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企业成长研究的论文

发布时间:

企业成长研究的论文

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好!我是来自***的一名员工.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演讲题目是——《公司与我共成长》.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向这小小的演讲台时,脑海里禁不住浮想联翩.作为可以见证公司成绩的一员,我感到高兴,是公司赋予我经历了人生的这一段学习进步的机会.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知识经济已席卷整个行业,我们不学习就会落后,不学习就会失败,只有在学习中才能进步,才能立足于生存,正因为有了我们值得骄傲的经历,我们学习到了进步的法则,学习到了奋斗的天平.“能吃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为痴人”.作为***的一员,我们苦的滋味胜过于咖啡,痴的程度不亚于一个孕育孩子的母亲.我们对自己职业的挚爱,日月可鉴;我们对企业的关注,超越自身.多少日子,我们披星戴月,伴着自己要倾注无限精力的事业,走过了一程又一程.多少欢喜的日子,我们舒展疲惫,品味着收获的甜蜜,笑了一回又一回.这一刻,我们深深体会到奉献的价值、追求的快乐,也深深地感受到来自同事们的信任和支持、关心与呵护.为此,我们兴奋、自豪,同时更加地珍惜和热爱我们的事业.作为一名公司员工,我是幸运的.因为有着重视、关心我综合素质提高的企业;有着传我经验、助我成长的同事;有着彼此相携、同舟共济的和谐氛围.在几年的磨练与勤苦钻研中,我们得到了锻炼,公司的规模有所扩大,大家的思想观念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进.我想:做为一名公司员工,我所要实现的最大职业价值,就是将责任心作为一种本分,融入到所从事工作的点点滴滴之中,融入到“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矢志追求之中.进入公司以来,我对工作始终保持着满腔热情.这里有我的付出,有我的牵挂,有我可供一生追忆的足迹.虽然,我的岗位可能微不足道,从事的工作也平凡而普通,但只要我是爱岗敬业的、是勤勉有为的,就是无怨无悔的.我一直坚定地认为,我们每个人走出的一小步,就是企业跨越的一大步,我们添砖加瓦的每一块,就能成就企业发展的一座又一座里程碑.如果把企业比作一个大家庭,我们就是其中的孩子.企业深怀对每个家庭成员的热忱关怀与疼爱,让每个人都获得成长的财富;而我们这些家庭成员也无比珍视地敬爱与拥戴着企业,并且无怨无悔地维护着整个大家庭的利益.在这个集体中,每个员工都有体现自我价值和展示才华的平台.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在敬业爱岗的舞台上炫出自己最美的舞姿.如果把企业比作一艘航船,我们便是同舟共济的舵手.在漫漫征程里,有无数的暴风骤雨、暗礁险滩,我们只有与企业同心协力,才能冲破种种险阻驶向胜利的彼岸.在为企业的奉献实践中,使我坚定了搏击风浪的信心;在挑战中的成长,才有我人生的饱满写意与锻造.在企业的关爱呵护中,使我懂得了殚精竭虑的心血是那样的亲和有力.任何成长都不会是绝对一帆风顺的,先驱者的坚忍不拔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要像他们一样在岗位上不断历练腾飞的翅膀,向着更广阔的天空去探索、去翱翔!后面的工作还很多,明天是什么,明天的明天是什么,我们都无从所知,也无从把握,但是只要能够报以我为公司,公司为我的目标,才会平实的向前一步,春天即将来临,新的一年和努力的一年也会过去,我们期待明天,期待辉煌.我的演讲完毕了,

企业管理的,可以写一下执行力的问题,很好找素材

只能给你个大概思路,当做借鉴吧,行不行你自己决定。既然对比就要有实例,所以这类论文的基本思路就是例证和数据。中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最好举例有代表性的,然后总结分类。也可以现找资料总结分类,然后举出相应的实例。最好要有数据支撑。然后就是外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了。外资企业有哪些,他们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哪些共同点,找共同点为主。然后对比总论,中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外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异,最后,提出哪些值得学习借鉴的地点,提出自己的发展观点。一般思路就是这样的。问题就是题目太大,建议可以找到差距最大的地方在哪里,把这个地方最为副标题,然后集中分析这一点,这样比较好些。

工商管理论文选题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我整理的工商管理论文选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论企业核心竞争力

2、现代管理理论热点问题研究

3、消费者行为研究

4、现代商务谈判

5、激励理论的研究

6、领导理论的研究

7、组织发展与变革

8、企业文化模式研究

9、“扩展企业”运作研究

10、企业协同效应研究

11、企业智力资本研究

12、品牌延伸的问题与对策

13、克服“克隆公司”现象

14、大企业组织流程化设计

15、跨国经营的价值链设计

16、产业链上的价值链分析

17、入世后黑色家电的产业分析与企业对策

18、企业竞争力问题探讨

19、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安全的保障问题

20、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21、论企业战略联盟

22、人力资源资本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

23、西部大开发问题的探讨

24、企业的跨文化管理

25、关于推行股票期权制若干问题的探讨

26、企业如何应对“入世”的机遇与挑战

27、对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全方位思考

28、虚拟企业

29、企业核心竞争力

30、关于企业实施名牌战略问题的研究

31、企业成长研究

32、知识管理研究

33、组织结构及形态演变研究

34、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

35、管理伦理与现代公司经营

36、网络经济时代的管理变革

37、风险资本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治理

38、全球化背景下我国IT企业的发展战略

39、面向新经济模式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40、资本经营方式研究

41、企业并购研究

42、管理者收购研究

43、战略联盟研究

44、租赁经营研究

45、定制生产模式的系统设计与管理

46、全球化与企业生产战略选择

47、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支持体系的设计与管理

48、JIT在我国企业的运用

49、MRP在我国企业的运用

50、企业生产计划系统的研究

51、企业生产性资源的计划管理

52、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运用

53、企业系统质量控制的应用

54、质量管理标准的研究

55、先进制造技术条件下的质量管理

56、公司治理中的股东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57、完善上市公司董事会功能的若干思考

58、我国利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战略和策略分析

59、公司合并中关联人的利益保护问题研究

60、企业购并战略中的核心问题研究

61、论管理创新

62、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的素质

63、试论中国加入WTO的对策

64、论组织怎样做才能实现管理科学化

65、中国企业应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66、国企法人治理结构难在哪儿

67、中国股票市场应建立退市制度

68、中小企业发展:思考与对策

69、虚拟企业对我国管理组织的启示

70、跨国并购企业的文化管理

71、CEO的激励和监督机制

72、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73、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

74、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75、流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不可控因素分析

76、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可控因素风险分析

77、启示眼与借鉴:流通企业迈出国门

78、中国流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

79、我国入世后,市场经营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预防

80、入世后如何增强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81、中国企业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

82、中国跨国公司的创建与发展

8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发展契机

84、企业模式的比较研究

85、外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迪与借鉴

1、xx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2、xx企业经营现状和对策分析

3、xx企业的营销渠道管理策略分析

4、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化问题的探讨

5、外资零售业市场准入与发展我国零售业的对策

6、谈中国百货超市化的动因和出路

7、当前我国服装业发展态势及建议

8、我国服装业存在的问题及其结构调整

9、由重生产向重营销转型──对服装业未来发展模式的重新认识

10、谈中国服装业的竞争策略

11、谈人世后我国商品零售业的营销管理

12、基于swot分析的中国零售业战略性思考

13、中外零售业态的比较研究

14、我国零售业走出困境的途径

15、影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制度因素分析

16、谈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7、论旅游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

18、对发展我省旅游业的点滴思考

19、目前我国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提高中药国际市场份额的策略分析

21、中国医药行业“洗牌”动因及其对策

22、我国家电业价格大战的实证分析

24、对我国批发业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25、谈业务外包在电信企业的运用与管理

26、对增强我国(或我省)商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27、安徽省(或xx市)连锁商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28、对发展安徽省物流配送业的思考

29、对发展农村连锁超市的思考

30、谈中式快餐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31、x市餐饮行业发展趋势及其问题研究

32、对零售企业开发自有品牌问题的探讨

33、x市百货零售业竞争状况和发展趋势研究

34、谈餐饮企业的整合营销策略

35、对安徽省连锁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探讨

36、对加速我国零售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探讨

37、对我国(或我省)零售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思考

38、对我省(x市)超市发展的理性思考

39、我国企业erp应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40、谈x市房地产行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41、国内电力企业erp建设的现状与前景

42、浅议网络营销

43、网络广告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

44、谈网络经济时代的管理变革

45、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行为的特点及其对网络营销的影响及对策

46、谈电子政府对企业网络营销的影响

47、谈网络营销与传统直销的整合

48、谈网络营销条件下的顾客忠诚

49、我国企业如何成功开展网络营销

50、谈我国网络营销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51、中国电子商务运作中的伦理障碍及其对策

52、电子商务罪在何处?——浅谈有关电子商务认识的几个误区

53、浅议网络广告

54、品牌策略探讨

55、浅谈品牌战略(或策略)

56、关于品牌运营的几个问题

57、对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全方位思考

58、对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理性思考

59、品牌延伸的问题与对策

60、加强民企品牌形象建设的探讨

61、如何应对品牌战略实施中的“寄生”与“株连”问题

62、谈品牌寿命

63、浅谈绿色营销

64、浅谈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的现状与前景

65、对我省发展绿色产业的思考

66、e时代如何塑造职业经理人

67、swot分析法在职业生涯决策中的运用

68、浅析企业人才的“留”与“流”

69、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员工感情承诺的相关性分析

70、关于企业员工无效率流动的博弈分析

71、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激励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72、基于“锦标制度”的企业员工激励薪酬方案分析

73、企业使命与员工绩效关系探讨

74、企业引进中高级人才中的风险与防范对策

75、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76、中小型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析

