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通风系统安全性论文学术价值

发布时间:

通风系统安全性论文学术价值

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论文的学术价值主要就是指学术论文的创新性,新颖性。如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有什么改进和提高。

学术价值包括:学术价值和创新性的内容。学术价值,主要看它的理论价值,即对于现有理论的贡献,或验证现有的理论、或充实现有的理论。

理论联系实际是保证学术价值的前提,要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人云亦云、"天下文章一大抄"的做法是不可能有创新性的,只有求实才能创新,只有理性分析才能创新;学术期刊编辑应从论文的学术价值、创新性、逻辑性等方面进行审读和取舍。

扩展资料:

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促进社会发展;进行学术交流;为人才考核提供依据;可以训练作者的科研能力和写作能力。总体上说撰写论文,可以提高作者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可以提高科研能力、科研水平及理论思维水平。

研读论文可以从中获取较为密集的、系统的、深广的知识,从而大大提高读者的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通过论文撰写来培养高层次的人才,加强对于各学科前沿问题、尖端问题的探讨,并通过这种高深问题的研究及各种新知识的广泛传播,可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整个社会的素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术价值

论文学术价值经济价值

就是你的论文有哪些创新点 比如方法创新啊 模型创新啊 理论创新啊等实在不行就写些自己做了哪些工作

发表论文对毕业生有什么好处

正文是一篇论文的本论,属于论文的主体,它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

论文所体现的创造性成果或新的研究结果,都将在这一部分得到充分的反映。

因此,要求这一部分内容充实,论据充分、可靠,论证有力,主题明确。为了满足这一系列要求,同时也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正文部分人成几个大的段落。

扩展资料:

1、摘要的规范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论,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可以引用、推广。

2、撰写摘要注意事项

①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忌讳把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不要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也不要诠释论文内容。

②尽量采用文字叙述,不要将文中的数据罗列在摘要中;文字要简洁,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应删除无意义的或不必要的字眼;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不要列举例证,不介绍研过程;

③摘要的内容必须完整,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应写成一篇可以独立使用的短文。

④摘要一般不分段,切忌以条列式书写法。陈述要客观,对研究过程、方法和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从是否研究、探讨、解决了某些社会现实问题看其学术价值 ;从文章的立论看其学术价值 ;从资料的引用看其学术价值 ;从论证方法、语言文字看其学术价值

论文学术价值及应用价值

一、学术的理论价值:

“学术自由”在自身成长的漫长岁月中,在不断变换发展的同时也在逐步证实了自己的存在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当然“学术自由”不是孤立存在物,它总是依附于大学的发展,与大学的成长、壮大息息相关。其理论价值也总是通过大学的实践来加以证实。

学术自由的价值论主要解决的是学术自由的合法性和正当性问题,其合法性在于人类社会对知识的无限追求。

“这是由知识的内在价值所决定,而知识的外在价值在于对社会功能的完善、文明的推进功莫大焉”。作为学术自由的直接受益者和主体—大学的教授和学生们,在追求和享受学术自由的同时又推动了学术的发展、学术自由理念的传播和强化。

二、学术理念的现实意义:

在学术自由理念发展的数千年历史中,它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巨大的现实意义。尤其在今天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想、潮流激烈碰撞,学术自由理念对我国社会与大学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三、学术的内涵及其历史演变:

学术自由思想的产生几乎与人类对真理和高深知识的探求同步,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时代苏格拉底的教育与学术活动。此时的学术自由主要体现为思想自由。

苏格拉底坚守自由,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由于当时思想的极度自由,从而导致了思辨哲学的繁荣。不幸的是,随着欧洲封建时代的来临,它被无情地扼杀并逐渐掩埋于历史的风尘之下。

四、利于学术责任的实现和学术规范的形成:

学术责任是大学存在的意义。大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存在,理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尤其在现代社会。

大学已从“象牙塔”中走出,从社会的边缘进入了社会生活的中心,应通过自己的智力劳动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应在改善区域经济状况、推动国家竞争力、发展国家经济、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引领社会风气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五、学术原则:

利于学者对事物的理性判断、严密和实事求是的分析,以便更好地追求真理,也利于学术思想的产生。只有充分且合理的学术自由,大学才能真正实现其知识创新之目的,更好地履行其三大职能。

为实现服务社会这一根本使命,大学需不断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创造新知识并广泛运用其成果,学术自由已成为大学之必需。

无数的历史事实已经证明,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方有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重大科研成果的取得才成为可能,唯此大学也才有可能提供高水平的社会服务。

