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运营论文
引导语:资本运营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实现资本有效配置和提高资本运行效率的重要方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资本运营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中小企业资本运营问题的原因分析
1.资本市场因素
资本市场是影响中小企业资本运营效果的主要因素,虽然近些年我国资本市场制度日益完善,但是其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资本市场的结构不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主要是依靠主板市场为企业提供融资平台,虽然二板市场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平台,但是其要求条件比较高,企业很难从中获得融资;二是我国专业中介服务机构缺乏规范性管理。针对对当前中介结构的调查发现,中介机构真正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数量非常少,而且他们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多半是参杂为企业提供虚假包装的服务,其主要目的就是促进企业的上市,最终结果是不利于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
2.金融体制因素
首先我国金融信贷政策不利于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比较倾向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虽然我国近些年出台了系列关于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但是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相比,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还是不够;其次金融管理机制的影响。一般企业要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可抵押物,而且进行融资的程序时间也比较长,这样对急需用钱的中小企业而言具有很大的难度,另外我国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导致中小企业利用信用担保的实际案例还不成熟。
3.中小企业自身的因素
首先中小企业的诚信状况不理想。在资本市场环境下,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加困难,因此金融机构在与中小企业合作时不得不考虑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盈利能力等因素;其次中小企业的经营模式比较落后。由于中小企业采取的家族史管理模式,因此中小企业的管理制度以及风险防范意识都不健全,这样对资本运营而言具有很高的危险性。
二、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具体对策
1.建立健全金融服务体系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我国要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首先我国要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我国政府部门要积极跟进中小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一方面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领导作用,引导中小企业朝着正确的道路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制定富有“含金量”的政策,解决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其次我国要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政府要放宽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放松对中小经济内生性金融创新的限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到金融机构改革中,组建有中小企业形成的金融机构,以此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最后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国要深化信用担保体系,以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所遇到的无担保物的现实问题。
2.加强中介机构建设,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中小企业的资本运营必须要重视中介机构的作用,因为中介机构具有专业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其能够将企业资本经营中的风险降低到最低,因此:企业在资本运营中要广泛的借鉴中介机构的意见,让中介机构参与到企业的资产重组等活动中,以此提高资产运营的效率;另外中介部门应该加大创新力度,从事企业并购、重组等相关业务,为中小企业资本运营提供有力的保障。要培育专门的资信评估机构,积极开展对中小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的评级活动。
3.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与管理能力
首先中小企业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资本运营管理意识,理顺资本运营的本质概念,强化资本运营与经营生产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为了资本运营而进行资本运营的现象。另外中小企业也要加强人力资源的投入,培育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要想完善与提高资本运营的效果就必须要从人力资本投入方面入手,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使得员工积极投入到具体的工作中;其次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减少资本运营风险。中小企业在资本运营中要时刻保持风险防范意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运用科学的方法把握企业内外环境风险因素,以此及时将资本运营风险降低到最小;最后中小企业要创新管理模式,积极引入现代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建立董事会、监事会等结构强化企业内部权力制约。总之,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中小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径,因此中小企业应逐步自我完善,充分利用相关政策,强化自身改造,激发资本运营综合优势价值。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如何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由过去的管资产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通过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在改革试点期,企业的诸多管理制度也同时面临着巨大的转变[1]。本文在讲解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性质及治理要求的基础上,重点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内部审计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最后结合工作阐述了自己对于内部审计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公司治理;内部审计
一、绪论
1.研究背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为适应经济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继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监管体制指明了方向。经过多年改革探索,经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开展国企改革“十项改革试点”,确定了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企业,其主要职责是进行资本经营,而资产经营则由他们所投资的企业进行,这些企业要尽可能的进行公司化改造,对于自由竞争的行业主要向混合所有制的公司制企业转变。这一变化对于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内部审计提出了新的课题。
2.研究意义在当前国有经济转型升级和布局优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推动实现监管国有资本,强化资本管理和资本运营,实现资本聚焦和保值增值成为了下一步国企改革的重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内部审计作用成为了实现国企改革目标的关键因素。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及公司治理及内部审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介绍,并对如何在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运作模式下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概念
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是国家授权经营国有资本的公司制企业,通过划拨现有国有企业股权组建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即以资本营运为主、不投资实业的公司形式,营运的对象是持有的国有资本(股本),包括国有企业的产权和公司制企业中国有股权,运作主要在资本市场,既可以在资本市场融资(发股票),又可通过股权产权买卖来改善国有资本的分布结构和质量。公司运营强调资金的周转循环、追求资本在运动中增值,运作的形式多种多样,通过资本的运营,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是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的市场化专业化平台。以市场化手段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主要目标是提升运营效率、提高国有资本回报;核心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国有资本市场化运营的专业平台,依据授权对所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推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以财务性持股为主,提高流动性和运营效率,实现保值增值。
三、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1.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其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主要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内部管理。其本质是解决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而解决代理问题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监督。
2.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建立的独立的`审计部门,基于内部管理的需要,以公司内部控制为对象,日常业务流程为内容,按照董事会的要求,站在管理层的高度,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对企业日常管理和其他相关方面做出评价和判断,从而有效降低内部经营风险,保证企业良性运转,并促进企业管理的高效与透明,是公司管理权限的延伸。内部审计是一个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的评价活动,并作为对该组织的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服务。内部审计对企业管理起制约、防护、鉴证、促进、建设性和参谋作用。
3.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相互影响的关系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委托责任理论及契约理论等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共同理论基础,决定了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目标是一致的,他们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一方面,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是良好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在要求,它既可以维系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制衡关系,促进企业内部形成上下沟通、左右协调的合力,又可以确保企业的信息披露真实、有效,最大限度的保护相关利益主体的权利;另一方面,公司治理是实施内部审计的制度环境,是促使内部审计有效开展,保证内部审计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
四、构建于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治理结构
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治理结构主要是基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基本目的,有效界定公司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营管理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制度性安排。国家是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唯一股东,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控制手段应以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成员任免权为主。因此,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治理结构必须在国家所有者代表即政府的主导下,依据现代企业制度以及经济规律对董事会、监事会进行合理配置,建立以董事会为决策核心和以监事会为内部监督核心的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在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治理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国有资本的所有者代表,也是衔接国家利益与公司利益的重要环节,代表国家选择经营管理者并对公司经营行为进行监管。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负责行使公司内部监督职责,监督公司董事和执行人员的职责履行情况,确保公司有序运转,对发现的问题直接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
五、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内部审计的几点思考
1.高度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应规范审计制度,建立专门审计委员会,由董事会进行管理,从机制上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公正性。使审计委员会真正成为超脱于企业本身之外的代表政府、投资主体等各方利益的,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权利组织[2]。
2.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双负责制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应同时对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及总经理负责,一方面直接向总经理报告工作,另一方面受审计委员会管理,定期向其报告工作情况。既有责任为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提供监督、评价公司高级管理层以及决策咨询服务,同时也承担为公司高级管理层监督、评价各业务部门活动、鉴证信息以及咨询服务等义务。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利用内部审计成果的速度和效益,更好的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3.明确内部审计功能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内部审计应以促进管理、提高效益为目标,实现从差错纠弊向管理效益审计的转变。其内部审计功能应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关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有无漏洞和风险,公司制定的政策有无得到兑现;公司计算机系统是否安全、可靠;二是关注公司直接投资的项目的情况。
4.划分内部审计范围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特殊的运作模式,决定了其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应该是公司内部所有部门的各项业务活动,包括公司高级管理层的经营管理活动和决策,但不应包括对下属企业的审计或其内部审计部门的管理,仅承担对下属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技术指导工作。下属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只需向本公司的总经理和审计委员会报告。
5.完善内部审计人才队伍支撑一是改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提高专业化水平,在具备财务、审计等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熟悉法律、计算机、金融等方面的知识;二是提高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的道德修养,在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品质;三是加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根据国有企业改革的最新动态和要求,及时开展最新的财经、法规专业培训,增强理论知识,更好的满足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治理模式下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
六、结语
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更应抓住变革的契机,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的运作模式,充分发挥自身管理咨询、风险监管的作用,寻找自己新的定位和均衡,以为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来实现自我价值。充分做好在转型期间迎接各项挑战的准备,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控制度、提升管控能力以及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等方面逐步改进、持续完善,根据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战略规划不断进行适应性调整,争取实现自身价值和公司价值的协同提升[3]。
参考文献:
[1]谢志华,胡鹰.国有资产管理:从管资产到管资本[J].财务与会计,2014(7).
[2]张治强.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的内部审计[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2(2).
[3]张鹏豪.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综合转型期内部审计发展挑战与对策——以中国长城资产公司为例[J].中国内部审计,2014(9).
