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关于德伯家的苔丝论文的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

关于德伯家的苔丝论文的研究成果

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引言

19世纪末出现妇女解放运动第一次高潮。而“哈代的作品中反映了与时代相吻合的女性解放的思想,而且在作品中,女性对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的反抗是非常激烈的”。托马斯·哈代大胆地将创作的目光投向农村,深入的关注普通农家的悲剧命运。他十分擅长刻画女性人物悲剧命运,旨在揭露男权社会给女性造成的伤害,批判男性中心主义。

二、托马斯哈代及苔丝简介

托马斯哈代是横跨19世纪和20世纪的著名小说家和诗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被沃尔夫誉为“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大师”。其作品即承接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精髓又体现二十世纪的文学创新,气势磅礴。以辽阔深远的背景与渺小的人物形象之间的巨大反差和动人的对比描写,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心灵的震撼。

《德伯家的苔丝》刻画了一个善良、坚强、自尊、宽容而美丽的女性形象——苔丝。由于天真无知而受到富家浪子的侮辱,身心饱受摧残。但“她并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勇敢地面对挫折;为减轻家里的负担,应付虚荣的父母,她勇于承受重担,奔走于不同农场,养家糊口;对待爱情,她自尊又执着”。她被“认为是唯一的一位逃脱了决定主义的人”,颠覆了传统的伦理道德。哈代极力要摧毁的正是这种道德观念,让女性摆脱僵化的传统习俗的控制。他对“堕落女性”的处境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对苔丝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和宽容,带给读者对妇女生存状态的反思。

三、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苔丝悲剧命运的根源

苔丝从一位天使般的少女到绞刑架上的杀人犯,是何种邪恶力量在逼迫、摧残、毁灭着这“有自我意志,完整个性的女性?”,把这一优雅迷人的高尚女性一步步推向死亡深渊?苔丝悲剧的根源何在?以下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审视《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被压迫的血泪史,剥下男权中心主义这张丑陋的外皮。

(一)教育

英国女权主义思想家朱丽叶米切尔在《妇女:最漫长的革命》中指出“歧视存在的基础是教育,而不是经济。在英国要求同工,首先要求接受同等教育,因为这一原因致使妇女从事社会地位较低的工作”。从这一理论出发,剖析苔丝走向悲剧的一个主要因素:教育的贫乏。

“她最早的职业梦想是成为一名教师,但天不遂人愿”。由于家庭贫穷,苔丝很早就步入社会,她做过很多体力活,而且是同工不同酬。因所受教育贫乏,她无法获取较高社会地位与收入的工作,个人与娘家均陷入极度贫困,最终不得不接受亚雷克庇护。“接受庇护”是当克莱尔归来,苔丝杀死亚雷克,走向毁灭的直接导火线。另一方面教育对于女性的重要影响,表现在提高女性心智与觉悟上。苔丝失身带着委屈,饱含心酸地控诉“名门小姐们都了解该防备什么,怎样去防备,因为她们都读小说,小说中会谈到这些男人们的诡计,可我从没机会读小说,哪能知道呢”。中国有句古话“女子无才便是德”,同样说明男权控制下的整个社会对女性受教育的排斥。压迫女性的邪恶力量让女性心智处于不开化状态,使女性沦为其奴隶。在这传统观念笼罩下,苔丝的梦想只能是幻想。教育问题不解决,苔丝式的妇女悲剧将不可逆转,女性终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正如西蒙波伏娃所说:“女人在父兄所支配的家庭中,处于奴隶或仆人的地位,她始终是由男性做主而嫁给另外的男性。”

(二)苔丝自身的因素

1.性格的妥协性

苔丝敢于大胆地反抗传统道德,追求幸福,是一个毫不妥协的反抗者。然而苔丝不能彻底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在她的性格中也包含着保守落后的伦理观念。苔丝是暴力的受害者,是无辜的。她明白这一点,但在受到乡里人非议时,她也认为自己是“有罪”的,必然造成她内心的自我折磨和谴责。

苔丝性格的妥协性还表现在她和克莱尔的关系上。恋人之间本是平等的,而苔丝却一味贬低自己,抬高克莱尔。这是多么浓烈﹑炽热却又卑躬屈膝的爱。她悲惨的过去,得不到克莱尔的宽容。面对克莱尔无情的抛弃,苔丝没有做丝毫反抗。克莱尔离去了,苔丝对他的爱却从未削减。一封封热情洋溢的信,却唤不回克莱尔冰冷的心。在爱情面前,苔丝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尊严。正是这种盲目的﹑不平等的爱,使苔丝放弃了一个妻子争取幸福的`权利,深化了苔丝的悲剧。

2.自卑心理

苔丝失身后的痛苦是巨大的,压力是多方面的,但必须指出,苔丝的自卑心理加剧了她的痛苦。

对于苔丝来说,她的许多痛苦都是心理上的。她往往从传统习俗﹑社会舆论上对自己的所谓“过去”作出道德上的判断,从而扭曲了自己的正常心理状态,并对自己的行为予以错误评价。苔丝无法卸掉身上背负的沉重十字架,她在忍受世俗舆论的同时,又受制于它的道德准则,毫不留情地审视自己、谴责自己,她在大胆反抗传统的同时,又囿于它的观念,而成为其维护者。“苔丝这种心理上的自卑,是世俗谬见在她身上发挥作用的体现,说明了苔丝自身在当时社会道德理境中培养起来的非正常心态。”苔丝正是这样给自己结成一张无形的道德罗网,把自己束缚起来。她的自我束缚的意识有其深刻的历史基础,是整个社会意识的具体表现。因此,苔丝的结局只能是悲惨的。

3.自我意识缺乏

自我意识缺乏突出表现在苔丝对爱情的态度上。

苔丝第一次遇见克莱尔,就被他与众不同的神情所吸引。在哈代笔下,苔丝被描绘为一个完美的个体,代表了作者理想中的完整女性。但苔丝的性格中也包含了一些弱点,她总是处于爱情的纠葛之中,徘徊于两个男人之间。她经常考虑到别人的需要,却忽略自己的需求。在男权的社会里,始终把自己置于依附和没有主体性的地位,处于社会的边缘。“哈代塑造的苔丝形象饱含着自己对当时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的深深同情,对世俗所谓文明的愤怒鞭挞,对传统男权社会的控诉。”同时也显示出19世纪时,以男性意愿为主导的社会所肯定的女性形象,即:“富有牺牲精神、宽容顺从、坚韧质朴”。就是说女性要永远把自己放在“后面”。男权社会予以褒奖的正是这样缺乏自我的女性。整个社会引导着妇女去牺牲小我,顾全家庭顾全丈夫。苔丝只是万千受到伤害、没有自我意志、被当作玩物的女人中的一个。也正是在这样复杂的社会洗礼中先是失去了贞节,进而走向痛苦的深渊,最终酿成了一生的悲剧。

四、结语

苔丝坎坷的一生最终以悲剧收场,她的悲剧不止是命运的悲剧,更是女性的悲剧。她“既是命运的牺牲品,也是对男人和性无知的牺牲品”。苔丝在那个男权的社会里,始终把自己置于依附和没有主体性的地位。女性只有摆脱僵化的传统习俗的控制,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要拥有自我的价值,才能获得女性真正的幸福。

参考文献:

[1]高万隆.婚恋?女权?小说:哈代与劳伦斯小说的主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托马斯哈代著.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3]吴笛.哈代研究[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

[4]吴笛.哈代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5]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

[6]姚振平.《德伯家的苔丝》人物形象新论[J].世界文学评论.2007(1)

[7]郑海燕.康宁.浅析苔丝的悲剧命运[J].时代文学.2009(14)

只搜到这几篇论文的名称,但内容没找到《德伯家的苔丝》中象征主义手法研究 安吉尔离开苔丝的原因新探 悲剧性时代的必然悲剧——《苔丝》中的人物形象研究 哈代《苔丝》中的典故和神话

