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学报是指:一、专科学报。这种学报好发,审核周期短的一天,长的2周。比较好发的有《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等多科学报均可操作安排。版面费合理、出刊时间快。二、本科学报(非核心)。这种学报难度明显上升,基本靠质量取胜,而且本科生不能发,高职院校的老师非常难发。比较好操作的有《黑河学院学报》《北京印刷学院学报》等。本科学报在安徽算核心期刊。一般审核1 周到3个月,出刊时间要1年。三、本科学报(核心期刊)。即有一些本科学报是核心,例如《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等,这类学报,几乎国内很少有人操作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开放职业学院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省级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曾荣获“全车民办高校优秀期刊”。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办刊宗旨: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基本都是2页短文,有点贵。像这样的刊物很多,不知你的写作内容和水平如何,若付出了真正心血,不要超过400。还有很多党校类、行政学院类学报是不收费的。 复合影响因子:0.141 综合影响因子:0.065 主管: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周期: 月刊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1-5918CN: 42-1453/G4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湖北函授大学学报创刊时间:1994
审核1-3个月,见刊的话 要看具体安排在那一期,目前基本都是年底见刊,晚一点就是明年。
应用视域下翻译理论和实践融合的方式策略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应用视域下翻译理论和实践融合的方式策略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在改革不断深化的趋势下,生活中用到翻译的机会大幅度增多。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与生活密切相关,其对实际生活中的翻译行为和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该文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对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意义、关系进行深度认知和研究,分析得出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策略:一是在理论基础进行实践,二是在实践应用中完善理论内容,三是应用由二者发展形成的规律方式。
关键词:
应用;实践;翻译理论;结合方式;
引言:
经过长期的发展,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翻译与实践是相互作用的,但又自成一体。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翻译实践可以变得更加科学和合理;翻译理论经过实践之后,理论也更加具有指导性和实际作用。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因为社会的变化而导致出现多国语言的互相渗透,给翻译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标准要求。翻译内容不仅涉及日常工作,还要了解科学技术、文学创作等各方面,这就加大了翻译工作难度。因此,翻译工作必须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不断提高翻译水平,从而提高翻译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积极推动国际之间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交流。
1、翻译理论及其实践意义
从宏观角度看,翻译理论指的是人们对翻译实践的理性认知,并在实际翻译活动加以归纳和整合,构成一套具有普适性、完整性的观点和概念体系,其中包括对翻译实践的一般性结论和具体评论及建议。翻译理论不仅注重研究翻译范畴内的基础知识,还重视翻译术语的深层次认知和逻辑应用。从微观角度看,翻译理论主要针对特定的语境或情境,运用翻译的目的不一样,面对的受众群体具有差异性。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具体有以下几点:
1.1、了解和启示意义
翻译理论可以说是一个总结,是对不一样的翻译所涉及的现象或产生的情况和规律进行描述和概括的总结,是能够把包含有语言的各种元素抽象成观众能识别的语言符号和语音语调的过程。到目前为止,没有翻译理论的翻译实践是不存在的。可以说,目标语言系统并不是简单的或没有约束的框架。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理论准则、要求作为准则或了解启发的初始点。
1.2、导向和执行意义
翻译理论是一种理论的总称,其必然具备理论的一般特征,即指导具体的翻译实践活动,解释翻译规律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使翻译行为从一种简单的自我行为上升到可以人们进行学习的学习行为。基于这个层面,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之间的“冲突”根本上是一种错位,其仍然具备指导和执行价值,不可完全否定。
1.3、规范和矫正意义
翻译理论从宏观上划分范围和性质,使翻译实践有一个可参考的范围,在具体的翻译活动中的规范性得到增强,进而可以快速精准地发现翻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缺陷,并对其实行标准进行调整和纠正,提高翻译的水平。
2、翻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分析
2.1、二者存在主导关系
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存在着一种支配性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这二者之间关系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保证译文的质量,不仅要符合原作的原意,还要满足当前习惯用法要求。虽然翻译理论可以为人们的真实翻译工作带来更为科学方法理论,或者是帮助人们整理思维框架,但它不能直接控制实践中的语言组合。如果译者根据翻译理论寻找相应的翻译方法,再与自己实际的翻译工作进行结合,在融合了原作的情感和思想基础上进行的翻译势必难以取得预期效果。但如果译者仅仅依靠自己的实际翻译工作来实施翻译,这也只是将原文的内容转化为文字,一样得不到理想中的效果。例如,我们经常看到的翻译作品,其在翻译的时候缺乏对语言结构和文化存在的差异进行考量,尽管翻译的内容都能让人看得懂,但却与我国语言表现形式不相符。我们即便能读懂翻译内容的意思,但很难完全理解原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因此,翻译理论可以说是对多次翻译实践的理论概括。在翻译理论和实际操作中,谁处于主导地位必须根据具体的翻译情况来确定。有时是基于翻译理论,有时是基于实践。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2.2、二者均受到词汇影响
