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人民法院的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人民法院的论文范文

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最后一次作业,而其中的论文格式是必须要规范的,可以节约宝贵的人力资源。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非学术论文格式,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非学术论文格式 1.页面设置:页边距上2.8cm,下2.5cm,左3.0cm(装订线0.5cm),右2.5cm,,页脚1.5cm。 2.封面格式设置:字体:四号宋体,居中,指导教师签名必须手写。 3.题目:中文,三号黑体加粗居中;英文,三号Time New Roman字体, 加粗居中。题目和摘要之间空一行(小四号)。 4.摘要: (1)中文摘要和关键词(行间距单倍) 摘要(黑体五号加粗,左起空两格):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五号楷体) 关键词(黑体五号加粗,左起空两格):XXXX,XXXXX,XXXXX,XXXX(五号楷体) (2)英文摘要和关键词(行间距单倍)(置于参考文献后。参考文献与英文摘要之间空一行,小四号) Abstract(Time New Roman字体,五号,加粗,顶格):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Time New Roman字体,五号) Keywords(Time New Roman字体,五号,加粗,顶格): XXXX,XXXXX,XXXXX,XXXX(Time New Roman字体,五号) 5.正文层次格式(关键词和正文之间空一行,小四号) 1.(四号黑体加粗,左起空两格) 正文左起空两格,使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1.5倍) 1.1 XXXX (小四号宋体加粗,左起空两格,行间距1.5倍) 正文左起空两格,使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1.5倍) 第三级标题与第二级标题相同 6.致谢(正文和致谢之间空一行,小四号) 致谢(居中,黑体,加粗,小四号) ************************************************************************************(中文小四号宋体,英文小四号Time New Roman字体,行间距单倍) 7.参考文献(致谢和参考文献之间空一行,小四号): 参考文献(居中,黑体,加粗,小四号) 关于法院文化的学术论文范文 略论法院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高国金、王相林,现在江西农业大学;程志军,现在鹰潭中级人民法院。 【摘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为维护经济社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人民法院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法院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各方面加强,以确实使法院文化成为法院群体成员的一种坚定信念和价值观,融入到每一位法官头脑中,使其自觉做到为民服务,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关键词】法院;文化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文化建设的地位已越来越重要,已成为“五位一体”中的重要一体。法院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法院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法院群体成员在长期的审判实践和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信念和价值观,是以追求和实现法的公正与效率为核心的法院人文环境。[1]由此,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必须成为广大法律工作者的共识。 一、法院文化建设的现状 文化建设在法院工作中占有其重要一席。有些法院在平常工作中,往往忽视文化建设,没有形成常抓不懈的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思想认识不到位 有些法院案件较多时,只抓案件审理,文化建设却成为可有可无的事情。即使在开展文化建设时,也仅流于文艺表演之类的活动形式,从思想上根本没有意识到法院文化建设的真正内涵和重要意义。思想认识不到位,既影响了法院文化建设的良好开展,也影响到法院整体形象,从而影响到每个法官的价值观,有些法官也就容易走向腐败,从而威胁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成为人民的罪人。 2. 制度建设有待加强 不少法院尚未制定一套科学的制度对法院文化建设进行规范,法院整体文化品味得不到提升,造成法院主体文化与精神实质的不相契合,最终导致法院文化建设“有形无实”。[2]这种现象的发生,对整个法院系统都有着深刻影响,忽视制度建设,也就难以真正意义上开展好法院文化建设,从而影响到法官综合素质的提升。 3. 法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法官素质问题就已引起广泛的重视。法官队伍里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特权观念等腐朽思想,导致少数司法人员腐败和裁判不公的现象出现,直接损害到法官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法官腐败问题更是令人痛心。这些现象的存在,也必然影响到法院文化建设的良好开展,也同时反映出法院文化建设的力度不够,没有发挥出其对法官综合素质潜移默化影响的应有作用。 4. 法官职业化进程缓慢 中国历来没有把法官作为专门职业来看待,而是等同于行政官员或视作行政官员,因而在法官的来源、训练、选任上都无异于行政官员,在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使得当今中国从未受过法律正规训练的人充斥各级法院领导岗位,复转军人走出军营进法院等奇特现象比比皆是。这就使我们的法院很难承载起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的“定纷止争”、维护社会正义的职责,司法独立更无从谈起。[3]法官职业化发展进程必然影响着法院文化建设发展步伐,法官的司法独立意识不能融入到法院文化建设之中就会影响到其判案思维和质量。促进法官职业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民更好维护自身权益的需要。 二、加强法院文化建设 法院文化建设好坏直接影响到法院和法官的长远发展,影响到法院和法官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已是必然趋势。 1.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首先,人民法院应加强法官的理想信念教育,促使法官群体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目标取向,从而增强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认同感;其次,大力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形成以法官为中心,对各类人员分类管理,营造服务、尊重、支持法官的浓厚氛围,树立法官的职业尊荣感;第三,注重法官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加强法官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坚持用新的态度和思想,积极开拓新途径,探索新方法,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和活力,用先进的理论、优秀的成果来深化法官对法院文化建设的认识。[4]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法院和法官不重视法院文化建设的认识,从而在思想意识上引起足够的重视,把法院文化建设好,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2. 加强制度建设 加强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监督,这种监督应是从思想作风到业务工作全方位的;加强对法官的审判纪律、行政纪律、审判责任、财经纪律的监督,严肃查处各种利用审判职权违法违纪的行为;强化外部监督力度,制定相应的规范,使人大、检察机关以及社会公众的外部监督制度化、程序化、法律化。[5]这些制度建设,势必有助于保障法院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有助于预防法官的腐败和堕落。 3. 大力提高法官综合素质 法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法官的判案质量,大力提高法官综合素质是法院文化建设的关键。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1)提高法官文化素质 法官文化素质是法官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文化素质的高低是衡量法官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良好的文化素质必定有助于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对法官的文化素质要求也就越来越高。除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广博的其它知识,这有助于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也有助于其在法院文化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提高法官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包括政治心理、政治知识、政治价值观、政治信仰、政治能力等。其具有阶级性、综合性、相对稳定性、层次性等。在阶级社会,政治素质是人的各方面素质的核心部分,社会主体政治素质的高低是衡量社会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法官应具备一定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才能使司法服务于政治。[6]一个法院每一位法官的政治素质高低同样也决定着该法院文化建设的走向。提高法官的政治素质,有助于保障法院文化建设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 (3)提高法官业务素质 从根本上说,法官的业务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判案的质量高低。我国的法律是以成文法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而成文法的制定往往原则性较强,不可能规定的细到每一个角落,这也使我国在处理一些案件时出现了“法律空白”或“法律漏洞”。法官适用法律不是完全机械的照搬法律条文,而是必须根据立法意图、法理原则和精神来正确的解释法律,填补法律的漏洞。[7]只有业务素质高的法官,才能更好的维护老百姓的利益。因此,法院文化建设中必须以提高法官业务素质为精髓,大力表彰业务素质好的法官,并经常宣扬其业绩,从根本上影响每一位法官判案思维,从而才能更好地保证每一件案件审理效果。 4. 大力促进法官职业化 职业法官的基本定位按照《法官法》和最高法院关于加强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若干意见,法官只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法官不是官,是以行使国家审判权为其专门职业的法律家群体,这种职业群体必须具备一些与法官职业特殊性相适应的品质要求,即必须接受过专门法学教育训练,具有独特的职业思维和强烈的中立职业意识,从事过专门法律实务工作,具备丰富的法律工作经验、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独立的职业地位。[8]只有这样职业化了的法官才能真正意义上承担起审判案件的任务,才能确实做到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法院文化建设中核心要素之一就是要为大力促进法官职业化做好各种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宣传,确实为法官职业化这一大趋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此外,在法院文化建设中,还必须确实重视一些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以为法院文化建设提供一个最基本的文化氛围和支撑,这也是不容忽略的一项基本任务。 【参考文献】 [1]马玉龙. 构建先进的法院文化[J]. 山东审判,2003(6):27-29. 看了“非学术论文格式”的人还看: 1. 学术论文写作标准格式要求 2. 学术论文的格式及字体要求 3. 标准的学术论文格式 4. 标准的学术论文格式范文 5. 学术论文标准格式规范

民事上诉状-司法制度论文-司法制度论文民事上诉状上诉人xx县xx农村信用合作社。住所地:xx县xx镇xx村。法定代表人田xx,主任。被上诉人丁xx,女,汉族,196x年7月15日出生,住xx县xx镇xxx村。上诉请求:1、撤销(200x)x经初字第1025号民事判决书并依法改判;2、判令被上诉人立即偿还拖欠上诉人的借款本金4500元、利息1552元(利息按日万分之三顺延至实际还款之日);3、本案一二审诉讼费用由被上诉人承担。上诉人不服xx县人民法院(200x)x经初字第1025号民事判决,特提出上诉,具体事实与理由如下:一、原判决认定事实错误一审判决确认“1992年1月13日,被告丁xx在原告处借款4500元,办理了农业贷款明细帐和贷款合同为一体的贷款手续,在贷款手续上加盖了丁巧玲印章”,但其判决理由却认定“原告未按照规定,办理合法的借款手续”,其事实认定与判决理由互相矛盾。贷款合同虽然条款简单,但其已经构成合法有效的合同,而不能仅仅依据条款简单就认为未办理合法借款手续,正如保证合同可以是独立的一个合同,也可以是主合同中的一个保证条款,我们不能说保证条款内容简单而否认保证合同的合法性,同样不能以贷款合同条款简单而否认贷款手续的合法性。 本文由毕业论文范文编辑整理,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二、被上诉人提供的证据不应当被采纳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证据若干规定,人民法院在送达应诉通知书时必须向被告送达举证通知书,并指定举证期限,本案中不存在双方协商确定举证期限的情形,只有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根据宝丰县人民法院的制式举证通知书,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统一为30日,被上诉人在庭审中提供的证据明显超过了举证期限,根据证据规则,超过举证期限提供的证据除对方当事人同意之证外,不能作为定案依据。本案中,要么被上诉人超过举证期限,要么一审法院未送达举证通知书,违反了法定程序。本案所涉贷款合同的签订日期为1992年1月13日,而被上诉人提供的为1993年度信用社使用的贷款手续,上诉人在1992年发放贷款时不可能使用1993年的合同格式,因此该证据与案件事实没有关联性,不能作为定案依据。三、该笔借款事实清楚,被上诉人应当承担还本付息义务上诉人一审提供的证据明确记载,被上诉人于2000年9月15日清偿8153.10元的利息,该记载在证据上能够免除被上诉人这部分利息的履行义务,属于对上诉人不利的证据,上诉人提供不利于自身的证据,该证据的效力无庸置疑。如果上诉人未向被上诉人发放贷款,那么被上诉人是不会履行清偿利息义务的,被上诉人清偿利息的行为充分证明了上诉人已经按照贷款合同约定全面履行了付款义务,因此被上诉人应当承担还本付息义务。 毕业论文范文,免费毕业论文大全。综上所述,一审法院认定事实不清,从而导致错判,请求贵院依法撤销原判,改判被上诉人承担还本付息义务,维护上诉人的合法权益!此致xxx市中级人民法院上诉人xx县xx农村信用合作社二○○x年十二月十八日

