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护理研究论文主题结构

发布时间:

护理研究论文主题结构

对于刚接触的毕业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论文写作的还有内容的一些规范都是需要掌握的,那么毕业论文写作要求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一.基本要求1.独立性:毕业论文必须经护生本人努力、指导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不得弄虚作假,抄袭或下载他人成果。2.专业性: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在护理学专业范围之内,并具有护理专业特点。3.鲜明性:论文应主题鲜明,论题、论点、论据一致,中心突出,论据充分,结论正确;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格式规范,文字流畅,切忌错别字。4.标准化:论文中使用的度量单位一律采用国际标准单位。5.三线表:论文中图表具有代表性,对所使用的图表要给予解释,统一标注编号和图题,放置在论文的适当位置中,图表要清晰、简洁、比例适当。6.篇幅字数:篇幅在4000字左右(不含图表、等),不少于3500字。7.字形大小:为小二号宋体,标题为四号宋体加粗,正文用宋体小4号字,1.5倍行间距,A4纸打印,页边距:上、下各2.54cm,左、右各3.17cm,左侧装订,一式三份。护生同时应将毕业论文制作成Word电子文档(含初稿和正稿)上交学院。8.完整性:论文形式应完整,按照以下顺序装订毕业论文。(1) 论文封面(首页)(2) 论文目录(次页)(3) 报告(4) 论文选题(论文题目)、中文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关键词。(5) 论文正文(前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6) 参考文献二.内容规范(一) 中文摘要语言精练、明确。包括4个主要内容,研究类文章的摘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约200个汉字左右,能够反应文章的主要内容;综述类文章只要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即可。“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内容(四号宋体)。每段开头空二格,标点符号占一格。4个基本内容: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见附件样本2.(二) 选题:题目要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超过20个。自考本科生论文的选题在创新性上不做过度的要求,文题范围要适中,不要太广泛。如有很多考生的题目是XXX疾病的护理,这样的题目就太大,没有针对性,因为我们都知道一个疾病的护理包括很多方面,如急性发作期,稳定期,并发症等的护理,这样的题目没有针对性,不容易出现创新点。考生在选题时可以先抓住一个小的问题进行扩充到一个可以成文有一定创新性的范围。确定题目的同时要进行文献查阅,如果是已经发展完善的护理类别,考生就没必要在该方面浪费精力,应该及时改变方向。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内容和性质,分为临床护理研究,社区护理研究,护理教育研究以及护理管理研究.选题指导见附件样本3.(三) 关键词从论文标题中或正文中选出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附在摘要之后,不超过5个,能够代表文中的高频词。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词(四号宋体)。关键词数量为4~6个,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四) 论文主体部分:正文采用小四号或五号宋体.表格: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至右横读,数据依序竖读,应有自明性。表应有编号,由“表”和从1开始的阿拉伯数字组成,例如“表1”、“表2”等。表的编号应一直连续到附录之前,并与章、条和图的编号无关。只有一个表时,仍应标为“表1”。表宜有表题,表题即表的名称,置于表的编号之后。表的编号和表题应置表上方的居中位置。如某个表需要转页接排,在随后的各页上应重复表的编号。编号后跟表题(可省略)和“(续)”,如所示:表1(续),续表均应重复表头和关于单位的陈述。1.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本研究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前言应简明扼要,篇幅不宜过长。2.研究类型和研究方法介绍立题的依据,提出问题,本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包括文献回顾的内容。正文的篇幅在4000字左右(不含表格、程序、参考文献等),不少于3500字。论文形式分为三种不同的文体,研究型论文、综述和经验介绍型论文,每一种论文均有不同的要求。第一.研究型论文研究设计应包括如下的内容:1) 研究对象和地点:有清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符合研究目的2) 抽样方法:科学合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3) 研究工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符合研究目的4) 观察指标:客观性,特异性,灵敏性,稳定性5) 资料收集方法:准确,真实,完整6) 分析方法:科学准确,如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总体均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X2检验等。7) 伦理学考量:保密、隐私、自主、无伤害、尊重原则8) 结果:a)表和图凡用文字能表达清楚的内容,尽量不用图和表。如果用,则文中不需重复其数据,但需摘述其主要内容。b)附表为“三”线表,需注明表号、标题。说明应简单扼要,与正文内容相符。c)结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应特别注意,不论阳性还是阴性的结果,都应客观报告出来。9) 讨论:撰写的内容应与结果密切相关,分析能够结合理论,文献阅读充分,文笔流畅。第二.综述型论文主体内容:综合文献内容,归纳总结,有自己的想法,分层次进行叙述.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指出研究的前景。第三.经验介绍型论文经验介绍:对自己的经验介绍详细,层次清楚效果评价:有敏感的评价指标,结果使人信服,此部分不可缺少。讨论:撰写的内容应与文章经验密切相关,分析能够结合理论,文献阅读充分,文笔流畅。(五)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所列文件均空两个字起排,回行时顶格排,每个文件之后不加标点符号。⑴按论文中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具体情况将序号作为上角标,或作为论文的组成部分。如:“……李××[1]对此作了研究,数学模型见文献[2]。”⑵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应齐全。文献中的作者不超过三位时全部列出;超过三位时一般只列前三位,后面加“等”字或“etal.”;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分开;中外人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法。

(一)主题的写法护理学论文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是几块工作拼凑在一起),这个主题要具体到问题的基层(即此问题基本再也无法向更低的层次细分为子问题),而不是问题所属的领域,更不是问题所在的学科,换言之,研究的主题切忌过大。因为涉及的问题范围太广,很难在一本硕士学位论文中完全研究透彻。通常,硕士学位论文应针对某学科领域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并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护理学论文是学术作品,因此其表述要严谨简明,重点突出,专业常识应简写或不写,做到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凝练、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避免使用文学性质的或带感情色彩的非学术性语言。论文中如出现一个非通用性的新名词、新术语或新概念,需随即解释清楚。(二)题目的写法护理学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反映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切忌笼统。由于别人要通过你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来检索你的论文,所以用语精确是非常重要的。论文题目应该是对研究对象的精确具体的描述,这种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结论,因此,我们的论文题目不仅应告诉读者这本论文研究了什么问题,更要告诉读者这个研究得出的结论。例如:“在事实与虚构之间:梅乐、卡彭特、沃尔夫的新闻观”就比“三个美国作家的新闻观研究”更专业更准确。(三)摘要的写法护理学论文的摘要,是对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其他人会根据摘要检索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因此摘要应包括:对问题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对使用的方法和研究过程进行的简要介绍、对研究结论的简要概括等内容。摘要应具有独立性、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论文。通过阅读论文摘要,读者应该能够对论文的研究方法及结论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因此摘要的写法应力求精确简明。论文摘要切忌写成全文的提纲,尤其要避免“第1章……;第2章……;……”这样的或类似的陈述方式。(四)引言的写法一篇学位论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几个部分:1、问题的提出;2、选题背景及意义;3、文献综述;4、研究方法;5、论文结构安排。1.问题的提出:讲清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2.选题背景及意义:讲清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来研究,即阐述该研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对国计民生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等。3.文献综述:对本研究主题范围内的文献进行详尽的综合述评,“述”的同时一定要有“评”,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讲出自己的改进思路。4.研究方法:讲清论文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安排:介绍本论文的写作结构安排。5. “第2章,第3章,……,结论前的一章”的写法是论文作者的研究内容,不能将他人研究成果不加区分地掺和进来。已经在引言的文献综述部分讲过的内容,这里不需要再重复。各章之间要存在有机联系,符合逻辑顺序。(五)结论的写法结论是对论文主要研究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使人看后就能全面了解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主要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术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同时,要严格区分自己取得的成果与导师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

钢结构防火保护研究论文

简析钢结构防火涂料防火原理

钢结构防火保护的原理是采用绝热或吸热的材料阻隔火焰直接灼烧钢结构,如何浅析钢结构防火涂料防火原理?