只搜到这几篇论文的名称,但内容没找到《德伯家的苔丝》中象征主义手法研究安吉尔离开苔丝的原因新探悲剧性时代的必然悲剧——《苔丝》中的人物形象研究哈代《苔丝》中的典故和神话国内:《苔丝》研究1、《苔丝悲剧的社会原因分析》, 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4 年 01 期 黄利玲2、《绘画艺术与文学语境锻造——透视〈德伯家的苔丝〉的景物描写》 江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 ), 2003 年 03 期,余勤3、《两个性格 两种命运——简·爱和苔丝的形象比较》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年 06 期侯秀杰4、《〈红楼梦〉与〈德伯家的苔丝〉女性人物肖像刻画的对比分析》 暨南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年 02 期 易淑琼5、《〈德伯家的苔丝〉叙事风格谈片》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3 年 04 期张剑平 ,杜湖湘6、《论苔丝悲剧之根源》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 2002 年 S3 期 李有华7、《苔丝悲剧必然性之探讨》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年 02 期 魏江华8、《社会、人性、人生——苔丝的悲剧剖析》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02 年 11 期 谭晓援9、《略论〈苔丝〉创作手法的悲剧意味》, 齐鲁学刊 , 2002 年 05 期 吴钧10 、《文字之外的解读——比较〈德伯家的苔丝〉和〈边城〉》娄底师专学报 , 2002 年03 期,龚璇11 、《〈德伯家的苔丝〉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 2002 年 01 期,黄秀君12 、《〈苔丝〉中的自然意象与象征》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年02 期 牛建伟13 、《〈苔丝〉的叙述视角简论》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1 年 06 期 ,牛建伟14 、《悲剧的超越——试比较〈边城〉与〈德伯家的苔丝〉》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年 01 期 杜丽琴15 、《〈德伯家的苔丝〉中神话原型探讨》 远程教育杂志 , 2001 年 02 期 应悦 ,丁晓16 、《论〈苔丝〉中的原型象征》 固原师专学报 , 2001 年 04 期, 胡笑瑛17 、《从苔丝的命运看哈代的宗教意识》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1 年 01 期马士奎 , 朱士东18 、《论〈苔丝〉的叙事节奏》,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00 年 02 期 ,王录19 、《不同的文化传统 不同的精神回归——玛丝洛娃与苔丝比较》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 年 08 期,马林贤20 、《论〈苔丝〉中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运用》,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 2000 年 04 期,梁巧娜21 、《从〈苔丝〉看哈代对基督教动机论道德观的张扬》,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1999 年 04 期22 、《试析〈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精神》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98 年 02 期 陈遐

德伯家的苔丝论文研究的特色

《德伯家的苔丝》哈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发表于1891年。女主人公苔丝是一个家境贫苦的农村少女,她勤劳善良,纯洁美丽。在地主庄园帮工时,被少爷亚雷侮辱,产下子。孩子病死后,她又到一家牛奶场当女工,和教师的儿子克莱相爱。新婚之夜,她向丈夫坦白了往事,二人分居。克莱远走巴西,杳无音信。她为了家庭,在绝望中和亚雷同居。克莱突然归来后,她悔恨交集之下杀死亚雷,自己也被判绞刑。这部小说生动展示了英国农村经济解体以及个体农民走向贫困和破产的痛苦过程。其中,苔丝的形象丰满感人,她坚强、勤劳而富有反抗性,小说的副标题“一个纯洁的女人”,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苔丝的人道主义同情,认为她是社会的牺牲品,同时大胆地对资产阶级的法律和道德进行挑战。

本文从绘画的角度来研究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横向选取环境描写和人物塑造这两部分,纵向联合悲剧主题和人物命运考察绘画色彩的动态变化。最后在结语中对十九世纪的绘画尤其是英国的风景画做了简单梳理,结合哈代所生活的环境和小说创作的年代特征,以及作家本人的经历与爱好,阐述他和绘画的渊源,从而解释小说中为何有这些绘画特色。本文分三章:第一章:本章考察环境描写中的绘画特色,这也是哈代绘画特色体现最明显的地方。本章分两节来探讨,一是考察自然风景描写中的现实主义风格,深受英国著名风景画家透纳的影响;二是探讨场景描写中的印象派风格,有着明显雷诺阿、莫奈这些印象派大师的影子。本章将风景和场景细分出来,不仅指出具有画面美的环境描写,更在于研究哈代如何将那些同时代著名画派的绘画手法运用到文学中的。第二章:本章考察人物描写的绘画特色,哈代的人物描写同样也深具绘画美。本章分三节来探讨,一是分析人物肖像画,充分运用了印象派的绘画元素使人物具有高贵的“浮雕”美;二是分析哈代如何将人物心理情感通过可视性的图景表现出来;三是研究哈代如何大量地运用色彩象征来暗示人物性格,将正反人物的塑造和白黑等颜色的象征义结合起...

浅谈《德伯家的苔丝》写作手法及主题表现

导语:《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哈代的长篇小说,是“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苔丝的故事。下面是我收集的浅谈《德伯家的苔丝》写作手法及主题表现,欢迎阅读。

摘要:

这是一部享誉世界的经典名著,描写的是一个维多利亚时期的纯洁的女子被玷污的性道德问题。作者托马斯.哈代把一个失身的女子写成是一个“纯洁的”女人。小说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哈代能够成功地复制出现实的丑恶,而且在于作为一个男性作家能够超越传统的男性视野,为女性伸张正义,把自己的犀利笔触直指维多利亚时代的性道德标准。小说中的苔丝就是这种龌龊的发人深省的性道德的牺牲品,让人为之怜悯。

关键词:

《 德伯家的苔丝》;写作手法

Summary:

This is a world-renowned classics, it is a description of a pure woman disgraced Victorian sexual morality issues. Author Thomas Hardy wrote to a woman virginity is a "pure" women. The great thing about the novel is not only Hardy to successfully replicate the ugly reality, and that as a male writer to go beyond traditional male perspective, female justice, his own sharp strokes directed Victorian moral standards. Novel Tess is this sordid sexual morality victim thought-provoking, people to whom mercy.

Keyword:

"Tess"; Writing Techniques

象征主义手法及小说主题的表现

哈代是英国的现实主义作家,《德伯家的苔丝》一书就体现了作者的现实主义又带有点浪漫色彩的写作风格。《苔丝》中所要表现的最重要的一个主题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小说中哈代运用了象征主义手法来表现人与自然这种和谐关系的重要性。人类应该遵守大自然的法则来繁衍生息,如果破坏了大自然的原有规则,那么人类就会受到一定的惩罚,付出一定的代价。小说中是从以下两方面来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主题的:

一 、苔丝和动物之间的关系

作为一个乡村女孩,苔丝的周围不少的就是家畜,因此她与这些牲畜之间有着一种紧密的联系。作者这样描写是为了用苔丝与动物之间的这种关系来说明小说的主题人与自然之间的重要联系。小说中苔丝家的牲口之死就暗示着苔丝将会有厄运降临。因为在当时,对于生活在乡村的他们来说拥有一匹马就相当于拥有了一辆车,拥有了交通工具,是他们维持生计的重要所在。不幸的是,苔丝的马死了,她开始害怕、无助、失望,因为她深知这匹马对于整个家庭的重要性。于是,她决定补偿家里。这也就意味着她的厄运开始了。她决定顺从父母的意愿去拜访那个所谓的贵族亲戚。

小说中这匹马就象征着大自然,而苔丝就象征着人类。无论苔丝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最终的结果都是这匹马死了,她的大意导致了这个活物的死亡。也就是说人类伤害了自然,所以她就应该承受自然给她所带来的恶果。所以说,人类不要轻易破坏自然的存在,践踏了自然,也就伤害了自己。

二、两个男主人公亚力克和安吉尔与苔丝之间的关系

小说中出现了两位男主人公:亚力克和安吉尔,他们都是非常的爱苔丝的,但是他们的爱却是以不同方式伤害了苔丝。是他们给苔丝带来了悲惨的命运。亚力克是一个浪荡的贵族公子,他被苔丝的美貌纯洁所吸引,所以他奸污了苔丝,这就是苔丝厄运的起因。虽然,小说中后来亚力克试图补偿苔丝,因为他真的爱苔丝,但是他当初的冲动的行为使一个纯洁少女不再冰清玉洁,承受了生孩之痛,死孩之苦等,遭到了人们的冷嘲热讽。另一位男主人公,安吉尔,就是苔丝的至爱,他虽然很爱很爱苔丝,但是当他知道苔丝不是纯洁之身时,他竟然离家出走,抛弃了苔丝,剩下她一个人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却仍然坚定地等着他的归来。想想男人是多么的自私,多么的冲动。尽管苔丝不再是纯洁之身,但是她也是被强迫的,她也是受害者,不应该将这些罪恶嫁祸于一个无知的小女人身上。尽管,这两位男主人公都深爱着苔丝,但是却都给苔丝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可想而知,最终这两个男人也都没有好的下场。

