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期刊

发布时间:

现代教育技术期刊

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中国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距离教育、远程教育杂志、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1.中国电化教育2. 电化教育研究3.中国远程教育4.外语电化教学5.中国医学教育技术6.开放教育研究 7.现代教育技术8. 教育信息化9 .现代远距离教育10.远程教育杂志11.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会刊。

很多初投稿的作者对于论文发表录用编修中存在疑惑,论文发表录用编修的理解就是作者的文章审核已经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并且被期刊录用了,只是需要作者耐心等待,因为论文正在排版待发行。对于那些被拒稿或修稿的同行来说已经是个好讯息了。那么从论文发表录用编修中到录用所需时间是重点,还跟期刊周期有关,期刊可分为月刊、季刊、双月刊等,所以作者务必要了解期刊的发表周期,以防赶不上计划时间,尤其是以此来评定职称的作者,从而错过了评定职称的最佳时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与出版社沟通交流好,确保自己的论文能够如期见刊,最快的一到两个月便可见刊。1、如果您是通过邮箱投稿的,请咨询您投稿的教育杂志编辑部,因为邮箱投稿是直接投到了教育杂志的投稿邮箱里。2、如果您是通过中教数据库官网选择的教育杂志投稿,请登录官网咨询编辑,或者通过作者查稿app直接查看审稿情况。3、如果您是通过邮寄稿件投稿的,也请咨询教育杂志编辑部,因为是编辑部老师在负责审稿。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期刊

1.中国电化教育2. 电化教育研究3.中国远程教育4.外语电化教学5.中国医学教育技术6.开放教育研究 7.现代教育技术8. 教育信息化9 .现代远距离教育10.远程教育杂志11.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一般化的教育类杂志有:

1、《大学教育》(综合性教育类学术期刊)

杂志是由广西教育学院主管、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学术期刊,是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文件(新出审字[2011]980号)由《哲理》杂志更名而来。

《大学教育》杂志旨在为高校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教育理念和方法提供传播和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本刊全文同时收录中国知网、维普资讯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

2、《校园英语》(教育类专业刊物)

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主管,河北阅读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省级教育类专业刊物,已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网》全文收录。

3、《中国教师》(教育期刊)

创刊于200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国家级综合类教育期刊。据2018年6月《中国教师》官网显示,《中国教师》编辑委员会拥有编委24人、编辑4人。

4、《艺术教育》(艺术类核心期刊)

杂志创办于1977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中国文化报社主办的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国家一级艺术教育类大型期刊,每月一期。

2003年1月改版,印刷精美、品位高雅,集学术性、思想性、知识性为一体。是为全国各大、专院校、 艺术类中专师生和热爱艺术的各界人士提供信息、服务和交流的大型权威学术期刊。

5、《幼儿教育》(全国教育类核心刊物)

杂志创刊于1982年1月,由浙江教育报刊总社主管主办,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联合主办,幼儿教育杂志社出版。

《幼儿教育》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前后四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首届浙江省期刊方阵工程精优型期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幼儿教育

百度百科-艺术教育杂志

百度百科-中国教师

百度百科-大学教育

百度百科-校园英语

《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会刊。 该刊刊名由清华大学胡东成教授题字。2001年获正式刊号,对外公开发行之际,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教授率先为本刊题词:“开展教育技术研究,促进教育现代化”。秉承“立足教育技术、推动学术研究、促进工作交流、服务行业发展”的办刊宗旨,该刊面向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的诸多领域,为理论研究提供学术园地,为实践探索提供交流平台。 该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栏目包括特别策划、理论观点、教学研究、学科发展、教育技术工作、外语教育技术、微课慕课与翻转课堂、网络与开放教育、技术应用与开发、实验实训实习、行业资讯等栏目。 在内容选题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杂志2015年重点关注如下选题:教育信息化新理论,特别是立足本土的理论创新;教育信息化新技术,特别是技术的应用创新;教育信息化新实践,特别是技术与学科和课程的整合。此外,关于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创客教育、众创空间等热门议题也是本刊关注的重点。 在学术活动方面,该刊与各行业协会联合举办的2015年第六届全国数字校园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和2016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新年论坛将于2015年年中和2016年年初盛大开幕。此外,围绕教育技术新趋势、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创客教育设计、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等议题杂志还将组织一系列沙龙活动。

