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测绘规划论文2000字

发布时间:

测绘规划论文2000字

测绘科技信息工作在波澜壮阔的测绘体制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测绘科技论文3000字,仅供参考!

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的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对数字地球和现代测绘科技的深入分析,对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的发展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供同行探讨。

[关键字] 数字地球 现代测绘 科技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码] C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2-117-1

0引言

所谓的数字地球也即是指一个用地球坐标为依据,同时具有多分辨率的海量数据以及多维显示的地球虚拟系统。数字地球看成是"对地球的三维多分辨率表示、它能够放入大量的地理数据"。而现代测绘科技则是以计算机技术和光电技术以及网络通讯技术,同时加上空间科学和信息科学为基础的科学技术,而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不断完善,以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核心,并且将地面原有的特征点以及界线都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置信息,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之用,从而为社会的生产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当前社会的各领域和行业中,各种技术和理论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还涌现出了大批先进的技术和理论,而在当前的数字地球和测绘科技中也不例外,随着大量先进技术以及理论在数字地球和测绘科技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数字地球和现代测绘科技的水平,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就数字地球和测绘科技的实际情况而言,其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严峻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数字地球和测绘科技的发展,还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文从测绘学的现代发展出发,对数字地球和现代测绘科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对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的发展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同行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进而为我国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测绘学的现代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也不断提高,因此人们迫切的需要加深对地球的认识,从而才能够更好的改造自然,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测绘学是人类认识自然和认识地球的重要手段,随着测绘学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认知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尤其是随着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在测绘领域中也加大了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力度,从而使得现代测绘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达到了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而利用现代测绘学将测绘我国的地图就能够大幅度缩短工期,从而解放了许多劳动力,进而有效地节约了成本。

今天,光缆通讯、卫星通讯、数字化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使测绘产品从单一纸质信息转变为磁盘和光盘等电子信息,产品分发可从单一邮路转到"电路"(数字通讯和计算机网络传真),测绘产品的形式和服务社会的方式由于信息技术的支持发生了很大变化,实现了信息化的发展。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所有制成份和运行体制的改革,需要开放民用国家测绘产品;从技术方面看,西方国家卫星测地技术可制作全球几乎任一地区1m分辨率(相当1∶1万比例尺)的地图,卫星上的GPS又可将这种地图纳入全球参考框架和转换为他们的国家坐标系,中、小比例尺国家地图的保密价值已大大降低;对于军事敏感的重力数据,卫星重力技术所发展的低阶全球重力场模型已足够用于他们的远程战略导弹发射。

2数字地球和现代测绘学

地球上一切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空间位置,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所需要的信息绝大部分(约80%)都与地理位置相关。中国21世纪议程62个优先发展项目中,约有40个需要建立或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是利用海量地理信息(即地球空间数据)对地球所做的多分辨率、3维数字化描述的整体信息模型,便于人类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合理使用,为人类认识、改造和保护地球提供一种新的手段,这里在数字地球的概念中突出显示了地理坐标的框架作用,因此NSDI是数字地球的基础设施,要求提供(地球)空间数据框架,包括大地测量控制框架(国家定位网和重力控制网)、数字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道路、水系、行政境界、公共地籍等基础地理数据集。在此框架上加载各类地球自然信息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等一切所需要和感兴趣的人文信息。为数字地球提供上述地球空间数据框架是测绘业本身的"专职",但又对测绘学提出了更高层的技术要求。

3测绘学和地球空间信息学

在本文第一部分已谈及测绘学在新的技术进步推动下的现代发展趋势。

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看,测绘学本质上就是一门关于地球空间信息的学科,传统的测绘受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和精度水平以及投入的局限,其产品主要是单一的地形图和在地形图基础上编绘的专用地图。它不能反映、至少不能及时反映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大范围和全球变化。其产品制作周期长,已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多种需要。信息技术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运行速度。

测绘学应该是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它的学科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界定测绘学的含义,已是世界各国测绘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于是从90年代开始,国际上将测绘学(Surveying and Mapping)更改为一个新词,以准确反映学科实质,Geomatics一词由此应运而生。随后,有关Geomatics的提法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是地学界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同,其中文译名也是五花八门,现在将它译成"地球空间信息学",已基本得到认同。不管人们对Geomatics的含义如何理解,但根据ISO的标准定义和国际测绘联合会(IUSM)对"测绘学"的定义,两者的含义是基本类同的,只不过Geomatics所涉及的地球空间信息的范围更宽一些。Geomatics更准确地描述了测绘学在现代信息--通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地球空间信息的极大需求的特点,因而发展和提高了测绘学的研究和工作领域,符合现代测绘学发展的实际。

4结束语

随着这些测绘技术以及测绘理论的应用,使得现代测绘科技水平得到了有效地提高,从而为帮助人们认识地球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本文对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的深入分析,同时加上对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发展的详细阐述,相信读者对其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而言之,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现代测绘的水平,还必须要加大对其的分析研究力度。

如何促进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事业快速发展

[摘要]"十二五"期间为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构建数字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发展壮大产业,建设测绘强国。刚召开的党的明确指出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硬件、软件的两手共同发展,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事业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走向,结合经济发展的动态,科学谋划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的发展蓝图,丰富测绘地理信息的资源,加大开发力度,加快实现自主创新的脚步,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测绘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字]测绘 地理信息 科技事业 发展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114-1

0 引言

测绘工作国家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前提保障性工作,是一个国家地信信息产业的基础组成部分。它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各种专题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信息,其成果是进行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农田建设、能源、交通、水利等大型工程建设、城乡规划建设、土地开发利用、重大灾害监测预报和科学研究、国防建设以及国家宏观管理决策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从八十年代初期,测绘业开始着手对传统测绘手段和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开展了数字化测图、机助地图制图、地图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GIS)、人卫激光测距(SLR)、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遥感(RS)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尽管我国测绘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其整体技术水平同国际测绘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远远满足不了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尚未解决,完整的数字化测绘生产技术体系尚未形成;测绘生产中生产速度慢、更新周期长、产品形式单一、地图印刷质量较低等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测绘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尤其是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等领域,从而严重影响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测绘信息综合开发应用水平较低,测绘高新技术集成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较弱,参与全球问题的国际合作研究尚待进一步拓展。 本文就如何促进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事业的发展做以下建议。

1 积极推进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

第一,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强对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改造和优化升级,积极开展各级各类专题数据库建设。将基础地理信息更新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紧研究建立新形势、新技术条件下的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机制,加快信息更新步伐,切实提高基础地理信息的现势性。第二,加强各级各类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整合,积极推进各级测绘部门之间以及测绘部门与有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不同数据源、不同类型、不同尺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集成应用。第三,尽快形成中央和地方测绘部门分级管理、标准统一、种类齐全、互联互通的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为实现测绘部门基础地理信息快速传送和充分利用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2 创新思维,以新的理念引领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发展

测绘地理信息人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勇敢地举旗亮剑,提出24 字总体战略,成为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新坐标。新理念的形成,让我们突破传统思维的桎梏,实现了由“测绘”向“测绘地理信息”的嬗变;让我们更加与时俱进,推动数字中国向智慧中国迈进;让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测绘工作模式,开辟了地理国情监测新领域;让我们加快转变发展模式,真正实现了公益性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和地理信息产业两条腿走路。只有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惯性思维的束缚,才能形成测绘地理信息文化“快”的灵魂、“干”的精神、“好”的品质,才能发扬好“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地理信息精神。

3 加强测绘科技人才资源建设

人才是科技创新和竞争制胜之本,没有人才就没有创新。一流的学术思想、一流的技术成果,需要有一流的人才。测绘科技人才资源建设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千方百计稳定现有科技人员,增强科研与生产单位对人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二是有计划地引进和培养优秀测绘科技人才,逐步开展成绩优异高级工程师的选拔评审,充实和壮大测绘科技创新队伍;三是培养和造就一批科技经营管理人才,提高测绘科技创新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管理水平。建立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机制,鼓励测绘生产单位设立特聘专家岗位,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测绘生产一线;鼓励职工开展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活动,并作为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通过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设、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以及在科技项目立项、评审和验收中设置人才培养指标等方式,培养造就一支由科技领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科技创新骨干和基层单位技术骨干等组成的测绘科技人才队伍。

4 加强基础研究和软科学研究

跟踪国际测绘学科前沿,发展测绘科学技术理论和方法,积极开展现代大地测量理论和地球动力学、新型数字摄影测量和遥感机理、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空间信息网格理论与技术等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增强测绘科技持续发展的后劲。结合测绘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测绘软科学研究,用以指导测绘管理实践,重点加强测绘发展战略、测绘管理理论、测绘管理体制、测绘法律法规、测绘统计指标体系、测绘工程设计管理以及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政策等方面的研究。

5 总结

坚持以测绘信息化带动测绘事业发展全局,促进测绘工作在完善体制机制、科技自主创新、快速传送信息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全面提高测绘部门的利用、监管、保障和服务水平。以推进国家信息化发展全局为着眼点,以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为重点,以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健全测绘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地理信息的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显著提高测绘行政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大力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测绘保障。

参考文献

[1]记者,周湛.推动地理信息新型服务业态大发展[N]. 中国测绘报. 2011-06-03.

[2]把握大好机遇努力奋发作为全力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再上新台阶[N]. 中国测绘报. 2011-12-20 (002).

[3] 本报记者 徐红. 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步伐加快[N]. 经济日报. 2010-01-25.

