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成都理工大学有哪些学报

发布时间:

成都理工大学有哪些学报

主要栏目有:地质与矿产,油气地质与勘探,水文与工程地质,核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与应用化学等。

成都理工大学在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东三路1号。

更多学校信息:

中文名:成都理工大学

英文名: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简    称:成都理工、CDUT

创办时间:1956年

属    性:“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省部共建大学 ,省属重点大学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所属地区:中国 四川 成都

知名校友:黄润秋,多吉,刘宝珺,王成善

主管部门:四川省人民政府

硕士点:20个一级学科,130个二级学科 [2]  个

校    训:穷究于理,成就于工

校    歌:《理工之歌》

主要院系:地球科学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环境学院、地球物理学院等

学校代码:10616

主要奖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中国专利奖金奖各1项

扩展资料:

学校学术资源:

1,馆藏资源

学校建有2个图书馆,渠东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阅览座位6000个,渠西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阅览座位1200个,图书馆馆藏印刷型书刊249万册,拥有数字资源数据库97个,电子图书281万册,电子期刊4.9万种。

图书馆实行“藏、借、阅、咨一体化”的开放服务模式,实现了印刷型文献与数字化信息的和谐统一,馆内建有国土资源西南地区科技查新站和四川省高等学校文献传递服务中心。

2,展示馆所

学校拥有一座在西部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以地学类藏品为主的自然博物馆,馆藏标本丰富,其中拥有国家级及世界级的精品和珍品,如“合川马门溪龙”、“大竹重庆鱼”、“隆昌铁陨石”等。博物馆获得包括区、市、省、国家所有级别的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

3,学术期刊

学校主办学术期刊6种,其中有CSCD核心期刊2种、中文核心期刊2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4种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成都理工大学主办的、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前身是1993年创刊的《四川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办于1960年,原名《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60~1993年)、《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4~2002年)。

入选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一版(1992)、第三版(2000) 、第四版(2004) 和第五版(2008);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此外,该刊还是“四川省自然科学学术类质量一级期刊”;先后15次在国家部委和四川省组织的科技期刊评比中获奖,其中在教育部组织的科技期刊评比中获一等奖3次、二等奖2次、优秀科技期刊奖1次、精品科技期刊奖1次。

根据教育部“教技[1999]1号”文件,该刊于1999年7月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优秀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cscd

李瑞教授先后主持完成了“七五”、“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辽河、长庆、大庆、四川、华北、西南等局级横向项目20余项。多项研究成果被评为国际先进、国内领先。获部科技成果二、三等奖5项,校科技成果一等奖及局级科技成果奖多项。现主持在研国家“863”、“973”《多元地学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中信息提取子项、第二主持西南分公司重大科研项目“孝泉-新场-丰谷地区高分辩层序地层与砂体分布研究”等项目4项。在《石油物探》、《矿物岩石》、《测井技术》、《成都理工大学学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论文被EI、GeoRef和CSCD等收录; 专著2部,其中《裂缝性碳酸盐岩测井储层参数研究及应用》获”中国西部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在教学与研究生培养方面,主要为本科生讲授《油矿地球物理测井》、《勘察地球物理测井》、《勘探地球物理新技术》等课程。为博士、硕士研究生讲授《油气田开发测井》、《测井地质及测井技术》、《地球物理测井概论》、《地球物理测井资料数据处理》等课程。曾先后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个人二等奖、集体二等奖。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固体地球物理学、应用地球物理、信息与信号处理等专业,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地球物理测井信息处理、物探信息挖掘技术与应用研究、井-震-地质综合油气评价、信息管理与数据挖掘。现指导在读博、硕士研究生30余人。

成都理工大学在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东三路1号。

更多学校信息:

中文名:成都理工大学

英文名: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简    称:成都理工、CDUT

创办时间:1956年

属    性:“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省部共建大学 ,省属重点大学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所属地区:中国 四川 成都