翻译成英文...还是...?Study on Several Issues for Operation of Government/National(2选1) Capital in China作为标题,各单词首字母,大写;介词、连词除外供参
资本运营论文
引导语:资本运营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实现资本有效配置和提高资本运行效率的重要方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资本运营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中小企业资本运营问题的原因分析
1.资本市场因素
资本市场是影响中小企业资本运营效果的主要因素,虽然近些年我国资本市场制度日益完善,但是其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资本市场的结构不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主要是依靠主板市场为企业提供融资平台,虽然二板市场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平台,但是其要求条件比较高,企业很难从中获得融资;二是我国专业中介服务机构缺乏规范性管理。针对对当前中介结构的调查发现,中介机构真正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数量非常少,而且他们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多半是参杂为企业提供虚假包装的服务,其主要目的就是促进企业的上市,最终结果是不利于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
2.金融体制因素
首先我国金融信贷政策不利于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比较倾向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虽然我国近些年出台了系列关于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但是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相比,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还是不够;其次金融管理机制的影响。一般企业要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可抵押物,而且进行融资的程序时间也比较长,这样对急需用钱的中小企业而言具有很大的难度,另外我国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导致中小企业利用信用担保的实际案例还不成熟。
3.中小企业自身的因素
首先中小企业的诚信状况不理想。在资本市场环境下,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加困难,因此金融机构在与中小企业合作时不得不考虑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盈利能力等因素;其次中小企业的经营模式比较落后。由于中小企业采取的家族史管理模式,因此中小企业的管理制度以及风险防范意识都不健全,这样对资本运营而言具有很高的危险性。
二、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具体对策
1.建立健全金融服务体系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我国要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首先我国要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我国政府部门要积极跟进中小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一方面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领导作用,引导中小企业朝着正确的道路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制定富有“含金量”的政策,解决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其次我国要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政府要放宽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放松对中小经济内生性金融创新的限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到金融机构改革中,组建有中小企业形成的金融机构,以此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最后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国要深化信用担保体系,以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所遇到的无担保物的现实问题。
2.加强中介机构建设,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中小企业的资本运营必须要重视中介机构的作用,因为中介机构具有专业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其能够将企业资本经营中的风险降低到最低,因此:企业在资本运营中要广泛的借鉴中介机构的意见,让中介机构参与到企业的资产重组等活动中,以此提高资产运营的效率;另外中介部门应该加大创新力度,从事企业并购、重组等相关业务,为中小企业资本运营提供有力的保障。要培育专门的资信评估机构,积极开展对中小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的评级活动。
3.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与管理能力
首先中小企业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资本运营管理意识,理顺资本运营的本质概念,强化资本运营与经营生产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为了资本运营而进行资本运营的现象。另外中小企业也要加强人力资源的投入,培育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要想完善与提高资本运营的效果就必须要从人力资本投入方面入手,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使得员工积极投入到具体的工作中;其次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减少资本运营风险。中小企业在资本运营中要时刻保持风险防范意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运用科学的方法把握企业内外环境风险因素,以此及时将资本运营风险降低到最小;最后中小企业要创新管理模式,积极引入现代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建立董事会、监事会等结构强化企业内部权力制约。总之,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中小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径,因此中小企业应逐步自我完善,充分利用相关政策,强化自身改造,激发资本运营综合优势价值。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如何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由过去的管资产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通过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在改革试点期,企业的诸多管理制度也同时面临着巨大的转变[1]。本文在讲解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性质及治理要求的基础上,重点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内部审计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最后结合工作阐述了自己对于内部审计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公司治理;内部审计
一、绪论
1.研究背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为适应经济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继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监管体制指明了方向。经过多年改革探索,经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开展国企改革“十项改革试点”,确定了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企业,其主要职责是进行资本经营,而资产经营则由他们所投资的企业进行,这些企业要尽可能的进行公司化改造,对于自由竞争的行业主要向混合所有制的公司制企业转变。这一变化对于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内部审计提出了新的课题。
2.研究意义在当前国有经济转型升级和布局优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推动实现监管国有资本,强化资本管理和资本运营,实现资本聚焦和保值增值成为了下一步国企改革的重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内部审计作用成为了实现国企改革目标的关键因素。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及公司治理及内部审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介绍,并对如何在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运作模式下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概念
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是国家授权经营国有资本的公司制企业,通过划拨现有国有企业股权组建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即以资本营运为主、不投资实业的公司形式,营运的对象是持有的国有资本(股本),包括国有企业的产权和公司制企业中国有股权,运作主要在资本市场,既可以在资本市场融资(发股票),又可通过股权产权买卖来改善国有资本的分布结构和质量。公司运营强调资金的周转循环、追求资本在运动中增值,运作的形式多种多样,通过资本的运营,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是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的市场化专业化平台。以市场化手段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主要目标是提升运营效率、提高国有资本回报;核心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国有资本市场化运营的专业平台,依据授权对所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推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以财务性持股为主,提高流动性和运营效率,实现保值增值。
三、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1.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其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主要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内部管理。其本质是解决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而解决代理问题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监督。
2.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建立的独立的`审计部门,基于内部管理的需要,以公司内部控制为对象,日常业务流程为内容,按照董事会的要求,站在管理层的高度,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对企业日常管理和其他相关方面做出评价和判断,从而有效降低内部经营风险,保证企业良性运转,并促进企业管理的高效与透明,是公司管理权限的延伸。内部审计是一个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的评价活动,并作为对该组织的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服务。内部审计对企业管理起制约、防护、鉴证、促进、建设性和参谋作用。
3.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相互影响的关系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委托责任理论及契约理论等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共同理论基础,决定了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目标是一致的,他们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一方面,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是良好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在要求,它既可以维系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制衡关系,促进企业内部形成上下沟通、左右协调的合力,又可以确保企业的信息披露真实、有效,最大限度的保护相关利益主体的权利;另一方面,公司治理是实施内部审计的制度环境,是促使内部审计有效开展,保证内部审计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
四、构建于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治理结构
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治理结构主要是基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基本目的,有效界定公司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营管理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制度性安排。国家是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唯一股东,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控制手段应以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成员任免权为主。因此,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治理结构必须在国家所有者代表即政府的主导下,依据现代企业制度以及经济规律对董事会、监事会进行合理配置,建立以董事会为决策核心和以监事会为内部监督核心的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在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治理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国有资本的所有者代表,也是衔接国家利益与公司利益的重要环节,代表国家选择经营管理者并对公司经营行为进行监管。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负责行使公司内部监督职责,监督公司董事和执行人员的职责履行情况,确保公司有序运转,对发现的问题直接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
五、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内部审计的几点思考
1.高度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应规范审计制度,建立专门审计委员会,由董事会进行管理,从机制上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公正性。使审计委员会真正成为超脱于企业本身之外的代表政府、投资主体等各方利益的,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权利组织[2]。
2.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双负责制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应同时对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及总经理负责,一方面直接向总经理报告工作,另一方面受审计委员会管理,定期向其报告工作情况。既有责任为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提供监督、评价公司高级管理层以及决策咨询服务,同时也承担为公司高级管理层监督、评价各业务部门活动、鉴证信息以及咨询服务等义务。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利用内部审计成果的速度和效益,更好的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3.明确内部审计功能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内部审计应以促进管理、提高效益为目标,实现从差错纠弊向管理效益审计的转变。其内部审计功能应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关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有无漏洞和风险,公司制定的政策有无得到兑现;公司计算机系统是否安全、可靠;二是关注公司直接投资的项目的情况。
4.划分内部审计范围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特殊的运作模式,决定了其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应该是公司内部所有部门的各项业务活动,包括公司高级管理层的经营管理活动和决策,但不应包括对下属企业的审计或其内部审计部门的管理,仅承担对下属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技术指导工作。下属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只需向本公司的总经理和审计委员会报告。
5.完善内部审计人才队伍支撑一是改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提高专业化水平,在具备财务、审计等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熟悉法律、计算机、金融等方面的知识;二是提高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的道德修养,在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品质;三是加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根据国有企业改革的最新动态和要求,及时开展最新的财经、法规专业培训,增强理论知识,更好的满足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治理模式下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
六、结语
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更应抓住变革的契机,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的运作模式,充分发挥自身管理咨询、风险监管的作用,寻找自己新的定位和均衡,以为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来实现自我价值。充分做好在转型期间迎接各项挑战的准备,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控制度、提升管控能力以及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等方面逐步改进、持续完善,根据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战略规划不断进行适应性调整,争取实现自身价值和公司价值的协同提升[3]。
参考文献:
[1]谢志华,胡鹰.国有资产管理:从管资产到管资本[J].财务与会计,2014(7).
[2]张治强.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的内部审计[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2(2).
[3]张鹏豪.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综合转型期内部审计发展挑战与对策——以中国长城资产公司为例[J].中国内部审计,2014(9).
企业资金管理是财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浅谈企业资金管理论文,欢迎浏览。
《 企业资金管理研究 》
摘 要:资金是企业进行各项事务的血液,资金管理在企业 财务管理 中拥有非常关键的地位,企业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本文就我国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
关键词:企业;资金管理;问题;对策
1.前言
近年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生存环境也就变得越来越艰难,所以目前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就是要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更好地避免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资金管理,它是造成财务风险的最直接的导火索,在 企业管理 中拥有非常关键的地位。本文将就目前我国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2.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资金管理水平不高及配置不够合理
当今,我国很多企业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但是又在很多方面占用较多的资金,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率很差。很多企业在使用资金的过程中,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很大程度是由于集中管理与内部多层次管理机构分散占用资金引起的,虽然几乎所有企业都有制订各自的资金使用计划,但是真正按照计划进行资金使用的企业是少之又少,很多企业的计划操作性很差,使得企业的资金得不到很好的运转[1]。
2.2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
一整套健全的资金管理制度是企业正常运营不可或缺的保证。一套与企业规模相适应的资金管理制度在防止贪污和保证企业资金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严格遵守 规章制度 和钻制度的空子等现象在一些企业中十分普遍,导致企业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取不到预想的效果。另外,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的领导对资金管理部门进行比较大的行政干预,导致企业资金不能很好的流动。还有就是投资者在资金管理的过程中得不到可靠的信息。由于我国有些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导致内部资金信息严重不透明,了解的只有很少的高层管理人员,使得我国很多企业都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进而导致投资者不能很好地进行投资决策。
2.3筹集资金不恰当及投资欠缺理性
据悉,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在资金的筹集方面往往没有合理的预测和决策,对企业究竟需要多少资金以及资金应该如何使用等均不是很清楚,如果企业想要保证做出科学的决策,在筹资前就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考虑。但是很多企业由于谨慎的投资筹资意识加上专业的技术人员的缺乏,在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只凭 经验 和直觉[2]。很多中小企业在筹资的时候往往会存在“少、急、次数多”的问题,加上信誉不是很高,导致筹资成本相对增加,再加上在投资的时候常常不能很好地估计投资项目的规模,技术力量不强,后续资金不足和产品同质化等问题的出现,导致许多项目出现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例如,新疆片区某中型a企业。该公司是一家2008年改制企业。由于企业经营管理涉及不同的产业,资金集中管理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造成下属子分公司资金流动资金紧缺。当下属企业在实际生产运营过程中遇到紧急支付资金的情况无法及时解决。需要办理层层审批手续。投资领域受到转型前企业的历史影响因素较多。导致资金流向不熟悉的行业,造成了投资3年左右,没有收到良好的投资收益。
3.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
3.1对资金进行全面预算
企业的正常经营离不开一套完善的资金预算制度,企业在进行监督、审计、控制、考核的时候的基本依据就是一套健全的资金预算制度。资金的预算管理由资金预算调整及执行跟踪管理、预算编制、监督考核三部分组成。所以。资金管理对企业存亡起着关键作用,而资金预算管理更是关键的关键,企业想要提高经济效益,唯有把好资金预算管理这个关,采取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手段,对资金流转环节进行疏通。
3.2完善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制度
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可以让企业的财务人员有章可循。首先,企业必须建立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保证办理资金业务的各岗位相互分开、制约和监督;其次,严格的用款审批制度,尤其是大额的资金的审批;最后,不仅要重点对项目完成情况、预算的执行情况和资金的使用效益等进行资金监督,还要对监督预算的合法性、合理性、内控的严密性以及项目决策的经济性[3]。另外,内部审计监督和控制制度的健全及完善对企业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并且仅仅监督财务会计信息和经营业绩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对企业规章制度和重大经营决策贯彻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和监督,在管理审计中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加强资金的事中控制,以使得能够按计划有序地进行企业的资金经营活动。
3.3调整资本结构,重视短期筹资能力拓展
合理的债务与股权的比例,也即资本结构,能够很好地促进企业计划目标的实现。因此,企业在进行资金的管理中,要尽可能对债务与股权以及风险与收益进行权衡,并且朝着为企业创造最大利润的目标,在举债与募股两个方面进行筹资决策。其次,举债的时候要好好地利用各种短期融资的手段,以更好地解决企业资金不足的困扰。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企业原计划想利用长期资金的手段进行融资一些项目的时候,可是如果由于金融市场不好的原因而导致没有办法借到长期资金的话,就可以试着先利用短期资金,等以后金融市场变好了再用长期资金替代短期资金。如今企业能够使用的主要短期融资手段有商业信用和银行短期借款。短期资金融资的好处应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关注起来,管好、用好它,努力经营,增加盈利,保持企业良好的财务状况,尽可能地避免或降低短期资金融资的高风险。
4.结语
总之,资金对企业的作用就像血液对于人的作用一样,所以资金管理对于企业的作用就不言而喻的重要。一个企业想要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提高管理水平,而做好资金管理工作又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每一个企业都应该研究如何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它是企业整体规划的一个关键环节。想要使得资金管理水平变得越来越高,企业必须要尽早发现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解决资金管理中的问题。(作者单位:新疆陆美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 袁庆辉.加强企业资金管理提高资金运营效果[J].中国市场.2010,34(04):23-25.
