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纺织新材料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纺织新材料研究论文

实验室备注湖北省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新型纺织材料绿色加工及其功能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纺织印染清洁生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机械工程、电工电子、大学物理、纺织印染、艺术与服装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湖北省纺织新材料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数字化纺织装备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纺织机电研究开发中心湖北省服装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湖北省服饰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省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纺织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纺织与服装研发推广中心 省级重点研究基地 2000年以来,学校共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863”重大科技专项在内的各类项目63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2项,获省部级(含武汉市)以上科技成果奖励50项,公开发表论文4757篇,其中216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居湖北省省属高校前列;60余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收录;出版学术著作、教材158部,发明专利授权41项。在2004年“中国高校科技创新竞争力评价报告”中(《中国青年报》),学校“科技创新竞争力”名列包括部属高校在内的湖北高校第八位,居省属院校的第二位;在全国高校高教类中文核心期刊论文统计中,2005年度学校居湖北省高校(含部委重点高校)第6名,全国高校第129名。成果 课题获奖徐卫林教授“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优质天然高分子材料超细粉体化及其高附加值的再利用”项目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曾庆福教授“纺织印染废水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分质处理回用技术”200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基于智能教学平台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纺织材料学(徐卫林)、线性代数(方文波)、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夏火松)、 《面向21世纪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面向二十一世纪纺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强化专业技能的研究》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应用情况学校十分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在循环经济(特别是苎麻生态产业园)、水处理、纺织新型纤维材料、功能性面料、印染清洁生产、纺织服装数字化、新型纺织设备(高倍捻机等)、纺织设备相关材料、管理科学、服装和艺术、服饰文化、服装数字化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上走在国际、国内前列,一大批科研成果被广泛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研制的纯天然纤维单向导汗纺织面料,2004年被科技部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已经作为NIKE服装系列中的GOLF运动服装面料,正在与ADIDAS开展技术合作。“干态剑麻叶片的加工方法及其在复合板材中的应用”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获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并与广西剑麻集团、武汉兴隆板材有限公司合作进行产业化推广,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产学研结合主持承担的国家“863”项目“新型高效物化组合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出2项原创技术,获“国家重点新产品”、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桑麻”纺织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以技术入股组建“武汉方元环境公司”,该公司已成为研究生培养和吸收本科生科研的基地。依托“苎麻清洁生产关键技术及苎麻生态产业园研究”组建“湖北生态麻业有限公司”,从苎麻纤维种植改性、纺织、印染、后加工等方面进行清洁生产系统研究,探索农业、纺织业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为政府更好地解决湖北省苎麻产地“三农问题”提供了示范。该项目也同时培养了一批研究生和优秀本科生。 学校在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在分形、小波理论及应用、神经网络、分子拓扑学、离子束和等离子体应用等研究中紧跟学术前沿,并结合纺织行业的科学问题,产出了一批有价值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在生物活性产物结构设计与改造、纺织用化学助剂的合成及性质研究方面很多成果直接用于生产。 公开出版刊物有《学报》、《对外贸易实务》。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高校、科研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英国利兹大学、俄罗斯伊万诺沃纺织大学、澳大利亚霍姆格兰学院联合办学,设有中国-欧盟国际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并聘请多名国外知名学者为学校的名誉教授。 ①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级中心(基地)一览表: 机构名称授予单位新型纺织材料绿色加工及其功能化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纺织印染清洁生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②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中心(基地): 机构名称授予单位纺织新材料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科技厅,数字化纺织装备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省服饰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服装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湖北省科技厅,武汉科技学院生产力促进中心武汉市科技局,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纺织与服装研发推广中心湖北省经委,湖北省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省纺织机电研究开发中心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省纺织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省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教育厅,武汉纺织服装数字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市科技局,湖北省现代纺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科技厅,③科研机构: 纺织研究所环境科学研究所非线性科学研究所,孙菊香服装设计研究室,工程材料研究室,卡朱米工作室,印染与污染控制工程中心,纺织服装数字化中心,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武汉方元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教材建设方面,本专业的许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采取先自编讲义,经试用并修改成熟后再逐步过渡为教材的办法。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按照职业岗位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尊重学科但不恪守学科化,在广泛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们意见的基础上,重组教学内容体系,精选教学内容,突出介绍企业需要的实用生产技术、经验和方法,并增加大量的生产实例。《纺织应用化学》打破了传统的化学课程体系,大量增加了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诸如纤维、浆料、染料等内容,并以专业需要为体系编排章节,大大地增加了应用性;《纺纱工艺与设备》、《新型机织工艺与设备》、《色织物设计》等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对于一些计算公式,淡化公式的理论推导,强调公式的具体运用,并增加了简单实用的经验公式.更好地与企业实际生产相接轨;《纺织品性能与检测》直接将一些实验实训的要求与方法编写在有关章节中,作为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教材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目前已完成了《纺织机械基础》、《纺织应用化学》、《毛纺概论》、《棉纺产品设计与质量控制》、《纺纱工艺与设备》、《新型机织工艺与设备》、《纺织纤维与纱线》、《色织物设计》、《纹织CAD教程》、《纺织品性能与检测》等一系列校本教材,在专业教学中广泛应用。其中《纺织应用化学》和《新型机织工艺与设备》等教材施教数轮经修改后已正式出版。与此同时,还积极开发了一系列多媒体课件类的电子教材,完成了《纺织纤维》、《纺纱设备》、《机织设备》、《织物 CAD》、《机织工艺》和《纺织品性能与检测》等电子教材的编写与制作工作,其中有多只课件在省级课件比赛中获奖。 四、以“教学做一体化”为主要教学形式,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师根据各课程的特点采用导课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的同时,大力推行“现场教学、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为主要形式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学习时间内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而且能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充实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社会化考核合格率达到100%。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三个淡化”,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淡化、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身份的淡化、教室与实验实训室场所的淡化。《纺织纤维》课程不再分理论课和实验课,整个教学过程在实验室进行.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中,尽可能地做到能在车间或实训基地讲的课就决不在教室里讲。《纺纱设备》、《机织设备》、《纺织机电技术》等课程,通过在现场结合设备、结合实际操作的讲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在生产现场无法看清楚的机构及其运动情况则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实现,如剑杆织机剑头运动速度极快,肉眼根本无法看清其动作过程,通过多媒体课件反复慢速播放,看清其动作过程,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以提高技术应用能力为重点,大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实验实训室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物质保证。高职教育 强调实践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本专业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织机实训中心.织物CAD实训中心等,在此良好实验实训条件的基础上,近两年又投资数百万元,购置了电脑测色配色仪、电子显微镜、电子提花小样机、电子大提花剑杆织机、毛巾织机、喷气织机等中高档仪器设备,建成纺织标准实验室等。在努力保证仪器设备先进性的同时,兼顾了设备的台套数。纺材基础实验室是目前为止全省高职院校中首批申报并获得通过的基础实验室,实验室内不仅可以完成六十多项纺织品性能的检测训练,而且还能进行纺织新材料、新产品的科学研究,承接社会和企业纺织材料的各类测试任务。充分利用新落成实训大楼的良好条件,高起点地进行实验实训室的规划设计。专业实验实训室在布局上模拟企业生产实际,按工艺流程布置设备.体现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特点,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校内实践教学的效果。如纺纱工艺实验室规划建立一个从梳棉、并条、粗纱到细纱的生产模拟车间;机织工艺实验室规划建立一个从计算机产品设计到小样试制再到大样投产试制的全过程模拟工厂。加上各实验实训室之间采用通透式设计,具有宽敞明亮的视觉效果,让人产生前后衔接、上下配套、浑然一体的感觉。这不仅能对实际生产流程一目了然.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也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还能从总体上更好地熟悉生产工艺和操作。 在已有良好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一步加强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努力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与江苏大生集团、南通二棉集团、江苏联发集团、中国华芳集团等十多家企业签订协议,使之成为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这样有效地弥补了校内实训基地受实验实习设备投资大、更新快、训练项目单一、缺少企业氛围、不利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等的缺陷。 六、以“三个一”为突破口.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近年来本专业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途径进行师资队伍建设,不仅增加师资队伍的数量,而且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目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1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12名,占教师总数的80%。实行专兼结合,聘请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6名,不仅发挥了他们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势,提高了实训实习效果,而且缓解了专业教师相对紧张的矛盾。同时明确要求每位教师应做到“三个一”,即教好一门课,联系一家企业,承担一个项目研究。专业教师积极地利用业余时间通过挂职或不定期的下厂参加企业生产实践,他们对所蹲点的企业各方面的情况了如指掌,企业的生产实例成为自己讲课时的一本活教材,将这些实践经验、掌握的高新技术、活生生的案例,带进课堂,编进教材,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使教学内容更为生动具体,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他们充分发挥在开发新产品、开展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努力为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专业教师都与企业建立了热线联系,提供“短、平、快”的服务,努力为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受到企业的欢迎。不少教师被聘为企业的技术顾问,从而使本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有了很大提高,目前达到学院“双师型”教师标准的教师数达16名,初步形成了一支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的师资梯队,保证了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本专业的教师近两年公开发表纺织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有15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学术会议上获奖;完成科研项目15项,其中省级以上9项,教师开发的新产品在中国面料大赛中获奖。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发表教改研究论文14篇。 本专业能紧紧围绕社会需求办学,明确纺织类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高职教育特色的要求,进行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加强了实践条件与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学产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保证了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较强的专业技能,受到中国海澜集团、江苏联发集团、中国华芳集团、江苏大生集团等纺织知名企业的欢迎,就业率达到了100%,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可喜现象满意请采纳

