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论文陈述

发布时间: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论文陈述

1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及特点

1.1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预防为主的原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原则,坚持这项原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避免出现工程事故之后才进行检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在工程施工阶段便着手展开质量控制措施,将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到全面的施工管理,通过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理念进行贯彻落实,从源头开始抓起,对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进行控制。

1.2坚持质量为首的原则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环节中,应该坚持将质量放在管理的首位,坚持质量为首的原则。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充分重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同时将其放在施工管理的首要位置。城建单位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对单位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与配置,最终促进全体人员工作积极性与工作质量的提高,将质量管理的概念贯彻到施工过程的每个环节之中。

1.3房屋工程质量特点

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主要有:安全可靠性,建筑产品不仅仅要满足人们的用途需求,同时也要具有安全可靠性,以此来保证人们的安全。反映使用功能的质量特征,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说,其功能性质量属于对建筑工程的一个客观反映。另外艺术文化性也是其工程质量一个显著的特点,建筑工程要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性,以此来体现出建筑的本质,吸引人们的目光。

2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质量受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其一是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施工管理人员整体安全意识不高,并且其中部分开发商为了增大其商业效益,对于可建造区域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建设,常出现建筑大面积违规现象这就使得房屋建筑的整体工程质量下降,导致房屋建筑的安全可靠性降低。其二是对房屋建筑中的施工措施没有进行合理安排。在施工措施合理安排方面没有具体保障,这就导致了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不仅危害了施工管理人员的人身安全,还对今后使用此建筑的人员造成安全隐患,使得房屋建筑过程中的整体施工质量下降。因此,针对于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下降的原因需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以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3提高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可行策略

3.1增强质量管理意识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若没有质量意识,质量管理工作就无从谈起,因此,需要加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质量意识的树立,使其认知到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而采取积极措施创设施工质量管理环境。例如设立专门的质量监管小组,对重要工程进行跟踪检查等,通过质量意识与企业文化的交融,营造良好的施工质量管理氛围,进而促进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3.2提高施工人员专业素质

企业应注重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工作,增强其质量意识,促使其树立质量第一,为用户服务的观念,同时,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工作,使其明确技术标准,规范其施工行为,从意识与行为两个层面上为提高工程质量奠定基础。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综合把握,以高度的责任感与质量意识为指导,认真落实质量控制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3.3做好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中,对于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同样重要。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总体施工水平,如果施工材料没有达到施工前要求的预期指标,那么施工材料则会影响施工作业,例如,一些不法的开发商使用低质量的施工材料,在施工工程结束后,会对日后使用的居民产生生命安全问题,像在2014年某地房屋倒塌事件就是由于其楼盘开发商采用低质量的水泥与钢筋导致的,使用低质量的水泥和钢筋会对楼房的坚固性和抗重力承载力产生影响。其结果导致在此楼房居住的居民居住一个月后,突然发生楼房整体震动现象,当时在此楼房居住居民以为发生地震,匆匆逃离此建筑,在震动半个小时以后,此楼房瞬间倒塌。此现象的发生就是由于不法开发商使用劣质施工材料进行房屋建筑施工,因此加强对施工材料的质量监督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措施来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监督。第一点:在材料选取上有关部门进行24小时全方位监督,防止偷换材料以及拿劣质施工材料滥竽充数的状况发生。第二点:有关部门做好质量检测工作,例如,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突击性施工材料检查,这样就防止不法开发商在施工过程中的违规施工。第三点:加大对施工材料投资,能减少因想节省成本选取劣质的施工材料的现象发生。

3.4做好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主要分为前控制阶段,中控制阶段和后控制阶段三个阶段,前控制阶段包括对施工的日程安排管理,对施工进度的估量计算,安排好施工日程是保证施工工期按时完成的一个重要步骤。因此,在施工前控制阶段,应该做好上述几个方面的管理工作,这样才能够确保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中控制阶段其主要目的是控制好施工中因天气因素、人为因素和突发事故因素等影响施工进度等问题,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以上三种因素等影响施工进度的正常进行,在发生以上几种情况时,施工管理人员做好施工安排工作。

总之,为了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顺利发展,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宄,从人、原材料、机械设备、工艺等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出发,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对策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以供参考。

质量是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尤其是建设工程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形象。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管理

摘要:现代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有别于传统的质量管理,它是一种系统的、全面的、动态的质量管理 方法 ,本文从通过对建筑项目质量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完善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思路和对策,为完善项目质量管理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建设项目;现状;质量管理;施工工序管理

1 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现代工程项目正在朝着大型化、规模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项目的复杂度较之以往呈指数级倍增,在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需要通过更严格的监控和管理,才能得到保证。

施工项目质量的优劣,不但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安定。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头等大事。

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

在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一些施工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重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手段落后,不重视事前计划和事中控制,不能实现全面、全过程的动态质量管理.

2.1建筑市场不规范

一些地方政府和建筑主管部门对国家有关建筑市场的行政规定和管理要求贯彻不到位,落实不到位,甚至不落实,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现象.有的业主不管工程大小,结构难易、层次高低,都指明要一级以上企业参与投标,要一级建造师、一级项目经理承担施工任务,结果抹杀了差别化竞争,使高低资质、大小企业同时涌向一个工程项目,造成了市场的无序化竞争,加重了市场秩序的混乱。

同时,派生出施工方无资质挂靠有资质,低资质挂靠高资质,建造师资格证书出借等诸多违法违规行为,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建筑市场的不规范运行.由于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主要依靠手工作业和简单的辅助工具,市场准入壁垒低,许多缺少资本的小企业和个人大量涌入。

2.2参加人员质量意识差

质量意识是人们对质量的认识和态度的综合表现.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也是搞好质量管理的第一关。企业高层领导对质量问题没有高度重视,把企业目标重点定在利润、进度上,没有树立起只有高质量才能带来高效益的超前意识,导致管理层及基层工作人员没有明确的质量目标。

目前大多建筑公司领导对“质量第一”的 口号 讲的多,落实的少,而把主要目标锁定在抓进度、保工期上,对质量如何进一步提高很少重视.公司管理层质量意识不强,从而使质量监督层的工作得不到充分重视,使他们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2.3 建设单位行为不规范

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建设工程的业主并不是合格的市场主甚至不是完全的法人主体,在建设工程项目时,存在很多不规范行为.有的建设单位不是完全的法人主体,建设资金的使用、施工单位选择、建筑标准的选择等,都不能自主决定,经常受到其主管单位的影响,无法承担发包方应承担的责任和任务,缺乏市场意识,破坏与承包方的平等交易关系。

阻碍市场机制的发展,而且投资责任机制不健全,片面追求低造价,片面追求高标准,短工期,这些都阻碍了工程质量.建设单位分包工程,致使一个项目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施工队伍,施工水平的差异及现场缺乏统一管理,使施工质量无法保证.按照国家现行的建筑质量评定标准,单位工程中如果有一个分项或分部工程不合格,那么整个单位工程就被评为不合格工程。

2.4 设计单位行为不规范

建筑质量发生问题,一般都认为是施工质量出现问题,实际上其中一些问题是由于设计不到位造成的。现在很多设计单位实行的是谁承揽工程谁设计,这样在单位内部形成固定搭配,形成这几个人对某一类设计非常熟练,但如果遇到不熟悉的工程,其他设计人员又不易介入,致使设计单位的设计优势及专业之间的互补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设计质量。

另外建委设计质量监督站,对设计质量的监测是每年抽验,这样致使很多建筑设计得不到及时检测,为设计质量事故埋下隐患。

4 施工工序管理

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最基本的内容是工序质量的控制,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偏差和分析影响工序质量的制约因素,并消除制约因素,使工序质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每道工序的质量。工序质量控制是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点,是现场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

4.1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质量控制点就是根据对重要的质量特性需要进行重点控制的要求,而选择的质量控制重点部位、重点工序或薄弱环节。设置质量控制点,是对质量进行预控的有力 措施 。在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的特点,结合施工中各环节或部位的重要性、复杂性、精确性,全面、合理地选择质量控制点,在加强一般工序质量控制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进行重点控制,保证工序经常处于受控状态。

在设置质量控制点时,首先要对施工的工程对象进行全面分析、比较,以明确质量控制点;然后进一步分析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或造成质量隐患的原因,针对隐患的原因,相应地提出对策措施予以预防。

质量控制点的涉及面较广,根据工程特点,视其重要性、复杂性、精确性、质量标准和要求,可能是结构复杂的某一工程项目,也可能是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某一结构构件或分项、分部工程,也可能是影响质量关键的某一环节中的某一工序或若干工序。

总之,无论是操作、材料、机械设备、施工顺序、技术参数、自然条件、工程环境等,均可作为质量控制点来设置,主要是视其对质量特征影响的大小及危害程度而定。质量控制点设置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几个:

4.1.1 关键的分部分项工程

如剪力墙结构中的钢筋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等。

4.1.2 关键的工程部位

如民用建筑的卫生间,关键设备的设备基础及一些关键的隐蔽工程等。

4.1.3 薄弱环节

即经常发生或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施工环节,或承包商施工质量控制无把握的环节。如一些常见的质量通病(渗、漏水问题);又如对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由于建筑单位初次施工,缺乏 经验 ,必须作为重点加以控制。

4.1.4 关键工序

如混凝土浇筑中的振捣,它对浇筑质量影响很大,又如CFG桩的钻孔,对确保其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4.1.5 关键工序的关键质量特性

如混凝土的强度,回填土的含水量、灰缝的饱满度等。

4.1.6 关键质量特性的关键因素

主要为人、材料、机械、环境和方法,如重型构件吊装的关键因素是人和机械,砌筑砂浆强度的关键是材料。

4.2 质量控制点的实施

质量控制点设置后,要对质量控制点进行管理、实施,这样才能使质量控制点发挥其作用。在质量控制点的实施中应按如下要求进行:

4.2.1 有计划地组织进行过程质量审核,对审核的内容、时间、频次、人员等作出具体的部署,每年一般不得少于两次;

4.2.2 审查各接口部门的工作质量,接口部门之间的衔接应其有连续性和稳定性;

4.2.3 把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及控制措施进行交底,务必使相关人员真正了解,并树立以预防为主的思想,形成书面的质量控制的交底文件;

4.2.4 质量管理人员要配合监理工程师在施工现场进行重点指导、检查、验收,对关键的质量控制点要进行旁站监理;

4.2.5 严格要求操作人员按作业指导书进行认真操作,保证各环节的施工质量;(6)按规定做好检查,认真记录检查结果,取得准确客观的第一手数据,形成书面的质量控制文件;

4.2.6 运用数理统计技术进行过程能力分析和缺陷分析,找出过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纠正或预防措施,不断地改进和提高过程质量控制能力。

4.3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

施工中的质量检查是进行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质量控制人员通过质量检查或旁站监控,来确保工序的施工质量符合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因此,质量控制人员要高度重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其重点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4.3.1严格按方案施工

对每个方案的实施都应通过方案提出、讨论→编制→审核→修改→定稿(审批)→交底→实施几个步骤进行。

施工中有了完备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可行的施工方案,以及操作性强的技术交底,就能保证全部工程整体部署有条不紊,施工现场整洁规矩,机械配备合理,人员编制有序,施工流水不乱,分部工程方案科学合理。施工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极有力地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4.3.2 实行“三检制”和检查验收制度、执行过程质量执行程序

为了能够使“三检制”充分发挥作用,在施工过程中,应坚持检查上道工序、保障本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做好自检、互检、交接检,坚持上道工序不合格就不能转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原则,这样一环扣一环,环环不放松,以工序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如模板安装和钢筋绑扎这道工序完成后,应在质量控制人员对模板安装质量和钢筋规格、数量及绑扎质量等进行检查,形成质量检查文件签字认可后,才允许混凝土浇筑。这样就形成了分包自检、总包复检、监理验收的三级

检查制度。

4.3.3成品保护质量检查

由于各工种交叉频繁,对于成品和半成品,容易出现二次污染、损坏和丢失,影响工程进展,增加额外费用。制定成品(半成品)保护的主要措施,并设专人负责成品保护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对易受污染、破坏的成品和半成品要进行标识和防护,质量控制人员应对成品保护质量经常进行巡视检查,要求分包单位对成品采取“护、包、盖,封”保护措施,发现现有保护措施损坏的,要及时恢复。

工序交接检要采用书面形式由双方签字认可,由下道工序作业人员和成品保护负责人同时签字确认,并保存工序交接书面材料。另外,为保护成品,还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防止后道工序损坏或污染前道工序。

5 结语

随着市场的对外开放,国内企业也面临着走出去的问题,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已经成为建筑企业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要以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为契机,努力营造我国建筑企业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新宇,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建设信息,2006(06).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论文8000

质量是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尤其是建设工程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形象。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管理

摘要:现代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有别于传统的质量管理,它是一种系统的、全面的、动态的质量管理 方法 ,本文从通过对建筑项目质量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完善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思路和对策,为完善项目质量管理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建设项目;现状;质量管理;施工工序管理

1 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现代工程项目正在朝着大型化、规模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项目的复杂度较之以往呈指数级倍增,在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需要通过更严格的监控和管理,才能得到保证。

施工项目质量的优劣,不但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安定。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头等大事。

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

在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一些施工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重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手段落后,不重视事前计划和事中控制,不能实现全面、全过程的动态质量管理.