是的,可以上国家新闻总署去看看,基本上的所有的期刊都是可以在那里查询的,要是查不到的,那么就是假刊

现代教育技术期刊总结论文

主要看你文章写的什么。山东期刊采编中心(百度搜索我们)提供以下参考标题:《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创新教育》《 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素质教育》《 让现代教育技术加速教育现代化》《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为语文教学锦上添花》《 现代教育技术与体育教学探讨》《 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激活语文课堂》

论教育信息化条件下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

论文摘要: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我国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尽管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信息化建设的成果远远没有被充分全面地利用,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待更新,教学方法和课件制作水平也有待提高。

在教育部2004年发布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被列为行动计划中的重大工程之一。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实践,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在第一轮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授课的比例”和“教师开发研制和应用课件的情况”是评估重要指标之一,各高校由此也加大了多媒体教学条件的建设,鼓励越来越多的教师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极大地延伸了学生的感官功能,使学生的学习朝着多样化、综合性、趣味性、个性化等更高层次发展.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教育技术的内涵不仅仅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许多成果还没有被充分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对教育技术的理解和应用也存在许多问题。

一、信息化建设为教育技术应用与提高提供了条件

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实现高等教育信息化,就是要充分、全面利用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创建与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相适应的新型教育形态。冈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教学资源建设等硬件方面的成果为教育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1.校园网建设

校园网就是把分布在校园不同地点的多台电脑连接起来,按照网络协议相互通信,以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为目标的网络系统。校园网的建设为学校内部教学、科研、管理、通讯和服务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校园网内的各电脑终端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协议相互通信,还可以享受Web服务器上的相关数据及Internet的巨大信息资源,可查阅到世界各地的各类教育和学习资料,为教师的备课、课件制作、进修与学生的自主、交互、个性化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通过校园网,教师可以利用大量现成的教学软件,高速、方便地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形象直观地进行教学。通过校园网还可以实现网上直接点播课程。

2.数字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资源文献信息中心,收藏着大量的书籍、期刊、缩微胶片、声像资料及电子读物,是校园网上最大、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信息。教育信息化给图书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极大地增强了高校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职能。

在人才培养方面,数字化图书馆为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以及个性的培养提供了自由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他们想要获取的知识并在这一领域进行系统而深人地钻研,掌握研究方法,形成创新意识。

数字化图书馆为高校的整体水平和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随着信息传播的网络化,国内外大量的科研信息逐步依靠网络传播,利用网络来捕捉最新学术信息,下载科研文献资料越来越便利,逐渐成为教师从事科研的重要方法之一。

3.网络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主要包括:网络课程建设、素材库建设以及教学支持环境建设。网络课程的基本特征就是在网络环境下能够运行的课程,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集文本、图片、图像、动画、声音等信息为一体,经过科学的构思设计规划,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特点,满足网络运行要求,师生便于交流的一个交互式的课程知识网络化学习系统,其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1999年教育部启动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组织开发了300多个高等教育网络课程和资源库(素材库、案例库、试题库)及相关平台。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精品课程的建设,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重要内容之一,计划用五年时间(2003~2007年)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又指出:“继续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遴选3000门左右课程。进行重点改革和建设”。通过建设,所有省级以上的精品课程都实现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课程的教案、大纲、部分教学录像、参考资料、习题等教学资源上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对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二、对存在问题的分析与研究

教育信息化建设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模式,信息化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笔者认为,比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师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的转变,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终身教育等现代化教育理念仅靠教学模式的改变是不能实现的。在信息化教学的实现过程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1.传统的与现代的教学手段