摘要: 钢结构作为现代建筑的主要形式,在常温下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施工周期短,建筑工业化程度高,空间利用率大等优点,为企业节省投资而被投资者大量应用。但钢结构建筑抗火性能差的特点也非常明显,因为钢材虽是一种不燃烧的材料,却是热的良导体,极易传导热量。钢材在温度超过300度以后,屈服点和极限强度显著下降,达到600度时强度几乎等于零。科学试验和实例都表明,未加保护的钢结构在火灾情况下,只需15分钟,自身温度就会上升到540度以上,致使构件本身扭曲变形,导致建筑物坍塌毁坏,变形后的钢结构也无法修复使用。因此,对钢结构必须采取防火保护措施。

关键词:钢结构 防火涂料 防火原理

一、前言

钢结构件的防火方法主要有涂料保护、防火板保护、混凝土保护、柔性卷材保护、无机纤维保护、结构内通水冷却保护等。其中,涂刷防火涂料施工方便、重量轻、成本低、不受构件几何形状限制,应用范围最广,效率最高。

要使钢结构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克服防火方面的不足,必须进行防火处理,其目的就是将钢结构的耐火极限提高到设计规范规定的极限范围。防止钢结构在火灾中迅速升温发生形变塌落,其措施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如采用绝热、耐火材料阻隔火焰直接灼烧钢结构,降低热量传递的速度推迟钢结构温升、强度变弱的时间等。但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其原理是一致的。防火涂料就是一种近年来比较先进的防火技术措施。

二、钢结构防火涂料防火原理及组成

钢结构防火保护的原理是采用绝热或吸热的材料阻隔火焰直接灼烧钢结构,降低热量向钢材传递的速度,推迟钢结构温升和强度减弱的时间。根据《钢结构防火涂料》(gb14907—2002),钢结构防火涂料定义为施涂于建筑物及构筑的钢结构表面,能形成耐火隔热保护层以提高钢结构耐火极限的涂料。目前,国内外钢结构防火涂料主要有基体树脂、催化剂、成碳剂、发泡剂等组成。

1.基体树脂

基体树脂与其它组分配伍,既保证了涂料在正常条件下具有各种使用功能,又能在火焰灼烧或高温条件下具有难燃性和优良的膨胀发泡性能。通常情况下,丙烯酸树脂防火涂料的炭化层质量较高,故通常采用丙烯酸树脂作为主成膜物,并对其进行改性,以提高涂料的整体效果。

2.催化剂

催化剂是一种能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出磷酸的'物质,分解出的酸使多元醇脱水,从而使之形成不易燃的三维空间结构的炭化层。通常,磷酸三聚氰胺的水溶性较聚磷酸胺小,且兼具催化和发泡双重功效,目前主要选用磷酸三聚氰胺为催化剂。

3.成碳剂

成碳剂是涂层在高温下形成不易燃三维空间结构的泡沫碳化层的物质基础,对泡沫炭化层起骨架作用。成碳剂在分解温度上要和催化剂相匹配,当采用聚磷酸胺作催化剂时就应用热稳定性高的含高碳多羟基化合物作成碳剂,如季戊四醇、二戊季醇超薄型防火涂料用于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裸露厂房屋架上已达十几年之久,仍可正常使用。但其缺点是施工时气味大、涂层易老化,淀粉等。使用淀粉做成碳剂,涂层的耐水性问题不易解决,而二季戊四醇由于其价格原因,在国内也很少使用,目前国内普遍采用季戊四醇作为防火涂料的成碳剂。

4.发泡剂

膨胀型防火涂料只有在发泡剂的作用下,才能在高温火焰下产生膨胀层。发泡剂遇火分解并释放出氨、水、二氧化碳、卤化氢等不燃性气体,使涂层在到达软化点的情况下发泡膨胀,形成海绵状结构。

三、存在的技术问题

1.耐久性

由于厚型防火涂料存在自重大,装饰性差,因此只能应用在某些对外观要求不高的室外钢结构。广泛应用的是薄型和超薄型钢结构防火涂料,特别是超薄型。此两类涂料所使用的主要原料聚磷酸铵、三聚氰胺和季戊四醇均耐水性不良,存在随着环境、时间等溶出、分解、降解和老化等问题,因此,此类涂料必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防火性能有所下降,而目前还没有找出一种评定防火涂料耐久性的方法。检测报告所给出的耐火极限是涂料涂后保养1至2个月的检验结果,但火灾的发生是不可预测的,火灾可能是在涂料涂后的1年,也可能在涂后的10年发生,因此膨胀型防火涂料最主要的就是耐久性问题。

2.安全性

目前的膨胀型钢结构防火涂料遇火有可能释放出氨、hcn、卤化氢、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溴等有毒有害气体。如果这些气体的浓度超过了人体忍受极限,便会对未逃离火场的人员以及消防人员造成危害。

3.生产、施工

国内多数钢结构防火涂料生产企业的规模不大,生产工艺流程自动化水平不高,有部分企业还处于手工作坊式在操作,不少产品的配方工艺大同小异,对专用于防火涂料的原料研究不够,对原材料的检测、控制不够,生产过程的检测手段不全,施工设备有待改进提高,与防锈漆的配套性也不能进行严格的检验。

4.测试方法

钢结构防火涂料作为一类功能性涂料,其性能主要有理化和耐火两方面组成。同样耐火极限的防火涂料因其应用环境不同、受火类型不同,对基材的保护作用也就不同。

5.检测标准方面

gb14907-2002《钢结构防火涂料》对同种防火涂料只规定一种涂层厚度的检验报告,而实际工程中由于钢梁、钢柱、钢楼板规范所要求的耐火极限各不相同,例如室内厚度为2mm的超薄型防火涂料检测报告出具耐火极限为1.5h,实际工程要求钢梁、钢板、钢柱耐火极限分别为1.5h、1.0h、2.0h。对钢板、钢柱应采用何种厚度的防火涂料进行保护,目前无论从理论界或是实际工程均缺乏相应的研究。

6.检测标准构件与实际工程构件的差异性

耐火极限检验中使用的基材是q235的标准i36b或i40b热轧普通工字钢梁,而实际工程运用中,钢构件的截面尺寸各种各样。检验报告中描述的钢梁与实际工程中的钢构件并无完全的对应关系,实际使用的钢构件和标准钢梁间应该如何进行换算,如何确定实际使用的钢构件的涂层厚度,国家尚无规定。

四、相应对策

1.对钢结构建筑进行科学的防火保护

目前,我们通常使用的方法有:钢结构表面喷涂防火涂料;用现浇混凝土作外包层;钢构件内充水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钢结构表面喷涂防火涂料。

2.加大宣传培训教育的力度

防火工程造成的火险隐患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思想认识不到位,轻视火灾预防,对违规施工存在侥幸心理。消防部门应利用报纸、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钢结构阻燃处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适时组织设计、施工单位进行消防培训,提高设计、施工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和执法守法意识。3.加强对防火涂料市场的规范管理

凡是防火涂料的生产厂家必须有国家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报告,方准出厂销售,并应附有使用说明书,标明技术性能、制造批号、储存期限、适用范围;消防监督部门应对每批防火涂料进行出厂前的质量抽检,并检验其包装、标贴、说明等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对于防火涂料的施工单位,明确要求持有相关施工资质。

4.严把审核关

在受理钢结构审核项目时,要求设计单位在图纸中明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耐火等级、火灾危险性分类、生产工艺流程、防火涂料的施工方法等消防设计内容。承担消防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资质,并在施工前将施工方案报消防部门审核。对于设计不全、无施工方案的,消防部门可以下发不受理通知单并注明不受理的理由。

5.正确选用防火涂料品种

目前市场上防火涂料的品种繁多,其防火性能也不尽相同。不能把组成、制造工艺、质检方法和标准以及施用技术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的饰面型防火涂料用于保护钢结构;对钢结构防火涂料应根据钢结构耐火极限要求选用不同的防火涂料:耐火极限不超过1h时,可选用超薄型或薄型防火涂料;耐火极限不超过2.5h时,可选用薄型或厚浆型防火涂料;耐火极限在2.5h以上时,应选用厚浆型防火涂料。裸露部位且装饰效果要求高时,如屋顶承重构件可选用超薄型防火涂料,裸露的柱及网架构件则可选用薄型涂料,隐蔽部位选用厚浆型涂料。不能将技术性能仅满足于室内钢结构防火涂料标准要求的产品未加技术改进就用于保护室外钢结构,露天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选用应考虑其耐水、防冻、防腐等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涂料的防火性能。

6.及时进行施工现场检查

防火涂料工程施工较快,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非常重要。通过施工现场检查,可以掌握施工队伍的情况、工程的进度、施工质量和产品质量。只有实地检查,才能发现隐患并及时督促整改,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从施工现场取样并对样品进行热性能分析、比较、检验,确保工程质量。

7.严格验收标准

在工程竣工验收前,消防部门应让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出具质量检测报告,掌握工程施工情况。在工程验收时,不仅要重视消防设施的验收,还应把钢结构防火涂料的验收放在重要位置。消防监督人员不仅要眼看、手摸,还应配置测厚仪等必要的检测设备。对于施工质量达不到要求的,该返工的要返工,该处罚的处罚,确保钢

结构消防工程的质量,从根本上消除钢结构工程存在的火灾隐患。

五、结束语

由于钢结构防火涂料是如今乃至未来社会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类产品,只有检验机构、生产、设计、施工、监理和消防监督部门联手共同努力,才能使我国的防火涂料领域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晓楠,周政懋.防火涂料[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王华进,王贤明,赵锐.钢结构防火涂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涂料,2005,(8):11-12.

[3]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范.公安部四川消防科学研究所.

[4]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5]倪建春,梁海.钢结构防火涂料的应用与施工要点[j].涂料技术与文摘,2004,(2):17-19.