园林规划论文2000字

浅谈大学校园的园林绿化的论文

摘要: 高校的园林绿化工作,以教育教学为主,围绕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优良的环境。“环境育人”,校园中良好的绿化环境,能满足师生生理、心理上的需求,使人得到休息放松、心地平和、感情端正。对健康品格的塑造具有潜在的感染作用。随着园林绿化发展的趋势,人们对绿化的要求不再是一、两块草坪,三、四个花坛。而是要把校园绿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做,按照学校性质、师生的心理特点、功能要求和经济状况,营造出一个鲜明时代特征和独特艺术风格的多层次绿化空间。

1.大学校园绿化的基本原理

1.1园林美学与景观设计原理

中国园林美学主要是探索在审美客体与主体之间所构成的审美关系里,向主体提供符合发展的审美需要的客观条件,即创造出懂得美以及相应地接受了真善教育的主体。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园林绿化的手段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和谐的天人关系。大学校园绿地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就是要运用园林美学与景观设计学原理,科学合理组织各种景观要素,因地制宜,形成错落有致主次分明的景观体系。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创造出优美实用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校园环境。

1.2园林植物学与生态学原理

园林植物学是研究园林植物的种类、习性、栽培及应用的科学,是园林植物造景的理论依据。作为绿化的素材,园林植物科学合理的应用,不但能创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还能创造出独特的人文景观,在校园景观的.塑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态学一词是由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于1866年在《普通生物形态学》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从创建开始起,它就把生物与环境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最主要的研究内容而一直延续至今。运用园林植物学与生态学原理进行植物造景,科学合理地创造出多层次、全方位、多色彩、生态型、园林式校园环境这是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内容。如耶鲁大学校园中,乔、灌、草科学合理地复层搭配,创造出相适的植物群落,同时植物季相变化明显,呈现出宜人的生态景观

1.3心理学与环境行为学原理

校园心理学和环境行为学对大学校园绿化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恰当的运用环境行为学和心理学原理,分析大学校园师生的心理特征及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可以创造出符合大学教职员工和广大学生普遍心理和行为习惯的校园环境。

从生理的需要知道精神的需要,主体的数量呈现明显递减的“金字塔”形。在大学校园中,对于有着较高知识文化和审美标准的大学师生而言,安全、认同、自我实现、学习与美学的需要尤为重要,在校园绿地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中就要以此为出发点,考虑大学师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在空间的创建上要想方设法将这些抽象而迫切的心理需要,通过绿化的手段以软硬景观的物质形态得以物化,给予满足。

2.大学校园绿地的功能

2.1提高生态质量。

校园绿地的植被、水体能够以其所具有的自然性能,产生一定的生态效应,改善和提高校园的自然生态的质量。

2.2环境保护功能。

校园内的植物能够调节气温、湿度,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杀菌防病、减弱噪声等功能。

2.3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绿地为校园景观平添无尽的色彩和意境,为师生提供清新、优美的自然氛围和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

2.4起到隔离、保护作用。

校园内的花草树木,把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道路等各个不同的功能区域有机地隔离开来,提高了各个区域的安全度。

3.校园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3.1存在的问题

3.1.1缺乏科学认识和长远规划

由于校园园林绿化建设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加上师生对校园绿化功能不可替代性的认识不够,校园绿化建设的作用和价值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校园园林绿化建设工作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校园园林规划设计与校园建设不同步,规划方案缺少前瞻性、长远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有些高校公共绿地反复多次改造,树种频繁更换,如此重复建设,造成资金浪费。

3.1.2缺少规划设计方案

校园文化氛围由于重视不够,有的高校在绿化景观规划设计上投资较少或不投资,只是简单地在建筑周围安置一些绿地或照搬照套公园绿化规划模式,没有体现自身的文化和美学内涵;有的高校盲目投资,在设计上过分追求新、奇等观赏效果,追求理想化的高标准设计,忽略了校园原有的经济、环境、文化等因素,没有把园林建设的基本规律与学校特点相结合,导致设计与操作脱节,不能体现校园文化特色,使得总体设计水平难以达到较高的层次。

4解决办法

4.2.1面向未来,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做好总体规划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类在对信息技术发展美好憧憬的同时,更加眷恋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高校校园建设应遵循让信息化与园林化和谐并存的“信息园林”的建设理念,营造一个既具有传统文化氛围又富有时代气息的师生学居环境。应在学校总体发展目标指导下,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根据校园的实际情况,做好总体规划。

4.2.2合理配置植物

发挥植物群落的最大生产率,充分注意乔、灌、花草等对环境改善有益的植物群落的综合运用,以最大限度发挥绿地的生态效益。把握好树、草、花的比例,尽可能选择多种乔灌木和地被植物,利用植物不同冠型、色彩、质感,搭配成错落有致的生态植物景观。

4.2.3科学养护管理

保证校园环境可持续发展“三分种,七分管”,校园绿化建设必须遵循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进行科学管理,才能达到良好的绿化景观。

5.结语

学校校园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应结合大学的性质、办学宗旨,通过充分研究大学的自然、历史、文化等方式,以绿化的手段塑造文化意境,体现大学独特的人文内涵,彰显独特的个性,游息于柳暗花明的绿色校园,品赏于人文浓郁的亭廊格架,冥想于水木明瑟的山石池泉,沉思于曲径通幽的静谧空间,师生自会感到清静闲适,悠然自得,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身心得以放松和自由——这就是大学校园应有的绿地景观和人文景观,也是大学校园绿化的最终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 朱元恩.大学校园环境景观的概念设计[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2,(5):406-409.

[2] 鲍新梅,杨金华.论高校校园树草配植艺术[J].湖北农学院学报,2001,(1):18-20.

[3] 雷泽湘,费永俊.高校校园绿化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J].环境与开发,2000,(2):16-17.

[4] 沈济黄,叶长青.信息园林——构建新世纪信息化、人文化的景观大学城[J].新建筑,2002,(4):12-15.

[5] 关崇.大学校园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

[6] 雷泽湘,费永俊.高校校园绿化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J].环境与开发,2000,15(2):16-17

[7] 张江雪,李亮,王姣娥,徐伟.高校校园绿化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16(6):204-206

[8] 卞阿娜,甘永洪,方份.大学校园绿化探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102-105

[9] 王荣山,高占山.论高等学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特色[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456-457

[10] 安运华.长江大学校园绿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

园林的系统化设计内容摘要:关键词:园林设计是系统化的工作,其中包括多个独立的系统设计,传统的方法是将园林设计分为软景和硬景设计。这些都是依照园林外部的表现形式进行的表面肤浅的分类,文章则按照园林的内在特征进行分类,如生态系统设计、视觉系统设计、空间系统设计,人文系统设计。通过对园林设计更加深刻的理解,对园林设计工作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园林系统化设计生态视觉空间人文园林设计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园林本身看似由山水植物建筑等四大要素按照一定的秩序美感等组合而成,但蕴涵在里面的则是多方面知识的相互交叉与协作,如植物、生态、气候、建筑、材料以及美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么多的学科和知识如何运用到我们的设计当中来,组合成具有一定功能及美感的园林景观,这就需要系统化的设计。一般在设计上我们习惯按照园林外部的组成分为硬景系统和软景系统设计。这种只是从表面上对园林的构成进行的一个简单分类。而实际上园林的构成要复杂得多。园林的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园林的系统化设计按照园林的实质组成结构来说分为几个部分:生态系统设计、视觉系统设计、空间系统设计、人文系统设计。一、园林生态系统设计在城市还没有形成之前,主要是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动物、植物、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体。生态系统各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然而这种变化是缓慢的。当人类改造环境,发展生产,开展一系列经济活动,并离开森林、农田而逐渐聚居到城市,在这样一个历史进程中,人、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自上而下的环境共同组成城市生态系统,人类成为影响生态系统的主体,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生态系统的急剧变化。园林作为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人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最初的功能只是单纯地从功能方面的考虑,如栽植花果树木、观赏鸟兽禽鱼等,慢慢地过渡到陶冶性情、寄托情思、提供休憩环境、保护生态、改善环境、体育保健、防止灾害等方面,在诸多的因素中,园林对于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方面是首先应考虑的因素,园林从属于自然系统,是自然与人类的结合处、过渡地带。在这样一个敏感的地带,人与自然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园林设计一方面要按照人类的意志和要求进行建造;另一方面又必须是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进行。所以必须按照自然本身的规律来进行园林的设计亦即是园林的生态系统设计。正如麦克哈格所说:“世界是丰富的,为了满足人类的希望仅仅需要我们通过理解和尊重自然……设计必须结合自然。”二、园林视觉系统设计19世纪以来,平面设计师们就已经进入了某些我们现在所称的“环境视觉设计”领域,当时它被称为“标识绘制”。但这并不是说如今的环境视觉设计就是它的全部。从最原始的意义上而言,环境设计师关注的是一些标识的外观和感觉,这些标识可以是从一个简单的零售商店的招牌到医院、剧院或博物馆的整个指示系统的任何东西。前者可以是一块木板,上面的东西可以与这座建筑的其他部分或内部设计没有什么关系;后者则常常是整体导识系统中的主要成分,它与一个机构的标识和相关的平面因素联系在一起,显示出整体的环境特征。要成功地完成这项设计,并不像拨动一个开关那样把一维、二维变成三维那么简单。相反,它需要高超的能力,把平面的东西变成动态的三维物体。而且,这并不是一个抽象的过程,环境设计师们必须对各种新的材料和制作过程富有经验,有最新的知识,这样才能把纸上的构思变成具有功能的对象。园林作为人类的艺术创作,它必须是符合美的要求。作为人类所创造的美的环境和休憩场地,环境必须是最佳,视觉效果必须很好。园林的视觉系统主要是指园林外在形象给人的直观视觉感受,具体来说园林的外在形象主要是通过园林的比例、形状、体积、材料、构成等构成。园林视觉系统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是空间经营的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以人为本,为人类创造赏心悦目、合情合理、方便快捷的视觉系统空间。人对于园林视觉景观效果的认识或者是判断标准,又根据人自身的背景文化状况、审美层次的差异有着很大的不同。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1.横向文化差异对园林审美取向的影响:如东西方园林审美差异,东方以崇尚自然为主,园林也是自然式的设计,讲究山水之美、自然之美。而西方则以规则式园林为主,讲究几何、秩序美感。在这两种文化差异下,所做出的园林必定有着很大的差别。这些都与审美主体自身所在的环境背景有关。2.纵向文化差异对园林审美取向的影响:同一区域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对于园林审美也有着很大的差别,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于园林审美也有着一定的区别。因此,这就需要在我们的园林设计中明确我们所设计的园林潜在的欣赏对象。当然,如果是作为大众化的园林设计,就必须要满足所有人群的审美需求。三、园林空间系统设计园林是综合了多种艺术手段,主要运用空间构图的手法创造的一种艺术,它也可以看作是建筑的室外延伸部分,是一具有三维特性的空间场所,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地。从宏观上来看,园林是城市绿色空间系统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是调解城市生态环境和作为居民接触自然的游憩空间。当前,人们已改变原有单纯的“家庭——工作单位”式空间流动模式,并热衷于走出居室,走向充满绿色和阳光的大自然——游憩、娱乐、运动和交流。(转第137页)(接第129页)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时,首先应从大的空间角度进行思考,从用地规模、空间规模、空间序列组织、空间视线、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研究,做出定性、定量规划。如先制定城市绿色空间系统建设总体目标。对城市空间进行调整,形成“点型、带型、场型空间”相结合的空间系统。其次,对于园林本身来说,其内部自身的空间组织、空间分隔等,也应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来进行安排,在设计的过程中,按照功能的要求,划分各功能性的空间,按照密闭程度的不同,分为开敞空间、封闭空间、半开敞空间等。各个空间的衔接与过渡必须自然流畅,偶然天成。共同形成整个园林空间系统。四、园林人文系统设计园林作为人类社会的产物,是自然的人化,或者是人化的自然,自始至终都离不开人的参与,人也是园林创作和享受的主体,人所存在的社会背景及人本身的文化状况的不同使得世界上的园林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如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别、时间顺序上的差别。园林的人文系统设计主要是指园林设计中对于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思想观念的尊重与表达,如在西方传统园林中,崇尚人工、几何、秩序,表现出的是一种理性的思想观,园林则多规整、对称、机械,在园林中安放有各种古典的神话传说雕塑,表达人定胜天的思想。而在东方,儒道佛思想影响至深,园林一直表现为对自然的尊重,山水乃自然之根,人寄情山水,崇尚自然。从文化、美学,人的视觉、意向、心理感知等方面,赋予园林规划更多的人文关怀。从整体上控制并营造城市景观的独特性、连续性,使人得到更多的享受。只有在各自的环境中,大家才能够找到自己心灵的寄托。五、园林各系统的联系与组织园林设计作为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我们需要对各个系统进行综合的整理,各个系统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彼此之间互相穿插,生态系统设计是园林的根本,视觉系统设计关系到园林的外在美感,空间系统设计关系到园林内部空间的结构组合,人文系统设计则是园林的灵魂,园林也只有在符合自然发展逻辑的情况下,通过自身外在和内在的美观与秩序,以及独特的文化艺术内涵,才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产品。以上通过对园林设计中各个因素、概念及相互联系的分析,从本质上对园林设计进行剖析,希望能对现代的园林设计工作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参考文献:[1]李嘉乐,张文德.园林无俗情“.中西古典园林审美观的比较”——兼论中国新园林的展望.陈尔鹤,张丽萍.南京出版社,1994.[2]杨赉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3]麦克哈格著,芮经纬译.设计结合自然.天津大型出版社,2006.[4]王艺湘,王芝湘.环境视觉导识设计.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测绘学概论论文2000字