77、安徽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分析

78、安徽省人力资本形成途径分析

79、x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80、民营企业管理人才需求状况与问题分析

81、人才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及其对策

82、安徽企业人员招聘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83、安徽企业进行网络招聘的应用性分析

84、年薪制在国有企业中的应用分析

85、高新技术企业的股权激励探讨

86、职业生涯设计与员工跳槽行为探讨

87、安徽省民营企业员工福利状况分析

88、安徽省企业劳动纠纷的常见类型与相关原因分析

89、安徽省企业家人力资本状况分析

90、安徽省企业家人力资本流失问题分析

91、安徽省人才流失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92、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现状及完善对策分析

93、对“民工潮”现象的理性思考

94、x市营销人才市场需求状况与问题分析

95、谈我国农村市场的开拓

96、谈开拓农村市场的途径及对策

97、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

98、安徽省企业文化建设状况研究

99、关于企业知识管理问题的思考

100、关于跨国公司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

101、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及对策分析

102、谈“克隆公司”现象

103、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04、谈学习型组织的建立

105、企业学习型组织构建探析

106、中国国有企业学习型组织建设现状研究

107、对学习型组织的冷静思考

108、浅谈跨国并购企业的跨文化管理

109、对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思考

110、我国物业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111、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与借鉴

112、浅析物流危机管理

113、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114、关于做强中小流通企业的方略思考

115、谈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评价和选择

116、谈知识经济与企业管理

117、谈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

118、酒店客房定价策略探讨

119、军工企业发展民品的战略选择探析

120、跨国公司的组织扁平化变革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121、我国国有企业实施mbo的条件、难点和对策

122、我国餐饮业发展特许经营的swot分析和对策

12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124、xx企业战略性资源外包问题探析

125、xx企业营销策划及分析

126、erp系统实施的风险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分析

127、jit在xx企业的运用

128、谈一对一营销管理

129、谈中老年市场需求的特点及营销对策

130、谈青少年市场需求的特点及营销对策

131、安徽省企业诚信问题分析及对策

企业成长能力量化研究论文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背景方法的论文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背景方法的论文,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想要在社会中立足,就需要加快改革的步伐,只有推动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促进整个公司的发展,下面就介绍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背景方法的论文。

1、良好的项目计划

好的项目计划使项目成功了一半。因为项目执行的基础是项目计划,如果项目计划制定的不合理,或者项目计划没有考虑清楚,或者项目分工不合理,都会严重影响后面的项目执行。

2、目标分解

项目的目标一般都比较大,不容易管理和控制,因此,我们要将项目目标分解成较小、易于控制的小目标。

3、项目进度监控

好的计划并不等于好的项目执行,项目在执行过程中,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比如项目环境、客户需求、市场变化、资源约束等等。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手段和方法来对项目进度进行监控。要学会在动态中控制好项目执行。

4、项目风险管控

项目风险无处不在,随时都会面临各种突发事件和项目风险,因此,在项目风险管控方面,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可能出现的项目风险的识别,另一方面要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关的应急措施和预防措施。这样一来,即使出现了项目风险,风险造成的损失也不会那么大。

5、合理的流程

有了正确的方向,我们必须要有正确的流程和方法,如果流程不合理,无论大家怎么努力,效率固然是不会高的,只有建立合理的流程,才能保证高效率。在进行流程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流程的灵活性。这里所指的灵活性不是随意性,是在结构化的流程中,保持流程的可优化性。这样就不会因为流程太过僵化,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效率。

6、人才梯队培养

经营企业最后还是经营人才。再好的战略,如果没有人才去执行,也是没有用的。好的人才可以以一抵十,人才不在于多,而在于效率。人才梯队的建立是确保公司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没有人才梯队作为支撑,就很容易形成“人才安全”问题,影响到公司的战略实施。

1、构建优秀的团队,提高执行力

提高竞争力,使企业找到更好的经营方式,强化自己在市场的.竞争地位,或者创造出新的商机,同时也能提供成长所需的资金。目前市场的竞争归结于人才的竞争,一个成功的企业具备五种力:竞争力(市场竞争中获利的能力)、执行力(把事情做对的能力)、成长力(持续获利的能力)、生命力(追求理想内在的力量)、学习力(吸收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而一个优秀的团队是提高竞争力的核心,所以我们江苏银河一直采取内培外招,形成一个执行型、忠诚型、创新型、学习型的优秀团队。

2、铸造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

市场经济人民信任品牌,追逐品牌,在于品牌能给消费者完美的承诺,这种承诺包含的不但是完美的质量,更是超值的服务,有了品牌就能站稳市场,有了市场得天下,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就更能充分地显现。

3、注重细节管理,提升获利能力

细节决定成败,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极强的音符,当今的面粉行业已是微利的。时代,但是我们从事的面粉事业既是好事、善事、民以食为天的大事,又是一分钱微利的系统工程。所以注重企业的细节管理,尤为重要。把自己所做的每一件最平凡的工作做好、做细、做实、做深、做透,培养和树立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精益求精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实践证明面粉行业成本的控制是增效的关键所在。

4、科学运筹,抓住商机,获取经营效益

我个人认为面粉行业的获利,其中70%来自于对市场商机的把握。如何把握,主要立足于四个字,即“静、准、狠、巧”。静就是纵观全局,冷静思考,判定形势,把握走势。准,审时度势,细心分析,冷静以待,抢抓机遇。狠:遇到商机,主动出击。巧:灵活运用,巧得商机。

5、优化整合内外资源,实现价值链最大化

挖掘企业内部人、财、物、资源的潜力和优势,利用内外部的一切有利要素,巧用政策,整合内外部资源,实现企业资源价值链最大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整体获利能力。

6、具备持久核心理念的企业文化,才能基业长青

企业文化的本质是创新,创新就能使企业不断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所以企业文化的发展尤为重要。借助企业文化形成一个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一个员工价值实现的平台,让员工的观念、行为融于企业的远景和目标,从而推动企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创业企业持续成长理论研究综述

[论文关键词][论文关键词]创业企业;持续成长;竞争优势

[论文摘要]创业企业的持续成长既是经济学领域的主题也是管理学领域的主题,本文围绕创业企业持续成长的机理和规律,对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的相关文献展开综述和梳理。

创业企业的持续成长既是经济学领域的主题也是管理学领域的主题。在产品、技术、知识等创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持续成长是创业企业的一种生存方式,持续成长是创业企业利益相关者谈判的一个均衡解。持续成长已经成为创业企业所面临的一个比管理效率更为重要且比管理效率更难实现的目标。本文将主要围绕创业企业持续成长的机理和规律,对经济学领域和管理学领域的相关文献展开综述和梳理。

1 新古典经济学关于持续成长的观点

新古典经济学的企业成长论也可以说是企业规模调整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成长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就在于对规模经济(以及范围经济)的追求。新古典企业理论主要从技术角度来分析企业,它应用生产函数来描述企业投入与产出之间的转化关系。企业的有效经营规模由生产成本结构而不是需求决定。企业的成长就在于寻求最优规模,是从非最优规模走向最优规模的一个过程。并且,企业是在所有约束条件已知的情况下,根据最优化规则进行的被动选择,企业没有任何主动选择的余地(纳尔逊和温特,1982)。除非有其他因素的变化,否则企业成长一旦达到最优规模后便应该结束,继续扩大规模只会自取其 败。

从企业能力的视角分析,新古典企业理论还隐含地认为:第一,企业能力是无限的。似乎每个企业都可以无视自身能力的限制,按照既定的投入产出关系进行生产,或进入任何有利可图的产业,实施多角化经营。这显然远离了经济现实。第二,企业之间的能力是无差别的,即能力同质。新古典企业理论认为企业除了规模不同之外,其余方面都是同质的。这样企业的竞争优势不可能来自企业内部,而只可能来自外部,企业战略管理只能偏重于外部市场环境的分析,这是波特的产业定位的逻辑起点。

新古典企业理论既没有说明企业产生的原因,也没有解释企业组织的经济学意义,它主要研究在技术给定的条件下不同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和给定资源条件下不同产品产量的最优组合。新古典企业理论只关注投入产出的生产活动,只关注帕累托效率及其实现条件,而完全疏漏了企业内部效率,是“企业黑箱论”。

2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熊彼特(S chu mp et e r)认为,“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获取潜在的利润,实现企业的持续成长。这种“创新”或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包括五种情况:一是引进新的产品,即产品创新。二是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即开发新的资源。三是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即市场创新。四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即工艺创新或生产技术创新。五是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即组织管理创新。熊彼特的创新或生产要素新组合的五种情况鲜明地揭示了创业企业持续成长的五种路径。熊彼特所说的创新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创新不等同于技术上的发明,只有当新的技术发明被应用于经济活动时,才能成为“创新”。创业正是创立这个生产体系和转化创新成果的过程和活动。可以说创业是创新的实现过程,创新是创业的基础,离开创新,创业寸步难行。

熊彼特指出:“我们把新组合的实现称为‘企业’,把职能是实现新组合的人们称为‘企业家’。”企业家可以同时是一个资本家或是一个技术专家或是一个技术发明者,但拥有资本的资本家或技术发明者如果不把他们的资本和技术用于生产方式的新组合,没有创新行为,那他们就不能成为企业家。企业家活动的动力来源是利润和企业家精神。可以说,创新的承担者(主体)只能是企业家(创业者),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是经济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3 交易费用理论关于持续成长的观点

交易费用理论从制度、制度变迁的角度来分析企业成长,认为产权制度、层级制度等会决定或影响企业的规制结构,进而决定企业的发展和边界。它打破了新古典理论的樊篱,把制度作为内生变量引入企业成长理论的分析,将研究大大推进了一步。

