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物流第三产业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物流第三产业论文参考文献

物流管理论文精选参考文献

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一:

[1]Hotelling H. Stability in competition[J]. Economic Journal, 1929,39( 1 ):41 -57

[2]钟娜娜.竞争选址与非竞争选址比较研究[J].管理观察:2012(477):191-196.

[3]Hakimi.L.,Onlocating new facilities in a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83(12): 29-35.

[4]张同全.具有距离限制的最大竞争能力选址问题[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20(5):438-440.

[5]于宏涛,高立群,李丽霞.基于多消费群体的竞争选址模型与求解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30(7):2024-2028.

[6]杨丰梅,华国伟,黎建强.一个竞争选址问题的新模型及其求解算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7):18-24.

[7]李江华,王金亭.具有二次多选择服务的M/G/1可修重试排队系统[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31(6):93-95.

[8]程凤,霍佳震.水平穿越发在带有不耐烦顾客的呼叫中心中的建模及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33(5):1247-1254.

[9]彭懿,杨向群,吴锦标.带负顾客和不耐烦顾客的离散时间Geo/G/1重试排队[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31(12):2373-2379.

[10]李娜,贾博,江志斌,谢梦德.考虑顾客体验的排队系统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2012,17(3):36-46.

[11]张曦,杨超,胡丹丹.考虑市场扩张和吞并的新设施竞争选址模型[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9(2):43-47.

[12]尹小玲,邓永禄,刘国柱.具有第二次多选择服务的M[x]/G/1排队系统[J].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学报.2003,17⑴:41-53.

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二:

[1]鲍卫东:《上市物流企业成长因素分析》[J],《物流参术[装备版]》,2013年第6卷第4期,82-85页.

[2]李晨、王璐:《我国上市航运企业经营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泰于Tobit模型》[J],《经营管理》,2014年第28卷第1期,21-24页.

[3]李大元:《企业动态能力及其功效: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J],《南开管理评论》,2009年第17卷第6期,60-68页.

[4]李晓蓉:《西方不同流派学者论企业多元化经营》[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年第25卷第12期,7-11页.

[5]梁剑、丁洁:《宏观经济发展对上市公司.企耸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第29卷第6期,16-19页.

[6]邓新明:《我国民营企业政治关联、多元化战略与公司绩效》》[J],《南开管理评论》,2011年第11卷第4期,4-15页.

[7]傅俊元、丁慧平:《物流企业成长能力的逻辑演进研究》[J],《物流技术》,2008年第27卷第1期,28-30页

[8]刘丹、印曼:《我国物流业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J],《技术经济》,2012年第31卷第11期,104-109页.

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三:

[1]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3年中国零售连锁企业统计年鉴》[M].2013

[2]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屮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R].2013

[3]汝宜红,宋伯慧.《配送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04

[4]罗纳德科斯.《企业的性质》[M].经济出版社.2007

[5]曾中文.配送中心的库存控制系统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10)499.15-18

[6]周涛,程钧谟,乔忠.多品种配送的库存优化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2003,9,19-23

[7]黄丽珍,李旭,王其藩.超市配送中心订货策略优化研宄[J].同济大学学报.2006(2)278-279

[8]Koulamas. Single-item and multi-item inventory system with deterministic, continuous,time-dependent demand [J]. Computer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1993.24(1):57-68.

[9]Ben-Daya. Inventory models involving lead time as a decision variable [J].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1994.45(4):579-582.

[10]Rao. Properties of the periodic review (R,T) inventory control policy for stationary, stochastic demand[J].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3.5(1):37-53.

[11]Silver, Robb. Some insights regarding the optimal reorder period in periodic review inventory system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8,112(1): 354-366