对测绘学和他的一个孩子的描述——测绘学概论论文姓名:*** 学号:2007******** 学院:测绘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班主要词:测绘 历史 发展 分类 大地测量学摘要:测绘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测绘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球,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逐步深化,要求精确测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从而促进了测绘学的发展。测绘学主要分为:1、大地测量学 2、摄影测量学 3、地图制图学 4、工程测量学 5、海洋测绘学。大地测量学的基本目标是测定和研究地球空间点的位置、重力及其随时间变化的信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国家安全、以及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研究等提供大地测量基础设施、信息和技术支持。引言:进入大学,进行了一学期的测绘学概论的学习,教授们的讲解都很精辟,从中,我对测绘学有了大致地了解。下面,我就一学期所学、所得从测绘的发展、分类等方向以及大地测量方面进行一下小结。测绘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测绘技术起源于社会的生产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测绘学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是:研究实体(包括地球整体、表面以及外层空间各种自然和人造的物体)中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各种几何、物理、人文及其随时间变化的信息的采集、处理、管理、更新和利用的科学与技术。测绘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球,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逐步深化,要求精确测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从而促进了测绘学的发展。因此测绘学可以说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科学。测绘学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地图,地图的演变及其制作方法的进步是测绘学发展的重要标志。测绘学获取观测数据的工具是测量仪器,测绘学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测绘方法和测绘仪器的创造和变革。测绘仪器的发展经历了早期游标经纬仪到小平板仪、大平板仪、水准仪、航空摄影机、摆仪、重力仪、电磁波测距仪、激光测距仪、解析测图仪以及现代的自动绘图机。随着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测绘学这一古老的学科在这些新技术的支撑和推动下,出现了以“3S”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测绘科学技术,使测绘学科从理论到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测绘学中出现了3S新技术,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3S技术的集成,是GPS、RS、GIS技术的发展,并走向集成,是当前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在3S技术的集成中,GPS主要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的空间位置;RS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大面积地表物体及其环境的几何与物理信息,以及它们的各种变化;GIS则是对各种来源时空数据的综合处理分析和应用的平台。测绘学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很高的地位。测绘学在科学研究中是不可缺少的,它在探索地球的奥秘和规律、深入认识和研究地球的各种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测绘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是广泛的,在经济发展规划、土地资源调查和利用、海洋开发、农林牧渔业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各种工程、矿山和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必须进行相应的测量工作,编制各种地图和建立相应的地理信息系统,以供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决策使用;在现代国防建设中,为建立国家边界及国内行政界限,测绘空间数据库和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在实际疆界划定工作中起着基础信息的作用,而且对于边界谈判、缉私禁毒、边防建设与界限管理中均有重要作用;另外,社会发展也是离不开测绘学的,社会发展的大多数活动是在广袤的地域空间进行的。政府部门或职能机构既要及时了解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分布特征与资源环境条件,也要进行空间规划布局,还要掌握空间发展状态和政策的空间效应。测绘学科的现代化发展促使测绘学中出现了若干新学科,例如卫星大地测量(或空间大地测量),遥感测绘(或航天测绘),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等等。但按照传统的学科分类,测绘学主要分为:1、大地测量学 2、摄影测量学 3、地图制图学 4、工程测量学 5、海洋测绘学。20世纪地球科学进步的一个突出标志是人类开始脱离地球,并将得到的数据和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以地理信息系统形式存储、管理、分发、流通和应用。通过航空航天遥感(包括可见光、红外、微波和合成孔径雷达)、声呐、地磁、重力、地震、深海机器人、卫星定位、激光测距和干涉测量等探测手段,获得了有关地球的大量地形图、专题图、影像图和其他相关数据,加深了对地球形状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的了解及对固体地球、大气、海洋环流的动力学机理的认识。利用对地观测新技术,不仅开展了气象预报、资源勘探、环境监测、农作物估产、土地利用分类等工作,还对沙尘暴、旱涝、火山、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展开了科学研究,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科技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为地球科学的研究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它的贡献。下面就来具体介绍一下大地测量学。大地测量学的基本目标是测定和研究地球空间点的位置、重力及其随时间变化的信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国家安全、以及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研究等提供大地测量基础设施、信息和技术支持。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是:(1)建立和维护高精度全球和区域性大地测量系统与大地测量参考框架;(2)获取空间点位置的静态和动态信息;(3)测定和研究地球形状大小、地球外部重力场及其随时间的变化;(4)测定和研究全球和区域性地球动力学现象,包括地球自转与极移、地球潮汐、板块运动与地壳形变以及其它全球变化;(5)研究地球表面观测量向椭球面和平面的投影变换及相关的大地测量计算问题;(6)研究新型的大地测量仪器和大地测量方法;(7)研究空间大地测量理论和方法;(8)研究月球和行星大地测量理论和方法,牙研究月球或行星探测器定位、定轨和导航技术,构建月球或行星坐标参考系统和框架,探测月球和行星重力场。现代大地测量学主要有以下六个特点:1、长距离、大范围 2、高精度 3、实时、快速 4、“时间维” 5、地心 6、学科的融合。大地测量学是测绘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数字中国和数字区域的几何和物理的基础平台,它通过将各种空间信息源统一起来,重构这些信息源之间的几何和物理的拓扑关联。因此,大地测量是组织、管理、融合和分析地球海量时空信息的一个数理基础,也是描述、构建和认知地球,进而解决地球科学问题的一个时空平台。大地测量学有多种分类,我们一般将其分为四类:实用大地测量学、椭球面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和卫星大地测量学。其中,实用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地面大地控制网,即以精确可靠的地面点坐标、高程和重力值来实现大地测量系统。椭球面大地测量是实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的数学基础,为对实用大地测量观测数据进行统一处理和表示,必须将观测数据归算到一个易于表示的椭球面上进行数字或几何的处理与表示。物理大地测量学的任务主要是研究利用地球的重力等物理观测量(包括直接观测量和间接观测量)确定地球形状、地球外部重力场及其变化等问题。卫星大地测量学是利用人造卫星进行精确测量,研究利用这些观测数据解决大地测量学中的问题。通过对测绘学概论的学习,我掌握了基本的测绘学科知识,了解了测绘学的基本框架,尤其是大地测量学,对其有了初步的了解,

