同偏好,通过买卖证券和建立投资组合来转移和降低风险。证券市场的流动性特征解决了投资者难以变现的后顾之忧,证券市场的出现,为各种长短期资金相互转化和横向资金融通提供了媒介和场所。人们可以用现金购买有价证券,把消费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人们也可以卖出有价证券,将其变为现实购买力,以解决即期支付的需要。这一功能对于农业发展的意义在于:农业生产的根本特征决定了它所特有的生产周期长、存在自然灾害等风险。证券市场的分散风险功能有利于化解农业企业的风险压力,有利于农业的长期发展。 (五) 社会功能 对于转轨时期的中国,证券市场还有其超越经济领域的社会功能。首先,证券市场的出现加速了中国经济转轨和社会现代化的发育过程,广泛而深入地传播了市场经济的基础知识和价值观念。其次,证券市场成为联系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与公民切身利益的纽带,起到了社会凝聚作用。证券市场是政治、经济的“晴雨表”。国际形势、国家政局、体制改革、经济增长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等,都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业绩和投资者的投资收。81.证券市场与中国农业发展益,也都会在证券市场中得到反映。证券市场的走势,投资者的心态、倾向也会反馈到国家有关部门,从而影响有关决策。同时,从自身利益出发,企业、投资者必然对国家政治生活、经济形势、企业经营状况保持高度的关切,并且成为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增长的坚定支持者。 这一功能对农业发展的意义在于:(1)有利于加强政府和公众对农业的关注。在证券市场上,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每天会吸引千家万户的注意,投资者会因此而更加关注农业政策、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证券机构更会认真研究农业方面的信息,关注农业企业的经济活动。而这些信号会反馈到决策层,从而影响有关政策的制定和决策的实施执行。(2)促进农业部门经营观念的创新。证券市场浓缩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元素。农业与证券市场的联连,带来了经营观念的变化。例如,从只重视产品经营到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并重;从追求利润最大化到既追求利润最大化,也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从只重视土地、农具等有形生产要素,到重视股票、债券等无形生产要素等。这是经营观念、思维方式的重大进步和创新。综上所述,证券市场为农业注入了多种现代生产要素,农业需要证券市场。同时,证券市场也需要农业的参与。农业对证券市场的重要性在于:①没有农业的参与,证券市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将大为降低,证券市场的重要性将大打折扣;②农业所形成的食物与纤维系统是世界最大的产业部门,没有它们参与,证券市场是不完整的;③农产品市场是永不衰落的市场,农业为证券投资者提供了适宜长线投资的工具,有利于减少证券市场中的短线投机行为。 二、 农业利用证券市场的途径 (一) 农业利用股票市场的途径 股票市场是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主体。在债券、基金等证券品种尚未充分发育的情况下,股票市场率先支撑起中国的证券市场。目前,我国农业对证券市场的利用主要是通过股票市场进行的。至1999年底,共有57家农业概念的股份公司上市发行股票,其主营业务和资金投向涵盖农产品加工、畜牧饲料、种植、种子、渔业、水产养殖、林业、农产品流通、化肥、农用机械等领域,涉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 农业利用股票市场的步骤是:1.农业企业化。农业企业化的含义是:加快推动各种资源向农业产业化转移,对各种商品化农业的经营性资产实行企业化管理,按照《公司法》的要求规范企业组织形式。企业化是农业企业进入股票市场的前提。农业经营性资产必须经过企业制改组,才具备进入股票市场的条件。 2.农业企业股份化。农业企业股份化是指农业企业建立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为农业进入股票市场奠定微观基础。农业企业股份化过程表现为多种形式,例如,农户联合兴办股份化的企业;对乡村集体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农户取得股东资格;农户以其交售的农产品或服务参股龙头企业,作为优先股东,分享企业利益,不参与管理;专业合作社参股龙头企业;龙头企业进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改造;农业产业化链条不同环节的企业间相互持股,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必须指出的是,农业企业化过程是一个多样化的过程,是一个多种模式并存的过程。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原因,我国农业经营必然存在多种组织形式,农业企业也会表现为不同形态。这种多元化的组织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都会存留下去。 3.农业股份公司证券化。(1)扶持现有农业股份公司上市。在农业企业股份化的基础上,扶持和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股份公司进入国内外股票市场发行股票,走上资本经营的“快车道”。通过股票市场的筹资功能,募集资金迅速扩张企业规模,取得规模效益;通过股票市场的转制功能,提高企业的素质和管理水平;通过股市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断培育优质资产,改良弱质资产,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并运用并购、重组等资本经营手段,走集团化、规模化发展道路;通过股市的巨大影响,提高农业上市公司的知名度,扩大企业的无形资产,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让全社会了解、关心、支持农业产业化,让农业上市公司成为产业化经营的有力的龙头。 (2)组建新的农业股份公司并促使其上市。新组建的股份公司可侧重发展3种类型:一是大型。主要是原来国家部委直属的大型农贸加工、流通、进出口企业,经改组上市。二是精品型。选择若干著名的农业精品如砀山梨、涪陵榨菜等,组建农业精品股份公司上市。三是高科技型。把我国农业高科技成果、农科基地组成高科技农业股份公司,提高农业上市公司的科技含量。 (3)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随着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深化,农村资产得以量化,产权得以清晰,非上市的股份制公司和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股权可以通过证券化,在产权交易市场流通转让。目前,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亟待建立。一个规范化的、有约束力的产权交易市场有利于盘活农业经营性资产,有效节制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复建设,为大范围的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创造条件,使股票市场与产权市场、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实现有效联连,有利于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效率和规模。 (二) 农业利用债券市场的途径 中国债券市场作为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规模和发展程度远远落后于股市,更不能和银行信贷相提并论。中国企业对债券市场的参与程度是很低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至今为止还未有一家农业企业发行公司债券。我国应重视和加强对债券工具的运用。 农业利用债券市场的主要方式有3种:①发行公司债券。②发行经营型的基础设施如路、桥、水库等项目债券。③政府发行农业专项债券。目前,可供农业产业化选择的债券类型主要是企业债券和可转换债券。

