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环渤海金融合作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环渤海金融合作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抄写参考借鉴粹山寨吧仿真哦

我国企业的经济效益同兴旺国度的企业相比,差距较大,究其缘由,重要在于我们管理很落后,即人、财、物不能失掉合理的应用,人们缺乏任务的积极性,企业古代化的完成,必需要依靠先进的管理,假如唯有人才、资金、技巧、设备,没有先进的管理,是不能有用进步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息消费率。企业要发生更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管理是关键。 1.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Issue(问题) 1.1管理组织落后 管理组织落后重要展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组织形式单一化。经历这些年的变革,仍有不少的企业不思索企业的规模、产物、工艺、市场等状况,采用变革开放前“直线职能制”的组织方式;(2)企业指导的管理普遍幅渡过宽。虽然许多指导每日任务时刻在12经济管理毕业论文个小时以上,但如今重要指导人应付太多,学习时刻太少,会议太多,处理企业大政方针Issue(问题)的时刻太少;(3)企业中零碎相互穿插,出现矛盾,信息不畅,使企业指导决策根据不精确、不及经济管理毕业论文时,任务责权不清。(4)管理组织的顺应性差,任务效率低下。 1.2责、权、利不明白 大少数企业设置了对应合理的职能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部门,制定了对应的岗位制度,但为何部门任务总是应付了事,不能独档一面?没有创新、没有提高?关键在于责、权、利不明白,即使每本人的职责明细了,但往往应有的权利不明白,应得的利益不公道,且一段时刻内或临时权利、利益不存在太高的空间让人激起任务的斗志,干得好与不好没太大差异,业绩考经济管理毕业论文核只流于方式。 1.3保守集约型管理有分明的局限性 集约型管理指的是经过追加投资,铺大摊子,以求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经过规模缔造效益的又称“内涵式”的管理方式。一个企业的开展,消费规模不停扩展,外部管理也在不停改善。当管理的开展跟上了消费运营的步伐,那么企业的开展会更快速无力,若管理跟不上了,那么其他开展的再快也不过在加快企业走向衰败,现实上有太多企业只注重对外扩张而无视了对外部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的管理。企业必需从集约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集约化管理指的是应用科技和先进管理办法,经过进步科技含量等方式,又称“外延式”的管理方式。 2.增强企业经济管理的有用战略 2.1重塑迷信管理肉体,奠定感性管理 没有从严的迷信管理进程,是不能妄谈感情管经济管理毕业论文理的。感性管理是指以制度规范化、本钱控制、网络打算、质量监控为主的管理。企业经济管理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国的大少数管理者会遭到本人感情影响,不能做到对员工厚此薄彼,往往亲疏有别,而形成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矛盾。因此没有从严的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迷信管理,实行感情管理睬形成企业破产的风险。 2.2树立安康企业文明与运营理念 企业文明是古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最高境界和中心,也是成功的企业必定要追求的杰出内容。企业文明表现了企业的中心价值观念,它规则了人们的根本思想形式和行为形式,赋予了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丰厚的出色企业管理思想的外延和作风。经济管理毕业论文古代企业竞争的需求客观上请求企业的文明建立必需以杰出、创新、高效为中心。好的文明使企业充溢生机,在竞争中处处自觉,占尽先经济管理毕业论文机;而无视企业文明建立的企业往往一盘散沙,短少应有的斗志和个人力气,企业临时生活的才能难以维系。 2.3增强教育培训,进步员工素质 教育培训是进步员工素质,加强业务才能,开发员工潜在才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理解,积极培育储藏人才,加强企业将来竞争实力的紧要手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开展,对企业人才的请求越来越高,企业间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所拥有知识的竞争,因而,企业的员工必需实行及时的充电和学习,不停实行自我进步,不然必将被社会淘汰。人力资源经济管理毕业论文构造的更新和优化不成能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成能单纯依赖引进与离开的方法快速改变,它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进程,是一个不停更新淘汰和逐渐进步的进程。关于现有的人力资源,只能依赖零碎、临时、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才干完成逐渐的优化,进步其全体素质。 2.4增强企业管理制度建立 管理中的“管”是约束性,以人为重心的管理离不开树立一套完好的规章制度。古人说,经纬天地万事端,赖有规矩成方圆。不管是古今任何管理任务,不管管理的形式、零碎如何,也不管管理采用什么办法和技巧,都必需对人的活动提出一定的请求。这种请求一旦构成,不论是行动既定,还是以文字发布,都可视为一种制度。制度是人制定的,只靠人去执行。但制度具经济管理毕业论文有监视性和强迫性。制度的针对性极端分明,重要是管人。经过管人去影响管理中的其他要素。制定一项制度要思索针对性、可行性、稳固性,执行制度要公道、严厉、陆续,再好的制度若贯彻有力,落实有方,则只能是一句空话和一纸空文,不只起不到管人的作用,也达不到管人的目的,反而这会经济管理毕业论文“制乱”,增长管理的矛盾和难度。企业的管理要抓“管”抓“理”,做到刚柔相济,即除了树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外,更紧要的是管理艺术,在管理中要充沛发扬政治任务的作用,运用好鼓励机制,激起人的责任感,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掘人的潜能,加强企业的凝结力,为企业缔造更多的财富。 2.5树立有用的公司法人管理构造 树立有用的公司法人管理构造是我国国有企业树立古代企业制度的关键Issue(问题)。虽然我国少数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制后,已然树立了公司法人管理构造,但还存在着职责不清,组成不合理和缺乏迷信的任务制度等Issue(问题)。要想使公司法人管理构造真正发扬应有的效能经济管理毕业论文,必需实行标准和完善。有用的法人管理构造。这种组织管理制度,经过企业外部权利机构、决策执行机构和监视机构的互相鼓励和互相制衡,使企业全部者、运营者和经济管理毕业论文消费者各自独立、权责清楚、互相制约,从而在企业外部树立起鼓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既保证了全部者的权益,又赋予运营者以充沛的运营自主权,一同还能调动消费者的积极性,整个契合古代企业制度“产权明晰、权责明白、政企分开、管文科学”的根本请求。 参照文献: [1] 雷保中. 构建调和企业 进步企业竞争力[J]. 环渤海经济眺望, 2005,(06) [2] 尤力. 论企业生机的外延[J]. 财经迷信, 1985,(06) [3] 李苗苗. 论我国企业的经济管理[J]. 古代经济信息, 2009,(09)

