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华北自然资源期刊

发布时间:

华北自然资源期刊

综合性农业核心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农业生物技术学报南京农业大学学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农业大学学报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华北农学报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安徽农业大学学报西南农业大学学报江苏农业学报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扬州大学学报(农业和生命科学版)福建农林大学学报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西南农业学报河南农业大学学报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海农业学报中国农业杂志 (学术版)沈阳农业大学学报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浙江农业学报江苏农业科学福建农业学报云南农业大学学报中国农业科技杂志(学术版)四川农业大学学报中国农学通报新疆农业科学中国农业科技导报生物技术通报河南农业科学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广东农业科学 农学与农作物类 作物学报中国水稻科学麦类作物学报茶叶科学棉花学报杂交水稻玉米科学中国油料作物学报大豆科学中国棉花作物杂志中国稻米中国烟草科学种子热带作物学报 园艺类 园艺学报果树学报中国蔬菜中国食用菌北方园艺食用菌学报中国果树中国南方果树食用菌 植物保护类 植物病理学报植物保护学报中国生物防治植物保护农药植物检疫 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类 土壤学报水土保持学报土壤通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土壤水土保持通报干旱区资源与环境中国土壤肥料(原土壤肥料)水土保持研究农业环境与发展生态环境中国农业气象 农业工程与农机类 农业工程学报农业机械学报灌溉排水学报节水灌溉中国沼气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食品科技类 中国粮油学报粮油食品科技中国食物与营养 林业类 林业科学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林业科学研究世界林业研究福建林学院学报南京林业大学学报林产化学与工业西北林学院学报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浙江林学院学报中南林学院学报林业资源管理竹子研究汇刊林产工业木材工业林业科技开发林产化工通讯 畜牧兽医类 草业学报畜牧兽医学报中国兽医学报中国预防兽医学报蚕业科学中国兽医科技中国饲料中国草地中国兽医杂志饲料工业饲料研究草业科学中国畜牧杂志中国畜牧兽医畜牧与兽医中国家禽动物营养学报草地学报动物医学进展黑龙江畜牧兽医草原与草坪养猪中兽医医药杂志中国草食动物 水产渔业类 水产学报中国水产科学淡水渔业水产科技情报水产科学上海水产大学学报水产养殖水利渔业大连水产学院学报海洋水产研究 农业经济与综合指导类 农业经济问题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农业现代化研究中国土地科学世界农业地域研究与开发农业技术经济农业经济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本表核心期刊名称若有与印刷版不一致之处,当以印刷版为准)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一) 1.国家行业主管部委或全国行业学会主办的主要刊物。2.刊物在同行读者中影响较大并具有较高的学术权威性。2.国家级学术期刊是指国家一级学会或者国家重点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3.国家级权威学术期刊,必须是CSCD,CSSCI引文数据库中本学科领域名列前茅的期刊。4.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已认定为国家级权威学术期刊。(二) 国家重点本科院校学报可视为权威学术期刊 。(三) 在国外影响较大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由高评会同行专家确认能否按权威学术期刊 上发表的论文对待。(四) 有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部门和单位,如对学术水平有更高要求,可在《权威学术期刊 参考名录》所列期刊的范围内,选出部分权威性较高的学术期刊,作为本部门或单位认定的 国家权威学术期刊 。附件:权威学术期刊一览表中图学科序号权威学术期刊名称主 办 单 位社科综合类1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京大学3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4学术月刊上海市社科联5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含宗教)6哲学研究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7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义研究所8自然辩证法研究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9世界哲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0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学会11世界宗教研究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政治学12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13现代国际关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14政治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15欧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16求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17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18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中共中央编译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社会学管理学19社会学研究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20人口研究中国人民大学21中国人口科学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22中国行政管理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3管理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4科研管理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25科学学研究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26统计研究中国统计学会,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语言学(含外国语)27中国语文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28语言教学与研究北京语言大学29语言研究华中理工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30古汉语研究湖南师范大学31方言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32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33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上海外国语大学34中国翻译中国外文局编译研究中心,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35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国语学院36现代外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37外语界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38文学评论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39文学遗产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40文艺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41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现代文学馆42文艺理论研究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华东师范大学43外国文学评论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体育学44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45中国体育科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46体育与科学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47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北京体育大学48体育学刊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49体育文化导刊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50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51中国图书馆学报中国图书馆学会,国家图书馆52图书情报工作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53情报学报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中科技信息研究所54大学图书馆学报北京大学,教育部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55图书馆杂志上海市图书馆学会,上海图书馆56档案学研究中国档案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57新闻与传播研究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58国际新闻界中国人民大学59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60