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指出: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创业者)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因此,可以认为市场组织生产靠价格机制,企业内组织生产靠行政管理机制。以价格机制构成的市场中的每一个交易都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企业的组织管理也需要费用,当企业组织的费用低于市场交易费用时,人们就会以企业来替代一部分市场。换言之,创业的空间、企业发展壮大的途径和企业的规模边界取决于企业内部的组织费用(实际上也可以演化为企业内部的交易费用)和外部交易费用之间的对比,取决于企业内部的营运效率和外部市场的效率之比,取决于内部的制度健全程度和外部的制度健全完善程度之比。

由于企业可以通过扩大其横向边界以形成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同时可以通过扩大纵向边界实行纵向链条的一体化,从而不断地谋求市场竞争优势地位,充分获取规模效益,所以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具有不断扩大规模的倾向,一直到由于规模扩大所增加的组织费用等于市场上的交易费用为止。创业的过程往往也就变成了“首先生存,然后做大”的过程。

交易成本理论很好地解释了企业成长诸如纵向一体化、战略联盟、跨国经营等问题,但忽略了信任问题的研究,而这恰恰是创业企业要面临的问题(D a v i d,2004)。交易成本理论重点关注的是企业的交易行为,其基础假设仍然是一个生产技术保持不变的生产函数,因此必然会忽略企业内的生产行为,使投入产出的过程成了黑箱,这就使交易成本理论在解释企业成长之间的异质性的时候变得无能为力了。

4 资源和能力理论关于企业持续成长的研究

资源基础理论的根源最早来自于P e n r o s e(1959)《企业成长论》一书,P e n r o s e将其全部的注意力都贯注于单个企业的成长过程的研究,认为企业成长实质上是企业管理能力与企业资源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管理能力是企业成长速度的重要制约因素,企业所拥有的`特定资源所产生的多余能力是企业成长的动力。We r n e r fe lt(1984)在他的资源基础观的奠基之作中指出了P e n r o s e对于资源基础理论的最重要的贡献有两点:一是Pen ro s e率先将企业定义成为一组资源的集合,二是企业的持续增长包括了企业在开拓现有资源和发展新资源之间的平衡。其后Wernerfelt(1984)和Barney(1991)都将独特的资源作为企业竞争优势和持续成长的来源进行分析,确定了资源基础理论的主要基调。Prahalad和Hamle(1990)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开创性文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使资源基础观的能力理论也开始逐渐形成、丰富和发展起来。企业知识论又是对企业能力理论的进一步引申,该理论认为隐藏在能力背后并决定企业能力的是企业掌握的知识,尤其是一些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并且当前知识存在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决定了企业发现未来机会、配置资源的方法,企业内各种资源效能发挥的差别都是由企业现有的知识所决定的。

资源基础论认为资源与能力是企业利润的基本源泉。资源基础论对产业组织理论关于企业利润主要取决于行业市场结构的说法进行了批判,强调内部资源的重要性。其中一个重要发现是同行业的企业间的利润差别远比行业间利润差别要大。因此企业应更多地追求李嘉图租(稀缺性资源产生的租),而非垄断租(市场力量产生的租)。当资源的稀缺性不存在了,如资源变得陈旧、贬值、被替代了,那么这种经济租就消失了,企业也就无法持续成长。

5 演化经济学关于企业持续成长的研究

纳尔逊和温特认为企业的成长和演化依赖于三个重要机制:一是惯例机制(遗传性),二是搜寻机制(多样性),三是选择机制(自然选择性)。温特提出,由于有限理性的存在,在满意原则的指导下,企业根据惯例行事。惯例可以被看做是“一个组织的技能的集合”,包括了“一个组织得以构建和在其中得以运营的行事方式、规则、程序、习惯、战略和技术”(纳尔逊和温特,1997)。当惯例出现问题时,企业就搜寻更好的惯例。但是,由于不确定的存在,事前确定最佳做事方式是不可能的,因此,竞争的功能是激励试验并选择最佳的反应。搜寻和选择行为是交互进行的,使得生产所需要的知识得以在组织中积聚,由此形成由企业拥有的特定知识资产而不仅仅是个人拥有的知识。也正是企业在能力形成、知识积聚以及成长路径上的差异决定了为什么一个企业不同于另外一个企业,而这种不同很有可能会导致一个企业对其他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持续成长。

该理论强调企业资源的差异性,同时亦注重企业资源与环境变化的统一,分别从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和内部资源能力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强调企业应该如何适应外部竞争环境或者从内部如何增强企业的核心能力,增加企业的知识。较全面地解释了组织、创新、路径依赖等的演化对企业成长的影响。借鉴达尔文进化论思想解释企业成长的经济学家还有马歇尔(Marshall),穆勒(Mill)、舒马赫(Schumacher)等学者。如何将以上理论更好地融合,能使企业既具有外部竞争性、适应性,又强调内部的核心能力,对于创业企业的持续成长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美]理查德R.纳尔逊,悉尼G.温特.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3]吉利斯.发展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陈乃醒.中小企业成长[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6.

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研究论文

目录: 一、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必然性 (一)宏观层面 1、中小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2、中国外向型经济经济的大发展客观上需要中小企业开展跨国经营; (二)中观层面 1、某些行业的特殊要求; 2、国内的生产能力过剩; (三)微观层面 1、中小企业应对国内竞争的需要; 2、绕开贸易壁垒的有效方法之一; 3、寻求先进技术、市场信息和管理经验的需要; 4、与大企业生产协作的需要; 二、中小企业跨国经营与海外投资的可能性 (一)全球层面 1、知识经济时代使得企业规模不再是决定因素; 2、国际生产分工体系的发展为中小企业的参与创造了条件; 3、目前全球的投资环境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比较有利; (二)国家层面 1、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出台为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创造了必不可少的环境; 2、国家对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支持不断完善; (三)企业层面 1、中小企业拥有特殊的技术优势; 2、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拥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3、中小企业拥有灵活的管理组织优势; 4、经营者拥有创业精神与开拓精神; 5、已具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三、国际化经营的四个代表性理论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二)比较优势理论; (三)内部化理论;(四)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四、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优势分析 (一)相对技术优势;(二)相对区位优势; (三)内部化优势;(四)市场营销优势;(五)特色产品优势; 五、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劣势分析 (一)外部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策歧视;2、市场歧视;3、管理体制不合理; (二)企业内部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低; 2、技术开发能力低; 3、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 4、对信息时代的反应迟滞; 六、中小企业经营国际化的策略选择 七、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所需的外部环境不知道是不是。你自己查对下。

