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历史研究杂志文章

发布时间:

历史研究杂志文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专业性学术刊物,1954年2月在北京创刊。毛泽东为该刊提出“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郭沫若直接领导了编委会和编辑部的组建工作并撰写了发刊词。第一届编辑委员会成员有郭沫若、尹达、白寿彝、向达、吕振羽、杜国庠、吴、季羡林、侯外庐、胡绳、范文澜、陈垣、陈寅恪、夏鼐、嵇文甫、汤用彤、刘大年、翦伯赞。历任主编有尹达、黎澍、庞朴、徐宗勉,现任主编是田居俭,副主编阮芳纪。1979年起为双月刊。 《历史研究》主要刊载史学界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史学理论和方法论、史学史,史学著作评介并发表重要的历史文献、历史资料及其研究、考证、介绍,设有读史札记和史坛信息等栏目。该刊提倡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历史,探讨历史发展规律,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提倡实事求是、各抒己见,并就史学研究中一些重大问题开展讨论,以促进历史学的发展和繁荣。 《历史研究》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编辑部与东欧、西欧、美国、日本等国的一些著名学者和学术团体建立了较密切的联系;许多优秀论文由《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翻译介绍到国外。

普通人肯定可以的,和一般的投稿的格式应该没有区别。但是如果你的文章不是惊世妙论的话,要上《历史研究》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就算是大学教授,要在这样的核心杂志上面发表文章,版面费估计也不会低于五万。(特别强的当然除外,人家还要给你稿费)如果是没有任何头衔的人的话,一般情况下,就算你的文章好,没有10万是拿不下来的。呵呵

30%。《历史研究》创刊于195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最早创办的哲学社会科学刊物之一,录取率为30%。半个世纪以来,《历史研究》共发表文章jin4000篇,集中代表和反映了新中国几代史学工作者的成果结晶

上面几个回答的都对

知音杂志历史文章

从来没听说过有《知音》这么个学术期刊。楼主你有没有搞错?

