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毕业论文提纲
论文提纲,是指论文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是论文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下面是金融毕业论文提纲,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6-7
ABSTRACT 7-8
第1章 导论 12-20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15
1.1.1 研究背景 12-14
1.1.2 研究目的 14-15
1.1.3 研究意义 15
1.2 文献综述 15-18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5-16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6-18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8-20
1.3.1 研究内容 18-19
1.3.2 研究方法 19
1.3.3 创新与不足 19-20
第2章 新能源汽车产业概述 20-26
2.1 新能源汽车概念及分类 20-23
2.1.1 新能源汽车概念 20
2.1.2 新能源汽车分类 20-23
2.2 相关理论 23-26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24
2.2.2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24-26
第3章 中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比较 26-35
3.1 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26-28
3.1.1 技术发展 26
3.1.2 市场状况 26-27
3.1.3 基础设施建设 27-28
3.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28-34
3.2.1 技术发展 28-30
3.2.2 市场状况 30-33
3.2.3 基础设施建设 33-34
3.3 中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比较 34-35
第4章 中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35-49
4.1 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35-36
4.1.1 技术创新战略 35
4.1.2 市场推广战略 35-36
4.1.3 配套设施先行战略 36
4.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36-47
4.2.1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分析 36-41
4.2.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 SWOT 分析 41-43
4.2.3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发展战略 43-44
4.2.4 技术创新战略 44-45
4.2.5 市场推广战略 45-47
4.2.6 配套设施发展战略 47
4.3 中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比较 47-49
第5章 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9-54
5.1 建立国家级的技术支撑体系 49
5.2 行业标准战略的优化 49-50
5.3 产业联盟,引进人才 50-51
5.4 完善相关财税政策 51-53
5.4.1 完善相关补贴政策 51-52
5.4.2 完善相关税收政策 52-53
5.5 对基础配套设施的优化 53-54
结论和展望 54-55
参考文献 55-59
致谢 59-60
摘要 5-7
Abstract 7-8
第一章 引言 12-2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14
1.1.1 研究背景 12-13
1.1.2 研究意义 13-14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6
1.2.1 研究思路 14-15
1.2.2 研究方法 15-16
第三节 主要内容和总体框架 16-18
第四节 研究改进、创新与不足 18-21
1.4.1 创新点 18-19
1.4.2 研究不足 19-21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45
第一节 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相关研究 21-29
2.1.1 规模经济 21-22
2.1.2 范围经济 22-24
2.1.3 商业银行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24-29
第二节 多元化经营相关研究 29-37
2.2.1 多元化经营的收益、成本 29-33
2.2.2 多元化经营绩效 33-37
第三节 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相关文献 37-45
2.3.1 地理多元化 38-41
2.3.2 业务多元化 41-45
第三章 城商行规模经济与效率 45-72
第一节 城商行规模扩张与规模经济 45-59
3.1.1 背景分析 45-47
3.1.2 研究方法 47-51
3.1.3 实证分析 51-56
3.1.4 引入经营风险后的规模经济 56-58
3.1.5 结论 58-59
第二节 城商行效率 59-72
3.2.1 问题的提出 59-60
3.2.2 商业银行效率相关理论 60-62
3.2.3 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方法 62-63
3.2.4 研究设计 63-66
3.2.5 实证分析 66-70
3.2.6 结论及政策建议 70-72
第四章 地理多元化—跨区域经营 72-100
第一节 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相关背景及影响因素 72-84
4.1.1 相关背景 72-76
4.1.2 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动因 76-78
4.1.3 研究设计 78-79
4.1.4 实证分析 79-83
4.1.5 结论及政策建议 83-84
第二节 跨区域经营绩效及地区选择 84-100
4.2.1 问题的提出 84-86
4.2.2 研究设计 86-90
4.2.3 实证分析 90-98
4.2.4 结论及政策建议 98-100
第五章 业务多元化 100-131
第一节 收入多元化对城商行经营绩效影响 100-114
5.1.1 背景 100-102
5.1.2 研究设计 102-106
5.1.3 实证分析 106-113
5.1.4 结论 113-114
第二节 资产和资金来源多元化 114-131
5.2.1 研究背景 114-116
5.2.2 研究设计 116-119
5.2.3 实证分析 119-128
5.2.4 结论 128-131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131-140
第一节 研究结论 131-133
6.1.1 城商行规模经济与效率 131-132
6.1.2 地理多元化与城商行经营绩效 132
6.1.3 业务多元化与城商行经营绩效 132-133
第二节 政策建议 133-140
6.2.1 城商行明确自身定位 133-138
6.2.2 审慎监管、区别对待 138-140
参考文献 140-151
致谢 151-152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52
一、政府职能理论
二、企业战略环境分析的典型工具
(一) steep分析模型
(二) swot 分析模型
(三) 相关利益者分析模型
(四)波特的五力模型
1.模型的假设
2.模型的分析
3.模型的评价
三、政府职能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及五力模型的改善
(一)政府以不同身份与企业相联系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1.政府作为局内人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1)政府作为市场参与者时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2)政府作为经济“总管”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2.政府作为局外者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1) 自由市场模式
(2) 政府引导模式
(二)从价值链主要环节看政府职能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三)从需求角度看政府职能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四)从产业生命周期看政府职能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五)政府职能对企业战略制定的科学影响
1.政府职能对公司层战略的影响
2.政府职能对事业层战略的影响
3.政府职能对职能层战略的影响
(六)五力模型的改善(加入政府因素)
1.政府过度干预的模型
2.政府适度干预的模型
四、我国政府职能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1.政府职能对国有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2.政府职能对民营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3.政府职能对外资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三)现阶段我国政府对企业制定战略中存在的问题的影响及对策
1.我国企业在制定战略中存在、遇到的几个问题
2.我国政府对企业制定战略中存在的问题的影响和应采取的对策
五、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如何正确处理与政府的关系
(一)与本国政府关系
