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周易社会学论文答辩

发布时间:

中央财经大学周易社会学论文答辩

中央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主要的招生方式通过五月同等学力申硕,所以只要想拿到最终的证书,就必须完成以下这些内容。

1.拿到研修结业证书。学员在选择好专业入学之后,先要进行课程学习,大家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和考试之后,成绩合格,修满专业规定的学分标准,才可以拿到学校颁发的研修结业证书。

2.参加申硕考试。参加申硕考试的人员,必须是本科学士位满三年或三年以上,然后就可以报名全国统考,它的考试科目只有外国语和学科综合两门考试科目。单科成绩可以作保留,并且有多次考试的机会,一般院校为四年,通过前期课程班的学习,所以通过率还是相对比较高的。

3.完成论文答辩。拿到结业证书并通过全国统考之后,可以申请进行论文答辩。大家需要在1年内完成论文撰写和提交,并在半年内通过论文答辩。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财政学专业税务管理方向高级课程班招生简章 学院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经邓小平、叶剑英亲自批准设立的直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生培养基地,也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研究生院。其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文和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 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以自身为基础,正式组建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大学现有研究生教学院系43个,本科招生学院7个;有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4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博士生导师757名,硕士生导师1132名,各类在校生7329名。 院系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简称“财经院”,成立于1978年6月。 财经院拟定位为学术型智库,即建立在学术研究基础上、以学术研究为支撑的党和国家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其主要任务是: 立足于为党中央、国务院的科学决策服务,就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提供战略咨询与对策建议。 立足于长期学术研究的积累,强化学术研究对于科学决策的基础和支撑作用。 致力于研究国家改革和发展中的战略性、全局性、综合性和长期性重大问题,提供科学化、及时化、系列化和前瞻化的研究成果。著名经济学家刘明夫、张卓元、杨圣明、刘溶沧、江小涓、裴长洪、高培勇、何德旭先后担任所长。现任院长为何德旭教授,党委书记为闫坤教授。 财经院拥有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和科研平台。目前设有财政研究室、税收研究室、成本与价格研究室、流通产业研究室、国际贸易与投资研究室、服务贸易与WTO研究室、互联网经济研究室、服务经济研究室、城市与房地产研究室、旅游与休闲研究室和综合经济战略研究部等11个研究室(部)。 设有《财贸经济》编辑部、《CHINA FINANCE & ECONOMY》编辑部、《财经院专报》编辑室、《财经论坛》编辑室、网络与信息资料室等5个科研辅助机构以及院长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科研组织处等3个行政服务机构。下辖2个国家级学会——中国市场学会和中国成本研究会;4个中国社会科学院院级研究中心——对外经贸国际金融研究中心、财税研究中心、旅游研究中心、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以及2个研究院(所)级研究中心——服务经济与餐饮产业研究中心、信用研究中心。 项目优势 ❖ 满足在职人员对知识更新的需求 为适应我国现代税务事业发展对税务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创新税务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税务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在职人员在新形式下对知识更新的需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特开设本课程。 ❖ 课程实用性强 课程设置有财务管理实务、税收理论与政策、税务稽查实务、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投资管理与税务、纳税风险管理、企业财务诊断与会计报表分析等实用性课程,进一步扩充了学员的理论知识领域。 ❖ 专家讲座与论坛 学校不定期组织会计、税务相关专题讲座,如税收制度的前沿发展,企业财务管理及纳税风险等。 研究方向 1、税务管理 2、税收会计 3、财务筹划 4、税法与税收政策 5、企业财务与投融资 6、财政与税收 7、资产评估 8、电子商务与税收 9、审计学 课程设置(拟定) 专业基础课 1、西方经济学 2、财政学 3、金融学 专业课 1、税收理论与政策 2、税务管理 3、审计学 4、税法 5、税务稽查实务 6、高级会计学 7、财务管理 选修课及专题讲座 1、电子商务与税收 2、纳税风险管理 3、投资管理与税务 4、服务经济与服务管理 5、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 6、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科技前沿专题讲座 7、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 8、管理信息系统 9、企业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 10、企业财务诊断与会计报表分析 11、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专题讲座 12、民族与宗教问题专题讲座 授课师资(拟定) 何德旭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王新清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 闫 坤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夏杰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李向阳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荆林波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周汉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张 斌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张 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杨志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倪鹏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吕冰洋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马 珺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李勇坚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杨 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实践课堂部分师资(拟定) 刘煜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马海涛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雍君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滕祥志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税法案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张 莉 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注:将邀请部分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的实战性专家授课和担任指导教师。 报名条件 1、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学士学位优秀者也可报名;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 3、年龄一般不超过60周岁。 课程安排 ❂  学 制: 总学制共计两年半(其中课程学习两年,课程论文撰写半年)。 ❂  学习时间: 两年课程学习,每月集中授课一次,每次2天(周六、周日),寒暑假不上课。 ❂  学习地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证书颁发 1、学员修完全部课程且考试成绩合格者,颁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高级课程班结业证书》(钢印、红印、统一编号)。 2、结业证书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站查询。 3、符合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条件的学员可按照我院有关规定申请博士学位,通过考试与论文答辩者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颁发博士学位证书。 报名程序 1、提交报名申请表、个人身份证复印件、最高学位学历证书复印件,2寸免冠彩色照片4张 2、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审核学员报名申请资料,择优参加笔试面试 3、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向已录取学员寄发录取通知书 4、学员收到录取通知书后按规定方式与时间交纳学费 5、学员在开学当日持交费凭证办理报名注册、领取相关资料,正式入学

