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关于残疾人就业问题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残疾人就业问题的研究论文

如何看待残疾人就业?首先,残疾人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培养良好的习职业道德,要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绝不能够因为自己是特殊群体而搞特殊化,我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在选择职业和就业岗位,是要有正确的就业观念,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客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时还要做到实事求是,既要考虑自身的条件和爱好,也要考虑到客观的可能和社会的需要。残疾人家属同样要转变就业管理观念,要让残疾人先实现就业,是他们的工作中得到锻炼,在工作实现理想,不要想着寻找十全十美的金饭碗,这样反而会害了残疾人。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了对残疾人的偏见,共同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共同的关心支持残疾人就业。在残疾人的工资福利待遇上,要有健全人一视同仁,特别是福利企业享受了税收上的优惠,应该把保障残疾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按规定为残疾人办理各种保险,解决后顾之忧。残疾人就业是非常好的一种社会现象。可以提起残疾人对生活的热爱度。享受政策培训就业的同时,发挥自己的社会价值,也能降低补助政策的负担。于己于社会来说都有好处。残疾人就业,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首先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是在其他方面和正常人一样。我们应该为这样的残疾人点赞

残疾人创业指导论文篇二 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主体分析 【摘要】随着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但现存的农村残疾人组织方式已不能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文章从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主体―政府、非政府组织及农村残疾人进行了问题探讨,寻求组织方式的契点,以实现农村残疾人组织的目的。 【关键词】农村残疾人 组织方式 主体 内驱力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党的指出:要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扶贫标准要大幅提升,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所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健全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刻不容缓。如何使农村残疾人更好地享有和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是当下急需探讨的课题。因此,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现状与期待存在哪些差距,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 政府:重公共政策制定 责任落实权责不清 惠残政策不理想。作为社会中的每个公民都想拥有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成就一番事业。但作为农村残疾人,因身体缺陷和外界条件的限制,且不说干一番事业,就是想要拥有一份工作,经济上达到独立都是不易的。为此,我国各级政府针对残疾人尤其农村残疾人自身的特点制定了相关的惠农惠残政策。如:《残疾人就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十一条、二十二条提及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为就业困难的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服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所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免费为残疾人提供相关的就业服务,同时,国家鼓励其他就业服务机构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免费服务。但现实中,农村残疾人一旦离开户籍所在地找工作困难重重。即便他们遇到阻力,可以向政府组织或非政府组织求助,但鉴于地方保护主义和地方政府业绩的考量,各地方政府往往会倾向于先保障本地残疾人就业率。而《条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各地政府或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所提供的就业服务信息受惠对象局限于本地残疾人,更没有说,非本地残疾人就不能享有这些就业信息的知情权。不管户籍所在地是哪里,只要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中国公民,有劳动能力的,各地方政府就有义务为他们提供就业的信息,选择的权利应归于残疾人和企业双方。 究其原因,政府在制定惠农惠残政策时,忽视了政府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政府是人民的委托代理机构,追求的是社会最广大人民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政府肩负制定惠农惠残政策责任的同时,还应细化自身的职责,达到权责匹配。而且针对农村残疾人这一特殊的群体,政府的主观责任尤为重要,尤其是政府委托代理人―公务员的责任感。只有强化政府对农村残疾人主观责任和强调公务员对农村残疾人的责任感,才能更好地解读和推行惠农惠残政策,实现政策制定的初衷。 政府组织资源配置不合理。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口抽样调查,农村残疾人数6225万,占残疾人总数的75.04%。面对这样大的人口基数且贫困程度较深,诉求复杂的特殊人群,政府很难及时提供公平有效的资源。虽然各级政府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惠农惠残政策,但因政策过于抽象且缺乏配套措施造成执行困难,亦或因受各地方财政能力限制而易于流于形式,导致资源配置过于集中或分散,对农村残疾人贫困问题的解决是杯水车薪。2010年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表明残疾人虽然整体有较大改善,但社会差距仍然明显。西部地区残疾人贫困问题更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难点、重点。西部地区残疾人口基数较大,残疾人事业发展根基薄弱,农村残疾人更是生活艰难。 究其原因,我国可用资源有限,国家的惠农惠残政策不能满足所有地区农村残疾人的需求。且助残政策资源主要集中于中央政府,而中央政府获取残疾人意愿的信息渠道过长,导致接收到的信息缺乏真实性,中央政府往往根据一些抽样的数据和对形势的研判制定政策。且政府本身亦存在自利性,因此会基于政府的出发点,制定相关政策,在无意中忽视了和弱化了残疾人自身的意愿。如:国家在下达残疾人就业培训任务时,对培训项目与残疾人的契合度考虑不详,即定每个项目培训和支助的人数。 政府组织惠残政策覆盖窄。政府是在一定的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残疾人自身的弱势和农村居住特点制定惠农惠残政策,内容涵盖宽泛。但在政策执行中,许多农村残疾人是没有享受到惠残政策的。而且城乡间的惠残政策也存在差别,农村残疾人生活困难补助金标准低。如:福建省2014年以前生活困难补助人群不包括听力、言语和多重重度残疾人。城乡重度残疾人生活困难补助金差20元/月/人,20元看似不多,但对农村消费水平低的农村,是可以改善其生活水平的。在医疗救助中,综合训练、截瘫肢体综合训练、作业疗法、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言语训练、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9项针对残疾人的医疗康复项目也没有体现在新农合保障范围内①。 究其原因,政策执行中缺乏有效监督,政策未得到严格的贯彻。各级政府的政策执行都有其相应的监督部门,但目前监督体系更多是强调外部监督,但外部监督的主体对政策的本体又缺少详尽的认知,对于政策信息又没有充分掌握,所以,他们只是局限于一点或一面去思考,而非全局,监督效力不大。内部监督的主体又缺乏主动性,致使监督力度不够。 政府组织惠残政策方式偏差。我国现行的惠残政策仍以“输血式”为主,“造血式”为辅。虽然输血可以舒筋活络,解决残疾人生活窘境,见效快,但缺乏后劲,难以真正实现残疾人自力更生,与惠残政策初衷相违背。我国农村残疾人普遍经济条件较差,仅仅靠送钱送物只能应一时之急,而且很多扶贫项目粗放“漫灌”,只输血不造血,针对性不强。帮扶工作既要输血式扶贫治标,更要造血式扶贫治本。一味地采取输血式扶贫,只能解决群众眼前暂时的困难,还易滋长他们“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如:2015年8月,笔者到XX县农村调研,发现许多人认可靠最低生活保障金来维系生活,也不愿参加县残联组织的技能培训项目,自寻生计。 究其原因,政府组织农村残疾人目的是明确的:改善农村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培养农村残疾人自给自足的能力,形成“造血式”的脱贫致富,但是方式待进一步推敲。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较晚,初期针对尽快解决农村残疾人生存问题,所以选用了“输血式”的助残方式,使其生活得到基本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继续采用“输血式”的助残方式,农村残疾人只能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累赘”。政府高额的补助金,只能暂时缓解残疾人生活面临的困境,并未能从根本上提高其生活质量,反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非政府组织:重公共政策执行 组织协同志愿偏差 践行惠残政策,非政府组织缺主动性。我国非政府组织是政府组织的有效补充。在残疾人领域,作为非政府组织,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承担了践行公共政策的职责。当下,各基层残联主要的工作是执行上级单位下达的任务和指标。如:我国农村残疾人就业培训主要依靠残联推动,模式化培训过多、培训内容与就业岗位脱节,缺少针对性;培训重过程,轻结果;培训方式单一、师资力量薄弱,且缺乏有效监控,培训质量无法保证。如:2015年8月,笔者到XX县农村残疾人养殖业种殖业培训现场调研时发现,县残联培训通知中明确年龄条件:16~60岁,但是在参与培训的人员中仍然有5%的年龄超过了60岁,且只用2个小时就完成了培训内容。试问,如此简短的培训如何能保证培训质量和培训目的的实现,作用只有一个,就是这些人曾经参加过培训。 究其原因,基层残联工作缺乏主动性。各级残联在组织农村残疾人培训前,应该对本地的农村现状、产业结构、市场需求和农村残疾人的情况做基础性的调研和论证,寻求农村残疾人与就业的契点,然后再确定可操作性的项目,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有效地培训,向培训一批落实几人就业的理想状态努力,可尝试探讨订单式培训。同时,要建立一支稳定的师培队伍或依托相应具有培训资质的机构,以便项目实施后的跟踪指导,只有项目具有持续性,才会提高人们参与的热情。 推行助残创业,非政府组织缺创新性。地方各级残联在落实上级惠农惠残政策时,习惯性把指标分解,逐级完成政策中所涉任务。基层残联在下派任务,协助农村残疾人选择就业项目时,往往受自我意识的影响,用老眼光和经验主义进行指导,忽视现代化技术的项目,重点关注基础性的就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以传统农牧业为主,局限于成功就业创业经验的范式项目,缺少开拓创新精神。如:在目前机械化大规模运用的时期,因农村残疾人没有购买现代化机械的资金,且所在地又没有农机合作社,所以仍有大量的农村残疾人无法利用现代化机械。 究其原因,基层单位在组织农村残疾人就业时,思想禁锢,致使项目选择受限。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对科技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创业项目已不能给农村残疾人带来满意的经济收益。基层残联助残思想亦应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变化。 辅助福利企业,非政府组织缺协作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一些为农村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的福利企业往往在技术人才、管理水平、生产规模、产品质量等方面处于劣势,残联对福利企业的辅助措施不到位,致使不少福利企业生存艰难,无法为更多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和岗位。如:黄石市政府在2007年对福利企业确定了3.5万元的额定优惠政策后,每年却在增加残疾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从350元/月涨到750元/月。而且企业为残疾职工缴纳的各种保险也在逐年递增,但每个残疾职工的免税额并没同步增长,结果是福利企业的运营成本越来越高,致使本来就是微利状态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或亏损边缘。据统计,政策调整前,2005年黄石市福利企业157家,安置残疾职工高达4000人左右;政策调整后,2010年仅为75家,到2011年,仅安置残疾职工1838人。为保障组织农村残疾人集中就业,福利企业急需补助措施,提高盈利②。 究其原因,残联组织在福利企业发展过程中,没有做到积极的配合与协助。福利企业是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的特殊企业。福利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残联的补助措施,残联组织农村残疾人集中就业离不开福利企业的支持。残联缺少对福利企业的补助措施,会使福利企业在企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导致福利企业的数量减少,农村残疾人就业率低。 农村残疾人:重享受惠残政策 参与内驱力缺失 家庭保护,农村残疾人加入组织积极性受阻。残疾人在家庭中被置身于“另类保护”状态,多数残疾人家庭都不会指望残疾人有什么发展,能为家庭和社会做什么贡献。残疾人家庭从一开始就对残疾人持有放弃的态度或“保护照顾”,只要健全人能做的事情,就很少让残疾人去做,没有给他们尝试做的机会,残疾人渐趋也就不会想去做什么了。由于他们身体的障碍,在与外界交往中与健全人相比存在着诸多不便,他们的矛盾心理左右其对问题的认识,而且社会中一些人对残疾人存有偏见,双重作用下,残疾人在心理上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压抑感,认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不愿加入农村残疾人互助组织。 究其原因,农村残疾人具有严重的挫折心理。他们在群体活动中,无法克服别人对他们的歧视,战胜自卑。因先天遗传或意外事故导致某种身心缺损和功能丧失的残疾人,丧失了健全人的生活能力,他们不能够正确和乐观地看待自己身体残疾,往往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经常会认为自己低人一等,被社会瞧不起,因而不愿与人交往,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逐渐走向意志消沉,最后丧失了生活信心。与此同时,部分生活热情度高的农村残疾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寻找工作时,常常会遇到被另眼相待,不被理解,甚至拒之门外。政府或非政府组织在助残工作中,由于面对群体之大,个案之强,偶尔也会出现忽视个别残疾人的诉求,使其心理感到备受冷落。 身体障碍,农村残疾人参与工作契合度偏低。社会市场化的进程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变化,造成了农村残疾人就业的岗位障碍。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变化导致岗位要求的提高,客观上拉大了与农村残疾人就业能力的距离,影响了农村残疾人就业。此外,全社会劳动力供求严重失衡也造成农村残疾人的失业率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强势群体”就业需求现有很大缺口,更不用说体力无法满足企业高效生产需求的农村残疾人。 究其原因,农村残疾人自身的劣势所决定。农村残疾人和健全人比较具有双重劣势:作为农村人在经济上、受教育程度上的劣势;作为残疾人在身体或心理上的劣势。农村残疾人在身体或心理上存在不足,导致农村残疾人即使勤奋的工作,工作效率也难与健全人相比,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残疾人自身落后的技能,无法适应岗位需求的提高,在劳动力供求严重失衡条件下,农村残疾人就业、再就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教育程度低,农村残疾人对组织方式的认知受限。农村残疾人对新事情的认知能力较弱,缺失参与农村残疾人群体组织的动因,对农村残疾人组织方式的内涵和作用没有清晰的把握。他们参与一个群体或一项活动,首先考虑的是这个群体或这个活动能给他们带来什么物质利益,最为理想就是马上就能见到收效。而对究竟是以何种方式,为何目的,需要他们协同做些什么一概不关心。这样也就导致即便因为受各方力量支持,成立某个农村残疾人经济合作社,但是随着他们对这一组织的认同和归属不清,会造成组织在发展中出现诸多变量。 究其原因,农村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低。我国城乡的经济发展、教育水平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的教育水平要远远落后于城镇。而作为生活在农村的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更是不理想。农村思想比较落后,认为残疾人天生就存在缺陷,能平安地度过一生就足以,只是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更有甚者是什么活都不做,认为学习文化根本是浪费家里为数不多的积蓄。而且,目前农村随班就读实现得不理想,特殊教育学校又相对集中。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残疾人知识文化欠缺成为他们融入社会的障碍,就业创业的绊脚石。因此,要实现农村残疾人自愿组织或加入群体,共同走向富裕,是需要教育作强力支撑的。知识的累积,可以激发出农村残疾人的内驱力,而内驱力是农村残疾人组织方式目的实现的关键。 (作者分别为长春大学行政学院副教授,日本关西学院大学教授;本文系2014年教育部“春��计划”中日合作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JB306W08) 【注释】 ①《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扶残助残工作的意见》, ②何其宏,熊晖:“黄石市福利企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及建议”, 看了“残疾人创业指导论文”的人还看: 1. 残疾人创业论文范文 2. 残疾人创业指导案例分析 3. 残疾人创业论文赏析2篇 4. 残疾人创业故事 残疾人创业励志故事 5. 残疾人需求调研报告