将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必然的结果,也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发展趋势,高校教师应该主动适应这一变化,将提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作为自己职业能力发展的重要部分,努力提高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但传统的以粉笔和黑板作为教学媒体的传统教学手段有其特有的优势,不能完全放弃。对于以公式推导、逻辑推理等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教师在黑板上一步一步讲解更符合学习规律,更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主动性的发挥。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内容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目标。不考虑课程内容特点,过度强调课件制作形式和多媒体使用程度,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同时许多教师会对多媒体设备产生依赖,甚至会出现不用多媒体不会上课的情况。教育技术的滥用让很多教师将纸质教案变成电子教案,由照本宣科转为照屏宣科,这种情况导致学生要么忙着抄课件内容,要么上课不专心等着课后复制课件;要么跟不上教师PPT课件的转换速度失去兴趣而放弃听讲,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成为空谈,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其后果令人担忧。笔者认为教师在教育技术应用过程中既要吸收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的优势,还要考虑如何根据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条件将知识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不管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最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达到教学目标。学校应引导教师注重教学目标的实现,以资源为中心整合课程内容,不要把重点放在多媒体技术的呈现效果上。

现代教育技术 电化教育研究 教育技术学 中国电化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期刊什么级别

<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会刊。

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简介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社是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直属媒体机构,由教育部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指导工作,以传播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发展为宗旨,服务于各级教育管理机构、各级各类学校、国内外著名信息化企业及广大教师和学生。帮助、指导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教育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教育科研及教育教学的应用。同时承办教育部有关教育信息化的论坛、展会、巡展、培训、咨询等活动。编辑出版国家级刊物:《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参考》、《世界教育信息》杂志。《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是唯一国家级教育信息化权威刊物。全国教育信息化类发行量最大的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拥有全国日点击数最高的教育信息化网站,依托部委资源,宣传报道国家在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针政策和重大事件,为读者提供国家实施教育信息化项目的建设经验和权威信息。依托国家权威的教育 信息化专家资源,深入探讨我国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读者提供高水平、可借鉴的理论文章。面向市场,贴近读者;适应全国各地各级教育部门领导、学校校长、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教学科研人员的不同需求。突出体现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的普及和应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探讨、学习和交流经验的平台。发行概况发行区域 全国发行,新闻出版署统一刊号发行方式 邮局订阅、自办发行、系统直邮发 行 量 每期8万份发行周期 每月两期出版日期 每月10、20日出版版 面 量 大16开,每期96页零 售 价 RMB10元/期刊 号 CN11-5572TP(国内) ISSN 1673-8454(国际)邮发代号 82-761(高教职教)80-423(基础教育)目标人群 全面覆盖教育部司局级以上教育管理机构;重点覆盖教育信息化建设决策及指导机构;普遍覆盖各级各类学校校长、网络中心主任,以及信息技术教师、学科教师等,并装备各类院校阅览室。教育信息化有关的国内外著名IT企业。以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为核心,以各省教育厅为基础,现已建成十五个地方发行工作站:湖北、湖南、河南、广东、安徽、辽宁、江苏、广西、陕西、四川、新疆、黑龙江、河北、青海、山西。教育部直属机关办公室、主抓教育信息化的司局级领导、教育部直属高校网络中心覆盖率95%以上。省厅级教育管理机构覆盖率90%以上。市县级教育管理机构覆盖率85%以上。各级教育政府采购机构覆盖率95%以上。

华声教育期刊不属于国家级期刊。《华声》杂志由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管,华声在线股份有限公司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43-1471/C。

国家级教育期刊栏目有: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与教育信息化,教育与教学研究,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教育研究与教育管理。

关于华声的其他杂志期刊:

《华声观察》以独特视角解读社会热点新闻,为公务员、企业高管、白领、教师等较高文化层次群体提供关于时政新闻的深层解读,帮助他们提高社会洞察力,杂志栏目设置特色鲜明,话题鲜活,细节生动,语言时尚,是一份能影响社会中坚力量的高端精品杂志。

《华声文萃》是汇集千家报刊精华的综合性文摘杂志,注重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既聚焦时政热点,深挖国际国内大事幕后新闻;又关注读者身边家事趣事,贴近读者生活;同时致力于提供实用类资讯,做读者的好帮手。

《中国教育信息化》是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创办、国家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旬刊;《现代教育技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 办,月刊。 从评职称的角度看,两个都不属于北大核心期刊,但都应该算国家级,但旬刊的份量不如月刊。