知名校友:黄润秋,多吉,刘宝珺,王成善

主管部门:四川省人民政府

硕士点:20个一级学科,130个二级学科 [2]  个

校    训:穷究于理,成就于工

校    歌:《理工之歌》

主要院系:地球科学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环境学院、地球物理学院等

学校代码:10616

主要奖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中国专利奖金奖各1项

扩展资料:

学校学术资源:

1,馆藏资源

学校建有2个图书馆,渠东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阅览座位6000个,渠西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阅览座位1200个,图书馆馆藏印刷型书刊249万册,拥有数字资源数据库97个,电子图书281万册,电子期刊4.9万种。

图书馆实行“藏、借、阅、咨一体化”的开放服务模式,实现了印刷型文献与数字化信息的和谐统一,馆内建有国土资源西南地区科技查新站和四川省高等学校文献传递服务中心。

2,展示馆所

学校拥有一座在西部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的以地学类藏品为主的自然博物馆,馆藏标本丰富,其中拥有国家级及世界级的精品和珍品,如“合川马门溪龙”、“大竹重庆鱼”、“隆昌铁陨石”等。博物馆获得包括区、市、省、国家所有级别的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

3,学术期刊

学校主办学术期刊6种,其中有CSCD核心期刊2种、中文核心期刊2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4种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四川省教育厅主管、成都理工大学主办的、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前身是1993年创刊的《四川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办于1960年,原名《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60~1993年)、《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4~2002年)。

入选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一版(1992)、第三版(2000) 、第四版(2004) 和第五版(2008);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此外,该刊还是“四川省自然科学学术类质量一级期刊”;先后15次在国家部委和四川省组织的科技期刊评比中获奖,其中在教育部组织的科技期刊评比中获一等奖3次、二等奖2次、优秀科技期刊奖1次、精品科技期刊奖1次。

根据教育部“教技[1999]1号”文件,该刊于1999年7月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优秀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报录比

好考。

成都理工大学是一所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主要以理工为主,是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成都理工大学的研究生相对来说还算比较好考,考研的难易程度主要取决于地域、名气、排名等,一般来说发达地区特别是大城市的重点大学都难考,而非重点大学则相对好考。成都理工大学虽然位于成都,但不是985、211工程大学,所以成都理工大学考研相对不难。

2019年成都理工大学研究生的录取线:

扩展资料

学校设有地球科学学院、能源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环境学院、地球物理学院、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等17个教学学院。

还开设了地质学、地球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等92个本科专业,涵盖了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哲学、农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

成都理工大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报录比3:1。成都理工大学不是985、211院校,考研的难度会相对来说小一些。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报录比3:1。

成都理工大学复试占比如下:

成都理工大学机械不充足,一志愿上岸人数只有总人数1/2,可以看到其考研难度比同城双一流西南石油大学难度小多了。

成都理工大学机械招生只有专硕名额,名额大概有50个左右。接下来我们具体看一下过去几年的成都理工大学机械考研考情:每年招生专业目录的名额都只是计划名额,看此篇文章的我相信大家都是统考生,因此当年发布的招生专业目录里名额参考价值不大,只有参考前几届录取名额才能预测下一届统考招生名额,因此学长统计了历年最终统考录取数据。报考人数:学校不公布报录比,预计报录比约为2:1左右。复录比:上线不足,进复试基本录取,复录比1:1左右。成都理工虽然是双一流高校但机械实力并不强。成都理工机电学院22年第一次招收研究生,之前在核工程学院招生,22年各专业接收半数调剂,生源不足,考过国家线即可录取,总体难度不大。关于复试一般来说复试都是到目标院校现场参加复试(线下方式),有笔试、面试,近两年由于疫情原因各校被迫进行了网络远程复试(线上方式),以下主要介绍线下复试方式。(一)复试内容复试分为两个部分:笔试和面试。其中笔试部分机械工程考: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器人工程考电工学。(二)录取办法