残疾人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培养良好的习职业道德,要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绝不能够因为自己是特殊群体而搞特殊化,我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在选择职业和就业岗位,是要有正确的就业观念,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客人与社会的关系,同时还要做到实事求是,既要考虑自身的条件和爱好,也要考虑到客观的可能和社会的需要。残疾人家属同样要转变就业管理观念,要让残疾人先实现就业,是他们的工作中得到锻炼,在工作实现理想,不要想着寻找十全十美的金饭碗,这样反而会害了残疾人。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了对残疾人的偏见,共同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共同的关心支持残疾人就业。在残疾人的工资福利待遇上,要有健全人一视同仁,特别是福利企业享受了税收上的优惠,应该把保障残疾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按规定为残疾人办理各种保险,解决后顾之忧。残疾人就业是非常好的一种社会现象。可以提起残疾人对生活的热爱度。享受政策培训就业的同时,发挥自己的社会价值,也能降低补助政策的负担。于己于社会来说都有好处。残疾人就业,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首先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是在其他方面和正常人一样。我们应该为这样的残疾人点赞。

论文格式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关于残疾人的统计论文研究

残疾人调查报告(精选5篇)

在某一情况或事件需要弄清楚时,我们通常要进行专项的调查,并详细地钻研所获的材料,最终形成调查报告。一起来参考调查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残疾人调查报告(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周日是全国的助残日,在昨天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了针对该市17家公共服务行业和25家商贸流通企业,进行的残疾人消费环境体验调查报告,结果显示一些高档的新开商场居然找不到供残疾人通行的配套设施,而一些禁止犬类入场的提醒,也对一些需要导盲犬进行引导的残疾人造成了困扰。

高端商场缺失无障碍配套

“一些高档商场居然找不到无障碍通道。”南京市消费者协会相关人士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在体察新街口地段时,他们很惊讶的发现,新百、大洋等老牌商场的“入口无障碍通道”和“助残设施”相当完备。而在一些知名度很高的新兴高端商场,这里居然都没有“无障碍通道”配套设施以及标识标志。而有的商场非常不重视无障碍通道的建设,部分通道设置过窄,轮椅等助残工具难以通过,或者上下台阶处并未建造斜坡以方便轮椅的通行。

禁止犬类进入误伤导盲犬

导盲犬是盲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但大部分经营场所与交通工具都禁止携带犬类进入,并没有对导盲犬进行专门的排除,这为盲人人消费者带来了很大不便。南京市消费者协会指出,经营者应该考虑到导盲犬存在的必要性与特殊性,允许其进入经营场所,以引导残疾人消费者在经营场所内的活动,为其提供真正意义上的便利。

残疾人售后服务政策无特殊保障

南京市消费者协会指出,残疾人消费者不同于普通消费者,他们在消费购物过程中存在更多的不便。然而在调查中,残疾消费者的个性化售后服务却根本没有,这给一些残疾人带来了不标。消协指出,经营场所应该意识到这一点,不仅要在消费过程中提供便利,同时还要将服务范围扩大到售前以及售后。在售前服务方面,经营者可以开设专门的,为残疾人消费者提供服务,解答其相关问题,如对其经营场所内提供的服务项目、商品种类予以明确,必要时为残疾人消费者查找具体服务种类,或者商品名称;在售后服务方面,对残疾人消费者提供较之普通消费者更为周全、优惠的服务,如在残疾人消费者对于购买的商品不满继而要求退换、修理或者退货的情况下,经营者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并且对残疾人消费者的消费情况进行追踪,主动为其在售后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为残疾人消费者提供最大程度的人性化服务。

商家善待残疾人应提倡

针对发现的问题, 南京市消费者协会秘书长许明指出,相关部门应该对新建的公共服务类行业网点或商贸流通企业建筑设定强制国家标准,将“入口无障碍通道”和“助残厕所、厕位设置”纳入验收的强制标准。而对没有配套设施现有的网点或企业进行集中整改,其应该在醒目处、入口处添加“残疾人求助方式”等。另外不能仅仅依靠企业本身,如银行、超市场所等由于客观原因,无法配套设置助残设施。建议根据人口密度,政府、社区可在合理地段设置公共用助残设施,如无障碍厕所、厕位等。

同时许明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对商家的残疾人消费保障制度的监督力度,可将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结合运行。不定期抽查则侧重于倒逼商家随时随地完善残疾人消费保障制度,比如指引标识、助残设施的及时设置与维护。同时,政府与社会团体应该对监督结果及时通报,奖惩有序。

一、调查内容

(一)各市(州),县(市、区)制定的残保金征收、使用和管理政策,包括征收方式和标准、征收机构、征收程序、票据使用、收入归属、预算管理方式、资金支出方向和使用管理方法等。

(二)20xx年、20xx年和20xx年地方各级残保金收支及结余情况,包括按缴纳对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等)分类的残保金缴纳金额及所占比重;按用途分类的残保金支出金额及所占比重。

(三)市(州),县(市、区)各级残联所属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情况,包括机构性质、人员和经费支出(单独说明从残保金中列支的经费支出项目和金额)。

(四)机构、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等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用人单位不能充分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原因。

(五)各级残联所属及民办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的情况,包括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就业指导、自主择业帮助、就业后的支持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对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效果。