[2] 郝向峰.浅谈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9,24(06):35-38.
[3] 王雪丽,魏建梅.企业资金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J].财会月刊,2005,15(03):12-15.
《 浅议企业资金管理 》
[摘 要]资金管理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最重要的保证,针对目前,企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该文从在加强资金管理的一些具体途径中做了比较祥细的阐述。
[关键词]企业, 资金管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企业将被全方位地推向市场,已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之间的竞争的关键在于财务资金管理。
一、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意义
资金管理是企业的管理战略,通过管理使资金统一结算、统筹安排、合理使用,避免了资金体外循环带来的风险。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资金始终是一项值得重视的流动资产,资金管理就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
二、企业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严格的监控。有些企业内部存在着监控不到位的情况,资金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单位主要领导虽然是所在单位资金安全监督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但并没有按规定程序批准单位预算及筹资、投资方案,监督资金使用情况,没有组织建立健全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监督执行不到位。
2.预算制度落实不到位,不能合理控制资金的使用。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应当及时追踪和分析企业成本,收益的来源。很多企业还没有建立和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有些企业就算是有了预算管理制度,却没有成为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所依据的制度,预算的科学性、刚度、执行层面的重视度、 方法 和考核都存在一定问题。
3.货币资金管理混乱。货币资金是企业所拥有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而有些企业存在货币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实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从组织机构设置上没有确保资金流通的安全。原始单据管理混乱,没有认真履行定期对账、报账的制度,不能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等。
三、对于加强资金管理所提出的几点建议
1.加强各类货币资金的管理。(1)货币资金是生产经营活动中停留于货币形态的那一部分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各企业单位应该按照有关要求开立管理银行账户,不应当多头开户,规范银行账户管理,对各银行账户进行及时清理。对于账户的开立、变更、撤销等工作,实行审批、备案制度。积极建立结算中心,各类账户都应由结算中心集中管理。(2)执行大额资金使用联签制度,单位主要负责人、总会计师、财务负责人必须对本单位大额资金使用共同签字批准。大额联签的具体体现形式应由统一的规 范文 本。需要具备的基本项目和要素应包括:名称、事由、部门、责任人、资金的性质、规模、各责任人的意见等。大额资金使用的财务经办人和经办部门财务负责人应当对合法合规手续的完备性负责。凡不符合规范手续的应当拒绝办理。(3)各企业单位应当遵循财会部门归口集中管理、满足经营需要、确保资金安全的原则,实行审批、备案管理制度。企业各车间、班组等不能开设银行账户,需要支付的各项资金都应当由财务部门支付。各企业单位应不定期对本单位的账户进行全面清理。(4)在办理资金业务时,不得一人办理货币资金全过程业务,严禁交办理资金业务相关的印章和票据集中一人保管,印章与空白票据要分别管理,财务专用章与企业法人章要分开管理。
2.严格执行预算管理。资金是每个企业的血液,全面预算管理则是资金管理的必要手段。企业全面预算包括财务预算、生产预算、固定资产投资预算、人力资源和劳动工资预算等等。各方面的预算都离不开资金管理。各企业要树立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各方面资金的预算指标与执行过程、信息反馈要精细化。于此同时加强预算支出定额管理。目前,有些企业对预算定额管理不够重视,这样会导致资金管理计划性不强,加大了资金成本。各企业每年初应当对全年资金的需求量进行预测。各企业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出最佳的资金量,编制年度资金预算。在年度资金预算的基础上,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业务进度和各相关预算、计划调整情况,编制月度滚动预算。各部门在运营过程中确需增加资金投入时,应当提出申请追加预算。
3.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货币资金内控制度,规范会计行为,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要求,完善单位内部货币资金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负总责,并且明确各级管理部门各职能部门在预算安排、计划管理、固定资产、对外投资、项目招标等经济活动中的管理权限,制定严格可行的审批制度,明确审批的权限、方式、程序、责任以及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对于重大的业务及事项,应该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擅自更改集体决策。
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应当由财务部门根据经营战略、预算情况与资金现状等因素,提出筹资方案。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经过审批,确定方案。建立健全对外投资管理制度,所有对外投资项目必须做到先对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和论证,然后进行集体决策。
企业在对外投资活动中应当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经济环境等确守投资项目。项目立项申请批准后,投资单位应当组织有关部门人员或者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对其进行科学、深入、细致的可行性研究,确保对外投资得到合理的回报。
企业应该加强资金营运的过程管理,统筹协调内部各机构的资金需求,切实做好资金在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平衡,比较全面地提升资金营运效率。要严格按照预算要求,组织协调资金的调度,确保资金及时收付,来实现资金的合理占用及营运的良性循环。定期召开资金调度会议或者资金安全检查,以便于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一但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 措施 ,妥善处理,一定要避免资金冗余或者资金链的断裂。
总之,货币资金对于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资金或是资金不足,再好的计划、项目,都是一纸空文,没有任何意义。通过本文对企业资金管理中相关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有效的资金管理可以优化资金的结构,拓宽筹资 渠道 ,盘活沉淀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企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映桃.浅谈如何加强企业资金管理及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09,(21)
[2]范晓蓉.关于企业加强流动资金管理的理论思考.会计之友(中),2011年第6期
[3]殷明勋.浅谈如何加强资金预算管理.铁道财会,2011第12期
有关浅谈企业资金管理论文推荐:
1. 加强企业资金管理论文
2. 企业资金管理论文
3. 有关企业现金管理论文
4. 浅谈企业资金成本管理论文
5. 关于现金管理论文
6. 浅谈企业现金流量管理论文
第一章 绪 论会计准则和税收是经济领域中既紧密相关又存在区别的两大分支,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由于会计与税收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决定两者在经济管理过程中不能完全分割独立。税法的处理要以会计信息为依据,而征税的结果又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会计信息。因此,新会计准则的变更必然影响到税收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税收监管,这也是本论文拟研究的问题。在绪论这一章中,首先是研究问题的提出(§1.1),然后是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简述(§1.2),紧接着是阐述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1.3),最后确定了全文的研究方法与结构布局(§1.4)。§1.1 问题的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发展, 会计作为商业语言,要求采用相同或相近准则的呼声越来越高。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新修订的会计准则,包括1个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新准则体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主要影响为在中国的超过1400家的上市公司,银行、证券、保险和金融企业,他们的财务报告将遭遇近十年来最大程度的调整。与此同时,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和税务会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与纳税申报时,会计核算应当依据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的规定进行处理,而纳税申报时要依据税收法律、法规中规定的税收政策要求处理,由于存在大量的政策差异,对存在的差异进行调整成为一件难度较大的工作,税会差异的扩大带来会计信息的复杂化,不仅加大了纳税人的成本,同时也增加了企业规避税收监管的可能性,例如有的企业利用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偷逃税收,采取各种方式规避税收,减少纳税,导致会计失真现象蔓延、社会财务诚信危机、税收流失。从税收机关的角度看,税会差异的扩大增加了征税人监管的难度,加大了征税的成本,使税收监管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会计的国际化是大势所趋,而带来的税收监管问题的挑战也不仅是我国政府面临的,也是欧美这类发达国家同样面临的问题,例如美国税会差异缺少协调,使得分离的税会关系模式的弊端在外界多方因素的影响下进一步放大,削弱了税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保护和监督,一定程度上为华尔街的财务丑闻创造了条件。基于这种状况,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西方国家税收征管模式的特色首先表现在它的法制化。税收是以法律形式颁布和实施的。它们不仅具体规定了纳税者的权利和义务,也规定了违反税收法律的处罚措施。其次有一套健全的管理体制来保证其正常的运作。以加拿大为例,全国设有两套相辅相成的征管系统,即联邦政府与各省税收征管系统。在联邦征管系统中,联邦税务部设有政策立法司、税收评估与管理司、稽查审计执法司、税务行政复议司和地区税务管理司等八个职能部门。这种机构设置的本身,就呈现了重立法、重征管的特点。税务诉讼制度的确立是税收征管法制建设臻于完备的一个重要标志。美国作为世界上税收法律体系最完备的国家之一,它的税务诉讼制度建立亦有相当长的时期,目前共有三种法庭可供纳税人选择以解决税务纠纷:即税务法庭,地区法庭和索赔法庭。西方国家税收征管的另一特色,就在于征管手段的现代化,并藉此建立起纳税人自觉依法申报纳税制度。目前加拿大联邦税务部利用贯通全国的计算机网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居民报税自我评估和审核系统,旨在通过为纳税人提供税收信息咨询服务,指导或揭示如何进行自我评估和填写纳税申报表,以及对这些申报表进行严格审核并加以分户储备,有效地保证纳税人自觉依法申报纳税。西方国家税收征管的第三个特色,在于它们普遍推行税务代理制度,实行税收征管公开化、社会化。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日本、美国、德国、法国和台湾、香港等都实行税务代理制度,并构成税收征管体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纳税人能通过税务代理机构向税务机关办理纳税事宜,及时获得税收方面的专业咨询和法律服务,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生产经营活动上。而税务代理机构作为税务部门最大的社会协税护税组织,其本身并不与税务机关发生直接税收关系,与纳税人则是经济伙伴关系,通过税务代理既可以帮助纳税人正确执行纳税义务,又可抑制税务人员执法不严,滥用职权的弊端,督促税务机关正确执行税法,维护税法的公平性、严肃性以及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从历史上看, 我国的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曾经历过高度统一的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两者之间的目标日益背离,产生了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的差异,并走上了逐步分离的道路。自从“税会”之间差异开始产生,关于我国税会关系模式选择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有观点认为,我国应该借鉴法德的税会统一模式,理由是我国也属于大陆法系,会计准则由国家制定,资本市场不发达,股权分散程度较低,满足宏观经济发展的需要理应成为会计制度的重大目标。但笔者认为,从我国目前的实际出发,选择税会统一的模式显然是不可取的。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税收的法制建设正处在逐步走向规范化的起步阶段。公民的纳税意识相当薄弱,依法纳税还不能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现行国家的《税收征收管理法》尚缺乏刚性,对于偷漏税违法行为处罚不严,打击不力,而税收征管体制更是未能从根本上跳出“重征收、轻管理、弱稽查”的旧有模式,加之税收代理业务发展滞后,征管手段落后,征管力量不足,导致税收管理上出现诸多空白,致使纳税人偷税逃税现象的严重存在,造成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美国税会关系模式的华尔街财务丑闻给我们的启示是,我国既不能重新回到税会统一的老路上,又要在坚持我们选择的税会分离的道路上,认真研究税收监管问题;把纳税与企业的利益结合起来、纳税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顺应市场化潮流,以构建一个科学的税法监督体系,这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具体而言,通过本论文的研究,结合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契机,分析对税收监管的影响主要有以下目的:首先,督促政府监管的另一主要职能部门——证监会修改或完善与新会计准则相适应的会计信息披露规则, 从而使企业在实施新会计准则时, 也将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规范性纳入会计活动处理的过程中。这样可以使会计信息的处理结果和披露结果的真实性要求贯穿于同一过程中, 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信息处理成本, 而且也可以防止新会计准则和披露规则之间出现矛盾, 造成会计信息监管工作的无所适从和监管乏力的后果。其次, 对新会计准则中灵活性较大和界定标准模糊的准则,应该及时发现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和明确,因为准则的制定和实施效果只有通过在实践工作中的检验才能发现问题, 从而对这些灵活性强的准则做出合理的, 并给出相对明确的界定, 以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从而为监管工作提供明确的判定标准和可操作性。