网络上到处都可以看到飞鸟和鱼的故事: 一只飞鸟,在飞过一片美丽的水域时,偶遇一条浮在水面呼吸的鱼,眼神相撞,久久凝望。它们惊讶的发现,彼此都已深深的爱上了对方。飞鸟就在空中盘旋,迟迟不肯飞走。而这条鱼也久久不愿沉入水底。然而,它们毕竟是有着两个完全不同境遇的生命,注定无法走到一起。最后这条鱼带着深深的叹息,沉入水底,而那只鸟也悲伤的飞离了那片水域。匆匆相遇,匆匆离散。从此,这只鸟再也没有经过这片美丽的水域,鱼也再没浮出过水面,音讯渺茫……以前看这段流传许久的网络文字时,为这没有结果的爱动容,动容到几乎可以体会到那只飞鸟还有鱼儿遥不可及的痛楚,甚至有一段时间我把这段文字贴在我的博客上。也许,就是因为对这段文字的迷恋,注定了我就是那只偶尔冒出水面呼吸的鱼儿,并在那个瞬间遇到了飞过我心空的飞鸟。我是一个喜欢用文字书写爱情却无法驾驭现实中的爱情的女子,在我25岁那年,我依然没有遇到我的爱情,于是我自私地选择了一段得到远多于付出的婚姻。和安大为结婚是水到渠成的。六年了,他爱我胜过爱他自己,面对他的爱,我虚荣地选择了接受。他给了我豪华浪漫的婚礼,他甚至还在婚后给了我自由的空间,他不会干涉我广交朋友,他不会限制我回家的时间。他为了让我过上富足的生活,努力打拼。他会在每个周末推掉所有的应酬回家来陪我,多年如一日。我以为我会那么自然地活在他的爱里,没有思想,没有追求,永远不会为谁所动,只做等待他回家的女人。可是,是谁在每一个寂寞的夜晚,提醒我那么强烈地想每天都可以躺在一个人的臂弯,享受着安全和温暖。是谁在我孤单的时候,撕扯着我坚强的外表下面脆弱的孤单。我越来越不敢回家,怕面对寂寞的双人床和明晃晃的日光灯。下了班,我会在办公室停留,华灯初上的时候,一个人沿着路灯找地方吃饭,甚至有一段时间,我在人声鼎沸的餐馆里,面对着满满一桌子菜,无从下手。再后来我迷上了酒吧,下了班就缠着办公室的同事一起去1912,我爱上了喧闹,爱上了有玫瑰香气的低度酒。更多的时候,是我一个人坐在酒吧的角落里,看别人醉生梦死,纸醉金迷。偶尔有男人请我喝酒,我从来都是礼貌地拒绝。我不是孤傲,是已婚女人的防线在心底不经意的给我提醒。而更多的时候,安大为甚至连问候都省了。他以为我像大多数女人一样,贪恋物质的奢华,所以他拼命工作赚钱,甚至以此为借口夜不归宿。其实我不是这样的女子,我不需要他为了给我更好的生活而冷落我。我更向往两个人手牵着手一起下班回家,一起吃早餐的感觉。我渴望晚饭后一起看电视的温馨,我希望在我疲惫的时候可以有一双臂膀的依靠。可是我们的感情不知道从何时起已经变得弱不禁风,经不起一点点波折,一点点爱都能让我燃烧。周济是我们杂志的大客户,在南京和上海有自己的公司,有自己的连锁店面,我经常负责给他的广告宣传策划。每一次遇到重大节日的时候,周济都会请杂志同仁一起庆祝。我乐此不疲,与其一个人回家和自己说话,还不如和朋友们在一起。其实在那样的场合,我也是不经常说话,我甚至不喝酒,甚至并没有合口的菜。可是,在那样的氛围中,我贪恋的是朋友的关怀。周济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会给我夹菜,会时不时逗我开心一下。饭后,照例去K歌,照例是那么大的包厢。喝得七八分醉的同事们抢着话筒,抢不到的人就开始邀请女同事跳舞。而我照旧是在角落里吃水果。手机突然震动起来,是周济:我可以坐到你身边吗?我抬眼去找他。朦胧的灯光中,他在离我遥远的沙发的尽头抽烟,烟火中我看到的是他明亮的双眸。我想也没想就答应了。他穿过跳舞的人群,走向我,我礼貌地欠身给他腾出空间。那是第一次我们坐得如此近,然而这一条短信并没有激起我心中的波澜。其实,我不是一个爱做梦的女孩,我渴望生活中的激情,却不会期待一份飘渺的爱情,更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会沉浸其中而不能自拔,因为自从我知道什么是爱情的时候,我就不让自己为任何一个男人付出百分百的感情,我不愿意自己因为爱而伤痕累累。周济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看起来要比他的实际年龄要小许多。他的年龄,他的情史都是办公室同事津津乐道的话题,甚至有女同事公开表示对他的好感。我从来都没有否认过他对我的吸引力,却只是把他当作我合作的一个客户。那样一个男人,不是我所能驾驭的。那天晚上,周济第一次送我回家。车厢里飘荡的是《I will wait for you》,车窗外是绚烂的霓虹灯,我突然间想在这样的时刻沉醉不醒。周济的声音在那一刻,穿越时空:程韵,我在家的时候会经常想起你,怎么办?我不知道怎么办,我不知道如何回答,我没办法否认他的魅力,我也需要爱和呵护,可是我却不知道如何开口,只能打开车门我逃也似的匆匆道别。那天晚上,我躺在温暖的浴缸里,彻底绝望。周济的信息发过来:程韵,你是我见过的最安静的女孩。可爱纯真,让我一看到你就想保护你。我只想做一个在你身边关心你的朋友。我不是一个感情的白痴,却只能顾左右而言他。“我一直把你当作朋友的”,我开始琢磨推敲我的回答,“以后我们也同样是朋友。”这样的推敲甚至养成了习惯,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每一次发来短信,我都要努力用一个朋友的心态回答他,不给他看到希望,不让他从字里行间看出我对他的好感。在那样一个他说会在家里想我的夜晚之后,我刻意不参加有他的聚会,我害怕他看我的眼神,我害怕我的同事看出我的不自然。他说:“程韵,你太残忍,我只是要你普通的牵挂,难道就一点点的牵挂都不可以吗?”看着手机里他的信息,我泪如雨下,我的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对他牵挂了。我在心里拼命地点头,我已经开始牵挂了,而且是那么撕心裂肺地牵挂着他。千回百转,一直等待的人出现了。曾经以为那是种奢望和梦想。可是,他却在我没有权利选择的时候出现了。他的出现,我仿佛看到了希望,可是希望的前方却是永远无法翻越的道德的墙。我只能告诉他:我没有了选择的权利,我不能给别人带来伤害。可是我知道,当我在心底爱上周济的那一刻,我已经给安大为带来了伤害。于是我心虚地打电话给安大为,告诉他我需要人陪。我让他抽多一点时间来陪我。我以为安大为会很乐意回家来陪我,我以为我可以少想周济一点点了。可是,安大为并不是每天都有时间,他的工作性质不允许他有多余的时间给我。所以,他总是在耐心地听完我的请求后,温柔而坚定地告诉我:宝贝,今晚不行,公司有重要会议走不开。然后,我通常会长长地叹息,就这样任失望把我一步步推向周济给我带来的深渊。周济仍然一条一条地给我发短信。告诉我他在想我。有的时候,我也会发信息告诉他,我梦到了他。我们彼此都能在梦中梦到彼此,在他的梦中,我是他听话的小可爱,乖乖地站在他旁边安静地看着他,而在梦中,我也可以和他到我想去的地方,而绝大多数时间,就是只看到了他的脸,只有他的身影,梦里梦外什么都无关风月。周末,安大为仍然会准时回家,我躺在他怀里的时候,习惯了闭上双眼。他的吻,他的爱抚,他的身体,却只能让我用来思念着另外一个男人。而这样的男人身边,同样有着另外一个女人,或者是他妻子,也或许是他的情人。我闭上双眼,在心底的一个角落里独自拥抱自己,心痛地哭泣,一个大我18岁的男人,为什么要让我爱上他,而我又该如何去爱他。和安大为的生活就这样一点点归于平淡,我的手在安大为的手心已经没有了爱的感觉。在安大为为了事业不能陪在我身边的时候,我从最初的抱怨,到后来不哭不闹,到现在独立生活自我呵护安慰,我以为我已经习惯了这种平淡和孤寂,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却开始期待周济频繁的信息和电话。他会在午饭的时候叮嘱我吃饭,他会在炎热的早晨让我防暑,天凉的时候让我加衣,他会在空闲的时候给我讲他的故事,讲他的年少轻狂,讲他的奋斗经历,甚至是讲他曾经的情人。我告诉自己,我只是他喜欢倾诉的人,只是他的一个驿站,在他累了的时候可以停靠的一个给他轻松的地方罢了,我甚至都不知道如何去做一个称职的红颜知己。我逃避,我彷徨,可是仍然有见面的机会。他公司的新产品仍然会不断推出,我就要不停地推出新的策划案。那天,我终于按他们公司推广部经理的意思,熬了两天三夜赶出了大家都拍手称赞的案子,那次的案子是我在这家杂志社最后的一个月的最后的一个任务,领导对我的表现大加赞许,下班后一起去鼓楼附近的润妙家庆祝。我又一次坐上了他的车,面对他,我突然间异常慌乱,一个晚上除了埋首吃饭,就是努力去微笑。一帮朋友都笑我是不是太辛苦了,今天就知道吃了。其实,我一口口吃的都如同嚼蜡,甚至都不知道那天晚上到底点了什么菜。同事送我的路上,不知道为什么他坐到了我身边。在暗暗的车厢里,周济抓住了我的手,我慌张地要抽出我的手,可是被他更用劲地紧抓不放。