教育论文可分为一般论文和特殊论文两类,两类论文有其不同特征。但两类论文的撰写,实质上都是提出问题、分析(或陈述)问题、解决(或回答)问题的过程。据此,我们可以探讨两类论文共同的评价标准。对教育论文的评价,一般认为有五个评价标准。这五个评价标准有其特定的内涵,它们是评价一篇教育论文是否优良的基本依据。关键词:两类论文;解决(或回答)问题;评价标准怎样写好一篇论文常常与如何评价一篇论文有关,因为值得了论文的评价标准,实际上也就大致知道了写好一篇论文的方向和要求。一 教育论文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一般学术探讨文章,另一类是特殊研究报告。两类论文各具不同的特征。一般学术探讨文章俗称“议论文”,是思辨性研究论文。这类教育论文的文体结构灵活多变,它主要依据研究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积累和现成的文献资料就可写成,无须进行系统的专门的研究行动。我国教育期刊上发表的大多是此类论文。思辨性论文以理论分析和逻辑证明为其基本特征,在内容上,注重观点创新、理论深度和学术研讨;在方法上,常用因果分析、矛盾分析、历史分析、比较分析、结构功能分析、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科学抽象等定性分析法;在行文上,重论述轻叙述,重考证轻实证,重文献注释轻图表统计,重理论推理轻实践检验。特殊研究报告大多是实证性研究论文,这类教育论文包括教育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经验总结报告、行动研究报告、观察研究报告、个案研究报告等。之所以称为“特殊论文”,是因为这些研究报告的文体有其独特的结构模式。例如,实验研究报告的结构模式为:①报告的题目;②问题的提出;③研究方法;④实验的结果;③讨论与结论;⑥参考资料。一般而言,实证性研究的文体结构严谨,表述规范,格式相对固定,具有“应用文”文体的某些要求,在大多数情况下,研究者需经历一定的研究行动或研究实践才能完成。这类论文以检验假设、证实理论判断,或获得经验体会为主要特征。在行文上,一般先陈述研究背景、研究价值、研究目的或假设,有关变量、研究过程和方法,然后,重点陈述研究结果,并对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指出新发现的情况和问题,最后,针对所得的研究结果,回答对理论假设的检验情况和是否达到研究目的、解决了研究问题,或陈述研究者的见解,也可提出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和建议。必须注意的是,对研究问题、变量、过程与方法的陈述,要清晰、准确,简明扼要;对研究结果的描述和解释要客观、平实,条理清楚;讨论问题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采用科学的语体,恰如其分地阐析和评价;作结论应全面归纳、高度概括。虽然上述两类论文的特征有异,但由于教育研究过程实质上都是提出问题、陈述问题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的过程,两类论文的撰写大致按此过程展开,因此两类论文的评价标准也有共性。二 1974年出版的《美国心理学会出版手册》(第二版)规定了心理学研究论文的格式和写作方式。这一手册已成为心理学杂志发表论文报告的标准。据有关研究,心理学论文与研究报告的评价有如下8条标准:1具有一个或多个具有理论意义的新结果;2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可应用性;3论文构思新异,或者以新方式说明老问题;4研究结果的解释明确合理;5论文以简明方式综合了新的研究数据;6论文指出了先前所持的某种理论观点的问题或局限;7研究有明确的研究图式、思路或者实验(或实践)操作;8所报告的结果或理论具有普遍性。这八条标准中,突出了对研究结果的评价标准(见第1、2、4、8条),注重论文的创新性(见第1、3、5、6条)以及应用性和推广性(见第2、8条),此外,还重视论文的思路、价值、以往研究探讨、研究方法、数据资料、结果的解释等问题的评价。《美国心理学会手册》建议,在第一稿写好后,应让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来阅读和评价,而不应只让“朋友”来评定,这样才会更容易发现问题或错误。文章还要注意书写整洁和段落分明,这样会使论文阅读效果更好。根据美国心理学会对论文和研究报告的规定和要求,一篇优良的心理学论文或研究报告,大致应回答五个基本问题:1你研究什么问题?2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3你用什么方法去研究?4你的研究有什么创新?5你如何解释发现的问题?我们认为,如果将这五条评价标准赋予不同的内涵(即赋予教育论文评价方面的具体要求),那么,这五条标准也可作为评价一篇教育论文的标准。达五条标准以“问题”为出发点和归结,以逐步回答问题为主线,体现了一般的教育论文和特殊的教育研究报告所共同具备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或回答问题”这一基本研究过程。作者试图根据教育研究的情况,对上述五个评价标准的内涵作进一步阐释。(一)你研究什么问题研究以问题为诱因和起点,评价一篇教育论文的优劣,首先要判断研究者对研究问题的陈述是否明晰和具体。有经验的研究者,一般根据研究课题的内涵和课题领域的实际,去确定具体的研究问题和内容,进而确定论文的体系结构。一篇论文要探讨的具体问题以3至6个为宜,对每一个研究问题都要明确研究什么内容。要判断这些问题中哪些问题别人已经解决了、哪些是人们尚未解决且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否具有“探讨性”、是否需要我们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研究问题的提出,角度要新,要有深度、有启发性,有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的价值。还要清晰认识问题的重点、关键和难点,明确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每个研究问题的组合和排序,要显示一定的逻辑结构和理论框架,应具备完整性和严密性。(二)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评价一篇教育论文的质量时,还要看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和价值。选题的水平,主要表现在课题的社会实践意义和理论建树价值。要判断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对人类社会发展、学科建设,对个体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可能产生的贡献。作为评价者,主要是通过通读全文后的反思,综合分析研究成果的作用和价值,来判断作者研究这个课题的必要性。(三)你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在特殊研究报告中,通过分析研究方法的适宜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可判断所获得的研究结果是否可靠,因此要重视研究方法的评价。在教育调查论文和教育实验报告中常常用专门一部分或一段文字叙述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及其运用过程,目的是让读者分析和判断该课题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的适合性和科学性,从而判断所获得的研究结果是否可靠,进而考虑是否接受研究者所得出的研究结论。在许多学术论文中,虽然没有对研究方法进行专门的阐述,但常常关注论文的研究视角和思路,这也属研究方法问题。在学术研究中,有时探讨问题的视角和切入点往往决定一篇论文的成败。只有思维方法正确,才能把研究问题引入讨论和深化。思维方法独特,还可以导致问题创新。(四)你的研究有什么创新论文的创新性是评价一篇论文水平高低的核心和重点。在实证研究中的新发现和新见解,在思辨研究中的新论点和独到的分析,甚至所用的研究方法和新的研究思路,均可视为论文的创新性。评价论文的创新性可有如下几种方法。1根据论文中的文献述评。探讨以往有关文献,可发现该课题的研究基础和新起点,从而判断研究的突破口和创新点,区别哪些内容是已有的研究成果、哪些内容是创新成果、哪些内容是在别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的完善和深化的成果。2根据研究结果。在特殊研究报告中,研究结果往往包含研究者的新发现,研究结果越丰富,研究者的新发现可能就多。重要发现会使人眼前一亮。一般学术论文,则要根据作者的理论观点去判断其创新性。3根据论文中的明确表述,结合评价者的知识经验。通过论文中“摘要”、“分析”和“结论”等判断论文的新观点、新见解和新结论,在行文中常用“我们认为……”、“我们的结论是……”等字样。但必须指出,有的论文作者自认为是他们的新观点和独到见解,但实际上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因此,需对课题领域有较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并结合评价者的知识经验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五)你如何解释发现的问题对特殊研究报告的评价,评价的重点是论文是否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在分析讨论研究结果时,是否结合研究者所掌握的有关情况,拓宽研究视野,是否对检验假设的情况能作恰当的解释,对新情况新问题作出合适的说明。对一般学术论文的评价,主要看分析问题是否有深度,对现象的描述是否准确,对事件的评价是否恰如其分,对观点的论述是否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等。无论何种教育论文,都要求观点鲜明、正确,有说服力;解释或论述具有逻辑性、条理性、层次性和完整性。总之,评价一篇教育论文一般应从问题陈述、选题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创新、分析深度、文章的结构和文字表达等方面去评价。重点是看研究课题的价值和研究者是否正确地解决了研究问题,或解决问题过程是否包含着创造性,是否达到研究目的。