《测绘学概论》论文 测绘学概论》 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 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 旅 专 年 学 队: 业: 级: 号: 测绘学概论 地图学的发展历程 一旅五队 信息工程(指挥类) 2009 级 3762009174 杨凯华 学员姓名: 姓名: 地图学的发展历程保家卫国、献身国防是我们军人的天职,也是义不容辞的责 任。然而,作为一名军人,如果连最基本的识图用图、判定方位 的能力都不具备,那么这样的军人在战斗中只能吃败仗。在当今 社会,尽管随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导航仪器设备不断地被制造 出来、不断地更新换代,这无疑给人们的生活以及军事活动带来 了很大的便利,但是我们却发现那普普通通的一张地图,还是被 频繁地运用在军事活动中,而且军队也要求军事人员、各级指挥 员要具备较高的识图用图能力, 并且在各个测绘学校也培养着一 大批研究学习地图学的优秀人才。 由此,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地图学不仅是测绘专业人才学习 的重点科目之一, 也是我们指挥类生长干部学员确实应该了解的 学科啊!这学期,我们总共学习了两门关于地图学的学科,一门 是军事地形学,另一门就是测绘学概论。军事地形学这门课,着 重让我们掌握和提高识图用图的基本能力; 而测绘学概论中的地 图制图学重点是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一些关于地图学的知识, 使 我们在会识图用图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 这激发了我学习地图学 的兴趣,因为我知道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官,首先得要学习 一些与地图学相关的知识。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以及各位院士教授 们的精彩授课,我对测绘学有了大致的了解,更为重要的是我通 过这门课,我知道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众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的同时能影响带动 一些事物的发展。下面,我将从科技进步与地图学的发展来简要 地谈谈自己对地图学的认识, 至于地图学所涉及到的具体内容在 此不再赘述,不到之处还望批评指证。 地图学最先是由数学制图、 地图编制和地图制印三个分支学科组 成。尔后发展,增加了地图概论和地图整饰。20 多年来,地图 信息、地图信息传递、地图感受、地图图形符号论和地图模型等 新的学说被提出来。这些新的观点,丰富了地图理论研究内容, 促进地图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的发展。 如果说人类制造的其他工具是人类双手的延伸, 那么计算 机作为代替人脑进行信息加工的工具, 则可以说是人类大脑的延 伸。计算机的问世和数字测图技术的发展,为空间数据的获取、 表达、存储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20 世纪兴起的航空摄影技术,尤其是彩色与多光谱摄影, 从根本上改变了 300 多年发展起来的地形图的测绘和生产过程。 半个多世纪以来,航天技术飞速发展,为经济建设、科学文化和 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尤其是对地观 测卫星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大量多种地面目标信息,为地 图和各种专题图的制作提供了快速、丰富的信息来源。全球卫星 导航定位系统的应用解决了大范围、全球高精度快速定位问题。 航空、航天及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发展,为地图提供快速、真实 的资料源,高新技术的应用缩短了地图制作和更新的周期,降低 了成本。 从纸质地图发展到数字地图或电子地图, 反映了计算机等高 新技术在地图领域中带来的技术革命。从上世纪 60 年代开始, 一些发达国家开始计算机辅助地图制图研究。经过 40 多年的努 力,计算机地图制图有了飞速的发展,尤其在对地观测技术、通 信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动下, 极大地改变了地图数据获取、 制作和使用方式。 地图制图自动化研究是根据地图学原理和地图 编辑要求, 利用计算机及输入输出设备,通过应用数据库技术 和图形图像数字处理方法,实现地图数据获取、处理、显示、存 储和输出。在数据采集方面,除遥感资料以外,数字化软、硬件 的推出又为大量现存模拟图和资料的数字化提供了高效的工具。 在地图投影及其变换方面,通过软件形式,用户可以灵活自如地 进行数据处理与变换;地图电子编辑出版系统的推出,打破了传 统的地图制图与出版的分工界限,友好方便的“所见即所得”地图 设计系统, 方大大减轻了地图编图的劳动强度, 缩短了成图周期, 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地图制作质量。 高新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 统地图生产模式由大比例尺到小比例尺依次派生的成图流程, 突 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 实现了快速编制大范围的小比例尺的 地图、三维动态地图和虚拟仿真地图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地图学的理论 也不断发展。现在人们把信息传输视为地图学的中心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延伸和发展,与 地图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系列比例尺地形图、地图集从某个角 度上可以看成模拟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专题信息系统。 空间可 视化技术实现对无边无际、 无缝连续的现实世界提供了一个多尺 度的、多维的、多时态、多种信息源的可视域。通过海量数据管 理、制图综合技术或对多尺度基础地理信息的组织,可以从宏观 到微观,从过去到现在以及将来,实现大范围的空间漫游和纵深 方向的信息检索查询。网络技术尤其是因特网的发展,以及移动 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利用, 为地图进入千家万户的服务模式提 供了技术平台。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及网络等技术的发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材料、 能源和信息是构成现代化发展和三大支柱 资源。建立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已成为各国的主要 课题。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推进, 地理信息已成为宏观决策、规划和管理、微观生产建设、科学研 究和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空间支撑信息。 地图学是一门研究地图和制作地图的科学。 它解决的中心问 题是如何满足人们在社会生活对地图的需求, 最大限度地造福人 民,服务人类,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地图学在汲取各学科成就的同时,正在不 断发展与进步。 作为一名 21 世纪的军校大学生,更是将来的指挥官。我认 为测绘学中的地图学应该是我们确实需要掌握的一门实用型学 科,让我们为的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吧! 姓名:杨凯华 队别:一旅五队 学号:3762009174

测绘科技信息工作在波澜壮阔的测绘体制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测绘科技论文3000字,仅供参考!

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的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对数字地球和现代测绘科技的深入分析,对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的发展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供同行探讨。

[关键字] 数字地球 现代测绘 科技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码] C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2-117-1

0引言

所谓的数字地球也即是指一个用地球坐标为依据,同时具有多分辨率的海量数据以及多维显示的地球虚拟系统。数字地球看成是"对地球的三维多分辨率表示、它能够放入大量的地理数据"。而现代测绘科技则是以计算机技术和光电技术以及网络通讯技术,同时加上空间科学和信息科学为基础的科学技术,而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不断完善,以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核心,并且将地面原有的特征点以及界线都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置信息,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之用,从而为社会的生产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当前社会的各领域和行业中,各种技术和理论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还涌现出了大批先进的技术和理论,而在当前的数字地球和测绘科技中也不例外,随着大量先进技术以及理论在数字地球和测绘科技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数字地球和现代测绘科技的水平,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就数字地球和测绘科技的实际情况而言,其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严峻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数字地球和测绘科技的发展,还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文从测绘学的现代发展出发,对数字地球和现代测绘科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对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的发展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同行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进而为我国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测绘学的现代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也不断提高,因此人们迫切的需要加深对地球的认识,从而才能够更好的改造自然,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测绘学是人类认识自然和认识地球的重要手段,随着测绘学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认知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尤其是随着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在测绘领域中也加大了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力度,从而使得现代测绘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达到了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而利用现代测绘学将测绘我国的地图就能够大幅度缩短工期,从而解放了许多劳动力,进而有效地节约了成本。

今天,光缆通讯、卫星通讯、数字化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使测绘产品从单一纸质信息转变为磁盘和光盘等电子信息,产品分发可从单一邮路转到"电路"(数字通讯和计算机网络传真),测绘产品的形式和服务社会的方式由于信息技术的支持发生了很大变化,实现了信息化的发展。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所有制成份和运行体制的改革,需要开放民用国家测绘产品;从技术方面看,西方国家卫星测地技术可制作全球几乎任一地区1m分辨率(相当1∶1万比例尺)的地图,卫星上的GPS又可将这种地图纳入全球参考框架和转换为他们的国家坐标系,中、小比例尺国家地图的保密价值已大大降低;对于军事敏感的重力数据,卫星重力技术所发展的低阶全球重力场模型已足够用于他们的远程战略导弹发射。

2数字地球和现代测绘学

地球上一切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空间位置,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所需要的信息绝大部分(约80%)都与地理位置相关。中国21世纪议程62个优先发展项目中,约有40个需要建立或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是利用海量地理信息(即地球空间数据)对地球所做的多分辨率、3维数字化描述的整体信息模型,便于人类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合理使用,为人类认识、改造和保护地球提供一种新的手段,这里在数字地球的概念中突出显示了地理坐标的框架作用,因此NSDI是数字地球的基础设施,要求提供(地球)空间数据框架,包括大地测量控制框架(国家定位网和重力控制网)、数字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道路、水系、行政境界、公共地籍等基础地理数据集。在此框架上加载各类地球自然信息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等一切所需要和感兴趣的人文信息。为数字地球提供上述地球空间数据框架是测绘业本身的"专职",但又对测绘学提出了更高层的技术要求。

3测绘学和地球空间信息学

在本文第一部分已谈及测绘学在新的技术进步推动下的现代发展趋势。

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看,测绘学本质上就是一门关于地球空间信息的学科,传统的测绘受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和精度水平以及投入的局限,其产品主要是单一的地形图和在地形图基础上编绘的专用地图。它不能反映、至少不能及时反映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大范围和全球变化。其产品制作周期长,已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多种需要。信息技术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运行速度。

测绘学应该是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它的学科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界定测绘学的含义,已是世界各国测绘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于是从90年代开始,国际上将测绘学(Surveying and Mapping)更改为一个新词,以准确反映学科实质,Geomatics一词由此应运而生。随后,有关Geomatics的提法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是地学界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同,其中文译名也是五花八门,现在将它译成"地球空间信息学",已基本得到认同。不管人们对Geomatics的含义如何理解,但根据ISO的标准定义和国际测绘联合会(IUSM)对"测绘学"的定义,两者的含义是基本类同的,只不过Geomatics所涉及的地球空间信息的范围更宽一些。Geomatics更准确地描述了测绘学在现代信息--通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地球空间信息的极大需求的特点,因而发展和提高了测绘学的研究和工作领域,符合现代测绘学发展的实际。

4结束语

随着这些测绘技术以及测绘理论的应用,使得现代测绘科技水平得到了有效地提高,从而为帮助人们认识地球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本文对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的深入分析,同时加上对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发展的详细阐述,相信读者对其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而言之,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现代测绘的水平,还必须要加大对其的分析研究力度。

如何促进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事业快速发展

[摘要]"十二五"期间为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构建数字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发展壮大产业,建设测绘强国。刚召开的党的明确指出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硬件、软件的两手共同发展,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事业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走向,结合经济发展的动态,科学谋划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的发展蓝图,丰富测绘地理信息的资源,加大开发力度,加快实现自主创新的脚步,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测绘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字]测绘 地理信息 科技事业 发展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114-1

0 引言

测绘工作国家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前提保障性工作,是一个国家地信信息产业的基础组成部分。它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各种专题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信息,其成果是进行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农田建设、能源、交通、水利等大型工程建设、城乡规划建设、土地开发利用、重大灾害监测预报和科学研究、国防建设以及国家宏观管理决策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从八十年代初期,测绘业开始着手对传统测绘手段和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开展了数字化测图、机助地图制图、地图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GIS)、人卫激光测距(SLR)、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遥感(RS)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尽管我国测绘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其整体技术水平同国际测绘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远远满足不了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尚未解决,完整的数字化测绘生产技术体系尚未形成;测绘生产中生产速度慢、更新周期长、产品形式单一、地图印刷质量较低等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测绘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尤其是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等领域,从而严重影响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测绘信息综合开发应用水平较低,测绘高新技术集成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较弱,参与全球问题的国际合作研究尚待进一步拓展。 本文就如何促进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事业的发展做以下建议。

1 积极推进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

第一,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强对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改造和优化升级,积极开展各级各类专题数据库建设。将基础地理信息更新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紧研究建立新形势、新技术条件下的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机制,加快信息更新步伐,切实提高基础地理信息的现势性。第二,加强各级各类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整合,积极推进各级测绘部门之间以及测绘部门与有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不同数据源、不同类型、不同尺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集成应用。第三,尽快形成中央和地方测绘部门分级管理、标准统一、种类齐全、互联互通的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为实现测绘部门基础地理信息快速传送和充分利用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2 创新思维,以新的理念引领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发展

测绘地理信息人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勇敢地举旗亮剑,提出24 字总体战略,成为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新坐标。新理念的形成,让我们突破传统思维的桎梏,实现了由“测绘”向“测绘地理信息”的嬗变;让我们更加与时俱进,推动数字中国向智慧中国迈进;让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测绘工作模式,开辟了地理国情监测新领域;让我们加快转变发展模式,真正实现了公益性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和地理信息产业两条腿走路。只有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惯性思维的束缚,才能形成测绘地理信息文化“快”的灵魂、“干”的精神、“好”的品质,才能发扬好“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地理信息精神。

