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幸福感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幸福感的研究论文

大学生如何提升幸福感论文如下:

范文一:

幸福感觉提升,积极情绪体验训练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理论认为积极情绪让我们感觉良好,即它不仅反映成功和健康,还能够产生成功和健康;积极情绪改变我们的思维,即拓展常规之外更广泛的思想和行为意识;积极情绪改变我们的未来,使我们能够发现和建构新的技能、新的关系、新的知识和新的生存方式。

范文二:

面对过去的积极情绪有满意、满足、成就感、骄傲、平静等,如何获得这些情绪?积极心理学从改变认知、学会感恩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大学生心理训练过程中,改变认知训练,就是要讲解情绪与认知的关系,即所有过去的情绪都是由思维和解释启动的,而不是事件本身引起的,尤其是要帮助学生纠正教条的决定论,即过去不幸影响未来的错误观念。

范文三:

幸福品质培养,积极人格特质训练关于优势和美德的人格特质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类身体中都有着基于进化需要而遗传自远古的优势有待展现,每个个体如果能在每天的生活中运用这些优势,不仅能获得当下的积极情绪体验即满意感,而且可以帮助他们缓冲和对抗自身缺点、疾病、挫折和不幸等等。

总体来说,人们所能体验到的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与心理健康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物质条件或客观环境等同的情况下,心理健康程度高的人比程度低甚至不健康的人能够体验到更多的幸福。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人口学变数、情景性因素和人格特质因素对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广州市 *** 、企事业单位340名青年白领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广州青年白领积极人格特质处于中上水平,生活满意度处于中下水平。2情景性因素和特质性因素与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3阶层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压力知觉、社会支援和乐观是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的显著预测变数,而心理健康的显著预测变数是乐观和社会支援。结论:广州青年白领对生活状况不甚满意,但对自我评价积极、乐观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并且情景性因素和特质因素对广州青年白领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1302-0175-04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水平飞速提升,在此发展过程中白领青年作为国家人力资本的中坚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为自己创造著财富,但是,物质上的丰富并不能等同于主观上的幸福。相关调查显示,诸如公务员、高校教师、外企职员等白领青年的幸福感相较于其他人群并不高,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时常受到负面情绪的困扰,紧张、失眠、无意义感常常充斥着他们的生活谈杰,2008;田振敏,2010。该研究把青年白领定义为:年龄在40周岁以下,具有大专包含大专以上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劳动,依靠知识和技术谋生,月薪4000元以上,有较稳定经济收入和较高社会地位的工薪阶层。 产生于20世纪末美国的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是当代心理学的一股重要力量,它反对传统心理学过分关注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消极取向,它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包括积极个人体验、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组织系统。目前,关于主观幸福感和核心自我评价这一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多以学生群体、教师群体、老人群体等为研究物件,涉及青年白领群体的研究也更多的是偏向于社会学、人口学等视角,并且多以理论上的描述性研究为主,鲜有实证研究去探讨青年白领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其与核心自我评价的关系。而作为社会发展主要推动力量的青年白领的主观幸福感状况如何?他们对自我的评价状况又如何?他们的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究竟存在何种关系?核心自我评价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中到底存在哪些影响机制?当了解了这些关系之后,又该如何改善他们的自我评价水平和主观幸福感状况呢?这些都是摆在研究者面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而学术界没有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这正是提出该研究的理由所在。因此本文将以广州青年白领为研究物件,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在调查基础上考察他们的核心自我评价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分析核心自我评价影响主观幸福感的机制。 主观幸福感及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众多,可以分为人口学变数、情景性因素和特质性因素。压力和社会支援作为情景性因素对个体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已经得到了诸多证明严标宾,郑雪,2006;Schiffrin&Nelson,2008。而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积极人格特质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Shimai等人2006对1099名美国和308名日本青少年的研究表明,热情、希望、好奇心和感恩等性格优点与人们的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Peterson及其同事2006通过网路取样所进行的一项回溯研究也表明,积极特质有助于帮助个体从生理和心理疾病中恢复过来。而目前对于白领青年心理健康或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仍缺乏整合研究,因此该研究拟从人口学变数性别、年龄、情景因素社会支援、压力知觉和积极人格特质核心自我评价CSE、希望、乐观三个层面探究白领青年群体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以期能客观揭示白领青年群体心理状况及其内外部影响因素,为白领青年的生活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提供理论支援。 2 研究物件与方法 2.1 研究物件 研究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广州市越秀区 *** 单位集中和天河区商业中心的 *** 、企事业单位的青年白领作为研究物件。共发放38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40份,有效回收率为89.5%。其中,男性213人,占63.0%,女性127人,占37.0%;未婚51人,占15.0%,已婚210人,占61.8%,其他79人,占23.2%;一般员工202人,占59.4%,基层管理者77人,占22.6%,中高层管理者61人,占18%;被试年龄22~35岁,平均为28.3岁。 2.2 研究工具 2.2.1 主观幸福感量表 Diener等人1995编制,共19个专案,7点评分。包括生活满意度量表、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三个分量表。该研究中主观幸福感及其三个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4、0.83、0.83、0.80。 2.2.2 心理健康量表 李虹等2002修订,共20个专案,采用“是”和“否”计分。包括自我肯定、忧郁和焦虑3个分量表,总量表的Cronbach仪系数为0,88,分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79、0.76和0.85。 2.2.3 核心自我评价量表 杨晓峰等2009修订,12个专案,5点评分,单一维度,其Cronbach α系数为0.76。 2.2.4 乐观量表 袁立新等2007编制,共11个专案,5点计分。 3.2 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考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者以主观幸福感为因变数,人口学变数、情景性因素和人格特质因素为自变数进行阶层回归分析。首先,性别和年龄组成第一阶层进入回归方程,其次,可能会因人口学变数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的特质因素CSE、乐观和希望作为第二阶层进入回归方程,最后情景性因素压力知觉和社会支援作为第三阶层进入回归方程。结果发现,三个阶层可以解释主观幸福感41%的变异量F9,168=14.738,p=0.000。以同样的方法对心理健康进行回归,结果发现三个阶层可以解释心理健康43%的变异量F9,185=14.738,p 4 讨论 4.1 广州青年白领积极人格特质处于中上水平,生活满意度处于中下水平 对广州青年白领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描述,得知广州青年白领的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和生活满意度的题均得分分别为3.99、2.75、3.48,情景性因素压力知觉和社会支援的题均得分分别为1.82、5.00,特质性因素CSE、乐观和希望的题均得分分别为3.30、3.62、2.79,结合量表专案的评定等级,可以发现广州青年白领的积极情感、希望、乐观和CSE等积极因素都在中等以上水平,而广州青年白领的生活满意度和消极情感则低于量表的理论中值。研究者发现,青年白领所向往和憧憬的幸福生活与其现实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络,价值期望过高和现实中的需求缺位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满意度,从而影响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比如:理想中期待拥有自己的产业,而现实中却处处受制于公司和领导;理想中期待有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而现实中却是繁忙的工作和单调的休闲活动等等。 4.2 情景性因素和特质性因素与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相关分析表明,情景性因素和人格特质因素与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阶层回归的结果表明,乐观和社会支援均是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显著预测变数。研究表明,社会支援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有两种作用机制董增云,2007:一是主效应模型,该模型认为社会支援对个体身心健康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能够维持个体良好的情绪体验和身心状况,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二是缓冲效应模型,该模型认为社会支援在压力条件下与个体的身心健康发生联络,它缓冲压力事件对身心状况的消极影响,保持和提高个体身心健康水平。领悟社会支援是指个体对社会支援的期望和评价,是对可能获得的社会支援的信念,也是主观支援的一种。相对于实际社会支援,领悟社会支援对于了解和预测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领悟社会支援更可能表现出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增益性功能。广州青年白领在平时社会或者面对应 *** 景时,感知到较多社会支援的个体拥有更多的应对资源,采取更积极的应对方式去化解压力,从而能够拥有较多的积极情绪体验或者缓解压力的负面效应,因此领悟社会支援是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乐观是指对事情的结果持积极的态度,更多看到生活中好的一面,认为事情会向好的方向发展。乐观主义者对未来抱有良好的期待,这种期待能鼓励个体为解决问题不断做出努力,因此更有可能顺利解决问题,并由此带来更好的结果。与悲观主义者相比,乐观主义者通常会看到现实生活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好的一面,有利的或有建设性的一面,并且这种态度能够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会有较高水平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 4.3 阶层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压力知觉、社会支援和乐观是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的显著预测变数 该研究发现性别和压力知觉也是预测广州青年白领主观幸福感的显著变数。研究表明,性别与主观幸福感正相关,即女性的主观幸福感要显著高于男性,而压力知觉与主观幸福感负相关。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压力水平以促使个体的心理机能和行为状态达到最佳程度,但是如果压力水平过高或压力持续时间过长,个体应对压力的身体资源就会减少,能量消耗、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引起身心紧张,从而降低个体的幸福感水平。广州青年白领的压力主要来自工作和家庭,尤其是工作前景不明升职无望、跳槽困难等和生活开支过大供房、供车、物价飞涨等等问题较为突出,这些问题无疑对广州青年白领的主观幸福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在中国社会,无论是工作还是家庭对男性的角色期望普遍都会更高,这种高标准会导致其感受到的压力会更大,男性的幸福感水平会低于女性可能源于这一社会因素。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研究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提高广州青年白领的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水平:一是 *** 部门、工作单位和家庭朋友等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工具性或情感性支援,良好和谐的社会,家人、朋友、同事的理解和关心可以排解负面情绪,缓解心理压力,使他们能够及时宣泄自己的压力和紧张等不良情绪;二是开发和加强广州青年白领的积极心理力量,它们是:勇气、关注未来、乐观主义、人际技巧、信仰、职业道德、希望、诚实、毅力和洞察力等等,这些积极品质是他们应对生活情景的重要心理资源。

有关幸福感的研究论文

幸福心理是由多种心理因素相互联络的,它包含了幸福的感情、需要、认知和行为等诸多因素。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如何从幸福心理学角度提升工作幸福感》 【摘要】幸福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幸福心理学理论及其相关研究对于提高职场员工工作幸福感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幸福心理学研究表明:员工工作幸福感的程度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行为,它与员工的流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络。工作业绩与幸福感之间存在直接关系。幸福心理学的研究为组织和部门提升员工工作幸福感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和方法。本文从“强调自治意识打造自主工作群体、缓解工作压力增强员工的控制感、改善组织气氛增加员工的社会支援资源”三方面,阐释了提升员工工作幸福感的新思路。 【关键词】幸福心理学,员工,幸福感,工作 幸福心理学是研究幸福心理的一门学问。幸福心理是由多种心理因素相互联络的,它包含了幸福的感情、需要、认知和行为等诸多因素。当今社会,工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许多人怀有这样的疑问:人们在工作中感到幸福吗?他们这种幸福的程度有多大?于是研究者找出了一个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回答这一疑问的指标——工作幸福感。工作幸福感是一种具体的生活满意感,是指个体对工作领域的具体认知评价。它包含了一系列不同的工作要素和不同的维度,因此它涉及员工对工作或工作环境各个方面的感受。 “工作幸福感是否可以提高工作绩效”是心理学家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此问题的研究为组织领导者制定有助于提高员工工作幸福感的各种制度和措施提供了支援。组织行为学家、社会学家和企业管理学家都认为,提高员工工作幸福感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工作绩效。 幸福心理学研究表明:工作业绩与幸福感之间存在联络:内在奖酬引起的幸福感更多地依赖工作绩效,外在奖酬引起的幸福感影响工作绩效,这种联络在经理人员中比一般员工中更加突出。同时,工作的挑战性在工作幸福感与作业之间起著主要的中介作用。对于高挑战性的工作来说,工作幸福感与作业之间存在正相关。研究发现:员工工作幸福感的程度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行为。它与员工的流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络。研究还发现,具有高度幸福感的员工愿意继续在本企业工作,为企业作出更大的贡献。而那些缺乏幸福感的员工,当他们认为可能到其他组织工作的话,必然会采取离职行为。因此,提高员工工作幸福感可以降低员工的流失率,也可以减少缺勤率。因此,幸福心理学的研究为组织和企业提升员工工作幸福感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和方法。 一、强调自治意识,打造自主工作群体 幸福心理学研究发现,员工之间的交流不但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幸福感,而且会导致他们之间更多的合作、相互帮助和产生更高的生产力。尤其在合作水平较高的小团体中,或者在那些员工可以自由安排自己工作的自治工作团体中,员工的主观幸福感都很高。其主要原因是来自团体的社会支援,因为它可以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从而间接提高他们的幸福感。于是提出了自主工作群体的概念。 自主工作群体,意即:工作群体可以作出一切必要的决定,如谁来工作?在哪里工作?工作时间多长等,上级不再干预群体功能的发挥,而是作为资源提供者在群体需要时提供帮助,并对工人进行培训。而且,领导由群体选出,必要时群体可以罢免领导。同时,群体负责制定群体的生产计划,决定他们的成员构成,甚至可以自行决定成员的报酬。 大量研究表明,这种自主工作群体可以大大增强员工的工作幸福感。在这样的群体中,生产力和工作满意感都很高。 二、缓解工作压力,增强员工的控制感 工作压力是一个对员工幸福感影响很大的因素。它的涉及范围广泛。参见表1。与工作有关的各种压力源给人的能力带来负担,不但影响员工的工作幸福感,而且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了解压力源、缓解压力与增强员工的控制感紧密相联。有学者认为,工作幸福感依赖于工作需要与控制感的联结。当员工拥有较高的工作需要而其控制工作的能力却很小时,他的幸福感是较低的,而且其压力也会增大。 大量研究表明,自我控制感是心理状态的一个重要预测变数。同样,对于员工来说,工作过程中的控制感是他们工作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变数,如果他们觉得自己丧失了控制权则可能出现抑郁等消极情绪,进而影响其工作幸福感和工作绩效。 三. 改善组织气氛,增加员工的社会支援资源 幸福心理学研究发现,组织气氛首先影响员工的工作幸福感,进而影响他们的工作行为和在组织中的表现,最后影响整个组织的生产效率。这个过程可以用组织气氛和组织产出的关系模型来说明。见图1。 我国学者曾对组织气氛与员工满意水平进行了研究,发现了六个组织气氛纬度与工作满意水平的关系。见表2。研究表明:温暖与支援的组织气氛、公司厂的奖惩制度、职工的自主发挥情况、鼓励革新创造的程度、管理效率、职工参与管理等六个方面均与工作满意水平有显著相关。即:组织气氛的六个方面均与工作满意水平有显著相关。 以上研究表明,社会支援可以增加个体的幸福感。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为员工提供这方面的资源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幸福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同样,对心理控制源的研究也表明,社会支援与幸福感有显著的关联。大量研究表明,心理控制源的概念反映人们对行为与后来事件之间关系的期望,并反映人们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的倾向性。内控者倾向于把行为后果看作是由行为本身决定的,而外控者则认为是由行为以外的因素决定的。表现在:外控者常常认为不良生活事件是无法控制的,进而产生抑郁而降低主观幸福感。内控者有很好的应激方式,他们试图主动去改变情境,而不象外控者那样逃避现实,因此主观幸福感较高。凡是能应付各种问题的人,其主观幸福感都较高。以上原则均可用在工作情境中。 另外,应尽量消除不恰当的欲望。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设计了一个快乐公式:快乐=物质消费÷欲望。即:在物质消费相同的条件下,假如人们的欲望越大,那么达到的快乐越少;假如人们的欲望越少,那么达到的快乐会越多。这就从经济学角度说明了,幸福感取决于人们对工作的态度。 作为现代组织、企业或部门的管理者,若能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运用幸福心理学的理论,管理者就能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进行更理性、更科学的管理和决策,使员工“工作,快乐,并幸福着”,最大限度地提升员工的幸福感,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业绩和整个组织的生产和工作效率。