(六)残保金征收、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七)对完善残保金征收、使用和管理政策,切实发挥其效用,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建议。

二、调查要求

(一)各市(州)财政部门、残联要及时布置、共同组织市(州)本级及所辖各县(市、区)开展调查工作,认真填报《 市(州)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支和结余情况表》(见附件),报表须有市(州)财政部门、残联负责人和经办人签字并加盖公章。请各市(州)财政部门、残联认真组织所属县(市、区)财政部门、残联如实填报,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二)提供本市(州)出台的残保金管理办法,若县(市、区)制定了残保金管理办法的,请收集整理后一并提供。

(三)各市(州)应对所辖县(市、区)的报表进行汇总上报,并根据调查内容写出书面报告,全面反映你市(州)残保金征收、使用和管理等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四)《情况表》和调查报告请以书面和电子邮件(各市州财政局请通过省财政厅电子政务系统内网邮箱发送至省财政厅综合处苏知立)两种方式报送,市(州),县(市、区)出台的残保金管理办法以复印件的形式报送。

(五)相关材料请于20xx年4月10日之前报送省财政厅综合处、省残联教育就业部(各县市区于4月8日之前报送市州财政局、残联)。

根据干教领导小组对全区办公室主任培训班学员的要求,本人在2007年7月7日—7月18日围绕残疾人的定救、税费、减免医疗保障等方面对全区落实市区有关扶助残疾人的优惠政策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中通过座谈会、走村入户、访问工商、税务、财政、教育和民政等有关单位的方法,了解了优惠政策落实的基本情况,发现了一些问题,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我区辖6个街道办事处、一个工业园区和马坪开发区以及13个乡镇,残疾人总数约3.84万。这次调研涉及乡镇5个分别是普利桥镇、黄阳司镇、高溪市镇、上岭桥镇和蔡市镇,调查点选择了农村下叶塘、腊子山、鲁头碑、何家亭、社湾、七里坪、小李村、桐子山等8个村委会;涉及街道办事处有凤凰园、梅湾和肖家园,调查点选择了城市渡假村、湖塘、工业村、三多亭、清桥路、翠竹园、又一村、通化街、红旗路等9个社区,访问残疾人51人。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乡镇、街道执行了中央、省、市、区优惠残疾人、保障他们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但不彻底不全面;少数村对政策不了解,农村中残疾人享受优惠政策的不多;残疾人状况与社会平均发展水平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有的方面存在拉大的趋势;大部分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没有保障。具体地说:

税费减免方面,城乡残疾人个体工商户对税务和工商执行优惠政策较为满意。冷水滩工商分局普利桥所辖区收取管理费时根据残疾程度不同酌情减免残疾人21户,黄阳司所则全免残疾人“摩的”车主的管理费,减半收取个协会费。大多数工商所一直采取扶持下岗职工,减免特困户工商管理费的政策,残疾人身在其中享受减免照顾。农业税减免政策出台以来,全区残疾人农民可以享受优惠政策。还有,残疾人困难户子女学杂费也可享受减免政策,但面不是很宽。

医疗保障方面:访问的残疾人普遍对就医有意见,小病拖着不敢进医院,大病四处向亲友借钱,绝大多数残疾人医疗无保障。花桥镇一个残疾人家庭五口人就有四个患精神病,债台高筑,生活难以为计。像这样的家庭他们都要求医疗救助。

今年xxx区作为全省试点之一,全区2万多残疾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按照规定,只要个人投入15元就可按规定报销一部分医疗费用,但在乡镇由于宣传不是很到位有部分残疾人没有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致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残疾人当中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近年来残疾人生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主要是和过去相比,但和全国奔小康的大潮流比,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却相对下降。残疾人由于自身残疾的影响和外界的障碍,在与健全人的竞争中难免处于劣势。绝大多数城镇残疾人只能在低收入职业岗位上就业,残疾人哪怕找一份收入低微的工作也很困难,有一位门卫残疾人嫌200元工资低却不敢提出加工资的要求,因为随时有健全的下岗工人盯着这一空缺。身处拆迁被征用开发的农村残疾人由于补偿政策不倾斜,面临粮食涨价吃不饱饭的新问题。杨村甸有一家五口靠断了两个指头的户主编织竹制品取得经济来源,年收入一二千元,买粮食只能吃半年,另半年靠吃薯片和山上野菜,如今大米猪肉涨价,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住房方面,尽管近几年市区残联对农村无住房和危房的特困残疾人实行无房新建、危房改建,投入了一定资金,但还不能满足广大特困残疾人的需要。据统计,农村残疾人无房危房户杨村甸乡就达30户以上,普利桥镇就有70多户。

一、调查背景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中国目前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6.34%。算算,基本上不到16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残疾人。如果按三口之家算,平均下来5个家庭中就会有一个家庭中有残疾人。

这次的活动,我们来到了山东聊城的白广春家,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白广春的爸爸患有精神障碍,妈妈则是小儿麻痹症,只能坐在特制的车子上,无法下地行走。于是整个家庭的重担就交给了这个只有九岁的孩子。每天除了上学以外,白广春还要照顾家里,照顾爸爸妈妈,承担家里的家务。当别的孩子都在外面玩时,白广春可能还在家中做着家务。

白广春一家住在一个非常旧的房子里,可以看到裸露在外的砖,而每当下雨的时候有间屋子里还会漏雨。白广春住的屋子里非常简陋,还有爸爸用砖头给他搭的“桌子”。白广春妈妈住的屋子里也比较潮湿,这不利于妈妈的身体健康。我们还看到由于行动不便,他的妈妈吃住都是在一间屋子。屋子里还有一台旧的电视机和旧的写字台,这些都是他的亲戚送给他们的,即使这样,屋子看起来还是比较空旷。

白广春还有一个奶奶,不和他们住在一起,但是也是没有人照顾。所以总体来说,这个残疾家庭需要照顾的人多,而有完全照顾人能力的只有小广春一个人,他毕竟还只是一个孩子,这样的家庭组成对于每个家庭成员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白广春的事迹在网上传开后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很多人被这个勇敢坚强的孩子感动后更多的是来关注这个残疾的特殊家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来帮助他们。

对于拥有这么多残疾人家庭的中国来说,保障好残疾人的生活和权益显得非常重要,这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需要我们多一份细心来关注周围的残疾人,给予他们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让他们感受社会的温暖和生命的美好。另外很重要的就是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和精神生活是否缺乏的问题,这是有关整个家庭健康和睦的推动力。

二、调查目的:

通过对于白广春家庭的关注,深刻体会和理解残疾家庭的生活状况和生活困难,以引起社会对于包括白广春家庭在内的残疾家庭的关注,使得社会和残疾人组织可以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向残疾人家庭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

不仅要关注残疾人家庭的物质保障,更重要的是从他们的精神上出发,观察由于残疾给家庭成员所带来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要针对残疾人行动不便使得精神娱乐活动严重不足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让残疾人家庭真正融入整个社会的精神娱乐氛围之中。

三、调查方法:

1、调查方法:通过阅读文献,上网查询。走访残疾人家庭,深入进行了解。

2、调查主题:“给残疾人家庭真正温暖的春天”

3、调查对象:聊城市候营镇白广春家庭

4、调查结果:走进白广春家中,了解目前他家中的生活状况,撰写相关文章进行发表并引起社会对残疾人家庭的关注。

四、调查分析:

(一)基本情况

这次调查主要白广春的家中,进行调查的对象为家庭里的成员,包括有小儿麻痹症的.妈妈和智障的爸爸。来到他家后,大家首先把带来的一些生活用品和食品送给他们,包括书桌,衣服,学习用品,菜等,并在中午为这个家庭做了一桌可口的端午节饭菜,让家庭感受节日的气息和温暖。 以下是主题班会上我们对这次实践活动完成之后得出的结论:

残疾人家庭的生活报障就目前来说还不是非常的好,尤其是农村残疾人家庭相对来说就更差一些了。从白广春家庭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么几个比较明显的问题:第一,家庭居住环境较差。房子依然存在着漏雨等严重问题,而且比较破旧,对于生活其中的家庭成员不免造成一些威胁,且家中地面潮湿不利于白妈妈的病的康复。第二,由于白妈妈的身体不便,一家人的吃饭问题也是比较急需解决的,而光春正值身体快速增长的时期,营养不良会对其身体生长造成障碍。第三,白妈妈和白爸爸都是残疾人,两人都需要一定的治疗和照顾,但家中的经济条件根本不能实现进行医治。第四,家庭背景的特殊也不利于家中孩子的学习,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教育。最后,整体家庭缺乏正常的精神娱乐活动,不利于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的发展。

白广春家庭只是中国众多残疾人家庭中的一个缩影,其他家庭还会存在更多的一些问题,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生活物质保障,仅通过社会支援是不可行的,更加需要国家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和保障。对于精神生活而言,可以通过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图书等形式,反映残疾人生活,为残疾人服务;文化、体育、娱乐和其他公共活动场所,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和照顾。有计划地兴办残疾人活动场所;相对于普通的大众读物和传播方式,特殊读物和特殊的文艺演出、体育活动,对于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通过一些报道和实地调查我们发现残疾人因为各种原因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因为残疾人就业难,家庭的经济收入较少而开支却较多,所以比一般的健全家庭的经济情况有明显的困难。农村残疾家庭因难于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生活也会缺乏保障。

第二,残疾人家庭在成员患病时,大都面临着比健全人家更大的困难。不仅残疾人求医有特殊困难,而且作为配偶或父母的残疾人,当其他家庭成员因病求医或住院治疗时,自己缺乏帮助的能力。农村缺医少药,给残疾人家庭求医治病造成了比城市更多的困难。

第三,周围人对于残疾家庭的歧视问题。歧视的目光和某些做法往往像无形的利剑一次又一次地伤害残疾人的心。这有待于政府加强对公民和单位包括政府部门本身的宣教,也有待于行政部门消除某些人为的障碍。