2.1建筑市场不规范

一些地方政府和建筑主管部门对国家有关建筑市场的行政规定和管理要求贯彻不到位,落实不到位,甚至不落实,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现象.有的业主不管工程大小,结构难易、层次高低,都指明要一级以上企业参与投标,要一级建造师、一级项目经理承担施工任务,结果抹杀了差别化竞争,使高低资质、大小企业同时涌向一个工程项目,造成了市场的无序化竞争,加重了市场秩序的混乱。

同时,派生出施工方无资质挂靠有资质,低资质挂靠高资质,建造师资格证书出借等诸多违法违规行为,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建筑市场的不规范运行.由于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主要依靠手工作业和简单的辅助工具,市场准入壁垒低,许多缺少资本的小企业和个人大量涌入。

2.2参加人员质量意识差

质量意识是人们对质量的认识和态度的综合表现.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也是搞好质量管理的第一关。企业高层领导对质量问题没有高度重视,把企业目标重点定在利润、进度上,没有树立起只有高质量才能带来高效益的超前意识,导致管理层及基层工作人员没有明确的质量目标。

目前大多建筑公司领导对“质量第一”的 口号 讲的多,落实的少,而把主要目标锁定在抓进度、保工期上,对质量如何进一步提高很少重视.公司管理层质量意识不强,从而使质量监督层的工作得不到充分重视,使他们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2.3 建设单位行为不规范

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建设工程的业主并不是合格的市场主甚至不是完全的法人主体,在建设工程项目时,存在很多不规范行为.有的建设单位不是完全的法人主体,建设资金的使用、施工单位选择、建筑标准的选择等,都不能自主决定,经常受到其主管单位的影响,无法承担发包方应承担的责任和任务,缺乏市场意识,破坏与承包方的平等交易关系。

阻碍市场机制的发展,而且投资责任机制不健全,片面追求低造价,片面追求高标准,短工期,这些都阻碍了工程质量.建设单位分包工程,致使一个项目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施工队伍,施工水平的差异及现场缺乏统一管理,使施工质量无法保证.按照国家现行的建筑质量评定标准,单位工程中如果有一个分项或分部工程不合格,那么整个单位工程就被评为不合格工程。

2.4 设计单位行为不规范

建筑质量发生问题,一般都认为是施工质量出现问题,实际上其中一些问题是由于设计不到位造成的。现在很多设计单位实行的是谁承揽工程谁设计,这样在单位内部形成固定搭配,形成这几个人对某一类设计非常熟练,但如果遇到不熟悉的工程,其他设计人员又不易介入,致使设计单位的设计优势及专业之间的互补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设计质量。

另外建委设计质量监督站,对设计质量的监测是每年抽验,这样致使很多建筑设计得不到及时检测,为设计质量事故埋下隐患。

4 施工工序管理

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最基本的内容是工序质量的控制,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偏差和分析影响工序质量的制约因素,并消除制约因素,使工序质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每道工序的质量。工序质量控制是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点,是现场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

4.1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质量控制点就是根据对重要的质量特性需要进行重点控制的要求,而选择的质量控制重点部位、重点工序或薄弱环节。设置质量控制点,是对质量进行预控的有力 措施 。在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的特点,结合施工中各环节或部位的重要性、复杂性、精确性,全面、合理地选择质量控制点,在加强一般工序质量控制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进行重点控制,保证工序经常处于受控状态。

在设置质量控制点时,首先要对施工的工程对象进行全面分析、比较,以明确质量控制点;然后进一步分析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或造成质量隐患的原因,针对隐患的原因,相应地提出对策措施予以预防。

质量控制点的涉及面较广,根据工程特点,视其重要性、复杂性、精确性、质量标准和要求,可能是结构复杂的某一工程项目,也可能是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某一结构构件或分项、分部工程,也可能是影响质量关键的某一环节中的某一工序或若干工序。

总之,无论是操作、材料、机械设备、施工顺序、技术参数、自然条件、工程环境等,均可作为质量控制点来设置,主要是视其对质量特征影响的大小及危害程度而定。质量控制点设置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几个:

4.1.1 关键的分部分项工程

如剪力墙结构中的钢筋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等。

4.1.2 关键的工程部位

如民用建筑的卫生间,关键设备的设备基础及一些关键的隐蔽工程等。

4.1.3 薄弱环节

即经常发生或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施工环节,或承包商施工质量控制无把握的环节。如一些常见的质量通病(渗、漏水问题);又如对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由于建筑单位初次施工,缺乏 经验 ,必须作为重点加以控制。

4.1.4 关键工序

如混凝土浇筑中的振捣,它对浇筑质量影响很大,又如CFG桩的钻孔,对确保其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4.1.5 关键工序的关键质量特性

如混凝土的强度,回填土的含水量、灰缝的饱满度等。

4.1.6 关键质量特性的关键因素

主要为人、材料、机械、环境和方法,如重型构件吊装的关键因素是人和机械,砌筑砂浆强度的关键是材料。

4.2 质量控制点的实施

质量控制点设置后,要对质量控制点进行管理、实施,这样才能使质量控制点发挥其作用。在质量控制点的实施中应按如下要求进行:

4.2.1 有计划地组织进行过程质量审核,对审核的内容、时间、频次、人员等作出具体的部署,每年一般不得少于两次;

4.2.2 审查各接口部门的工作质量,接口部门之间的衔接应其有连续性和稳定性;

4.2.3 把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及控制措施进行交底,务必使相关人员真正了解,并树立以预防为主的思想,形成书面的质量控制的交底文件;

4.2.4 质量管理人员要配合监理工程师在施工现场进行重点指导、检查、验收,对关键的质量控制点要进行旁站监理;

4.2.5 严格要求操作人员按作业指导书进行认真操作,保证各环节的施工质量;(6)按规定做好检查,认真记录检查结果,取得准确客观的第一手数据,形成书面的质量控制文件;

4.2.6 运用数理统计技术进行过程能力分析和缺陷分析,找出过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纠正或预防措施,不断地改进和提高过程质量控制能力。

4.3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

施工中的质量检查是进行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质量控制人员通过质量检查或旁站监控,来确保工序的施工质量符合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因此,质量控制人员要高度重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其重点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4.3.1严格按方案施工

对每个方案的实施都应通过方案提出、讨论→编制→审核→修改→定稿(审批)→交底→实施几个步骤进行。

施工中有了完备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可行的施工方案,以及操作性强的技术交底,就能保证全部工程整体部署有条不紊,施工现场整洁规矩,机械配备合理,人员编制有序,施工流水不乱,分部工程方案科学合理。施工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极有力地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4.3.2 实行“三检制”和检查验收制度、执行过程质量执行程序

为了能够使“三检制”充分发挥作用,在施工过程中,应坚持检查上道工序、保障本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做好自检、互检、交接检,坚持上道工序不合格就不能转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原则,这样一环扣一环,环环不放松,以工序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如模板安装和钢筋绑扎这道工序完成后,应在质量控制人员对模板安装质量和钢筋规格、数量及绑扎质量等进行检查,形成质量检查文件签字认可后,才允许混凝土浇筑。这样就形成了分包自检、总包复检、监理验收的三级

检查制度。

4.3.3成品保护质量检查

由于各工种交叉频繁,对于成品和半成品,容易出现二次污染、损坏和丢失,影响工程进展,增加额外费用。制定成品(半成品)保护的主要措施,并设专人负责成品保护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对易受污染、破坏的成品和半成品要进行标识和防护,质量控制人员应对成品保护质量经常进行巡视检查,要求分包单位对成品采取“护、包、盖,封”保护措施,发现现有保护措施损坏的,要及时恢复。

工序交接检要采用书面形式由双方签字认可,由下道工序作业人员和成品保护负责人同时签字确认,并保存工序交接书面材料。另外,为保护成品,还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防止后道工序损坏或污染前道工序。

5 结语

随着市场的对外开放,国内企业也面临着走出去的问题,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已经成为建筑企业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要以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为契机,努力营造我国建筑企业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新宇,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建设信息,2006(06).

引导语:质量管理是工程建设的核心,是一切工程项目的生命线。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关于质量管理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东方电机50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同时也创造了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辉煌成就。特别是自90年代东方电机开始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以来,东方电机的质量管理走上了稳定上升的轨道,然而,我们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近几年随着东方电机产值产量的大幅提高,质量问题时有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如何保证东方电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正常、有效,使企业能健康蓬勃发展,建设百年东电,是摆在全体东电人面前的难题。如果把东方电机比做一棵大树,要想这棵大树能枝繁叶茂,依靠的是每一条小枝和每一片叶子的茁壮成长。在东方电机,这些小枝和叶子就是我们的班组,班组是企业产品的直接生产单位,是产品质量的直接控制者,班组质量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优劣,而产品质量的优劣,决定着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抓好班组产品的质量,搞好班组质量管理,打造产品质量磐石,是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的根本。

一、影响班组产品质量的因素

(一)操作波动。质量波动一般分为正常波动和异常波动。正常波动一般因原料质量差异,设备磨损,操作调节微小变化,工艺偏差控制范围的正常变动等因素引起,对产品质量影响不大。异常波动一般因操作不按规程进行,工艺执行不严,设备带病运转,监视测量不准,原料不符合质量标准等因素引起,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影响班组生产异常波动的主要原因是操作波动,操作波动是指操作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异常操作因素,影响班组生产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人、设备、工艺、材料、环境,切实有效地把这五个因素控制起来,及时消除异常波动,就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而五个因素中最主要的是人的因素,因为班组生产是靠人监控的,监控者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最终结果。产生操作波动的主要原因,一是责任心不强,也就是质量意识问题,没有做到勤观察勤调节;二是没有“三按生产”,执行工艺和操作规程不严,操作失误多;三是技术素质低,既不会分析又不会处理;四是设备维护保养差,设备带病运转;五是上下工序协调配合差,生产不稳定。这五点是导致操作波动的主要问题,只有把造成操作波动的问题解决好,把影响产品质量的“五个原因”控制起来,才能稳定生产,提高产品质量。XXX电厂在安装汽轮发电机后做电气试验检查时发现转子有匝问短路现象。将转子汽端护环拆除后,发现在25#槽距槽口约300mm处1、2匝之间有一根磷铜焊丝,通过清理,共发现4根使用过的磷铜焊丝遗留在发电机转子内。事故原因是:在电机制造厂内焊接转子线圈接头时,由于操作者没有认识到该工序对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未能将使用过的焊丝完全清理出去,使焊丝留在线圈端部内腔,在后序焊头、装拆木桶、配装极问块等多项工序的清理过程中,仍未能及时发现,致使将此问题遗留到电厂。前面的案例就是由于操作者责任心不强,执行工艺和操作规程不严等原因产生操作波动而造成质量问题。