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61编辑学报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62新闻战线人民日报社音乐学63中国音乐学中国艺术研究院64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中央音乐学院65音乐研究人民音乐出版社66中国音乐中国音乐学院67人民音乐中国音乐家协会68舞蹈中国舞蹈家协会美术与工艺69美术研究中央美术学院70美术中国美术家协会71美术观察中国艺术研究院72装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73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南京艺术学院74中国摄影中国摄影家协会75中国书法中国书法家协会76中国陶瓷中国轻工总会陶研究所心理学77心理学报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78心理科学中国心理学会79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心理卫生协会80心理科学进展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81心理发展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82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83比较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84全球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85高等教育研究(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86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山西省教育学会87中国电化教育中央电化教育馆88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法学89法学研究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90中国法学中国法学会91法学华东政法大学92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93中外法学北京大学经济学94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95世界经济中国世界经济学会96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97金融研究中国金融学会98财政研究中国财政学会99会计研究中国会计学会100中国农村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101中国工业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考古学旅游学102考古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103考古学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104旅游学刊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地理学105地理学报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106地理研究中国科学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107地理科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108人文地理中国地理学会,西安外国语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历史学109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110近代史研究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111中国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112史学月刊河南省历史学会,河南大学113史学理论研究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114世界历史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115史学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民族学116民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117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央民族大学自然科学综合类118中国科学中国科学院119科学通报中国科学院120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清华大学121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京大学122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国系统工程学会123自然科学进展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124数学学报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数学研究所125数学年刊.A辑国家教育部126应用数学学报中国数学会,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127计算数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128数学进展中国数学会129数学研究与评论(Journal of Mathematical Research and Exposition)英文稿大连理工大学130系统科学与数学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131数学物理学报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自动化技术、计算机科学132计算机学报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133软件学报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计算机学会134计算机研究与发展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计算机学会135自动化学报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136控制理论与应用华南理工大学,中科院系统科学研究所137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中国计算机学会138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物理学139物理学报中国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140光学学报中国光学学会141高能物理与核物理改名为中国物理C(英文)(Chinese Physics C)中国物理学会142光子学报中国光学学会143力学学报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144电子学报中国电子学会145中国激光中国光学学会,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146物理学进展中国物理学会化学、化工147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吉林大学,南开大学148分析化学中国化学会,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49化学学报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化学会150物理化学学报中国化学会151有机化学中国化学会,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152无机化学学报中国化学会153化工学报中国化工学会154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等,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155功能材料国家仪表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学156植物生态学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学会157遗传学报改名为: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158生态学报中国生态学会159植物生理学报改名为 :Acta Phytopysiologica Sinica(英文稿)中国植物生理学会160动物学报中国动物学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61昆虫学报中国昆虫学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162微生物学报中国微生物学会,中科院微生物所163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164植物分类学报中国植物学会,中科院植物所农业科学165中国农业科学中国农业科学院166水产学报中国水产学会167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中国作物学会168植物保护学报中国植物保护学会169园艺学报中国园艺学会环境科学170环境科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171中国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172环境科学学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173环境化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174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改名为:环境工程学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食品工业175食品科学北京市食品研究所医学176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医学会177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医学会178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华医学会179中国中药杂志中国药学会180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医学会181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医学会182中华护理杂志中华护理学会183药学学报中国药学会184中国药学杂志中国药学会