只要是符合老师的意愿,没有大篇的抄袭,一般是没有问题的

首先,全力准备自己所写的论文。答辩是学校对硕士论文成绩进行考核、验收的一种形式。研究生要明确目的、端正态度、树立信心,通过硕士论文答辩这一环节,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在反复阅读、审查自己硕士论文的基础上,写好供15 分钟用的答辩PPT。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1.突出选题的重要性和意义。2.介绍论文的主要观点与结构安排。3.强调论文的新意与独创性。其次,备齐需要携带的资料。1.硕士论文的底稿。2.答辩PPT。3.主要参考资料,答辩时虽然不能依赖这些资料,但带上这些资料,当遇到一时记不起来时,稍微翻阅一下有关资料,就可以避免出现答不上来的尴尬和慌乱。5.穿衣要整洁、庄重,着衣能给答辩老师一个最直接的印象——你对答辩的重视程度。第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1.论文的真实性。实事求是乃科学研究的基础,论文本身必须真实可靠,弄虚作假难逃答辩委员会专家们的火眼金睛。如果在这方面出现问题,论文势必不能通过专家评审。2.相关知识与应用能力。3.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答辩者的表达能力。成功的演讲是自信和技巧的结合,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细致周到的答辩准备工作是成功的前提。使用一些答辩技巧也不可缺少,可以充分展示整理研究材料、展示研究成果的能力,让别人知道自己都做了什么。要想这场战争获胜,就必须对答辩的目的、程序、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做到胸有成竹,不要紧张,要以必胜的信心,饱满的热情参加答辩。当然我们也不可盲目自信与固执,尤其在参加答辩的时候切忌总感觉自己写的论文内容无可挑剔,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甚至在答辩时与评委老师争得面红耳赤,我们对评委老师的批评或者建议要虚心接受,寻求论文的完美,以便答辩结束后认真的完善修改自己的论文。最后,准备一个简单得体的开场白。开场白是整个论文答辩的正式开始,它可以吸引注意力、建立可信性、预告答辩的意图和主要内容。开场白要切合主题、符合答辩基调、运用适当的语言。牢记谦虚谨慎的传统美德,但是谦虚并非不自信,同时也要避免自我表现,洋洋得意,寻求赞赏和过度的表现。

中央财经大学论文答辩时间

同学你好:该院校在职研究生论文答辩是在成绩通过的基础上开始的,答辩首先要对论文写作方向进行确定,然后列出大纲进行认真写作,在答辩之前要对论文有一定的了解,有逻辑去回答提问老师的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主要的招生方式通过五月同等学力申硕,所以只要想拿到最终的证书,就必须完成以下这些内容。

1.拿到研修结业证书。学员在选择好专业入学之后,先要进行课程学习,大家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和考试之后,成绩合格,修满专业规定的学分标准,才可以拿到学校颁发的研修结业证书。

2.参加申硕考试。参加申硕考试的人员,必须是本科学士位满三年或三年以上,然后就可以报名全国统考,它的考试科目只有外国语和学科综合两门考试科目。单科成绩可以作保留,并且有多次考试的机会,一般院校为四年,通过前期课程班的学习,所以通过率还是相对比较高的。

