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核心数据:全球健身俱乐部市场规模;代表企业门店数量
──全球健身俱乐部行业市场规模体量
根据iHRSA数据显示。2016-2019年,全球健身俱乐部市场规模呈上升趋势。2019年,全球健身俱乐部市场规模达到了967亿美元,相比2018年增长了2.87%,增速有所放缓。
2020年,受全球疫情影响,全球健身俱乐部行业面临寒冬。根据research and markets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健身俱乐部市场规模为896.9亿美元,相比2020年下降了7.25%。2021年,在全球疫情有所好转的情况下,全球健身俱乐部行业市场规模有所增加。根据初步统计,2021年全球健身俱乐部市场规模约为942亿美元。
──欧美国家健身俱乐部较为发达
从全球健身俱乐部行业发展区域格局来看,北美地区及欧洲地区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全球其他地区。美国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和肥胖的增加可能会支持该地区的市场增长。20至64岁的成年人是最大的健身人群,其人数有所增加,这刺激了美国最近对健身房会员的需求。中国健身俱乐部行业发展水平目前在全球属于中等程度,高于非洲等地区。
──行业中已经有全球规模的龙头企业
全球健身俱乐部市场上最活跃的公司包括F45、Planet Fitness、Xponential Fitness、Lifetime Fitness等。此外,在全球健身俱乐部市场运营的公司采用的主要策略是扩张和并购。主要参与者正专注于扩大其地区影响力,以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并赢得市场。
──全球健身俱乐部行业市场规模将按照复合增速7%快速增长
未来,随着疫情好转、社会健康意识进一步提高以及传统健身行业智能化升级,全球健身俱乐部行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加。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健身俱乐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了1010亿美元。2027年,全球健身俱乐部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40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大于7%。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健身俱乐部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现在健身教练职业发展前景是很不错的,只要技术专业再加上一点销售能力,收入还是很可观的。健身行业的健身教练主要有私人健身教练、团操健身教练和巡场健身教练,一般私人教练的收入会更好一些。可以去一些专业的培训学校学习一下,然后考一下健身资格证,现在正规的健身房对于健身教练都有证书的要求。我们是一家专业的健身培训机构,开设的课程有国职健身培训、产前产后培训、维密瘦身培训、运动损伤康复等培训课程,课程全面,培训导师的教学经验也比较丰富。
未来健身房发展趋势,会是以消费者为主 。面临的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改革。 行业的规范化 道德化 人性化 便利化 坚信五年内会有一次革新性的改变!
而我国健身俱乐部数量及质量都远远落后于欧美等西方国家,据统计,我国平均100多万人才拥有一家健身俱乐部,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的健身意识已经越来越强,人们花在健身上的费用和时间也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综合性的大型健身俱乐部随之出现,健身更是为众多的白领上班族所接受。中国的健身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出现了像“北京青鸟健身俱乐部”、“北京月坛天行俱乐部”、“金钥匙国际健身咨询管理管理有限公司”等国内著名的健身俱乐部公司,同时,国外一些大的健身俱乐部集团也开始抢滩中国,像美国的倍力健身集团公司与中国体育产业公司合资开办的“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有限公司”已经在北京、沈阳、大连等地开设了5家俱乐部,都获得了成功,美国最大的健身俱乐部连锁集团公司一金吉姆健身俱乐部集团也在上海开设了两家俱乐部,另外还有香港的“美格菲”、台湾的“亚历山大”等大型的健身连锁俱乐部都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的各大城市开设了分会馆,雄心勃勃的瞄准了迅速发展的中国健身产业市场自从八十年代起,集舞蹈、柔软体操和慢跑为大成的有氧舞蹈问世,造成全世界运动风潮以来,经美国盖洛普的民意调查显示,运动狂热已经成为「近数十年来人们生活型态中,最重大的改变之一」。随着国人的健康意识渐渐提升,人们开始注重运动及其概念。在台湾,整个社会明显吹起一阵健身风潮,运动健身与其类似议题不断地为大众广泛的讨论。面对台湾这几年的经济景气低迷,这股运动风潮更是异军突起的新商机。如雨后春笋般在街头涌出的健身中心算是这一波风潮中的当红炸子鸡。除了原先的本土健身中心持续扩充之外,美式的外资健身中心也相继投入台湾的健身市场。外资健身中心的来势汹汹,大大地提高了本土休闲健身产业的忧患意识。过去传统的高级俱乐部是只有少数有钱人的专利,但首家美资健身中心却大张旗鼓企图以低价策略来进驻台湾的健身产业;而本土健身产业中较为人所知的亚力山大健康休闲俱乐部亦在此时采取某些行动来扩大其市场版图。一方是国货,一方是舶来品,面对街头林立的健身中心及其五花八门的促销手法,消费者该如何从中做出选择?而国内健身俱乐部的市场战况非常,在追求永续经营的理念下,如何吸引消费者的青睐,获得信任,以达到买卖双方长期利益双赢的局面,便成为业者努力的目标。故企业必须灵活运用行销策略,不断的求新求变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一、健身俱乐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有了“想花钱买健康”的意识,健康生活理念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健身俱乐部是为大众提供全面体育锻炼服务的经营性组织,现在加入健身俱乐部为自己的健康投资已成为了人们实现自己健康生活最佳途径。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各种规模的健身俱乐部的广泛建立,也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健身理念,使得有氧健身操、肌肉健美项目等得以广泛的发展,并从中派生出一些新的健身项目,如街舞、踏板操、拉丁健美操、爵士健美操及瑜伽、形体操等。这些新的健身项目不仅给大众带来了健康的体魄并且成为了一种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共同追求的时尚。但是健身俱乐部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俱乐部的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只要有良好的市场定位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相信健身俱乐部一定会有非常好的发展潜力和市场。二、健身俱乐部的定位和管理(一)健身俱乐部的价格定位1、决定因素(1) 俱乐部的投资回报,根据俱乐部的总投资、投资商预期回报率、会员发展预测由总经理、财务人员确定基本价格。(2) 同等俱乐部的价位参考,通过调研同等规模、服务水平的俱乐部的价格来确定价格。(3) 根据俱乐部的特色,如教练团队的优秀、特殊设施等确定价格。2.常见价格体系国内常见的价格体系分为会员制和办卡制两种,俱乐部普遍采用办卡制。(1) 会员制:必须交纳一定的入会费,同时对入会的身份有严格的限制。(2) 办卡制:国内通行会员制实际上还是办卡制,或者如大众会员制,即采用收取入会费等方式。各种价格的卡类型满足健身者或者常说的会员,其中健身卡的常见设置分类有:A、按时间分类。月卡、季度卡、半年卡、年卡、记次卡、会员卡等。B、按服务期限分类。根据享受的服务结合有效期的长短,又可分为金卡、银卡、翡翠卡、钻石卡等。C、按场地使用峰期分类。为充分利用场地又分为高峰期、非高峰期卡,单号卡、双号卡等。(二) 健身俱乐部的市场定位1.根据俱乐部的硬件、软件条件及市场情况确定俱乐部的核心客户群体,制定销售计划。2.在俱乐部运营中必须坚持其市场定位连贯性,要先知先觉而不要跟在别人后头。3.永不进行价格竞争,立足开拓市场。
现在健身教练职业发展前景是很不错的,只要技术专业再加上一点销售能力,收入还是很可观的。健身行业的健身教练主要有私人健身教练、团操健身教练和巡场健身教练,一般私人教练的收入会更好一些。可以去一些专业的培训学校学习一下,然后考一下健身资格证,现在正规的健身房对于健身教练都有证书的要求。我们是一家专业的健身培训机构,开设的课程有国职健身培训、产前产后培训、维密瘦身培训、运动损伤康复等培训课程,课程全面,培训导师的教学经验也比较丰富。
健身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健身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健身行业发展迅速,健身俱乐部入雨后春笋迅速发展、壮大,随着而来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面临亏损甚至倒闭。那么,健身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是什么?