第一,积极地面对世界,增强自我力量感。主动争取个人生存和追求个人幸福的基本权利,特别是通过劳动获得基本生活条件和个人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意识本身就是对自己负责也对社会负责的表现,因为这也是现代公民社会对个人素质的要求。保持乐观并有控制感的生活状态,相信自己能在一定程度上创造条件改变自己的环境,以至于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乃至整个生存状况。如果你生性是个内向且情绪很不稳定的人,要提升你的幸福感,还要尽力去改变自己的性格,使自己更外向一些,情绪更平和一些,多接触外向平和、乐观向上的人,寻求社会支持,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并构建积极的自我概念,提高自尊、自主性和控制感。人是环境的产物,但人也改造环境;性格决定命运,但性格也是可塑的。第二,不要总是向上比较,适当向下比较,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态,不仇富,不欺贫。幸福感没有绝对的衡量标准,人们往往拿自己的现有情形与周围的人进行对比,在收入方面也是如此。对一个人的心理感受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他的绝对收入水平,而是他和别人比较的相对地位。研究表明,向上比较能激励个体去做得更好,但也会使满意度降低,而向下比较虽然容易使人安于现状,但会使满意度增加。因此,当我们在朝目标奋进的过程中感觉太累的时候,不妨适当向下比较,缓解一下压力,以便为下一次的奋斗蓄积能量。第三,科学地认识物质财富与幸福的关系。金钱不是幸福的充分条件,钱本身买不来幸福。过高的物质生活目标不仅不会使人更幸福,反而使人更烦恼。彩票中奖是很多人的梦想,如果真中了大奖,我们的幸福是不是会相应增长呢?一项经典的研究发现,彩票中奖的人并不比一般的人更幸福。首先,与中奖后的兴奋和高峰体验相比,许多平常的生活事件看起来就不再那么有乐趣了。其次,中奖的兴奋会随着时间而逐步消退。当他们习惯了期待由新的财富所带来的快乐时,这些已经来到的快乐体验就不再那么强烈,对总体的幸福感就不再有很大的影响。一项对《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富翁的调查发现,与一般的民众相比,他们的幸福感只是略高一点;49位超级富翁中,有80%的人报告钱既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少幸福;一位富翁从来不记得自己曾经幸福过;一位富翁(婆)报告钱不能解除由她孩子的问题所造成的痛苦。由此看来,金钱在人们心理上的作用被夸大了。在一定范围内,在贫穷状态下,金钱对幸福感的影响较大,而一旦超出这个范围,金钱对幸福感就不产生什么大的影响或者根本不产生影响。第四,设置多样化多层次的生活目标。金钱是个人实现生活目标所需的条件或手段,如果把金钱本身作为追求的终极目标,它对幸福感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大量研究表明,那些认为金钱比其他目标更重要的人对他们的生活质量更不满意,把追求经济的成功作为生活的中心目标反而会降低幸福感。因为过分追求经济目标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如果多数心理能量都被投资到物质目标上,那么追求其他目标如亲密关系、体育锻炼、兴趣爱好、审美活动、公益事务上可用的能量就减少了,这样就减少了实现它们的机会而最终阻碍了总体幸福感的提升,因为这些目标对于幸福也是必要的。第五,建构有利于幸福的价值观。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对于幸福的理解。对于有些人而言,幸福取决于物质享受、功名权势;而对于另一些人而言,幸福在于真知的获得、道德的完善、艺术的享受、宗教的关怀。前者是外部定向,后者是内部定向。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弗洛姆(E. Fromm,1900―1980)将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区分为占有与存在(To Have or To Be)两种,重占有者将生活视为追求金钱、权力和外在成功的无止境的过程,而重存在者关注的是生命本身的成长和人性潜能的实现,这两种人的幸福是不同的:前者会越来越烦恼,后者会越来越幸福。适当控制物质欲望的增长,从生活中寻找其他快乐因子,特别是更多致力于精神需要的满足,如潜能实现、求知、审美、终极关怀,会增加幸福感。经济学家伊斯特林(Easterlin)发现,幸福水平不一定随收入的增加而提高,并结合欲望水平进行了解释。他认为,幸福感取决于收入欲望与实际收入之间的差距而不仅仅是实际收入水平。如果收入欲望不变而实际收入增加,那么人们的生活满意度会提高。但事实上,更多的情况是收入提高,物质欲望相应地提高,结果是抵消了收入增加带来的满足。或者是收入欲望的增加大于实际收入的增加,那么收入增加的结果不是幸福反而是不幸福、不满意。刚好将欲望的增长控制在低于收入增长的范围内本身难以做到也耗费心力,更重要的是在物质生活能够得到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更多地致力于精神需要的满足,这样才会更幸福。这样的建议还可以继续列下去,但幸福显然不存在于心理学家的“处方”之中。幸福在哪里?没有确定的答案。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幸福感的论文范文

“给,重要比拿的快乐。” 这是高尔基奋斗了一生的 经验 之谈。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幸福的真谛在于奉献。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高三关于幸福的 议论文 五篇,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高三关于幸福的议论文1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不幸福的。

学习。每天的生活实质是一样的:上课,作业,上课,然后又是作业。单调的生活就像一杯浓浓的苦咖啡,有搅不开的烦恼和苦涩。过多的不尽人意,使我愈发郁闷。我很不快乐,我知道。

岁月。好惨忍好冷漠的字眼。时间像水一样,不经意间从指尖流走,带走了属于我的好多好多。很多快乐的回忆,模糊了;很多熟悉的面孔,陌生了。冲淡了友谊,带走了多年的熟悉只剩下茫然和悲痛的伤。我很迷茫,我知道。

誓言。也许我并不真的懂的什么叫做誓言。那时所谓的誓言只是幼稚无知的我们一时冲动的话语。在凄美的月夜,我是否对谁有过坚定的誓言?在昏晦的黄昏,有谁是否对我许下过承诺?我不记得那些所谓的誓言,也不记得是否信守那些承诺,被我们渲染过的誓言,早已经不起考验。我很无知,我知道。

我不幸福,我失去了太多,我知道。

不久前又重温了宫崎大神的《萤火虫之墓》,迷恋那唯美的乡村风景,难忘那战乱带来的悲痛,还有那心与心之间互相慰藉所散发的暖意。10岁的哥哥背着3岁的妹妹在战火纷飞中四处逃难。饥饿、寒冷、孤独、恐惧,并不能叫这两位小勇士俯首,未曾泯灭他们对和平、未来的憧憬。是什么让他们能如此坚强地面对一切?是幸福。他们紧紧握住手中的幸福--在他们又遇见象征着光明的萤火虫那一刻那个灿烂的笑容,恬静的和平的生活又重现在眼前。尽管最后他们还是没能逃过战火的吞噬,但是,在萤火虫的包围中,他们获得了一直追寻的光明与和平

那一刻,眼泪悄然落下。

原来幸福,从来都是暖暖的;

原来幸福,从来都不曾远离。

那么幸福,幸福是什么?是最深最浓的依恋,使超越现实的空灵,使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是别离的淡淡忧伤,还是春风里杨柳、舟楫与流水的相逢与错过

我不清楚。也许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都是不同的。但我可以肯定,我很幸福。

有父母疼爱,我很幸福;

有朋友作伴,我很幸福;

有亲人关心,我很幸福;

能画自己最喜欢的漫画,我很幸福

也许每一篇关于幸福的文字都讲述着不同的 故事 ,但从字里行间都会透溢出暖暖的感觉。

那时萤火虫的绿光映在脸上。很温暖,很安心,很满足!

高三关于幸福的议论文2

幸福也需要感受吗?是的。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觉到甜味,感觉到了苦味,感觉到了……但是,人们却常常感觉不到幸福。

失业者抱怨没有工作,农民抱怨地里的活太累,学生抱怨作业太多,干部抱怨工资太少,乞丐抱怨施舍的人太小气……于是,人们往往脸红脖粗,常常满口皆“国骂”,却很少发现幸福就在身旁。

幸福就在身旁吗?的确。

当孤独的老人收到远方儿女的来信时,当苦熬了一天的学子看到桌子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时,当辛勤的农民收割到金灿灿的稻谷时,当你听惯了都市噪声悄然来到寂静的森林中时,你可曾想到,这就是幸福?幸福,常常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渗入你的肌肤,温暖你的心灵。

其实,幸福是一种给予,一种付出,一种奉献;人生是幸福的组合而不是悲剧的罗列。人是奉献的喷泉而不是索取的枯井;给予别人一片温馨,也会得到更真挚的祝福,这便是幸福。

幸福是一种心灵的震颤,一种心底的碰撞,而不是做作的捏造,她需要我们去听,去看,去想。人总是在白发苍苍的时候才想起儿时母亲而热泪盈眶。

幸福是一种充实,一种满足,而不是空虚的潇洒。当我们有了坚定的毅力,鲜明的目标,睿智与生命的潜能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让我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幸福不是高档汽车,不是豪华住宅,不是大把的钞票。贫困中相儒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时心心相印的鼓励,老师的微笑,朋友的祝福……这都是任何值钱的东西也换不来的。

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在学习中,甚至在走路时,都需要慢慢体会幸福。

幸福的时候,我们要对自己说,记住这一刻吧!她永远是生命的亮点。

感觉幸福,幸福就像微微细雨,滋润了你渴望的心灵,就像初升的太阳,照亮了你空虚的心灵。

高三关于幸福的议论文3

我们常说,幸福从天而降。幸福真的是天上掉的“馅饼”吗?依我看来,并非如此。王国维认为人生有三重境界,而我认为,幸福,也应从三种境界中来。

第一种境界,“人生志向寻归处,步入旅途,留恋过程伫”。幸福从奋斗的过程中来。还记得《赤壁》中威武生猛的骏马吗?还记得《十面埋伏》中睿智英勇的宝马吗?细数近几年有影响力的电影作品,如《三枪》《夜宴》,它们都有一批相同的演员,那就是马,确切地说是“影视马王”孙文瑞的马。他散尽了在俄罗斯做买卖赚的几千万,开了个马场,只为儿时对家乡马匹的爱。穷困时,他找厨师借几十块钱填肚子,而马儿却鲜有断食的时候。他不会想到,一部《卧虎藏龙》,会引来众多国际大导演争他的马,为其出演。这部在奥斯卡上得奖的电影,不仅捧红了章子怡,也捧红了他的马。尽管他现在的年收入有几百万,但庞大的马场有时也会亏本。正如他所说,他享受的,只是从养马的过程中得到的幸福感,别无他求。