(二)与外国政府关系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失败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它是商业银行实际工作中一个重要而生动的议题。国际银行业对操作风险的整体关注,距今不过10年时间。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金融领域发生了一系列因操作风险导致的金融机构陷入困境事件,引起了业界对操作风险的关注。巴塞尔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BIS)在20**年6月颁布的《新资本协议》中,将操作风险列为银行三大风险之一,并首次将操作风险纳入风险资本的计算和监管框架,从而带动了国际金融界对操作风险的广泛研究和讨论。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年3月27日下发了《关于加强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当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正在陆续启动新一轮的变革,20**年10月27日,建设银行在香港成功上市,意味着建设银行将面对来自证券监管部门、银行监管部门、投资者、股东、新闻媒体、客户和社会公众更加严格、深入、全面、透明的监督,更需要严格规范的内部管理。针对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相关知识和管理水平相对低下的`状况,如何借鉴发达国家关于操作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引入国际先进的操作风险管理技术,尽快建立起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构架,全面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大力提高识别和控制操作风险的能力,已经成为中国建设银行必须认真关注并加以解决的问题。操作风险问题研究,对于建设银行增强自身抵御风险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促进各项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本文从操作风险的基本内涵、特征、分类和国内外监管机构对操作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出发,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透过损失事件调查,发现建设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理念、认识、运作机制、技术手段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阐明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作者主张从六个方面入手,建立有效的操作风险控制机制、运行机制和传导机制金融学论文提纲精选3篇论文。即:制定清晰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构建公司治理下的分工明确、相互牵制的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培育全员风险管理文化,推进以体系化文件为特征的风险管理平台建设,加快操作风险识别评估,强化问责和激励机制。
Abstract
第一章 操作风险的基本内涵及操作风险管理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操作风险的定义和特征分析
第二节 操作风险分类及应用举例
第三节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历史演进
第二章 国内外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要求
第一节 巴塞尔委员会关于操作风险管理的研究
第二节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操作风险管理的要求
第三章 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第一节 国外先进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状况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与实践
第三节 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四章 建设银行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的设想
第一节 制定清晰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
第二节 构建起公司治理下的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第三节 培育全员操作风险管理文化
第四节 推进以体系化文件为特征的风险管理平台建设
第五节 加快操作风险识别评估工作
第六节 强化问责和激励机制
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2 提纲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3 参考文献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4 要求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开 题 报 告 学 生: 一、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 论文综述 1、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 国内研究的综述 4、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 论文提纲 前言、 一、1、2、3、??? ???二、1、2、3、??? ???三、1、2、3、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五、预期的结果六、进度安排
金融毕业论文提纲
论文提纲,是指论文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是论文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下面是金融毕业论文提纲,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6-7
ABSTRACT 7-8
第1章 导论 12-20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15
1.1.1 研究背景 12-14
1.1.2 研究目的 14-15
1.1.3 研究意义 15
1.2 文献综述 15-18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5-16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6-18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8-20
1.3.1 研究内容 18-19
1.3.2 研究方法 19
1.3.3 创新与不足 19-20
第2章 新能源汽车产业概述 20-26
2.1 新能源汽车概念及分类 20-23
2.1.1 新能源汽车概念 20
2.1.2 新能源汽车分类 20-23
2.2 相关理论 23-26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24
2.2.2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24-26
第3章 中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比较 26-35
3.1 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26-28
3.1.1 技术发展 26
3.1.2 市场状况 26-27
3.1.3 基础设施建设 27-28
3.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28-34
3.2.1 技术发展 28-30
3.2.2 市场状况 30-33
3.2.3 基础设施建设 33-34
3.3 中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比较 34-35
第4章 中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35-49
4.1 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35-36
4.1.1 技术创新战略 35
4.1.2 市场推广战略 35-36
4.1.3 配套设施先行战略 36
4.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36-47
4.2.1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分析 36-41
4.2.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 SWOT 分析 41-43
4.2.3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发展战略 43-44
4.2.4 技术创新战略 44-45
4.2.5 市场推广战略 45-47
4.2.6 配套设施发展战略 47
4.3 中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比较 47-49
第5章 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9-54
5.1 建立国家级的技术支撑体系 49
5.2 行业标准战略的优化 49-50
5.3 产业联盟,引进人才 50-51
5.4 完善相关财税政策 51-53
5.4.1 完善相关补贴政策 51-52
5.4.2 完善相关税收政策 52-53
5.5 对基础配套设施的优化 53-54
结论和展望 54-55
参考文献 55-59
致谢 59-60
摘要 5-7
Abstract 7-8
第一章 引言 12-2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14
1.1.1 研究背景 12-13
1.1.2 研究意义 13-14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6
1.2.1 研究思路 14-15
1.2.2 研究方法 15-16
第三节 主要内容和总体框架 16-18
第四节 研究改进、创新与不足 18-21
1.4.1 创新点 18-19
1.4.2 研究不足 19-21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45