(二)错误的思想观念:1依赖检查把关。“班组出产品,质量靠检查”的思想在相当一部分职工中依然存在。反正质量有检验人员把关,只要把工时挣到手,自检(特别是手工作业)做不做没关系。出了质量问题,找检查、找工艺,跑质量处理单回用了事。2生产进度第一。生产单位的口号是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但是,往往生产任务繁忙的时候就成了保量不保质,把“质量第一”放在嘴上,把“生产第一”放在手上,“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情况还存在。这是分配模式的考核方式所产生的影响,以产量为主的考核方式让一些人注重多挣工时,多拿奖金,反而忽视了产品质量。

(三)班组长领导意识。班组是企业不可缺少的最基本单位,班组长俗称“兵头将尾”。面对“兵”,班组长是质量管理的策划者、监督者,质量工作的先行者;面对“将”,班组长是企业质量管理的执行者、实践者。承担如此多职能的班组长,其质量意识好坏往往决定班组整体质量意识的好坏。XXX电机在进行厂内空载试验时,电机一次冷却水不能循环,导致电机高速空载运行时的空载损耗产生的热量不能有效的带出,电机温升过高,致使多个部件报废。事故原因是:由于试验负责人未按程序认真对试验前准备状态进行检查确认,试验人员未开启一次冷却水循环系统的进水阀门,就开车试验,从而造成质量事故。

(四)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机制。班组内部缺乏质量监督机制,质量指标没有落到实处。质量上的大锅饭好坏说不清,责任落不实。凭感觉,“拍脑袋”定质量,不是靠数据说话。

二、搞好班组质量管理,促进产品质量提高

(一)班组质量管理应该作为一项战略措施来抓。质量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影响国家与社会的稳定发展,影响企业声誉。不能把加强班组质量管理仅仅看做是一种管理手段和方法,而要把它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体系来对待,建立以产品质量优劣作为衡量班组工作好坏的主要标志,建设以质量为核心的班组生产管理体系,创建质量优先的班组精神。

(二)强化质量意识教育。强化质量意识是抓好班组产品质量的思想基础,进行质量意识教育要做好以下两点。首先教育职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懂得产品质量是关系企业前途命运的大问题,优质产品能给企业带来兴旺和发达,能给国家带来繁荣与富强,劣质产品会导致企业丢失市场、亏损,甚至倒闭。作为企业的员工,物质产品的直接生产者,要有企业光荣我光荣,企业收益我受益,我与企业共命运的高度主人翁责任感,以一流的工作质量,为社会生产出优质产品。其次教育职工懂得产品质量优劣与生产进度,经济效益等的密切关系,没有产品的高质量,就谈不上生产的高速度,优质才能有效地增产,增加效益。产品质量低劣,是生产中最大的浪费,要克服那种只重视产量、进度而忽视质量的错误思想。

(三)严抓平稳操作,减少操作波动。平稳操作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平稳操作就是要稳定工艺,一是要抓好交接班,交接班是了解上一班生产、工艺、质量、安全、设备运行及遗留问题等的过程,对于稳定下一班生产工艺和质量至关重要,要严格按交接班要求进行交接。二是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要求班组成员能熟练掌握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如工艺操作法,工艺条件,工艺参数,安全技术要求等。都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操作,特殊情况听从班组长或上级指示进行调整。

(四)提升员工素质,打好质量基础,广泛开展QC攻关活动。开展岗位练兵,提高技术素质。以练基本动作、基本技能和学习基本理论为主,紧密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实际训练,通过岗位练兵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增强岗位实际操作本领。使其在生产

过程中同生产工具实现最佳结合,达到优化生产,提高劳动效率的目的。在提高员工技术水平活动中,可根据生产中实际问题广泛开展QC活动,增强员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增强员工自信心和责任心。

(五)建立质量看板。每个班组设立质量看板,将班组员工质量业绩状况,每日发生质量偏差情况,班组质量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记录,形成班组员工质量排名,质量排名和收入挂钩,建立严格的班组经济责任制。形成公开考评,公平考核的质量考核制度。班组员工每天的质量状况,产生了多少缺陷,质量评分如何,质量看板上一目了然,而到了月末,当月员工的质量考核结果也自然得出。由于考核结果与月度奖金挂钩,本月因质量问题该扣多少钱,员工心中有数。每个员工的质量评分不仅关系到其个人的切身利益,而且影响班组的产品质量达标成绩,将班组的质量达标成绩与班组长、工段长的月度奖金考核挂钩。这样,质量看板不仅是员工个人关心,管理人员从中可以看出各班组质量目标的完成情况,质量管理员和技术人员从中可寻找质量改进的切入点。

(六)质量问题“三不放过”。质量问题“三不放过”要真正实施起来。目前,我公司在质量问题原因分析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其一,我们很多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很不明确,例如,大部分焊接件装配尺寸超差,原因分析都为“焊接变形”,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焊接变形?没有进一步分析。其二,工程技术人员应该帮助班组进行原因分析,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有帮助分厂、班组进行原因分析的义务,针对每张NCR单,将产生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找出来,便于我们进行改进。公司开展解决常见多发病的质量攻关,我们分厂、班组也应该针对长期同一问题开出的NCR单进行QC攻关。

全员参与:全员参与是质量管理八大原则之一,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领导者不仅要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我们的班组长在班组质量活动中也应该让全体组员全员参与,质量管理鄙视班组长与质量员的事,而是全体组员分工合作,群策群力的结果。让每个组员了解自身贡献的重要性及其在班组中的角色;班组组员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去解决各种问题;使每个组员根据各自的目标评估其质量业绩状况;使员工积极地寻找机会增强他们自身的能力、知识和 经验 。班组是公司的基石,是最小的团体单位,只有充分调动班组搞好质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东方电机打造百年好店才有一个牢固的基础。

一、班组安全管理

在班组安全管理工作中,班组长必须做好下列工作: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组织组员学习安全操作技术,提高风险识别和控制技能,提升本人和全组成员的自我保护能力;班组要做到事事有人负责,人人遵章守纪,检查员工安全完成任务的情况,设备环境等的安全状况,执行各种安全操作规章制度的情况,若发现有违章作业者应及时制止。对新员工或调动工作岗位的员工应进行安全教育等。班组安全管理主要依靠班组长组织全体员工实施。班组长是班组生产的直接指挥者?

安全生产的目的是识别风险,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事故发生,降低损失;安全管理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安全检查、生产工艺技术安全管理、作业环境管理、物料安全管理、人员及责任制的落实、规章制度的执行、培训教育等;管理的对象应包括企业所有从业人员、所有设备设施、物料、环境和所有的作业活动。

二、安全生产责任

班组长是生产经营作业的直接执行者,负责一线安全生产管理,对本班组安全操作的具体贯彻落实,检查督促从业人员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遵守劳动纪律,不违章指挥、不强令工人冒险作业,对本班组的安全负责,并及时传达上级部门有关安全的知识、法规和信息。告知员工在操作时可能遇到的风险和危害,应该佩戴的防护用品,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和听从的命令。若发现新的危险是现场难以解决的,应及时与上级沟通汇报,以保证安全。

总之,各级安全责任人的都应做到五同时: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估事故预防工作。

(一)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班组长岗前安全培训包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有关事故案例;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班组有员工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当重新接受培训。班组在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有关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班组中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班组安全教育形式和方法可以有讲授、实际操作、案例研讨、读书指导等多种形式。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形式有:班前班后会、安全活动日、安全生产会、事故现场会、安全业务培训班等。

(二)隐患和重大危险处理

隐患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等方面的内容,一般结合企业有关要求进行,班组要关注在本工作岗位进行作业时是否有潜在的事故隐患存在,如能在自身的能力范围进行处置的及时进行排查处置,如属于较大的问题隐患,应汇报上级部门,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在没有解决之前,应注意密切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报警。在企业的重大危险源有关岗位操作和工作的人员,应了解重大危险源的风险和安全操作的有关要求。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对岗位操作的人员现场应急处置的能力提出具体的要求。

(三)应急与事故处理

当事故发生,岗位操作员工,常常是第一目击者,班组要重视员工对事故的现场处置能力和快速响应。班组应经常组织员工进行相应的事故应急救援的演练。当发生事故时要第一时间上报领导。

三、班组安全检查

班组安全检查,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的机制,检查是对于安全 绩效 的监督和验证过程。通过检查实现对于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对于检查过程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采取及时的应急措施,以防止事故发生。

(一)安全检查的目的

了解企业的安全生产基本情况,发现问题或隐患,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检查过程及时进行信息交流,总结经验教训,并对培训需求提出进一步要求,最终的目标是减少事故风险。在检查中,可以得到各种数据,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资料,是对于班组健全工作的重要的绩效评估手段,也为将来的整改和事故分析提供很好的依据。

(二)安全检查内容

查思想和安全意识水平,对法规政策的理解;查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查隐患,在作业场所和活动中存在的,人的不规范性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查事故处理,报告、调查、分析和整改措施意见及最后的处理结论。

建筑工程管理质量毕业论文

对于建筑工程 企业管理 而言,工程项目管理的好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程项目的质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工程管理专业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1建筑工程管理对策?

1.1建设事业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项机制都发生过了巨大的变化,各行各业都要有适合自己的事业管理。对建筑业市场而言,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引进先进的事业管理理念,为建筑业市场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社会瞬息万变,建筑业市场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随时做出相应的改变。事业管理人员必须针对目前的建筑市场进行分析,确定自身企业具备的优点和缺点,明确在建筑市场的竞争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首先保证建筑企业符合当今市场需求,并根据市场走势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改变,为建筑企业制定风险规避政策,保证自身建筑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1.2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必须贯穿整个过程,包括前期的建筑设计到后期的管理维护。在建筑设计之初需要根据实际需求确定设计方向,设计人员应该以实际需求为标准,结合客户提供的意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工作,确保建筑工程结构稳定性。设计通过后就是施工阶段,在原材料选购时,釆购人员在采购前必须与工程人员进行协商,选取价格合适质量过关的建材,并由专业人员对预定采购的建材进行鉴定。专业人员对釆购的建筑材料进行技术鉴定,判断其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做到在采购前后双重检查,避免劣质材料流入工地并投入使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 教育 培训,培养他们的质量意识,施工人员是控制质量的第一要素,在工作时必须摆正心态,自觉做到对工作负责,合理的完成自己的任务。

1.3建立科学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

科学的管理体系有利于建筑企业的良好运转。建筑企业必须具备完善的 人力资源管理 部门、 财务管理 部门、高层管理部门、采购部门、业务部门、施工部门、市场分析部门等。对各个部门进行明确分工,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将工作内容具体化,避免出现一些食物无人问津的现象。通过各部门间的协调合作是建筑企业处于动态平衡中,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突破,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1.4加强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

施工前必须做好所有员工的 安全教育 培训,让他们了解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自觉做到保护自己和他人,为自己的工作负责。尤其是对于高空作业的施工人员来说,必须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只有保证具备足够的安全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技能后才能让其进行作业。对于安全防护衣帽的佩戴必须标准,教会员工检验施工过程中各种安全防护工具的质量,确保每次施工前都进行一次检验,减少安全隐患。为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让施工人员在施工中有标准依据,施工单位在施工前成立专业安全管理团队,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共同商讨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在施工过程中妥善落实。安全管理制度需要设计施工过程的方方面面,对可能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进行说明,并详细说明规避 措施 。施工现场必须使用一些功率较大的机器,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其功率对线路承载能力的影响。施工现场合理摆放线路,避免施工人员不小心触碰到。?施工人员在施工完毕后需要关闭所有电源,保证人走电停。