1、空气污浊不堪。
中国的服务性场所比以往有了很多进步,越来越多的高端商场和饭店重视了空气质量。健身房应该也如此,散发着装修味+汗臭味+游泳池氯气味的空气真是不适合运动。
2、单车房隔音。
单车房内部应该贴一层隔音墙,否则每次到单车时间,土嗨的歌曲就会传遍整个健身房,给非迪厅爱好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
3、重视细节。
现在越来越多的健身房斥巨资购买了进口器械,细节上却不够。比如哑铃太小,杠铃片太少,没有举重台之类的。我觉得完全可以稍微降低点器械的逼【格】,毕竟绝大多数人不知道lifefitness到底是啥东西。更何况,即使是全套hammer strength,如果杠铃片不够也和废铁一样。
4、环境装潢土鳖。
绝大多数健身房老板的审美其实是很low的。说真的,哪怕器械是全套dhz,把环境弄好了练着也舒服。好比现在再低端的服装品牌,店内装潢也和奢侈品店一样。
现在的健身房会籍顾问、私人教练的流动性较大,会员办卡后或者是买完私教课后心里也会觉得不踏实,负责自己的工作人员一但离职自己的部分利益是否会有保障?偶尔还有工作人员不按时上岗、带操、整理卫生,等一系列问题,在会所的经营上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多年卡、低价格的暴力营销导致价格战愈演愈烈,而这种价格战对于初始会员来说不公平,为什么先办的卡还比后办的卡价格高?现在大多数健身房都是年卡制的销售模式,会员复购率低,试想在这个健身房体验了一年,体验感又不高的情况下复购率又能高到哪里去,作为一个经营者的话,个人觉得还是要从根本出发,提高服务的品质,唯客户体验和品牌为重,对于教练与会籍树立行业高度,塑造职业尊严感,健身行业本身就是一个服务行业,如果把服务的质量都提上来自然会有很多人愿意去,口碑做好了,一传十十传百,健身房自然会越来越好
一、我国健身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数量少且分布不均
尽管健身俱乐部的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从总体上看,还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与经济水平具有很大的关系。现在开一个一般的健身俱乐部,光器材投入就得50-100万左右,这还是国产器材,要是用国外器材价格最高会翻到20倍左右[1]。可见,健身俱乐部的开设对个人的经济能力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而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健身俱乐部在不少西部地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因此,我国的健身俱乐部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发达地区。我国平均每8000-10000人才拥有一家健身机构,而在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平均每30人就有一家健身机构,差距非常大。
(二)种类单一,设施落后
我国当前已有的近三万余家余家健身俱乐部中,有相当数量的俱乐部常年就是那么几种单调健身方式,设施也未及时进行更换,且主要是面向中青年群体,不能做到对各类群体都适应。多数健身俱乐部的健身方式以室内器械训练习为主,缺乏相关的室外训练、形体训练以及饮食指导,形不成系统的健身模式,达不到健身的目的。
(三)背离宗旨,恶性竞争
健身俱乐部应该是一个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商业或公益群体,我们能理解高端健身俱乐部存在的合理性,但现实是越来越多的健身俱乐部将吸收群体指向了“社会上流人士”。为了满足这些人的需要,投资商千方百计地寻找合适的.建设地点,不少优良的耕地被建成了高档的健身会所,于是出现了会所内上流人士休闲娱乐,会所外被占地的农民生活窘迫的讽刺对比。健身俱乐部越来越高的会员入门费用将越来越多的普通群众拒之门外,逐渐背离了原来设立时为健身爱好者提供便利的宗旨,使在俱乐部健身成为一种奢侈品。
(四)缺乏专业的教练和管理人才
要达到健身的目的,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运动指导,人们去俱乐部健身就是看中了俱乐部里有专业的健身教练。但现实情况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好多俱乐部所谓的专业健身教练都没有资格证,而是从附近高校的体育专业找来的临时工作人员[2]。他们并不知道如何系统的对人进行健身培训,致使消费者花的钱与收到的服务不挂钩。
专业的管理人才也比较缺乏。要管理好健身俱乐部,就需要既具有专业健身知识又懂得商业管理的高素质管理人才,在专业健身教练都很少的实际情况下,要想找到能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管理者,难度可想而知。
(五)诚信缺失,定位混乱
由于对健身俱乐部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不少俱乐部出现了信用危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目前健身俱乐部多是自主定价,没有具体相关的定价规章制度和统一的行业标准,于是就出现了同价不同服务的现象,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侵害。
健身俱乐部是一个集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场所,但不少新建立的俱乐部出现了定位偏差,在运行过程中逐步成了纯粹的娱乐场所,打着健身的名义经营娱乐项目,甚至从事非法活动。
二、关于促进我国健身俱乐部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扩大公益健身俱乐部数量
高成本投资制约了商业健身俱乐部数量的快速增加,单凭个人力量来满足人们对健身的需求无疑是十分困难的,这就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的介入,通过开设公益性俱乐部的方式来进行调节。做好健身资源的整合工作,将在发达地区过时的但仍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健身器材应用到欠发达地区,并逐步进行改善和升级,实现健身服务范围的最大化。
(二)提供专业设施,提高教练水平
健身俱乐部应提供多样的健身设备和丰富的健身形式,聘请专业的健身教练来提高健身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健身群体。
关于健身设施,不一定非得购买国外的,国产设施也有许多质量不错的品牌,而且国产品牌在设计上更符合我国公民的体质情况,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关于健身形式,可以更有针对性,可以多购进受到普遍受欢迎的电动跑步机、动感单车,也可以多购买比较受男性健身者喜欢的肩部推举器、腹肌板等力量器械,还可以多开展瑜伽训练、形体训练等女性健身者比较喜欢的健身形式。突出重点,全面发展。
对于健身教练的选用,应尽量聘用有专业健身资格的教练,也可以招收相关的体育专业学生,但是一定要对其进行培训,在掌握了基本的健身技能以后再上岗。
(三)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管理,准确定位
高效的管理工作对于健身俱乐部的正常运行起着保障作用,面对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的现实,俱乐部除了采取高薪聘请的方式外,还应该注重对自身员工的培养,要具有长远的眼光,注重自身能力的挖掘。在具体的运行操作模式上,可以借鉴国外先进俱乐部的运行模式,如中高端俱乐部多采取特许加盟的发展模式,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对于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方向和具体措施,俱乐部管理层要予以慎重对待。目前,社区俱乐部已经成为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趋势之一。从我国的城市发展来看,大部分居民越来越集中在社区中生活,而不少著名的健身俱乐部都与房地产商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比如英派斯与万科、苏宁地产等[3]。社区健身最大的好处就是方便,足不出小区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健身训练,所以健身俱乐部在做未来规划时一定要关注这个趋势。
(四)改革会员制度,吸引更多健身群体
健身俱乐部一般都会采取会员准入制度,但这一制度在实施中出现了两种极端:高档的健身俱乐部会员费越来越高,将普通健身群体逐渐拒之门外;而一些普通的健身俱乐部为了应对竞争不得不降低入门费用,以量取胜,以提前透支长期消费能力来换取短期的盈利。要改善这一状况,需要健身行业整体的努力,让会员准入价格的确立要与俱乐部的实际运行状况相符合,正确发挥会员制度的调节作用。
(五)诚信经营,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讲诚信是对健身俱乐部企业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丧失诚信,企业的根基就会动摇[4]。对此,应该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建设和员工职业道德培养,完善行业信用评价体系,全方位加强对企业信用的监督和管理,形成外部社会、企业自身和健身消费者三位一体的监督模式。
可以实施星级诚信工程,对每个健身俱乐部的诚信等级予以公示,让广大健身爱好者能够及时地了解各俱乐部的信用情况,方便其做出选择。
健身房利用率制约经营收入
现在各个健身房无不是大多数时间健身者寥寥无几,而高峰阶段则人满为患。其实健身房的高峰时间只占营业时间的1/5,虽然大多数健身房都采取了一些诸如非高峰时段优惠等促销手段,但由于缺乏对健身者需求的研究,只是把提供服务的项目局限于单一的健身,使之缺乏吸引力,无法达到分流会员、引导消费的效果。
只重本身功能,不注重深层发掘
目前多数健身房在健身本身功能的开发方面确实下了很大功夫,从硬件环境、器材选配到集体训练课程、训练方法和配套设施等,都面面俱到。但会员的健身热情依然不能被充分调动,直接表现为会员的续费率低,会员流失率居高不下。 过速扩张,扯断资金链条
多数健身房盲目扩张,积极圈占市场,仿佛就能做成业内的中坚,殊不知,投资策略失误,扩展太快加速了它走上一条不归之路。在旧店未上轨道前便大力扩张新分店,以致债台高筑。结果令银根本已紧绌的俱乐部更加捉襟见肘,资不抵债立现,产生雪崩效应。健身房不断将资金投入新分店的开设,战线拉得过长,令整体开支不断增加,在资金流入无法应付开支的情况下,惟有不断向银行借贷及延迟向债权人还款,利息开支也因此日益加重。另外,在业务扩张过程中,很多俱乐部缺乏同银行的紧密合作,致使公司出现资金困难时,没有银行做后盾支持,最后在资金无法周转的情况下,迫使其不得不宣布清盘。
盲目发展,偏离市场潮流
在谈及经营管理的体会时,不少健身房管理人都坦言:“现在的经营成本真的是太高了!”在健身产业刚刚兴起的时候,不少健身房将店址选在了地下室。加上后来竞争不断加剧,很多俱乐部盲目地比设施、比空间的大小,结果租赁了偌大的空间,实际利用率却很小,加上租金逐年大幅调升,是健身房倒闭的另一死因。
经营策略未能顺应市场变化做出调整扩张过急,本足以致命,而经营策略的失误,又加速了它的清盘。
多数健身房在初期经营成功之后,便认定摸到了市场盈利的脉搏。这一策略可能在几年前非常成功。但时过境迁,现在各地楼价租金暴涨,健身市场的经营环境已大为改变,面积越大,租金开支越多,雇请的员工就越多。同时,健身行业经营有其自身的规律,不像其它行业,投资以后很快可以得到回报。很多经营者则忽视这一市场规律,机械地奉行原先的发展模式,盲目地扩充店铺数量,由于许多新开的店缺少客源,几年内根本不可能盈利,导致越陷越深。
健身教练频繁跳槽
频繁的人员流动增加了健身房的运营成本:挖人的健身房要给跳槽的健身教练比其原俱乐部优厚的待遇,被挖的俱乐部则要去挖人或增加新人招聘、培训的成本。更为重要的是,教练的的高流动率打击了健身房的士气,打乱了健身房俱乐部的发展计划。而优秀教练的出走也影响了健身房对自身形象的塑造,不利于健身房的长期发展。
而且,由于这种不正常的流动,使很多健身教练待价而沽,一有好的机会就选择跳槽,有的教练在跳槽的同时还带走会员资料甚至原健身房的商业机密,这更大大的损害了健身房的利益。