第一节 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相关研究 21-29
2.1.1 规模经济 21-22
2.1.2 范围经济 22-24
2.1.3 商业银行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24-29
第二节 多元化经营相关研究 29-37
2.2.1 多元化经营的收益、成本 29-33
2.2.2 多元化经营绩效 33-37
第三节 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相关文献 37-45
2.3.1 地理多元化 38-41
2.3.2 业务多元化 41-45
第三章 城商行规模经济与效率 45-72
第一节 城商行规模扩张与规模经济 45-59
3.1.1 背景分析 45-47
3.1.2 研究方法 47-51
3.1.3 实证分析 51-56
3.1.4 引入经营风险后的规模经济 56-58
3.1.5 结论 58-59
第二节 城商行效率 59-72
3.2.1 问题的提出 59-60
3.2.2 商业银行效率相关理论 60-62
3.2.3 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方法 62-63
3.2.4 研究设计 63-66
3.2.5 实证分析 66-70
3.2.6 结论及政策建议 70-72
第四章 地理多元化—跨区域经营 72-100
第一节 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相关背景及影响因素 72-84
4.1.1 相关背景 72-76
4.1.2 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动因 76-78
4.1.3 研究设计 78-79
4.1.4 实证分析 79-83
4.1.5 结论及政策建议 83-84
第二节 跨区域经营绩效及地区选择 84-100
4.2.1 问题的提出 84-86
4.2.2 研究设计 86-90
4.2.3 实证分析 90-98
4.2.4 结论及政策建议 98-100
第五章 业务多元化 100-131
第一节 收入多元化对城商行经营绩效影响 100-114
5.1.1 背景 100-102
5.1.2 研究设计 102-106
5.1.3 实证分析 106-113
5.1.4 结论 113-114
第二节 资产和资金来源多元化 114-131
5.2.1 研究背景 114-116
5.2.2 研究设计 116-119
5.2.3 实证分析 119-128
5.2.4 结论 128-131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131-140
第一节 研究结论 131-133
6.1.1 城商行规模经济与效率 131-132
6.1.2 地理多元化与城商行经营绩效 132
6.1.3 业务多元化与城商行经营绩效 132-133
第二节 政策建议 133-140
6.2.1 城商行明确自身定位 133-138
6.2.2 审慎监管、区别对待 138-140
参考文献 140-151
致谢 151-152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52
一、政府职能理论
二、企业战略环境分析的典型工具
(一) steep分析模型
(二) swot 分析模型
(三) 相关利益者分析模型
(四)波特的五力模型
1.模型的假设
2.模型的分析
3.模型的评价
三、政府职能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及五力模型的改善
(一)政府以不同身份与企业相联系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1.政府作为局内人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1)政府作为市场参与者时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2)政府作为经济“总管”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2.政府作为局外者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1) 自由市场模式
(2) 政府引导模式
(二)从价值链主要环节看政府职能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三)从需求角度看政府职能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四)从产业生命周期看政府职能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五)政府职能对企业战略制定的科学影响
1.政府职能对公司层战略的影响
2.政府职能对事业层战略的影响
3.政府职能对职能层战略的影响
(六)五力模型的改善(加入政府因素)
1.政府过度干预的模型
2.政府适度干预的模型
四、我国政府职能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1.政府职能对国有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2.政府职能对民营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3.政府职能对外资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三)现阶段我国政府对企业制定战略中存在的问题的影响及对策
1.我国企业在制定战略中存在、遇到的几个问题
2.我国政府对企业制定战略中存在的问题的影响和应采取的对策
五、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如何正确处理与政府的关系
(一)与本国政府关系
(二)与外国政府关系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失败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它是商业银行实际工作中一个重要而生动的议题。国际银行业对操作风险的整体关注,距今不过10年时间。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金融领域发生了一系列因操作风险导致的金融机构陷入困境事件,引起了业界对操作风险的关注。巴塞尔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BIS)在20**年6月颁布的《新资本协议》中,将操作风险列为银行三大风险之一,并首次将操作风险纳入风险资本的计算和监管框架,从而带动了国际金融界对操作风险的广泛研究和讨论。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年3月27日下发了《关于加强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当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正在陆续启动新一轮的变革,20**年10月27日,建设银行在香港成功上市,意味着建设银行将面对来自证券监管部门、银行监管部门、投资者、股东、新闻媒体、客户和社会公众更加严格、深入、全面、透明的监督,更需要严格规范的内部管理。针对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相关知识和管理水平相对低下的`状况,如何借鉴发达国家关于操作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引入国际先进的操作风险管理技术,尽快建立起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构架,全面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大力提高识别和控制操作风险的能力,已经成为中国建设银行必须认真关注并加以解决的问题。操作风险问题研究,对于建设银行增强自身抵御风险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促进各项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本文从操作风险的基本内涵、特征、分类和国内外监管机构对操作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出发,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透过损失事件调查,发现建设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理念、认识、运作机制、技术手段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阐明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作者主张从六个方面入手,建立有效的操作风险控制机制、运行机制和传导机制金融学论文提纲精选3篇论文。即:制定清晰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构建公司治理下的分工明确、相互牵制的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培育全员风险管理文化,推进以体系化文件为特征的风险管理平台建设,加快操作风险识别评估,强化问责和激励机制。
Abstract
第一章 操作风险的基本内涵及操作风险管理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操作风险的定义和特征分析
第二节 操作风险分类及应用举例
第三节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历史演进
第二章 国内外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要求
第一节 巴塞尔委员会关于操作风险管理的研究
第二节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操作风险管理的要求
第三章 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第一节 国外先进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状况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与实践
第三节 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四章 建设银行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的设想
第一节 制定清晰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
第二节 构建起公司治理下的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第三节 培育全员操作风险管理文化
第四节 推进以体系化文件为特征的风险管理平台建设
第五节 加快操作风险识别评估工作
第六节 强化问责和激励机制
