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单身的原因论文研究

发布时间:

单身的原因论文研究

你好!现在主要是男多女少,而且大学谈恋爱也不正常,还是有很多单身的,主要大部分还是要以学业为主。

部分主义今年逐渐流行起来,一些人虽然没有表明自己将来是否会结婚,但却没有着手脱单,找对象,大龄青年随处可见,是什么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发生?给你脱单的机会,你愿意恋爱结婚吗?有报告指出我国初婚的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尤其是一线大城市,基本超过30岁。走在大街上,二十六七单身男女大有人在,对此人们的习以为常,思痛见惯,但家里的长辈却不认同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关心单身者的情感问题。每次聊天话题都不知不觉聊到找对象的问题上,甚至安排无休无止的相亲,一聊到成家的话题上,有些亲戚长辈们的嘴就像卸闸的堤坝那样开启滔滔不绝的劝导,一个个化身科学领域的专家给你上课。生物学专家这样说,你快30了还不结婚,年纪再大点儿,你就很难还生孩子了,情感专家说眼光不要这么高。凑合过日子就好了,心理专家说你都30了还不结婚,你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被轮番轰炸后,恐怕有的人要生气了,你是在太平洋上当警察的吗?要不怎么管的那么宽。我们来分析原因,都市男女们到30岁还单身的原因有哪有哪些一?工作忙,没时间,没条件,没精力谈恋爱,二,受教育程度高,导致大龄单身群体偏多。三,对婚姻的质量要求太高,四,社会压力太大,结婚比找工作还难。如果真的想多了,那么就试试以下三个方法,以扩大交际圈儿,身边没有喜欢的对象,那就将自己的交际圈扩大,多认识新的朋友。二,提升自己,多读书。出去旅游,开阔眼界,或者报个技能培训班,让自己变得够优秀,自然能吸引优秀的追求者。三,勇敢追求,碰上心仪的对象就去尝试,不试试怎么知道成不成功,或许他也在等你。

大学生中几乎有七成都是单身,情侣可真是属于稀有品,为什么大学生的单身率这么高?

下面作为在校生的我来对这个问题做一做分析

关于大学生单身的论文研究

大学生恋爱的利弊论文

大学生恋爱的利弊论文,大学生之间的爱情是纯洁的,想要增加彼此的感情也是需要从一些小事做起的,这样也能更加熟悉彼此,下面就为大家分享大学生恋爱的利弊论文。

大学生恋爱对心理变化有着重要意义。如今社会大学生谈恋爱是对是错,很多事情都具备双重性,我们不只要看清大学生恋爱的弊端,还要看清大学生恋爱的利端。大学生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爱情观念,才能成长为对社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大学生恋爱有哪些弊端

(1)大学生恋爱会影响学习荒废学业,对对方充满依赖,会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对方身上,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虚度光阴。双方的情感产生波折就会伤心欲绝,悲痛万分,对双方造成严重的影响,每天无心学习一直处在伤痛之中,严重者甚至会休学辍学,对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2)恋爱成功率低。大学生恋爱越来越低年级化,大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大一就开始谈恋爱的现象越来越多,由于大一学生阅历较浅,新入学的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和目标,还处在懵懂的状态。对恋爱的想法同样如此,对于恋爱的看法同样处于懵懂状态。现在大学生恋爱大都注重恋爱对象的外观,不会去注重对方的内涵,这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错误的爱情观念,应该避免这种观念的产生,对大学生身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3)不正确的爱情观念。现如今男女双方产生裂痕,对恋爱的对象失望,身边的人就会说“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男/女人还不好找”,诸如此类的话语数不胜数。这会给大学生造成错误的心理暗示,我还可以找一个比现在更好的对象,现在这个对象不要也罢。这会让大学生对现有的状况做出错误的决定,从而放弃对感情危机挽救。在心理留下错误的'暗示,造成错误的爱情观念。

(4)缺乏独立性,没有自己的主见。许多大学生在自己的情感问题上缺乏独立性,喜欢听取父母、朋友、闺蜜的意见,没有自己主见。只要别人都说对方好,自己就算不喜欢也会去勉强迎合,勉强的恋爱不会长久,只会造成心理上的创伤。

(5)与异性之间无法区分友情与爱情,大学生男女相处时间久了,会产生一种依赖性。习惯了跟对方在一起时的感觉,时间一长会误认为这种感情是爱情,这时双方应该冷静下来,互相思考这种感情是爱情还是朋友之间的友情。如果盲目确定是爱情开展追求,到最后双方都会受伤,不只没有收获爱情,也许还会失去一个要好的朋友。

(6)双方为过纪念日节日等产生的经济问题。如今社会大学生消费水平提高。一些大学生为了给对方买更好的物品,满足对方的虚荣心来维持双方的感情,不断的从家里要钱,使一些不富裕的家庭产生更大的家庭负担。而无法满足对方时,也许就会产生盗窃、抢劫,走上违法犯罪的一条路。

大学生恋爱有哪些利端

(1)大学生谈恋爱是培养大学生责任心的方法之一,责任心是大学生进入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品德之一,爱情不是一个人单独的付出,而是两个人在生活中同舟共济,同甘共苦,双方之间的责任心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大学生进入社会以前都是在父母,亲人之间的精心呵护下成长的,对父母的依赖性和言听计从极强,进入大学恋爱后受到以前的心理影响开始追求自立,并开始脱离父母过多的管束。此时只要正确的引导和教导,对培养其正确的责任心有着重要意义。要懂得为爱人及其他人负责任,这样今后才能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2)恋爱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学会如何与异性相处,男女本来就是不同的,在想法和行动上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大学生毕业之后不可回避的要与更多的异性接触,而社会上人和事的杂乱性是不可想象的,大学时期的恋爱可以成为一种练习和磨练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表述,分析,取舍等能力,可以更好的和他人交流达到互相了解的目的。

(3)大学生恋爱作为枯燥的学习生活中的一种调剂品。大学生活是枯燥乏味的,大学恋爱可以很好的中和这种状态,为沉重的学习任务中增加一丝轻松、甜蜜。两人之间可以互相鼓励,互相进步,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两人会共同努力一起奋斗,一起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4)相同的文化水平,对双方恋爱的培养有着稳定的发展。就恋爱的本质而言,不是简单的身体吸引,而是一种思维的相仿,情感的共识爱好的协和的上机精神生活。同一文化程度,双方更为接近的观念想法,更加简单在生活、抱负等目标找到相同的话语。

(5)可以提高大学生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在双方的交往暴露自己的缺点,在恋爱之中会慢慢的为对方着想慢慢修改自身的缺点。学会包容对方包容别人,可以提高与人的沟通交往能力。