小说中作者使用者两个男主人公来象征人类,运用纯洁无知的苔丝来象征大自然。这两个男人深深地伤害了苔丝,也就是说人类给大自然带来了破坏,没有接受大自然的发展,所以说人类也不会有好的结果。就像最终这两个男人一样,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一个死去了,另一个抑郁悔恨的生活着。这就告诉人们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要遵守自然法则,破坏了自然规律就是在伤害人类自己。

一、引言

托马斯·哈代是 19 世纪末期的一位英国作家,作为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哈代作品中所表达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想值得我们研究,他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便是展现哈代现代主义文学精神的重要成果。小说《德伯家的苔丝》讲述了主人公苔丝那短暂而悲剧性的一生,对主人公不幸的命运,爱情与婚姻的失败进行描写,并对其表达了同情之情。而另一部哈代的小说,《无名的裘德》与前者一样,同样塑造了一位拥有着不幸命运,并且努力对现实做出反抗的人物,只不过这一次主人公从女性转变成了男性。两部小说出版后都在文学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受到文学批评界的各种非议。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阅读,我们可以发觉,作品中所展现的主题思想是非常相似的,他的风格在这两部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现。而哈代关注的不仅仅是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悲惨境遇,而是关注当时整个社会的精神痛苦。本文则更多的通过对《德伯家的苔丝》与《无名的裘德》的探讨,以求从中发掘作者融于小说中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想精神,并思索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技巧与形式。

二、两部作品中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想

现代主义文学思想通常是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四种关系中展现出不可逆转的矛盾,扩大人物内心中的创伤,导致其心理状态异化。本文就这两部作品中作者对这几种关系的描写,来研究作者现代主义文学精神。

1、从人与社会的角度思考

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与《无名的裘德》中,作者将人与社会的关系描绘得极度恶劣,主人公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是异常尖锐的,而通常主人公都会被社会异化力量而压迫,最终产生具有强烈扭曲状态的思想意识,这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思想之一。《德伯家的苔丝》的主人公少女苔丝首先便是被社会所不容的典型角色,她本是情感的受害者,却一而再再而三的被社会排斥。少女时期被侵犯失贞,再到后来被未婚夫抛弃,直接导致她在打击与压力下走向了毁灭的深渊。作者在这部小说中通过对苔丝悲剧的描写,展现出他对社会道德观念的质疑,这种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是人精神痛苦的源头,通过对苔丝这个并不“纯洁”的角色的歌颂,对人类社会中的道德进行反思。而同样的,在《无名的裘德》中,作者将这种反思变本加厉地进行了扩大,主人公裘德与自己的表妹之间,发生了一场感人至深的爱情悲剧,而他们的爱情却与社会伦理是背道而驰的,同时他们还是婚外情,这更加不为社会所容忍。而作者对其表达出同情的态度,认为裘德是勇敢追求爱情的人。作者认为苔丝与裘德都是社会的受害者,表达了当时社会对人精神层次的抹杀,人应当对其做出反抗,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2、从人与人的角度思考

现代文学主义思想中,人与人的关系是一项重要探讨话题,而这种关系更偏向于一种人与人关系的不和谐,在《德伯家的苔丝》与《无名的裘德》中,人与人的关系也同人与社会的关系一样,再次失衡。苔丝在生活中,几乎所有人都对她展现出不和谐的疏离感,至亲的家人非但没能为苔丝提供应有的来自家人的温暖,而是对苔丝展现出不理解与不信任,未婚夫虽然与苔丝真心相爱,但是最终却在种种因素中将她抛弃,其他人更是对她不闻不问。

3、从人与自我的角度思考

人与自我是一个人类思考已久的问题,在外部强大的压力下,人的本身发生了转变也是现代主义文学中的重要话题。弗洛伊德认为,人自身可以分为“自我”、“本我”、“超我”三个部分,而在一定的外界作用下,三者失去原有的平衡,会导致人自身产生分裂。在《德伯家的苔丝》这部作品中,苔丝本是天真善良的少女,她对世界充满了憧憬与希望,然而在被侵犯失去贞操后,她的人生观发生了第一次转变,在这种环境下,苔丝本有的善良逐渐开始褪色。

4、从人与自然的角度思考

在托马斯·哈代的作品中,他时常针对资本的发展对大自然造成破坏进行描写,从而将人与自然间的冲突与矛盾展现出来,并且对这种尖锐而畸形的关系加以批判,这些都是现代主义文学中想要表达的思想,与人与自然关系分裂的话题重合。在他的作品中,哈代会对因人类的破坏而导致的自然环境的恶化,以及被影响生存的自然界生灵表达了同情与关心。在哈代的小说中,他也会对人类这种只顾发展自身而忽视自然,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恶化表达了自己的不满。然而,这样的主题在《德伯家的苔丝》与《无名的裘德》中所占篇幅较少,只在少数几段描写景物的过程中出现,并非重点描写,笔者在这里不再过多阐述。

三、哈代对现代主义文学的表达技巧

现代主义文学有一个重要的特点,便是重视人物内心变化与主观思想,认为本能才能够认清真理与真实,提倡用内心去感受事物并对其认知,反对理性的角度去看问题。本文便通过对《德伯家的苔丝》与《无名的裘德》这两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内心的描写进行分析,来认知哈代的现代主义文学表达形式与技巧。

1、作者对梦境的描写

梦境可以了解人物内心的挣扎,也可以看清人物潜意识中的思想,作者在《德伯家的苔丝》中便对苔丝的梦境有一次详细的描写。苔丝在父亲醉酒后,为了能够将蜂箱准时送到,不得不同弟弟一起驾着马车赶夜路,在这样疲惫的环境中,苔丝做了一个错综复杂却又荒诞的梦。梦中她看到父亲成为了古老贵族的后裔,拥有着其特有的虚荣与骄傲,也看到母亲向往苔丝的结婚对象,一个本应风度翩翩的绅士,却做出与自身身份不相符的鬼脸,并且对她的身份与先人发出了嘲讽。

2、作者对人物心理的描写

小说中对于人物心理描写也是非常具有哈代本人特点的,例如,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当未婚夫抛弃了苔丝之后,她独自外出寻找工作,在这期间由于没有归宿,苔丝无奈在野外过夜。在这段情节中,作者对苔丝进行了心理描写,这段描写是具有意识流手法中“超时间性”和“超空间性”的特征。其中写道:“她想起了她的丈夫:他大概正在地球另一面的一个温暖的地方吧?可她却躺在这儿的寒冷中。”在苔丝的内心中,空间方位从一个冰冷的荒郊野外,跳转到遥远的地球的另一边。

3、作者对人物幻觉及直觉的描写

在《无名的裘德》中,哈代曾经描写了主人公两次产生幻觉,第一次出现幻觉是裘德走入基督寺中,裘德看到了他在书中看到的那些文学家、哲学家、科学家都变成了真人,来往于他的身边并且和他交谈。这个幻觉让裘德穿越了时间与空间,是他和这些拥有超前思想的贤者见面,而在这一场景中,裘德的意识也在不断的变化,随着他的意识的转变,场景中的人物也在不断转变。第二次幻觉则是裘德看望淑之后再次来到基督寺。这时他看到的不再是贤者,而是诸多死者的灵魂。

四、结语

通过对《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这两部作品分析,我们了解到作者在创作中所展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苔丝与裘德都曾是有理想的普通人,然而在与社会、与人、与自己的相处中,逐渐被迫走向悲剧,展现出作者对于人精神追求迷茫的思考,同时表达了希望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的理想。

毕业论文德伯家的苔丝

老师问了关于你论文的学术贡献,选题的原因等等,我昨天刚答的,很容易,祝你好运哦~~~ 对于注意事项就是,你要沉着,冷静,对老师要微笑。呵呵,怎么说老师都是教过我们的不要怕,他不会难为你的

我前天答辩的 也是这个题目 很简单 只要你论文是自己写的 对内容足够了解绝对没问题 老师对我的问题:1 哈代有很多悲剧小说为什么选苔丝2 很多原因导致苔丝的悲剧你认为什么事最主要的3 如果苔丝有一个坚强的性格 你认为她会避免她的悲剧么我的回答:1夸赞苔丝是他最好的悲剧作品 最能完美的表达出他悲剧色彩 而且有很多观点可以延伸 有利于完成论文2 主要是社会 也就是维多利亚时代对女性的迫害3 还是维多利亚时代 不可避免 可能是一时但最终不会避免。老师还会问你完成论文最大的挑战和局限是什么 你可以说是论文材料的收集和应用,自己组织下语言就好了,一般不会卡你的 都会过