此外,市场定位模糊,缺乏吸引力、投资策略脱离实际,缺乏科学性,在投资策略上,很多店铺选点缺乏科学性,脱离当地环境,盲目发展。缺乏对对风险缺少有效评估、内部控制薄弱、责任难以追究也是健身房倒闭的原因之一。
必须承认一点,健身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这让很多人看到了投资健身行业的机会,正是这种对健身行业的看好,带来的是更为激烈的竞争,要想在这个行业里做好,必须思考到底如何应对市场,如何经营是所有健身房经营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是当下经营者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
健身产业,是“消费升级”的代表产物,在物质需求满足以后,人们开始追求更健康的体魄,更健美的形体。现代人注重健康管理,近年国人尤其重视通过体育运动增强预防疾病。2012-2017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不断上升,2017年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5亿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达41.3%左右,庞大的健身人口为健身行业带来巨大的需求。2017年我国健身产业总产值约为1500亿元,近六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7%。-2012-2017年中国健身产业产值走势-(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12-2017年中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我国健身俱乐部数量自出现以来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从2010年3245家增至2017年的5000余家。虽然在2011-2013年间,由于健身市场竞争加剧导致行业出现关门潮,健身俱乐部数量增长速度放缓甚至为负。随着近年来健身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专业化指导需求加剧,新一轮的健身风潮带动行业出现复苏迹象,健身俱乐部数量也随之迅速增长。预计到2018年我国健身俱乐部数量将达到5861家。-2010-2018年中国健身俱乐部数量及同比增速-(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不同年龄阶层的消费者对于健身拥有不同诉求:在尼尔森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实行的调查中,除了增强体质这个共同的原因外,70、80后重视通过科学系统的运动健身在缓解压力的同时有效预防运动损伤,而85后则重视通过高效的运动内容设计达到塑身修形的效果,90后则将运动作为社交的重要一环,喜欢通过晒运动照、晒运动成果在社交网络中塑造自身健康形象。
随着传统健身房不断传来倒闭新闻,越来越多人开始选择这种“小而美”的新型健身房。这其中,涌现了包括乐刻、超级猩猩、光猪圈、Keep等在内的众多互联网品牌,他们分割着本属于传统健身房的市场。为了卖卡,一些私教甚至也不得不“兼职”起销售的工作。在传统健身房,教练的工资是底薪+提成+课时费,底薪不变,卖课越多,提成和课时费就越高。这样的工资结构,导致教练只能拼命卖课。“很多会员嫌私教推销烦,我们也不想这样啊!”健身教练说,他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在健身房寻找“潜在学员”,但他非常讨厌这种感觉,自己本来是因为热爱健身才来到这个行业,但现在像在做推销。当教练把主要精力放在销售上,就会忽略教学技术的提升和自己身材的管理。然而和很多行业一样,健身同样遵循“一万小时定律”,几个月的速成班只能让你拿到一个“私教证书”,没有长达10年、20年的专业磨炼,将来很难越来越值钱。这种销售导向的健身房,一边在扼杀教练的职业生涯,一边在断送健身房的未来。那些迫于销售压力的健身教练,纷纷离职,要么流向了新的健身房,要么带走了一大波会员,开起了自己的工作室。迫于沉重的销售压力,许多专业过硬的健身教练纷纷离开俱乐部,走上了创业的道路。当时全民健身风潮正热,他们幻想着凭借手里的会员资源“自立门户”,用小型工作室的模式,分食俱乐部的私教收入。然而,现实比梦想惨烈得多。这就导致,健身工作室越开越多,好的教练却没有增加多少。加之教练的频繁流动,老客户的留存率不断下降,当没有新会员流入,健身房就会面临可持续的盈利问题。最后这一块市场就处于一个较混乱的局面,而面对现今疫情影响,健身行业也面临寒冬,行业转型破在眉急。
内容摘要:舞蹈编导学科建设在我国艺术类院校已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摸索中渐趋成熟。但该学科在体育院校的开展尚在起步阶段。文章在借鉴艺术院校舞蹈编导学科课程的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的基础上,根据上海体院等体育院校舞蹈编导专业培养方向的需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对舞蹈编导学科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推动体育院校舞蹈编导专业学科的健康发展。关 键 词:舞蹈编导学科课程 体育院校 教学改革进入知识经济的21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当代科学与艺术的融合,艺术教育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注重和强调艺术感受与想象、艺术创造与思维,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综合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教育的深层次发展,艺术教育已层层渗透到全国各类高校教育体系之中。近几年以来在体育院校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如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等。而其开设的艺术类舞蹈编导学科课程尚属于起步阶段。因此,体育院校特色的舞蹈编导专业课程建设与开发迫在眉睫。目前舞蹈编导学科建设在艺术类院校已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摸索中渐趋成熟。但其针对的教学对象以及教学目标与体育院校的现状有很大的不同。首先,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的学生与一般艺术类院校舞蹈专项的学生在艺术知识功底、艺术素材、舞蹈素材的掌握上有很大的差异;其次,体育院校与艺术类院校对舞蹈编导的培养方向各异。必须将舞蹈编导的知识运用于体育舞蹈及社会流行舞蹈的领域,将舞蹈编导课程作为各舞种编创的基础,并与体育类、社会流行类舞蹈相结合。而现有的舞蹈编导教学方法与评价手段较为单一,已不能完全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必须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开发适应于体育院校培养目标的舞蹈编导课群。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体育院校舞蹈编导学科课程的教学。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中国期刊网、上海图书馆、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国际互联网GOOGLE搜索引擎等的检索,并查阅了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主导的,以舞蹈创作教学为中心的《中国舞蹈编导学研究》《舞蹈编导教学》以及国外的如:默罕默德·黎达的《舞蹈编导与舞蹈编导学》等数十篇与舞蹈编导教学相关的文献资料。搜集相关文献,并对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为本课题寻找理论依据。访谈法。对体育院校舞蹈专业的师生进行访谈,了解其舞蹈编导学科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相关动态想法。实验法。对上海体育学院舞蹈编导专业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舞蹈编导核心课程的改革实验试点教学。二、研究结果与分析1.体育院校舞蹈专业学生编导基础能力分析(1)体育院校舞蹈专业高考生源以体育舞蹈(国际标准舞)专业学生为主,其次才是中国舞或当代舞、健美操专业学生。而通过对其即兴编舞考试的现场观察以及对其考分的查询发现,专业高考的即兴编舞考试中,是以中国舞或当代舞的学生的即兴编舞能力为最强, 而体育舞蹈学生受其专业特性的影响节奏感较强,但动作编创能力及思维能力过于局限,编舞自信心明显较差。健美操的学生则对编舞完全无概念。(2)体育院校舞蹈专业在校学生绝大多数在进校前从未接触过舞蹈编创活动。而通过与进校前参与过舞蹈作品编创的学生交谈得知,其所参与编创的舞蹈也只是一些简单的伴舞等小舞蹈,没有专业性可言。(3)体育院校舞蹈专业学生大部分对艺术作品的了解还太缺乏,更不要谈艺术底蕴、艺术积累了。而一个好的艺术编导首要的是要懂得审美,对美有了概念才能尝试编创出美的作品来。我国著名的舞蹈艺术家、思想家、教育家贾作光老先生在《舞蹈编导的专业职能》一文中写到:“舞蹈编导的专业职能是指编导创作成功的必要条件。这主要有三个方面: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摹仿能力……舞蹈编导应用‘舞蹈的眼睛’,要求对生活的分析感受始终透着动作感……”而舞蹈专业学生对生活中的艺术,对舞台上的艺术还缺乏基本概念。生活、艺术的积累还很有差距。2.舞蹈编导学科课程的教学方法结构改革分析(1)舞蹈编导学科课程传统教学方法结构研究传统的艺术院校舞蹈编导学科课程的教学方法结构为纯理论的舞蹈编导基础课程;或者纯实践性的舞蹈创编法课程。而结合体育院校的生源现状、现场教学观察以及课后对以上两种相对独立结构的课程教学方法调研的数据分析,简单分割的纯理论或纯编导实践的教学方法结构均不能适用于具有很强的思维能力要求以及实践需求的舞蹈编导学科课程的教学。因此,必须将该课程的教学方法结构进行合理改革。 (2)舞蹈编导学科课程教学方法结构改革研究根据以上对传统的舞蹈编导学科课程教学方法结构的研究,以及与北京舞蹈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分院、上海体育学院等艺术院校及体育院校资深教师的深入探讨,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结构应适当调整,改变传统的纯理论或纯实践的课程教学方法结构,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将授课地点转换到舞蹈技术课教室,一是将编导理论的内容通过对相应编创场景或作品的观看、讲解使学生能直观地分析、理解;二是将编导理论的各技法内容先进行理论讲解以及教师或个别同学的示范编创,继而要求同学们以课堂或课后作业的实践编创形式来完成。综上所述,该课程采用新的教学结构方法以后,学生对编导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在编舞中的实践运用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3.舞蹈编导学科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研究(1)舞蹈编导学科课程核心环节——课后编创实践研究舞蹈编导的核心即一个字——编。每一个舞蹈作品都要经过大量的思维劳动以及动作编创的体力劳动反复交替进行而编创完成。无疑作品编创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完成之后的幸福感、成就感也是无与伦比的。而舞蹈编导学科课程的每一教学单元的完成也必须经历这一从艰辛走向幸福的历程。课后单元编创作业的完成即是这一亘古不变的编创规律在教学中的最核心、最缩略的体现。