最后, 在新旧会计准则衔接后, 应该为会计信息提供者在旧会计准则体系下的会计信息建立电子档案, 一方面, 保留对会计监管对象以前年度会计信息的监管权限, 通过新旧准则体系下会计信息的比较, 可以判断监管对象提供会计信息的诚信情况,并对诚信情况较差的公司进行重点监管; 另一方面, 可以通过这种动态连续的对监管对象的会计信息的记录与管理, 为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和监管体系提供参考。同时研究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税收监管的影响,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首先,就理论上而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分析,从会计准则的变更为切入点,各种税种的纳税影响分析为媒介,揭示对税收监管产生的影响。在理论上创建了以会计信息为主体,提供宏观经济管理所需要的关键性信息,从而实现基于会计制度优化的经济监管目标。会计立足于微观层次又影响到宏观领域,而税收立足于宏观层次却作用于微观领域。纳税处理要以会计信息为依据,征税的结果又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会计信息。在税收监管体系中,通过恰当的会计制度安排,使会计为我国的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提供应有的信息支持,进而实现我国宏观税收监管层面的经济监管目标。通过本课题对两者之间的关联关系研究,能够为将来使得会计理论更好的服务宏观领域做理论准备,也能更好的揭示税收监管所涉及的会计知识。从实践意义上理解,首先,对企业树立正确纳税意识具有指导意义。企业纳税就是以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为准绳,并采用会计的专门理论和技术方法,即要求企业依据会计准则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处理会计事项,伺时按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重新确认、计算会计要素,使会计行为达到既满足纳税的需要,又能使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鉴于这层关系,新会计准则的出现,势必引起应纳税款的计算、申报、缴纳等诸多因素的变更,这样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有效的为企业正确纳税提供参考。其次,本课题研究的成果供政府税收监管部门作为今后工作的参考。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带来了企业利润的巨大变化,对现有的税收监管方式提出了挑战,那就是现有的税收监管体系如何准确地衡量这些“利润变更”行为,使之能更加准确地实施有效的监管。通过本论文的分析研究,使政府相关的监管部门能从各项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中,制定出更有效的税收监管体系。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结构框架§1.4.1 研究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存在研究方法的问题。本文将主要使用比较法、博弈分析法、分析性复核等研究方法,立足我国实际,分析新会计准则对税收监管的影响。比较法,即是通过选定几个目标对象与既定标准做比较,以获取证据的一种技术方法。这些既定标准包括同行业平均水平、预算、计划等。本文主要将此方法运用在第三章中,通过把旧会计准则和新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新会计准则与税法的比较分析,来推出新准则的引入对税收监管产生的影响。博奕论, 英文原称为Game Thoery, 博奕是指一些个人或组织, 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 在一定的规则下, 同时或先后, 一次或多次, 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抉择并加以实施, 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博奕论则是系统研究各种博奕问题, 寻求在各博奕方具有充分或者有限理性的条件下, 如何选择合理的策略和合理选择策略时的博奕结果, 并分析这些结果的经济意义和效率的科学和方法。博奕论又称为“对策论”, 是因为一个个人或组织的博奕选择和博奕结果会受到其他个人或组织博奕选择的影响, 而且反过来它的博奕选择又会影响到其他个人或组织的博奕选择和博奕结果。博奕论不仅仅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分支, 更是整个现代经济学, 包括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基础理论学科, 和产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比较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等新兴应用学科, 共同的核心分析工具。博奕论在分析复杂交互的经济行为和决策问题时, 与其他的经济分析工具相比, 博奕论在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在提示社会经济的内在规律和人类行为的本质特征, 都更加有效、深刻、独特、出色。正因为有了上述的这些特点, 博奕论得到了空前广泛的应用, 比如说在经济理论、企业管理、国家冶理、军事国防等诸多方面都能见到博奕论独特的魅力。可以这样说, 只要有不同的利益主体间的竞争, 就一定有博弈论的经济运用。本文中,将在第四章分析新会计准则对监管对象的影响中运用博弈论模型、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等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监管主体与企业纳税人之间的在税收关系方面的博弈。在第五章中,笔者将提出新会计准则下的税收监管手段,主要介绍了分析性复核法、纳税指标法等税收监管手段。分析性复核方法是相关查帐人员对被查证单位重要的财务比率或趋势进行的分析,包括调查异常变动以及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是通过绝对数或比率与相关非财务信息、财务信息进行比较,以发现会计报表重大差异的一种查证方法。纳税指标法是是对日常征管中获得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处理。§1.4.2 本文的结构安排本文遵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这样一个逻辑顺序,体现了一般和特殊、抽象和具体相结合的思路。第一章绪论,将从问题的提出、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研究目的与意义以及全文的研究方法与结构布局这五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二章介绍课题涉及的几个基本问题,例如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关系的演进、税收监管与会计准则的关系、税收监管体系基本理论分析。第三章分析新会计准则对税收监管产生的影响,在此主要选取了《债务重组》、《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合并》、《所得税会计》的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比较分析,进而对税收监管产生的影响。第四章分析监管主体与税收监管对象之间的纳税博弈分析、会计信息造假对税收监管的危害、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的偷漏税行为分析。第五章要论述新会计准则发生的变化对监管手段、监管方式、监管技术提出的挑战。第六章全文进行总结,提出几点启示与建议,并指出本文研究的局限之处。
浅析企业酌资本结构与资金成本邢军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备的物质条件,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必须通过适当的渠道和运用相应的筹资方式来筹措。企业通过对资本结构和资金成本的分析研究,可以寻找最佳的资本结构,以最小的代价,最低的风险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一资本结构与资金成本的关系(一)资金成本是企业进行资本结构决策的依据从投资角度看,资本成本表示与投资机会成本和投资风险相适应的回报率;从筹资角度看,资本成本表示企业为取得资本必须支付的价格,是进行资本结构决策、选择追加筹资方案的基本依据。如果投资项目的投资报酬率低于资金成本时,进行该项投资风险比较大,可能导致企业亏损,因此,资金成本是项目投资的最低报酬率。(二)构造合理的资本,降低资金成本资本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资本结构决策中,合理地利用债务筹资,安排债务资本的比例对企业的筹资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一定限度内合理提高债务资金的比例,就可以降低综合资金成本和获取相应的财务杠杆利益。二资本结构的确定方法在筹资管理中.企业在综合考虑资金成本和筹资风险的前提下,力争选择最佳资本结构,实现最大的经济利益,创造更高的价值。最佳资本结构通常采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和无差别平衡点的息税前利润来分析确定。下面分别通过实例加以说明。采用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既可以分析初始筹资方案的资本结构,也可以分析追加筹资方案的资本结构。本文仅以初始筹资方案进行分析判别。表l某企业现有两个初创时期的筹资方案,有关资料如下表(单位:万元)筹资方案l筹资方案2筹资方式筹资额资金成本(%)筹资额资金成本(%)长期借款406506.5债券loo71508.0优先股601210012.0普通股3001520015.0合计500500┗┻┻┻┻┛下面通过比较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高低,判别最佳资本结构。经计算方案l的加权平均成本=6%×80k,+7%×20%,+12%×12%+15%×600k,=12.32%;方案2的加权平均成本=6.5%×10%+8%×30%+12%×20%+15%×40%=11.45%。由此可见,方案2的资本成本最低,为最佳筹资方案。该企业按此方案筹集资本,可以实现资本结构的最优化。采用计算无差别平衡点的息税前利润,实际是指在预期的息税前利润的基础上,来确定债权资金和权益资金在筹资方案中所占的比例关系,下面通过实例分析说明。某企业有两个筹资方案,甲方案预计发行股票40万股,筹集资金800万元,发行债券200万元,债券年利率10%;乙方案预计发行股票20万股,筹集资金400万元,发行债券600万元,债券年利率12%;该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为33%,如果企业预期息税前利润为200万元,那么,哪个方案对企业更为有利呢?甲方案的每股盈余=(息税前利润一200×10%·)×(1—33%)÷40;乙方案的每股盈余=(息税前利润一600×120h,)×(1—330k,)÷20;二者相等时的每股盈余,就是无差别平衡点的息税前利润。经计算,无差别平衡点的息税前利润为124万元.小于预期的息税前利润200万元,这是,债权资本越大。企业的每股盈余就越高,因此,该企业应选择乙方案进行筹资更为有利,每股盈余比甲方案多1.273万元。三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在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时,除了资金成本因素外,还要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综合考虑有关因素的影响。(一)企业内部影响最佳资本结构的因素l债务资金的风险及其相关成本运用债务筹资,企业可以获得一定的财务杠杆利益,但同时也承受了相应的财务风险。债权资金的成本主要包括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由于破产成本和代理成本的存在,企业不能在资本结构中无限度地进行举债经营。2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的盈利能力往往是负债规模和偿债能力的保证与标志.盈利能力高的企业可以适当增加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例。3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负债筹资要用现金支付利息和本金。企业负债额越大,期限越短,现金的支付量就越大。当现金流出量超过现金流入量时,就会产生支付困难。(二)企业外部影响最佳资本结构的因素l行业因素不同的行业,由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内容不同,其资金结构相应也会有所差别。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2所得税税率的高低税收实际上是对负债筹资的安排产生一种刺激作用。当所得税税率高时,企业可以适当提高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例。此外,贷款人对企业信用等级的认可程度,也直接影响着企业获取债权资金的额度。企业在安排筹资方案时,要注意并非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就是最佳的资本结构,债务筹资是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但其风险较大。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者在资本结构决策中,不仅要考虑资本结构的综合资金成本,而且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内外部因素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审时度势,认真分析,通过不断优化资本结构,使其趋于合理,寻求最佳的资本结构。·88·
资本运营论文
引导语:资本运营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实现资本有效配置和提高资本运行效率的重要方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资本运营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中小企业资本运营问题的原因分析
1.资本市场因素
资本市场是影响中小企业资本运营效果的主要因素,虽然近些年我国资本市场制度日益完善,但是其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资本市场的结构不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主要是依靠主板市场为企业提供融资平台,虽然二板市场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平台,但是其要求条件比较高,企业很难从中获得融资;二是我国专业中介服务机构缺乏规范性管理。针对对当前中介结构的调查发现,中介机构真正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数量非常少,而且他们为企业提供的服务多半是参杂为企业提供虚假包装的服务,其主要目的就是促进企业的上市,最终结果是不利于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
2.金融体制因素
首先我国金融信贷政策不利于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比较倾向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虽然我国近些年出台了系列关于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但是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相比,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还是不够;其次金融管理机制的影响。一般企业要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可抵押物,而且进行融资的程序时间也比较长,这样对急需用钱的中小企业而言具有很大的难度,另外我国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导致中小企业利用信用担保的实际案例还不成熟。
3.中小企业自身的因素
首先中小企业的诚信状况不理想。在资本市场环境下,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加困难,因此金融机构在与中小企业合作时不得不考虑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盈利能力等因素;其次中小企业的经营模式比较落后。由于中小企业采取的家族史管理模式,因此中小企业的管理制度以及风险防范意识都不健全,这样对资本运营而言具有很高的危险性。
二、促进我国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具体对策