2结语

建筑行业看似不会被时代淘汰,然而随着世界多元化发展,我国建筑业市场不断受到来自世界各国的冲击,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促进建筑业市场的不断发展,必须对自身企业进行深入分析,找到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总结 改善对策,为建筑业市场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对策

(一)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当前的工程建设市场中的项目管理,由于没有制定规范的法律法规,施工企业制定的相关管理政策也不完善,所以导致工程建设市场秩序混乱。所以要对工程建筑市场进行全面的市场管理建设,将相关的制度、法律、法规进行全面的调整和完善。另外为了让项目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能够在实际的操作中落到实处,相关的政府部门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整个过程都要充分利用法律制度将前期策划勘察、工程施工等所有阶段都进行严格监察,如有假公济私的现象出现,应该依法处治;

(二)提高工程项目管理者的素质,是对整个工程项目质量的保障。

在我国由于工程项目管理学科的起步较晚,所以对项目管理者的培养也有所欠缺。对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可以通过加强开展国内外项目管理学科的交流活动,以及对相关的管理技术进行研讨,对外国的先进管理措施进行学习研究,以提高自身的管理技术水平。另外可以对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技术培训,并且在一些工程管理院校设立学科点,对工程管理人才进行资格认定;

(三)将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造价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向国际管理惯例接壤,

这是我国在加入WTO之后,为了使我国的项目管理能在国际市场竞争取得一席之味,必须要落到实处的管理任务,只有在工程管理项目方面在国际市场上开拓一条道路,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国际市场。因为在国际中的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对承包商在工程的投入、开工以及竣工方面都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承包商方面的资质认证,对建筑师、安装师等相关技术管理人员都有严格的资格认证管理要求,保证有规范的技术施工 方法 进行工程建设施工;

(四)在建设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工程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要进行精细的管理

使之能够形成一条系统完整的管理链,并且要对各个环节的施工技术和操作工艺进行严格的督查施工,对相关的施工工艺进行优化,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克服解决。这一管理措施就是要实施精细化管理,从施工管理到产品管理都进行环环相扣的精细化工程质量管理,这是对项目工程管理的最大化的质量保证;

(五)在项目工程管理中,实施先进的网络化经营管理,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下,工程项目管理的必经之路。

实施网络化经营管理一般来讲包括施工企业之间的合作竞争,以及虚拟企业经营,还有跨 文化 竞争等。合作竞争主要是为了在竞争激励的现代化经济市场环境中,能够在取得更多利益的基础上,施工企业之间达到互惠互利的双赢效果;其中的虚拟经营就是运用自身的资源,在竞争市场中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这样的管理技术是对建设企业进行虚拟,然后控制自身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以及财力资源,不让企业出现受控于人的局面,这是一种在知识信息经济时代的经营管理潮流;而跨文化竞争则偏向于一种全球化的战略管理技术,这是建立在对文化差异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对本国优良文化技术的把握的同时,汲取他国的优良文化技术,以达到自身在整个国际竞争市场中的适应能力的提高。

二、总结

综上所述,项目工程管理质量的提高,就是为了是工程施工行业得到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使工程施工企业能够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取得一席之地,最重要的就是对施工建设企业中的项目管理者进行管理技术、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的改善,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来对项目工程进行管理,让管理模式与国际管理方式相接轨,拓宽自身的管理道路,才能有更大的管理技术的提升空间。

【摘 要】工程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过程,而质量是工程管理的核心,只有加强对工程的质量管理和监督,才能保证用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证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保证水电行业的可持久发展。

【关键词】工程管理 质量管理 质量监督

水电工程其质量好坏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且对整个工程施工项目都有着巨大的影响。而近年来,随着水电产行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投身于水电业,致力于发展水电产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如何能够利于不败之地,是每个水电业都面临的问题。水电工程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过程,而质量是工程的核心,只有加强对工程的质量管理和监督,才能让用户放心的使用,更是水电业长久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工程管理中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一)多方利益维护的重要举措。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管理,不仅可以确保工程的使用寿命和经济价值,关系到企业的声望和信用,更关系到广大住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甚至可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是维护多方利益的重要保证。

(二)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关键要素。因为工程质量形成于施工项目,每个施工项目质量的总和代表公司整体质量水平。因此,只有抓好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提高公司的整体质量水平,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保证工程整理质量的必要保证。水电工程项目是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也很多,例如工程的设计,施工材料,施工设备,地形,地质,水文以及施工技术和施工的方法,技术管理和管理制度等都对建设项目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对工程项目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采取合理措施是保证整个工程质量的必要保证。

二、设计阶段的管理――质量管理的基础

对整个工程质量而言,工程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是基础,只有将这个基础打好了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它关系到符合质量和建设项目决策的标准水平。通过科学的工程设计和工程,使这些质量具体标准目标得以反映。设计项目将会对合理使用的设备和先进的工程技术,产品规格,型号,价格,质量等方面,同时也对建筑结构的更深远的影响是合理的,稳定的,在建水电,规模的许多方面投资等方面具有相关的关联水平。因此,在项目设计时,首先,设计应侧重于技术,技术能力,工艺水平的分析是项目的实际可行性分析。没有经济合理,配套设备的能力,坚持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和经济原则。其次,在项目设计阶段是工程质量标准的形成阶段,项目设计科学合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最终的建设项目,因此,要避免设计缺陷质量的“本质” 缺陷。最后,该单元的设计旨在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和技术标准,以认真负责的道德标准,严格的分析,设计,确保设计的高质量和高品质。

三、实施阶段的管理――质量管理的关键

工程实施阶段是整个工程的关键,对此阶段进行质量管理则是保证整个工程质量的命脉,因此一定要抓好实施阶段各个环节和施工人员等方面的质量控制。工程实施阶段的的管理按施工阶段工程实体形成过程中物质形态的转化可以划分为对投入的物质、资源质量的管理;施工及安装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即在使投入的物质资源转化为工程产品的过程中,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各因素、各环节及中间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对完成的工程产出品质量的控制与验收。

(一)树立质量控制意识。在工程项目中质量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把关作用,所以一定要树立全员质量控制和管理的意识,完善质量控制机制。第一,要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和问责质量,使责任分工明确。在施工过程中,各部门的各种细节的各个方面以及分项工程都应进行实时监控,所有施工过程全过程都要纳入到监督管理范围之内。第二,在整个过程中的管理中,要根据产品的特点和施工队伍的质量缺陷及项目自身的情况来确定质量目标和研究内容,结合质量目标和研究内容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撰写质量保证计划和改善的措施,明确落实实施的内容,方法和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加强质量检查的实施,对结果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最后,要总结的 经验 教训,并记录下来,为之后的施工的质量标准和质量体系的的制定奠定基上,继续研究各种工程问题,完善质量保证措施,并做好总结,分析原因,而这些问题在质量管理的未来露出作为预控制目标。

(二)对投入的物质、资源质量的管理。对投入的物资和资源进行质量管理,即要保证所购买的建筑材料首先一定要是正规厂家生产的,而且规格一定要和设计要求和规范相符合;其次,材料的质量、规格和实施的标准等必须保存完整,在其有效期内要对其进行抽样检查,抽样 报告 符合要求才可使用。

(三)施工及安装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施工和安装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主要是要做到交接过程要有检查,质量预控要有措施,建设项目要有技术措施和方案,图纸会审要有记录,准备的材料要进行测试,对隐蔽的工程要有验收,测量仪器的校准要进行复检,设计变更要有手续,钢筋代换要有制度,质量处理要有审查,成品保护要有措施,质量控制要有否决权,文档文件要存档。

四、竣工之后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的补充

很多人认为工程完成后,就不需要在进行质量管理了。而实际上工程竣工后的质量管理则非常的重要,它是工程管理中必不可少的补充环节。在这个阶段,施工单位可以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工程质量规范对工程实施中国容易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检查,如若发现问题可以及时的做出反馈予以修正,完成后验收工作,从而保证了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

五、结束语

总之,对工程项目实施质量管理,不仅能够提升水电工程的整体质量,保护用户和施工单位的切身利益,也是保证水电行业持续发展,不断完善的重要举措。因此在整个工程管理中要加强对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较好的处理好方面的的关系,例如施工技术和施工材料,人员组织等,并采取有效合理的质量控制监管机制,从而保证工程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美艳.刍议工程管理中的质量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1)

[2]时俞梅.论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质量管理[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8)

[3]沈越.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质量管理[J] .安徽建筑, 2012,(4)

1. 建筑工程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2. 建筑工程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3. 有关工程管理论文范文

4. 建筑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5. 施工管理类毕业论文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在工程建设管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始终贯穿于建筑工程全过程中,其管理技术的优劣能直接对建筑工程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等方面产生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技术管理事关建筑工程的质量、施工企业的成败,高效的技术管理需要有专业的科学理论指导,同时施工人员依照科学指导协同展开工作。本文首先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技术管理的意义,接着分析了技术管理的具体 方法 ,望本文对于相关人士有可取的参考或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意义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9-914X(2015)40-0117-01

1 建筑工程中技术管理的意义

1.1 技术管理反应整体管理水平

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该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因为一个企业若想长盛不衰,就须要打造现代型的施工企业,配备高技术的管理与装备等,由此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的施工水平,确保企业可以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长足发展。建筑的风格类型种类繁多,并且不同规模的要求也有差别,天气状况也会严重影响施工作业的进度,特别是给需要多工种交叉施工、运用多项综合技术、工序搭结环节多的作业增加了难度。在进行这些生产工作当中,不仅要加强技术管理,而且要保障施工有条不紊的运行,方可实现预期的质量标准,完成低成本、高质量、综合功能完善的建设目标。

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责是促使技术工作有效开展,科学地组织每项技术工作,确保整个生产流程符合技术规范,技术管理在整个建筑工程管理当中,其作用主要体现下三方面,其一是确保施工按照科学技术及其规律要求来进行,实现正确规范的施工程序;其二是利用技术管理,提升 企业管理 水平及其员工的专业素质与技术,在工作中能够有预见性,及早处理潜在问题,消灭质量或技术隐患,保障工程顺利进行;其三是挖掘并发挥施工人员、材料设备的能力,以工程质量为前提,合理缩减工程成本,相对提高经济效益,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1.2 技术管理能够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

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建筑工程不断改进,以扩大企业利润维以生存,因此企业必须检查自身管理的状况,只有提高施工技术管理与经营管理水平,适宜缩减施工成本,方可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在施工当中难免会出现技术问题,有效的技术管理可以部门间的推诿、迅速找到问题出现的原由,增强了企业解决问题的效率。当发生因为供应商或外委施工问题引起的质量事故时,适宜的技术管理可以在谈判中直指问题原由,通过对合同管理中技术问题一项的事先审核等工作,确保企业的切身利益。

科学的技术管理不单是对施工过程中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参数进行控制,更多的是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通过对人员技术技能管理与培训,提高施工设备操作人员技术水平,降低设备故障与事故,减少施工故障费用,降低由于设备故障造成的进度减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停工几率。减少了费用的增加,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1.3 技术管理可以提高施工质量

通过施工技术管理,强化工程测景,放线工作。强化施工过程中材料的监控,强化施工技术问题解决能力、强化施工技术参数控制能够有效保障工程质量。以施工技术监督监控为例,在进行高层建筑冲孔灌注桩施上过程中。科学的技术管理从测量方向、冲扎位置选择、混凝土灌注时间等多方面管理有效保障了灌注桩的施上质量。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 措施 、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都对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工作作为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有效实施是工程质鼍的基础保障。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同时,应当大力推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以保证工程质量提高。管理作为永恒的话题,是关系到企业成败兴衰的关键。要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抓“管理”这个关键。而技术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技术管理。才能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才能使施工技术不断进步,从而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技术管理,可以逐步改变施r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面貌,改变施工企业的形象,提高竞争能力。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对技术管理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

2 建筑工程中技术管理的方法

2.1 认真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贯彻好各项技术管理制度是搞好技术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科学地组织企业各项技术工作的保证。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施工图的熟悉、阅读和会审制度;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场地总平面图施工图技术交底制度;工程技术变更联系单管理制度;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材料及半成品试验、检验制度;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制度,工程质盛检验与评定制度;工程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工程技术档案与竣工图管理制度。

2.2 不断加强对技术工作的管理

技术管理工作需持之以恒.因此,要不断地加强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充分发挥好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才干和作用。工作重点主要依据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各项规范、规程、标准和规定,并针对企业特点,适时地制订、修订和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补充。严格做到技术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对技术管理工作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按建制开展施工项目的 总结 评比,达到肯定成绩,以利再战的目的。实行行政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大力培养和提拔技术业务人员,充分调动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积极性。现在有峰企业不往前人才培养,导致管理水平的下降,只有不断地发现人才,挖掘人才,同时不断地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学习,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才能使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3 结论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是一项贯穿于整个工程的,需要企业长期坚持的工作,其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有效灾施对企业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综合管理工作实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施工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通过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人才的培养为工程质量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企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__坚.建筑装饰技术管理要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1).

