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论文研究内容

发布时间: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的论文研究内容

关于幼儿同伴冲突的建议与启示论文

幼儿同伴冲突在幼儿园中很常见,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看到幼儿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执,有时甚至会发生言语或身体上的攻击行为。在幼儿同伴冲突中,教师和家长应当适时地对幼儿给予指导和帮助,并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习更多的策略来应对同伴冲突。

(一)幼儿同伴冲突的教育建议

1、家长应提高自身素质,完善教养方式。

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父母应首先做到,只有这样,幼儿的才能在潜移默化的家长影响下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完备的社会认知能力。父母应该随时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和了解内心世界,并尽可能理解幼儿的所感所想,以孩子的心态去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父母应努力感受幼儿的情绪,耐心地让幼儿发表看法意见,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使幼儿充满自信地与父母沟通,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充分信任与接受幼儿。同时,父母需要给孩子营造爱的氛围,家庭成员相互尊重,有利于孩子体验如何与别人和谐相处,而孩子在愉快的情绪背景下,也更乐于以积极的方式解决同伴冲突。

2、教师应形成科学的`冲突观,引导幼儿正确地解决同伴冲突。

首先,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如何正确地面对同伴冲突,如何在同伴冲突中以友好的方式解决同伴交往问题。

其次,教师在幼儿同伴冲突要尽量发掘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了解幼儿在同伴冲突时的真正需要。同时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基础上,放手让幼儿自己学会解决冲突。教师还要密切注意观察幼儿同伴冲突的动向,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干预措施。

(二)幼儿同伴冲突的启示

1、幼儿同伴冲突可以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仔细的观察,笔者发现在幼儿同伴冲突中,解决问题能力强的幼儿会使用协商、沟通等多种有积极意义的建设性策略。而相反沟通能力较差的幼儿则解决方式单一,并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够很好地解决同伴冲突。因此,通过幼儿在与同伴发生冲突中的互动,可以使幼儿分析和解决同伴冲突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2、幼儿同伴冲突可以提高幼儿人际交往的能。

虽然幼儿之间会频繁地发生大大小小的摩擦,但通过一系列的冲突,幼儿会进行自我学习和改变,幼儿会逐渐了解与同伴交往的规则,逐渐认识到什么样的行为能够被接受、什么样的行为会遭到拒绝;明白应该怎样向对方提出自己的观点,怎样说服别人等。

3、幼儿同伴冲突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随着幼儿的不断成长,幼儿不但用言语来进行争吵,还用来沟通,协商。大班幼儿在不断冲突、争执及解决冲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了他们逻辑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由于在冲突中,幼儿广泛的使用语言来解决问题,使幼儿之间的冲突尤其是肢体冲突锐减,协商、博弈的方式明显增多,在协商和博弈中,幼儿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想法,努力说服别人,其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手机知网 App24小时专家级知识服务打 开心理学幼儿同伴冲突的教育价值及对策初探西南师范大学 | 李丽君 在幼儿与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冲突是一种很常见的、基本的关系形态。它们是幼儿日常生活经验中的一部分,是必然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现象,因而不应该、也不可能被“消除”掉。笔者认为,幼儿与同伴的冲突过程既反映了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能的发展水平,同时又为他们在这些方面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富于挑战性的人际情境,具有对社会性各方面协同发展的作用,因而是一种最有价值的经验。 然而,许多教师并没有把握住这种可能意味着幼儿准备向学习跨出一步的时机,同伴冲突作为一种很有教育意义的形式,其教育价值未被充分认识,以至常常被忽略掉了。 关于同伴冲突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以往的有关研究内容极为欠缺。笔者通过对幼儿同伴冲突及教师介入情况的观察研究,从幼儿个体认知水平及环境因素两方面分析了引发幼儿间冲突的原因,深入挖掘了冲突情境对幼儿社会性各方面发展的潜在价值,并详细介绍了几种指导策略,旨在抓住幼儿生活中随机出现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冲突情境”,对其进行展开,使同伴冲突的价值由“潜在的”变为“现实的”,促进幼儿社会性各方面变化发展的实际发生。机构:西南师范大学领域:心理学;关键词:幼儿;同伴冲突;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技能;83 4392查看目录开通会员更优惠,尊享更多权益打开APP,下载管理本文硕士论文《西南师范大学》 2002年硕士论文论文一键智能排版排版交给我们,时间留给研究立即查看 >相似文献期刊硕士博士会议报纸在音乐声中静化幼儿心灵通俗歌曲2015年11期幼儿教师如何观察幼儿:来自人类学的启示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11期以食育为抓手促进幼儿劳动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林区教学2022年12期家园合作对幼儿劳动行为习惯的培养亚太教育2022年20期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的途径与方法亚太教育2022年20期积木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存在问题及策略分析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22年04期3—6岁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现状研究陇东学院学报2021年06期幼儿阅读,读什么?工会博览2021年36期在建构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行为的探究甘肃高师学报2021年06期幼儿自主阅读的现状与建议教育观察2021年48期更多 图书推荐社会认知周治金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02-0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36课姚瑜洁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9-09-16文明的冲突(美)塞缪尔·亨廷顿 #周琪等 新华出版社 2017-10-01企业与社会竺韵德 宁波出版社 2016-09-01人类与社会《科学新闻》杂志社#韦永芬 淡晓红 王晋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6-01-01孤独社会(日)菅野久美子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21-10-01更多 相关工具书简明音乐辞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邓小平理论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民俗文化大观吉林人民出版社英汉科技大词库黑龙江人民出版社颅底外科临床应用解剖学图谱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简明武术辞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更多 全部文献搜索搜 索App内打开登录注册充值文献期刊工具书图书文集首页搜索客户端充值帮助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2023中国知网(CNKI)皇帝秘史(世界卷)不管是中国皇帝,还是外国皇帝,皇帝都是历*神圣、最神秘...读懂三国的局围绕《三国演义》中的四个主要人物:曹操、诸葛亮、关羽...真吃对了,病就少了《真吃对了,病就少了》结合我国居民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胡大一医生浅谈心脏健康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心脑血管疾病发...蒙田随笔集蒙田是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很少...可塑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的35堂必修课心理学发现,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是有能力表现出截然...人间词话《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的代表作,是中国近代*负盛名的一部...脊柱好了,病就少了脊椎是整个骨骼架构的支柱,脊椎出问题,会压迫神经,造...拥抱抑郁《拥抱抑郁》是一部真实再现抑郁症患者治疗心路历程的作...喻世明言:绣像珍藏本《喻世明言》收录小说四十篇,题材涉及爱情、婚姻、家庭...皇帝秘史(世界卷)不管是中国皇帝,还是外国皇帝,皇帝都是历*神圣、最神秘...读懂三国的局围绕《三国演义》中的四个主要人物:曹操、诸葛亮、关羽...

中班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研究论文

论文的有关部分全部抄清完了,经过检查,再没有什么问题,把它装成册,再加上封面。论文的封面要朴素大方,要写出论文的题目、学校、科系、指导教师姓名、作者姓名、完成年月日。论文的题目的作者姓名一定要写在表皮上,不要写里面的补页上。