一是我国股票债券市场发展的基本情况;二是我国上市公司债券融资的政策法律环境及国际环境;三是债券融资的机遇与挑战关键点;四是融资风险控制与融资收益间的措施。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融资工具或不同融资来源的种类及其比例关系,合理的资本结构决定了股东、债权人、经理等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控制权分配。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资本结构分析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资本结构分析论文篇1 谈现代企业资本结构分析 摘要:文章通过研究财务管理目标与资本结构理论的关系,对如何优化企业资本结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在分析影响企业资本结构有关因素的基础上,对如何优化企业资本结构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资本结构;优化;市场; 一、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融资偏好 根据融资顺序偏好理论和西方有效资本市场的融资顺序,先内部融资、其次无风险或低风险的举债融资,最后是新的股权融资,而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则几乎相反,股权融资优先于债务融资,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 由于我国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和缺乏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进入市场体系的企业在融资结构的选择上主要是考虑有效的和更多的资金供给,而融资的成本差异和风险衡量已变得无关重要。许多企业一旦经过股份制改造获准上市,便把股票融资作为公司融资的首先途径。另一方面,融资成本较低是企业偏好股权融资的经济动力。债务融资的付息“硬约束”和股票融资分红的“软约束”使我国债务融资的成本大大高于股票融资,而股票市场投资者的过度投机行为也加剧了股票市场的非理性发展,长期以来股票发行的“卖方市场”和“赚钱效应”使股票发行到目前为止还很少遇到发行失败的先例。因而,在上市时追求高额的股票发行,上市后推出高比例的配股,发生亏损后采取股权重组来吸收新资本的注入,这种“一年发股,二年配股,三年重组”已成为众多公司股权融资的真实写照,也正是市场治理机制失衡的反映。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企业资本结构的改善,使上市公司持续盈利能力下降,也不利于企业投资者对经营者的约束和激励。 (二)非上市公司偏重于银行债务融资,资产负债率过高 1.存在对银行借款筹资的非理性需求 当前,我国未上市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依靠负债筹资尤其是银行借款筹资来解决其生存和发展的资金需求。从纯经济的角度分析,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具有较高的投资风险;对企业来说,就要求有较高的财务成本;对投资者而言,就要求有较高的投资效益。 2.忽视保持资本结构弹性,产生了不合理的债务结构和不良债务 企业的资本结构必须随着经营环境及金融市场等外部因素的变化适时调整,否则,企业就不能灵活适应金融市场的变化,也就不能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债务来源单一、归还期限集中、债务资金使用频率不当等与债务结构相关的问题,资本结构缺乏弹性,造成了企业债务来源结构、债务期限结构和债务使用结构的不合理现象,增加了企业的偿债风险。当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时,就会使企业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 (三)外部筹资比例不平衡,债券融资比例偏低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占外部融资的73%,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总量尚不及股票市值的1/15,在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上,公司的债权融资比例要大于股权融资比例。 中国上市公司的债券融资与股权融资相比规模显得微不足道。1991年以来,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筹资呈显著下降趋势,1996年以后,与股票融资相比,债券融资只占10%—20%。我国企业债券融资力度不够,债券市场结构不合理。造成这些现象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资本市场尚处于发展之中,许多市场机制尚待完善、发展。 二、优化资本结构对策 (一)借鉴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立足资本市场,构建我国企业资本结构微观基础 从客观角度分析,企业从无举债经营到有举债经营过程中,在初期增加举债比重时,企业综合成本呈下降趋势,而企业价值呈上升趋势;当举债筹资比重增加到一定水平时,增加的成本超过能够得到的利益,因此,综合成本开始上升,此时的债务性资本与权益性资本的比例,应为最优资本结构。 1.控制筹资风险,确定合理的负债规模实行筹资运作的市场化和筹资方式的证券化,在改进筹资理念的同时,改善资本构成比例。第一,要科学地预测企业的资金需要量。企业举债时,为了避免盲目负债,必须对未来若干期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规划,根据资金余缺状况,对企业的固定资金、流动资金进行分析,匡算出合理的负债额度,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第二,合理确定负债与权益资本的比例。根据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企业借入资金的利息率和期望投资收益率的对比,确定负债和权益资本的合理比例;第三,综合考虑举债的附带条件。要综合全面考虑使用资金付给债权人的报酬与自己使用资金投资而期望得到的报酬率的关系。 2.有效利用资本市场运营方式,实现资本结构优化 (1)资产重组。作为资本运营的一种方式,资产重组通过不同法人主体的法人财产权、出资人所有权及债权人债权进行符合资本最大增值目的的相互调整和改变,对企业各种资本重新组合。具体包括:资产剥离、资产置换、资产注入。 (2)资本扩张。通过兼并、收购等外部交易型战略的多次运用,实现资本扩张,取得规模效益、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 (二)从宏观政策手段来看,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其中制度安排是关键 1.大力发展债市,优化证券市场结构 解决中国资本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一是要加快金融工具的创新,如:实施资产证券化,提高债务资本的流动性;利用利率调换,减少融资决策时破产成本的限制,获取最大的赋税收益等。二是要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提高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比例。 发展债市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深化债券利率市场化改革,取消企业债券利率与银行利率挂钩的做法,稳步扩大企业债券利率浮动范围,实现企业债券完全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利率水平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要稳步推进企业债券发行审批方式改革,政府应淡化或者逐步取消计划或规模管理,变行政审批制为核准制,最终建立政府有效监管下的企业债券市场体系;建立健全信用评级制度,大力发展信用评级机构;建立多层次债券交易市场体系,提高企业债券的流动性,通过企业债券的增加,强化企业融通资金的社会监督和社会约束,分化企业对银行信贷融资的依赖。 2.培育理性的投资者 大力发展我国的投资银行业务,减少上市公司财务决策中的盲目性。在我国,投资银行的作用还远未被充分认识,许多投资、融资活动根本就没有通过投资银行的认真咨询与分析。在政策及法规方面应该规定,凡是要求发行证券以及增发证券的公司一定要有咨询机构的详细论证,对发行的债券要进行评级等。以此促进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同时使投资、融资行为更加理性化。对投资者群体的教育和培训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在这一方面,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一种新投资工具的推出是否成功,与投资者对它的认识与接受程度密切相关。而投资者行为的理性是整个市场理性化的一个重要前提,也就是说只有有了理性的投资者,才会有理性的市场,这样的市场也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率与作用。 3.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公司退市和破产制度 充分发挥负债的作用是建立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负债的作用在抑制经营管理者的道德风险,传递公司内部信息,在公司处于破产边缘时通过控制权的转移,由债权人对公司进行重组和再建,使公司获得新生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负债作用的有效发挥取决于是否存在完善和健全的破产制度。这种退市和破产制度至少应在以下两方面是有效的:第一,破产必须要对公司经营者的金钱和非金钱收益都产生影响;第二,在公司处于破产边缘,由债权人对公司进行重组和再建时,公司的控制权一定要由股东和经营者手中转移到债权人手中。在退出机制和破产机制正常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强化债权人的“相机性控制”,提高公司治理结构的效率,有利于资本结构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岳宝宏.浅谈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优化[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2]洪青.公司资本结构与治理结构:国际比较及启示[J].企业经济.2004,(1) [3]许云,黄小刚.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评价模型[J].商业研究.2004,(1) 资本结构分析论文篇2 企业资本结构质量分析 摘要:对引起负债的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区分负债产生过程中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这一点对于企业内部管理者来说尤为重要。 关键词:资本结构;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 一、企业资本结构质量分析主要应关注内容 一般来说,资本成本是指企业取得和使用资本所付出的代价,主要包括筹资过程中的筹资费用和使用过程中的使用费用。其中,筹资费用是指企业获取资金来源(如发行债券、股票以及其他筹资方式)过程中发生的申请、登记、印刷等费用;使用费用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出使用资金而支付给资金提供者的报酬,如利息、股利等。 这样,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除去筹资费用外,企业从债权人处筹集的资本(负债)与从股东处筹集的资本,均存在资本成本的问题。企业的资本成本,应该是指企业的负债成本与股东人出资成本的加权平均成本。在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大于企业的资产报酬率时,企业的资本结构将导致企业的净资产逐渐萎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认为企业的资本结构质量较差。 从期限构成的角度来看,企业资金来源中的所有者权益部分,在有限责任公司的条件下,都属于永久性资金来源。而企业资金来源中的负债部分,则有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之分。企业资金来源的期限构成与企业资产结构相适应时,笔者认为企业的资本结构质量较好;反之,企业的资本结构质量较差。需要注意的是,某些企业因为战略发展的需要,往往会出现资金来源的期限和企业资产结构不适应,此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动态的分析,不能轻易地下结论。 按照一般的财务管理理论,企业财务杠杆比率越高,表明企业资源对负债的依赖程度越大。在企业过高的财务杠杆比率的条件下,企业在财务上将面临两个主要压力:一是不能正常偿还到期债务的本金和利息;二是在企业发生亏损的时候,可能会由于所有者权益的比重相对较小而使企业的债权人受到侵害。受此影响,企业从潜在的债权人那里获得资金的难度会大大提高。这就是说,企业在未来进行债务融资以满足未来正常经营与发展的难度会因企业较高的杠杆比率而提高。因此,较高财务杠杆比率的企业,其财务风险相对较高。 我们知道,按照企业股权持有者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一般可以将企业的股东分为控制性股东、重大影响性股东和非重大影响性股东三类。其中,控制性股东将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重大影响性股东则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利,但并不决定这些政策;而非重大影响性股东则对被持股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显然,控制性股东、重大影响性股东将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在对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分析时,必须关注企业的控制性股东、重大影响性股东的背景状况,谁在控制(和重大影响)着某一特定企业,控制(和重大影响)着某一特定企业的股东有没有能力将企业引向光明的未来? 二、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质量分析 1.流动负债质量分析 企业的流动负债,是指那些在1年以内应该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1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及其他流动负债等项目。 在对流动负债周转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应付票据与应付账款的规模变化及其与企业存货规模变化之间的关系。在企业存货规模增加较大,而同时企业应付票据与应付账款的规模也增长较快的情况下,这种应付票据与应付账款的规模增加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企业供应商的债权风险。 对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来说,能够真正影响企业现实偿债能力的是那些强制性的债务,如当期必须支付的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银行借款、应付股利以及契约性负债等。对于预收账款、部分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不必当期偿付,实际上并不构成对企业短期付款的压力,属于非强制性债务。 一般来说,企业的短期贷款主要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相连,通常用于补充企业的流动资金。但是,在实践中,企业资产负债长期与短期借款的规模可能表现为远远超过实际需求数量。 在企业应付票据与应付账款的数量变化所包含的经营质量信息方面,一般认为,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的相对规模代表了企业利用商业推动其经营活动的能力,同时也可反映出企业相对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由于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的财务成本并不相同(在我国的商业汇票普遍采用银行承兑的条件下,应付票据是有成本的),从企业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的数量变化中可以透视出企业的经营质量。 企业应缴税金中的所得税交纳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透视企业的税务环境。由于在资产负债表中各项目之间存在重要的对应关系,因此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与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之间的数量变化,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透视企业的税务环境如何。 2.非流动负债分析 按照财务理论,企业的非流动负债,应该是形成企业的非流动资产和短期资产(流动资产)中长期稳定部分的资金来源。这就是说,企业的非流动负债,可能形成了企业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也可能形成了企业的经营性流动资产。 企业的非流动负债是有代价的财务来源,而非流动负债所形成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又是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创造条件的,因此,在财务关系上,就要求企业非流动负债所形成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必须得到充分利用,并产生相应的增量效益。只有这样,企业的非流动负债才能够形成良性周转。 在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靠非流动负债来推动的条件下,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必须产生投资收益,且投资收益应该对应相当规模的货币回收。这样,非流动负债的本金和利息才有可能得以偿还;在某些时候,企业的非流动负债被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从而形成流动资产。在这种情况下,相应流动资产的质量将直接决定企业非流动负债的偿还状况。 一项或有事项是否会被确认为负债,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人为的主观判断,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有的企业利用该项目来进行利润操纵的现象。是否具有利用预计负债操纵利润的嫌疑,要根据财务报告中的其他资料以及企业历史资料进行判断。 参考文献: [1]卢茂,秦丽娜.资本结构理论及资本结构优化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0(10). 猜你喜欢: 1. 资本结构毕业论文 2. 资本结构论文 3. 有关资本结构优化论文 4. 论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论文 5. 有关资本结构优化论文