权威学术期刊 是由世界行业学会或知名权威机构主办的主要刊物,这些刊物在同行读者中影响较大并具有较高的学术权威性,这些期刊还必须是SCI等引文数据库中本学科领域名列前茅的期刊。

华北自然资源杂志

小海坨山的森林植被类型主要是常绿阔叶林。

海坨山位于延庆区西北部,属军都山系,距延庆县城约18公里,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选出的十大“非著名”山峰之一,具备打造国际一流高山滑雪场的先天条件。

海坨山山体呈东南——西北走向,有三个较大山峰,主峰大海坨居北,海拔2241米,为北京市第二高峰,小海坨在大海坨南侧,海拔2199米。2015年7月31日北京申奥成功,小海坨山将成为2022年冬奥会高山滑雪场地。

自然资源

这里山高林密,保存有完好的原始次生油松林,是北京周边地区最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山脊是赤城县和北京市的分界岭,山阴为大海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阳为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松山自然保护区内有保存良好的核桃楸、椴树、白蜡、榆树、桦树等树种,构成的华北地区典型的天然次生阔叶林。由于森林覆盖率高,这里野生动物的种类也相当丰富,据统计,松山记录到的野生维管束植物有713种,野生脊椎动物216种。

《华北自然资源》杂志社是2012-10-08在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望景路3号省自然资源厅国土宾馆402室。

《华北自然资源》杂志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400000607067261,企业法人郭锋,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华北自然资源》杂志社的经营范围是:广告的制作、发布、代理;主办、承办自然资源科技文化服务;编辑、出版、发行《华北自然资源》杂志(有效期至2023年12月31号)。(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华北自然资源》杂志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自然资源学报论文期刊

1、环境科学 2、中国环境科学 3、环境科学学报 4、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改名为:环境工程学报) 5、环境科学研究 6、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7、环境化学8、自然灾害学报 9、环境工程 10、环境保护 11、环境污染与防治 12、工业水处理 13、环境科学与技术 14、自然资源学报 以上这些都可以。

截至2014年底,地理资源所共有在研项目/课题1160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5项、承担课题30项,主持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重大项目1项、课题9项,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课题18项,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7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项、课题7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2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2项、重点项目18项、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1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面上项目205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4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项;承担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2项、课题10项,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创新集群及重要方向项目15项,中国科学院STS项目14项,中国科学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2项;承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卫星及应用产业专项项目2项,科学技术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4项、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外交流国际合作项目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承担经费在100万以上国家部委委托项目14项、与地方政府合作项目48项。2014年,地理资源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11项。其中,第一完成单位的成果“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国家平台构建、关键技术与应用服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单位的成果“南海及周边地区遥感综合监测与决策支持分析”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毛乌素沙地砒砂岩固沙造田技术研究应用及其生态改善作用”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重金属污染农田污染物阻隔技术集成及应用”获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14年,地理资源所共发表论文1805篇,其中SCI和SSCI刊物收录论文750篇,中国国内刊物913篇,EI、ISTP及其他国外刊物论文142篇。出版学术著作(地图集)50部,获得受理和授权专利24项,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0项,完成区域(全国)发展规划31项。19份咨询报告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或被中办、国办刊物采用。 地理类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是地球信息科学领域的学报级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以地球系统信息流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地球信息机理、地球信息认知方法、地球信息时空图谱、“数字地球”战略以及全球变化等科学问题为研究内容的原创性学术论文、创新型工程应用论文以及相关评论与简讯;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CSTPCD,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其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总排序和学科排序逐年上升。在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中,《地球信息科学学报》已跻身于先进期刊之列,2010-2013年连续3年影响因子排名测绘科学技术学科领域第二名。《地理学报》是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学报级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能反映地理学科最高学术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综合研究进展,地理学各分支学科研究前沿理论,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并有较大应用价值的地理科学论文。《地理研究》(GEOGRAPHICAL RESEARCH)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地理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交叉学科的具有创新意义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以及对地理学应用和发展有指导性的研究报告、专题综述与热点报道等。2008年影响因子达到2.246。 资源类 《自然资源学报》是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自然资源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报道自然资源学科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自然资源的数量与质量评价、自然资源研究中新技术与新方法的运用、区域自然资源的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等研究成果,综述和简要报道中国国内外自然资源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自然资源学报》连续7次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2008年和2011年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12年被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图书馆和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评为2012年度“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2006—2011、2013年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项目资助。《资源科学》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刊登资源科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的论文,报道最新的研究成果,发表相关的学术评论,介绍学科的前沿动态,为建立和发展资源科学理论体系、促进中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资源管理服务。

应该属于环境科学类!