随着现代纺织技术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活需求的提升,服装的舒适性与功能性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特别是在选购夏季服装时,让人穿着感到清凉、透气、舒爽不粘身的功能性服装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青睐。普通涤纶(聚酯纤维)面料具有弹性好、挺括抗皱、保形性好,以及优良的洗可穿性和耐用性等性能,被广泛用于制作各类服装。但是由于聚酯纤维本身吸湿性差,穿着具有闷热粘体感,易产生静电,吸附灰尘和贴身,舒适性差等缺点。因此,对普通涤纶进行性能改进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蜂巢微孔结构的改性聚酯纤维,成为了近年来纺织新材料行业的研究热点之一。微孔改性涤纶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纤维,由其制成的面料具有优良的吸湿排汗、透气性、折皱弹性、不易起静电、穿着舒适等优点。本论文选取微孔改性涤纶的功能性及其裤装面料的开发研制为研究方向。采用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微孔涤纶纤维”和“涤纶基导电纤维”两种专利材料,并将这两种材料与羊毛纤维进行混纺,然后纤维染色、赛络紧密纺纱、织造工艺加工,同时结合净洗、剪毛、罐蒸等后整理加工技术,开发研制成微孔涤纶、羊毛混纺面料。使得最终研制的微孔涤、毛混纺面料具有吸湿快干、防紫外、抗起毛起球、抗静电等功能性和“棉质”“毛感”“麻爽”的面料风格特点,达到了相应的夏季休闲裤装面料服用技术指标要求。本论文研究成果为微孔改性涤纶的性能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对其相关产品的开发与应用具有指导意义。机构:北京服装学院领域:轻工业手工业;轻工业手工业;关键词:微孔改性涤纶;导电纤维;抗折皱;吸湿速干;防紫外;抗起毛起球;抗静电;