巨灾债券运行机制研究论文

你把积分给我吧!哈哈!

China is the world's typical catastrophic multiple countries, but the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and post-disaster compensation funds only from government grants and community donations, most of its funds are not reliable sources. Catastrophe bond as a kind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the loss caused by natural disasters can be directly transferred to the capital market, has contributed to the expansion of insurance companies underwriting capacity, decrease the cost of risk management,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insurance regulation, and help to accelerate the insurance market and capital market integra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catastrophe bond theory, analyzes the demand of catastrophe bonds and currently on the market the most sophisticated pricing model, discussed our country issuing catastrophe bond issues, put forward our country issuing catastrophe bond related suggestions.

有巨灾风险的保险公司,可以选择一个特殊目的机构为该公司的资本市场中介,这个特殊目的机构通常由离岸再保险公司担当,以获取税收和财务上的优惠。特别目的再保险人(Special Purpose Re-insurer)向保险公司提供再保险,而保险公司向特别目的再保险人支付再保险费,同时通过该特别目的再保险人向资本市场发行债券。特别目的再保险人将发行债券所得资金放人专门账户,并投向高收益、低风险的证券,同时它负责用所得的再保险费向投资者支付利息。如果合同期内保险公司发生约定损失,特别目的再保险人按照合同规定进行相应赔偿。

巨灾债券运作机制:有巨灾风险的保险公司,可以选择一个特殊目的机构为该公司的资本市场中介,这个特殊目的机构通常由离岸再保险公司担当,以获取税收和财务上的优惠。特别目的再保险人(Special Purpose Re-insurer)向保险公司提供再保险,而保险公司向特别目的再保险人支付再保险费,同时通过该特别目的再保险人向资本市场发行债券。特别目的再保险人将发行债券所得资金放人专门账户,并投向高收益、低风险的证券,同时它负责用所得的再保险费向投资者支付利息。如果合同期内保险公司发生约定损失,特别目的再保险人按照合同规定进行相应赔偿。温馨提示:1、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2、在投资之前,建议您先去了解一下项目存在的风险,对项目的投资人、投资机构、链上活跃度等信息了解清楚,而非盲目投资或者误入资金盘。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应答时间:2021-11-18,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债券发行价格毕业论文结语