3.完成论文答辩。拿到结业证书并通过全国统考之后,可以申请进行论文答辩。大家需要在1年内完成论文撰写和提交,并在半年内通过论文答辩。

1.非学历教育: 指在职人员攻读专业硕士学位。在职人员攻读专业硕士学位实行全国联考,一般每年7月报名,10月考试。毕业后只能获取专业硕士学位,不能取得研究生学历。 2.学历教育: 全日制学习、但不转户口和工作关系的委培和定向的在职研究生。这种情况和全国统一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完全一样,一般10月份网上报名,11月份现场报名,考试一般在次年的1月份,只不过录取类别为定向或委培,入学时不转户口和档案关系,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和全日制统考生和自费生一样,委培生和定向生(即在职研究生)毕业后都能获取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 我空间里有其他考研详细内容。

中央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由不同的学院负责,开设了不同的专业,学员在报考时面临的选择性多,但是不同的专业需要选择不同的报考形式:分别是一月联考、五月的同等学力申硕方式。非全日制研究生报名在职人员选择中央财经大学非全日制研的MBA、MPA等专业招生的话,社会在职人员如果是专科学历,需要满足5年及以上工作经验,本科毕业拥有3年工作经验,硕士学位报考需要满足2年工作经验。报名者在2021年十月完成网报,11月份进行现场确认,在12月26日考试。考试成绩合格后,考生可参加复试,复试通过后可以参加学习,在完成论文并通过答辩,学员即可获得在职研究生双证。同等学力申硕报名中央财经大学以五月同等学力申硕形式招生的专业,如经济学在职研究生、金融学在职研究生、人力资源管理在职研究生等,采用的是先入学后考试,大大减轻了学员报考的压力。参加学习的学员如果是本科毕业需要三年的工作经验,还可以在2021年三月进行报名,参加五月份的同等学力申硕考试。通过考试的学员,在修满学分,完成论文及答辩的情况下,就可以获得中央财经大学颁发的在职研究生学位证书了。

中央财经双学位论文答辩

1.外校(仅限北京地区学校)在校全日制2010级本科学生,可报名修读一个辅修专业。外校学生不得报读双学士学位。2.学习方式与学期安排 网络辅修专业/双学士学位教育以主讲教师导学、学生自学为主,辅导教师答疑为辅的教学方式。采用课件学习、网上辅导为主的网络学习方式,主要通过网上学习或光盘学习课件。网络教学课件的授课教师均为我校金融学院、会计学院和其他有关学院的教师。 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件学习、课程作业、课程BBS讨论、课程考前串讲(面授)等形式; 主要考核环节包括:网上课件学习时长、网上作业及学习笔记、课程期末考试、学科综合考试等。 本届网络辅修专业/双学士学位课程学习阶段为2011年10月—2012年3月共四个学期,2013年4月—2012年5月为《论文写作指导》课程学习阶段(注:双学士学位阶段学生必须修读《论文写作指导》课程,通过此课程方具备论文写作资格,该课程不计学分),2013年6月—2013年11月为论文写作、答辩阶段(仅限修读双学士学位者)。 3. 考试 课程期末考试 每门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期末考试方式采取闭卷考试。 学科综合考试 学科综合考试是双学士学位资格申请考试,考试由专业所在学院负责命题并阅卷。 4.结业与学位 修读网络辅修专业的学生,在有效学习年限内,修完网络辅修专业/双学士学位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及学分,成绩合格(考试成绩不低于D级),且总学分达到25学分,由学校颁发辅修结业证书。规定学习年限内未修满规定学分者,凡修完任何一门课程,经考试合格,可开具单科课程成绩单。 符合授予主修专业学士学位和毕业条件,并且在有效学习年限内完成网络辅修专业/双学士学位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考核通过并取得相应学分,平均学分绩点不低于2.0,总学分达到35学分,通过学校组织的学科综合考试,完成双学士学位的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件,由学校授予双学士学位同时可获得辅修结业证书。 因自身原因无法完成辅修专业/双学士学位学习以及考试者,后果自负。

不能修了。修双学位要在大二就开始选,大四考试合格拿毕业证。相当于一个人学两门。并且,能否修双学位是要有要求的。比如学分要高。还有,艺术类专业有很强的限制。

就是让人觉得他很国际化

不用紧张,会机会有重新答辩的。1.我们要学会认真研究论文,分析答辩没过的原因,总结失败的原因。2.尽快与指导老师沟通,多听听导师的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_当自己的意见与指导老师不一致时,按照指导老师意见修改。.3.当论文修改后与学长、老师进行沟通交流,让别人提出意见,在进行修改。然后再反复熟悉自己的论文以及假想练习部分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期刊目录