德伯家的苔丝论文选题

分析苔丝悲剧摘要:在托马斯•哈代的“性格和环境”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悲剧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苔丝个人的性格与命运、环境、社会的冲突,从而造成了个性的毁灭。关键词:命运悲剧;社会悲剧;性格悲剧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家,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采取了坚决批判的立场,因此获得了“悲观主义者”的绰号。作为一位人道主义作家,他认为人民的生活是悲惨的,民间人物的命运也是悲剧,而主人公的命运是人类命运的缩影。他在作品中广泛使用的表现手法是对比描写法,这种方法具有种种不同的具体形式。他的对比是多种层次和范围的:人和社会环境、人和大自然,人的粗暴的感情因素和理智因素,人的外貌和他的内心世界等。特别是突出地反映了人物性格与自然环境的冲突以及人物与命运抗争的无奈和弱小,因此,他把自己的作品称为“性格与环境小说”,他认为性格和环境的冲突造成个性的毁灭。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德伯家的苔丝》(下称《苔丝》)中,它作为哈代悲剧小说中的典范,奠定了哈代悲剧作家的地位,为哈代赢得了杰出小说家的声誉。《苔丝》中的悲剧原因主要有命运悲剧、社会悲剧和性格悲剧三个方面,三者融为一体,呈现出强大的立体感和层次感。一、 命运悲剧苔丝的悲剧首先是命运的悲剧。苔丝是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出生,并且是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里,家庭拮据的经济状况和不负责任的父母注定了她的悲剧命运;同时,作为一个美丽但是身份低下的女性,在维多利亚时代,性别与出身给这个纯洁而勇敢地追求幸福的姑娘带来的只能是厄运。而作者似乎要为了突出这种命运的不可违抗性,在他的作品中总是穿插了大量的偶然性因素。在《苔丝》中,哈代作为一个农家孩子,她是朴质、善良、能干的小姑娘,从小就帮助家里干活并且干得比别家的孩子都不赖。同时她也是一个负责任的人,作为家中的长女,她打小就挑起了家中的重担,并且觉得自己有责任去承担这一切。这样的一个女孩的生活本应是幸福而美满的,但是命运却和她开了很大的玩笑。故事从她的善良、负责任的天性开始,她在深夜主动提出为酗酒的父亲赶车送蜂蜜,却在困倦中不小心与一辆邮车相撞,把家中唯一的一匹生计工具——“王子”撞死了,这让她有一种负疚感。而在此之前,他的父亲回家的路上获知了:苔丝家原是名门望族德伯氏的后裔。牧师劝告他:德伯家已经没落,不要再做任何无谓的工作。但是却在犹豫中没有清楚地告诉他:亚历克•德伯家是假冒的德伯世家。于是虚荣的德伯执意要女儿去亚历克家认亲,从此攀上一户好人家,全家人也跟着享福。高洁的苔丝本不愿意却认亲,却因心有愧疚,只好硬着头皮去认亲。结果在德伯家惨遭不幸,从此开始了她悲壮的人生道路。遭遇了此厄运,她本来是要远走高飞的,却在落难后才遇见了心仪的对象安吉尔。两人一见钟情,苔丝也尝试过拒绝,但是都没有成功,两人终于到了水深火热的程度,谈婚论嫁的地步。苔丝无奈之余,婚前怀着负罪感给安吉尔写了一封忏悔信,希望能得到安吉尔的原谅,但是无独有偶,信被塞到了地毯下面,安吉尔没有看到,这又开始了她的另一个大灾难:安吉尔远走他乡。苔丝从此贫困交加,再加上父亲的死,家庭的重担全都落在了她这个长女身上,在混乱和无奈中,她又重回到了亚力克身边。当了她的情妇。但是恰恰在这个时候,安吉尔又回来了,并且是带了忏悔的心情回来的,他希望能得到苔丝的谅解,却得知妻子已作了他人的情妇。而苔丝此时悔恨交加,认为一切的恶果都是亚历克所为,在愤恨中把他杀死,但是自己也没有免遭到法律的制裁,被送上了绞刑架。在苔丝的身上,我们明显地感觉到了命运对人物的嘲笑,苔丝是天命或宿命的牺牲品;同时,作者也稍微夸大了偶然性在人们生活里的作用,例如老马的死;苔丝跟亚历克的相遇成为她生活中的转折点;苔丝在与安吉尔结婚前夕写给他的信产生了悲剧的误会;安吉尔最后的悔改返回等等。但是这种命运的描写却也是真实的,在当时的社会不乏这样的例子,正如劳伦斯所说:“哈代的感情、他的直觉、他对美感的掌握……是非常伟大和深刻的。”○1二、 社会悲剧照哈代所说 ,人类悲剧的基础在于个人跟相敌对的、不正当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冲突,更广泛一些说,就是人类跟残酷无情的大自然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令人可悲地无法解决。哈代小说中的爱情故事由于同传统的伦理观或道德观相抵触,总是以悲剧结束。虽然小说中的人物的爱情在他们自身的范围内或许是成熟的、道德的,但对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而言,却又是不成熟的、不道德的。在《苔丝》出版后,曾被攻击为“不忠,不贞,诲淫”,因为在维多利亚的时代,男人与女人在婚姻爱情上的地位是永远无法平等的;而三角恋爱关系以及离婚、外遇、婚外关系之类,也都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苔丝正是这种不公平的伦理观和道德观下的牺牲品,她的整个一生都是在强迫和暴力下生存,社会和法律都认为那些侮辱和迫害苔丝的是正当的,因为她不能自卫。在作品中,哈代试图把苔丝和安吉尔平等:他们同样在青年时代都“陷入了罪恶”。但是,这个有着光明理想、先进的文明思想的人,口口声声说深爱着苔丝的人,到了紧要关头,却也暴露出自私自利的、目光狭小的小市民特征。因为资产阶级道德的不成文法,男人干了这种事并不认为有罪,只有女人——小市民宗法社会制度下的奴隶吃亏。而最后,当苔丝有生以来第一次进行自卫时,从那个同样的“刑律”观点看来,“一个纯洁的女人”就变成罪犯了。因为苔丝不属于有产阶级,从她出生之日起,她所处的社会环境就剥夺了她过象人的生活的权利,现在又剥夺了她所残余的唯一的东西——她的生命,命运对她的“戏弄”算完结了。三、 性格悲剧哈代曾说:“悲剧。简单地讲,可以这样说:悲剧表现个人生活中的一种事物的状态,他的本能或欲望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悲惨的结局。○2苔丝是哈代在人物塑造方面的高峰。她集人类美貌、善良、聪慧、勤劳、坦诚、坚贞于一身,是个纯情高洁的乡村田园姑娘。哈代正是怀着这样的激烈的感情来描绘苔丝的,她被奉为是“一个纯洁的女人”,并在序言中说:“这是一个心地坦白的人对于主人公的品格的评价。”可见苔丝在哈代心中的高洁形象。但是,这样一个优秀、突显的女性,她的不幸正是那种表现了她的性格力量的事件造成她的不可避免的堕落——她的纯洁致使了她的轻信与单纯:她因为责任心而挑起了夜里送蜜的重任,却不小心撞死了“王子”从而迫于无奈而去相亲,虽然她一开始就意识到亚历克的不轨图谋,但是她却过于天真大意。对于亚历克对她的帮助:教她吹口哨等都还心存感激。在事发那晚,只因想避开别人的“语战”,竟大意地跳上亚历克的马车,还挨着他睡着了;当她发现亚历克使诈却没有决意离开;同时对亚历克送给父亲和弟妹礼物而产生负债感,这一切都是她的纯洁所致,给了亚历克以可乘之机,让自己步入厄运之中。一位这样轻信的姑娘,她势必会既丧失名誉,又失去自己的爱人,这也是她不理解的,她的爱人安吉尔怎么能够不象她爱他那样,同样无私地爱着她。但是,倘若她不是这样纯朴,这样无用心地天真,她不会这样爱着安吉尔,她能够猜到她的爱情是怎样的结局,她也不会深有负罪感受,更不会说出自己的秘密,悲剧也决然不会发生。但是,她也不为之苔丝了,也决然不会引发我们的恐怖和怜悯之情。苔丝还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她的反抗性,这是她身上的另一个杰出的闪光点,被公认为维多利亚时期的三个叛逆女性之一,但是她这种反抗性却不够彻底,一直囿于她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中。她一生追求幸福,对亚历克敢恨,对安吉尔敢爱,在一定程度上敢于反抗旧礼教。她蔑视和否定宗教,但当宗教约束与自然天性发生矛盾时,她毫不犹豫地对它发出了质问,她凭借着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以卵击石”。但是尽管她做出最大的努力去抗争命运,仍然逃脱不了当时普遍女性的下场。她不自觉地从宗教观出发考虑问题,她无法摆脱世俗观念的阴影,封建礼教压迫着她。她恪守那个时代的准则,在她内心深处有一种不可饶恕的罪恶感。当她的孩子死时,虽然她不屑于宗教,但是她又担心她的孩子会因为没有洗礼而被打下地狱最低层,自己偷偷地给他洗礼;当她获知安吉尔也曾犯过错误时,她仿佛看到了希望,但是安吉尔的反应又让她跌回了不变的道德轨道中,她那原始的感情被安吉尔的文明轧得粉碎;她勇于追求爱情,对亚历克的不合理要求敢于反抗、拒绝,而没有从此甘于认命,但是考虑到孝道和迫于生活,她又重回到他身边;她认为自己对于安吉尔的爱是有欠缺的,她没有为安吉尔守身如玉,在临死前,她请求安吉尔娶她的妹妹为妻,因为“凡是我的长处,她一样地不短,可是我的坏处,她却一点没有……”她一直在旧有的道德圈边缘徘徊,在她这种不断地抗争、妥协、堕落到最终的坚决反抗中,我们看到了美好的东西被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撕裂的凄美。四、总结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哈代的悲剧性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之所以显得十分出色,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塑造了一个动人的悲剧性人物——苔丝,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她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造成了悲剧性的结果。她是好人但不是完人;她的有着令人同情甚至钦佩的品质和性格,同时也有着凡人不可避免的弱点和缺陷;她的生活方式、思想感情和悲惨结局更能反映时代的现实,获得了我们的共鸣。哈代为我们展示了一位维多利亚时期少女的真实感情和多舛的命运,她是在同命运、环境、社会的斗争中失败后倒下来的。这样的悲剧不是偶然的,也不只发生在一个苔丝身上,从这个悲剧本身,我们对那个时代都应有更深的思索。参考文献:[1] 托马斯•哈代. 苔丝. . .[2] 张中载. 托马斯•哈代——思想和创作.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7[3] 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编. 英国文学史1870-1955.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4] 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0年.[5] 秦玲. 苔丝悲剧的形成原因. 南阳师范学院. 2005[6] 王梅兰[7] 姚佩芝,董俊峰.《德伯家的苔丝》——哈代综合悲剧观的完美体现.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8] (古希腊)亚理斯多德.《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注释:○1 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编. 英国文学史1870-1955.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2《早年的哈代》第230页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选题,供大家参考:1.略论中国古代神话的人文关怀2.论陆游山水田园诗中的人文关怀3.曹植诗歌中的神话境界初探4.论柳永词的俗与雅5.论柳永词中的赋法6.论苏轼诗歌的理趣美7.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及其艺术表现8.浪漫主义的理想性与艺术性问题9.自然主义文学的真实性:意义及其局限10.鸳鸯蝴蝶派小说新论11.从《伤逝》看鲁迅的爱情观12.论萧红小说的生命意识(或女性意识、抒情性)13.《家》中觉慧的形象与《寒夜》中汪文轩形象的比较14.论艾青诗歌的独特意象15.对新时期文学的反思16.论莫言小说的形式感17.论韩少功的"寻根"之作18.对新时期"女性文学"的思考19.论贾平凹散文的美学追求20.论舒婷的诗歌创作