语言的表达非常有趣。一样的意思却能够用不同词汇来呈现,但具体采用哪个词汇要根据文本语境来定。特别是对汉语而言,其具有一音多意或一字多音多意的特征,可谓是十分“灵活”的语言。
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词汇的影响,继而产生一些矛盾。翻译理论的重点是译文要与原文贴合,但在实际应用中受到词汇的差异化影响,翻译词汇与原着词汇要实现完全吻合是无法做到的,甚至出现一定的矛盾冲突。因此,翻译理论与实践需要一个巧妙融合的契点,使得翻译出来的语言或文本得以更合理的呈现,其中包括对词汇、语言顺序等进行的合理搭配。这样既能将原作的风格保留下来,还能提高翻译作品的文学意义。如此,人们不仅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作品,还能够欣赏具有国别和文化差异的文学特色。
3、翻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策略
3.1、基于理论进行实践的方式
基于翻译理论践行翻译实践的方式主要是在实践中运用翻译理论指导实际工作,促使翻译实践在生活、社会发展中得到良好的开展效果。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实际工作生活中要应用到翻译的内容,在需要翻译的内容基础上进行翻译理论和方法的认知,形成以理论为基础的翻译实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翻译存在于生活中各方面,无论是日常生活交流还是社会工作应用,翻译理论及其实际应用方法都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只有在了解了翻译理论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开展正确的翻译行为。这就需要我们对多种翻译理论知识有丰富的认知和理解,并能够在了解的基础上正确应用翻译理论,使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形成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另一方面,加强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丰富联系翻译实践的多样化方法。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将翻译理论套用在相适应的翻译内容或实际行为中,有助于提高翻译实践的正确率。翻译理论将翻译实践的具体行为、方式和规则等内容提炼出来,构成一套具备学习、指导的理论机制,使翻译行为有据可依,有法可循。
3.2、在实践应用中完善理论的方式
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相辅相成,翻译理论来源于翻译实践又指导翻译实践,同时翻译实践又会推动新的翻译理论出现。这就需要我们在翻译过程中,不断完善翻译理论体系,以此形成具有应用价值的翻译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之所以具有意义,在于其具有科学、合理的行为理论指导意义。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离不开实际应用对理论的丰富和推动作用,这是因为翻译理论缺乏实际应用价值则会容易形成纯翻译理论知识,进而降低了理论直接指导实践的作用。翻译理论若只是在理论层次上不断丰富多元化理论内容,而在实际应用中却没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就很难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得到不断的补充和完善,长此以往,就会被社会应用所淘汰。
因此,要积极通过翻译实践不断完善翻译理论体系,使翻译理论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中得到持续修正和提升。对此,一方面要注重积累翻译实践过程和结果,对翻译实践行为进行深度研究和分析,在相关理论和应用的结合基础上,对翻译理论进行创新思考。另一方面要在实际应用翻译的过程中,保持对新知识、新方法的学习和应用,使还在处于初期研究阶段或没有得到实证的翻译理论实现快速下沉,丰富翻译理论内容。此外,要注重实际应用中的深层次翻译。翻译理论在生活很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政治、医疗、经济等这些方面,实际翻译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译文的措辞和结构,还要注重其深层意义的表述。这就需要我们注重实际生活中应用翻译理论的语境变化及其所用词汇的实际含义。如“future”在英语中的一般语义是“未来”,但美国俚语中有“未婚妻”的意思;当将其放于经贸领域中,其又能被译成“信托机构、信托资金”等意思。因此,翻译实践必须考虑到具体的语言环境,对词汇或语言在不同的语境环境中的使用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以此增强翻译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在多元化、专业化的翻译实践中获得更多深层次的翻译理论,为完善理论体系做好基础。
3.3、以应用为基础形成的规律方式
建立翻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规律机制,提升翻译的整体应用价值,促使翻译理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标准、合理的规律引导,以此丰富二者的结合方式。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规律可以说是二者在理论和实践的融合过程中形成的一个资源共享平台,这个共享平台不仅包括翻译理论规律,还包括翻译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规律,例如文学作品中的翻译方式与影视作品的翻译方式就有所不同,这不仅是因为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本身就有着明显的差异,还因为在翻译过程中,影视作品的翻译可以根据影视内容或场景进行多种语言优化,而文学作品在这一方面就有较大的限制性。基于翻译对象的不同,所用到的翻译理论和方法也因此有所差异,这就形成了不同的翻译实践需要相应的翻译理论和规律的趋势。