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隐患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论文

在各领域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隐患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进程,高层建筑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为缓解交通拥堵的压力,以及给人们出行带来便利,建筑物的高度越来越高,而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建筑的安全隐患问题是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对高层建筑安全隐患进行整理,分析具体解决此类问题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建筑;问题;防火设计;

引言:

目前,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剧增,人口密度不断增加,高层建筑的出现迎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解决了城市用地紧张的问题。但因高层建筑带来的火灾问题也在逐年上升,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的健康发展,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火灾的频发程度,是防止建筑火灾隐患的关键。

一、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隐患问题

(一)人口密度大,人员疏散有一定难度

在高层建筑施工设计中,由于建筑高度较高,所以居住用户的人数也较多,若遇到火灾问题,现在第一时间内实现人员的疏散难度较大。其主要原因不仅仅是人数较多,同时疏散的距离也相对较远,若想将人员快速送到安全区域困难较大。通过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在相关的消防队伍测试中,经验丰富的消防队员若想从离地150米的高空到地面的时间要长达15分钟。而烟气和火源传播蔓延的速度却很快,同时在人员疏散的过程与烟气和火源的传播方向是相互对立的,这也给人员疏散带来一定难度[1]。

(二)管井数量多,容易引发烟囱效应

普遍的高层建筑施工中,所采用的装饰装修材料都具有一定的易燃易爆的属性,当火灾出现时,极容易通过井管进行速度传播,如楼梯通道、排烟道、电梯井道等等,这些井管容易出现烟囱效应,对建筑防火带来难度。

(三)高层建筑结构因素影响

从高层建筑的结构上看,其与一般性的建筑相比更为复杂,因此,救援的难度也相对较大。尤其是近些年玻璃幕墙在高层建筑施工的普遍应用和推广,给建筑的防火安全带来极大的影响。若火灾来临时,玻璃幕墙因碰撞或温度过高产生破碎现象,则容易在建筑内的人员带来严重的危险,同时玻璃幕墙的增多也给建筑的消防供水带来了难度。

(四)火灾扑救难度较大

高层建筑在面临火灾风险时,消防队伍所应用的灭火器具往往无法送达建筑火灾高度,这给火灾的扑救带来极大的难度。火灾现场高热的辐射烟雾能迅速蔓延,同时高处空气流通较快,消防队员难以及时切断火灾源头、当火势蔓延速度加快后,建筑内的水源供给就难以满足实际需要,需要消防车通过室外补给的方式进行灭火,而消防用水的耐压程度往往无法送到满足高层建筑灭火的需要。而此时若高层建筑未安装消防电梯,则消防队伍就要戴好防护面具,采取从走步梯的方式进行灭火,不但消耗了大量体力,同时还会与建筑内部疏散人员形成对流延误救火时间[2],使消防队伍人员不能第一时间到达火灾现场进行火情扑救。

(五)高层建筑的功能相对复杂

从高层建筑的功能上看,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功能需求,建筑功能已经逐步向复杂化趋势发展,电气组件和设备较多,进而增加了火灾发生的几率,尤其是遇到管理不当的问题时,极易引发火灾。特别是那些面积较大的综合高层建筑,一旦引发火灾,其后果不堪设想。

二、如何有效解决高层建筑的安全隐患问题

(一)做好施工阶段的防火设计

高层建筑的结构相对复杂,因此在建筑的设计阶段尤其要注意建筑的防火问题。首先,要在设计环节中加强对施工图纸的复查和责任划定与倒查机制的建立,保证施工设计与相关的消防制度要求相一致。同时,作为消防安保部门还要做好高层建筑消防施工的验收和审核,重点审核内容要遵照相关的消防制度展开,对于开发商以及施工个人的篡改消防施工设计内容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此外,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加强重视,如采用的隔离墙应具备加强的防火性能,进而提升建筑的整体防火性能,当火灾发生时,不会导致建筑内的人员因过于慌乱,错失逃生的机会。同时在逃离通道电梯设置也要把控整体的安全性,确保人员的顺利逃生[3]。

(二)组建火灾自救组织

在建筑火灾发生时,若想顺利地实现建筑内部人员的疏散,单独依靠消防队伍的救助显然不切实际。因此,要做好火灾发生时的自救方案制定,在具体方案制定上应该参照相关的规定。首先,考虑到建筑物的高度来制定专属的消防设计方案,内容要根据相关的防火设计规定执行,只要符合规定内容的,均可进行采纳和借鉴。同时也可以参考其他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方案来制定自身的方案。其次,应由建筑住户与物业结合建立火灾应急队伍,在火灾来临时,帮助建筑内的人员进行自救,同时因其更了解建筑内的构造和地形,也可以在消防队伍赶到后帮助消防队员进行现场的营救。

(三)火灾发生时的防火设计

在高层建筑施工设计中,对于建筑物彼此之间的空间距离有着明确的规定,这对于与高层建筑的防火性能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单独一个建筑物发生火灾后,不会对周遭其他建筑物造成影响,同时也能为自身内部人员的疏散提供便利。因高层建筑主要集中在城市街道繁华的地区,往往交通较为便利,这就要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还要注意周边车道的防火设计,这是不容忽视的要点。其次,在火灾发生时,要保持冷静,可将建筑内部人员进行分流,在火灾不太严重时,首选电梯进行疏散,因电梯的疏散速度高于楼梯,所以在火灾蔓延速度不高时,可选用电梯。此外,高层建筑的顶端也是疏散人员的主要场所,楼顶可以作为直升机救援的主要场所[4]。

(四)火灾照明灯与疏散指示标牌设计

当火灾来临时,往往会出现断电的现象,这一定程度上给高层建筑的人员疏散带来难度,因此,要求在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中,注意穿插专门的照明灯,并规定此类照明灯平时不予使用,只在火灾来临时点亮。同时,在防火设计中,还要注重疏散指示标牌的建立,这将为停电后的人员疏散起到指示作用。而为将事故照明灯与指示标牌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在设立时应注意将其设立在人员密集的地方,如楼道口、电梯间隔处等等。同时安装的地点周围不能有其他易燃品的出现,避免火势蔓延烧毁此类标识和指示灯。此外,还要设立单独的供电系统,保证其电源的稳定性。

(五)消防电梯的设计

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对火灾的火源进行扑灭,降低火势,延缓火灾蔓延速度,减少人员损伤的主要力量是消防队伍。所以消防队伍集合并到达火灾现场的速度就显得尤为重要。高层建筑的主要特点是整体建筑的高度较高,若只依靠步梯攀爬的方式进行火灾救援显然会错失救火的最佳时间。因此,设计并投用专业的消防电梯是十分必要的,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救火的整体效率。在设计此类电梯时,应注意在电梯井壁的材料应用上,保持机房的隔墙耐火程度应不少于两小时,并在井道的顶端设置排烟系统[5]。

(六)火灾预防制度的制定

除了上述设计的要点外,我们还应该做好火灾预防制度的设计。并由建筑的物业主管部门对高层建筑的业主定期进行防火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具体制度中应包含如何正确的使用电器和火源,如何避免火灾隐患,当火灾到来时,应具备哪些素质,如何正确的逃生和等待救援等内容。同时,还要进行定期的消防管理,对于建筑内部现有的消防用品以及设施进行试验检查,确保设施的完整性、可靠性。除了一些居住型的高层建筑外,一些综合性的商业建筑楼梯,如商超、百货等大型建筑也需要加强防火设计,如通过设置消防栓、灭火器,烟雾警示器等等。此外,各类餐饮部门也应该做好废水的处理和收集,因此类用户排污废水中,油脂的含量较高,极易引发火灾,因此,处理好此类废水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应避免此类废水靠近废水,提升综合高层建筑楼梯的消防能力。

(七)自动警报系统的设计

高层建筑的住户总量大,种类也不尽相同。有居家型、商户型、餐饮型、办公型等等,若想在第一时间知道火灾发生现状,必须要安装自动警报系统。这也是高层建筑防火安全设置中最基础的一部分。因此,应该配备专人进行警报系统的维护,以备火灾来临时,警报系统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八)提高建筑结构的耐火等级

高层建筑结构施工中,应根据业主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宜的结构材料。尤其是对于人口密度较大的建筑结构施工中,所采用的吊顶以及装饰用品材料,应具备耐火性能和隔热性能。如轻钢龙骨装饰材料,同时在材料进场之前应经过耐火隔热的相关测试,在确保测试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对于一些原有木结构建筑以及一些耐火隔热性能较低的钢架结构建筑,或已经在装饰施工环节投入可燃吊顶的高层建筑施工,需要进行改建施工,其目的是提高此类建筑的耐火隔热性能。如在钢结构建筑的钢架支撑上涂上防火涂料,或者贴敷隔热材料等方式,提升钢结构建筑的防火性能。再如在紧急疏散楼道间的墙面上,应有防火涂料。对于一些酒店的客房装饰中,窗帘、床上用品外罩包裹上都可以采用防燃、阻燃的材料。再如一些高层综合体建筑中所采用的地毯,应有防燃、阻燃材料,并按照国家的消防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制定建筑防火分区,在火灾出现时,能实现防火分隔的目的,能有限降低火势的蔓延,保障建筑物内人员的安全。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层建筑若发生火灾,其蔓延速度极快,并且疏散难度较大,威胁住户的人身安全。因此,应从源头把控,加强施工设计环节的防火设计功能,提升建筑结构的耐火性能,并组织建筑内部人员展开防火自救,当火灾发生时避免慌乱,根据指示标志和照明灯的指示方向找到正确的逃生通道路线,提升高层建筑的消防能力,正确解决火灾隐患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蓝天翔.城市高层建筑防火监督检查要点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4):129-130.