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浅析债券投资的风险及防范摘 要 债券投资是投资者通过购买各种债券进行的对外投资,是一种风险性投资,其风险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可分散风险和不可分散风险。投资者必须全面认识各类风险,并采取多种方式规避风险,力求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下使投资收益最高。 关键词 债券投资 风险 防范 债券投资是投资者通过购买各种债券进行的对外投资,它是证券投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债券按其发行主体的不同,分为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债券。债券投资的风险是指债券预期收益变动的可能性及变动幅度,债券投资的风险是普遍存在的。与债券投资相关的所有风险称为总风险,总风险可分为可分散风险和不可分散风险。1 债券投资风险的表现形式1.1 不可分散风险 不可分散风险,又称为系统性风险,指的是由于某些因素给市场上所有的债券都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包括政策风险、税收风险、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1.1.1 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指政府有关债券市场的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是有重要的举措、法规出台,引起债券价格的波动,从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政府对本国债券市场的发展通常有一定的规划和政策,以指导市场的发展和加强对市场的管理。政府关于债券市场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应该是长期稳定的,在规划和政策既定的前提条件下,政府应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管理手段引导债券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1.1.2 税收风险 对于投资免税的政府债券的投资者面临着税率下调的风险,税率越高,免税的价值就越大,如果税率下调,免税的实际价值就会相应减少,则债券的价格就会下降;对于投资于免税债券的投资者面临着所购买的债券被有关税收征管当局取消免税优惠,则也可能造成收益的损失。1.1.3 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由市场利率的可能性变化给投资者带来收益损失的可能性。债券是一种法定的契约,大多数债券的票面利率是固定不变的,当市场利率上升时,会吸引一部分资金流向银行储蓄等其他金融资产,减少对债券的需求,债券价格将下跌;当市场利率下降时,一部分资金流回债券市场,增加对债券的需求,债券价格将上涨。同时,投资者购买的债券离到期日越长,则利率变动的可能性越大,其利率风险也相对越大。1.1.4 通货膨胀风险 由于投资债券的实际收益率=名义收益率-通货膨胀率。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随着商品价格的上涨,债券价格也会上涨,投资者的货币收入有所增加,会使他们忽视通货膨胀风险的存在,并产生一种错觉。其实,由于货币贬值,货币购买力水平下降,债券的实际收益率也会下降,当货币的实际购买能力下降时,就会造成有时候即使我们的投资收益在量上增加了,但在市场上能购买的东西却相对减少。当通货膨胀率上升到超过债券利率水平,则债券的实际购买力就会下降到低于原来投资金额的购买力。1.2 可分散风险 可分散风险又叫系统性风险,是指某些因素对单个债券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包括信用风险、回收风险、再投资风险、转让风险和可转换风险。1.2.1 信用风险 当债券发行人在债券到期时无法还本付息,而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风险为信用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在公司债券中,公司如果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完全履约支付本金和利息,则债券投资者就会承受较大的亏损,就算公司的经营状况非常良好,但我们也不能排除它存在财务状况不佳的可能性,若真有这种可能,该公司的还本付息能力就会下降,那么就会发生它不能按约定偿还本息,从而产生了信用风险。1.2.2 回收风险 对于有回收性条款的债券,常常有强制收回的可能,而这种可能又常常是市场利率下降、投资者按债券票面的名义利率收取实际增额利息的时候,而发行公司提前收回债券,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就会遭受损失,从而产生了回收性风险。1.2.3 再投资风险 由于购买短期债券,而没有购买长期债券,将会有再投资风险。例如,长期债券利率为10%,短期债券利率8%,为减少风险而购买短期债券。但在短期债券到期收回现金时,如果利率降低到6%,就不容易找到高于6%的投资机会,从而产生再投资风险。1.2.4 转让风险 当投资者急于将手中的债券转让出去,有时候不得不在价格上打点折扣,或是要支付一定的佣金,因这种付出所带来的收益变动就产生了转让风险。1.2.5 可转换风险 若投资者购买的是可转换债券,当其转成了股票后,股息又不是固定的,股价的变动与债券相比,既具有频繁性又具有不可预测性,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在经过这种转换后,其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将会增大一些,可转换风险因此产生。2 债券投资风险的防范2.1 合理估计风险的程度 在进行投资之前,投资者应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掌握各种信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去分析投资对象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 (1)从宏观方面,必须准确分析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因素的变动情况;了解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特点、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变动趋势;关注银行利率的变动以及影响利率的各种因素的变动。 (2)从微观方面,首先要从总体上把握国家的产业政策,其次要对影响国债或公司债券价格变动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对公司债券的投资者来说,充分了解企业的信用等级状况、发展前景和经营管理水平、产品的市场占有情况,其中公司的信用等级状况可由专业的债券信用等级评定机构完成,其余的各种因素必须依靠投资者在充分掌握相关信息后,才能得出较为准确的判断风险的结果。2.2 全面确定债券投资成本 确定债券的投资成本也需要投资者在进行投资之前开展,债券投资的成本大致有购买成本、交易成本和税收成本三部分。 (1)债券不是免费的,我们要获得债券还须等价交换,它的购买成本在数量上就等于债券的本金,即购买债券的数量与债券发行价格的乘积,若是中途的转让交易就乘以转让价格。对附息债券来说,它的发行价格是发行人根据预期收益率计算出来的,即购买价格=票面金额的现值+利息的现值。对贴息债券,其购买成本的计算方法为:购买价格=票面金额×(1-年贴现率)。 (2)债券在发行一段时间后就进入二级市场进行流通转让,如在交易所进行交易,还得交付自己的经纪人一笔佣金,不过,投资人通过证券商认购交易所挂牌分销的国债可以免收佣金,其他情况下的佣金收费标准是:每一手债券(10股为一手)在价格每升降0.01元时收取的佣金起价为5元,最高不超过成交金额的2‰。经纪人在为投资人办理一些具体的手续时,又会收取成交手续费、签证手续费和过户手续费。 (3)我们还需要考虑的是税收成本,虽然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是免税的,债券交易也免去了股票交易需要缴纳的印花税,但我们投资公司债券时要交纳占投资收益额20%的个人收益调节税,这笔税款是由证券交易所在每笔交易最终完成后替我们清算资金账户时代为扣除的。2.3 准确计算债券投资收益 债券的投资收益包括利息、价差和利息再投资所得的利息收入。这仅仅只是其名义收益,即投资债券的名义收益=面值×持有年数×债券年利率+价差+利息,这里的价差在债券溢价发行的时候应该是负值。但实际上,收益是一个社会范畴的概念,它必须综合考虑物价水平的变化,或者说成通货膨胀因素,所以,当我们来计算实际收益时,还必须剔除通货膨胀率或价格指数,即实际收益=名义收益/价格指数,这样才能准确计算债券投资收益。2.4 把握合适的债券投资时机 所谓把握合适的债券投资时机是指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一方面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即自己单位或个人能够支配的长期资金数量,一般而言,我国大部分单位能够支配的长期资金十分有限,能用于债券投资的仅仅是一些暂时闲置的资金。采取期限短期化既能使债券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又能取得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由于所投资的债券期限短,投资者一旦需要资金时,能够迅速转让,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采取这种投资方式能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需要密切注意利率的变化,利率提高时,债券的价格就降低,此时便存在风险,但若是进行短期投资,就可以迅速的找到高收益投资机会,反之,若利率下降,长期债券却能保持高收益。2.5 选择多样化的债券投资方式 所谓债券投资方式多样化,一是指投资者将自己的资金分别投资于不同种类的债券,如国债、金融债券、公司债券等。各种债券的收益和风险是各不相同的, 如果将资金集中投资于某一种债券可能会产生种种不利后果,如把所有资金全部用来购买国债,这种投资行为尽管非常安全、风险很低,但由于国债利率相对较低,这样做使得投资者失去投资公司债券所能得到的高收益;如果全部资金用来投资于高收益的低等级公司债券,收益可能会很高,但缺乏安全性,也很可能会遇到经营风险和违约风险,最终连同高收益的承诺也可能变为一场空。而投资种类分散化的做法可以达到分散风险、稳定收益的目的。二是指投资者将自己的资金分散投资在不同期限的债券上,投资者手中经常保持短期、中期、长期的债券,不论什么时候,总有一部分即将到期的债券,当它到期后,又把资金投资到最长期的证券中去。假定某投资者拥有20万元资金,他分别用4万元去购买1年期、2年期、3年期、4年期和5年期的各种债券,这样,他每年都有2万元债券到期,资金收回后再购买5年期债券,循环往复。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操作方便,能使投资者有计划地使用、调度资金。 总之,债券投资是一种风险投资,那么,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必须对各类风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并对其加以测算和衡量,同时,采取多种方式规避风险,力求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下使投资收益最高。参考文献1 詹姆斯·C·范霍恩.现代财务管理(第十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2 伯恩斯坦,达摩达兰.投资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3 张先治. 财务分析[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4 荆新. 财务管理学(第三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希望对您有帮助。