联想不算中小企业了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对策探讨【摘要】 我国中小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一种客观趋势。本文论述了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及面临的困难,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关键词】中小企业 国际化经营 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国际贸易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中小企业必须发挥相对技术优势、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市场营销优势和特色产品优势,加快国际化经营的步伐,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是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是中小企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企业国际化经营已成为现代世界经济的一种历史潮流,如果我国中小企业不能适应这一潮流或对新的形势无动于衷,必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被淘汰。一、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必要性中小企业发展国际化经营对于扩大我国的对外经济交流,促进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提高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1、有利于我国吸引和利用外资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这些资金不可能只靠国内筹集。鼓励中小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一方面可以以中外合资兴办企业的方式吸引国外资金;另一方面可以以产品出口、劳务出口、出国办企业等方式获得利润、赚取外汇。2、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国内和国际资源目前随着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我国大、中、小企业的相互关系正处于重构之中。我们应鼓励一部分中小企业加入国际分工协作体系,加入国外企业的柔性生产系统,开展产业内贸易和公司内贸易。这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一条捷径,也有利于国内外各种要素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最佳配置。另外,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口平均资源数量很少,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资源供需的矛盾将日渐突出,而国内资源的相对不足往往会限制企业的发展。所以,我国中小企业应当走向世界,利用国际资源发展我国经济。3、有利于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竞争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很不平衡,技术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竞争力不强,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依靠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来摆脱困境。中小企业除了自身努力及利用国内资源外,还应该借鉴、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我国中小企业还可以在工业发达、技术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开厂设店,建立合资或合营企业,并且以各种方式吸收当地领先于世界的先进技术,然后再转回国内,进而推动国内企业的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及旧有设备的更新改造。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有利于适应生产社会化、专业化迅速发展的要求,逐步缩小与国外中小企业的差距。二、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困难1、产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国际竞争力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源于科技创新,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大多先进设备较少、技术创新能力差、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同时,企业普遍缺乏持续开发独特产品和持续发明专有技术的能力,科研成果转化率也比较低。正因如此,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主要以低价取胜,导致了市场所在国、地区的反倾销行为,一些产品的许多海外市场丧失殆尽。同时,由于我国国内产品标准相对低于国际标准或国外的先进标准,使外国可以通过技术壁垒阻挡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我国受限制的产品品种越来越多,设置技术壁垒的国家和地区也越来越多,贸易技术壁垒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最大障碍。2、市场信息不畅,对国际市场缺乏深入了解国际化经营企业必须快速洞悉国际市场,充分预测市场变化。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决策者的主观性以及经营的封闭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信息收集比较滞后,信息资料的处理和反馈功能比较弱,缺乏对国际市场全面、动态的了解。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没有借助专业的市场研究力量的习惯,很少对国际市场开展针对性的专项研究或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点和消费行为特征,导致失去对市场发展趋势和潜在机会的把握,这阻碍了自身的国际化经营。3、融资困难资金短缺且融资困难已成为困扰我国中小企业的首要问题。国际化经营更需要资金,但我国金融环境难以解决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面临的资金不足问题。由于中小企业资产较少、风险较大、资信程度较差以及社会上对所有制的偏见等原因,商业银行一般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此外,由于法律的限制,中小企业很难像大企业那样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股票上市等直接融资手段来筹措资金。尽管国家为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难问题于2004年5月设立了中小企业板,但中小企业板的进入门槛比较高,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望尘莫及。由于缺乏资金、融资渠道狭窄,中小企业一些具有良好前景的项目也无法上马,严重阻碍了其国际化经营的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处于不利地位。4、缺乏拥有国际化经营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必须要有通晓国际惯例、熟悉国际市场规律及国际贸易法则的管理经验丰富、善于把握国际市场动向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而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起点低、人才储备匮乏,现有管理及技术人才知识结构偏低,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尤为缺乏,管理经验不足,对于国际市场行情判断不准。很多情况下,中小企业主要依靠管理人员的市场经验和直觉把握市场,这样就难以形成自己的国际化营销模式和建立稳定的消费群体,更难以与其他国际经济实体进行竞争。三、中国中小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的对策1、政府加快制定跨国经营及海外投资战略规划与法规宏观管理部门应结合我国国情与国际经验,抓紧研究制定中国跨国经营总体战略、地区战略、技术战略、投资战略及市场营销战略。首先由国家权威部门起草一个指导性条例,就跨国经营、海外投资的有关问题做出原则性规定,然后由国家财政、金融、外汇管理等部门制定相配套的税收、信贷、外汇、保险等政策规定,经实践之后再制定更加完备的法律。2、国家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资金问题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的成长,尤其是对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是支持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一项重要措施。首先,根据市场规则加快形成银行业有序的竞争格局,实现多元化的融资工具以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其次,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都必须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同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地制定各种配套法规、完善各相关机构、积极创新信贷服务,给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再次,减轻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完善和落实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逐步建立起统一的税收优惠体系,使中小企业真正成为受益者。最后,对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进行财政补贴,加大补贴力度,扩大覆盖面。另外,政府可设立专门为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服务的风险基金,并通过税收政策鼓励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投资,促进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3、中小企业应加快技术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能否走向国际市场并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形成并保持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企业的核心资产,特别是无形资产,如技术、专利、生产技能、互补性知识等。只有着眼于培育企业的核心资产,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开发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中小企业才能在强手如林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根据我国国情,要发挥中小企业在推动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特殊作用,关键是要形成一个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体制和政策环境。首先,要重视中小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用新经济改造传统经济。其次,应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再次,可以协作、挂靠、配套等形式,加强中小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的紧密联系,引导有一定知识和技术基础的中小企业加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行列,从整体上提升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4、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投入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需要大批跨国经营人才,为了缓解人才供需的矛盾,从短期看,中小企业可选派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进修培训,掌握新的经济理论知识。从长期来看,中小企业可全面推行岗位培训,请国际企业管理、经贸、财会、营销与外语专业的专家学者到企业中开设培训班,培养未来跨国经营的生力军。如果企业拥有足够的实力,可以对人力资源做超前投资,从有关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广纳人才,让他们在实践中尽快掌握业务知识,为企业保持人才优势做充分的准备。另外,中小企业必须重视对东道国本土人才的利用,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在产品研发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方面的相对短缺,另一方面是由于东道国本土人才更加熟悉本土市场,能更快地对本国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反应。5、选择合适的国际化经营方式我国中小企业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灵活多样的国际化经营方式。可以通过与外商开展合资、合作经营,在弥补自身资金不足的同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提高自身竞争力;通过开展特许经营,利用授权商的商标、技术和经营方式,迅速扩大影响,开拓市场;与大企业协作,加入全球制造网络。可以通过集群化经营,依靠“集体”的力量谋求更强的竞争优势;借助海外华人的经营网络,实施“走出去”经营战略,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考虑在当地直接生产。【参考文献】[1] 岳昊:“入市”与中小企业的国际化之路[J].财贸研究,2008(4).[2] 陈华文:对我国中小企业向国际化发展的思考[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7(4).[3] 韦昌鑫: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2).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这类型的论文都不好写。需要大量调查问卷,数据资料,丰富的理论知识等等。

论文企业成长分析研究参考文献

物流管理论文精选参考文献

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一:

[1]Hotelling H. Stability in competition[J]. Economic Journal, 1929,39( 1 ):41 -57

[2]钟娜娜.竞争选址与非竞争选址比较研究[J].管理观察:2012(477):191-196.

[3]Hakimi.L.,Onlocating new facilities in a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83(12): 29-35.

[4]张同全.具有距离限制的最大竞争能力选址问题[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20(5):438-440.

[5]于宏涛,高立群,李丽霞.基于多消费群体的竞争选址模型与求解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30(7):2024-2028.

[6]杨丰梅,华国伟,黎建强.一个竞争选址问题的新模型及其求解算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7):18-24.

[7]李江华,王金亭.具有二次多选择服务的M/G/1可修重试排队系统[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31(6):93-95.

[8]程凤,霍佳震.水平穿越发在带有不耐烦顾客的呼叫中心中的建模及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33(5):1247-1254.

[9]彭懿,杨向群,吴锦标.带负顾客和不耐烦顾客的离散时间Geo/G/1重试排队[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31(12):2373-2379.

[10]李娜,贾博,江志斌,谢梦德.考虑顾客体验的排队系统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2012,17(3):36-46.

[11]张曦,杨超,胡丹丹.考虑市场扩张和吞并的新设施竞争选址模型[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9(2):43-47.

[12]尹小玲,邓永禄,刘国柱.具有第二次多选择服务的M[x]/G/1排队系统[J].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学报.2003,17⑴:41-53.

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二:

[1]鲍卫东:《上市物流企业成长因素分析》[J],《物流参术[装备版]》,2013年第6卷第4期,82-85页.

[2]李晨、王璐:《我国上市航运企业经营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泰于Tobit模型》[J],《经营管理》,2014年第28卷第1期,21-24页.

[3]李大元:《企业动态能力及其功效: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J],《南开管理评论》,2009年第17卷第6期,60-68页.

[4]李晓蓉:《西方不同流派学者论企业多元化经营》[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25卷第12期,7-11页.

[5]梁剑、丁洁:《宏观经济发展对上市公司.企耸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第29卷第6期,16-19页.

[6]邓新明:《我国民营企业政治关联、多元化战略与公司绩效》》[J],《南开管理评论》,2011年第11卷第4期,4-15页.

[7]傅俊元、丁慧平:《物流企业成长能力的逻辑演进研究》[J],《物流技术》,2008年第27卷第1期,28-30页

[8]刘丹、印曼:《我国物流业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J],《技术经济》,2012年第31卷第11期,104-109页.

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三:

[1]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3年中国零售连锁企业统计年鉴》[M].2013

[2]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屮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R].2013

[3]汝宜红,宋伯慧.《配送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04

[4]罗纳德科斯.《企业的性质》[M].经济出版社.2007

[5]曾中文.配送中心的库存控制系统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10)499.15-18

[6]周涛,程钧谟,乔忠.多品种配送的库存优化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2003,9,19-23

[7]黄丽珍,李旭,王其藩.超市配送中心订货策略优化研宄[J].同济大学学报.2006(2)278-279

[8]Koulamas. Single-item and multi-item inventory system with deterministic, continuous,time-dependent demand [J]. Computer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1993.24(1):57-68.

[9]Ben-Daya. Inventory models involving lead time as a decision variable [J].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1994.45(4):579-582.

[10]Rao. Properties of the periodic review (R,T) inventory control policy for stationary, stochastic demand[J].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3.5(1):37-53.

[11]Silver, Robb. Some insights regarding the optimal reorder period in periodic review inventory system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8,112(1): 354-366