公安系统安全论文

关于安全技术防范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我国安全技术防范事业的迅速发展,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由于历史和现实诸多条件的限制,我国安全技术防范工作中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未能得到认真的研究和界定。本文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笔者的一些思考和建议,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不妥之处,欢迎业界同仁批评指正。 一、安全防范的概念 安全防范是一个历史范畴的概念,它首先是人类生存的一种自然选择,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其内容、形式也不断变化,逐步形成了专门的技术和相应的产业,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安全防范的一般概念(Security&Protection)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所谓安全,就是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事故;所谓防范,就是防备、戒备,而防备是指作好准备以应付攻击或避免受害,戒备是指防备和保护。 综合上述解释,是否可给安全防范下如下定义:作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 显而易见,这里,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2.两种安全解释(Safety与Security) 中文所说的安全,在英文中有Safety和Security两种解释。 牛津大学出版的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对Safety一词的主体解释是:安全,稳妥;保险(锁)、保险(箱)等。而对Security一词的主体解释是:安全,无危险,无忧虑;提供安全之物,使免除危险或忧虑之物;抵押品,担保品;安全(警察),安全(部队)等。 实际上,中文所讲的安全,是一种广义的安全,它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指自然属性或准自然属性的安全,它对应英文中的Safety;其二是指社会人文性的安全,即有明显人为属性的安全,它与Security相对应。自然属性或准自然属性的安全的被破坏,主要不是由于人的有目的的参与而而造成的,如自然灾害事故(水,旱,震灾等)和准自然灾害事故(产品设计缺陷、环境、卫生条件恶化等)所产生的对安全的破坏。而社会人文性安全的被破坏,主要是由于人的有目的参与而造成的,如入侵盗窃、抢劫、破坏、爆炸等违法犯罪活动所产生的对安全的破坏。因此,广义地讲,安全应该包括Safety和Security两层含义,而我们常说的安全防范主要是狭义的安全:Security,国外通常叫“保安”。 3.损失预防与犯罪预防——安全防范的本质内涵 在西方,不用“安全防范” 这个词,而用损失预防和犯罪预防(Loss Prevention & Crime Prevention)这个概念。正像中文的安全与防范要连在一起使用,构成一个新的复合词一样,在西方,Loss Prevention和Crime Prevention也是连在一起使用的。损失预防与犯罪预防构成了Safety/Security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国外,Loss Prevention通常是指社会保安业的工作重点,而Crime Prevention则是警察执法部门的工作重点。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社会的安定与安全。从这个义上说,损失预防和犯罪预防就是安全防范的本质内涵。 综上所述,安全防范既是一项公安业务(警察执行部门),又是一项社会公共事业和社会经济行业。它们的发展和进步,既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又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提供创造优越的社会环境。 4.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公共安全科学技术 需要指出的是,损失预防(Loss Prevention)仍然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广义上讲它包括防灾减灾和公共安全两大领域。就公共安全而言,它不仅包括以防盗、防劫、防入侵、防破坏、防爆炸为主要内容的“安全防范”,而且包括防火安全、交通全安信息安全、通信安全、人体防护以及法庭科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由于社会公共安全的需求和防范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社会公共安全事业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中,服务于社会公共安全的科学技术也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科学技术体系,这就是社会公共安全科学技术。而“安全防范技术”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 (1)社会公共安全科学技术的定义 社会公共安全科学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定义。我国公安科技管理部门普组织各方面专家对此命题进行过多次研讨。根据我国国情,对社会公共安全科学技术的定义,作了如下界定:它是预防、控制、处理各种社会违法犯罪活动和治安灾害事故,维护社会治安、保障社会的正常工作、生活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技术。它包括安全防范、计算机安全、侦察、物证鉴定、治安管理、道路交通管理、消防、信息管理、警用通信指挥、警用武器、防护装备等专业领域。 (2)社会公共安全科技技术的特性 从“社会公共安全科学技术”的定义可以看出,社会公共安全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综合性、多学科、实效性。它既包括了西方“损失预防和犯罪预防”(除防灾减灾之外)的内容,又包括了“法庭科学”(Forensic Science)的内容,既涉及自然科学的诸多学科又涉及社会人文科学的众多领域,它所要解决的不仅是损失预防(治安灾害事故预防)和犯罪预防的问题,还包括对事故和犯罪的控制与处理。 在预防、控制、处理各种损失、犯罪和治安灾害事故的每个环节上,都要十分强调手段的实效性,即:要预防得好、控制得住、处理的及时、否则就会酿成大祸,就会造成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甚至影响社会安定,影响社会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 二、安全防范技术与安全技术防范 1.安全防范的三种基本防范手段:人防、物防和技防 如上所述,安全防范是社会公共安全的一部分,安全防范技术及其产业是社会公共全科学技术及其产业的一个分支。就防范手段而言,安全防范包括人力防范、实体(物)防范和技术防范三个范畴。其中人力防范和实体防范是古而有之的传统防范手段,它们是安全防范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传统的防范手段也不断融入新科技的内容。 技术防范的概念是在近代科学技术(最初是电子报警技术)用于安全防范领域并逐渐形成一种独立防范手段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新的防范概念。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应用,“技术防范“的概念也越来越普及,越来越为警察执法部门和社会公众所认可、所接受,以致成为使用频度很高的一个新词汇,技术防范的内容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可以说几乎所有的高新技术都将或迟或早地移植或应用于安全防范工作中,因此“技术防范”在安全防范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它将带来安全防范的一次新的革命。 2.安全防范的三个基本防范要素:探测、延迟与反应 探测Detection 感知显性和隐性风险事件的发生并发出报警 延迟Delay 延长和推延风险事件发生的进程 反应Response 组织力量制止风险事件的发生所采取的快速行动。 在安全防范的三种基本手段中,要实现防范的最终目的,都要围绕探测、延迟、反应这三个基本防范要素开展工作、采取措施,以预防和阻止风险事件的发生。当然三种防范手段在实施防范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有所不同的。 基础的人力防范手段,是利用人们自身的传感器(眼,耳等感官)进行探测,发现防害或破坏安全的目标,做出反应:用声音警告、恐吓、设障、武器还击等手段来延迟或阻止危险的发生,在自身力量不足时还要发出救援信号,以期做出进一步的反应,制止危险的发生或处理已发生的危险。 实体防范的主要作用在于推迟危险的发生,为“反应”提供足够的时间。现代的实体防范,已不是单纯物质屏障的被动防范,而是越来越多地采用高科技的手段,一方面使实体屏障被破坏的可能性变小,增大延迟时间;另一方面也使实体屏障本身增加探测和反应的功能。 技术防范手段可以说是人力防范手段和实体防范手段的功能延伸和加强,是对人力防范和实体防范在技术手段上的补充和强化。它要融入人力防范和实体防范之中,使人力防范和实体防范能力在探测、延迟、反应三个基本要素中不断地增加高科技的含量,不断提高探测能力、延迟能力和反应能力,使防范手段真正起到作用,达到预期的目的。