[2] 杨伟贤.论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J].科技信息.2009(11).

[3] 曲静波.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技术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9(14)

摘要:建筑工程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系统工程,而技术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管理内容,它包括为完成项目的目标而进行技术路线策划、选择、监督及改进的全过程。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为确保工程质量和现场施工的顺利进行,加强项目技术管理显得更为重要。

关键词: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加强管理

引言:现代化的建设也要不断深入发展,所以建筑业就成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在社会的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建筑业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提高建筑业的综合竞争力。

一、工程管理中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业作为国家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能够在合同规定期限内按质按量按时将工程项目交付给业主,并能够合理控制施工成本成为企业的经营目标。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项目部门必须将项目资金管理、合同管理、技术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等要素列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综合项目技术管理中。

二、建筑施工现场技术管理遵循的原则

1、标准化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基本要求为标准化与规范化。事实上,我们在施工现场坚持统一原则,杜绝盲目、随意性,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顺利的进行下去,以便提高整个施工质量与效率。

2、科学、合理性

关于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要始终坚持科学、合理性原则,尽量将建筑施工现场进行科学化管理,使其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各项需求。除此之外,确保现场设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通过运用合理的操作方法、激励政策等充分挖掘出建筑企业职工的内在潜能。

3、经济效益性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若只考虑到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是比较片面的,这只是表层的进度观念与生产观念,因此,我们必须强化建筑现场管理又要充分考虑到成本以及市场运行情况。特别是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考虑周全,尽量做到低投资高回报效果,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与开销。与此同时,更要降低成本消耗、不断开阔建筑市场。

三、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

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是企业立命之本。在建筑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如何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水平是每一位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包括:明确各部职责,确定工程质量目标;将目标分解到项目各分部并详细交底;全工程跟踪把控,确保工程质量;定期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监测。

施工质量的自控与第三方质量监控是相辅相成的系统过程。两套质检机制共同组成控制建筑工程质量的完整体系,在施工全过程中相互依存、各尽其责、密切联系,又独立分工,共同推动着施工质量控制过程的展开和最终实现工程项目的质量总目标。

2、做好施工图纸审核

技术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理解设计意图和施工项目关键部位的质量。在工程项目中标后,施工企业应认真做好项目范围的识别,明确工作范围与责任;做好施工前准备,特别是与建设单位委托的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进行图纸核实。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必须了解设计单位对施工项目的设计意图和对施工质量的要求。只有良好的沟通,才可以尽快了解设计方的意图和施工质量的要求,施工方才能正确选用建筑材料、规划施工进程以及对未来过程中出现的未知因素等可及时纳入控制管理范畴。

3、明确技术管理职责,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安全乃头等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建筑工程项目部门的每一位施工员都肩负着重大使命。建筑企业应建立健全技术责任制度,将技术管理的责任细分到个人,让员工树立责任心。

除此之外,通过组织技术管理员学习施工现行规范以及验收规范,明确各项目分部分项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可以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顺利进行,加强施工成本控制,以此提高企业的效益。同时,各项目分部管理人员还应该学习先进的管理办法 经验 ,组织技术培训、技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知识。提高对问题的预见性,保证施工质量。

4、加强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

建筑工程技术文件是保证工程开始,施工,交工系列环节的指导性文件,是工程质量的 保证书 之一,它还是建设单位未来改建、维修、管理的依据,其重要性非同一般。因此,工程资料的形成和管理成为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笔者认为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项措施优化管理:一是规范管理人员执业资格、 岗位职责 及资料管理流程。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各管理人员依据资料管理制度流程填写各自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资料,交由资料员及时收集,确保施工资料的与工程进度同步。二是明确工程资料标准化填写。依据《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及地方建设工程资料管理规范,对施工资料的编辑、整理、收集等进行标准化要求,从而可以提高资料员编制整理资料的工作效率。三是做好计划记录管理,这些管理,可以促进从质量上把控,以便合理并动态调整各个计划,让风险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等可控,避免潜在的危险与隐患遗留在项目工程中。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贯穿于工程实施全过程,在工程项目实施中呈现极其重要的地位,项目经理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同时做好每一部分的工作,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开展经常性质量知识的 教育 和培训,提高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水平,科学的合理的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以达到高质量的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梁明芳.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 科技信息. 2010(19)

[2] 刘子洪.如何做好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J]. 山西建筑. 2013(19)

[3] 丁治.技术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 山西建筑. 2013(17)

[4] 于东海,刘丽霞.工程项目技术管理问题思考[J]. 交通企业管理. 2012(07)

【摘 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有无法撼动的地位。而建筑工程技术的管理水平是建筑行业中不容忽视的环节,它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企业的效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对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技术管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本文将从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着手进行分析,并就实践体会探讨做好技术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 技术管理 体会

目前,我国大规模增加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化进程也大步向前,建筑行业的地位逐渐提高。面对如此大的诱惑,许多人投身到建筑行业,建筑企业和单位也越来越多,如何让自己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拼杀中生存下来,这是一个残酷的问题。所以,企业要从工程质量着手,通过提高工程技术管理的水平,加强管理力度,依靠先进的技术知识保证工程质量,向社会交出满意的作品,从而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和知名度,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地位

(一)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影响着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水平直接体现着建筑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好的技术管理方式不仅可以预防工程质量问题,还能降低企业的事故成本,从而使企业的经济利益得到大幅度提高。不仅如此,科学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对工程的顺利进行、保证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成本、调度施工材料及人员等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影响着企业的工程质量水平

在建筑工程进行中,企业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工程质量的好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力度,重视工程的测量和放线工作,加强材料管理、技术问题的解决能力。从工艺流程、检测方式、技术方案、组织手段等方面着手提高工程质量。并结合技术、工艺、操作、管理及经济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确保技术管理方案真实可行。

二、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已全面推行工程技术管理,但时间不长,发展不成熟,所以专业的系统、理论等并不完善。使得我国建筑过程在技术管理上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和漏洞。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体制不健全

在建筑施工中,企业需要设立完备的项目管理部门,按工作需要安排不同的人员,这样做有助于满足技术管理中的各项工作需求。不过现实并不是这样的,现在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为了以最低的成本换回最大的收益,便不顾后果地精简人员、节省开支、削减管理机构,许多工作得不到好的开展,甚至出现了技术管理员身兼数职的情况。这使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效果大打折扣。

(二)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人才不足

由于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体制的不健全,许多企业对技术管理水平并不是很重视。而技术管理人员自身对相关的技术掌握又不够,更缺乏专业的培训和学习,使得建筑行业中工程技术管理人才极度缺乏。企业依靠这些算不上技术管理人才的人员来进行技术管理工作,得到的结果只会是建造出不合格的工程,给公司造成损失,影响公司声誉,更严重影响使用者的生产生活。

(三)许多建筑工程存在质量隐患

施工中按照相关的技术管理制度来开展工作,还是有许多工程存在质量问题。工程质量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比如建筑材料质量的不合格,开工许可证的不完整,施工图的问题等等,这些都有可能使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所以要做好工程的管理工作,是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才行的。

三、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

(一)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外的措施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要确保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正常有效地进行,就必须从整体上做好这些工作:1、优化健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体制。2、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3、将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建筑企业自身在工程项目中的措施

除了开展大范围的制度完善、人才培养等工作之外,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途径更多是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的前、中、后期。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把握:

1、做好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施工之前制定出符合要求的图纸是十分必要的,而相关施工人员更要熟悉图纸设计的意图,留心细节,找准工程施工的核心所在。施工企业要在项目中标后进行周密的准备,做好图纸的会审工作,留心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发现解决。

2、落实技术责任制。在工程开始之前,就应该将技术管理责任划分到具体的负责人身上,促使责任人了解熟悉自己的工作内容,在工程技术管理中审核相关数据、管理材料设备、加强质量监督,以做好技术管理工作为己任。

3、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工作。工程施工期间中最容易埋下质量隐患,所以对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头戏,这个阶段的技术管理工作容不得半点差池。具体的技术管理工作可以从几点着手进行:加强技术交底工作和加大工程质量管理力度。根据工程设计的要求、规范及合同来确定工程质量的标准,并依照此标准来进行技术管理,加大工程质量的管理力度。做好工程进度及成本的控制工作。监督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成本,让整个建筑工程按时按质地进行,从而帮助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综合水平及经济效益,更关系着人们生产生活的质量。所以对建筑工程进行技术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事。而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完善成熟的制度,相关人员在管理工作中做到细致、认真、负责,更要企业上下配合一致,齐心协力把好质量关。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残酷的竞争中赢得自己的位置。

参考文献:

[1]徐海平.关于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体会[J].广东建材,2008,(9):220-222.

[2]许宇明.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1(04)

[3]叶有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研究[J].中华建设.2011(06)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 毕业 论文相关文章:

1. 建筑工程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2. 建筑工程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3. 建筑工程管理论文范文

4.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5.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研究

质量是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尤其是建设工程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形象。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管理

摘要:现代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有别于传统的质量管理,它是一种系统的、全面的、动态的质量管理 方法 ,本文从通过对建筑项目质量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完善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思路和对策,为完善项目质量管理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建设项目;现状;质量管理;施工工序管理

1 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现代工程项目正在朝着大型化、规模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项目的复杂度较之以往呈指数级倍增,在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需要通过更严格的监控和管理,才能得到保证。

施工项目质量的优劣,不但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安定。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头等大事。

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

在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一些施工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重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手段落后,不重视事前计划和事中控制,不能实现全面、全过程的动态质量管理.