3 加强测绘科技人才资源建设

人才是科技创新和竞争制胜之本,没有人才就没有创新。一流的学术思想、一流的技术成果,需要有一流的人才。测绘科技人才资源建设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千方百计稳定现有科技人员,增强科研与生产单位对人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二是有计划地引进和培养优秀测绘科技人才,逐步开展成绩优异高级工程师的选拔评审,充实和壮大测绘科技创新队伍;三是培养和造就一批科技经营管理人才,提高测绘科技创新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管理水平。建立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机制,鼓励测绘生产单位设立特聘专家岗位,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测绘生产一线;鼓励职工开展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活动,并作为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通过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设、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以及在科技项目立项、评审和验收中设置人才培养指标等方式,培养造就一支由科技领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科技创新骨干和基层单位技术骨干等组成的测绘科技人才队伍。

4 加强基础研究和软科学研究

跟踪国际测绘学科前沿,发展测绘科学技术理论和方法,积极开展现代大地测量理论和地球动力学、新型数字摄影测量和遥感机理、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空间信息网格理论与技术等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增强测绘科技持续发展的后劲。结合测绘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测绘软科学研究,用以指导测绘管理实践,重点加强测绘发展战略、测绘管理理论、测绘管理体制、测绘法律法规、测绘统计指标体系、测绘工程设计管理以及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政策等方面的研究。

5 总结

坚持以测绘信息化带动测绘事业发展全局,促进测绘工作在完善体制机制、科技自主创新、快速传送信息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全面提高测绘部门的利用、监管、保障和服务水平。以推进国家信息化发展全局为着眼点,以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为重点,以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健全测绘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地理信息的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显著提高测绘行政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大力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测绘保障。

参考文献

[1]记者,周湛.推动地理信息新型服务业态大发展[N]. 中国测绘报. 2011-06-03.

[2]把握大好机遇努力奋发作为全力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再上新台阶[N]. 中国测绘报. 2011-12-20 (002).

[3] 本报记者 徐红. 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步伐加快[N]. 经济日报. 2010-01-25.

职业生涯规划论文2000字

写作思路:首先可以开篇点题,直接给出文章的主旨,接着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观点,用举例子的方式来进行阐述论证自己的看法,中心要明确等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日益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前提下,使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能力和社会需求,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就业观,自主选择相应的职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从而主动地对自己的前途负责。

一、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取得的成绩

1、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随着就业指导工作的广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及各类院校的高度关注,中共中央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国家各级教育部门先后多次下文要求不断加强学生职业指导机构建设、职业指导队伍建设、职业指导课程建设。

国家明确要求各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把毕业生就业状况纳入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要求学校健全毕业生就业工作保障制度,加强毕业生职业指导,将职业指导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日常教学。

2、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

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工作逐渐改变过去单一的指导内容,开始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细致的指导和服务。

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体系开始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找到既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

又适合自己专业发展方向的职业,使学生加深其对专业知识的认识,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专业知识对口的职业类别等,增强大学生学习专业的主动性,让大学生了解自己步入职场时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二、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职学生个体方面存在的问题

⑴职业知识匮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模糊。职业生涯教育的对象是处于从依赖向独立,从学生向社会角色过渡时期的大学生,对职业生活显示出较强的偏好,却缺少理性的思考与规划。目前,大多数学生都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职业相关知识匮乏,给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的开展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⑵自我认知不足,不能准确定位自己。很多学生对个人的认知情况很不准确,在一定程度上还带有盲目性和自负性。对个人适合的职业和个人职业生涯目标更是呈现出显性和隐性的不清楚。这说明学生自我认识分析较为缺乏,未能客观地对自我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这也会使学生在确定职业目标时,产生好高骛远或者妄自菲薄的心态。

⑶职业选择盲目,职业生涯规划路径缺失。职业相关知识匮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模糊以及缺乏清晰的自我认知,不能准确定位自己直接导致了职业生涯教育无法有效实施,使学生面临职业选择时非常迷茫,对接下来的发展道路更是感到迷雾重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3000字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又将抒写新的诗篇,先来制定一份职业规划吧。但是你知道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论文30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业和职业可以说是每个人必经的两个阶段,不同的只是在这两方面的成就大小,在我们的学业生涯我们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考虑职业的导向作用,在学生阶段就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和理想,对于以培养职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生来说更要认清这一点,理论和实践是分不开的,学习的知识技能与职业的规划最后都必须有一个具体的工作来实现,而就业便是有一个工作来检验,实现自我。以下提供了一篇大学生论文

一、学业是职业的基础

人的许多本领和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在学习积累中逐渐形成的,知识是能力的前提,能力由知识转变,为了有一个更好的职业之路我们现在应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知识,我们是高职生,高职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适应一线生产需求的,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对于职业性很强的高职教育来说,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在,上面的三业中,学业是第一位。在学业中许多学到的东西可以为我们的职业服务,可以为我们的就业提供一个更好的机会

新学业论认为,学业是按照学校学制规定、修业年限、具体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有系统、有组织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过程,是促进身心结构健全、智慧才能开发、品行人格完善的过程。

从培养目标的角度来看,学业包括学德、学智、学体、学美、学劳的全部过程;学业包括学业成绩、学业行为、学业特长和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和全面发展的过程。“十年寒窗苦”,就是为了完成学业,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成为21世纪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二、确定一个适合的职业理想

所谓职业理想,简单来说是指人们对未来的专业、工作部门、工作种类以及事业成就大小的向往和追求。它应该建立在个人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兴趣和职业激情的基础上,只有三个圆重叠的部分,才可确立为自己的职业理想。

有人说,现在找工作赚钱就行,尤其是在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再谈职业理想了。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实际上,在任何情况下,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个长远而又切实的职业理想,在实际生活中,现实往往与理想发生矛盾。很多人不能按照自己的理想标准选到合适的职业,于是有的人索性不就业,坐等理想职业的出现;有的人随便谋个有收入的职业混日子;也有的人对与自己的职业理想不相符的工作怨天尤人,无所作为。这些现象发生的`根源,皆在于择业者没有能正确认识职业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其实,在大学生毕业后的头两年,大多数人都会感觉到现实与自己职业理想的落差非常大,这段时期被我们称做“职业探索期”。在这段时间里,职业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非常正常。我们应该用这段时间积累经验,同时通过增加对自己兴趣、能力等各方面的认识调整自己的职业理想,积极寻找机会,从而为自己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而我们高职生也应对确定合适的职业理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第一,要认真地分析一下自己的职业理想定得是不是脱离实际、过高;自己的职业素质符合不符合你所选择的职业要求。职业理想虽然因人而异,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是,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理想职业必须以个人能力为依据,超越客观条件去追求自己的所谓理想,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大学毕业生在选择之前一定正确估价自己,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职业定位。

第二,我们把职场分为“天堂团队”、“人间团队”、“地狱团队”,很多人以为不能进入“天堂团队”,就是不理想的。实际上,很多真正有能力的人是从“人间团队”,甚至“地狱团队”走出来的。因为当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时候,往往反而可以使一个人的多方面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

第三,要懂得职业理想不等于理想职业。一般认为当个人的能力、职业理想与职业岗位最佳结合时,即达到三者的有机统一时,这个职业才是你的理想职业。只要你的职业理想符合社会需要,而自己又确实具备从事那种职业的职业素质,并且愿意不断地付出努力,迟早会有一天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而理想职业却带有很大的幻想成分。

第四,如果你所选择的职业岗位已无空缺,而你又需要立即就业,那就先降低一点自己的要求。因为如果没有工作,即意味着没有实现职业理想的可能。而就业以后,可以在主观的作用下向自己的职业理想靠近,例如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一定的调整。确定合适的职业理想一定要综合考虑,不能盲目。

三、在就业中体现自身价值

有了一定理论知识和职业理想,就要积极就业,在就业中体现自身价值。

就业就是工作,在工作岗位上我们应在职业理想的指引下,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及能力,尽自己的努力,搞好自己的工作。不过在就业中我们还应注意几点,对于个人来说,主观的因素更为重要,现在的许多学生,最善长的是考试,因此当面对工作、面对社会时,尤其当客观因素让找工作如此难时,我们宁愿逃避,选择自己所擅长的考试,如果能考一辈子,或许真可能选择这样的道路,当然这里面肯定也有一部分研究型人才,他们是自愿选择这样的道路。要表现出自己价值,还应该把心态放正,敢于去闯、去尝试,然后才是方法。

对于我们来说,企业雇佣你,是因为你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或许你现在创造的价值不多,但是你能够迅速成长,有可塑造的潜力,因此在找工作之前,肯定要思考自己能为企业带来什么?

首先,是硬指标。譬如实实在在的技术就是绝对的硬指标,因此我们高职生,如果成绩到位,实践、实习认真做了,技术学好了就绝对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一般来说,英语、计算机也算硬指标中之列。对于文科学生,貌似也有些证可以支撑,不过就弱了许多。接下来,是软指标,这类的指标很难体现,即便遇上很优秀的面试官,也不能保证将“对企业最合适的人才”尽收囊下,毕竟面试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因此大学生需要在的时候主动展示。

相信我们搞好学业职业就业的关系,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一定会很好完成我们的学业,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实现我们的职业理想,体现出自身的价值。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大学生就业难题日益加剧。在促进学生就业方面,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要更加重视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以增强大学毕业生就业所需的竞争力和适应性,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大学生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技巧,以致不能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应有的作用。对此,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建设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建设对学生、学校及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对学生而言。高校学生正处于从职业生涯探索阶段向确立阶段转换的时期,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职业生涯探索,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并完成具体的职业规划和准备工作。

(2)对学校而言。职业生涯教育有助于高校树立自己的品牌,提高学校竞争能力。

(3)对社会而言。建立健全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有利于满足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求,减少社会人力资本的浪费;有利于控制人才在市场上的高流动性及流动的无序性。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建设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一)全程化系统教育与阶段化重点教育相结合。职业生涯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应该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不能仅针对应届毕业生,而是应该把职业生涯教育贯穿于大学全程,分阶段、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大致可分为新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和毕业教育等三个阶段。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相结合。职业生涯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仅要传授大学生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思想观念,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具体应用所学知识规划与实践自己的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教育应在学生的学习实践、校内实训和社会实践中进行,并在实践实训中得到检验与修正。

(三)群体辅导与个体辅导相结合。群体教学辅导主要起到传授理论知识的作用,具体到每个学生的人生定位和职业道路的选择时,则更需要有针对性的个体辅导。由于职业生涯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群体,群体教育既有共性的问题,又有个体的差异。

(四)全员化与专业化相结合。职业生涯教育全员化,是指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过程中,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学校、社会、用人单位及家庭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体系。职业生涯教育既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又是一项专业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有专业化的专家队伍来建设与实施。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建设的具体内容