比如各种高科技的技术防范产品、系统的应用,都离不开实体防护设施,都要靠高素质的操作人员和高水平的组织管理才能充分发挥高科技的威力。 探测、延迟和反应三个基本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关系。一方面,探测要准确无误、延迟时间长短要合适,反应要迅速;另一方面,反应的总时间,应小于(至多等于)探测加延迟的总时间,即:T反应≤T探测+T延迟 3.安全防范技术 什么是安全防范技术,简言之,用于安全防范工作的专门技术就是安全防范技术。那末,到底哪些技术是安全防范工作经常采用的技术呢? 在国外,安全防范技术通常分为三大类:物理防范技术(Physical Protection)、电子防范技术(Electronic Protection)、生物统计学防范技术(Biometric Protection)。这里的物理防范技术,主要是指实体防范技术,如建筑物和实体屏障以及与其相配套的各种实物设施、设备和产品(如各种门窗、柜、锁具等)。电子防护技术主要是指应用于安全防范的电子、通信、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及其相关技术,如:电子报警技术、视频监控技术、出入口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与其相关的各种软件、系统工程等。生物统计学防范技术是法庭科学的鉴定技术和安全防范技术中的模式识别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主要是指利用人体的生物学特征进行安全防范的一种特殊技术门类,现在应用较广的有指纹、掌纹、眼纹、声纹等识别 控制技术。 4.安全技术防范 所谓安全技术防范,可以从字面上简单地理解为利用安全防范的技术手段进行安全防范的一类工作。 根据安全防范的本质内涵,安全技术防范可以从两个不同的层面来理解和解释。对于警察执法部门而言,安全技术防范,就是利用安全防范技术开展安全防范工作的一项公安业务;而对于社会经济部门来说,安全技术防范,就是利用安全防范技术为社会公众提供安全服务的一种产业,既然是一种产业,就要有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就要有系统的设计与工程的施工、服务和管理。因此,要给安全技术防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并非易事。正因为如此,关于安全技术防范,我国目前尚无严格、统一的定义。作为一个建议,笔者在综合安防管理部门大多数管理专家和产品研发领域大多数技术专家的意见,暂给安全技术防范下如下定义: 安全技术防范是以安全防范技术为先导,以人力防范为基础,以技术防范和实体防范为物段,为建立具有探测、延迟、反应基本功能并使其有效结合的综合安全防范服务保障体系而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以预防损失和预防犯罪为目的的一项公安业务和社会经济产业。 注:预防损失和预防犯罪的具本内容主要包括:预防入侵、盗窃、抢劫、破坏、爆炸等违法犯罪活动和重大治安事故。 5.安全防范技术的专业体系 安全防范技术作为社会公共安全科学技术的一个分支,具有其相对独立的技术内容 和专业体系。根据我国安全防范行业技术现状和未来发展,可以将安全防范技术照学科专业、产品属性和应用领域的不同粗略地进行如下分类: 入侵探测与防盗报警技术 视频探测与视频监控技术 出入口目标识别与控制技术 报警信息传输/控制/显示/记录技术 移动目标反劫防盗报警技术 社区安防与社会救助应急报警技术 实体防护技术 防爆安检技术 安全防范系统、网络与系统集成技术 安全防范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安全防范技术是正在发展中的新兴技术领域,因此上述专业的划分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实际上,上述各项专业技术本身,都涉及诸多不同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的门类,它们之间又互相交叉和互相渗透,专业的界面会变得越来越不明显,同一技术同时应用于不同专业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多。 三、综合安全理念与社会公共安全服务保障体系 1.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综合治理保平安 技术防范手段在安全防范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已为众多的实例所验证,但是,要真正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单靠一种手段是不能完成任务的。 (1)技术防范系统的探测与警示(威慑)作用及其局限性 被防护对象采用了某种级别的技术防范系统之后,可以利用高科技的手段对所遇到的威胁进行准确无误的探测和报警。技术防范系统的探测和告警功能,可以有效预防损失和扼制犯罪,其警示和威慑作用已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但是任何技术设备和系统,都不可能真正做到万无一失,其本征可靠性概率是遵从一定统计分布规律的,加上技术的发展永无止境、系统的运行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特别是人的因素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技术防范系统都存在着局限性。 (2)高科技物防设施不可替代的延迟作用 一般来说,物防设施是技术系统的物质载体或实物基础,它是延迟风险发生或预防犯罪的主要基础手段,它在安全防范中的“延迟”作用是其它手段难以代替的。但是,物防设施延迟作用的有效发挥,需要高科技的支撑,需要高科技的支撑,需要人来维护和管理,离开技防和人防的有效配合与积极支持,物防的延迟作用是难以发挥的,传统意义上的“物防”之所以被淘汰,就是这个道理。 (3)人力防范的快速反应作用 人力防范是安全防范的基础。技防也好,物防也好,都离不开人的作用。但是人的自然力的局限性限制了人防功能的发挥和发展。这里所讲的人力防范,已不只是人的自然能力的展现,而是科技人与科技群体有组织的防范行为。它一方面指防卫人员本身,需要高科技知识的武装和高科技物防的保护(如高素质的防卫人员,高科技的防范手段和高科技的人身防护),另一方面是指,具有高水平防范反应能力和高水平的决策、指挥与群体快速反应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些,单靠人海战术是不行的,传统“人海战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防”,相反,是人防工作的一大误区。 总而言之,要实现真意义上的安全防范,要为社会公众提供质量的安全服务,必须实施人防、技防、物防的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预防损失、化解风险和扼制、打击犯罪。 2.现代化的管理与高科技手段的有机结合,是综合治理、确保平安的根本保证 从更高的层面上来讲,所谓三防的结合,就是现代化管理与高科技手段的结合,实现这种结合的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是社会安全的需求,是科技强警的需要。就目前而言,对现代化管理的需求,甚至比高科技的手段、设施更为迫切,因为现代化技防系统(设施)由于落后的管理方式而失效、瘫痪、造成巨大浪费的便 例子已屡见不鲜。管理问题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安全技术防范行业的管理、安全技术防范工作的管理等问题,均应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3.公安机关在安全技术防范中的特殊地位和核心作用 安全技术防范是一项重要的公安业务。公安机关肩负着维护社会安定,保障公民安全的神圣职责,在安全技术防范工作中,实施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的方针,建立探测、延迟、反应的有效机制,对安防产品与系统的质量技术监督,对安全防范行业的指导与管理等,都是安全防范公安业务的重要内容。我国安全防范事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公安机关是安全防范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其特殊地位和核心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4.确立综合安全理念,建设社会公共安全服务保障体系 我国目前的发防管理体制不能适应保障公共安全的社会需求。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实施综合安全的政府工作(或省长、市长工程)。需要指出的是,要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安全防范事业,需要首先确立综合安全理念,才能构筑社会公共安全服务保障体系,进而满足社会公众对安全服务的需求。 所谓综合安全的理念,就是广义安防的理念,就是要为社会公众提供时时安全、处处安全的综合安全服务。所谓社会公共安服务保障体系,就是由政府发动、政府组织、社会各界(决不是公安执法部门一家、更不是公安执法门内部的某一机构)联合实施的综合安全系统工程(硬件、软件)和管理服务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临近,“安全”作为一项综合服务,将会形成更大规模的产业。这方面的社会需求记已在逐步升温。作为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安定,实施“综合安全服务工程”将会像“环保工程”、“生态农业工程”一样,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公众的欢迎。笔者认为,综合安全理念的确立和社会公共安全服务保障体系形成之时,将是有中国特色的安防事业步入世界先进行列之日。