2.1建筑市场不规范

一些地方政府和建筑主管部门对国家有关建筑市场的行政规定和管理要求贯彻不到位,落实不到位,甚至不落实,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现象.有的业主不管工程大小,结构难易、层次高低,都指明要一级以上企业参与投标,要一级建造师、一级项目经理承担施工任务,结果抹杀了差别化竞争,使高低资质、大小企业同时涌向一个工程项目,造成了市场的无序化竞争,加重了市场秩序的混乱。

同时,派生出施工方无资质挂靠有资质,低资质挂靠高资质,建造师资格证书出借等诸多违法违规行为,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建筑市场的不规范运行.由于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主要依靠手工作业和简单的辅助工具,市场准入壁垒低,许多缺少资本的小企业和个人大量涌入。

2.2参加人员质量意识差

质量意识是人们对质量的认识和态度的综合表现.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也是搞好质量管理的第一关。企业高层领导对质量问题没有高度重视,把企业目标重点定在利润、进度上,没有树立起只有高质量才能带来高效益的超前意识,导致管理层及基层工作人员没有明确的质量目标。

目前大多建筑公司领导对“质量第一”的 口号 讲的多,落实的少,而把主要目标锁定在抓进度、保工期上,对质量如何进一步提高很少重视.公司管理层质量意识不强,从而使质量监督层的工作得不到充分重视,使他们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2.3 建设单位行为不规范

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建设工程的业主并不是合格的市场主甚至不是完全的法人主体,在建设工程项目时,存在很多不规范行为.有的建设单位不是完全的法人主体,建设资金的使用、施工单位选择、建筑标准的选择等,都不能自主决定,经常受到其主管单位的影响,无法承担发包方应承担的责任和任务,缺乏市场意识,破坏与承包方的平等交易关系。

阻碍市场机制的发展,而且投资责任机制不健全,片面追求低造价,片面追求高标准,短工期,这些都阻碍了工程质量.建设单位分包工程,致使一个项目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施工队伍,施工水平的差异及现场缺乏统一管理,使施工质量无法保证.按照国家现行的建筑质量评定标准,单位工程中如果有一个分项或分部工程不合格,那么整个单位工程就被评为不合格工程。

2.4 设计单位行为不规范

建筑质量发生问题,一般都认为是施工质量出现问题,实际上其中一些问题是由于设计不到位造成的。现在很多设计单位实行的是谁承揽工程谁设计,这样在单位内部形成固定搭配,形成这几个人对某一类设计非常熟练,但如果遇到不熟悉的工程,其他设计人员又不易介入,致使设计单位的设计优势及专业之间的互补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设计质量。

另外建委设计质量监督站,对设计质量的监测是每年抽验,这样致使很多建筑设计得不到及时检测,为设计质量事故埋下隐患。

4 施工工序管理

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最基本的内容是工序质量的控制,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偏差和分析影响工序质量的制约因素,并消除制约因素,使工序质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每道工序的质量。工序质量控制是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点,是现场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

4.1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质量控制点就是根据对重要的质量特性需要进行重点控制的要求,而选择的质量控制重点部位、重点工序或薄弱环节。设置质量控制点,是对质量进行预控的有力 措施 。在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的特点,结合施工中各环节或部位的重要性、复杂性、精确性,全面、合理地选择质量控制点,在加强一般工序质量控制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进行重点控制,保证工序经常处于受控状态。

在设置质量控制点时,首先要对施工的工程对象进行全面分析、比较,以明确质量控制点;然后进一步分析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或造成质量隐患的原因,针对隐患的原因,相应地提出对策措施予以预防。

质量控制点的涉及面较广,根据工程特点,视其重要性、复杂性、精确性、质量标准和要求,可能是结构复杂的某一工程项目,也可能是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某一结构构件或分项、分部工程,也可能是影响质量关键的某一环节中的某一工序或若干工序。

总之,无论是操作、材料、机械设备、施工顺序、技术参数、自然条件、工程环境等,均可作为质量控制点来设置,主要是视其对质量特征影响的大小及危害程度而定。质量控制点设置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几个:

4.1.1 关键的分部分项工程

如剪力墙结构中的钢筋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等。

4.1.2 关键的工程部位

如民用建筑的卫生间,关键设备的设备基础及一些关键的隐蔽工程等。

4.1.3 薄弱环节

即经常发生或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施工环节,或承包商施工质量控制无把握的环节。如一些常见的质量通病(渗、漏水问题);又如对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由于建筑单位初次施工,缺乏 经验 ,必须作为重点加以控制。

4.1.4 关键工序

如混凝土浇筑中的振捣,它对浇筑质量影响很大,又如CFG桩的钻孔,对确保其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4.1.5 关键工序的关键质量特性

如混凝土的强度,回填土的含水量、灰缝的饱满度等。

4.1.6 关键质量特性的关键因素

主要为人、材料、机械、环境和方法,如重型构件吊装的关键因素是人和机械,砌筑砂浆强度的关键是材料。

4.2 质量控制点的实施

质量控制点设置后,要对质量控制点进行管理、实施,这样才能使质量控制点发挥其作用。在质量控制点的实施中应按如下要求进行:

4.2.1 有计划地组织进行过程质量审核,对审核的内容、时间、频次、人员等作出具体的部署,每年一般不得少于两次;

4.2.2 审查各接口部门的工作质量,接口部门之间的衔接应其有连续性和稳定性;

4.2.3 把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及控制措施进行交底,务必使相关人员真正了解,并树立以预防为主的思想,形成书面的质量控制的交底文件;

4.2.4 质量管理人员要配合监理工程师在施工现场进行重点指导、检查、验收,对关键的质量控制点要进行旁站监理;

4.2.5 严格要求操作人员按作业指导书进行认真操作,保证各环节的施工质量;(6)按规定做好检查,认真记录检查结果,取得准确客观的第一手数据,形成书面的质量控制文件;

4.2.6 运用数理统计技术进行过程能力分析和缺陷分析,找出过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纠正或预防措施,不断地改进和提高过程质量控制能力。

4.3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

施工中的质量检查是进行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质量控制人员通过质量检查或旁站监控,来确保工序的施工质量符合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因此,质量控制人员要高度重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其重点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4.3.1严格按方案施工

对每个方案的实施都应通过方案提出、讨论→编制→审核→修改→定稿(审批)→交底→实施几个步骤进行。

施工中有了完备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可行的施工方案,以及操作性强的技术交底,就能保证全部工程整体部署有条不紊,施工现场整洁规矩,机械配备合理,人员编制有序,施工流水不乱,分部工程方案科学合理。施工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极有力地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4.3.2 实行“三检制”和检查验收制度、执行过程质量执行程序

为了能够使“三检制”充分发挥作用,在施工过程中,应坚持检查上道工序、保障本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做好自检、互检、交接检,坚持上道工序不合格就不能转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原则,这样一环扣一环,环环不放松,以工序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如模板安装和钢筋绑扎这道工序完成后,应在质量控制人员对模板安装质量和钢筋规格、数量及绑扎质量等进行检查,形成质量检查文件签字认可后,才允许混凝土浇筑。这样就形成了分包自检、总包复检、监理验收的三级

检查制度。

4.3.3成品保护质量检查

由于各工种交叉频繁,对于成品和半成品,容易出现二次污染、损坏和丢失,影响工程进展,增加额外费用。制定成品(半成品)保护的主要措施,并设专人负责成品保护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对易受污染、破坏的成品和半成品要进行标识和防护,质量控制人员应对成品保护质量经常进行巡视检查,要求分包单位对成品采取“护、包、盖,封”保护措施,发现现有保护措施损坏的,要及时恢复。

工序交接检要采用书面形式由双方签字认可,由下道工序作业人员和成品保护负责人同时签字确认,并保存工序交接书面材料。另外,为保护成品,还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防止后道工序损坏或污染前道工序。

5 结语

随着市场的对外开放,国内企业也面临着走出去的问题,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已经成为建筑企业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要以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为契机,努力营造我国建筑企业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新宇,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建设信息,2006(06).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问题分析的论文

摘要: 针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突出表现在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完善,项目施工人员综合能力不足及建筑施工材料质量未能达标等方面,且结合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需求,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以期能够不断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管理的效果,避免各类不良问题的发生。

关键词: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管理体系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建筑工程发展期间施工单位由于在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方面疏于管理,致使各类安全事故、质量问题的情况频频发生,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施工单位在实际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需要提升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全面分析建筑工程施工中潜在的风险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防范与管理对策,在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文章将结合当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活动带来一定借鉴价值。

1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常见问题分析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中,多具有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完善,项目施工人员综合能力不足及建筑施工材料质量未能达标等问题,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不利于建筑工程质量的持续提升。

1.1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建立明确的质量管理制度,对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国家的'相关要求、标准规范等执行工作[1]。但是整体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过程中,却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够全面的问题。或者一些建筑工程单位尽管建立了工程管理制度,但是实际的管理体系却“流于形式”,难以真正发挥其作用效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不能千篇一律,需要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工程建设的要求等进行深入分析,明确施工的目标,保证施工的质量[2]。但是当前很多建筑工程单位在质量体系认证期间,将以往的文件适当整改后交付应对。为了片面追求工程建设的进度,采用分包或者转包等方式,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则会影响建筑工程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安全防范意识等等,质量控制的效果差强人意。

1.2项目施工人员综合能力不足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快速速度较快,对施工人员的需求量逐渐增加。特别是很多农村居民加入到工作建筑活动中,满足了建筑行业的劳动力需求,但是由于很多工人的建筑工程专业知识不足,故而实际的建筑工程质量也受到影响,随之而来增加了质量安全问题发生率。项目施工人员综合能力不足,且缺乏全面、细致的岗前培训情况下,则会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由于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而影响施工质量的问题频频发生,对整体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效果也会产生不良影响,需要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与指导。

1.3建筑施工材料质量未能达标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中材料质量影响较大,但是当前很多企业为了控制成本,在建筑材料采购期间可能会引入一些难以满足要求的材料,对供货商的资质要求相对较低[3]。建筑工程单位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材料价格的考量不周。建筑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后,在材料管理方面很多施工现场存在着任意堆放的情况,建筑工地的库房条件相对较差,实际的防雨、防火工作不够完善,也会致使材料腐蚀、浪费问题的发生,增加了建筑工程施工的成本。

2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应对措施分析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期间,可以通过健全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实施动态监督管控;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及严格控制建筑材料质量,做好质量检测工作等方式,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效果。

2.1健全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实施动态监督管控

建筑工程单位需要从安全管理的视角出发,在施工安全管理期间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均需要保持质量安全意识,健全质量安全管理制度[4]。结合具体的工作内容、岗位等实施质量安全管理的责任划分,将“权责分明”的管理制度融入其中,一旦任何一个环节发生质量安全问题,则需要及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最大限度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管理部门还需要加强监督,实施动态性的监督与管控,深入了解当前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5]。比如可以由专业的监督人员对施工现场、施工人员以及施工期间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以“奖惩机制”对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评价,给予工作中存在错误或者工作质量不佳的人员进行处罚,对于工作质量较好,检测结果较好的工作人员、项目负责人员等进行奖励,使每一位工作人员均能够认识到质量安全管理的必要性,使各项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能够真正落实到实处。

2.2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加强施工技术管理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期间,需要加强对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安全技能指导。在上岗前实施安全技能的考核,结合考核的结果实施专业性的安全教育指导,使每一位工作人员均能够保持质量安全防范意识。建筑工程单位中可以设置专门的培训管理部门,由专业的讲师对员工工作情况进行监督与指导。定期对员工的技能考核情况进行评价,针对于考核结果不合格的员工,需要组织其重新学习。同时,还需要加强建筑工程施工中各项技术的指导,实施施工技术的管理。建筑工程施工中可以结合现场的情况,优化施工的程度,对各项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监督,将各类新理念、新技术及新工艺有效串联,持续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2.3严格控制建筑材料质量,做好质量检测工作

建筑施工期间原材料的质量为常见的影响因素,故而需要全面提升其重视程度。建筑施工单位需要加强材料采购部门的管理。企业应培养采购人员分辨材料质量好坏的能力,且结合具体的施工问题进行分析,保证各个材料参数的准确性,材料的质量能够满足要求等。加强采购部门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指导,避免各类不良问题的发生。建筑工程单位在采购材料期间,需要选择资质较好、实力较强以及信誉度较高的供应商。在建筑工程材料采购前期,需要实施全面的市场调查。全面了解当前市场中相关材料的价格,波动的情况等。调查了解材料供应商的社会形象、服务质量以及客户的满意度等。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及时排除不良的单位,选择信誉度较高、社会评价较好的单位,与其建立合作关系。建筑工程供应材料需要保证其质量,避免质量较差的材料混入其中。建筑工程单位需要对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以科学的检测方式及时检出不合格的材料,及时记录检测的情况,如果发现不合格的产品则需要及时进行更换。在建筑工程材料管理期间,还需要对材料管理的环境进行科学分析,保证其湿度、温度适宜,避免阳光直射与雨水进入,降低材料腐蚀、破坏等问题的发生,严格控制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保证其应用效果。

3结束语

质量安全与居民安全、社会稳定密切关联。建筑行业需要全面提升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通过健全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实施动态监督管控;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及严格控制建筑材料质量,做好质量检测工作等方式,降低建筑工程施工中质量安全问题发生率,全面发挥监督与管理的作用价值,在保证建筑工程单位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也能够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冬海.住宅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及安全管理措施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7(50):153~154.