法院主要通过审判活动惩治犯罪分子,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维护公平正义。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法院学术论文,仅供参考! 法院学术论文篇一 基层法院功能探究 摘 要 自2010年以来,全国已有600余家基层法院开设了官方微博。基层法院官微的预设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信息公开、释案普法、自我宣传、新闻发布、回应 热点 、转发微博、主题交流、业务探讨等内容。但在实践中,功能定位不当、内容创新不够、互动沟通不畅、专业素养不足成为法院应有功能实现的障碍。 关键词 基层法院 功能 官方微博 基金项目:2013年度江苏省 教育 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层法院的功能厘定与管理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3SJB820015)。 作者简介:徐骏,法学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法律系讲师;华震,法学硕士,江苏省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 中图分类号:D92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9-0592(2013)12-115-02 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从这一年起微博开始影响并深刻地改变着每一位国人的日常生活。开通微博、与网民进行密切互动也成为国家机构改变工作作风,实现权力公开运行的有效方式。彼时急需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法院,正着力于通过制度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司法的社会认知度和认同度。微博的兴盛恰恰为司法公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互动式平台。 2010年10月,湖北恩施州中级人民法院成为全国第一家认证的法院官微。迄今已有600余家法院开设了官微。表现尤为突出的是河南省法院系统:高院于2011年11月10日开通@豫法阳光微博,至2012年该省三级183家法院全部开通官微。上述600余家开通官微的法院,绝大多数为基层法院。以这些法院的官微为考察对象,可以从一个侧面探究当前我国基层法院的日常工作和实际功能。 一、基层法院官微主要的功能 (一)信息公开 官微成为法院与公众进行沟通的新型平台,发布案件的开庭公告以及对热点案件进行庭审直播成为法院官微的一个基本功能。在实践中,基层法院会通过官微发布本辖区内典型、重大或影响力较大案件的开庭公告,北海中院、广州中院等两广地区的法院还经常借助微博直播个案的庭审。 (二)释案普法 随着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一些新型的社会矛盾涌现出来,法院在裁判新型案件时,往往需要在立法原旨的指导下,能动地适用法律,这就不可避免地引发一些猜测和争议。此外,一些关系到婚姻、继承、住房、环境等具有普遍性和民生性案件的裁判,对公众也具有较强的指引作用。法院往往通过官微,对于这类案件的法律适用、裁判理由和结果,结合个案进行普法宣传、法制教育及法律风险提示。 (三)自我宣传 法院官微的低成本弥补了基层法院建设官网人力物力不足的缺陷,一些基层法院把官微作为法院工作宣传的重要工具和对外窗口。在这些法院的微博上,经常晒出法院或法官所获得的各种荣誉、领导视察、对外交流、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工作创新等信息。 (四)新闻发布 官微也是法院重大活动新闻发布的重要 渠道 。2013年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顺德法院于4月23日召开顺德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新闻发布会,发布了《顺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08-2012年)》白皮书和十大典型案例。当天官微对该发布会进行了全程直播,并在微博上发布了白皮书的主要内容以及十大典型案例的概要。@京法网事在2013年9月26日李某某等人强奸案宣判后,即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回答了网友的提问。 (五)回应热点 2013年9月,各地法院审理了多起大案要案以及社会影响广泛的案件,如王书金、__、李某某、夏俊峰等案,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体现司法公开,主动占据舆论高地,受理法院采用了包括微博在内的各种媒介回应了外界的关注。这也促成了一些法院认识和运用到微博的力量, 取得了良好的回应效果。 (六)转发微博 当前基层法院发布的大多数微博仍为转发微博。转发的类型包括时事新闻、上级法院微博、同地区其他政法单位微博等内容。广州中院则别出心裁,每天第一条微博发布的内容是法律警句格言。还有一些法院则会发布一些生活常识、养生之道。北京晚报的记者在各区县的官方微博中各随机选取100条连续发布的博文,经统计分析后发现,涉及商业活动、旅游景点等宣传推介类微博占24.2%,养生、生活窍门、天气预报微博占11.9%。 (七)主题交流 在最高人民法院“完善司法为民 措施 ,在立案、审判、执行、信访各个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群众更方便地参与诉讼,更好地维护人民权益”思想的指导下,微博成为法院与社会公众进行实时互动、无缝对接的有效渠道。如广东省高院于2013年5月17日上午10点,联合广州白云法院与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共同在线,并邀请两位来自基层刑事审判一线的法官,就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相关的问题与社会公众进行了一场微访谈。 (八)业务探讨 作为主要业务专业性强,且与社会公众并无直接的、日常性联系的法院,其微博的关注者主要集中在行业内部,基层法院的关注者数量就更少。也正因此,有些法院的官微拓展了小众的业务探讨的功能。广东高院在2013年4月3日首次对外界公开发布了奇虎诉腾讯的判决书,全文长达5万字。该条专业性极强的微博获得了远超过其他微博的评论和转发量,评论和转发者多为法律人士。 二、基层法院官微存在的问题 (一)功能定位不当 为数不少的基层法院官微把自己定位为官网或官网的补充,所发的微博中充斥着官方语言,发布的内容也是四平八稳的领导视察、 总结 汇报、工作纪要等流水账,虽难言面目可憎、令人生厌,至少难以使网友产生与之沟通交流的兴趣和欲望,甚至无法吸引网友阅读微博内容,更不要说自愿成为其粉丝。大量的基层法院官微因为缺少关注而逐渐成为死微博。 与高级法院不同,基层法院处理了全国绝大多数的法律纠纷,其所作所为直接影响到法院的公正性和公信力。作为与当事人直接接触的机构,基层法院的口碑直接折射出社会公众对法院的观感。在法院日常工作中,已有机关报刊、传统媒体、官方网站等多种渠道对法院的工作、成绩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如果把官微作为另一个法院宣传的阵地,实属多余,且效果亦不及传统做法。 (二)内容创新不够 基层法院普遍陷入案多人少的困境之中。在审判业务尚无法自如应对的情况下,要求基层法院开设官微必然会给其造成人力和物力方面的负担。目前基层法院的做法多是由法官来兼任微博管理员,或外聘人员进行管理。因为法院官微并非专职法官专门打理,也没有合适的考核和评价手段,管理人员发布微博时就缺乏内容创新的动力。转发时事新闻和上级法院的微博就成为最简单省事,也是最安全的办法。以2013年4月24日为例,在五分钟内,某县法院转发了58条微博;另一个县法院在十多分钟内转发了37条微博。转发的内容则大多来自@豫法阳光。 虽然缺少全国性普遍性的关注,但在所属区域内,基层法院是社会矛盾最集中,群众关注程度最高的国家机关之一。一些法院能够积极地利用官微,通过个案分析的方式,回应社会对热点、敏感案件的追问,提示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法律风险,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司法建议,普及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法律适用等常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互动沟通不畅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社交平台,最大的特征在于互动性。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革新了舆论表达的固有模式,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霸权,实现了弱势群体的媒体接近权,发挥了日益强大的舆论引导与社会监督作用。法院官微的勃兴,理应顺应WEB2.0时代的互动特质,助推司法公开,提升司法公信。 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基层法院把发布微博作为单向宣传的工具,以及上级交办的任务,因此忽视与网友的互动交流。笔者以普通网友的身份向105家基层法院官微提出疑问和建议,约半数官微能够进行简单的回复,只有十余家能够与笔者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坦诚的沟通。最令人惊讶的是河南某县的一家法院,对于笔者提出其缺少原创性内容、随意转发微博的委婉批评非但置之不理,反而将笔者设置到禁止评论的黑名单。 (四)专业素养不足 相较于高级法院,基层法院工作人员的法律素养有一定的差距。加上基层法院对官方微博重视程度远不及高级法院,人力物力也难有保障,因此发布的微博中就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一类差错属于新闻传播理念和素养的不足,如重庆某县法院官微在转发周克华女友张贵英受审的相关新闻时,仍使用早已被证实为盗用他人的照片作为配图。经笔者提醒后,其及时进行了删除,并未造成不良影响。但另一类差错属于法律理解和适用的错误,这就足以对法院的公信力形成不利的影响。2013年7月12日,湘西34亿集资案主犯曾成杰被长沙市中级法院执行死刑。曾成杰之女发微博质疑称,其父被执行死刑前,家属连最后一面也没见到。长沙市中级法院官微对此先是回应称,“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对犯人执行死刑时,犯人必须跟亲人见面”。该微博迅速引起网友质疑,随后该微博被删除。随即,长沙中院官微又发布微博称,曾成杰临刑前并没有提出会见家属的要求,在其遗言中也没有提出。就该条被删除的微博,长沙中院发布道歉声明称:由于微博管理人员对刑事法律学习钻研不够,想当然办事,导致发出了一条错误信息并在领导发现后删除。 三、结语 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基层法院应牢固树立司法为民思想,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始终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落脚点,确保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工作牢牢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基层法院是贯彻司法为民的主要载体,其应努力通过转变观念、准确定位、提升素养,以充分实现司法的应有功能,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注释: 如河北高院为审理王书金案,特在2013年6月20日开通新浪微博。6月25日庭审当天,粉丝达到了2万。济南中院2013年8月22日开审__案,于8月18日开通微博,粉丝高达38万。 参考文献: [1]公丕祥.司法公开: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保证.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7). [2]2012年度新浪政法微博 报告 .http://vdisk.weibo.com/s/jc37T,2013-10-6. [3]政务微博缘何爱“养生”.北京晚报.2013-9-24. [4]周强.牢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法制资讯.2013(4). [5]苏力.审判管理与社会管理——法院如何有效回应“案多人少”.中国法学.2010(6). [6]徐骏.司法应对网络舆论的理念与策略——基于18个典型案例的分析.法学.2011(12). [7]长沙中院回应未会见亲属质疑:曾成杰未要求.南方都市报.2013-7-14. 法院学术论文篇二 浅议法院执行工作 摘 要 本文旨在讨论民事执行问题,首先阐述当前法院在执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接着就法院执行中形成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提出一些相关的解决 方法 和措施。 关键词 执行 执行难 措施 作者简介:王丽、王启锐,四川省古蔺县人民法院。 中图分类号:D9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2-133-02 法院执行案件指民事案件、刑事案件、行政案件、仲裁案件通过法院判决,裁定或仲裁机构仲仲裁,被告没有履行,经当事人申请后,法院依法应进行的工作。执行是法院受理案件的最后一个阶段,但它是生效的裁判文书得以实现的保障,故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本文着重讨论民事执行问题。强制执行是行使法律已经规定的强制执行措施,债务人必须服从,这是实现司法公正和维护当事人权利的要求。强制执行有专门的法定机关进行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对他人的财产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不得强制他人履行一定的义务。当事人的纠纷已经解决,法院已经有明确的判定结果且已生效,但是一方还不履行义务,另一方就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由人民法院执行局作出执行通知开始执行。执行是民事法律程序的最后阶段,在民事法律程序中的意义非常重大。因为,当事人通过选择打官司,是因为相信法律能够维护自己的权利,这种维护不仅是打法律白条,而是要让权利最终得以实现,如果仅有法律白条,无法实现当事人通过法律实现权利的目的,反而增加当事人诉累,从而会降低公众对法律的信赖,法律的权威、法治也就无从谈起;只有人民法院的执行机构强制拒不履行义务的当事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才能实现民事法律程序的任务,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尊严、法制的统一和人民法院的威信。正如列宁所说:“如果没有一个能迫使人们遵守法权规范的机构,法权也就等于零。” 一、当前法院执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是执行难问题。执行难,是困扰着人民法院工作,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人们对我国审判机关裁判执行状况的公认评价。造成当前法院执行难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既与法院执行机构运做有关,又与当前的社会法律环境有关。目前,执行难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被执行人无力履行。某些地区经济发展落后,自然人收入偏低,被执行人确实无履行能力,被执行人被迫的逃、废、赖债。现在涉及民间借贷件较多。由于民间借贷是自发行为,不是任何部门的监督和约束,所以使其具有金融机构不能享受的政策上的竞争优势,在竞争环境下,容易诱发金融机构经营违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农村金融秩序。被执行人在无力偿还借款后举家外出,无法联系被执行人,被执行人也无财产可供执行,使得案件不能执行终结。 2.被执行人抗拒执行。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这种情况在现实中交往常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无视已经生效的裁判,个别当事人素质低,法律观念非常薄弱,认为只要他坚持不履行法律并不能把它怎么样,藐视法律权威;二是故意折腾,有的当事人即使输了官司也会故意拖延履行义务,给对方或者法院玩猫着老鼠的游戏或者制造各种障碍,给执行造成主客观的难度;三是侥幸心理,认为通过故意拖延,转移财产等办法能够逃脱履行责任,或者逼迫对方做出让步;四是暴力抗拒执行,因为当事人之间存在过往恩怨等,个别当事人受情绪影响走极端,与执行人员对抗,不惜暴力抗拒执行。 3.协助义务人拒不协助执行。协助执行人民法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要求与执行标的有关的单位协作、帮助执行的一项制度。协助执行人的作用是协助法院完成执行任务,应该是以义务为本位的概念,所以,协助执行人的权利应该是普通的权利,如当受到违法执行和当事人损害其合法利益的情况下,有权要求赔偿。协助执行人务是根据法院的协助通知及时高效的配合,并且尽诚实信用义务全面提供相关信息,为保证执行达到理想的效果,保证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院的司法权威。强制执行权是法律赋予人民法院的执行权利,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可代替法院行使;但是,有的执行标的物或执行财产不在被执行人手中,由有些单位和个人占有、保管,有的与标的物密切相关的财产权证照须由有关单位办理转移手续,这就需要有关单位和个人配合才能完成人民法院的执行行为,当事人的权利才能得以实现。 4.外界干扰。地方政府出于各种目的,往往会做出一些指示,干扰执行。比如,为了保护地方经济,可能就会干扰对一些地方企业的执行;出于安抚当事人情绪,维护地区社会稳定,往往也会干预执行。由于信访维稳考核的不科学等因素,导致地方出于政绩或者维稳压力,造成有关部门不顾事实真相和法院判决,对执行进行干预。另外,社会各界出于自身的一些利益,往往也会为执行设置障碍,配合、协助的少。 二、执行难形成的原因 (一)被执行人 文化 素质问题 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一些被执行人欠缺最基本的 法律知识 ,认为拒不执行也无法将他怎么样,藐视法院裁判的权威,甚至还会纠集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阻扰执法、暴力抗拒执法,辱骂、殴打执法人员。二是许多倍执行人抱有侥幸心理,认为通过隐匿、变卖、转移财产等方式,或者完躲猫猫的游戏就能够逃避执行,或者以此逼迫对方跟自己再次协商和妥协,从而获得更多利益。三是故意拖延,有些被执行人本身知道无法逃避执行,但是抱有折腾对方的心理,故意借口收账、时间太忙等忽悠当事人或者执行人员,不及时兑现履行,增大对方当事人的权利实现成本和法院的执行成本。 (二)法院裁判自身问题 一是裁判质量问题。不可否认,当前在基层法院审理案件的审判人员队伍中,有一些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有所欠缺,加之近年来案件数量急剧上升,法院办案人员比较紧缺,让审判人员应接不暇,故造成案件审理质量不高等问题,从而导致了当事人对裁判的不服和抵触。其次是过分强调调解。当前基层法院的调解撤诉率往往达到80%以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对审判工作不科学的考核外,主要是因为调解本身的特点。调解程序相对简化、灵便,能够节省办案时间喝经历,另外调解结案的不能上述,减少办案风险,降低上诉率、改判率和发回重审率等。 (三)执行环境问题 一是有关单位和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不予协助执行。法院民事强制执行工作并不是仅仅依靠法律部门就可以解决,它涉及很多部门和行业,需要多个不同部门的配合,这就加大了执行的难度。比如,经常涉及协助履行的金融部门,当法院要求协助履行查询、冻结、扣押、划拨时,往往嫌麻烦或者怕影响业务而拖延履行,或者不予协助履行。同样,要求国土部门、房管等部门协助办理过户手续也相当难,往往延误执行时机,影响了案件执行。二是地方保护主义对执行的干扰。当被执行对象为党政部门,或者一些在当地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单位时,地方党政部门为了部门利益或者地方经济发展、税收等目的,可能会要求从大局出发,为大局服务,从而对执行行为进行干预。 (四)执行机构之间缺少合力 由于我国目前执行案件管辖多以财产所在地为联结点,对于人财分离,财产分散各地、财产不在本法院管辖区域内的案件,委托执行必不可少。而委托执行往往因无考核要求,且增大自身办案压力,或者因地方利益保护等原因,受委托法院不予积极配合。而上级法院也无有效协调和监督措施,从而不能形成合力。 (五)执行工作缺乏强硬手段 一是执行方面法律规定多为程序性规定,惩戒性规定少,可采取的拘留、罚款等措施的适用条件高、要求严,且在司法实践中往往需要院长审批,程序复杂。据不履行生效裁判罪因为条件高、要求严等更是极少适用。二是出于维稳等压力,法院在执行时尽量避免适用强制性措施,久之纵容了当事人暴力抗拒执行,极大影响了执行威慑和法律权威。 三、解决执行难的办法和措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提出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探讨法治中国建设,当前应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推进行政、司法等领域改革,以解决执行难等问题,促进司法权威和提升司法公信力。 1.加大法律宣传,提升当事人法律素质。要借助法律七进等,拓展法律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借助巡回审判和公开审判等,审结一案、教育一片;构建和完善法院公开平台,完善裁判文书公开、裁判流程公开等程序,增强群众对法院审案的认知和支持;完善诉讼服务机制,及时为当事人提供便捷的法律咨询等服务,促进当事人知法、守法、用法。 2.改变不科学的考核指标,坚持依法调解。按照法律规定,调解应以基本事实为依据,以尊重当事人意愿为前提,故应改变对法院调解率的强制要求,和改变和完善对上诉率、改判率、发回重审率等考虑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避免对调解的过分依赖从而导致以判压调等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行为发生,减少和稀泥式判决引起的当事人的不满和抵触。 3.加强培训和监督,提升司法能力。增加对法院审判人员和执行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丰富法律知识,提升审判、执行能力,提高裁判文书质量。通过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人民监督员制度等,完善裁判文书公开、审判流程公开等,以公开促监督,以监督促审判,完善促进司法公信。 4.加快改革审判权运行机制,避免司法行政化。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减少裁判文书的审签程序,完善合议庭评议制度和法官联席会议等,坚持合议庭独立办案和法官学习交流制度。 5. 推进改革,减少司法地方化。除着眼于长远,实行法院人、财物由省直管,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还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 6.完善执行组织,形成执行合力。一是加强上级执行机构对下级执行机构的指挥协调能力,构建强有力的层级执行体系。执行组织不同于审判组织,各级法院审判组织之间是相对独立的,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有监督和指导作用,但是执行工作强调配合协作,不同于审判组织,因此要加起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的指挥协调,从而形成合力,强化执行力量。二是要探索执行体制改革,推动实行执行权和审判权相分离的体制,避免执审互相影响,实现执行工作的专门化。三是完善委托执行的程序,完善约束机制,将办理委托执行纳入考核,科学限定执行期限,增强各地法院对执行工作的协作。 7.完善强制措施。对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的,坚决依法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扣划、拍卖、变卖等强制执行措施,加强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惩治力度,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对故意隐匿、变卖、转移财产的,故意拖延执行、态度恶劣的,或者暴力抗拒执法的,应该完善司法解释,细化适用情形,依法采取罚款、拘留等措施。还应完善司法解释,扩大和明确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裁定罪的适用范围,增强刑罚的威慑力。