所谓涉案财物,是指公安机关在办理行政、刑事案件和履行行政职能过程中依法扣押、调取、抽样取证、追缴、收缴等方式提取的与案件有关联的财物。主要包括:取保候审保证金,扣押或查缴的现金和其他财物,提取、查扣的作案工具或违禁品,行政案件预交款,行政复议保证金,抽样取证的财物,以及执法实践中依法保存的与案件有关的其他财物。非涉案财物,又称代为保管财物,是指公安机关日常工作中除涉案财物外,出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安全等因素考虑,由公安机关代为保管的与案件事实无关联的财物。包括在接处警、案件调查过程中现场弃置的财物,群众拾遗的财物,无主财物以及违法犯罪嫌疑人随身携带的合法财物。公安机关的执法行为规范与否直接关系到公民的合法权益和公安机关的形象,加强对执法环节财物的管理,是保障刑事、行政执法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推进公安队伍建设的需要,为此,公安机关审计部门联合纪检、督察、法制等部门应加强对执法环节财物的专项审查监督力度。从历年审计调查情况看,多数一线执法单位能遵守国家财政法规和省厅涉案财物管理规定,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但也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现就公安机关在执法环节财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以寻求共同解决途径。 一、 存在的问题 1、收取涉案财物的程序不规范。多数发生在治安行政案件中,对于暂扣标的较大,违法者又是外地人员的情况下,为了保证随后的行政处罚能顺利执行,往往采用未裁先收手段;有的属于超范围收取预交(暂扣)款,根据有关规定,《浙江省行政执法预收(暂扣)款票据》的使用范围:一是治安调解解决医疗费和损害赔偿需侵害人预交部分款项的;二是违反治安行政管理的行为人因客观原因需要在案件处理期间离开案发地,愿意预交部分款项听候公安机关处理的;三是办理刑事、行政案件中的各类保证金。但在实际执法工作中,对于赌博、卖淫嫖娼等案件一般都对违法嫌疑人要求预交款项;有些暂扣款项由于证据单一,明知无法按法定程序处理,但为了种种原因,还是责令当事人先交预交款;有的扣押款项只有一份笔录,无完整案卷,有的单位甚至连笔录都没有,缺乏扣押合法性,属于违规扣押。 2、涉案款项处理不及时,造成长期挂账。主要是:1 )、对暂扣预交款项、暂扣物品处理不及时,如有的办案单位对十多年前扣押的款项未得到处理,二至三年扣押款未及时处理的情况较普遍。该退还的未及时退还当事人,根据《证据登记保存和行政没收的程序规定》,对预交款应在收到之日起一个月内作出处理结果,不作出处理决定的,公安机关应当将被扣押财物退还当事人,否则就是违规扣押。由于各种原因,有的单位未对扣押款项及时处理,造成现在无法处理。2)、对刑事案件取保候审保证金处理不及时。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取保候审期限不得超过十二个月,有的在取保候审期满后,嫌疑人已被解除取保候审强制措施,但取保候审保证金未及时退还。3)、行政拘留暂缓执行保证金处理不及时。从审查情况来看,已超过二个月复议期限或超过三个月行政诉讼期限的行政拘留暂缓执行保证金的笔数较多,数额较大,有的嫌疑人认为只要交了保证金就万事大吉,逃避执行行政拘留。根据有关规定,被决定行政拘留的人逃避行政拘留处罚的,公安机关应没收或部分没收保证金,行政拘留继续执行。 3、调动移交环节存在漏洞。在民警调动时,未严格执行交接制度,移交手续不规范,填写项目不全,未将有关涉案财物案卷及时整理后交出,致使部分案卷无法寻找,到检查时原经办人与现经办人就相互推诿,互不认帐,无法查证扣押财物的合法性。在基层单位内勤人员调动时,未经县局财务人员到场监交,有的内勤对单位资产、财务等账目未与县局后勤财务部门核对平衡,就草草移交给接任者,而接任者又没仔细逐项核对校验,致使账目不清、责任不明。 4、执法财物未按规定及时移交和处置。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办案单位未将扣押的财物及时移交公安机关后勤部门集中保管。基层单位在提取涉案财物后,就放在单位内部自行保管,有的单位机动车、电动自行车等存放数量较多,因没有专用场所,露天存放,经日晒风吹雨打而遭损失。有的贵重物品,如金银手饰、笔记本电脑、书画、手机等,因体积较小,就随意存放在办公室内由民警自行保管,特别是在调解各类民事纠纷过程中收取的待处理预交款,因要随时发放给受害人或返还给当事人,就留在民警身上,不上交单位内勤集中保管,这些现象容易出现垫支、挪动等问题。根据涉案财物管理相关规定,对应交由公安机关后勤部门保管的涉案款项、变价款和涉案物品,凭有关法律文书、决定书填写《财物移交登记凭据》,在24小时内交存指定银行账号和主管公安机关的后勤部门验收保管。基层单位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等客观原因,可适当延长移交时间但不得超过三个工作日。二是主管部门对移交的财物未及时处置。公安机关主管部门设立或指定的物品集中保管场所,场地面积往往有限,若不及时对各单位上交的财物进行上缴财政处理,日积月累,会形成大量的待处理物品,只能堆放在棚屋外,风吹雨淋,会使财物腐锈造成损失。按照《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在通知原主或公告后六个月内,无人认领的,按无主财物处理,登记后上缴国库或依法变卖、拍卖后,将所得款项上缴国库。 5、未落实专人负责、统计、保管等管理制度。有的办案单位对财物未确定专人保管,而是实行谁办案谁负责的做法,办案民警私自保管涉案财物和非涉案财物。有的对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后,一些与案件无关的随身携带物品,如汽车、摩托车、笔记本电脑、手机、现金等财物往往滞留在办案单位或经办民警身上,由于代管财物未随案、随人移交,日子久了,也容易出现被挪用、丢失等问题。有的单位未设立涉案财物和非涉案财物明细登记台账,一些涉案财物未及时录入公安机关涉案财物管理信息系统,办案民警交来的财物就随手放在内勤办公室,导致时间一长,连财物的来源、数量、当事人、扣押理由等都无法查清,有的未设立财物保管室和保管专柜分类保管,此类现象易滋生违法违纪问题。 6、在接收、保管、处置财物等环节存在缺陷。基层单位上交财物到后勤部门进行集中保管时,对财物应用照片或录像进行固定,对贵重细小物品以自封包的形式封存,在自封包上注明封存财物的名称、数量、案由、时间、编号等祥细内容,移交时后勤保管人员与移交人应当面清点并在封口上签字。但在审查时,发现仓库内存放的贵重物品未按规定装封和履行监交手续进行共同签字,给财物的管理工作留下安全隐患;在保管方面,对金银及其制品、珠宝、珍贵文物等物品未逐案逐件编号和设立专柜专箱进行分类保管,也未定期对仓库内的财物进行盘点、核对,时间一长,物品底数就不清;有的物品已上交财政部门,但未及时在保管登记台账上核销,造成账账、账实不符。