现代教育技术现代远程教育论文

远程教育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及作用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新时代,知识经济将成为未来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进程将大大加快,各国间科学技术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民族文化凝聚力的竞争日益加剧。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各国国民素质的竞争,开发人力资源,发展人力优势,是各国提高国际竞争的关键。 信息技术在迅速改变社会的同时,也给教育以更大的发展空间。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它们为教育和学习突破时空的限制,为教育大众化的同时更加个别化和个性化提供了日益先进的技术支撑。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尤其是教育手段的变化使得传统教育正在面临着根本性变革。实现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和全民族的继续教育,构建开放灵活的终身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社会,是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在教育部发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将发展远程教育,构建终生学习体系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倡导终生教育,建立学习化社会涉及众多因素,诸如:经济发展的程度、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文化价值的取向,法律保障体系的建立等等。终生教育被普遍认同是社会发展的综合结果,而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对终生教育的实践所起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 一、远程教育为终身教育搭建了平台 1、以学习者为主体 长期以来,人们认识到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于是在教育理论中不断探索,提出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然而在传统教育的实践中,受其形式和方法的束缚,却无法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模式和观念。在远程教育中师生处于分离或准分离状态,教师角色出现了明显的转换,由传统教育中的主导者变为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成了音像教材中的一个组合因素;学习者也从教育的对象变为教育资源的选择者,利用者。教育技术的界入,使得学习者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确立。当今世界信息量激增,信息传输更为便捷,远程教育可以使全球的学习资源共享,学习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在人们多种多样的学习中,学习更是学习者主动的选择。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把人推到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上,人必须学会学习,在社会生活中主动地选择学习,否则就无法生存。 2、学习材料的个性化的设计 既然远程教育是以学习者为主体,那么远程学习材料的设计就应充分利用教育技术手段之所能,从人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征出发,考虑下述因素:学习主体的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化需求;不同学习主体对学习时空的特殊要求,人的生理发展、老化程度和认知特点对学习材料演示的方法、演示时间的要求;学习内容对虚拟学习环境的要求;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对学习媒体的选择与综合应用;人的认知、能力、情感的发展特征与远程学习形式、过程的相适应,以及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等等。这种强调个性化、个别化的学习材料设计要达到的目标是,任何人只要有学习需求,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学习材料,选择适合个人学习习惯的方式,进行最有效的学习,从而使个性、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注重对学习者的学习支助 远程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更具学习个别化的特征,学习由学习者控制,学习过程的设计特别要注重对学习者学习支助的设计。对学习者的学习支助要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中。学习支助,不仅仅是狭义的学习支助,只是答疑和批改作业,还要努力含对学习全过程多方面的的指导。一是要有比较详细的对个别详细进行指导的详细指南。突出学习目标,学习的重点的难点,指导如何控制学习过程,有效地分配学习资源的时间。二是要有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习不同的内容宜采用的不同学习技巧,如何有效地进行自我学习、小组学习和以教师为资源的学习。这要求学习过程有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多种途径和形式的交互设计。三是要帮助学习者学会自我调节。学习者要学会自我评价,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目标、内容、方法和进度,以使学习更符合个体的特征。。这样,以使每个学习者学会学习,对学习过程的选择都能达到整体的最优化