基于此,一方面要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将不同领域或不同方面的翻译实践进行归纳总结和提炼,以此构成以翻译应用为核心的多元化理论体系。例如文学作品翻译方面,可根据文学作品的类型进行细化子项目,如诗歌、散文、小说等。在不同的子项目中进行大量的翻译实践,将具有共同性或一致性的翻译方法或模式提炼成翻译理论,从而构成文学作品方面的翻译规律理论机制。另一方面,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翻译方式或创新应用翻译方法且获得良好效果的翻译实践进行规整和分析,以此形成相对完整的规律体系。通过对常用规律和非常用规律进行总结和分析,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翻译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还可以避免落后的翻译方式带来的不良影响。如此,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在体系化的规律指导下,既具有“进入”机制,也具有“退出”机制。促进翻译实践发展在与时俱进的翻译规律驱动下不断得到提升和优化,翻译理论在此基础上与翻译实践也可以实现更好地融合。
4、结束语
翻译理论与实践结合,这是二者不断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实际应用翻译理论的发展要求。尤其是当前国际往来不断增多,翻译作为跨越两国乃至多国之间的交流桥梁,其理论与实际应用要以合理的方式结合充分发挥作用,使交流双方在指定的语言环境中实现最大限度地合理有效沟通,促进双方了解彼此的想法和意图。我们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可通过理论指导实际、在实际应用中完善理论内容以及应用翻译规律的方式,不断加深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紧密关联,使翻译理论具有更多的实践基础做支撑,提高翻译理论的语用功能和应用性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琳琳,娄德欣.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译入语目的性研究[J].农家参谋,2020(9):190-191.
[2]李莎.关联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3):168-169.
[3]李莎.语用翻译理论在英汉翻译实践中的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2):168-169.
[4]曹明伦.翻译理论是从哪里来的?——再论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J].上海翻译,2019(6):1-7,95.
[5]周领顺.“翻译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讨论”:回顾与反思[J].上海翻译,2019(6):13-17,95.
[6]傅敬民.我国应用翻译研究:回顾与反思[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5):93-104.
孟子的性善论是他的政治思想仁政的理论根据,它反映了一定阶级的阶级意向。而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孟子的人性论,它又标志着中国探讨人类本质达到一定阶段。在人类认识论上,它的消极影响就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用虚假的“仁君”观来欺瞒人民群众,成为一条束缚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枷锁。使人民甘于忍受封建制度的残酷统治。其中,孟子在《公孙丑上》提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把“不忍人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作为人类先天就有的道德心,并认为,“仁”、 “义”、 “礼”、“智”就是从四心中发出的。因此,四心就成为四德的前提条件。由此可见,孟子突现了人的主体性和自觉能动性。但是,把四心看成是人先天就有的道德之端、道德之本,就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了实际上,四心应该是人借助于后天的实践才逐渐形成的。然而“四端”之说是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孟子的人性论也起到一起的积极作用。它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探讨人类本质的理论。推动人们对人性问题的深入研究。同时,孟子在性善论基础上提出的民本思想在中国古代起到重要的政治意义。中国思想家的民本主张无不受孟子民本思想的渗透与影响。明清之际及其后,鉴于前朝君主专制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的灾难,许多思想家都试图在孟子的思想中寻找有效的治国武器。例如,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原君》)及“以天下万民为事”。(《原臣》)又如,康有为认为:“国之所立,以为民也”。(《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谭嗣同说:“君末也,民本也”(《仁学》)等等。但孟子的民本思想同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孟子民本思想中,并没有赋予人民相应的政治权利。孟子虽然主张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人民是国家、社会的价值主体。但是人民并非政治权利的主体,君主的权力并非来自于人民的授予,君主的权力也不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反而仍坚持“君权神授”的观点。来源: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一、专科学报。这种学报好发,审核周期短的一天,长的2周。比较好发的有《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等多个专科学报均可操作安排。版面费合理、出刊时间快。二、本科学报(非核心)。这种学报难度明显上升,基本靠质量取胜,而且本科生不能发,高职院校的老师非常难发。比较好操作的有《黑河学院学报》《北京印刷学院学报》等。本科学报在安徽算核心期刊。一般审核1 周到3个月,出刊时间要1年。三、本科学报(核心期刊)。即有一些本科学报是核心,例如《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等,这类学报,几乎国内很少有人操作。《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只能操作计算机相关的,并且是纯计算机的。这类学报一般审核时间要3-5个月,出刊时间1-2年。
一、专科学报。这种学报好发,审核周期短的一天,长的2周。比较好发的有《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等多个专科学报均可操作安排。版面费合理、出刊时间快。二、本科学报(非核心)。这种学报难度明显上升,基本靠质量取胜,而且本科生不能发,高职院校的老师非常难发。比较好操作的有《黑河学院学报》《北京印刷学院学报》等。本科学报在安徽算核心期刊。一般审核1 周到3个月,出刊时间要1年。三、本科学报(核心期刊)。即有一些本科学报是核心,例如《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等,这类学报,几乎国内很少有人操作。《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只能操作计算机相关的,并且是纯计算机的。这类学报一般审核时间要3-5个月,出刊时间1-2年。