1.建立健全金融服务体系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我国要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首先我国要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我国政府部门要积极跟进中小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一方面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领导作用,引导中小企业朝着正确的道路发展,另一方面政府要制定富有“含金量”的政策,解决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其次我国要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政府要放宽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放松对中小经济内生性金融创新的限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到金融机构改革中,组建有中小企业形成的金融机构,以此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最后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我国要深化信用担保体系,以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所遇到的无担保物的现实问题。
2.加强中介机构建设,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中小企业的资本运营必须要重视中介机构的作用,因为中介机构具有专业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其能够将企业资本经营中的风险降低到最低,因此:企业在资本运营中要广泛的借鉴中介机构的意见,让中介机构参与到企业的资产重组等活动中,以此提高资产运营的效率;另外中介部门应该加大创新力度,从事企业并购、重组等相关业务,为中小企业资本运营提供有力的保障。要培育专门的资信评估机构,积极开展对中小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的评级活动。
3.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与管理能力
首先中小企业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资本运营管理意识,理顺资本运营的本质概念,强化资本运营与经营生产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为了资本运营而进行资本运营的现象。另外中小企业也要加强人力资源的投入,培育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要想完善与提高资本运营的效果就必须要从人力资本投入方面入手,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使得员工积极投入到具体的工作中;其次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减少资本运营风险。中小企业在资本运营中要时刻保持风险防范意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运用科学的方法把握企业内外环境风险因素,以此及时将资本运营风险降低到最小;最后中小企业要创新管理模式,积极引入现代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建立董事会、监事会等结构强化企业内部权力制约。总之,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中小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途径,因此中小企业应逐步自我完善,充分利用相关政策,强化自身改造,激发资本运营综合优势价值。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如何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由过去的管资产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通过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在改革试点期,企业的诸多管理制度也同时面临着巨大的转变[1]。本文在讲解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性质及治理要求的基础上,重点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内部审计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最后结合工作阐述了自己对于内部审计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公司治理;内部审计
一、绪论
1.研究背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为适应经济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继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监管体制指明了方向。经过多年改革探索,经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开展国企改革“十项改革试点”,确定了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企业,其主要职责是进行资本经营,而资产经营则由他们所投资的企业进行,这些企业要尽可能的进行公司化改造,对于自由竞争的行业主要向混合所有制的公司制企业转变。这一变化对于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内部审计提出了新的课题。
2.研究意义在当前国有经济转型升级和布局优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推动实现监管国有资本,强化资本管理和资本运营,实现资本聚焦和保值增值成为了下一步国企改革的重点。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内部审计作用成为了实现国企改革目标的关键因素。基于以上问题,本文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以及公司治理及内部审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介绍,并对如何在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运作模式下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概念
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是国家授权经营国有资本的公司制企业,通过划拨现有国有企业股权组建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即以资本营运为主、不投资实业的公司形式,营运的对象是持有的国有资本(股本),包括国有企业的产权和公司制企业中国有股权,运作主要在资本市场,既可以在资本市场融资(发股票),又可通过股权产权买卖来改善国有资本的分布结构和质量。公司运营强调资金的周转循环、追求资本在运动中增值,运作的形式多种多样,通过资本的运营,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是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的市场化专业化平台。以市场化手段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主要目标是提升运营效率、提高国有资本回报;核心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国有资本市场化运营的专业平台,依据授权对所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推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以财务性持股为主,提高流动性和运营效率,实现保值增值。
三、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1.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其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主要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内部管理。其本质是解决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而解决代理问题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监督。
2.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建立的独立的`审计部门,基于内部管理的需要,以公司内部控制为对象,日常业务流程为内容,按照董事会的要求,站在管理层的高度,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对企业日常管理和其他相关方面做出评价和判断,从而有效降低内部经营风险,保证企业良性运转,并促进企业管理的高效与透明,是公司管理权限的延伸。内部审计是一个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的评价活动,并作为对该组织的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服务。内部审计对企业管理起制约、防护、鉴证、促进、建设性和参谋作用。
3.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相互影响的关系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委托责任理论及契约理论等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共同理论基础,决定了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目标是一致的,他们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一方面,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是良好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在要求,它既可以维系公司治理结构中的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制衡关系,促进企业内部形成上下沟通、左右协调的合力,又可以确保企业的信息披露真实、有效,最大限度的保护相关利益主体的权利;另一方面,公司治理是实施内部审计的制度环境,是促使内部审计有效开展,保证内部审计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
四、构建于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治理结构
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治理结构主要是基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基本目的,有效界定公司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营管理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制度性安排。国家是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唯一股东,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控制手段应以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成员任免权为主。因此,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治理结构必须在国家所有者代表即政府的主导下,依据现代企业制度以及经济规律对董事会、监事会进行合理配置,建立以董事会为决策核心和以监事会为内部监督核心的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在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治理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国有资本的所有者代表,也是衔接国家利益与公司利益的重要环节,代表国家选择经营管理者并对公司经营行为进行监管。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负责行使公司内部监督职责,监督公司董事和执行人员的职责履行情况,确保公司有序运转,对发现的问题直接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
五、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内部审计的几点思考
1.高度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应规范审计制度,建立专门审计委员会,由董事会进行管理,从机制上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公正性。使审计委员会真正成为超脱于企业本身之外的代表政府、投资主体等各方利益的,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权利组织[2]。
2.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双负责制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应同时对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及总经理负责,一方面直接向总经理报告工作,另一方面受审计委员会管理,定期向其报告工作情况。既有责任为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提供监督、评价公司高级管理层以及决策咨询服务,同时也承担为公司高级管理层监督、评价各业务部门活动、鉴证信息以及咨询服务等义务。从而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利用内部审计成果的速度和效益,更好的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3.明确内部审计功能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内部审计应以促进管理、提高效益为目标,实现从差错纠弊向管理效益审计的转变。其内部审计功能应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关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有无漏洞和风险,公司制定的政策有无得到兑现;公司计算机系统是否安全、可靠;二是关注公司直接投资的项目的情况。
4.划分内部审计范围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特殊的运作模式,决定了其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应该是公司内部所有部门的各项业务活动,包括公司高级管理层的经营管理活动和决策,但不应包括对下属企业的审计或其内部审计部门的管理,仅承担对下属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技术指导工作。下属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只需向本公司的总经理和审计委员会报告。
5.完善内部审计人才队伍支撑一是改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提高专业化水平,在具备财务、审计等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熟悉法律、计算机、金融等方面的知识;二是提高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的道德修养,在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品质;三是加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内部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根据国有企业改革的最新动态和要求,及时开展最新的财经、法规专业培训,增强理论知识,更好的满足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治理模式下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
六、结语
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更应抓住变革的契机,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的运作模式,充分发挥自身管理咨询、风险监管的作用,寻找自己新的定位和均衡,以为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来实现自我价值。充分做好在转型期间迎接各项挑战的准备,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控制度、提升管控能力以及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等方面逐步改进、持续完善,根据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战略规划不断进行适应性调整,争取实现自身价值和公司价值的协同提升[3]。
参考文献:
[1]谢志华,胡鹰.国有资产管理:从管资产到管资本[J].财务与会计,2014(7).