[2]梁煜.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隐患及解决对策[J].今日消防,2020,5(10):87-88.

[3]刘思池.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隐患分析及解决措施[J].消防界(电子版),2020,6(18):67+69.

[4]万帅,吕牮楠.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隐患及对策[J].消防界(电子版),2020,6(14):67-68.

[5]张楠.高层建筑防火安全隐患及对应策略探讨[J].今日消防,2020,5(07):110-111.

建构主义在护理研究中的应用论文

五官科护理学专业性强、实践性强,五官系统结构精细、功能特殊、操作多且要求严谨,故此应有其独特的 教学 方法 ,方能适应专科护理教学。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五官科护理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本文回顾了高职高专五官科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人教学 经验 ,提出了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师自身素质、优化教学内容、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实验教学和临床带教、构建多元化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等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成为综合素质高、核心技能强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关键词】五官科护理学;教学改革;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 编号】1004-7484(2014)07-4609-02

五官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是护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包括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本课程授课内容多,学时少,非重点学科,属于考查科目,也不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范围内,长期以来得不到学生的足够重视,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欠佳。学生这种被动学习模式,会降低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实施教学改革的热情,导致学科发展缓慢。如何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从而培养综合素质高、核心技能强的实用型护理人才是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 总结 出以下 心得体会 ,以供交流探讨。

1 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 文化 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也就是说,学习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和协作,逐步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凸显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主更强调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主体作用,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欠缺,学习潜能未得到开发,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角色,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和引导者。

2 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五官科疾病的认识也不断更新,临床和护理方面不断涌现出新技术和新方法。但是教材往往滞后于临床,单纯依靠教材作为教学资源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也无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所以,必须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首先,教师应为双师型教师,积极参与专科护理工作,提升自身的岗位实践能力;在工作中要收集大量可于教学的临床案例和其他教学资源,掌握临床新进展,确保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第二,通过自学、参与学术活动、访学或提高学历等学习形式,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更新知识体系,达到知识结构最优化,形成自身独特的学识魅力。第三,因教师多为医疗或护理专业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师范 教育 ,对教育学相关理论的掌握较少,需要通过参加高等教育相关理论方面的培训或学术活动,提高自身的教育学理论知识,确保教学符合高等教育基本规律。

3 优化设计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点。

五官科护理学教学内容多,知识和技术更新快,但课时少,要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护理相关知识,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优化设计教学内容是至关重要的。五官科护理学共有80多个常见病,在教学中不可能全部讲授。所以,教师应该从专科护理工作需求出发,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进行合理的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遵循少而精的原则,精心挑选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适当吸纳疾病相关最新进展,使教学内容做到透彻而简约,精微而完善。

4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化、多样化。

教师应针对所选用的教材及授课内容等,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如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情景模拟式、角色扮演式和案例等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 创新思维 能力,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实现师生之间良性互动,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五官科护理学专业性强,组织器官的局部解剖和疾病的讲授需要大量的彩图、临床图片、视频等教学材料,但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使如此多的教学素材一起图文并茂、直观生动在教学中展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弊端,扩大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生动,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性经验,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5 重视实验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

五官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操作和临床实践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能胜任工作岗位需求。但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验室专科检查设备陈旧和不足,教学课时少,使得学生对实验课缺乏足够的重视,兴趣和积极性亦不高,严重影响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一则需要学校给予足够的重视,逐步更新和补充实验教学设备。二则要建立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可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的同时,亦发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三则在实验课结束前10分钟,教师应做相应的小结,对学生进行随机抽测,并对其操作进行详尽的点评,使学生在压力和激励共存机制下更认真的学习。四则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如实训室在课余时间或周末对学生开放。目前的紧张的医患关系要求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以人文关怀为基础的医患沟通技能,使学生成为乐于和患者沟通、善于沟通的护理人才。

临床实践教学是帮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护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是学生获得专业护士所必需具备的专业技能、态度和行为的重要途径[1]。但五官科护理学的临床实践教学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带教意识不强、带教水平参差不齐、管理不严谨等,使得临床见习多流于形式,难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的联系起来,难以达到临床见习的目的。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相关科室成立护理教学教研室,确定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带教组长―带教老师责任制,负责带教工作的管理、实施及带教老师的资格认定、培训,确保见习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对五官科临床护理有更真实、切身的认识。 6 改革考核评价制度,构建多元化学生学习评价体系。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考试对教育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是评价学习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是引导学生自主的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手段[2]。目前,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存在考核形式单一,注重终结性评价、以考代评、缺乏形成性评价,且考试内容陈旧、试题质量不高等问题,不能准确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起不到考试应具备的检查评价、教育激励、反馈调控和培养监督等功能。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这就要求教师改革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多元化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评价的多元系统,反映在评价的内容、过程、方式、方法、手段及其管理等环节的多样性。其构建需制定 规章制度 、加强过程监控、完善考试方法及评价模式等,最终形成评价过程多元、评价方式多元、考试内容多元、成绩构成多元、考试管理全程监控等全方位、全程性的评价体系。

7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学的本质不是教师传授了多少知识,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学习,即自主学习,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则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强化学生的学习意志力和自信心,确保其坚持不懈地学习。二则要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及多位教师协同教学的教学资源平台。三则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召开学习研讨会,就课程内容和相关学科知识开展 学习经验 交流、疑难问题探讨及相关交流等[3],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还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四则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五官科护理学专业网址等相应资源,组织学生成立课外探索小组,布置课外探索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学科知识;还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挑战杯、创新性项目、国家级或省级的五官科操作技能比赛和 社会实践 活动,这不仅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有利于其今后的深造和发展。

总之,在五官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优化教学内容、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成为综合素质高、核心技能强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杜慧敏,于瑞英,罗文川.加强临床教学管理提高护理教学质量[J].护理管理杂志. 2003,3(3):42~43.

[2] 段颖立.中国高校考试制度改革初探[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25(5):119~123.

[3] 沈继英,祖勤,黄琴.关于医学生自主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4):570~572.

摘要:对2011年~2012年在我院五官科住院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通过降低五官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关键词:五官科;不安全因素;护理质量

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医疗环境日趋紧张。作为跟患者接触最多的护理人员,在给患者实施护理的同时,也面临一定的不安全因素。五官科作为内外兼顾的医院科室,其护理工作是临床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求护理人员掌握扎实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严谨的工作态度、过硬的心理素质。现就五官科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及如何提高护理质量做以下阐述。

1 不安全因素

1.1科室特点及患者因素 五官科涉及人体的眼、耳、鼻、咽、喉,器官特殊,不仅影响患者容貌,也关系到呼吸、吞咽、视物、听觉等,围手术期护理难度较大。许多车祸伤、机器伤、爆炸伤伤及面积大、涉及器官多,易造成气道堵塞、呼吸困难、眼内出血、鼻出血等,稍为疏忽,易出差错事故。患者年龄差异大,老年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儿童 多情绪激动、逆反心理重,如果护理人员缺乏良好的职业素质、娴熟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沟通能力,容易引起患者及家属不满。

1.2护理人员因素

1.2.1人力资源不足 因医院支持系统不完善、追求经济效益等原因造成床护比不达标,护士会因工作量大而简化护理程序。同时,护理人员除进行健康宣教、基础护理、输液、发药等本职工作外,还要承担一些非专业性的任务,如:催促患者缴费、送检相关仪器、解释费用明细等,大大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并占用了护患沟通交流时间。

1.2.2职业素养问题 有些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观察不细致,无法了解患者的详细情况,若不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有时会使患者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或不严格遵守操作制度、规范流程,给患者造成伤害,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如冲洗泪道时忽视患者坐姿,造成眼部误伤;发放口服药时,若将带有薄膜外壳的药物发放给视力障碍的患者,容易造成其直接吞咽导致气管或食管异物。

1.2.3护患沟通问题 临床工作中一些护理人员不注意人性化护理,与患者及家属主动沟通的能力欠佳。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的信息量过少,缺乏患者迫切想了解的信息[1]。或者护理人员沟通技巧欠缺,针对患者及家属的疑难解答不充分、不合理、不专业,导致患者及家属不满,进而引起纠纷等。如喉部肿瘤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未向其交代可能出现的术后吞咽影响,患者术后出现喉阻塞情况,会产生纠纷。与此同时,某些患者的期望过高,出现问题就容易责怪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经验不足[2]。