2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也是20年前,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关于加速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指示,我国电化教育重新起步,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序幕由此拉开。21世纪在即,处在这两个值得纪念的20年,展望未来,我们对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开创中国教育技术事业生机勃勃的新局面充满信心。一、邓小平教育理论指明了教育技术改革的正确方向,改革开放创造了教育技术发展的良好机遇1、发展教育技术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978年4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制定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他要求,“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示“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20年来,这些指示一直指引着我国教育技术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外落后了”,就“必须下定决心,急起直追”,“力戒空谈”的思想。2、教育技术发展是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少说空话,多办实事”的结果在小平同志的倡导下,党和政府积极支持教育技术的发展,几任政府领导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指引下,创造性地推动这项工作。由于我国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政府一直强调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要坚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具体实际,分类指导的原则,在“七·五”和“八·五”期间都提出了“中等学校和中小学校电化教育设备配备标准”,指导并推动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从目前的情况看,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中小学的应用,仍然基于视听媒体技术的多媒体优化组合教学形式为主;基于电子通讯和计算机网络的远程教育形式已经在一部分学校中开始应用,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的应用,优化了教育过程,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效率,减轻了学生负担,促进了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改革。我国高校已经由视听技术向多媒体、网络化发展,进入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阶段。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或地区提出“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启动或建设现代化教育工程”。据1995年底对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缺贵州省)的统计,“八五”期间我国教育技术总投资为115亿多元,其中财政预算内投入占80%,预算外投入占20%,平均每年投入23亿元。由于国家和地方对发展教育技术的重视,我国用于现代化教育的设备、设施在20年间有了突飞猛进发展,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打下较好的物质基础,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2、音像电子教材建设不断满足需要音像电子教材建设作为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保证,多年来,一直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过去,我国教材建设形式单一,基本是文字教材“一统天下”。随着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教材的表现形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现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视盘、计算机软件等音像电子教材已成为我国教材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中小学的音像电子教材建设经历了从投影、幻灯(80年代初期)到录音、录像(80年代后期及90年代初期),以及到现在以多媒体组合教学形式为主的几个发展阶段。由于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以投影、幻灯、录音、广播、电视、录像、计算机等媒体优化组合的多媒体教学形式不仅是现在,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学校教育的主要媒体形式。中小学使用的音像电子教材,主要由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规划和组织建设。中央电化教育馆及地方各级电化教育馆为中小学组织编制了大量的投影、幻灯、录音、录像等音像电子教材。随着教育软件市场的发育和逐步规范,涌现了一批教育软件公司,生产制作符合学校需要的音像电子教材。一些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还自己开发制作了适合教学需要的音像电子教材作为教学的补充。截止到1995年底的统计,用于教育过程的音像电子教材,幻灯、投影片为8.3亿张,录音教材1716万小时,录像教材1708万小时,计算机教学软件28万个,光盘3.9万张。新媒体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有利于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引起了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有更多教师的应用和参与开发新的教育教学软件。我国广播电视大学的教材建设也发生很大变化,由借用普通高校的文字教材,配套录制“课堂搬家”式的音像教材,变为自行编制适于远距离教育要求的、相互配套的文字与音像电子教材。全国电大现有录像带167.9万盘,录音带198.7万盒。我国卫星电视教育开通了综合教育、电视大学教育、中小学教育等三个卫星电视频道,在北京地区通过35频道还播出一套综合教育电视节目,每天共播出5.1小时。使一些学校通过接收,选播,扩大了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软件供需之间的矛盾,逐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3、现代教育技术科研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随着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广泛开展,研究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受到了各级领导和从事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人员的重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科研已经从早期的媒体对比型研究、学科专题型研究向以整体、综合为主的实验研究过渡。各级电教馆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了一支从事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队伍,开展了一批对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课题。如:现代教育技术环境的研究、中小学音像电子教材建设的研究、信息技术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研究、我国基础教育实施现代化教育工程的策略研究、中小学校及职业技术学校电化教育设备配置标准的研究、中小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现状及其资源共享的实验研究、小学语文“四结合”的实验研究、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的实验研究、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实验研究等,取得了一批丰硕的成果。我国高校中的教育技术专家、学者在研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开展教育技术理论、方法,远程教育,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教学设计,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教育技术的发展发挥了前导和推动作用。