在坚持上述基本建设原则的基础上,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一)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理论课程建设。高校职业生涯理论课程的开展,应该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分阶段地进行。

全程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对一年级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为将来制订职业目标打下基础。

2、对二、三年级的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励志教育,锻炼和提高个人素养,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3、第三阶段。对四年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与求职技能培养,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各种专项指导,引导毕业生及时转变角色适应社会。

(二)搭建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实践实训的平台。高校应该重点培养大学生满足社会需要的实际操作能力、社交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自我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等。学生应该在学校的支持下,有意识地参加各种实践实训活动(包括社会实践、单位实习等形式)理论联系实际地培养自己适应工作和社会的能力,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职业生涯教育应本着人性化、个性化教育的原则,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为学生参与实践实训搭建平台。

(三)积极开展大学生体验式生涯教育。体验式生涯教育是指教育对象亲身介入实践活动,并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教育模式。传统式就业指导大都把教学与实践割裂开来,学生往往只是被动的接受,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开展体验式生涯教育,为学生提供一个注重体验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学习、观察反省与总结领会。

(四)积极开展针对性职业生涯教育。积极开展针对性职业生涯教育,可以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i。积极开展职业咨询活动。具体到每个大学生时需要有个性化的咨询辅导。2。积极组织相关的职业训练。职业训练可以采取组织社会实践、访问校友等形式进行。3。积极实行学生导师制度。在新生进校时就开始实行学生导师制度,导师及时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五)建设专业化职业生涯教育体系。要建设专业化职业生涯教育体系,首先,必须加强职业生涯教育的教材建设和课程建设。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应该被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明确规定职业生涯教育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并根据全程化系统教育与阶段化重点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建立起一个目标明确、循序渐进、针对性强的完整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其次,必须加强职业生涯教育的机构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应依托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或教务处,积极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教研室,具体负责全程职业生涯教育教学工作,其中包括制订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编写教材、教学管理及职业资源库建设等。同时,要按照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的要求加强业务培训,积极推进职业咨询师认证工作,不断提高职业生涯教育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成克坚.新形势下构建高校多元化就业指导体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7).

[2]程肇基,赓萍蓉,陈发云.大学生体验式生涯辅导及其实施举例[J].青年探索,2004,(6).

[3]李兵宽,刘启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设当议[J].中国高教研究,2005,(1).

【摘要】

本研究将基于对职业生涯规划内涵,利用德国首创的目标导向项目管理理论(ZOPP)的问题-优势-目标分析方法,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结合政策层面、高校层面、师资层面现有的优势,围绕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效果进行项目识别。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导向项目管理、项目识别

1、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和国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概述

职业生涯教育最早发源于欧美国家,我国古代基本上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生涯教育理念,中华民国建立后,这一理念才逐渐从欧美国家深入到内地。关于职业生涯的概念,目前,学界的观点各有不同。大多数职业心理学家较为认同美国生涯理论专家Super的观点:职业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件的方向;它统合了个人一生中各种职业和生涯的角色,由此表现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它也是人生自青春期至退休所有有报酬或无报酬职位的综合,除了职业之外还包括与工作有关的各种角色。

职业生涯规划则是一个连续不断做准备、做决定、做评估的过程,通过对自我、机会、限制、选择与结果的了解,确立与职业生活有关的目标。并根据个人在工作、教育与发展方面具备的经验,规划出具体的履行步骤。

国家教育部早在2007年12月就颁布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为各高校进一步规范职业指导课的开设,把握职业指导课程教学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明确职业指导课应实现的教学目标作了详细的要求,是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2、基于ZOPP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效果提升项目识别

2.1ZOPP及其问题-优势-目标分析简介

ZOPP是德语Ziel Orientierte Pro-jekt Planung的缩写,即目标导向项目规划。ZOPP始创于德国,是德国项目管理理论体系之核心。它是针对区域经济发展项目(以及其他项目),在其调查、分析、诊断、项目设计、项目规划、项目实施、项目监测与评估和项目管理,提出的一套理论体系、一套操作工具和一套工作技术。其应用程序为:问题分析—优势分析—目标分析—项目规划—项目选优排序—项目实施规划—项目实施。其中,问题-优势-目标分析正是整套方法最为重要的三个步骤。

问题是现存条件与人们的欲望之间的差异,要达到预期目标遇到的一个障碍就构成了一个问题。“树”的关系是描述问题间因果关系的最佳模式。运用“树”的关系以核心问题为出发点,寻找造成核心问题的直接原因和核心问题产生的结果,建立问题“树”。

优势与劣势就如同硬币的两个面,是相对的,又是每个问题都存在的。充分开展调查、分析,利用问题的固有优势,规避其劣势,将在有效利用资源的前提下保证问题的快速解决。

目标是对未来的描述,是未来打算实现的、解决问题后将达到的未来状态,是未来的方向。目标的确定离不开问题的存在,问题为目标的确定打下基础。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将问题翻改为相应的目标,就产生了“目标树”。

2.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问题-优势-目标分析

2.2.1问题树构建

如前所述,近年来,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和教育部统一部署下,鉴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特色和内容需要,各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的手段开展。笔者基于校基金课题——“A校M E学院本科生全程、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实施方案设计研究”,利用问题矩阵分析法,分析得出在国内大部分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过程普遍存在的34个问题中,最主要问题是: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2.2.2优势分析

目前,各高校在组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有诸多优势:职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正处于繁荣与发展期;国家教育部《教学要求》的颁布;各高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积累的大量经验及可供借鉴的教学模式;由相对稳定的高校辅导员和相关学科专职教师构成的师资优势;社会网络资源、专业培训机构、测评系统等;以及大学生自身优势等。

2.2.3目标树构建

结合问题树进行问题和目标的转换,将问题“树”翻改成目标“树”。课题组研究表明,如要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34个问题,达到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实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总体目标,就必须开展全程、全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

开展全程、全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重点在于突出其全程性和全面性。全程性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这既是由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目标所决定,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全面性旨在针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职业适应、职业选择、职业发展等全方位的教育。设计全程、全面的生涯规划教育课堂教学实施方案的意义在于:它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高效开展的需要;通过全程、全面的生涯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避免盲目就业;通过全程、全面的生涯教育可以降低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成本,增强大学生应对社会竞争的能力;通过全程、全面的生涯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全程、全面的生涯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对生活需求和工作需求进行恰当的调整。

在完成目标“树”逻辑关系分析后,将目标“树”中相似或相近的目标归类,就可建立目标“群”,一个目标“群”也就是一个项目:

项目群A:树立正确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项目

项目群B:明确课程定位项目

项目群C:课程内容模块化及教学方案设计项目

项目群D:本科生全程、全面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教师专业化建设项目

3、结论及建议

分析表明:要达到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实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总体目标,就必须从树立正确的生涯规划教育理念、明确课程定位、课程内容模块化及教学方案设计、指导教师专业化建设等四个项目入手,开展全程、全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鉴于此,笔者将在后续研究中将秉承这一思路,也建议志在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效果的各地高校结合自身特色,沿着上述四个项目的方向不断实践下去,帮助大学生通过科学的生涯规划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并在职场上实现人职和谐。

思路:写规划需要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

正文:

一、职业规划对自我的意义

从专业角度来看,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生涯设计的目的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按照自己的资历条件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达到与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于我自身而言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有计划的规划自己的未来,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学习了职业生涯规划,让我更加清晰的认清了自己的发展方向,让我更加明白这条路该如何走。

二、自我分析

记得高中时老师就告诉我们要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仅仅四个字,实践起来是何等的艰难,古往今来那么多仁人志士为了能认识自己,不断实践,不断创新,可又有几个能在生命即将终了之时,拍拍胸膛,告诉自己,我终于认清了自己!

但经过一年的思考,终归是比一年前要对自己有更深一些的了解。

首先,我的性格属于双层的,有时候活泼开朗,有时候又很安静内敛,但是这两种性格的转换总是不适时宜的出现,由此我觉得应该加强自我对自身性格的控制,是这两种性格出现的恰到好处,这就需要从小事做起,例在竞选和社交的方面就要当仁不让,要活泼一些;在读书,听课的时候就应该控制自己要安静下来。

我觉得自身有一些成功需要的必备品质,如强烈的竞争意识,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持,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决心等。这些都是需要在今后的道路上保持和增强的。

其次,我的兴趣很广泛。我非常喜欢读书,但迫于学习压力,涉猎面很狭窄,基本上只看教材,所以今后我需要多看一些经济、管理、文学、保险方面的书籍,以扩充自己的涉猎面;会很多种球类运动,虽然不是专业水平,但是作为娱乐还是很受用的,因此可以通过这些运动多认识一些朋友,以扩大自己的交友范围;小时候学过很多种乐器,还有书法、绘画等。

三、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方法论的科学。它既包括适用于各个领域的一般统计方法,如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相关回归等,也包括适用于一些专业领域的特殊统计分析方法,如指数分析方法等。本课程不是着重于统计方法数学原理的推导,而是侧重于阐明统计方法背后隐含的统计思想,以及这些方法在各实际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本专业主要包括一般统计和经济统计两类专业方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或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统计专业毕业生有三大流向:市场调查公司、咨询公司、各公司的市场研究部门、工业企业的质量检测部门等企事业单位;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部门;政府部门(统计局等)。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应用到统计的领域也是统计专业毕业生的去向,比如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会需要统计学专业人才来作一些员工调查;医学统计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在国外应用较多,在国内这个领域的发展比较缓慢,但可以预见在未来将是统计专业的就业方向之一。

四、职业分析

(1)个人的职业选项:可以选择出三个职业目标

a.精算师

从事该职业的优势是专业基本对口和自身的兴趣所在;劣势是统计专业只学了精算师要求的三分之一,还有经济、保险方面的知识都没有学习。

b.公务员

优势是我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学习能力很强,关键是有决心和毅力;劣势是女生比较难找公务员的工作,而且现在没有面试的经验,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不是很好,政治大事不是很了解;机遇是目前国家向社会公开招收公务员,就是给普通人提供一些公平竞争的机会,而作为大学毕业生,在理论道德修养上,以及知识水平上都有一定的优势。

c.教师

优势是学习成绩较好,我们学校有留校当老师的机会;劣势是没有教师资格证,口头表述能力不是很强;机遇是现在学校留校当老师的机遇很多;风险是机遇多,竞争也激烈,况且三年后的情况谁都无法预料。