结论的任务是精炼表达在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的基础上,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得出的富有创造性、指导性、经验性的结果。它又以自身的条理性、明确性、客观性反映了论文或研究成果的价值。结论与引言相呼应,同摘要一样可为读者和二次文献作者提供依据。结论的内容不是对研究结果的简单重复,而是对研究结果更深入一步的认识,是从正文部分的全部内容出发,并涉及引言的部分内容,经过判断、归纳、推理等过程而得到的新的总观点。主要包括:(1)本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性的东西,解决了什么理论或实际问题;对论文创新内容的概括,措辞要准确、严谨,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不用“大概”、“也许”、“可能是”这类词,以免使人有似是而非的感觉,从而怀疑论文的真正价值。(2)对前人有关问题的看法作了哪些检验,哪些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哪些不一致,作者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或否定。(3)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或遗留问题。如是否存在例外情况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或解决的问题,也可提些进一步研究本课题的建议。对于某一篇论文的"结论",上述要点(1)是必须的,而(2)和(3)则视论文的具体内容可以有,也可以没有;如果不能导出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结论段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应提供明确、具体的定性和定量的信息。对要点要具体表述,不能用抽象和笼统的语言。可读性要强,如一般不用量符号,而宜用量名称。行文要简短,不再展开论述,不对论文中各段的小结作简单重复。研究成果或论文的真正价值是通过具体"结论"来体现的,所以结论段也不宜用如"本研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本研究结果属国内首创"、"本研究结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一类语句来作自我评价。 范例论文:长期以来,我国汽车产品主要靠集团消费,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微型汽车的价格低廉、经济实惠,在市场中取得了好评。随之而来的是环境问题和燃油价格问题,所以市场下一步的导向应该是向小排放量,低消耗的经济型方向发展。为有效解决该问题,在本次前驱发动机装配设计,采用了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电子控制的汽油喷射系统由进气系统、燃油系统及包括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执行元件在内的控制系统组成。其优点在于可以根据控制燃油喷射量,使燃油在汽缸内完全燃烧,从而节约能源,降低有害气体排放。电喷车相对于化油器车具有功率高、省油、噪音低、一次点火率高等性能优点。 设计的任务是前驱发动机装配设计,从实际使用成本来说,前驱车传动路线比较简单,传动效率更高,整备质量相对也轻一点,它的燃油经济性比后驱车要好因为微型发动机具有成本低,用途广泛等特点,所以可以将其应用在农业,工业等其他领域。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在舒适性上对内部空间有一定的要求,前驱车在这方面比较有利。 前驱发动机装配设计,也就是发动机装配的工艺。为了提高发动机工作效率、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最有效的提高产品价值。其设计步骤的合理性以及发动机的悬置显得尤为重要。本设计采用液压悬置目前在轿车上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随着汽车工业在我国的发展,经济型汽车要占主导地位。由于能源问题,以及汽车在民间的普及,也只有经济型汽车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只有适应市场才能更好的发展,走良性循环的轨道。

我国债转股研究论文

第一条为加强对企业债务重组业务的所得税管理,防止税收流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企业)与债务人(企业)之间发生的涉及债务条件修改的所有事项。第三条债务重组包括以下方式:(一)以低于债务计税成本的现金清偿债务;(二)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三)债务转换为资本,包括国有企业债转股;(四)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加收利息、延长债务偿还期限并减少债务本金或债务利息等;(五)以上述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方式组合进行的混合重组。第四条债务人(企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除企业改组或者清算另有规定外,应当分解为按公允价值转让非现金资产,再以与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相当的金额偿还债务两项经济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债务人(企业)应当确认有关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债权人(企业)取得的非现金资产,应当按照该有关资产的公允价值(包括与转让资产有关的税费)确定其计税成本,据以计算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费用或者结转商品销售成本等。第五条在以债务转换为资本方式进行的债务重组中,除企业改组或者清算另有规定外,债务人(企业)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所得,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债权人(企业)应当将享有的股权的公允价值确认为该项投资的计税成本。第六条债务重组业务中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让步,包括以低于债务计税成本的现金、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等,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计税成本与支付的现金金额或者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包括与转让非现金资产相关的税费)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所得,计入企业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中;债权人应当将重组债权的计税成本与收到的现金或者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的债务重组损失,冲减应纳税所得。第七条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计税成本减记至将来应付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当期的债务重组所得;债权人应当将债权的计税成本减记至将来的应收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当期的债务重组损失。第八条企业在债务重组业务中因以非现金资产抵债或因债权人的让步而确认的资产转让所得或债务重组所得,如果数额较大,一次性纳税确有困难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可以在不超过5个纳税年度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第九条关联方之间发生的含有一方向另一方转移利润的让步条款的债务重组,有合理的经营需要,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可以分别按照本办法第四条至第八条的规定处理:(一)经法院裁决同意的;(二)有全体债权人同意的协议;(三)经批准的国有企业债转股。第十条不符合本办法第九条规定条件的关联方之间的含有让步条款的债务重组,原则上债权人不得确认重组损失,而应当视为捐赠,债务人应当确认捐赠收入;如果债务人是债权人的股东,债权人所作的让步应当推定为企业对股东的分配,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18号)第一条第(二)项的规定处理。第十一条本办法所称公允价值是指独立企业之间业务往来的公平成交价值。第十二条本办法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内容 :1、企业合并的涵义及不同合并形成;2、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及适应情况;3、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国际比较;4、我国企业合并会计方法的选择及理由。

参考资料 :《财经研究》2001、1,“企业合并的基本会计方法及其比较分析”,邓小平;《财会月刊》2000、12:“购买法与权益联合法的比较分析”,宁宇新;《时代财会》2003、5:“对我国企业保并会计方法选择的现实思考”,万宇洵、李典和;《高级财务会计学》万宇洵主编,西南财大出版,“第三章,企业合并会计”;《会计研究》合并会计报表问题研究课题组:“论控制与合并财务报告问题。

2 标题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相关研究目的:辨别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规定;2、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国际国比较;3、关联方交易的定价政策;4、关联方关系的披露分析;5、关联主交易的规范措施;6、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准则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资料 :《会计准则讲解与操作》闫德玉等,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年;《财会月刊》2002、11“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的合并会计报表编制”,孟宇;《财会月刊》2003、1,“寻探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价格的监管体系”,车嘉丽,《黑龙江财会》“加强关联方交易披露和监管的对策”,雷鸣等;《国际会计准则第24号》“关于关联方说明”等。

3 标题 :或有事项的分析研究目的:了解或有事项的意义和种类,掌握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

内容 :1、或有事项的涵义与种类;2、或有事项的确认;3、或有事项的计量;4、或有事项的帐务处理及披露;5、或有事项准则的不足与建议。

参考资料 :《会计研究》,1996、3,“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林斌;《会计研究》”关于我国或有事项准则的有关问题“,宣和;《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2003年版,经济科学出版社;《企业会计准则(制度)选解》万宇洵编著,2003年,湖南大学出版社;《上海会计》”试谈或有事项确认为负债时的会计核算“王锡岚等。

4 标题 :会计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原则及方法探究目的:掌握已有的会计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和方法,熟练运用其要求处理实际问题。

内容 :1、会计调整事项的涵义和内容;2、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处理原则和方法;3、会计政策变更事项的调整处理原则和方法;4、会计估计变更事项的调整处理原则和方法;5、会计差错更正事项的调整处理原则和方法;6、对调整事项的处理原则和方法改进建议。

参考资料 :《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财政部制定,相应学习辅导资料及继续教育的教材,《企业会计准则(制度)选解》万宇洵编著,湖南大学出版社;各种会计杂志上相关论文。

5 标题 :实质量于形式原则的运用分析目的:结合实际把握实质重于形式的精神,旨在会计实践中灵活加以运用。

内容 :1、实质重于形式为什么是修正性原则(要义);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确认收入时的表现;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融资租赁业务中的表现;4、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确认资产时的表现;5、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其他方面的运用;6、对该原则在具体准则中进一步体现的建议。