自然资源学报期刊栏目

主要国际期刊文章:* Chinese Grain Supply and Demand in 2010: Regional Perspective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In: Germ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Vol 3/2005 (55), p. 61 – 68.(英文,SCI收录论文) 1/2* Effects of Agricultural Market Policy on Crop Production in China. In: Food Policy, Vol. 27/5-6 (2003), p. 561-573.(英文,SCI和SSCI收录论文) 1/1* Agrarmarktpolitik in China nach dem WTO-Beitritt: Reformen und Perspektiven. In: Germ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4/2002 (52), p. 249 – 254。(德文,SCI收录论文)1/1* Chinese Agriculture after the WTO Accession: Competitiveness and Policy. In: Quarterl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e, Vol. 40 (2001), No 3, p. 251-268. (英文)1/1* Zur Frage der Wettbewerbsfähigkeit der chinesischen Landwirtschaft nach dem WTO-Beitritt. In: Berichte über Landwirtschaft, Vol. 79(2001), p 97-111. (德文,SCI收录论文) 1/1* Auswirkungen der chinesischen Agrarmarktpolitik auf die Pflanzenproduktion in der Provinz Zhejiang in der VR China. In: Berichte über Landwirtschaft, Vol. 76(1998), p.115-130。(德文,SCI收录论文)1/1* Ueberlegungen zur Entwicklung der Landwirtschaft in der VR China. In: Berichte über Landwirtschaft, Vol. 70(1995), p.315-327。(德文,SCI收录论文)1/2* Inter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s: Catalysts for Increased Chinese Food Quality. Copenhagen Journal of Asia Studies,Vol 26, Issue 1, 2008. 1/2* Integrating Africa to Global Economy: Seeking a Trilateral Partnership of Sino-US and European Union. Af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Vol. 4 (10), pp. 903-912, October, 2009. (英文,SSCI收录论文)2/2* Policy Reform and Productivity Change in Chinese Agriculture: A Distance Function Approach. In: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Volume 81, Issue 1, October 2006, Pages 61-79. (英文,SSCI收录论文)3/3近年来主要国内期刊文章:* 兼业农民的非农就业行为及其性别差异 中国农村经济,2011年第6期。(浙大一级期刊)。1/2* 中国出口增长的就业效应:基于CGE模型的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第9期。(浙大一级期刊)。1/2*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粮食供求区域均衡: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启示。农业经济问题,2011年 第04期。(浙大一级期刊)。1/3* 江西虚拟水消费与贸易研究——基于投入产出分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1年第8期。2/2* 排污强度的空间差异与收敛: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经济经纬》,2011年4期。1/2* 基于当前经济形势如何优化治理家族企业。《中国外资》,2011年第14期,人大复印资料《企业家信息》2011年08期全文转载。(浙大一级期刊)。2/2* 规模化养殖场废弃物处理方式的优化研究——以北京顺义区某村生猪养殖为例。《中国畜牧杂志》2011年第6期。(浙大一级期刊)。1/3*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粮食供求变化趋势。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11年05期全文转载。(浙大一级期刊)。1/3* 水资源协调利用的利益补偿机制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生态环境与保护》2011年03期全文转载。(浙大一级期刊)。1/2* 跨区水利工程投入与受益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研究。《水利学报》,2010年第8期。(浙大一级期刊,EI收录)。1/3* 中国技术创新区域变化及其成因分析——基于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科学学研究》,2010年第10期。(浙大一级期刊)。2/2* 集约化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来自北京顺义区农村的政策启示。《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年4期。1/4* 中国工业减排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LMDI的实证分析。《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年第10期。1/2*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县域粮食生产区域格局研究。