在网上看看吧

环渤海经济圈论文文献

1.交通便利,沿海多优良港湾,有高速铁路穿过;2.原料丰富,矿产、燃料、等资源丰富;3.经济发达,劳动力丰富;4.市场广阔,产品远消内地和海外!5.工业基础较好,历史悠久;6.科技发达,有高等院校!

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体化的含义是把各个部分结合为一个整体.一体化概念在很多的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领域中得以应用.在经济学领域里,一体化首先出现于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研究中.自上世纪50年代初起,一体化被广泛应用于对国际经济活动的研究中,用来形容多个国家独立的经济活动融合为紧密相联的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按照涉及的国家范围来划分,经济一体化可以分为区域性的经济一体化和世界性的经济一体化.就目前经济一体化的实践和理论来看,经济一体化主要是区域性的. 经济一体化的定义最早是由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在1954年提出的.他认为:"经济一体化就是将有关阻碍经济最有效运行的人为因素加以消除,通过相互协调与统一,创造最适宜的国际经济结构." 丁伯根还把经济一体化分为消极一体化和积极一体化.他认为,消除歧视和管制制度,引入经济交易自由化是消极的一体化;而运用强制的力量改造现状,建立新的自由化政策和制度是积极的一体化. 关于经济一体化的定义众说纷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定义是美国经济学家巴拉萨在1961年则提出的.他说:"我们建议把经济一体化定义为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状态.就过程而言,它包括旨在消除各国经济单位之间差别待遇的种种举措;就状态而言,则表现为各国间各种形式的差别待遇的消失." 巴拉萨的定义是从行为或手段的角度来描述经济一体化的,但没有指出经济一体化的目的或效果是什么.为此,另外一位美国经济学家柯森对巴拉萨所说的一体化是"过程"解释为:"导向全面一体化的成员国间生产要素再配置;对一体化是"状态"解释为"业已一体化的国家间生产要素最佳配置." 波兰经济学家查尔斯托斯基回避"过程"或"状态"之分,指出经济一体化的本质是劳动分工,即"按国际劳动分工的要求来调整各国的经济结构." 我们综合了众家之说,把区域经济一体化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通过协商并缔结经济条约或协议,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和措施,消除商品,要素,金融等市场的人为分割和限制,以国际分工为基础来提高经济效率和获得更大经济效果,把各国或各地区的经济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联合体的过程. 国家或地区之间经济政策和措施的统一,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内部经济政策和措施的统一,即有关成员国之间实施统一的经济贸易政策;另一个方面是外部经济政策和措施的统一,即有关成员国之间实施统一的对非成员国的经济贸易政策.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中,并不是一开始就在这两个方面同时实现统一的.参与一体化的国家往往先在成员国之间取消贸易和其它经济活动中的人为限制,逐步实施统一的内部经济政策,然后实现外部经济政策的统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求成员国之间在经济政策上实现一定程度的统一,实质上是成员国经济主权一定程度的限制和让渡.这种经济主权限制和让渡程度的区别,意味着成员国之间经济结合程度的高低,从而可划分出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经济主权限制和让渡出来的部分,需要有一个组织机构来管理及行使.因而在较高层次和水平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中,一般都有一个根据条约或协议而组成的超国家机构,并赋予该超国家机构一定的权力和职能.随着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各成员国逐步向该机构让渡更多的经济主权,由该超国家机构行使更多的共同内部经济政策和一致的对外经济政策. 区域经济一体化包含着两层含义: 一层含义是指成员国之间经济活动中各种人为限制和障碍逐步被消除,各国市场得以融合为一体,企业面临的市场得以扩大;另一层含义是指成员国之间签订条约或协议,逐步统一经济政策和措施,甚至建立超国家的统一组织机构,并由该机构制定和实施统一的经济政策和措施.对此, 学术界将前者称为功能性一体化, 将后者称为制度性一体化.功能性一体化与制度性一体化是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两种趋势.功能性一体化的发展来自于各国市场经济自发的内在要求,当它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要求制度性一体化给予保障和促进;而制度性一体化会加深功能性一体化的程度.功能性一体化是制度性一体化的准备,具有一体化的实质性意义;制度性一体化是功能性一体化的阶段性标志,具有一体化的形态性意义. 因此,功能性一体化与制度性一体化具有密切的关系.两者既可相互促进,也可相互制约.从世界区域一体化的实践来看,制度性一体化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因而,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制度性一体化的进展.