第四,残疾人心理素质较脆弱,学历普遍不高。

(三)解决方法

我们对这次社会实践的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办法,如下:

第一,在法律强制单位聘用有工作能力的残疾人的同时(未聘用者要上交一定数额的助残金),政府本身也应该加大投入,建立适合有工作能力的残疾人的国营或集体企业,使残疾人能够在政府补助的基础上,通过自力更生来改善生活。政府对这类企业不但应足额补贴和免税免费,还要优先采购其产品和服务,促进其发展。农村地区加强低保,实行帮扶政策,以解决家庭困难。

第二,随着国家财力的增长,在原有的基础上,应尽量为残疾人提供免费的医疗和康复支持。可以街道办事处、乡镇为范围,政府出钱出地,并聘用专业和专职人员,设立残疾人康复中心、自闭症和智障儿童训练看护中心,在聋哑学校里增设自闭症和智障患者学习班,使残疾人的康复有足够的保障。对于需要专人看护的残疾人,政府应该像支付工资那样给看护人、抚养人支付补贴。在残疾人看病问题上医院实施帮助政策,减免政策,使得残疾人有足够的看病能力。

为了准确掌握我市贫困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贯彻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市残联于今年5月10日至31日在全市由各县(市)、区残联组织,以乡(镇、社区)为单位对贫困残疾人逐户、逐人进行调查摸底登记,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贫困残疾人基本情况

1、残疾人数量11.3万人,占全市人口比例4.01%

2、农村人均纯收入在1200元以下的为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城镇以市民政局确定低保线以下为城镇贫困户和贫困人口。

3、低保标准人均农村25元/月、城镇人均65元/月。

4、贫困残疾人3.6万人,可扶持残疾人2.16万人。

5、贫困残疾人城乡未享受低保人数17624人。

6、贫困残疾人危房、险房和无房户5202户。

7、肢残贫困残疾人需要解决代步车的2670人,家中没有彩电的18970户。

8、贫困残疾人患病拖着看不起病比较普遍。

9、贫困残疾人子女上学费用主要靠政府减免和社会救助助学,衣服、用具、家电多数靠亲朋好友换代废弃不用的,大部分家庭的贫困残疾人都在初中以下学历。

10、近年贫困残疾人家庭绝对数在增加。

从近年低保中残疾人在年报表中的数量比例变化可看出,如西丰县20xx年残疾人占低保总数的30%,2004年末这个比例上升到40%多,3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经过多年的扶贫,残疾人家庭脱贫后又返贫的比例也较大,相对贫困数在扩大,有60%贫困残疾人家庭通过扶贫手段无法脱离困境,但享受低保又受指标限制。

二、贫困原因

1、孤寡和一户多残占低保户的约1/3。

2、因残疾而丧失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子女也困难,无能力照顾高龄化的残疾老人。

3、家庭人口多,劳动力少,特别是残疾而且还有疾病占比例也较大。

4、企业转型下岗失业、及取缔残疾人机动三轮车营运,车主未有合适就业机会,福利企业残疾职工工资标准偏低等。

三、已采取措施和办法

1、已初步建立了城乡实施最低保障制度,在城镇几次提高低保标准,对重度残疾人提高10%标准享受,保障了困难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2、城里职工实行医疗保险,农村一些地区开展了初级养老保险;铁岭县、昌图县农村试行了合作医疗保险,贫困残疾人受益较大。

3、全市实施了5年的残疾人十项爱心工程,以及开展的光明行动、公益金资助贫困残疾人建房,在省里争取了百万元的残疾人专项扶贫资金,市里在棚户区改造,取暖费补贴都对残疾人给予了关怀和照顾。

4、开展了按比例残疾人就业;

5、省市县各级政府拨专款为特困残疾人口建房;

6、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扶贫帮困一帮一活动。

7、采取了定期救助和临时救济,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趋于完善。

8、市里今年4月份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对贫困残疾人的生产生活救助操作性强。

四、下一步解决残疾人贫困问题的想法

1、完善城乡低保制度,真正做到应保尽保特别是扶贫救助在农村是核心,要加大资金力度开展农村养老保险。

2、省、市将享受低保的残疾人保障标准提高一定比例。市财政每年划出一定资金为残疾人建房。

3、全面落实市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实施意见》关于残疾人的救助措施,尽快出台铁岭《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意见》,省政府办公厅于1月24日转发省财政厅等13个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的意见》。《意见》对残疾人在扶贫、就业再就业、税费减免、生活保障、养老保险、住房采暖、医疗救助、教育资助、法律维权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

4、解决农村残疾人医疗保障问题,像城镇职工一样享受;

5、扩大就业,增加残疾人收入,落实好省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法规,每年从残保金中划出一定比例经费定期培训残疾人就业,以重新安置为主。

6、动员社会力量,每年在全市开展资金和实物救助(经常性)。

7、落实好省政府残疾人免费接受义务教育文件;市县财政按人口比例筹集残疾人专项经费,开展如光明行动和给肢体残疾人购代步车和无彩电家庭购彩电,市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实施意见》中有明确要求。

国外残疾人口与医疗错位研究现状的研究是为了提高对残疾人的医疗服务,以及减少残疾人口在医疗方面出现的不公平。目前,全球残疾人口越来越多,而残疾人口在医疗服务方面经常会遇到错位、不及时、不全面的现象,从而导致残疾人口在医疗保健方面有了缺乏。因此,研究残疾人口与医疗错位的现状,是为了改善残疾人口的医疗服务,减少残疾人口在医疗方面出现的不公平,以及改善残疾人口的生活质量。