(6)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大学生恋爱双方会越来越了解对方,进入对方的生活,了解对方的生活方式。进入对方的朋友圈,了解对方的挚友,认识对方的好友,交到更多的朋友。你要得到幸福就必须经得住磨练,这也是人生的真理。

大学生恋爱没有对错,他们在快乐与泪水中不断前行。婚前一切恋爱,不过是在为婚后的幸福生活做铺垫,最主要是你在恋爱中能得到什么,学到什么。祝所有人的恋爱都能成功,所有人的生活都能幸福美满。

爱情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大学时代的纯洁恋爱更是美的令人心生向往,我方观点:大学生恋爱利大于弊。

首先,让我们明确几个概念。大学生是指受高等学校教育,心理生理都相对成熟的青年群体。他们本身具有一定的判断力、控制力、约束力和责任意识。

恋爱是指男女双方互相倾慕或互相倾慕的行为。它是志同道合的两个人用感情、理想、责任共同缔造的`。而大学是区别于高中的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更为爱情的滋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第二:评判大学生恋爱利弊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大学生人格的健全、性格的完善、知识的积累。我方并不否认大学生恋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但综合考虑,还是利大于弊。同时我方更提倡一种互相帮助、互相支持、荣辱与共的积极向上的正确恋爱观。

第三:大学生恋爱无论结局如何,他的得失相对于大学生整个人生历程而言的价值是极为重大的。恋爱中,你会学会如何宽容、忍让他人。恋爱中,你会懂得什么是坚持和坚守。恋爱中,你会明白爱更是一种责任与付出。恋爱中,你会更能体会如何去承受爱之重。

恋爱,让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恋爱,让人学会爱与被爱—— 亲爱的对方辩友,难道就因为恋爱可能受挫,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我们就要放弃爱的权利吗?

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大学生心理生理已基本成熟,据调查显示,大学阶段是人对恋爱欲望最高的阶段。如果这个时期一味压制对爱的欲望,违背客观规律,不仅影响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还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

因此,我方坚持认为大学生恋爱利大于弊。

二十左右岁的年龄段,或多或少对校园恋情有过幻想,高中的学习压力太大,许多人放弃了这个想法。

当进入大学后,少了点学习压力,便多了点情感的追求,甚至觉得上了大学就得跟风谈个恋爱,以求得心理平衡。

然而,这是缘分的到来还是可以的把恋爱当成大学的主业,只有每个人自己才知道。

说真的,通过跟风谈恋爱来求得心理平衡,这实在不敢苟同。摆脱单身并不是你大学生活的必须,与其每天担心自己没人要,求撩,倒不如踏踏实实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大学里谈恋爱的利处:

1、在离家之外获得一份温暖。

2、有一个相互监督和相互勉励的对象。

3、学会理解和包容。

4、懂得担当与责任。

大学里谈恋爱的弊处:

1、忽视了学业的重要性。

2、错误的恋爱观,不成熟的恋爱观导致对人生的消极情绪。

3、两个人的不稳定因素导致而来的伤害。

我们要有正确的爱情观和行为习惯:

(1)要一份志同道合的爱情。

(2)摆正爱情与学业和事业的关系。

(3)懂得爱情是一种相互理解,是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

(4)善于控制感情,理智行事。

(5)让自己拥有被爱和爱人的能力。

人生的选择就是这样,得到些什么就会失去些什么,无法两全其美。你选择了恋爱就要承受恋爱带来的一切磨难,但也摆脱了灵魂的孤独,你选择了单身就要忍受无助的寂寞,但也换来了宝贵的自由。

当然,如果确实没有心动的,好好学习,定下自己发展目标,并且脚踏实地地努力也是好选择,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不管怎样,别让自己未来后悔,别留下遗憾就对了!

大学生是否应该谈恋爱及大学生谈恋爱的影响成为近年来社会谈论的热门话题之一。 事物往往具有两面性,有时我们往往只看到其中的一面,甚至走向极端。我认为在大学期间谈恋爱有利也有弊。 大学生活是人生值得回忆的一段美好生活。大学生基本上都是17——25岁之间的青年,他们都是经过了高中的“炼狱”。才走进美好的大学殿堂,许多的大学生都会如释重负,他们都会在大学的生活中有所改变,当然,这包括谈恋爱。其实大学生谈恋爱并不是无益的。首先,我认为大学生谈恋爱可以增加一个人的责任感,正确的恋爱可以使一个人由不成熟到成熟,从而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既然爱一个人,就要为对方付出,要对对方负责任,要使对方快乐,只要对方幸福,自己也就是幸福的。也许你有爱偷懒的毛病,而他(她)不喜欢,那你就有可能为了对方而改变;也许你有爱沾小便宜的毛病,而对方不喜欢这样,那就有可能为了对方而改变。 其次,恋爱可以使一个人更有理想和抱负。理想赋予爱情深刻的社会内涵,是爱情的内在依据,爱情是两个人感情的交融,是爱对方和爱自己的统一,一方对人品的期望回影响另一方对人品的期望;一方对行为的认同会影响另一方行为的标准;一方的言谈会影响另一方心声的表露。这种人格上的相互映衬,志趣上的相互认同,就形成了双方对生活的共同理想,从而使恋爱中的男女精神振奋,彼此受到鼓励,激发人的智慧,升华人的品格。 恋爱作为一种人际交往形式,也必然受到道德的约束。正确的恋爱观可以使大学生更加尊重人格的平等。爱对方就要给对方自由和快乐,要尊重对方,对方是否接受自己的爱,是否拒绝自己的爱,是否会给自己爱,都是对方的自由。其实大学校园中动人的爱情故事也不乏有之。据报载,某大学的一对恋爱中的男女,男氦不幸患上了白血病,而女孩知道后并没有拂袖而去,她更加的关心爱护男友,并且不顾社会的议论,独自一人在大街上向路人讨钱来给男友治病。可以说他们的爱情是积极的,美好的,更是感动人的。 大学生谈恋爱难道都是益处吗?其实不然。大学生正有青春期向成人过渡的一个时期,其心里和生理并不是完全的成熟,容易产生一时的冲动。有些同学在与异性的交往中不能准确的区分友谊与爱情,容易造成误会,从而给双方都带来烦恼。大学生活虽是美好的,我们可以适当的轻松一下,但我们还是应该以学习为主的。一心不能二用,既然你恋爱了,就很有可能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有些同学竟错误的把爱情放在人生的最高地位,奉行爱情至上主义,沉湎于感情的缠绵之中,从而影响学习,进而影响到自己的前途。某A大的一名女身生因为感情问题而跳湖自尽了,这是一个悲剧,这就说明当代的大学生的心里素质还是不高。还有些大学生恋爱是一种时尚,他们认为在大学里不谈恋爱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其结果是不管喜欢不喜欢,不管性格是否和的来,就乱追一气,乱爱一气。他们是“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把爱情当成儿戏,这样会伤害对方,也会伤及自己。 大学生基本上还没有自己挣钱的能力和渠道,基本上都是花父母的钱。在谈恋爱期间,不可避免的就会增加开支。每逢星期天,大学校园里的“偶数”就会很多,他们出入于高级的饭馆,买昂贵的东西。他们不知道他们在榨取父母的血汗啊!有些大学生在选择恋人时竟以是否有钱为标准,真正的爱情是不会以金钱为基础的。 对大学生谈恋爱,我们不能盲目的赞同,也不能武断的反对。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看待。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恋秒观既要认识到恋爱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也要认识到恋爱的负面影响。 对于大学生来说,如果与爱情在大学时代相逢,那就用心去呵护,加倍的珍惜,要有正确的恋爱观,处理好恋爱中各种关系,这样就可以在拥有美好的前途的同时,也拥有一份纯真美好的甜蜜爱情。