海岸线曲折,利于建设港口,建设海上交通,便于交通运输

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展现活力后,环渤海经济圈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个隆起地带。环渤海经济区,从狭义上来说,是指沿环渤海海岸及部分黄海海岸分布的、以北京市和天津市为中心的,涉及河北、辽宁和山东,由15个城市所辖地区组成的经济区域。而广义的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及河北、辽宁和山东三个省。 一、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一)海港和空港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促使这一区域逐步形成了连接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国际物流中心 2001年 11月天津港率先成为中国北方第一个亿吨大港后,大连港货物吞吐量也超过亿吨,秦皇岛港又成为中国第一个亿吨煤炭输出港。2002年12月20日,青岛港吞吐量突破1.2亿吨,跃升至世界集装箱大港15强。环渤海地区正在出现一个集装箱集散中心,年吞吐量超过300万标箱。与此同时,中国的四大集装箱码头,有三个正在这一地区加紧扩建。据不完全统计,渤海湾地区从事集装箱运输的公司就有30多家。环渤海地区成为中国亿吨大港最密集的区域,同时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集装箱海运中心。 2000年1月,北京和天津机场实现了中国民航跨区域的机场首次联合后,2001年10月,北京与天津港口岸开始直通,两市实现了港口功能一体化。天津港保税区建立了中国首家空港国际物流区,目前这里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贸易窗口和国际物流大进大出的绿色通道。天津港保税区内的国际商品展销中心,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免税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在此地区投资最大的跨国公司摩托罗拉副总裁称之为,“基础设施发达、人力资源充沛及工业配套能力强等优势,环渤海区域成为外资青睐的核心区域和进入中国北方市场的最便捷的通道”。由于拥有中国最密集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跨国公司渐渐开始把环渤海地区作为整体投资区域。目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北京建立研发中心和运营总部,把生产基地建在天津、山东等地。 (二)行政区划限制开始打破,经济区内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电子、汽车、机械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群,各具特色的产业带逐渐形成 目前环渤海经济区内各省市行政区划的限制开始打破,各自为政现象逐渐消除,经济区内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新型行业开始形成主导,产业群落渐渐形成。 北京有全国最大的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科研、贸易、生产基地,集中了软件开发及信息技术的优秀人才。天津开发区已成长为环渤海沿海经济活跃度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2004年1至9月,天津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工业生产总值1013.25亿元,同比增长40.24%,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7%左右,继续保持第一支柱产业的地位;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93.98亿元,同比增长48.55%;实现利润总额89.22亿元,同比增长240.04%,居全国第一。统计数字表明,国内5部手机中有1部、4台录像机中有1部、3根电焊条中至少有1根均来自天津开发区,这里还是全国最大的电子通讯设备、液晶 显示器 等生产基地。而山东半岛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家电、电子生产基地。 环渤海区域同时是中国汽车工业比较发达和集中的区域,京津辽鲁汽车产业各具特色,同时,毗邻中国汽车综合性生产基地吉林,积极开展了相关配套协作。2002年6月,中国最大的微型汽车生产基地之一的天津汽车集团与一汽集团联合,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联合重组,成为带动环渤海区域汽车及配套产业发展联合的动力。 (三) 文化 底蕴深厚,人力资本充足,日渐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 环渤海地区是全国政治、文化、 教育 、科技、信息和对外交往中心,人力资本积累能力强、人口和劳动者受教育程度高,信息基础设施相对发达、数字化程度高,科学家和工程师密集、研究开发投入高、创新能力强,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具有明显优势。据北大中国区域研究中心研制的《中国地区新经济指数》,环渤海地区在全国知识经济发展方面已处于领先地位。北京的知识密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06倍,天津是2.83倍。环渤海经济圈拥有200多所院校和40多万科研人员,占了全国的1/4。这一地区不仅聚集了全国第一流的科研、教学、规划等机构,而且是全国最大的科技信息和图书资料中心,这无疑为发展知识密集型经济和技术密集型经济提供了雄厚的智力保证。 二、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 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相继迸发活力之后,在环渤海地区蓄势待发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比如国有经济比重过大、中小企业不够发达、体制改革滞后、产业创新乏力、产业结构雷同、港口竞争无序、市场意识淡薄等障碍,其中最为突出的是: (一)传统资源依托型工业仍占主导,高新技术产业尚未壮大 根据36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区位商计算,环渤海地区在全国具有一定专业化优势(区位商大于5)的产品为15种,其中多为传统资源依托型,如原盐、原油、“两碱”(纯碱和烧碱)、钢铁、玻璃等。虽然这些工业产品仍有市场需求,但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不高,受资源约束强;有的产品生产工艺落后,并严重污染环境。