1.经济研究 2. 经济学动态3. 经济学家4. 经济科学 5. 经济评论6. 南开经济研究 7. 当代经济科学8. 当代经济研究 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0. 经济纵横1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2.经济问题 13.现代财经 14.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15. 经济经纬16.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8.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改名为: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核心期刊有:国内七大核心期刊体系,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5、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7、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图书馆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要收藏特色,加大对重点学科和新设学科的文献保障力度,兼顾素质教育基础资源建设,馆藏资源丰富,包括印刷、音像、光盘、网络数据库等多种载体.截至2007年底,总馆藏近243万册(件),其中纸质藏书近120万册,电子资源(折合)123万 余册。生均馆藏为213册,其中生均纸质藏书102册,生均电子资源111册;生均年进书量12册;2005-2007年的三年之间,纸质藏书平均年增长13万册(件)。我馆还收藏有《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地方志》、《古今图书集成》、《中华再造善本》等古文献典籍,极大地丰富了馆藏古籍门类。 着力建设数字图书馆工程,不断加大电子资源的收藏力度,逐步拥有了较为完整的包括中外文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事实型数据库、参考工具等在内的电子资源体系。先后购买了Elsevier、EBSCO、Econlit、PQDD、OECD、World Bank、Datastream、Compustat、BVD EIU等深为海内外同行认可的高端英文电子文献和事实型数据库以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北大方正Apabi教学参考书、国泰安、色诺芬等国内知名中文电子文献和事实型数据库等总计46个电子文献数据库。在宣传培训服务、校外远程访问服务和虚拟咨询服务的支撑下,数字图书馆的利用率不断攀升,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学术研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馆藏特色制作特色资源数据库,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服务。