我的整个人都在颤抖,可是,慢慢地我的手我的心都融化在他的掌心里……就这样被他抓着,一路无语,直到我家的那个路口,下车后,我才发现,一双手已经全湿透了,心脏激烈地跳动着,像经历了一次刺激的探险。我再也无法控制周济的感情攻势,我甚至得了失忆症,忘记了安大为对我的种种的好,忘记了和安大为的所有。我是那么强烈地期望在我寂寞孤独的时候看到周济的来信,对着他的信息会哭会笑,紧张的时候希望他能握我的手听我的喋喋不休,开心的时候希望能拉着他笑,有好消息的时候希望第一个告诉你,无助的时候希望他能陪伴在我左右……可是,我不能见面,我不能放任自己的感情。那个时候正是世界杯的决赛,我和周济打了个赌,不过我万万没有想到这一个赌注注定了我要受到的痛苦和惩罚。如果他赢了,我们就保持发信息聊天的现状,彼此相伴,直到厌倦。如果我赢了,那么我们从此再不要来往。法国的战败,注定我要延续以后的故事,注定我要为这个赌注付出代价。离开那家杂志后,让我有了单独见他的勇气,虽然忐忑挣扎,却少了些许的压力。我有了理由欺自己,开始的只是我和他之间的感情,无关其他。那天中午,我顶着炎炎烈日,穿上最漂亮的棉麻白裙,去见他。在那个闹市区的餐馆,周济在安静地等我,我突然觉得一切都像做梦一样。此后每一次我和他见面,都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喝茶,聊天。却尽量避开所有能遇到熟人的地方。我是一个矛盾的人,在这份感情上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我渴望在情感上得到安慰,可是我不能在现实中放纵自己。我和周济在一起,从来都只是牵手,我甚至都不曾给他一个主动的吻。每一次被他拥在怀里,我的内心汹涌澎湃,可是表面上却只能冷若冰霜。第一次拥抱,第一次吻,都让我像一只受伤的小鸟,惊慌,无助。我告诉他:我可以在思想上放纵自己,我可以每天24小时都在想他,可是我不能在身体上背叛安大为。而每一次,周济都是把我拥在怀里,长长地叹息,而他的叹息,却总是让我心痛到无法呼吸。我们约好了,不要谈各自的家庭。我不要听到有关于他的妻子,他的儿子,他的情人的一切。而我也闭口不谈安大为和我的寂寞。我贪恋的是周济对我的爱怜和呵护。可是,所有的一切并没有按照我的思维发展。在那个电闪雷鸣的夜晚,我说:周济,我给你打电话好吗?我想找个人说话。可是,在我最孤单最害怕的时候,他说:我在家,不方便,发信息不是挺好吗?这几个简单的字,让我突然清晰地意识到,周济不可能是那个在我需要的时候不远千山的人,他有他的家庭和孩子,有属于他自己的事业。周济说,我的二分之一的心是属于你的。在那一刻我不置可否,告诉他,我只要是你的四分之一就足够了,妻子,儿子,事业,我,够了,或者就只是在某一个角落里一点点的位置就好了。可是我不满足,我希望在我需要他的时候,有他的信息,有他的电话。在我孤单的时候,我想到的不是安大为,而是周济。安大为每天都像例行公事打一通一分钟左右的电话,问的都是吃饭了没。每个周五下班后,用安大为同事的话说他总是飞一般地冲出办公室,或者去超市买菜亲自做饭给我吃,或者是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我们约会的地点。他雷打不动地把周末所有的时间都留给了我。可是我厌倦这种程式化的生活方式,就如安大为的工作和生活的态度。他以为他的这种坚持会让我快乐。可是我要的幸福并不是这样的。我希望幸福是潜移默化在我的生活中,而不是这种程式。所以,我早已经习惯了安大为的这种方式,我甚至懒于一次次提醒他,从心底里已经不再对他有什么期待了。可是,对周济,我的期望更多。每天晚上和我说晚安的是周济,每天清晨睁开眼想到的也是周济。那个午后,在他的怀里,眼睁睁地看着时针不停地转着,眼看着到了他回家的时间,他深深地拥抱我,那一刻我更希望我们能够长厢厮守,地老天荒。可是在他的心里他的妻子和儿子是他的责任。我小声而不舍:再陪我一会儿好吗?他的怀抱让我贪恋,让我突然忘记了他的责任,只有我和他的世界,只知道那个时刻我的心在痛。我感觉到他的犹豫,我也感觉到他在酝酿着不回家的谎言。周济说:那我打电话回去说今晚我有应酬。不,我不愿意看到他为了我说谎,急忙抽身出来,用力地摇了摇头,让他准时回家。我们每一次见面都是下午。那天我约周济去华纳看电影。这是我第一次约他。一直想和自己所爱的人看一场电影是我的梦想。我还有好多与爱情有关的梦想,我还要和我爱的人手牵手去旅行,一起在夜空下看星星,在海滩跳一支舞……所有的梦想都是与爱情有关。还记得我在周济的拥抱里诉说着我的梦想的时候,周济的态度注定了他不是和我一起实现爱情梦想的人,他不能理解我那种小女子的心态,所以他轻描淡写地承诺我,以至于现在我想想他的承诺其实只是一阵风而已,我感觉到它的吹动却无法让它停留,更没有可能找到它的归宿。周济的承诺只不过是随口打发的声音而已。我从来都没有想到在那里,可以遇到他的朋友。我的心在那一刻乱了。在影院里,周济一次次地想要吻我,想要我的回应。可是,面对一个我爱的人,我居然吝啬到无法用我的唇舌去回吻他。挣扎和矛盾始终无法冲破那个横在我和周济之间的障碍,我紧闭双唇,无助绝望。周济懊恼的叹息,让我感觉到他作为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男人的挫败感。在周济那里,我得到了一份与肉体交融完全无关的爱情安慰,可是周济却没办法享受和他的爱人灵与肉的交融。我天真地以为,他也和我一样享受这种精神上的爱。在送我回家的路上,周济抓着我的手,我以为我感觉到的是那份有着力度的不舍。事实证明,那是他要离开我时的决定。也许在那一刻,我再也不是他想要拼了命疼爱的人了。他曾经说过,他要努力融化我的心,他要彻底得到我。可是,在他一次次地努力后,我的矜持注定我们无法继续着情人的游戏,我无法放任我自己做一个情人的角色。车来车往,我们无声地告别。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周济。一天,两天,我仍然无休无止地思念着他。可是,我明明感觉到这种思念在撕扯着我的心。而我所有的思念和依赖,却成了周济的压力。他心底的空间只属于那种能够潇洒地来潇洒地去的女子,而我却不能收放自如。第七天的时候,我忍不住发信息告诉他,我想他。第二个第七天的时候,我告诉他,我想他想到濒临崩溃。我质问他为什么不给我电话,为什么可以一个礼拜不给我发信息也不打电话。这是我第一次问为什么,也是最后一次。终于他打来电话,说公司运转出了状况,不联系我是因为他要专心致志地实现他的事业目标。在那一刻我发现,当男人想从爱情里抽身的时候,你的一点点的要求都会成为阻碍他事业发展的负累。其实我更知道我没有资格质问为什么,我甚至没有资格问他爱不爱我,我甚至不曾理直气壮地告诉他我爱他。我无声地流泪,只是说了句:噢,我知道了,那就这样吧。这是我最后的告别,轻描淡写,可是曾经所有的付出和感受,让我的煎熬遥遥无期。喷涌而出的泪水,思念,煎熬甚至委屈怨恨,只能在无数个失眠的夜里一个人吞食。这份感情是绝望的,我甚至没有一个可以诉说苦恼的人,我和周济的故事,没有第三个人知道,更不会有人来分担我自酿的苦酒。所有的一切只能是我一个人承担。他要的已经不单单是拥抱,而我要的也不单单是电话和短信。我们要的东西太多太多,可是却什么都不能给彼此。所有的爱情,都要有付出,我无法穿越那道防线,我不愿意为了他付出,却想要太多,所以注定我无法拥有期待的爱情。安大为看到了我的憔悴和厌食。他以为那是因为他的冷落。他不再只在周末的时候才回家,他会经常抽时间带我去吃饭,带我去逛街,给我买漂亮的衣服。我安静地任他牵我的手,努力做他原来的乖乖,努力保持着他心目中快乐天真的微笑,还会经常傻傻地逗他开心,然后开心地去吻他漂亮的眼睛。我努力让生活回到过去,不再奢望飘渺的爱情,不再残忍地给安大为伤害。我终于还是做回了那个吝惜自己感情的自己。多年前我选择安大为,不就是因为我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他的爱,却不必害怕自己受到伤害吗?他可以全心全意爱我,却并不要求我的心只为他停留。遇到周济,我以为我还有机会付出我的爱。我一直都在寻找爱的幸福,可是周济除了带给我心惊胆战,忐忑不安和伤痕累累之外,却并没有给我所要的幸福。原来自己仍然贪恋被爱的感觉,而这种一辈子的感觉也许只有安大为可以给我。我还是习惯在街灯下一个人走回家,还是习惯一个人去酒吧看别人的醉生梦死,纸醉金迷,却再也不奢望有人会来分享我的寂寞。很多很多天过后,周济发来短信:你还好吗?问候而已无他。我很大方地发过去:我很好。过了好久,他说:你还知道是我吗?我无声地笑了,我怎么会忘记?可是周济,你只是一只偶尔经过我的水面却无法停留的飞鸟而已,你不会因为那只偶尔到水面呼吸的鱼儿停留,可是当你再次经过的时候,却再也不会激起我心湖的涟漪。