人民法院报投稿须知

将你的文章和《人民司法》杂志专栏对照,看看符合那个专栏用稿,每个专栏都会标明责任编辑,以及该编辑的邮箱,把稿件发到相应专栏编辑的邮箱。《人民司法》已形成风格与特色,现设有本期策划、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审判业务、执行实务、司法论坛、调查与思考、域外司法、立法建议、来稿摘登等栏目,希望作者针对栏目投稿。二、稿件观点新颖,材料翔实,条理清晰,文笔严谨流畅。倡导“理论与实际联系、观念与时代俱进、眼界与世界相接”的理论研究作风。

1、北京 1-1100733《人民日报》北京市朝外金台西路2号 大地(散文、随笔、杂谈、诗)(总台) 文艺部王必胜刘梦岚卢祖品(诗)王力军(评论) 徐怀谦(散文) 副刊 周末文艺(散文、诗、影视评论)罗雪村 文化副刊(文化随笔) 科教周刊 1-2100062《光明日报》北京市崇文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周末文萃韩小蕙 肖海鹰, 文化副刊李宏伟wyb@gmw.cn 文艺观察付小悦wyb@gmw.cn 书评邢宇皓 1-3100050《新京报》北京宣武区永安路106号 王小山 1、 对各领域最新好书(最近半年内出版)的书评。 2、 对最新流行畅销书的分析批判性评论。3、 书话,一切与读书有关的精妙文字。字数一般控制在1500字以内。信箱: 批评广场 1-4100028《京华时报》北京朝阳区左家庄前街1号 胡同副刊张莉丽 7to7@@beijingtimes.com.cn 坐家专栏胡庆云, 宠物版(讲宠物的故事或与宠物有关的故事) 600字左右 1-5100026《北京青年报》北京朝阳区白家庄东里23号院A栋 天天副刊各版E-mail投稿方式:登录副刊主页 点击某版版名进入后,再点击“我要投稿”即可直达编辑信箱。 非常感受(随笔)陈新邵延凤 非常感受陈新马雄鹰 刘佳 人物在线孙进罗劲松 动感书屋晓春 风俗地理田利平 每日健康李彤李文 幽默地带版卢燕 生活张向红 1-6100027《北京晨报》北京东城区中街9号东环广场A座3层 文化副刊·城事高栎华 城市笔记(反映都市人群生活的感受、经历等) 赵昀 时尚见解(对流行的话题、事物、现象发表议论)赵昀 快乐工场(生活中的幽默好玩的故事如段子、短信、笑话等) 都市书缘 城市表情副刊佟彤 情感故事副刊佟彤 随意阅读副刊佟彤 人在都市黄立群 早茶(读者直言、人文时空、看法) 早茶(网虫)李新 早茶(成长)(宠物)赵昀 1-7100734《北京日报》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20号 文艺周刊部 副刊部 百姓写作(小小说、散文、随笔)陈戎 随笔副刊 人在旅途 杂文 网络文学 生活周刊 京华生活 文艺周刊观点李静 1-8100734《北京晚报》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20号 副刊中心 五色土·副刊(散文、随笔、杂谈)骆玉兰 五色土·副刊(散文、随笔、杂谈)李峥嵘 张丽 五色土·从与自然王达人陈玉珍 家园 1-9100010《三联生活周刊》北京市东城区美术馆东街22号 生活圆桌(讨论生活观念,讲述生活中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苗炜 1-10100050《中华读书报》北京宣武区永安路106号 家园副刊王小琪 看法张隽 争鸣郁言 了望祝晓风 中外书屋·人物赵彤宇 艺文空间·中国文学赵晋华安心 阅读前线王洪波 1-11100027《中华工商时报》北京朝阳区东方东路8号 新周刊·文化副刊(生活随笔、故事新编、市井小品、闲情闲趣、杂文评论): 陈利民 读书陈贺新 收藏 商旅 副刊 1-12100702《中国青年报》北京市东直门海运仓2号 总邮箱综合新闻 国际部专版 教育科技 考试 文化副刊徐虹, 作文 调查观察 青年话题 法治社会 就业 冰点 屋檐下朱晓戎 读书缘肖云祥 经济生活 体育 绿 青春热线 摄影 军旅 1-13100702 中国青年报《青年时讯》北京市东直门海运仓2号 副刊版(情商) 态度版 城市品味副刊姜蕾 态度副刊何乐 态度(小杂文) 旅行笔记副刊 城市 阅读 青年体验 1-14100832《解放军报》北京西城区阜外大街34号 长征(散文、诗)陈先义 1-15100009《中国妇女报》北京地安门西大街103号 婚恋·家园周刊主编田鹰 投稿信箱: 一版、婚恋随笔(600字左右一组文章,加一篇大稿)侯晓然 二版、感受(生活随笔)王文 三版、家事(生活文章)侯晓然 四版、家居吴京 女性周刊 副刊 1-16100016《中国合作经济报》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南四路居 1-17100000《中国新闻周刊》北京 随笔栏目 副刊 1-18100023《中国新闻出版报》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南路55号(2350信箱) 采风(散文、随笔、诗)李晓虹 书谭马国仓刘蓓蓓 1-19100011《中国特产报》北京安外安德路西营房2号 1-20100028《中国贸易报》北京朝阳区北三环东路静安西街2号 1-21100011《中国交通报》北京安外安华西里三区13号楼 文化副刊(随笔、杂谈)经晓晔陈菁闻 1-22100021《中国民航报》北京市十里河2264信箱 1、 云海副刊 2、阅读副刊赵绍玲, 1-23100740《中国旅游报》北京建内大街甲9号 文化专刊·凡人视角副刊武葳 , 五花海(游记)武葳 , 江山(散文、游记、诗)魏晓霞 三味书屋(书评、读书随笔)魏晓霞 触摸都市副刊张玫 1-24100043《中国电子报》北京市石景山路23号 1-25100714《中国绿色时报》北京朝阳区和平里东街18号 绿色潮·生活副刊:曹志娟 1-26 1-27100025《中国畜牧报》北京朝外八里庄北里1号 1-28100029《中国冶金报》北京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号楼 紫烟副刊(散文、诗)洪景森 1-29072750《中国石油报》河北省涿州市 驿路随笔 生活空间王云峰 1-30100011《中国化工报》北京市六铺炕北小街甲2号 化苑选萃(散文、随笔、杂谈)黎红 园地(散文、杂文、诗歌、小说)李明月 1-31100037《中国矿业报》北京市西城北礼士路70号 文化观胜王新生山川观光张丽华(共用) 1-32100026《中国国门时报》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22号 绿地华静 1-33 1-34100085《中国包装报》北京上地信息产业基地雅芳园6楼 副刊(散文、随笔、杂谈)韩勇 1-35100081《中国引进时报》北京市海淀区白石桥路甲42号 1-36100053《中国商报》北京宣武区报国寺1号西2楼 社会周刊·生活舞台(生活文章) 杂文随笔/时评书话 话吧小品 藏友俱乐部 1-37100013《中国文化报》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15号 文坛风景(散文、随笔、书香、动态、聚焦) 张昱 品味生活(生活方式、生命宠爱、闲暇一刻、食尚主义)包亚茹 每周关注 (言说)朱家雄 养生花园赵京玲 风尚空间张焕引 欢乐城市熊涛 车行天下包亚茹 1-38100007《中国文物报》北京市雍和宫大街戏楼胡同1号 文物之旅(散文、游记、杂谈)张伟王征 1-39100088《中国知识产权报》北京海淀区蓟门桥西土城路6号 1-40100088《中国专利报》北京市海淀区蓟门桥西土城路6号 1-41100009《中国医学论坛报》北京西城区后海北沿15号 1-42102209《中国经济时报》北京市昌平区平西府王府街 芥子园副刊李成刚 芥子园阅读徐冰xbing@ 文化 百姓广场 总编室 1-43100044《中国测绘报》北京西外紫竹院百胜村1号 1-44100835《中国建设报》北京百万庄建设部内 文化周刊·长城(散文、随笔、小说、诗歌)李迎 都市生活(生活故事)袁晓红 风景旅游殷敖佗 的士周刊·空间七彩路季颖 副刊 副刊 1-45100831《中国建材报》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1号 人世间(生活文章)陈亚军 生活(生活随笔)郭君梅, 五色石(散文、随笔、诗)何谱 1-46100053《中国经济导报》北京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 社会周刊城市副刊李坤民 阅读董璐 绿色/生活: 阅读/文苑: 1-47 1-48100009《中国花卉报》北京东城区地安门东大街127号 芳草地(散文、随笔,花文章)王健 (总信箱) 花与生活副刊李宝泉 1-49100814《中国有色金属报》北京复兴路乙12号 五光十色副刊明明 1-50100734《京郊日报》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20号 喜鹊副刊(诗 随笔) 1-51100027《中国劳动保障报》北京市直门外斜街小关56号 创业驿站 创业驿站副刊 洪鸿 1-52100031《中国教育电视》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60号 1-53100020《中国社会报》北京市朝阳区东大桥斜街4号 婚姻 两性 故事版魏光洁 1-54100820《中国老年报》北京市朝阳区东大桥斜街4号 苍松副刊石祥 周末版 王嘉翔 杂文与老年生活有关 朝花夕拾版 记实类文字人生家庭散文随笔为主,也有杂文。栏目有 老夫 老妻、名人家风、情感驿站、家事点评、家教杂说 旅游 编辑:卢彦对于各地旅游景点的介绍性质的文字 银发广场(风格似城笔) 1-55100071《中国工商报》北京丰台区花乡纪家庙 大潮·广角(人生随笔) 副刊 1-56100053《中国税务报》北京市宣武区槐柏树后街21号 税苑 1-57100036《中国审计报》北京海淀区莲花苑小区5号华宝大厦17层 文化生活(文化随笔)丘桑 周末·社会之窗(生活文章)宋岳 专刊部 (文史与读书版 )刘谦谦 消费理财赵秀华 家庭生活专版:面向家庭,贴近生活的服务类版面。有女人(男人)手记、 食经(美食心得,类似梁实秋雅舍谈吃之类的小文,千字左右)、 云游天下(对一地的人文地理风物的游客笔记,最好有质量好的照片,可以是关于一地 的一组稿件)、健康快车、生活看板等。