《农业技术经济》,2010年第5期,人大全文复印资料《农业经济研究》2010年10期全文转载,(浙大一级期刊)。2/2* 粮价波动下的东部动物性食品消费研究。《统计与决策》,2009年第4期。2/2* 农民工健康权益问题的理论分析:基于环境公平的视角. 《中国人口科学》,2009年第3期。(浙大一级期刊)。1/2* 中国居民食品消费的AIDS模型分析。《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年第9期。2/2* 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变化:人地关系, 非农就业与劳动报酬的影响效应。《中国人口科学》,200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8年第9期全文转载。(浙大一级期刊)。1/3* 中国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变迁实证。《经济地理》,2008年第5期。(浙大一级期刊)。2/2* 国家财政支农与农民增收的实证研究。《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1期。1/2* 收入增长中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结构趋势实证研究。《技术经济》,2008年第2期。1/2* 上海财政支农结构及政策优化评析——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理论。《技术经济》,2008年第11期。1/2* 农地流转供求关系实证分析—以上海为例.。《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第1期。(浙大一级期刊)1/2* 中国玉米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与效率变化:1990-2004年。《农业技术经济》,2007年第4期。2/2* 谈大学生“村官”在和谐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青少年导刊》2007年第11期全文转载。(浙大一级期刊)2/2* 浙江省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的基本判断及综合评价。《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1/3* 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及其成因实证分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1/2* 干旱地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参与式管理的农户行为分析。《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7年第5期全文转载。(浙大一级期刊)2/2* 教育资源不均等对收入差异影响研究。《复旦教育论坛》,2007年第6期。1/2* 关于我国教育发展与收入差异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8年第4期论点摘编。1/2* 中国—欧盟农产品贸易增长动因分析:基于CMSA模型。《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第12期。(浙大一级期刊)1/2* 农业产业化中农户经营风险特征及有效应对措施。《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5年第11期全文复印。(浙大一级期刊)1/2* 农户种植业风险及其认知比较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2/3* 中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对农业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06年第2期。2/2* 俄罗斯土地改革历程与现状。《世界农业》,2006年第1期。2/2* 我国大豆期货价格协整关系与引导关系的实证研究。《农业经济》,2006年第4期。2/3* 市场化转型中的农民收入影响效应研究——对浙江、湖北两省的实证分析。《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5年第12期全文复印。(浙大一级期刊)。1/2* 中国与欧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6年第5期全文复印。(浙大一级期刊)。1/2* 农户农业生产的风险反应:以浙江为例的MOTAD模型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5年第12期。(浙大一级期刊)。1/2* 中国粮食供求展望:一个分区域、多市场模型的模拟分析。《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5年第3期。1/1* 重构农业对社会的贡献。《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第1期。(浙大一级期刊)。1/2* 对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需变化趋势的基本判断及其政策启示。《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4年第7期全文复印。(浙大一级期刊)。1/1* 中国粮食供求变化趋势预测:基于区域化市场均衡模型。《经济研究》,2004年第8期。 (浙大权威期刊)。1/2* 农业行业协会:利益代表而非经济合作。《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6期转载。(浙大权威期刊)。2/2* 粮食政策市场化改革与浙江农作物生产反应:价格、风险和定购。《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3期。(浙大一级期刊)。1/2* 农业贸易自由化对中国环境的影响与对策。《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2年第5期全文复印。(浙大一级期刊)。1/2* 加入WTO后的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和政策改革。社会科学报,2002年总第803期,第三版。* 明天的农业:激励、制度、基础设施和创新。中国农村观察,2001年第6期。1/2* 植物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市场化机制和国际制度。自然资源学报,2000年第3期。(浙大一级期刊)。1/2