纺织复合材料论文

对纺织工程专业的了解和认识 摘要:纺织工程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为国家积累资金,出口创汇,解决就业,稳定社会等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纺织产业在我国不是“夕阳产业”而是“永恒产业”。纺织工程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为人类生活提供必备物质、反映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工程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它既是古老而又传统的工程领域,自人类出现以来,就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纺织工程是迅速发展的工程领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纤维资源不断被开发利用,各种高性能和功能性的化学纤维不断问世,新的纤维制品加工方法不断出现,纤维制品的加工设备日益高效化、精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使纺织制品也日趋多样化和功能化,其应用领域尤其是在重要产业部门的应用不断拓宽,纺织制品与人体工程、环境保护及社会文化的关系日益密切,从而使纺织工程内涵大为扩展,与其它工程领域的交叉渗透也大为加强,新的学科增长点正在不断形成。纺织工程领域涉及纤维与纺织制品的加工与制备以及有关性能的研究,主要是纺织制品的纺、织加工工艺、纤维及其制品的性能研究、生产与产品的检测和控制等,并与材料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控制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工程、计算机技术以及化学、力学和物理等工程领域或学科密切相关。纺织工程专业根据纺织品三大领域发展趋势和现代纺织人才市场的需求,按照新型纺织产业链的结构布局共设置五个专业方向:纺织科学与技术方向、纺织品设计与应用方向、纺织与服装贸易方向、纺织品商务与检验方向、针织与针织服装方向。纺织科学与技术方向:注重纺织基础知识与工程实践教学的同时,加强与纺织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相关的其它学科的教学与实践。旨在培养了解和掌握现代纺织最新技术、工艺和先进设备,从事现代纺织技术开发、工艺设计和技术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开设的主要专业方向课程有:现代纺纱技术、现代织造技术、纺织质量控制、新型纺织机械机电一体化、纺织复合材料等。纺织品设计与应用方向:在注重纺织基础知识与工程实践教学的同时,强化综合运用新工艺、新材料进行纺织品的组织结构、图案、色彩等方面的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具有“工艺设计与艺术设计”相结合的从事纺织产品开发和设计的高级专门人才。开设的主要专业方向课程有:织物结构与设计、服用纺织品设计、装饰用纺织品设计、产业用纺织品设计、纺织品艺术设计、织物色彩及应用、设计素描等。纺织与服装贸易方向:侧重纺织与经济学科的交叉,强调学生对各种纤维材料及其制品的结构与性能等知识的掌握,加强学生在纺织品国际贸易与商务方面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具有较高水平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适应纺织品营销及对外贸易工作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开设的主要专业方向课程有:国际贸易与实务、国际商法、国际营销、商品学、纺织品检验学、纺织与服装外贸、纺织电子商务、外贸案例分析、商务谈判、外经贸会话、外贸函电、外贸英语同声传译、纺织品进出口操作实务等。纺织品商务与检验方向:侧重纺织材料与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的结合,强调学生对各种纤维材料及其制品的结构与性能等知识的掌握,加强学生在纺织材料及纺织品检验与商务方面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从事纺织原料及纺织品的质量检验、品质管理工作以及在国内外进行纺织品市场营销及贸易的高级专门人才。开设的主要专业方向课程有:纺织仪器学、纺织商品标准与检测、现代测试技术、计量与检验实践、国际管理体系与认证、商品学、纺织复合材料、产业用纺织品、国际贸易与实务、国际商法、营销学、纺织与服装外贸、纺织电子商务等。针织与针织服装方向:在侧重针织与针织服装的生产工艺及产品设计的教学,保持传统针织专业特色的同时,加强针织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开发的教学实践,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电脑针织设备应用的教学与实践。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针织产品与针织服装工艺设计、新产品开发与新技术应用、针织生产技术管理及经营贸易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针织学、针织服装设计基础、纸样原理、成型针织产品设计、针织服装生产工艺、针织新技术等。希望可以通过四年的在校学习,努力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真正成为具备纺织工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纺织企业、科研、教学和贸易等部门从事纺织工艺设计、纺织品设计与开发、纺织生产质量控制、纺织前沿科学研究、国内外纺织品贸易以及非织造工程技术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非常广泛。随着纺织复合材料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纺织复合材料就业前景会变得更加广泛,复合材料是人们运用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将不同性质的材料组分优化组合而成的新材料。