1.2.4法律意识淡薄 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提高,护理投诉案件逐年增加。护理文书作为记录护理人员具 体操 作过程的重要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同时也是医疗事故争议的重要证据。作为五官科的护理人员,如果患者入院评估不仔细、描述不清楚、诊断不合理,都会对患者接下来的诊疗工作造成影响。如对青光眼患者的入院评估只重视高眼压导致的临床表现,忽视青光眼导致的视野小、环境陌生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另一方面,护理从业人员低龄化,护理经验不足,只注重解决患者健康问题,忽略潜在的法律问题,均可导致医疗事故发生。

2 提高护理质量

2.1改善科室环境 医院应及时补充护理人员数量,根据床位数调整人员分配,适当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评估患者需求,想患者之所想,以患者为中心,明确各项指示牌,安排专人指引患者,加强室内照明,铺设专用盲道。对患者实施必要的心理指导及健康教育,介绍科室情况,使患者 消除紧张 情绪及不信任态度,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安全预警制度,使每个护理人员掌握各种意外事件发生的应急处理办法,重视 安全教育 ,杜绝由患者或家属违反住院安全制度引发的安全问题。

2.2提高专科护理技术 随着高科技诊断、治疗仪器不断应用到临床,医疗技术水平进入新阶段。五官科护理人员应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专科知识。适应发展需要。由于五官科疾病种类繁多,所以需定期开展专业知识讲座、专科护理查房、护理技能培训,并鼓励护理人员利用网络、参加继续教育等方式获取更多专科护理技术。

2.3提高职业风险意识,加强 法律知识 教育 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是确保护理安全。定期组织法律法规学习,进行护理不良事件讨论,同时,岗前培训中增加与护理相关的法律知识教育,设立医疗护理过失案例和护理纠纷案例专题讨论,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潜在问题进行深思。

2.4重视术前、术后教育 五官科的手术虽然较其他外科手术时间短、范围小、出血少,但是手术要求精细,涉及解剖结构多,加上许多患者对手术顾虑多、有恐惧感,增加了手术难度。所以做好术前、术后教育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加强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不同的表现,进行良好的心理疏导。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功能障碍做好相应的沟通。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帮助患者减轻痛苦,促进睡眠,开展术后康复及功能锻炼。如帮助喉切除患者进行进食功能训练,鼻部手术患者进行通气功能训练,内耳手术患者进行平衡能力训练。

2.5加强沟通,防止纠纷产生 和谐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沟通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前提,以患者为中心,时刻关注患者情况,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加强人文关怀,给予心理疏导。掌握沟通技巧,认真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难问题,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并做到将每项操作的目的、风险、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必要时履行知情同意签字,既是对患者的保护,也是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同时,护理人员之间及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也是必要的,可以相互查漏补缺,相互监督,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解决办法。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3]。护理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医疗质量。通过上述护理管理 措施 的实施,激发了护理人员工资热情,提高了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加强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树立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萧佩仪,张桂芬,何艳梅,等.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与管理成效[J] .现代医院,2012,12(2):132-135.

[2]崔晓芳.影响护士工作压力因素的研究[J] .家庭护士,2007,5(23):25-27.

了解护理本科毕业生的工作能力,以指导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和教学改革。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中西医结合护理是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实现中西医结合护理需要培养满足基层医疗及社群卫生服务需求的护理人才.认为社群护理的服务物件应从患者扩充套件到社群全体人群,护理工作领域从医院扩充套件到整个社群,护理范围亦从疾病扩充套件到健康领域[1].高等护理教育实验教学应以社会对社群中西医护理岗位需求为切入点,加强护理实践能力的培养.护理实验教学目标体系可分解为态度、知识和技能3个目标.改革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社群健康促进为宗旨,社群中西医结合护理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为辅助的多层次、渐进性、嵌入式、探究式、多元化的社群中西医结合护理实验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1护理实验教学内容的确定

社群中西医结合护理实验教学内容的确定应参考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满足社群人群需求的基础上,寻找社群中西医结合的契合点.

1.1基本技能实验模组

基本技能实验专案以常用社群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操作为主,内容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操作.基础知识包括人体十二经脉循行定位、常用腧穴定位、耳穴定位、足部反射区定位等;基本技能操作包括灸法、面板针法、耳穴压豆法、拔罐法、刮痧法、穴位 *** 法含足底 *** 法和中药用药护理技术含中药煎法、薰洗法、溼敷法、敷药法、药熨法、贴药法等.技能操作严格遵照2006年释出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2]进行.注重态度、知识、技能目标的考核及技能操作的精准性、规范性、统一性.重点开设社群人群中需求度排在前4位的穴位 *** 法、拔罐法、敷贴法、刮痧法,并反复进行强化训练.其他专案采用演示、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解决中西医结合护理实验学时少、专案多、无法有效开展综合性及创新性实验的问题.

1.2综合护理实验模组

综合护理实验专案关注社群卫生服务6大职能,均紧密围绕社群人群主要的健康问题.充分利用中医护理在病情观察、预防保健、慢性病护理、疾病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特色优势,以社群常见案例为引导,将辨证施护与社群整体护理有机结合,使中医护理完全嵌入社群护理实践,病例可由教师提供或由学生分组编制.病情观察将中医四诊内容引入社群健康评估中,为辨证施护提供依据.将彰显中医特色的饮食护理、情志护理、生活起居护理、用药护理等施护内容嵌入到社群慢性病护理和康复护理措施中,以提高社群护理质量.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护理在预防保健中的作用,将中医养生方法融入到社群健康教育中.编制案例依托社群护理学科优势,结合学科研究方向,侧重于社群慢性病及特殊人群老年人、儿童、中小学生、大学生、围产期妇女的健康教育等.

1.3探究式创新实验模组

探究式创新实验专案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设的,它以合作学习理念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选取中西医结合护理优势病种,突出社群健康和亚健康人群的养生保健及社群慢性病护理.探究式创新实验专案依托导师科研课题和大学生创新基金专案,借助社群护理课间见习和毕业实习实践活动,深入社群,分析现状,解决社群实际问题.学生利用各种资讯资源自行查阅资料,设计实验,通过开题答辩后自主进行实验操作,完成实验专案并撰写实验报告.探究式创新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实验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的改革

2.1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应以树立终身学习观为目的,遵照现代营销学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精髓,重点突出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体现教师角色和任务的转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增加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机会,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充分利用学校社群护理和中医护理实验室,采用科学、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基本技能实验采用演示操作法、案例教学法和竞赛法,综合性实验采用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模拟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创新性实验采用体验式教学法、PBL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

2.2教学手段

采用传统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在不断完善传统教学资源基础上,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实验教学中.具体实验教学手段如下.

1制作CAI课件,购置VCD/DVD教学光碟,精选社群应用广泛的技能操作录影等扩充音像资料,利用实验室的多媒体实验教学装置,多角度、立体化展示中西医结合护理技能操作过程,使实验教学图文并茂、形象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2依托社群护理精品课程和护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路教学平台,将实验教材、CAI实验课件、部分实验录影上网供学生浏览,实现网上多媒体互动式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随时将实验装置的名称、效能、用途等公布在网上,将实现资料和装置进行共享,实现时间、空间、实验专案等全方位开放,为开展分组非同步实验,大组同步互动实验教学模式提供资源保障.

3通过联网计算机将实验装置、教学内容、教学指导和学生操作有机地融为一体.

4在充分利用社群护理标准化病人的基础上,建立社群中西医结合护理SSP队伍.为开展高模拟模拟实验教学提供条件.改变过去以单一课程和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科群和学生为教学核心,以实验室为中心,以提高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为目的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是中西医结合护理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李春玉.社群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

[2]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口腔科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口腔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开展品管圈活动,观察其效果。结果活动后健康告知率、护理满意率均明显优于活动前,且护理质量指标评分情况明显优于活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口腔科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品管圈;口腔科;护理;护理质量

0引言

本文主要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口腔科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现将相关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数资料。

品管圈小组基本情况:小组成员14名,均为女性,年龄最小的21岁,最大的42岁,工作年限为1-21年。职称:主管护师5名,护师3名,护士6名。文化程度:大专5名,本科9名。

1.2方法。

1组织进行品管圈活动的相关学习。组织口腔科护理人员对品管圈活动原则和方法进行学习,让每位参与护理人员能够顺利参与到品管圈管理活动中。

2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护士长担任督导,选出1名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组员担任圈长,设立1名秘书对资料进行整理校对。对全部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使其充分了解品管圈活动的原则和方法等[1]。

2明确主题,围绕“口腔科护理质量的提升”开展组内活动本主题需报部门直接主管或负责人稽核,批准后方能成为正式的品管圈活动主题[2],结合实际情况,每人列出2-3个问题点,秘书综合问题点,列出一览表。并明确制定品管圈活动的目标、目标值;对每一个小组成员进行明确的职责分工。