近些年,环渤海地区在加大对传统工业改造的同时,积极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型材料和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但迄今这些产业仍处于幼小阶段。 环渤海地区高新技术实力比较强的北京市,2003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14.1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8.57%(2003年北京市的生产总值为 3663.1亿元),而且今年1月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9%。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很多,科技投入不足和自主开发能力弱是重要因素。近几年北京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尤其是联想、清华紫光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加大了科技经费投入力度,但科技投入的相对比重仍偏低。2002年全市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2.54%;R&D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只有2.27%,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世界500 强企业一般为5%—10%)。 (二)国有经济比重仍很大,体制创新上处于落后地位 环渤海地区国有工业比重不仅远高于东南沿海地区,而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2002年统计,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7.53%,而环渤海地区则为 39.36%,最高的辽宁省达58.11%,远远高于珠三角和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占全国国有经济的比重为 25.83%,高于该地区整个工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24.64%)。另据北京市最新统计,2003年北京市国有经济比重为53.85%,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70.16%。在全社会固定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的比重,天津高达86.74%,北京和辽宁也都在40%以上。 由于环渤海地区工业结构偏“重”(重工业比重超过全国近6个百分点),因而从企业规模结构看,大型企业比重略高,中小企业相对较小。正是因为环渤海经济区内的国有经济比重最高,行政干预经济发展的力量比较强,市场力量决定资源配置还相对较弱,中小企业没有形成气候,致使在体制创新上,环渤海地区远远落后于珠三角和长三角。 (三)产品出口竞争力和外资引力相对较弱 东南沿海5省市与环渤海地区5省市面积都是51万平方公里,而东南沿海的出口份额占全国70%多,环渤海地区的份额仅占20%,仅广东一省的出口额就是整个环渤海地区出口的近2倍。 环渤海地区对外贸易依存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3年全国进出口依存度高达60.2%,环渤海地区平均为46.7%,低13.5个百分点;出口依存度与全国的差距还有所扩大,由1996年的2.49个百分点扩大到2003年的13.5个百分点。5省市间外贸依存度也有很大差距,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依存度较大,河北和山东相对较小。 利用外资的情形与外贸相类似。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大部分集中在东南沿海,环渤海地区的FDI占全国的份额较小,近些年还略有下降。2003年为25.29%,较之1999年的20.04%,增长幅度不大。环渤海地区外资区位引力(外资区位商)平均小于1,而且近些年也在下降,即由1996年的0.9443下降到2003年的0.8912。5省市中,天津和北京的外资引力较大,河北和辽宁较小;虽然从近几年的变动趋势看,北京的外资引力在不断增强,河北在波动中略有上升,而天津、辽宁和山东均在波动中有所下降。出口竞争力和外资引力较弱,对环渤海地区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无疑是十分不利的因素。 (四)区内产业趋同化,缺乏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 由于长期条块体制的分割,环渤海地区在项目安排上呈现产业结构的趋同现象。除了大部分省市都有钢铁、煤炭、化工、建材、电力、重型机械、汽车等传统行业外,目前又在竞相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甚至都要求有自己的出海口。最为明显的是钢铁工业,各省市都自称体系,但是设备陈旧,而且往往只重视数量不重视质量,产品不能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要。区域内各省市大多已形成自我循环的“都市经济圈”。区域联合的意向多于实质性行动,争当“龙头”的倾向依然存在。在要素合理流动特别是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项目开发和区内跨省市资产重组或共同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方面,进展并不大。各自与国际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甚至大于区内联系,在对外贸易和招商引资上存在着相互竞争这一客观现实。 [NextPage] 二、加快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突破行政限制,城市合理分工 环渤海经济区要全面展现其经济发展的实力,必须突破行政区限制,城市之间合理分工,形成完整的、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公共设施体系,既与世界经济和全国市场有开放的联系,又有相当的区域特色,这是实现环渤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思路。对于突破行政限制,首先要反对地方封锁,全面清除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的体制障碍,让各类企业成为区域经济活动的主体,实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其次,核心区、各大城市要做好合理分工,比如环渤海的三大核心区(京畿圈、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中,京畿圈是首都所在地,所以这个区域应该注重全国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的作用,知识经济发展潜力大、优势明显,而且应该注重地缘政治。