应用视域下翻译理论和实践融合的方式策略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应用视域下翻译理论和实践融合的方式策略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在改革不断深化的趋势下,生活中用到翻译的机会大幅度增多。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与生活密切相关,其对实际生活中的翻译行为和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该文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对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意义、关系进行深度认知和研究,分析得出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策略:一是在理论基础进行实践,二是在实践应用中完善理论内容,三是应用由二者发展形成的规律方式。
关键词:
应用;实践;翻译理论;结合方式;
引言:
经过长期的发展,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翻译与实践是相互作用的,但又自成一体。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翻译实践可以变得更加科学和合理;翻译理论经过实践之后,理论也更加具有指导性和实际作用。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因为社会的变化而导致出现多国语言的互相渗透,给翻译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标准要求。翻译内容不仅涉及日常工作,还要了解科学技术、文学创作等各方面,这就加大了翻译工作难度。因此,翻译工作必须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不断提高翻译水平,从而提高翻译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积极推动国际之间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交流。
1、翻译理论及其实践意义
从宏观角度看,翻译理论指的是人们对翻译实践的理性认知,并在实际翻译活动加以归纳和整合,构成一套具有普适性、完整性的观点和概念体系,其中包括对翻译实践的一般性结论和具体评论及建议。翻译理论不仅注重研究翻译范畴内的基础知识,还重视翻译术语的深层次认知和逻辑应用。从微观角度看,翻译理论主要针对特定的语境或情境,运用翻译的目的不一样,面对的受众群体具有差异性。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具体有以下几点:
1.1、了解和启示意义
翻译理论可以说是一个总结,是对不一样的翻译所涉及的现象或产生的情况和规律进行描述和概括的总结,是能够把包含有语言的各种元素抽象成观众能识别的语言符号和语音语调的过程。到目前为止,没有翻译理论的翻译实践是不存在的。可以说,目标语言系统并不是简单的或没有约束的框架。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理论准则、要求作为准则或了解启发的初始点。
1.2、导向和执行意义
翻译理论是一种理论的总称,其必然具备理论的一般特征,即指导具体的翻译实践活动,解释翻译规律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使翻译行为从一种简单的自我行为上升到可以人们进行学习的学习行为。基于这个层面,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之间的“冲突”根本上是一种错位,其仍然具备指导和执行价值,不可完全否定。
1.3、规范和矫正意义
翻译理论从宏观上划分范围和性质,使翻译实践有一个可参考的范围,在具体的翻译活动中的规范性得到增强,进而可以快速精准地发现翻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缺陷,并对其实行标准进行调整和纠正,提高翻译的水平。
2、翻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分析
2.1、二者存在主导关系
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存在着一种支配性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这二者之间关系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保证译文的质量,不仅要符合原作的原意,还要满足当前习惯用法要求。虽然翻译理论可以为人们的真实翻译工作带来更为科学方法理论,或者是帮助人们整理思维框架,但它不能直接控制实践中的语言组合。如果译者根据翻译理论寻找相应的翻译方法,再与自己实际的翻译工作进行结合,在融合了原作的情感和思想基础上进行的翻译势必难以取得预期效果。但如果译者仅仅依靠自己的实际翻译工作来实施翻译,这也只是将原文的内容转化为文字,一样得不到理想中的效果。例如,我们经常看到的翻译作品,其在翻译的时候缺乏对语言结构和文化存在的差异进行考量,尽管翻译的内容都能让人看得懂,但却与我国语言表现形式不相符。我们即便能读懂翻译内容的意思,但很难完全理解原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因此,翻译理论可以说是对多次翻译实践的理论概括。在翻译理论和实际操作中,谁处于主导地位必须根据具体的翻译情况来确定。有时是基于翻译理论,有时是基于实践。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2.2、二者均受到词汇影响
语言的表达非常有趣。一样的意思却能够用不同词汇来呈现,但具体采用哪个词汇要根据文本语境来定。特别是对汉语而言,其具有一音多意或一字多音多意的特征,可谓是十分“灵活”的语言。
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词汇的影响,继而产生一些矛盾。翻译理论的重点是译文要与原文贴合,但在实际应用中受到词汇的差异化影响,翻译词汇与原着词汇要实现完全吻合是无法做到的,甚至出现一定的矛盾冲突。因此,翻译理论与实践需要一个巧妙融合的契点,使得翻译出来的语言或文本得以更合理的呈现,其中包括对词汇、语言顺序等进行的合理搭配。这样既能将原作的风格保留下来,还能提高翻译作品的文学意义。如此,人们不仅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作品,还能够欣赏具有国别和文化差异的文学特色。
3、翻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策略
3.1、基于理论进行实践的方式