编辑宋岳: 1-58100036《中国经营报》北京阜成路79号 副刊 1-59100029《中国质量报》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甲2号北奥大厦6层 文化生活(在路上、心灵驿站、尴尬事、百味生活):段薇 文化视窗 休闲娱乐 市井万象 实惠消费贾书哲 副刊 1-60100826《中国信息报》北京月坛南街75号 1-61100081《中国气象报》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电话: 云海(生活散文、随笔、诗)任庆烽 1-62100061《中国环境报》北京崇文区龙潭路3号旁门 文化广场(随笔)丁品 副刊 1-63100860《中国海洋报》北京复兴门外大街1号 1-64100861《中国船舶报》北京西城区月坛北街5号 生活何金 , 100861《中船重工》(周刊)北京西城区月坛北街5号 副刊(散文、随笔、诗)何金, 1-65100034《中国国土资源报》北京西城区羊肉胡同甲30号 社稷坛(生活随笔)任晓路 休闲(生活文章)张玲 副刊·作品 1-66100011《中国土地报》北京市安德里北街23号 1-67100040《中国房地产报》北京石景山区鲁谷七星园 1-68100864《中国科学报》北京三里河路52号 1-69100037《中国汽车报》北京西城区百万庄路22号 1-70100036《中国军工报》北京阜成路26号 1-71100830《中国航天报》北京海淀区阜成路8号(北京849信箱) 副刊 1-72100010《中国航空报》北京东城区亮果厂5号 1-73100832《中国国防报》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国防广角 1-74100740《中国远洋报》北京市东长安街6号 1-75100027《中国安全生产报》北京市东直门外斜街小关56号 信箱 副刊 1-76100031《中国保险报》北京市西城区西交民巷22号 品位专栏刘嵘 青春岁月 副刊 1-77100044《中国人口报》北京海淀区交大东路甲36号 电话: 62255624 生活纪事 (城市笔记) 徐闳 生活空间(生活文章)潘华虹 生活顾问谭亚明 家庭副刊(家庭生活中的情感、故事,感悟、恋爱、家教) 1-78100053《中国水利报》北京宣武区白广路二条2号 水利人生:谈心亭、生活茶座、心灵释放(怀旧散文)、有话想说等, 均要求与水利行业有关。编辑:冷秋 生活周刊 蓝色周刊 1-79100032《中国档案报》北京市西城区丰盛胡同16号 副刊 1-80100101《中国人事报》北京市朝阳区育慧里5号 天地人副刊温金海杨晓冬胡超玲 副刊 1-81100011《中国黄金报》北京安外青年湖北街1号 1-82100073《中国财经报》北京丰台区广安路甲54号 副刊主编 胡兆燕(北人) 1-83100031《中国证券报》北京宣武门西大街97号 1-84 1-85100039《中国食品质量报》北京海淀区五棵松路91号 1-86100073《中国食品报》北京丰台区太平桥东里5号楼 1-87100834《中国物资报》北京月坛北街25号 1-88100009《中国艺术报》北京市西城区前海南沿11号 九洲(散文、随笔、诗、阅读)冉茂金, 生活之镜(散文随笔)shhzhj@ 1-89100866《中国广播报》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新风格副刊(随笔、生活文章) 1-90100859《中国电视报》北京复兴路11号 民间文汇 1-91100088《中国电影报》北京海淀区文慧园路3号 1-92100010《中国演员报》北京东城禄米仓胡同71号 1-93100005《中国摄影报》北京东城区红星胡同61号 1-94100803《中国图片报》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1-95100061《中国体育报》北京崇文区体育馆路8号 1-96100061《中国足球报》北京体育馆路8号 1-97100037《中国机电日报》北京西城区百万庄葡萄园1号 1-98100718《中国职工科技报》北京安外六铺炕 1-99100044《中国企业报》北京紫竹院南路17号 1-100100088《中国民族报》北京海淀区北三环中路77号(北京8090信箱) 文苑(散文、随笔、诗、阅读)孙燕 风情大观(有关少数民族地区的风情面貌最佳)彭凤平 1-101100035《中国教育资讯报》北京东绒线胡同40号 副刊 1-102100044《中国电脑教育报》北京海淀区紫竹院路66号赛迪大厦16层 副刊 网络文化版宋辰 1-103100022《中国纺织报》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18号甲2号楼 1-104100062《中国服饰报》北京市崇文区东花市北里中区12楼 1-105100007《中国产经新闻报》北京东直门内大街195号 1-106100086《中国资产新闻报》北京市海淀区万泉河路66号 1-107100081《中国图书商报》北京西三环北路19号外研社北楼 励志/成长/文学副刊 1-108100029《中国集邮报》北京朝阳区安苑路11号 邮色生香 新邮天地 品邮溯源 邮票与传说 邮人心情:与邮票有关的历史、文化、心情、 介绍、品读散文随笔。1000字以下编辑:小鲁 1-109100037《中国消费者报》北京海淀区阜成路11号 副刊 1-110100036《中国城乡金融报》北京复兴路甲23号 文艺周刊(散文、小说、杂谈、书评)王汉 员工创作 1-111100010《中国红十字报》北京东城区干面胡同43号 总信箱 副刊(散文、随笔、诗)莫寒梅 1-112100054《中国医药报》北京陶然亭路甲8号 健康周刊·道德/社会适应 1-113100027《中国中医药报》北京市朝阳区东兴路7号 1-114100036《中国减灾报》北京复兴路63号 1-115100761《中国电力报》北京市白广路二条1号 文化周刊:刘建锦 文化:人生旅途、说说无妨、小小说。 发各种散文、随笔、报告文学、诗歌、杂文。 星期刊(文化、文学、生活副刊) 1-116100013《中国煤炭报》北京安定门外和平里北街21号 1-117100011《中国石化报》北京市东城区安外大街58号 朝阳周刊·文学艺术(随笔、散文、诗歌、小说)姜高毅 社区家庭(家庭生活类)丁中琴 休闲娱乐蔡琳, 生活时尚、百姓茶座、生活趣事、人在旅途、故事: 1-118 1-119100015《中国律师报》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甲1号 1-120100083《中国地质矿产报》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1号 1-121100027《中国劳动保障报职业导刊》北京东直门外斜街小关 1-122100091《中国市场经济报》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3号楼 1-123100021《中国改革报》北京市朝阳区华威北里甲10号 时代周刊·家春秋王丽娟 另类人生于河 1-124100007《中国纪检监察报》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7号 清风文苑(散文、随笔、杂谈、诗)唐瑜 1-125100007《中国人才报》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1-126100027《中国轻工报》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32号 1-127100825《中国农机化报》北京市月坛南街26号 1-128100855《中国铁道建筑报》北京复兴路40号 1-129100029《中国日报》(英)北京朝阳区惠新东街15号 1-130100043《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北京石景山路22号万商大厦22层 园区文萃(随笔类): 1-131100036《中国计算机报》北京市海淀区恩菲大厦7层 1-132100863《中国科协报》北京市学院南路86号 1-133100088《中国教育报》北京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作品 / 综艺风朱平 品味生活(生活文章)郭铭 人文阅读杜悦 1-134100000《中国大学生就业》北京 副刊 1-135100028《中国儿童画报》北京朝阳区左家庄北里5号 1-136100028《中国儿童报》北京朝阳区左家庄北里5号 1-137100028《中国少年报》北京朝阳区左家庄北里5号 1-138100028《中国中学生报》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北里5号 1-139100036《中学生科学报》北京市海淀北洼路甲5号 1-140100037《中华建筑报》北京百万庄建设部内 1-141100031《中华新闻报》北京市西交民巷50号 精神家园副刊王欣, 通讯员园地 1-142100054《中华合作时报》北京市宣武区半步桥街13号甲鑫城大厦 〈安全时讯〉生活副刊(生活文章)李彩琴 1-143100011《中华老年报》北京市西城区德外五路通14号 1-144100037《中华时报》北京市阜成门北大街17号 百姓副刊 1-145100040《世界新闻报》北京石景山路甲16号 异域风情 家副刊(情感)陈儒斌 1-146100730《世界金属报》北京市东城灯市口75号 1-147100061《世界体育周报》北京体育馆路8号 1-148100733《环球时报》北京朝阳金台西路2号 1-149100078《国际商报》北京方庄小区芳星园三区14号楼 1-150100039《国际电子报》北京石景山区鲁谷路74号 1-151100710《国际经贸消息》北京安外东后巷28号 1-152100803《新华每日电讯》北京宣武门西大街57号 1-153100044《新华书目报·社科新书目》北京西外北礼士路54号 1-154100733《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朝外金台西路2号 神州副刊(散文、随笔)刘敏君杨鸥 1-155100075《人民政协报》北京市南三环中路赵公口小区20号 文化周刊 毛梦溪 午夜雨声 文化评论类的老实人 商世春秋 王悦 世说商语 关于经商的感悟 健康周刊 寻医 黄萱专家提示 自我保健 防患未然 家庭医生 问药 新概念 家庭用药 健康热风 自备药物 年华 颐寿养生 王晶 戏曲情缘 往事 追求(散文类吧) 年华 食品营养 黄静 滋补圆桌 食话食说 风向标等 读者之友 张敏 港澳台侨杜军玲 风格:海外风情介绍,游记 朝花夕拾:刘仰东 钩沉类历史、文化随笔 旧闻新读黄存琦历史类随笔 1-156100062《人民法院报》北京崇文区东花市北里西区22号 天平周刊文学作品高领 人物春秋罗书臻 文化评谈李芹 1-157100078《人民公安报》北京方庄方星园三区15号楼 往事悠悠(回忆性文章,以亲情为主); 新知随笔(与时代息息相关的知识类杂文随笔); 人世间(纪实类文章,多与警察办案有关); 姑妄看之(类似城市笔记,有一定讽刺意义,每期一篇); 生活沙龙(生活、科普知识) 1-158100841《人民海军报》北京西三环中路19-27 1-159100011《人民邮电报》北京安外大街181号 1-160100038《人民铁道报》北京复兴门外北蜂窝3号 旅人(千字文,关于火车的旅游故事): 副刊, 1-161100081《人民武警报》北京西三环北路1号 1-162100040《检察日报》北京石景山区鲁谷西路5号 绿海·生活(散文、随笔)彭程 回答者: intermilanwang - 副总裁 十级 6-14 11:18GEN TA YI YANG