应该是在这个网站上:

1996年,《知音》月发行量突破200万份,同年创刊的《知音·海外版》亦创造了月发行量最高达30万份的佳绩。1998年,《知音》和《知音·海外版》月发行量分别突破320万和40万大关。1999年1月,《知音》由月刊改为半月刊后,月发行量更跃升至450万份;《知音·海外版》期发行也稳步攀升到50万份。与此同时,《知音》的经济效益也大幅度提升:年创利税6800万元,仅为国家创税一项就高达2600万元,人均创利税60万元。如今,湖北知音期刊出版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资产逾3亿元,有形资产1.5亿元,《知音》已跻身全国“百家重点期刊”行列,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奖和首届中国期刊奖,是全国报刊转载和影视改编率最高的期刊之一。2000年11月和2001年3月,知音集团公司又相继推出了《知音》系列刊《打工》(半月刊)和《好日子》(月刊),一经上市,便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发行势头迅猛。2002年1月,以财经商业为关注焦点的另一本《知音》系列刊《商界名家》出版发行。2003年初,两本文摘类杂志《财智文摘》、《良友文摘》相继创刊。2000年1月,经湖北省政府批准,融期刊出版、广告经营、书刊发行、照排印刷、物业发展、网络开发等于一体的现代期刊集团──湖北知音期刊出版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知音集团公司全体员工将以只争朝夕的求索精神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挺进!《知音》一步一个脚印 一步一个辉煌!1995年10月,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省妇联联合表彰《知音》国内版发行量突破160万份。1995年12月,《知音》国内版在全国首届社会科学期刊评奖活动中荣获优秀社科期刊奖。1996年7月,本社总编胡勋璧同志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6年8月,在第三届全国文摘研讨会上,《知音》国内版荣获读者最喜爱的被转载率最高的杂志第一名。1996年11月,《知音》国内版“爱心行动”栏目在第二届全国妇女报刊好作品、好栏目评选中获一等奖。1996年12月,本社总编胡勋璧同志荣获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称号。1997年8月,《知音》国内版荣获全国“百家优秀报刊”。1997年9月,《知音》国内版《你只干了24天,我也给你30万》一文获湖北省1995——1996年度“改革、发展、稳定”专题优秀文章一等奖。1997年12月,本社副总编雷一大同志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7年12月,在第三届全国妇女报刊好作品评选中,《知音》国内版《好母亲与女儿一起成长》获一等奖。1999年5月,在湖北省第三届期刊评比活动中被评为省优秀期刊。1999年9月,本社总编胡勋璧同志荣获湖北省出版名人奖。1999年9月,《知音》国内版荣获湖北省出版佳作奖。1999年10月,《知音》国内版被评为首届中国期刊奖和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期刊。2000年9月,《知音》国内版在赠建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活动中成绩显著,被评为受读者欢迎的期刊。2000年11月,知音杂志社获湖北新闻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0年11月,知音杂志社副总编雷一大获湖北省新闻工作先进个人。2002年1月,《知音》国内版获湖北出版佳作奖,知音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知音杂志社副总编雷一大获湖北出版名人提名奖。2003年3月,知音杂志社被评为全国妇联系统先进集体。2003年6月,知音杂志社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知音》月发行量突破450万册,其发行量居世界综合性期刊最新排名第6位。2003年12月,《知音》杂志广告部被命名为2002~2003年度全国广告发行文明单位。2012年5月,《知音》杂志计划上市,成为中国期刊第一股。《知音》通过大量复制悲惨曲折的爱情故事,以及名人轶事,与精英文化形成对垒,占据广大农村市场。

中国历史研究杂志社

《中国社会科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并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期刊,1980年1月创刊,系月刊。主要发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新和最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创刊以来,《中国社会科学》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坚持刊物的学术性,追求学术...《历史研究》(双月刊)创刊于1954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最早的一本综合性史学期刊。它一直是全国历史类期刊中居首位的核心期刊,1995年获全国社会科学优秀期刊提名奖...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热诚欢迎海内外作者向《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和《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

世界历史、历史研究、西亚非洲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北大史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大历史系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当代中国史研究 北京 当代中国史研究所,国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档案学通讯 《档案学通讯》杂志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近代史研究 北京·近代史研究杂志社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年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考古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抗日战争研究 北京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历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清史研究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史学理论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史学史研究 北师大史学所 北师大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世界历史 北京·世界历史杂志社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文献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北京图书馆社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农史 南京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科技史料 北京中科院自然学史研究所 中国自然科学史学会,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党史研究 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百年潮 北京 中共党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出版发行研究 出版发行杂志社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档案学研究 北京·该刊编辑部 中国档案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东南文化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敦煌研究 甘肃敦煌 敦煌研究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故宫博物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胡适研究丛刊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考古学报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由《中国史研究》杂志社和暨南大学古籍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历史文献与古代社会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于6月25—27日在广州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单位的80多名专家与会,共提交相关论文69篇。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夏泉,《中国史研究》主编彭卫,暨南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刘正刚等在开幕式发言时指出,历史文献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大数据时代给中国古代史研究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机遇与挑战,随着更多新文献不断被发现、特别是数据库等应用方式的普及,需要研究者具备更好的史识与问题意识;应该处理好传世文献与出土新资料之间的关系,不能过度重视新资料而忽视传世文献;历史文献的书写在不同时代都有可能经历了增减和改造,因此历史研究者还要做好文本考证工作,处理好追求小“真”与大“真”的关系。 在大会学术报告和小组讨论环节,与会学者分别选取正史、文集、志书、档案、类书等传世文献资料及考古发掘、碑刻、简牍等资料,就其如何促进古代社会研究展开热烈讨论。从论文及讨论情况看,此次会议有四个特点: 其一,这是一次多学科交叉的学术研讨会。会议收到的学术论文涉及历史学、文献学、民族学、人类学、文学、考古学、宗教学等不同学科,还有部分学者提交了大数据时代如何深化中国古代史研究方面的文章,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对于开阔学术视野,丰富研究视角,以及学科之间相互借鉴研究方法等,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二,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并重。大多数学者仍偏重于从传世历史文献中发现新问题,或对传世文献进行新解读,也有部分学者重视对新发现的文献材料的运用,如对韩国、英国、德国、日本等相关机构所藏文献的新发现进行探讨,对闽东地区新发现契约文书展开研究,还有学者重视对出土文献的运用与解读。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程章灿教授认为书札是提供历史人物与事件信息的第一手资料,其史料、艺术、文物价值都很重要。书札文献的整理出版有字迹辨认难、收发信人考证难、多页书信排序难、甄别真伪难等困难,需要从文献史料角度、书法艺术角度以及笺纸文物角度相互结合,推进数量众多的历史书札的研究和利用。 其三,注重运用多种文献资料展开比较研究。与会专家的研究中展现出将传统文献(如正史、文集、笔记、方志等)、民间文献(如碑刻、家谱)、新出土资料、口述资料等进行比较互证,展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讨论的特点。如著名蒙元史专家、南京大学刘迎胜教授,针对陈桱《通鉴续编》中一段与蒙古先世和成吉思汗建国前有关的记载,与《元史》《圣武亲征录》《蒙古秘史》等文献进行细致比对,进而对《通鉴续编》中的相关记载及其传播流变做了细致考察。刘正刚教授以明初女官制度为例,指出地方文献对正史有重要的补充完善价值,虽然女官个体在正史中不见踪影,但通过地方志、文集、碑刻、族谱等资料,可以逐步复原她们的鲜活形象。 其四,对史学理论与方法的探讨,也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如对历史实证主义的思考,对目前学界存在的“二重证据法”的过度解读现象的思考和认识等。东北师范大学赵轶峰教授提出要重新思考历史研究中的实证主义;彭卫教授以秦汉史为例,提出应当处理好传世文献与新出资料的关系,他认为传世文献是构建我们对秦汉时代历史想象的基本脉络和空间,出土资料一个重要功用在于纠谬、连接历史碎片,两者之间是互补而非替代的关系。

中国历史研究杂志主编

周良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1931年12月12日生,汉族,湖南省新邵县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留该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任助教,从事元史、蒙古史教学工作。1963年12月调入内蒙古语文历史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72年调入内蒙古大学历史系蒙古史研究室。1974年调任《历史研究》杂志编辑。1978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年评为研究员,并任过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元史分册及辽宋夏金史分册副主编,《中国历史大辞典·辽夏金元史卷》副主编。