学前教育中同伴冲突问题研究摘 要 幼儿同伴冲突是在幼儿园中经常见到的情况,一开始被人们看做暴力行为而遭到广泛的禁止。但随着对学前教育研究的日渐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幼儿同伴冲突作为幼儿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只要教师和家长加以正确引导,不但有利于幼儿之间加深相互了解,而且有利于幼儿逐步去“自我中心化”和逐渐社会化。 关键词:学前教育 同伴 冲突 一、相关概念解析与界定1、冲突 从社会心理学来对冲突进行比较规范的界定大致可概括为: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需要同时存在而又处于互相矛盾中的一种心理状态;冲突是一个用来指相互对立的事件、动机、行动等情境的极为广义的术语;冲突是指两种或以上的动机和欲望不能并存,不能同时满足时人的一种心理变化。2、幼儿同伴冲突 幼儿同伴冲突是指幼儿与幼儿之间发生的对立的行为,幼儿的同伴冲突行为过程是互动的一个过程,在冲突中,冲突双方相互协调相互制约,成为了一个动态的矛盾冲突行为过程。二、幼儿同伴冲突的类型1、由资源占有引发的幼儿同伴冲突 资源包括学习教具、游戏玩具、加入游戏、空间位置等。幼儿往往会因为占有或争夺某种资源而与同伴发生冲突。2、由意见分歧引发的幼儿同伴冲突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主动发现问题和现象,对所发现的现象找到解释。由意见分歧引发的幼儿同伴冲突是指幼儿对事物或概念的认知与同伴不同而产生的冲突。3、由规则维护引发的幼儿同伴冲突 这里说的规则是指教师在幼儿日常活动中教导幼儿在游戏、教学、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纪律守则,比如在游戏时要注意安全,进餐时不能嬉笑打闹等。4、由故意挑衅引发的幼儿同伴冲突事件 故意挑衅行为包括言语挑衅行为或由动作引起的挑衅行为,在碰到爱招惹别人的幼儿时,性格较弱的孩子会选择躲避使冲突不了了之;而有的幼儿则会对对方采用武力,或者向老师告状。三、幼儿同伴冲突的积极影响1、幼儿同伴冲突可以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幼儿在与同伴发生冲突中的互动,使幼儿分析和解决同伴冲突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并逐渐学会用符合社会规范与要求的策略来解决与同伴发生的冲突。这样一来,幼儿就通过不断的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使其社会化发展得到根本的提升。2 、幼儿同伴冲突可以提高幼儿人际交往的能力 虽然幼儿之间会频繁地发生大大小小的摩擦,但通过一系列的冲突,幼儿会进行自我学习和改变,幼儿会逐渐了解与同伴交往的规则,逐渐认识到什么样的行为能够被接受、什么样的行为会遭到拒绝;明白应该怎样向对方提出自己的观点,怎样说服别人等。3、 幼儿同伴冲突可以提高幼儿社会认知的水平 幼儿间之所以会发生各种冲突是因为,幼儿的社会认知水平有限,而且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他们不了解别人会有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也不能在他人的立场上看问题,从而引起幼儿社会认知上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又会推动幼儿对客观世界进行认知重构。4 、幼儿同伴冲突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交流工具,幼儿处在语言表达能力飞速发展的时期。在同伴冲突解决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随着幼儿的不断成长,幼儿不但用言语来进行争吵,还用来沟通,协商。进一步发展了他们逻辑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四、教育建议1、教师应以专业眼光看待幼儿同伴冲突 教师应意识到同伴冲突对幼儿社会化发展的意义,在工作中不应禁止幼儿发生同伴冲突,而是要充分挖掘每一次幼儿同伴冲突事件的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把握这一隐性课程对幼儿的习惯、性格以及处事方式的影响,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如何正确地面对同伴冲突,如何在同伴冲突中以友好的方式解决同伴交往问题。2、教师应构建安全的同伴冲突解决情境 教师应理解和认识到幼儿同伴冲突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是幼儿社会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积极地关注幼儿同伴间的冲突,为幼儿提供锻炼其同伴交往问题解决能力的机会,使幼儿以积极的方式解决同伴交往问题。3、教师应引导幼儿正确地解决同伴冲突 教师应引导幼儿正确地解决冲突,使幼儿在同伴冲突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分享、合作等良好行为方式,从而使他们积极的社会行为得到保持和发展。教师在幼儿同伴冲突要尽量发掘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了解幼儿在同伴冲突时的真正需要。同时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基础上,放手让幼儿自己学会解决冲突。4、家长应提高自身素质,完善教养方式 作为父母,应注重发挥家庭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改善自己的教养方式。父母应该随时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和了解内心世界,并尽可能理解幼儿的所感所想,以孩子的心态去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父母应努力感受幼儿的情绪,耐心地让幼儿发表看法意见,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使幼儿充满自信地与父母沟通,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充分信任与接受幼儿。5、对社会的建议 我们谈的是幼儿的冲突问题,但是通过这个小问题折射出来的却是社会的大问题,可以说幼儿的行为习得、个性成长、思维发展都是社会因素有很大关系。因为不论是大人还是幼儿都是生活在社会之中,所以不能孤立地站在幼儿同伴冲突的立场上来分析问题。通过研究,我越来越注意到,幼儿同伴冲突问题是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用了整整一个章节的篇幅来规划学前教育,提出了加快学前教育立法;加强对学前教育的行政管理与科学规划;建立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加强幼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质量;加强引导督查,切实提高学前教育水平;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工作,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加大扶持力,给予民办幼儿园同等法律地位和待遇等一系列规划。与此同时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也提出了要加强学前教育建设的意见。政府大规模的对学前教育进行重视,一方面说明了国家和政府已经意识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也说明了学前教育存在缺失。 结 语幼儿的冲突问题是幼儿社会化的必然阶段,而在冲突中幼儿的各种表现,使用的各种策略,冲突的各种结局都是幼儿在不断自我成长中所学习的。幼儿冲突这个问题既牵扯到家庭,又牵扯到教师、社会和方方面面,可以说,幼儿在同伴冲突中的所作所为都是社会对其施加影响的结果,同时,这种对幼儿的影响在将来也会反作用于整个社会。通过研究幼儿同伴冲突的问题,我们既要看到幼儿同伴冲突的特点、分析原因,更要从这个问题引申开来,发现影响到学前教育的大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学前教育才能可持续地发展,我们的幼儿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参考文献[1] 李幼穗: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 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 仵金红:幼儿同伴冲突中教师教育行为研究,西南大学 2008 [4] 李春丽:5-6岁幼儿同伴交往问题解决方式的研究,西北师范大学 2006 [5] 张博:交往缺失 学前教育中的交往问题,学前教育 2000[6] 王练:家长如何正确处理幼儿同伴冲突,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8[7] 杨蕴芳: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与矫正,学前教育 2005[8] 张文军:幼儿主体性发展与同伴交往 ,学前教育 2001

幼儿同伴冲突的含义: 所谓幼儿的同伴冲突是指幼儿个体与个体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对抗状态或相互对立的行为过程,是幼儿间的一种重要的社会交往形式。可以这样理解: 首先,幼儿同伴冲突是频繁而短暂的。在幼儿之间经常发生一些对立或对抗,而这种对立或对抗是短暂的。同时冲突现象又是十分频繁的。在幼儿阶段,小班幼儿的冲突往往更加频繁。 其次,幼儿同伴冲突是一种相互对立的行为过程。没有对立就没有冲突。往往“冲突双方有直接的、公开的、面对面的对立”2,其中,既有心理上的也有行为上的对立。 再次,幼儿同伴冲突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互动过程。这种互动关系至少产生于两个个体之间。在这一特殊的互动过程中,双方行为相互制约。 第四,幼儿同伴冲突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交往形式,是幼儿社会化的动因之一。适度的冲突可促进幼儿不断的社会化。 最后,幼儿同伴冲突是以一方反对另一方开始的,但同时这种反对也要得到另一方的对抗,这样才能构成真正的冲突。 当冲突来临时,教师就可以从容面对善加引导。现对教师可采取的主要途径进行: 1 移情训练法 移情是指儿童在觉察他人情绪反应时所体验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应,是理解和共享他人感情的能力。5 移情训练是通过对受训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活动,提高他们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分享能力。这种方法重在让幼儿进行情感换位及体验人他人的情绪情感。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冲突情境对幼儿进行移情训练。例如,面对采用消极策略的幼儿,教师可以对其进行移情训练,让幼儿进行情感换位体验。首先,教师要帮助幼儿讲出所发生的事情,同时,教师要保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教师要给每个幼儿各自陈述事件的机会,让其表达对事件的看法。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幼儿讲出对方的感受。开始时幼儿可能仍会坚持为自己辩解,将事情归咎以对方。此时,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幼儿观察对方的表情,从而体验对方的感受。此外,教师还要帮助幼儿找出办法,让对方感觉好起来。 2 情境表演法 情境表演法是模仿某种具体的冲突情境,让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并产生符合所演角色的行为。 在情境表演中幼儿可以感知自己的角色及理解他人的感受。对幼儿社会技能的提高极有好处。教师可预先设计冲突主题(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提供生动具体的冲突事件让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体验各自角色及对方的情绪,并让幼儿说出这种感受。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失败式结果的冲突中(玩具争抢),幼儿为了想玩他人手中的玩具而直接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想法。此时,教师可以利用该冲突事件,参与到角色扮演中,充当玩具的拥有者,让想得到该玩具的幼儿来要。教师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方式引导其下一步的行为。如果幼儿说话态度强硬,教师应引导其温柔一些表达。还可以互换角色,使其更好地体验同伴的情绪情感。 3 艺术陶冶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故事或儿来陶冶幼儿的情绪情感,使他们体验积极的情绪情感,促使幼儿乐于交往、善于交往。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冲突类型分别设计编写故事,通过生动具体的故事让幼儿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情绪。例如,在双赢式结果的冲突故事中,教师要表扬故事中人物的做法,鼓励幼儿的良好行为,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此外,教师还可利用本班平时发生的幼儿冲突,改变冲突双方的名字,编成情节生动的小故事,并配上表情图片,先将故事讲给幼儿听,在幼儿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让幼儿为故事中人物配上适当的表情图片,或者让幼儿自己动手画上适合的表情,旨在培养幼儿识别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能力。 4 日常训练法 这种方法是在日常生活中或活动中寻求机会,创设条件来进行教育。例如,在美术活动中,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中每人一套彩笔。但是,对于其他物品(如胶水)就可以少备一些,这样可为幼儿创造一个与他人交往和沟通的机会,锻炼幼儿交往能力。这样当类似玩具争抢等冲突时,幼儿就有可能采用轮流或交换等方式来解决冲突。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认识表情的活动,让幼儿学会读懂他人的表情,增加感性认识,对移情训练也有一定好处。 5 适当的规则教育 幼儿园中有些冲突是由于幼儿不懂得遵守规则造成的。因此,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规则教育。而这种规则教育一定要寓于游戏或其他教学活动中,使幼儿在学习、游戏及交往过程中遵守一定的规则,提高其社会交往的技能和水平。 综上所述,幼儿同伴冲突是幼儿社会交往的重要形式,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应从幼儿同伴冲突的类型出发,正确认识和处理幼儿同伴冲突,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推动幼儿社会化的进程。