残疾人创业指导论文篇二 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主体分析 【摘要】随着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但现存的农村残疾人组织方式已不能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文章从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主体―政府、非政府组织及农村残疾人进行了问题探讨,寻求组织方式的契点,以实现农村残疾人组织的目的。 【关键词】农村残疾人 组织方式 主体 内驱力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党的指出:要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扶贫标准要大幅提升,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所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健全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刻不容缓。如何使农村残疾人更好地享有和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是当下急需探讨的课题。因此,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现状与期待存在哪些差距,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 政府:重公共政策制定 责任落实权责不清 惠残政策不理想。作为社会中的每个公民都想拥有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成就一番事业。但作为农村残疾人,因身体缺陷和外界条件的限制,且不说干一番事业,就是想要拥有一份工作,经济上达到独立都是不易的。为此,我国各级政府针对残疾人尤其农村残疾人自身的特点制定了相关的惠农惠残政策。如:《残疾人就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十一条、二十二条提及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为就业困难的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服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所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免费为残疾人提供相关的就业服务,同时,国家鼓励其他就业服务机构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免费服务。但现实中,农村残疾人一旦离开户籍所在地找工作困难重重。即便他们遇到阻力,可以向政府组织或非政府组织求助,但鉴于地方保护主义和地方政府业绩的考量,各地方政府往往会倾向于先保障本地残疾人就业率。而《条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各地政府或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所提供的就业服务信息受惠对象局限于本地残疾人,更没有说,非本地残疾人就不能享有这些就业信息的知情权。不管户籍所在地是哪里,只要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中国公民,有劳动能力的,各地方政府就有义务为他们提供就业的信息,选择的权利应归于残疾人和企业双方。 究其原因,政府在制定惠农惠残政策时,忽视了政府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政府是人民的委托代理机构,追求的是社会最广大人民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政府肩负制定惠农惠残政策责任的同时,还应细化自身的职责,达到权责匹配。而且针对农村残疾人这一特殊的群体,政府的主观责任尤为重要,尤其是政府委托代理人―公务员的责任感。只有强化政府对农村残疾人主观责任和强调公务员对农村残疾人的责任感,才能更好地解读和推行惠农惠残政策,实现政策制定的初衷。 政府组织资源配置不合理。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口抽样调查,农村残疾人数6225万,占残疾人总数的75.04%。面对这样大的人口基数且贫困程度较深,诉求复杂的特殊人群,政府很难及时提供公平有效的资源。虽然各级政府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惠农惠残政策,但因政策过于抽象且缺乏配套措施造成执行困难,亦或因受各地方财政能力限制而易于流于形式,导致资源配置过于集中或分散,对农村残疾人贫困问题的解决是杯水车薪。2010年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表明残疾人虽然整体有较大改善,但社会差距仍然明显。西部地区残疾人贫困问题更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难点、重点。西部地区残疾人口基数较大,残疾人事业发展根基薄弱,农村残疾人更是生活艰难。 究其原因,我国可用资源有限,国家的惠农惠残政策不能满足所有地区农村残疾人的需求。且助残政策资源主要集中于中央政府,而中央政府获取残疾人意愿的信息渠道过长,导致接收到的信息缺乏真实性,中央政府往往根据一些抽样的数据和对形势的研判制定政策。且政府本身亦存在自利性,因此会基于政府的出发点,制定相关政策,在无意中忽视了和弱化了残疾人自身的意愿。如:国家在下达残疾人就业培训任务时,对培训项目与残疾人的契合度考虑不详,即定每个项目培训和支助的人数。 政府组织惠残政策覆盖窄。政府是在一定的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残疾人自身的弱势和农村居住特点制定惠农惠残政策,内容涵盖宽泛。但在政策执行中,许多农村残疾人是没有享受到惠残政策的。而且城乡间的惠残政策也存在差别,农村残疾人生活困难补助金标准低。如:福建省2014年以前生活困难补助人群不包括听力、言语和多重重度残疾人。城乡重度残疾人生活困难补助金差20元/月/人,20元看似不多,但对农村消费水平低的农村,是可以改善其生活水平的。在医疗救助中,综合训练、截瘫肢体综合训练、作业疗法、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言语训练、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9项针对残疾人的医疗康复项目也没有体现在新农合保障范围内①。 究其原因,政策执行中缺乏有效监督,政策未得到严格的贯彻。各级政府的政策执行都有其相应的监督部门,但目前监督体系更多是强调外部监督,但外部监督的主体对政策的本体又缺少详尽的认知,对于政策信息又没有充分掌握,所以,他们只是局限于一点或一面去思考,而非全局,监督效力不大。内部监督的主体又缺乏主动性,致使监督力度不够。 政府组织惠残政策方式偏差。我国现行的惠残政策仍以“输血式”为主,“造血式”为辅。虽然输血可以舒筋活络,解决残疾人生活窘境,见效快,但缺乏后劲,难以真正实现残疾人自力更生,与惠残政策初衷相违背。我国农村残疾人普遍经济条件较差,仅仅靠送钱送物只能应一时之急,而且很多扶贫项目粗放“漫灌”,只输血不造血,针对性不强。帮扶工作既要输血式扶贫治标,更要造血式扶贫治本。一味地采取输血式扶贫,只能解决群众眼前暂时的困难,还易滋长他们“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如:2015年8月,笔者到XX县农村调研,发现许多人认可靠最低生活保障金来维系生活,也不愿参加县残联组织的技能培训项目,自寻生计。 究其原因,政府组织农村残疾人目的是明确的:改善农村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培养农村残疾人自给自足的能力,形成“造血式”的脱贫致富,但是方式待进一步推敲。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较晚,初期针对尽快解决农村残疾人生存问题,所以选用了“输血式”的助残方式,使其生活得到基本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继续采用“输血式”的助残方式,农村残疾人只能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累赘”。政府高额的补助金,只能暂时缓解残疾人生活面临的困境,并未能从根本上提高其生活质量,反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非政府组织:重公共政策执行 组织协同志愿偏差 践行惠残政策,非政府组织缺主动性。我国非政府组织是政府组织的有效补充。在残疾人领域,作为非政府组织,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承担了践行公共政策的职责。当下,各基层残联主要的工作是执行上级单位下达的任务和指标。如:我国农村残疾人就业培训主要依靠残联推动,模式化培训过多、培训内容与就业岗位脱节,缺少针对性;培训重过程,轻结果;培训方式单一、师资力量薄弱,且缺乏有效监控,培训质量无法保证。如:2015年8月,笔者到XX县农村残疾人养殖业种殖业培训现场调研时发现,县残联培训通知中明确年龄条件:16~60岁,但是在参与培训的人员中仍然有5%的年龄超过了60岁,且只用2个小时就完成了培训内容。试问,如此简短的培训如何能保证培训质量和培训目的的实现,作用只有一个,就是这些人曾经参加过培训。 究其原因,基层残联工作缺乏主动性。各级残联在组织农村残疾人培训前,应该对本地的农村现状、产业结构、市场需求和农村残疾人的情况做基础性的调研和论证,寻求农村残疾人与就业的契点,然后再确定可操作性的项目,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有效地培训,向培训一批落实几人就业的理想状态努力,可尝试探讨订单式培训。同时,要建立一支稳定的师培队伍或依托相应具有培训资质的机构,以便项目实施后的跟踪指导,只有项目具有持续性,才会提高人们参与的热情。 推行助残创业,非政府组织缺创新性。地方各级残联在落实上级惠农惠残政策时,习惯性把指标分解,逐级完成政策中所涉任务。基层残联在下派任务,协助农村残疾人选择就业项目时,往往受自我意识的影响,用老眼光和经验主义进行指导,忽视现代化技术的项目,重点关注基础性的就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以传统农牧业为主,局限于成功就业创业经验的范式项目,缺少开拓创新精神。如:在目前机械化大规模运用的时期,因农村残疾人没有购买现代化机械的资金,且所在地又没有农机合作社,所以仍有大量的农村残疾人无法利用现代化机械。 究其原因,基层单位在组织农村残疾人就业时,思想禁锢,致使项目选择受限。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对科技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创业项目已不能给农村残疾人带来满意的经济收益。基层残联助残思想亦应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变化。 辅助福利企业,非政府组织缺协作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一些为农村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的福利企业往往在技术人才、管理水平、生产规模、产品质量等方面处于劣势,残联对福利企业的辅助措施不到位,致使不少福利企业生存艰难,无法为更多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和岗位。如:黄石市政府在2007年对福利企业确定了3.5万元的额定优惠政策后,每年却在增加残疾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从350元/月涨到750元/月。而且企业为残疾职工缴纳的各种保险也在逐年递增,但每个残疾职工的免税额并没同步增长,结果是福利企业的运营成本越来越高,致使本来就是微利状态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或亏损边缘。据统计,政策调整前,2005年黄石市福利企业157家,安置残疾职工高达4000人左右;政策调整后,2010年仅为75家,到2011年,仅安置残疾职工1838人。为保障组织农村残疾人集中就业,福利企业急需补助措施,提高盈利②。 究其原因,残联组织在福利企业发展过程中,没有做到积极的配合与协助。福利企业是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的特殊企业。福利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残联的补助措施,残联组织农村残疾人集中就业离不开福利企业的支持。残联缺少对福利企业的补助措施,会使福利企业在企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导致福利企业的数量减少,农村残疾人就业率低。 农村残疾人:重享受惠残政策 参与内驱力缺失 家庭保护,农村残疾人加入组织积极性受阻。残疾人在家庭中被置身于“另类保护”状态,多数残疾人家庭都不会指望残疾人有什么发展,能为家庭和社会做什么贡献。残疾人家庭从一开始就对残疾人持有放弃的态度或“保护照顾”,只要健全人能做的事情,就很少让残疾人去做,没有给他们尝试做的机会,残疾人渐趋也就不会想去做什么了。由于他们身体的障碍,在与外界交往中与健全人相比存在着诸多不便,他们的矛盾心理左右其对问题的认识,而且社会中一些人对残疾人存有偏见,双重作用下,残疾人在心理上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压抑感,认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不愿加入农村残疾人互助组织。 究其原因,农村残疾人具有严重的挫折心理。他们在群体活动中,无法克服别人对他们的歧视,战胜自卑。因先天遗传或意外事故导致某种身心缺损和功能丧失的残疾人,丧失了健全人的生活能力,他们不能够正确和乐观地看待自己身体残疾,往往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经常会认为自己低人一等,被社会瞧不起,因而不愿与人交往,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逐渐走向意志消沉,最后丧失了生活信心。与此同时,部分生活热情度高的农村残疾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寻找工作时,常常会遇到被另眼相待,不被理解,甚至拒之门外。政府或非政府组织在助残工作中,由于面对群体之大,个案之强,偶尔也会出现忽视个别残疾人的诉求,使其心理感到备受冷落。 身体障碍,农村残疾人参与工作契合度偏低。社会市场化的进程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变化,造成了农村残疾人就业的岗位障碍。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变化导致岗位要求的提高,客观上拉大了与农村残疾人就业能力的距离,影响了农村残疾人就业。此外,全社会劳动力供求严重失衡也造成农村残疾人的失业率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强势群体”就业需求现有很大缺口,更不用说体力无法满足企业高效生产需求的农村残疾人。 究其原因,农村残疾人自身的劣势所决定。农村残疾人和健全人比较具有双重劣势:作为农村人在经济上、受教育程度上的劣势;作为残疾人在身体或心理上的劣势。农村残疾人在身体或心理上存在不足,导致农村残疾人即使勤奋的工作,工作效率也难与健全人相比,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残疾人自身落后的技能,无法适应岗位需求的提高,在劳动力供求严重失衡条件下,农村残疾人就业、再就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教育程度低,农村残疾人对组织方式的认知受限。农村残疾人对新事情的认知能力较弱,缺失参与农村残疾人群体组织的动因,对农村残疾人组织方式的内涵和作用没有清晰的把握。他们参与一个群体或一项活动,首先考虑的是这个群体或这个活动能给他们带来什么物质利益,最为理想就是马上就能见到收效。而对究竟是以何种方式,为何目的,需要他们协同做些什么一概不关心。这样也就导致即便因为受各方力量支持,成立某个农村残疾人经济合作社,但是随着他们对这一组织的认同和归属不清,会造成组织在发展中出现诸多变量。 究其原因,农村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低。我国城乡的经济发展、教育水平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的教育水平要远远落后于城镇。而作为生活在农村的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更是不理想。农村思想比较落后,认为残疾人天生就存在缺陷,能平安地度过一生就足以,只是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更有甚者是什么活都不做,认为学习文化根本是浪费家里为数不多的积蓄。而且,目前农村随班就读实现得不理想,特殊教育学校又相对集中。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残疾人知识文化欠缺成为他们融入社会的障碍,就业创业的绊脚石。因此,要实现农村残疾人自愿组织或加入群体,共同走向富裕,是需要教育作强力支撑的。知识的累积,可以激发出农村残疾人的内驱力,而内驱力是农村残疾人组织方式目的实现的关键。 (作者分别为长春大学行政学院副教授,日本关西学院大学教授;本文系2014年教育部“春��计划”中日合作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JB306W08) 【注释】 ①《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扶残助残工作的意见》, ②何其宏,熊晖:“黄石市福利企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及建议”, 看了“残疾人创业指导论文”的人还看: 1. 残疾人创业论文范文 2. 残疾人创业指导案例分析 3. 残疾人创业论文赏析2篇 4. 残疾人创业故事 残疾人创业励志故事 5. 残疾人需求调研报告