关于金融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提纲论文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方便作者可以根据论文提纲安排材料素材、对课题论文展开论证。以下是lw54我为您整理的金融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仅供参考。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提纲一
摘要 6-9
ABSTRACT 9-12
目录 13-18
第1章 绪论 18-40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8-24
1.1.1 研究背景 18-23
1.1.2 研究意义 23-24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4-35
1.2.1 国外文献综述 24-31
1.2.2 国内文献综述 31-35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5-38
1.3.1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35-38
1.3.2 研究方法 38
1.4 主要创新点 38-40
第2章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金融功能的理论基础 40-56
2.1 研究对象界定 40-46
2.1.1 资源 40-41
2.1.2 资源型区域 41-46
2.2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 46-49
2.2.1 经济发展目标的多元化 46-47
2.2.2 经济发展动力的转变 47-48
2.2.3 经济结构优化 48-49
2.3 金融功能理论 49-55
2.3.1 金融发展理论的.演进 49-51
2.3.2 金融功能理论框架 51-54
2.3.3 本研究在金融功能理论体系中的定位 54-55
2.4 小结 55-56
第3章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分析 56-86
3.1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演进及其与发达地区的比较 56-77
3.1.1 金融基础功能 56-61
3.1.2 金融核心功能 61-68
3.1.3 金融扩展功能 68-72
3.1.4 金融衍生功能 72-76
3.1.5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体系总结 76-77
3.2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演进的动力机制 77-82
3.2.1 内生机制 77-79
3.2.2 协调机制 79-80
3.2.3 效率机制 80-82
3.3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的演进方向 82-84
3.3.1 横向功能演进 82-83
3.3.2 纵向功能演进 83-84
3.4 小结 84-86
第4章 金融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86-111
4.1 经济增长机制 86-87
4.2 结构优化机制 87-98
4.2.1 所有制结构优化机制 87-88
4.2.2 产业结构优化机制 88-90
4.2.3 分配结构优化机制 90-91
4.2.4 城乡结构优化机制 91-93
4.2.5 区域结构优化机制 93-98
4.3 发展动力传导机制 98-105
4.3.1 金融功能的消费效应 99-101
4.3.2 金融功能的资本化效应 101-103
4.3.3 金融功能的科技创新效应 103-105
4.4 效率实现机制 105-110
4.4.1 时间成本控制 106-107
4.4.2 资源配置效率 107-110
4.5 小结 110-111
第5章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证分析 111-139
5.1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评价 111-126
5.1.1 评价原则与方法 111-113
5.1.2 指标体系设计及权重分配 113-117
5.1.3 数据分析及结果 117-121
5.1.4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评价 121-126
5.2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指标体系的设计 126-131
5.2.1 金融指标选取的相关研究综述 126-128
5.2.2 金融功能指标体系设计 128-131
5.3 实证分析过程 131-137
5.3.1 控制变量设定 131-133
5.3.2 模型的建立 133
5.3.3 平稳性检验 133-134
5.3.4 协整检验 134-135
5.3.5 回归分析 135-137
5.4 实证分析结果的启示 137-138
5.5 小结 138-139
第6章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金融体系安排 139-155
6.1 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突破消除金融锁定 139-143
6.1.1 定向融资策略 139-141
6.1.2 产融结合策略 141-142
6.1.3 非公开融资策略 142-143
6.1.4 传统业务倾斜策略 143
6.2 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消除金融抑制 143-149
6.2.1 充分利用股票市场 144-146
6.2.2 大力推动债券市场融资 146-147
6.2.3 创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 147-148
6.2.4 规范非正规金融体系 148-149
6.3 充分发挥金融的避险及其衍生功能 149-152
6.3.1 积极培育保险市场 150-151
6.3.2 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151-152
6.4 设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基金 152-153
6.5 提高金融机构综合竞争力 153-154
6.6 小结 154-155
第7章 金融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功能实现的外部条件 155-182
7.1 金融的外部协调 155-164
7.1.1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协调 155-160
7.1.2 金融发展与社会发展协调 160-162
7.1.3 金融发展与企业发展协调 162-164
7.2 推进市场化进程 164-174
7.2.1 金融市场化 164-170
7.2.2 资源价格市场化 170-174
7.3 承接产业转移减轻金融体系压力 174-181
7.3.1 产业转移的动因分析 175-177
7.3.2 产业转移的效应分析 177-179
7.3.3 促进产业转移的对策 179-181
7.4 小结 181-182
结论与展望 182-185
1、结论 182-183
2、展望 183-185
参考文献 185-193
致谢 193-194
关于金融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提纲论文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方便作者可以根据论文提纲安排材料素材、对课题论文展开论证。以下是lw54我为您整理的金融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仅供参考。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提纲一
摘要 6-9
ABSTRACT 9-12
目录 13-18
第1章 绪论 18-40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8-24
1.1.1 研究背景 18-23
1.1.2 研究意义 23-24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4-35
1.2.1 国外文献综述 24-31
1.2.2 国内文献综述 31-35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5-38
1.3.1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35-38
1.3.2 研究方法 38
1.4 主要创新点 38-40
第2章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金融功能的理论基础 40-56
2.1 研究对象界定 40-46
2.1.1 资源 40-41
2.1.2 资源型区域 41-46
2.2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 46-49
2.2.1 经济发展目标的多元化 46-47
2.2.2 经济发展动力的转变 47-48
2.2.3 经济结构优化 48-49
2.3 金融功能理论 49-55
2.3.1 金融发展理论的.演进 49-51
2.3.2 金融功能理论框架 51-54
2.3.3 本研究在金融功能理论体系中的定位 54-55
2.4 小结 55-56
第3章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分析 56-86
3.1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演进及其与发达地区的比较 56-77
3.1.1 金融基础功能 56-61
3.1.2 金融核心功能 61-68
3.1.3 金融扩展功能 68-72
3.1.4 金融衍生功能 72-76
3.1.5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体系总结 76-77
3.2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演进的动力机制 77-82
3.2.1 内生机制 77-79
3.2.2 协调机制 79-80
3.2.3 效率机制 80-82
3.3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的演进方向 82-84
3.3.1 横向功能演进 82-83
3.3.2 纵向功能演进 83-84
3.4 小结 84-86
第4章 金融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86-111
4.1 经济增长机制 86-87
4.2 结构优化机制 87-98