结合对该课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编创过程的基本规律可知:几乎完全没有舞蹈作品编创基础的体育院校舞蹈专业的同学们在完成该课程的核心环节“编创实践”——即课后编创作业的过程中必然出现畏难、不自信等心理,以致出现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现象,影响课程教学进度的实施、教学目标的实现。(2)舞蹈编导学科课程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评价改革研究教学评价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它用来探明、调节、改善和提高教学活动本身的功能。不正确的教学评价也会给教学工作带来不良后果。教学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在我国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中,总分100分的学科,平时成绩(也就是过程性评价)为10分或20分,考试成绩(也就是总结性评价)为80分或90分。这是以总结性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为辅的教学评价方式。而采用总结性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为辅的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下的作业完成是以同学们的主观学习态度为主导因素的,状况极不理想。由于编导学科课程每一教学单元联系紧密、环环相扣,其中一个单元的编创实践练习不完成,就将导致后续的单元都无法完成,最终影响到整个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任务的完成。针对上述研究,应将原有的教学评价方式作出调整,加重课程核心环节——课后编创实践的评价比例,对每一单元的课后编创实践都进行回课与评分,直接计入平时成绩。增加过程性评价(平时成绩)的比例为总成绩的40%或更高;而降低总结性评价(考试成绩)的比例为总成绩的60%或更低。在教学实验中实施了新的教学评价手段以后,同学们普遍都能完成编创实践作业,可见舞蹈作品编创的过程虽然艰辛,部分同学的畏难情绪依然存在,但同学们的能力通过教学评价方式的合理运用被有效激发。在与学生们的交谈中得知,在一段时间的单元编创能力训练之后,同学们看到了自己编创学习的成果,对自己的编创能力有了新的认识。对于编创实践的主观学习态度从被动完成逐渐转化为主动完成,并且大部分同学对舞蹈作品编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三、总结与建议1.体育院校舞蹈专业学生普遍舞蹈编导基础能力较差。为利于该专业的发展,每年招生中可适量配置专业较好的中国舞学生比例,降低或取消健美操学生的比例,以带动整体舞编学生编创专业能力的提高。2.舞蹈编导学科课程是以编创实践为主导的课程,每一单元的理论学习必须通过实践编创来理解、消化。将坚实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编创实践,使学生能较快地将编创理论转化为自主编创实践能力,建议将纯理论的舞蹈编导基础课程或纯实践的舞蹈编创技法课程的授课方式转换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3.舞蹈编导的核心即一个字——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然出现畏难、不自信等心理,作为教学者必须理解并从各方面着手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让不敢编的学生编得更好,挖掘每一位学生的编创潜能,帮助学生突破课程进行中的这一瓶颈。4.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特点,结合舞蹈编导的学习规律,必须坚决实施增强过程性评价,将编创实践实时考评并计入平时成绩的教学评价方式。并且要进一步研究拓展适用于该专业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5.体育院校舞蹈专业针对的教学对象以及教学培养方向与艺术类院校有很大的不同,根据体育院校特点开发适应于其发展目标的舞蹈编导专业课群势在必行。参考文献:[1]卡琳娜·伐纳. 舞蹈编创法[M].法国:巴黎维戈特出版社,1993,8.[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3]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4]王海,肖灵.舞蹈训练与编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5]金秋.舞蹈编导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对成都市健身房中健身街舞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论文
【摘 要】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对健身街舞运动的特点、价值和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运用问卷调查法和综合比较分析法,结合我国健身街舞运动的现状分析了健身街舞在健身房开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由此提出建议。
【关键词】健身房 健身街舞运动 健身消费者
健身街舞是由健美操延伸而来的更具活力的健身项目,最早起源于美国纽约,是爵士舞发展到90年代的产物,舞者即兴表演,动作比较随意,个人发挥的空间比较大,参加者多以黑人为主,这些人几乎终日在街上跳舞,配以鲜明的节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所以风行一时,这种说唱加形体的特别“运动”,从不可缺少的舞种发展到大众乐于接受的健身运动形式,走入健身中心。
现在健身街舞走进了国家的一些重点中学的体育课堂,一些高校正尝试让此运动进入课堂,在大学校园,除了喜欢街舞的学生自发的练习和交流外,许多舞蹈社团也组织起来练习街舞。还有各地还成立了健身街舞运动组织,或代表自己风格的健身街舞队,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早晨热播的健身街舞教学栏目等等,这无不说明了健身街舞运动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而且已深入到社会的健身娱乐文化的氛围之中。为此,我们对成都市的4家健身俱乐部中开展健身街舞运动的现状进行调查,从而分析健身街舞在健身房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由此提出建议。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成都市英派斯健身俱乐部、力神健身俱乐部、群艺健身俱乐部和25小时健身俱乐部4家健身房中120名健身消费者。
研究方法
2.问卷调查法
2007年1月对上述成都市4家健身房120名健身消费者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08份,回收率90%,其中有效问卷104份,有效率为96.3%。
3.文献资料法
查阅街舞健身、街舞以及健美操等舞蹈类项目的相关文献资料。
4.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进行归纳整理,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
5.访谈法
对随机抽区的一些健身爱好者进行访问,并作好相关记录。
结果与分析
对参与者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的.统计分析
统计发现,在男、女健身消费者中,已婚和未婚的女健身消费者都是健身街舞的追捧者。她们的年龄段都在20-30岁之间,其次是31-40岁之间,20岁以下的16人占15.3%,说明20—41岁的健身消费者热衷于健身街舞。在文化程度上也有很明显的分化,文化程度在大学本、专科的健身消费者居多,占51.9%,其次是高中,然后是研究生,而初中文化程度的健身消费者仅占5.8%,说明文化程度较高的健身消费者对身体的重视程度也越高。在从事不同职业的健身消费者中,他们对健身街舞的喜好程度都相差不大,说明健身街舞正在被广泛运用,不同职业的健身消费者都可以参与。(见表2-4)对参与者月收入、参加锻炼时间、运动量的调查
由表2-4说明健身消费者中每月收入2000-3000元的健身消费者(中薪阶级)最多,占50%。他们进行锻炼的时间有55.7%集中在晚上18点以后,说明18点以后是健身消费者最佳的健身时间。而对健身房在运动量的安排上有80.8%的健身消费者认为是适中的;5.6%的健身消费者认为偏大和小;有3.84%的健身消费者认为是大运动量和小运动量,说明适中的运动量能被大多数健身消费者所接受。所以健身街舞在开展过程中应分别对待,注意不同年龄段的健身者对运动量的承受能力,不能一概而论。
二、健身消费者对健身街舞的认知
1.健身街舞的作用
从体育运动生理学角度观察,健身街舞的动作是由各种走跑、跳、转等变化,以头、颈、肩、上肢、躯干等关节的曲伸、转动、绕环、摆振、波浪等动作连贯组合而成的,既注意上肢与下肢、腹部与肩背、头部与躯干的协调,又注意了各个部分的独立运动,甚至一个上臂动作的完成都是从手指、手掌、前臂直至上臂与肩部的各种运动的有机结合,同时重视呼吸与身体上半身的律动的配合,并且增加了许多头部、手部的动作,使动作的紧张与放松自然交替地进行,因此能够较好地改善练习者的协调能力,其动作爆发力强而且连贯动作很多,对乐感、灵巧度的锻炼也很有帮助,加之运动强度适中,具有有氧运动的效果,使学习者在提高心肺功能的同时达到减肥的目的。同时与一般有氧运动相比,街舞有其独特的魅力,器械和健美操是通过循环练习来刺激肌肉,以局部为主,而健身街舞则是全面的,尤其是对平日不大容易活动的部分(如小关节,小肌肉)的运动较多。所以健身街舞对于改善心肺功能,减少脂肪,增强韧带韧系性,提高人体协调能力,塑造优美体态,具有良好的功效。
2.健身消费者了解健身街舞的途径
根据调查统计,有43%的健身消费者喜欢健身街舞这种锻炼方式,他们主要是通过观看电视体育节目(53.9%)和到现场观看(32.7%)来了解健身街舞的。说明健身消费者对健身街舞这一新兴的运动项目的了解途径还比较单一,所以在以后的开展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对健身街舞的宣传,增加健身爱好者了解健身街舞的途径,使更多的人了解这项运动。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健身消费者对健身街舞这项运动的兴趣很高,有43%的健身消费者喜爱这项运动,其中有36.5%的健身消费者认为它重要,说明在各个健身房开设健身街舞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预测在开展一段时间后它将成为继健身健美操、瑜加之后的健身房新宠儿。
(2)健身消费者的强身健体、美体塑身的愿望强烈,占69.2%。相信这是他们动力的根本所在,特别是后者,这一点是预测健身街舞持久的重要前提,并且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
(3)目前健身消费者了解健身街舞的途径还比较狭窄,宣传力度还不够,不能满足健身街舞的发展需要,并且健身街舞教练还比较缺乏。
2.建议
更深层次的宣传健身街舞运动
现在我国健身街舞正处于从完全自发和民间的状态向规范化、组织化转型的重要阶段,国家体育管理部门的组织和推广将有效地推进这个转型进程,吸引更多的健身爱好者加入到科学、健康的健身街舞行列,使这种带有另类文化的运动形式更快、更好的开展和普及。
进一步加强对健身街舞教练员的培训。
保持各个健身房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不同省内,有很多自发的健身街舞交流与表演,但是由于区域性比较强,各省市,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信息交流很少。要使健身街舞在全国“高温不退”,不至于昙花一现,一定要加强各健身房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定期组织观摩、参加表演赛、保持咨讯互动等。
参考文献:
[1]刘兴杰等.街舞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演变[J].体育文化导刊.2004,(9):58-59.