参考资料 :《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财政部制定,“实质重于形式探析”万宇洵,《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4期;近几年来有关财会杂志上相关文章。

6 标题 :重要性原则在具体准则中的体现目的:分析研究重要性原则的要义,融会贯通其在会计实践中的运用。内容:1、重要性原则的要义分析;2、重要性原则在干具体准则中的体现;3、具体准则中重要性原则表现的分析;4、进一步完善我国具体准则的建议。参考资料:《企业会计准则》2002年版,经济科学出版社;《企业会计准则(制度)选解》2003年,湖大出版社;近几年来有关会计杂志的相关论文。

7 标题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计量的二重性目的:介绍人力资源计量的两种方法:成本法和价值法,探讨建立人力资源会计成本计量与价值计量并存的二重模式。

内容 :1、人力资源计量的成本法,其优点和缺点;2、人力资源计量的价值法,其优点和缺点;3、采用二重计量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采用二重计量模式的具体做法。

参考资料 :《人力资源会计专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略论人力资源会计的几个问题》,财会通讯,2002,6。

8 标题 :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研究目的:探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内容:1、会计职业道德概述;2、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3、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具体措施。参考资料:近三年的会计杂志、报纸,如《会计研究》《fioi财务会计导刊》《财会通讯》《财会月刊》等。

9 标题 :商誉会计问题研究目的:通过此论文的写作,一方面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另一方面增强商誉领域的专业知识。

内容 :1、商誉的基本概念;2、商誉的确认;3、商誉的计量;4、商誉的摊销;5、商誉的诚值;6、商誉的披露。

参考资料 :1、邓小平《商誉会计论》,立信会计出版社;2、fasb、acsb、asb、lasb、aasb、等有关国际组织关于商誉的会计规范。

10 标题 :知识经济对会计的挑战及其对策目的:阐述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面对。

内容 :1、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2、知识经济时代所面临的挑战;3、面对知识经济挑战的对策。

参考资料 :《管理会计学》(人民大学出版社)余绪缨主编;有关报刊杂志。

11 标题 :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若干问题探讨目的: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的地位相当重要,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报告对确定企业价值有重大意义。

内容 :1、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的地位;2无形资产的确认问题;3、无形资产的计量问题;4、无形资产的披露问题。

参考资料 :《无形资产会计》(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于长春);《知识经济对无形资产计量的影响》(《会计研究》1999、2,唐学松);《无形资产的特征与评价》(《会计研究》1999、2,崔也光。

12 标题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思考目的:理论联系实际,探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意义与途径

内容 :1、简述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2、剖析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3、提高会计信息的措施和途径。

参考资料 :《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因素分析》《财会研究》2002、11,《浅谈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事业财会》2002、5;《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探讨及其监管机制创新》《当代财会》,2002,5.

13 标题 :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研究目的:分析会计信息质量的企业制度因素;探寻提高信息质量的相关途径;分析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会计学途径。

内容 :1、会计信息质量的决定因素分析;2、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关分析;3、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关关系分析;4、提高信息质量的治理结构措施;5、改善治理结构的会计途径。

参考资料 :《公司治理》、《企业管理与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研究》,2000、6;《公司治理中的会计确定》,《会计研究》,2002、4;《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行为》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内蒙古社会科学2003、1。

14 标题 :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目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较长时间内一直在困扰着各方面的信息使用者,其失真程度之深,范围之广、危害之大,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通过本文的论述,更进一步控制,克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内容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1、会计信息失真的种类及其主要表现;2、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分析;3、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参考资料 :1、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大举措——感悟《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研究,2001,2,黄世出刘维;2、《银行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金融会计》2000年第7期;3、《财经理论与实践》200人年第1期“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15 标题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目的:研究治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措施。

内容 :1、会计信息真实性概述(含义,重要性等);2、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特征、危害;3、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4、治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具体对策。

参考资料 :近三年的会计杂志、报纸,如《会计研究》《fioi财务会计导刊》等。

16 标题 :我国会计规范问题研究目的:探寻我国会计规范的具体形式,会计规范体系的完善等。

内容 :1、会计规范的意义;2、目前会计规范的现状、体系、形式、有效性等;3、会计规范体系的完善;4、提高规范有效性的措施。

参考资料 :王开田。会计规范理论结构;陈亚民,会计规范论;陈箭深,会计研究,2001、1;葛家澍,会计研究,2001,1。

17 标题 :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目的:分析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因,为规范会计政策选择提供指南。

内容 :1、会计政策选择存在的原因;2、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因;3、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等;4、规范会计政策选择的必要性;5、规范选择的原则、方法。

参考资料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分析》,《会计研究》2000,3:“试论会计政策的选择原则”《会计研究》1999、2;《会计选择论》。

18 标题 :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相互协调的思考目的:从降低遵循税法的成本着想,探讨有关经济业务处理中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相互协调问题。

内容 :分析会计制度与税法规定的关系,探讨如何尽量做到二者的协调,并以某类经济业务的处理为例,说明如何协调。

参考资料 :《企业会计制度》;有关税法规定;2002-2003年有关报刊中的相关资料。

19 标题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目的:研究资产减值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具体问题。

内容 :1、资产减值准备概述(含义、意义、理论依据等);2、《企业会计制度》关于资产减值准备规定的若干突破;3、执行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规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成因);4、对于八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规定和操作的具体建议。

参考资料 :近三年的会计杂志、报纸,如《会计研究》《fioi财务会计导刊》《财会通讯》《财会月刊》《上海会计》《四川会计》《财会月刊》等。

20 标题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其完善目的:完善的资本市场需要完善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作为市场经济初期阶段的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存在很多不足与缺陷,如何完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是一个重要课题。

内容 :1、探讨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意义;2、分析我国目前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缺陷及原因;3、提出完善我办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思想。(可参考西方发达国家关于会计信息披露治理经验)

参考资料 :《会计研究》、《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现金流量表》《企业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国际会计准则第14号——分部报告〉《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理论与证据》(吴联生:2000,厦门大学博士后研究报告)、〈会计域秩序与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吴联生:2002,经济研究)等。

21 标题 :关于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理论探讨目的:从理论上分析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必然性和措施,为会计国际化的实践作指导。

内容 :会计国际化的理论解析,影响会计国际化的因素,目前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现状,加速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对策和措施。

参考资 料:〈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财会通讯〉〈财会月刊〉。

22 标题 :浅议我国加入wto与会计改革目的:我国加入wto后,会计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我国现有的会计管理系统,面对新的环境应如何进行改革和调整,从而更好的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内容 :文章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综述:1、“入世”后对我国会计环境的影响;2、加入wto后会计改革的目标与设想;3、适应国际环境,改革中国会计。

参考资料 :1、〈向二十一世纪我国会计的改革与发展〉,上海会计2001,(1);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会计问题论文摘编〉上海会计,2001,(2);3、加入wto会计怎么办〉会计之友,2002,(2);4、〈加入wto与中国会计改革〉时代财会2002;5、〈加入wto与我国会计行业应作出哪些调整〉——当代财经2002.