复合材料的特性:复合材料中以纤维增强材料应用最广、用量最大。其特点是比重小、比强度和比模量大。例如碳纤维与环氧树脂复合的材料,其比强度和比模量均比钢和铝合金大数倍,还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减摩耐磨、自润滑、耐热、耐疲劳、耐蠕变、消声、电绝缘等性能。基本介绍:复合材料是由金属材料、陶瓷材料或高分子材料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经过复合工艺而制备的多相材料,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复合材料由连续相的基体和被基体包容的相增强体组成。基体材料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金属基体常用的有铝、镁、铜、钛及其合金。非金属基体主要有合成树脂、石墨、橡胶、陶瓷、碳等。增强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石棉纤维、碳化硅纤维、晶须、金属丝和硬质细粒等。主要分类:复合材料是一种混合物。在很多领域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代替了很多传统的材料。复合材料按其组成分为金属与金属复合材料、非金属与金属复合材料、非金属与非金属复合材料。按其结构特点又分为:1、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将各种纤维增强体置于基体材料内复合而成。如纤维增强塑料、纤维增强金属等。2、夹层复合材料:由性质不同的表面材料和芯材组合而成。通常面材强度高、薄;芯材质轻、强度低,但具有一定刚度和厚度。分为实心夹层和蜂窝夹层两种。3、细粒复合材料:将硬质细粒均匀分布于基体中,如弥散强化合金、金属陶瓷等。4、混杂复合材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增强相材料混杂于一种基体相材料中构成。与普通单增强相复合材料比,其冲击强度、疲劳强度和断裂韧性显著提高,并具有特殊的热膨胀性能。分为层内混杂、层间混杂、夹芯混杂、层内/层间混杂和超混杂复合材料。应用领域:1、航空航天领域:由于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好,比强度、比刚度高,可用于制造飞机机翼和前机身、卫星天线及其支撑结构、太阳能电池翼和外壳、大型运载火箭的 壳体、发动机壳体、航天飞机结构件等。2、汽车工业领域:由于复合材料具有特殊的振动阻尼特性,可减振和降低噪声、抗疲劳性能好,损伤后易修理,便于整体成形,故可用于制造汽车车身、受力构件、传动轴、发动机架及其内部构件。3、化工、纺织和机械制造领域:有良好耐蚀性的碳纤维与树脂基体复合而成的材料,可用于制造化工设备、纺织机、造纸机、复印机、高速机床、精密仪器等。4、医学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不吸收X射线特性,可用于制造医用X光机和矫形支架等。碳纤维复合材料还具有生物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生物环境下稳定性好,也用作生物医学材料。此外,复合材料还用于制造体育运动器件和用作建筑材料等。

复合材料有特性: 1、复合材料的比强度和比刚度较高。材料的强度除以密度称为比强度;材料的刚度除以密度称为比刚度。这两个参量是衡量材料承载能力的重要指标。比强度和比刚度较高说明材料重量轻,而强度和刚度大。这是结构设计,特别是航空、航天结构设计对材料的重要要求。现代飞机、导弹和卫星等机体结构正逐渐扩大使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比例。 2、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可以设计,即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和合理的铺层形式,使复合材料构件或复合材料结构满足使用要求。例如,在某种铺层形式下,材料在一方向受拉而伸长时,在垂直于受拉的方向上材料也伸长,这与常用材料的性能完全不同。又如利用复合材料的耦合效应,在平板模上铺层制作层板,加温固化后,板就自动成为所需要的曲板或壳体。 3、复合材料的抗疲劳性能良好。一般金属的疲劳强度为抗拉强度的40~50%,而某些复合材料可高达70~80%。复合材料的疲劳断裂是从基体开始,逐渐扩展到纤维和基体的界面上,没有突发性的变化。因此,复合材料在破坏前有预兆,可以检查和补救。纤维复合材料还具有较好的抗声振疲劳性能。用复合材料制成的直升飞机旋翼,其疲劳寿命比用金属的长数倍。 4、复合材料的减振性能良好。纤维复合材料的纤维和基体界面的阻尼较大,因此具有较好的减振性能。用同形状和同大小的两种粱分别作振动试验,碳纤维复合材料粱的振动衰减时间比轻金属粱要短得多。 5、 复合材料通常都能耐高温。在高温下,用碳或硼纤维增强的金属其强度和刚度都比原金属的强度和刚度高很多。普通铝合金在400℃时,弹性模量大幅度下降,强度也下降;而在同一温度下,用碳纤维或硼纤维增强的铝合金的强度和弹性模量基本不变。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一般都小,因而它的瞬时耐超高温性能比较好。 6、复合材料的安全性好。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基体中有成千上万根独立的纤维。当用这种材料制成的构件超载,并有少量纤维断裂时,载荷会迅速重新分配并传递到未破坏的纤维上,因此整个构件不至于在短时间内丧失承载能力。 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简单。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一般适合于整体成型,因而减少了零部件的数目,从而可减少设计计算工作量并有利于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另外,制作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部件的步骤是把纤维和基体粘结在一起,先用模具成型,而后加温固化,在制作过程中基体由流体变为固体,不易在材料中造成微小裂纹,而且固化后残余应力很小。