3拟定品管圈活动对策。根据拟定的活动目标制定出针对问题的具体对策与改进方案。

4收集整理资料,根据主题和分工要求对所需要的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对活动成果每2个月进行一次讨论,观察活动成果,对活动成果进行肯定,并就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吸纳成功经验改进不足,并将活动成果纳入到标准化管理中,巩固活动成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品管圈活动前后的健康指导告知率、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评分。

1健康指导告知率、患者护理满意度均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护理满意度分为3级,即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

2护理质量评分:评价专案包括基础知识、仪器装置、服务态度与操作技能,各项评分总分均未100分,得分越高质量越好。以140例患者为物件观察上述指标,用以评价品管圈活动效果。

1.4资料处理。

以SPSS17.0软体处理资料,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活动前健康告知率为71.4%,护理满意率为72.9%;活动后健康告知率为90.0%,护理满意率为93.6%。活动前后健康告知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1,P<0.01;活动前后护理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0,P<0.01。品管圈活动后护理质量指标评分情况明显优于活动前P<0.01。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口腔疾病的预防意识也越来越强,口腔门诊也逐渐趋于规范化,由此对口腔医疗水平和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3]。加强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是口腔科护理管理工作的一项重点。目前我院口腔科由于护理质量方面存在的不足导致患者投诉率和医疗纠纷事件上升,为此,我院对口腔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3.1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不足。由于交流沟通不到位,无法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导致患者的某些需求得不到满足,或治疗不到位,引起患者不满。

3.2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不强。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不强,在护理过程中无法正确及时地处理一些紧急事件,无法为患者详细解答疑问,患者不了解疾病致使治疗依从性不高,影响治疗质量,也容易使患者产生不信任感[4]。

3.3洗手依从性较差,护理人员手卫生差,容易在接触仪器或患者时引发感染,从而导致治疗效果不好。

3.4护理人员服务意识不到位,在护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耐心,不积极的状态,导致患者不满。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增强了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意识,并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整改。结果显示,活动后健康告知率、护理满意率均明显优于活动前,且护理质量指标评分情况明显优于活动前,P<0.05。说明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口腔科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弓儒芳,王秋莉.品管圈模式在预防口腔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中的作用[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3,126:340-343.

[2]惠秀丽,商萍萍.品管圈活动降低口腔科器械损坏率的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25:3198-3200.

[3]陈艳,章燕,秦艳,等.品管圈活动在口腔科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4,419:312-312.

[4]邵翠颖,金钰梅,朱胜春.品管圈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和成效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2,114:381-382

我觉得应该从社会实践方面进行,因为这样才能够明白具体的应用基础,也能够明白适用的范围。对于建构主义的理论应用是相当不错的。

、护理研究:是通过系统的科学研究,解释护理现象的本质,探索护理活动的规律,产生新的护理思想和护理知识,解决护理实践、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中的问题,为护理决策提供可靠的、有价值的证据,以提升护理学科水平的系统过程。2、护理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①提出研究问题,形成研究目标,构建研究假设;②检索文献,分析现况和趋势,明确理论或概念框架;③确定研究对象,明确研究场所④选择研究设计,构建研究的技术路线、明确研究工具;⑤收集资料⑥分析资料⑦撰写论文⑧研究结果的推广和应用3、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特征的比较量性研究质性研究哲学基础实证主义建构主义、诠释主义研究设计结构性的,事先确定的,比较具体非结构性的,灵活的,演变的,比较宽泛研究问题事先确定研究问题可事先确定研究问题,还可在研究过程中进一步产生或修改研究假设可有研究假设没有假设抽样方法概率或非概率抽样,样本量较大多为目的性选样,样本量较小收集资料的方法封闭性问卷,结构性观察,检核表开放式访谈,参与性观察研究工具问卷、量表、统计软件、计算机研究者本人、实地笔记、录音机资料的特点统计数据,量化的资料-语言、图像、文字等描述性资料分析的方法演绎法,统计分析,收集资料之后进行归纳法,寻找概念和主题,可与资料收集同步进行论文的呈现形式-概括性、客观性、常用表格描述为主,研究者的个人反思方法论的问题--如何获取证据量性研究:通过演绎的过程,验证假设强调概念的独特性关注客观、尽量量化研究者是客观审视研究的外人、关注结局研究设计是程式化的控制研究现场,观察和控制样本强调应具有代表性,样本量大用统计方法分析结果希望推广结果质性研究:通过归纳的过程,产生假设强调现象的整体性关注主观、避免量化研究者是参与事物演变的成员,关注过程研究设计是灵活的深入研究场景中,参与和互动研究对象强周应是供丰富信息,样本量小用文字深入描述和分析过程希望深入理解现象4、护理研究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3个基本伦理原则):尊重人的尊严的原则:主要内容:研究对象有自主决定权、隐私权、匿名权和保密权知情同意:包括3个要素:信息、理解和自愿有益的原则公正的原则第二章、选题1、护理研究问题的来源的五种途径:临床实践(最重要)、研究者与同事间的相互交流、阅读专业文献、理论、科学研究基金指南。2、采用PICO法构建完整的研究问题:P:代表‘研究对象’或‘研究问题’I:代表‘干预措施或感兴趣的研究议题’。(研究议题可以用研究变量来体现)C:代表‘对照或比较’O:代表‘结局或预期的结果’(例如研究采用什么指标进行测量,预期的结果或结局是什么?)3、评价研究问题:(1)、评价研究问题的重要性(2)、评价研究问题的可研究性(3)、评价研究问题的可行性:①技术上的可行性②经费上的可行性③操作上的的可行性④时间进程上的可行性(4)、评价研究者的兴趣4、科研选题的原则: ⑴创新性原则⑵科学性原则⑶实用性原则⑷可行性原则5、研究问题的陈述:⑴研究目的⑵研究目标⑶研究问题⑷研究假设(理解)研究假设:假设是对特定人群中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期望的)关系的一种正式的陈述。它是一个暂时性的预测或初步推断,用于陈述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关系。(1)研究假设的来源:研究假设通常来自于理论或概念框架,是连接理论与研究设计之间的桥梁。研究假设有助于指导研究设计,但研究假设需要接受研究结果的检验(2)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之间的关系:研究假设是将研究间题(疑问句)转变成对预期结果的预测(陈述句)(3)研究假设的可行性特征:①在陈述中可以使用较多、较少、大于、小于、不同于或相似等词语对预期结果进行预测。例如:产前进行活动的孕妇比没有进行活动的孕妇产程快。②研究假设必须建立在合理和适当的基础上:源于理论或概念架构,有以往的研究结果作基础,根据合的逻辑推理来判断,根据个人的经验来预测。③研究假设必须与现存的理论或知识保持一致。

内部治理结构问题研究论文

当前,我国不少企业都存在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会计信息可信度低下、财务造假等问题,如郑亚集团、郑百文和银广夏公司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原因何在?本文认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尤其是内部会计控制安排不当、执行不力,或是完全缺乏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主要因素。同时,本文认为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条件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一个与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将有利于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试图将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会计控制结合起来探讨,并提出了与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框架;在分析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现状之后,提出了加强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思路。 本文由六部分组成:第一章为前言部分,第二章和第三章是理论分析部分,第四、五章是实证分析部分,第六章是结论与讨论部分。 第一章:前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思路和方法,并对本文所涉及的若干概念进行了界定。 第二章:理论准备部分,鉴于内部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的渊源关系,本文在这一章对国内外内部控制理论发展进行了介绍和评述,并由此引出了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进一步,本文分析了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控制、内部管理控制之间的关系,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控制有着天然的渊源关系,早期的内部控制就是一种会计控制,内部会计控制一直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而内部管理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的前提和基础,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之间的划分是相对的,随着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两者更有相互融合的趋势。 第三章:理论分析框架部分,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会计控制之间的关系,认为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为内部会计控制提供良好的控制环境,而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则是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会计控制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本文认为,建立一个与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的内部会计控制是必须的;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框架,就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内部会计控制环境、内部会计控制内容这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四章:实证分析部分,这一章主要考察了中国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因素。本文认为,控制环境的好坏、相关法规的建设、会计监督体系的完善、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的健全是影响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因素。 第五章:在这一章,本文就加强中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提出了基本思路。本文认为,加强中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总体思路是:在两权分离的公司制企业中,由于多层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以及造成的会计弱化或失控问题,阻碍着企业的长远发展。当前,应该在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的前提下,以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为主要会计控制方法,引导公司治理结构中各控制主体的行为,有效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加强会计监督力度、建立和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改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建立和完善企业激励机制。 第六章:结论与讨论部分。 Currently, there exits many problems in the companies of China, such as the slack internal control, lax business management, fals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etc. Zhengya, Zhengbaiwen and Yinguangxia are typical examples. What is the real reason? The thoughts being supported in this article are concentrated on several aspects: the lack of internal control is the primary factor . And there is a clos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of company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when the ownership departed from the management right. A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which adapt to corporate governance will be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mpany in China. This thesis consists of six chapters. Chapter one is an introduction, which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my choice item, basic thoughts and methods of the thesis. It also explains some important concepts. Chapter two explains the theories relate to the internal control and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and explains the relation of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and internal control, the relation of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and internal management control. Chapter three explains the theories relate to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provide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about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Chapter four focuse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of company in China, and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Chapter five proposes a basic logic thought of strengthen the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of company in China. 你要的是大纲哦