大学生谈恋爱的成本收益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的态度的变化和发展,经济学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人们的行事原则越来越趋向于经济学上的“理性”。“经济人假说”(新经济人假说)也越来越被证明其正确性,人是自私自利的,但在一直追逐着自身利益的同时所带来的外部经济很多情况下都是远大于个人所获私利,所以才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这一点是不应该被否认的,亚当�6�1斯密也曾经说过“我从来不知道那些假装为了公共利益而从事交易的人做出多少好事来”。时下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很不完善,且不论整体成熟程度,单与西方的经济学研究相差不会少于二十年。经济学是一门提倡创新的科学,现在几乎每天都有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相融合而有新的经济类学科诞生,无可否认中国的经济学是在进步着的,但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学者纯粹是为学术而学术无任何实践意义。另外还有一个弊病,尽管中国已经实行了市场经济,但似乎经济学学术界比市场慢了半拍,还是不愿正视经济学,像微宏观经济学还是被称为西方经济学而不是当代经济学,人家发明的东西尽管在自己这适用可总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所以还是以西方经济学称呼至少能够使自己心理上平衡,尽管时不时进行学术盗窃。因为不是经济学的天才,也就不敢像张五常先生那样三十年不读书而能出口成章,游走于众制度经济学大师之间而本人同时成为在世界上极有影响的少数制度经济学权威之一。经济学界的天才时代已经过去了,萨缪尔森被称为经济学界的最后一个天才,尽管科斯是惟一一个不用数学语言来解释经济学而成就功业的的经济学家但科斯定律表达的不清楚之处仍存在很多争议,所以我不得不读许多的书不得不好好学习数学。经济学的分析不仅仅限于某些领域,只要存在人类的社会活动,就存在经济,就存在资源合理配置问题,也就有经济分析的必要。虽然也想沽名钓誉,无奈缺乏实践经验,又不愿过于弄虚作假,便想到了社会学,说不定还是一个新的领域,包括诸如家庭爱情等针对人类个人和群体的社会活动所作的分析。不管人们承不承认,父母对孩子的抚养实际上可以作为单纯投资行为来作经济学分析。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只针对大学生的爱情进行分析,将从供求、投入产出及市场经济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一、经济环境的界定大学生一般已达到或超过18周岁,在法律意义上已经能够完全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同时因为其相对的不成熟在这一阶段上的行事往往具有“非理性”,即一般具有很大的冲动性和盲目性,包括爱情也是如此。在爱情这一研究对象中,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在于每一个参与主体都是市场的供应者和消费者,根据资源稀缺性原则结合大学实际情况我们假定大学女生是供应方(s),大学男生是需求方(D)[注意:本研究不包括畸形师生恋及其他类,仅限于作为市场对等地位的一般在校男女生]。这儿很明显S