关于残疾人补贴问题毕业论文题目

1 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2 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探索3 政府责任视角下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研究4 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的比较研究5 “城中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的构建6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管理问题研究7 我国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8 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生存保障问题研究9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研究10 论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11 工会组织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作用研究12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13 关于构建我国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研究14 农村土地产权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15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研究16 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17 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研究18 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研究19 基本养老保险逃费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20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区域差异化研究21 河南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22 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风险及其控制23 “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中的企业年金研究24 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25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的影响与对策36 论中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对就业的影响37 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问题研究38 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养老保险制度研究39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与防范机制研究40 中国农村养老资源的需求与供给研究41 构建城乡统一的养老保障体系研究42 转型条件下中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研究43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探索44 民间养老服务机构运行机制和养老保障功能研究45 应对老龄化的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46 养老保障中的政府角色研究47 东亚国家养老保障模式比较研究以及对我国的启示48 新时期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问题研究49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与发展研究50 中国城镇医疗保障制度研究51 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及其运行模式研究52 城镇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初探53 论我国医疗保障事业中的政府责任54 农村新型医疗保障制度及其构建路径研究55 制度边缘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研究56 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研究初探57 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研究58 社会医疗保险费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59 中国社会医疗保险费用控制研究60 我国医疗保险市场上的道德风险及其控制61 社会医疗保险中的医方道德风险问题研究62 河南省医疗保险运行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63 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64 医疗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65 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研究初探66 我国现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及控制对策研究 67 医疗保险费用控制机制研究68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风险管理研究69 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探究70 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中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定位研究71 论我国农村社会救助的政府责任72 我国流浪儿童社会救助问题研究73 论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问题研究74 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缺失与对策研究75 城镇弱势群体社会救助问题研究76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社会救助问题研究77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社会救助问题研究78 我国城市反贫困问题研究79 我国城市残疾人社会救助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80 建构城市贫困大学生统一社会救助体系81 构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82 中国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研究83 中国农村社会救助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84 社会弱势群体医疗保障问题研究85 城镇灵活就业问题研究86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87 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研究88 公务员养老保险问题研究89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问题研究90 家庭功能变迁中养老模式的选择91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92 人口迁移中农村养老问题研究93试析我国医疗费用增长过快问题94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刍议95论医疗保险道德风险的防范与管理96论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机制97论城乡一体化的居民医疗保险98论我国工伤保险的预防职能 99论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100论我国社保基金的监管机制101论我国社保基金的运营102医疗保障的政府责任研究103医疗保障的政府投入问题研究104养老保险的政府投入问题研究105论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106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保障107论医疗保障水平的地区差异108 我国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研究109 对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110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研究111 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制度的思考112 论我国社会保障中政府的责任113 社会保障基金与资本市场互动关系研究114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研究

盲人,他不能用眼睛去感受四季带给他的 美丽的事物和快乐。但是,盲人别的器官 却异常灵敏,老天关上了他明亮的眼睛, 但却打开了他美好的心灵,让它能够顽强 的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聋哑人,他不能听见人与人之间快乐的交 谈,不能参与这快乐的交谈。不能听见世 间那美妙的音乐。但是,他的生活依然很 美好。他用心灵去感受大自然,感受身边 的点点滴滴,纵使她快乐。 手脚不便利的人,他不能轻松自如地像健 全人一样做许多体育运动。在常人眼里, 也许写一个字,画一幅画,打一件毛衣… …都是那样简单。可是在他眼里,做那些 事,是多么多么的困难。 世界上所有的残疾人,也许老天对他们有 些不公平,但是他们没有就此放弃。他们 用比常人多十倍、一百倍、一千倍,甚至 更多更多的努力来完成常人所能轻易完成 的事情。就是他们这种热爱生活的精神使 他们并不比健全人差一丁点儿。他们用自 己特有的优点去感受大自然。虽然他们的 身体不健全,但他们的心灵之窗并没有关 闭。他们用努力换来的成果,比我们一般 人要多得多。也许他们所体验到的常人并 不能体验到。看不见的海伦•凯勒在自己 的努力下,成功了,成为了一名大名鼎鼎 的作家,可有些人却不如他。残疾人在生活中也许有许多不如我们的地 方,但是,他们热爱生活的心灵远远要比 我们更强大