总成绩=(初试总成绩÷5)*60%+复试总成绩*40%。

以上是线下复试情况,如果是因为疫情线上远程网络复试,则初复试占比为70%:30%。

众所周知,我们常常能听到一句话:选择大于努力,对于某些二三战的同学来说可能并不是他们不够努力、分数不够高,很可能是选择方向错误。举个例子,去年清华大学应用统计专业课分数线140,远远高于其他学校的分数,报录比甚至大于10:1,可想而知竞争多激烈,所以报录比的查询比我们想象中的更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学院的研究生官网去查询学校所在学院历年的报考信息,基本都是学校统计好上传到官网上的,但是对于部分学校来说,考研信息例如报录比复录比等并不会公布。

我们可以通过中国教育在线去查询各个学校的报录比信息,但是也有缺点,网站上的信息有部分是缺失的,部分学校部分年份的报录比缺失也会导致我们无法更好的去进行报考前的分析。

我们可以寻找微信上的一些公众号小程序去搜集这方面的资料,例如考研报录比助手、中公考研网、启航教育等,不过资料良莠不齐,也需要大家好好判断。

相信大家在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学长学姐们,这时候各位的关系网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我们可以通过学长学姐去了解报考学校的消息,相对来说这些消息都是一手消息且准确率较高。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社科)、辽宁师专学报 (社科)、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沈阳工程大学学报(社科)、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山西能源学院学报》、《齐齐哈尔大学学报》、《长江大学学报》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硕士读作可发,优质稿件不收版面费.

审核速度很快,大部分投稿一个月就能拿到终审结果,审核难度也不高。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硕士独作可发,不收版面费。

虽然是社科类学报,但主要还是发布农业研究,三农问题等方向的论文。

审核速度方面,初审就要大半个月,外审也经常要拖两三个月,不过编辑态度貌似还不错,联系询问都会有回复,退稿也会多少写点意见。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办于1960年,原名《成都地质学院学报》、《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刘后平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关于成都理工大学教师名单如下: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导师介绍: 花海燕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导师介绍: 肖建春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导师介绍: 林宇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导师介绍: 胡锡琴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导师介绍: 谭立勤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导师介绍: 管海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导师介绍: 刘后平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导师介绍: 苏玉琼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导师介绍: 钟永建

成都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导师: 鲁红英

成都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导师: 赵川

成都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导师: 丁照宇

成都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导师: 钟晓玲

成都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导师: 郭亚莎

成都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导师: 孙旭

成都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导师: 周冬梅

成都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导师: 陈金鹰

成都理工大学政治学院导师介绍:张春和

成都理工大学政治学院导师介绍: 郭朝辉

成都理工大学政治学院导师介绍: 杜春华

成都理工大学政治学院导师介绍:龚世达

成都理工大学政治学院导师介绍: 陈俊明

成都理工大学政治学院导师介绍: 许若兰

成都理工大学政治学院导师介绍: 李荃辉

成都理工大学政治学院导师介绍: 王迎川

成都理工大学政治学院导师介绍: 罗映光

成都理工大学政治学院导师介绍: 谭书敏

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导师: 吴健

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导师: 张萍

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导师: 陈聆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导师介绍: 阳正熙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导师介绍: 董树义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导师介绍: 陈翠华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导师介绍: 龙训荣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导师介绍: 钟康惠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导师介绍: 李佑国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导师介绍:毛晓冬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导师介绍: 孙燕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导师介绍: 李葆华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导师介绍: 张成江

传感器在环境检测中可分为气体传感器和液体传感器,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传感器检测技术论文,仅供参考!