山东半岛在石油、石化与海洋化工、机械制造、电子、轻纺等领域有较好的产业整合机会,通过调整重组、企业搬迁和产业调整,促进传统产业优势整合。同时这个区域旅游资源丰富,统筹规划旅游路线,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辽东半岛是以重型机械、造船、化工等为主体的重型工业基地。对于这个核心区,在原油工业的基础上,应该积极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益,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对于区域中的城市来说,合理的定位也非常重要。作为全国的首都,北京应该强化商务、金融、信息、科技创新功能,疏解部分生产和服务功能。天津则要进一步发挥港口和滨海新区的作用,增强生产和制造基地功能,增强物流功能和制造基地功能,发挥已有优势的通信产业。河北要加强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出口型创汇农业,发展有比较优势的医药和纺织等行业。在辽中地区的沈阳要增强现代服务业功能,发展现代制造基地功能;大连要发展物流功能、国际交流功能;其他中小城市要发展制造基地,加强与两大都市的产业配套。山东半岛城市群中的济南要增强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青岛、烟台加强物流功能和外向型制造基地功能,其他中小城市要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功能互补关系,现阶段特别要加强港口间的合理分工和物流发展的合理配置。(二)京津协同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 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往往要靠一两个城市的带动,珠三角要靠广州、深圳的带动。长三角要靠上海、苏州、南京、杭州的带动。环渤海湾的经济建设,与北京和天津的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关系密切。天津要努力建成现代化港口城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北京要继续发挥政治文化中心的作用,同时建成为金融中心,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天津要进一步发挥港口和通信业的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为主的私营经济。京津经济整合机制一旦理顺,环渤海地区就有了核心和龙头,就有了推进与辽中南地区和山东半岛经济整合的条件。 最近几年,天津的经济发展比较迅速,GDP已经连续多年增长12%—13%,比全国的增幅高。天津是环渤海湾地区工业竞争力最强的城市,是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的前十位,工业发展速度也非常快,天津的科技竞争力也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三,海关出口总值在4个直辖市中增速第一,完全有能力和有条件发挥在环渤海经济圈中的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因此,要从各个方面进一步提升天津城市的竞争力,如进一步解放土地、劳动、资本、管理和科技,转变企业的所有制结构等等。天津正在全力实施五大战略举措,即重点发展海河经济、海洋经济、优势产业、区县经济、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这些都是天津的优势所在,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于优势产业,天津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今后将重点发展和扶植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制药与现代医药、无缝钢管和高档金属制品、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精细化工、新能源6大支柱产业和12大产品制造及加工基地。预测到2010年工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工业增加值超过2400亿元。围绕区县经济发展,重点建设5个卫星城、13个中心镇和100个建制镇。天津约有账面净资产500亿元的中小国有企业可供境内民间资本和外资兼并收购。为了促进境内外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必须在建立完善的一系列中介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在天津和北京的协同发展上,有关方面也已经有了思路。两市已在酝酿策划京津塘城际铁路专线,增建2条京津高速公路,接通京津塘轻轨交通等建设方案。随着北京、天津、唐山等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必然加强,环渤海地区将成为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2003年上半年,京津地区召开京津塘科技新干线论坛,京津政府宣布了八条战略合作 措施 ,来促进京津协同发展。这八条措施是:共同构造、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链,增创产业新优势;共同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增创竞争新优势;共同打造一体化流通市场,增创市场新优势;共同加强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增创科研新优势;共同促进环境协调发展,增创生态新优势;共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增创交通新优势;共同创新区域利益分配机制,增创财政新优势;共同建立各园区政府间合作、协调机制,增创合作新优势。 [NextPage] (三)积极推动产业整合,建成世界制造业基地 环渤海地区不仅要进一步发展制造业,而且还要发展成为以京畿圈、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为支撑的世界重要的制造基地之一。世界制造业正在经历从欧美日韩向中国大陆的转移,中国已经进入新的重工业化阶段,正在迅速成长为世界制造基地。环渤海地区,特别是京畿圈、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是中国与世界的结合部,近邻日本、韩国,同时又都是中国目前最主要的制造业集中地区之一,建设世界制造基地,既面临重大机遇又具备优越条件。 环渤海地区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从许多方面努力。