[2]张治强.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有限公司的内部审计[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2(2).
[3]张鹏豪.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综合转型期内部审计发展挑战与对策——以中国长城资产公司为例[J].中国内部审计,2014(9).
物流理论是经济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在实践中存在着巨大的尚待挖掘的潜能。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每一企业都面临着缩短交货期、控制库存、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第三方物流以其独立化、专业化的特征改变了传统的物流模式,并为企业加强JIT管理、提高竞争力创造了条件。这种新的物流模式在经济学上也有其重要意义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已将有效的物流管理视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的战略手段。第三方物流具有问世时间短、独立性强、专业化突出等特点,在实践中显示出广阔的发展空间。现代企业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趋势要求社会化的大物流与之相适应,同时为社会化的大物流创造条件。社会化的大物流已拓展到包装、配货、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多项增值服务,从而涉及到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全过程。应当承认,随着大机器工业的到来,工业时代精细的分工相对于早期农业、手工业式的粗放经营,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亚当?斯密以来的许多经济学家的各种经济理论与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都证明了精细分工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所体现出的巨大优势。然而,现代生产企业却又在时效性受到制约的另一面反映这种精细分工所存在的问题。在这种分工体系下,每一组织或职能部门只是完整流程的一部分,各组织部门被限定在从事专门业务活动的特定单元之中,各单元间的联系与沟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其结果是各组织部门“只顾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表面上看这种分工在各业务单元中是合理而高效的,但事实上一个原本应为完整的业务流程却被若干个职能部门分割得支离破碎,高额的物流成本使得企业的生产与流通存在着巨大的浪费。这些问题的存在迫使人们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总体框架下,重新考虑新的物流模式的建设问题。 第三方物流为工业企业挖掘第三利润源泉 第三方物流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物流协作模式,使供应链的小批量库存变得更加经济,而且还能制造出比供方和需方采用自我物流服务系统运作更快捷、更廉价、更安全和更高服务水准的物流服务。对于一般生产企业而言,库存相关成本是企业全部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订货处理成本与库存保持费用构成,而这两种成本又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在传统的物流模式中,其矛盾难以调和:订货量越大,单位订货处理成本就越低,但库存保持费用越高;反之,每次订货批量越小,库存保持费用就越低,但单位订货处理成本越高。于是,企业需借助于数学方法求得经济订购量Q*。 在第三方物流服务有效发挥作用时,通过信息系统的信息流快速传递与信息共享,通过物流作业现代化使物流配送实现JIT,从而使企业可以实现按订单组织生产,实现按大规模定制组织生产,从而使得企业仓库储存量大幅度降低,而即使仓库中拥有为满足生产连续性而保留的最小库存量,也是按企业订单而组织的原材料采购,从而使不按订单采购的库存量降到零,实现理论上的零库存,进而使库存处理费用与保持费用达到理论上的零。这将促使微观经济学理论发生根本变革。 如上所述,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及电子商务的应用,最终的结果是:企业在降低物流成本中将实现根本性的突破,并带来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变革,从而也将影响宏观经济理论发生变化。正因为如此,第三方物流蕴藏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得到了全球诸多企业的普遍关注。 目前世界范围内第三方物流业务发展得十分迅猛,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物流管理与技术已日臻完善,实现了物流系统设计合理化、仓储管理自动化、运输高效化、装卸分拣机械化、包装标准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 第三方物流将大幅降低社会物流运作成本 目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尚有很大差距。据有关调查资料统计,目前德国的物流成本已下降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日本则下降到6.5%,而我国的物流成本却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20%以上(上述调查资料由于样本与统计口径的不一致,不便于简单比较,也存在较大的误差,仅作为参考比较分析)。而在我国企业的全部物流中,第三方物流所占比重又明显偏低。据中国仓储协会于2000年3~4月对全国范围内的供求状况进行的调查,生产企业原材料的物流中,第三方承担的比例仅为18%,而商业企业物流中第三方承担得更少,仅占总比例的5.9%。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说明许多工商企业仍受“大而全、小而全”思想及纵向一体化模式的约束,从“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角度思考问题,宁愿自己设置仓储库房、运输车队、包装和加工车间从事物流活动,宁愿承担高额费用和各种风险,也不愿将业务转包给第三方;另一方面,说明第三方物流在我国还远不成熟,尚缺乏将物流管理单项功能进行集成化、专业化管理的经验,存在着信息不灵准、运输不快捷、仓储设备不完善、服务质量不过关等问题,还没有将制造商与购买方信息集合在一起并快速有效处理的能力。 此外,目前第三方物流无论依托的是下游的零售商业企业还是上游的生产企业,是成为众多零售店铺的配送、加工中心还是立足于生产企业的物流代理,都会面对许多复杂的问题,如合作伙伴为保守经营秘密,不愿将其有关生产及销售的资料、经营中的困难、未来的发展计划、预计生产或销售量等关键信息提供给物流代理方,使物流代理方难以设计出合理的方案。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从两方面着手:首先,第三方物流组织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应拓宽业务范围,充分运用电子商务技术,建成跨区域甚至跨国界的信息网、储运网,使商流、信息流、存货流、货币流的流向和流速符合国际标准,更符合客户的要求。这就要求第三方物流必须从合作伙伴生产经营中各环节的各种利益角度思考问题,以即时、准确、高效取信于协作对象,使之在物流时间、质量成本、服务等各种因素的对比中,得出有必要与第三方物流合作的结论。其次,生产企业必须转变观念,重新认识第三方物流存在的特殊意义。 “JIT”即“Just In Time”的缩写,即时(JIT)物流配送管理是当今世界物流管理的极为重要的理念。生产企业JIT的核心内容就体现在JIT采购、JIT送料、JIT制造和JIT配送几个方面。JIT管理的目的就在于实现零库存、零距离和零运营资本。而第三方物流恰恰能为企业的JIT管理创造条件,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可在更广阔的视角范围内了解各地市场趋势及销售状况,调整生产、经营计划,使自己与第三方物流的关系亲如同一企业,成为相互支持、相互信任、利润均沾的双赢共同体 第三方物流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济增长点,又称经济增长极,是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新的增长点,应该是处于成长期的新兴产业,本身具有强大的市场需求和合理的产出机制,对其他相关产业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通过对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将会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全局性影响。第三方物流产业无疑具有上述的特征,有望成为济增长点,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趋势。 进入80年代以来,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开始了一场对各种物流功能、要素进行整合的“物流革命”。首先,是企业内部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形成了以企业为核心的物流系统,物流管理也随之成为企业内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之后,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扩展到企业之间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整个产业链条,形成了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物流系统,出现了为工商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从而现代物流以其加速周转、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系统集成功能,逐步从各经济部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产业加速发展。 目前,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形成了由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高效的物流信息平台和比较发达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组成的社会化物流服务体系,以第三方物流服务为基础的现代物流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据专家统计,美国20年前物流支出占GDP的比重为14.4%,2000年降为10.1%,物流产业的规模已达到1万亿美元。日本在近20年内,物流产业每增长2.6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就增加1%。在荷兰,鹿特丹港的直接雇员有13万人,间接雇员达到60万人,该港年产值占荷兰GDP的12%。美国联邦快递全球网络雇员有14.5万人,与全球上百万顾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日处理和配送货物能力达到330万件。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目前全球物流市场总额已达到2.89万亿美元。这个巨大的物流市场不但为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和建设提供了物质前提和交易保障,而且通过充分实现商品的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使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得以充分实现,并推动着社会生产方式、流通方式以至于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说,处于成长与发展时期的以第三方物流服务为基础的现代产业,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和现代经济的“加速器”。 我国蕴藏着发展第三方物流产业的巨大潜力。我国的物流产业属于起步阶段,物流作业成本高、周转慢、库存大、效率低。业内专家估计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重在20%以上,有资料显示,在我国目前工业企业生产中,直接劳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不到10%,而物流费用占总成本的比重,从帐面看约为40%;2000年我国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年周转速度为1.62次。而日本制造业的年均周转速度为15至18次,一些知名的跨国连锁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等已达到20—30次;据统计,到2000年底,我国库存商品沉淀的资金高达4万亿元,占当年GDP近50%。目前国际公认的库存商品与GDP的比例,发达国家一般不超过1%,发展中国家也不过5%;有专家估算,我国仅汽车空驶率就高达37%,一件商品从生产出来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十几次的搬动、装卸,长时间的储存、保管,因此造成的全国物资损耗约在3000亿元以上。 要改变上述状况,必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有资料显示,美国、日本等国家使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比例已达30%以上。而在我国的工业企业中,把原材料物流交给第三方物流的占18%,把销售物流交给第三方的仅占16%。这些方面的明显差距,正是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加速发展第三方物流产业的基本条件。我国物流需求量大,在向“经济大国”迈进的过程中,我国正在成为“物流大国”。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也发展很快,按照2000年的统计,我国铁路营业里程5.87万公里,公路里程140.27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11.93万公里,民航里程150.29万公里,管道运输里程2.47万公里;电信网络干线光缆超过30万公里;仅商业、粮食、物资、供销和外贸等流通领域的仓库面积就达3亿多平方米;我国自主开发研制的各种包装设备和搬运机械设备分别多达数百种,仅搬运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年产值就达400亿至500亿元。这些基础设施的提升改造,整合集成,是发展第三方物流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在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方面,目前第三方物流的市场主体正在形成,据美智管理顾问公司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联合调查,2001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00亿元人民币以上,并以每年25%的速度高速增长。 另一方面,我国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较快,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国际物流企业,如马士基、总统轮船、宅急送等;第二部分是由国内运输、仓储、物资流通及货代等传统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如中远、中储、中外运等;第三部分是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等。 发展第三方物流产业,对其他相关产业和国民经济全局带动作用明显。第三方物流从纵向看,涉及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以及为以上各个环节提供装备和配套服务的诸多领域,其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从横向看,第三方物流服务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基础性产业,具有强大的经济渗透能力与带动效应。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将会带动新一轮物流基础设施、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投资;将会带动机械、电子、信息、通讯、互联网络等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将会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与变化;将会推动流通领域的现代化,提升消费服务水平,有利于扩大内需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如上所述,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而且正处于有利时机,只要采取切实措施,消除障碍,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制定好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政策,第三方物流必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论文