(2)第一职业目标选项的工作内容和胜任条件

精算师(Actuary,拉丁语意思经营)是一种处理金融风险的商业性职业。精算师采用数学、经济、财政和统计工具主要处理一些与保险、再保险公司相关的不确定的未知事件。另外,还与雇员保险金(医疗保险和退休金计划)、社会福利工程(社会保障和社会护理)有关。

胜任的条件是专业对口和兴趣所在,因为现在还没拿到一些证书,也没做过培训,所以暂时没有很多可以胜任的条件。

五、实际职业目标的具体行动计划(未来三学年)

大一暑假:每天坚持听英语听力,练习英语口语;增加计算机常识方面的知识,熟练编程;

看一些经济、管理、文学方面的书籍;多看新闻,了解国家大事;有机会做一些兼职,了解社会。

大二:在学好专业的基础上,做大一暑假做的事,多和老师交流,考英语四六级证书,准备托福、雅思。

大二暑假:每天坚持听英语听力,练习英语口语;增加计算机常识方面的知识,熟练编程;

看一些经济、管理、文学方面的书籍;多看新闻,了解国家大事;有机会做一些兼职,了解社会。准备托福雅思,争取在大三拿到一个理想的成绩。

大三:考取托福雅思,获得留学机会。去周边名校听老师的讲课,扩宽知识面,为考研做准备。

大三暑假:去一些公司找和专业相关的实习机会,多多积累经验。利用空余时间积累专业知识。

大四:基本方向已经确定,因为现在还不能预料,所以只能说根据当时具体情况做一些适当的计划。

六、结语

终于写完了,道路也越来越清晰,但也有不足,有些规划写的不是很清楚,因为毕竟未来不可预料,我也无法确定今后走的是那一条道路,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日子里根据具体情况慢慢调整,做出不同的计划。上次上网,看到一句话:为了你,千万次我也愿意。

他们用它来形容对感情的忠贞不渝,如今我想将这句话对我的理想说:为了你,千万次我也愿意,无论失败还是成功,我都不离不弃。

初中的时候就很喜欢一句话:为了目标,我不曾停留,纵使岸旁有玫瑰,有绿荫,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是的,为了理想,就要不被世俗诱惑烦心,才能看到最高处别人不可看到的风景,为了它,我甘愿做不系之舟!现仅以一副对联自励,也激励所有有理想的人: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写作思路:包含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职业兴趣、目标、职业兴趣等。

“人是一种寻找目标的动物,他生活的意义仅仅在于是否正在寻找和追求自己的猎物。”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说“我以后要找份好工作”、“我要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我要出国”。然而这些是我们暂时追求不到的,我们现在能做的是制定一套科学的规划去强大自己,使我们具备某天能够冲击蓝天的健壮翅膀。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并不单只是对职业方面的规划,包括对整个人生。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的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目标,及对一项职业和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成就期望。

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目的决不只是协助个人按照自己资历条件找一份工作,达到和实现个人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为自己订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拟订一生的方向,进一步详细估量内、外环境的优势和限制,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设计出各自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我们现在正处于人生中的黄金时期,做好人生的规划是我们现在为未来做好铺垫的必要路径。现如今,还未真正进入社会的我们对自己的发展方向和人生定位极其缺乏认识和加深了解,而一份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会完善一份对自己未来的构画,在展望的天空下,展开唯美的布景,在大学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背景下,做一份适合自己的人生规划,同时在实践的氤氲里串联出最辽远的美好。在图书馆流连忘返,在绿色的亭楼里欣赏美文,在教室里留下美妙字符??点点滴滴,一丝一毫的坚持和积累,都将见证那份生长着的悸动,这样的人生,告诉我们未雨绸缪,完善自身,作出规划,实现理想。

而现在,我们在路上行走,偶尔路过一些风景,悲喜交加的感受,面对未来,我们在迷惘中期待,在等待一个确定的未知,是我们对自己未来的肯定,也是我们最相信的依赖。因此,当一切回到开始的最初,我们含笑旅行记忆,念着的,只是一些纯白的期待和希冀;当我们学着规划自己将来,我们踩着泥土行走怀想,念着的,仅仅是那些遗落在心里的梦想。

我相信,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我相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我已启程。

我相信,自己的未来,自己有责任去自我管理,自己做主,亦对自己负责。

我相信,收获光彩人生。

职业的蓝天,让我们一起张开怀抱。

人生的海洋,任我尽情徜徉,实践自己的的规划。

自我认识

孔子有云: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知人也;不患人之不知己,患不己知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如今这个交流繁杂的世界,信息充满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必须有所选择去了解,才能真正把握自己把握人生。我们只有充分了解了别人,了解了自我才能做到明而智,只有充分让别人了解自己,才有机会得到别人的认可。

1、职业兴趣

结合北森朗途职业规划测评以及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提出的职业性向理论。我对自己的兴趣、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多角度的分析,归结如下:

在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中,我的职业兴趣得分较高的项目是企业型、社会型、实用型。报告显示我与职业兴趣相适应的职业特征是:从事需要胆略、冒风险且承担责任的活动,喜欢从事领导及企业性质的职业。

2、职业能力

从小学开始,我就在班级连续担任班长、学习委员等职务;进入中学,我曾连任学生会团支书、生活部部长、班长的职务。在大学,我也担任学生社团联合会宣传部副部长的职务。通过长期担任学生干部,充分锻炼了自己协调各项工作、合理安排课余时间以及为人处事方面的各项能力。

由于课余时间较其他人少,我必须要高效率的学习,这也使我做事情时能够专心致志,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大一,我还参加了自考本科,并且按期完成相关课程的考试。在周末和暑假,我也曾去一些商场或企业找兼职,这些经历也使我处事大方,办事不拘谨。

在DISC行为方式测试(性格测试)结果中显示:主动、好胜、进取、大胆、创新、独立、敏捷、强硬、爱冒险、敢于竞争。适合从事领导者、高管、老板、业务代表、创业者、传销商等工作。

3、职业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以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

体评价。我觉得我的性格和品质比较适合管理和领导方面的工作,而且我自己也比较喜欢这方面的工作,虽然很多人跟我说这方面的工作的比较累,而且要求也相对比较高;但是,我不怕吃苦,相反,我觉得这样的生活很充实。我相信,长时间的锻炼让我绝对有能力胜任这方面的工作。

环境分析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从学校的“小舞台”到社会的“大舞台”,是否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如何展示自己的才华?对于这个“大舞台”自己又了解多少?为了更好地进行职业选择与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通过外部环境分析弄清环境对职业发展的要求、影响及作用,对各种影响因素加以衡量、评估,并做出反应。

1、家庭环境

家庭经济一般,家人身体健康,住在农村,父母也是朴实的农民,父亲是高中毕业生,母亲是小学毕业,他们虽然对我的学习方面给予不了什么帮助,但是他们深知学习的重要,所以对我的学习特别看重,对我的要求也比较严格。由于家庭的原因,让我从小形成严于律己,自强独立的品质。深知自己的责任,所以我为未来规划。

2、关系人脉

对于身边的朋友,我都以诚相待。他们对我的认识就是:主动、好胜、大胆、独立、敏捷、强硬、爱冒险、敢于竞争、做事认真,组织能力强,待人大方有礼貌。但是由于自己的好胜和强硬,有时会和朋友发生一点不愉快的事情,但是事后我会主动向人家道歉或说明。因为我坦率讲信用,我身边有一群和我志同道的真哥们,好朋友。

3、专业前景

我现在就读的是无线电技术专业,无线电专业的涉及面非常广泛,比如从最简单的收音机,到现在的电视机、手机、无线传输、雷达、卫星通讯,都属于无线电专业。要学习的课程包括高数、计算机基础、C语言、单片机、电路分析、低频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等等。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对于我们专业的就业也是一个比较大的机遇,但是随着毕业生的增加,对我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加大自己的竞争筹码,我在大一的时候参加了自考的“电子工程”专业的学习,并且按期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

目标确立

总体来说,我的目标是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在学习之余尽可能的参加一些学生组织或在社会上多锻炼一下。在毕业后进入中国移动或中国联通工作;在工作稳定下来,在公司站稳脚跟后,尽力参加一些有关管理者选拔的活动,尽快的让自己脱颖而出。

1、短期目标

大一已经过去了,大二的时光也过去了四分之三,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唯一能把握的就是有计划的度过剩下的大学时光。我计划大二在课余准备英语四级考试,扎牢专业基础知识,课余进行大量课外阅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在大三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对学过的知识做比较详细的梳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交际能力、动手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同时锻炼自己得到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多体验兼职,积累工作经验;把国家计算机二级通过。了解社会信息,积极把握社会发展脉络;为就业做好精心准备;实习期间从最基础认真做起,给企业留下好的影响。尽量在毕业之前通过自考。

2、中期目标

在公司中先从基层技术人员做起,稳定下来之后晋升到管理层。在岗位上从小事做起,勤勤垦垦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尽量参加公司组织的技能培训,努力工作,平时不忘学习,积极参与公司管理;努力在第三年或第四年参与公司中下层管理,提高专业技能,提高服务质量;争取继续深造的机会。

3、长期目标

首先进入公司的管理层,和上下级处好关系,充分展示自己的领导才能,为企业的未来谋发展,同时也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卷,为公司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拥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平时不忘学习,不忘锻炼身体,在事业上面稳步提升。

规划调整

俗语说“计划不如变化”。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的职业目标与现实不符时,我会承认并接受现实,但是我绝不会放弃我的理想。

有职业规划固然好,但是更重要的是让职业规划顺利实施并取得成效。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是一场空。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有可能遇到问题,所以为了自己的现实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我结合自己在现实职业目标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实际情况对职业规划进行评估分析和做出相应的调整。