基于汽车供应链战略的第三方物流模式研究【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愈演愈烈和合作竞争时代的到来,竞争无国界与企业相互渗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市场竞争实质上已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较量,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制造企业越来越感到“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时基于资源、成本和服务等方面的考虑,物流服务外包需求日趋强烈,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TPL)得到长足发展,如何使供应链与第三方物流关系获得成功已经成为实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研究领域。论文通过文献综述和对汽车物流的分析,提出了基于汽车供应链战略的第三方物流模式研究这一重要研究问题,阐述了汽车供应链战略的类别,主要包括精细供应链战略、敏捷供应链战略与混合供应链战略,比较分析了三种战略的特征;重点讨论了供应链与第三方物流的关系以及汽车供应链战略对第三方物流模式的内在要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汽车供应链战略与第三方物流模式的匹配模型,并着重分析了精细物流、敏捷物流和定制物流三种物流模式的内涵、结构特征及其实施策略。最后,对三种物流模式从战略匹配、管理理念、竞争战略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论文的创新点在于,在汽车供应链战略特点分析、供应链与第三方物流关系讨论的基础上,构建了汽车供应链战略与第三方物流的匹配模型,设计了三种物流模式的实施策略,从战略的角度为供应链管理者选择第三方物流提供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与借鉴。关键词:供应链战略第三方物流匹配模型精细物流敏捷物流定制物流你好,我有相关论文资料(博士硕士论文、期刊论文等)可以对你提供相关帮助,需要的话请加我,761399457(抠q),谢谢。

去百度文库查查吧,但是可能没你说的那么详细。那你去有关论坛看看吧,可能有高人会告诉你的。

1]中国物流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J]. 北京物资流通, 2007,(01) . [2]我国物流业高成本快速发展[J]. 北京物资流通, 2007,(01) . [3] 戴小芳. 浅谈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J]. 涟钢科技与管理, 2008,(01) . [4]物流业已成为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J]. 北京物资流通, 2006,(04) . [5] 陈显宝. 物流企业发展的“四化”[J]. 北京物资流通, 2006,(02) . [6] 赵海林. 世界物流政策的改革创新及调整趋向[J]. 宝鸡社会科学, 2007,(02) . [7] 曹砚. 抓住机遇,促进物流行业发展[J]. 北京物资流通, 2006,(03) . [8] 李艳丽. 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控制问题研究综述[J]. 财经政法资讯, 2006,(04) . [9] 李宪春. 传统储运如何向现代物流转化[J]. 北京物资流通, 2006,(04) . [10] 吴明. 供应链一体化时代的物流管理[J]. 北京物资流通, 2007,(04) . 1] 李珊珊, 刘立萍, 王耀球. 对我国物流产业的几点认识[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3,(09) [2] 武钧, 贾春雷. 物流产业的发展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5,(09) [3] 崔介何. 物流产业的机遇和挑战[J]. 北京经济了望, 2001,(01) [4] 舒辉. 政府对物流产业管制问题的探讨[J]. 商讯商业经济文荟, 2003,(06) [5] 钱厚源. 我国物流产业的兴起及发展途径[J]. 大众科技, 2004,(04) [6] 舒辉. 政府对物流产业管制问题的探讨[J]. 商业研究, 2004,(23) [7] 刘远祥. 试论水矿集团物流产业的发展[J]. 煤炭企业管理, 2003,(10) [8] 夏辉. 物流产业发展中的政府因素[J]. 商业时代, 2004,(03) [9] 李学工. 论物流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6) [10] 黄小彪, 黄曼慧. 关于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思考[J]. 商讯商业经济文荟, 2005,(01)