关于幼儿同伴冲突的建议与启示论文

幼儿同伴冲突在幼儿园中很常见,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看到幼儿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执,有时甚至会发生言语或身体上的攻击行为。在幼儿同伴冲突中,教师和家长应当适时地对幼儿给予指导和帮助,并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习更多的策略来应对同伴冲突。

(一)幼儿同伴冲突的教育建议

1、家长应提高自身素质,完善教养方式。

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父母应首先做到,只有这样,幼儿的才能在潜移默化的家长影响下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完备的社会认知能力。父母应该随时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和了解内心世界,并尽可能理解幼儿的所感所想,以孩子的心态去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父母应努力感受幼儿的情绪,耐心地让幼儿发表看法意见,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使幼儿充满自信地与父母沟通,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充分信任与接受幼儿。同时,父母需要给孩子营造爱的氛围,家庭成员相互尊重,有利于孩子体验如何与别人和谐相处,而孩子在愉快的情绪背景下,也更乐于以积极的方式解决同伴冲突。

2、教师应形成科学的`冲突观,引导幼儿正确地解决同伴冲突。

首先,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如何正确地面对同伴冲突,如何在同伴冲突中以友好的方式解决同伴交往问题。

其次,教师在幼儿同伴冲突要尽量发掘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了解幼儿在同伴冲突时的真正需要。同时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基础上,放手让幼儿自己学会解决冲突。教师还要密切注意观察幼儿同伴冲突的动向,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干预措施。

(二)幼儿同伴冲突的启示

1、幼儿同伴冲突可以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仔细的观察,笔者发现在幼儿同伴冲突中,解决问题能力强的幼儿会使用协商、沟通等多种有积极意义的建设性策略。而相反沟通能力较差的幼儿则解决方式单一,并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够很好地解决同伴冲突。因此,通过幼儿在与同伴发生冲突中的互动,可以使幼儿分析和解决同伴冲突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2、幼儿同伴冲突可以提高幼儿人际交往的能。

虽然幼儿之间会频繁地发生大大小小的摩擦,但通过一系列的冲突,幼儿会进行自我学习和改变,幼儿会逐渐了解与同伴交往的规则,逐渐认识到什么样的行为能够被接受、什么样的行为会遭到拒绝;明白应该怎样向对方提出自己的观点,怎样说服别人等。

3、幼儿同伴冲突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随着幼儿的不断成长,幼儿不但用言语来进行争吵,还用来沟通,协商。大班幼儿在不断冲突、争执及解决冲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了他们逻辑思维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由于在冲突中,幼儿广泛的使用语言来解决问题,使幼儿之间的冲突尤其是肢体冲突锐减,协商、博弈的方式明显增多,在协商和博弈中,幼儿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想法,努力说服别人,其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小班幼儿同伴冲突论文答辩

1.家庭教育中教养方式不恰当在有的家长看来,家长的任务是让幼儿吃好,穿好,不生病。家长对幼儿的衣食及身体保健舍得投资,却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现代家庭中,存在重健康知识灌输,轻行为习惯培养;重饮食营养摄入,轻情感需要的满足;重成人包代替,轻幼儿独立性培养。独生子女现象,造成对孩子溺爱非常普及。如有一个小女孩的裙子被别人摆了一下,她冲上去抓别人的脸,老师刚要准备和她谈谈,她就大声哭着说:“我爸爸知道你批评我,会心疼的。”而家长知道这事后,却一笑了之。又如孩子在家中谈论幼儿园的开心事或问一些问题,家长嫌烦,不理睬。孩子感受不到情绪上的快乐和满足,长久下去自然会冷淡。2.家庭教育中父母榜样的作用家长总是希望孩子改掉坏毛病,一旦发现孩子的问题,都免不了一通数落甚至责打。然而,家长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在孩子身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了。例如,家长的性格很随意,对发生的事情不介意,得过且过,他想要求孩子事事严谨就很难。另外,离异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孩子看见了准备离婚的父母之间的战争,感到很害怕,会变得非常胆小。也有孩子为避免受欺负而主动出击,打骂同学。所以,孩子身上发现的心理问题,家长首先要分析一下自己是否也有行为不当之处。3.家长的教育观点不一样有不少家长在心理咨询中反映孩子有说谎的毛病。说谎的原因很多,比如学龄前幼儿分不清现实和想象,家长把孩子说出来的想象误以为是说谎,这实际是幼儿趋利避害的本能,但也有家长需要检讨的地方。例如,如果幼儿在幼儿园出现问题,幼儿园教师找家长,父亲回家批评一下,让下次改正就可以,找母亲的话,孩子回家就免不了要受皮肉之苦,孩子又总结出来可以从父亲那里得到好处。久而久之,孩子在父亲和母亲面前说不一样的话,在老师面前和在家长面前也说不一样的话。说谎的坏习惯就养成了。4.以成人的视角看问题有些事情对于孩子来讲是好事或无所谓的事,而有些家长看待这些事的角度却有问题。如看到老师让幼儿在幼儿园捡树叶而自己聊天,家长认为这样的活老师自己不参与,幼儿也不用干。家长从成人的角度认为这是对幼儿不公平,而幼儿自己认为这是集体活动,很有趣。这样家长的观点和孩子的感受完全相反,反而让孩子无所适从,或者长大以后就学会人际交往中斤斤计较,偷懒耍滑。5.祖辈与保姆代养的问题一般情况下,父母忙于工作无法全身心照顾孩子,必然会请老人或保姆帮忙照看孩子。一方面祖辈和保姆的知识水平通常较父母要低,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看管孩子而不是教育孩子,所以他们给孩子心理成长上的帮助远不如父母;另一方面祖辈和保姆为避免孩子受伤,总是限制孩子的活动,或吓唬孩子有危险,这也使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受到影响,比如运动能力差、不敢尝试新事物、胆小懦弱、夸大危险、依赖等。对策与建议1.要不断给孩子以积极的评价,并且要及时地表扬。为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表扬,这样坚持做下去才能使孩子渐渐恢复自信心,逐渐做得更好。2.要注意改变家长自己的形象。如果你不满意孩子的某些特点,检查一下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表现,如有,要鼓励孩子和自己一起改正。3.要给孩子的进步留有余地。给孩子提出的要求应该是孩子经过努力能够做到的,否则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尊心。4.积极调整家长自己的心态。尽可能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与同事交往、对社会的态度都尽可能从善意的角度来理解和评价,这样才能在内心产生宽容的心态,对自己孩子的评价才能是积极向上的。5.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参与家务,充分发挥合作的功能;让孩子在家中享有民主平等的地位,加强与孩子的交流。6.加强与幼儿园教师的联系,及与孩子同伴家长的交往,及时了解孩子的状况。7.家长必须掌握幼儿身心健康的基本知识。如碰到自己解决不了的有关孩子心理困扰、心理障碍时要及时找专家咨询。