第二种境界,“路程渐难终不悔,为己赢得成功泪”。幸福,从成功的结果中来。朗朗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弹奏的一曲,牵动了世界各地友人的心,也凝结着朗朗成功路上的心酸。初到北京 学钢琴 的朗朗,一天练习八个小时,本来粉嫩的小手,却粗糙不平。为考入音乐学院附小,他挨过爸爸的打,劈里啪啦的挫折,不停地打在这个弱小的孩子身上。然而,他考上了附小,考过了十级,考入了世界钢琴舞台。尽管成功的路上艰难重重,但成功后的幸福感却充盈了他的整个人生。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幸福却在修身养性处”。“种豆南山下”的陶潜,褪去了世俗的粗鄙,悠然自乐,神游幸福之中。淡过了人世间的红尘,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出了真理,静坐修佛,领略了信仰的幸福。修身养性,使人获得了空灵的幸福。

时而嗟叹,时而望远,幸福,到底身处何处?三重幸福,也许幸福在下一站,只是你未“入境”。达到三种境界,相信,幸福会来敲你的大门。

高三关于幸福的议论文4

毕淑敏曾用一个故事描述过这样的幸福,劳动着的幸福,幸福着的劳动。

幸福像小狗狗的尾巴,当它一圈又一圈想要去抓住自己的尾巴时,的到的只有抓不住的遗憾,但那乐趣仍在,幸福犹存。幸福依旧是狗狗的尾巴,当它寂寞的独自行走时,幸福便尾随其后,不远不近,只是一直跟着,伴着,不离不弃。

幸福是水中月,镜中花,——用影子去实现自己的“求不得”。鹰翱翔在天空,却也畅游在海底,用最深沉坚实的影子诉说着在海里的飞驰着的幸福;鱼游在水中,却也穿梭在云中,用最轻快温柔的浮游传递着在云中的嬉戏的幸福。

幸福是得不到的美丽,是游荡在身边的尘土,一沙一砾都是幸福的影子,和着空气在人的肺腑之间欢快的游离。

幸福是撑船人嘴里的号子,愈吹愈亮;幸福是打夯人手里的夯,愈捶愈实;幸福是老师手中的粉笔,纵然粉身碎骨,但也心甘情愿;幸福是犁田人牵着的牛,纵然辛勤劳苦,但也任劳任怨。

幸福便是那劳动着的美丽,纵然汗流浃背,千辛万苦,却又苦中透甜。那是一种收获着的幸福,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只要是用心在经营,那便是幸福。

幸福是孩子的好奇心,对一切充满新奇的空白,愈要想填满空白,愈发的想要长大;幸福是青年口中的“爱情”,即便苦涩,也要偷吃,愈想要经理,愈发的明白未来的路还很远;幸福是中年人眼中的孩子,无忧无虑,没有责任的束缚,愈想要回到过去,愈发的懂得未来固然重要,却也不能忘了现在;幸福是老人手中的照片,所有的时间与空间都只定格在那一刻,愈想要回忆,愈发的珍惜现在的每一刻。

幸福便是经历了无数次轮回又回到初始的人生,既是“求不得”的幸福,也是幸福的“求不得”。幸福其实就是一杯白开水,平平淡淡,却孕育着无限身机。不同的人放进不同的作料,品尝不同的味道,体验不同的幸福,在你手中,也在我手中。幸福是苛求不来的,要随着心宁静以致远,不要眼望着他人的幸福,忽略了自己的幸福。用自己最真最纯的心来抚摩幸福,即便没有尾巴,它也跟在你的左右。

感受着幸福;幸福着幸福。

高三关于幸福的议论文5

从小就听说,人该去追求幸福;从小就知道,长大了要过幸福的生活。也曾看着一个个人儿向着幸福忙碌地奔跑,也曾听着一个个人儿得到幸福后的欢呼,当然也有许多无奈的感慨与叹息。于是,便想自己哪一天在别人的面前欢呼雀跃,享受幸福,永远地拥有幸福....

后来,听说好好读书将来就会幸福。于是便一心一意地读书,拼命地读书。时不时在梦里偷偷体味属于自己的甜甜的幸福。可追求幸福是需要代价的;我常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听着窗外朋友欢呼嘻笑仍昀押着自己的那份寂寞和执著,常常关掉自己喜欢的电视剧、动画片,独自走向那份黯然和冷清。无论做什么总会想着;无论干什么都会惦着幸福需要追求,需要付出。因此常常放下许多东西--与寂寞相依,与书本相偎。

并不知什么是幸福,只因别人的一句“好好读书将来就会幸福”就拼命读书,忘乎所以,这便是童年的我,一个傻里傻气然而义无反顾的追梦者。

后来,是长大了,当然也知道了自己有多么傻。于是不整天想着幸福未来了,但那份执著,那个习惯却再也改不掉了。总觉得与寂寞相依,与书本相偎也是一种享受,为了一个目标而敢于放下许多东西。本来就是一种心灵的恬然,一份独特的幸福。

渐渐地,有了点体味,一点关于幸福的体味,就是这样:幸福无需太多的刻意追求,幸福也并非遥不可及。一个好的习惯,一个使你感到轻松、愉快的习惯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再后来,年龄大了点,经历更多了点,一切都变成熟了点。又感到其实幸福很简单,它甚至不是一种习惯而是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神态甚或一个微笑。幸福也并非只是某一个人,它属于所有人,而且真正的幸福其实是大家的幸福,是分享的幸福。 以后,便不再去追求了,只学着去珍惜和体味,体味别人每一句琐碎的言语,每一个细小的动作,每一个微小的神态,每一个淡淡的微笑。这便是幸福了,因珍惜而得到而享用一生的幸福。

于是,对自己说,要嫁给幸福先与珍惜为友!

高三关于幸福的议论文五篇相关 文章 :

★ 关于幸福是什么的议论文5篇

★ 高二议论文幸福800字五篇

★ 幸福的真谛议论文800字5篇

★ 幸福议论文800字5篇精选

★ 以幸福的真谛为话题议论文5篇

★ 幸福与不幸议论文五篇范文

★ 读书的高三议论文五篇

★ 幸福从何而来议论文800字高中5篇精选

★ 幸福需要奋斗议论文精选五篇优秀范文

★ 幸福源于奋斗的议论文800字五篇相关范文

幸福其实只是一种感觉 对于幸福,不同的人不同的处境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感受:对于饥寒交迫的人来说,只要有一顿饱饭就是最大的幸福;对于疲惫不堪的人来说,只要能美美的睡上一会,就是幸福;对于孤苦伶仃的人来说,能有个亲人相伴就是幸福;对于心灵孤独的人来说,只要能找个愿意倾听他心声的人就是幸福;对于迷路的人来说,只要能遇到个热心人帮忙指路就是幸福。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偶然,不同的人都会抱着不同的心态来获取幸福。会生活的人会处处找幸福,不会生活的人,总认为处处都是坑坑洼洼,幸福离自己总是遥不可及。只要找幸福,幸福永远会对你招手的呀!对于我们住在城市的人讲,好多人认为幸福的标准就是,有个好伴侣,生个乖孩子,有份好工作,家里电气一应俱全,老少安康这就是幸福。但不是每个城里的家庭都能达到这样的标准。这样我们就要调整好心态,降低标准找到自己的幸福。只要我们自己认为快乐这就是最大的幸福!对于农村人来说,虽然粗茶淡饭,但一家老少围着一个小圆桌,吃着自己种的粮食和蔬菜,也是其乐融融的。尤其是脱离了城里的喧哗,置身于乡下青山绿水间,是多么暇逸的享受。最美的还是夜晚,在满耳的蛙鸣声中入眠,那是城里人享不到的幸福。清晨睁眼满目都是青的山绿的水,一派明丽的春光多美啊!这份安逸和宁静,又何尝不是幸福呢?幸福就是寻常的日子依旧。所谓幸福都是由千万个寻常日子所组成。能买上自己称心如意的商品,能吃上自己像吃的蔬菜和水果,能享受到自己能力之内的享受,无病无灾,快快乐乐过好自己每一天,我认为这就是最大的幸福。幸福就是寻常的人儿依旧。年少的时候和同龄的伙伴嬉闹,年轻的时候同事们谈天说地,年老的时候和朋友们一起回忆往事,这不都是幸福吗?幸福其实只是一种感觉。是在荒无人烟的黑夜突然见到一缕亮光的惊喜;是历经风雨漂泊后终于抵达港湾的轻松和安逸;是苦涩之后的甜蜜泪水之后的笑颜。甚至它还是粗茶淡饭中过滤出来的温馨。朋友们,只要你有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幸福,幸福就在你眼前,幸福其实只是一种感觉!

“幸福”有着广泛的含义。有人说:“得到关爱是幸福。”有人说:“每天无忧无虑地生活是幸福。”我说:“在学习、生活中战胜困难,取得成功更是幸福!” 记得那天做完作业后,我拿出数独题目来,准备攻破那道同学们都尝试了几次也做不出来的难题。所谓的数独题目就是一个九乘九的大方格,又分为九个三乘三的小方格,在每个小格子里填入1-9的数字,并保证每行每列和每个三乘三的方格中没有重复的数字。这次,我不想再向爸爸求助了,我想尝试着自己独立完成。 一开始,我先把绝对肯定的数据根据上下左右的条件确定,用水笔写好。【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800字8篇】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800字8篇。然后,我考虑剩下空格中数字条件最多那个。“缺了2和5。”我数了之后发现。这一行已经有2了,那这里肯定是5,那上面一个就是2。我心里小喜了一阵,这为后面的推理又创造了条件。由于推算得当,条件充分,我很快填好了大半。突然,有一条卡住了,我原本想先不做那一条,却发现这是成功解决这道题目的必经之路。怎么办?只有“猜”!这两个格子是一个是1,一个是7。我猜了一个1并用铅笔写上,以便修改。既然这个条件有了,那么往下就好做了。可是,好景不长,有一个数阵里重复了数字三。于是我换了另一个数7,心想:这下肯定对了。没成想,这样做也有重复的数!我一愣:八成是刚才弄错了?为了防止再次在原地绕圈,我仔细地检查了一遍。 很快,在这次认真的推算下,我发现了错误:原来是一不留神,粗心,写了两次3。唉,谁让我粗心大意呢?把所有格子填满后,我刚想欢呼,又转念一想:万一又有错呢?于是,我按捺住兴奋的心情,耐心地检查了一遍——没有重复!我飞奔到爸爸哪里高兴地告诉他这一好消息。毕竟是爸爸,沉得住气,还是查了一遍。不一会儿,他确定了我是正确的,拥抱了我一下作为奖励,还打趣儿地说:“以后我们家要出一个数学天才喽。”听了爸爸的话后,我欣喜若狂:要知道,这道题目可是经过了许多同学的反复推算也没有解决出来的问题啊! 那一次,我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也感到无比幸福。 幸福是获得成功!

人活着,总是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有的人想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有的人想过上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有的人想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当人们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过上了理想中的生活,实现了自己心中的梦想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认为,他们一定是幸福的! 但事实是这样的吗? 当我们真诚的祝福朋友时,都会用“祝你幸福”来表达自己心中最美好的祝愿!那么!什么叫“幸福”?幸福又在哪里呢?为什么越是年轻的反而越是很少感受不到幸福呢?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人,总是喜欢优越的环境,总是希望自己能够过上美好的日子,于是,好多好多年轻有为的奋斗者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力量去努力的建设和打造自己焰烂的明天!在这过程中,他们有的忘我!有的废寝忘食!有的甚至痴狂! 但古往今来,难道说每个全力以赴,用尽了力量的人都一定会达到他们的目的?都成功了?都过上了他们所追求的生活了吗?当然不是!因为现实是残酷的!如果你想成功,就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能力和机遇!所以,有无数的怀才不遇的人们虽然一直在奋斗和打拼,但最后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名落孙山,榜上无名……在他们的意识里,他们自己是不幸福的,然而,那些成功的人士,他们又是幸福的吗? 人的欲望总是永无止尽的,就算是那些成功的人士收获到了他们一定的胜利果实之时,他们同样是感受不到——或者说是还静不下心来——还来不及感受到幸福的! 因为当胜利摆在他们眼前的时候,他们便又会想到更大更多的收获……于是他们便又开始忙碌和紧张起来,同样的又是体会不到幸福的存在。 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 其实幸福很好理解!“幸福”指的就是人们的一种精神状况和一种心态……… 就比如说:当你在夏日炎炎,酷暑难当的季节里。突然刮来了一阵飒飒的凉风,那么,当你躺在床上的那一刹那,你就感觉到了“凉快”简直就是一种无可比拟的享受啊!因为在此之前,你是在不断的忍受着炎热! 再比如说:当你连续不断的工作了二十几小时,突然说可以让你睡觉了,那么,当你躺在床上的那一瞬间,你就会感觉到“睡觉”是多么的舒服啊!因为在此之前,你一直是在忍受着疲劳! 又比如说:当你饥饿了两天,突然来了一桌酒菜让你吃,那么,在你吃东西的那一刻,你就感觉到了饭菜是多么的可口!因为在此之前,你一直在饱受着饥饿的折磨! 我们这样来理解“幸福”吧!那就是:当你在饱受到了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和血雨腥风之后,在生与死的较量和徘徊之后中,终于摆脱掉了物质上的追求和引诱!又重新找到另外最原先的自我,真正的体会到了万物的真实和真诚的那一刹那…… 那一刹那的感觉,我们就把它称之为“幸福”! “幸福”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你能够把自己的欲望和奢求全都抛掉,用心来感受一下真实的和真诚和事物的存在,那么,“幸福”便会垂手可得了! 就比如说,当你在心情非常糟糕的时候,你的一个朋友真诚的问你:“怎么了?干嘛不高兴?有什么心事讲给我听听好吗?我会帮助你的!” 那么,那一刹那,你肯定会有一种感激和温暖的感觉,那么,就在那一刻,你就已经拥有了“幸福”! 再如,当你漫行在路上,突然看到了能令你赏心悦目的风景,那风景能让你留连往返,抛却烦恼,那么,就在你欣赏它的时候,你就已经拥有有了“幸福”! 幸福就这么简单! “幸福”却又实在是遥不可及!它总是那样子——明明就摆在你眼前,你却总是体会不到! 因为真正的幸福总是由那些撕心裂肺的痛苦升化而来的——也就是说——懂得幸福的人总是要经历很多很多令他胆怯、心寒和不敢相信的事情后——再明确点说——就是当人们已经失去了很多很多美好的而且又无法挽回的东西的时候——他才能够真正的体会到什么是“幸福”! 因为,人,只有在失去了很多美好的而且又无法挽回的东西的时候——他才会真正的懂得怎样去珍惜自己尚且还没有失去的东西,在这种时候,他们对于自己的那些欲望和奢求便不再那么的看重和在乎了!有了这种心态后——他便会真正的体会到什么是“幸福”了! 所以说,亲爱的朋友扪,如果你此刻正在承受着痛苦的煎熬和摧残,那么请你们记住,正是由于今天的痛苦才会挽来明天的幸福! 痛苦和幸福同在,当我们在承受痛苦的时候,我们坚信——幸福即将来临! 网上摘录