好投。1、《自然资源学报》是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自然资源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学术刊物。2、只要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练达,插图请绘制清晰等都可以投。

华北国土资源期刊官网山西

推荐《华北自然资源》这本刊,可以联系论文一点通小编

国内的修复很多仅限于实验室,看美国EPA的吧 很多已经成书的,我国主要借鉴国外的技术

2005年,围绕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关于改革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履行职责。全省国土资源系统按照“守土尽责,依法管理,服务经济,面向基层”的工作思路,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完善体制、提高素质年活动,全面完成了2005年的各项任务。

一、土地资源

山西省土地总面积(15.68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64%。土地资源的突出特点是山丘多、平川少,耕地质量差,生态环境脆弱,75%的县(市、区)、80%的乡镇分布在山地丘陵区。

1.土地利用现状及结构

根据土地利用调查结果,到2005年底,山西省有农用地1 014.5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4.66%;建设用地84.0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34%;未利用地468.4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00%(图1)。与2004年同期相比,农用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未利用地面积减少。

图1 2005年山西省土地利用构成情况

在农用地中,耕地408.16万公顷、园地29.48万公顷、林地439.17万公顷、牧草地65.81万公顷、其他农用地 71.96万公顷,分别占农用地总面积的 40.23%、2.91%、43.29%、6.49%和7.08%(图2)。

图2 2005年山西省农用地构成情况

在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74.95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5.79万公顷、水利设施用地3.31万公顷,分别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9.17%、6.89%、3.94%(图3)。

图3 2005年山西省建设用地构成情况

在未利用地中,未利用土地441.05万公顷、其他土地27.43万公顷,分别占未利用地总面积的94.14%和5.86%。

2.各类土地变化趋势、规模

2005年山西省土地变更总量为4.52万公顷,占全省统计地类总面积的0.29%,较2004年减少10.05万公顷。各地类变化趋势与规模见表1。

表1 山西省2005年度各类土地变化情况表

从一级地类看,近两年农用地、建设用地呈增加趋势,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从二级地类看,近两年耕地和未利用土地大幅度减少,林地呈大幅度增长态势。2005年,山西省二级地类与2004年同期相比表现为“五减五增”,即:耕地、其他农用地、水利设施用地、未利用土地和其他土地有所减少,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有所增加。其中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最多,净减少1.63万公顷;其次是耕地面积,净减少1.59万公顷;林地增加面积最大,净增加2.96万公顷,增幅达0.68%。耕地和未利用土地减少、林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全省各地有计划地实施了退耕还林、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工程。

3.耕地变化情况及分析

2005年耕地减少量为1.97万公顷,具体减少去向见表2,同期新增耕地0.38万公顷,耕地净减少1.59万公顷。

表2 2005年山西省耕地减少去向统计表

4.建设用地

2005年全省批准建设用地面积9 645.80公顷,农用地转用面积8 339.43公顷,其中耕地6 917.18公顷。在全省经批准的建设用地中,国务院批准4 862.44公顷,省政府批准用地4 783.36公顷。国务院批准的用地中,农用地转用 3 874.62公顷,其中耕地3 225.56公顷;省政府批准的用地中,农用地转用4 464.81公顷,其中耕地3 691.62公顷。批准分批次建设用地2 413.88公顷,其中国务院批准232.82公顷,省政府批准2 181.06公顷;批准单独选址建设用地(含重点急需项目)7 247.57公顷,其中国务院批准4 645.27公顷,省政府批准2 602.30公顷。

5.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情况

2005年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全省增加农用地8 344.65公顷,耕地7 447.97公顷,投资额42 879.41万元。土地开发增加耕地主要包括荒草地、盐碱地和滩涂开发。土地整理增加耕地主要是废弃的居民点、独立工矿、道路、沟渠及农用地整理。土地复垦增加耕地主要是将采煤塌陷破坏地区土地复垦为耕地。林地和园地转为耕地是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自行开发补充耕地的主要来源。

为确保耕地总量不减,明确了耕地开发改造政策措施,建立了稳定的耕地开发整理资金渠道,充分调动了各地开发耕地的积极性。省、市、县三级筹集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全省掀起了造地改田的新高潮。通过强化监督考核,着力解决“先占后补”、“占优补劣”、“占多补少”问题,促进了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落实。

二、矿产资源

(一)矿产资源现状

山西省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既分布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也是资源开发利用大省,在全国矿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全省已发现矿种118种(金属矿产29种,非金属矿产82种,能源矿产4种,水气矿产3种),其中有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63种,矿产资源储量潜在价值13.60万亿元,居全国第三位。与全国同类矿产相比,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矿产有煤、煤层气、铝土矿、耐火粘土、铁矾土、含钾岩石6种。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10 位的矿产有35种。主要矿产为煤、煤层气、铝土矿、铁矿、铜矿等。煤炭资源得天独厚,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煤质优良,保有资源储量2 560.02亿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25.12%;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晋城、西山、河东等地为煤层气高产富集区,保有资源储量466.65亿立方米,全国首屈一指,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铝土矿资源广泛分布于34个县(市),保有资源储量9.93亿吨,占全国保有资源储量的39.68%;铁矿类型多,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保有资源储量38.46亿吨,居全国第五位;铜矿集中分布于中条山区,保有资源储量396.46万吨,居全国第八位。