我国远距离教育的研究,特别是在远距离教育的开放性和教学现代化方面的研究,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推动了全国广播电视教育改革和发展。“八五”开始,为推动农科教结合、燎原计划实施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国家教委组织开展了现代教育技术综合实验县的研究。全国有一批综合实验县,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宝贵的实验研究经验和成果,丰富和发展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4、建立了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一支队伍在教育技术发展过程中,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教育技术学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具有较强专业技术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育技术专门人才队伍。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已经在我国绝大多数师范专业的高等院校中建立起来。非师范专业的高等院校,也有部分设立了教育技术学专业。教育技术学学科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等层次齐全人才培养能力。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呈现出勃勃生机。在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一支有理想、懂专业的专门人才队伍。这部分人才除了从从事教育技术相关专业工作的同志和教师中选拔出来,进行培养和任用者外,大部分是从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据1995年的调查,我国已有教育技术机构74849个,专职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人员达20万人,还有数十万兼职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教师,他们中的多数已经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在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这支具有较强专业技术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育技术队伍必将在实践、研究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5、探索了全面提高学生以及劳动者的素质的途径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利用先进媒体手段,积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教师和教育技术人员充分利用录像、电影等媒体,选择具有教育意义的节目给学生们播放,使孩子们在形象生动的画面里和感人的情节中接受爱国家、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一些中小学还建立了卫星电视接收站和校园有线电视网,收集了许多优秀教育电视节目、教育影片、VCD光盘、录像片定期为学生播放,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高等学校为加强思想政治课建设,编制了大量生动形象的音像教材,向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开展中国的国情教育。由于改变了传统单一说教的方式,多种媒体教学,为学生所喜闻乐见。一些高校充分利用校园“有线电视台”,每周编制校内新闻和反映本校教师学生生活的专题节目,使大家了解学校工作,表扬先进,指出存在问题,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深受师生欢迎。中国教育电视台以及各省级教育电视台在播放教学节目的同时,积极开办教育新闻、教育信息和综合性教育节目,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介绍教育战线工作情况,宣传优秀教师、著名专家的业绩,使社会对教育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理解。中国教育电视台举办的百部爱国主义影片展播,受到社会好评。电化教育的开展为广大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并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组成部分。许多县电教部门以支农为己任,把当地农民急需的农业技术知识、商品经济知识、医疗卫生知识的录像节目送下乡,宣传了致富门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受农民欢迎,直接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的地方把如《稻田养鱼》、《毛竹种植》、《烤烟技术》等录像片反复为乡村农民播放,使农民迅速掌握了致富技术。还有的县电教部门将扫盲识字与推广一、二项致富技术结合在一起,利用电教手段培训农民,也收到很好效果。1991年原国家教委表彰了天津市静海县等31个综合开展电化教育,在学校电教、教育电视收转站建设、农村实用技术推广等方面作出突出成绩的县为全国电化教育先进县。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势,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服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中电教手段得到广泛应用。职业高等专科学校、职业高中、大型厂矿培训中心都不同程度地开展教育技术工作。电力系统、人民银行系统利用专业培训录像带直接为基层岗位培训继续教育提供了形象教材,受到社会广泛欢迎。三、认真总结20年的基本经验,积极规划面向21世纪的发展蓝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年,我国重新起步的教育技术走过了一段辉煌的历程,为教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邓小平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加快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思想,是我国教育技术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南,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教育技术重新起步与迅速发展,源自改革开放后国情的实际需要,来自经济振兴、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迫切需求。教育技术的发展要自觉服从、服务于“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适应与满足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积极为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服务。教育技术实践领域涉及面宽,覆盖面广,必须在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依靠中央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与协作,才能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既要依靠国家给予政策扶持和必要的投入;又要坚持改革开放,引入市场机制,取得社会支持;还要发扬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教育技术是一门新兴科学,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为教育服务,为教育教学整体改革服务。在信息化过程中,要重视网络化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同时要注重各种现代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不能偏废。只有注意把“常规媒体手段”与“先进媒体手段”恰当结合,才能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教育技术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的组成要素。教育技术要深入学科、深入教学、深入课堂。