身高影响因素研究论文

你是提问还是讲解啊

身高、体重指标,不但反映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而且与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发育相吻合。身高是对人体纵向各部分的长度与比例而言,原于人体的纵向生长,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男性在20~24岁、女性在19~23岁,四肢长骨和脊椎骨均已完成骨化,身高就停止增长了。影响身高的因素很多,如遗传、营养、体育运动、环境、生活习惯、种族、内分泌、性成熟早晚(初潮年龄18岁比11岁者平均高出5厘米)、远近亲婚配、医学进步等等。 营养是人类赖以生存,即维持正常生命、发展身体、从事活动等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特别是人体两次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内,保证供给质优量足的营养,并使维生素和矿物质(钙、磷、锌等)平衡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城市儿童青少年比农村同龄人平均高出2~4厘米,原因之一是城市营养好于农村。仅以蛋白质为例,身高的营养特别是由蛋白质“堆起来的”。已知在人体或自然界的氨基酸约有20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要靠营养来提供。食物能提供足够的8种必要的氨基酸,这就有利于加速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促使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骨骼和骺软骨的生长发育。以赖氨酸为例,日本将六对孪生婴儿分成两组实验,第一组供给正常营养,第二组在正常营养中再加赖氨酸,实验13200小时后检查发现,第二组婴儿比第一组高1.7厘米,体重多1千克。对学龄儿童实验证明,每餐面包中加0.5克赖氨酸的实验组的身高和体重均显著超过其他学龄儿童。有的国家还在儿童青少年午餐面包中加25克黄豆粉和适量的钙、铁、维生素,半年后这些儿童青少年比吃普通饮食的儿童青少年重2.62千克,高0.9厘米,血色素高3.4克。原因是蛋白质不仅是人体的“建筑材料”,而且是参与人体重要生理活动的酶、激素、血红蛋白、肌纤凝蛋白以及构成人体支架的胶原蛋白的重要物质。同样,母体的营养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胎儿的正常发育,如果饮食中缺乏某种营养素,将会引起胎儿的畸形。营养不良既会影响生长发育,又会影响大脑细胞的数量和质量;相反,营养过剩,会导致肥胖症,同样有损于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环境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体生长发育,以环境基本因素中自然环境(人类生态系统中围绕着人类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对身高的影响为例,一般来说,热带和温带的儿童青少年性成熟较早,身体发育水平稍差一些;中国科学院儿科研究所1975年调查后,对17岁年龄组的平均身高(厘米)分析得出:男性,北京168.7、武汉167.8、广州164.7;女性,北京157.7、武汉157.3、广州 155.3。从1982年我国对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的调研证明:北京7~17岁的儿童青少年与湖南同年龄组的儿童青少年相比,要高出 2.5~4.6厘米。以上两例调查均证明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身高虽然都是汉族人但有北高南低的趋势,这种趋势,除了与食物品种有关外,还与气候环境、地理位置、光照时间等因素有直接的关系。心理因素也会影响生长发育。心理因素可以说是情绪的总和,喜、怒、哀、乐、悲、恐、惊七情就是情绪的表露。情绪世界是形形色色的,客观事物给人体的感受是高兴、愉快、幸福或是忧伤、痛苦、失望,直接影响人的一切活动。突然的、强烈的、持久的情感刺激就会影响人体的脏腑、气血的活动、大脑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忧伤、压抑、生闷气等就容易使儿童青少年患各种疾病而影响生长发育。临床观察证明,精神受过严重刺激的儿童,不但容易患各种疾病,而且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停滞,造成未老先衰。这就是不良的心理因素影响了大脑和内分泌的功能的结果。因此,给儿童青少年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特别是家庭应在正面启发、疏导的前提下,给孩子以温暖、抚爱、关怀,使其心理上得到必要而又是正常的满足,精神充实,心情愉快,身心健康成长。 生活习惯的内容包括极广,如饮食、运动、卫生、睡眠、作息制度、劳逸结合情况等等。改善某些生活习惯同样有助于长高。据有关资料报道,日本国民从 1892~1926的34年之间,平均身高增加了2.23厘米。主要原因在于过去绝大多数国民有盘膝而坐的习惯,随着时代的进步,盘膝而坐逐渐被坐椅子所代替,这就促使了下肢骨骼的生长以育。身体姿势也影响身高,当人体进入第二次生长发育高峰期(青春发育突增期),肌肉增长速度大大落后于身高的增长,因而肌纤维细、横切面和体积小,肌肉力量差。有些儿童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不太注意站、坐、行、读、写的正确姿势,老是习惯性地低头、端肩、含胸、驼背,致使脊柱变形,会影响长高1~5厘米。另外,医学的进步也能促进长高。如服硫酸锌和赖氨酸制剂,可增进食欲,促进生长发育。原苏联采用牵引手术促进增高很有成就,一位叫彼德彭库斯的侏儒症患者,身高仅130厘米,经过伊里沙洛夫教授三年的治疗达到160厘米。伊教授的治疗方法是:用小锤和细凿把四肢长骨两端分别打穿,用毛衣针粗的钢丝透过肌肉、骨骼将其固定在金属架上,三天后用改锥将金属架拉长1毫米,新生的骨细胞仅24小时就将这个小空隙长满,血管、肌肉、肌腱也随之增长。彼德三年里增长了30厘米,仅小腿就增长了19厘米。伊教授已经给30万人拉长了骨头。 一、不能挑食:人的长高过程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婴幼儿时期,另一个是青春期,这个时期促进长高营养是基础。要给孩子多吃些富含各类营养的食物,如豆类制品、蛋、鱼虾、奶类、瘦肉等动物性食物,富含维生素C和A以及钙等无机盐的蔬菜、水果等,尤其是钙,给幼儿和学龄儿童添加适量的钙质和鱼肝油,这对长个子是很有益处的。二、保证充足的睡眠:健美专家常说“孩子睡得好,长得高”。科学家们发现,生长激素出现分泌高峰是在孩子睡眠时——在晚十点以后,而且持续较长时间。希望孩子长个子,一定要在晚上十点以前就寝。充足的睡眠是促进宝宝长高的重要途径。三、多选有利于长个的运动:孩子的活动应当选择轻松活泼、自由伸展和开放性的项目,比如游泳、舞蹈、羽毛球、乒乓球、单杠等。而那些负重、收缩或压缩性的运动,比如举重、举哑铃、拉力器、摔跤、长距离跑步等,对身高增长是不利的。四、保持愉快的心情:影响孩子生长的重要的生长激素,在睡眠和运动的时候分泌较高,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分泌较少。如果您的孩子经常处于受到批评、责备,父母争吵的环境中,心情压抑、情绪低落,那会严重影响孩子长个。 在青春期生长突增中,身高的增长非常快。长高的原因主要是骨骼的发育。男孩平均每年可增高7~9厘米,最多可达10~12厘米。女孩平均每年可增高5~7厘米,最多可达8~10厘米。这主要靠下肢和脊柱的增长。一般女性在19~23岁、男性在23~26岁身高才停止增长。这时因为骨骺闭合,所以不能再生长了。由于女性的骨骺闭合一般比男性早,所以成年女性比男性矮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希望自己有较高的身材,这就要进一步了解可能影响身高的因素:性成熟早晚成熟年龄的迟早会影响急速成长的身高。一般是急速成长现象发生较早的人,就较快达到终止点;较晚发生的,也较晚达到其终点。当性早熟的少女不再长高时,性晚熟的少女却还在长高。因此,性晚熟的少女就比较高。身高长得最快的时期是青春前期。女孩在月经初潮的前一年,身高的增加可以达7~8厘米;而男孩的身高增长的巅峰期是青春期头一年,约13~14岁,身高增加可达10~12厘米。但是相对来说正常发育的人长的要比早发育或晚发育的人长的高;尤其是男性。营养摄入从某种意义上说,身高是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堆砌”起来的。构成人体的蛋白质的物质有5~10万种,组成这些蛋白质的8种必需氨基酸要靠食物供给。如果食物能提供足量的8种必需氨基酸,就能加速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特别是骨骼和骼软骨的生长发育。对学龄前儿童的试验表明,每餐面包中增加0.5克赖氨酸的实验组的身高体重显著超过其他儿童。日本将6对孪生婴儿分两组进行试验,第一组给予正常营养,第二组在食物中增添赖氨酸。1300天后,第二组的婴儿比第一组平均高1.7厘米,重1公斤。可见,全面、合理的营养是影响身高的因素,同时也是补救身高的必要条件。骨骼,尤其是下肢和脊柱,在性发育期新陈代谢最旺盛,这就需要丰富的营养供给。饮食中的高蛋白质,尤其是动物蛋白质和钙、磷、维生素等无机盐类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鱼类以及各种促进新陈代谢的维生素B族、E族,豆类、杂粮及新鲜水果、蔬菜等所含营养成分,都有助于骨骼的充分发育,即骨骼的增长、增粗、增宽和骨皮质增厚。睡眠生物学家研究内分泌腺分泌规律时发现,对少年儿童来说,睡得好长得高。身高的增长,取决于骨骺的不断增长,而骨骺的生长又受内分泌腺的控制。控制身高的内分泌激素主要有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素、黄体化激素和性激素,其中生长激素作用最显著。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其明显的规律性,即白天分泌较少,夜晚睡眠时分泌较多。研究人员发现,当儿童深睡1小时后,生长激素的分泌量,超过白天5~7倍,而深睡时性激素和黄体化激素的分泌也很旺盛。显然,这对儿童身高的增长非常有利。青春期是生长激素和雄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期。生长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使四肢骨骼增长;雄性激素则使骨骼增粗,更结实。这两种激素的分泌在睡眠中尤其旺盛,所以青少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至少要睡足8个小时。遗传据研究,人体的最终身高75%取决于遗传因素。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父母身材高,子女身材也高;父母身材矮,子女身材也矮。但是,父母身高不是影响子女身高的唯一因素,外在因素即环境条件对身高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外在因素主要是指营养、生活习惯、体育锻炼等。体育锻炼据调查,一年的体育锻炼就能使男孩子的身高比不锻炼的同龄者多长1~2厘米,女孩子多长2~3厘米。经常锻炼的小学生比不锻炼者高5厘米左右。体育锻炼所以能促使身材长高,一是能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二是加强了骨细胞的血液供应,有利于提高骺软骨的增殖能力,三是对骺软骨的增殖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据研究,运动以后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增加,同时,运动还会锻炼肌肉、骨胳,使之更加健壮。因此,国内外研究者一致肯定:运动有助于长高。专家建议,下面一些运动特别有助于孩子长高。A.摸高练习;B.爬杆或爬绳梯锻炼;C.上体前引;D.交叉伸展;E.跳绳、跳皮筋、踢毽子;F.单杠悬垂;G.游泳。这些训练会增加关节、韧带的柔韧性,有助于身高发育。像举重、杠铃、铅球、铁饼等负重训练,不宜作为18岁以前少年的经常训练项目,即使过了青春发育期,也不适于进行这类运动,以免影响身高的发育。精神因素研究发现,精神上受过严重创伤的孩子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停滞。这是因为不良情绪会影响脑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轻者影响身体发育,重者导致各种疾病。因此,忧伤和郁闷不仅会使儿童少年易患各种疾病,而且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出现“未老先衰”的现象。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情况近20年来,世界各国的平均身高每10年增长1厘米。人类的身材出现了一代更比一代高的趋势。据数据报告:近30年来,日本14岁的少年平均身高增加了8.2厘米,但2010年19岁青少年比中国19岁青少年要矮2厘米;瑞典从1851年到1931年的80年中,军人的身高从166.6厘米增加到174.1厘米,增加了7.5厘米,荷兰在1858年义务兵平均身高是163厘米,现在荷兰人身高增长最为显著;原苏联对18世纪军人的骨骼进行测量,发现在过去250年中,士兵的平均身高增加了20厘米,达到了175厘米。我国在经过社会动荡的文革后的近20年里,18~25岁的城市青年,男子平均身高增加了2.3厘米、女子增加了2.15厘米。