在处置环节,有的基层单位对扣押的时令性强、鲜活、易腐变物品,未及时与财物主管部门衔接妥善对其作出变卖、拍卖处理造成财物损失;有的财物扣押后交到后勤部门保管,最终案件没有成立,在法定时间内对当事人处理依据又不足,退还又觉不妥,这样就留在公安机关,后勤主管部门到了一定时间后,上交财政又不行,导致保管物品越积越多,给公安机关对财物处置工作带来困难。 7、行政收费和罚没款收入未及时上缴银行财政专户。有的基层单位位于边远地区,辖区内无设有特定上缴的银行专户机构,平时解缴款项不方便,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款数额又不多,就将平时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款自行保管在单位保险箱内或以私人名义开设存单,等达到一定数额后集中上缴到城区银行专户。这有涉嫌截留、挪用、坐收坐支罚没收入的行为,同《收支两条线》和《浙江省涉案财物管理规定》等有关文件精神相违背。 二、原因分析 产生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既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造成,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领导重视不够,存在重业务、轻财物管理的思想。由于公安业务繁重,人员紧张,疲于应付各种业务考核检查,对执法质量抓得很紧,而放松了对执法环节财物的管理;有的基层单位苦于抓经费的落实,对于一些赌博、卖淫嫖娼案件涉案款项能扣押的则先行扣押,而忽视了扣押款项的合法性、合规性,致使扣押的财物一时无法及时处理,造成了长期挂账。 2、领导存在“新官不理旧账”思想。对自己任期内的财物比较重视,做到能清理的及时清理,但对前任领导留下的财物不够重视,就象“传家宝”一样任任下传。各级公安机关对基层单位执法检查监督较多,而对执法环节财物管理情况监督较少,使基层领导对财物的管理产生思想上的偏差,造成财物处理不及时、不彻底,留下死角。 3、办案人员执法观念淡薄,责任心不强。一线执法民警对有关涉案财物的管理规定掌握不是十分清楚,在日常办案过程中,随意扣押现象较普遍,一切从方便办案的角度出发,忽视了相应程序规定和要求,致使一些案件无法及时处理甚至根本无法处理,等人一调走,就把烂摊子抛给原单位,而接任者又“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时间一长,连案卷和一些扣押物品都无法找到,给财物的处理带来困难。 4、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现有关于执法环节财物管理方面的法律规章等规定都比较粗泛,可操作性不强,没有具体的细化管理办法和操作指南,给执法环节财物管理工作带来不便。特别是在执法办案中产生的大量非涉案财物,如何进行管理,没有具体规章制度可供参考。 三、管理建议和对策 1、强化学习,提高素质。公安机关各级领导和全体民警要以2007年公安部“三考”为契机,掀起学法高潮,认真学习《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浙江省公安机关涉案财物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知识,进一步树立依法执行职责和公平公正执法观念,强化办案过程中的证据意识、程序意识和人权意识,依法扣押和处理涉案财物,切实提高执法环节财物管理水平。目前基层公安机关虽然经费紧张,财政保障有限,但也不能在财物扣押和支配上动手脚,应摒弃“唯钱办案”的观念,自觉加强对执法环节财物的管理。为全面提高基层执法单位领导和民警对财物管理水平,公安机关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就财物管理方面的知识,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重点解决基层办案单位财物管理无序、管理责任不清以及如何保管、移交等具体问题。 2、建章立制,规范管理。要按照上级公安机关对执法环节财物管理的有关规定,通过边查边改、边改边建的办法,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涉案财物与非涉案财物管理规定》、《执法财物仓库保管规定》等规章制度。在执法工作中,对扣押的涉案财物要严格按照有关审批程序办理手续,实行祥细的项目登记,并会同在场见证人和被扣押财物持有人当面点清,注明情况,列出清单,按涉案财物与非涉案财物分设台账,实行专人登记和管理,该移交的要及时移交,该上缴的要及时上缴,合法规范的处理财物。贯彻执行县局制定的《公安民警交接工作制度》,要求中层领导干部的离任调动,由政治处委托审计部门进行离任审计调查;单位内勤人员的调动,公安机关后勤财务人员要到场监交;对民警的调动除交接清资产、财务外,对于涉案财物的案卷要整理完整后向原单位交出,严格执行移交手续。 3、各施其职,发挥职能。执法环节财物的管理是个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的工作,为使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轨道,公安机关各职能部门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公安机关后勤部门作为涉案财物与非涉案财物的主管部门,对执法单位票据的领取、使用、注销情况,规费收入和罚没收入遵守“收支两条线规定”情况,涉案财物与非涉案财物的登记、移交、保管等情况应加强监督和指导;财务部门应定期将暂扣款总账与各执法单位暂扣款明细账进行核对,确保账账相符,如发现错漏账项和未调整账项,应及时调整平衡。法制部门应严格把好执法关,特别对涉案财物扣押环节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处理的及时性等方面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防止出现先收后裁、超范围收预交款、随意扣押财物。对于超过一年期限的取保候审保证金和超过二个月复议期限或超过三个月行政诉讼期限的行政拘留暂缓执行保证金,有必要在期满前的适当时间,通过相关途径督促提醒,确保“二项保证金”得以及时清理。 4、加强监督,防患未然。要树立“全面监督,不留死角”的审计理念,进一步拓展审计思路,延伸审计触角,通过有效整合纪检、督察、法制、审计、后勤等部门资源,联动协作,强化监督,定期对基层单位执法中涉及的财物管理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实时监控网上涉案财物管理系统情况。要根据基层单位财物登记台账、案卷记载财物的数量,进行实地清查盘点,通过以账查案、以案查物、以物查人的方法,排查在执法环节上存在的纰漏和过错。具体可通过后勤专管仓库财物台账资料与各单位上交的移交清单、已上交财政处理的账单进行比对,结合实际盘点的库存数,看有无存在账实不符、底数不清等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偏纠错,问题性质严重的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都系公安系统D同事吧,谂度我头都痛了。