企业文化论文篇1 浅谈企业文化在 企业管理 中的作用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竞争已经从单纯的技术竞争演变为技术和文化的双轨竞争,企业的经营管理也由生产管理向知识管理转变,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努力实践的以价值观、企业精神为核心的群体意识,日益成为企业硬件良性运转的持续推动力。 一、企业管理的发展 企业管理(Business Management),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 企业管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 经验 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和文化管理阶段。 (一)经验管理阶段 企业规模比较小,员工在企业管理者的视野监视之内,所以企业管理靠人治就能够实现。所以在经验管理阶段,对员工的管理前提是经济人假设, 认为人性本恶,天生懒惰,不喜欢承担责任,被动,所以有这种看法的管理者采用的激励方式是以外激为主,激励方式是胡萝卜加大棒,对员工的控制也是外部控制,主要是控制人的行为。 (二)科学管理阶段 企业规模比较大,靠人治则鞭长莫及,所以要把人治变为法治,但是对人性的认识还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靠 规章制度 来管理企业。其对员工的激励和控制还是外部的,通过惩罚与奖励来管理员工,员工因为期望得到奖赏或害怕惩罚而工作,员工按企业的规章制度去行事,在管理者的指挥下行动, 管理的内容是管理员工的行为。 (三)文化管理阶段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管理实践的发展,企业管理也逐渐由生产管理向知识管理转变。在文化管理阶段,对知识的管理就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管理的前提是社会人假设,认为人性本善,人是有感情的,喜欢接受挑战,愿意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时,企业要建立相应的以人为本的文化,通过人本管理来实现企业的目标。 二、企业文化的含义、构成及意义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领导者把“文化变化人”的功能应用于企业,以解决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就有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理论和企业文化管理理论都追求效益。但前者为追求效益而把人当作客体,后者为追求效益把文化概念自觉应用于企业,把具有丰富创造性的人作为管理理论的中心。这种指导思想反映到企业管理中,就成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等的总和,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它是企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的灵魂,其本质是通过企业制度的严格执行衍生而成,制度上的强制或激励最终促使群体产生某一行为自觉,这一群体的行为自觉便组成了企业文化。 案例一:在海尔的企业,你可以看到海尔的工人在厂区内行走的时候,始终是走在马路边上的黄线内,如果你去问他一声:你为什么在这个黄线内走?他会很自然地告诉你:我应该走在这里。因为从他到海尔那一天,他就知道,他接受过这样的文化训练,这种文化已经深深地根植在他的脑子里。 (二)企业文化由三个层次构成 第一,表面层的物质文化,称为企业的“硬文化”。包括厂容、厂貌、机械设备,产品造型、外观、质量等。 第二,中间层次的制度文化,包括领导体制、人际关系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等。 第三,核心层的精神文化,称为“企业软文化”。包括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企业的群体意识、职工素质和优良传统等,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被称为企业精神。 (三)企业文化的意义 第一,企业文化能激发员工的使命感。不管是什么企业都有它的责任和使命,企业使命感是全体员工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是企业不断发展或前进的动力之源。 第二,企业文化能凝聚员工的归属感。企业文化的作用就是通过企业价值观的提炼和传播,让一群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共同追求同一个梦想。 第三,企业文化能加强员工的责任感。企业要通过大量的资料和文件宣传员工责任感的重要性,管理人员要给全体员工灌输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团队意识,要让大家清楚地认识企业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企业。 第四,企业文化能赋予员工的荣誉感。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工作领域,多做贡献,多出成绩,多追求荣誉感。 第五,企业文化能实现员工的成就感。一个企业的繁荣昌盛关系到每一个公司员工的生存,企业繁荣了,员工们就会引以为豪,会更积极努力的进取,荣耀越高,成就感就越大,越明显。 三、企业文化的作用 (一)导向作用 播种一种观念,培育一种行为,从而收获一种结果;灵魂深处闹革命,解决人们的观念、感情、情绪、态度方面的问题,要靠企业文化。 (二)凝聚作用 认同感―凝聚人心,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部门壁垒――协作成本。拆除部门壁垒,降低协作成本,把企业整合为一个统一的协调的整体,要靠企业文化。 (三)规范作用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心理的约束,可以规范行为,并能代替部分的正规约束。 (四)激励作用 可以减少物质激励、制度规范监督所必须付出的高昂费用,降低管理成本。 (五)社会影响 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企业成为社会的优秀成员,对社会乃至环境都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案例二:优秀的企业文化让员工有集体荣誉感,并热爱着企业。在海尔流传这样一个 故事 :海尔的一洗衣机分厂,有一个姑娘在19岁的时候走进了海尔集团,并接受了三年海尔文化的洗礼,三年之后得了疾病,被诊断为得了白血病,就在她将要离开人世的时候,她给她的亲人提出了最后一个愿望:我要最后再看一眼我所工作的海尔。这说明了什么?就是海尔的文化,海尔文化的魅力,使得海尔人这样的热爱这个集体。 案例三:优秀的企业文化里,员工始终将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海尔20/80原则,少数的领导人要负大的责任这一条”,这是人人都知道的海尔文化理念。在海尔的质检中心,有一个质检处的处长检查海尔流水线最后一关,如果合格,成品就可以出厂。但是,这个质检处的处长,他在第一个检查工序里头拿了一张小白纸团放在了冰箱一个非常隐蔽的地方――冰箱的后壳里,到他在最后一关检查的时候工序的质检员没有检查出来。于是,这个质检处的处长就被罚款,同时依海尔人力资源的管理被动地降了一级。别人问他,你在放纸的时候,你想到过今天会被降级吗?你会遭到罚款吗?他说,我想到过,我想到过这个纸很可能会被检查员漏检。那你还那样做?我一定要这样做,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海尔出厂的产品是最优的产品,保证海尔产品的质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活动中的一个统帅,是企业行动的指南。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它具有一种无法替代的核心作用。所以,一个成功的企业,它一定有非常优秀的企业文化。相反,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是那些失败的企业,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文化论文篇2 试谈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一、前言 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建立完善,优秀企业不断诞生,国家的不断进步都是建立在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提高的基础上的,是通过社会各界不断地努力实现的。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建设越来越完善,许多城镇都逐渐走向城市化的道路,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生活,国民生活水平得到了稳固提高。我国是人口基数本就很大的国家,属于人口大国,企业文化已经逐渐搬到了经济舞台,它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是企业成功的基石所以,国家要控制好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这个观念,采取相应 措施 ,把握好国家社会需求,让企业文化不断传播进每个公民内心,发挥出最大的有效作用。 二、现状 企业文化理论最早起始于美国,通过不断地实践证明了它的价值,国家企业发展是一片繁荣昌盛的局面。我国对最近涌现的企业文化在公司中的运用也是非常广泛,许多大型公司的企业文化都比较高,企业文化也提升了企业内部的员工素质以及企业外界的整体形象。由此可见在我国的企业文化重要性已经逐渐上升了到一定境界,它是企业的表现以及企业发展理念的体现,她也是企业的软技术支持,在我国发展已经非常壮大,加强了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促进了工作效率,让我国经济不断蒸蒸日上。 三、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员工和领导的总体价值观、道德观和基本准则等行文规范的表现,体现了一个公司的企业素质。企业文化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它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归属感,让企业从最基层开始就有一个好的发展趋势,这也是企业能够成功的关键。 企业文化最早起始于二十世纪的美国,由于当时的企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分歧,许多人开始将目光放在了人文主义道路上,并将这项理论进行发展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理论。在我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中,企业是企业文化的生产标志与再生产相互协调的精神动力,它是企业精神的载体,对企业有着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我们换句话来说,就是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这种体现主要表现在企业文化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企业人,这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最根本。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主要是为了增强人文素质与塑造更好的人格。所以企业文化另一个主旨又在于提升员工素质,影响员工道德水平,不断提高价值观念。这就是孕育出优秀企业人的手段,同时也发挥出了精神磁场的效用。这种强有力的精神磁场吸引力非常高,能够形成很高的优秀氛围,形成一个团结、具有凝聚力的集体。 企业文化不断提升公司内部工作热情,让员工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是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动力。 四、企业文化对现代企业发展的意义 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已经成为了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条件。从它的历史发展上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必然性,它对现代企业发展的意义重大,已经密不可分。我们应该深刻意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企业文化能够从精神上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 企业文化创造的凝聚力非常重要,这也是一个企业能够不断创造更高价值的根本原因。企业的手段就是生产,而作为最基本的生产力,也就是人,是企业的立足根本,也是一个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增强这个最主要的部分,我们就需要宣传企业文化,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对人们的影响以及认识,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益。 既然企业最为重要的就是人文,我们就要不断增强企业文化建设,这也体现了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企业文化增强了员工的企业归属感,激发了公司员工的上进心和工作热情,不断让员工做到更加努力的意识,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了最大限度。许多企业也由此提出了求实创新,吃苦耐劳的精神 口号 ,鼓舞着员工工作热情,奠定公司基础人员的积极性。 (二)企业文化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企业文化就是一个公司发展的必要条件,它体现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他就是企业的网状网,将整个企业内部和外部紧密联系,让所有的活动都有了一个共同的特点,从而将整个公司的凝聚力调动起来,达到一个团结一心的结果。这不仅促进了公司内部的良性竞争,也是各部门之间友好联系的桥梁,让各个部门的团队都有了彼此之间的默契,共同面对每一个难关。 只有员工之间有了共同的归属感才会创造更有价值的项目,拥有融洽的工作范围。这种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就是我们所追求的,这种高昂的士气也是我们所需要的,让企业的发展势不可挡,不断推陈出新。 (三)企业文化能够大幅度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 当今的市场竞争非常残酷,一个错误的决定就有可能导致整个企业破产或者其他恶性结果,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就应该发展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已经不在是光靠管理就能发展的项目,他需要一种从上到下的宣扬。为了在外界树立一个良好的公众形象就要不断提高企业文化水平,这样才能在艰难的市场竞争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度。无论你是什么公司,无论你的公司多么出名,只要企业文化比不过就很有可能在将来败下阵来。许多企业都已经印证了这个事实,比如说微软、海尔等等,他们有失败的也有成功的,最终都是企业文化这个根本影响因素造成的。 (四)企业文化是企业创新的源泉 创新型公司已经是目前发展最为活跃的企业类型,他们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并且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获得广泛的响应。企业文化是 创新思维 的必备条件,要想公司能够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就要发展企业文化。随着科技不断进步,许多创新型人才也逐渐涌现,在这个时候,良好的企业文化就影响着这些人才的发挥与新思维的形成。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创新,所以说,企业文化塑造了一个创新企业的最基本。创新企业也逐渐成为了新的文化体现标志,不断实现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文化不断鼓舞着内部员工创新思维,在创新型企业中都有着良好的企业文化,就比如说海尔,它就是以创新观念进行企业发展才能不断走向更高的道路。 五、如何塑造现代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塑造的过程是一个艰辛的过程,需要不断坚定自己的内心,不断向员工宣传,并克服其中的各种困难。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企业内外因素,选择正确价值观念 企业在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同时要注意企业文化最重要的点在哪里。首先就要考虑企业发展的性质,一个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它以后的发展方向以及市场选择。每个企业的性质都是不同的,所以要首先正确判断自身企业的性质如何,选择企业合适的价值标准以及观念形成。工业企业与商业企业是不同的,大型企业与小型企业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领导者自身的觉悟判断。之后还要判断员工构成以及内部结构。每一位员工本身的观念都很重要,要尽可能安排到正确的岗位,衡量每一位员工的价值观念。 (二)选择感情投资,增强企业意识 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就要员工努力,不断提高内部员工的归属感,让员工意识到他们自身的重要性,让他们不再只是为了个人而工作,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所以说企业要注重每一位员工生活问题,在各个方面关心员工,为员工着想,激发员工的归属感,这也是目前感情投资的正确价值,也更符合我国以人为本的治国观念。 (三)领导以身作则,做一个好的榜样 企业领导如果能够做到以身作则是对员工最大的鼓励,这就是所谓的榜样效应。领导者以身作则是一种强大的号召,能够带领全体员工共同塑造更高的价值观。领导通过日常工作给下属一种真挚的感情,让员工体现到信任感,感觉到领导的真诚就是对企业文化最好的身体力行。领导注重于员工沟通,可以从各个角度激发员工的好感,从而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益。所以说,领导以身作则,做一个好榜样就是对整个企业文化的鼓励。 (四)积极强化平时行为,巩固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长期积累形成的,平时工作就是他的体现,所以要不断强化平时行为标准,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才是企业文化成功树立的结果,这个时候企业文化才会被肯定,从而形成坚定的价值观。 (五)适应经济形势变化,发展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不是永久的,它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企业文化形成后就已经开始对员工产生影响,在以后的发展中更要不断地完善和修改,直至能够起到最大的效益收获。所以说,企业文化要适应新形势,不断发展,壮大自身的价值。 六、结束语 企业文化这个无形的财产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我国企业发展趋势,国家的经济越来越繁荣,科学技术也越来越发达。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我国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在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发展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所以,在这项技术的领域上,我们会不断地探索下去,引进更多的科技人才,让我国企业发展再创新高度,这也是我国企业领导领域领军人物一直以来的目标,相信这个目标将会很快的被实现。这种观念已经成为了我国企业的发展端动力。 猜你喜欢: 1. 企业文化创新的毕业论文 2. 关于企业文化的论文3000字 3. 企业文化方面的论文5000字 4. 公司企业文化理念范本 5. 企业文化论文示例 6. 企业文化论文

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路径研究论文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参考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应该如何选题呢?下面是有关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参考,希望能够给大家帮助!