1.原因  (1)家庭因素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对其任何要求都无条件满足,养成了孩子“小皇帝”“小公主”的心态。这使其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形成了极强的占有欲,一旦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要占为已有;还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孩子稍有差错就对其训斥甚至打骂,造成了孩子暴躁的性格,当其遭到打骂后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并把这种情绪转嫁到他人身上,以打骂别的小朋友来达到自己发泄的目的,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攻击行为;此外,长期生活在冷漠、残缺的家庭环境中,会使幼儿缺少必要的关爱,造成其古怪、敌对的性格,甚至产生攻击行为。  (2)社会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研究表明,儿童的模仿能力极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却很差,出于好玩或好奇的心理,经常会模仿周围或电视中的攻击行为。而且,如果孩子在几次攻击中尝到了甜头,就会使这种行为加强。  2.对策  首先,在幼儿园里,给幼儿创设良好、宽松的环境,不要使其因为无意间的拥挤和碰撞而引发冲突。还要保证玩具的数量,避免幼儿间的争抢。在生活中,让他们远离过于暴力的东西。其次,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要在孩子面前做出攻击行为,更不能因为怕孩子受到欺负而鼓励其攻击别人。平时看到孩子打骂、抓、咬或踢别人时,要及时制止,绝不能置之不理。  最后,家长、幼儿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改正其不良行为。如针对幼儿比较害怕孤独这一点,可以对其实施惩罚。在园中大家一起玩时,可以罚他在旁边一个人站着,但时间不要过长。在家里也可以采取定时隔离法,即一旦发现孩子有攻击行为就让其在一个角落里面壁3~4分钟。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对其进行惩罚。而且由于他们的记性较差,惩罚一定要及时。地点最好也不要改变。  这种方法也许一次不是很见效,要多次重复才会使孩子建立良好行为。也可进行情感体验教育,通过上孩子回忆摔倒时的疼痛感等来体验被攻击者的感受,从而减少这种侵犯行为。教师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或情境游戏,把有攻击行为的孩子置身于被攻击者的位置,让他设身处地感受对方的心情,这样也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了良好行为,或稍微有一点好的变化,就要对其进行鼓励,可以达到强化的目的。  4岁的阳阳是班里的“小霸王”。平时做游戏或吃饭时,有

手机知网 App24小时专家级知识服务打 开心理学幼儿同伴冲突的教育价值及对策初探西南师范大学 | 李丽君 在幼儿与同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冲突是一种很常见的、基本的关系形态。它们是幼儿日常生活经验中的一部分,是必然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现象,因而不应该、也不可能被“消除”掉。笔者认为,幼儿与同伴的冲突过程既反映了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能的发展水平,同时又为他们在这些方面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富于挑战性的人际情境,具有对社会性各方面协同发展的作用,因而是一种最有价值的经验。 然而,许多教师并没有把握住这种可能意味着幼儿准备向学习跨出一步的时机,同伴冲突作为一种很有教育意义的形式,其教育价值未被充分认识,以至常常被忽略掉了。 关于同伴冲突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以往的有关研究内容极为欠缺。笔者通过对幼儿同伴冲突及教师介入情况的观察研究,从幼儿个体认知水平及环境因素两方面分析了引发幼儿间冲突的原因,深入挖掘了冲突情境对幼儿社会性各方面发展的潜在价值,并详细介绍了几种指导策略,旨在抓住幼儿生活中随机出现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冲突情境”,对其进行展开,使同伴冲突的价值由“潜在的”变为“现实的”,促进幼儿社会性各方面变化发展的实际发生。机构:西南师范大学领域:心理学;关键词:幼儿;同伴冲突;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技能;83 4392查看目录开通会员更优惠,尊享更多权益打开APP,下载管理本文硕士论文《西南师范大学》 2002年硕士论文论文一键智能排版排版交给我们,时间留给研究立即查看 >相似文献期刊硕士博士会议报纸在音乐声中静化幼儿心灵通俗歌曲2015年11期幼儿教师如何观察幼儿:来自人类学的启示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11期以食育为抓手促进幼儿劳动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林区教学2022年12期家园合作对幼儿劳动行为习惯的培养亚太教育2022年20期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的途径与方法亚太教育2022年20期积木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存在问题及策略分析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22年04期3—6岁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现状研究陇东学院学报2021年06期幼儿阅读,读什么?工会博览2021年36期在建构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行为的探究甘肃高师学报2021年06期幼儿自主阅读的现状与建议教育观察2021年48期更多 图书推荐社会认知周治金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02-0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36课姚瑜洁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9-09-16文明的冲突(美)塞缪尔·亨廷顿 #周琪等 新华出版社 2017-10-01企业与社会竺韵德 宁波出版社 2016-09-01人类与社会《科学新闻》杂志社#韦永芬 淡晓红 王晋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6-01-01孤独社会(日)菅野久美子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21-10-01更多 相关工具书简明音乐辞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邓小平理论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民俗文化大观吉林人民出版社英汉科技大词库黑龙江人民出版社颅底外科临床应用解剖学图谱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简明武术辞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更多 全部文献搜索搜 索App内打开登录注册充值文献期刊工具书图书文集首页搜索客户端充值帮助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2023中国知网(CNKI)皇帝秘史(世界卷)不管是中国皇帝,还是外国皇帝,皇帝都是历*神圣、最神秘...读懂三国的局围绕《三国演义》中的四个主要人物:曹操、诸葛亮、关羽...真吃对了,病就少了《真吃对了,病就少了》结合我国居民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胡大一医生浅谈心脏健康 近年来,世界各国的心脑血管疾病发...蒙田随笔集蒙田是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很少...可塑的我:自我发展心理学的35堂必修课心理学发现,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是有能力表现出截然...人间词话《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的代表作,是中国近代*负盛名的一部...脊柱好了,病就少了脊椎是整个骨骼架构的支柱,脊椎出问题,会压迫神经,造...拥抱抑郁《拥抱抑郁》是一部真实再现抑郁症患者治疗心路历程的作...喻世明言:绣像珍藏本《喻世明言》收录小说四十篇,题材涉及爱情、婚姻、家庭...皇帝秘史(世界卷)不管是中国皇帝,还是外国皇帝,皇帝都是历*神圣、最神秘...读懂三国的局围绕《三国演义》中的四个主要人物:曹操、诸葛亮、关羽...

为什么要选这个题目 幼儿同伴冲突中教师教育行为研究

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研究论文

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但应该有很多没有写过关于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论文吧。此类论文写法与一般论文不同,那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论文怎么写呢?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 摘要 ] :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我国的家庭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由于缺少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造成了诸如以自我为中心、攻击性强、不合群等不良习气。因此,作为小班幼儿,同伴关系在交往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本文研究了小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通过观察与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1.为幼儿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2.教给幼儿一些交往的技能。3.教师应善于观察幼儿的交往行为,适时地评价。4.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友好交往。

[ 关键词 ] : 小班幼儿 交往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要把学习初步的交往列为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可见,培养人的交往能力显得多么的重要,当代的幼儿是21世纪的主人,新的世纪对新一代有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高智商的头脑、健康的身心,更要有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交往能力。一个活泼开朗、乐于与人相处的孩子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成人的喜爱,并容易适应新的环境。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我国的家庭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由于缺少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造成了诸如以自我为中心、攻击性强、不合群等不良习气。因此,作为小班幼儿,同伴关系在交往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孩子与同伴交往是克服性格孤僻和自我中心的良好途径。交往对孩子具有独特的心理价值,这是亲子关系代替不了的。”

二、概念的界定:

同伴交往态度:是指幼儿与人交往过程中通过内心的体验表现出来的外在的态度倾向。

友好行为:是幼儿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同伴间的分享、助人、谦让等行为。

交往能力:是孩子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所运用的交往策略、交往技能以及建立与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三、研究与策略

在幼儿同伴交往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中,我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为幼儿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1.组织丰富的活动创造交往的机会。