4.2.1 所有制结构优化机制 87-88
4.2.2 产业结构优化机制 88-90
4.2.3 分配结构优化机制 90-91
4.2.4 城乡结构优化机制 91-93
4.2.5 区域结构优化机制 93-98
4.3 发展动力传导机制 98-105
4.3.1 金融功能的消费效应 99-101
4.3.2 金融功能的资本化效应 101-103
4.3.3 金融功能的科技创新效应 103-105
4.4 效率实现机制 105-110
4.4.1 时间成本控制 106-107
4.4.2 资源配置效率 107-110
4.5 小结 110-111
第5章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证分析 111-139
5.1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评价 111-126
5.1.1 评价原则与方法 111-113
5.1.2 指标体系设计及权重分配 113-117
5.1.3 数据分析及结果 117-121
5.1.4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评价 121-126
5.2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指标体系的设计 126-131
5.2.1 金融指标选取的相关研究综述 126-128
5.2.2 金融功能指标体系设计 128-131
5.3 实证分析过程 131-137
5.3.1 控制变量设定 131-133
5.3.2 模型的建立 133
5.3.3 平稳性检验 133-134
5.3.4 协整检验 134-135
5.3.5 回归分析 135-137
5.4 实证分析结果的启示 137-138
5.5 小结 138-139
第6章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金融体系安排 139-155
6.1 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突破消除金融锁定 139-143
6.1.1 定向融资策略 139-141
6.1.2 产融结合策略 141-142
6.1.3 非公开融资策略 142-143
6.1.4 传统业务倾斜策略 143
6.2 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消除金融抑制 143-149
6.2.1 充分利用股票市场 144-146
6.2.2 大力推动债券市场融资 146-147
6.2.3 创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 147-148
6.2.4 规范非正规金融体系 148-149
6.3 充分发挥金融的避险及其衍生功能 149-152
6.3.1 积极培育保险市场 150-151
6.3.2 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151-152
6.4 设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基金 152-153
6.5 提高金融机构综合竞争力 153-154
6.6 小结 154-155
第7章 金融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功能实现的外部条件 155-182
7.1 金融的外部协调 155-164
7.1.1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协调 155-160
7.1.2 金融发展与社会发展协调 160-162
7.1.3 金融发展与企业发展协调 162-164
7.2 推进市场化进程 164-174
7.2.1 金融市场化 164-170
7.2.2 资源价格市场化 170-174
7.3 承接产业转移减轻金融体系压力 174-181
7.3.1 产业转移的动因分析 175-177
7.3.2 产业转移的效应分析 177-179
7.3.3 促进产业转移的对策 179-181
7.4 小结 181-182
结论与展望 182-185
1、结论 182-183
2、展望 183-185
参考文献 185-193
致谢 193-194
金融毕业论文提纲
论文提纲,是指论文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是论文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下面是金融毕业论文提纲,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6-7
ABSTRACT 7-8
第1章 导论 12-20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15
1.1.1 研究背景 12-14
1.1.2 研究目的 14-15
1.1.3 研究意义 15
1.2 文献综述 15-18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5-16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6-18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8-20
1.3.1 研究内容 18-19
1.3.2 研究方法 19
1.3.3 创新与不足 19-20
第2章 新能源汽车产业概述 20-26
2.1 新能源汽车概念及分类 20-23
2.1.1 新能源汽车概念 20
2.1.2 新能源汽车分类 20-23
2.2 相关理论 23-26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24
2.2.2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24-26
第3章 中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比较 26-35
3.1 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26-28
3.1.1 技术发展 26
3.1.2 市场状况 26-27
3.1.3 基础设施建设 27-28
3.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28-34
3.2.1 技术发展 28-30
3.2.2 市场状况 30-33
3.2.3 基础设施建设 33-34
3.3 中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比较 34-35
第4章 中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35-49
4.1 美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35-36
4.1.1 技术创新战略 35
4.1.2 市场推广战略 35-36
4.1.3 配套设施先行战略 36
4.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36-47
4.2.1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分析 36-41
4.2.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 SWOT 分析 41-43
4.2.3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发展战略 43-44
4.2.4 技术创新战略 44-45
4.2.5 市场推广战略 45-47
4.2.6 配套设施发展战略 47
4.3 中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比较 47-49
第5章 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9-54
5.1 建立国家级的技术支撑体系 49
5.2 行业标准战略的优化 49-50
5.3 产业联盟,引进人才 50-51
5.4 完善相关财税政策 51-53
5.4.1 完善相关补贴政策 51-52
5.4.2 完善相关税收政策 52-53
5.5 对基础配套设施的优化 53-54
结论和展望 54-55
参考文献 55-59
致谢 59-60
摘要 5-7
Abstract 7-8
第一章 引言 12-2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14
1.1.1 研究背景 12-13
1.1.2 研究意义 13-14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6
1.2.1 研究思路 14-15
1.2.2 研究方法 15-16
第三节 主要内容和总体框架 16-18
第四节 研究改进、创新与不足 18-21
1.4.1 创新点 18-19
1.4.2 研究不足 19-21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45
第一节 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相关研究 21-29
2.1.1 规模经济 21-22
2.1.2 范围经济 22-24
2.1.3 商业银行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24-29
第二节 多元化经营相关研究 29-37
2.2.1 多元化经营的收益、成本 29-33
2.2.2 多元化经营绩效 33-37
第三节 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相关文献 37-45
2.3.1 地理多元化 38-41
2.3.2 业务多元化 41-45
第三章 城商行规模经济与效率 45-72
第一节 城商行规模扩张与规模经济 45-59
3.1.1 背景分析 45-47
3.1.2 研究方法 47-51
3.1.3 实证分析 51-56
3.1.4 引入经营风险后的规模经济 56-58
3.1.5 结论 58-59
第二节 城商行效率 59-72
3.2.1 问题的提出 59-60
3.2.2 商业银行效率相关理论 60-62
3.2.3 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方法 62-63
3.2.4 研究设计 63-66
3.2.5 实证分析 66-70
3.2.6 结论及政策建议 70-72
第四章 地理多元化—跨区域经营 72-100
第一节 城商行跨区域经营相关背景及影响因素 72-84
4.1.1 相关背景 72-76
4.1.2 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动因 76-78
4.1.3 研究设计 78-79
4.1.4 实证分析 79-83
4.1.5 结论及政策建议 83-84
第二节 跨区域经营绩效及地区选择 84-100
4.2.1 问题的提出 84-86
4.2.2 研究设计 86-90
4.2.3 实证分析 90-98
4.2.4 结论及政策建议 98-100
第五章 业务多元化 100-131
第一节 收入多元化对城商行经营绩效影响 100-114