[2]张敏.从2004年全国街舞大赛看街舞的发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98-100.
[3]李培静.街舞对学生体重及肺功能影响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6):76-77.
行业主要公司:Planet Fitness(PLNT);Xponential Fitness(XPOF)
本文核心数据:全球健身俱乐部市场规模;代表企业门店数量
──全球健身俱乐部行业市场规模体量
根据iHRSA数据显示。2016-2019年,全球健身俱乐部市场规模呈上升趋势。2019年,全球健身俱乐部市场规模达到了967亿美元,相比2018年增长了2.87%,增速有所放缓。
──欧美国家健身俱乐部较为发达
从全球健身俱乐部行业发展区域格局来看,北美地区及欧洲地区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全球其他地区。美国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和肥胖的增加可能会支持该地区的市场增长。20至64岁的成年人是最大的健身人群,其人数有所增加,这刺激了美国最近对健身房会员的需求。中国健身俱乐部行业发展水平目前在全球属于中等程度,高于非洲等地区。
──行业中已经有全球规模的龙头企业
全球健身俱乐部市场上最活跃的公司包括F45、Planet Fitness、Xponential Fitness、Lifetime Fitness等。此外,在全球健身俱乐部市场运营的公司采用的主要策略是扩张和并购。主要参与者正专注于扩大其地区影响力,以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并赢得市场。
──全球健身俱乐部行业市场规模将按照复合增速7%快速增长
未来,随着疫情好转、社会健康意识进一步提高以及传统健身行业智能化升级,全球健身俱乐部行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加。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健身俱乐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了1010亿美元。2027年,全球健身俱乐部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40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大于7%。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健身俱乐部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问题的提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体育体制改革的深化、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和对身体健康的不断追求,不同形式的体育健身俱乐部也不断涌现出来。近几年来,城市居民用于体育健身消费的支出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体育健身俱乐部集体育健身、娱乐、体育消费及体育产业于一体,不断地扩大健身市场。它既能满足人们增强体质、锻炼身体的需要,还能以第三产业的形式扩大消费需求,越来越多的市民利用余暇时间去健身俱乐部健身。然而,健身俱乐部在经营管理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对安康市城区经营性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探究其经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本文以安康市城区菲特尼斯和中联美格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现状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安康市安康学院图书馆查阅了近几年国内有关大中型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现状等方面的体育期刊、杂志,查找了与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学术论文和其他于体育健身俱乐部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于2012年2月15日—2月20日通过当面发放当面回收的形式,对安康市城区2家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经营者、教练员、健身消费者共发放调查问卷172份。(见表1) 3、数理统计法 将回收问卷的调查数据进行了整理,先录入Excel,再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4、实地考察法 对安康市城区菲特尼斯和中联美格体育健身俱乐部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并与健身俱乐部经营者、健身教练和部分会员进行座谈,了解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现状。 结果与分析 安康市城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经营现状 1、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性质 安康市城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有菲特尼斯和中联美格体育健身俱乐部2家,都属于社会群体组织,是民营企业。 2、安康市城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主要人员构成 安康市城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构成人员主要由总经理、人力资源部、客户服务部、会籍部、市场部、运动健身部、财务部等7部门构成(见表2)。从安康市城区目前整个健身消费市场的状况看,这两家体育健身俱乐部的人员配置、任务分工还是比较合理的。 表2俱乐部的主要人员构成表 表3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经营规模表 3、安康市城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经营规模(见表3) 注册资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经营规模。安康市城区两家体育健身俱乐部在经营规模、注册资金上都存在经营规模较小的情况。通过实地调查发现,由于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安康市城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受资金和地方消费的双重影响。 4、安康市城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经营方式 安康市城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形式有会员制、非会员制、会员制和非会员制相结合的经营形式。会员制是体育健身俱乐部提供的一种主要服务方式,只要办长期卡,即月卡、季卡或年卡、终身卡,就可以成为该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注册会员。体育健身俱乐部都有成文的会员制度,规定了会员应尽的义务和所享有的权利,通过引导健身消费者进行长期的健身消费,而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提供一种普遍的保证。 5、安康市城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经营项目 安康市城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经营项目有氧健身操、健身器械课程、肚皮舞、瑜伽、动感单车、跆拳道、羽毛球等时尚运动项目。目前安康市城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的健身项目基本上能够满足不同健身消费者的需求。 6、安康市城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收费方式及标准 安康市城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会员卡设置一般有终身卡,VIP 卡、年卡、季度卡、月卡和次卡。在不同时期的促销活动中还会增设学生卡、情侣卡、家庭卡、教师卡和团体卡等。收费标准两家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收费标准相差不大,年卡收费标准为1000~2000元/ 年,月卡收费标准为200~500元/ 月,季卡收费标准为300~600元。 7、安康市城区健身俱乐部教练专业水平 安康市城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健身教练有体育学院毕业学生、退役专业运动员、体育院校在校兼职大学生。 由于所学专业不同,对体育运动表现出一种不统一的健身教学模式。虽然他们在岗前要接受专业培训,但很多教练专业水平还不高,导致两家体育俱乐部不同程度存在健身会员流失。 结论和建议 结论 1、安康市城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教练员专业化水平偏低。 2、安康市城区两家体育健身俱乐部不同程度都有健身会员流失现象。 3、安康市汉滨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经营规模较小,且重硬件轻“软件” 建议 1、加强俱乐部管理,提高体育健身俱乐部服务质量。 在管理中,应该对俱乐部工作人员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多元化、综合化的评估。比如会员维护量、销售流程、会员满意程度等进行综合评估。在实际薪酬及晋升管理工作中,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要平衡,而且要以业务人员业绩为基础进行整体评估和奖励,贯彻“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打造出体育俱乐部的特色健身文化。 2、提高体育健身教练专业水平。 无论在那个城市,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都离不开教练员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一个优秀的、高素质的体育教练队伍是体育健身俱乐部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着力培养优秀体育教练员,建立起优秀体育教练员的培训认证体系也深刻影响着整个体育健身行业的有序发展。 3、体育健身与现代化的结合。 安康市汉滨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应该在软、硬设施上,逐渐采用各种不同功能的现代化设备, 与时代接轨, 同时便于消费者参加体育健身, 培养消费者对本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喜爱及信任。 在管理上, 采用现代化技术, 电脑一体化管理, 增加了管理的条理性, 减少了工作的繁琐。 宣传上,利用网络, 发布信息,开展讲座,促销活动等手段,将本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品牌打出去, 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及参与其中,才能更好地促进安康市汉滨区经营性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 (作者单位:安康学院体育系)