小班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最主要形式是游戏。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它是儿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方式。在游戏活动中,儿童实际上是通过社会角色的扮演来学习人际之间的交往,从游戏的角色分配和游戏的材料的使用来看,常常需要儿童学会协调,而这种协调能力正是与同伴交往中逐步学会的。尽管小班幼儿有了同伴交往的需要和初步的能力,但是受自我中心心理特点及现代家庭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些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较少。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多为幼儿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在游戏中他们可以学习合作、互助、轮流、分享,学习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学习如何与他人共同生活。如:多组织幼儿一起拼图、搭积木、作画、看图书、玩娃娃等。教师应想办法为幼儿创造、提供与同伴交往学习和游戏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交往。在建构游戏、角色游戏中,幼儿必须共同商量、互相配合、友好交往,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

作为教师,既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幼儿交往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提供交往的机会。

2.创设教育环境,提供锻炼机会。

依据阶段目标,创设与主题相一致的幼儿园环境,提供锻炼机会,促进幼儿交往能力提高。例如:在培养幼儿交往语言中,把幼儿园环境布置成“我和小动物打电话”,刺激幼儿有想说的愿望,并会想想该说什么?怎么说?然后提供玩具让幼儿模仿和对话,使幼儿在场景中获得交往语言的提高。有计划地安排社会性教育活动,利用“家长社区资源”组织幼儿在社区活动,通过社会交往扩大幼儿与社会的接触。例如:与社区老人接触,到同伴家作客等,以发挥多种教育途径的功能,并让家长在参与过程中,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的,达到同步教育的效果。

(二)教给幼儿一些交往的技能。

幼儿之间有种天然的亲和力,他们喜欢在一起游戏,但在游戏时却常常会出现各自游戏、互不干扰的局面,或互相攻击、争抢玩具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

教给他们一些同伴间友好交往的技能是非常必要的。

(1)教幼儿待人礼貌、热情。

在幼儿群体中,可以发现那些乐于将自己的玩具、图书、食品与人分享,对人热情有礼貌的孩子常常能成为许多孩子的玩伴。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儿遇人主动问好,告别时说“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接受别人帮助后应说“谢谢”,无意中碰到别人要说“对不起”,接受别人道歉时应说“没关系”。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品行感染幼儿,对于幼儿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和情感,及时给予正面强化,使幼儿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2)教给幼儿主动交往的方法。

小班幼儿间的交往大多是围绕玩具而发生的。他们为玩具而发生争抢行为,或者通过玩具而向同伴表示邀请。我们鼓励幼儿将家中的玩具带到幼儿园来,在集体面前介绍给同伴。在活动中,我们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启发幼儿加强同伴间的交往,如“你想玩他的玩具该怎么说?”“你想和谁一起玩玩具?”“你们是怎么玩的?”

除了玩具,还启发幼儿把家中的图书、小食品拿来与小朋友一起分享,跟小朋友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动画片,和小朋友拉拉手表示友好,和小朋友协商游戏的玩法等。让幼儿学会主动交往。

(三)善于观察幼儿的交往行为,适时地评价。

活动评价:是指对照活动目标,对由于活动行为而发生的变化所进行的价值判断。

(1)活动中的评价。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进行评价应注意评价的随机性,即评价应紧跟着幼儿的活动进行。随机评价的方法应多样化。

当发现幼儿在活动中正确的交往行为时,及时表扬鼓励,发挥榜样作用,使其他的幼儿知道这样做是对的,并在活动中去模仿;在发现不正确的行为时,要及时指出来并教给他应该怎样去做。如幼儿在借积木或插塑不成功时,老师告诉他借别人东西要有礼貌,要看着别人的眼睛用商量与恳求的语气来说,并示范给他看,让他按老师的样子再试一次。这样幼儿就把这一交往技能深深的印在了脑子里,知道以后该怎么做。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我能够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能商量着、合作着搭,真好!”“你们俩配合得真好!”进一步强化交往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交往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

关注过程,强调过程与评价的整合,使评价自然而然地伴随过程的开展而进行,这就是过程性评价的思想。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终结性评价。

(2)活动后的评价。

评价应主要针对两方面:一是对于那些成功交往合作完成主题的幼儿,一起讲一讲哪里完成的好?哪个小朋友活动中表现出色,为什么出色?哪些做法是对的?评价后及时发一些小礼物表示对他们合作成功的奖励,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使他们体会成功的快乐,知道只有通过大家集体一起努力才能成功。对于没能完成的主题,引导幼儿想一想为什么没有完成,分析问题出在哪里,哪些做法是不对的,需要改正,下一次应该怎样做?通过这两方面的评价,既强化了幼儿的正确、积极的交往行为;又能使幼儿找到自己活动中的弱点与不足,知道怎样避免与改正。

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评价下,幼儿与同伴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回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让幼儿体验到一种成就感,体验到“学会本领”的喜悦,从而产生一种积极投入的内部动力,这有利于促进孩子有益经验的形成和积累。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所以评价应注重儿童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及时发现孩子萌发的智慧的火花,适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四、实施成效

(一)小班幼儿已形成了通过语言进行交往的基本能力。

通过加强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通过情境表演、互换角色练习、共同建构、合作比赛等有趣的游戏,幼儿已经习得一些交往语言,如:用以协调双方行为的商量用语:“这样可以吗”、“好吗?”、“行不行?”;表示关心别人的安慰用语:“别害怕”、“没关系”、“别着急”、“我能帮助你吗?”;表示不愉快的不满用语:“我生气了”“我不喜欢你这样”;表示不同意的拒绝用语:“不!”、“不喜欢”、“不愿意”等,这丰富了幼儿语言交往的形式和内容。而且幼儿习得的这些交往语言,我们在日让生活中引导幼儿进行迁移,如:幼儿学会说:“请你帮帮我,好吗?” “请……好吗?” “请让一让,行吗?”“请和我一起玩,好吗?”“请你来娃娃家做客,好吗?”…游戏中,除了强化幼儿语言的交往功能,我们还引导幼儿共同商量,确定主题,制定游戏规则,鼓励幼儿通过协商分配角色,各游戏成员有机地进行交往,从中掌握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逐步摆脱“自我中心”的意识。孩子们在游戏体验到了好朋友一起玩的快乐,已经逐步学会了合作、谦让、互换、轮流、妥协等协调同伴关系的技能。

(二)幼儿在交往行为上出现了可喜变化。

很多孩子从刚开始的个人玩到后来的合作着玩,幼儿玩得自在而融洽,学会了许多礼貌用语,增强了同伴间的友好关系,提高了交往能力。如在《丁冬小门铃》的音乐游戏中,我先让幼儿自己找同伴,然后与同伴商量,谁做客人,谁做主人。幼儿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游戏。在游戏中我经常让幼儿自由组合,自由分配角色,小朋友游戏的兴趣更浓,游戏得更带劲,幼儿在活动中合作交往的意识也强了。例如:在角色游戏“过家家”中,儿童商量分配角色,有当妈妈的,有当爸爸的,有当奶奶的,每个角色各尽其责,像一个家庭一样活动。在这个游戏活动过程中,孩子学习相互配合,互相谦让,发展了同伴之间的友好关系,提高了游戏的协作性。

(三)促进了游戏活动的质量提高 。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参于到游戏中去,角色扮演的过程也即幼儿学习榜样的过程,注重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提升了游戏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能力。

根据幼儿的认识水平,将若干个主题同时进行,如娃娃家、商店、医院、开汽车等,让幼儿自由选择。如结构游戏中开展小组交往合作活动,既能使幼儿积极主动的充分参与,在参与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又能使幼儿在享有操作自由的前提下,得到动手操作、想象、创造等能力方面的有效发展。角色游戏中幼儿从思想上尽量摆脱自我,而以所扮演角色自居,想角色所想, 急角色所急,体验角色的情感需要。例如:我们在活动室里设立娃娃家角、医院角、表演角等,让幼儿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不但能掌握社会行为规范,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而且能学习不同的角色间的交往方式 :“娃娃”与“长辈”的交往、“医生”与“病人”的交往、“营业员”与“顾客”的交往等,孩子们你来我往,能保持愉快的情绪,更增添了幼儿交往的兴趣。幼儿在游戏角色中活动,扮演着各种角色,逐步认识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不断学习着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使同情心、责任感得到发展,并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