(一)工商管理方向

1 技术创新与公司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

2 企业伦理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

3 金钱观和道德知觉的关系研究

4 商学院学生的道德知觉研究

5 中国制造业国际化战略研究

6 跨国公司研发国际化趋势与我国的应对策略

7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战略及对策研究

8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绩效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9 某某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征和效果研究

10 外商直接投资对某某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11 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改革研究

12 中国海外上市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13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14 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改革现状与对策研究

15 中外合资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16 企业社会责任与行为研究

17 企业社会绩效评价体系及其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

18 企业道德与伦理问题研究

19 企业知识管理(转化或转移)问题研究

20 企业的知识资本管理模式研究

21 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研究

22 新兴市场国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战略研究

23 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的资本配置效率增进

24 服务业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

25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影响机制(制度变迁效应)研究

26 本土市场效应与中国跨国公司成长战略研究

27 子公司反噬母公司及母国政府应对战略

28 文化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29 创新能力的培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30 中国汽车企业的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研究

31 跨国公司在华经营中的跨文化管理问题研究

32 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跨文化管理问题研究

33 中国企业的品牌国际化过程中的跨文化因素分析

34 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因素分析

35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研究:基于创业的视角

36 大学生创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37 新生代的创业精神培育研究

38 新生代工作压力研究(表现、成因和对策)

39 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研究

40 技术寻求型FDI的实现机理

4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42 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组织管理(或知识整合研究)

43 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演变及其对子公司的管理

44 跨国公司知识学习与知识转移研究

45 公司创业研究

46 中国企业国际化逆向知识转移研究:基于***角度

47 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48 企业生产或技术战略问题研究

49 大规模定制战略的实施条件及其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

50 丰田生产方式的实施条件及其借鉴作用

51 企业产品(或服务)设计问题研究

52 制造业(或服务业)车间班组组织方式与现场改善活动

53 董事会治理研究

54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机制研究

55 国有企业民营化中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

56 企业并购中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

57 网络公司治理研究

58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研究

59 公司治理转型研究

60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与绩效研究

61 中国走出去企业的行业选择/地点选择战略研究

62 在华跨国公司的竞争战略与竞争力研究

63 在华跨国公司与中国走出去企业的战略/竞争力/进入模式对比

64 中国某行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65 中国某主导企业的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研究

66 各世界一流商学院的管理学科竞争力研究

67 新经济产业中战略模式研究

68 企业战略风险的管理

69 基于知识的企业战略研究

70 企业能力与企业行为

71 中国民营家族企业的治理瓶颈

72 金融风暴对中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已修改)

73 金融风暴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已修改)

74 经营环境的变化对企业战略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

75 基于行业环境视角下的企业竞争行为的探讨

76 动态环境视角下的组织变革与提升抗风险能力的探讨

77 基于资源观的战略管理理论比较研究(新加)

78 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下的`企业战略变革思考

79 我国民营企业的冲突管理研究

80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

81 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瓶颈与破解路径研究

82 我国民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研究

83 我国成功民营企业的行为模式研究

84 我国民营企业的传承机制研究

85 传统文化对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研究

86 我国企业经营机制研究

87 企业成本领先战略及实施条件研究

88 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

89 企业差异化战略的实现研究

90 中国代工企业战略转型研究

91 某某企业竞争战略研究

92 某某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

93 我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研究

94 我国企业自然资源寻求型海外投资研究

95 创业机会研究

96 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97 企业家创新研究

98 战略风险管理研究

99 大学生创业研究

100 创业投资研究

101 管理学理论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运用与体会

102 企业文化在企业兼(合)并中的作用与问题分析

103 金融危机中的企业道德问题研究

104 “国进民退”现象的研究

105 (自己)所在城市(或乡镇)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研究

106 金融危机后的中国企业竞争力分析

107 价值链理论在××(自己选定)产业中的分析与应用

108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发展

109 企业家的继承(接替)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10 企业(制度、技术、组织、管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111 提高组织效率的对策研究

112 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变化及对策研究

113 和谐商业生态系统的构建

114 我国零售业发展环境实证研究

115 旅游企业发展环境与战略研究(以某旅游企业为例)

116 企业环境创新问题研究企业环境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及评价

117 制造企业关键环境要素分析——以某企业为例企业危机管理研究

118 产学研合作绩效实证研究(调研)

(二)人力资源管理方向

1.论企业培训的风险与防范

2.论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及其风险管理

3.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4.论企业人力资源外包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5.论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流失问题及对策

6.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

7.论有效管理企业知识型员工的途径与方法

8.论发展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9.论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关系

10.论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劳动争议

11.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对策

12.战略性员工培训体系的设计研究

13.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

14.转型经济条件下雇佣关系的变化

15.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关系研究

16.人力资源外包途径与管理研究

17.中小企业薪酬体系研究

18.中小企业职业生涯管理研究

19.中小企业培训体系研究

20.高新技术企业培训体系研究

21.激励理论新发展的研究

22.领导与领导方法研究

23.中外人性比较研究

24.绩效考核方法研究

25.中小企业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

26.中外薪酬制度比较研究

27.薪酬制度设计方法研究

28.股份制企业中的薪酬管理问题研究

29.薪酬构成及其功能研究

30.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研究

31.领导力与管理艺术研究

32.人力资本研究

33.人力资源绩效评估研究

34.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土化战略

35.跨文化冲突与管理

36.在华外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37.对外直接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36.论公务员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37.劳动合同条款研究

38.劳动市场的就业趋势分析

39.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动关系管理

40.工资弹性研究

41.安全生产与劳动法规

42.职业经理人的道德建设研究

43.职业经理人信用问题研究

44.职业经理人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

45.职业经理人的选择机制研究

46.职业经理人成长路径及对策研究

47.职业经理人治理机制研究

48.职业经理人效用模型研究

49.职业经理人的市场薪酬水准研究

50.职业经理人的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51.股份制企业高管层薪酬管理研究

52.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管理问题研究

53.绩效管理方法研究

54.中外薪酬制度比较研究

55.企业薪酬制度选择研究

56.上市公司薪酬问题研究

57.大学生工作寻访的心态与行为研究

58.劳动需求方视角的可雇佣性与可雇用技能的研究

59.劳动合同短期化相关问题的研究

60.绩效标准设计方案的研究

61.组织绩效控制方法的研究

62、团队氛围与团队绩效考核效果关系研究

63、员工与组织匹配对组织绩效考核的影响研究

64、经理人职业倦怠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干预研究

65、员工工作场所的偏离行为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

66、组织中员工身份“差序格局”的形成机理与演变路径

67、强弱关系与个人社会资本获得的关系研究:来自中国企业的证据

68、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研究

69、创新人才开发对策研究

70、员工心理压力与企业政策关系研究

71、员工幸福感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

(三)物流管理方向

1、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物流能力研究

2、某某省物流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3、我国物流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4、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5、我国绿色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6、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

7、区域物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初探

8、基于物流的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

9、某某省物流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10、某某省物流要素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11、基于产业结构的某某区域物流能力分析

12、浅析某某省现代区域物流体系的构建

13、绿色物流与区域经济的互动机制研究

14、区域物流信息网络系统设计初探

15、区域物流业对某某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16、我国区域物流的发展模式研究

17、我国物流管理现状及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思考

18、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控制/优化研究

19、供应链核心企业的物流能力研究

20、基于价值构造分析的供应链协同研究

21、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影响因素/评价研究

22、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基于价值链的视角

23、物流企业产品定价策略与报价的研究

24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25B2C电子商务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分析

26国有企业(电子制造企业等)物流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27图书(烟草、服装、汽车等)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

28图书(烟草、服装、汽车等)物流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29某物流配送中心的EIQ分析

30物流配送中心管理流程分析与设计

31武汉城市圈(某经济区域、某城市)物流业发展规划研究

32救灾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33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及路径分析

34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物流系统及其合理化研究

35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可结合具体某企业或行业分析)

36我国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37某行业(企业)采购策略研究

38某企业(某类企业,如连锁超市)逆向物流管理体系构建

39我国(或某省)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及体系构建

40我国冷藏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41综合性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形成原因、发展动因、增长机理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

42综合性物流中心(物流园区)对城市(区域)相关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物流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43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物流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机理研究