研究历史的专业性学术刊物

偶然一粒种,耕耘半生情谈及自己为何选择历史,为何选择明清史时,方志远笑言:「其实一切都是偶然!」中学毕业时,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方志远没有机会读书,只能提早进入社会,也经历过上山下乡的艰苦时期。但是,方志远并没有因为生活的奔波劳碌而忘记学习,他常挤时间看书,对知识充满着无限渴求。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重返学校学习的机会突然而至,方志远欣喜若狂。然而,由于高中学习的空白,原本擅长的数学却成为了方志远不太有把握的一门科目。为了保险起见,他选择了文科。但选择文科最初并不是为了学历史。填报外省高校志愿时,他第一志愿报考了北京大学的国际政治学,第二志愿是南开大学的政治经济学,第三才是中山大学的历史学,对那时的方志远来说,历史仅仅是喜欢,还谈不上追求。后来,由于种种因素,无法录取外省学校,只能重新考虑省内高校,方志远再次将心中的志向排了排序:先是江西大学哲学系,再是江西师范学院的历史系。无论省内省外,历史总是方志远的最后一个选择。奈何命运总是弄人,填报的诸多志愿,方志远一个也没去成。恰好当时江西师范学院南昌分院创办了一个文科班,询问方志远是否愿意参加。方志远毫不犹豫地表示:「去!只要有书读,哪怕是‘屠宰专业的杀猪系’,也读!」对于28岁的方志远来说,内心总有一种要把过去丢失的时间找回来的迫切愿望,他十分珍惜每一个能够重新回到课堂的机会。从进入南昌分院的第一天起,方志远就有了考研究生的想法。但是外语成了他的拦路虎,为了顺利通过外语这一关,他虚心请教老师,刻苦拼读英语、记忆单词、练习语法。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一年,方志远的英语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最终顺利被江西师大(当时为江西师院)录取。在选择具体研究方向时,考虑近代史过于沉重,方志远选择了前近代时期的明清史,自此,他便踏上了明清史的研究之路,一走便是四十余年。谁也不曾想到,当初一粒偶然拾起的种子,在后来的辛勤耕耘中,慢慢长成了参天大树。熬过去,前方总有光和很多人一样,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方志远常常会感到困惑、彷徨。直至今日,他依然认为困惑并非年轻人的专利。「不但年轻人困惑,我也困惑。困惑时时都有,每个阶段都有,但重点在怎么解决它。」其实方志远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坚定学历史的。刚进大学之时,他对自己的专业也有过动摇,因为数学一直是他的兴趣所在,为了心心念念的数学,他曾提出转入数学系的申请,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得到允许。既来之,则安之。最终方志远决定在历史学科上制心一处,勇往直前。然而,毕业后不久,方志远又一次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困惑。20世纪80年代,年轻的方志远留校任教,那时老师各方面都待遇都比较低,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方志远萌生了辞职去社会上闯荡的想法。受到一些从事律师事务的学生的启发,方志远与另一位同事决定参加1987年的全国律师考试,心想着从此和历史说“拜拜”,和教师说“拜拜”。然而也就在这一年,方志远收到两个刊物的用稿通知。一个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中国史研究》,另一个是中华书局的《文史》。这两个学术上响当当的刊物的肯定让方志远浮躁的心瞬间平静下来。他突然对自己能当好历史教师、干出点名堂来充满信心,决心从此摒弃杂念,在历史教学和历史研究这条路上埋头苦干、继续前行。不只是选择专业和行业,在学术研究时,方志远也常常感到困惑。「我常常会有困惑,困惑我这条路走对了没有,我这个题目选的好不好,我这个这样走有没有价值有没有意义,都在困惑。但都要走过去,走过去就是光明,一直困惑就不行,困惑以后还要走。」1993年,《成化皇帝大传》这本书写成后,方志远仍然沉浸在明代多元化时期这段历史当中,想要再写一篇论文来谈“成化”这个时代,却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这个事情在他心里惦记了很多年。十年之后,这个尘封的想法又重新被计划起来,经过反复斟酌考虑,他选择了“传奉官”这个切入点。2005年8月,在兰州开会时,他就自己的这一想法写了一个提要,带了七十多张表在会上给各位学者介绍他的构想。很快,与会学者都对这个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促使方志远产生了更快写出这篇论文的动力。同年10月到天津开会,方志远又在会上介绍这篇文章,《历史研究》时任副主编听完后立刻向方志远约稿,双方当场商议好年底交稿。然而,写作的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顺利。到了年底,刊物副主编电话催稿,方志远并未写完,甚至连开头都没写。协商之下,决定延长一个半月的时间,2月15日交稿。又到了截止日期,方志远依然无法交稿,虽然写了七八万字,但总觉得偏离了内心想要的方向,并未写出自己内心真正想写的东西,这时他做了一个艰难的选择:推倒重来。4月15日,方志远再一次接到催稿电话,此时的他恨不得找个地洞躲起来,两个月过去,那篇本早就该完成的文章还是没有完成。相反,他感觉自己遇到了瓶颈:究竟要怎么写,用什么方式把自己想要表述的表述出来,这个困扰了他大半年的问题始终没有找到突破口。无奈之下,他再次向对方争取两个月的时间,并暗暗下定决心:这次无论如何要全力以赴,奋力冲破那看不见的障碍。6月初,这篇文章终于基本成型。到武汉大学开会时,方志远和中国社科院的一位老师各作一小时报告。方志远报告的是“传奉官”,报告结束,语惊四座。会后,一同作报告的社科院老师找到方志远,竖起大拇指,赞叹不已:“方老师,你哪里弄来这么多的材料,讲得太好了!”听到行家的肯定,方志远信心大增,心想:这一次写作方向肯定没问题了,当前的重中之重是如何写好,不让那些对它期待的人失望。回来后,他又一头扎进了这篇论文的创作和修改当中。7月18日,方志远改完了最后一稿,他看了一眼电脑,零点四十分,4万2千字。他轻击鼠标,点击了发送。这一刻,压在心头近一年的石头终于落地,现在只需等待杂志社的回音。四天过后,他接到了对方的电话:两审通过,无一字修改!四天通过两审,方志远刷新了《历史研究》刊物多年来的最快审稿通过纪录。这个故事只是方志远潜心研究的一个缩影。作为明史专家,方志远在创作的道路上遇到的艰辛实在太多太多,但是,他再也没有动摇,或是选择放弃。「很多时候写着写着就会写到歧路上去,言不达意,这个时候就会觉得很困惑。但是这个时候放弃就什么没有,坚持可能就过去了。就像我们做一件事,山穷水尽之后,一定会柳暗花明,熬过去,前方总有光。三大法宝:天赋、兴趣与努力也许对很多人来说,历史就意味着枯燥的年谱、琐碎的事件、复杂的人物以及浩如烟海的史料,寡淡无味。但对方志远来说,历史就像一幕幕鲜活的影像,轻合书本,晋人的飘逸、唐人的洒脱、宋人的风雅、明人的俊爽便顷刻浮现于眼前。「我读历史常常好像在与古人对话,觉得很亲切,很多史料基本上看过一遍就能做到过目不忘。」在他看来,历史不是故纸堆里的冗长旧事,而是常读常新的宝贵财富。在众多的历史人物中,方志远尤爱王阳明与苏东坡。王阳明的兼济天下、坦荡光明,苏东坡的乐观豁达、随遇而安都对方志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他们的身上,方志远学会了顺境随缘,逆境修心,也明白了人生处处,皆是风景。在决心留下来当老师的那一刻起,方志远便潜心教研,稳扎稳打,竭尽所能,在三尺讲台上打造属于自己的硬核人生。凭借过人的天赋和超凡的悟性,方志远的明史课成了远近闻名的优质课,受到了越来越多学生的喜爱。枯燥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经过他幽默风趣的解读,让人听着上瘾,欲罢不能。曾经有人在听过他的课后笑言:“如果方老师上了《百家讲坛》,很可能火的就不只是易中天了。”