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两种版本《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另外,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也是比较权威的社科类数据库。在国外较权威和著名的数据检索系统包括SCI、EI等,为了引导我校科技人员的论文投向, 使他们的论文能被权威检索系统收录,让更多的同行了解,以扩大自己的学术影响,提高我校科学研究的显示度,现将常用数据库来源期刊的简要情况介绍如下,以供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检索、订阅、职称评定等参考。另外,本指南还列出了核心期刊按影响因子的排序表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影响因子排序表谨供参考。1、《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0版简称《引证报告》(核心期刊投稿首选),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版一次,每年第四季度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发布上一年的科研论文排名。排名包括SCI、Ei、ISTP分别收录的论文量和中国期刊发表论文量等项指标。最后一项指的是各单位在《引证报告》收编的期刊中发表的论文数。《引证报告》以1300多种中、外文科技类期刊作为统计源,报告的内容是对这些期刊进行多项指标的统计与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类进行“影响因子”排名。 (见下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0版2、《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版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军事第二编 经 济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第四编 自然科学第五编 医药、卫生第六编 农业科学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军事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社会科学战线 4.学术月刊 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天津社会科学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江汉论坛 10.江苏社会科学 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浙江学刊 16.浙江社会科学 17.社会科学研究 18.求是学刊 19.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社会科学辑刊 2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2.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3.中州学刊 2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人文杂志 26.求索 27.思想战线 28.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0.国外社会科学 31.南京社会科学 32.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齐鲁学刊 3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7.学海 38.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39.江西社会科学 40.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河北学刊 43.学术界 44.东岳论丛 45.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6.东南学术 4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50.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2.北京社会科学 53.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学术论坛 55.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6.广东社会科学 57.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8.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0.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1.山东社会科学 62.探索 63.学术交流 64.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5.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7.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8.北方论丛 69.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0.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1.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4.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5.宁夏社会科学 76.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7.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8.云南社会科学 79.长白学刊 8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1.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2.江淮论坛 8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4.河南社会科学 85.内蒙古社会科学 86.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87.甘肃社会科学 88.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9.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0.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1.晋阳学刊 92.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3.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4.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5.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6.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7.贵州社会科学 98.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9.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B(除B9) 哲学 l.哲学研究 2.心理科学 3.心理学报 4.哲学动态 5.自然辨证法研究 6.孔子研究 7.自然辩证法通讯 8.心理学动态(改名为:心理科学进展) 9.中国哲学史 10.道德与文明 11.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2.现代哲学 13. 心理发展与教育 14.心理学探新 15.周易研究B9 宗教 l.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法音 4、敦煌研究 5.中国宗教 6.佛教文化 7.中国穆斯林 8.世界宗教文化C8 统计学 l. 中国统计 2.统计研究 3.统计与决策 4.数理统计与管理C9l 社会学 1.社会学研究 2.社会 3.妇女研究论丛 4、中国社会保障C92 人口学 l.人口研究 2. 中国人口科学 3.人口与经济 4.人口学刊 5、人口与计划生育C93 管理学 1.中国行政管理 2.管理世界 3.领导科学 4.中外管理 5.管理科学学报C96 人才学 1.中国人才C95 民族学 1.民族研究 2.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 3、贵州民族研究 4、广西民族研究 5、黑龙江民族从刊 6、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回族研究 8.世界民族 9. 中国民族 10.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1.云南社会科学 12.青海民族研究 13.西北民族研究 14.满族研究 15.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改: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6.内蒙古社会科学 17.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D1,3,5国际政治 1.世界经济与政治 2. 现代国际关系 3.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4.欧洲(改名为:欧洲研究)5. 国际问题研究 6. 当代亚太 7.国外理论动态 8. 美国研究 9.当代世界 10. 西亚非洲 11.东欧中亚研究(改名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2.国际展望 13.国际论坛 14.国际观察 15.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6.和平与发展 17.拉丁美洲研究 18.日本学刊 19.东南亚研究 20.国外社会科学D2,4,6 中国政治 1.政治学研究 2. 求是 3. 中国行政管理 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 了望 6.社会主义研究 7. 教学与研究(北京) 8.毛泽东思想研究 9.党的文献 10.马克思主义研究 11.青年研究 12.中国青年研究 13.探索 14.党建研究(北京) 15.中共党史研究 16.学习与探索 17.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18.社会科学研究 19.理论前沿 20.理论探讨 21. 新视野 22.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3.求是 24.理论与改革 25.科学社会主义 26.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8.工会理论与实践 29.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30.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31.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32.理论学刊 3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34.妇女研究论丛 35.党政论坛 36.理论导刊 37.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38.理论探索 39. 半月谈 40.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41. 中国青年 42.公安大学学报(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D9 法律 1.