5.1.1 背景 100-102
5.1.2 研究设计 102-106
5.1.3 实证分析 106-113
5.1.4 结论 113-114
第二节 资产和资金来源多元化 114-131
5.2.1 研究背景 114-116
5.2.2 研究设计 116-119
5.2.3 实证分析 119-128
5.2.4 结论 128-131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131-140
第一节 研究结论 131-133
6.1.1 城商行规模经济与效率 131-132
6.1.2 地理多元化与城商行经营绩效 132
6.1.3 业务多元化与城商行经营绩效 132-133
第二节 政策建议 133-140
6.2.1 城商行明确自身定位 133-138
6.2.2 审慎监管、区别对待 138-140
参考文献 140-151
致谢 151-152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52
一、政府职能理论
二、企业战略环境分析的典型工具
(一) steep分析模型
(二) swot 分析模型
(三) 相关利益者分析模型
(四)波特的五力模型
1.模型的假设
2.模型的分析
3.模型的评价
三、政府职能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及五力模型的改善
(一)政府以不同身份与企业相联系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1.政府作为局内人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1)政府作为市场参与者时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2)政府作为经济“总管”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2.政府作为局外者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1) 自由市场模式
(2) 政府引导模式
(二)从价值链主要环节看政府职能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三)从需求角度看政府职能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四)从产业生命周期看政府职能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五)政府职能对企业战略制定的科学影响
1.政府职能对公司层战略的影响
2.政府职能对事业层战略的影响
3.政府职能对职能层战略的影响
(六)五力模型的改善(加入政府因素)
1.政府过度干预的模型
2.政府适度干预的模型
四、我国政府职能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二)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1.政府职能对国有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2.政府职能对民营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3.政府职能对外资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三)现阶段我国政府对企业制定战略中存在的问题的影响及对策
1.我国企业在制定战略中存在、遇到的几个问题
2.我国政府对企业制定战略中存在的问题的影响和应采取的对策
五、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企业在制定战略时如何正确处理与政府的关系
(一)与本国政府关系
(二)与外国政府关系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失败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它是商业银行实际工作中一个重要而生动的议题。国际银行业对操作风险的整体关注,距今不过10年时间。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金融领域发生了一系列因操作风险导致的金融机构陷入困境事件,引起了业界对操作风险的关注。巴塞尔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BIS)在20**年6月颁布的《新资本协议》中,将操作风险列为银行三大风险之一,并首次将操作风险纳入风险资本的计算和监管框架,从而带动了国际金融界对操作风险的广泛研究和讨论。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年3月27日下发了《关于加强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当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正在陆续启动新一轮的变革,20**年10月27日,建设银行在香港成功上市,意味着建设银行将面对来自证券监管部门、银行监管部门、投资者、股东、新闻媒体、客户和社会公众更加严格、深入、全面、透明的监督,更需要严格规范的内部管理。针对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相关知识和管理水平相对低下的`状况,如何借鉴发达国家关于操作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引入国际先进的操作风险管理技术,尽快建立起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构架,全面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大力提高识别和控制操作风险的能力,已经成为中国建设银行必须认真关注并加以解决的问题。操作风险问题研究,对于建设银行增强自身抵御风险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促进各项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本文从操作风险的基本内涵、特征、分类和国内外监管机构对操作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出发,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透过损失事件调查,发现建设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理念、认识、运作机制、技术手段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阐明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作者主张从六个方面入手,建立有效的操作风险控制机制、运行机制和传导机制金融学论文提纲精选3篇论文。即:制定清晰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构建公司治理下的分工明确、相互牵制的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培育全员风险管理文化,推进以体系化文件为特征的风险管理平台建设,加快操作风险识别评估,强化问责和激励机制。
Abstract
第一章 操作风险的基本内涵及操作风险管理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操作风险的定义和特征分析
第二节 操作风险分类及应用举例
第三节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历史演进
第二章 国内外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要求
第一节 巴塞尔委员会关于操作风险管理的研究
第二节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操作风险管理的要求
第三章 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
第一节 国外先进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状况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与实践
第三节 建设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四章 建设银行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的设想
第一节 制定清晰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
第二节 构建起公司治理下的完善的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第三节 培育全员操作风险管理文化
第四节 推进以体系化文件为特征的风险管理平台建设
第五节 加快操作风险识别评估工作
第六节 强化问责和激励机制
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2 提纲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3 参考文献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4 要求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开 题 报 告 学 生: 一、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 论文综述 1、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 国内研究的综述 4、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 论文提纲 前言、 一、1、2、3、??? ???二、1、2、3、??? ???三、1、2、3、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五、预期的结果六、进度安排
关于金融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提纲论文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方便作者可以根据论文提纲安排材料素材、对课题论文展开论证。以下是lw54我为您整理的金融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仅供参考。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提纲一
摘要 6-9
ABSTRACT 9-12
目录 13-18
第1章 绪论 18-40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8-24