国土测绘与规划专业毕业论文

GPS在工程测量中的优化与应用探讨 摘要]鉴于GPS相对于全站仪等传统测量技术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优势,本文通过对几个工程测量实例的实 施、对比及分析,就工程测量中如何对GPS技术进行优化与应用进行了探讨,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关键词]GPS静态定位动态定位工程测量 1.GPS定位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全球定位系统具有性能好、精度高、应用广的特点,是迄今最好的 导航定位系统。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不断改进,硬、软件的不断完善,应 用领域正在不断地拓宽,目前已遍及国民经济各种部门,并开始逐步深 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经过近10年我国测绘等部门的使用表明,GPS以 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赢得广大测绘工作者的信 赖,并成功地应用于大地测量、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运载工具导航 和管制、地壳运动监测、工程变形监测、资源勘察、地球动力学等多种学 科。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的全面建成和发展,必将给导航和测绘行业 带来深刻影响。 2.GPS定位技术在实际测量工作中的对比分析 自2003年单位引进4套美国TRIMBLE(天宝)5700 GPS双频接收 机(静态定位精度5mm+0.5ppm×D)以来,笔者一直从事GPS的定位和 测量工作。分别完成了朝阳区温榆河河道改造工程控制测量、海淀区莲 西商务楼竣工控制测量、顺义残疾人培训中心控制和数字地形测量、燕 山石化控制和数字地形测量、大安山矿区控制和数字地形测量、天津塘 沽滨海旅游度假村控制和数字地形测量、天津地铁勘察定位、京沪高速 铁路勘察定位、沈大客运专线勘察定位、外交部职工住宅楼勘察定位等 大小数十项工程的控制和测量工作。在近几年来的工程测量中,通常都 是天宝3602DR全站仪(测量精度±2'',±(2mm+2ppm×D))和天宝 5700GPS联合进行,两者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弥补对方的不足,从而更 有效发挥各种仪器的使用价值。全站仪测量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等优 势,但是受通视条件影响较大,遇有障碍物时需多次转点,使其优势得 不到充分发挥;而GPS测量对通视条件则没有要求,但由于测量数据都 是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得来,只有保证仪器能够接收到足够的卫星信号, 才能保证测量成果,因此,它对仪器周边的建筑、构筑物要求较高。全站 仪测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各个方面已经是十分成熟,而GPS测量 在国内刚开始不久,好多技术都在试验阶段,各方面都有待完善。虽然 这两种测量技术广泛运用在日常生活中,但两者在实际工程测量中应 用时,在满足国家规范的同时两者之间相对测量精度能达到多少,特别 是GPS测量相对业已成熟的主流的全站仪测量之间的测量误差,笔者 多方查询,各方面文献均未作出相关报道。我们一直试图通过各种方法 和手段,对两种测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一些研究,希望能对今后的测量工 作起到一个指导和借鉴作用。通过多年的工程实践和试验,笔者选取了 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工程实例,对GPS测量和全站仪测量在测量成果 精度上作了一些对比、总结和探讨。 2.1 GPS静态定位(四等)和全站仪定位工程对比 静态定位基本上都是用在测量控制上,故本研究分别是朝阳区温 榆河河道改造工程控制测量和海淀区莲西商务楼竣工控制测量的控制 测量数据进行比较,主要比较两种定位方面的坐标成果数据,具体测量 数据如表1、表2所示。通过以上工程实例,可以看出现在的GPS静态 定位(四等)和全站仪定位精度已经很接近,平面和高程误差都能控制 在10mm之内,测距相对误差在7万分之一以上,都能够满足3等以下 导线测量和3等以下水准测量的测量规范和生产要求,但是GPS静态 定位比全站仪定位更高速、高效,应用范围更广阔,经济效益更加明显。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GPS测量已经成为工程测量的首选手段。 2.2 GPS动态测量(RTK)和全站仪测量 动态测量一般用在精度要求较低的测量工程。如地形测量、勘察定 位等方面,本研究选用天津塘沽滨海旅游度假村控制,沈大客运专线勘 察定位和数字地形测量和外交部职工住宅楼勘察定位成果进行比较, 相关测量数据及比较结果如表3、表4和表5所示。通过以上工程实例, 可以看出GPS动态测量(RTK)与全站仪的平面误差基本上在250mm之 内,高程误差在50mm之内。能够满足工程勘察初勘平面误差0.5 m,高 程误差5cm,详勘平面误差0.25m,高程误差5cm的规范要求,同时还 能满足常规地形测量1∶500比例尺以上地形测量的工程测量规范要求。 GPS动态测量可以很好避免全站仪测量时繁琐复杂的分级控制过程, 能够很好克服测量点之间的通视问题,能减少一半的测量人员,从而节 约大量工作时间、大幅提高测量工作效率。 2.3GPS在工程测量中的优化经验与思路 通过对以上的测量数据对比和经验总结,我们对GPS测量定位技 术的性能、精度和使用条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对我们后续的许多 工程施工提供了很好的依据,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工程技术要求,制定 不同的施测方案,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使 单位的经济效益得到大幅提高。后来进行的大兴黄 村动车段勘察定位工程中,施工场地建筑密集,通 视条件极差,我们根据设计规定平面误差不超过1米、高程误差不超过 10cm的技术要求,利用RTK动态定位技术,有效克服了测量点之间通 视不畅的问题,测量人员也从两个测量组减少到一个组,五百多个钻孔 定位在三天时间就全部完成。同样的工作量如果要使用常规全站仪定 位,在如此困难的施测条件下,两个测量组估计七天才能完成。 团河行宫数字地形测量工程也是利用前面的理论成果,我们因地 制宜的制定出相应的施测方案。根据场地位于交通条件极不便利的郊 区且场地附近没有控制点的情况,利用GPS静态定位从6公里外把城 区的控制点引测过来,然后再用RTK动态技术进行数字地形测量,一 个测量组两天时间就完成了1平方多公里的地形测量。如果用全站仪 测量,仅控制测量一项就需一个测量组工作四~五天,加上地形测量至 少要花费一周的时间。利用以上的测量结论,沈大客运专线勘察定位、 外交部职工住宅楼勘察定位等工程都在较短时间内快速、高效地完成, 充分验证了上述经验总结的正确性。 3.结论 通过多年来对GPS定位技术的应用,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测量成果相对精度高,质量可靠。点位范围可以方便地控制在 0.5米之内,并且点与点之间误差均为随机误差,不会产生累积误差。 (2)定位系统可以全天候作业,不受视线通视影响。 (3)可实时提供定位点的坐标及其点位精度,方便快捷,定位情况 一目了然。 (4)野外作业简单,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大大减小了劳动强度, 可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5)作业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a.测量定位前应该做好作业地区的星历预报分析,明确测量的最 佳时段,通常卫星数量少于6颗时,不宜进行作业。因为卫星数量过少, 会对观测结果产生较大影响,测量成果精度不高不说,还会给内业解算 带来许多麻烦。 b.静态观测时,对于空旷、无干扰的地区,至少要连续观测30分钟 以上;对于城市建筑密集、干扰众多地区,最少要观测1个小时以上,才 能确保外业观测质量。 c.GPS动态测量(RTK)时一定要在初始化完成后,在卫星fixed(固 定)情况下测量,如果在float(浮动)情况下测量,结果差别很大,少则几十 公分,多的有近十米。 (6)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处: GPS实时静态定位在变形测量(位移、沉降)中的应用,它和全站仪 定位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解算软件对GPS定位结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编《.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2]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主编《.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 程》(CJJ73-97)[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李天文.GPS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胡伍生,高成发.GPS测量原理及其应用[M].北京:人民交通出 版社,2002.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测绘技术也已经从传统的人工测绘发展为数字化测绘,测绘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探讨了数字测绘技术的优点以及应用。 数字技术测绘技术应用 数字化测绘技术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测量仪器的智能化而兴起的一门新兴的测绘技术。数字中国、数字城市等概念的提出以及相关数字化工程的启动,特别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摄影测量与遥感(RS)以及数字化测绘和地面测量先进技术的发展,使工程测量的手段和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工程测量的服务领域也相应进一步延伸,而且正朝着测量数据采集和处理的自动化、实时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 一、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点 1。它可以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在屏幕上直观生动地(分层)反映出地形、地貌特征以及地籍要素,而且一目了然,基本上改变和弥补了传统产品线条、符号和数字、文字等综合包罗,非具一定专业知识才能读懂的缺陷。 2。数字化测绘产品在使用、维护和更新上具有方便快捷的特性,能够随时保持产品信息的现势性,可以随时补充修改,随时出新图提供使用。 3。根据不同用户的需要,可以对产品的各种要素进行数据再加工,得到不同用途的图件,而且还可以随意对图形进行拼接、缩放,用途更广泛。 4。利用数字化(地形、地籍)测绘成果,作为底图,可在计算机上进行各种规划与设计(如土地资源开发规划和城市道路网的设计等),可方便地进行许多方案的设计与比较,对各种要素的统计、汇总、叠加、分析也方便、准确。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大大提高了测绘生产作业的自动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度,数字化测绘产品的应用水平也将达到新的高度。除此以外,在其他方面还显示出很多优越性,但从以上几点足以可见数字化(地形、地籍)测绘很符合现代社会信息的要求,是现代测绘的发展方向。因而,以前以传统测绘为主的专业测绘单位,现在是以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作为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二、数字化测绘中作业模式的选择问题 数字化测绘设备是全站仪加电子手簿或电子平板,作业分为编码方法和无码方法。编码方法在记录测量数据时必须按碎部点的类型及相互间几何关系输入特征编码,作业员不仅要熟记编码,为正确输入编码,测站与棱镜间还需要较多有关测点的信息交流,因此作业速度慢。尤其当地形复杂、通视困难、对一个地物的测量是不连续的,甚至要经过几个测站的观测才能完成时,作业难度大,出错机会多。无码作业则不需输入任何编码,代之以绘制草图记录所测点位及相邻关系。测站与棱镜间联络较少,测站照准目标操作电子手簿驱动全站仪测取数据后,只需向棱镜处作业员报告碎部点号而已。具有平板测图知识的作业员随棱镜现场绘制草图,轻松且不易出错。测图工作实际上主要在棱镜处进行,测站观测速度很快,一台全站仪可观测2~3个棱镜,相当2~3个图板的平板测图。所以无码作业方法更容易为测量人员所接受。数字化测绘记录设备过去以电子手簿为主,但目前有关电子平板的介绍、报道较多。所谓内外业一体化的作业方法,即利用电子平板(便携机)在野外实现碎部点展绘成图被描绘成最先进的方法。但实际上若电子平板与全站仪联机则由于通视不一定好,加之数字化测图测程较远,绘图员在电子平板上编辑绘图很困难。若靠远距离观察辅之以镜站作业员的描述来绘图,则不仅对电子平板绘图员的技术、经验要求较高,且既慢又容易出错。就这一点而言,类似传统的平板测图的作业方法,不同之处仅在于不需展点、计算机编辑代替手工绘图而已。为解决这一问题,市场上推出了遥控电子平板。虽然采用遥控平板可使绘图员随棱镜现场绘图,但设备投资远高于电子手簿。野外作业速度也低于电子手簿加草图方法。实际上是付出高昂的代价以外业时间换取内业时间。若考虑到野外作业条件艰苦,作。。。。。。 文秘杂烩网

论文关键字:工程测量监理 论文摘要:在目前工程建设施工监理行业中,测量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必不可少的工作。为了提高施工质量,规范工栏的作业标准,急需制定一个符合工程施工实际并切实可行的测量监理工作规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