中国法学 2.法学研究 3.法学 4.法学评论 5.中外法学 6.现代法学 7.法商研究 8.法律科学 9. 法学家 10. 政法论坛 11.人民检察 12. 河北法学 13.法制与社会发展 14.政治与法律 15.环境法律评论 16.比较法研究 17.法学杂志 18.当代法学 19.人民司法 20.法律适用 21.法学论坛E 军事 1.中国军事科学 2.军事经济研究 3.国防大学学报 4.政工导刊 5.军事史林 6.军事历史研究 7.世界军事 8.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9.南京政治学院学报第二编 经 济F 综合性经济科学 1.经济研究 2.管理世界 3.经济学动态 4.改革 5.经济学家 6.世界经济 7. 财贸经济 8.财经研究 9.经济科学 10.宏观经济研究 11.财经问题研究 12.经济评论 13.当代财经 14.当代经济科学 15.经济管理 16.当代经济研究 17.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8.南开经济研究 19.经济问题 20.经济问题探索 21.现代财经 22.上海经济研究 23.财经科学 24.国际经济评论 25.外国经济与管理 26.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7.经济纵横 28.中国经济问题 29.经济与管理研究 30.中国经济史研究 31.经济经纬 32.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33.中南财经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34.生产力研究F11 世界经济 1.世界经济 2.世界经济与政治 3.世界经济研究 4. 国际经济评论 5.外国经济与管理 6.国际贸易问题 7.国际贸易 8.当代亚太 9.亚太经济 10.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11.现代国际关系 12.东欧中亚研究(改名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3.世界经济文汇F12,F2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1.改革 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上海经济研究 峰 4.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5.经济体制改革 6. 中国经济管理 7.特区经济 8.开放导报 9.南方经济 10.宏观经济调控 11.中国改革 12.中国劳动 13.城市发展研究 14.城市问题 15.国际经济合作 16.改革与战略 17.中国流通经济 18.中国物资流通(改名为:中国物流与采购)F23 会计 1.会计研究 2.审计研究 3.财会月刊 4.财务与会计 5.财会通讯 6.审计与经济研究 7.中国审计 8.中国农业会计 9.广西会计 10.中国会计电算化 11.财会研究(兰州) 12.事业财会 13.财经理论与实践 14.会计之友F3 农业经济 1.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中国农村观察 4.农业现代化研究 5.农业技术经济 6.林业经济 7.中国土地科学 8.林业经济问题 9.生态经济 10.农业经济 11.调研世界 12.乡镇企业研究 13.中国农垦经济 14.农村经济 15.乡镇经济 16.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17.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改名为:农村经营管理) 18.世界农业 19.农村经济导刊F4/6工业经济(含F27) 1.中国工业经济 2.管理世界 3.经济管理 4.经济研究 5.改革 6.外国经济与管理 7.经济问题探索 8.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9.企业管理 10.企业经济(南昌) 11.汽车与配件 12.中国建材 13.煤炭经济研究 14.中国电业 15.建筑经济 16.中国地质矿产经济(改名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17.企业活力 18.上海企业 19.集团经济研究 20.管理现代化 21.经营与管理 22.国有资产管理 23.企业家(改名为:财智文摘) 24.工业技术经济 25.电力需求侧管理 26.铁道经济研究 27.交通企业管理 28.旅游学刊 29.邮电企业管理(改名为:通信企业管理)F7 贸易经济 1.国际贸易问题 2.商业研究 3.国际贸易 4.商业经济与管理 5.财贸经济 6.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消费经济 8.国际经贸探索 9.商业时代 10.国际经济合作 11.国际商务研究 12.价格理论与实践 13.中国商贸 14.商场现代化 15.江苏商论 16.销售与市场 17.商业经济文荟 18.中国物价 19.中国市场 20.财贸研究 21.价格月刊F81 财政.国家财政 1.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税务与经济 4.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5.财贸经济 6.中国财政 7.中国财经信息资料 8.财经问题研究 9.涉外税务 10.财经论丛 11.财经研究 12.中国税务 13.当代财经 14.财经科学 15.江西财税与会计 16.财会研究(兰州)F82/83/84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1.金融研究 2.国际金融研究 3.证券市场导报 4.投资研究 5.金融论坛 6.保险研究 7.金融理论与实践 8.上海金融 9.财经理论与实践 10.金融与经济 11.浙江金融 12.武汉金融 13.中国金融 14.西南金融 15.南方金融 16.现代金融 17.农村金融研究 18.国际金融 19.银行家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G20 信息与传播 1.现代传播 2.当代传播G21新闻学、新闻事业 1.国际新闻界 2.新闻记者 3.新闻通讯(改名为:传媒观察) 4.新闻与传播研究 5.中国记者 6.新闻战线 7.新闻与写作 8.新闻界 9.新闻爱好者 10.新闻大学 11.新闻知识 12.新闻实践G22广播、电视事业 1.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电视研究G23出版事业 1.编辑学报 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中国出版 4.编辑之友 5.出版发行研究 6.编辑学刊 7.出版广角 8.读书 9.中国图书评论 10.科技与出版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大学图书馆学报 4.情报学报 5.图书馆杂志 6.情报科学 7.图书馆建设 8.图书馆 9.情报杂志 10.图书馆论坛 11.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2.情报资料工作 13.情报理论与实践 14.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5.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6.图书情报知识 17.现代情报G27 档案学 1.档案学通讯 2.中国档案 3.档案学研究 4.档案与建设 5.浙江档案 6.档案管理 7.兰台世界 8.山西档案 9.档案 10.北京档案 11.上海档案 12.四川档案 13.湖南档案(改:档案时空)G3 科学,科学研究 1.自然辩证法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学学研究 4.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5.中国科技论坛 6.中国软科学 7.自然辩证法通讯 8.科学管理研究 9.研究与发展管理 10.科技进步与对策 11.科学新闻 12.科技管理研究 13.科学对社会的影响G4 综合性教育 1.教育研究 2.教育理论与实践 3. 比较教育研究 4.全球教育展望 5.教育评论 6.中国教育学刊 7.外国教育研究 8.人民教育 9.教学与管理 10.教育探索 11.教育与经济 12.教育科学 13.江西教育科研 14.辽宁教育研究 15.教育导刊 16.上海教育科研 17.山东教育科研(改:当代教育科学) 18.教育研究与实验 1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学前教育 1.学前教育研究 2.幼儿教育 3.学前教育 4.早期教育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1.课程、教材、教法 2.中小学管理 3.语文教学通讯(分初中刊和高中刊) 4.学科教育 5.外国中小学教育 6.历史教学 7.上海教育 8.中小学教师培训 9.小学语文教学 10.小学教学研究 11.思想政治课教学 12.天津教育 13.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14.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15.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16.英语辅导(与疯狂英语合并为:英语辅导、疯狂英语) 17.中小学外语教学 18.数学通报 19.中学物理.高中版 20.生物学教学G64 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 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中国高教研究 6.江苏高教 7.高等师范教育研究(改名为:教师教育研究)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9.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0.黑龙江高教研究 11.现代大学教育 12.高校理论战线 13.高教探索 1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G71/79 各类教育 1.中国成人教育 2.教育与职业 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4.中国电化教育 5.中国远程教育 6.电化教育研究 7.成人教育 8.中国特殊教育 9.北京成人教育(改名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0.父母必读 11.继续教育G8 体育 1.体育科学 2.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3.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4.体育与科学 5.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6.体育学刊 7.中国体育科技 8.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9.体育文化导刊 10.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1.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1.中国语文 2.语言教学与研究 3.民族语文 4.语言文字应用 5.汉语学习 6.语言研究 7.中国翻译 8.世界汉语教学 9.古汉语研究 10.方言 11.当代语言学 12.语文研究 13.语文建设 14.修辞学习 15.语言与翻译 16.上海科技翻译 17.中国科技翻译H3/9 外国语 1.外语教学与研究 2.外国语 3.外语与外语教学 4.外语界 5.现代外语 6.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7.外语学刊 8.外语教学 9.外语研究 10.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1.中国俄语教学第四编 自然科学N/Q,T/X 综合性科学技术 1.科学通报 2.中国科学.A辑,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分成:中国科学.A辑,数学和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天文学) 3.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6.