1.1.1 研究背景 18-23
1.1.2 研究意义 23-24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4-35
1.2.1 国外文献综述 24-31
1.2.2 国内文献综述 31-35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5-38
1.3.1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35-38
1.3.2 研究方法 38
1.4 主要创新点 38-40
第2章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金融功能的理论基础 40-56
2.1 研究对象界定 40-46
2.1.1 资源 40-41
2.1.2 资源型区域 41-46
2.2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 46-49
2.2.1 经济发展目标的多元化 46-47
2.2.2 经济发展动力的转变 47-48
2.2.3 经济结构优化 48-49
2.3 金融功能理论 49-55
2.3.1 金融发展理论的.演进 49-51
2.3.2 金融功能理论框架 51-54
2.3.3 本研究在金融功能理论体系中的定位 54-55
2.4 小结 55-56
第3章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分析 56-86
3.1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演进及其与发达地区的比较 56-77
3.1.1 金融基础功能 56-61
3.1.2 金融核心功能 61-68
3.1.3 金融扩展功能 68-72
3.1.4 金融衍生功能 72-76
3.1.5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体系总结 76-77
3.2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演进的动力机制 77-82
3.2.1 内生机制 77-79
3.2.2 协调机制 79-80
3.2.3 效率机制 80-82
3.3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的演进方向 82-84
3.3.1 横向功能演进 82-83
3.3.2 纵向功能演进 83-84
3.4 小结 84-86
第4章 金融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86-111
4.1 经济增长机制 86-87
4.2 结构优化机制 87-98
4.2.1 所有制结构优化机制 87-88
4.2.2 产业结构优化机制 88-90
4.2.3 分配结构优化机制 90-91
4.2.4 城乡结构优化机制 91-93
4.2.5 区域结构优化机制 93-98
4.3 发展动力传导机制 98-105
4.3.1 金融功能的消费效应 99-101
4.3.2 金融功能的资本化效应 101-103
4.3.3 金融功能的科技创新效应 103-105
4.4 效率实现机制 105-110
4.4.1 时间成本控制 106-107
4.4.2 资源配置效率 107-110
4.5 小结 110-111
第5章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证分析 111-139
5.1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评价 111-126
5.1.1 评价原则与方法 111-113
5.1.2 指标体系设计及权重分配 113-117
5.1.3 数据分析及结果 117-121
5.1.4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评价 121-126
5.2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指标体系的设计 126-131
5.2.1 金融指标选取的相关研究综述 126-128
5.2.2 金融功能指标体系设计 128-131
5.3 实证分析过程 131-137
5.3.1 控制变量设定 131-133
5.3.2 模型的建立 133
5.3.3 平稳性检验 133-134
5.3.4 协整检验 134-135
5.3.5 回归分析 135-137
5.4 实证分析结果的启示 137-138
5.5 小结 138-139
第6章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金融体系安排 139-155
6.1 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突破消除金融锁定 139-143
6.1.1 定向融资策略 139-141
6.1.2 产融结合策略 141-142
6.1.3 非公开融资策略 142-143
6.1.4 传统业务倾斜策略 143
6.2 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消除金融抑制 143-149
6.2.1 充分利用股票市场 144-146
6.2.2 大力推动债券市场融资 146-147
6.2.3 创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 147-148
6.2.4 规范非正规金融体系 148-149
6.3 充分发挥金融的避险及其衍生功能 149-152
6.3.1 积极培育保险市场 150-151
6.3.2 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151-152
6.4 设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基金 152-153
6.5 提高金融机构综合竞争力 153-154
6.6 小结 154-155
第7章 金融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功能实现的外部条件 155-182
7.1 金融的外部协调 155-164
7.1.1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协调 155-160
7.1.2 金融发展与社会发展协调 160-162
7.1.3 金融发展与企业发展协调 162-164
7.2 推进市场化进程 164-174
7.2.1 金融市场化 164-170
7.2.2 资源价格市场化 170-174
7.3 承接产业转移减轻金融体系压力 174-181
7.3.1 产业转移的动因分析 175-177
7.3.2 产业转移的效应分析 177-179
7.3.3 促进产业转移的对策 179-181
7.4 小结 181-182
结论与展望 182-185
1、结论 182-183
2、展望 183-185
参考文献 185-193
致谢 193-194
金融管理毕业论文提纲
论文提纲的作用是在将毕业论文内容按照一定的构建搭建起来,金融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论文提纲怎么写呢?
摘要 4-6
Abstract 6-8
1 绪论 12-29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17
1.1.1 大而不倒问题的处理 12-14
1.1.2 或有可转债的创新实践 14-15
1.1.3 选题意义 15-17
1.2 文献综述 17-24
1.2.1 或有可转债合约设计的相关研究 17-20
1.2.2 或有可转债定价方法的相关研究 20-24
1.2.3 现有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24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24-29
1.3.1 研究内容 24-28
1.3.2 论文结构 28-29
2 理论基础 29-43
2.1 或有可转债概述 29-33
2.1.1 基本条款要素 29-31
2.1.2 运作流程 31-33
2.1.3 与传统可转债的主要区别 33
2.2 路径依赖原理 33-36
2.2.1 路径依赖概念 33-35
2.2.2 路径依赖原理在可转债条款设计中的应用 35-36
2.3 或有可转债定价拟应用的主要工具 36-43
2.3.1 二叉树模型 36-38
2.3.2 障碍期权定价公式 38-41
2.3.3 Jarrow-Turnbull模型 41-43
3 不含附加条款的或有可转债(CoCos)定价改进方法 43-56
3.1 问题的提出 43
3.2 基本假设 43-44
3.3 离散时间下的CoCos定价方法 44-48
3.4 连续时间下的CoCos定价方法 48-51
3.5 模拟分析 51-55
3.5.1 数据来源与参数取值 51-52
3.5.2 定价结果分析 52-53
3.5.3 参数敏感度分析 53-55
3.6 小结 55-56
4 含股权回购条款的或有可转债(SCCs)及其定价方法 56-69
4.1 问题的提出 56-57
4.2 SCCs合约的运作机理 57-60
4.3 SCCs定价模型的构建 60-64
4.3.1 基本假设 60-61
4.3.2 SCCs定价模型 61-64
4.4 模拟分析 64-68
4.4.1 数据来源与参数取值 64-65
4.4.2 定价结果分析 65-66
4.4.3 参数敏感度分析 66-68
4.5 小结 68-69
5 含股权回售与赎回条款的或有可转债(SPCCs)及其定价方法 69-83
5.1 问题的提出 69-70
5.2 SPCCs合约的运作机理 70-71
5.3 SPCCs定价模型的构建 71-77
5.3.1 基本假设 71-72
5.3.2 SPCCs定价模型 72-77
5.4 模拟分析 77-82
5.4.1 数据来源与参数取值 77-78
5.4.2 定价结果分析 78-79
5.4.3 参数敏感度分析 79-82
5.5 小结 82-83
6 关键定价参数取值对银行资本结构的影响以触发点为例 83-101
6.1 问题的提出 83
6.2 基本假设 83-85
6.3 不同触发点取值情形下的银行最优资本结构 85-92
6.3.1 含或有可转债的.银行资本结构 85-86
6.3.2 不同触发点取值情形下的最优资本结构 86-92
6.4 具体影响分析 92-95
6.5 模拟与讨论 95-99
6.5.1 参数设置 95
6.5.2 模拟结果与分析 95-99
6.6 小结 99-101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101-107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 101-103
7.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103-105
7.3 研究展望 105-107
参考文献 107-115
摘要 4-5
Abstract 5
1 绪论 8-19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8-10
1.1.1 研究背景 8-9
1.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9-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0-17