23 标题 :国有企业经理人期权激励问题研究目的:通过写作本文,学生应熟悉经理人期权激励的基本原理、基本要求与操作方法,掌握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人期权激励中的特殊问题等。

内容 :1、经理人期权激励的涵义与功能;2、国有企经理人期权激励的必要性与重要性;3、国有企经理人期权激励的难点解决措施。

参考资料 :1、谢德仁,刘文:〈关于经理股票期权会计确认问题研究〉,〈会计研究〉,2002年第9期;2、魏刚:〈高级管理层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经济研究〉,2000(3)。

24 标题 :论合伙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资格目的:通过写作本文,学生应掌握合伙事务所的特点及其对合伙人的要求,掌握我国合伙人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参考资料 :1、王善平:〈合伙会计师事务所中的私人财产与创新能力〉,〈会计论坛〉2002年第2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王善平:《独立审计的诚信问题》,《会计研究》,2002年第7期。

25 标题 :试论财务管理目目的: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内容:介绍国内外关于企业财务目标的几种主要观点;运用经济学理论论述如何定位企业财务目标。

参考资料 :《会计研究》;《财务与会计》;《财务与会计导刊》。

26 标题 :试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目的:理解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财务目标观点,能比较各自的优劣,并结合当前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内容 :1、简述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财务目标观点,并作比较。2、财务目标选择的原则标准;3、我国选择何种财务目标。

参考资料 :《现代企业财务目标选择》《湖南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有关财务目标理论的分岐综述》《财会月刊》2002,2;《企业财务目标的比较与选择》《交通财会》1999,3。

27 标题 :非营利组织财务问题探讨   目的:本题为在非营利组织上(如学校、科研单位、非营利医院等)工作或对非营利组织财务感兴趣的同学准备。目的在于将所学的财务管理知识,与非营利组织的实际相结合,探讨有关财务问题。

内容 :就非营利组织的某个或某些财务问题(如收入、支出、筹资等),探讨非营利组织财务与企业财务的异同以及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优化。只要求就某一个或几个问题论述,不要求全面论述。

参考资料 :1、何进日主编《财务管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2、王名编著〈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张彪《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策略》,《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1期;4、张彪、张士建《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若干基本问题探讨》《云梦学刊》2003年第4期;5、2002—2004年有关报刊中的相关资料。

28 标题 :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目的:提示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经营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内容 :1、资本经营在国有企业中的运用状况;2、国有企业资本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国有企业资本经营主要问题产生的根源;4、解决国有企业资本经营中存在有主要问题的对策(或改进设想)。

参考资料 : 1、范恒山,资本经营:走出误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李丽伟,浅议资本经营,现代会计,2002年第4期;3、余建春,建立和完善国资运营新机制,国有资产管理,2001,5; 4、郭元唏,资本经营,西南财经大学出版,1997版;5、陈光鸿,关于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几点思考,上海会计,1997,11;6、韩晓亮,资本经营应注意的七天风险,财务与会计(财政部),2002,12。

29 标题 :改进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究目的:探寻改进、完善企业财务报告的办法、措施。

内容 :1、改善企业财务报告的必要性,现行企业报告的不足,环境的需要;2、改善企业财务报告应遵循的原则;3、改善企业财务报告的措施、办法。

参考资料 :1、葛家树《改进企业财务报告问题研究》;2、王相年,《论财务报告忍气吞声改进》《会计研究》1999年、7;3、朱元年论文,《会计研究》99、7;4、张延成论文,《会计研究》98、3。

30 标题 :企业业绩评价问题研究目的:探寻评价企业业绩的指标体系、方式方法。

内容 :1、企业业绩评价的意义、目标;2、业绩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3、业绩评价的方式方法。

参考资料 :1、张蕊论文,《会计研究》2001、12;2、李晓强论文,《会计研究》2000、11;3、池国华论文,《会计研究》2003、8。

31 标题 :浅议私营企业期间费用的控制目的: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私营企业象雨后春笋发展很快,现已成为推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重要力量。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如何去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便是本文所旨。

内容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1、私营企业期间费用控制的内容;2、当前私营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3、私营企业期间费用控制的对策。最后对私营企业发展前景展望。

参考资料 :1、《试论期间成本》——会计研究,1999年11月,于胜道等;2、《论现代企业成本的战略管理》——会计研究;1995年7月,陆距;3、《现代市场经济成本控制新观念》——财会月刊,2002、6;颉茂华;4、《企业管理概念》——教材。

32 标题 :企业融资结构的比较分析参考文献:会计研究,2004,7;杨兴王,郑军,基于代理成本的企业绩务融资契的安排研究;郑荣鸣,中外企业融资结构的比较分析;① 杨之帆,企业资本结构与融资方式偏好,财经科学,2001,4;周忠患等,财务管理,上海三联书店,1993。

33 标题 :关于增值税若干问题的探讨目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与完善,这就必然要求现行增值税制也应当逐步适时的完善,这样才能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

内容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1、增值税税负的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2、推行增值税转型的高风险及其对策;3、世界税制改革的动向与趋势。

参考资料 :1、《世界税制改革的动向与声势》——“税务研究”邓子基2001、5;2、《增值税的宏观税负与微观税负》。——“税务研究”苏筱华2001、5;3、《对增值税转型的几点逆向思考》——“税务研究”陈晓等2001、5;4、《增值税分析控制法的大批量及稽查应用》“税务研究”李庆章2001、7。

34 标题 :债转股对企业治理结构的效应分析目的:债转股成功的关键在于转股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改善与完善。通过深入分析债转股对企业治理结构带来的正、负面效应,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内容 :1、我国企业债转股的由来;2、债转股性质定位;3、债转股对企业治理结构的效应分析;4、完善债转股的相关政策建议。

参考资料 :  2、课题组:债转股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及其前景分析[j],管理世界,2001(5);1、 吴有昌,赵晓、债转股:基于企业治理结构的理论与政策分析[j],经济2、 2000(2); 2、延华、彭继厂、重建债转股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困难与对策[j],经济体制改革2001(6);3、 玉,关于债转股问题的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2002(2);4、   庄乾志,债转股:功能缺陷七制度依赖,财经问题研究;2000(1);5、   周小川,关于债转股的几个问题研究[j],投资研究,1999(12)。

35 标题 :浅析国有企业债务重组问题目的:分析国有企业债务问题形成的原因,为解决国有企业债务问题寻找出路。

内容 :1、国有企业债务问题的现状;2、债务问题形成原因及分析;3、债务问题的解决(不同角度进行探讨)。

参考资料 :《财务月刊》《辽宁经济》《现代会计》等。

36 标题 :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效能状况研究目的: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的构成,履职现状及其在公司治理中的效能,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设想,以便监事会在公司治理中效能的发挥。

内容 :1、研究背景;2、上市公司监事会的构成现状分析(抽样调查);3、市公司履职现状及其在公司治理中的效能分析;4、上市公司监事会改进设想(结论)。

参考资料 :1、网上查询有关上市公司监事会设置、工作效能、履职现状等有关资料;2、陈湘水,公司治理结构模式,资本市场,2001年第11期,63-67;3、监事会运行机制研究课题组,强化监事会职能,上海证券报,2001、12、19;4、李维安,张亚双、如何构造适合国情的公司治理监机制,财经科学,2002年第2期,63-665、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原则研究课题组,中国公司治理原则草案及其解说,南开管理评论,2001年第1期,9-24;6、上海证券交易研究发展中心,当前我四市公司治理存在三大突出问题,中国证券报网络版,2001、11、12;7、夏冬林,我国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功能分析,会计研究,2000年第3期,12-17;    8、夏冬林,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交通状况研究,当代财经,2001年第7期,34-39。

37 标题 :企业利润操纵方法的会计分析参考文献:[1l黎仁华。谈谈会计报表粉饰的审计策略[j]。财会月刊,2002,(2)。[2]阎务达等。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的财务指标特征研究[j.]财务与会计,2001,(10)。[3]肖时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防范体系研究[j]。会计研究,2000,(5)。[4]马永义。对遏制利润操纵行为的一些思考[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1(5)。