做一个幸福的人,是每个常人的愿望。 前两天在电视上看到两则意味深长的报道,一个人因为家境穷困,无力再赡养两个孩子,从楼上跳下来。一个是日本的一位年轻有为的人不堪精神压力跳楼自杀。 之所以将两则故事联系起来,是因为我们通过比较很容易得到一些重要信息。从结果来看,都是一样的;并且从方式的角度来看,也出奇的相似。原因也都是精神不堪。不同的是一个是贫困之人,一个是富有之人。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将幸福的人定义为“有钱、有权、有位”之人。可是上述的事例正将这个定义打破,告诉我们富有之人、高位之人并不一定是幸福之人。那么,从本质上来说,幸福与物质层面相联系的较少,而更多的是与人的精神层次相联系。幸福更多的是人们对现实中自己所处的地位与价值的一种肯定与满足。缺少了这种肯定与满足,必然会导致精神的痛苦。而当痛苦过多,积压过重,人的幸福感就很快容易消失,取而代之是对生活的失望与沮丧。所以做一个幸福的人,应该更强调对自己现实的肯定。 物质的过度贫困是不容易产生幸福感的,但物质的过度充足也会产生幸福的危机感。经常有彩票中大奖的现实事件产生,我们经常容易被那些巨大的数字所吸引,进而叹息。但又有谁去关注一个人突然暴富所带来的幸福的失衡?我想一个人在突然得知自己获取巨大财富兴奋的同时,是不是会伴有惶恐、惊惧呢?如何不是这样,也就不会出现获取巨奖后举家一夜搬迁之事。其实事情远没有停止,巨额财富恐怕将原先的家庭的一种幸福感打破,那么就需要花上很长的一段时间重塑一种新的幸福感。 其实我们的幸福来源于我们对现实的认知,我们的不幸福感常来自于我们的缺失。我们常常放大我们的缺失,进而产生自己不幸福的感觉,于是对自己所拥有的视而不见。街边的乞丐照样有迷人的微笑,陶渊明的自我认识对他的幸福感的产生就有很大的作用。如果我们将人的生死都能够淡然地看成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学会真正勇敢地去面对,将人生的酸甜苦辣看成是丰富人生的必要成分,史铁生地坛般的参透必不可少。那么,做一个幸福的人其实很容易。 就像我们现在,手捧一本书,沉浸于其中,享受古今中外文化知识的积淀,不就正在做着幸福的人吗?

幸福很简单,简单得在它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根本无从察觉。在寻找幸福的大军里,我们缺少的是标榜“真正幸福含义“的旗帜。幸福是一种感觉,你感觉到了,便是拥有。珍惜全部的拥有,就是最幸福的人。时时在想,幸福离我有多远?却被自己一个一个的理由推翻,原来,幸福一直就在我身边。很小很小的时候,有父母的温暖的怀抱,有可亲可爱的伙伴陪着自由的玩耍,一起唱着的歌如鸟儿的欢叫声回荡在大自然赐于的每一个脚落,那个时候,幸福就在身边。 时间逝去,我们都在成长。成长中的我们,在一次次考试结束后捧回的奖状,在一次次得到肯定和赞赏的眼光中,在一次次战胜困难的时候,都会领略到幸福的滋味,虽然当中多了一份苦恼,可是仍然感到了幸福,幸福就在我们身边。成长的过程里总会有些意外的惊喜和意外的悲伤跳跃在眼前。一个可以随意撒欢的年纪是乎渐渐远去,似乎生命中最初的纯真就那这样恋恋不舍地留在当初那纯粹的心性里了。当面对这世界层出不穷的复杂时终于忍不住在眼神里注满了无奈时。我理解的少年时那段时光的可贵。长大以后,面临着爱与恋的欢喜、痛苦、纠缠,发现自己再也不是那一张白纸,上面有了太多太多的图案。经历着一次次的爱过后,痛过后,猛然发现幸福来得很快,走得也快。只是,幸福还在的时候,没有努力抓住它,是自己放走了幸福,回到原点,一个人孤独的走。也许很多人也一样,幸福在的时候,淡淡的,一旦失去了才知道拥有,可那个时候,幸福不会再停下脚步来等你,不会的。人生不停地在岁月的变幻里交错,许多曾经很特别的经历都在脑海中慢慢平息,甚至消失得没有了踪影。偶然有些回忆都如风掠过时起伏荡漾。人生似乎像电脑的浏览器,一旦选择了链接就注定无法回头。想回头,也是已不愿或者已不能了。于是只有继续朝前走,即便是已经身心疲惫!于是我在那刻起我便开始告诉自己,幸福离我不远,也许她正在什么地方等着我的出现,有缘则会相遇,无缘则会擦肩而过的躲开。从些一切释然。 一直都觉得自己离幸福并不遥远,却总也找不到,于是用心去做一个漂泊的人,却在不知不觉间好象离幸福又近了一步。也许,幸福并不是一种完美和永恒,而是心灵和生活万物的一种感应和共鸣,是一种生命和过程的美丽,是一种内心对生活的感觉和领悟。就象花朵在黎明前开放的一刻,秋叶在飘落的短瞬间,执手相看的泪眼,心中的月亮圆缺…那每个快乐的时光都是幸福的。幸福是什么?是自己内心的感觉,而不是别人的评论。真正的幸福和悲哀,只有自己才懂,每个人的幸福含义,都不会相同吧?宝马香车,富贵荣华就一定幸福么?竹篱茅舍,小几清茶,短笛长箫,和你的最爱相视一笑,谁又能说不是人生的幸福和快乐呢?然后终于明白了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你感觉到了,便是拥有。珍惜拥有,就是幸福。

幸福生活是人人追求的。幸福的定义也许是同样的,但追求的目标却大不相同,幸福的内涵也各不相同,幸福的感受更是各人不同。瞎子能看到世界,会觉得幸福;朝不保晚的穷汉,能吃一顿饭,那是幸福;两地分居的夫妻,能够团聚,也是幸福…… 幸福只是一种感觉,一种感受,没有绝对的标准,更没有适合于任何人的标准。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对幸福的追求是不同的,赋予其内涵也就不同。 人生几十年,如白驹过隙。过了不惑,人生过半,看到了太多的生离死别,感觉自己也一步一步迈向坟墓,你会领悟到生命的珍贵,人生的真谛:开心的活着,就是幸福! 其实说到底人活的就是一个心情,我现在越来越觉得这就是真理!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心情不舒畅时,有再多的物资享受也不会快乐;而心情舒畅,快乐地生活,即使粗茶淡饭也仍然有滋有味,乐陶陶。” 生活中我们面对负面的事情太多,影响我们的情绪。当我们面对负性事件,产生消极情绪的时候,换个角度看问题往往使我们两全其美。有时候,换个角度去思考,你会觉得心情舒坦很多! 常言道:知足常乐!人生是否快乐,关键看你是否知足。俗话说欲壑难填,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种欲望满足了还会有更多的欲望滋生,若欲望太多太高,则永远得不到满足和快乐。在各种满足不了的欲望面前,我们需要换一个角度去理解。要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看淡他人升迁;要耐得住寂寞,抗得住清贫。 人生就象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这是一种令人羡慕的洒脱。----小小助理!

1、人找到生活的意义才是幸福。[俄]邦达列夫《人生舞台》 2、人的真正幸福寓于科学与劳动之中。[前苏联]高尔基《排演》 3、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们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会认为自己是最幸福的人[俄]果戈理

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受自身的幸福,只有你自己觉得你幸福了,你才能表达出真实的情感,你的文字才具有感染力,如果你是一个不知足,常抱怨的人是怎么也写不好关于幸福的事,

树叶落尽的季节,我在冰凉的泥土里埋下了一粒玉米种子.在我用心挖好坑并准备把种子放入的时刻,爸爸说:“现在种下去是不会发芽的,等到春天再种吧!”我没有理会,固执地把种子放入并用泥土盖好.在爸爸无奈的目光中,我站起身,并在松软的泥土直踩了几脚. 别人都在春天播种吗?为什么我要和他们一样?有没有人曾试过在深秋的午后,开一处幽静的地方,种上一粒种子?那会是一种心情,一种与春风拂面时播种截然不同的心情!谁说埋下一粒种子,就一定要待它长出苗来?我只是想:那片春夏热闹过的土地,也许此时已很孤寂了吧!那么,将一粒种子种下去和它作伴,不是更好吗? 人们总是在给予的同时期待着,索要着,他们付出了就一定要求回报,他们太看重播种后收获丰收的喜悦心情,而忽略了播种那一刻的心情.大地是需要一粒种子埋入它的体内,只属于它自己.我懂——因为我也是孤寂的.只是,谁来懂我?走了很远后回头,发现爸爸还站在原处,呆呆地.我明白自己刚才的态度深深地伤害了爸爸,可他却没有责怪.只是想刻意地去忘记,忘记昨天、明天、后天,忘记自己,忘记一切!

旅游者幸福感的提升研究论文

今天分享的7个旅行小贴士,可以帮助你更好地提升旅行途中的幸福感哦。

NO.1 旅游指南及攻略

去旅行之前,确定完目的地后好好计划行程,最好整理成一份攻略手写打印出来,以防丢失手机里也要备存一份。了解想去旅游点的开放时间,标注好路线和日程表。

NO.2 列好旅行清单

应事先将旅行清单列好,在出发几天前将东西都全都采购完毕。

出发前要彻底检查重要证件是否带齐,身份证、护照,签证(出国)、驾驶证(自驾)等有效证件以及信用卡千万不能忘。最好将每个证件的正反面都拍照留底保存。

对于衣物,要根据目的地的天气状况准备,去那些早晚温差大的地区旅行,要有充足的衣物。

生活必需品以及药物,都要在出发前一晚再仔细打点一下,避免遗漏。

(图片来自百度经验)

NO.3 购买保险

如果是跟团游,保险一般会由旅游公司统一购买。但如果是自由行的话,很多人就没有这个意识。即便是单独行动,建议自己还是要买个保险为好,天有不测风云,以降低旅游期间一些难以预计的意外开支及损失。记得把保险单复制一份给家人。

NO.4 记好紧急求救电话

去陌生的地区,可以先查询当地的紧急求助电话号码,以便遇到紧急事故时求助。

以下是几个常见地区的求救电话:

中国:

警察 110火警 119 救护车 120 交通事故 122

红十字会急救电话 999

中国香港:紧急求救电话 999

中国澳门:紧急求救电话 000

新加坡:

紧急呼叫 999 火警 995 警察 999 救护车 999

马来西亚:

紧急呼叫 112 火警 994/992 警察 999 救护车 999 查号台 103

泰国:

紧急呼叫 191 火警 199 警察 195 查号台 105

日本:

警察 110 火警 119

美国、加拿大:911

NO.5 穿着简单,钱财不外漏

在外旅行时尽量依当地人的习惯穿着,切忌打扮花枝招展或钱财露白,贵重物品尽量不要携带,一是避免遗失,二是免得引起歹徒注意。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小面额现金,用来买便宜的东西和给小费,对于数额大的花费尽量用信用卡支付。出国旅行之前最好事先在国内兑换好货币。