摘要 :
为了避免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资金问题,保证经营活动的稳步开展,企业需加强对自身营运资金的管理。当前,许多企业均已认识到这个问题,并对营运资金采取了一定管理措施。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管理方法与技术滞后、营运资金结构不合理等,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仍不到位。基于此,本文立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相关理论概述,深入探讨了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最后,从采取多种资金管理方法、完善营运资金管理制度、调整营运资金结构等方面,提出了加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具体对策建议,以期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企业经营;营运资金;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已经由传统产品、价格与服务的竞争,转向商业模式间的竞争。而营运资金管理作为商业模式中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持续开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企业日常营运活动中留存适量的营运资金,并使其合理有效地运作,可以实现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与企业最终目标的有机统一。因此,强化营运资金管理,实现企业营运资金的通畅流动,并将资金使用效能不间断地输入到企业经营活动当中,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长,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概述。
营运资金又称营运资本,是企业投放于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总和,包括现金、存货、应收账款与有价证券等,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周转期短且容易变现等特点。因此可以说,营运资金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基础资金。而营运资金管理即指对企业流动资产的管理,以及为维持流动资产而进行的短期融资活动管理,涉及营运资金适用数量、最佳筹资方式等。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需考虑该资产变现所需的时间及比率的稳定程度。具体而言,营运资金管理具体可分为两方面:
一是营运资金的运用管理,主要在于确定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营运资金的最佳持有水平;
二是营运资金的筹措管理,主要为企业利用内部资金转移机制实现资金的最优配置。
此外,从不同视角出发,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内容也存在差异。例如,从管理环节出发,营运资金管理可分为资金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与分析等;从管理对象出发,营运资金管理可分为流动资金管理与流动负债管理;从整体视角出发,营运资金管理可分为货币资金管理、短期投资管理、存货管理和款项管理等。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水平,可以帮助企业集团压缩融资规模,有效控制企业营运资本的运作,更好地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增长。
二、当前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的营运资金管理制度,资金使用效率低。
当前,我国企业运营资金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即缺乏科学的营运资金管理制度。例如,许多企业尚未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因而财务管理较为混乱。具体而言,企业资金流使用缺乏制度约束,使得企业营运资金的使用的随意性较大,影响了后续经济活动的开展,造成企业无法根据市场需求利用资源、筹集资金与分配利润。
现阶段,也有一些企业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但财务管理制度的内容较为简单、流于形式,未将管理贯穿与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造成企业发展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变化。另外,由于缺乏相应的信用规范管理,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与条件约束、催收方案等,致使企业在赊销期间收回的款项,常常与所赊销的款项额度相差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致使营运资金使用率低下,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如此长期以往,坏账、烂账的出现将会导致企业破产。
(二)向金融机构融资难,企业流动资金不足。
现阶段,企业融资难已成为企业经济活动开展中经常面临的问题。具体而言,我国的信贷体系主要为抵押信贷,但大多企业的规模、运营能力与抗风险能力等均较小,无法满足信贷要求,致使信贷资金不足以支撑后续经营活动。近几年,我国互联网金融、阿里巴巴信贷、众筹等多种新融资渠道虽然开始发展,但由于处于发展初期,新型借贷平台本身存在较大风险,难以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资金需要。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较为困难,致使企业发展流动资金不足,制约了实际流动资金的运营操作。另外,大多数企业要想完成实际生产,需要源源不断地原料供给。
而原材料供给方给予的宽限期限较短,一般不会采用高价赊卖的方式进行原材料供给。因此,为了满足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转,企业大多会将的资金用于原料采购方面。庞大的原材料采购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企业的流动资金。
(三)营运资金结构不合理,缺乏绩效管理评价。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均存在营运资金结构不合理问题。企业资金的使用多用于保护生产活动,而忽视了营运资金及各类资金的关系。这常常导致企业的资金流动不合理,造成运营资金结构的不合理,最终造成企业资金无法及时回笼,货物积压现象大量存在等。除了及时更新适应市场的产品之外,要想实现科学发展,企业还应有科学规范的运营资金管理手段,即对运营资金财务部门进行绩效考评。
然而,我国多数企业均未设立对于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绩效评价,也未将有效地评价机制引入其中。企业财务绩效管理评价的不健全,促使企业利益与部门利益存在一定矛盾,影响了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实现。例如,在营运资金应收账管理中,由于没有配套的绩效管理评价,部门盲目追求实现销售收入,忽略了应收账款的回收,为企业造成了不必要的坏账损失。
(四)营运资金管理方法较为滞后,考核体系不健全。
企业未将营运资金管理贯穿至经营活动的始末,也未全面覆盖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材料款支付、产品销售与现金回收等业务流程中。例如,部分企业集团习惯于听从领导安排,领导重视哪里,就加强哪类业务的.管理,且在缺乏营运资金管理方面,由于缺乏理论知识的应用,使得管理手段与方法落后。并且,当前仍有企业未开发对产品制造的相关操作信息系统,仍采用EXCEL表进行记录、计量与统计。
大量的产品信息数据存留在电脑硬盘内,一旦电脑发生故障,将对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造成巨大损失。另外,企业考核体系不健全,也是营运资金管理无法实现的重要原因。营运资金管理涉及的企业经济活动繁杂,考核指标也较多,而现实操作中,部分企业对营运资金管理的统筹考虑不足,设立的考核指标较为单一,如仅设立了生产成本管控指标,难以覆盖标准成本等全部经营活动,造成营运资金管理存在漏洞。
三、加强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调整营运资金结构,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相融合。
企业应协调营运资金结构,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相融合,加强协同管理。应按照产业链管理的思维,尽可能合理划分产品生产、原料储备、生产运输、批量销售、订单处理、零售等各个环节的资金比例,增加产业链上游的资金利用率,缩减中下游比例,实现企业资金结构的优化。
应尽可能降低流动资产的不必要损失,合理优化内部资金结构,科学安排流动资金、流动负债、长期负债的结构,灵活利用企业流动负债来满足流动资产的波动性需要,充分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应加强业务与财务的融合,如销售部门、采购部门与财务部门融合,尽量避免预付款项,以此减轻企业资金压力,推进营运资金结构的协调。
(二)采取多种资金管理方法,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企业应结合国际经济发展形势,采取多种资金管理方法,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具体而言,应建立集中的资金管理系统,按绩效、要素等一定比例,以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对各部门营运资金管理进行多元化规划。在此过程中,应充分认识营运资金预算的地位,用预算的刚性来约束日常行为。
例如,企业营运资金的筹措方面,要协调短期与长期资金来源的预算安排,各尽启用,避免企业面临资金短缺的窘境;可加强预算的跟踪管理,从预算体系建设和预算执行两个方面着手提升营运资金的预算水平;在企业营运资金的预算安排上,要结合自身情况合理配置资源,提高企业资金占用的合理性。
(三)完善营运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企业应完善营运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方面,可建立健全配套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企业货币资金、存货、应收账款与固定资产的管理。同时,企业应健全内部管理责任制,将各部门的权责进行清晰划分,并交由内部监督机制进行严格审核,通过对营运资金使用情况法人定期不定期清查,进行货币资金的安全性控制。
另一方面,企业应设置总经理、财务经理与风险管理员、销售经理的三级审批制度。对销售部门的赊销方式,由财务部门根据经济利益与风险的综合衡量审批,最后,再交总经理进行严格审核。通过三层级的审批制度,提高决策效率,降低企业经营中的资金链断裂风险。
(四)选择多元化融资路径,避免企业活动营运风险。
企业外部融资较难,因此需要从内部出发,选择多元化融资路径,优化资本结构。例如,可以发展股份制对产权进行变更,将员工、管理人员等的资金以持股方式吸收,以此扩大内部融资渠道。还可以借助现代企业的担保体系,透过担保公司扩展融资渠道,例如,通过浮动担保制度、知识产权与租用土地抵押等方式进行企业融资,或选取基金类金融机构,按照企业贡献及福利事项,或从创新层面的知识产权转化等吸引投资。在此过程中,企业应通过多种方试提高企业信誉度,如树立“诚信为本”理念,按照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资金配置,提高信誉度,以便于后续融资的开展。通多上述多元化融资路径的选择,避免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运营风险。
参考文献:
[1]程博。企业营运资金管理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2009(35):72-73。
[2]王竹泉,孙莹,祝兵。全球化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模式探析———以海尔集团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1(8):56-61。
[3]李玉霞。基于渠道视角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探讨[J]。江苏商论,2015(6):42-43。
[4]肖婷。我国中小企业营运资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5(14):166-167。
[5]季玥。新常态下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浅析———以创元科技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7(3):87-88。
[6]孙军儒。企业营运资金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4(5):79-80。
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论文