44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的布局网络与区域经济社会布局网络协同发展机理研究

45我国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布局及层级结构研究

46我国区域综合性物流基地建设、运营模式和协调机制研究

47武汉市综合性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的规划布局以及规模的确定

48武汉市物流园区(中心)的战略定位

49武汉市物流园区(中心)的建设模式

50某某省冷链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51国内外农副产品冷链体系的分析研究

52某某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研究

53某某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模式、运营与组织管理模式研究

54某某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支持系统研究

55加快某某省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步骤、途径及相关政策措施建议

56我国快递物流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

57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服务外包

58供应链物流合作伙伴选择与评价

59物流服务运作模式

60企业物流模式影响因素及选择路径

61战略采购与供应管理模式研究

62(物流)服务供应链研究

63物流服务创新模式与途径

64物流服务柔性研究

65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服务质量

66供应链质量管理研究

67供应链创新研究

68供应链设计案例研究

69基于顾客需求的供应链设计

70应急供应链策略研究

71民营企业物流问题与对策

72中外物流比较研究

73物流能力的类型及其改进策略

74某某公司物流管理案例分析

75某某行业供应链物流分析

76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风险及其防范

77逆向(反向)物流运作研究

78物流标准化问题与对策

79物流金融的运作管理

80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

给你一点参考资料吧:1.关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http://scholar.ilib.cn/A-zggxq200208019.html2.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中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和对策探讨【摘要】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成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民营企业由于企业自身、政府政策和社会金融环境等方面的原因,融资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本文从民营企业本身、政府政策以及社会环境三方面入手,探讨了融资的现状、原因以及对策。【关键词】民营企业 融资现状 原因分析 融资对策1【Abstract】Privately economy regards as the important part of economic system, during elementary state of socialism, which becomes one power cannot ignore in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But because of enterprise itself, government policy, and financial environment reasons etc. Currency fund becomes the biggest bottle neck what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ly enterpris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resent conditions reasons, and policies of currency fund from three aspects.【Key words】Privately enterprise; present conditions of currency fond; reasons analysis; policies of currency fund【文献综述】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新世纪伊始,在“技术创新全球化”和“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的在背景下,中国民营企业在摆脱传统体制束缚和经过近20年的发展准备之后,正以新的目标、新的组织、新的结构、新的动力步入全球分工体系,成为中国经济新的支撑点。然而民营企业在纵深发展中出现了许多的制约因素,有的甚至形成了瓶颈。目前,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规模较小,民营企业创业者大都并不十分富裕(没有足够多的可用资本),所以投入资金相当有限;同时,民营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有资本的积累,资金基础相对薄弱,单靠自身资本积累来发展民营企业,其缓慢的积累速度与瞬息万变的市场不相适应,容易错过发展良机;其次,许多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高科技企业的项目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只要注入一定数量的资金,企业就会有更大的发展。从财务特征上看,民营企业资产结构上不动产少,经营规模相对较小,总资本中货币资本比重小,人力资源资本相对较多,比重大;在经营上具有较好的成长性,因此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但这类企业经营风险相对较大,并由此带来较大财务风险,在财务上予以准确评价和确认难度较大。基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融资。没有资本的融通,就没有民营企业的大发展。这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速度的快慢以至成败,对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对于中国经济质量水平的提高将是一个重大损失。“而对于民营企业来说,目前,中国民营企业所得到正常资金总量不足银行贷款量的2%。在直接融资市场,发行股票融资的民营企业,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中也只有区区20%左右,在债券市场上占有额则几乎为零。”①由此,私营部门的蓬勃发展与其融资能力规模形成了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矛盾。因此,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使民营企业在生产和营销方面有更多的资金投入,使自己的优势项目得到有效的开发,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使企业承担融资成本能力大为提高,再加之企业的技术风险释放,市场风险、管理风险降低,又大大的改善企业的融资水平,达到一种良性循环,促成一种双赢的效果,使民营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本文从社会金融环境、政府和企业三个方面分析了民营企业的融资现状、原因和对策,提出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分析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和融资难的原因,并对它求解,使社会金融环境、政府和企业形成清醒的认识,共同为创造优良的融资环境,大力拓展融资渠道努力、共同促进中国民营经济和整个国家经济的大幅度提升。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946年6月,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ARD)于1946年向波士顿科学企业家大基地投入一笔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创业开始了,在此之前,1909年斯坦福大学校长David Starr Tovdan以500美元投资现代电子学业创始者lee deForrest的三极管实验,还有洛克菲勒也开始资助新的创业,肖克莱实验室的“八个叛徒”,1957年也到东部找过资金。风险投资60年代末投资于半导体工业,70年代投资于生物技术和个人电脑;80年代投资于计算机工作和网络产业;90年代投资于因特网的商业化和通讯产业。进入我国,在80年代中期左右,在这十八年中,中国风险投资业有较大发展,孵化了众多民营企业,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但目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1989年,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旗下的太平洋技术风险基金(PTV)就成为在我国进行风险投资第一家国际机构。1992年,“中国太平洋技术风险基金”(PTV—CHINA)正式成立,90年代中期以后国外风险投资机构加大在我国投资力度,1996年11月,张朝阳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三位教授22万美元风险投资后成立爱特信电子技术公司(SOHU),90年代的国外风险投资机构进入,对我国风险投资业和民营科技企业产生了非常重大影响。同时,近一二十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或地区,为了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纷纷探索建立资本市场中的高新技术企业板块。我国的二板市场的建立是在完善风险投资机制这个课题中提出来的。自从1985年我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中创”建立以后,已经出现100多家了。1998年,林祖基、邵汉青在《资本市场融资与运作》中提出把发展资本市场和金融体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联系起来,建议资本经营和生产经营“两个轮子一起转”,以及提出为参加香港资本市场,政府、企业和金融中介机构如何培育和完善的问题,给人以启示。2000年,杨艳军、陈晓红合著《二板市场上市之路》,对二板市场的建立与操作提出指导意见。2001年,中国证监会决定,要在加强风险控制和监管力度的同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高新技术板块,单独编制股票指数,单独集中显示行情,为科技型民营企业发行上市营造更有利政策氛围。日本最早于1937年成立了地方性企业信用保证协会,1958年成立全国性的日本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和全国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会联合会,形成中央和地方共担风险,担保和再担保(保险)相结合的全国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随后,美国、德国、加拿大分别于1953年、1954年和1961年开始实施此类信用担保体系,截止1999年8月底全世界已有48%的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其中日本最为成功。1999年6 月14日,国家经贸委发布《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国经贸中小企[1999]540)标志着以贯彻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意图为宗旨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正式启动。从1996年底上海银行与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共同设立上海中小企业发展研究基金以来,围绕中小企业特别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融资以及融资服务为主的社会化服务与社会各界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形成了一些成果。1998年2月8日,镇江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正式挂牌成立。2000年初上海银行和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狄娜副司长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主任李扬教授等专家共同商定借2001年OPEC中小企业部长会议在上海召开之机编写《中小企业与金融丛书》,主要围绕中小企业特别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发展和金融问题展开分析,李扬提出设立中小企业银行及其运作方案设计,同时,张利胜、狄娜提出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方案。在政策支持方面,美国成立小企业管理局,并于1977年开始进行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实验的SBIR,即小企业投资创新研究计划进行各项资助;1982年,美国通过了《小企业创新发展法》,明确规定每年研究与发展经费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联邦机构必须拔出其R&D经费的1.25%,用于支持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开发活动,1992年,开始经费比例逐渐加大,1997年增大到 2.5%,其它还有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小企业研究和研究发展目标计划,对广大企业进行金融支持。在中国,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小企业投资法》以及将要配套出台《中小企业标准》、《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设立和管理办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等。三、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以及趋势预测本文描述了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并指出民营企业信誉缺乏产权不清晰,管理水平不高是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分析了政府监管与声誉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银行的体制歧视和管理体制制约了融资的发展,产生了对民营企业的惜贷现象。在金融中介机构缺乏的同时,政府法律法规实施不力是融资难的又一重要原因,这其中包括政府对证券市场的管制太严对民营企业不利等。然后,本文提出了融资的三方面九点对策,并对每一对策作出了具体实施方法。这些对策包括:重建企业信誉;作出正确融资决策;加大银行体制改革;加大金融中介机构建设;组建创业中心;吸引风险投资;发展融资租赁业;实施债转股;拓展证券市场;加强政府立法执法力度等。并着重分析了信团管理,债转股战略,以及证券市场融资战略。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企业自身的管理不足导致信誉缺乏,以及外部中介机构缺乏使企业融资乏力。并提出企业的信用管理模式以及发展融资租赁和债转股战略等。由于加入WTO,中国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我国承诺到2005年将逐步取消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地域限制和人民币业务限制,允许它们向外资投资企业、外国自然人、中国企业和中国自然人提供金融服务,包括消费信贷、抵押贷款、金融租赁、证券交易等,因此将引发外国直接投资总量的迅速增加和投资方式多样化,这给民营企业大幅度利用外资提供新的契机,并且可以促进中国国内金融机构改善服务、降低民营企业贷款难度。同时政府立法执法也会得到改善,加上中国二板市场将建立,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一个良好环境,民营企业将摆脱融资难的困难,迎接民营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又一个春天。注释:①张青美,施林琳,李红: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企业经济,2003年第2期,第64页参考文献:[1]李波:OFⅡ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货币分析,市场与发展,2003年第3期[2]邹传太:债转股的财务效益浅析,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1期[3]朱邦富:企业间债转股,企业管理,2002年第5期[4]肖霞,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中的融资分析,市场与发展,2003年第2期[5]李树丞,刘长庚,楚尔鸣等:中国民营高科技企业发展研究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6]康成杰,柴靖静:优化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法制环境的对策和建设,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1期[7]邓红征,周长信: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模糊综合评价,企业经济,2003年第2期[8]欧江波,欧群芳:美国对小企业的财政金融支持及其启示,企业经济,2003年第1期[9]邓向荣,于中鹏:民营企业股权优化与稳定机制研究,现代经济探讨,2003年第3期[10]王婷: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企业经济,2003年第2期[11]曾爱青,刘智勇:多方努力共同营造中小民企融资多赢格局,企业经济,2003年第1期[12]肖侠:求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整合创新,企业经济,2003年第3期[13]花爱梅:信用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的新课题,企业经济,2003年第2期[14]张青美,施林琳,李红: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企业经济,2003年第2期[15]张荇,陈永志: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3期[16]冯雪飞,王竞天,韩俊:中小企业创新与融资,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7]方利胜,狄娜: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8]锁箭:中小企业发展的国际比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林祖基,邵汉青:资本市场融资与运作,海天出版社[20]陈晓红,杨艳军:二板上市之路,湖南人民出版社