201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方志远初次亮相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大明嘉靖往事》,并由此开启了他在央视的“开挂人生”。10年来,他九登百家讲坛,讲述了《大明嘉靖往事》、《万历兴亡录》、《国史通鉴》、《中国故事》、《王阳明》等众多精彩节目。2011年和2014年,在央视官网举办的“我最喜爱的《百家讲坛》节目评选”活动中,两次以高票获“《百家讲坛》最受欢迎主讲人”和“《百家讲坛》最受欢迎节目”的荣誉。他以风趣、平实的语言,将千年历史娓娓道来,对英雄、枭雄如数家珍,让人在愉悦中体味生活,感受中华文明。2020年春节,方志远又一次登上《百家讲坛》,讲述《舌尖上的历史》,分享数百年前寻常巷陌的方寸餐桌之上,普通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真挚向往。如果说对史料的过目不忘凭借的是过人的天资,那么一次又一次地登上《百家讲坛》风光背后,则饱含着方志远数日数夜的努力和无数辛勤的汗水。「其实,在《百家讲坛》讲课不是最困难的,最困难的是写讲稿。」在录制节目的过程中,方志远经常遇上创作上的瓶颈。最近热播的《国史通鉴》,虽然让方志远再次收获了不少粉丝,但其中写稿的艰辛只有方志远自己知道。「很多时候整整一个礼拜一个有效字都没有,写完又删,删完再写,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倍感煎熬。」每当此时,他仿佛能看见王阳明、看见苏轼,跨越千年而来,在他耳边叮咛:「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既然选择了教师,就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扛得住压力。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赋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网络上也盛行另外半句:「有时,那百分之一的天赋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在方志远看来,事业的成功既需要与生俱来的感悟,又不能缺少持续的兴趣和不懈的努力。从来没有轻轻松松的成功。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虽然知道方志远的人多了起来,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在他心中,始终忘不了当年在恩师欧阳琛身上发生的一件事。那时方志远还是一名在校研究生,一次省里邀请他的老师去讲课,但并未组织听众,偌大的礼堂,加上方志远自己总共就三、四个人,整个场面略显苍凉而又有些许尴尬。年届七十的欧阳琛老师不但没有一丝愠色,反而仍旧一丝不苟,激情饱满地讲了一个半小时,一如往常。在讲课结束后,仍然谦逊地照例询问在座的三五听众,还有没有哪里没讲清楚的、不明白的地方。此事给年轻的方志远内心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震撼。之前,他更多是敬佩老师的才学,但从那一刻起,他被老师的德行深深打动,也点燃了自己要当好一名老师的火焰,他开始悄悄立志:要成为像老师一样品行端正、学识渊博的人。40年过去,方志远做到了。作为一名学者,他是明史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作为一名老师,他更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收获了一大批粉丝。不论是在有着成百上千观众的大礼堂,还是在台湾讲学时仅有十来人的小课堂,甚至是在录制节目时空无一人的摄制现场,方志远始终放平心态,一人讲课与同千人讲课一样,丝毫不打折扣。「这就是一个学者,不应该计较别人对他的态度,而应当对他所从事的事业严肃认真。」方志远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自然也能听到一些不满的声音。面对网络上的各种评价,他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对的他虚心接受,不对的便一笑了之。与此同时,他也变得更为宽容和谨慎,不再轻易评价其他老师的课上得好坏,因为他比谁都知道,每一堂课都是授课者的心血浇灌而成。对其他老师如此,对网友亦是如此,方志远愿意尊重和倾听每一个声音。在“方志远吧”里,有众多吧友发出请求解决疑惑的贴子,方志远经常会作出回复,他很积极热情地帮助吧友解除疑惑,和吧友亲切互动,他从心底感谢每一个“方粉”的关注与支持,他愿意点燃每一位历史爱好者心中的火焰。我没崇拜过谁,唯独方志远无论在其它平台多有“名气”,方志远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老师,不忘自己的教师本色,这种人生的追求,来源于当年的老师亲身教授的那一堂讲座,也来自于多年历史研究中习得的古人的生活智慧,这是他一直以来秉承的师德理念,也是他想要留给后一辈学生的精神信念。他的这种人格魅力,深深打动了学生。在学生眼中,方志远是知识的教师,是人生的导师,更是他们崇拜和学习的榜样。2015级明清古代史专业的研究生徐志强尽管已经毕业,但仍然一有空就去“蹭”方老师的课。在他眼中,方老师极富人格魅力。他风趣幽默的性格特点、教学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最令学生佩服。2019级中国史专业研究生柴敏辉称他第一次见到方老师时有着些许冒昧,打扰到了老师的午休,但方老师笑呵呵的,非常亲切,并未对他有过责备。2019级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专业研究生肖昕宇,坦言自己受到方老师极大的影响,从老师那里,他学到的不仅是历史知识,更是诸多人生道理。“做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到极致,要竭尽全力做到最好。”他把方老师的这句话作为自己的人生座右铭。2019级中国史专业研究生李晨媛则说:“听方老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她看来,虽然《百家讲坛》有众多学识渊博的大师,方老师仍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阎崇年老师偏向于学术研究派,侧重史料分析,但对于观众来说会略显枯燥;易中天老师是从文学“跳槽”到历史,他讲历史生动形象,但有时又缺少了历史的严谨性。方志远老师则有二者之长,他口中的历史既风趣又专业,无论内行或外行人都能从中看到一个精彩的历史世界。学生们都发自内心地佩服方老师,谈及老师时都流露着深深的崇拜与喜欢。“我没崇拜过谁,唯独方志远老师”。这是肖昕宇的大声表白,也是很多学生的内心独白。方志远带给学生们的远不只是知识的传输,更是人生的指引。四十年如一日,师大人不变的精气神至今,方志远在师大工作已经40年了。他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师大,也见证了师大40年来的沧桑变化。40年来,校区变大了,设备变新了,校园变美了。「40年,改变的东西太多太多,但老师的敬业精神和学生的学习精神,40年如一日,不曾改变。」无论是青山湖校区,还是瑶湖新校区,湖畔旁朗朗的读书声没有变,教学楼里奋笔疾书的身影没有变,运动场上青春洋溢的气息没有变,教师教学的专注、勤恳和严谨都没有变......「这些都是我们现在仍可明显感受到的风气,也是师大人不变的精气神。」方志远对于老校区那段师生同校的岁月有着深深的怀念。他说,学生随时可以找到老师,老师也随时可以找到学生,甚至学生到老师家请教问题晚了可以留下一起吃饭的时光,才是师生关系最美妙融洽的写照。「只有师生同校,师生关系才会更亲密,校园学习氛围才会更浓厚。教学相长,不仅在于课堂上,更存在于日常点滴的生活中。」一亩花田,一生耕耘。偶然之间接住幸运的种子,以汗水浇灌,凭努力耕耘;初生的幼芽交付在时间的阳光雨露之下,走过四季,在辛勤耕耘中茁壮成材,终成合抱之木。祝愿方老师在今后的史学研究中,再攀高峰,再创辉煌!