影响身高的因素到底有哪些?

一、遗传

虽然不能判断孩子的身高到底会随爸爸还是妈妈,但是孩子的身高有60%来源于父母遗传,通过父母身高,可以大致知道孩子未来的身高范围。

有个预测下一代成年身高的公式为:

儿子成年身高= (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厘米)/2

女儿成年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厘米)/2

但是遗传不是下一代成年身高的决定性因素,孩子的身高还有40%来源于后天多种因素。这就是为什么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身高上往往悬殊有别的原因所在。

二、营养

营养是孩子长高的物质基础,饮食的数量和质量将影响孩子的生长。孩子身高的增长需要多种营养素的摄入和调节,每天吃够50g瘦肉(以猪肉、牛肉、羊肉为主)、500ML牛奶、一个鸡蛋,提供包括足够的热量、优质蛋白质、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才能保证生长发育的正常进行。

如缺硒最高可导致身高落后7厘米,缺维生素D最高时可导致身高落后5厘米,维生素A不足易使青少年的骨骼变短变厚,维生素C缺乏会使骨细胞间质形成缺陷而变脆,影响青少年骨骼的生长。同时青少年对铁的需要量高于成人,尤其是青春期的女孩,开始月经来潮,会有固定的血液流失,需多摄取含铁质、蛋白质食物。

三、运动

儿童身高的生长少不了适量的运动,研究证明:经常运动的孩子会比不运动的孩子高4cm左右。在运动时青少年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分泌增多,有利于肌肉和骨骼的发育。同时运动使机体的新陈代谢显着增强,促进身体各个部分的生长发育。因此,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也是青春期健康成长发育的关键。

运动项目适宜选择以弹跳为主的运动,特别是摸高、打篮球、跳绳等纵向运动对身高的增长都有利,因为跳跃能够牵伸肌肉和韧带、有刺激软骨生长的作用,而这其中最有效的还要属跳绳。

但是,健高儿科运动专家提醒青少年朋友:运动一定要坚持适度的原则,运动过量反而不利于增高。此外,有些运动比如举重、摔跤等青少年最好不要尝试,对青少年长高不利。

四、睡眠

睡眠过程中,人体内的生长激素分泌有两个高峰阶段。一个是晚9点至第二天凌晨1点,特别是晚上10点前后,生长激素的分泌量达到最高,可以达到白天的5-7倍。另外,早上6点前后的一两个小时,生长激素也有一个分泌小高峰。但绝大部分生长激素是在夜间熟睡状态下分泌的,晚上孩子睡熟后进入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段,深睡眠时间越长,生长激素分泌的量就越多,越有利于身高增长。

生长激素对身高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睡眠规律、睡眠质量高、睡眠时间充足的孩子,每年可以多长2-3厘米。所以要想让孩子长得高,一定要尽量保证每天定时、充足的睡眠时间。

五、性发育

一般情况下,女孩9.2岁、男孩10.5岁进入青春期身高突增期,整个青春期期间男孩身高共增长28-30cm,女孩共增长25 cm左右。

但由于受饮食、环境等不可避免的因素影响,现在孩子早发育的情况越来越多。据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上海20个孩子中就有1个有早发育情况,女孩发现率是男孩5倍!

孩子早发育一年,至少损失7cm的身高,虽然早发育的孩子前期会比同龄孩子长得快,但是往往四肢长骨的骨骺闭合也大大提前,一旦骨骺闭合,人体身高便停止增长了。因此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生长发育情况,一经发现第二性征提前发育,立即就诊。生活中也避免让孩子过多接触易致早发育的饮食、物品等因素。