(四)家长对孩子交往能力的提升给予积极的评价。

很多家长和我们交流时都说,自己的孩子有了交往的愿望。客人到自己家里来,应怎样招待;去客人家时,应该怎样说、怎样做;在公共场所应该 怎么说、怎么做。如来园时要有礼貌地招呼老师和同伴;家中有小客人时,孩子在提醒下拿出好吃的食物招待客人,拿出喜爱的玩具与小伙伴一起玩。孩子逐渐学会了善待别人,和伙伴友好相处,让孩子学会谦让,久而久之孩子就和同伴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关系。吃东西时,孩子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还能考虑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独占的念头,自私的心理已经逐渐克服。

五、不足与展望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必须依附在一定的活动中,而游戏就是这样一种适宜幼儿交往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要让幼儿同伴间形成良好的交往习惯还有过程。这个过程要延展到一日活动的各个领域,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凭说教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为孩子创设各种交往环境与机会,进行悉心指导,使孩子获得积极的交往的体验,在人际交往中逐渐地学会待人处事,并从中体验到人际交往的乐趣,以便逐步提高孩子同伴交往的能力。

参考文献

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2002.4 江苏教育出版社

⒉袁爱玲何秀英著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291-297页

⒊主编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5页

⒋R.E.Slavaing著,姚梅林等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版。 第18-21页

⒌洪秀敏,《幼儿社会性交往的生态学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4期 第31页

⒍ 刁培萼吴也显等著《智慧型教师素质探新》[M] 2005.5 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115页

⒎ 刘炎编著《幼儿园教育概论[M]》1999.8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第57页

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编:《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39页

⒐华爱华著:《学前教育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53-172页

⒑裴锑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8年6月 第305页

⒒ 张博著《现代幼儿教育观念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 第24页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是幼儿最重要的社会交往能力之一。它有利于幼儿摆脱自我中心,增强幼儿的情感支持,促进其亲社会行为、社会交往能力、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发展。

1.交往是幼儿的基本需要

孩子从小就表现出与人交往的需要:当妈妈喂婴儿吃奶时,孩子会用眼睛看着妈妈或者微笑,这是亲子之情的流露和表现;孩子也非常喜欢跟小伙伴交往,即使不认识,只要碰在一起,八、九个月大的婴儿便会互相摸抓,以表示亲热,年龄大一点的则因为有共同的乐趣、相互能懂的语言,很自然地在一起玩耍。而且当孩子的这种交往需要得到满足时,往往特别高兴。因此,家长应正确认识幼儿与人交往的需要,有意识地创设交往的条件,满足孩子情感上的需要。

2.交往有利于孩子的智能发展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人际交往是一种基本智能,指能够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图、动机和感觉,并运用语言、动作、手势、表情、眼神等方式与他人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能力。2~6岁是人际交往智能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年纪的孩子,当妈妈生病时,能理解、感受妈妈的难受,并且说一些关心的话语;对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能够学会克制独占、利己的想法,能与他人共同协商等等。最近,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人际交往能力是教育的四个支柱之一,儿童早期的人际交往技能、交往状况会深深影响其未来的人际关系、自尊,甚至幸福生活。

3.交往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人际关系代表着人的心理适应水平、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人际交往不良常常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缺少正常人际交往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如下适应困难:拘谨胆小、害羞怕生、孤僻退缩,或自我中心、不能合作、任性攻击。而人际交往中的尊重、分享、合作、关心则是预防和治疗这类心理问题的灵丹妙药。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水平,对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各种心理疾病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浅谈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发展中班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幼儿通过交往,可以学会合作、分享、协调等社会交往技能。《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在《人的教育》中也说道:“儿童早期的游戏,是具有深刻意义的,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可见,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幼儿园中,角色游戏是最具社会性的一种交往形式。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体验并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从而排除自我中心,积极参与交往求得与环境的融洽和谐。

【正文】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我们的孩子面临的将是一个更加开放、竞争更为激烈、人际关系更趋多元的社会,这时仅仅靠智力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具有良好身心发展和较强社会交往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未来社会,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因此,儿童交往能力的发展已得到我们的普遍关注。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一个人社会交往能力的迅速发展时期,是其实现社会化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幼儿通过交往,可以学会合作、分享、协调、助人等社会交往技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德国幼儿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福禄贝尔在他的《人的教育》中说道:“儿童早期的游戏,不是无关重要的。它的非常严肃,而且具有深刻的意义儿童早期的各种游戏,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因为,整个人就在游戏中,在他最柔嫩的性情中,在他最内在的倾向中发展和表现的。”正如福禄贝尔所说,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中,角色游戏最适合幼儿身心游戏发展的需要,是最具典型、最具特色、最具有社会性的一种交往形式。角色游戏中,儿童的角色游戏水平和他们在同伴心目的地位对他们社会性技能的形成有着显著的关系。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体验并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从而排除自我中心,积极参与交往求得与环境的融洽和谐。同时,游戏中出现的冲突又可能导致儿童认知过程的不平衡,引发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协调,并从中得以新的学习和发展,以进一步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中班年龄阶段,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关键时期。此时,无论是认知发展水平,还是交往的兴趣和需要都趋向于成熟。幼儿的视野已经不再局限于自我为中心的小世界里,他们会因为在游戏和同伴一起嬉戏而感到快乐;他们也会因为在游戏中成功地为同伴服务感到高兴。他们渴望与同伴交往,但是,很多时候却不知道怎样与同伴交往。发现这样的问题后,我仔细思考,最后决定从幼儿最乐于接受的角色游戏下手,引导幼儿通过角色游戏学习交往,掌握一些有效的交往方法。因为,角色游戏突出的特点在于,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等都是依照幼儿的兴趣、意愿、经验进行的,它非常符合幼儿交往的需要。可以说,角色游戏就是幼儿交往的乐园。

一、角色游戏的开展,为幼儿提供了社会交往的机会。

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对幼儿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在交往中,幼儿逐渐熟悉、认识周围的人和事,了解自己和同伴的想法、行为、愿望与要求,理解他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学习与同伴分享、互相谦让、合作等人际交往技能。角色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学习怎样与同伴相处,怎样处理和协调同伴之间的关系,共同完成活动。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自己分配商量角色,谁来当妈妈,谁来当爸爸,谁来当宝宝。爸爸负责烧饭,妈妈负责带宝宝。每个人各尽其责,像一个家庭一样活动。再比如,玩小吃店游戏的孩子必须在选择游戏之后,互相商量决定,谁来扮演老板,谁来扮演服务员。必须自己商量决定老板负责做什么事,而服务员又应该负责做什么事。在这样共同商量决定过程中,幼儿学习相互配合,互相谦让,也发展了同伴之间的友好关系。也只有在角色游戏中,才可以让幼儿有这样相互间进行社会交往的机会。并且,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需要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通过扮演各种角色,来模仿成人的交往行为,体验着他们的交往中成功或不成功的感觉,来从中不断地积累,分辨正确的交往方式,从而有选择性地内化为自己的交往经验。

二、言语的发展,也为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提供了前提条件。

维果斯基认为幼儿早期的自言自语对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而且具有交往意义。他认为这种自言自语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简练,但不会完全消失,只会变的更加内隐,最后转换成内部言语来调控自己的日常行为。中班幼儿,语言发展已经具备相对的稳定性,这就为幼儿间的交往提供了前提条件。在幼儿的整个交往过程中,伴随着最频繁的就是语言间的交往。中班幼儿已经能意识到在和同伴交往时,要想让对方明确自己的行为意图,必须去用语言表达。而在角色游戏中,这种言语上的表达也是在幼儿已经具备一定表达能力经验基础之上的。通常,会和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关的,幼儿会模仿一些生活中成人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进行交往。我记得,小雨第一次在“银行”上班的时候,就知道要用语言去提醒取款的顾客排号队,不要推挤。并且,自己去搬了许多小椅子,请排队的人坐着等。

很明显,小雨一定和成人去过银行,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发展了游戏情节。小雨用清楚的语言提醒排队的顾客要遵守“银行”的游戏规则,而且也通过他的语言表达也为今天的顾客们传递了该游戏的经验。当然,小雨是语言能力很强的孩子,所以,他能够在角色游戏中用自己的最擅长的言语表达去和更多的同伴交往,来逐步发展自己的交往能力。