全省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中,具有资源优势并在国民经济建设、工农业生产和外贸出口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的有煤、煤层气、铝土矿、铁矿、铜矿、耐火粘土、水泥灰岩、电石灰岩、熔剂灰岩、芒硝、金红石、石膏、硫铁矿等。此外,锰、银、金、石墨、膨润土、高岭岩、硅石、含钾岩石、炼镁白云岩、花岗岩、沸石等矿产也有着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地质勘查投入与勘查成果

2005年,是近年来全省地勘投入最多的一年。全省矿业权价款预算安排1个亿,省级矿产资源补偿费2 268万元,中央财政750万元,国家危机矿山找矿投入470万元,总计投入1.348 8亿元。完成钻探工作量56 890米,井(硐)探2 913米,槽探4 589立方米。找矿成果较为显著的有:煤提交大型煤炭矿产地两处,预计新增煤炭资源储量30亿吨;探明三处大型、两处中型铝土矿床,预计可提交储量10亿吨;代县碾子沟-羊廷寺金红石勘查,预计新增TiO2储量42.49万吨,使TiO2总储量接近280万吨,成为华北地区唯一的特大型矿产地;襄汾县浪泉石膏矿详查,初步预测石膏资源量达11.3亿吨。

(三)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情况

1.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情况

截至2005年底,全省有效的采矿许可证期2 993个,批准登记面积2 722.07 平方千米,收缴采矿权使用费3 441.81万元;有效的勘查许可证311件,批准登记面积4 221.60平方千米,收缴探矿权使用费87.46万元。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

近年来主要开发的优势矿产为煤、铝土矿、铁矿、铜矿、金矿、耐火粘土、水泥用灰岩、芒硝、硫铁矿、石膏10种矿种。全省煤炭开发程度较高,经过50余年的开发,其保有探明储量为2 650亿吨,2005年全省煤炭产量达到5.3亿吨,非煤矿产产量也达到1亿吨,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业已成为山西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截至2005年底,全省共有各类矿山企业7 851个,其中大型矿山企业77个,中型矿山企业335个,小型矿山企业7 439个;按矿种划分,煤矿企业4 026个,铁矿457个,铝矿41个,铜矿18个,金矿26个,锰矿6个,硫铁矿77个,石膏矿51个,耐火粘土矿140个,水泥用灰岩矿180个,其他矿山企业2 829个。

煤矿分布在全省11个市。《山西省开发利用快报》显示的煤矿企业有4 026个,主要集中在太原市、大同市、朔州市、长治市、阳泉市、晋城市和吕梁市。煤矿企业年产矿石总量为5.30亿吨,从业人数700 764人,工业总产值579.78亿元,利税总额150亿元。

三、地质环境与灾害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降雨相对集中,滑坡、泥石流、黄土湿陷等灾害多发。同时,山西省是矿产资源开发大省,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强度的增加,矿山环境问题特别是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日益显现,主要表现为以采空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为主的地质灾害,以矿山废水、废渣、废气等排放为主形成的矿山生态环境污染,以矿山水土流失、矿山土地沙化为主的矿山土壤退化问题,以及以采空塌陷破坏含水层和矿井排(突)水引发的矿山地下水均衡破坏问题。

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方面,全省主要开展了重点矿山的矿山环境恢复与治理工作。2004年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根据有关政策要求,争取国家专项资金1 930万元,共安排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项目8个,目前,已治理塌陷地面积5.48 平方千米,恢复植被3 平方千米,实施居民供水工程打机井1眼、旱井187眼,维修危损尾矿坝一座,治理矸石山3座。8个项目的实施,共为2 000 多人解决或改善了耕种条件,每年可为农民增加收入400多万元,道路塌陷工程解决了大同市7万多人的出行和40多座煤矿的运输问题;植被恢复工程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2005年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又确定了23个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项目,共安排省级资金6 000多万元,该项目预算支出已报送山西省财政厅审查。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5年底,全省矿山开采沉陷面积约为2 761.58平方千米,已恢复治理面积约为394.85平方千米,治理率达到14.3%。其中:耕地面积227.3平方千米,恢复治理率为21.0%;林地面积3.74 平方千米,恢复治理率为8.77%;草地面积2.6平方千米,恢复治理率为15.0%;恢复治理其他类型土地面积121.7平方千米,恢复治理率为25.6%;其他未利用地恢复治理面积39.51平方千米,其他未利用地的恢复治理率为3.43%。全省矿山废渣年产出量为18 745.4万吨,综合利用率为11.4%。其中,尾矿的综合利用率为1.5%,废石(土)的综合利用率为11.7%,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率为17.0%,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率为30.5%,其他类型废渣的综合利用率为19.5%。