[2]刘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相关问题及对策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7(47):126~127.

[3]李健.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18):194.

[4]卢毅,罗柳生.试论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研究和探讨[J].江西建材,2014(11):277~278.

[5]吴瑞卿,黄俭,关而道.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研究[J].工程质量,2012,30(S2):4~7.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论文范文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在工程建设管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始终贯穿于建筑工程全过程中,其管理技术的优劣能直接对建筑工程的进度、质量、成本控制等方面产生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技术管理事关建筑工程的质量、施工企业的成败,高效的技术管理需要有专业的科学理论指导,同时施工人员依照科学指导协同展开工作。本文首先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技术管理的意义,接着分析了技术管理的具体 方法 ,望本文对于相关人士有可取的参考或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意义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9-914X(2015)40-0117-01

1 建筑工程中技术管理的意义

1.1 技术管理反应整体管理水平

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该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因为一个企业若想长盛不衰,就须要打造现代型的施工企业,配备高技术的管理与装备等,由此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的施工水平,确保企业可以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长足发展。建筑的风格类型种类繁多,并且不同规模的要求也有差别,天气状况也会严重影响施工作业的进度,特别是给需要多工种交叉施工、运用多项综合技术、工序搭结环节多的作业增加了难度。在进行这些生产工作当中,不仅要加强技术管理,而且要保障施工有条不紊的运行,方可实现预期的质量标准,完成低成本、高质量、综合功能完善的建设目标。

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责是促使技术工作有效开展,科学地组织每项技术工作,确保整个生产流程符合技术规范,技术管理在整个建筑工程管理当中,其作用主要体现下三方面,其一是确保施工按照科学技术及其规律要求来进行,实现正确规范的施工程序;其二是利用技术管理,提升 企业管理 水平及其员工的专业素质与技术,在工作中能够有预见性,及早处理潜在问题,消灭质量或技术隐患,保障工程顺利进行;其三是挖掘并发挥施工人员、材料设备的能力,以工程质量为前提,合理缩减工程成本,相对提高经济效益,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1.2 技术管理能够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

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建筑工程不断改进,以扩大企业利润维以生存,因此企业必须检查自身管理的状况,只有提高施工技术管理与经营管理水平,适宜缩减施工成本,方可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在施工当中难免会出现技术问题,有效的技术管理可以部门间的推诿、迅速找到问题出现的原由,增强了企业解决问题的效率。当发生因为供应商或外委施工问题引起的质量事故时,适宜的技术管理可以在谈判中直指问题原由,通过对合同管理中技术问题一项的事先审核等工作,确保企业的切身利益。

科学的技术管理不单是对施工过程中对影响施工质量的参数进行控制,更多的是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通过对人员技术技能管理与培训,提高施工设备操作人员技术水平,降低设备故障与事故,减少施工故障费用,降低由于设备故障造成的进度减缓,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停工几率。减少了费用的增加,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1.3 技术管理可以提高施工质量

通过施工技术管理,强化工程测景,放线工作。强化施工过程中材料的监控,强化施工技术问题解决能力、强化施工技术参数控制能够有效保障工程质量。以施工技术监督监控为例,在进行高层建筑冲孔灌注桩施上过程中。科学的技术管理从测量方向、冲扎位置选择、混凝土灌注时间等多方面管理有效保障了灌注桩的施上质量。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 措施 、检测手段,施工组织设计等都对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工作作为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有效实施是工程质鼍的基础保障。结合工程实际,从技术、管理、工艺、组织、操作、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方案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同时,应当大力推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以保证工程质量提高。管理作为永恒的话题,是关系到企业成败兴衰的关键。要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抓“管理”这个关键。而技术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技术管理。才能保证施工过程的正常进行,才能使施工技术不断进步,从而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技术管理,可以逐步改变施r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面貌,改变施工企业的形象,提高竞争能力。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对技术管理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

2 建筑工程中技术管理的方法

2.1 认真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贯彻好各项技术管理制度是搞好技术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科学地组织企业各项技术工作的保证。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施工图的熟悉、阅读和会审制度;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场地总平面图施工图技术交底制度;工程技术变更联系单管理制度;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材料及半成品试验、检验制度;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制度,工程质盛检验与评定制度;工程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工程技术档案与竣工图管理制度。

2.2 不断加强对技术工作的管理

技术管理工作需持之以恒.因此,要不断地加强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充分发挥好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才干和作用。工作重点主要依据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各项规范、规程、标准和规定,并针对企业特点,适时地制订、修订和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补充。严格做到技术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对技术管理工作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按建制开展施工项目的 总结 评比,达到肯定成绩,以利再战的目的。实行行政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大力培养和提拔技术业务人员,充分调动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积极性。现在有峰企业不往前人才培养,导致管理水平的下降,只有不断地发现人才,挖掘人才,同时不断地对现有人才的培训、学习,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才能使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3 结论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是一项贯穿于整个工程的,需要企业长期坚持的工作,其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有效灾施对企业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综合管理工作实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施工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通过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人才的培养为工程质量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企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__坚.建筑装饰技术管理要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1).

[2] 杨伟贤.论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J].科技信息.2009(11).

[3] 曲静波.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技术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09(14)

摘要:建筑工程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系统工程,而技术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管理内容,它包括为完成项目的目标而进行技术路线策划、选择、监督及改进的全过程。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为确保工程质量和现场施工的顺利进行,加强项目技术管理显得更为重要。

关键词: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加强管理

引言:现代化的建设也要不断深入发展,所以建筑业就成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在社会的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建筑业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施工技术的管理,提高建筑业的综合竞争力。

一、工程管理中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业作为国家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能够在合同规定期限内按质按量按时将工程项目交付给业主,并能够合理控制施工成本成为企业的经营目标。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项目部门必须将项目资金管理、合同管理、技术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等要素列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综合项目技术管理中。

二、建筑施工现场技术管理遵循的原则

1、标准化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基本要求为标准化与规范化。事实上,我们在施工现场坚持统一原则,杜绝盲目、随意性,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顺利的进行下去,以便提高整个施工质量与效率。

2、科学、合理性

关于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要始终坚持科学、合理性原则,尽量将建筑施工现场进行科学化管理,使其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各项需求。除此之外,确保现场设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通过运用合理的操作方法、激励政策等充分挖掘出建筑企业职工的内在潜能。

3、经济效益性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若只考虑到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是比较片面的,这只是表层的进度观念与生产观念,因此,我们必须强化建筑现场管理又要充分考虑到成本以及市场运行情况。特别是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考虑周全,尽量做到低投资高回报效果,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与开销。与此同时,更要降低成本消耗、不断开阔建筑市场。

三、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管理

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是企业立命之本。在建筑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如何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水平是每一位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包括:明确各部职责,确定工程质量目标;将目标分解到项目各分部并详细交底;全工程跟踪把控,确保工程质量;定期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监测。

施工质量的自控与第三方质量监控是相辅相成的系统过程。两套质检机制共同组成控制建筑工程质量的完整体系,在施工全过程中相互依存、各尽其责、密切联系,又独立分工,共同推动着施工质量控制过程的展开和最终实现工程项目的质量总目标。

2、做好施工图纸审核

技术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理解设计意图和施工项目关键部位的质量。在工程项目中标后,施工企业应认真做好项目范围的识别,明确工作范围与责任;做好施工前准备,特别是与建设单位委托的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进行图纸核实。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必须了解设计单位对施工项目的设计意图和对施工质量的要求。只有良好的沟通,才可以尽快了解设计方的意图和施工质量的要求,施工方才能正确选用建筑材料、规划施工进程以及对未来过程中出现的未知因素等可及时纳入控制管理范畴。

3、明确技术管理职责,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安全乃头等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建筑工程项目部门的每一位施工员都肩负着重大使命。建筑企业应建立健全技术责任制度,将技术管理的责任细分到个人,让员工树立责任心。

除此之外,通过组织技术管理员学习施工现行规范以及验收规范,明确各项目分部分项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可以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顺利进行,加强施工成本控制,以此提高企业的效益。同时,各项目分部管理人员还应该学习先进的管理办法 经验 ,组织技术培训、技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知识。提高对问题的预见性,保证施工质量。

4、加强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

建筑工程技术文件是保证工程开始,施工,交工系列环节的指导性文件,是工程质量的 保证书 之一,它还是建设单位未来改建、维修、管理的依据,其重要性非同一般。因此,工程资料的形成和管理成为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笔者认为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项措施优化管理:一是规范管理人员执业资格、 岗位职责 及资料管理流程。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各管理人员依据资料管理制度流程填写各自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资料,交由资料员及时收集,确保施工资料的与工程进度同步。二是明确工程资料标准化填写。依据《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及地方建设工程资料管理规范,对施工资料的编辑、整理、收集等进行标准化要求,从而可以提高资料员编制整理资料的工作效率。三是做好计划记录管理,这些管理,可以促进从质量上把控,以便合理并动态调整各个计划,让风险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等可控,避免潜在的危险与隐患遗留在项目工程中。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贯穿于工程实施全过程,在工程项目实施中呈现极其重要的地位,项目经理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同时做好每一部分的工作,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开展经常性质量知识的 教育 和培训,提高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和水平,科学的合理的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以达到高质量的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梁明芳.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 科技信息. 2010(19)

[2] 刘子洪.如何做好城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J]. 山西建筑. 2013(19)

[3] 丁治.技术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 山西建筑. 2013(17)

[4] 于东海,刘丽霞.工程项目技术管理问题思考[J]. 交通企业管理. 2012(07)

【摘 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有无法撼动的地位。而建筑工程技术的管理水平是建筑行业中不容忽视的环节,它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企业的效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对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技术管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本文将从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着手进行分析,并就实践体会探讨做好技术管理的方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 技术管理 体会

目前,我国大规模增加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化进程也大步向前,建筑行业的地位逐渐提高。面对如此大的诱惑,许多人投身到建筑行业,建筑企业和单位也越来越多,如何让自己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拼杀中生存下来,这是一个残酷的问题。所以,企业要从工程质量着手,通过提高工程技术管理的水平,加强管理力度,依靠先进的技术知识保证工程质量,向社会交出满意的作品,从而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和知名度,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地位

(一)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影响着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水平直接体现着建筑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好的技术管理方式不仅可以预防工程质量问题,还能降低企业的事故成本,从而使企业的经济利益得到大幅度提高。不仅如此,科学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措施对工程的顺利进行、保证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成本、调度施工材料及人员等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影响着企业的工程质量水平

在建筑工程进行中,企业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工程质量的好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力度,重视工程的测量和放线工作,加强材料管理、技术问题的解决能力。从工艺流程、检测方式、技术方案、组织手段等方面着手提高工程质量。并结合技术、工艺、操作、管理及经济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确保技术管理方案真实可行。

二、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已全面推行工程技术管理,但时间不长,发展不成熟,所以专业的系统、理论等并不完善。使得我国建筑过程在技术管理上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和漏洞。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体制不健全