一般情况下是自拟的,如果是本科论文。因为老师会给你一些参考文献。当然也要老师同意,除非你不要老师指导。不过有些老师偷懒,就给几个题目大家选也是有的。这样避免那些太大或者不太合适的题目出现也便于老师的指导。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开端。能否选择恰当的题目,对于整篇毕业论文写作是否顺利,关系极大。好比走路,这开始的第十步是具有决定意义的,第一步迈向何方,需要慎重考虑。否则,就可能走许多弯路,费许多周折,甚至南辕北辙,难以到达目的地。毕业生选题,要遵循这样两条基本原则:第一条是价值原则,即论文的选题要有价值。论文价值有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之分,选题时,要把应用价值摆在首位。学生写的毕业论文不是毫无实际意义的“空对空”的文字游戏,而是来源于现实,并为现实服务的。第二条是可行原则选题时要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客观条件主要是写作的时间、地点、环境;主观条件包括作者的才能、学识和所掌握的材料等。学毕业生在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时,必须考虑自己的主、客观条件,量力而行。即要选择那些客观上需要,主观上又有能力完成的题目。 选题的具体方法 1、尽快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方向 在毕业论文工作布置后,每个人都应遵循选题的基本原则,在较短的时间内把选题的方向确定下来。从毕业论文题目的性质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另一类是专业学科本身发展中存在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问题。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志趣和爱好,尽快从上述两大类中确定一个方向。 2、在初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定毕业论文的具体题目 在选题的方向确定以后,还要经过一定的调查和研究,来进一步确定选题的范围,以至最后选定具体题目。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选题方法。 1)浏览捕捉法 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对占有的文献资料快速地、大量地阅读,在比较中来确定题目的方法。浏览,一般是在资料占有达到一定数量时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这样便于对资料作集中的比较和鉴别。浏览的目的是在咀嚼消化已有资料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寻找自己的研究课题。这就需要对收集到的材料作全面的阅读研究,主要的、次要的、不同角度的、不同观点的都应了解,不能看了一些资料,有了一点看法,就到此为止,急于动笔。也不能“先入为主”,以自己头脑中原有的观点或看了第一篇资料后得到的看法去决定取舍。而应冷静地、客观地对所有资料作认真的分析思考。在浩如烟海,内容丰富的资料中吸取营养,反复思考琢磨许多时候之后,必然会有所发现。 浏览捕捉法一般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广泛地浏览资料。在浏览中要注意勤作笔录,随时记下资料的纲目,记下资料中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观点、论据、论证方法等,记下脑海中涌现的点滴体会。当然,手抄笔录并不等于有言必录,有文必录,而是要做细心的选择,有目的、有重点地摘录,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一些相同的或类似的观点和材料则不必重复摘录,只需记下资料来源及页码就行,以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第二步,是将阅读所得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进行分类、排列、组合,从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材料可按纲目分类,如分成: 系统介绍有关问题研究发展概况的资料; 对某一个问题研究情况的资料; 对同一问题几种不同观点的资料; 对某一问题研究最新的资料和成果等等。 第三步,将自己在研究中的体会与资料分别加以比较,找出哪些体会在资料中没有或部分没有;哪些体会虽然资料已有,但自己对此有不同看法;哪些体会和资料是基本一致的;哪些体会是在资料基础上的深化和发挥等等。经过几番深思熟虑的思考过程,就容易萌生自己的想法。把这种想法及时捕捉住,再作进一步的思考,选题的目标也就会渐渐明确起来。 2)追溯验证法 这是一种先有拟想,然后再通过阅读资料加以验证来确定选题的方法。这种选题方法必须先有一定的想法,即根据自己平素的积累,初步确定准备研究的方向、题目或选题范围。但这种想法是否真正可行,心中没有太大的把握,故还需按着拟想的研究方向,跟踪追溯。追溯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①看自己的“拟想”是否对别人的观点有补充作用,自己的“拟想”别人没有论及或者论及得较少。如果得到肯定的答复,再具体分析一下主客观条件,只要通过努力,能够对这一题目作出比较圆满的回答,则可以把“拟想”确定下来,作为毕业论文的题目。 ②如果自己的“拟想”虽然别人还没有谈到,但自己尚缺乏足够的理由来加以论证,考虑到写作时间的限制,那就应该中止,再作重新构思。 ②看“拟想”是否与别人重复。如果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完全一样,就应马上改变“拟想”,再作考虑;如果自己的想法只是部分的与别人的研究成果重复,就应再缩小范围,在非重复方面深入研究。 ④要善于捕捉一闪之念,抓住不放,深入研究。在阅读文献资料或调查研究中,有时会突然产生一些思想火花,尽管这种想法很简单、很朦胧,也未成型,但干万不可轻易放弃。因为这种思想火花往往是在对某一问题作了大量研究之后的理性升华,如果能及时捕捉,并顺势追溯下去,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是很有价值的。 追溯验证的选题方法,是以主观的“拟想”为出发点,沿着一定方向对已有研究成果步步紧跟,一追到底,从中获得“一己之见”的方法。但这种主观的“拟想”绝不是“凭空想象”,必须以客观事实、客观需要等作为依据。 论文参考题目: 1/商务英语在中国加入WTO后的新趋势... 2/中英文在生活习语中的差异 3/论英汉翻译中的外来词译法 4/幼儿英语的愉快教学 5/中英文化的背景