第三方物流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我国3PL落后于世界水平:我国的3PL在起步后的几年内,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3PL发展水平有一定差距,总体效果尚不明显。根据美国田纳西州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美国大多数企业在使用3PL服务后,作业成本可降低62%。而目前,在我国,企业使用3PL服务以后作业成本只能降低28%。我国3PL的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使用比例偏低,由美国TENNESSEE大学物流研究中心进行的年度调查表明,在1996年,有58%的美国被调查者采用了3PL的服务,而到2000年这个比例上升到73%。在欧洲,使用3PL的比例更高。仅在1996年,欧洲使用3PL服务的比例已经达到了76%。同时,研究表明,欧洲24%和美国33%的非3PL服务用户正积极考虑使用3PL服务;欧洲62%和美国72%的3PL服务用户认为他们有可能在三年内增加对3PL服务的运用。而在中国,根据中国仓储协会于2001年2-4月组织的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在我国: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只有18%被分包给3PL,成品销售物流中只有16.1%被完全分包给第三方。尽管与中国仓储协会1999年第一次调查资料相比,全由第三方代理的比例上升7个百分点,但这个比例远远地低于欧洲和美国。这个水平甚至远远低于欧美国家90年代中期的水平。(2)服务范围狭穿在欧美,3PL的服务的品种已经由最初的简单仓储运输发展到了具有一定宽度的阶段。3PL提供EDI、信息管理等全新的服务项目,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客户的多样需求。而在我国,根据中国仓储协会于2001年2-4月组织的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的结果,3PL的服务范围仍局限在传统的运输、简单仓储等方面。生产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其次是市内配送:商业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市内配送,其次是仓储,再次是干线运输。与前两次的调查结果相比较,经管各项服务的组成比例有了变化,但物流系统设计、物流总代理等高增值、综合性服务仍然未能成为我国第三方服务的主流服务项目。可以说,我国3PL仍然处于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向真正意义上的3PL转变的过程中。(3)服务规模偏小我国目前的3PL普遍存在规模偏小的现象。2001年我国3PL企业平均员工数量为259人,而根据一份1997年以前的统计资料,此时的美国3PL企业的(算术)平均员工数 量为432人,其中500人以上的企业占到了36%。另外,全国从事公路货物运输的经营业户有274万户,平均每个经营业户拥有的运营车辆仅1.43辆;拥有运营车辆超过100辆的企业只有中远、中外运等少数企业。(4)服务满意度偏低由美国TENNESSEE大学物流研究中心进行的年度调查表明,约有80%的客户对3PL提供的服务表示满意。而根据中国仓储协会于2001年2-4月组织的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的结果,只有54%的生产企业和53%的商业企业对3PL的服务表示满意。由此可见,我国3PL服务的满意程度是相对偏低的。 第三方物流供货商所面临的问题:(1)系统发展的成本。( 2)承诺和现实的关联。( 3)文化和关系的一致性。( 4)制定一个合适的价格体系。( 5)获得合格的人材。( 6)制定一个适合性的合同框架。( 7)客户要求越来越苛刻。( 8)技术和社会的飞速变化。 四、阻碍我国企业推行第三方物流战略的原因分析 只根据个别因素就盲目推行或排斥3PL,而不是在完整、准确地把握整个系统结构的基础上考察各方行为的关联性,因而不能以动态联系的思维去挖掘造成问题的深层次原因,这正是我国许多工商企业的通病。 首先,有的企业未能认识到不恰当的物流决策会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甚至架空企业的权力。 一个突出表现是盲目扩大外包业务范围,而对外包决策的战略价值及可能会造成的一系列后果缺乏清醒认识。它们不能找到一种有效方法,确定哪些物流活动需要自营以加强控制力,哪些物流活动选择外包会更利于企业整体运作水平的提高。或许它们只是由于无法管理好自己的物流活动而选择外包,并不了解物流管理失控的真正原因,这常常使它们陷入无法与物流服务商进行有效沟通的尴尬境地。 第一、另一个极端的表现是顽固坚持自营而排斥外包,因为它们认为自己拥有自营物流所需的硬件设施和经验。其实这种看法非常粗浅:决策者是否从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高度去权衡过自营和外包总成本的高低与服务水平的优劣;是否全面、准确地考评过物流在整个价值链中的地位并思索过物流是否值得作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来培养;决策者不愿忍受外包带来企业运作暂时动荡,倒可以忍受本位主义作风严重的各部门低效率地工作以换取四平八稳,这样以妥协换来的稳定意义何在;决策者主观上是不是过于夸大了外包风险。企业这些认识上的根本缺陷常常被其它博弈方利用来要挟企业。 第二、有的企业组建物流联盟时很盲目,对3PL运作的复杂性、风险性缺乏清醒认识。 它们的经营思想充满许多浮躁、狭隘和主观主义的东西,这使得结成的联盟是低效、脆弱、高风险的,往往以失败收场。比如:在联盟酝酿期它们常常不是按照一整套科学的指针体系来选择最佳合作伙伴,而是代之以人情关系的亲疏;在联盟运作过程中往往只是从表面看到结盟带来的直接好处,而对于已经滋生蔓延并缓慢发展的某些不利因素却麻痹大意,并且没有认真考虑过以一套合理的机制保证高效运作的长期性;在联盟出现挫折时有些企业不是考虑如何采取恰当方式与对方沟通协商以共渡难关,而是只顾自身得失,甚至企图把灾祸转嫁给盟友;在联盟被迫解体时很多企业束手无策、惶恐不安,而不能及时拿出一套周全的可最大限度保护自己利益的策略。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很多时候还不是诸多不可控的外部因素,而在于企业自身短视、自利的根本弱点,以及缺乏充分预计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基于此制定全面战略规划的能力。