要调动广大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始终围绕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开展工作,并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益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技术学科和事业的发展,要高度重视教育技术工作者和广大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技术队伍,通过他们观念上的转变和实践上的努力,促进并支持教育技术的发展。电子媒体教材建设始终是教育技术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统筹规划,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持久地抓好这项工作。软硬件建设必须协调发展,政策和资金要向软件倾斜,使软件建设从数量上、质量上进一步缓解目前仍很突出的供需矛盾,逐步满足目前我国的迫切需求。20年来,我国教育技术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两个层面上还显落后。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准确把握世界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进一步从战略高度规划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技术设备与信息资源,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整体改革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提出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的战略目标,也对教育战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把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带入21世纪,我们必须在深刻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确定我国的教育技术发展战略。随着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的飞跃发展,即将来临的21世纪,许多新的技术将应用到教育领域之中,从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情况看,数字化音像技术,广播与卫星通讯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都已应用到了教育与教学中。教育技术的内容和形式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发展趋势可归纳为:音像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卫星广播技术应用于远距离教学;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个别化交互学习;交互网络技术应用于通讯教学;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仿真教学。与此同时,当前的教学媒体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是信息显示的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以及教学过程的智能化。从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看,国外教育技术正在学校教育、培训和作业技术三个方面向纵深发展。这些发展趋势和特点对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为跟上世界发展潮流,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世纪之交的中国教育技术发展策略应是:巩固发展以音像技术为基础的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逐步推行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远程教育。首先,要发展学校教育技术,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实现教学现代化面对即将来临的21世纪,我国学校教育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于观念上的转变和随之而来的教学环境的改变。教育技术工作应高度重视对现代化教学环境的建设,重视教育技术对促进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的研究。在基础教育领域,要进一步巩固发展以音像技术为基础的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根据不同地区,加强分类指导,使大部分学校在不同层面上的教育技术水平有明显的提高,推动“普九”工作的巩固、提高,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通过《全国电化教育“九五”计划》的实施,到本世纪末,全国城市中小学和县城中小学达到原国家教委颁布的一类电化教育设备配备标准的学校总数增长8%,有条件的乡镇中学、中心校和少数民族寄宿制学校达到二类电化教育设备配备标准;常规技术媒体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现有卫星资源被充分用于教学活动,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和实验,少数学校和发达地区建立起校园网并与社会联网。通过全国中小学1000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工作,带动和加强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总结出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开展教育技术的典型经验,指导并促进学校教育技术的全面开展。统筹规划,加强审定,引导教材制作企业的发展,使一体化设计的教材初步满足多层次、多规格的教学需要。在高等教育领域,根据高校的不同情况,建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环境,把教育内容、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在教育技术的平台上。到2010年,使我国若干所高校的教育技术水平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各校都有应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多媒体教室,使其在数量上基本满足教学需要;建设校园网络,实现教学信息、图文资料和管理信息收集、存储、检索、调用的现代化,并与“教育科研网”联网,及时获取国内外信息资源。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实施的基础上,一体化设计教材。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意见》,初步完成高校教育技术机构的有机合并,使学校教育技术力量得到综合利用,运用教育技术的学科和教师范围有明显扩大。部分有条件的高校建设远程教育设施,以自己的优势学科参与远程教育,使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在现代远程教育领域,面对世纪之交,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态势,要把现代远程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面向21世纪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逐步推行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必将进一步使教育领域产生深刻变革,促进教育现代化。它也将进一步突破传统教育时空的限制,扩展教育资源,推进教育大众化和终身化。同时,它将会推动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进一步扩大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需求,促进优秀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带动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成为国家信息产业发展以及整个经济发展的新的生长点,推动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将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不断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到2010年,基本形成多规格、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体系。现阶段,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的公众和专业信息传输网络,形成以卫星视频传输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多元化现代远程教育专业传输网。