比如,要加快现有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依靠技术创新抢占产业技术的制高点;要通过制度创新,尽快建立起机制灵活的、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体制;推动区域内产业的跨省市重组,实现环渤海地区的产业整合,以此形成区域整体竞争优势。 推动环渤海区域产业整合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要调整不利于跨地区重组的体制和政策尤其是税制和金融体制,如改变按隶属关系纳税的办法,企业所得税全部改为属地征税;改变按行政区划贷款,银行存款不能异地贷款使用的原则,对不同地区注册的企业一视同仁,根据企业还贷能力发放贷款。二是在产业整合过程中,要加快现有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依托科技力量来加速产业的整合。三是要强化政府对跨地区重组企业的支持手段,如充分利用区域联合协作贷款、允许企业发行股票上市、企业兼并破产中给予呆坏帐核销及债务清偿时免息等优惠政策。四是要培育和建立跨地区产权交易市场。 (四)统筹决策,促进环渤海一体化 一个区域的发展,往往不能光就某个行政区划为出发点来考虑,要通过区域内各省市的协调统筹。环渤海地区在协调发展方面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建立区域统筹管理的机构。要加强区域的统筹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区域统筹管理的机构,例如长江三角洲有市长联席会议,就整个长三角的重大事项进行协商讨论,长三角的学术会议也是年年召开;珠三角也有这样类似的机构。所以环渤海要建立这样的协调和仲裁机构,重点研究制定区内产业发展战略以及协调解决区内跨省市协作、联合、重组涉及的各方利益关系,减少经济活动的摩擦。 (2)制定区域发展的总体规划。要推进环渤海的一体化,必须要制定区域发展的总体规划,以避免重复建设和内部恶性竞争。尤其是面对不同的行政主体,不同的区域定位,要构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复合体,规划制定和学术研究要走在前面。 (3)构建京津冀交通的网络化体系。实现区域一体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交通体系的完善。京津冀北、辽中南和山东半岛等地区,可尽快形成以通勤为轴线的交通通道,将中心城市的一部分城市功能和产业扩散到近郊、远郊以及周边城市。反过来,大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可以借此承担一部分中心城市的功能,强化空间、功能上的互补。环渤海地区受传统重化工业的影响,运输对象过分偏重能源、原材料等大宗货物,铁路运输依然是长距离运输的主力,下一步要加快公路运输和城市间轨道交通发展,发挥人流、物流运输的主 渠道 作用。 (4)完善区域内部合作机制,比如,建立异地银行间的结算体系,企业异地注册等。 (5)消除各种关卡,建立环渤海地区统一大市场,使资源、人才、资金、企业资产等生产要素在区域内顺畅流动。 (五)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积极引进外资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资本是实现经济起飞的必备条件,要实现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绝对不能忽视民营资本和外来资本。 要放宽民营企业投资领域,根据民营经济的综合投资能力,即包括经济实力、现代 企业管理 制度、人力资源等,引导他们进入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运输等现代产业。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改造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甚至在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以后,可适当参股。 为促进环渤海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1999年以来,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内蒙等6省市区的工商联已经举行了4次环渤海地区非公经济发展研讨会,希望以此推动这一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在环渤海地区投资的民营企业家,要扬长避短,突出主业,培育核心竞争力。还要提高企业家的素质,提高他们对市场的敏感、决策的艺术、吸引人才的魅力和诚信的品格。 各级政府要建设要素市场,实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让各类企业发挥区域经济活动主体作用,促进环渤海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在这一区域的跨越式发展。 加入WTO后,由于我国的外经贸政策将会加快与国际接轨,外商的顾虑将会逐步消除,加上环渤海经济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是外商投资的热土,又具备发展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和医药、新材料与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的良好基础,将可能出现外商纷至沓来的局面和外商投资倾向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趋势。环渤海经济区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大吸引以世界500强为主体的著名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公司前来投资各类前导产业项目;设立研究开发中心,建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基地;加快发展具有高科技含量和一定市场规模的特色产业;带动培育风险投资业、高新技术商贸业、中介服务业、教育培训业、文体业和传媒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政府部门应该提高服务意识,畅通服务通道,积极为吸引外资做铺垫。 参考文献: ①杨开忠:《振兴环渤海地区:解除21世纪中国发展的新密码》,《领导之友》2004年第2期。 ②李卫玲:《环渤海经济圈全力搭建区域平台》,《国际金融报》2004年第6期。 ③陈立杰:《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三大经济圈发展比较》,《河北经济》2004年第8期。 ④王一鸣:《区域经济整合:环渤海的当务之急》,经济日报2003年9月17日。 ⑤陈耀:《对环渤海地区工业发展的思考》,《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5期。