身高的增长是有时限的,临床医学表明,一般情况下,人的骨骺在14、15岁的时候就会闭合,一旦骨骺闭合,无论任何方法,都不可能再长高。因此应尽早对影响孩子身高的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和分析,及时帮孩子制定针对性身高管理计划,帮助孩子实现长高的愿望,万不可盲目等待,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中国国民体质大透底 (2001-11-24) 中国人身高随年龄变化 这是一次建国以来规模最大、覆盖人群最广、 耗时长达3年的国民体质监测,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卫生部、 国家计委等11个部门联合进行,历时三年、在全国31个省、市、 自治区进行的“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 被称为是建国以来第一次规模最大、覆盖人群最广的国民体质监测。 本次监测的对象是3—69岁的中国国民,分为幼儿、儿童青少年、 成年和老年人四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分为城乡两类人群, 其中城市中的成年人又分为体力劳动者和非体力劳动者两类。 监测的方法是整群随机抽样,内容为检测指标和询问指标两部分。 检测指标里有人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三部分, 询问指标主要是了解受测者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 本次监测共检测533910人,其中幼儿52250人, 儿童青少年学生304141人,成年人151656人, 老年人25863人。获得有效数据11417011个。 中国人体质的大致轮廓 身高、体重、 胸围是本次监测用来描述中国人身体基本形态的三顶指标。 中国人的身高在20至29岁时处于最高和稳定状态。 男性身高169·7厘米,女性为158·6厘米。 此后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呈缓慢降低。45岁降低加快, 至69岁后男性比最大比值低4·9厘米,女性低5·2厘米。 这个身高169·7的“中国男子”胸围35岁以后趋于稳定, 在45至49岁最大,为90·5厘米,这时“他”的体重达67· 6 公斤,也是最重的时期。女性胸围45岁稳定, 55至59岁时最大,为88·5厘米,这时“她”重59· 6公斤。 此后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的体重在降低。 比最大的比值男性低3·9公斤,女性3·1公斤。 安静脉搏、血压、肺活量是用来表达中国人身体机能的三个指标。 监测结果表明,中国人的安静脉搏从19岁时开始稳定, 20岁后保持在每分钟78次。血压在20至39岁时稳定。 男性收缩压115·1至117·2毫米汞柱,女性为106· 5至109·6毫米汞柱。男性舒张压为73·8至77· 3毫米汞柱,女性为69·7至72·5毫米汞柱。 40岁的中国人的肺活量男性为3347·2毫升, 女性为2362·3毫升。 40岁是中国人身体机能的一个转折点, 40岁以后中国人的血压呈较快上升趋势,肺活量也明显下降。 在反映身体素质的柔韧性、平衡性、握力、爆发力方面, 大部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个别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 男性在20至34岁期间,握力和臂力达到最大值, 随年龄增大变化不大,40岁后呈下降趋势。 爆发力柔韧性没有最大值的保持期,从20岁后就降低, 中柔韧性和平衡性下降显著。 阳光少年蓬勃成长 进行了15年青少年儿童体质跟踪研究的国际田联地区发展中心北京 主任邢文华教授用“生长发育加速、青春期提前” 来描述改革开放20年中国青少年的成长。 二战后的日本曾有一个青少年加速成长的奇迹。那时日本经济腾飞, 生活水平提高,儿童饮食西化, 日本儿童的生长发育出现了长达30年的长期加速, 主要是从婴幼儿开始的身高年增长幅度的提高和青春期的提前。 邢文华指出,中国同样由于改革开放深入、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使青少年儿童的生长水平处在快速增长阶段, 这和日本战后青少年生长“奇迹”极其相似。 以17岁的城市男生平均身高为例,1979年是168·6厘米, 2000年则达到172·8厘米,增加值是4·2厘米。 17岁城市男生的体重1979年是54·8公斤, 2000年是62·6公斤,胸围从82·3厘米达到85· 8厘米。 2000年与1995年相比,7— 18岁学生平均身高增长量为0·35厘米,体重增长量为0· 63公斤,胸围增长量为0·58厘米。 青少年身体匀称度也有所改善,以往的“豆芽菜” 的体形已经被城市青少年体重增长幅度过大, 带来肥胖等医学和社会问题的担忧所代替。 与青少年加速成长相适应的是青春期的提前到来。邢文华指出, 成长发育提前的表现是成长突增期年龄和高峰年龄的提前。 1979年城市男生从12岁以后才开始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增高, 持续到15岁,2000年城市男生从8岁就开始了这种生长, 持续到14岁。城市女生从9—12岁提前到8—12岁。 乡村的孩子也相应地提前。 邢文华呼吁社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注意孩子们提前1— 2岁到来的青春期,关注他们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问题。 专家同时也指出,青少年的加速生长在近五年内有速度放缓的趋向, 这可能是和城市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有关,专家说, 如果西部开发在近几年改变西部人的生活状况, 那么会出现第二个生长加速的高峰。 青少年身体素质全面下降 和身高、体重、胸围的加速生长形成强烈反差的是, 青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没有增长而是全面的下降。 邢文华介绍,1995年监测时就有所下降, 这一次是在1995年的基础上再一次大幅度的下降。速度素质、 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爆发力素质、力量素质均全面下降。 反映柔韧性素质的立位体前屈指标和1995年相比,7— 12岁下降0·4厘米,13—18岁下降1·8厘米、19— 22岁下降2·5厘米; 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除乡村男生有三个年龄组有所提高外, 其余均是下降。最大下降2·3厘米;反映耐力素质的800米、 1000米跑下降更为明显。13— 18岁中学男生女生的1000米、800米跑的平均水平下降9· 6秒、12·6秒,大学男女生分别下降20秒和15·1秒。 另外斜身引体、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指标也没有一个是上升的。 同时, 青少年的肺活量在1995比1985年下降的基础上继续下降。 专家指出, 这些数据均指向青少年的身体机能发育水平落后于身体形态的增长水 平。