试述传感器技术在环境检测中的应用

摘要:传感器在环境检测中可分为气体传感器和液体传感器,其中气体传感器主要检测氮氧化合物和含硫氧化物;液体传感器主要检测重金属离子、多环芳香烃类、农药、生物来源类。本文阐述了传感器技术在环境检测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气体传感器 液体传感器 环境检测

中图分类号:O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越加重视,在实际的环境检测中,人们通常需要既能方便携带,又可以够实现多种待测物持续动态监测的仪器和分析设备。而新型的传感器技术就能够很好的满足上述需求。

传感器技术主要包括两个部分:能与待测物反应的部分和信号转换器部分。信号转换器的作用是将与待测物反应后的变化通过电学或光学信号表示出来。根据检测方法的不同,我们将传感器分为光学传感器和电化学传感器;根据反应原理的不同,分为免疫传感器、酶生物传感器、化学传感器;根据检测对象不同,分为液体传感器和气体传感器。

1气体传感器

气体传感器可以对室内的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尤其是有污染的房屋或楼道;也可以对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检测,如含硫氧化物、氮氧化合物等,检测过程快速方便地。

以含氮氧化物(NOx)为例。汽车排放的尾气是含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消费水平的提高,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呈逐年上升趋势。通过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对汽车尾气及工厂废气中的含氮氧化物进行直接检测。如Dutta设计的传感器,采用铂为电极,氧化钇和氧化锆为氧离子转换器,安装到气体排放口,可以检测到含量为10-4~10-3的NO。含硫氧化物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也是目前环境检测的重点项目,因为在大气环境中的含量低于10-6,需要更高灵敏度的传感器。如高检测的灵敏度的表面声波设备。

Starke等人采用直径为8~16nm的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钨纳米颗粒制作的纳米颗粒传感器,对NO和NO2的检测下限可达到10-8,提高反应的比表面积,增加反应灵敏度,且工作温度比常规的传感器大大降低,减少了能源消耗。

2液体传感器

在实际环境检测中,液体传感器大多应用于水的检测。由于水环境中的污染物种类广泛,因此液体传感器比气体传感器的应用更为广泛和重要。水中的污染物除了少量的天然污染物以外,大部分都是人为倾倒的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中,重金属离子为重点检测对象;有机污染物包括杀虫剂、激素类代谢物、多环芳香烃类物质等。这些污染物的过度超标,会严重影响到所有生物体的健康和安全。

2.1重金属离子检测

采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主要来源包括开矿、冶金、印染等企业排放的废水。这些生产废水往往混合了多种废水,所含的重金属离子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汞、锰、铅、镉、铬等。重金属离子会不断发生形态的改变和在不同相之间进行转移,若处置不当,容易形成二次污染。生物体从环境中摄取到的重金属离子,经过食物链,逐渐在高级生物体内富集,最终导致生物体的中毒。因此如果供人类食用的鱼类金属离子超标,将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对于重金属离子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Burge等人发明的传感器,可以利用1,2,2联苯卡巴肼和分光光度计,可以检测地下水中的重金属铬浓度是否超标。

除了通过化学反应检测外,采用特殊的生物物质,也可以方便和灵敏地检测重金属离子。如大肠杆菌体内有一种蛋白质可以结合镍离子,有人在这种蛋白质的镍离子结合位点附近插入荧光基团,当蛋白质结合镍离子后,荧光基团会被淬灭,由于荧光的强度与镍离子浓度成反比,从而实现对镍离子的定量检测,检测范围未10-8~10-2mol/L。日方法也可应用于检测Cu2+、Co2+、Fe2+和Cd2+等几种离子中。他们还结合了微流体技术,该技术只需消耗几十纳升体积的待测液体,就可以对100nmol/L以下浓度的Pb2+进行检测。Matsunaga小组将TPPS固定在多孔硅基质中,当环境中存在Hg2+时,随着Hg2+浓度的变化,TPPS的颜色会从橘黄色逐渐转变成绿色,该传感器的检测限为17.5nmol/L,通过加入硅铝酸去除干扰离子Ni2+和Zn2+。

利用传感器技术不仅可以准确测定待测物的浓度,而且由于传感器的微型化技术特点,还可以通过传感器的偶联,进行多项指标的检测。Lau等人设计了基于发光二极管原理的传感器,可以同时检测Cd2+和Pb2+,该传感器对Cd2+和Pb2+的检测限分别为10-6和10-8。