三、角色游戏中,轻松愉快的心理活动环境,激发了幼儿交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幼儿时期正处在意识、随意注意、随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机能及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时期,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往往建立在游戏之中,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毫无压抑的环境,才能激发幼儿去主动交往。在角色游戏中,因为没有了成人的直接旁观或干预,幼儿的心理环境通常是比较宽松的,容易沉浸在自己的游戏情境中,也大多流露出最自然、最真实的状态。观察中发现,无论是平常的性格外向还是内向的孩子,在情绪稳定的前提下,大多数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都乐于起主动地与同伴交往,或是愉快地去接受同伴的主动交往。悦悦是个不大爱说话的小姑娘,她平常最喜欢选“娃娃家”游戏了,在游戏中,她会和爸爸一起商量烧什么饭菜,然后在周围的玩具中,去自己发现游戏材料来组装拼盘。“娃娃家”的爸爸也因此很喜欢和他一起玩。她喜欢抱着“娃娃家”去看小剧场看演出,会带生病的娃娃去“娃娃医院”看病。在游戏中,悦悦的语言表达虽然没身体动作表达的多,但是她能够主动去与其他游戏交往,交往的兴趣也会在一个个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很自然而然地被激发。我们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样一些游戏:娃娃家、超市、理发店、医院、快餐店、银行等。每天保证幼儿的游戏时间,游戏内容完全由幼儿自由选择。在幼儿主动游戏的过程中,就必然有主动的交往。在不断交往的过程中,丰富了游戏情节的发展。而与此同时,游戏情节的发展又能够增加幼儿在游戏中交往的频率。这样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激发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交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角色游戏中,生活化的物质活动环境,也为幼儿的交往创造了物质条件。

游戏的场所、设备和玩具材料是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物质环境,这些物质环境对激发幼儿的游戏愿望和兴趣,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也是有重要作用的。在开展角色游戏时,我们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材料与环境,以利于他们通过模仿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在角色游戏中,我们所提供的材料,一部分是具备生活特征、实用性很强的器具。比如,医院里的医疗器械;娃娃家的锅碗瓢盆,这样的游戏材料能使幼儿很快理解每个区域的游戏主题,能很快参加进来并承担起相应的角色。另一部分游戏材料,也是生活中的一些废旧材料组成,但都是些真实程度低的简单物品和材料,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那么,对于已经具备一些社会认知经验的中班幼儿来说,生活化的游戏材料可以帮助幼儿把现实生活和想象中的角色联系到一起,通过游戏内容的提示,游戏材料的提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就容易顺利进入角色情境。又因为角色游戏的中各个游戏间相互联系的必然性大,其游戏环境和材料间的相互作用,也就使得幼儿间必然产生互动,即交往。

由此可见,角色游戏中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以及幼儿自身的语言发展,为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那么,作为教师,又该如何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呢?

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发展游戏情节,使得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学会良性交往。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内容也就越充实、新颖,角色游戏中的交往也就越频繁。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出现交往行为的前提。幼儿的生活经验,主要来自于家庭和幼儿园。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在教学活动、重大节日和外出参观等等活动中,采取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例如,外出参观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超市口海报上面的内容;观察超市、商场的货物摆放;观看收营员阿姨是怎样收营的。幼儿有了这感官经验,在以后的角色游戏中也就可能表现出来,但是游戏内容延伸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我们不仅引导幼儿知其然,还让幼儿知其所以然。帮助幼儿回忆参观内容,海报上是免费品尝超市某种食物的宣传画,再启发幼儿回忆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超市还可以有哪些服务?集思广益,又总结出了有送外卖、有免费装袋等等。这样,在平常的角色游戏中,幼儿也就有了更多可以模仿的内容,游戏情节进一步发展,也就可以进行更加丰富的交往活动。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交往频率的增加,当然是可喜的一个变化。但是,我又发现,在幼儿的交往行为中有良性的、积极的一面,也还有一些是负面的、消极的言行的出现。当然,这也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每位幼儿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环境影响出来的孩子,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性是很明显的。作为教师,我们引导每一位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多用良性交往来进行。首先,教会幼儿良性交往的方法,何为良性交往?在角色游戏中,使用文明礼貌的语言;学会大家一起玩;学会尝试着和同伴共同商量决定一些事情,等等。这样,在不断丰富经验的前提下,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也就慢慢的能够做到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逐步养成良性交往的行为习惯。其次,向幼儿说明良性交往是正确的交往方式,也是同伴乐于接受的一种方式。引导幼儿树立良性交往的意识,告诉幼儿,只有采用良性交往的方式,才会交到更多的朋友。再次,就是要不断巩固幼儿良性交往行为的概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采用良性的方法进行交往的时候,我都会及时给予肯定,引导幼儿体验良性交往带来的快乐,以帮助幼儿巩固良性交往的意识。

二、角色游戏中,教师适时地指导、启发,是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重要手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指导游戏就需要介入到幼儿的游戏当中去,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从而提高游戏质量,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首先,教师要学会观察幼儿的角色游戏。观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游戏得以延伸,交往的内容得以拓展。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能否促进幼儿的交往,幼儿的交往行为是否为良性交往等等。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促进他们的交往,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其次,要运用正确的方法来指导幼儿的游戏,对于交往能力不同的幼儿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他们的游戏。“米其”服装店里,我们提供了各种质地的彩纸和挂历纸,目的是想让幼儿自己动手通过画、剪、贴的方法制作出各种时装来出售。结果,游戏在进行了一个月之后,无人问津。这时,我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了非常漂亮的衣服,并且装饰的色彩很鲜艳,卖给了小剧场的演员们。看到这样的情形,第二天服装店便又挤满了人,幼儿们又活跃了起来,忙着做各式服装卖给顾客。我采用的是平行式介入方法,这种暗示指导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以达到游戏间相互联系,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目的。而对于角色游戏中不同的游戏情境,通常可以采取的指导方法也是不一样的。笑笑今天选择的是“哆睐咪”小剧场游戏,在一次次尝试着跟着音乐扭秧歌,她终于成功了,到处找她的小伙伴来看,可是大家都在忙。这时,我立刻搬张椅子过去,坐下来看她表演。看到笑笑一遍遍地成功,我连忙鼓起掌来。我的掌声吸引了其他的幼儿,来看表演的人多了,我赶紧向观众说明需要买票才能看表演,他们纷纷向我做出买票的姿势,才坐下来看表演。从此,小剧场看表演时,演员规定:要买票才能进入看表演。这样的游戏指导方法属于交叉式介入方法。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情节发展的作用。从而,促进幼儿在游戏间的交往,帮助幼儿明确一些社会规范,以便幼儿在游戏中更加有序地交往。

三、同伴的影响作用,是幼儿交往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由出生时的自然人到后来成为一个社会人,是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化的结果。影响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同伴在其社会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角色游戏中,也不难看出来幼儿的交往行为与同伴的行为方式有诸多的联系。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说同伴是吸引幼儿参与到游戏交往中的积极因素之一。而且,幼儿的交往模式,除了从生活中的成人那里模仿学习之外,绝大部分内是从同伴那里学习来的。在游戏中,幼儿间的交往处于一种平等的气氛中,这种交往环境吸引着他们之间互相模仿、学习对方的行为,并在共同的活动中,形成一定的交往模式。每天,在一个区域内进行游戏的几个幼儿的交往能力肯定是有区别的。在观察中我发现,即使平常在集体中,不善于表达、交流的杰杰,在游戏中,因为有了好朋友天天的共同游戏,有了游戏情境的渲染,他也会很主动、大方地和同伴交往。这当然要归功于的同伴长期的、积极的影响,因为天天的交往行为方式是他所能够接受、认同的,甚至是喜欢的,所以能被杰杰在游戏中无形地吸收。在和同伴共同游戏中,会让幼儿在逐渐释放自己,产生向同伴学习的动力和愿望,在不断地模仿行为之后,幼儿自身也会习得到一些比较认可的交往经验从而内化为自己所用,这也就是同伴作用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体现。