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探讨论文

论文摘要:知识型员工具有自主性、创新性和较大的流动性,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题。传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针对知识员工的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已不再适应现代知识员工的发展,有针对性的为企业知识员工制定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对知识员工的发展和激励将是一个新的有效途径。

论文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管理是把个人发展和企业相结合,对决定员工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并通过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和反馈,使每位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与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相一致。成功的职业生涯管理可使员工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充满信心,把自己的工作与自己的职业理想有着紧密联系起来,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自我认同感和对企业的责任感。由于职业生涯管理是在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制定的,可以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员工的个人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减少偏差,有利于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发展。

一、知识员工的特点

“知识员工”这一术语是顺应知识经济时代而产生的。美国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知识员工是“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

1、知识性

知识员工一般拥有一项或多项专业知识性技能。如律师具有法律专业知识性技能,工程师具有工程知识性技能,会计师具有会计专业知识性技能,等等。他们往往通过一定的专业知识或技能的学习而获得专有性的知识信息技能,而这些知识是不能在短时间内容易学到的,他们工作创造价值主要是运用知识和知识所带来的技能,而不是简单的机械性操作与体力消耗。

2、相对独立的性格特点

企业中知识与员工拥有相对自主的性格特点,他们工作一般喜欢宽松的工作环境,不受约束的工作氛围,往往喜欢自主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事项,不愿意受制于他人的约束。工作中更加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更加看重社会和他人的认,从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中获得成就感。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在自身的生理、安全等需求获得满足后,会更加注重归属感、社会认同感甚至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知识员工在获得了基本层次的需求之后,就会往更高层次考虑,实现自身价值,是专业知识有用武之地,这才是他们需要的。

3、工作的创新性

现代企业知识员工为企业增值主要是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信息和专业技能,他们更喜欢从事创造性的工作,喜欢挑战新的任务,在完成一件有困难和复杂的任务之后,他们可以从中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是他们从事其他工作所无法带来的。特别是对于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发展的核心就是技术,知识员工的技术知识就是生命,一方面是他们自己喜欢创新性的工作,另一方面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

4、较强的流动性

知识型员工占有特殊生产要素,这种生产要素是隐含于他们头脑中的隐性知识,是一种资产的专有性,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终生财富,是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他们的工作往往不受企业的束缚和限制,所以在拥有知识型员工的企业很容易出现员工跳槽的现象。如果企业给他们的工作环境较差或者工作性质本身没有激励性,由于他们有能力接受新工作、新任务的挑战,很容易跳槽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企业去。特别是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这种频繁的跳槽往往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打击。

5、劳动成果难以衡量

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往往会跨越组织的界限,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完成某一项任务,最终的成果是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为个人绩效的衡量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另一方面,由于知识员工的工作成果往往以自己的思维创意、管理创新的形式出现,很多时候是自己的一些灵感带来了企业某些产品或项目的突破性进展,而这些思维创意则很难像机械制造或计件工资那样可以量化,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知识员工的价值也比较难衡量。

从上面知识员工的特点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知识型员工不只满足于对现有物质奖励的低层次需求,而且更加关注个人价值的实现,进而在企业中会比较关注自身职业发展前景和升迁,同时他们也比较重视企业为他们提供的环境是否有利,因而,为知识员工制定合适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他们的工作激情和工作动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二、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式

1、企业与知识型员工共同建立职业生涯规划

企业首先应该认识到,企业是员工发展的坚强后盾,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工作,企业为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也应该考虑员工的自身特性来设计,特别是知识员工的特殊性对企业来说更应该充分结合知识员工的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而员工也应该认识到自己是企业中的重要一员,是组成企业的重要细胞,离开员工的企业是一个没有活力和动力的企业,但同时也应认识到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应该要与企业组织的战略目标相一致,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更好的发挥,最大程度上完成自身与企业的共同进步。所以企业与员工共同建立职业生涯规划要注重企业与知识型员工的互动与沟通。

首先企业要结合组织的战略方向和目标,确定工作岗位需求和未来人力资源配置计划,然后在此基础上充分分析知识员工的兴趣爱好、专业知识、性格特点,然后依据这些因素来制定不同知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而不是盲目的或者只考虑企业发展的需要,忽略个人因素,这样的职业生涯规划对知识员工来说是缺乏激励作用的。

同样知识员工在制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时除了要考虑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兴趣爱好外,还要将企业的战略目标考虑进来,然后考察目前和将来可能的企业工作岗位的发展和空缺情况,制定符合组织发展战略的职业生涯规划,这在以后的职业晋升中更加切合实际,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参加企业相应的培训,否则不切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很难成为现实。另外,通过建立企业和知识员工的共同价值目标也是实现企业与员工共赢的方式。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知识型员工对知识的不断学习的欲望不断增强,他们力求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来到达知识更新和发展的目的。由于他们更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更注重情感精神上的激励因素,而物质因素则是其次的。所以企业通过参与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员工的兴趣、愿望和理想,寻找其与企业理念的最佳结合点,从而树立共同的价值观。通过为这些员工创造一种价值理念,使员工与企业达成一致的价值目标,让他们有更大的责任心和工作动力,这样才能更好的留住知识员工,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双赢目标。

2、知识型员工自我职业生涯规划

知识员工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要积极主动的与管理部门进行沟通,确定自己的集中发展路径。员工职业生涯自我开发基本上有三个方向:纵向发展、横向发展,向核心方向发展。

首先按照通常的职业晋升路径向纵向发展,即职业等级由低级向高级提升,逐渐达到组织中的一定等级层面的发展路径。这是通常的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发展路径,但要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特点和组织中相应岗位的特点来考虑,比如一个技术类的员工在考虑晋升时可能是管理层面的,而这可能不符合自身的性格特点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可以考虑其他晋升路线。而且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组织的结构变化也会对自我职业生涯管理产生重要影响,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网络化发展趋势,晋升路径中的中层级别岗位大大减少,上升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所也在这种情况下,要考虑其他发展路径。

第二种发展路径是横向发展,即在同一层次不同职务之间的调动,或沿着一种职能或技术方向移动,这种横向发展可以发现员工的最佳发挥点,同时又可以使员工积累各个方面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这种职业规划路径一方面可以使得自身的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丰富各方面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为以后更大范围内的职业晋升创造更多的机会。另一方面如果是同级别相关知识工作的转换,可以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关联度比较大,这样如果以后工作调动可以减少培训的成本,同时还因为更换了工作环境,对知识员工激励作用也比较大。

第三种是向核心方向发展,虽然职务没有提升,但是却担负了更多的重任,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各种决策活动,不断接近组织核心,并成为组织的核心骨干发挥作用。通过让知识员工参与更多的创造性活动,承担更多责任,实际上相当于职位的进一步提升,所带来的心理效应是一样的。特别是在知识性比较强的咨询类和IT企业,知识员工可以参加更多、更加大型的项目与企业组织的高层共同制定决策,不断接近核心组织。员工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时可以将这个因素考虑进去,为自己的晋升路径提供更多机会。

3、多通道晋升机制

改变传统的职业生涯路径,建立多通道的职业晋升激励机制,通过一种改进的职业生涯规划路径使知识员工可以在更大发展平台更大范围内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这对知识员工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机制。例如,实行双梯阶职业晋升激励机制,即形成两条平行的职业生涯路径,如管理职业生涯路径和专业技能职业生涯路径平行进行。管理型知识员工可能更适合管理梯阶的晋升,他们更喜欢制定决策,发挥自己的领导才能,当然也会相应的承担更多的责任。而对于技术知识型人员来说可能不适合管理型梯阶的晋升路径,他们更喜欢自由宽松的工作环境,也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这样如果晋升为管理阶层则非常不合适,如果设计了技术梯阶的晋升,这符合他们更强的独立性,和利用自己所拥有的更多专业活动的资源,包括知识和经验。在两条路径的平行层级结构中,相同级别的人员具有同样的地位、报酬和奖励。这就使得走技术梯阶的知识员工能与管理型知识员工享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层级。这种双梯阶职业晋升激励机制还允许技术型知识员工自行决定其职业发展方向,他们可以在两条平行的管理和技术梯阶之间横向移动,发展机会大大增加。

三、结论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企业不断的学习和进步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而知识员工对于企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建立合理的知识员工激励机制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而通过为知识型员工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提高知识型员工忠诚度,减少其流动性的重要途径。

建立合理的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做到知识型员工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组织的整体发展战略相匹配,个人发展服从于企业组织并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服务,要把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把企业规范转变为员工的自觉意识,形成内在驱动力,在可以预见到的时期内和可能的晋升路径下提高知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更好的发挥知识员工的内在潜力,最终达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管宝云,赵全超.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成长需求与激励机制设计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4)

2 李传裕.企业知识型核心员工的激励探讨.企业经济,2006,(3)

3 彭万.略论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及其管理策略.学术与研究,2006,(2)

4 程浩.知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激励机制的探讨.集团经济研究,2006,(12)

5 严荣.知识员工的理想职业生涯规划.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04,(2)

6 李仲秋.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模型探讨.集团经济研究,2006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