基于翻译理论践行翻译实践的方式主要是在实践中运用翻译理论指导实际工作,促使翻译实践在生活、社会发展中得到良好的开展效果。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实际工作生活中要应用到翻译的内容,在需要翻译的内容基础上进行翻译理论和方法的认知,形成以理论为基础的翻译实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翻译存在于生活中各方面,无论是日常生活交流还是社会工作应用,翻译理论及其实际应用方法都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只有在了解了翻译理论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开展正确的翻译行为。这就需要我们对多种翻译理论知识有丰富的认知和理解,并能够在了解的基础上正确应用翻译理论,使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形成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另一方面,加强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丰富联系翻译实践的多样化方法。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将翻译理论套用在相适应的翻译内容或实际行为中,有助于提高翻译实践的正确率。翻译理论将翻译实践的具体行为、方式和规则等内容提炼出来,构成一套具备学习、指导的理论机制,使翻译行为有据可依,有法可循。
3.2、在实践应用中完善理论的方式
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相辅相成,翻译理论来源于翻译实践又指导翻译实践,同时翻译实践又会推动新的翻译理论出现。这就需要我们在翻译过程中,不断完善翻译理论体系,以此形成具有应用价值的翻译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之所以具有意义,在于其具有科学、合理的行为理论指导意义。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离不开实际应用对理论的丰富和推动作用,这是因为翻译理论缺乏实际应用价值则会容易形成纯翻译理论知识,进而降低了理论直接指导实践的作用。翻译理论若只是在理论层次上不断丰富多元化理论内容,而在实际应用中却没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就很难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得到不断的补充和完善,长此以往,就会被社会应用所淘汰。
因此,要积极通过翻译实践不断完善翻译理论体系,使翻译理论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中得到持续修正和提升。对此,一方面要注重积累翻译实践过程和结果,对翻译实践行为进行深度研究和分析,在相关理论和应用的结合基础上,对翻译理论进行创新思考。另一方面要在实际应用翻译的过程中,保持对新知识、新方法的学习和应用,使还在处于初期研究阶段或没有得到实证的翻译理论实现快速下沉,丰富翻译理论内容。此外,要注重实际应用中的深层次翻译。翻译理论在生活很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政治、医疗、经济等这些方面,实际翻译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译文的措辞和结构,还要注重其深层意义的表述。这就需要我们注重实际生活中应用翻译理论的语境变化及其所用词汇的实际含义。如“future”在英语中的一般语义是“未来”,但美国俚语中有“未婚妻”的意思;当将其放于经贸领域中,其又能被译成“信托机构、信托资金”等意思。因此,翻译实践必须考虑到具体的语言环境,对词汇或语言在不同的语境环境中的使用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以此增强翻译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在多元化、专业化的翻译实践中获得更多深层次的翻译理论,为完善理论体系做好基础。
3.3、以应用为基础形成的规律方式
建立翻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规律机制,提升翻译的整体应用价值,促使翻译理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标准、合理的规律引导,以此丰富二者的结合方式。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规律可以说是二者在理论和实践的融合过程中形成的一个资源共享平台,这个共享平台不仅包括翻译理论规律,还包括翻译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规律,例如文学作品中的翻译方式与影视作品的翻译方式就有所不同,这不仅是因为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本身就有着明显的差异,还因为在翻译过程中,影视作品的翻译可以根据影视内容或场景进行多种语言优化,而文学作品在这一方面就有较大的限制性。基于翻译对象的不同,所用到的翻译理论和方法也因此有所差异,这就形成了不同的翻译实践需要相应的翻译理论和规律的趋势。
基于此,一方面要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将不同领域或不同方面的翻译实践进行归纳总结和提炼,以此构成以翻译应用为核心的多元化理论体系。例如文学作品翻译方面,可根据文学作品的类型进行细化子项目,如诗歌、散文、小说等。在不同的子项目中进行大量的翻译实践,将具有共同性或一致性的翻译方法或模式提炼成翻译理论,从而构成文学作品方面的翻译规律理论机制。另一方面,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翻译方式或创新应用翻译方法且获得良好效果的翻译实践进行规整和分析,以此形成相对完整的规律体系。通过对常用规律和非常用规律进行总结和分析,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翻译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还可以避免落后的翻译方式带来的不良影响。如此,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在体系化的规律指导下,既具有“进入”机制,也具有“退出”机制。促进翻译实践发展在与时俱进的翻译规律驱动下不断得到提升和优化,翻译理论在此基础上与翻译实践也可以实现更好地融合。
4、结束语
翻译理论与实践结合,这是二者不断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实际应用翻译理论的发展要求。尤其是当前国际往来不断增多,翻译作为跨越两国乃至多国之间的交流桥梁,其理论与实际应用要以合理的方式结合充分发挥作用,使交流双方在指定的语言环境中实现最大限度地合理有效沟通,促进双方了解彼此的想法和意图。我们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可通过理论指导实际、在实际应用中完善理论内容以及应用翻译规律的方式,不断加深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紧密关联,使翻译理论具有更多的实践基础做支撑,提高翻译理论的语用功能和应用性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琳琳,娄德欣.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译入语目的性研究[J].农家参谋,2020(9):190-191.