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9.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10.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11.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12.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3.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14.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5.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改:天津大学学报) 17.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8.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1.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22.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3.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4.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5.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6.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7.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8.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9.自然科学进展 30.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改: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31.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2.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33.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34.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5.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6.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37.高技术通讯 3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39.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0.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41.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2.应用科学学报 43.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4.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5.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46.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47.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8.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9.北京化工大学学报(改: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0.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1.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52.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3.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54.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5.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6.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57.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8.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9.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0.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61.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2.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3.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64.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5.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6.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67.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68.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9.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70.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1.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2.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7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4.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5.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76.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7.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8.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9.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0.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1.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改: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82.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83.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4.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85.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86.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7.甘肃工业大学学报(改: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88.桂林工学院学报N 自然科学总论 1.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系统工程 3.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4.系统工程学报 5.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6.自然辩证法研究 7.科学 8.管理科学学报 9.自然科学史研究 10.自然杂志 11.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2.中国科学基金 13.中国科技史料第五编 医药、卫生R 综合性医药卫生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3.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5.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6.解放军医学杂志 7.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8.复旦学报.医学版 9.同济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10.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11.湖南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12.华西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13.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14.苏州医学院学报(改名为: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15.广东医学 16.上海医学 17.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18.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19.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中山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1.西安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江苏医药 23.新医学 24.天津医药 25.山东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6.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7.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8.陕西医学杂志 29.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3 0.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31.山东医药 32.河南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33.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34.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35.北京医学 36.医学与哲学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论文格式