充分发挥实力雄厚的研究性大学的优势,开展大学后继续教育。通过各类高校的远程教育,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逐步提高公民的学历层次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探讨经济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发展多种行业和专业的继续教育,为在职专业人员提供各种进修机会,满足各方面学习者多层次和多样化的终身学习需求。在少数有条件的地区和中小学开展中小学远程教育试点,扩展教育资源。提高师资水平;建设学习资源中心,开展家庭教育,提供学生主动学习的条件,推进素质教育。以中心城市为依托,逐步形成以省(直辖市)为主,统筹管理的现代远程教育区域网络。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解决老、少、边、穷地区教育问题,推动“普九”和“扫盲”工作,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到2010年前后,将使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不断扩展地区现代远程教育传输网,在更多的地区、学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实验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现代远程教育。在党和国家关怀下,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我国的教育技术事业,正以开创生机勃勃的工作新局面,迎接新世纪的曙光。我们将把握时代的脉搏,关注世纪教育技术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研究及实际应用,为社会、经济、教育的整体改革服务,为我国早日实现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执笔:刘雍潜、陈庆贵、张敬涛版权所有 Copyright 宜城中学 -黑夜舞 最佳浏览环境 IE5.0 800*600 分辨率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进步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极其巨大的影响,其影响波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促使了知识经济的崛起,世界文化的交汇,各国政治的公开和进一步的民主化。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有了根本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确定,人在一生中不断学习,发展自己的潜能和不断选择未来被认为是人的基本权利。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现,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观念已被普遍认同。 信息技术在迅速改变社会的同时,也给教育以更大的发展空间。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它们为教育和学习突破时空的限制,为教育大众化的同时更加个别化和个性化提供了日益先进的技术支撑。 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尤其是教育手段的变化使得传统教育正在面临着根本性变革。在教育部发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将发展远程教育,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继续、终身学习有许许多多的途径和方法,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所进行的十分人性化、个性化的教育。因现代远程教育能打破时空的局限,教育学习资源的丰富,个性化的学习材料设计,有效的学习支助系统,费用相对比较低廉,使终生学习成为可能;现代远程教育还因其与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步,人们选择远程的方式进行学习,能极大地提高人们的学习能力,学会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学习,从而利于人们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等优势成为人们终生学习的最佳选择。终身教育体系要求各级各类教育打破隔离、分割状态,互相衔接沟通、扩展延伸适应人们终身学习的需要。远程教育的发展正在使得各级各类教育的功能不断扩大,有了互相衔接沟通。扩展延伸的途径,打破了各类教育相互隔离的状况,以逐步做到相互沟通,使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能够成为现实。 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不同于传统课堂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其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必然会与自身产生的必要性相关联。人类已经进入了“知识爆炸”时代,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新学科、新专业、新领域的不断涌现,迫使人们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终身学习,而快节奏的生活又不得不使人们将远程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的第一选择。在新时代,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是他社会生存能力的重要表现。上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著名的研究报告《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中对现代劳动者的素质描述为: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许多发达国家也在人才素质结构内涵的总结中提出,要培养人的继续发展能力、学习能力、对不断变化的世界的迅速反应能力、新知识的及时吸取能力、以及知识的更新和创造能力。 参与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人构成了一个不同于传统入学资格的群体,他们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点:①以成年人为主体,学生之间的年龄差距大;②在职学习者居多,工作与学习的矛盾突出;③大多具有鲜明的行业、职业背景,报名入学时专业选择取向要求高;④学习动机呈多样性,学习压力因素各异;⑤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强;⑥有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不迷信教师,能批判性地接受学习;⑦在校学习期间,对社会动态反映敏感而又快速;⑧学分制管理、按课程注册学习,学生学习过程呈个别化趋势;⑨学习手段、方式、时间出现明显的变化;⑩学生与学校(教师、管理人员)处于准分离状态,校园氛围影响甚小。在现代远程教育的实施中又应该如何来培养人们掌握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培养呢?著名国际远程教育学者德斯蒙德·基更认为,面向21世纪终身教育的远程教育有两种模式:即以群体为基础的远程教育模式和以个别为基础的远程教育模式。并分析了远程教育的主要特征:远程教育有潜力开设全球性课程;教育和培训的个别化;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个人化;远程教育极好地适合了个人随处移动和到英特网上学习的需求;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快速地反馈;比其他的办学形式更便宜;技术使得远程面对面的教学成为可能等。他从远程教育对教育技术的使用和远程教育具有的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来分析远程教育的特征。现代远程教育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运用多种媒体和多种交互手段帮助学习者更方便更有效学习的一种教育形态。长期以来,人们认识到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于是在教育理论中不断探索,提出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然而在传统教育的实践中,受其形式和方法的束缚,却无法充分体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模式和观念。在远程教育中师生处于分离或准分离状态,教师角色出现了明显的转换,由传统教育中的主导者变为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成了音像教材中的一个组合因素;学习者也从教育的对象变为教育资源的选择者,利用者。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