我提供资料 也可以现做

浅谈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内容摘要.3 关键词….3 内容摘要翻译…….4 关键词翻译….4 一、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概述….5 1 .第三方物流定义….5 2.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定义…5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决策方法…6 1.传统决策方法……6 2.BALLOW开发的决策标准……7 3.3PL决策标准….8 三、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状况…9 1.3PL公司的分类……9 2.3PL企业的规模…9 3.3PL企业数量…9 4.我国3PL落后于世界水平……9 5.第三方物流供货商所面临的问题……10 四、阻碍我国企业推行第三方物流战略的原因分析………10 五、我国企业推行第三方物流战略的建议…12 参考文献….15 浅谈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内 容 摘 要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经济的深化和发展,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1)顾客需求的变化,(2)市场的快速变化,(3)竞争方式的变化。这些变化导致企业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利润率下降,迫使使企业寻求“第三方利润源”。第三方物流是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好处有:集中主业,节省费用,减少资本节约;推动全球化;运用新技术;加快市场响应;更好的信息处理和挖掘能力等。第三方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国第三方物流起步较晚,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将为此把脉问诊,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关 键 词】(Keyword) 物流(Logistics) 物流链(Logistics chain) 供应链(Supply Chain) 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 Logistics,简称3PL) 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Third-Party Logistics Operation System) 第三方物流战略(Third-Party Logistics Strategy) 第三方物流决策(Third-Party Logistics Decision-Making) 物流外包(Logistics Outsourcing) 浅谈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一、第三方物流运作系统概述 第三方物流,英文表达为Third-Party Logistics,简称3PL,也简称TPL,是相对“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3PL既不属于第一方,也不属于第二方,而是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最常见的3PL服务包括设计物流系统、EDI能力、报表管理、货物集运、选择承运人、货代人、海关代理、信息管理、仓储、咨询、运费支付、运费谈判等。 由于3PL业的服务方式一般是与企业签订一定期限的物流服务合同,所以有人称3PL业的物流服务为“合同物流”;也有人为了区别企业自身提供的物流作业与外界(3PL)提供的物流服务,而称3PL为“外协物流”。 由于3PL业对物流各环节如仓储、运输等的严格管理,再加之拥有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的物流人才,使得他们可以有效地运转整个物流系统。当用户不再拥有自己的车队和仓储、库存,而是全部依赖于第三方为他和他的客户提供部分或全部的物流服务时,用户和第三方便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害关系,因此,3PL有时又称为“物流联盟”。 3PL业内部的构成一般可分为两类:资产基础供应商和非资产基础供应商。对于资产基础供应商而言,他们有自己的运输工具和仓库,他们通常实实在在地进行物流操作。而非资产基础供应商则是管理公司,不拥有或租赁资产,他们提供人力资源和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专业管理顾客的物流功能。 3PL运作系统是一个由不同利益主体组织、调度各种软件资源(如规章条例、合同、制度、知识技能等)和硬件资源(如运输设备、搬运装卸机械、仓库、机场、车站、道路、网络设施等),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中进行物流活动的“人——机系统”。