纺织面料检测论文

关于我国纺织业发展的思考 纺织是一门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史上我国的纺织曾对我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要作用,同时中国的纺织技术与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对世界纺织作出了杰出贡献,促进了中国以及世界各国的纺织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一、纺织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总述纺织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纺织业在为中国劳动力创造大量就业的同时,也造就了有支付能力的国内消费群体。 (二)纺织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快速发展,在国际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为国民经济增加积累、解决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出口创汇、进行产业配套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同时也积极推动了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随着国内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国际市场的拓展,纺织工业仍将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 二、我国纺织业发展的现状 (一)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成就 目前,我国已具有世界上规模最大、产业链较为完善的纺织工业体系,从纺织原料生产开始(包括天然和化学纤维),纺织、织布、染整到服装及其他纺织品加工,形成了上下游衔接和配套生产,成为全球纺织品服装的第一生产国、出口国。 2005年对于中国纺织行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是中国纺织业大发展的一年,据初步估计,全行业销售收入将达33000亿元,实现利润660亿元,位列全国各行业第五;这一年,也是全球配额制度取消的第一年,配额的取消使中国纺织产业如虎添翼,竞争力得到极大显现,我国纺织出口首次超千亿美元;也是这一年,纺织品服装行业成为国内外最受关注的一个行业,中国纺织服装在国际贸易中的超常表现,引发了一连串的贸易磨擦,引起了欧美针对中国纺织品的设限狂潮,在双方政府的努力下,这些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这一年,还是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总结五年来特别是2005年纺织经济运行的经验与不足,也将为下一个五年规划提供更好的发展思路。 从纺织成果来看,我们经过多方的测算,纺织工业销售产值全社会口径2000年为15300亿元,2005年预计是33000亿元,五年间年均增长率16.6%,纤维加工量2000年是1360万吨,估计2005年将达2600万吨左右。纤维加工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过去没有过的。所以过去的五年是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最快的五年,形势最好的五年。 (二)我国纺织工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1、技术装备落后,新产品开发不足。据统计,我国纺织品三大行业(纺织业、服装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产值占比约分别为61%、28%、11%。除化学纤维生产技术和服装骨干企业的缝纫设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以外,纺纱、织造、染整等传统工艺与世界水平有较大差距。 2、标准低。 目前中国的纺织企业还处于低端生产阶段。大约有80%的企业生产中低档产品,6%生产低档产品,4%的企业生产品质低价格低产品,仅有10%的企业生产高品质产品。 3、高素质人力资源缺乏。 行业缺乏品牌运作、资本运筹、国际交往的人才,缺乏国际化经营经验和适应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 4、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 行业性软件开发力量薄弱,软件产品少,企业管理软件应用比例低,信息化普及率低,电子商务起步慢,多数企业管理方式落后,难以真正建立起小批量、多品种、高品质、快交货的市场快速反应机制。 5、缺乏品牌经营理念。 传统家纺多,规模小,产品单一,加工贸易比重仍然很大,应对国际竞争手段不足,处在整合阶段。 三、我国纺织业发展的对策 (一)开发核心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我国纺织业应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提高竞争能力的优化升级。加大机电一体化的先进纺织机械和高性能、高功能性纤维的开发应用,通过对市场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努力做好发现和预测潜在需求的工作,即要从纤维等纺织产品的面料新技术的研发和服装设计入手,着力做好开发、生产、销售、管理工作,提高产品档次,建立起从原材料到产品的一系列整体开发体系,又要加强与国内知名企业在资金尤其是技术方面的合作,学习和借鉴其在产品研发审计、质量管理及品牌推广等方面的经验,形成自有知识产权技术品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从而适应国际化竞争的需要。 (二)创新品牌,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加快实施品牌战略 21世纪的经济是以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支撑起来的具有特色文化内涵的品牌经济,中国纺织业应建立起产品设计、打样、制版、测试、生产、物流和销售一题的出口产业链,积极与国际采购商、国际知名品牌厂商合作,积累技术与资金、吸取经验,并尽快创建自有品牌体系,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地域差异而产生的信息差异。技术差异,使品牌产品在最初级的研发阶段能够与国际品牌同步,使品牌产品能够形成自我的个性特点及时尚前瞻性。 (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完善纺织服务产业链,努力降低成本 首先,新一轮竞争的主要内容是国际市场的重新分割,竞争的产品层面上将由中低档纺织品向中高档纺织产品转变,竞争的关键是价格高低。因此,我国纺织业要以信息化主导市场,坚持内外信息结合,分析并建立健全全球采购和供应信息系统,以寻求大规模的生产制定。其次,要想在国际化竞争中快速发展,必须采取强强联合的办法,以形成航母,使很多企业互相依托、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在生产中做到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产品快速转换,实现弹性专精生产模式,企业所参与的群体规模强大,运行效率越高,运行成本就越低,企业的竞争力才会越强,实力才会越大,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及经营能力,全面提高纺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 (四)积极促进纺织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鼓励企业和社会资金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创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如税收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构筑以技术创新为竞争重点的社会和市场氛围。大力发展以自主开发创新为主、具有高技术含量的、适应产业信息化要求的新型纺织、印染、化纤生产技术设备,提高纺机产品的先进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为产业技术进步和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保障。 (五)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纺织业升级 尽快建立起科学先进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指标体系,完善行业准入体系,规范行业发展,帮助企业克服发达国家各类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在纺织产业集群地区,从产业研发、质量检测、人员培训、信息化、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发面,简历真正为中小型企业服务的平台。 