[2]李莎.关联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3):168-169.
[3]李莎.语用翻译理论在英汉翻译实践中的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2):168-169.
[4]曹明伦.翻译理论是从哪里来的?——再论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J].上海翻译,2019(6):1-7,95.
[5]周领顺.“翻译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讨论”:回顾与反思[J].上海翻译,2019(6):13-17,95.
[6]傅敬民.我国应用翻译研究:回顾与反思[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5):93-104.
审核1-3个月,见刊的话 要看具体安排在那一期,目前基本都是年底见刊,晚一点就是明年。
孟子的性善论是他的政治思想仁政的理论根据,它反映了一定阶级的阶级意向。而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孟子的人性论,它又标志着中国探讨人类本质达到一定阶段。在人类认识论上,它的消极影响就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用虚假的“仁君”观来欺瞒人民群众,成为一条束缚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枷锁。使人民甘于忍受封建制度的残酷统治。其中,孟子在《公孙丑上》提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把“不忍人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作为人类先天就有的道德心,并认为,“仁”、 “义”、 “礼”、“智”就是从四心中发出的。因此,四心就成为四德的前提条件。由此可见,孟子突现了人的主体性和自觉能动性。但是,把四心看成是人先天就有的道德之端、道德之本,就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了实际上,四心应该是人借助于后天的实践才逐渐形成的。然而“四端”之说是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孟子的人性论也起到一起的积极作用。它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探讨人类本质的理论。推动人们对人性问题的深入研究。同时,孟子在性善论基础上提出的民本思想在中国古代起到重要的政治意义。中国思想家的民本主张无不受孟子民本思想的渗透与影响。明清之际及其后,鉴于前朝君主专制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的灾难,许多思想家都试图在孟子的思想中寻找有效的治国武器。例如,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原君》)及“以天下万民为事”。(《原臣》)又如,康有为认为:“国之所立,以为民也”。(《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谭嗣同说:“君末也,民本也”(《仁学》)等等。但孟子的民本思想同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孟子民本思想中,并没有赋予人民相应的政治权利。孟子虽然主张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人民是国家、社会的价值主体。但是人民并非政治权利的主体,君主的权力并非来自于人民的授予,君主的权力也不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反而仍坚持“君权神授”的观点。来源: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应用视域下翻译理论和实践融合的方式策略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应用视域下翻译理论和实践融合的方式策略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在改革不断深化的趋势下,生活中用到翻译的机会大幅度增多。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与生活密切相关,其对实际生活中的翻译行为和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该文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对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的意义、关系进行深度认知和研究,分析得出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策略:一是在理论基础进行实践,二是在实践应用中完善理论内容,三是应用由二者发展形成的规律方式。
关键词:
应用;实践;翻译理论;结合方式;
引言:
经过长期的发展,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翻译与实践是相互作用的,但又自成一体。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翻译实践可以变得更加科学和合理;翻译理论经过实践之后,理论也更加具有指导性和实际作用。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因为社会的变化而导致出现多国语言的互相渗透,给翻译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标准要求。翻译内容不仅涉及日常工作,还要了解科学技术、文学创作等各方面,这就加大了翻译工作难度。因此,翻译工作必须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不断提高翻译水平,从而提高翻译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积极推动国际之间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交流。
1、翻译理论及其实践意义
从宏观角度看,翻译理论指的是人们对翻译实践的理性认知,并在实际翻译活动加以归纳和整合,构成一套具有普适性、完整性的观点和概念体系,其中包括对翻译实践的一般性结论和具体评论及建议。翻译理论不仅注重研究翻译范畴内的基础知识,还重视翻译术语的深层次认知和逻辑应用。从微观角度看,翻译理论主要针对特定的语境或情境,运用翻译的目的不一样,面对的受众群体具有差异性。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具体有以下几点:
1.1、了解和启示意义