摘要: 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持续、迅速的发展。其中,中小企业功不可没。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大约有971万,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对我国GDP的贡献达60%,创造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向城镇提供了80%的就业岗位,为国家创造了65%的发明专利开发了80%的新产品。中小企业对我国的经济产业结构起到了支撑作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力量和重要保证,对发展国民经济和稳定社会秩序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总是保持着高失败率:2012年底,停产、歇业、倒闭的中小企业占中小企业总数的7.5%。[1]中小企业对营运资金缺乏科学有效地管理方案是导致其失败的重要原因。针对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溃散,我将从融资渠道、现金预算,应收帐款管理,管理者水平提升等方面提供一些策略,为中小企业合理运转营运资金提供一些意见。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营运 资金管理
一、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性
营运资金管理是指企业资产的流动性管理和为维护资本运营而进行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营运资金的筹资管理和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的筹资管理主要指企业通过资金转移机制实现更好的资金配置;营运资金的投资管理主要在于确定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营运资金的最佳持有水平。[2]然而,中小企业几乎都没有清晰的营运资金管理目标,同时,短缺的营运资本使他们对管理营运资本更加缺乏认识。2008年金融危机在全球爆发后,世界经济危机的不断蔓延,全球经济增速普遍放缓。对于我国来说,产品需求不断下降,出口增长率呈现放缓趋势,中小企业的面临着严峻挑战,能否生存下去将取决于营运资金管理的成败。
二、中小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现状
(一)资金来源单一,经营运作困难
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生产规模和商品数量上的扩张显著快于企业自身经营能力的提升,这种超越企业经营本质的发展必定导致资金来源的短缺和运营的困顿。因此,中小企业普遍采取负债经营策略,而这一策略的实施恰恰是财务危机产生的根源。虽然目前,我国为了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初步建立了较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然而,金融机构根据自己对市场、金融的理解开发出的产品,用于中小企业发展,调整信贷结构上时,还与实际情况存在着一段差距。所以,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融资难。
(二)投资能力不足,缺乏持续理念
1.盲目投资,资金缺口大目前,一些中小企业对技术人才不具吸引力,人才不足,新产品开发就会力不从心。研发出的新产品在市场上没有价格优势或存在价值,有些产品的前期投入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经济效益,但由于自身资本的匮乏,抗压能力弱,只要遇到市场危机,付出的投资将付之一炬。众多盲目的投资使得企业资金运转更加紧张。
2.管理薄弱,资金运营低效企业管理层没有意识制定出可持续发展规划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是中小企业成长迅速,但存续相对短暂的原因之一。仅仅追求实现短期投资目标、投资时盲目且分散化,这些投资方式都将势削弱企业有限的竞争力,进而造成资金运营压力。
三、造成现状的原因
造成目前现状的外部因素主要是,由于我国信用担保制度是以我国政策性融资担保为基础的。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无所谓利润盈亏,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是其服务的`最终目标。但这一目标不符合担保的高风险特性,极有可能导致担保规模膨胀,使担保变为产生社会福利的方式。同时,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在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担保时,基本采取封锁制度,审批严格,程序繁琐,使中小企业信贷渠道过于狭窄。而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中小企业自身的一些不完善,诸如: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现金管理混乱;应收账款管理不善;存货累积过多;管理者认识不充分;缺乏管理绩效评价等方面所导致。
四、解决当前现状的对策
为了解决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针对外部原因,首先建立健全我国管理中小企业资金使用情况的制度。这需要进行以下工作:首先,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鼓励发展中小企业投融资公司,并给予其一定的政策优惠,以引导其向非上市中小企业参与股权投资。发展创业投资机构,利用市场机制,为社会资本进行风险投资提供良好条件。其次,健全中小企业融资风险防范机制规范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健全政策性担保资金风险补偿制度,提高政策性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和抗风险能力。[4]针对中小企业内部而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拓宽融资渠道,改善直接融资;
2.建立现金管理制度;
3.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通过合理利用无息负债来缓解资金压力;无息负债中的流动负债包括自发性筹资的应付费用,商业信用筹资的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银行信用的短期借款以及应交税费;[3]
4.制定适当的信用政策,应从客户信用额度管理、合同管理方面入手着力解决;
5.加强存货管理,制定岗位分工及岗位权限规章,推行零库存管理,减少资金占用;
6.提高管理者素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7.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水平的前提是提高管理者的素质。中小企业自身财务制度、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是导致其营运资金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完善的各项制度是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缺乏科学的营运资金管理,将会导致企业无法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资金的投放比例,应收账款的发生和收回,存货的管理,还会影响企业生产产品的连续性,无法根据资金的持有量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拓展产品市场等。总之,中小企业自身健全的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是企业营运资金取得良好管理,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参考文献
[1]周洁.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提升企业竞争能力[M].商业文化出版社,2012(2)34-37
[2]刘宏权.浅议营运资金的管理[N].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8)
[3]董迎春.加强营运资金管理促进企业效益提高[M].现代商业出版社,2010,(29):35-39
[4]杨培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会经济出版社,2011(6)期
[5]李桂芹.知识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重新定位[J].企业改革管理,2007(8):50-54
大盘股,尽量不要碰
一、由于工商银行规模庞大,公司拥有的优势也反映它劣势的一面。它拥有广泛的物理网点,在开展各项业务具有便利,但其地域分布的低效也降低了公司的效率;它拥有零售存款的最大市场占有率,但零售存款并没有为其提供低成本资金,零售存款成本高于同业;它在经济发达地区的贷款市场占有率最高,但在经济发达地区的贷款集中度却较低;它的中间业务收入占行业的比重最高,增长水平在大行中较为突出,但其收入结构并非最优;它的规模最大,网点繁多,管理半径大于同业,但得益于规模经济它的成本收入比却为同业最低。二、与同业相比,公司在盈利能力、资产质量、业务的地域分布等方面表现平平;公司在中间业务以及低成本运营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我们认为公司未来三年公司的业绩增长维持在17%的增长速度。中间业务的发展,改善营业网点低效降低运营成本将是公司业绩增长超出我们预期的内在驱动力;税制改革将是公司业绩增长超出我们预期的外在驱动力。三、按照 ROE/COE 模型,我们给出公司的目标价格为3.61 元,相当于公司06 年2.36xpb,07 年的2.1xpb,基于公司13%的长期ROE 以及4%的永续增长率的假设。 四、09年净息差今后将继续扩大。公司披露的三季度净息差环比提高9 个基点,1-3 季度净息差分别为2.34%、2.16%与2.25%;三季度的贷款收益率与存款付息率环比均下降15 个基点,但是三季度债券投资收益率(2.97%)仅下降10 个基点。未来净息差会进一步扩大,主要的理由是:存款的活期化,三季度末活期存款占比约51.6%,环比提高约3 个百分点。四季度存款继续有重定价,贷款重定价快于存款;今后银行的议价能力将提高;市场利率逐步走强,提高债券收益率。公司持有的债券在明年重定价的比例在14%左右,同时市场利率也在回升,因此明年债券的重定价压力不大。
一直以来,工行是我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商业银行,在20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的“牛耳”,其改制是否成功被认为是我国金融业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志”。我们看到,工行股份制改革推进得非常顺利,从2005年4月份开始,工行先后完成了包括国家注资、转让损失类贷款及非信贷风险资产、转让可疑类贷款、发行人民币次级债券、成立股份有限公司等一系列股份制改革的主要步骤。同时与境外战略投资者签订了投资与合作的备忘录,并于今年上半年迅速签订了正式协议,顺利完成了战略引资的资金交割。 股改一个主要的成果是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得以建立并有效运行。工行年报此次在披露公司治理信息时称,按照国务院关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和监管部门的要求,依据“三会分设、三权分立、有效制约、协调发展”的原则,不断完善“三会”和高级管理层之间独立运作、密切配合、相互制衡、有效监督的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 盈利能力大幅提高 该年报显示,工行在财务重组后,其利润大幅增长,并更多地体现在账面,也就是净利润,同时,该行收益结构也进一步改善,持续盈利能力体现充分。 2005年,工行实现拨备前利润780.63亿元,比上年增加35.18亿元,净利润为337.04亿元,比上年增加37.15亿元,增长12.4%,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分别达到0.59%和13.30%,实现营业净收入1,505.51亿元,增加218.34亿元,增长17.0%。 其中,实现利息收入2,244.57亿元,增加365.53亿元,增长19.5%,净利息收入1,378.58亿元,增加201.15亿元,增长17.1%:贷款利息收入增加166.44亿元,增长11.1%,保持较快增长;债券投资利息收入增加169.96亿元,增长62.7%,占全部利息收入的比重提高5.22个百分点至19.64%。实现非利息收入126.93亿元,增加17.19亿元,增长15.7%。其中,手续费净收入105.46亿元,增长28.5%。手续费收入中,电子银行、投资银行、银行卡、资产托管等业务增长迅速,增幅均在40%以上。可以看出,工行不仅在传统的银行业务领域领跑,其在许多新兴业务市场也占据了领先地位。 此外,工行的投资盈利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 截至2005年末,该行各项投资净值20,593.65亿元,增加8,573.56亿元,增长71.3%。其中,债券投资原值增加8,335.39亿元,主要投向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和国债。其中,新增央行票据投资2,242.03亿元,购买资产剥离专项央行票据4,304.65亿元,上述两项占债券投资新增额的78.5%。 可见,工行盈利能力和资本回报水平都处于良好“状态”。这对于不久就要进行IPO的工行来说,明显增强了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非信贷资产增长68.1% 在盈利能力大幅提高的同时,该行资产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非信贷资产在总资产的比重得到了大幅提升。 截至2005年末,总资产64,541.06亿元,增加14,121.63亿元,增长28%。资产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信贷资产32,058.61亿元,占比49.7%,下降了12个百分点。非信贷资产32,482.45亿元,增长68.1%,在总资产的比重增至50.3%,其中投资增加8,573.56亿元,增长71.3%。 与此同时,该行总负债也相应增加6,225.06亿元,为61,966.25亿元,增长11.2%。其中,存款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年末余额56,604.62亿元,增长10.8%。应付债券增加368.06亿元,主要为发行350亿元次级债券所致。 此外,信贷投放保持适度增长,各项贷款余额32,895.53亿元,减少4,181.95亿元。剔除剥离因素,各项贷款增加2,168.07亿元,增长5.8%,保持平稳增长。资产质量明显改善,不良贷款年末余额1,544.17亿元,不良贷款率4.69%。 以往国有银行资产中绝大部分是贷款,收入的绝大部分也靠存贷款利差。可从工行2005年的年报中,我们却看到工行在资产结构和收益结构方面的显著变化。该行非信贷生息资产的大幅增加直接带来了收益结构的调整,这表示工行绝对依靠存贷款利差过日子的时代即将结束。 业务结构和资产结构调整成果的显现使得工行持久发展能力增强,加之其多项业务在市场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这无疑也会增加投资者的“兴趣”。 不良贷款率降至4.69% 另据年报显示,工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效果逐渐显现,其不良贷款率降幅明显。 截至2005年年底,工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544.17亿元,不良贷款率降至4.69%,较上年下降16.47个百分点。许多专家认为,能否保持新发放贷款的质量对于中国银行(行情,论坛)业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也决定着中国的银行能否真正进入“国际先进银行的行列”。根据数据测算,工行2000年以后发放贷款的不良率应该在2%以内。这个数字应该说来之并持续得以保持非常不易。毕竟,我们的市场信用环境和法律环境还不是十分完善。 该年报摘要还显示,由于财务重组、发行长期次级债、资产组合优化等因素,工商银行的资本实力大为增强,资本充足率明显提升,2005年年底资本净额达3118.44亿元,资本充足率9.89%,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8.11%。
我可以发些资料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