1.2.1 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分析的相关研究 10-12
1.2.2 系统性风险的微观分析的相关研究 12-13
1.2.3 系统性风险的测度研究的相关研究 13-16
1.2.4 现有文献评述 16-17
1.3 论文框架 17-19
2 理论基础 19-30
2.1 概念的界定 19-20
2.1.1 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 19
2.1.2 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和其他主要风险的辨析 19-20
2.2 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主要特征 20-22
2.2.1 传染性 20-21
2.2.2 风险与收益的非对称性 21
2.2.3 负外部性 21-22
2.3 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产生的原因 22-24
2.3.1 银行系统结构的脆弱性 22
2.3.2 银行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22-23
2.3.3 银行间复杂的信用关系 23-24
2.4 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测度方法 24-26
2.4.1 基于银行间关联关系的测度方法 24-25
2.4.2 自下而上的系统性风险度量 25
2.4.3 自上而下的系统性风险度量 25-26
2.5 巴塞尔协议Ⅲ的有关新规定 26-30
2.5.1 全新的资本标准和资本定义 26-27
2.5.2 引进并更新整体杠杆比率 27-28
2.5.3 加强流动性监管 28
2.5.4 系统性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28-30
3 基于Shapley值的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测算方法 30-35
3.1 模型基础 30-31
3.1.1 Shapley值理论介绍 30
3.1.2 ES模型介绍 30-31
3.2 基于Shapley值的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测算 31-34
3.2.1 模型的基本假定 31-32
3.2.2 相关变量的求解方法 32-34
3.3 本章小结 34-35
4 银行系统性风险测算的实证研究 35-49
4.1 数据描述 35
4.2 系统性风险的度量 35-43
4.2.1 实证方法基本步骤 35
4.2.2 各主要变量的计算 35-40
4.2.3 利用Shapley值法计算各银行系统性风险 40-43
4.3 影响系统性风险的因素识别 43-49
4.3.1 银行资产规模与系统性风险的关系 43-45
4.3.2 系统性风险主要影响因素的敏度分析 45-49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49-51
5.1 研究结论 49
5.2 研究展望 49-51
参考文献 51-55
附录A 关于(b)/_b/_t的证明 55-5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56-57
致谢 57-58
关于金融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提纲论文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方便作者可以根据论文提纲安排材料素材、对课题论文展开论证。以下是lw54我为您整理的金融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仅供参考。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提纲一
摘要 6-9
ABSTRACT 9-12
目录 13-18
第1章 绪论 18-40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8-24
1.1.1 研究背景 18-23
1.1.2 研究意义 23-24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24-35
1.2.1 国外文献综述 24-31
1.2.2 国内文献综述 31-35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5-38
1.3.1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35-38
1.3.2 研究方法 38
1.4 主要创新点 38-40
第2章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金融功能的理论基础 40-56
2.1 研究对象界定 40-46
2.1.1 资源 40-41
2.1.2 资源型区域 41-46
2.2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 46-49
2.2.1 经济发展目标的多元化 46-47
2.2.2 经济发展动力的转变 47-48
2.2.3 经济结构优化 48-49
2.3 金融功能理论 49-55
2.3.1 金融发展理论的.演进 49-51
2.3.2 金融功能理论框架 51-54
2.3.3 本研究在金融功能理论体系中的定位 54-55
2.4 小结 55-56
第3章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分析 56-86
3.1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演进及其与发达地区的比较 56-77
3.1.1 金融基础功能 56-61
3.1.2 金融核心功能 61-68
3.1.3 金融扩展功能 68-72
3.1.4 金融衍生功能 72-76
3.1.5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体系总结 76-77
3.2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演进的动力机制 77-82
3.2.1 内生机制 77-79
3.2.2 协调机制 79-80
3.2.3 效率机制 80-82
3.3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的演进方向 82-84
3.3.1 横向功能演进 82-83
3.3.2 纵向功能演进 83-84
3.4 小结 84-86
第4章 金融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功能及其作用机制 86-111
4.1 经济增长机制 86-87
4.2 结构优化机制 87-98
4.2.1 所有制结构优化机制 87-88
4.2.2 产业结构优化机制 88-90
4.2.3 分配结构优化机制 90-91
4.2.4 城乡结构优化机制 91-93
4.2.5 区域结构优化机制 93-98
4.3 发展动力传导机制 98-105
4.3.1 金融功能的消费效应 99-101
4.3.2 金融功能的资本化效应 101-103
4.3.3 金融功能的科技创新效应 103-105
4.4 效率实现机制 105-110
4.4.1 时间成本控制 106-107
4.4.2 资源配置效率 107-110
4.5 小结 110-111
第5章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证分析 111-139
5.1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评价 111-126
5.1.1 评价原则与方法 111-113
5.1.2 指标体系设计及权重分配 113-117
5.1.3 数据分析及结果 117-121
5.1.4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评价 121-126
5.2 资源型区域金融功能指标体系的设计 126-131
5.2.1 金融指标选取的相关研究综述 126-128
5.2.2 金融功能指标体系设计 128-131
5.3 实证分析过程 131-137
5.3.1 控制变量设定 131-133
5.3.2 模型的建立 133
5.3.3 平稳性检验 133-134
5.3.4 协整检验 134-135
5.3.5 回归分析 135-137
5.4 实证分析结果的启示 137-138
5.5 小结 138-139
第6章 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金融体系安排 139-155
6.1 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突破消除金融锁定 139-143
6.1.1 定向融资策略 139-141
6.1.2 产融结合策略 141-142
6.1.3 非公开融资策略 142-143
6.1.4 传统业务倾斜策略 143
6.2 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消除金融抑制 143-149
6.2.1 充分利用股票市场 144-146
6.2.2 大力推动债券市场融资 146-147
6.2.3 创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 147-148
6.2.4 规范非正规金融体系 148-149
6.3 充分发挥金融的避险及其衍生功能 149-152
6.3.1 积极培育保险市场 150-151
6.3.2 充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151-152
6.4 设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基金 152-153
6.5 提高金融机构综合竞争力 153-154
6.6 小结 154-155
第7章 金融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功能实现的外部条件 155-182
7.1 金融的外部协调 155-164
7.1.1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协调 155-160
7.1.2 金融发展与社会发展协调 160-162
7.1.3 金融发展与企业发展协调 162-164
7.2 推进市场化进程 164-174
7.2.1 金融市场化 164-170
7.2.2 资源价格市场化 170-174
7.3 承接产业转移减轻金融体系压力 174-181
7.3.1 产业转移的动因分析 175-177
7.3.2 产业转移的效应分析 177-179
7.3.3 促进产业转移的对策 179-181
7.4 小结 181-182
结论与展望 182-185
1、结论 182-183
2、展望 183-185
参考文献 185-193
致谢 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