每个人都有他的独特

残疾人创业指导论文篇二 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主体分析 【摘要】随着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但现存的农村残疾人组织方式已不能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文章从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主体―政府、非政府组织及农村残疾人进行了问题探讨,寻求组织方式的契点,以实现农村残疾人组织的目的。 【关键词】农村残疾人 组织方式 主体 内驱力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党的指出:要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扶贫标准要大幅提升,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所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健全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刻不容缓。如何使农村残疾人更好地享有和推进农村公共服务,是当下急需探讨的课题。因此,农村残疾人公共服务现状与期待存在哪些差距,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 政府:重公共政策制定 责任落实权责不清 惠残政策不理想。作为社会中的每个公民都想拥有一份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成就一番事业。但作为农村残疾人,因身体缺陷和外界条件的限制,且不说干一番事业,就是想要拥有一份工作,经济上达到独立都是不易的。为此,我国各级政府针对残疾人尤其农村残疾人自身的特点制定了相关的惠农惠残政策。如:《残疾人就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十一条、二十二条提及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为就业困难的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服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其地方组织所属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免费为残疾人提供相关的就业服务,同时,国家鼓励其他就业服务机构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免费服务。但现实中,农村残疾人一旦离开户籍所在地找工作困难重重。即便他们遇到阻力,可以向政府组织或非政府组织求助,但鉴于地方保护主义和地方政府业绩的考量,各地方政府往往会倾向于先保障本地残疾人就业率。而《条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各地政府或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所提供的就业服务信息受惠对象局限于本地残疾人,更没有说,非本地残疾人就不能享有这些就业信息的知情权。不管户籍所在地是哪里,只要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中国公民,有劳动能力的,各地方政府就有义务为他们提供就业的信息,选择的权利应归于残疾人和企业双方。 究其原因,政府在制定惠农惠残政策时,忽视了政府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政府是人民的委托代理机构,追求的是社会最广大人民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因此,政府肩负制定惠农惠残政策责任的同时,还应细化自身的职责,达到权责匹配。而且针对农村残疾人这一特殊的群体,政府的主观责任尤为重要,尤其是政府委托代理人―公务员的责任感。只有强化政府对农村残疾人主观责任和强调公务员对农村残疾人的责任感,才能更好地解读和推行惠农惠残政策,实现政策制定的初衷。 政府组织资源配置不合理。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口抽样调查,农村残疾人数6225万,占残疾人总数的75.04%。面对这样大的人口基数且贫困程度较深,诉求复杂的特殊人群,政府很难及时提供公平有效的资源。虽然各级政府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惠农惠残政策,但因政策过于抽象且缺乏配套措施造成执行困难,亦或因受各地方财政能力限制而易于流于形式,导致资源配置过于集中或分散,对农村残疾人贫困问题的解决是杯水车薪。2010年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表明残疾人虽然整体有较大改善,但社会差距仍然明显。西部地区残疾人贫困问题更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难点、重点。西部地区残疾人口基数较大,残疾人事业发展根基薄弱,农村残疾人更是生活艰难。 究其原因,我国可用资源有限,国家的惠农惠残政策不能满足所有地区农村残疾人的需求。且助残政策资源主要集中于中央政府,而中央政府获取残疾人意愿的信息渠道过长,导致接收到的信息缺乏真实性,中央政府往往根据一些抽样的数据和对形势的研判制定政策。且政府本身亦存在自利性,因此会基于政府的出发点,制定相关政策,在无意中忽视了和弱化了残疾人自身的意愿。如:国家在下达残疾人就业培训任务时,对培训项目与残疾人的契合度考虑不详,即定每个项目培训和支助的人数。 政府组织惠残政策覆盖窄。政府是在一定的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结合残疾人自身的弱势和农村居住特点制定惠农惠残政策,内容涵盖宽泛。但在政策执行中,许多农村残疾人是没有享受到惠残政策的。而且城乡间的惠残政策也存在差别,农村残疾人生活困难补助金标准低。如:福建省2014年以前生活困难补助人群不包括听力、言语和多重重度残疾人。城乡重度残疾人生活困难补助金差20元/月/人,20元看似不多,但对农村消费水平低的农村,是可以改善其生活水平的。在医疗救助中,综合训练、截瘫肢体综合训练、作业疗法、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言语训练、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9项针对残疾人的医疗康复项目也没有体现在新农合保障范围内①。 究其原因,政策执行中缺乏有效监督,政策未得到严格的贯彻。各级政府的政策执行都有其相应的监督部门,但目前监督体系更多是强调外部监督,但外部监督的主体对政策的本体又缺少详尽的认知,对于政策信息又没有充分掌握,所以,他们只是局限于一点或一面去思考,而非全局,监督效力不大。内部监督的主体又缺乏主动性,致使监督力度不够。 政府组织惠残政策方式偏差。我国现行的惠残政策仍以“输血式”为主,“造血式”为辅。虽然输血可以舒筋活络,解决残疾人生活窘境,见效快,但缺乏后劲,难以真正实现残疾人自力更生,与惠残政策初衷相违背。我国农村残疾人普遍经济条件较差,仅仅靠送钱送物只能应一时之急,而且很多扶贫项目粗放“漫灌”,只输血不造血,针对性不强。帮扶工作既要输血式扶贫治标,更要造血式扶贫治本。一味地采取输血式扶贫,只能解决群众眼前暂时的困难,还易滋长他们“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如:2015年8月,笔者到XX县农村调研,发现许多人认可靠最低生活保障金来维系生活,也不愿参加县残联组织的技能培训项目,自寻生计。 究其原因,政府组织农村残疾人目的是明确的:改善农村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培养农村残疾人自给自足的能力,形成“造血式”的脱贫致富,但是方式待进一步推敲。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较晚,初期针对尽快解决农村残疾人生存问题,所以选用了“输血式”的助残方式,使其生活得到基本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继续采用“输血式”的助残方式,农村残疾人只能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累赘”。政府高额的补助金,只能暂时缓解残疾人生活面临的困境,并未能从根本上提高其生活质量,反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非政府组织:重公共政策执行 组织协同志愿偏差 践行惠残政策,非政府组织缺主动性。我国非政府组织是政府组织的有效补充。在残疾人领域,作为非政府组织,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承担了践行公共政策的职责。当下,各基层残联主要的工作是执行上级单位下达的任务和指标。如:我国农村残疾人就业培训主要依靠残联推动,模式化培训过多、培训内容与就业岗位脱节,缺少针对性;培训重过程,轻结果;培训方式单一、师资力量薄弱,且缺乏有效监控,培训质量无法保证。如:2015年8月,笔者到XX县农村残疾人养殖业种殖业培训现场调研时发现,县残联培训通知中明确年龄条件:16~60岁,但是在参与培训的人员中仍然有5%的年龄超过了60岁,且只用2个小时就完成了培训内容。试问,如此简短的培训如何能保证培训质量和培训目的的实现,作用只有一个,就是这些人曾经参加过培训。 究其原因,基层残联工作缺乏主动性。各级残联在组织农村残疾人培训前,应该对本地的农村现状、产业结构、市场需求和农村残疾人的情况做基础性的调研和论证,寻求农村残疾人与就业的契点,然后再确定可操作性的项目,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有效地培训,向培训一批落实几人就业的理想状态努力,可尝试探讨订单式培训。同时,要建立一支稳定的师培队伍或依托相应具有培训资质的机构,以便项目实施后的跟踪指导,只有项目具有持续性,才会提高人们参与的热情。 推行助残创业,非政府组织缺创新性。地方各级残联在落实上级惠农惠残政策时,习惯性把指标分解,逐级完成政策中所涉任务。基层残联在下派任务,协助农村残疾人选择就业项目时,往往受自我意识的影响,用老眼光和经验主义进行指导,忽视现代化技术的项目,重点关注基础性的就业―种植业和养殖业,以传统农牧业为主,局限于成功就业创业经验的范式项目,缺少开拓创新精神。如:在目前机械化大规模运用的时期,因农村残疾人没有购买现代化机械的资金,且所在地又没有农机合作社,所以仍有大量的农村残疾人无法利用现代化机械。 究其原因,基层单位在组织农村残疾人就业时,思想禁锢,致使项目选择受限。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对科技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创业项目已不能给农村残疾人带来满意的经济收益。基层残联助残思想亦应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变化。 辅助福利企业,非政府组织缺协作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一些为农村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的福利企业往往在技术人才、管理水平、生产规模、产品质量等方面处于劣势,残联对福利企业的辅助措施不到位,致使不少福利企业生存艰难,无法为更多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和岗位。如:黄石市政府在2007年对福利企业确定了3.5万元的额定优惠政策后,每年却在增加残疾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从350元/月涨到750元/月。而且企业为残疾职工缴纳的各种保险也在逐年递增,但每个残疾职工的免税额并没同步增长,结果是福利企业的运营成本越来越高,致使本来就是微利状态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或亏损边缘。据统计,政策调整前,2005年黄石市福利企业157家,安置残疾职工高达4000人左右;政策调整后,2010年仅为75家,到2011年,仅安置残疾职工1838人。为保障组织农村残疾人集中就业,福利企业急需补助措施,提高盈利②。 究其原因,残联组织在福利企业发展过程中,没有做到积极的配合与协助。福利企业是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的特殊企业。福利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残联的补助措施,残联组织农村残疾人集中就业离不开福利企业的支持。残联缺少对福利企业的补助措施,会使福利企业在企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导致福利企业的数量减少,农村残疾人就业率低。 农村残疾人:重享受惠残政策 参与内驱力缺失 家庭保护,农村残疾人加入组织积极性受阻。残疾人在家庭中被置身于“另类保护”状态,多数残疾人家庭都不会指望残疾人有什么发展,能为家庭和社会做什么贡献。残疾人家庭从一开始就对残疾人持有放弃的态度或“保护照顾”,只要健全人能做的事情,就很少让残疾人去做,没有给他们尝试做的机会,残疾人渐趋也就不会想去做什么了。由于他们身体的障碍,在与外界交往中与健全人相比存在着诸多不便,他们的矛盾心理左右其对问题的认识,而且社会中一些人对残疾人存有偏见,双重作用下,残疾人在心理上常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压抑感,认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不愿加入农村残疾人互助组织。 究其原因,农村残疾人具有严重的挫折心理。他们在群体活动中,无法克服别人对他们的歧视,战胜自卑。因先天遗传或意外事故导致某种身心缺损和功能丧失的残疾人,丧失了健全人的生活能力,他们不能够正确和乐观地看待自己身体残疾,往往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经常会认为自己低人一等,被社会瞧不起,因而不愿与人交往,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逐渐走向意志消沉,最后丧失了生活信心。与此同时,部分生活热情度高的农村残疾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寻找工作时,常常会遇到被另眼相待,不被理解,甚至拒之门外。政府或非政府组织在助残工作中,由于面对群体之大,个案之强,偶尔也会出现忽视个别残疾人的诉求,使其心理感到备受冷落。 身体障碍,农村残疾人参与工作契合度偏低。社会市场化的进程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变化,造成了农村残疾人就业的岗位障碍。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变化导致岗位要求的提高,客观上拉大了与农村残疾人就业能力的距离,影响了农村残疾人就业。此外,全社会劳动力供求严重失衡也造成农村残疾人的失业率远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强势群体”就业需求现有很大缺口,更不用说体力无法满足企业高效生产需求的农村残疾人。 究其原因,农村残疾人自身的劣势所决定。农村残疾人和健全人比较具有双重劣势:作为农村人在经济上、受教育程度上的劣势;作为残疾人在身体或心理上的劣势。农村残疾人在身体或心理上存在不足,导致农村残疾人即使勤奋的工作,工作效率也难与健全人相比,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残疾人自身落后的技能,无法适应岗位需求的提高,在劳动力供求严重失衡条件下,农村残疾人就业、再就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教育程度低,农村残疾人对组织方式的认知受限。农村残疾人对新事情的认知能力较弱,缺失参与农村残疾人群体组织的动因,对农村残疾人组织方式的内涵和作用没有清晰的把握。他们参与一个群体或一项活动,首先考虑的是这个群体或这个活动能给他们带来什么物质利益,最为理想就是马上就能见到收效。而对究竟是以何种方式,为何目的,需要他们协同做些什么一概不关心。这样也就导致即便因为受各方力量支持,成立某个农村残疾人经济合作社,但是随着他们对这一组织的认同和归属不清,会造成组织在发展中出现诸多变量。 究其原因,农村残疾人受教育程度低。我国城乡的经济发展、教育水平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的教育水平要远远落后于城镇。而作为生活在农村的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更是不理想。农村思想比较落后,认为残疾人天生就存在缺陷,能平安地度过一生就足以,只是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更有甚者是什么活都不做,认为学习文化根本是浪费家里为数不多的积蓄。而且,目前农村随班就读实现得不理想,特殊教育学校又相对集中。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残疾人知识文化欠缺成为他们融入社会的障碍,就业创业的绊脚石。因此,要实现农村残疾人自愿组织或加入群体,共同走向富裕,是需要教育作强力支撑的。知识的累积,可以激发出农村残疾人的内驱力,而内驱力是农村残疾人组织方式目的实现的关键。 (作者分别为长春大学行政学院副教授,日本关西学院大学教授;本文系2014年教育部“春��计划”中日合作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JB306W08) 【注释】 ①《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扶残助残工作的意见》, ②何其宏,熊晖:“黄石市福利企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及建议”, 看了“残疾人创业指导论文”的人还看: 1. 残疾人创业论文范文 2. 残疾人创业指导案例分析 3. 残疾人创业论文赏析2篇 4. 残疾人创业故事 残疾人创业励志故事 5. 残疾人需求调研报告

关爱残疾人论文题目

每个人都有他的独特

世界为人人打开一扇窗

关爱是一个眼神,给人无声的祝福;关爱是一缕春风;给人身心的舒畅。关爱是一句问候;给人春天的温暖。关爱是一场春雨;给人心田的滋润。关爱是一个微笑;给人亲切的关怀;关爱是一湾清泉,给人心灵的洗涤。关爱残疾人,让他们在黑暗的世界里看到美丽的世界和无限的光明;关爱残疾人,让他们在无声的世界里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和表达自己内心的愿望;关爱残疾人,让他们残缺的身体变得完整,心灵的创伤渐渐愈合。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全球有6.5亿残疾人。在我国,每16个人中就有一个残疾人。尊重残疾人,就是尊重生命和尊重自己。而对克服自身残疾,站在残奥会赛场上的生命强者们,我们不仅要送上由衷的敬佩和赞美,更要对他们以及对所有的残疾人朋友提供实实在在的关爱和帮助。搀扶盲人过马路,是关爱;帮助肢残人推轮椅,是关爱;学几句手语,是关爱;相逢时一张笑脸、一个友好的招呼,也是关爱。参与残奥会,我们可以做的有更多:报名做残奥会志愿者,是参与;为社区居民讲讲残奥会知识,是参与;当残奥会拉拉队,是参与;观看残奥会,同样也是参与。让我们从参与残奥会开始,为创造一个对残疾人充满关爱的社会而努力!其实,残疾人跟我们一样都是人,只不过,可能身体方面有些残缺。可是,他们比我们拥有更难能可贵的精神——顽强拼搏!张海迪阿姨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不管她的身体怎样残缺,她的病情如何恶化,她总是笑对生活,她的心灵深处是完整的,是充实的。她甚至比一个健全人的心灵还要完整!在2008年9月6日这一天,北京将举行第十三届残奥会。“超越”的核心是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它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和残疾人体育运动的特点;“超越”传达了残疾人运动员超越生理障碍的勇气和信心,展现了他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超越”也是心理上的超越,是残疾人摒弃偏见、渴望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诉求,是残疾人体育运动的精髓。“融合”体现奥林匹克“团结”“和平”“和谐”的价值观和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理念。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融合的三个方面。 “共享”体现了残疾人与健全人同属一个世界、携手共创未来的崇高理想。“共享”就是要让残疾人与健全人在奥林匹克运动和社会生活中享有平等权利,在五环旗帜的感召下共享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欢乐、友谊、梦想与成功,共享社会文明成果。这就是北京残奥会的真正理念。让我们与来自同一个世界的残疾人兄弟姐妹一起,共同构筑和谐温馨的奥林匹克大家庭,共圆心中的同一个梦想。

特殊教育论文题目

1.中国特殊教育发展面临的六大转变

2.美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发展与评介

3.陕西省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4.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现状研究