NO.6 了解当地习俗及安全状况

在外旅行,不要做与当地习俗相悖的事情,记得要入乡随俗,加以尊重,以免产生误会。可以在网上寻求网友们的帮助,事先了解当地常有的,谨防上当。最好能够学习几句当地求救语言。

NO.7 预防旅游病

选择目的地的时候要结合自身情况。凡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严重心律失常者、急性中耳炎等疾病最好不要去高山旅游。

旅途中还易出现日照中暑症、紫外线辐射病等。所以,要合理安排旅游时间,尽量避免中午时分外出,做好防晒工作。

除此之外,有过敏体质的人外出时一定要格外注意,有必要的话应该戴上口罩或是丝巾,不要接近可能引发过敏的鲜花。

想要更好的提升旅行的幸福感,首先是要保证有充足的金钱支撑,在旅行过程当中不至于太过拮据,二是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旅行,不至于所有项目都是匆忙而过,三是要有目的性,要确定自己旅行的目的,4是要有足够的心来观赏旅途中的风景。

旅游心理和行为已经成为当今旅游研究的核心命题之一,其研究内容不仅包括旅游者心理和行为,也包括旅游中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心理和行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旅游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旅游心理学论文篇一 《 探析旅游者心理 》 摘要: 旅游 是一项特殊的综合性游览观光活动,人们为达到度假、休养、娱乐、探险、求知等目的,出游于地区国家和洲际之间。 中国 是旅游大国,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和市场 经济 的新形势下,到中国来旅游的外国人和国内游客日渐增多,认真 研究 一下旅游者的心理特点与需求,对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发展 旅游事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旅游者;旅游者心理;好奇心理 一、旅游者的好奇心理 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见到一些新异的刺激物,如街上有人敲锣打鼓送老工人退休; 农村 小伙子娶新娘,壮汉抬着轿子,一队锁呐乐队在前面开路,十分热闹;还有农民吊在竹杆上车水灌溉;妇女摇着纺线车;从蛇肚内取出蛇胆和酒喝,等等现象,都能使游客产生好奇心理。 一次,港台旅游团在广西桂林旅游,中午山区小饭店供应乌黑的墨米饭,吃惯了白米饭的游客,见此米饭既好奇又胆怯,不知此为何物?热情的导游说:大家吃吧,这叫墨米,是广西河池地区东兰县的特产,为什么呈黑色呢?据民间 传说 :有一年天大旱,东兰附近的红水河也断流了,方圆数百里田地龟裂,禾苗枯死,有一位老汉的地里侥幸剩下一蔸禾苗活着。为救活这蔸禾苗,老汉爬了九重山,走过十六个村庄,还是不见水的踪影,没办法,只好忍痛割断自己的手指,用鲜血浇灌禾苗。说来也奇怪,禾苗得了血的滋润,居然长得很茁壮,结出一串颗粒饱满的稻穗,老汉因流血过多而死去。乡亲们把这唯一的稻穗保存下来,翌年春天用它播种,得到的稻米颜色竟然是墨黑色,用墨米煮成的饭,香气扑鼻。常吃墨米,可 治疗 慢性肝炎,胃炎,贫血,故有“药米”之称。通过导游介绍了墨米的 神话 故事 ,顿时使游客情绪活跃起来,团内几位港台老太太纷纷要求购买带回去,让家人共享口福。 二、旅游者的怀旧心理 探古访幽乃是旅游者怀旧心理的反应。游过的山水名胜,有机会重游,会感到十分亲切,遐想万千。西安是中国古都,丝绸之路起点。想当年,盛极一时。公元1375年,明朝皇帝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shuǎng@①在原城墙基础上修建了规模宏大的明城墙。游人见到象巨龙一样的城墙,静卧在八百里秦川之上,数百年前的古城风貌,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古时的盛况,一一浮现在游人心中。朝代兴衰, 历史 沧桑,留给后人无限遐想。位于古城西安郊区的秦岭支脉骊山,西周时期,周幽王曾与褒姒在此建骊宫行乐,并点燃烽火,戏弄四方诸侯,后被犬戎杀于骊山脚下。人们游此,不禁想起秦始皇暴虐,唐玄宗昏庸,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池寻欢作乐,皇帝国威在骊山大修华清宫。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四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使人遥想当年骊山变成达官贵人的享乐之地。谁料结果发生了安史之乱,杨贵妃被缢死于马嵬坡。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正是唐玄宗晚年在 政治 上腐败的必然结果。人们驱车来到骊山脚下,仰望长空,抚今追昔,想当年华清池水洗凝脂,一派灯红酒绿度时光,广大的老百姓怨声载道,悲愤交加。诗人杜甫写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长期以来成为人们控诉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名句。 三、旅游者的求新求知心理 中华 文化 博大精深,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采,许多外国游客品尝 中国 菜,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菜肴,赞不绝口,胃口大开。在餐桌上看到这些菜,就象是见到了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不忍心把它吃掉,有的用照相机拍照留念,有的请主人介绍它的名称、来历、制作 方法 、特色等,他们听得出奇、神采奕奕。的确,中国菜融实用性、知识性、 艺术 性于一体,不仅味美营养丰富,而且菜名颇具诗意。首先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一道“金钱遍地”,这菜名豪华气派,实则是金黄的冬菇摆在翠绿的青菜上;粤菜“龙凤呈祥”,多么喜庆吉祥的名字,原来是鸡、蛇一块烧煮而成;用母鸡炖甲鱼,真是逗趣谐谑,美其名曰“霸王别姬”,令人大饱口眼之福。服务员小姐又捧来一盆清香四溢的酿豆腐,已有饱意的客人一箸未动,服务员小姐笑迷迷地说:这道菜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最爱吃的御膳宫食。一听说皇帝吃的御膳,几位外国朋友顿时雀跃,筷勺齐上,一盆酿豆腐一扫而光。说实话,这道菜用料平常,就是用豆腐裹夹玛瑙肉糜精工烹调而成。其特点是过油而不腻,汤浓而不沾,外脆内嫩,甜中透鲜,汁若琥珀,形似金元,营养丰富,延年益寿。初次品尝这道菜,饱享口福,获取知识,实是受益非浅。 参观芜湖铁画,是一大艺术享受,工人们以锤代笔,以铁当墨,巧制出一幅幅精美的铁画来,来厂参观的日本友人也赞不绝口:“真了不起,中国的文化太伟大了”。工人师傅手中的锤简直比画家的笔还要来得自如。 铁画原名铁花,为明末汤鹏所创制。它酷似 国画 、水墨画,然而,却是采铁作画,以锤代笔锻制而成。它使炉锤之巧同画理相通,将绘画与工艺相结合,构成黑白分明、虚实相对、苍劲凝重、豪放潇洒、有强烈立体感的独特艺术风格,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枝奇葩。改革开放以来,铁画一直销往国外,深受国际友人青睐。日本朋友亲眼目睹之后,认为这是世界上仅有的产地,对异国文化求新求知心理,在 旅游 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满足。许多游客 观后感 慨地说:此次中国旅游真是不虚此行。 总之,不同类型的旅游者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 近几年来,外国旅游者来华旅游的人数与日俱增,尤其是日本人和美国人更多,就客观情况 分析 ,他们均是 经济 发达的国家,个人收入较高,加上与中国有悠久的 历史 渊源。在五十、六十年代由于实行闭关自守政策,与世隔绝长达三十年之久。76年以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92年又推行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对国外的吸引力非常巨大,故而纷纷组团来华参观访问,亲眼看看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繁荣、社会安定、 政治 开放的良好局面。有的人一踏上中国的土地感到中国是个神秘的国家,什么都要看,什么都新奇,一度中国热在世界上持续好久。另外,这类人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花钱多少不在乎,只要吃、住、行、游、购、娱满意,便事事称心,件件如意,乐于来中国旅游。日本是中国近邻,素有一衣带水之睦邻友好关系。日本旅游者来华旅游 交通 方便,费用低廉,况且中日文化和习俗又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些均成为日本旅游者来华旅游的强大驱动力。我们旅游业者若以一流服务质量一流设备去服务于每一个外宾,就能在当今旅游市场竞争强烈的形势下,赢得胜利。 华侨和台、港、澳旅游者,这些人都是炎黄子孙,他们中多数人是来观光、做生意、探亲访友、看病的。有的老华侨在异国他乡生活了几代人,思念祖国。当他们一踏上祖国的土地时,不少人抓起黄土亲吻,不少人热泪盈眶,当他们见到了亲朋好友畅叙阔别之情时,连做梦也未曾想到能有今天。这是祖国开放政策带来的结果,否则一辈子也回不了故乡。他们看到祖国经济建设快速前进,城乡一派新气象,心中十分快慰。 台湾 是祖国的领土,由于政见不同,两岸隔绝四十多年,台湾同胞来大陆,处处小心翼翼,生怕人家讲他是从台湾来的。对待这种特殊心理,只要我们不持偏见,以诚相待,定能使之感到投身祖国怀抱的温暖。 时至90年代,国内旅游者如大潮一般汹涌澎湃,席卷中华大地,归纳起来有六种人:一是农民,二是个体户和离休干部,三是老教师,四是学生,五是工程技术人员,六是退休干部职工以及青年工人,每年约有三亿人次。这些人收入并不很高,他们以能到达风景名胜游览点游玩参观为满足,看看祖国大好河山,完成宿愿,条件差些生活苦些都不在乎。所以我们旅游工作者需要掌握这些人的心理特点,好好地为他们服务。在当今旅游热潮推动下,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固然重要,但也迫切需要提高旅游者自身素质,这是刻不容缓的最大任务。 旅游心理学论文篇二 《 当代大学生旅游心理及其旅游开发策略 》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具有高文化水平的社会群体,也是旅游客源市场中的生力军,具有较强的旅游动机与需求。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旅游市场开发策略包括:低成本产品策略,智能旅游推广策略,校旅结合策略,主题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心理;旅游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 我国旅游业的兴起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十分具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大学生作为既有文化又有时间的一个社会群体,成为了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大学生的旅游动机、旅游需求、旅游市场及其发展的意义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从而归纳出我国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特征,并探讨当前大学生市场的开发策略,以期对当代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并能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当代大学生旅游心理分析 首先,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旅游动机。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两方面,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及社会治安,我国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并逐步进入小康社会,经济较宽裕,为我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于外出旅游影响不大;个人因素包括:心理特征、年龄、文化程度以及经济水平等,其中,文化方面对旅游动机影响很大。大学生作为文化层次较高的旅游群体,其文化因素对其旅游动机影响较其他因素影响更大,更能理解和体验旅游过程中的乐趣。文化程度越高,旅游动机越强。美国著名的旅游学教授罗伯特·W·麦金托什提出四种基本旅游动机,这四种基本类型分别是: 身体方面的动机,即大部分人外出旅游是为了身体健康,通过旅游消除神经的紧张,达到身心舒畅的效果;文化方面的动机,即对异域文化、风俗、宗教等的求知欲,在精神层面得到提高;社会交往方面的动机,即渴望结交新朋友,暂时离开目前的生活状况,缓解压力,享受新的生活环境;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即在旅游活动中搞好人际关系,满足旅游者自尊需要。从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与实际来看,他们对以上四种动机兼而有之。 其次,当代大学生具有多元的旅游需求。当代大学生旅游需求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物性需求相对较低。在有限的条件下,人们最先满足的是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人们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由于大学生在经济方面未能具有完全的独立性,外出旅游的经费多来源于家庭资助或平时兼职所得,因而在旅行过程中对于吃、住、行、游、购、娱各方面要求都相对较低,能够满足基本需求即可。二是精神需求较高。大学生是一个长期处于学习环境中的社会团体,在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时刻在学习新的知识、了解新的事物。高文化层次的人对精神方面的要求更高,到异地进行旅游活动,不仅可以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语言特色、建筑宗教等等,更是一个提高精神境界的机遇,远离原本的生活环境,享受另一份宁静,感受另一种生活,从而得到在思想层面得到一个升华。三是求新需求较强。当代大学生对于新、奇、特的事物都比较具有好奇心理。旅游的过程是到异域进行游览活动的过程,异域的事物、风土民情各个方面似乎都与平时的生活环境都有着不同的地方,发现新事物、学习新事物更能引起广大学生出游的兴趣。四是旅游时间固定集中。大学生这个群体的旅游时间却相对固定集中。调查显示,时间对于当代大学生外出旅游的限制所占比例在23%左右,仅次于经济方面的影响。出于对学习时间的考虑、出游时间长短的考虑,大部分学生对于出游的计划都安排在法定长假和寒暑假期间,此时,大学生比较具有相对集中的时间可以放心去游玩。 二、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近年来,在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我国经济已经摆脱持续回落的状态,进入了全面回升的阶段。以改善住、行条件为代表的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开始启动,由消费升级带动的高成长产业成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已进入了加快升级阶段,新的消费 热点 开始启动。日后我国的消费活动将进一步活跃,消费增长率也将稳步提高,消费总量持续增长。消费的升级不仅有利于形成新的国内市场空间和经济发展空间,更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旅游业在我国兴起的时间不到两百年,在旅游法规、制度建设、营销模式各个方面都相对较弱。很多旅行社缺乏有效的销售模式,多以推出新的旅游线路、采取低价或赠送礼品之类的促销手段,并无其他有效 措施 ,未建立起成熟的营销推广模式。大学生是整个旅游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增加收入。但由于目前的发展很不完善,对于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潜力并未被真正开发,没能充分发挥其作用,针对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提出如下建议策略。 (一)低成本产品策略 低成本产品策略主要从营销和开发两方面进行。目前,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潜力并未被真正开发,大学生的消费能力较弱,因而价格低廉的旅游产品对在校大学生而言比较容易接受。在旅游行业中,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而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社会团体具有无限的发展潜能。大学生每年的出游人数占总出游人数的1/5,是一个庞大的客源市场。就攀枝花学院而言,在校大学生人数达15000人以上,占百分之八十五的人每学期都会进行外出旅行,每学期外出旅游一次占48.6%,两次占27.1%,三次占7.1%,超过三次占17.1%,其市场较大。在对旅游方式上的选择,47.1%的大学生选择组团结伴旅行,44.3%的大学生选择独自旅行,而仅占8.6%的学生选择了参加旅行社。 大部分大学生不选择参团旅游是因为价格过高,而自助游的基本消费在300—500元之间,参团旅游的消费高出此标准许多,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能力达不到。因而,从其旅游人数、次数、消费水平分析,针对大学生的旅游产品需达到“薄利多销”的效果,推广低成本旅游产品,开发经济实惠的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组合更能为大多数大学生所接受,发挥更好的效果。 (二)智能旅游推广策略 智能旅游是近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也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随科技的进步和信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遍运用,使人们的出游方式、信息获取 渠道 、交易方式都发生巨大改变,智能旅游充分利用这一便利条件,把传统产业与信息技术不断结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网络在大学生中的盛行状况不言而喻,过半人数通过网络媒体掌握旅游信息,可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也可促进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扩大。并且年轻人相对其他群体更易于接受新事物,对于新技术、新方式更能方便、快速掌握。智能旅游实现了旅游活动全过程、经营全流程和产业智能化的应用。在旅游过程中各个环节都通过网络全部解决,达到一种方便、快捷、高效的解决效果,使得整个旅游过程更加舒心、省心。这一旅游方式更易于被广大大学生所接收,发挥的作用也相当巨大。 (三)校旅结合策略 外出旅游对每位大学生都有不同的意义存在,通过旅游不仅可以学习知识、增长见闻、扩大眼界,更可以让大学生在旅游的过程中收获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体验。例如:多数大学每年会为部分大学生发放奖助学金,在物质上满足了个人需要,在经济上给予资助,但却忽略了对大学生精神方面的奖励。如果从奖助学金中拨出适当资金,和旅行社建立长期合作,给每位获奖学生一次旅游的机会,让其在旅行的过程中收获更多除物质方面的东西,远比仅仅的物质、金钱更有意义。 校旅相结合的策略,一方面,丰富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得大学生在游历过程中学习更丰富的知识、拓宽知识面,陶冶性情,提高精神境界。另一方面,对旅游业而言,也借此机会开拓了旅游市场,促进了旅游业各方面的完善,推动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长期以来,这一策略都得不到好的实施,这与我国的大背景有着密切关系。学生外出郊游,甚至只是在校外玩耍发生意外的案例比比皆是,虽然多数原因在学生,但学校几乎都要承担相应的管理失职、监护不力的责任,并给予巨额赔款。国家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是相当落后的,学校的权益得不到保护,更不会轻易参与这种安全系数不高的活动。这一策略的实施必须依靠国家法律的保护,否则,很难进行,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四)主题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大学生是个文化性较强的群体,对文化需求较高。针对这一特征开发适合大学生感兴趣的旅游产品,更能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并积极参与其中。红色旅游一向被大力推广,但在大学生群体中却出现“逆反映”,由于长期的应试 教育 、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大部分学生对红色旅游、经典旅游出现了排斥现象,但红色旅游对于当代大学生是非常必要的。红色旅游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热情,通过合理的引导方式,让其间接对我国发展历史有一定了解,从而达到本主题想要达到的效果。 但在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古镇古建筑、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所占比例较大,丽江古城、泸沽湖、大理、西藏、凤凰古城、江南水乡等为大多数学生所偏好。开发关于古镇古建筑研究、异域风情体验和美的享受之类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更能吸引广大学生的兴趣,参与其中。 举例说明:开展“丽江风情游”,这一旅游产品对大学生具有一定吸引力。首先,此旅游产品除了经济上的目的,更希望通过这样的旅游让更多的人了解丽江的文化特色、民风民俗,满足大学生的文化需求;其次,“丽江风情”比“丽江文化”听上去更具有韵味,文化给大学生的感觉是就学习,长期的生活学习使大学生对学习不免产生厌倦心理,而“丽江风情”在名称上更加具有吸引力,让人忍不住想去探索,带着一个愉快的心情从无形中学习;再次,这样的主题产品使得人在旅游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学习到的东西都形成了一个整块,而非凌乱,收获到的文化、知识更加牢固、深刻。 主题旅游产品策略,需从大学生兴趣方面着手,变换不同的方式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这一策略对于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拓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朱镇.我国大学生旅游空间行为特征分析[J].利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6). [2]洪燕.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分析[J].南昌高专学报,2005,(3). [3]徐静,张晓霞.大学生旅游市场分析及开发对策.新西部[J].2008. [4]肖星,严江平.旅游资源与开发[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5]张国洪.中国旅游文化[M].南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旅游心理学论文篇三 《如何在旅游心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中等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从业人员。这要求职业教育不但要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保证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有一定的“定岗”的工作能力。旅游专业的学生,更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对旅客纷繁复杂要求的应变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心理素质进行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根据旅游业的需要,培养工作需要的多种能力 旅游专业的学生 毕业 后,需要从事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工作,必须及时发现工作中各种情况的变化和各方面因素之间的矛盾,并具备解决问题和调节矛盾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超人的记忆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灵活的应对能力。这需要学生能够主动留意工作范围内容的情况变化,比如,作为景区管理人员,要关注自己工作景区不同季节游客的人数变化;随时关注景区内进入游客人数与景区内饱和人数之间的关系;关注不同时段景区内集中爆发的问题;关注不同季节游客身份的变化等。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与学习到的相关 旅游知识 进行对比,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以保证景区内的游客的游玩安全、有序进行,保证旅游品质。 对于前台和客服工作,要加强对学生注意 记忆力 的培养,通过回忆、分段分散、列表对比、自编提纲和 顺口溜 、联想等方式加强学生的记忆,让学生从业后能够快速记住自己接待的客人的各种信息,为客人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以提高服务质量。比如,要牢牢记住自己接待的客人的好恶,尤其是记住某些人的禁忌,为客人提供周到而贴心的服务;能准确为客人提供需要的服务信息,为客人推荐符合客人身份和 爱好 的菜品等。 2 培养学生调控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旅游行业的工作对象是不同国籍、性格各异、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各异的人群。人们的旅游需求各不相同,表达方式各有特点,而旅游从业人员要具备应对各种情况的应变能力和耐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情绪调控能力,面对游客的各种要求要保持克制、冷静,即使客人的要求很过分或者不甚合理,也要以和善的态度对待,并以委婉的语言得体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理智控制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水平。旅游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总会遇到各种意外事件,比如,旅行途中的意外事件,客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因不良行为导致的游客与旅游地居民的冲突,以及各种个性化的言行导致的敌对情绪,都可能导致矛盾突然发生。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旅游从业人员要能保持克制、冷静的态度,以自己的真诚和热情来调解矛盾、化解纠纷,并以自己的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来影响周围的人,让客人在自己的带动下保持愉悦的心境和旅途愉悦。 3 培养学生坚韧意志,适应艰苦的旅游工作需要 旅游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充满变幻和不确定性,随时可能遇到恶劣的天气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需要从业人员具有坚韧的意志、坚强的品格,以应对工作中的挑战。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以案例教学法或是情景体验法,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工作环境的恶劣,做好应对艰苦环境的思想准备。教师为学生播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案例,比如,导游带队旅游途中遭遇车祸,导游坚持让救援人员首先营救游客,自己忍痛坚持让救援人员最后对自己施救。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坚强意志对旅游工作的重要意义。 利用小组谈论、合作法,让学生预测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会对自己带来哪些困扰,进行哪些方面的考验,并思考相应的应对方法。这种有针对性地训练,能提高学生对困难预知能力,以及做好应对困难的思想准备,从而培养学生的坚韧的意志、做好迎接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提高学生对将来工作的适应能力。 4 树立终身发展意识,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旅游事业飞速发展,旅游的方向和热点问题不断发生变换。课本是对以前旅游专业知识的 总结 和提升,远远落后于旅游发展现状。教师在教学中,要向学生渗透终身学习的意识,让学生明确知道“学校学习仅仅是将来工作的基础”,而不是学习的终止,让学生初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但要善于向教材学习,还要向有 经验 的同行前辈学习,还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利用丰富而便利的网络资源实现开放性学习,以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虽然文化基础差、行为相对散漫,但是,他们在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教材与实际案例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滞后性和局限性,引导学生保持正确的学习观,即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积极接受新的旅游思想和旅游理念,调整自己的思想认识,以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