关于安全技术防范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我国安全技术防范事业的迅速发展,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由于历史和现实诸多条件的限制,我国安全技术防范工作中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未能得到认真的研究和界定。本文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笔者的一些思考和建议,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不妥之处,欢迎业界同仁批评指正。 一、安全防范的概念 安全防范是一个历史范畴的概念,它首先是人类生存的一种自然选择,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其内容、形式也不断变化,逐步形成了专门的技术和相应的产业,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安全防范的一般概念(Security&Protection)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所谓安全,就是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事故;所谓防范,就是防备、戒备,而防备是指作好准备以应付攻击或避免受害,戒备是指防备和保护。 综合上述解释,是否可给安全防范下如下定义:作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 显而易见,这里,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2.两种安全解释(Safety与Security) 中文所说的安全,在英文中有Safety和Security两种解释。 牛津大学出版的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辞典对Safety一词的主体解释是:安全,稳妥;保险(锁)、保险(箱)等。而对Security一词的主体解释是:安全,无危险,无忧虑;提供安全之物,使免除危险或忧虑之物;抵押品,担保品;安全(警察),安全(部队)等。 实际上,中文所讲的安全,是一种广义的安全,它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指自然属性或准自然属性的安全,它对应英文中的Safety;其二是指社会人文性的安全,即有明显人为属性的安全,它与Security相对应。自然属性或准自然属性的安全的被破坏,主要不是由于人的有目的的参与而而造成的,如自然灾害事故(水,旱,震灾等)和准自然灾害事故(产品设计缺陷、环境、卫生条件恶化等)所产生的对安全的破坏。而社会人文性安全的被破坏,主要是由于人的有目的参与而造成的,如入侵盗窃、抢劫、破坏、爆炸等违法犯罪活动所产生的对安全的破坏。因此,广义地讲,安全应该包括Safety和Security两层含义,而我们常说的安全防范主要是狭义的安全:Security,国外通常叫“保安”。 3.损失预防与犯罪预防——安全防范的本质内涵 在西方,不用“安全防范” 这个词,而用损失预防和犯罪预防(Loss Prevention & Crime Prevention)这个概念。正像中文的安全与防范要连在一起使用,构成一个新的复合词一样,在西方,Loss Prevention和Crime Prevention也是连在一起使用的。损失预防与犯罪预防构成了Safety/Security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国外,Loss Prevention通常是指社会保安业的工作重点,而Crime Prevention则是警察执法部门的工作重点。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社会的安定与安全。从这个义上说,损失预防和犯罪预防就是安全防范的本质内涵。 综上所述,安全防范既是一项公安业务(警察执行部门),又是一项社会公共事业和社会经济行业。它们的发展和进步,既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又为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提供创造优越的社会环境。 4.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公共安全科学技术 需要指出的是,损失预防(Loss Prevention)仍然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广义上讲它包括防灾减灾和公共安全两大领域。就公共安全而言,它不仅包括以防盗、防劫、防入侵、防破坏、防爆炸为主要内容的“安全防范”,而且包括防火安全、交通全安信息安全、通信安全、人体防护以及法庭科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由于社会公共安全的需求和防范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社会公共安全事业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中,服务于社会公共安全的科学技术也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科学技术体系,这就是社会公共安全科学技术。而“安全防范技术”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 (1)社会公共安全科学技术的定义 社会公共安全科学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定义。我国公安科技管理部门普组织各方面专家对此命题进行过多次研讨。根据我国国情,对社会公共安全科学技术的定义,作了如下界定:它是预防、控制、处理各种社会违法犯罪活动和治安灾害事故,维护社会治安、保障社会的正常工作、生活秩序、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技术。它包括安全防范、计算机安全、侦察、物证鉴定、治安管理、道路交通管理、消防、信息管理、警用通信指挥、警用武器、防护装备等专业领域。 (2)社会公共安全科技技术的特性 从“社会公共安全科学技术”的定义可以看出,社会公共安全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综合性、多学科、实效性。它既包括了西方“损失预防和犯罪预防”(除防灾减灾之外)的内容,又包括了“法庭科学”(Forensic Science)的内容,既涉及自然科学的诸多学科又涉及社会人文科学的众多领域,它所要解决的不仅是损失预防(治安灾害事故预防)和犯罪预防的问题,还包括对事故和犯罪的控制与处理。 在预防、控制、处理各种损失、犯罪和治安灾害事故的每个环节上,都要十分强调手段的实效性,即:要预防得好、控制得住、处理的及时、否则就会酿成大祸,就会造成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甚至影响社会安定,影响社会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 二、安全防范技术与安全技术防范 1.安全防范的三种基本防范手段:人防、物防和技防 如上所述,安全防范是社会公共安全的一部分,安全防范技术及其产业是社会公共全科学技术及其产业的一个分支。就防范手段而言,安全防范包括人力防范、实体(物)防范和技术防范三个范畴。其中人力防范和实体防范是古而有之的传统防范手段,它们是安全防范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传统的防范手段也不断融入新科技的内容。 技术防范的概念是在近代科学技术(最初是电子报警技术)用于安全防范领域并逐渐形成一种独立防范手段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新的防范概念。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应用,“技术防范“的概念也越来越普及,越来越为警察执法部门和社会公众所认可、所接受,以致成为使用频度很高的一个新词汇,技术防范的内容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可以说几乎所有的高新技术都将或迟或早地移植或应用于安全防范工作中,因此“技术防范”在安全防范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它将带来安全防范的一次新的革命。 2.安全防范的三个基本防范要素:探测、延迟与反应 探测Detection 感知显性和隐性风险事件的发生并发出报警 延迟Delay 延长和推延风险事件发生的进程 反应Response 组织力量制止风险事件的发生所采取的快速行动。 在安全防范的三种基本手段中,要实现防范的最终目的,都要围绕探测、延迟、反应这三个基本防范要素开展工作、采取措施,以预防和阻止风险事件的发生。当然三种防范手段在实施防范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有所不同的。 基础的人力防范手段,是利用人们自身的传感器(眼,耳等感官)进行探测,发现防害或破坏安全的目标,做出反应:用声音警告、恐吓、设障、武器还击等手段来延迟或阻止危险的发生,在自身力量不足时还要发出救援信号,以期做出进一步的反应,制止危险的发生或处理已发生的危险。 实体防范的主要作用在于推迟危险的发生,为“反应”提供足够的时间。现代的实体防范,已不是单纯物质屏障的被动防范,而是越来越多地采用高科技的手段,一方面使实体屏障被破坏的可能性变小,增大延迟时间;另一方面也使实体屏障本身增加探测和反应的功能。 技术防范手段可以说是人力防范手段和实体防范手段的功能延伸和加强,是对人力防范和实体防范在技术手段上的补充和强化。它要融入人力防范和实体防范之中,使人力防范和实体防范能力在探测、延迟、反应三个基本要素中不断地增加高科技的含量,不断提高探测能力、延迟能力和反应能力,使防范手段真正起到作用,达到预期的目的。比如各种高科技的技术防范产品、系统的应用,都离不开实体防护设施,都要靠高素质的操作人员和高水平的组织管理才能充分发挥高科技的威力。 探测、延迟和反应三个基本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关系。一方面,探测要准确无误、延迟时间长短要合适,反应要迅速;另一方面,反应的总时间,应小于(至多等于)探测加延迟的总时间,即:T反应≤T探测+T延迟 3.安全防范技术 什么是安全防范技术,简言之,用于安全防范工作的专门技术就是安全防范技术。那末,到底哪些技术是安全防范工作经常采用的技术呢? 