环渤海经济了望期刊

是的《环渤海经济_望》(月刊)1987年创刊,是由天津市信息中心主办,是环渤海经济区惟一公开发行的区域性经济期刊。全面反映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貌。杂志在经济发展、未来展望、经济政策、形势分析、企业管理、经营参谋等方面独具慧眼,实为决策领导人、经济研究人员、工商企业业主及有识之士、院校师生的经济参谋。荣获评为天津市优秀期刊、天津市一级期刊;荣获天津市期刊整体设计奖。

一、知网收录的教育研究期刊

1、《环渤海经济瞭望》

栏目:瞭望视点、产业经济、区域经济、企业管理、社会发展、理论探讨、文化旅游、教育研究、经贸论坛、高新科技、经济初学。

2、《美术教育研究》

栏目:美术时空、理论研究、教学心得、艺术菁英、园林与建筑、人文研究、视觉设计、艺术摄影、非物质文化遗产、收藏鉴赏、艺术资讯。

3、《现代职业教育》

栏目:教育研究、院校治理、专业探讨、人才培养、专业教学、研讨实践教学、研讨应用创新、课程经验反思 、创新专业应用、教学教法师资、探析社会就业、管理育人培德 、实践改革探索,只收,中职、高职、大学。

5、《艺术大观》

栏目:民族艺术研究、音乐艺术研究、舞台艺术研究、艺术设计研究、艺术评论研究、艺术教育研究、文化艺术研究、建筑艺术研究。

6、《卫生职业教育》

栏目:高教研究、教育研究、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与学生发展、课程改革研究、教学评价、德育与素质教育、教学探讨、护理教育、调查报告、卫生行政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参考。