中国纺织业的现状已被历史所见证,展望未来我们仍要证明:世界纺织工业的竞争优势仍属于中国,建设现代化纺织强国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关于我国纺织业发展的思考 纺织是一门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史上我国的纺织曾对我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要作用,同时中国的纺织技术与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对世界纺织作出了杰出贡献,促进了中国以及世界各国的纺织业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一)总述纺织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纺织业在为中国劳动力创造大量就业的同时,也造就了有支付能力的国内消费群体。 (二)纺织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快速发展,在国际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为国民经济增加积累、解决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出口创汇、进行产业配套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同时也积极推动了解决三农问题和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随着国内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国际市场的拓展,纺织工业仍将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 二、我国纺织业发展的现状 (一)我国纺织工业的发展成就 目前,我国已具有世界上规模最大、产业链较为完善的纺织工业体系,从纺织原料生产开始(包括天然和化学纤维),纺织、织布、染整到服装及其他纺织品加工,形成了上下游衔接和配套生产,成为全球纺织品服装的第一生产国、出口国。 2005年对于中国纺织行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是中国纺织业大发展的一年,据初步估计,全行业销售收入将达33000亿元,实现利润660亿元,位列全国各行业第五;这一年,也是全球配额制度取消的第一年,配额的取消使中国纺织产业如虎添翼,竞争力得到极大显现,我国纺织出口首次超千亿美元;也是这一年,纺织品服装行业成为国内外最受关注的一个行业,中国纺织服装在国际贸易中的超常表现,引发了一连串的贸易磨擦,引起了欧美针对中国纺织品的设限狂潮,在双方政府的努力下,这些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这一年,还是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总结五年来特别是2005年纺织经济运行的经验与不足,也将为下一个五年规划提供更好的发展思路。 从纺织成果来看,我们经过多方的测算,纺织工业销售产值全社会口径2000年为15300亿元,2005年预计是33000亿元,五年间年均增长率16.6%,纤维加工量2000年是1360万吨,估计2005年将达2600万吨左右。纤维加工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过去没有过的。所以过去的五年是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最快的五年,形势最好的五年。 (二)我国纺织工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1、技术装备落后,新产品开发不足。据统计,我国纺织品三大行业(纺织业、服装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产值占比约分别为61%、28%、11%。除化学纤维生产技术和服装骨干企业的缝纫设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以外,纺纱、织造、染整等传统工艺与世界水平有较大差距。 2、标准低。 目前中国的纺织企业还处于低端生产阶段。大约有80%的企业生产中低档产品,6%生产低档产品,4%的企业生产品质低价格低产品,仅有10%的企业生产高品质产品。 3、高素质人力资源缺乏。 行业缺乏品牌运作、资本运筹、国际交往的人才,缺乏国际化经营经验和适应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 4、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 行业性软件开发力量薄弱,软件产品少,企业管理软件应用比例低,信息化普及率低,电子商务起步慢,多数企业管理方式落后,难以真正建立起小批量、多品种、高品质、快交货的市场快速反应机制。 5、缺乏品牌经营理念。 传统家纺多,规模小,产品单一,加工贸易比重仍然很大,应对国际竞争手段不足,处在整合阶段。 三、我国纺织业发展的对策 (一)开发核心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我国纺织业应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提高竞争能力的优化升级。加大机电一体化的先进纺织机械和高性能、高功能性纤维的开发应用,通过对市场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努力做好发现和预测潜在需求的工作,即要从纤维等纺织产品的面料新技术的研发和服装设计入手,着力做好开发、生产、销售、管理工作,提高产品档次,建立起从原材料到产品的一系列整体开发体系,又要加强与国内知名企业在资金尤其是技术方面的合作,学习和借鉴其在产品研发审计、质量管理及品牌推广等方面的经验,形成自有知识产权技术品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从而适应国际化竞争的需要。 (二)创新品牌,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加快实施品牌战略 21世纪的经济是以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支撑起来的具有特色文化内涵的品牌经济,中国纺织业应建立起产品设计、打样、制版、测试、生产、物流和销售一题的出口产业链,积极与国际采购商、国际知名品牌厂商合作,积累技术与资金、吸取经验,并尽快创建自有品牌体系,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地域差异而产生的信息差异。技术差异,使品牌产品在最初级的研发阶段能够与国际品牌同步,使品牌产品能够形成自我的个性特点及时尚前瞻性。 (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完善纺织服务产业链,努力降低成本 首先,新一轮竞争的主要内容是国际市场的重新分割,竞争的产品层面上将由中低档纺织品向中高档纺织产品转变,竞争的关键是价格高低。因此,我国纺织业要以信息化主导市场,坚持内外信息结合,分析并建立健全全球采购和供应信息系统,以寻求大规模的生产制定。其次,要想在国际化竞争中快速发展,必须采取强强联合的办法,以形成航母,使很多企业互相依托、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在生产中做到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产品快速转换,实现弹性专精生产模式,企业所参与的群体规模强大,运行效率越高,运行成本就越低,企业的竞争力才会越强,实力才会越大,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及经营能力,全面提高纺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 (四)积极促进纺织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鼓励企业和社会资金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创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如税收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构筑以技术创新为竞争重点的社会和市场氛围。大力发展以自主开发创新为主、具有高技术含量的、适应产业信息化要求的新型纺织、印染、化纤生产技术设备,提高纺机产品的先进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为产业技术进步和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保障。 (五)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纺织业升级 尽快建立起科学先进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指标体系,完善行业准入体系,规范行业发展,帮助企业克服发达国家各类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在纺织产业集群地区,从产业研发、质量检测、人员培训、信息化、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发面,简历真正为中小型企业服务的平台。 中国纺织业的现状已被历史所见证,展望未来我们仍要证明:世界纺织工业的竞争优势仍属于中国,建设现代化纺织强国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武汉纺织大学复合材料毕业论文

我是本校的,说实话 还不怎么样 专业录取分数线也不高 这专业别的学校都有 和纺织的关系不怎么大 不是我们学校的王牌...