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因素文献综述论文

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由来已久,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因素的归集更是日趋完整。从检索到的文献看,相关研究主要是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内部控制质量进行评价,即判断内部控制缺陷的定性分析、建立规范式定量评价指标的定量分析。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概括说可分为公司特征、治理特征、评价与信息披露、构建与执行四类影响因素。

一,公司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

1.公司规模

一些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公司规模越大,投入内部控制建设的资源越多,内部控制质量也越高。徐菁忆C2014认为,财务杠杆越高,外债角度力度越大,公司内部控制水平也越高。但是,当企业财务状况严重恶化、盈利能力下降甚至出现亏损而触及退市临界点时,企业为了降低退市风险、转亏为盈,易于出现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王芸等(201D认为,财务状况与内部控制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2.公司的成长阶段与上市年限

蔚风英等(2015)的研究表明,公司的成长阶段、上市年限与内部控制间的影响并不显著。张颖等(2010采用Likertscale,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处于成熟期的企业会显著改善遵循法律法规的情况,更易于提供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促进经营业绩并与战略目标呈正相关。因此,成熟期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也越高。

3.企业的自身特征

李越冬等(2014以2007—2011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企业的自身特征对内部控制质量有重要影响。上市时间越久的企业,由于早期较为宽松的监管,以及为拯救国企而建立的中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性、适应新颁布法规的滞后性,使得内部控制存在较多缺陷,有效性较低。周川楣C201f)认为,经营复杂程度越高的企业,内部控制风险也越大,内部控制质量越低。

二,治理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

1.所有者影响

程晓陵等(2008)以沪深股市1162个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发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出具的财务报告质量显著优于其他公司。张先治等(2010)发现,国有控股及股权集中度对内部控制质量呈负相关。赵晓铃等(2015)通过深市主板67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发现控股股东性质对内部控制的质量不具有显著影响。除了研究股权性质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外,许多学者对机构投资者也进行了研究。朱熙等(2012)发现,机构投资者比个人投资者具有更专业的投资技能和投资规模,机构投资者持股越高,对企业内部控制越有积极影响。李阳等(2014也得出相同的结论,即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并提出我国应积极引进诸如证券机构、合格境外机构等高质量的机构,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储成兵(2013)研究了金字塔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实证检验了金字塔股权结构中,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程度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指数的负相关关系,即金字塔层级越多,上市公司终极股东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程度越大,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差。研究还发现,通过金字塔股权结构选择和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来攫取控制权私利,因此,公司治理中应重点关注终极控股股东机会主义行为。

2.治理层影响姚嘉等(2014选取2013年沪深两市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剔除数据不完整的公司和ST、ST、S*ST公司后,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董事会人数越多,董事会会议召开的频率越高,内部控制有效性越低。

步磊(2014以上交所258个A股公司财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资产负债率均值为4.84%。其中,214家公司财务报告获得标准无保留意见,占样本数据的82.9%。其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会议召开次数,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有显著影响,说明董事会与监事会的会议质量能够发挥监督与战略决策的职能。而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不显著,甚至出现消极影响,说明独立董事未真正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雷辉等(2014采用面板数据模型、Driscoll-Kraay标准误差方法,对模型进行修正,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分离的权利结构,更有利于内部控制发挥作用,而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会议次数对内部控制质量呈负相关关系。研究特别提到了异地独立董事因素的.影响,证实异地独立董事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假设。陈汉文等(2014借鉴Coles、Daniel、Naveen(2007)的做法,以审计委员会成员中就职时间晚于董事长就职时间的人数占比,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董事长在内部控制有效性中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而审计委员会作用并不明显。刘怡芳等(201#选择因财务报告违规披露被处罚、对财务报告进行重述和财务报告被出具费无保留意见的公司及配对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专业性、规模、会议频率4个特征,实证分析审计委员会质量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审计委员会的规模越大、成员专业性越强、独立董事占比越高、开会次数越多,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即审计委员会在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周敏(2015)与以往横向研究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不同,他将企业分为创业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研究不同生命周期下,企业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通过纵向研究表明,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不同的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3.管理层影响

唐冬妮(2012)选用深市A股上市公司2008—2010年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剔除异常数据后,共采用1215个观测值,其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显著负相关,即管理层持股越高,内部控制有效性反而越差。原因可能是我国多数上市公司股权改革不彻底,管理层身居要职受利益驱使侵占股东利益等。蔚风英等(2015)与以往多元回归法分析内部控制有效性不同,采用迪博内部控制指数,来评价内部控制的质量。研究发现,管理层对风险持厌恶态度,内部控制质量越高;高管薪酬越高,内部控制有效性越好。吴秋生(2013)运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了领导者权利及其运用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除了领导者的强制权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不显著相关外,领导者的合法权、奖赏权、专家权和崇拜权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赵晓玲等(2015)选用员工中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比,反映管理层对员工的工作胜任能力的重视,以此考察其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素质的员工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显著正相关。池国华等(2014与以往研究影响内部控制的显性硬因素不同,而把研究重点放在了隐性软因素上,从管理层背景特征入手,以2009—201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高管的风险意识、管理理念、管理哲学、价值观等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管背景特征与内部控制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提出在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要重视发挥软因素的积极作用。刘长奎等(2015以2012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包括管理层持股比例、高管薪酬、管理层年龄、管理层学历等因素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这些因素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作用是相当复杂的,是通过影响内部控制目标的不同方面,进而对整体有效性产生影响。

三,信息披露的影响

张建儒等(2015)选择中小企业披露2013年财务报告的635家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了影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信息质量的因素。结果表明,2013年财务报告中,标准意见审计报告高达98.93%,审计意见披露情况差异较小,对内部控制影响不明显,标准审计意见没有提高内部控制质量。蔚风英等(2015)的研究结果显示,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影响显著,外部审计的监督能够促进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设,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同时提出,内部控制信息的强制披露,比自愿披露对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更大。张加存(2015)以2009—2013年发表在《审计研究》、《会计研究》等期刊的相关文章为依据,从内控信息披露现状、影响因素、披露效果、改进建议四个维度,总结了内控信息披露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积极影响。

四,内部控制系统构建与执行的影响

李小燕等(2015)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和机制设计理论,分析美国萨班斯法案的建构逻辑与执行偏差后得出,我国应吸取美国SOX法案的经验教训,立足于本国实际,从制度设计、执行机制和制度文化3个方面,建立制度的自强化机制,使制度的设计者、执行者与受益者达到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问题。王龙英(2012)提出,要设计适合企业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遵循内部控制基本原则,强化对会计信息和经营活动控制,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力,以此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孙洪哲等(2014针对内部控制构成要素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从相关要素出发,提出构建和执行对保证内部控制质量的重要影响。首先,要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促进内部控制环境的和谐;其次,在内部控制实践中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沟通机制,通过有效沟通,不断提升内部控制质量,达到自觉进行能力完善和行为监督的目的汤后,要重视风险防范和监督管理,提高风险评估水平,改善内部控制质量。齐保垒等(2010)以2007年、2008年沪深两市2195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一个内部控制缺陷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使用Logit回归分析,验证了企业内部控制越好,内部控制出现缺陷的可能性越小,内部控制质量也越高。金成浩(2015与以往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不同,主要阐述行政事业单位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系统、健全内控体系的措施,强调了科学、合理的内控体系,对保证内部控制质量的现实意义。

五, 内部控制影响因素图与结论

1.内部控制影响因素图

综合上述文献,将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用下图表示:

2.结论

通过从公司特征、治理特征、信息与披露影响、内控体系构建与执行四个方面,对内部控制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分类回顾,具体阐述了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对企业构建科学、合理的内控体系,以及识别内部控制风险因子具有启示作用。

基坑支护结构研究现状论文

深基坑支护设计浅探 摘要:深基坑支护的设计、施工、监测技术是近10多年来在我国逐渐涉及的技术难题。深基坑的护壁,不仅要求保证基坑内正常作业安全,而且要防止基坑及坑外土体移动,保证基坑附近建筑物、道路、管线的正常运行。各地通过工程实践与科研,在基坑支护理论与技术上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关键词:深基坑 支护1.深基坑支护类型选择深基坑支护不仅要求确保边坡的稳定,而且要满足变形控制要求,以确保基坑周围的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的安全。如今支护结构日臻完善,出现了许多新的支护结构形式与稳定边坡的方法。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经比较采用钻孔灌注桩作为挡土结构,由于基坑开采区主要为粘性土,它具有一定自稳定结构的特性,因此护坡桩采用间隔式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挡土,土层锚杆支护的方案,挡土支护结构布置如下:本篇文章来源于我爱论文网(www.5ilunwen.com)原文链接:

深基坑开挖与支护结构是基础和地下工程施工中的一个传统课题.也是一个综合性的岩上工程难题,涉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程结构、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随着城市居住空间的发展,高层、超高层建筑以及地下工程的不断涌现.对基坑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促使工程技术人员以新的眼光去审视这一古老课题,使许多新的经验和理论的研究方法得以出现和成熟。 早在20世纪30年代.Terzaghi等人已开始研究基坑工程中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了预估挖方稳定程度和支撑荷载人小总应力法,这理论直沿用至今.只不过有了许多改进与修正。在以后的时问里,世界各国的许多学者都投入了研究,并不断存这一领域取得丰硕的成果。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向高空、向地下争取建筑空间成为一个发展趋势,对基坑工程的研究逐步发展起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镇建设中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大量涌现.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同时南集的建筑物、复杂的深基坑形式.使得基坑开挖的条件越来越复杂。因此,对基坑开挖与支护的计算与设计理论、施工技术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深基坑支护结构类型 2.1悬臂式支护结构 悬臂式支护结构是指未加任何支撑或锚杆,仅靠嵌入基坑底下定深度的岩土体来平衡上部地面超载、主动土压力以及水压力的支护结构。分为连续的扳桩式结构、分离的排桩式结构和地下连续墙结构。对于该种支护结构.其嵌入深度至关重要。由于基坑底以上部分呈悬臂状态,无任何支点力作用,与有内支撑的支护结构相比,这种结构的桩顶位移及构件弯矩值比较大。因此,这种立护结构形式主要用于土质条件较好、基坑深度不大及对基坑水平位移要求不很严格的基坑,一般开挖深度不宜大于lOm。 2.2拉锚式支护结构 拉锚式支护结构是由挡十结构与外拉系统组成的,分地面拉锚支护结构(外拉系统在地面设置)和锚杆支护结构(外拉系统沿坑壁土体内设置)两类。地面拉锚支护结构由挡土结构、拉杆(索)和锚固体组成,锚固体通常使用锚周桩或锚碇板。常用于深度及规模不大的基坑或悬臂支护结构的抢险工程中。锚杆支护结构是由挡土结构及锚固于蒸坑滑动面以外的稳定土体的锚杆组成。一般用于规模较大的深基坑,邻近有建筑物或重要管线而不允许有较大变形的基坑,以及不允许设内支撑或设内支撑不经济等情况。 2.3内支撑支护结构 内支撑支护结构是由挡土结构和内支撑系统组成的结构形式。挡土结构主要承受基坑开挖所产生的土压力和水压力井将此侧向压力传递给内支撑,有地下水时也可防止地下水的渗漏,是稳定基坑的一种临时支挡结构,一般采用护壁桩和地下连续墙。内支撑为挡土结构的稳定提供足够的支撑力,直接平衡两端围护结构上所承受的侧压力。常用的有钢支撑和现浇钢筋混凝土支撑。 2.4重力式挡士支护结构 重力式挡土支护结构是重力式挡上墙的一种延伸和发展,主要以自身重力来维持支护结构在侧压力作用下的稳定。其特点是先有墙后开挖形成边坡,因此在某种程度上重力式基坑支护结构与重力式挡十墙有较大的区别。目前,常用的重 力式支护结构主要是水泥土重力式围护结构。该结构用于软十的支护结构, 一般深度不大于6m,用丁非软土基坑的支护深度可达l0m。 2.5土钉支护 土钉支护是用于十体开挖和边坡稳定的一种新的挡土技术,由于经济、可靠且施工快速简便,已在我国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它由密集的土钉群、被加固的上体、喷射混凝上面层形成支护体系。由于随挖随支,能有效地保持上体强度,减少七体的扰动。适用于地F水位以上或经降水后的人工填上、粘性十和弱胶结砂土,开挖深度为5m~10m的基坑支护。土钉支护不适用十含水丰富的粉细砂层、砂砾卵石层、饱和软弱土层和对变形有严格要求的基坑支护, 2.6复合土钉支护 由于土钉支护自身具有局限性,在松散砂土、软土及含水丰富的粉细砂层、砂砾卵石层、饱和软弱土层不能单独使用该 支护形式,必须与其他支护相结合使用,即所谓的“复合土钉支扩”。复合上钉支护就是由土钉、喷射混凝土与预应力锚杆或预支护微型桩或水泥土桩组合,以解决因基坑变形、土体自立和隔水而形成的支护形式。常用的复台土钉支护南土钉+预应力锚杆+喷射混凝士、上钉+预支护微犁桩+喷射混凝土、土钉+预支护微型桩+预应力锚杆+喷射混凝上、土钉+水泥上桩+喷射混凝土、土钉+预应力锚杆+水泥土桩+喷射混凝土、土钉+预应力锚杆+喷射混凝土。 2.7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 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是用于基坑开挖和边坡稳定的一种新型支挡技术,是南预应力锚杆与喷射混凝土面层或木板面层结合而成的一种支护方法。其中预应力锚杆是由众多吨位较小的预应力锚杆组成的系统锚杆。由于强大预应力的作用,改变了基坑的受力状态,减小了基坑位移,因此该方法特别适合于位移挖制要求严格的基坑及超深基坑的支护。 3.我国当前深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3.1支护结构设计计算问题 目前,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仍基于极限平衡理论。而极限平衡理论是一种静态设计,而实际上基坑开挖后的土体是种动态平衡状态,也是一个松弛过程,随着时间的增长,土体强度逐渐下降,并产生一定的变形。工程实践证明,有的支护结构按极限平衡理论计算的安全系数,从理论上讲是绝对安全的,但却发生破坏;有的支护结构却恰恰相反,即安全系数虽然比较小,甚至达不到规范的要求,但在实际工程中获得成功。这说明在设计中变形和时间效应必须给子充分的考虑.但在目前的设计计算巾却常被忽视。 3.2基坑的上压力计算问题 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的计算是基坑立护结构计算的关键.但目前要精确计算土压力还十分困难。目前的支护结构设计中.一般都以古典的库伦公式或朗肯公式作为计算上压力的基本公式。应用这2个公式进行基坑上压力汁算存在以下问题:(1)库伦-朗肯土压力理论所制对的挡士墙问题是平面问题,而深基坑开挖支护问题实际上是空问问题。(2)库伦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的是极限平衡状态时的土压力,但是在实际的基坑工程中,对基坑位移均有严格的控制要求,位移过大是不容许的。基坑挡土结构上实际发生的土压力总是介于静止土压力与主动土压力或静止土压力与被动土压力之间。尤其在开挖过程中,上压力随开挖和支护的进行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应用库伦-朗肯上压力理论无法计算出这一动态过程中相应的土压力。 3.3基坑的变形控制问题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基坑工程往往处于房屋和生命线工程的密集地区,对基坑工程技术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不仅要确保基坑的稳定,而且要满足变形控制的要求,以确保基坑周围的建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设施的安全。而变形控制是现有基坑工程强度控制设计理论不够重视的一个方面,常规计算方法对立护结构及基坑周围十体的变形未能给出相应的解答,这是导致一些基坑工程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侯学渊、孙家乐等深入讨论,变形控制设计.提出了变形控制设计的基本思想:立护结构在满足强度的前提下,尚需满足其使用要求,即基坑在施工过程中既要保证其安全、不失稳,又要保证其对周围环境不造成破坏性的影响。 3.4地下水控制设计问题 地下水控制是基坑工程的个难点,较通常的“降水有更加广泛的含意,它包括降水与截水。因土质与地下水位的条件不同,基坑开挖的施工方法大不相同,不能制定统一的设计模式,这就要求设计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地下水位控制设计。实践中绝大多数基坑工程在控制地下水方面获得了成功,但也有少数基坑(存在透水性大的粉土、砂土层,含水量丰富、相邻建筑物密集)山于其降水或截水在设计或施工中存在问题而出现基坑严重渗漏、管涌.致使工期延长(或者更严重的后果),故地下水控制设计是基坑丁程设训和施工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必须引起重视”。 3.5支护结构的空间效应问题 深基坑本身是个具有长、宽、深尺寸的三维空间结构,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周边向基坑内发生的水平位移是中间大两边小,深基坑边坡失稳常常以长边的居中位置发生,这说明深基坑开挖是个空间问题.但传统的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是按平面应变问题处理的。对一些细长条基坑来讲,这种平面应变假设比较符合实际,而对近似方形或长方形深基坑则差别比较大。对于支护结构的空间效应,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因为在土体力学参数的确定、有限元分析模式的选取等方面仍不能令人满意,基坑支护结构的三维在限元分析还处于辅助设计水平。所以.在未能进行字问问题处理前支护结构的构造要适当调整,以适应开挖空间效应的要求。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