北京中央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________英文题目:_______然后在封皮的下端还要打上:姓名:准考证号:学院:系别:指导教师:完成日期:大致是这样,不过学校不一样,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最好的方法,是问一下你的导师,要不然你总得改来改去的,浪费钱。

有具体的要求那些吗?

商丘医学院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毕业论文包括封面、题目和署名、中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及致谢等几个部分,格式要求如下:一、封面 封面要使用学校统一格式.封页上的内容:题目、系别、专业名称、学号、姓名、指导教师用三号宋体加粗,居中填写。二、题目和署名1.题目要对论文的内容有高度的概括性,简明、易读,字数应在20以内,用三号字体加粗,可以分为一或两行居中打印。2.题目下方空一行署名(小三号字加粗).署名的顺序为:专业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姓名。例: 2005级临床医学 ××× 指导老师 ×××。3.署名下空一行为中文摘要和关键词。 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1.摘要由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个部分组成,摘要不分段。2.中文摘要300字左右,[摘要]二字加粗居左顶格,空一格打印内容.内容中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八字加粗并加冒号。3.[关键词]三字加粗居左顶格,空一格打印内容。关键词一般为3~5个,每两个关键词之间用“;”分隔,最后一个词后不打标点符号。四、正文 正文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字数一般要求不少于3000字。正文一般由标题、论述、图、表格和公式五个部分构成。写作内容可因课题的性质不同而变化,一般可包括:1.方法 指作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要求论点正确,论据确凿,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表达确切。2.结果 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数据,现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出结论或推论。3.结论 结论是全文的思想精髓和研究价值的体现。应概括说明所进行工作的情况和价值,分析其优点和特色,指出创新所在,并应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改进方向,特别是对工作中遇到的重要问题要着重指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它集中反映作者的研究成果,表达作者对所研究的课题的见解和主张,结论要简单,明确,篇幅不宜过长。毕业论文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涉及到他人的观点,统计数据或计算公式的,要有出处(引注),涉及计算内容的数据要求准确。方法、结果、结论前应有引言说明选题背景和方案论证,引言不写标题。正文标题编号一律采用1,1.1,1.1.1,的格式。样式:1 ××××(小三号加粗,居左顶格) ××××(正文,小四号)。1.1 ××××(四号加粗,居左顶格) ××××(正文,小四号)。1.1.1 ××××(小四号加粗体,居左顶格) ××××(正文,小四号)。(1) ××××(小四号)五、图表 1.图毕业论文的插图必须精心制作,不得徒手画,必须按国家规定标准要求采用计算机绘制。每幅插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全文插图统一编序,图序及图题置于图的下方居中处。图题用小四号加粗,图内用五号字体。插图位于正文中引用该图字段的后面。2.表 表格采用三线表的格式,不加左右边线。每个表格应有自已的表题和表序。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写在表题左方不加标点,空一格接写表题,表题末尾不加标点。全文的表格统一编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正文中引用时,“表”字在前,序号在后,如写“表2”,而不写“2表”或“第2表”。表格允许下页接写,接写时表题省略,表头应重复书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表题用小四号加粗,表格内容用五号字体。表格位于正文中引用该表格字段的后面。六、参考文献 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1],[2],[3],[4]....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正文中按顺序在引用参考文献出处的文字右上角用[ ]标明,[ ] 中序号应与“参考文献”中序号一致。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列前3名,后加“,等”。参考文献只限于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公开出版物上的文献。引用文献原则上应为原始文献,综述性论文引用文献篇数应超过15篇。参考文献的著录,按著录/题名/出版事项顺序排列:(一)专著[序号] 主要著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1] 石毓澍,陈新,周金台,主编.心脏电生理学进展.第1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11-218.[2] 戴自英,主编.实用内科学.第八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833-840.(二) 期刊文章[序号] 主要著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1] 王尔建,张英元,刘裕昆,等.庆大霉素的血药浓度监测.中华内科杂志,1992,31(5):421-425.[2] 杨德思,单连成.心房纤颤伴2度房室阻滞诊断标准的探讨.中国急救医学,1987,12(1):14-15(三)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http://www.cajcd.edu.cn/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1998-10-04.[2] 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参考文献”四字用四号字加粗居中,内容用五号字,[序号]居左顶格。 样式:参考文献[1] ×××.[2] ×××.七、谢辞 在文章结尾处通常以简短的文字,对课题研究与论文撰写过程中曾直接给予帮助的人员,例如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及其他人员,表示自已的谢意。这不仅是一种礼貌,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是治学者应有的思想作风。“致谢”二字单独占行,用三号字体加粗居中,空一行写致谢内容。八、打印格式页面要求:毕业论文要求用word文档,A4(210×297mm)标准,70g以上白纸,一律采用单面打印;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置:上边距25mm;下边距25mm;左边距和右边距25mm;装订线:10mm.全文除特别规定处,其余统一用宋体小四号字,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距为1.5倍。页码:从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居中打印。九、装订顺序论文封面→任务书 →题目,中文摘要,关键词 →正文 →参考文献 →谢辞

毕业论文写作的标准格式 ⑴ 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语词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应避免使用的不常见的省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个题名用语. ⑵ 作者姓名和单位,两人以上,一般按贡献大小排列名次. ① 文责自负;②记录成果;③便于检索 ⑶ 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中文摘要一般不会超过300字,不阅读全文,即可从中获得重要信息.外文250实词. 包括:①本研究重要性;②主要研究内容,使用方法;③总研究成果,突出的新见解,阐明最终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⑷ 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3-7个,有专用《主题词表》. ⑸ 引言.回来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布局,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预期结果和意义. ⑹ 正文 ⑺ 结论:是指全文最终的,总体的结论,而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要求准确,完整,明晰,精练. ⑻ 致谢:是对论文写作有过帮助的人表示谢意,要求态度诚恳,文字简洁. ⑼ 参考文献表(注释),文中直接引用过的各种参考文献,均应开列,格式包括作者,题目和出版事项(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始页码)连续出版物依次注明出版物名称,出版日期和期数,起止页码. ⑽ 附录:在论文中注明附后的文字图表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