5.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研究

6.特殊教育教师职业认同与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

7.国外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及其对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启示

8.安徽省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

9.特殊教育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10.论特殊教育从人文关怀到行动支持走向

11.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及其启示

12.从政策解读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的建构

13.特殊教育最佳实践方式及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14.医教结合:特殊教育改革的可行途径——实施背景、内涵与积极作用的探析

15.我国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研究可视化分析

16.特殊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与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17.信息化视角下的特殊教育发展对策探究

18.宁夏特殊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19.中国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队伍状况及地区比较——基于2001-2010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相关数据

20.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及职业倦怠

21.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22.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

23.中美特殊教育教师政策比较研究

24.新疆特殊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25.医教结合:现阶段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对路莎一文的商榷

26.国内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素质研究现状与趋势

27.融合教育理念下的特殊教育财政:历史、现状及未来

28.“复合型”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基于复合型的内涵分析

29.融合教育背景下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

30.上海市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的现状与发展

31.西方特殊教育研究进展述评

32.美国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发展现状及启示

33.特殊教育应是国家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优先保障的领域

34.我国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模式新探

35.中国残疾人特殊教育制度转型——福利政策体系化与福利提供优质化

36.特殊教育教师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投入的影响:情绪智力的调节作用

37.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的比较研究

38.新疆特殊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39.医教结合:特殊教育中似热实冷话题之冷思考

关于残疾人论文范文资料

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共同沐浴着爱的阳光,关心我们身边的残疾人,给予他们帮助鼓励和安慰,既是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也是对生命的感恩。记得我小的时候,妈妈在一家福利工厂上班,里面的叔叔阿姨基本上都是残障人员。第一次跟着去工厂玩之前,妈妈千叮咛万嘱咐,让我到了那里不可以提起他们的残疾,要把他们当成和妈妈一样的正常人。可是我到了那里还是哭了。那两个失明的叔叔阿姨一直抢着抱我,把我的眼睛鼻子摸了又摸;那个长得特别漂亮的王阿姨,双腿却无法走路;微笑着递给我糖果的秦阿姨竟然不能开口说话……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在我看来和我和妈妈不一样的人,大概也是我第一次深切感受到生命的“不完美”,我的哭泣和泪水中有害怕,有担忧,有同情,有怜惜。但是,随着与他们的相识相处,那些感受渐渐被理解、感动、尊重所代替。还有,童年一段极为快乐的时光。长大以后学了很多“身残志不残”的故事,如战国时期写下了著名的《孙子兵法》的孙膑;谱写出响誉中外的名曲《二泉映月》的阿炳;听不见声音的音乐巨人贝多芬;躺在床上用镜子读书的张海迪……每每听到那些故事,我就会想起陪我走过童年的那些叔叔阿姨们,他们虽然有的耳朵听不见,却能用自己灵巧的双手织出最美的毛衣;有的双腿不能自如行走,却依然唱着动听的歌谣,快乐地搬着机床上的产品;有的眼睛看不到,心里却清楚地知道别人对他的好,对他的友善。曾经在一本杂志上读到过一篇关于国外孩子的假期生活,他们的博物馆里不仅有各种科技展览馆,还专门有一个情感体验馆,孩子们需要蒙上眼睛,或是坐在轮椅上,在里面呆上半天或一天,做游戏,学习,吃饭,体验残疾人的生活艰难,这样以后就会更加理解和尊重残疾人。有时候,我觉得那些身体有残疾的人其实比我们更健康。他们比身体健全的人更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更懂得珍惜和感恩。当我们对路旁跌倒的老人熟视无睹,当我们漠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当我们抱怨命运不公的时候,是否想过,也许残缺的心灵比残缺的身体更加可怕?当又一个世界残疾人日到来的时候,或许我们每个人都要问问自己,上帝给了我们健全的身体,我们有没有好好地加以爱惜,并用它来做一些健全的人应该做的事?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让我们的世界洒满爱的阳光!

事迹:1、郑金桂,男,38岁,福建省艾力艾集团公司执行董事。主要业绩:郑金桂1970年出生在贫困的农民家庭。1984年,15岁的郑金桂开始做起了打金工,很快掌握了精湛的技艺。后投身国际贸易,历经波折,相继在南美、澳洲、中东、德国、意大利创立了9个贸易公司。1999年郑金桂开始着手国内投资。 2002年7月,郑金桂与其他股东合资成立了莆田艾力艾鞋服有限公司,并出任执行董事。五年来,又先后投资组建了莆田艾力艾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莆田艾力艾包装有限公司、福建艾力艾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福建艾力艾三路鞋业有限公司和福建锐鹰鞋塑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郑金桂现在共拥有15个企业,资产总额达4亿元人民币。在他领导下,艾力艾集团树立了“感恩”的企业文化,不断帮助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2004年艾力艾包装公司,安置 100多名残疾人就业;2005年捐资兴办莆田市融爱残疾儿童教育培训中心,接纳了100多名残疾人就业。几年来郑金桂多次为残疾人事业、教育事业、慈善事业捐赠累计金额达248万。其中,仅2006年就捐赠125万元。郑金桂被省、市各级人民政府授予“福建省自强模范”、“首届省青年创业自强奖”、“首届省八闽慈善奖” 、“莆田市自强模范”等称号。2、盲人企业家毕强: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哈尔滨市建国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毕强,19岁那年因眼底出血,导致双目失明。面对这个致命的打击,毕强说他消沉过,苦闷过,也无数次的拷问自己:存在还有价值吗?一天,他从收音机里听到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张海迪。被张海迪精神深深感动的毕强,心中坚定了这样一个信念,“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眼睛虽然看不见,但毕强却从未停止过对知识的渴求。“一定要让世人看到我的存在,一定要向世界证明我的价值”,毕强暗暗立下誓言。1995年,毕强接手了当时仅有42平米的建国药店。六年时间里,他苦心经营,吃住在药店,即使是春节和元旦,也没回过一次家。为了能把这个药店经营好,毕强动了很多脑筋:在全市率先提出让利于民——把好药献给患者,把健康带给大家,把价格降到最低,把实惠留给民众;重质量,讲信誉——率先提出“如售假药,加倍赔偿;药品违价,加倍赔偿”,同时严把质量关,保证建国医药的7000多种药品,无一假药,让百姓绝对放心。时至今日,毕强的公司已拥有120家连锁店,年营业额近亿元,每年为国家上缴利税一百多万元,并安置了大量的下岗待业人员再就业,其中包括36名残疾人。致富思源,在去年的“国际残疾人日”,毕强组织公司员工开展“把关爱献给残疾人兄弟姐妹”的爱心捐赠活动,价值11.6万元的衣物、钱款全部捐献给哈尔滨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毕强说,他最想对盲人朋友们说的一句话是,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只要你心中拥有了阳光,生活一定会格外灿烂;只要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盲人同样能够领略色彩的斑斓。3、肢残人企业家李延龙:身残志坚唱响《自强之歌》四个月的时候,李延龙不幸得了小儿麻痹症。在继父“残而无用”的偏见下,一段难以言表的人生痛苦,也造就了李延龙坚强的性格。克服各种困难,从一个自行车修理部,发展为为国家上缴利税30多万元的汽车轮胎销售公司,历经二十多年的打拼,李延龙成功创业。面对荣誉和赞扬,李延龙异常清醒。腰包鼓了,但人不能忘本,应当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在各级残联的大力支持下,他自掏腰包创办了“飞龙残疾人合唱团”并任团长。《自强之歌》、《情系我的兄弟姐妹》、《永恒的彩虹》等歌曲唱出了残疾人的心声,展现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风采;不但唱响了哈尔滨,还传遍了全国各地。李延龙带领残疾人开展“一家有难大家帮”的活动,残疾人生病了、车子坏了、家中有难事了,大家都会互相帮助。当李延龙正享受创业的成功带来的喜悦时,当李延龙深感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光荣时,2005年4月,一份医疗诊断再次给了李延龙致命一击——李延龙患了肝癌。被推进手术室后,他的肝脏被切除三分之一,胆囊摘除,在痛苦中一次次进行的放疗、化疗……是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鼓舞着他没有被病魔吓倒,积极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李延龙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笑对人生,珍惜每一天,勇敢地去追求生命的尊严。三年前,李延龙在黑龙江省角膜捐献志愿者大会上做出了这样的承诺,在他去世后的最佳时间内,将眼角膜捐献给上海市和哈尔滨市的两位盲人朋友,让他们重见光明,让他们感受人间的真情,让他们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也让他们代替自己,好好看一看我们国家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4、聋人企业家高晓峰:七项国家发明专利拥有者磨难使我更坚强自幼失去听力后,高晓峰的整个世界从此变得寂静了。是父母无声的支持给予了他无穷的信心和力量。失去了听力,父母鼓励他说,聋人可以同健全人一样生存;大学的校门向他无情地关闭,父母又告诉他,只要努力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当他下岗失业时,年迈的父母把仅有的积蓄默默地放在他的手里……学习、工作、奋斗过程中每取得的一点成绩,父母都会为他感到高兴和骄傲!人生难免有残缺,磨难使人更坚强!多年的拼搏,使高晓峰从一个无知少年成长为光荣的共产党员,从普通工人成长为公司的董事长,并拥有7项国家发明专利,10多项科研成果,硕士结业,并被晋升为高级工程师。高晓峰创办的黑龙江省富坤粮食加工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也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成为全国绿色食品优秀龙头企业,全国最大的米粉加工企业之一。“我们也成为社会主义新垦区的建设者,也为聋人朋友赢得了尊严和事业,也具有了回报社会,奉献爱心的能力”,高晓峰兴奋地说。创业成功的高晓峰,没忘记回报社会。他先后出资20余万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帮助16名残疾人脱贫,资助一个聋人家庭盖了新房,帮助5位贫困残疾青少年重返课堂,并资助一名大学生完成了学业。 ——需要更多,可以去百度文库,搜关键词“残疾人”、“自强不息”。上述资料也得之于百度文库免费资源。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