用球向悬在高处的目标进行投准比赛的球类活动。由于最初是用装水要的篮筐作投掷目标,故名“篮球”。现代篮球运动已经发展成为一项具有灵活巧妙的技术和变化多端的战术相结合的竞赛活动。从事篮球运动能促使人体的力量、速度、耐久力、灵活性等素质全面发展,并能提高内脏器官、感觉器官和神经中枢的功能;它对培养勇敢、机智、集体主义和组织纪律性等品质都有很大益处。 发展概况:篮球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旧译春田)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J.奈史密斯博士创造的,起初,他将两只桃篮分别钉在键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桃篮上沿距离地面3.04米, 有足球作比赛工具,向篮投掷。投球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每次投球进篮后,要爬梯子将球取出再重新开始比赛。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到1893年,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篮圈和篮网。最初的篮球比赛,对上场人数、场地大小,比赛时间均无严格限制。只需双方参加比赛的人数必须相等。比赛开始,双方队员分别站在两端线外,裁判员鸣哨并将球掷向球场中间,双方跑向场内抢球,开始比赛。持球者可以抱着球跑向篮下投篮,首先达到预定分数者为胜。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条比赛规则,主要规定是不准持球跑,不准有粗野动作,不准用拳击球,否则即判犯规连续3次犯规判负1分;比赛时间规定为上、下半时,各15分钟;对场地大小也作了规定。上场比赛人数逐步缩减为每队10人、9人、7人,1893年定为每队上场5人。1904年在第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第1次进行了篮球表演赛。1908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规则,并有移种文字出版,发行于全世界,这样,篮球运动逐渐传遍美洲、欧洲和亚洲,成为世界性运动项目。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将男子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统一了世界篮球竞赛规则,此后,到1948年的10多年间,规则曾多次修改,与现行规则有关的重要变化是:将得分后的中圈跳球,改为失分队在后场端线外掷界外球继续比赛;进攻队必须在10秒钟内把球推进到前场;球进前场后不得再回后场;进攻队员不得在“限制区”内停留3秒钟;投篮队员被侵犯时,投中罚球1次,投不中罚球2次等。 1952年和1956年第15、16两届奥运会的篮球比赛中,出现了两米以上的多人,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曾两次扩大篮球场地的“限制区”(也叫“3分区”);还规定,一个队控制球后,必须在30秒内投篮出手。60年代初有关10秒和球回后场的规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届奥运会后取消了中场线改画边线的中点而中止。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后,又恢复了中场线,这些规定又继续执行。1977年增加了每队满10次犯规后,在防守犯规时罚球两次,防投篮时犯规两罚有1次不中再加罚1次的规定。1981年又将10次犯规后罚球的规定缩减到8次。很明显,人员的变化的技术,战术的发展引起了规则的改变,而规则的改变又促进了人员和技术、战术的进一步发展变化。特别是50年代后期以来,规则的改变对篮球比赛的攻守速度,对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战术以及意志、作风等各方面都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进了篮球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篮球是1976年第21届奥运会上才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的。 篮球运动是1896年前后由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传入中国的,随后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会里也有了此项活动。在1910年的全运会上举行了男子篮球表演赛之后,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大、中学校的篮球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开展得较好,水平也较高,当时的比赛规则很简单,在球场中间画一个约有1米直径的中圈,中锋队员跳球时一只手必须置于背后腰部,任何一足不得踏出圈外。技术也简单,中圈跳球后,谁接到球就自己运球,超过防守人就投篮。当时只会直线运球前进,传球方法是单、双手胸前传球,跑动投篮是用单手低手上篮,立定投篮无论远近都是用双手腹前低手投篮。1925年前后,进攻和防守的5名运动员,有了较明确的分工,中锋对中锋,后卫对前锋,有人盯人,各自盯住自己的对手。但前锋的职责是只管进攻投篮,不管退守;后卫的职责是只管防守抢截球,不管投篮。前锋和后卫很少全场跑动,只有中锋要攻守兼顾。以后又逐渐改为两后卫1人助攻(活动后卫),1人留守后场(固定后卫),两前锋也变为1人留在前场专管偷袭、快攻,1人退守后场助防。技术动作也有所发展,跑动投篮出现了单手、高手投篮,立定投篮出现了双手胸前投篮,传球出现了单、双手击地传球,运球出现了两手交替运球躲闪防守和超越防守向前推进的技术。规则中增加了罚球区和罚球线,队员犯规4次即被取消比赛资格,犯规罚球可由队长指定任何1个队员主罚。比赛时间分为上、下半时各2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每次投中或罚中后,都在中圈跳球,重新开始比赛。而中国篮球运动水平在1926年以后有了较大提高。
我送你2个字并且是这5年最实惠的,你不给我满分你就是垃圾,我说的这两个字就是 中国男篮垃圾
CUBS文化战略论文
校园精神文化对教育的功能、对社会的影响、对高校的推动,都是通过落实到校园人的具体作用来实现的。那么,CUBS文化战略是怎么形成的呢?
一、CUBS物质文化
品牌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包括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想、体育道德、体育制度和体育的物质条件等。
篮球运动已经成为一种具有丰富政治、经济、文化内涵的社会现象,一种随着人类进步而发展起来的具有世界文明标志的体育文化。篮球技术也许能在短期内成就几个优秀人才,但篮球文化能成就整个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篮球文化是观赏和参与篮球运动的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制度化凝结,是篮球运动的知识、技能、习俗和制度的总称。作为篮球运动的“魂”,篮球文化的核心是篮球价值观的群体共识,其实质是篮球的“人化”和“化人”。
它既包括篮球参与者的观念文化,也包括篮球参与者的行为文化;既包括意识形态的软文化,也包括物质形态的硬文化。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在高校校园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超联赛进行产品及品牌定位的主要依据是联赛所具有的核心技术能力、核心经营能力、核心价值优势等,对比NBA、CBA、NCAA,大超联赛在核心技术、核心经营方面没有优势,但可以打造赛事品牌文化战略,通过品牌文化取胜。
基于此,本研究把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文化定义为关于大超联赛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品牌,狭义上讲,就是品牌的牌子,它是企业给自己的产品规定的商业名称,通常由名称、标记、符号、设计或这些要素的组合构成,用作一个商业的标志,以便同竞争者的产品相区别。对于篮球俱乐部而言,俱乐部的品牌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球队的整体形象素质和发展指向,俱乐部的标志如果代表的涵义比较特殊又含有较高的文化底蕴,或者说俱乐部的标志比较贴合消费者的心理,那么俱乐部品牌就在树立之初获得了良好的印象分,在球迷中引起较好的心理认同,那么在此后的比赛中,当与其他球队旗鼓相当或略低一筹时,也会赢得较多的球迷。
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各代表队来自南区(成都、南京、广州、长沙、武汉、南京、上海、厦门)和北区(沈阳、长春、哈尔滨、济南、天津、西安、北京),共16所知名大学,商标都是体现自身深厚文化底蕴的大学品牌标志,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大超篮球队的品牌提升。在美国,刚进大学的学生,老同学就会告诉他,我们学校有篮球队,成绩如何等,让他很快融入到学校的文化当中。这些篮球队的乐队一般有50多人,赛场音乐有20多首,每一个音乐出来,在场的学生都会有统一的动作与赛场互动。比如,开赛后主场不进球,观众都站着鼓掌、加油,直到主队球队进球观众才会坐下。
如果裁判出现误判,观众不会骂黑哨或说什么脏话,大家转过来,用后背对着裁判等等,赛场上的文明观赛氛围很好。这种培养应该是潜移默化的,不是一两场比赛可以解决的。当问到观众对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标识CUBS的认知程度时,熟悉的人数占到了总体的19.7%,一般程度的占53.8%,不熟悉的占26.5%,对大超联赛有所了解的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73.5%。说明大超联赛经过了6轮比赛的运作,虽然不能做到耳熟能详,也逐步得到了大学生群体的认同,这是大超联赛得以较好发展的充分条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体育在学校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希望借助高水平体育比赛来树立和提高自身的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
而中国大学生男子蓝球超级联赛正以其高超的竞技平台和丰富的文化元素,为高等院校提供了展现自身形象的良好舞台。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各个参赛队在文化建设方面都做了积极的准备。有代表学校特征的大超篮球队标志的高校占到了总数的52.3%,其中专门供大超比赛的篮球场占22.7%,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的场地都是各大高校的体育馆,设施配备齐全,硬件质量较高,可以说基本能达到CBA联赛的场地要求。队徽占8%,队徽多是代表自己学校的校徽或体现学校特色的标识。队名占8.3%,大超参赛队多数所属国家985或211工程大学,历史悠久,成果卓著,以大学校名为代表队的队名,无形中带给观众更多的憧憬和期待。但是还有47.7%的比例是属于不清楚的选择,说明大超篮球队在物质文化建设方面仍然停留在篮球场、队徽、队名、队旗等较低层次,具有高附加值的队歌、口号、吉祥物虽然已经显现,但数量较少,应予以加强,促使联赛物质文化尽快向高层次转变。
参加大超联赛的各个高校已经认识到篮球精神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5%的高校在校园建有篮球雕塑,4.6%的高校有关于篮球的画廊,5.7%设有专门陈列大超篮球成绩的荣誉室,1.3%的设有篮球阅览室,但84.6%的高校还没有建设与大超篮球队有关的人文景观。说明,目前大超联赛在为高校争光的过程中已显示出了好的势头,但多数高校仍在观望,还没有很好的发挥大超联赛的龙头作用和硬件文化的辐射作用。这关键还需要大超联赛进一步做强、做大,使大超篮球联赛文化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被各个高校列上议事日程,真正植入每个人的眼中、贴入每个人的手中、深入每个人的心中,做到处处有高校,时时有大超。