四、国土资源市场

(一)土地市场

1.土地市场建设

为扩大招标拍卖挂牌范围,实现资源有偿使用,促进了资源配置市场化。进一步健全市场体系,切实加强土地供应管理,促进了土地市场健康发展。全年土地出让1 461宗、2 105.92公顷,其中以招拍挂形式公开出让 587宗、630.41公顷;协议出让 874宗、1 475.51公顷。处置省属以上国有企业土地0.35万公顷,显化资产价值51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国企改革(见表3)。

表3 2000~2005年山西省土地出让情况

2.土地供应及收益情况

2005年全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1 461宗,土地出让面积2 105.92公顷,土地成交价款48.98亿元,土地纯收益25.19亿元。

(二)探矿权采矿权市场

按照统一、规范要求,理顺了煤炭、铁矿的资源价款评估标准和征收办法;明确了2004年以前设立的煤炭探矿权转采矿权的具体规定。

完善了矿业权公开出让程序,增加了征求市政府意见和对拟出让矿业权公示十天两个环节。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公开出让矿业权42宗,市、县局公开出让小型建材矿业权596宗。

五、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1.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5年,发现各类土地违法行为4 026件,涉案土地面积3 056.46公顷;立案查处3 325件,涉案土地2 394.60公顷,立案率82.59%;查处结案3 276件,结案率88.42%;罚款8 851.25万元,拆除构(建)筑物3 577.95百平方米,没收构建物24.16百平方米,收回土地147.92公顷;党纪政纪处分24人,刑事处罚33人。

2.矿产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5年,在打击非法采矿专项行动中,依法查处各类矿产违法行为6 725件,其中非法采煤4 876件、其他 1 849件;立案查处 2 913件,查处结案 2 850件,结案率为96.06%;没收设备1 271件、矿产品2 804 吨,罚款3 069.21万元;吊销采矿许可证70个;党纪政纪处分74人,刑事处罚142人。

六、国土资源行政复议情况

2005年共申请行政复议案件31件,受理27件,审结32件,其中维持24件,撤销6件。

七、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情况

2005年全省国土资源管理从业人员为12 768人,其中行政编制人员2 980人,占总人数的23.34%;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6 338人,占总人数的49.64 %,高中及中专以下6 430人,占总人数的50.36%(图4)。

图4 2005年山西省国土资源从业人员学历构成情况

2005年参加学历教育的有740人(硕士1人,本科230人,大专509人),取得学位的有2人(硕士学位1人,学士学位1人);参加党校、行政学院、国外及其他学习1 636人。随着国土资源部门机构改革的逐步到位,行政人员编制逐年有所下降,国土资源管理人员素质有很大提高。

八、2006年主要工作任务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继续巩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切实加强地质工作,进一步深化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头绪很多,任务繁重,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努力做好以下10个方面的工作。

(1)突出规划龙头,积极参与宏观调控,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

(2)严格耕地保护,大力造地改田,切实为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作贡献。

(3)深化资源整合,推进有偿使用,促进矿产资源集约开发。

(4)落实政策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力争地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5)加强环境监测,防治地质灾害,大力开展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6)保障重点项目,支持国企改革,继续推行上门服务跟踪督办。

(7)运用市场机制,坚持公开公平,不断优化土地矿产资源配置。

(8)抓好基础建设,重视测绘工作,推进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

(9)强化案件查处,维护合法权益,建立稳定规范的国土资源开发秩序。

(10)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管理体制,促进全系统高效协调运转。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