关于德伯家的苔丝的论文参考文献

我觉得苔丝的悲剧起初来自她的无知,她还不懂保护自己,所以会被诱奸。其中一部分责任来自她的家庭和社会背景。后来的悲剧缘自社会根深蒂固的封建观念,她爱人的处女情结,既然他曾经做过同样的事,为何又不能原谅苔丝,而后的悲剧就是所谓的巧合了,她爱人生病而耽搁没能赶回去,然而社会原因占主导地位,同样不可忽略人们心中的贪婪虚荣(这一点体现在其家人)。然而结局确实不是那么富于悲剧性,因为她为了争取最后一点小小的幸福,勇敢的反抗了,尽管结局并不完美,但是却给主人公增添了亮点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家,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采取了坚决批判的立场,因此获得了“悲观主义者”的绰号。作为一位人道主义作家,他认为人民的生活是悲惨的,民间人物的命运也是悲剧,而主人公的命运是人类命运的缩影。他在作品中广泛使用的表现手法是对比描写法,这种方法具有种种不同的具体形式。他的对比是多种层次和范围的:人和社会环境、人和大自然,人的粗暴的感情因素和理智因素,人的外貌和他的内心世界等。特别是突出地反映了人物性格与自然环境的冲突以及人物与命运抗争的无奈和弱小,因此,他把自己的作品称为“性格与环境小说”,他认为性格和环境的冲突造成个性的毁灭。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德伯家的苔丝》(下称《苔丝》)中,它作为哈代悲剧小说中的典范,奠定了哈代悲剧作家的地位,为哈代赢得了杰出小说家的声誉。《苔丝》中的悲剧原因主要有命运悲剧、社会悲剧和性格悲剧三个方面,三者融为一体,呈现出强大的立体感和层次感。一、 命运悲剧苔丝的悲剧首先是命运的悲剧。苔丝是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出生,并且是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里,家庭拮据的经济状况和不负责任的父母注定了她的悲剧命运;同时,作为一个美丽但是身份低下的女性,在维多利亚时代,性别与出身给这个纯洁而勇敢地追求幸福的姑娘带来的只能是厄运。而作者似乎要为了突出这种命运的不可违抗性,在他的作品中总是穿插了大量的偶然性因素。在《苔丝》中,哈代作为一个农家孩子,她是朴质、善良、能干的小姑娘,从小就帮助家里干活并且干得比别家的孩子都不赖。同时她也是一个负责任的人,作为家中的长女,她打小就挑起了家中的重担,并且觉得自己有责任去承担这一切。这样的一个女孩的生活本应是幸福而美满的,但是命运却和她开了很大的玩笑。故事从她的善良、负责任的天性开始,她在深夜主动提出为酗酒的父亲赶车送蜂蜜,却在困倦中不小心与一辆邮车相撞,把家中唯一的一匹生计工具——“王子”撞死了,这让她有一种负疚感。而在此之前,他的父亲回家的路上获知了:苔丝家原是名门望族德伯氏的后裔。牧师劝告他:德伯家已经没落,不要再做任何无谓的工作。但是却在犹豫中没有清楚地告诉他:亚历克•德伯家是假冒的德伯世家。于是虚荣的德伯执意要女儿去亚历克家认亲,从此攀上一户好人家,全家人也跟着享福。高洁的苔丝本不愿意却认亲,却因心有愧疚,只好硬着头皮去认亲。结果在德伯家惨遭不幸,从此开始了她悲壮的人生道路。遭遇了此厄运,她本来是要远走高飞的,却在落难后才遇见了心仪的对象安吉尔。两人一见钟情,苔丝也尝试过拒绝,但是都没有成功,两人终于到了水深火热的程度,谈婚论嫁的地步。苔丝无奈之余,婚前怀着负罪感给安吉尔写了一封忏悔信,希望能得到安吉尔的原谅,但是无独有偶,信被塞到了地毯下面,安吉尔没有看到,这又开始了她的另一个大灾难:安吉尔远走他乡。苔丝从此贫困交加,再加上父亲的死,家庭的重担全都落在了她这个长女身上,在混乱和无奈中,她又重回到了亚力克身边。当了她的情妇。但是恰恰在这个时候,安吉尔又回来了,并且是带了忏悔的心情回来的,他希望能得到苔丝的谅解,却得知妻子已作了他人的情妇。而苔丝此时悔恨交加,认为一切的恶果都是亚历克所为,在愤恨中把他杀死,但是自己也没有免遭到法律的制裁,被送上了绞刑架。在苔丝的身上,我们明显地感觉到了命运对人物的嘲笑,苔丝是天命或宿命的牺牲品;同时,作者也稍微夸大了偶然性在人们生活里的作用,例如老马的死;苔丝跟亚历克的相遇成为她生活中的转折点;苔丝在与安吉尔结婚前夕写给他的信产生了悲剧的误会;安吉尔最后的悔改返回等等。但是这种命运的描写却也是真实的,在当时的社会不乏这样的例子,正如劳伦斯所说:“哈代的感情、他的直觉、他对美感的掌握……是非常伟大和深刻的。”○1二、 社会悲剧照哈代所说 ,人类悲剧的基础在于个人跟相敌对的、不正当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冲突,更广泛一些说,就是人类跟残酷无情的大自然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令人可悲地无法解决。哈代小说中的爱情故事由于同传统的伦理观或道德观相抵触,总是以悲剧结束。虽然小说中的人物的爱情在他们自身的范围内或许是成熟的、道德的,但对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而言,却又是不成熟的、不道德的。在《苔丝》出版后,曾被攻击为“不忠,不贞,诲淫”,因为在维多利亚的时代,男人与女人在婚姻爱情上的地位是永远无法平等的;而三角恋爱关系以及离婚、外遇、婚外关系之类,也都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苔丝正是这种不公平的伦理观和道德观下的牺牲品,她的整个一生都是在强迫和暴力下生存,社会和法律都认为那些侮辱和迫害苔丝的是正当的,因为她不能自卫。在作品中,哈代试图把苔丝和安吉尔平等:他们同样在青年时代都“陷入了罪恶”。但是,这个有着光明理想、先进的文明思想的人,口口声声说深爱着苔丝的人,到了紧要关头,却也暴露出自私自利的、目光狭小的小市民特征。因为资产阶级道德的不成文法,男人干了这种事并不认为有罪,只有女人——小市民宗法社会制度下的奴隶吃亏。而最后,当苔丝有生以来第一次进行自卫时,从那个同样的“刑律”观点看来,“一个纯洁的女人”就变成罪犯了。因为苔丝不属于有产阶级,从她出生之日起,她所处的社会环境就剥夺了她过象人的生活的权利,现在又剥夺了她所残余的唯一的东西——她的生命,命运对她的“戏弄”算完结了。三、 性格悲剧哈代曾说:“悲剧。简单地讲,可以这样说:悲剧表现个人生活中的一种事物的状态,他的本能或欲望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悲惨的结局。○2苔丝是哈代在人物塑造方面的高峰。她集人类美貌、善良、聪慧、勤劳、坦诚、坚贞于一身,是个纯情高洁的乡村田园姑娘。哈代正是怀着这样的激烈的感情来描绘苔丝的,她被奉为是“一个纯洁的女人”,并在序言中说:“这是一个心地坦白的人对于主人公的品格的评价。”可见苔丝在哈代心中的高洁形象。但是,这样一个优秀、突显的女性,她的不幸正是那种表现了她的性格力量的事件造成她的不可避免的堕落——她的纯洁致使了她的轻信与单纯:她因为责任心而挑起了夜里送蜜的重任,却不小心撞死了“王子”从而迫于无奈而去相亲,虽然她一开始就意识到亚历克的不轨图谋,但是她却过于天真大意。对于亚历克对她的帮助:教她吹口哨等都还心存感激。在事发那晚,只因想避开别人的“语战”,竟大意地跳上亚历克的马车,还挨着他睡着了;当她发现亚历克使诈却没有决意离开;同时对亚历克送给父亲和弟妹礼物而产生负债感,这一切都是她的纯洁所致,给了亚历克以可乘之机,让自己步入厄运之中。一位这样轻信的姑娘,她势必会既丧失名誉,又失去自己的爱人,这也是她不理解的,她的爱人安吉尔怎么能够不象她爱他那样,同样无私地爱着她。但是,倘若她不是这样纯朴,这样无用心地天真,她不会这样爱着安吉尔,她能够猜到她的爱情是怎样的结局,她也不会深有负罪感受,更不会说出自己的秘密,悲剧也决然不会发生。但是,她也不为之苔丝了,也决然不会引发我们的恐怖和怜悯之情。苔丝还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她的反抗性,这是她身上的另一个杰出的闪光点,被公认为维多利亚时期的三个叛逆女性之一,但是她这种反抗性却不够彻底,一直囿于她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中。她一生追求幸福,对亚历克敢恨,对安吉尔敢爱,在一定程度上敢于反抗旧礼教。她蔑视和否定宗教,但当宗教约束与自然天性发生矛盾时,她毫不犹豫地对它发出了质问,她凭借着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以卵击石”。但是尽管她做出最大的努力去抗争命运,仍然逃脱不了当时普遍女性的下场。她不自觉地从宗教观出发考虑问题,她无法摆脱世俗观念的阴影,封建礼教压迫着她。她恪守那个时代的准则,在她内心深处有一种不可饶恕的罪恶感。当她的孩子死时,虽然她不屑于宗教,但是她又担心她的孩子会因为没有洗礼而被打下地狱最低层,自己偷偷地给他洗礼;当她获知安吉尔也曾犯过错误时,她仿佛看到了希望,但是安吉尔的反应又让她跌回了不变的道德轨道中,她那原始的感情被安吉尔的文明轧得粉碎;她勇于追求爱情,对亚历克的不合理要求敢于反抗、拒绝,而没有从此甘于认命,但是考虑到孝道和迫于生活,她又重回到他身边;她认为自己对于安吉尔的爱是有欠缺的,她没有为安吉尔守身如玉,在临死前,她请求安吉尔娶她的妹妹为妻,因为“凡是我的长处,她一样地不短,可是我的坏处,她却一点没有……”她一直在旧有的道德圈边缘徘徊,在她这种不断地抗争、妥协、堕落到最终的坚决反抗中,我们看到了美好的东西被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撕裂的凄美。四、总结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哈代的悲剧性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之所以显得十分出色,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塑造了一个动人的悲剧性人物——苔丝,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她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造成了悲剧性的结果。她是好人但不是完人;她的有着令人同情甚至钦佩的品质和性格,同时也有着凡人不可避免的弱点和缺陷;她的生活方式、思想感情和悲惨结局更能反映时代的现实,获得了我们的共鸣。哈代为我们展示了一位维多利亚时期少女的真实感情和多舛的命运,她是在同命运、环境、社会的斗争中失败后倒下来的。这样的悲剧不是偶然的,也不只发生在一个苔丝身上,从这个悲剧本身,我们对那个时代都应有更深的思索。参考文献:[1] 托马斯•哈代. 苔丝. . .[2] 张中载. 托马斯•哈代——思想和创作.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7[3] 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编. 英国文学史1870-1955.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4] 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0年.[5] 秦玲. 苔丝悲剧的形成原因. 南阳师范学院. 2005[6] 王梅兰[7] 姚佩芝,董俊峰.《德伯家的苔丝》——哈代综合悲剧观的完美体现.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8] (古希腊)亚理斯多德.《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注释:○1 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编. 英国文学史1870-1955.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2《早年的哈代》第230页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1] 托马斯•哈代. 苔丝. . . [2] 张中载. 托马斯•哈代——思想和创作.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7 [3] 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编. 英国文学史1870-1955.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 [4] 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0年. [5] 秦玲. 苔丝悲剧的形成原因. 南阳师范学院. 2005 [6] 王梅兰 [7] 姚佩芝,董俊峰.《德伯家的苔丝》——哈代综合悲剧观的完美体现.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 [8] (古希腊)亚理斯多德.《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