在建筑施工中,企业需要设立完备的项目管理部门,按工作需要安排不同的人员,这样做有助于满足技术管理中的各项工作需求。不过现实并不是这样的,现在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为了以最低的成本换回最大的收益,便不顾后果地精简人员、节省开支、削减管理机构,许多工作得不到好的开展,甚至出现了技术管理员身兼数职的情况。这使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效果大打折扣。

(二)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人才不足

由于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体制的不健全,许多企业对技术管理水平并不是很重视。而技术管理人员自身对相关的技术掌握又不够,更缺乏专业的培训和学习,使得建筑行业中工程技术管理人才极度缺乏。企业依靠这些算不上技术管理人才的人员来进行技术管理工作,得到的结果只会是建造出不合格的工程,给公司造成损失,影响公司声誉,更严重影响使用者的生产生活。

(三)许多建筑工程存在质量隐患

施工中按照相关的技术管理制度来开展工作,还是有许多工程存在质量问题。工程质量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比如建筑材料质量的不合格,开工许可证的不完整,施工图的问题等等,这些都有可能使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所以要做好工程的管理工作,是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才行的。

三、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

(一)建筑企业工程项目外的措施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要确保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正常有效地进行,就必须从整体上做好这些工作:1、优化健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体制。2、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3、将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建筑企业自身在工程项目中的措施

除了开展大范围的制度完善、人才培养等工作之外,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途径更多是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的前、中、后期。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把握:

1、做好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施工之前制定出符合要求的图纸是十分必要的,而相关施工人员更要熟悉图纸设计的意图,留心细节,找准工程施工的核心所在。施工企业要在项目中标后进行周密的准备,做好图纸的会审工作,留心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发现解决。

2、落实技术责任制。在工程开始之前,就应该将技术管理责任划分到具体的负责人身上,促使责任人了解熟悉自己的工作内容,在工程技术管理中审核相关数据、管理材料设备、加强质量监督,以做好技术管理工作为己任。

3、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工作。工程施工期间中最容易埋下质量隐患,所以对施工过程的技术管理是整个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头戏,这个阶段的技术管理工作容不得半点差池。具体的技术管理工作可以从几点着手进行:加强技术交底工作和加大工程质量管理力度。根据工程设计的要求、规范及合同来确定工程质量的标准,并依照此标准来进行技术管理,加大工程质量的管理力度。做好工程进度及成本的控制工作。监督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成本,让整个建筑工程按时按质地进行,从而帮助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质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综合水平及经济效益,更关系着人们生产生活的质量。所以对建筑工程进行技术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事。而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完善成熟的制度,相关人员在管理工作中做到细致、认真、负责,更要企业上下配合一致,齐心协力把好质量关。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残酷的竞争中赢得自己的位置。

参考文献:

[1]徐海平.关于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体会[J].广东建材,2008,(9):220-222.

[2]许宇明.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1(04)

[3]叶有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研究[J].中华建设.2011(06)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 毕业 论文相关文章:

1. 建筑工程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2. 建筑工程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3. 建筑工程管理论文范文

4.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5. 建筑工程技术论文范文

质量是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尤其是建设工程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形象。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管理

摘要:现代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有别于传统的质量管理,它是一种系统的、全面的、动态的质量管理 方法 ,本文从通过对建筑项目质量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完善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思路和对策,为完善项目质量管理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关键词:建设项目;现状;质量管理;施工工序管理

1 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现代工程项目正在朝着大型化、规模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项目的复杂度较之以往呈指数级倍增,在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需要通过更严格的监控和管理,才能得到保证。

施工项目质量的优劣,不但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安定。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施工项目管理的头等大事。

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

在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一些施工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重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手段落后,不重视事前计划和事中控制,不能实现全面、全过程的动态质量管理.

2.1建筑市场不规范

一些地方政府和建筑主管部门对国家有关建筑市场的行政规定和管理要求贯彻不到位,落实不到位,甚至不落实,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现象.有的业主不管工程大小,结构难易、层次高低,都指明要一级以上企业参与投标,要一级建造师、一级项目经理承担施工任务,结果抹杀了差别化竞争,使高低资质、大小企业同时涌向一个工程项目,造成了市场的无序化竞争,加重了市场秩序的混乱。

同时,派生出施工方无资质挂靠有资质,低资质挂靠高资质,建造师资格证书出借等诸多违法违规行为,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建筑市场的不规范运行.由于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主要依靠手工作业和简单的辅助工具,市场准入壁垒低,许多缺少资本的小企业和个人大量涌入。

2.2参加人员质量意识差

质量意识是人们对质量的认识和态度的综合表现.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也是搞好质量管理的第一关。企业高层领导对质量问题没有高度重视,把企业目标重点定在利润、进度上,没有树立起只有高质量才能带来高效益的超前意识,导致管理层及基层工作人员没有明确的质量目标。

目前大多建筑公司领导对“质量第一”的 口号 讲的多,落实的少,而把主要目标锁定在抓进度、保工期上,对质量如何进一步提高很少重视.公司管理层质量意识不强,从而使质量监督层的工作得不到充分重视,使他们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2.3 建设单位行为不规范

由于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建设工程的业主并不是合格的市场主甚至不是完全的法人主体,在建设工程项目时,存在很多不规范行为.有的建设单位不是完全的法人主体,建设资金的使用、施工单位选择、建筑标准的选择等,都不能自主决定,经常受到其主管单位的影响,无法承担发包方应承担的责任和任务,缺乏市场意识,破坏与承包方的平等交易关系。

阻碍市场机制的发展,而且投资责任机制不健全,片面追求低造价,片面追求高标准,短工期,这些都阻碍了工程质量.建设单位分包工程,致使一个项目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施工队伍,施工水平的差异及现场缺乏统一管理,使施工质量无法保证.按照国家现行的建筑质量评定标准,单位工程中如果有一个分项或分部工程不合格,那么整个单位工程就被评为不合格工程。

2.4 设计单位行为不规范

建筑质量发生问题,一般都认为是施工质量出现问题,实际上其中一些问题是由于设计不到位造成的。现在很多设计单位实行的是谁承揽工程谁设计,这样在单位内部形成固定搭配,形成这几个人对某一类设计非常熟练,但如果遇到不熟悉的工程,其他设计人员又不易介入,致使设计单位的设计优势及专业之间的互补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设计质量。

另外建委设计质量监督站,对设计质量的监测是每年抽验,这样致使很多建筑设计得不到及时检测,为设计质量事故埋下隐患。

4 施工工序管理

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最基本的内容是工序质量的控制,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偏差和分析影响工序质量的制约因素,并消除制约因素,使工序质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每道工序的质量。工序质量控制是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点,是现场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

4.1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质量控制点就是根据对重要的质量特性需要进行重点控制的要求,而选择的质量控制重点部位、重点工序或薄弱环节。设置质量控制点,是对质量进行预控的有力 措施 。在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的特点,结合施工中各环节或部位的重要性、复杂性、精确性,全面、合理地选择质量控制点,在加强一般工序质量控制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对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进行重点控制,保证工序经常处于受控状态。

在设置质量控制点时,首先要对施工的工程对象进行全面分析、比较,以明确质量控制点;然后进一步分析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或造成质量隐患的原因,针对隐患的原因,相应地提出对策措施予以预防。

质量控制点的涉及面较广,根据工程特点,视其重要性、复杂性、精确性、质量标准和要求,可能是结构复杂的某一工程项目,也可能是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某一结构构件或分项、分部工程,也可能是影响质量关键的某一环节中的某一工序或若干工序。

总之,无论是操作、材料、机械设备、施工顺序、技术参数、自然条件、工程环境等,均可作为质量控制点来设置,主要是视其对质量特征影响的大小及危害程度而定。质量控制点设置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几个:

4.1.1 关键的分部分项工程

如剪力墙结构中的钢筋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等。

4.1.2 关键的工程部位

如民用建筑的卫生间,关键设备的设备基础及一些关键的隐蔽工程等。

4.1.3 薄弱环节

即经常发生或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施工环节,或承包商施工质量控制无把握的环节。如一些常见的质量通病(渗、漏水问题);又如对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由于建筑单位初次施工,缺乏 经验 ,必须作为重点加以控制。

4.1.4 关键工序

如混凝土浇筑中的振捣,它对浇筑质量影响很大,又如CFG桩的钻孔,对确保其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4.1.5 关键工序的关键质量特性

如混凝土的强度,回填土的含水量、灰缝的饱满度等。

4.1.6 关键质量特性的关键因素

主要为人、材料、机械、环境和方法,如重型构件吊装的关键因素是人和机械,砌筑砂浆强度的关键是材料。

4.2 质量控制点的实施

质量控制点设置后,要对质量控制点进行管理、实施,这样才能使质量控制点发挥其作用。在质量控制点的实施中应按如下要求进行:

4.2.1 有计划地组织进行过程质量审核,对审核的内容、时间、频次、人员等作出具体的部署,每年一般不得少于两次;

4.2.2 审查各接口部门的工作质量,接口部门之间的衔接应其有连续性和稳定性;

4.2.3 把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及控制措施进行交底,务必使相关人员真正了解,并树立以预防为主的思想,形成书面的质量控制的交底文件;

4.2.4 质量管理人员要配合监理工程师在施工现场进行重点指导、检查、验收,对关键的质量控制点要进行旁站监理;

4.2.5 严格要求操作人员按作业指导书进行认真操作,保证各环节的施工质量;(6)按规定做好检查,认真记录检查结果,取得准确客观的第一手数据,形成书面的质量控制文件;

4.2.6 运用数理统计技术进行过程能力分析和缺陷分析,找出过程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纠正或预防措施,不断地改进和提高过程质量控制能力。

4.3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

施工中的质量检查是进行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质量控制人员通过质量检查或旁站监控,来确保工序的施工质量符合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因此,质量控制人员要高度重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其重点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4.3.1严格按方案施工

对每个方案的实施都应通过方案提出、讨论→编制→审核→修改→定稿(审批)→交底→实施几个步骤进行。

施工中有了完备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可行的施工方案,以及操作性强的技术交底,就能保证全部工程整体部署有条不紊,施工现场整洁规矩,机械配备合理,人员编制有序,施工流水不乱,分部工程方案科学合理。施工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极有力地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4.3.2 实行“三检制”和检查验收制度、执行过程质量执行程序

为了能够使“三检制”充分发挥作用,在施工过程中,应坚持检查上道工序、保障本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做好自检、互检、交接检,坚持上道工序不合格就不能转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原则,这样一环扣一环,环环不放松,以工序质量确保工程质量。

如模板安装和钢筋绑扎这道工序完成后,应在质量控制人员对模板安装质量和钢筋规格、数量及绑扎质量等进行检查,形成质量检查文件签字认可后,才允许混凝土浇筑。这样就形成了分包自检、总包复检、监理验收的三级

检查制度。

4.3.3成品保护质量检查

由于各工种交叉频繁,对于成品和半成品,容易出现二次污染、损坏和丢失,影响工程进展,增加额外费用。制定成品(半成品)保护的主要措施,并设专人负责成品保护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对易受污染、破坏的成品和半成品要进行标识和防护,质量控制人员应对成品保护质量经常进行巡视检查,要求分包单位对成品采取“护、包、盖,封”保护措施,发现现有保护措施损坏的,要及时恢复。

工序交接检要采用书面形式由双方签字认可,由下道工序作业人员和成品保护负责人同时签字确认,并保存工序交接书面材料。另外,为保护成品,还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防止后道工序损坏或污染前道工序。

5 结语

随着市场的对外开放,国内企业也面临着走出去的问题,如何提高企业竞争力已经成为建筑企业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要以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为契机,努力营造我国建筑企业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新宇,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中国建设信息,2006(06).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