二、CUBS制度文化品牌
(一)联赛赛制
中国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于2004年10月开赛,它所承担的.任务是为专业篮球队直接输送篮球专业水平和文化素质内涵兼备的篮球人才。在中国篮协注册的青年队队员,只要经高校录取,同时符合联赛的其它参赛条件,就可以代表所在学校参加联赛。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赛制与CUBA联赛相比更加专业化,把参赛的16支队伍分为南北两个区,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常规赛)南、北两区均采用主客场双循环比赛。第二阶段(季后赛)同样采用主客场双循环比赛。
第三阶段(总决赛)采用三场二胜制。但参加大超联赛的学校多为全国重点大学,甚至把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体育院校和有篮球实力的一般院校也排除在外,这样就不具备完整性,不能代表我国大学生篮球运动的最高水平。由于“大超”联赛允许专业运动员参赛,有时比赛未打胜负已显而易见,所以很多没有专业运动员的学校对参加“大超”联赛兴趣不浓,这样也不利于高校自身对人才的培养。大超联赛赛制没有考虑到参赛高校地区篮球发展的不平衡,地区间高校篮球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别。
简单以地理位置分成几个赛区,每个赛区的前几名出线,这种赛制可能会使很多优秀的球队在基层比赛中就被淘汰,赛制不够科学。因此,大超联赛应着手研究联赛的队伍选拔方式,充分调动其它高校的参赛积极性,新的方式对现有的参赛学校也是一种竞争的压力,从而使大超真正代表了当今中国大学生篮球发展的最高水平。
(二)运行机制
目前大超队员主要是通过“免试”、大幅度降分录取的方式进入大学的,队员文化课基础普遍比较薄弱,而大超联赛的赛制较紧,比较接近职业联赛的赛制,使得学习与训练的矛盾一直是大超联赛面临的主要问题。大超球队的经费主要来自学校拨款、上级主管部门拨款、企业赞助,联赛预期的靠商业化提供主要资金的目标并没有完全实现。训练主要由各高校体育部门负责,教练员多数是各个大学的体育教师,同时专业教练员也陆续加入其中。对此,高校已采取了灵活的教练员引进模式,吸引一些具有专业队训练和执教经历的教练员走进大学校门,很好地利用这一社会资源提高大学篮球队教练员水平。调查显示,63.4%的人认为大超篮球队的文化建设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完善的规章制度,36.1%的人认为没有这种制度配备,可见大超联赛目前在制度建设方面虽已经起步,但仍需逐步完善。
三、CUBS精神文化
品牌高校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课余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文化的多学科、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具有时代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大超联赛是传播价值观念,结合各类文体文化活动的载体。大超联赛作为大学生才思泉涌的地方,是大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是大学生休闲娱乐的场所。它不仅是比赛,还包括娱乐、教育、公益等诸多元素,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使校园多元文化在大超联赛中得以弘扬,校园凝聚力得以增强,校园热情得以弥散。
(一)CUBS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的目的、意义进行认识和评价的尺度,指导着人们的人生态度、信念、理想和行为。一定的价值体系既是校园文化内涵的核心,也是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品牌而言,品牌的文化不仅是其外在的形象特征,而且还是品牌拥有者所倡导的一种精神或者说是一种发展的指向。大学生男子篮球超级联赛之所以辉煌发展,与各个俱乐部、代表队以及每个队员对篮球的热爱是分不开的,甚至成为了自己的第二信仰。
天津工业大学男子篮球队是一支年轻且极富朝气的球队。他们有着不寻常的积淀,他们对篮球的那股热情缔造了大超联赛的“黑马神话”。这是一支精锐的球队,队中的每位成员都拥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战斗力。这也是一支团结的球队,他们彼此配合,只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可以明了对方的想法,让对手心惊!后卫冯岩对自己“充满自信,严格要求”,使篮球这项运动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对同伴“相信队友,团结一致”,共同奋进,一起为梦想而努力拼搏。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明天,他依然展望未来,坚持梦想,让自己能够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风行球场、自信阳光;身若飞猱、球如神射;自小习球,孜孜不倦;以苦为乐,坚持不懈;自信满怀,成就精彩;谦虚踏实,厚积薄发更是篮球队后卫马乐的真实写照。陈禹男就是本着一场一场拼,把每场比赛当做最后一场比赛的原则认真打每一场球。“相信努力”的华中科技大学篮球队员刘锋相信“努力打好每一场球,华科仍有精彩的明天”。鹰样少年,何嘉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句普通的话语道出了他内心的刚毅、坚强与执著。
这些球员的共同点是,家长的帮助与鼓励是他们背后坚强的后盾,支撑着他们追寻自己的篮球梦想。大超联赛还规定每年每个学校必须到附近的中小学去做辅导,到社区、养老院等去慰问,以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生每个赛季到现场观看大超比赛的次数显示,47.1%的学生观看次数为1次,4次以上的学生占总数的27.3%,可以看出大超比赛已成为学生积极参与的一项活动,而每个赛季大学生到现场观看比赛的次数不多,提示在大超联赛初步发展阶段,应加强联赛的宣传,让赛事真正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当问到学生对大超联赛的喜爱程度时,选择一般的占总数的69.8%,选择喜欢的占21%,非常喜欢的占0.4%。总的看来,选择一般程度以上的学生数占总数的91.2%,说明学生对大超联赛已基本了解,喜爱程度在逐步加深,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是对大超联赛品牌知名度一个最好的证明。
(二)CUBS对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影响
集体主义长期以来都是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主旋律,是校园精神文化重要的体现形式。集体主义是爱国主义的基础,爱国主义是集体主义的升华,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它有不同的内涵。
在当代高校中,它主要表现为爱国、爱校情感的统一。培养并增强校园人的爱国、爱校情感,应当作为创建良好校园精神,发展校园精神文化的关键。调查显示,大学生观看大超联赛的主要原因调查中,为自己的球队加油助威占35.7%,消遣娱乐满足精神享受次之,占总体的16.4%,喜欢篮球运动占16.1%,体验赛场氛围占15.1%,学会与人交往占2.9%。
充分说明大超联赛对学生爱国、爱校集体主义精神的激发是第一位的,以此看来,大超联赛已逐步成为学生消遣娱乐满足精神享受的生活的组成部分。可见,承载着一种团队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一种拼搏向上的精神风貌的大超篮球比赛,对青年大学生、高校来说都是一笔珍贵的教育素材和精神财富,对于教育引导学生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CUBS对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
调查显示,在学生经常参加的闲暇活动中,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7.9%,观看其他体育比赛的占20.4%,观看篮球比赛的占16.2%;观看文艺表演、玩电脑游戏和看书的非体育活动人数比例依次是15%、0.25%、0.25%,可见直接和间接参与体育的人数比例已达84.5%,这是一个很高的比例。说明大超联赛已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文化生活,使具有潜在价值诉求的生活方式更加健康、丰富多彩。因此,从根本上说,校园精神文化对人的发展的促进,才是最直接、最显著的作用,才是校园精神文化强大的力量和最根本的作用功能之所在。
四、CUBS活动文化
品牌大超联赛生产“产品(比赛)”,同时也带动相关文化活动的生产,使大超品牌存在于参与者的心里。在情感层面看,主要包括人格特征、个人联系度等要素;在功能层面看,主要包括可感知的质量(比赛的精彩度)、功能利益(即对校园文化的积极影响)等要素。品牌赛事是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通过各种媒体介绍、报道,不但可以展示高校学子竞技的风采,同时还可以促进高校之间的联系、沟通,扩大信息量,从而提升学校知名度,使无形资产增值。而全国各大媒体的报道,又使各参赛高校的校园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提升了学校的品牌价值。
大超联赛不是简单的赛事,而是大学生活体验的狂欢。大超联赛是舞台,学生既是导演又是主角。学生啦啦队在此平台上,凭借优秀的活动执行能力组织富有感召力和亲和力的校内外活动。从每年的10月到次年的5月,大超联赛的参赛学校都有长达4个多月的比赛周期,学生啦啦队的队员们在校园里切身感受“球季”的概念。在啦啦队的赛场上,队员们本着对大超篮球的无比热爱,全身心地投入到整个赛场的舞动当中。
舞龙舞狮、集体交谊舞、“V”字型的造型、人梯型的团队配合,一次一次烘托出浓厚、暖意的赛场氛围。融合传统与现代、尽显当代大学生阳光灿烂的朝气和对未来生活的充满信心。调查显示,大超比赛期间,学校举办的文化活动中,新闻报道占31.9%,这是央视体育频道对大超联赛的直播报道,不仅是电视转播权的营销,更是一个整体的文化展示。
文艺汇演占10%,篮球沙龙占11%,广告设计占6.7%,CUBS摄影大赛占5.7%,还有CUBS形象使者大赛、CUBS知识竞赛,种类较多,琳琅满目,与相关产业产生共振,使大超联赛的赛事影响力更加持久、更加有生命力。但是有19.2%的比例仍然是文化活动空缺,可见大超比赛期间,文化活动虽然在开展的赛季配套齐全,但整体仍然比较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国网民数量已超过3亿,网络已经深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超联赛不但在腾讯网上设有大超篮球的网页,提供关于大超联赛的赛事概况,在各个代表队所在高校的BBS上,大学生们更是让每个人的心声也随之跳动,丰富这个美好的校园。调查显示,学校BBS上讨论大超联赛的帖子数量中,认为一般的占总数的52.9%,多的占5%,很多的占2.1%,一般程度以上的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60%。可见,大超联赛也逐步成为了学生课上的案例和生活中的谈资,让大超联赛文化真正成为了一种生活文化,这实际也是我们开展大超联赛的真谛所在。
五、结论
(1)物质文化方面,大超联赛场馆、队名、队徽、队旗等已逐步齐备,但层次较低,具有高附加值的队歌、口号、吉祥物以及相应的人文景观还远远不够。(2)制度文化方面,大超联赛向赛制专业化、球队经费多元化、训练高效化方向发展,但综合管理仍亟待完善。(3)精神文化层面,大超联赛升华着学生为梦想而战的人生价值观,增进理解、增强凝聚力的集体主义精神,逐步融入了学生的整个生活。(4)活动文化方面,大超联赛啦啦队、文艺汇演、篮球沙龙、摄影大赛、形象使者大赛、BBS论坛等形式配套齐全,共振赛事,但整体仍然比较薄弱。