人民法院报投稿难。

征文要求

来稿以第一人称讲述,要求主题突出、内容具体、语言流畅、故事性强,字数为1000字以内,可配发历史资料照片和体现新变化的照片。

征文时间

征文活动从即日开始,投稿截止日期为9月30日。

组织实施

此次征文活动由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组织开展,征文对象为全国法院干警和相关人员。来稿择优刊登在《人民法院报》、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新媒体平台、中国法院网。

普通人对登报公示多少钱都不是很清楚,因为很难遇到一次,如何办理有效登报,以下为个人的经验。1、要看具体是公示什么内容。2、确定所要刊登的属于个人工商还是公司公示。3、根据自己所在的城市了解下有哪些报纸,是如何计价的,有的城市是按行数收费,有的是按条数,且一般规定不超过额定字数。4、登报可以支付宝搜【跑政通】,来办理,像登报这种专业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比较好⌄

人民法院报投稿系统

如何给人民日报投稿?你可以写一篇报道,然后直接寄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日报社,就可以去投稿了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人民日报华南新闻: 市场报: 环球时报: 讽剌与幽默: 健康时报: 证券时报: 江南时报: 国际金融报: 中国汽车报: 京华时报: 新闻战线: 大地: 人民论坛: 上市公司: 中国经济快讯:

《感恩》感谢我们出生在这个时代,假如在七十年前,这场疫情给人类带来的将是灭顶之灾。感谢我们出生在这个国度,假如像西方国家那样喊着人权自由,要求全民免疫感染,十四亿中国人将是尸横遍野,哀鸿满目。这不是骇人听闻,不信你看一下邻帮的印度。当二零二零年春天新冠在武汉肆虐,我们的政府雷厉风行,实行了紧急管控政策。集中隔离,免费治疗。专家学者去了,医护人员去了。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在实验室和病房穿梭。志愿者涌跃参与,奔忙与三镇的大街小巷,运送物质的高速路上。四面八方伸出了援手,齐心协力没有过不去的坎和沟。火神山 ,雷神山,方仓医院创造人间奇迹,中国速度让世界瞩目。全国各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排查隔离,设岗设站减少了人员流动 ,阻断了病毒传递。通过全国人民的齐心努力 ,抗疫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这使我感受到了一个社会体制的优越性,一个制度的好与坏不是嘴上说出来的,首先要看他的执政能力,更要看国民的衣食住行,社会安定。那段时间里,我每天的第一时间就是刷屏,第一时间看来自灾区的好消息,也看到了来自灾区的许多感人事迹。那隔门相拥的战斗在一线的夫妻,那半夜满城高唱国歌的声音,都使我脸上挂满泪水,是啊 ,生命在病魔面前是那样的脆弱,但我们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经济排名世界第二,人口世界第一。这次疫苗接种工作更是彰显了我们祖国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全民接种 ,无偿免疫,这令很多国家期盼而不及。所以,我们要感恩伟大的祖国,感恩伟大的党,加倍努力,回报社会。

上微信公众号人民法院选择自助办理。现在办理公告,通常是在人民法院报微信公众号上填写公告信息,缴纳公告费,然后由人民法院报在网站上和报纸上刊登公告信息,对当事人进行公告送达。具体如下:在微信搜索框输入人民法院报,进入人民法院报公众号。在右下角点击办公告,进入人民法院公告微信办理平台,选择自助公告办理。

人民法院报投稿电话

一、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不是盈利性的报刊杂志,即使有稿件投到那里也是申诉性质的诉状之类的东西,没有所谓的稿酬的。二、假如是《人民法院报》这样的报刊只要依照官网设定的投稿方式正确投递稿件,只要被选用一定有稿酬的,因为这是国家著作权法还有相关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权益。所以以上情况需要区别对待。

将你的文章和《人民司法》杂志专栏对照,看看符合那个专栏用稿,每个专栏都会标明责任编辑,以及该编辑的邮箱,把稿件发到相应专栏编辑的邮箱。《人民司法》已形成风格与特色,现设有本期策划、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审判业务、执行实务、司法论坛、调查与思考、域外司法、立法建议、来稿摘登等栏目,希望作者针对栏目投稿。二、稿件观点新颖,材料翔实,条理清晰,文笔严谨流畅。倡导“理论与实际联系、观念与时代俱进、眼界与世界相接”的理论研究作风。

不是很清楚 人民法院报应该是机关刊物吧 你可以打电话问一下地 址: 北京市崇文区东花市北里西区22号 邮 编: 100062 电 话: (编辑部) (联络部) (行政部) 传 真: Email:

将你的文章和《人民司法》杂志专栏对照,看看符合那个专栏用稿,每个专栏都会标明责任编辑,以及该编辑的邮箱,把稿件发到相应专栏编辑的邮箱就行了。

关于人民法院审判论文范文资料

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司法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谈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

当代社会,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的发展,为新闻舆论监督提供了有利的实现 渠道 。我国法学界普遍承认舆论法律监督。舆论的法律监督,是指由新闻媒介进行的法律监督,属于广义的法律监督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可以在法律监督方面起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作用。[1]因此,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之间在理论上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冲突,相反,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但实践中远非如此。记者对于社会 热点 的追求,促使他们以“新闻自由”为依据不断介入政治、经济、 文化 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司法过程所蕴含或展示的内容以及司法过程本身所显示的刺激性,对于传媒来说具有永恒的吸引力;司法所衍生的事实与问题从来都是媒体关注的热点”[2]。而媒体的强大力量,在对司法过程的报道中暴露出职能越位、充当法官审判等问题。而这种强大的舆论引导功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司法审判造成压力,对司法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造成了冲击。因此,司法机关出于对新闻媒体的抵触心理而要求其“闭嘴”,但这种行为着实侵犯了公众的知情权。

司法独立和新闻自由本属于宪法赋予的两项基本权利,为何会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如此强烈的冲突?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司法独立与新闻舆论监督的冲突

司法独立是为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重要原则。《宪法》第126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行使审判,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此外,《人民法院组织法》第4条也规定:人民法院独立进行审判,只服从法律。因此,司法独立应该排除利益和情感的影响,也自然应当排除新闻媒体的影响,保持对法律的敬畏和对案件事实的忠诚。与此同时,英国古谚讲:“正义不仅应当实现,而且应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而“看得见的方式”就需要新闻媒体对案件的报道将正义实现的过程置于公众的视野之内,在充分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同时,其肩负的舆论监督作用对促进司法公正有着积极作用。但媒体却凭借其强大的介入力量,不断向司法入侵,最终由新闻舆论监督发展成为“新闻审判”。

“新闻审判”本为舶来品,传入国内后即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新闻审判”的含义指新闻媒介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对报道对象所做的一种先在性的“审判预设”。[3]从曾经的张金柱案到近年来的药家鑫案、李启铭案等,每一宗案件都被媒体倾注入过度的热情――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消息、评论是非时,对审判前或者审判中的刑事案件,失其客观公正立场,明示或暗示,主张或反对被告罪行,或处何种罪行,其结果或多或少影响审判。[4]正是基于新闻媒体强大的引导和评价功能,将司法机关审理案件的过程置于舆论的重压之下,最终的裁判或多或少的受到舆论的影响。

二、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

(一)新闻舆论监督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

“没有公开则无所谓正义”。[5]而我国《宪法》第125条也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正是由于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使法院的审判权在阳光下运行,有效的遏制了司法权行使过程中的不当内容,推动实现司法公正。

(二)新闻舆论监督有利于防止司法腐败

司法腐败始终是司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司法腐败不仅损害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损害国家的司法权威,而且侵蚀公众对司法系统的信心。美国著名记者指出,“罪恶、卑鄙和腐败最害怕的就是报纸,因而任何法律、伦理和制度都无法和报纸相比。”新闻媒体对司法腐败现象的报道,往往能够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同时会引发相关部门的重视,政府和公众的合力使腐败分子身败名裂。如此大的腐败成本,有效的防止了司法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有利于推动司法改革

新闻媒体对于司法体系的分析和评述,为司法改革提出了宝贵的借鉴意见,有助于全面深化司法改革。

三、司法独立对新闻自由的限制

司法独立包括审判独立和检察独立。《宪法》第126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第130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任何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由此看来,新闻自由并非是绝对的,新闻媒体行使法律监督权也需要受到一定的限制。

(一)司法独立在一定程度上排斥新闻自由

司法审判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司法审判要求法官依靠“理性和良知”,忠于法律和事实,排除任何形式的干扰后做出谨慎且公正的判断。而新闻媒体则通过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 文章 ,有失公允的评判案件,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带动性的舆论压力,成为法官裁决时的障碍,使其失去独立审判的立场。

(二)法官审判与新闻采编之间的矛盾性

司法审判与新闻采编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对立性。由于司法审判关乎人的生死、权利与义务的承担,因此必须是理性判断的过程;而新闻媒体的宣传却带有很强的感性因素,往往掺杂了道德情感于其中,其语言也强调标新立异、扣人心弦。因此,对于同一个问题,法官与记者基于不同的立场与视角,关注点自然不同,这种差异势必导致新闻舆论监督过程中的对立和冲突。

四、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之间的平衡

卢卡斯曾经深刻的揭示了司法所要求的专业性:“一个看重正义、法律和自由的国家,在一个重要的意义上必定是不平等的,即法官必须占据实权地位,而且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成为法官。”因此,新闻媒体应当认识到其新闻审判的越位行为,重新回归到法律监督主体的地位。对于寻求新闻审判与司法独立之间的平衡的问题,应从以下方面入手解决:

(一)加强立法规范,填补法律空白

二者冲突的根源在于缺少法律规范对于二者关系的协调。立法机关可以借鉴相关的域外 经验 并结合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新闻舆论的监督设置合理的界限,以消除当前司法机关和新闻媒体之间的对立冲突关系。

(二)强化新闻从业者相关的 法律知识 ,引导遵从职业规范

通过强化其相关的法律知识,引导其遵从职业规范,使其从内心遵从法律,维护司法的独立地位,并严格遵循职业道德法规,避免对案件做出有失公允的报道,做事实的传播者而非情感的传递者。

(三)加强司法机关与新闻媒体的交流

二者之间不存在根本上的对立和冲突。因此,关于媒体如何介入、如何报道以及如何评论等关键性的问题,应当由二者坐下来进行交流和沟通,共同研讨解决方案,制定出一个双方认同的规则,并按照规则规范双方的行为,共同促进司法文明和司法公正。