1940年4月生,四川省江安县人。1957年入兰州大学历史系,1964年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1965年至1980年,任西藏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编辑。1980年,奉调到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曾任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出版学术专著《婚姻与社会宋代》(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1990年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宋代皇亲与政治》(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1994年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卷》(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同年获中国图书奖)、《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与朱瑞熙、刘复生、蔡崇榜、王曾瑜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2000年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宋代婚姻家族史论》(人民出版社,2003年)、《宋代政治文化史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宋代文豪与巴蜀旅游》(与吴其付、宋雪茜、陈盈洁、卢俊勇合著,巴蜀书社,2007年)。发表《试论宋代“婚姻不问阀阅”》(1986年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历史文章80多篇,分别刊载于《历史研究》、《未定稿》、《中国史研究》、《光明日报?史学》、《新华文摘》、台湾《新史学》、《大陆杂志》、《思与言》、日本《中国史学》等刊物。1991-1992年,任成都市锦江区第一届人大代表、常委。1993-1997年,任四川省第七届政协委员。1998至2007年,任四川省第八、第九届政协委员、常委。1990年获四川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并评为四川省优秀教师,1992年获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从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荣退。

军事历史研究杂志订阅

到车站买啊!那些偏激的,秘密的很多的,都是盗版的,看着很长志气…

很多,如 《世界军事》,《兵器知识》,《轻兵器》,其中世界军事肯恩较符合你的胃口,里面有关于世界格局的分析,不同国家同种武器的对比。

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两种版本《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另外,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也是比较权威的社科类数据库。在国外较权威和著名的数据检索系统包括SCI、EI等,为了引导我校科技人员的论文投向, 使他们的论文能被权威检索系统收录,让更多的同行了解,以扩大自己的学术影响,提高我校科学研究的显示度,现将常用数据库来源期刊的简要情况介绍如下,以供科技人员及管理人员检索、订阅、职称评定等参考。另外,本指南还列出了核心期刊按影响因子的排序表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影响因子排序表谨供参考。1、《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0版简称《引证报告》(核心期刊投稿首选),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版一次,每年第四季度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发布上一年的科研论文排名。排名包括SCI、Ei、ISTP分别收录的论文量和中国期刊发表论文量等项指标。最后一项指的是各单位在《引证报告》收编的期刊中发表的论文数。《引证报告》以1300多种中、外文科技类期刊作为统计源,报告的内容是对这些期刊进行多项指标的统计与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类进行“影响因子”排名。 (见下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0版2、《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版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军事第二编 经 济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第四编 自然科学第五编 医药、卫生第六编 农业科学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军事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社会科学战线 4.学术月刊 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天津社会科学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江汉论坛 10.江苏社会科学 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浙江学刊 16.浙江社会科学 17.社会科学研究 18.求是学刊 19.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社会科学辑刊 2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2.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3.中州学刊 2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人文杂志 26.求索 27.思想战线 28.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0.国外社会科学 31.南京社会科学 32.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齐鲁学刊 3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7.学海 38.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39.江西社会科学 40.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河北学刊 43.学术界 44.东岳论丛 45.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6.东南学术 4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50.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2.北京社会科学 53.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学术论坛 55.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6.广东社会科学 57.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8.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0.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1.山东社会科学 62.探索 63.学术交流 64.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5.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7.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8.北方论丛 69.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0.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1.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4.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5.宁夏社会科学 76.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7.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8.云南社会科学 79.长白学刊 8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1.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2.江淮论坛 8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4.河南社会科学 85.内蒙古社会科学 86.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87.甘肃社会科学 88.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9.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0.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1.晋阳学刊 92.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3.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4.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5.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6.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7.贵州社会科学 98.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9.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B(除B9) 哲学 l.哲学研究 2.心理科学 3.心理学报 4.哲学动态 5.自然辨证法研究 6.孔子研究 7.自然辩证法通讯 8.心理学动态(改名为:心理科学进展) 9.中国哲学史 10.道德与文明 11.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2.现代哲学 13. 心理发展与教育 14.心理学探新 15.周易研究B9 宗教 l.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法音 4、敦煌研究 5.中国宗教 6.佛教文化 7.中国穆斯林 8.世界宗教文化C8 统计学 l. 中国统计 2.统计研究 3.统计与决策 4.数理统计与管理C9l 社会学 1.社会学研究 2.社会 3.妇女研究论丛 4、中国社会保障C92 人口学 l.人口研究 2. 中国人口科学 3.人口与经济 4.人口学刊 5、人口与计划生育C93 管理学 1.中国行政管理 2.管理世界 3.领导科学 4.中外管理 5.管理科学学报C96 人才学 1.中国人才C95 民族学 1.民族研究 2.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 3、贵州民族研究 4、广西民族研究 5、黑龙江民族从刊 6、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回族研究 8.世界民族 9. 中国民族 10.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1.云南社会科学 12.青海民族研究 13.西北民族研究 14.满族研究 15.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改: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6.内蒙古社会科学 17.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D1,3,5国际政治 1.世界经济与政治 2. 现代国际关系 3.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4.欧洲(改名为:欧洲研究)5. 国际问题研究 6. 当代亚太 7.国外理论动态 8. 美国研究 9.当代世界 10. 西亚非洲 11.东欧中亚研究(改名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2.国际展望 13.国际论坛 14.国际观察 15.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6.和平与发展 17.拉丁美洲研究 18.日本学刊 19.东南亚研究 20.国外社会科学D2,4,6 中国政治 1.政治学研究 2. 求是 3. 中国行政管理 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 了望 6.社会主义研究 7. 教学与研究(北京) 8.毛泽东思想研究 9.党的文献 10.马克思主义研究 11.青年研究 12.中国青年研究 13.探索 14.党建研究(北京) 15.中共党史研究 16.学习与探索 17.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18.社会科学研究 19.理论前沿 20.理论探讨 21. 新视野 22.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3.求是 24.理论与改革 25.科学社会主义 26.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8.工会理论与实践 29.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30.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31.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32.理论学刊 3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34.妇女研究论丛 35.党政论坛 36.理论导刊 37.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38.理论探索 39. 半月谈 40.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41. 中国青年 42.公安大学学报(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D9 法律 1.中国法学 2.法学研究 3.法学 4.法学评论 5.中外法学 6.现代法学 7.法商研究 8.法律科学 9. 法学家 10. 政法论坛 11.人民检察 12. 河北法学 13.法制与社会发展 14.政治与法律 15.环境法律评论 16.比较法研究 17.法学杂志 18.当代法学 19.人民司法 20.法律适用 21.法学论坛E 军事 1.中国军事科学 2.军事经济研究 3.国防大学学报 4.政工导刊 5.军事史林 6.军事历史研究 7.世界军事 8.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9.南京政治学院学报第二编 经 济F 综合性经济科学 1.经济研究 2.管理世界 3.经济学动态 4.改革 5.经济学家 6.世界经济 7. 财贸经济 8.财经研究 9.经济科学 10.宏观经济研究 11.财经问题研究 12.经济评论 13.当代财经 14.当代经济科学 15.经济管理 16.当代经济研究 17.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8.南开经济研究 19.经济问题 20.经济问题探索 21.现代财经 22.上海经济研究 23.财经科学 24.国际经济评论 25.外国经济与管理 26.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7.经济纵横 28.中国经济问题 29.经济与管理研究 30.中国经济史研究 31.经济经纬 32.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33.中南财经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34.生产力研究F11 世界经济 1.世界经济 2.世界经济与政治 3.世界经济研究 4. 国际经济评论 5.外国经济与管理 6.国际贸易问题 7.国际贸易 8.当代亚太 9.亚太经济 10.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11.现代国际关系 12.东欧中亚研究(改名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3.世界经济文汇F12,F2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1.改革 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上海经济研究 峰 4.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5.经济体制改革 6. 中国经济管理 7.特区经济 8.开放导报 9.南方经济 10.宏观经济调控 11.中国改革 12.中国劳动 13.城市发展研究 14.城市问题 15.国际经济合作 16.改革与战略 17.中国流通经济 18.中国物资流通(改名为:中国物流与采购)F23 会计 1.会计研究 2.审计研究 3.财会月刊 4.财务与会计 5.财会通讯 6.审计与经济研究 7.中国审计 8.中国农业会计 9.广西会计 10.中国会计电算化 11.财会研究(兰州) 12.事业财会 13.财经理论与实践 14.会计之友F3 农业经济 1.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中国农村观察 4.农业现代化研究 5.农业技术经济 6.林业经济 7.中国土地科学 8.林业经济问题 9.生态经济 10.农业经济 11.调研世界 12.乡镇企业研究 13.中国农垦经济 14.农村经济 15.乡镇经济 16.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17.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改名为:农村经营管理) 18.世界农业 19.农村经济导刊F4/6工业经济(含F27) 1.中国工业经济 2.管理世界 3.经济管理 4.经济研究 5.改革 6.外国经济与管理 7.经济问题探索 8.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9.企业管理 10.企业经济(南昌) 11.汽车与配件 12.中国建材 13.煤炭经济研究 14.中国电业 15.建筑经济 16.中国地质矿产经济(改名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17.企业活力 18.上海企业 19.集团经济研究 20.管理现代化 21.经营与管理 22.国有资产管理 23.企业家(改名为:财智文摘) 24.工业技术经济 25.电力需求侧管理 26.铁道经济研究 27.交通企业管理 28.旅游学刊 29.邮电企业管理(改名为:通信企业管理)F7 贸易经济 1.国际贸易问题 2.商业研究 3.国际贸易 4.商业经济与管理 5.财贸经济 6.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消费经济 8.国际经贸探索 9.商业时代 10.国际经济合作 11.国际商务研究 12.价格理论与实践 13.中国商贸 14.商场现代化 15.江苏商论 16.销售与市场 17.商业经济文荟 18.中国物价 19.中国市场 20.财贸研究 21.价格月刊F81 财政.国家财政 1.