翻译理论可以说是一个总结,是对不一样的翻译所涉及的现象或产生的情况和规律进行描述和概括的总结,是能够把包含有语言的各种元素抽象成观众能识别的语言符号和语音语调的过程。到目前为止,没有翻译理论的翻译实践是不存在的。可以说,目标语言系统并不是简单的或没有约束的框架。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理论准则、要求作为准则或了解启发的初始点。
1.2、导向和执行意义
翻译理论是一种理论的总称,其必然具备理论的一般特征,即指导具体的翻译实践活动,解释翻译规律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使翻译行为从一种简单的自我行为上升到可以人们进行学习的学习行为。基于这个层面,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之间的“冲突”根本上是一种错位,其仍然具备指导和执行价值,不可完全否定。
1.3、规范和矫正意义
翻译理论从宏观上划分范围和性质,使翻译实践有一个可参考的范围,在具体的翻译活动中的规范性得到增强,进而可以快速精准地发现翻译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缺陷,并对其实行标准进行调整和纠正,提高翻译的水平。
2、翻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分析
2.1、二者存在主导关系
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存在着一种支配性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这二者之间关系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保证译文的质量,不仅要符合原作的原意,还要满足当前习惯用法要求。虽然翻译理论可以为人们的真实翻译工作带来更为科学方法理论,或者是帮助人们整理思维框架,但它不能直接控制实践中的语言组合。如果译者根据翻译理论寻找相应的翻译方法,再与自己实际的翻译工作进行结合,在融合了原作的情感和思想基础上进行的翻译势必难以取得预期效果。但如果译者仅仅依靠自己的实际翻译工作来实施翻译,这也只是将原文的内容转化为文字,一样得不到理想中的效果。例如,我们经常看到的翻译作品,其在翻译的时候缺乏对语言结构和文化存在的差异进行考量,尽管翻译的内容都能让人看得懂,但却与我国语言表现形式不相符。我们即便能读懂翻译内容的意思,但很难完全理解原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因此,翻译理论可以说是对多次翻译实践的理论概括。在翻译理论和实际操作中,谁处于主导地位必须根据具体的翻译情况来确定。有时是基于翻译理论,有时是基于实践。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2.2、二者均受到词汇影响
语言的表达非常有趣。一样的意思却能够用不同词汇来呈现,但具体采用哪个词汇要根据文本语境来定。特别是对汉语而言,其具有一音多意或一字多音多意的特征,可谓是十分“灵活”的语言。
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词汇的影响,继而产生一些矛盾。翻译理论的重点是译文要与原文贴合,但在实际应用中受到词汇的差异化影响,翻译词汇与原着词汇要实现完全吻合是无法做到的,甚至出现一定的矛盾冲突。因此,翻译理论与实践需要一个巧妙融合的契点,使得翻译出来的语言或文本得以更合理的呈现,其中包括对词汇、语言顺序等进行的合理搭配。这样既能将原作的风格保留下来,还能提高翻译作品的文学意义。如此,人们不仅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作品,还能够欣赏具有国别和文化差异的文学特色。
3、翻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策略
3.1、基于理论进行实践的方式
基于翻译理论践行翻译实践的方式主要是在实践中运用翻译理论指导实际工作,促使翻译实践在生活、社会发展中得到良好的开展效果。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实际工作生活中要应用到翻译的内容,在需要翻译的内容基础上进行翻译理论和方法的认知,形成以理论为基础的翻译实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翻译存在于生活中各方面,无论是日常生活交流还是社会工作应用,翻译理论及其实际应用方法都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只有在了解了翻译理论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开展正确的翻译行为。这就需要我们对多种翻译理论知识有丰富的认知和理解,并能够在了解的基础上正确应用翻译理论,使翻译实践与翻译理论形成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另一方面,加强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丰富联系翻译实践的多样化方法。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将翻译理论套用在相适应的翻译内容或实际行为中,有助于提高翻译实践的正确率。翻译理论将翻译实践的具体行为、方式和规则等内容提炼出来,构成一套具备学习、指导的理论机制,使翻译行为有据可依,有法可循。
3.2、在实践应用中完善理论的方式
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相辅相成,翻译理论来源于翻译实践又指导翻译实践,同时翻译实践又会推动新的翻译理论出现。这就需要我们在翻译过程中,不断完善翻译理论体系,以此形成具有应用价值的翻译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之所以具有意义,在于其具有科学、合理的行为理论指导意义。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离不开实际应用对理论的丰富和推动作用,这是因为翻译理论缺乏实际应用价值则会容易形成纯翻译理论知识,进而降低了理论直接指导实践的作用。翻译理论若只是在理论层次上不断丰富多元化理论内容,而在实际应用中却没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就很难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得到不断的补充和完善,长此以往,就会被社会应用所淘汰。
因此,要积极通过翻译实践不断完善翻译理论体系,使翻译理论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中得到持续修正和提升。对此,一方面要注重积累翻译实践过程和结果,对翻译实践行为进行深度研究和分析,在相关理论和应用的结合基础上,对翻译理论进行创新思考。另一方面要在实际应用翻译的过程中,保持对新知识、新方法的学习和应用,使还在处于初期研究阶段或没有得到实证的翻译理论实现快速下沉,丰富翻译理论内容。此外,要注重实际应用中的深层次翻译。翻译理论在生活很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政治、医疗、经济等这些方面,实际翻译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译文的措辞和结构,还要注重其深层意义的表述。这就需要我们注重实际生活中应用翻译理论的语境变化及其所用词汇的实际含义。如“future”在英语中的一般语义是“未来”,但美国俚语中有“未婚妻”的意思;当将其放于经贸领域中,其又能被译成“信托机构、信托资金”等意思。因此,翻译实践必须考虑到具体的语言环境,对词汇或语言在不同的语境环境中的使用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以此增强翻译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在多元化、专业化的翻译实践中获得更多深层次的翻译理论,为完善理论体系做好基础。