38 标题 :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模式研究参考文献:② 王斌,企业的财务管理及其模式会计研究,1999,11③ 董伟,张朝,集团型的财务管理的模式,财务与会计,2001,10④ 于比彪等,财务管理与绩效考核集成,系统议计,财务与会计,2004,2、3⑤ 钱德勤,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财务管理革命,商务印书馆,1987;于比彪等,关于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系统的框架研究,会计研究。2004,8。

39 标题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研究目的:通过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结合国内外近几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审计失败案例,分析cpa承担法律责任的原因,探讨目前cpa法律责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cpa民事赔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内容 :1、cpa法律责任基本问题(主体、客体、归类原则、构成要件等);2、cpa承担法律责任的原因分析(主、客观原因);3、cpa承担法律责任的现存问题分析;4、对策和建议。

参考资料 :谢荣,1994《市场经济中的民间审计责任》,上海社科院出版;《蒙氏审计学》第10版;江平《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论cpa民事责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审计研究》2002年第4期;《cpa民事责任的几个基本问题》《审计研究》2002年第4期。

40 标题 :审计失败的成因及规避目的:通过近几年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审计失败案例的分析,寻求其审计失败的原因,探讨规避审计失败的措施。

内容 :1、审计失败案例分析(典型审计失败案例分析或综合分析);2、原因分析;3、规避审计失败的措施。

2003年1.日本对中国的物化技术溢出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人力资本,制度与经济增长,重庆工学院学报。3.国有企业的负债和债转股博弈,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1.债转股企业的选择及其机制设计,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版。2.国有企业债转股运作:一个博弈观点,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版。3.债转股股权的组合退出:一个机制设计观点,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4.高校特困生资助政策效应的经济学分析,技术经济及管理研究。5.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分析,商业研究。6.解说降息:经济学家的观点,重庆金融。7.新产品定价博弈模型的探讨,商业经济与管理。8.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研究及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悖论的解释,当代经济研究。9.最优要素投入组合与利润最大化原则,技术经济及管理研究。10.中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商业研究。11.浅析基于信息技术的管理理念,浙江经济。12.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分析,商业研究。13.加入WTO后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重庆金融。14.净现值法的改进及项目最佳持续时间确定,商业研究。15.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的博弈分析,重庆大学学报。16.北美和日本对中国的物化技术溢出的有效性对比,重庆大学学报。17.论企业战略导向中的经销商激励机制,当代经济研究。18.国有企业债转股中的股权回购讨价还价博弈模型,现代管理科学。19.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风险防范的博弈分析,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金融挤兑的一种博弈论模型描述与贝叶斯纳什均衡的唯一性。21.非对称信息下的员工招募风险及其防范,浙江经济。22.一个民营企业贷款历程引发的思考,《商业研究》。23.净现值法的改进及项目最佳持续时间确定,《商业研究》。19.The probe to the fiscal levy policy of the high-tech development in China,USA-China Business Review,Feb.1.国有企业债转股的博弈模型,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债转股股权回购博弈模型,当代经济科学。3.国有企业债转股的博弈论模型,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4.论企业战略导向中的经销商激励机制,当代经济研究。5. A Bargaining Game Model of Share Buy Back in the Swap of Debt to Equity,Proceedings of 200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6.A Game Theory Model of the Swap of Debt to Equity in China’s State-Owned Enterprise Reformation,Proceedings of 200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7.Analytic methods and positive study of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y,preceedings of ICM’2001,Xi’an,China.May 。2000年1.用期权定价模型计算投资机会成本,科技与管理。2.漫谈西部大开发中的金融西进战略,重庆金融。3.优先发展重点科技领域,提升重庆在西部开发中的科技地位,重庆调研。]4.西部大开发:西部及重庆需要的政策支持,<西部大开发>论文集。5.西部大开发中的关键技术需求研究,<西部大开发>论文集。6.区域经济差距的分析方法与实证研究,<西部大开发>论文集。7.债转股中的博弈论,重庆金融。8.我看西部大开发,重庆金融。9.人力资本增长与新产品开发,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基于人力资本增长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管理工程学报。11.风险投资不确定性决策的CEU模型,科技与管理。12.科教与经济增长的双向拉动机理,科技与管理。13. Extensive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with an Expanding Variety of Intermediate Products,Proceedings of the 5th NIBES General Meeting 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search inEconomy and Management of the 21st Century。14. The Financial Service Reform and Innovation to Boost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and-Medium-Sized Enterprises, Proceedings of 200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mprovingManagement through University-Industry Partnership。1999年1.Decision-making on physical investment by using the options pricing theory, proceedingsof 9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2.假冒伪劣产品与真品共存于市场的信号传递博弈模型,电子科技大学学报。3.需求的差异性与销售激励问题,电子科技大学学报。4.改进与完善主办银行制度的对策研究,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关键技术选择研究,科技与管理。6.从不良贷款问题看银企关系的重塑,金融理论与实践。7.关键技术选择,管理工程学报。8.漫谈境外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重庆城市金融。9.国企领导选拔:从“官场”走向市场,当代党员。10.不可再生资源约束下的三部门内生增长模型,科技与管理。11.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可行性研究,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重庆市场体系的总体目标模式构造,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分析,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4.人民币汇率预测模型,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领导决策参考。16.我国汇率问题探讨及模型构造,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中国R&D战略研究,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8.大力发展风险投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庆金融。1998年1.可持续发展指标的一种理论构造方法,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股份合作制的激励效应分析,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汲取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教训,加强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重庆能源。4.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影响因素分析,重庆金融。5.复兴经济增长,还需供给药方,重庆金融。6.论商业银行经营效益,重庆城市金融。7.港元保卫战回牟:香港经济学家运筹帷幄,重庆城市金融。8.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及银行应发挥的作用,重庆城市金融。1997年1.经济增长方式的数量刻画与产业结构调整:一个理论模型,经济科学。2.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起源,发展与理论纷争,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经济增长中的金融贡献度,载于《经济管理问题新探索》,重庆大学出版社。4.可持续发展总量模型构造,载于《经济管理问题新探索》,重庆大学出版社。5.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条件与经济反馈,载于《经济管理问题新探索》,重庆大学出版社。6.借十五大东风,发展重庆经济,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运用可持续思想定义增长方式转换目标和测算产业增长方式集约度-----以重庆为例,载于《可持续发展研究》,重庆大学出版社。19961.可持续经济成长模型极其评价指标构造研究,香港工商管理学报。2.论中国西部的金融发展,西部十省区经济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跨世纪的战略抉择》,甘肃教育出版社。3.中美西部开发经济对比研究,西部十省区经济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跨世纪的战略抉择》,甘肃教育出版社。4.建立和开展中国西部发展经济学研究,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一次资源与再生资源的动态价格关联,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金融中心形成条件的层次分析,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与对策,重庆市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年会论文集。8.中国西部银行金融的发展对策研究,重庆市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年会论文集。9.论重庆地区经济发展的银行改革问题,重庆市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年会论文集。10.人均收入可持续增长的技术进步率指标构造,重庆市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年会论文集。11.中国西部的金融发展战略,四川省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年会论文集。12.资源约束型宏观经济混饨模型,四川省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年会论文集。1995年1.废钢资源价值核算模型,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中国经济波动的混饨模型,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论国际金融中心的环境条件,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斯塔克伯格垄断:世界石油产量与价格变动之谜的一种理论解释,经济科学,1995,第六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收录)1994年1.再生资源价值含量的测算方法研究,全国废弃物资源化研讨会论文集。2.再生资源价值核算模型,粉煤灰杂志。1993年1.社会主义资源最优配置衡量标准的数学模型,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耗竭性不可再生资源的定价方法,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