高分子材料不错的,有前景。

下面这个是是学校招生就业网上的官方介绍,从介绍看还是不错的。高分子本身是个涉及面比较广,跟应用联系紧密的专业。纺大的这个专业应该是侧重纺织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如果你喜欢的话就去吧,好好学会有前途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是2001年开设的本科专业。本专业现有国家级科研机构——纺织新材料及其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新型纺织材料绿色加工及其功能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分子材料研究所,复合材料研究所,纤维材料研究所,能源材料研究所,生物医用材料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以及学生实验教学中心(高分子物理实验室、高分子化学实验室和高分子材料成型实验室),以上研究机构均可作为本科生的教学和实验基地。本专业与知名企业“际华3509”、“富泰革基布有限公司”等建立了专业型高水平人才合作培养基地。师资团队: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有16位专任教师(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分别占教师总数的25%和37.5%。现有三个方向(高分子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复合材料)学科带头人4人。已有楚天学者2位,阳光学者3人,博士生导师3人。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流变学、聚合物成型工艺、聚合物加工原理、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验、材料大型加工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就业领域:毕业生择业面很宽,可以在汽车、电子、通信、能源、石油、化工、轻工、生物医学、食品、纺织、建筑、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施展自己的才能,可从事新产品设计开发,生产过程控制、贸易销售及管理等工作。市场需求大,就业前景良好。培养对象:本科,学制四年,毕业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具有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

可以,最好的是纺织类

纺织器材杂志官网

1、2005年,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排名第一)2、2006年,获得上海市科教系统三八红旗手; 东华大学三八红旗手; 获得桑麻奖教金; 唐翔千奖教金; 指导大学生获得长庆杯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 上海市大学生首届工程问题挑战赛一等奖。3、2004年,东华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入选东华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4、2003年,东华大学十佳师德建设青年标兵;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5、2000年,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9年,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中国纺织大学第六届优秀青年教师近几年承担的科研项目:主持和参加省部级以上纵向项目(包括教改项目)4项,主持横向项目3项。1、教育部项目:并联机器人的宽容控制及虚拟模拟解耦器, 项目总经费12万 ,进校经费6万,2000.6-2002.12, (已验收)2、上海市教教委项目:机械原理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开发,经费2万,1999-2000,(已完成)3、企业委托项目: 基于网络环境的服装企业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合同经费29万,到位经费18万,2003.10-2005.12,(已完成)。4、企业合作项目:喷丝板微孔检测系统的开发,经费1.5435万,2003.2-2004.7,(已完成)5、企业委托项目:JWF1381型条并卷机技术资料准备,经费0.4万,2005.11.18,(已完成)6、国家教委项目: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现代化的研究与实践,项目总经费44.2万,进校经费6万,2001.4-2003.10,已验收,(已完成)7、上海市科委专利二次开发项目: 管道清洗机器人研制, 2003.9-2005.6,经费25万元,到位经费22万元(已验收)。已完成和正在承担的校级教改项目:1、校优青科研支助项目,经费3万,2004.4-2005.12(已完成)2、东华大学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校新世纪一期教改项目,经费5万(已完成)3、机械原理精品课程建设,校教改项目,2004年(已完成)4、机械原理课程建设,校新世纪(2)期教改项目,经费1万(已完成)5、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机械创新设计能力,校教改项目,经费2万,2005-2006(已完成)6、学分制教学管理系统II期,东华大学教改项目,经费1万,2005年(已完成)近几年论著、专利情况:1、孙志宏、曾永齐、张飞、李炜. 运用图像处理匹配技术消除开车稀密路,棉纺织技术(核心期刊/源刊),2004,393(32):9-11,ISSN1001-7415。2、孙志宏、高志民.并联机器人单关节的公式法模糊控制研究,机器人,(核心期刊/EI源刊),2002,24(7):637-639,ISSN1002-0446。3、Sun Zhihong, Zeng Yongqi. Research on Eliminating Set Marks by Image Processing, Quality Textiles For Quality Life, (The Textile Institute 83rd World Conference), May 23-17,2004:1357-1361,ISBN1870372611,(ISTP检索)4、孙志宏、孙学军、高志民.基于网络的服装制造企业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3):57-60,ISSN1671-04445、Sun Zhihong, Zeng Yongqi. Research on Eliminating Set Marks by Image Processing, 东华大学学报(英文版)(EI源刊),2005 Vol.22 No.3 :92-94,ISSN1672-52206、孙志宏,阮古萍.圆形编织法的工艺参数对编织结构的影响,纺织学报(核心期刊),1999,20(6):35-38,ISSN0253-97217、孙志宏,高志民,庄幼敏. 渐开线齿廓齿轮副引入约束数目的讨论,机械设计与研究,2002(增刊)( 核心期刊):137-138,ISSN1006-2343。8、李炜,孙志宏,陈庆龙. 基于WEB的服装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践,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核心期刊), 2005,22(9):127-129,ISSN1000-386X,(第一作者为本人指导的硕士研究生)9、曾永齐,孙志宏. 运用图像处理技术消除开车稀密路的设想, 纺织学报(源刊),2004,25(6):102-103,ISSN0253-9721(第一作者为本人指导的硕士研究生)。10、张飞,孙志宏,周宋兵,彭慧然. 基于Mallat算法的织物图像快速匹配, 纺织机械,2005(2):40-43,ISSN1003-2290,(第一作者为本人指导的硕士研究生)11、高志民、孙志宏、庄幼敏. 平面四杆机构极位夹角的取值范围,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核心期刊),2003,29(4):26-27, ISSN1671-0444.12、陈革,孙志宏,林申.织机电子送经和卷取控制系统的研制,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核心期刊),2003,29(3):51-54,ISSN1671-0444.13、陈革,孙志宏,陈明.织机后梁系统的研究,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核心期刊),2001,27(1):41-43,ISSN1671-0444.14、陈革,孙志宏,陈明. 圆纬机电子提花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中国纺织大学学报(核心期刊),1999,25(1):38-41,ISSN1000-1476.15、陈革,孙志宏,陈明. 减小电子送经经纱张力波动的措施,棉纺织技术(核心期刊/源刊),1999,27(4):53,ISSN1000-7415。16、张艳平 孙志宏.GA74系列剑杆织机改造后两种传剑方案的比较,纺织器材(核心期刊),2000.27(3):20-22,ISSN1001-963417、杨照山,孙志宏,陈明. 从机架扰力分析论普及型剑杆织机的再改造,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99,25(3):60-64,1999年6月,ISSN1000-1476,核心期刊。18、陈明,孙志宏,杨照山. 关于有梭织机改造成剑杆织机的问题,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1998,24(3):50-53,1998年6月,ISSN1000-1476,核心期刊。出版电子教材:1、机械原理CAI课件,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孙志宏、高志民,2000年,ISBN 7-980037-74-X已获授权专利:1、ZL02137635.2 用光传感器阵列检测角度的方法及其装置 ,第一发明人,2004.7.72、ZL02111795 用图像处理技术消除开车稀密路的方法,第一发明人,2005.5.253、ZL03129154.6 自主变位四履带足管内机器人行走机构,第三发明人,2004.7.284、ZL 01139233.9 参数设置法消除织机停车稀密路的控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第四发明人,2006.9.13已获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5、ZL03232594.0 转杯纺纺杯的支撑装置,第一设计人,2004.7.14国际交流与合作:1、2000年4月-2001年4月,美国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系,访问学者2、2003年10月-2004年4月,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访问学者其他信息:主讲《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两门课程,指导《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指导硕士研究生共14人,已毕业8人。