系统整体运作效果是由内外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决定。工商企业首先决定物流自营还是外包:物流如果不构成企业核心能力但又非常重要,就可外包给运作水平更高的第三方经营。工商企业往往会根据硬件设施、价格、业务范围、服务水平、发展潜力及信誉状况等多项指针评价、优选物流服务商,与之结盟,并通过确立合理的运行机制保障这种委托代理关系长期、高效进行。在目前经济转型时期经营的3PL企业普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而自觉学习,不断改进服务质量甚至千方百计利用其它组织的资源以满足顾客复杂多变的需要;二方面,在监督不利的情况下,它可能会利用隐秘信息进行损害委托方利益的行动,其机会主义行为还可能败坏委托方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正是它的这种局限性另一,决定了社会需要这样一个组织——不但有能力向3PL企业提供所需却不具备的资源,而且有能力监管整个物流联盟按既定规则运作。这就是第四方物流承担的职能。第四方物流组织可能是一个由许多3PL企业和一些不直接从事物流运作的咨询企业、物流设备设施出租企业等集结而成的虚拟企业,也可能是由某个3PL企业发展壮大兼并重组其它相关企业后演化成的。当然,一个理性的工商企业还会全面翔实地考察外部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环境、地理交通环境、市场流通环境、技术环境、人文环境等)状况,分析政府部门政策、规章的影响,分析政府人员行为,选择推行3PL战略的有利时机。总之,推行3PL战略的过程实际上是工商企业根据所掌握的不完全信息与3PL企业、第四方物流组织、政府部门和外部环境进行的一场博弈。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决策方法 采用3PL能降低成本,提高顾客服务水平。毫无疑问,在供应链构建中,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第三方物流决策。哪些企业应该实施3PL,多大程度上使用3PL,目前很少有人能够实实在在地找到某种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个新的研究框架,这个框架是以企业物流战略观为基础的。 1、传统决策方法 传统的决策依据是企业是否有能力自营物流,如果企业有设施、有技术就自营,方便控制;如果某项物流功能自营有一定困难就外购。企业在进行这种外购与自营决策时,物流总成本与顾客服务水平的考虑是放在其次的,而且通常的物流外购是企业向运输公司购买运输服务或向仓储企业购买仓储服务,这些服务都只限于一次或一系列分散的物流功能,需求是临时性的,物流公司没有按照企业独特的业务流程提供独特的物流服务,即物流服务与企业价值链是松散的联系。 采用这种决策标准原因在于:(1)企业各职能部门的本位作风。库存管理部门为避免缺货希望拥有仓库;采购运输部门为方便提货、配送倾向于拥有运输设备;财务部门认为频繁的财务手续令人讨厌而偏向于企业自营物流;人事部门从员工稳定与和谐关系出发,更愿意企业不要把物流业务外部化。各部门都从局部利益出发,从本位出发,不希望给自身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出于对机会主义的担心。签订物流服务外购合同后,物流业务交由物流公司打理,双方的力量对比因此发生了变化。就物流公司来说,他们对非物流企业有依赖,但不强烈,充其量这笔交易是其众多交易中的一单;但对非物流企业而言,服务质量与效率将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严重影响。因此物流公司往往利用这种有利的地位欺诈对方,在必要时会提高价格,并转向那些能满足他们利益的客户,产生种种机会主义行为,如不按合同规定的时间配送,装卸搬运过程中故意要挟等等。由于求人不自由,企业总是尽量采用自营的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却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自营使企业把有限的资源浪费在与核心业务关系不大的物流上,制约了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巩固。(3)害怕丧失控制物流的能力。企业总是愿意把物流业务内部化,深层的原因就是担心把物流业务外包后,丧失了控制物流的能力。这种担忧是毫无道理的,因为最佳的物流设计方案是寻求自营与外购的平衡点。没有人会建议企业必须外购一切物流业务,外购策略对外是购买价格相对较低、顾客服务水平更高的物流功能,对内则是着眼于那些能支撑本企业核心能力的物流功能。然而,这种担忧本身却令人担忧,因为管理人员在对外购物流的理解上,缺乏对物流战略意义的认识,他们不清楚哪些物流功能的自营会对本企业的发展有战略影响,哪些则没有。 总之,管理人员面对的是未知的技术、不可控的经济环境、服务提供方的易变性等一系列未能确定的因素,对决策的偏见主要来自这些不确定性因素,管理人员不清楚哪些是核心物流功能,缺乏对物流作战略分析的打算和信心。 2、BALLOW开发的决策标准