我觉得需要用心感受,因为用心感受是提升旅游幸福感的必要条件。

很多小伙伴特别喜欢出去旅游,同时也在通过旅游的方式来放松身心。对于经常在城市生活的小伙伴来说,很多人会把旅游目的地放到一些自然环境为主的地区。因为这些地区本身的条件没有那么好,各类配套设施也相对比较落后,这也直接导致很多人的旅游体验感降低。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家的旅游幸福感,大家需要尽可能沉浸其中,用心感受旅游中的各种小事。

一、提升旅游幸福感需要用心感受。

当我们出去游玩的时候,有些人可能会像走马观花似的到处参观景点,把自己的日程安排的特别满。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旅游方式,虽然看似我们可以玩到很多景点,但其实非常辛苦,也没有什么旅游幸福感。反之,如果我们用心感受旅游中的点点滴滴的话,我们便可以通过各种小事来增强自己的幸福感。

二、提升旅游幸福感需要适当的仪式感。

仪式感在生活中非常重要,虽然有些仪式感看似多此一举,但对于正在放松身心的我们来讲,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小小的仪式感而感受到巨大的幸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旅游上的仪式感有非常多,我们可以在旅游的时候准备新鲜的玩法,也可以在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出去旅游。

三、提升旅游幸福感需要到人少的地方。

有些人特别喜欢到所谓的旅游景点游玩,旅游景点确实是一个城市和地区的代表性地区,但因为这些地区的人非常多,可玩性也非常差,这也直接导致很多人在那里玩的并不开心。以我个人来看,与其选择到这些人多的旅游景点,我们不如选择一些人少又更具有生活气息的地方,这样的地方会让我们更能享受其中。

关于教师幸福感低的研究论文

影响高校辅导员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探析的高等教育论文

摘要:辅导员是教师的组成部分,让大学辅导员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感,不仅是学生快乐成长的保证,也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愿望。本文旨在探析当前影响高校辅导员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对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提高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和水平,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影响高校辅导员主观幸福感因素

高校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即职业幸福感,是指辅导员在工作中,实现职业理想和身心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感和自我愉悦感,是对“什么是幸福”的观念、看法和标准,是辅导员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对待幸福问题上的表现,是幸福评价标准和评价思想的综合观念形态,对幸福感具有导向和动力作用。它具有劳动与回报的精神性、给予与被给予的关系性以及幸福感受的时空无限性。高校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也应该是辅导员自身需要得到满足和辅导员职业得到提升的一种综合的统一。所以,从事教育工作的辅导员在自身的职业活动中对幸福的体验,是否感到幸福,是高校教育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问题。

一、外部因素

1.经济因素对高校辅导员辅导员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经笔者调查高校辅导员的收入平均水平基本上都处在当地收入水平的中段,在调查中也发现有45%的辅导员对自己的收入状况表示满意,有40%的辅导员对自己的收入状况表示还过得去。从调查中可以得出,第一,“收入”对“工作幸福感”和“生活幸福感”都有显著的影响,收入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辅导员的

幸福感。第二,从调查情况来看,“收入”对“工作幸福感”的影响要大于对“生

活幸福感”的影响,这意味着将对辅导员的工作起到很大的影响。西方研究者对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曾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有研究表明收入与主观幸福感无关(何瑛,2000)。有的研究发现,只有在非常贫穷时,收入对主观幸福感才有影响。当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反而会出现.主观幸福感随收入的上升而下降的趋势(段建华,1996)。在经济如此迅速发展的今天,收入状况确实对我们的生活起着关键影响,收入的高低也能体现一个人在生活水平的高低,因此,笔者认为,大学辅导员收入状况与生活满意度成正相关支持认同观点。但同时,研究证明经济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是复杂的,并不是单一的正相关的关系,因此,作为辅导员主观幸福感整体水平的参考因素自述幸福感与经济状况的高低并不能在高校辅导员的幸福感体验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高校辅导员主观幸福感影响也存在其他一些因素。