司法能动与司法克制之探讨

一、司法能动主义和司法克制主义的基本内涵

所谓司法能动主义(judicial activism)是指“一种司法理论,它鼓励法官摆脱对于司法判例的严格遵从,允许法官在制作判决时考虑其个人对于公共政策的观点以及以其他因素作为指导,通过对于判决来保护或扩展与先例或立法意图不符的个人权利。遵循该理论会造成某些判决侵犯立法权和行政权的结果。”[1]

《布莱克法律词典》是这样定义的,司法能动主义是指:“司法机构在审理案件的具体过程中,不因循先例和遵从成文法的字面含义进行司法解释的一种司法理念以及基于此理念的行动。当司法机构发挥其司法能动性时,它对法律进行解释的结果更倾向于回应当下的社会现实和社会演变的新趋势,而不是拘泥于旧有成文立法或先例以防止产生不合理的社会后果。因此,司法能动性即意味着法院通过法律解释对法律的创造和补充。”[2]

与此相反,法官在执法的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循已经确立的规则来办案,反对法官充当立法者的角色,反对法官融入个人的价值观以及他本人对法律的理解与信仰。这被称为司法克制主义(judicial passivism)。施克莱认为:“所谓守法主义是指一种伦理态度,它把是否遵循规则当做判断道德行为的标准,将道德关系视为由规则所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就像所有被强烈感受并广为接受的道德守法主义不仅体现为个人行为,也表现为哲学思想、政治意识形态、社会制度。”[3]其本质为社会生活中涉及法律的问题与现有法律规定和判例相背离的地方,应当通过立法等方式解决,而非司法机关主动改变既存之规定。在外观上表现为“司法机构的自我约束或自我克制”[4]。

司法能动主义与司法克制主义并非针对具体的法律进行解释,而是在现存法律规定或判例与实际生活的新趋势不符的背景下,法官在进行法律解释时所享有的创造性之界限问题。司法能动主义强调法官要为了实现正义,在服从法律基本原则和理念的前提下,可以不受现有规定和判例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对司法权的限制;司法克制主义强调法官只能严格依法裁判,法官不能创制法律,而只能服从法律,制定法是法律的唯一渊源,法律解释只局限于文义解释,并努力探询立法者的原意。“司法克制主义则倾向于强调在民主国家中对司法权所应该进行的限制,并通过各种方式对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进行限制”[5]2。因此,“司法能动或司法克制是法官在进行自由裁量时享有多大的自由或者受到多大的限制的程度问题”,即“能动和克制的区别更多只是一个程度不一而非性质不同的问题。”[5]2-3

二、司法能动主义和司法克制主义各自的价值分析及局限性

(一)司法能动性的价值分析及局限性

在现今社会,简单依靠法律条文来处理案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诉讼需求,条文的固定性及有限性往往会使我们的司法裁判者在某些个案的处理上寸步难行。假若为了使所有案子都“有法可依”而不停修改或增减法律条文,不仅会造成社会行为规则观念的动荡,而且会大大损害法制稳定的威信力。司法能动在法律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有着诸多的适用价值,但是司法能动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司法能动性与司法者自身的素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年来,我国的司法者慢慢由以前的非法律人转换为法律人,即大部分司法者接受过一定的法律知识的学习,受过一定的法律实务的培训,自身有一定的法律知识的储备。当所面临的案件没有直接可以遵循的法律条文的情况下,可以结合自身的法律技能运用适当的法律 方法 ,经过一定的法律推理、法律解释、法律续造、法律发现等方式分析案情,在已有的法律法规中探求最为适当的条款来处理案件。但是,由于法律没有直接明细的法律法规可以遵循,对于同一案件司法裁判者运用法律方法有可能因为个人法律素质的不同而产生截然不同的裁判,这样往往会产生司法的不稳定性,影响法律的可预测性及对民众行为的指导性。

其次,司法能动性与司法者的思想道德价值倾向有着一定的关系。当司法者运用司法能动这一自由利器时,高比例的法律裁判结果就握在了法官的手中。法官是倾向公序良俗还是机械性地被舆论牵着鼻子走,更或是倾向于权力而非权利时,案件的裁判结果是截然不同的,甚至大相径庭。既可能裁判顾及多方利益,采取较为平衡的裁量方式判案,也有可能产生令大众哗然的结果,更或顺应民意的裁判结果。因此,司法能动性是否得以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和司法者的思想道德倾向是密不可分的。

再次,司法能动性需要司法者具有较丰富的司法经验,以及严谨的辩证 逻辑思维 。但是,在我国,法官不是像美国那样经验丰富的律师担当,而是学校法学系 毕业 生或者其他并不是很权威的法律人担当。由于没有丰富的法律经历,或者还未被培训出缜密的思维逻辑,在判案时很容易产生疏漏或不足,影响法律运用的质量。法律思维被异化,法律思维立场的变化而产生的异化,以及法律操作技巧的程度都将影响司法能动性的发挥,局限其作用的范围及程度。

司法能动性的发挥虽然可以弥补我国法律的某些漏洞和不清晰,但是并不是可以随意使用。只有在上述条件都较完备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发挥其能动性,使之法律实质化,司法能动权利化而非权力化,能动性科学有效、正义合法地在案件的集结点为司法者解围,给当事人化解案情予以合法的裁判,以达到说服当事人、惩罚犯罪人、震慑社会其他成员的作用。

(二)司法克制性的价值分析及局限性

在司法能动性实现其法律价值的时候,司法克制性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能动性的发挥,或者说是抑制司法能动性的过分发挥。

司法克制主义强调法官在解释的过程中应探询立法者的原意,体现了对规则的尊重[6]。司法克制主义要求法官对法律要忠诚;要克己守法,廉洁自律,尊重法律规则;要对立法权、行政权和其他 社会公共权力保持谦抑的姿态。司法克制虽然在司法活动中不可或缺,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诸多的局限性。

第一,司法克制必须结合本国的国情及司法能动的 发展程度。在我国,司法克制是相当必要的:我国人口众多,民俗繁杂,部分地区的法律实施还比较落后,或者说地方控制主义比较严重。如果在处理法律问题时,仅注重司法能动性而忽视司法克制性,将造成严重的后果。掌权执位者极有可能将法律作为其实现某些不正当、不合法目的的工具,正如文强案中,作为重庆市司法局局长,文强和黑道勾结,强奸女学生等恶行,其行为的保护伞就是他手中的权力,作为一个法律人,偷天换日,坏事做尽,司法能动在他的手中变成了凶器,此时若无司法克制、法律来惩处他的行为,该恶行岂不是会被他的虚言假语蒙混过去?

第二,司法克制对于法律条文的理解因不同法律人而有迥异结果,因此需要社会大众的监督与建议。此时,所说的大众监督并不是说司法活动被民众牵着鼻子走,而是司法活动在一定意义上需要考虑民众意见,利于将裁判结果均衡于法律与社会利益,达到利益衡量的最佳状态。

正如,南京醉酒驾车案中,张明宝造成五死四伤的惨剧,但是在2009年12月23日的一审判决中却只是判处了无期徒刑。对于此,笔者认为,张明宝明知我国法律严禁醉酒驾车,并且造成如此惨剧,虽然事发之后张明宝认罪态度良好,表示自己已经认识到了罪行,愿意接受法律的惩处,但是,对于此案判处无期徒刑显然没有实现法律所追求的实质正义,严重偏离了利益衡量的轨道。因此,笔者认为,为了达到法与正义的契合,实现社会的正义,实现法律的实效价值,应在司法克制的前提下发挥司法能动,判处极刑。司法克制不应成为实现实质利益的绊脚石或是借口。

结语

综上所述,司法能动与司法克制在我国现阶段的法律发展中缺一不可,法律规则是规范的固定化文字,而法律人的法律思维是思辨灵活的,但是对于法律问题这一严谨的问题来说,法律人在处理某些法律问题时需要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以妥善处理案件,实现当事人利益、法制要求和惩罚罪恶的平衡。但是,司法能动性过度必然会产生权力泛滥性地被利用,法律成为凶器而丧失了其本来存在的意义。因此,在司法能动地适用过程中是伴随着司法克制行为的,法律人必须以立法原意为基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将司法能动与司法克制融合适用,结合实际适度加大或减小司法能动或克制的运用比例,在法治社会中逐步完善法制。

法学又称法律学、法律科学,是以法律、法律现象以及其规律性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它是研究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以下是法学系小论文范文参考,请阅读!

我国违宪审查机制的构建研究【1】

摘 要 违宪审查是宪政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宪法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目前已初步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制度,取得了部分成就,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从各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从而真正实现民主与法治,推进宪政文明的发展。

关键词 违宪审查机制 模式 基本理念

作者简介:周玥彤,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中图分类号:d9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8-031-02

一、违宪审查与宪法文化

宪法是文化的产物,同时它又代表着一种文化现象,作为文化的产物,宪法是多种文化因素交织而成的作品。

本文采用周叶中教授的观点,认为宪法文化是基于商品经济、民主政治、理性文化的综合作用而产生的关于宪法、宪政制度和宪法结构等的认识总和。

当今社会,在众多写宪法文化的文章中,无论作者在其他方面有何分歧,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宪法文化的核心是宪政。

宪政的基本理念主要包含了宪法至上、政府守法、违宪审查以及保障人权等。

宪政是宪法文化的核心,因此这些基本理念也是宪法文化的核心。

由此可见,其中的违宪审查作为保障宪法实施最重要的形式和宪法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违宪审查的含义及模式

违宪审查作为宪法监督的一种,是宪法保障机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违宪审查是指享有违宪审查权的国家机关通过法定程序,以特定方式审查和裁决某项立法或某种行为是否合宪的制度。

当今世界范围内,以违宪审查权的归属为标准,可将违宪审查划分为四种模式:司法机关审查模式、立法机关审查模式、专门机关审查模式、复合审查模式。

司法机关审查模式多为美国、日本采用,它的优点在于以司法机关制约立法机关,从而保证权力的分立和制衡,但依靠法官自由裁量,自由心证的司法活动难保绝对中立;立法机关审查模式的优点在于监督的直接性与快捷性,缺点在于立法机关自己审查自己,欠缺公正性;专门机关审查模式兼具了前两制度的优越,既避免了立法机关自己审自己的尴尬,又避免了法官的主观任意性,但实践中专门机关多为政治机关,带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很难保证客观公正的监督;复合审查模式多为法国、英国采用,它的优点在于多重主体相互分工和密切配合,能够使违宪案件得到有效的审查,但多重主体也意味着权力分散、不统一。

每种模式都是精心制定,经过若干年历史的检验,不断修改,才得以沿用至今,但每种模式都有利有弊,随着时代的变迁,需要通过完善来适应新的社会变化,以保证宪法的权威性与有效性,这就成为了值得我们在实践中反思的一大问题。

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第62条和67条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监督宪法的实施。

因此享有违宪审查权。

同时,《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规定了司法机关有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务行为的合宪性、合法性问题进行审查。

这就表明了,我国表面采取的是立法机关审查模式,实质上采取的是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相结合的的审查模式,由两个机关共同行使违宪审查权。

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国采取的是复合审查模式。

三、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现状

纵观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的现状,不难发现,继现行宪法和一些单行法律颁布之后,我国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制度,该制度作为宪法监督的一种,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障宪法顺利实施,维护宪法权威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

但是,它也并非十分完善,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我国虽然采取的是复合审查模,但正如前面所说,多重主体共同审查必然导致权力的分散,实践中难以统一。

并且,司法机关只在特定的法律规定下才享有有限的违宪审查权,其余超出行政诉讼和国家赔偿范围的,司法机关则无权行使,只有依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来行使,由立法机关自己审查自己,在实践中必然会出现偏袒和怠慢,不可能达到完全公平,这使违宪审查流于形式。

而根据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只举行一次,在本次会议中要解决若干与国家和人民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可谓工作繁重,这无疑加重了全国人大的工作量,反之也难以保证审查质量。

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全国范围内的事宜,宪法规定共21项,更是无暇顾及。

长久下来,这就成为了一大被忽视的问题。

第二,我国现行宪法中未明确规定违宪审查程序的启动机制。

涉及违宪审查制度的仅有第5条、62、67条,以及第116条。

而其中几乎未涉及违宪审查程序的启动机制,唯一涉及的启动主体仅有立法机关,方式仅有事前的备案和批准,事后的撤销。

通过立法机关事前和事后审查相结合的自我审查模式来启动违宪审查程序,是有必要的,但若将其作为唯一的途径,必然达不到效果。

就宪法性法律而言,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略有涉及此内容。

根据立法法第90条第2款规定,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认为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由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进行研究,必要时,送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提出意见。