四、游戏后的有效评价,帮助幼儿分享交往经验,能够促使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

对于思维方式还不是很具备逻辑性、系统性的幼儿来说,在游戏过程中,很少能有意识地去总结自己的交往经验,及游戏中的收获的。于是,游戏后的评价环节也就必然不可或缺。教师对幼儿进行游戏评价,不仅可以了解幼儿现阶段的交往水平,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指导幼儿游戏,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本阶段,我们班的观察重点是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情况。所以,在游戏评价中,除了针对当日游戏的指导重点来和幼儿来分析、提出一些好的观点和看法之外,我们还着重去引导幼儿来相互之间交流自己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行为,出现了哪些问题,并启发幼儿以多种形式来共同商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多个角度,来分享自己的游戏经验。比如,游戏结束后,我们鼓励幼儿先不收拾游戏材料,直接带着自己的角色来参与到评价中。实践证明,这样评价的意义很大。幼儿的情境感还很强烈的时候评价,能够帮助幼儿联想到自己在游戏中的一些行为表现,而且也更容易去发现自己在游戏中的问题。比如,今天的评价中,我们重点讨论,“银行存款的顾客多了吗?”这时,我引导幼儿看到头上贴贴花的孩子,就很明显地知道,今天在银行采取的“存款送贴花”的活动很成功,促进了幼儿与银行“存款”的游戏情节的交往。通过这样的评价,让更多的幼儿了解到最近游戏中的一些变化,进一步增强幼儿在各个游戏间的交往意识。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更多交往的信息,弥补在游戏中不可能面面俱到的缺憾,又对幼儿的交往情况进行了总结、概括,帮助我自己更加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指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行为。

角色游戏符合了幼儿爱玩、爱模仿、爱表现的天性,角色游戏的过程是幼儿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过程,它把游戏和幼儿的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幼儿在观察周围世界地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们眼中世界。通过这一阶段的观察、实践,我发现:角色游戏真的是可以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一座无与伦比的乐园!

参考文献:

1.李幼穗《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

2.李淑贤姚伟《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

中班幼儿冲突论文答辩

纯引用,中班幼儿又处在自我为中心的围城中,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感受。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情绪而发生冲突和摩擦,这导致中班幼儿对同伴的偏爱分化明显,并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常有幼儿间争抢玩具、互不相让、攻击他人、告状声不断的冲突现象发生。中班幼儿的认知能力逐步发展,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迅速提高,幼儿对同伴的关系范围扩大,因此幼儿的交往增多,影响力有所提高,社会影响力的差异缩小了,受忽视的人数比例减少了,中班幼儿扩大着交往范围,幼儿之间开始喜欢玩一些竞技游戏,但在游戏过程中,由于幼儿以自我为中心,还不能站在他人角度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感受,因此出现许多冲突和摩擦,这导致同伴间的偏爱分化明显,受同伴喜欢的和受同伴拒绝的幼儿偏爱差异增大,个别认知发展水平己经达到去中心化的幼儿能够理解他人的情绪,并能够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因此成为班级中受欢迎的人。中班幼儿对同伴偏爱的因素有了变化,变得更具体,也更加多元化。良好的同伴关系不仅需要良好的社会态度,还需要有积极的社会行为和良好的处表特征,而中班幼儿对消极社会行为的知觉更加敏感,攻击同伴这样的消极社会行为让幼儿成为受同伴拒绝的人。总之,中班幼儿同伴交往己经分化,同伴偏爱对象明确而具体,同伴关系处于鲜明的分化期。

幼儿同伴冲突的含义: 所谓幼儿的同伴冲突是指幼儿个体与个体之间经常发生的一种对抗状态或相互对立的行为过程,是幼儿间的一种重要的社会交往形式。可以这样理解: 首先,幼儿同伴冲突是频繁而短暂的。在幼儿之间经常发生一些对立或对抗,而这种对立或对抗是短暂的。同时冲突现象又是十分频繁的。在幼儿阶段,小班幼儿的冲突往往更加频繁。 其次,幼儿同伴冲突是一种相互对立的行为过程。没有对立就没有冲突。往往“冲突双方有直接的、公开的、面对面的对立”2,其中,既有心理上的也有行为上的对立。 再次,幼儿同伴冲突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互动过程。这种互动关系至少产生于两个个体之间。在这一特殊的互动过程中,双方行为相互制约。 第四,幼儿同伴冲突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交往形式,是幼儿社会化的动因之一。适度的冲突可促进幼儿不断的社会化。 最后,幼儿同伴冲突是以一方反对另一方开始的,但同时这种反对也要得到另一方的对抗,这样才能构成真正的冲突。 当冲突来临时,教师就可以从容面对善加引导。现对教师可采取的主要途径进行: 1 移情训练法 移情是指儿童在觉察他人情绪反应时所体验到的与他人共有的情绪反应,是理解和共享他人感情的能力。5 移情训练是通过对受训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活动,提高他们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分享能力。这种方法重在让幼儿进行情感换位及体验人他人的情绪情感。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冲突情境对幼儿进行移情训练。例如,面对采用消极策略的幼儿,教师可以对其进行移情训练,让幼儿进行情感换位体验。首先,教师要帮助幼儿讲出所发生的事情,同时,教师要保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然后,教师要给每个幼儿各自陈述事件的机会,让其表达对事件的看法。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幼儿讲出对方的感受。开始时幼儿可能仍会坚持为自己辩解,将事情归咎以对方。此时,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幼儿观察对方的表情,从而体验对方的感受。此外,教师还要帮助幼儿找出办法,让对方感觉好起来。 2 情境表演法 情境表演法是模仿某种具体的冲突情境,让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并产生符合所演角色的行为。 在情境表演中幼儿可以感知自己的角色及理解他人的感受。对幼儿社会技能的提高极有好处。教师可预先设计冲突主题(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提供生动具体的冲突事件让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体验各自角色及对方的情绪,并让幼儿说出这种感受。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失败式结果的冲突中(玩具争抢),幼儿为了想玩他人手中的玩具而直接用身体动作来表达想法。此时,教师可以利用该冲突事件,参与到角色扮演中,充当玩具的拥有者,让想得到该玩具的幼儿来要。教师根据幼儿的行为表现方式引导其下一步的行为。如果幼儿说话态度强硬,教师应引导其温柔一些表达。还可以互换角色,使其更好地体验同伴的情绪情感。 3 艺术陶冶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故事或儿来陶冶幼儿的情绪情感,使他们体验积极的情绪情感,促使幼儿乐于交往、善于交往。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冲突类型分别设计编写故事,通过生动具体的故事让幼儿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情绪。例如,在双赢式结果的冲突故事中,教师要表扬故事中人物的做法,鼓励幼儿的良好行为,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此外,教师还可利用本班平时发生的幼儿冲突,改变冲突双方的名字,编成情节生动的小故事,并配上表情图片,先将故事讲给幼儿听,在幼儿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让幼儿为故事中人物配上适当的表情图片,或者让幼儿自己动手画上适合的表情,旨在培养幼儿识别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能力。 4 日常训练法 这种方法是在日常生活中或活动中寻求机会,创设条件来进行教育。例如,在美术活动中,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中每人一套彩笔。但是,对于其他物品(如胶水)就可以少备一些,这样可为幼儿创造一个与他人交往和沟通的机会,锻炼幼儿交往能力。这样当类似玩具争抢等冲突时,幼儿就有可能采用轮流或交换等方式来解决冲突。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认识表情的活动,让幼儿学会读懂他人的表情,增加感性认识,对移情训练也有一定好处。 5 适当的规则教育 幼儿园中有些冲突是由于幼儿不懂得遵守规则造成的。因此,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规则教育。而这种规则教育一定要寓于游戏或其他教学活动中,使幼儿在学习、游戏及交往过程中遵守一定的规则,提高其社会交往的技能和水平。 综上所述,幼儿同伴冲突是幼儿社会交往的重要形式,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应从幼儿同伴冲突的类型出发,正确认识和处理幼儿同伴冲突,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推动幼儿社会化的进程。

论文陈述可以很好地组织和发展论点,并为读者提供关于论点的“指南”。

论文陈述包含以下内容:

1、陈述你对这个主题的主要观点

陈述观点时一定要表达一个主要思想,并陈述你的立场或看法。关于主题,需思考:

2、给出几个支持主要观点的理由

理由要写清楚,一定要用符合逻辑的事实和证据来支持这个理由。

3、给出一个与主要观点相反的观点

一个好的论文陈述要承认论点存在另一面。所以,同学可以在论文陈述中给出一个反论点。

论文陈述写作示例:

1、首先,从一个问题开始。例如:互联网对教育有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吗?

2、其次,表明你对这个问题的立场。例如:互联网对教育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3、最后,发展你的答案。例如:互联网使用的负面影响被其对教育的诸多好处所抵消:互联网有助于学生和老师更容易地获取信息、接触不同的观点,以及这是一个灵活的学习环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