2.家庭生活对高校辅导员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对家庭生活自评较高的辅导员会在生活中体验到更多的快乐与满足,从而自身产生更多的幸福感。这与国内郭晋武、杨彦春、周建初等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他们在对生活事件的研究中发现:家庭生活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很多心理学家将不良的家庭气氛视为一种持续性应激性生活事件。作为“女性”又身兼“高校职业知识女性”这样的`双重角色也让高校女辅导员家庭生活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度上的一致性也带有自身的特点。作为“高校职业知识女性”,她们的工作特点一实行“坐班制”,工作时间与生活时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有时家中可能就是办公的地方,家庭环境、家庭氛围在此时更显重要,高校相对灵活的工作方式加强了个体与家庭的联系,家庭生活与主观幸福感的高度相关性在此处也凸显出来。谈到家庭生活与幸福感的关系时,有的女性辅导员是这样描述的:“作为一个高等院校的辅导员,我们更清楚和了解一个家庭的和谐气氛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我很重视家庭生活,觉得家庭对白身还有对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也有的辅导员认为由于工作时间的无界性,使得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混为一谈,直接影响着家庭生活。

3.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对高校辅导员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工作环境一直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甚密,工作与主观幸福感具有一定的关系,是因为它可能提供使人们发现快乐的最佳刺激和积极的社会联系,以及一种合理的社会认同、意义以及成就感。工作环境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部分,如工作时间长短、工作满意度等,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一些大学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环境的满意程度呈中等状态,很显然工作环境对大学辅导员来说,影响是很大的,多数辅导员认为,由于工作的繁杂性导致辅导员每天的工作压力大,有时候情绪会较低落,如果工作环境在达不到满意的程度,必然会影响工作状态,导致工作效率下降,也使得自身的幸福感指数呈下降趋势。工作环境固然很重要,但工作条件同样也会影响着辅导员主观幸福感。

二、内部因素

1.心身状况对高校辅导员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心身状况包括心理状态和身体健康状况。一般认为,自身的健康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着极强的相关。如果通过医生进行客观的健康评估,将在很大程度上削弱这种相关。

自我评估健康会受到消极的情绪和真实的健康状况影响,生活满意度可以通过主观解释自身的健康进行预测,健康不但受到消极情感和真实的健康状况的影响,而且对健康的认知也受到人格的影响。自我评估健康尺度不仅反映一个人真实的身体健康状况,而且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情绪适应水平,因此,健康的主观感知比真实的健康评估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重大。同样,在笔者的调查中大多数辅导员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与主观幸福感是成正比的。一个人只有自身的健康情况得到了保证,他才能更好的生活和工作,对于我们辅导员来说,因为大多数都是大学毕业后就参加工作,年龄都在30岁左右,身体健康情况都处于中上水平,对工作都能有着很高的热情,从而影响了主观幸福感的指数。从调查中看,心理状态在辅导员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中更显突出来。主观幸福感本身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同人们生活的客观条件密切相关,又体现了人们的需求和价值。辅导员作为思想教育的工作者,对幸福的理解、人生的关注可能更多在于精神层面,更关注自身的心理在生活中的状态,而且辅导员中女性占大多数,女性对于男性来讲,本身感性的特点也让心理状态与主观幸福感相关度甚高。

2.目标达成程度对高校辅导员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理论认为,目标和价值取向决定人的幸福感,幸福感产生于需要的满足及目标的实现,当人们趋近与达到目标时产生快乐,而目标偏离或失败时则导致痛苦,因此,目标是人们获得与维持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个人目标与价值的差异导致了人们幸福感的不同。辅导员们追求的目标成功与否,明显地影响着我们对自己和生活的满意程度。尽管有目标并不能保证着辅导员们的快乐,但有明确目标并努力工作从而成功地达到目标的人,显示出的快乐超过了那些没有目标或达到目标时有困难的人。研究表明,当一个人能以内在价值和自主选择的方式来追求目标并达到可行程度时,主观幸福感才会增加,即目标必须与人的内在动机或需要相适宜,才能提高主观幸福感。自我接受、助人、亲和性等有关的内在价值目标,是自然需要和生长需要的表达,比美貌、名誉、金钱等外在目标,对主观幸福感意义更大。所以,目标达成程度对大学辅导员主观幸福感有着一定的影响。

辅导员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是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实现的重要条件。金钱是人生幸福的重要条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恐怕应做‘贫穷不是幸福’的解读”。辅导员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既是其社会地位提升的外在表现,又是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提升的物质基础。一个需要经常为个人和家庭的生活担忧的辅导员其体验教育幸福的能力必然是有限的。社会和学校必须在为辅导员个人及其家庭生活提供保障的同时,逐步提高教辅导员的物质生活水平,使他们得以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对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经历了从外部影响到内部决定的发展轨迹。现在一般认为幸福感更多的会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个人的内部建构对幸福感的影响不容忽视。这就启示我们,要提升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就应重视对辅导员本身的引导,而不能将视野仅仅停留在外部环境的改造上。辅导员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是教师职业幸福感实现的重要条件。金钱是人生幸福的重要条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恐怕应做‘贫穷不是幸福’的解读”。辅导员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既是其社会地位提升的外在表现,又是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提升的物质基础。一个需要经常为个人和家庭的生活担忧的辅导员其体验教育幸福的能力必然是有限的。社会和学校必须在为辅导员个人及其家庭生活提供保障的同时,逐步提高教师的物质生活水平,使他们得以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国家和地方财政必须为教师待遇水平的提高承担应有的责任。对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经历了从外部影响到内部决定的发展轨迹。现在一般认为幸福感更多的会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个人的内部建构对幸福感的影响不容忽视。这就启示我们,要提升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就应重视对辅导员本身的引导,而不能将视野仅仅停留在外部环境的改造上。

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标,教育本身就是为了人的幸福而存在,教师是一个幸福的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生价值,使人幸福,其中的人生价值和人的幸福,不仅包括学生的,也包括教师的。教育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需要参与者全身心的投入。从教师主体角度看,教育需要教师对教师职业和教育活动本身发自内心的热爱。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自我实现”的成就感、满足感和幸福感,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是教师的组成部分,让大学辅导员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感,不仅是学生快乐成长的保证,也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愿望。一个人当他的主观幸福感得以提升,那么他所从事某一职业时基于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就会获得持续的快乐体验。高校辅导员在学校的学生工作中起着一定的重要作用,因此,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的强度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工作的稳定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把握辅导员主观幸福感的特征,探寻辅导员主观幸福感的来源,是提高高校辅导员主观幸福感的基本前提,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我们高等院校要在辅导员中形成一种凝聚力,“幸福感”的支持是少不了的。因此,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幸福感是开展学生工作的必然需要,同时高校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迫切需求。可见,影响高校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的条件是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段建华.主观幸福感概述[j].心理学动态,1996,4(1):50.

[2]何瑛.主观幸福感概论[j].重庆师院学报哲社版,1999(4):73-76.

[3]邢占军.幸福指数的指标体系构建与追踪研究[j].数据,2006,(8),10-12.

吃饭时,与同为教师的丈夫闲聊着今年学生考师范的情况。我用羡慕的口气告诉他,以前有个同事的一个平时成绩看起来不怎么样的儿子居然考上了师范,挺意外的。丈夫用很诧异的眼神审视着我,慢条斯理的说:如果让你的儿子去考师范,你愿意吗?他这一冷不丁的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到让我思维一下子断了路。因为我从来没想过儿子今后该走如何的路的问题。良久我告诉他,那得看儿子自己的选择。丈夫沉默了一下,就立刻用肯定的语气说,这也由他自己去选择啊?我肯定不会准许他去考师范,那会注定让他苦一辈子的!我哑然了好久。是哦,教师是一个清苦的职业哦。在外行人看起来,教师是挺清闲的,每天也就只有一两节课,每一年还要享受暑假寒假。但是,我是知道的,要当好一个负责任的老师是不容易的。每天总是脚步匆匆,感觉没有空闲,似乎总有做不完的事情,有改不完的作业,备不完的课,做不完的学生的思想工作,学生当中总有出不完的问题要去处理。工作的繁忙和身体上的劳累还不是最主要的,最苦的体验最少的是业余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乐趣。每天你得用电脑做好课件,再用手抄一遍。除了教学,如果你是班主任,每项工作你还得写很多应付考核评估的资料,否则你做再多的工作,都是白做,这叫“认假不认真”。每一天你就被这些琐事填满着,没有自己的的私人生活空间,甚至就连安静的坐下来看一本自己中意的书也不太可能。特别重要的是在个性化越来越受到青少年推崇的今天,原来单纯的融洽的师生关系也变得越来越难以协调和谐。你几乎每天得像一个单相思的人一样,付出了全部感情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于是你只能每天寂寞孤独的忍受着相思的煎熬,这种精神层面上的苦让你慢慢的失去所有生活的自信和热情。

摘 要: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其工作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中职教师职业倦怠严重,职业幸福感偏低。本文将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视角来分析如何提升中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关键词:需要层次理论;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 一、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 1. 物质需求与物质满足之间差距较大。 据一项调查显示,教师在稳定的工作、良好的教学教研条件、较高的工资福利等物质需求的重要性方面位居前列,且教师普遍认为个人报酬福利与同行相比偏低、所得报酬与贡献相差较大、工作环境差等物质满足程度与需求有较大差距。另外,由于对中职学校的财政投入较少,中职学校的实训设备普遍比较陈旧,教学手段比较传统,办公环境比较差。 2. 教学任务繁重,身体健康不容乐观。 近几年来,由于中职学校的扩招,学生多,教师少,教师的教学任务普遍较重。而且大部分教师还兼任了班主任工作。由于负担重,压力大,这使得教师不仅无暇顾及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同时也影响了教师的身体健康,使不少教师患上了咽喉炎、声带损伤、胃病、下肢静脉曲张、头痛、失眠等职业病。 3. 工作缺乏成就感,职业理想难以实现。 教师的职业理想主要体现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教师本身也得到和谐发展。然而,中职生不愿学、养成习惯差的现象较严重,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有时连最基本的尊重都得不到。面对数量众多的“学困生” “后进生”,教师呕心沥血地工作有时也未必能奏效,所以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成就感,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就无从谈起。 4. 考核评价缺乏科学性,挫伤教师工作幸福感。 当前,许多中职学校对教师都采取了一定的评价考核制度,但评价方法无论是采用“末位淘汰制”,还是“评选最差教师”等方式,都不能科学、合理、全面地评价教师的实际水平和教学能力,也达不到考核的最终目的,反而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幸福感。 5. 职业道德出现不同程度的滑坡现象。 近年来,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受利己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在一部分教师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道德滑坡现象,他们对工作没热情,消极应教,对学生缺乏人文关怀。更为严重的是,有的教师道德失范,敬业精神缺失,把大量精力用于社会兼职及一些商业性活动,丧失了最基本的教师道德标准。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在人类需要理论的研究中,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人类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价值体系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需要,构成一个需要系统,简要概括为五大类:(1)生理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2)安全需要;(3)情感与归属需要;(4)尊重需要;(5)自我实现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马斯洛认为,首先,上述五种需要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个阶梯,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属低级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属于高级需要,感情与归属的需要为中间层次的需要,基本上也属于高级需要。其次,主导需要对人的激励有决定性的作用。当低层次的需要获得相对满足后,下一个需要就占据了主导地位。再次,人的需要是交叉的,可能同时存在多种需要。因此,要提升中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必须认真了解、研究中职教师的各层次需要状况及满意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他们的各种正当需要得到适当的满足。 三、提升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基本策略 结合上述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启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升中职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1. 教师自身方面。 教师的职业幸福很重要,教师一个人的幸福不仅仅影响着其家人是否快乐,他更会感染学生的情绪。教师的职业幸福会转化成一种教育力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对幸福的追求。 (1)转变观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新的教育观要求教师转换角色,摆脱“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平等地对待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应看到,现在的中职生或许养成习惯不好,但对人很真诚;或许文化素质不高,但有艺术体育天赋;或许学习成绩不好,但动手能力很强。因此,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育教学的顺利实施,有利于学生的成材发展。 (2)提升职业价值观,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相比,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束缚,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学生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下,掌握一项专业技能,使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应用所学,立足社会。对中职教师来说,这就是“桃李满天下”的职业价值所在。另外,教师要自觉学习《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通过系列的师德培训活动,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爱岗敬业。 (3)学会自我调适,注重健康。作为中职教师,一定要学会自我调适,保持乐观心态,善待自己,这是感受幸福的前提。教师不能仅仅只知道埋头教书,而要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因为有了健康的好身体,才能更好地感受幸福。同时,教师要保持知足心态,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况且国家日益重视中职教育,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收入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要适当降低物质需求,知足才能常乐,才能幸福生活。 2. 学校方面。 (1)提高福利待遇,满足生理层次需要。福利待遇是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实现的重要物质条件,它能够满足中职教师的生理层次需要。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使教师安心地从事中职教育工作。当然,纯粹物质刺激不可能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且其作用往往是短期的、有限的。只有满足了教师在精神方面的需要,才能使教师自发地充满激情地工作,并体验到其中的幸福。 (2)创设感受幸福的人文环境,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在现代社会,人们更加关注人的自由、情感、存在和价值,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等人文精神的回归已成为时代的呼唤。特别是在知识分子聚集的学校里,关心教师职业行为的同时,更要关心教师的精神世界。学校要弘扬“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关爱教师”的良好风气,营造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创设感受幸福的人文环境,满足教师安全、情感与归属的需要,做到“感情留人”。尊重、赞美、情感、目标、榜样、培训、参与等激励法会让教师有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能满足教师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能让教师在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并体验到心灵上的幸福感。