由此看出,公民有违宪审查的建议权,可以向立法机关提出进行违宪审查的建议,这是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一大突破,但仔细揣摩,弊端显而易见。

公民只享有建议权,最终是否启动该制度还是由立法机关决定,也就是说,启动主体仍然只有立法机关,而在国家公权力面前,公民个人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并且,就立法机关是否必须接受,及其工作时限,公民事后的维权救济等都未涉及。

法律赋予公民权利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实现,权利就如同一纸空文。

2003年由“孙志刚事件”引发的三位博士上书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是否违宪,在当时一度引起舆论热潮,该案最终取得让人欣慰的结果,这是中国公民首次行使违宪审查建议权。

血的教训背后,换来的是新办法的出台,但对于违宪审查机制本身的启动,并未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据报道,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事件发生及学者上书后,并未给予任何形式的违宪审查或调查程序甚至是回应,可见,公民的建议权实属渺小,若非轰动一时的大案,恐怕上书也只会不了了之,并且程序上也存在重大问题。

该案距今已10年,而违宪审查启动机制的构建仍然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

第三,缺乏程序保障,宪法以及现行的各种法律中没有明确规定违宪审查的审查程序。

除了该制度的启动机制没有依据外,进入审查后约束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工作程序也没有依据。

立法法第90条规定由某个机关或机构来审查;第91条规定了制定机关的义务;第92条规定由报备机关具体规定。

总之,对于审查机关审查的时间、期限、程序等方面几乎没有约束,对于机关工作人员不作为以及不按规定作为的法律后果更是没有涉及。

因此,实践中必然会

出现久拖不办,搁置了事的情况,可见该制度亟待完善。

第四,我国至今没有一部有关违宪审查制度的专门性的单行法律。

实践中涉及此类案件并不常见,因此该问题在理论界探讨多年,但始终未被立法机关重视。

现在只能在《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一些单行法中模糊地看到违宪审查制度的“身影”,一直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

因此,制定一部专门的法律并予以实施,将其从学界转化为法律条文,是有必要,也是可行的。

四、我国违宪审查制度的构建

我国法治得以恢复的30年,也是飞速发展的30年,在这30年中,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到目前已基本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模式,即国家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相结合,事前审查和事后审查相统一的违宪审查模式。

但随着人们法制意识的提高,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它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

针对前面提到的我国违宪审查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第一,立足中国国情,建立专门机关审查模式为主,复合审查模式为辅的审查模式。

我国现行审查模式是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相结合的复合审查模式,审查主体多层次且单一,权力分散,难保公平。

而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涉及宪法问题的事绝非小事,因此,审查模式应该建立多重并用的方式,设立专门的宪法监督机构,即独立的宪法专门委员会,专门负责违宪审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以及人民法院予以协助,相互分工,密切配合,统一工作。

目前全国人大中设有法律委员会,协助全国人大处理各种法律事务,但并不专门针对宪法,因此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

而设立宪法专门委员会则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内部的工作人员必须为宪法专业人士,这就避免了全国人大中非法学专业人士对违宪审查的过多参与,保障了审查的科学性。

同时,宪法专门委员会工作内容专一且明确,就无久拖不办的借口了。

这样既减轻了立法机关的工作负担,又提高了专门机关的工作效率,还保证了审查的科学性与公平性。

第二,制定一部专门的单行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违宪审查法》。

违宪审查作为宪法监督的一种,有些学者很早就提出我国应该制定一部专门的宪法监督法,在其中对违宪审查程序作出详细的规定。

这个建议是可行且必要的,但至今仍然未实现。

笔者认为,宪法监督包含的方面太多,在短时间内出台是不现实的,而当今社会又急需一部有关违宪审查制度的法律,因此可以先出台一部专门的违宪审查法,在日后再制定宪法监督法予以补充完善。

在违宪审查法的结构设计中,在机构设置方面,明确规定我国的审查模式,设立宪法专门委员会,规定各自的地位、分工与合作。

在程序方面,首先明确规定启动机制,扩大启动主体和方式,如规定公民行使建议权时,除了可以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还可以直接向宪法专门委员会提出,而国家机关必须受理等;其次,分别针对三个主体,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专门委员会以及人民法院的受理范围、方式、步骤、时限以及公民的救济做出明确的羁束性规定,建立程序保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在违宪责任方面,加大对违宪者的制裁,明确规定一旦审查某项立法或者某种行为违宪,对其惩罚的主体、程序以及方式,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三,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形成全民监督。