2.2农药残留物质的检测

农药是一类特殊的化学品,它在防治农林病虫害的同时,也会对人畜造成严重的危害。中国是农业大国,每年的农药使用量相当庞大,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监测。采用钴-苯二甲蓝染料和电流计就能方便地检测三嗪类除草剂,无需脱氧,直接检测的下限为50Lg/L,如果通过预处理进行样品浓缩后,检测限可以达到200ng/L。

采用带有光纤的红外光谱传感器可以进行杀虫剂的快速检测。将光纤内壁涂覆经非极性有机物修饰的气溶胶材料后,能显著改善光纤中水分子对信号的耗散作用,并且能够提取出溶液中的有机磷类杀虫剂进行光谱分析。此类传感器对于有机溶剂,如苯、甲苯、二甲苯的检测限则可达10-8~8*10-8。

2.3多环芳香烃类化合物的检测

多环芳香烃类物质是另外一大类有害的污染物质,这类物质具有致癌性,但在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均会使用或产生此类物质。水体中的多环芳香烃类物质含量非常低,一般在10-9范围内,因此需要借助高灵敏度的检测传感器,Schechter小组发明了光纤光学荧光传感器。在直接检测过程中,待测样本中还可能存在一些如泥土这样的干扰物质,会降低检测信号值,如果用聚合物膜先将非极性的PAH富集,然后对膜上的物质进行荧光检测,从而解决信号干扰问题,报道称这种经膜富集后的传感器技术,对pyrene的检测可达到6*10-11,蒽类物质则可达4*10-10。Stanley等人利用石英晶振微天平作为传感器,在芯片表面固定上蒽-碳酸的单分子膜,检测限可达到2*10-9。

基于免疫分析原理,采用分子印迹的方法,在传感器表面印上能够结合不同待测物质的抗体分子,可以实现多种不同物质的检测。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微接触印刷技术,也可应用到该领域,这样制备得到的传感器体积可以更加微型化。

2.4生物类污染物质

除了以上的无机和有机合成类污染物质,还有生物来源的一些潜在污染分子。如激素类分子及其代谢物的污染常常会引起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异常。Gauglitz带领的研究小组采用全内反射荧光生物传感器和睾丸激素抗体,对河流中的睾丸激素直接进行了即时检测,其检测限为0.2ng/L。该技术无需样品的预处理,对于不同地区的自然界水体均可以进行睾丸激素的现场直接检测,检测范围为9~90ng/L。

另外,致病菌和病毒也是被检测的对象,水体中出现某些特定菌种,可以表明水体受到了某种污染,利用传感器技术非常容易检测到这些生物样本的存在,而且选择性非常高,如可以从烟草叶中快速地发现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采用QCM可以直接检测到酵母细胞的数量。

3结论和展望

目前,传感器技术已开始应用于各环境监测机构的应急检测,但是实际应用中有诸多的局限性,比如在对大气中的某些有害物质进行检测时,由于其含量往往低于传感器的最低检测限,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气体的浓缩处理,这样就使传感器不容易实现微型化,或者需要借助更高灵敏度的传感器;同样,在野外水体检测时,常常会出现待测水体含有多种复杂干扰成分的情况,无法与实验室的标准化条件相比;在有些以膜分离分析技术为原理的传感器中,其膜的使用寿命往往较短,而频繁更换新膜的价格较为昂贵,因此仍然无法得到广泛的应用。

尽管如此,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仍然有望应用于将来工厂企业排气、排污的现场直接检测和野外环境的动态无人监测,而且其结果能与实验室常规仪器的检测结果相符,这样将大大加快对环境监测和治理的步伐。

参考文献

[1]NaglS,eta.lTheAnalyst,2007,132:507-511.

[2]GuptaVK.Chimia,2005,59:209-217.