论文摘要〕幸福是人的终极生活目的,是每个人的必然诉求。但众多研究表明,教师常常感受不到幸福,幸福为何远离教师?原因很多,本文从教师自身角度探讨幸福感缺失的原因,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认识自我,理解幸福,为重构幸福作准备。 〔论文关键词〕幸福;教师;原因;建议 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一股新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幸福感作为其主要研究领域也受到世人的关注,不仅心理学、教育学及社会学的专家、学者在研究什么是幸福、影响幸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收获幸福,就连一些国家的政府职能部门也把提高民众的幸福指数当作自己的执政目标。的确,幸福是人的终极生活目的,是每个人的必然诉求。然而,在众多研究中,我们却发现教师充满职业倦怠感,缺乏幸福感。在当下这种充满人性关怀的浓郁氛围中,教师却为何与幸福无缘呢?如何帮助教师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呢? 一、教师幸福感缺失的原因探析 导致教师缺失幸福感的因素很多。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划分与探讨:(1)教师自身的因素,如教师的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人格因素、自身的反思与感悟、幸福观等。(2)教师自身以外的因素,如所处的社会文化氛围与类型、教师社会地位的高低、拥有财富的多少、社会关系等。心理学家们希望能像自然科学家研究物质世界一样,对教师幸福感也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把上述诸因素与幸福的关系逐一进行研究、探讨。不可否认,这种方法论下得到的相应结论与研究结果,对我们认识幸福及收获幸福有一定的帮助。但上述诸因素对教师幸福的影响作用到底是分散的、孤立的、静止的,还是动态、发展的、难以分离的,这些因素之间是否还存在着交互作用等问题却一直困扰着我们。 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与个人的生活紧密相连,与个人的心理特点密切相关,由个人在其生活经历中形成的应对策略及心理机能决定。因此,立足教师本身,才能找到教师幸福感缺失的根本原因,才能寻求到帮助教师重构幸福感的最佳策略。 原因之一:教师缺乏对幸福的认识与感悟 幸福是什么?这是一个人言人殊的话题。所以,幸福感的获得取决于各人的幸福观。幸福观是一种理性的认识,它与个体的认知取向息息相关,通过个体的反思与感悟得以提炼与升华。而个体的认知取向受个体的生活实践制约,如果一个人懵懵懂懂地过日子,不对自己的生活实践加以反思,进行感悟,那他的幸福观可能就是直观的、感性的。南京师范大学赵凯博士在《组织行为学》的课堂上曾举过一个例子,他曾经问大约十个南京人“什么是工作?”“苦钱呗。”十之八九这样回答。由此可见一斑。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王淑兰教授在党课上也曾经问过学员一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当时,大家一下子都懵了,刚刚从黑色七月里走出来的学员们哪里思考过这个问题?有人调侃:“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有人脸红(可能是怕别人说假)地说:“是为了共产主义事业”,有人一脸严肃:“是为了个人的自我实现”,有人小声嘀咕:“是为了吃喝玩乐”……虽然,我早已忘记了王教授所给的答案,但她的这个提问却一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不错,这就是反思,这就是提炼,这就是在感悟。当然,我们不知道拿这两个问题问我们的教师会得到何种结果。我们不想以己度人地去猜测。但如果继续追问教师们,什么是幸福呢?同样,答案可能不得而知。回答什么是“幸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仅需要丰富的人生阅历与生活实践,更需要教师有一颗敏锐的洞察之心,时刻对人生加以反思、提炼,获得感悟。幸福是对生活的感悟,它高于感知,是理性的思考与认识。幸福是一种高级情感,它是人们从对工作、生活、家庭、学生、学校这些生活的组成元素的同一认识中产生的完美的积极情绪情感体验。幸福更是一个过程,个体自身、他人,社会与自然是这个过程发生发展需要的土壤,幸福观念正是个体在与自身、他人、社会及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由模糊到清晰,到逐渐形成。有着良好的生活方式,有着强烈的教学欲望,才可能有积极的成功体验,消极的体验才会随之消失。 原因之二: 教师缺乏积极的体验 既然幸福是个体对生活深刻的、稳定的体验与感受,那么自然与个体日常生活的体验紧密相连,因此,幸福感的获得需要个体日常生活积极体验的积累,如果个体的日常生活为消极情绪体验充斥,那就很难有所谓的幸福感了。积极的体验需要教师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需要教师有正确的看待问题的观念。 正确认识自我是获得积极体验的前提。“我”不仅是收获积极体验的主体,也是个体加以考量的客体,只有客观地认识自己,才有可能获得积极的体验,否则就会出现我们不愿看到的现象:有的教师常常认为老子天下第一,高人一等,殊不知却是夜郎自大,眼高手低,说的比做的多;也有的教师整天如同梦游一般,靠着经验教育教学,对教育教学也没有任何自己的见解,人云亦云,永远以别人的价值判断为准,认为自己参透世间一切,殊不知却是妄自菲薄,缺乏主见。 体验消极与积极常常不是由事物或事件决定的,而常常取决于我们看待事件的态度与信念,就像认知情绪ABC理论所说,环境对个体来说,只是一个中性刺激,决定情绪的是你的认知与信念。 积极的情绪体验来源于教师成功的经历与感受。但在许多教师看来,教师这种职业缺少的恰恰就是成功,整天和孩子们在一起,有什么成功可言呢?笔者认为,成功感来源于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把教师职业仅仅当作是一种谋生手段是很难对教师职业产生认同感、满足感与成就感的,只有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是自己一生的事业并为之奋斗,幸福感才会油然而生。 原因之三:教师缺乏收获幸福的途径 布莱希特在他《三个芬尼》的歌剧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只是在追逐幸福,殊不知,大家追逐幸福,而幸福却在追逐着你。的确,每个人都在终日忙忙碌碌地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但幸福在哪儿?笔者认为教师的幸福可以来自以下途径:(1)教育教学的过程。教育教学是教师的主要工作,有的教师仅仅把教育教学当作是工作与任务,为了工作而工作;而有的教师却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享受着和学生知识共享、情感交融的过程,他们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一起沉思、一起震撼,他们与课堂、与学生融为一体,一起进入人课合一的幸福境界。(2)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来源于学生的成功,同时也应该来源于自己的充实与发展。教育与教师专业化目前是一个热门话题。在西方发达国家,一个学生从进入师范大学那一天起,就开始在自己兴趣的指引下,在相关教育部门的帮助下,亦步亦趋地完成既定目标,顺利走上教师岗位,然后在实践中完成“新手教师—胜任教师—优秀教师—名教师”的转化与蜕变。然而,在我们国家,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一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培训机构与学校认为教师专业成长与自己无关或关系不大,发展应该是教师自己的事情,所以,不主动,也不关心;而一些教师自身又缺乏自我发展意识,缺乏发展的规划、方法与途径,存在严重的等、靠、要的思想,常常只有在上述机构的督促下才会机械地、被动地谋求自身的发展,很少有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所谓的职业规划。试想,这种有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思想的和尚怎么能是一个幸福的和尚呢?(3)教师对学生无私的关爱。幸福,是因为爱和被爱。教师要想幸福,就应该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在爱中付出,在付出中收获,这样,付出就成了爱,就成了享受。因此,爱是动力,也是获得幸福体验的途径,爱与幸福融为一体。 原因之四:教师缺乏发现、创造、收获幸福的能力 幸福不是天上的馅饼,它不会按照随机的原则掉到一个人的头上。获得幸福,需要准备,更需要能力。幸福能力是教师发现、创造以及获得幸福的能力。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貌似枯燥乏味的工作中,为什么有的教师能够精神焕发,保持青春与活力,而有的教师则牢骚满腹,脸上愁云密布呢?道理很简单,幸福的教师通常有一颗善于总结、善于思考、善于宽容、善于发现与善于感恩的心。他们具备了从生活中汲取养料与快乐、收获幸福的能力。而有的教师则缺乏这方面的能力,他们还没有作好获得幸福的准备,常常跟着感觉走,容易受外在事件的影响,不会转变视角看待问题,他们体验到的是工作的枯燥、乏味、单调、缺乏竞争与激励,学生调皮捣蛋,工资低得可怜等教师职业所具有的“消极”特点,他们完全忽略了教师职业中固有的“积极”色彩。幸福能力的获得主要依赖于教师的价值取向及胜任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前者要求教师提高对生命价值意义的理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幸福观,充分认识教育工作的神圣性;后者则要求教师建构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当然,教师还应该在教育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和反思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快乐与幸福。 二、帮助教师重建幸福的几点建议 &nb1.善于自我反思 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这种感受就是“活得有意义”。怎样才能有意义,只有通过反思。只有通过反思,才能找到幸福与意义的标准;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去评判当下的生活是否幸福。当然,幸福还是一个过程,回想过去的时候,它叫满足;面对现在的时候,它叫幸福;指向未来的时候,它叫乐观。只有反思,我们才能调整状态,形成幸福感,获得幸福能力,幸福地感受现在,乐观地面对未来。 2.提高积极心向 不可否认,人的幸福生活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精神的空想中,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但物质是否是人幸福的全部,人的幸福感是否会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增强?一些渴望拥有丰富物质资料的人常说,如果他拥有了多少财富时,他就幸福了。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人们缺少的往往不是产生幸福的外在条件,而是缺乏看待问题的积极心向。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即使面对同样的物质条件,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感受,这种主观感受是以个体的认识能力为基础,是受个体的认识观决定的。诚如有人所说:“人不是被动地体验事件和环境,相反,所有的生活实践都是‘认知过程’,是个体的分析与建构,预期与回忆,评价与解释过程,多样化的认知操作与动机过程对人的心理具有重要的影响。” 积极的心向是个体主动积极地把外部的信息与追求幸福的观念、信念联系起来的倾向性。的确,在教师的生活中充满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工资不高,压力太大,工作重复性太强,学生个性十足,等等。但是当教师具备了这种积极心向的时候,他就会想方设法赋予这些普通的或者消极的事件以积极意义:工资不高,但也不低,够自己的日常开销,还可以略有盈余;压力虽然太大,正好可以克服自己的惰性,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工作虽然重复,但当面对不同班级学生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孩子的可爱而充满诗意的灵动;学生个性十足是因为我们张扬了他们的个性,他们没有因为我们而丧失自我,等等。 真正幸福的人应该是一个生活的智者,他拥有积极地处理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关系的智慧;他会积极地应对环境,在貌似没有出路的困境中寻找出路;他会把生活、人生、幸福、工作很好地融为一体,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享受幸福生活,在幸福生活中感受幸福时光。 3.学会“自我超越” 我们常说“超越”。可以超越现实,超越时空,超越历史,超越别人,其实,人最难超越的是自己。当人摆脱自己固有的局限性的时候,幸福就在来到了他的身边。“自我超越”的人,会敏锐地察觉自己的无知、不足和成长极限,但这却绝不会动摇他们的自信;“自我超越”的人,能不断扩展与挖掘自身的潜力,以达到自己生命中真正心之所向;“自我超越”的人是善于创造的人,他面对的是自己的生活与生命,而不是所谓的俗务。自我超越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要搞清楚什么对我们最重要,是挣钱,是自己的成长与发展,还是学生的积极变化?这就构成了一个美好“愿景”。二是要通过不断学习,以便能更清楚地看清目前自己所处的真实环境,即“现况景象”。研究表明,当在超越目标的过程中,脑海中同时存在“现况景象”及美好“愿景”的时候,心中便会产生一种“创造性张力”,要把二者合而为一。我们说,当教师心中有了一个美好“愿景”的时候,当教师学会了自我超越的时候,不仅可以激发工作的动力,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体验到幸福感。 4.寻找幸福归属 马斯洛把归属与爱当作人的一种社会性需要,认为这是人的一种高级需要。这种观点不是偶然,因为无论古今中外,所有的人都需要一个归属。中国有落叶归根之说,著名表演艺术家赵本山主演了一部电影叫《落叶归根》,其表达的思想与我们所要论证的问题不谋而合。因此,归属是人情感的寄托,是人工作与生活的坚强后盾,教师需要找到自己的归属,包括工作的归属、情感的归属、生活的归属。只有找到自己的归属,才能发现学生之美、工作之美、生活之美,才能让我们在美中幸福地生活。 当然,教师的归属可以是多元的,如,既可以是自己专业成长的喜悦,也可以是学生发生的积极的身心变化;既可以是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也可以是同事之间的关心;既可以是对教学自主权的向往,也可以是对教育教学重点难点的攻克。当然,教师的归属也可以是变化的、综合的。无论怎样,有归属的教师是有目标的教师,有目标才能有反思,有反思才能有感悟,再加上积极的心向与自我超越的能力,幸福将属于教师,而不再远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