具体而言,大力在高校、国家机关、老百姓当中开展普及宪法的工作,树立民主与法治的氛围,形成全民自觉守法,相互监督的社会风气。

五、结语

违宪审查作为宪政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宪法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从建立至今,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我国法治进程中的一大亮点,同时又反过来推动了我国的民主与法治。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制度,这是值得我们欣慰的,但是仔细研究,不难发现,我国只是初步建立起了现有的审查模式,其中仍然存在众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法院主要通过审判活动惩治犯罪分子,解决社会矛盾和纠纷,维护公平正义。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法院学术论文,仅供参考! 法院学术论文篇一 基层法院功能探究 摘 要 自2010年以来,全国已有600余家基层法院开设了官方微博。基层法院官微的预设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信息公开、释案普法、自我宣传、新闻发布、回应 热点 、转发微博、主题交流、业务探讨等内容。但在实践中,功能定位不当、内容创新不够、互动沟通不畅、专业素养不足成为法院应有功能实现的障碍。 关键词 基层法院 功能 官方微博 基金项目:2013年度江苏省 教育 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层法院的功能厘定与管理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3SJB820015)。 作者简介:徐骏,法学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法律系讲师;华震,法学硕士,江苏省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 中图分类号:D92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9-0592(2013)12-115-02 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从这一年起微博开始影响并深刻地改变着每一位国人的日常生活。开通微博、与网民进行密切互动也成为国家机构改变工作作风,实现权力公开运行的有效方式。彼时急需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法院,正着力于通过制度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司法的社会认知度和认同度。微博的兴盛恰恰为司法公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互动式平台。 2010年10月,湖北恩施州中级人民法院成为全国第一家认证的法院官微。迄今已有600余家法院开设了官微。表现尤为突出的是河南省法院系统:高院于2011年11月10日开通@豫法阳光微博,至2012年该省三级183家法院全部开通官微。上述600余家开通官微的法院,绝大多数为基层法院。以这些法院的官微为考察对象,可以从一个侧面探究当前我国基层法院的日常工作和实际功能。 一、基层法院官微主要的功能 (一)信息公开 官微成为法院与公众进行沟通的新型平台,发布案件的开庭公告以及对热点案件进行庭审直播成为法院官微的一个基本功能。在实践中,基层法院会通过官微发布本辖区内典型、重大或影响力较大案件的开庭公告,北海中院、广州中院等两广地区的法院还经常借助微博直播个案的庭审。 (二)释案普法 随着社会生活的快速发展,一些新型的社会矛盾涌现出来,法院在裁判新型案件时,往往需要在立法原旨的指导下,能动地适用法律,这就不可避免地引发一些猜测和争议。此外,一些关系到婚姻、继承、住房、环境等具有普遍性和民生性案件的裁判,对公众也具有较强的指引作用。法院往往通过官微,对于这类案件的法律适用、裁判理由和结果,结合个案进行普法宣传、法制教育及法律风险提示。 (三)自我宣传 法院官微的低成本弥补了基层法院建设官网人力物力不足的缺陷,一些基层法院把官微作为法院工作宣传的重要工具和对外窗口。在这些法院的微博上,经常晒出法院或法官所获得的各种荣誉、领导视察、对外交流、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工作创新等信息。 (四)新闻发布 官微也是法院重大活动新闻发布的重要 渠道 。2013年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顺德法院于4月23日召开顺德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新闻发布会,发布了《顺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08-2012年)》白皮书和十大典型案例。当天官微对该发布会进行了全程直播,并在微博上发布了白皮书的主要内容以及十大典型案例的概要。@京法网事在2013年9月26日李某某等人强奸案宣判后,即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回答了网友的提问。 (五)回应热点 2013年9月,各地法院审理了多起大案要案以及社会影响广泛的案件,如王书金、__、李某某、夏俊峰等案,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体现司法公开,主动占据舆论高地,受理法院采用了包括微博在内的各种媒介回应了外界的关注。这也促成了一些法院认识和运用到微博的力量, 取得了良好的回应效果。 (六)转发微博 当前基层法院发布的大多数微博仍为转发微博。转发的类型包括时事新闻、上级法院微博、同地区其他政法单位微博等内容。广州中院则别出心裁,每天第一条微博发布的内容是法律警句格言。还有一些法院则会发布一些生活常识、养生之道。北京晚报的记者在各区县的官方微博中各随机选取100条连续发布的博文,经统计分析后发现,涉及商业活动、旅游景点等宣传推介类微博占24.2%,养生、生活窍门、天气预报微博占11.9%。 (七)主题交流 在最高人民法院“完善司法为民 措施 ,在立案、审判、执行、信访各个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群众更方便地参与诉讼,更好地维护人民权益”思想的指导下,微博成为法院与社会公众进行实时互动、无缝对接的有效渠道。如广东省高院于2013年5月17日上午10点,联合广州白云法院与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共同在线,并邀请两位来自基层刑事审判一线的法官,就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相关的问题与社会公众进行了一场微访谈。 (八)业务探讨 作为主要业务专业性强,且与社会公众并无直接的、日常性联系的法院,其微博的关注者主要集中在行业内部,基层法院的关注者数量就更少。也正因此,有些法院的官微拓展了小众的业务探讨的功能。广东高院在2013年4月3日首次对外界公开发布了奇虎诉腾讯的判决书,全文长达5万字。该条专业性极强的微博获得了远超过其他微博的评论和转发量,评论和转发者多为法律人士。 二、基层法院官微存在的问题 (一)功能定位不当 为数不少的基层法院官微把自己定位为官网或官网的补充,所发的微博中充斥着官方语言,发布的内容也是四平八稳的领导视察、 总结 汇报、工作纪要等流水账,虽难言面目可憎、令人生厌,至少难以使网友产生与之沟通交流的兴趣和欲望,甚至无法吸引网友阅读微博内容,更不要说自愿成为其粉丝。大量的基层法院官微因为缺少关注而逐渐成为死微博。 与高级法院不同,基层法院处理了全国绝大多数的法律纠纷,其所作所为直接影响到法院的公正性和公信力。作为与当事人直接接触的机构,基层法院的口碑直接折射出社会公众对法院的观感。在法院日常工作中,已有机关报刊、传统媒体、官方网站等多种渠道对法院的工作、成绩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如果把官微作为另一个法院宣传的阵地,实属多余,且效果亦不及传统做法。 (二)内容创新不够 基层法院普遍陷入案多人少的困境之中。在审判业务尚无法自如应对的情况下,要求基层法院开设官微必然会给其造成人力和物力方面的负担。目前基层法院的做法多是由法官来兼任微博管理员,或外聘人员进行管理。因为法院官微并非专职法官专门打理,也没有合适的考核和评价手段,管理人员发布微博时就缺乏内容创新的动力。转发时事新闻和上级法院的微博就成为最简单省事,也是最安全的办法。以2013年4月24日为例,在五分钟内,某县法院转发了58条微博;另一个县法院在十多分钟内转发了37条微博。转发的内容则大多来自@豫法阳光。 虽然缺少全国性普遍性的关注,但在所属区域内,基层法院是社会矛盾最集中,群众关注程度最高的国家机关之一。一些法院能够积极地利用官微,通过个案分析的方式,回应社会对热点、敏感案件的追问,提示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法律风险,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司法建议,普及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法律适用等常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互动沟通不畅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社交平台,最大的特征在于互动性。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革新了舆论表达的固有模式,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霸权,实现了弱势群体的媒体接近权,发挥了日益强大的舆论引导与社会监督作用。法院官微的勃兴,理应顺应WEB2.0时代的互动特质,助推司法公开,提升司法公信。 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基层法院把发布微博作为单向宣传的工具,以及上级交办的任务,因此忽视与网友的互动交流。笔者以普通网友的身份向105家基层法院官微提出疑问和建议,约半数官微能够进行简单的回复,只有十余家能够与笔者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坦诚的沟通。最令人惊讶的是河南某县的一家法院,对于笔者提出其缺少原创性内容、随意转发微博的委婉批评非但置之不理,反而将笔者设置到禁止评论的黑名单。 (四)专业素养不足 相较于高级法院,基层法院工作人员的法律素养有一定的差距。加上基层法院对官方微博重视程度远不及高级法院,人力物力也难有保障,因此发布的微博中就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一类差错属于新闻传播理念和素养的不足,如重庆某县法院官微在转发周克华女友张贵英受审的相关新闻时,仍使用早已被证实为盗用他人的照片作为配图。经笔者提醒后,其及时进行了删除,并未造成不良影响。但另一类差错属于法律理解和适用的错误,这就足以对法院的公信力形成不利的影响。2013年7月12日,湘西34亿集资案主犯曾成杰被长沙市中级法院执行死刑。曾成杰之女发微博质疑称,其父被执行死刑前,家属连最后一面也没见到。长沙市中级法院官微对此先是回应称,“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对犯人执行死刑时,犯人必须跟亲人见面”。该微博迅速引起网友质疑,随后该微博被删除。随即,长沙中院官微又发布微博称,曾成杰临刑前并没有提出会见家属的要求,在其遗言中也没有提出。就该条被删除的微博,长沙中院发布道歉声明称:由于微博管理人员对刑事法律学习钻研不够,想当然办事,导致发出了一条错误信息并在领导发现后删除。 三、结语 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基层法院应牢固树立司法为民思想,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始终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落脚点,确保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工作牢牢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基层法院是贯彻司法为民的主要载体,其应努力通过转变观念、准确定位、提升素养,以充分实现司法的应有功能,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注释: 如河北高院为审理王书金案,特在2013年6月20日开通新浪微博。6月25日庭审当天,粉丝达到了2万。济南中院2013年8月22日开审__案,于8月18日开通微博,粉丝高达38万。 参考文献: [1]公丕祥.司法公开: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保证.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7). [2]2012年度新浪政法微博 报告 .http://vdisk.weibo.com/s/jc37T,2013-10-6. [3]政务微博缘何爱“养生”.北京晚报.2013-9-24. [4]周强.牢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法制资讯.2013(4). [5]苏力.审判管理与社会管理——法院如何有效回应“案多人少”.中国法学.2010(6). [6]徐骏.司法应对网络舆论的理念与策略——基于18个典型案例的分析.法学.2011(12). [7]长沙中院回应未会见亲属质疑:曾成杰未要求.南方都市报.2013-7-14. 法院学术论文篇二 浅议法院执行工作 摘 要 本文旨在讨论民事执行问题,首先阐述当前法院在执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接着就法院执行中形成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提出一些相关的解决 方法 和措施。 关键词 执行 执行难 措施 作者简介:王丽、王启锐,四川省古蔺县人民法院。 中图分类号:D9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2-133-02 法院执行案件指民事案件、刑事案件、行政案件、仲裁案件通过法院判决,裁定或仲裁机构仲仲裁,被告没有履行,经当事人申请后,法院依法应进行的工作。执行是法院受理案件的最后一个阶段,但它是生效的裁判文书得以实现的保障,故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本文着重讨论民事执行问题。强制执行是行使法律已经规定的强制执行措施,债务人必须服从,这是实现司法公正和维护当事人权利的要求。强制执行有专门的法定机关进行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对他人的财产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不得强制他人履行一定的义务。当事人的纠纷已经解决,法院已经有明确的判定结果且已生效,但是一方还不履行义务,另一方就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由人民法院执行局作出执行通知开始执行。执行是民事法律程序的最后阶段,在民事法律程序中的意义非常重大。因为,当事人通过选择打官司,是因为相信法律能够维护自己的权利,这种维护不仅是打法律白条,而是要让权利最终得以实现,如果仅有法律白条,无法实现当事人通过法律实现权利的目的,反而增加当事人诉累,从而会降低公众对法律的信赖,法律的权威、法治也就无从谈起;只有人民法院的执行机构强制拒不履行义务的当事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才能实现民事法律程序的任务,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尊严、法制的统一和人民法院的威信。正如列宁所说:“如果没有一个能迫使人们遵守法权规范的机构,法权也就等于零。” 一、当前法院执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是执行难问题。执行难,是困扰着人民法院工作,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人们对我国审判机关裁判执行状况的公认评价。造成当前法院执行难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既与法院执行机构运做有关,又与当前的社会法律环境有关。目前,执行难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被执行人无力履行。某些地区经济发展落后,自然人收入偏低,被执行人确实无履行能力,被执行人被迫的逃、废、赖债。现在涉及民间借贷件较多。由于民间借贷是自发行为,不是任何部门的监督和约束,所以使其具有金融机构不能享受的政策上的竞争优势,在竞争环境下,容易诱发金融机构经营违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农村金融秩序。被执行人在无力偿还借款后举家外出,无法联系被执行人,被执行人也无财产可供执行,使得案件不能执行终结。 2.被执行人抗拒执行。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这种情况在现实中交往常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无视已经生效的裁判,个别当事人素质低,法律观念非常薄弱,认为只要他坚持不履行法律并不能把它怎么样,藐视法律权威;二是故意折腾,有的当事人即使输了官司也会故意拖延履行义务,给对方或者法院玩猫着老鼠的游戏或者制造各种障碍,给执行造成主客观的难度;三是侥幸心理,认为通过故意拖延,转移财产等办法能够逃脱履行责任,或者逼迫对方做出让步;四是暴力抗拒执行,因为当事人之间存在过往恩怨等,个别当事人受情绪影响走极端,与执行人员对抗,不惜暴力抗拒执行。 3.协助义务人拒不协助执行。协助执行人民法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要求与执行标的有关的单位协作、帮助执行的一项制度。协助执行人的作用是协助法院完成执行任务,应该是以义务为本位的概念,所以,协助执行人的权利应该是普通的权利,如当受到违法执行和当事人损害其合法利益的情况下,有权要求赔偿。协助执行人务是根据法院的协助通知及时高效的配合,并且尽诚实信用义务全面提供相关信息,为保证执行达到理想的效果,保证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院的司法权威。强制执行权是法律赋予人民法院的执行权利,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可代替法院行使;但是,有的执行标的物或执行财产不在被执行人手中,由有些单位和个人占有、保管,有的与标的物密切相关的财产权证照须由有关单位办理转移手续,这就需要有关单位和个人配合才能完成人民法院的执行行为,当事人的权利才能得以实现。 4.外界干扰。地方政府出于各种目的,往往会做出一些指示,干扰执行。比如,为了保护地方经济,可能就会干扰对一些地方企业的执行;出于安抚当事人情绪,维护地区社会稳定,往往也会干预执行。由于信访维稳考核的不科学等因素,导致地方出于政绩或者维稳压力,造成有关部门不顾事实真相和法院判决,对执行进行干预。另外,社会各界出于自身的一些利益,往往也会为执行设置障碍,配合、协助的少。 二、执行难形成的原因 (一)被执行人 文化 素质问题 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一些被执行人欠缺最基本的 法律知识 ,认为拒不执行也无法将他怎么样,藐视法院裁判的权威,甚至还会纠集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阻扰执法、暴力抗拒执法,辱骂、殴打执法人员。二是许多倍执行人抱有侥幸心理,认为通过隐匿、变卖、转移财产等方式,或者完躲猫猫的游戏就能够逃避执行,或者以此逼迫对方跟自己再次协商和妥协,从而获得更多利益。三是故意拖延,有些被执行人本身知道无法逃避执行,但是抱有折腾对方的心理,故意借口收账、时间太忙等忽悠当事人或者执行人员,不及时兑现履行,增大对方当事人的权利实现成本和法院的执行成本。 (二)法院裁判自身问题 一是裁判质量问题。不可否认,当前在基层法院审理案件的审判人员队伍中,有一些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有所欠缺,加之近年来案件数量急剧上升,法院办案人员比较紧缺,让审判人员应接不暇,故造成案件审理质量不高等问题,从而导致了当事人对裁判的不服和抵触。其次是过分强调调解。当前基层法院的调解撤诉率往往达到80%以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对审判工作不科学的考核外,主要是因为调解本身的特点。调解程序相对简化、灵便,能够节省办案时间喝经历,另外调解结案的不能上述,减少办案风险,降低上诉率、改判率和发回重审率等。 (三)执行环境问题 一是有关单位和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不予协助执行。法院民事强制执行工作并不是仅仅依靠法律部门就可以解决,它涉及很多部门和行业,需要多个不同部门的配合,这就加大了执行的难度。比如,经常涉及协助履行的金融部门,当法院要求协助履行查询、冻结、扣押、划拨时,往往嫌麻烦或者怕影响业务而拖延履行,或者不予协助履行。同样,要求国土部门、房管等部门协助办理过户手续也相当难,往往延误执行时机,影响了案件执行。二是地方保护主义对执行的干扰。当被执行对象为党政部门,或者一些在当地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单位时,地方党政部门为了部门利益或者地方经济发展、税收等目的,可能会要求从大局出发,为大局服务,从而对执行行为进行干预。 (四)执行机构之间缺少合力 由于我国目前执行案件管辖多以财产所在地为联结点,对于人财分离,财产分散各地、财产不在本法院管辖区域内的案件,委托执行必不可少。而委托执行往往因无考核要求,且增大自身办案压力,或者因地方利益保护等原因,受委托法院不予积极配合。而上级法院也无有效协调和监督措施,从而不能形成合力。 (五)执行工作缺乏强硬手段 一是执行方面法律规定多为程序性规定,惩戒性规定少,可采取的拘留、罚款等措施的适用条件高、要求严,且在司法实践中往往需要院长审批,程序复杂。据不履行生效裁判罪因为条件高、要求严等更是极少适用。二是出于维稳等压力,法院在执行时尽量避免适用强制性措施,久之纵容了当事人暴力抗拒执行,极大影响了执行威慑和法律权威。 三、解决执行难的办法和措施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提出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探讨法治中国建设,当前应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推进行政、司法等领域改革,以解决执行难等问题,促进司法权威和提升司法公信力。 1.加大法律宣传,提升当事人法律素质。要借助法律七进等,拓展法律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借助巡回审判和公开审判等,审结一案、教育一片;构建和完善法院公开平台,完善裁判文书公开、裁判流程公开等程序,增强群众对法院审案的认知和支持;完善诉讼服务机制,及时为当事人提供便捷的法律咨询等服务,促进当事人知法、守法、用法。 2.改变不科学的考核指标,坚持依法调解。按照法律规定,调解应以基本事实为依据,以尊重当事人意愿为前提,故应改变对法院调解率的强制要求,和改变和完善对上诉率、改判率、发回重审率等考虑指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避免对调解的过分依赖从而导致以判压调等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行为发生,减少和稀泥式判决引起的当事人的不满和抵触。 3.加强培训和监督,提升司法能力。增加对法院审判人员和执行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丰富法律知识,提升审判、执行能力,提高裁判文书质量。通过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人民监督员制度等,完善裁判文书公开、审判流程公开等,以公开促监督,以监督促审判,完善促进司法公信。 4.加快改革审判权运行机制,避免司法行政化。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减少裁判文书的审签程序,完善合议庭评议制度和法官联席会议等,坚持合议庭独立办案和法官学习交流制度。 5. 推进改革,减少司法地方化。除着眼于长远,实行法院人、财物由省直管,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还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 6.完善执行组织,形成执行合力。一是加强上级执行机构对下级执行机构的指挥协调能力,构建强有力的层级执行体系。执行组织不同于审判组织,各级法院审判组织之间是相对独立的,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有监督和指导作用,但是执行工作强调配合协作,不同于审判组织,因此要加起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的指挥协调,从而形成合力,强化执行力量。二是要探索执行体制改革,推动实行执行权和审判权相分离的体制,避免执审互相影响,实现执行工作的专门化。三是完善委托执行的程序,完善约束机制,将办理委托执行纳入考核,科学限定执行期限,增强各地法院对执行工作的协作。 7.完善强制措施。对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的,坚决依法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扣划、拍卖、变卖等强制执行措施,加强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惩治力度,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对故意隐匿、变卖、转移财产的,故意拖延执行、态度恶劣的,或者暴力抗拒执法的,应该完善司法解释,细化适用情形,依法采取罚款、拘留等措施。还应完善司法解释,扩大和明确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裁定罪的适用范围,增强刑罚的威慑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