这就为他们青春期发育结束后进入成年期留下了健康隐患。 更主要的是学生毅力、耐力、吃苦耐劳、承受挫败心理能力的降低。 与身体素质下降相对应的是近视的居高不下和肥胖。 现在每100个小学生中就有20多个人近视,初中生近视近一半, 高中生高达71·29% ,大学生达到了73·01%。 肥胖已成为城市青少年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 与1995年相比,城市男生由6·7%的肥胖率上升到10·7% 。由肥胖引起的心脏、肾脏的病变已经出现。 在分析原因时, 邢文华和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主任于道远研究员都把矛头指向了独生子女娇 生惯养。 于道远说,城市里的“牛奶比矿泉水可乐还便宜, 但孩子们不喝牛奶偏要喝饮料,家长也听之任之。 过多的糖分对孩子没有好处。 生活好了家长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吃,造成偏食和营养过度”。 两位专家指出现在学校体育的错误导向。他们认为提倡“快乐体育” 本身没有错,但强调过度就有问题。800米、1000米跑、 引体向上是很枯燥,但不能因为学生不愿做就取消。 他们都对体育教学大纲中取消1000米跑表示不满。 另外城市学校体育设施、场地不足也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中日青少年体质比较 于道远研究员指出,和日本青少年相比,日本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营养水平、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均好于中国同龄青少年。 从体形上来说,日本的青少年要比中国青少年粗壮, 握力方面要比我国青少年好。在立定跳远上, 日本的小年龄组比我们好,大年龄组我们要胜出,速度方面, 这一次的测定是50米跑项目,日本青少年比我们的好。 在灵敏度方面,我们比日本青少年好一些。 身高方面,邢文华教授指出,1979年7— 17岁城市乡村男女生身高和体重全面低于日本, 以至有学者发出惊呼“小日本原来不小”, 并由此引发了关于中国人体魄的讨论和思考。 2000年中国学生身高体重在各年龄组与日本的差距在缩小, 21年间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日本。目前7—17岁同龄组比较, 中国城市男生比日本男生高出1·73厘米。 但中国乡村的男女生身高均低于日本。 于道远研究员认为,我国成年人身高和日本人相比, 男子39岁以前低于日本,40岁后年龄段平均身高高于日本,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差距也加大。成年女子所有年龄段都高于日本。 近60年来日本成年人身高的增长大于中国。 在成人体重方面,40岁以前中国小于日本,随后,中国大于日本。 日本人的身高体重指数变化比较平稳,变化幅度较中国人小, 中国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肥胖现象较日本人严重。 中国中老年人的肥胖已成为对健康极为不利的因素。 农村、城市人体质差异大 1997年中国成人体质监测时得出一个结论: 中国人中农民身高最矮。而且无论在哪一个年龄段、 任何一个省市的统计中农民都是最矮的。 这个结论揭示中国人的体质存在非常明显的城乡差异。 于道远研究员认为成人的体质3年内变化不大, 1997年的数据和2000年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中国农村因为和城市发达程度不同,人民生活水平存在着城乡差别, 所以在体质上有必然的反映。 专家指出,影响人的发育生长的因素主要有营养、疾病和体育锻炼。 无论欧美还是日本, 处于人群中上社会经济阶层的儿童比低阶层的发育提前身高增长幅度 大。同样经济条件下的家庭,孩子多的家庭无论经济条件好坏, 儿童的生长发育都受到不良影响。 城乡体质的差别更明显地反映在青少年身上。 2000年17岁城市男生身高(172·8厘米) 明显高于乡村男生(168·8厘米), 体重城市男生也是明显高于乡村男生,并且两者的差距有扩大趋势。 胸围城市男女生均高于乡村男女生, 值得注意的是1979年到2000年的21年间乡村女生的胸围增 长值仅为0·47厘米(增长率为0·59%)基本上没有变化, 这就意味着乡村女生和城市女生(增长率为2·27%) 差得相当多。 邢文华教授认为, 胸围的变化同肺功能的改善以及胸廓肌肉群状态的改变有直接的关系 , 也就是说乡村女生营养状况以及参加身体活动和体育锻炼的程度存在 着不足。 城乡青少年体质差别不仅表现在形体上, 身体机能的城乡差别也很明显。 1979年城市男生的肺活量增长高于乡村男生, 到2000年的21年间城乡男生的肺活量的差异在继续扩大。 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城乡男女生肺活量都出现明显下降趋势, 下降幅度和降幅率的排序是城市男生—乡村女生—城市女生— 乡村男生。 令人担忧的40岁 40岁对于中国人来说是身体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 监测数据表明,40岁的中国人个头开始缩小,身体开始发胖; 40岁的中国人血压开始快速往上窜,肺活量直线往下掉; 40岁后力量也大不如前,肌力爆发力都随着年龄的增长快速下降。 所以有媒体说中国人40岁提前进入衰老。 于道远研究员不赞同这种说法, 他认为40岁是人的一个生理的转折点,各种指标下降是正常的, 不能因此得出中国人提前衰老的判断。 但他认为下降的程度和速度是值得注意的。 于道远指出, 每周进行三次体育锻炼的人身体状况明显好于不锻炼的人。 40岁是人体健康转折的非常关键的年龄段, 也是人生压力最大的时期, 同时也是工作出成果出效益的黄金年龄段,但调查发现,目前20— 69岁人群中,25— 49岁年龄段的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最小, 男女分别只占年龄段总人数的18·6%—21·5%和14·3% —23%。其中20—39岁年龄段的人不参加体育锻炼因为“ 太忙”的男性为40·5%,女性为39·6%,另有20% 的女性是因为家务太多;40—59岁因为“忙” 而不锻炼身体的男性为41·8%,女性为30·1%,另有33· 1%的女性是因为家务太多。 也就是说40岁以后的中国人有近一半的人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自己 的身体。 马路健身 1997年全国成年人体质监测表明, 公路和街道两旁是群众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 分别占男女参加者的40%、33·9%及25·7%、24·8% 。其次是公园和居室,再次是收费场馆。 随着年龄的增长选择公路和街道的比例明显上升, 收费场馆大幅度下降。 2000年选择马路边锻炼的人依然是40%, 中年人到体育场馆的比例有所增加,但也仅有10%。 邢文华教授认为我国目前的竞技体育水平已经大大超出了国家的经济 发展水平,但在群众体育发展上还远远不够。 而发达国家和我们正好相反,他们更多注重的是大众体育。 据了解,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筹备制定中国群众健身处方, 将根据不同年龄的人群,制定新的健身方法和标准, 并会加大社区健身辅导力量。