[1] 刘凌.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02) . [2] 于承恩. 第三方物流与供应链绩效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01) . [3] 李明睿. 第三方物流的价值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09,(03) . [4] 章思平. 浅议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J]. 现代商业, 2009,(02) . [5] 靳荣利. 基于供应链一体化的第三方物流增值服务模式实践的研究[J].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3) . [7]何谓第三方物流[J]. 广东交通, 2008,(05) . [8] 王玲玲,李晓萍. 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J].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09,(01) . [9] 马普. 第三方物流组织运作模式探讨[J]. 机械管理开发, 2009,(01) .

企业第三方物流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去百度文库查查吧,但是可能没你说的那么详细。那你去有关论坛看看吧,可能有高人会告诉你的。

文岗,第三方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0

[1] 孟祥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及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7年02期[2] 代文锋;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07年01期[3] 余竑蒋;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动因、特征及其实施策略研究[J];金融与经济;2006年01期[4] 陈雅萍;我国第三方物流的问题及其发展策略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01期[5] 于伟;李红涛;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06年01期[6] 黄文松;第三方物流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年04期[7] 郭秀春;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年10期[8] 韩长军;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概况及思索[J];中国市场;2007年02期[9] 陈可;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及营销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年19期[10] 姜丹丹;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11] 王艳.第三方物流与企业核心竞争力[D].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硕士),2004,(04)

第三方物流企业创新论文参考文献

去百度文库查查吧,但是可能没你说的那么详细。那你去有关论坛看看吧,可能有高人会告诉你的。

文岗,第三方物流管理,[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0

1] 李闯. 浅谈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J].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2] 陈辉雄,乐美龙. 基于SOA架构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J]. 物流科技, 2008,(03) . [3] 黄浩,谢阳群. 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问题研究[J]. 冶金信息导刊, 2007,(01) . [4] 林敏,张福兴,刘勇彪. 信息化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8,(02) . [5] 钱锋. 浅析三类企业物流信息化模式[J]. 市场周刊(新物流), 2008,(02) . [6] 陈松,黄晓伟.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中国市场, 2007,(32) . [7]物流信息化中的问题与对策[J]. 中外物流, 2008,(01) . [8] 胡慧平.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未来战略模式[J]. 中外物流, 2006,(03) .

[1] 孟祥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及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7年02期[2] 代文锋;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07年01期[3] 余竑蒋;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动因、特征及其实施策略研究[J];金融与经济;2006年01期[4] 陈雅萍;我国第三方物流的问题及其发展策略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01期[5] 于伟;李红涛;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06年01期[6] 黄文松;第三方物流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年04期[7] 郭秀春;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年10期[8] 韩长军;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概况及思索[J];中国市场;2007年02期[9] 陈可;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及营销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年19期[10] 姜丹丹;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11] 王艳.第三方物流与企业核心竞争力[D].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硕士),2004,(04)

关于第三方物流论文的参考文献

提供一些近3年第三方物流论文参考文献,供写作参考。 [1] 刘凌.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02) . [2] 于承恩. 第三方物流与供应链绩效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09,(01) . [3] 李明睿. 第三方物流的价值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09,(03) . [4] 章思平. 浅议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J]. 现代商业, 2009,(02) . [5] 靳荣利. 基于供应链一体化的第三方物流增值服务模式实践的研究[J].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3) . [6]第三方物流能为客户创造哪些经济效益[J]. 北京物资流通, 2008,(01) . [7]何谓第三方物流[J]. 广东交通, 2008,(05) . [8] 王玲玲,李晓萍. 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J].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09,(01) . [9] 马普. 第三方物流组织运作模式探讨[J]. 机械管理开发, 2009,(01) . [10] 杜鸣. 扫除沟通障碍 提高物流效率———浅析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沟通障碍及对策[J].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3) .

1 紧抓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机遇 全文快照 汪丽 甘肃科技-2007年1期 2 第三方物流给我国物流中心带来的机遇 全文快照 李延平 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年02X期 3 第三方物流企业实施VMI的机遇及对策分析 黎红 李莹 物流技术-2006年8期 4 第三方物流概念给我国物流中心带来的机遇 袁士超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年8期 5 第三方物流概念给我国物流中心带来的机遇 陈牛生 商场现代化-2005年9期 6 把握机遇 发挥优势 加快铁路货运代理向第三方物流转变 刘颖 科学与管理-2005年2期 7 加入WTO后我国第三方物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雷芳芳 北方经贸-2004年7期 8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面临问题及机遇 王艳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年2期 9 抓住机遇 乘势而上 加快铁路货运代理向第三方物流发展 智建乐 铁道运输与经济-2003年B03期 10 货运企业向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机遇 许伯年 水运管理-2003年4期 11 加入WTO后中国第三方物流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林红菱 商业研究-2003年15期 12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机遇和要求 张作恩 煤矿现代化-2003年2期 13 抓住机遇,开展第三方物流服务 黄海睿 上海港科技-2003年3期 14 第三方物流:企业难得的机遇 丁庆余 江苏企业管理-2002年7期 15 第三方物流带给邮政的机遇 杜振华 王永江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1期 1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及其面临的挑战 李新 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3B期 2 第三方物流公司面临新的挑战 王璇 国际化工信息-2005年5期 3 加入WTO后我国第三方物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雷芳芳 北方经贸-2004年7期 4 奥运物流挑战中国第三方物流 韩运实 张晓丽 科技信息(山东)-2003年10期 5 加入WTO后中国第三方物流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林红菱 商业研究-2003年15期 6 我国第三方物流业如何应对入世的挑战 罗霄 吴凯 中国第三产业-2002年6期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文献的质量直接影响仓储物理管理论文的质量水平。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仓储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曾永长.多式联运流程设计与路径优化[D].重庆:重庆大学,2009.p6.