3.3、以应用为基础形成的规律方式
建立翻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规律机制,提升翻译的整体应用价值,促使翻译理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标准、合理的规律引导,以此丰富二者的结合方式。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规律可以说是二者在理论和实践的融合过程中形成的一个资源共享平台,这个共享平台不仅包括翻译理论规律,还包括翻译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规律,例如文学作品中的翻译方式与影视作品的翻译方式就有所不同,这不仅是因为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本身就有着明显的差异,还因为在翻译过程中,影视作品的翻译可以根据影视内容或场景进行多种语言优化,而文学作品在这一方面就有较大的限制性。基于翻译对象的不同,所用到的翻译理论和方法也因此有所差异,这就形成了不同的翻译实践需要相应的翻译理论和规律的趋势。
基于此,一方面要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将不同领域或不同方面的翻译实践进行归纳总结和提炼,以此构成以翻译应用为核心的多元化理论体系。例如文学作品翻译方面,可根据文学作品的类型进行细化子项目,如诗歌、散文、小说等。在不同的子项目中进行大量的翻译实践,将具有共同性或一致性的翻译方法或模式提炼成翻译理论,从而构成文学作品方面的翻译规律理论机制。另一方面,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翻译方式或创新应用翻译方法且获得良好效果的翻译实践进行规整和分析,以此形成相对完整的规律体系。通过对常用规律和非常用规律进行总结和分析,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翻译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还可以避免落后的翻译方式带来的不良影响。如此,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在体系化的规律指导下,既具有“进入”机制,也具有“退出”机制。促进翻译实践发展在与时俱进的翻译规律驱动下不断得到提升和优化,翻译理论在此基础上与翻译实践也可以实现更好地融合。
4、结束语
翻译理论与实践结合,这是二者不断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实际应用翻译理论的发展要求。尤其是当前国际往来不断增多,翻译作为跨越两国乃至多国之间的交流桥梁,其理论与实际应用要以合理的方式结合充分发挥作用,使交流双方在指定的语言环境中实现最大限度地合理有效沟通,促进双方了解彼此的想法和意图。我们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可通过理论指导实际、在实际应用中完善理论内容以及应用翻译规律的方式,不断加深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紧密关联,使翻译理论具有更多的实践基础做支撑,提高翻译理论的语用功能和应用性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琳琳,娄德欣.功能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译入语目的性研究[J].农家参谋,2020(9):190-191.
[2]李莎.关联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3):168-169.
[3]李莎.语用翻译理论在英汉翻译实践中的应用[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2):168-169.
[4]曹明伦.翻译理论是从哪里来的?——再论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J].上海翻译,2019(6):1-7,95.
[5]周领顺.“翻译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讨论”:回顾与反思[J].上海翻译,2019(6):13-17,95.
[6]傅敬民.我国应用翻译研究:回顾与反思[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5):93-104.
用稿网小编经过查询,这个杂志的名字还是《湖北函授大学学报》,简介如下: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开放职业学院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省级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国内刊号:CN42-1453/G4,国际刊号:ISSN1671-5918。《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期刊网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2017-2018)》评为“RCCSE中国高职高专成高院校学报类核心期刊”。
一、专科学报。这种学报好发,审核周期短的一天,长的2周。比较好发的有《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等多个专科学报均可操作安排。版面费合理、出刊时间快。二、本科学报(非核心)。这种学报难度明显上升,基本靠质量取胜,而且本科生不能发,高职院校的老师非常难发。比较好操作的有《黑河学院学报》《北京印刷学院学报》等。本科学报在安徽算核心期刊。一般审核1 周到3个月,出刊时间要1年。三、本科学报(核心期刊)。即有一些本科学报是核心,例如《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等,这类学报,几乎国内很少有人操作。《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只能操作计算机相关的,并且是纯计算机的。这类学报一般审核时间要3-5个月,出刊时间1-2年。
审核1-3个月,见刊的话 要看具体安排在那一期,目前基本都是年底见刊,晚一点就是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