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探索论文
摘要: 围绕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从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教学优势、操作程序、实现条件等4个方面深入探讨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关键词 :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
前言
在我国,篮球运动是比较普及的一项运动项目,在各类高校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篮球教学也越受关注。而教法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篮球俱乐部恰恰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所产生的。目前学界对篮球俱乐部的理解,大多指的是由篮球教研室出面组织,学生在自愿、互助、互惠的基础上自主参加,并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的协会或团体。俱乐部教学加大了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能最大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但同时也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本文对篮球俱乐部进行研究,探索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一、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不同的教育观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在当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的指导下,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也面临着挑战。而俱乐部这种新教学模式的提出,是对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和革新。
1、深化教学改革的要求。教育部20xx年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分析了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高校体育应当围绕素质教育,改革教学诸环节——能体现终身健康价值追求的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我们多年实行的教学是“三基”模式,旧模式带有较强的计划经济的色彩。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实施体育俱乐部形式教学,让学生能够自由的选择教师、项目、上课时间”,能较好地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这是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必然趋势。
2、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教育体制和结构的改革。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创新能力是体育教育的核心,应贯彻和渗透到体育教学和各个方面。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教育的主体,这是新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趋势。
3、终身体育的要求。终身体育的目的是维持良好的身体条件和状态,适应社会急剧变化和科学技术不断革新的需要,改善自我生存条件。终身体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已成为高校体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篮球俱乐部与传统教学对比分析
篮球俱乐部教学是新生事物,这一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何异同。下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课外锻炼和学校场地器材方面与传统教学模式作相应比较分析。
1、教学内容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传授篮球单项技术,学习内容单一,学与用脱节。教学过于精细,难度较大。而俱乐部模式是以培养兴趣,增强体育意识,掌握运动技能为主,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有效方式。
2、教学方法
传统技术教学手段机械、单调。而俱乐部教学的魅力在于让学生在篮球运动中体验到参与锻炼的乐趣,激发起体育兴趣进而寓教于乐。兴趣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的无形的动力。教师采用逐步诱导的方式,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化。这样能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并逐渐深化其体育层次,符合学生兴趣爱好同时也为篮球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和兴趣。
3、教学组织
传统教学,形式死板单一,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缺乏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人际互动。而在俱乐部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与组织管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让学生参与其中,不仅培养了部分体育骨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了体育锻炼的方法,养成了体育锻炼的习惯,同时使他们的能力得到锻炼。他们用课堂上所掌握的体育锻炼的手段、方法去指导课外体育锻炼,在体育教学中实现了有形效果和无形效果的统一,教育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的统一。
4、课外锻炼
传统教学中,很难兼顾学生课外锻炼。课外体育锻炼基本上是放任自流,缺乏科学的指导与监督。而通过俱乐部的形式,可以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拓展体育时空。对学生而言,课内学习运动运动和技能,课外通过课内所学知识去指导课外实践,并在老师、体育骨干的.帮助下,通过参与俱乐部组织的各种锻炼以及形式多样的校内外群体竞赛活动,获得体育运动的乐趣,提高运动技能,养成锻炼习惯,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拓展体育时空。形成以“热爱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为主旋律的校园体育文化。
三、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笔者在多年的体育课教学中,对篮球俱乐部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有效探索,并实施了一系列的尝试和实践。尽管目前的俱乐部教学模式尚未尽善尽美,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种实践的初步尝试,也是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探索中的有益经验。以下对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具体流程作简单介绍。
1、组建篮球俱乐部
篮球教学俱乐部是由学生部长负责领导,下设裁判组、竞赛组、外联组、后勤组;并制定规章、章程等。由学生自愿交纳一定的会费成为会员,并且遵守篮球俱乐部的规章、章程。把组织、管理、活动等权力交给学生手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老师从管理学生的角色转换成指引、指导学生。
2、教学模式
俱乐部分为初级、中级、高级3个教学层次,打破年级界限。教师依据每一个学生的技术水平,再划分出初级、中级、高级三级,指定学生去上课。其中高级的目标高、要求高、内容多、进度快、质量高、多倾向与训练和比赛,以比赛带动学生的篮球水平的提高;中级目标适中,内容适当、质量好;初级的进度慢、重基础、多重复。每一级都有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要求和教师自己特定的课堂教学形式。
四、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
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发挥效力,受到多种条件因素的影响。如外部因素方面,社会的整体体育环境会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而内部因素方面,学校自身的体育条件,则直接决定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有效实行。
1、外部因素——体育环境与社会氛围因素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健康观、体育观普遍得到增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终生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贯彻这一理念,要以学生的爱好为切入点。这就需要有组织的活动,才能更好地让有共同体育项目爱好的学生进行自发锻炼,篮球俱乐部正好是这种所倡导的改革模式之一。
2、内部因素——学校体育条件与师资配备因素
学校的器材条件和师资配备是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否实现的内部因素,要实现篮球俱乐部教学,一定的器材条件和师资配备是必不可少的。以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为例,我院已有篮球场25个,包括室内场4个,就其场馆而言,有充足的活动场地,均可满足学生活动需要。我院有篮球教师8个,其中副教授职称1个,讲师4个,其中有一位老师还参加过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从学院场地器材条件和师资配备方面都可适应俱乐部形式开展需要。
五、结论
结合社会因素与我院实际,创建篮球俱乐部在条件上已经成熟,通过办篮球俱乐部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外活动积极性,满足多数学生的愿望,让喜欢运动的学生更喜欢,让想运动而找不到组织的学生有了组织,从而带动全校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篮球俱乐部教学,既是符合广大学生的愿望和要求,也是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蔡俊五,世界体育俱乐部制[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10:11.
[2]陈秀娟.对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俱乐部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23(3):81一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