Here are some references: [1]吴伟仁.英国文学史及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 [2]朱维之 赵濆.外国文学史[M].天津南开出版社,1994... [3].二十世纪文学评论[A].."Twenty- Century Literary Criticism"[C].,1981... [4]Dave, Jagdish Chandra"The Human Predicament in Hardy's Novels"[M]London:Macmillan Press LTD, 1985. [5]Gatrell,Simon "Thomas Hary and the Proper Study of Mankind"[M]London: Macmillan Press LTD,1993. [6]Draper,R.D. "Thomas Hardy:The Tragic Novels"[M]London:Macmillan Education LTD , 1975. [7]Langbaum,Robert"Thomas Hardy in Our Time"[M]London:Macmillan Press LTD, 1995. [8]Pinion, F.B. "A Hardy Companion" [ M] London: Macmillan Press LTD,1968. [9]Pinion,E. B. "Thomas Hardy:Art and Thought"[M]London: Macmillan press LTD, 1977. [10]Peck,John."How to Study a Thomas Hardy NOvel"[M]London: Macmillan Press LTD, 1987. [11]Pinion, E. B. "Thomas'Hardy: Art and Thought" [ M ] London:Macmilan Press LTD, 1977. P. 135. [12]"Twenty - Century Literary Criticism" book 4 [ C ] London:Macmillan Press LTD. 1981. P. 1148. [13]Thomas Hardy,"Tess of the D' urberville"[M] Beij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 1994 P. 226. [14]同上, P226. [15]Dave,Jagdish Chandra "The Human Predicament in Hardy's Novels"[M]London:Macmillan Press LTD 1985.P. 156. [16]Thomas Hardy,"Tess of the D' urberville" [ M ] Beij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 1994. P. 101. [17]同上,P.300. [18]同上,P. 103. [19]吴伟仁.《英国文学史及选读》[M].Beijin: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1988.P343.. [20]Thomas Hardy,"Tess of the D' urberville" [ M ] Beij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 1994.P.21. [21]John Peck,"How to Study a Thomas Hardy Novel"[ M]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LTD, 1987. P. 52.