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税务与经济 4.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5.财贸经济 6.中国财政 7.中国财经信息资料 8.财经问题研究 9.涉外税务 10.财经论丛 11.财经研究 12.中国税务 13.当代财经 14.财经科学 15.江西财税与会计 16.财会研究(兰州)F82/83/84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1.金融研究 2.国际金融研究 3.证券市场导报 4.投资研究 5.金融论坛 6.保险研究 7.金融理论与实践 8.上海金融 9.财经理论与实践 10.金融与经济 11.浙江金融 12.武汉金融 13.中国金融 14.西南金融 15.南方金融 16.现代金融 17.农村金融研究 18.国际金融 19.银行家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G20 信息与传播 1.现代传播 2.当代传播G21新闻学、新闻事业 1.国际新闻界 2.新闻记者 3.新闻通讯(改名为:传媒观察) 4.新闻与传播研究 5.中国记者 6.新闻战线 7.新闻与写作 8.新闻界 9.新闻爱好者 10.新闻大学 11.新闻知识 12.新闻实践G22广播、电视事业 1.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电视研究G23出版事业 1.编辑学报 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中国出版 4.编辑之友 5.出版发行研究 6.编辑学刊 7.出版广角 8.读书 9.中国图书评论 10.科技与出版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大学图书馆学报 4.情报学报 5.图书馆杂志 6.情报科学 7.图书馆建设 8.图书馆 9.情报杂志 10.图书馆论坛 11.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2.情报资料工作 13.情报理论与实践 14.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5.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6.图书情报知识 17.现代情报G27 档案学 1.档案学通讯 2.中国档案 3.档案学研究 4.档案与建设 5.浙江档案 6.档案管理 7.兰台世界 8.山西档案 9.档案 10.北京档案 11.上海档案 12.四川档案 13.湖南档案(改:档案时空)G3 科学,科学研究 1.自然辩证法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学学研究 4.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5.中国科技论坛 6.中国软科学 7.自然辩证法通讯 8.科学管理研究 9.研究与发展管理 10.科技进步与对策 11.科学新闻 12.科技管理研究 13.科学对社会的影响G4 综合性教育 1.教育研究 2.教育理论与实践 3. 比较教育研究 4.全球教育展望 5.教育评论 6.中国教育学刊 7.外国教育研究 8.人民教育 9.教学与管理 10.教育探索 11.教育与经济 12.教育科学 13.江西教育科研 14.辽宁教育研究 15.教育导刊 16.上海教育科研 17.山东教育科研(改:当代教育科学) 18.教育研究与实验 1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学前教育 1.学前教育研究 2.幼儿教育 3.学前教育 4.早期教育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1.课程、教材、教法 2.中小学管理 3.语文教学通讯(分初中刊和高中刊) 4.学科教育 5.外国中小学教育 6.历史教学 7.上海教育 8.中小学教师培训 9.小学语文教学 10.小学教学研究 11.思想政治课教学 12.天津教育 13.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14.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15.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16.英语辅导(与疯狂英语合并为:英语辅导、疯狂英语) 17.中小学外语教学 18.数学通报 19.中学物理.高中版 20.生物学教学G64 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2. 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 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中国高教研究 6.江苏高教 7.高等师范教育研究(改名为:教师教育研究)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9.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0.黑龙江高教研究 11.现代大学教育 12.高校理论战线 13.高教探索 1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G71/79 各类教育 1.中国成人教育 2.教育与职业 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4.中国电化教育 5.中国远程教育 6.电化教育研究 7.成人教育 8.中国特殊教育 9.北京成人教育(改名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0.父母必读 11.继续教育G8 体育 1.体育科学 2.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3.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4.体育与科学 5.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6.体育学刊 7.中国体育科技 8.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9.体育文化导刊 10.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1.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1.中国语文 2.语言教学与研究 3.民族语文 4.语言文字应用 5.汉语学习 6.语言研究 7.中国翻译 8.世界汉语教学 9.古汉语研究 10.方言 11.当代语言学 12.语文研究 13.语文建设 14.修辞学习 15.语言与翻译 16.上海科技翻译 17.中国科技翻译H3/9 外国语 1.外语教学与研究 2.外国语 3.外语与外语教学 4.外语界 5.现代外语 6.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7.外语学刊 8.外语教学 9.外语研究 10.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1.中国俄语教学第四编 自然科学N/Q,T/X 综合性科学技术 1.科学通报 2.中国科学.A辑,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分成:中国科学.A辑,数学和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天文学) 3.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6.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9.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10.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11.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12.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3.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14.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5.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改:天津大学学报) 17.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8.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1.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22.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3.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4.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5.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6.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7.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8.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9.自然科学进展 30.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改: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31.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2.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33.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34.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5.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6.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37.高技术通讯 3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39.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0.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41.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2.应用科学学报 43.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4.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5.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46.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47.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8.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9.北京化工大学学报(改: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0.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1.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52.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3.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54.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5.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6.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57.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8.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9.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0.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61.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2.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3.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64.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5.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6.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67.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68.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9.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70.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1.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2.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7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4.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5.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76.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7.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8.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9.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0.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1.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改: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82.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83.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4.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85.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86.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7.甘肃工业大学学报(改: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88.桂林工学院学报N 自然科学总论 1.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系统工程 3.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4.系统工程学报 5.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6.自然辩证法研究 7.科学 8.管理科学学报 9.自然科学史研究 10.自然杂志 11.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2.中国科学基金 13.中国科技史料第五编 医药、卫生R 综合性医药卫生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3.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5.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6.解放军医学杂志 7.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8.复旦学报.医学版 9.同济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10.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11.湖南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12.华西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13.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14.苏州医学院学报(改名为: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15.广东医学 16.上海医学 17.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18.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19.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中山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1.西安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2.江苏医药 23.新医学 24.天津医药 25.山东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6.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7.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8.陕西医学杂志 29.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3 0.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31.山东医药 32.河南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33.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34.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35.北京医学 36.医学与哲学

可以明确的说,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一本专门讲述二战史的杂志。一般的军事类杂志都只是将二战的军事、经济等等作为战例或战史片段来讲述。这样的杂志,个人推荐《坦克装甲车辆》和《舰船知识》。至于《航空知识》和《世界军事》这两种杂志也有讲述,但专业性或许没有前两者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