在国外,安全防范技术通常分为三大类:物理防范技术(Physical Protection)、电子防范技术(Electronic Protection)、生物统计学防范技术(Biometric Protection)。这里的物理防范技术,主要是指实体防范技术,如建筑物和实体屏障以及与其相配套的各种实物设施、设备和产品(如各种门窗、柜、锁具等)。电子防护技术主要是指应用于安全防范的电子、通信、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及其相关技术,如:电子报警技术、视频监控技术、出入口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与其相关的各种软件、系统工程等。生物统计学防范技术是法庭科学的鉴定技术和安全防范技术中的模式识别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主要是指利用人体的生物学特征进行安全防范的一种特殊技术门类,现在应用较广的有指纹、掌纹、眼纹、声纹等识别 控制技术。 4.安全技术防范 所谓安全技术防范,可以从字面上简单地理解为利用安全防范的技术手段进行安全防范的一类工作。 根据安全防范的本质内涵,安全技术防范可以从两个不同的层面来理解和解释。对于警察执法部门而言,安全技术防范,就是利用安全防范技术开展安全防范工作的一项公安业务;而对于社会经济部门来说,安全技术防范,就是利用安全防范技术为社会公众提供安全服务的一种产业,既然是一种产业,就要有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就要有系统的设计与工程的施工、服务和管理。因此,要给安全技术防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并非易事。正因为如此,关于安全技术防范,我国目前尚无严格、统一的定义。作为一个建议,笔者在综合安防管理部门大多数管理专家和产品研发领域大多数技术专家的意见,暂给安全技术防范下如下定义: 安全技术防范是以安全防范技术为先导,以人力防范为基础,以技术防范和实体防范为物段,为建立具有探测、延迟、反应基本功能并使其有效结合的综合安全防范服务保障体系而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以预防损失和预防犯罪为目的的一项公安业务和社会经济产业。 注:预防损失和预防犯罪的具本内容主要包括:预防入侵、盗窃、抢劫、破坏、爆炸等违法犯罪活动和重大治安事故。 5.安全防范技术的专业体系 安全防范技术作为社会公共安全科学技术的一个分支,具有其相对独立的技术内容 和专业体系。根据我国安全防范行业技术现状和未来发展,可以将安全防范技术照学科专业、产品属性和应用领域的不同粗略地进行如下分类: 入侵探测与防盗报警技术 视频探测与视频监控技术 出入口目标识别与控制技术 报警信息传输/控制/显示/记录技术 移动目标反劫防盗报警技术 社区安防与社会救助应急报警技术 实体防护技术 防爆安检技术 安全防范系统、网络与系统集成技术 安全防范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安全防范技术是正在发展中的新兴技术领域,因此上述专业的划分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实际上,上述各项专业技术本身,都涉及诸多不同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的门类,它们之间又互相交叉和互相渗透,专业的界面会变得越来越不明显,同一技术同时应用于不同专业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多。 三、综合安全理念与社会公共安全服务保障体系 1.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综合治理保平安 技术防范手段在安全防范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已为众多的实例所验证,但是,要真正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单靠一种手段是不能完成任务的。 (1)技术防范系统的探测与警示(威慑)作用及其局限性 被防护对象采用了某种级别的技术防范系统之后,可以利用高科技的手段对所遇到的威胁进行准确无误的探测和报警。技术防范系统的探测和告警功能,可以有效预防损失和扼制犯罪,其警示和威慑作用已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但是任何技术设备和系统,都不可能真正做到万无一失,其本征可靠性概率是遵从一定统计分布规律的,加上技术的发展永无止境、系统的运行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特别是人的因素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技术防范系统都存在着局限性。 (2)高科技物防设施不可替代的延迟作用 一般来说,物防设施是技术系统的物质载体或实物基础,它是延迟风险发生或预防犯罪的主要基础手段,它在安全防范中的“延迟”作用是其它手段难以代替的。但是,物防设施延迟作用的有效发挥,需要高科技的支撑,需要高科技的支撑,需要人来维护和管理,离开技防和人防的有效配合与积极支持,物防的延迟作用是难以发挥的,传统意义上的“物防”之所以被淘汰,就是这个道理。 (3)人力防范的快速反应作用 人力防范是安全防范的基础。技防也好,物防也好,都离不开人的作用。但是人的自然力的局限性限制了人防功能的发挥和发展。这里所讲的人力防范,已不只是人的自然能力的展现,而是科技人与科技群体有组织的防范行为。它一方面指防卫人员本身,需要高科技知识的武装和高科技物防的保护(如高素质的防卫人员,高科技的防范手段和高科技的人身防护),另一方面是指,具有高水平防范反应能力和高水平的决策、指挥与群体快速反应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些,单靠人海战术是不行的,传统“人海战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防”,相反,是人防工作的一大误区。 总而言之,要实现真意义上的安全防范,要为社会公众提供质量的安全服务,必须实施人防、技防、物防的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地预防损失、化解风险和扼制、打击犯罪。 2.现代化的管理与高科技手段的有机结合,是综合治理、确保平安的根本保证 从更高的层面上来讲,所谓三防的结合,就是现代化管理与高科技手段的结合,实现这种结合的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是社会安全的需求,是科技强警的需要。就目前而言,对现代化管理的需求,甚至比高科技的手段、设施更为迫切,因为现代化技防系统(设施)由于落后的管理方式而失效、瘫痪、造成巨大浪费的便 例子已屡见不鲜。管理问题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安全技术防范行业的管理、安全技术防范工作的管理等问题,均应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3.公安机关在安全技术防范中的特殊地位和核心作用 安全技术防范是一项重要的公安业务。公安机关肩负着维护社会安定,保障公民安全的神圣职责,在安全技术防范工作中,实施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的方针,建立探测、延迟、反应的有效机制,对安防产品与系统的质量技术监督,对安全防范行业的指导与管理等,都是安全防范公安业务的重要内容。我国安全防范事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公安机关是安全防范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其特殊地位和核心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4.确立综合安全理念,建设社会公共安全服务保障体系 我国目前的发防管理体制不能适应保障公共安全的社会需求。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实施综合安全的政府工作(或省长、市长工程)。需要指出的是,要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安全防范事业,需要首先确立综合安全理念,才能构筑社会公共安全服务保障体系,进而满足社会公众对安全服务的需求。 所谓综合安全的理念,就是广义安防的理念,就是要为社会公众提供时时安全、处处安全的综合安全服务。所谓社会公共安服务保障体系,就是由政府发动、政府组织、社会各界(决不是公安执法部门一家、更不是公安执法门内部的某一机构)联合实施的综合安全系统工程(硬件、软件)和管理服务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的临近,“安全”作为一项综合服务,将会形成更大规模的产业。这方面的社会需求记已在逐步升温。作为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安定,实施“综合安全服务工程”将会像“环保工程”、“生态农业工程”一样,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公众的欢迎。笔者认为,综合安全理念的确立和社会公共安全服务保障体系形成之时,将是有中国特色的安防事业步入世界先进行列之日。

学术价值论文

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论文的学术价值主要就是指学术论文的创新性,新颖性。如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有什么改进和提高。

(1)按其所涉及的科学门类分:可分为社会科学论文自然科学论文;(2)按学科性质分:有基础学科学术论文和技术应用学科学术论文两大类;(3)按论证方式分:有以立为主的立论型学术论文、以破为主的反驳型学术论文和立破结合的综合型学术论文三大类;(4)按撰稿者的情况和要求分:有投稿学术论文、命题学术论文、学年论文、学位论文等;(5)按内容分:有专题性论文和综合性论文等;(6)按范围分:有宏观研究论文、微观研究论文等;(7)按学科层次分:有基础理论研究论文、应用研究论文、开发研究论文等;(8)按服务对象分:有面对群众的科学普及论文和供专业工作者进行研究探讨问题的专业论文;(9)按作者分:有专家论文、学者论文、一般工作者论文、学生论文等。

就是你的论文有哪些创新点 比如方法创新啊 模型创新啊 理论创新啊等实在不行就写些自己做了哪些工作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