分析苔丝悲剧摘要:在托马斯•哈代的“性格和环境”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悲剧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苔丝个人的性格与命运、环境、社会的冲突,从而造成了个性的毁灭。关键词:命运悲剧;社会悲剧;性格悲剧托马斯•哈代是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家,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采取了坚决批判的立场,因此获得了“悲观主义者”的绰号。作为一位人道主义作家,他认为人民的生活是悲惨的,民间人物的命运也是悲剧,而主人公的命运是人类命运的缩影。他在作品中广泛使用的表现手法是对比描写法,这种方法具有种种不同的具体形式。他的对比是多种层次和范围的:人和社会环境、人和大自然,人的粗暴的感情因素和理智因素,人的外貌和他的内心世界等。特别是突出地反映了人物性格与自然环境的冲突以及人物与命运抗争的无奈和弱小,因此,他把自己的作品称为“性格与环境小说”,他认为性格和环境的冲突造成个性的毁灭。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德伯家的苔丝》(下称《苔丝》)中,它作为哈代悲剧小说中的典范,奠定了哈代悲剧作家的地位,为哈代赢得了杰出小说家的声誉。《苔丝》中的悲剧原因主要有命运悲剧、社会悲剧和性格悲剧三个方面,三者融为一体,呈现出强大的立体感和层次感。一、 命运悲剧苔丝的悲剧首先是命运的悲剧。苔丝是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出生,并且是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里,家庭拮据的经济状况和不负责任的父母注定了她的悲剧命运;同时,作为一个美丽但是身份低下的女性,在维多利亚时代,性别与出身给这个纯洁而勇敢地追求幸福的姑娘带来的只能是厄运。而作者似乎要为了突出这种命运的不可违抗性,在他的作品中总是穿插了大量的偶然性因素。在《苔丝》中,哈代作为一个农家孩子,她是朴质、善良、能干的小姑娘,从小就帮助家里干活并且干得比别家的孩子都不赖。同时她也是一个负责任的人,作为家中的长女,她打小就挑起了家中的重担,并且觉得自己有责任去承担这一切。这样的一个女孩的生活本应是幸福而美满的,但是命运却和她开了很大的玩笑。故事从她的善良、负责任的天性开始,她在深夜主动提出为酗酒的父亲赶车送蜂蜜,却在困倦中不小心与一辆邮车相撞,把家中唯一的一匹生计工具——“王子”撞死了,这让她有一种负疚感。而在此之前,他的父亲回家的路上获知了:苔丝家原是名门望族德伯氏的后裔。牧师劝告他:德伯家已经没落,不要再做任何无谓的工作。但是却在犹豫中没有清楚地告诉他:亚历克•德伯家是假冒的德伯世家。于是虚荣的德伯执意要女儿去亚历克家认亲,从此攀上一户好人家,全家人也跟着享福。高洁的苔丝本不愿意却认亲,却因心有愧疚,只好硬着头皮去认亲。结果在德伯家惨遭不幸,从此开始了她悲壮的人生道路。遭遇了此厄运,她本来是要远走高飞的,却在落难后才遇见了心仪的对象安吉尔。两人一见钟情,苔丝也尝试过拒绝,但是都没有成功,两人终于到了水深火热的程度,谈婚论嫁的地步。苔丝无奈之余,婚前怀着负罪感给安吉尔写了一封忏悔信,希望能得到安吉尔的原谅,但是无独有偶,信被塞到了地毯下面,安吉尔没有看到,这又开始了她的另一个大灾难:安吉尔远走他乡。苔丝从此贫困交加,再加上父亲的死,家庭的重担全都落在了她这个长女身上,在混乱和无奈中,她又重回到了亚力克身边。当了她的情妇。但是恰恰在这个时候,安吉尔又回来了,并且是带了忏悔的心情回来的,他希望能得到苔丝的谅解,却得知妻子已作了他人的情妇。而苔丝此时悔恨交加,认为一切的恶果都是亚历克所为,在愤恨中把他杀死,但是自己也没有免遭到法律的制裁,被送上了绞刑架。在苔丝的身上,我们明显地感觉到了命运对人物的嘲笑,苔丝是天命或宿命的牺牲品;同时,作者也稍微夸大了偶然性在人们生活里的作用,例如老马的死;苔丝跟亚历克的相遇成为她生活中的转折点;苔丝在与安吉尔结婚前夕写给他的信产生了悲剧的误会;安吉尔最后的悔改返回等等。但是这种命运的描写却也是真实的,在当时的社会不乏这样的例子,正如劳伦斯所说:“哈代的感情、他的直觉、他对美感的掌握……是非常伟大和深刻的。”○1二、 社会悲剧照哈代所说 ,人类悲剧的基础在于个人跟相敌对的、不正当的生活环境之间的冲突,更广泛一些说,就是人类跟残酷无情的大自然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令人可悲地无法解决。哈代小说中的爱情故事由于同传统的伦理观或道德观相抵触,总是以悲剧结束。虽然小说中的人物的爱情在他们自身的范围内或许是成熟的、道德的,但对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而言,却又是不成熟的、不道德的。在《苔丝》出版后,曾被攻击为“不忠,不贞,诲淫”,因为在维多利亚的时代,男人与女人在婚姻爱情上的地位是永远无法平等的;而三角恋爱关系以及离婚、外遇、婚外关系之类,也都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苔丝正是这种不公平的伦理观和道德观下的牺牲品,她的整个一生都是在强迫和暴力下生存,社会和法律都认为那些侮辱和迫害苔丝的是正当的,因为她不能自卫。在作品中,哈代试图把苔丝和安吉尔平等:他们同样在青年时代都“陷入了罪恶”。但是,这个有着光明理想、先进的文明思想的人,口口声声说深爱着苔丝的人,到了紧要关头,却也暴露出自私自利的、目光狭小的小市民特征。因为资产阶级道德的不成文法,男人干了这种事并不认为有罪,只有女人——小市民宗法社会制度下的奴隶吃亏。而最后,当苔丝有生以来第一次进行自卫时,从那个同样的“刑律”观点看来,“一个纯洁的女人”就变成罪犯了。因为苔丝不属于有产阶级,从她出生之日起,她所处的社会环境就剥夺了她过象人的生活的权利,现在又剥夺了她所残余的唯一的东西——她的生命,命运对她的“戏弄”算完结了。三、 性格悲剧哈代曾说:“悲剧。简单地讲,可以这样说:悲剧表现个人生活中的一种事物的状态,他的本能或欲望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悲惨的结局。○2苔丝是哈代在人物塑造方面的高峰。她集人类美貌、善良、聪慧、勤劳、坦诚、坚贞于一身,是个纯情高洁的乡村田园姑娘。哈代正是怀着这样的激烈的感情来描绘苔丝的,她被奉为是“一个纯洁的女人”,并在序言中说:“这是一个心地坦白的人对于主人公的品格的评价。”可见苔丝在哈代心中的高洁形象。但是,这样一个优秀、突显的女性,她的不幸正是那种表现了她的性格力量的事件造成她的不可避免的堕落——她的纯洁致使了她的轻信与单纯:她因为责任心而挑起了夜里送蜜的重任,却不小心撞死了“王子”从而迫于无奈而去相亲,虽然她一开始就意识到亚历克的不轨图谋,但是她却过于天真大意。对于亚历克对她的帮助:教她吹口哨等都还心存感激。在事发那晚,只因想避开别人的“语战”,竟大意地跳上亚历克的马车,还挨着他睡着了;当她发现亚历克使诈却没有决意离开;同时对亚历克送给父亲和弟妹礼物而产生负债感,这一切都是她的纯洁所致,给了亚历克以可乘之机,让自己步入厄运之中。一位这样轻信的姑娘,她势必会既丧失名誉,又失去自己的爱人,这也是她不理解的,她的爱人安吉尔怎么能够不象她爱他那样,同样无私地爱着她。但是,倘若她不是这样纯朴,这样无用心地天真,她不会这样爱着安吉尔,她能够猜到她的爱情是怎样的结局,她也不会深有负罪感受,更不会说出自己的秘密,悲剧也决然不会发生。但是,她也不为之苔丝了,也决然不会引发我们的恐怖和怜悯之情。苔丝还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她的反抗性,这是她身上的另一个杰出的闪光点,被公认为维多利亚时期的三个叛逆女性之一,但是她这种反抗性却不够彻底,一直囿于她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中。她一生追求幸福,对亚历克敢恨,对安吉尔敢爱,在一定程度上敢于反抗旧礼教。她蔑视和否定宗教,但当宗教约束与自然天性发生矛盾时,她毫不犹豫地对它发出了质问,她凭借着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以卵击石”。但是尽管她做出最大的努力去抗争命运,仍然逃脱不了当时普遍女性的下场。她不自觉地从宗教观出发考虑问题,她无法摆脱世俗观念的阴影,封建礼教压迫着她。她恪守那个时代的准则,在她内心深处有一种不可饶恕的罪恶感。当她的孩子死时,虽然她不屑于宗教,但是她又担心她的孩子会因为没有洗礼而被打下地狱最低层,自己偷偷地给他洗礼;当她获知安吉尔也曾犯过错误时,她仿佛看到了希望,但是安吉尔的反应又让她跌回了不变的道德轨道中,她那原始的感情被安吉尔的文明轧得粉碎;她勇于追求爱情,对亚历克的不合理要求敢于反抗、拒绝,而没有从此甘于认命,但是考虑到孝道和迫于生活,她又重回到他身边;她认为自己对于安吉尔的爱是有欠缺的,她没有为安吉尔守身如玉,在临死前,她请求安吉尔娶她的妹妹为妻,因为“凡是我的长处,她一样地不短,可是我的坏处,她却一点没有……”她一直在旧有的道德圈边缘徘徊,在她这种不断地抗争、妥协、堕落到最终的坚决反抗中,我们看到了美好的东西被不可抗拒的强大力量撕裂的凄美。四、总结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哈代的悲剧性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之所以显得十分出色,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塑造了一个动人的悲剧性人物——苔丝,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她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而造成了悲剧性的结果。她是好人但不是完人;她的有着令人同情甚至钦佩的品质和性格,同时也有着凡人不可避免的弱点和缺陷;她的生活方式、思想感情和悲惨结局更能反映时代的现实,获得了我们的共鸣。哈代为我们展示了一位维多利亚时期少女的真实感情和多舛的命运,她是在同命运、环境、社会的斗争中失败后倒下来的。这样的悲剧不是偶然的,也不只发生在一个苔丝身上,从这个悲剧本身,我们对那个时代都应有更深的思索。参考文献:[1] 托马斯•哈代. 苔丝. . .[2] 张中载. 托马斯•哈代——思想和创作.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7[3] 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编. 英国文学史1870-1955.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4] 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0年.[5] 秦玲. 苔丝悲剧的形成原因. 南阳师范学院. 2005[6] 王梅兰[7] 姚佩芝,董俊峰.《德伯家的苔丝》——哈代综合悲剧观的完美体现.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8] (古希腊)亚理斯多德.《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注释:○1 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编. 英国文学史1870-1955.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2《早年的哈代》第230页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