有的没有稿费,有的有稿费,一般根据学报的质量来衡量稿费的多少。《纺织学报》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主管主办,国际刊号ISSN:0253-9721,国内刊号CN:11-5167/TS。《纺织学报》在行业内具有广泛影响,具有很高的学术性和权威性,代表着我国纺织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主要栏目纤维材料、纺织工程、染整与化学品、服装工程、纺织机械与器材、管理与信息化、综合述评等栏目。期刊收录《纺织学报》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美国《化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收录,被很多高等院校、职称管理部门等列为重点期刊。杂志目录氧化还原法表面改性羊毛的理化性能徐婕蚕丝的接枝共聚反应动力学及其接枝结构蒋慧多孔 SnO_2纳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夏鑫

根据武汉大学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方法,A+类的为《棉纺织技术》和《纺织学报》,A类按排名分别为《印染》、《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印染助剂》、《合成纤维》、《毛纺科技》、《纺织导报》、《北京服装学院学报》和《纺织科学研究》。B+类分别为《中国麻业科学》、《丝绸》、《上海纺织科技》《产业用纺织品》、《轻工机械》、《针织工业》、《染整技术》、《山东纺织科技》、《纺织科技进展》、《非织造布》、《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福建轻纺》、《现代纺织技术》、《广西纺织科技》。B类为《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天津纺织科技》、《国际纺织导报》、《纺织器材》、《江苏纺织》、《四川丝绸》、《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化纤与纺织技术》、《中国纺织》、《纺织机械》、《纺织标准与质量》、《国外丝绸》、《江苏丝绸》、《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C类分别为《辽宁丝绸》、《黑龙江纺织》、《麻纺科技》、《麻纺织技术》、《上海毛麻科技》、《国外纺织技术》、《国际服装技术》、《纺织教育》、《四川纺织科技》、《现代生活用品》。

浙江省或者上海有哪些核心期刊的编辑社? 2全国有哪些关于纺织服装类的核心期刊? 3如果要发表核心期刊的手续是怎么样的? 4有什么核心期刊比较权威? 5我在网络上查询到了《商业时代》《当代经济》在口碑上是比较好的,但是《当代经济》却没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的记录内,是不是这样他就不是核心期刊了? 6发表一篇学术论文的话一般费用是怎么计算的? 7一般发表到出版的周期是多长?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