[2]杨雪.考虑换装时间的集装箱多式联运路径优化问题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3.

[3]荣朝和,魏际刚,胡斌.集装箱多式联运与综合物流:形成机理与组织协调[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4]魏际刚,荣朝和.我国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的协调(上)[J].集装箱化,2000,(2):p21-24.

[5]赵颖.多式联运流程设计与仿真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6.

[6]佟璐,聂磊,付慧伶.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与 方法 研究[J].技术与方法,2010,(212):p57-60.

[7]贺国先.集装箱公铁联运的费用加权最短路计算机算法[J].铁道学报,2006,28(1):pll7-120.

[8]魏航,李军,刘赢子.一种求解时变网络下多式联运最短路的算法[J].中国管理科学,2004,14 ⑷:p56-63.

[9]邹雪丁,赵宁.王转.混合运输方式问题的建模与仿真[J].系统仿真技术,2007,3(4):p56-63.

[10]雷定猷,游伟,张英贵,皮志东.长人货物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与算法[J].交通工程运输学报,2014,14(1): p76-83.

[11]朱晓宁.集装箱多式联运通道规划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12]袁加林.集装箱多式联运标准化及其经济动因分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13]张戎,闫攀宇.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海铁联运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港口,2006,8:p25-27.

[14]王金华.基于运输合理化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pl.

[15]李愈.赵军.吴刚.陈佳琪.带有固定运费的多式联运方式选择[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2,47(5): p881-887.

[1]克里斯托夫·H 洛夫洛克。服务营销(第3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詹姆斯·A 菲茨西蒙斯等着。服务管理:运营、战略和信息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PeterT. Ittig. Planning Service Capacity When Demand Is Sensitive to Delay [J]. Decision Sciences,1994,Volume 25 Number 4: 541-559

[4]SergueiNetessine. Flexible service capacity: optimal investment and the impact of demand correlation[J]. Operations Research, 2002(50):375-388

[5]Kevin,Taaffe,Joseph Geunes, etc. Supply capacity acquisition and allocation with uncertain customer demand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0: 263-273

[6]牟歌。随机需求下存在单项替代的服务能力决策模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

[7]马简。服务预订下的定价与能力决策[D].西南 财经 大学,2011

[8]申文,马士华,陈潇。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能力[J].中国物流与釆购,2006(22):72-73

[9]高志军,刘伟,王岳峰。基于物流能力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研究[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23(6):17~20

[10]朱卫平,刘伟,高志军。三级物流服务供应链能力协调[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2(6):27-32

[11]马士华,陈铁巍。基于供应链的物流服务能力构成要素及评价方法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13):744-750

[12]刘小群,游新兆,孙建中。应急物流能力的内涵剖析与构成体系[J].灾害学,2007,22(02):123-127

[13]林昶,黄庆,卜样智。第三方仓储能力配置与分配的收益优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7(6):321-325

[1]王禹博.ZYLH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税务筹划研究[D].辽宁大学2014

[2]王俐.石油工程项目物资采购招评标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

[3]龚国杨.石油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4]王红.胜利石油管理局资金集中管理优化方案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

[5]时甜甜.基于供应链管理理论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D].河南大学2014

[6]__东.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管理 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

[7]龚国杨.石油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8]吕哲海.境内外一体化下的石油工程企业资金管理问题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

猜你喜欢:

1. 电子商务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2. 仓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3. 采购与物流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4. 企业第三方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5. 2017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6.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