研究小王子论文的原因

这本书不是中文的吗?怎么是法语的呢?我看过这本书的,我觉得可以从小王子心理变化的角度写更多内容请私聊

我觉得他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很纯洁的人性观念。
一方面背景是二战,他来到美国。希区柯克见到他画小人,提议他为之写一部作品。记得,他首先是个战士!小王子所描绘的是他对整个世界的看法。他希望拥有一个理想的世界,但是现实并非如此。而且很多自称成熟的人会嘲笑他的梦想。
行文中充满了对现实的批判以及对浮华社会的批判,包括反战。我是圣X的忠实读者。所以可能表达上有些东西会倾向于他,以一种自己清楚而别人不甚清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见谅!

妈妈曾给我出过这样一个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下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这则迷语告诉我们:蜘蛛专吃活的东西,难道它不吃死的东西吗?这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做了实验。 我从墙角处捉来一只小蜘蛛,把它放进一个盒子里(四周扎有小洞,上面盖有玻璃,便于观察)。没等蜘蛛织网,我又捡来一只死的小虫、一只死苍蝇,放在蜘蛛的前面,蜘蛛置之不理,随即用手碰撞盒子,蜘蛛就向其他方向爬去了。 为了彻底弄懂蜘蛛吃不吃死苍蝇,第二天,我又来到盒子前观察,看到死昆虫、死苍蝇还在原来的地方,可盒子角处多了一个网,蜘蛛在网上安静地趴着。这时,我想:昨天死苍蝇、死昆虫没被吃掉是不是因为没有网呢?于是,我又将死苍蝇拿起来轻轻地放在网上,可蜘蛛还是一动不动,紧接着,我又用笔轻轻地触动了一下网的边缘,咦,蜘蛛好像有了反应,开始向颤动的方向爬去,我把笔收回,网停止了颤动,信号断了,它就停了下来,不一会儿,蜘蛛又向网中心爬去。我又用笔尖触动网上死苍蝇的身体,网开始颤动,蜘蛛就开始向这边爬来,我又把笔尖收回,蜘蛛就停了,像上次那样,过了一会儿,蜘蛛又向网中心爬去。噢!我终于明白了:原来蜘蛛是靠网的颤动来产生感觉的,靠织网而捕食的。于是,我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为了证实蜘蛛靠网的颤动产生感觉,我又做了实验。将笔尖放在网上死苍蝇的身上,长时间的颤动,网的震动越来越大,蜘蛛产生的感觉好像也越来越强烈,蜘蛛便匆匆地赶过来,等蜘蛛碰到苍蝇,我将笔尖收回,只见蜘蛛尾部很快喷出黏乎乎的丝将苍蝇捆住,接着又看着蜘蛛的背一动一动的,好像在吸食苍蝇,不一会儿,网上就剩下一个完整的空壳了。这个实验证明蜘蛛吃动的昆虫。 我们探密小组又到图书馆、书店查阅了大量有关蜘蛛的书籍。其中《普通动物学》一书中写道:蜘蛛为食肉性动物,其食物大多数为昆虫或其他节肢动物。但口无上颚,不直接吞食固体食物,而是慢慢地吸食。当昆虫等动物触网时,会用力在网上挣扎,使网丝颤动而使蜘蛛很快发觉,蜘蛛便顺着纵向丝向猎物爬去,用蛛丝包裹猎物,固定于网上,先用螯肢内的毒腺分泌毒液注入捕获猎物体内,将其杀死,再由中肠分泌的消化酶灌注在被螯肢撕碎的捕获物的组织中,很快将其分解为液汁,然后吸进消化道内,最后吃剩下的体壳,就被完整的弃留在蛛网上了。这些充分证明:飞来的昆虫使蜘蛛网颤动,网颤动会使产生感觉,蜘蛛产生感觉就会将猎物捕获,因此,证实了蜘蛛只吃活动物,而不吃死的昆虫

在胡雨苏译的那本<小王子>里对这个描述的很详细,它写于1943年. 作者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一生喜欢冒险和自由,是利用飞机将邮件传递到高山和沙漠的先锋。二次大战期间,法国被纳粹占领,他去了美国。1944年他在一次飞行任务中失踪,成为法国文学史上最神秘的一则传奇。 作者本人的感情生活和书中许多情境类似,因此,有人猜测<小王子>是圣埃克苏佩里为他的未婚妻康素罗量身定做的.

研究生论文下滑的原因

1.我国研究生扩招对研究生教育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研究生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伴随着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出现了培养质量下降,教育资源短缺等问题。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战略研究总报告》中对研究生教育的定位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发展和进步的人才库和智力库”,“拔尖创新人才的产生依赖于本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自主创新。优质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将为国家提供广泛的智力支持和坚实的人才基础,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此研究报告指出:研究生教育应该在办学层次、办学类型、学科方向、培养目标上多样化,博士研究生仍然是优中选优的精英教育,硕士研究生则应该按照需要培养科学研究型和应用研究型人才。

2.研究生论文水平参差不齐

然而,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的问题:本科生、研究生的扩招,使其生源质量都在不同程度的下降。扩招后的本科生就业形势更是不容乐观,他们大多数人都选择了考研,这样导致研究生生源质量也在下降,主要表现在他们的专业知识基础不扎实,动手能力差,论文写作水平低等。他们考研主要目的是能找个收入高的好工作,功利心理很重,在这样的前提下学习,导致他们对自身所学专业并不十分热爱,更谈不上为之奋斗了。从学校方面来说,扩招导致生师比例越来越大,一个导师带十几个甚至更多研究生,导师很难做到精心指导,导致研究生学习本科化。再有,现代研究生承受挫折和失败的能力差,缺少社会实践锻炼。

3.研究生个人素质及学术水平差异对研究生教育的影响。研究生的各方面素质体现与他们的个人特征有很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现在的研究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对优越,自小在父母的宠爱、呵护下长大。父母对他们无论是才艺还是知识方面的培养都优于以前的研究生。但同时,他们也缺乏在艰苦环境下的锻炼,不能吃苦耐劳,团队意识缺乏、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4.高学历成为社会趋势

这种环境下长大的研究生容易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对未来充满了憧憬。然而,一旦这种憧憬在现实中被击碎,他们又可能会自暴自弃。二、我国自2000年开始实施研究生扩招,各高校也逐年加大了研究生的招生规模。现代社会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的限制,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本科生毕业后,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这让他们不得不接受残酷的就业情况。四年的大学学习和他们的愿景相差甚远,很多学生无论是从逃避就业压力还是从提升自身素质方面,都选择的了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在这一背景下,考研已经成为目前一大社会热点,研究生人数逐年递增。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学生生源的差异日益显现。从培养方式看,既有公费学生,也有自筹经费或委培的学生;从学历方面看,既有本科毕业生,也有参加过社会工作的往届生及专科生;从婚姻状况看,既有未婚青年,也有已婚者。这势必使得学生生源的总体质量有所下降,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

这场属于研究生的学术盛宴值得期待,因为它不仅云集了在滇高校知名学者,还吸引了5位国内知名科学家前来助阵。昨天,2009全省研究生学术论坛在昆明理工大学开幕,在滇高校研究生将共享这一饕餮大餐。此次论坛特别关注了一个现象,即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专家直言,目前研究生的学术论文水平在提高,但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看点 5位院士来滇作报告 此次学术论文是我省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项目之一,也是我省首次面向在滇高校相关学科领域研究生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由省学位委员会、省教育厅主办,昆明理工大学承办。除了学术交流,此次论坛还涉及国内外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以及研究生创新精神、科研能力的提高、学术道德培育等内容,共有24位专家带来24场高水平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论坛吸引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武汉大学校长刘经南,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祖勋,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俊勇5位院士,他们将陆续走上讲台,为云南高校研究生带来最新学术报告。 警醒 研究生责任感下降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高策理作了题为《研究生教育发展动态与清华的实践》报告。他认为,我国虽已渐成研究生教育大国,但就目前来看,存在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区域发展不平等与结构不合理、学术管理有“行政化”倾向等问题。 “研究生论文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使命感与责任感却在下降。导师对学位论文质量的关注程度,高于对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高策理介绍,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论文质量、外语水平等指标均明显上升,一些博士论文甚至超过国外大学同期博士论文水平,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研究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在明显下降。(记者:刘超)

还是因为和他们平时的学习有关,平时学习不够认真,而论文是毕业成绩很重要的一部分,为了能够顺利毕业很多人会选择东拼西凑,借鉴别人的,没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人们对成人以后的这些教育都要求不太严格。这些学生就认为不会对他们这些内容有太多的要求。,认为自己只要写一些就可以了,没有特别多的要求。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