[3]HanrahanG,eta.lJournalofenvironmentalmonitoring,2004,6:657-664.

[4]HoneychurchKC,eta.lTrendsinAnalyticalChemistry,2003,22:456-469.

[5]AmineA,eta.lBiosensorsandBioelectronics,2006,21:1405-1423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是电气信息类专业重要的主干专业课,传统授课方法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应用层面的培养。针对此问题试图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案改革进行探讨,提出一套技能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工程思维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是电气信息类专业重要的主干专业课,是一门必修课,也是一门涉及电工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光电检测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精密机械设计技术等众多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综合性技术,现代检测系统通常集光、机、电于一体,软硬件相结合。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我国普通高校的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开设。本课程侧重于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理论的传授,重知识,轻技能;教师之间也缺乏沟通,教学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一、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改革必要性分析

笔者在独立学院讲授“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已有四年,最开始沿用了研究型大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由于研究型大学是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而独立学院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较大差异,在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发现传统方案不太符合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

该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其中也有大量的理论知识、数学推导,而传统的研究型教学方法普遍都以理论教学为主,在课堂上大篇幅讲解传感器的原理,进行数学公式推导,相比而言传感器的应用通常只是通过一个实例简单介绍,导致最后大多数学生只是粗略地知道该传感器的结构,而不知道如何用,在哪里用。

2.教学模式单一

该课程传统上以讲授的教学方式为主,将现成的结论、公式和定理告诉学生,学生不能主动地思考和探索,过程枯燥乏味,导致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同时理论教学与实训、实践教学脱节问题也很严重。

3.教学实验安排不合理

传统的实验课程安排,验证性实验比例高达80%,综合设计性实验极少,缺少实训、实践环节。然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以实践教学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以在学生毕业时达到企业对技术水平与能力的要求,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二、适合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方案改革

传统的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课程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种方案能够培养研究型人才,但却无法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潜心研习,并反复实践,总结出以下几个可以改革的方面。

1.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工程思维

本课程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各种类型传感器的原理,传统的教学要讲清楚其中的来龙去脉,而本人则认为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充分讲授清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即可,涉及大额数学公式可以选择重要的进行讲解,其他则可作为学生的自学内容,让学生课余自学。同时应该重点讲解该传感器的工程应用实例;另一方面要结合最新实际工程讲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应用型工程学习思维。

2.改革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是“灌输式”的方法,无论学生是否接受,直接把要讲的内容全部讲述给学生,而这也违背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出发点和归宿。笔者认为应该应用工程案例教学,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教学过程中要从不同行业提取典型的工程应用实例,精简以后作为实例进行讲解。在进行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系统观,让学生明白这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而是与自动控制原理、智能控制理论等课程相融合的,以达到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

4.实验环节改革

实验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中理论、概念的感性认识。以往该课程的实验内容大部分为原理性、验证性的实验,学生容易感到枯燥无味,毫无学习积极性,很少有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发现问题,实验效果极不理想。为了改变这种模式化的教育,笔者将实验内容由传统的验证性实验调整为设计开发型实验。在实验教学中根据客观条件在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开拓性实验项目以及设计综合性实验。

5.改革教学评价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效的学习成果反馈机制是促进教学相长的必要手段,目前该课程都是通过课程作业进行学习效果反馈,可以采用每一个章节布置一道设计型题目,让学生更加广泛地查阅资料,并在一定知识广度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题目中用到的内容,进而从更深的层面分析解决问题,以达到深度、广度相结合的效果。

本文针对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传统研究型大学的方案,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并根据四年的教学积累,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验环节、教学评价及反馈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了一套改革的方法和措施。本方案以实际工程应用实例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上侧重于传感器应用方面的讲解,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能力,重视实验环节,以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代替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建平,甘媛.“传感器”课程实验教学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2]曹良玉,赵堂春.传感器技术及其应用.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3]李玉华,胡雪梅.传感器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Ⅱ技术与市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