二、万方收录的教育研究期刊

1、《赢未来》

栏目:教育理论研究、高等教育研究、职业教育研究、中小学教育研究、幼教研究、教育与社会、音休美教学(只收教育相关稿件)。

2、《现代经济信息》

栏目:现代经济、财务会计、经营与管理、财会研究、教育研究、科技信息、经济与法。

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展现活力后,环渤海经济圈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个隆起地带。环渤海经济区,从狭义上来说,是指沿环渤海海岸及部分黄海海岸分布的、以北京市和天津市为中心的,涉及河北、辽宁和山东,由15个城市所辖地区组成的经济区域。而广义的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及河北、辽宁和山东三个省。 一、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一)海港和空港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促使这一区域逐步形成了连接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国际物流中心 2001年 11月天津港率先成为中国北方第一个亿吨大港后,大连港货物吞吐量也超过亿吨,秦皇岛港又成为中国第一个亿吨煤炭输出港。2002年12月20日,青岛港吞吐量突破1.2亿吨,跃升至世界集装箱大港15强。环渤海地区正在出现一个集装箱集散中心,年吞吐量超过300万标箱。与此同时,中国的四大集装箱码头,有三个正在这一地区加紧扩建。据不完全统计,渤海湾地区从事集装箱运输的公司就有30多家。环渤海地区成为中国亿吨大港最密集的区域,同时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集装箱海运中心。 2000年1月,北京和天津机场实现了中国民航跨区域的机场首次联合后,2001年10月,北京与天津港口岸开始直通,两市实现了港口功能一体化。天津港保税区建立了中国首家空港国际物流区,目前这里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贸易窗口和国际物流大进大出的绿色通道。天津港保税区内的国际商品展销中心,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免税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在此地区投资最大的跨国公司摩托罗拉副总裁称之为,“基础设施发达、人力资源充沛及工业配套能力强等优势,环渤海区域成为外资青睐的核心区域和进入中国北方市场的最便捷的通道”。由于拥有中国最密集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跨国公司渐渐开始把环渤海地区作为整体投资区域。目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北京建立研发中心和运营总部,把生产基地建在天津、山东等地。 (二)行政区划限制开始打破,经济区内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电子、汽车、机械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群,各具特色的产业带逐渐形成 目前环渤海经济区内各省市行政区划的限制开始打破,各自为政现象逐渐消除,经济区内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新型行业开始形成主导,产业群落渐渐形成。 北京有全国最大的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科研、贸易、生产基地,集中了软件开发及信息技术的优秀人才。天津开发区已成长为环渤海沿海经济活跃度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2004年1至9月,天津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完成工业生产总值1013.25亿元,同比增长40.24%,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7%左右,继续保持第一支柱产业的地位;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93.98亿元,同比增长48.55%;实现利润总额89.22亿元,同比增长240.04%,居全国第一。统计数字表明,国内5部手机中有1部、4台录像机中有1部、3根电焊条中至少有1根均来自天津开发区,这里还是全国最大的电子通讯设备、液晶 显示器 等生产基地。而山东半岛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家电、电子生产基地。 环渤海区域同时是中国汽车工业比较发达和集中的区域,京津辽鲁汽车产业各具特色,同时,毗邻中国汽车综合性生产基地吉林,积极开展了相关配套协作。2002年6月,中国最大的微型汽车生产基地之一的天津汽车集团与一汽集团联合,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联合重组,成为带动环渤海区域汽车及配套产业发展联合的动力。 (三) 文化 底蕴深厚,人力资本充足,日渐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 环渤海地区是全国政治、文化、 教育 、科技、信息和对外交往中心,人力资本积累能力强、人口和劳动者受教育程度高,信息基础设施相对发达、数字化程度高,科学家和工程师密集、研究开发投入高、创新能力强,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具有明显优势。据北大中国区域研究中心研制的《中国地区新经济指数》,环渤海地区在全国知识经济发展方面已处于领先地位。北京的知识密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06倍,天津是2.83倍。环渤海经济圈拥有200多所院校和40多万科研人员,占了全国的1/4。这一地区不仅聚集了全国第一流的科研、教学、规划等机构,而且是全国最大的科技信息和图书资料中心,这无疑为发展知识密集型经济和技术密集型经济提供了雄厚的智力保证。 二、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 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相继迸发活力之后,在环渤海地区蓄势待发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比如国有经济比重过大、中小企业不够发达、体制改革滞后、产业创新乏力、产业结构雷同、港口竞争无序、市场意识淡薄等障碍,其中最为突出的是: (一)传统资源依托型工业仍占主导,高新技术产业尚未壮大 根据36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区位商计算,环渤海地区在全国具有一定专业化优势(区位商大于5)的产品为15种,其中多为传统资源依托型,如原盐、原油、“两碱”(纯碱和烧碱)、钢铁、玻璃等。虽然这些工业产品仍有市场需求,但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不高,受资源约束强;有的产品生产工艺落后,并严重污染环境。近些年,环渤海地区在加大对传统工业改造的同时,积极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型材料和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但迄今这些产业仍处于幼小阶段。 环渤海地区高新技术实力比较强的北京市,2003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14.1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8.57%(2003年北京市的生产总值为 3663.1亿元),而且今年1月份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9%。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很多,科技投入不足和自主开发能力弱是重要因素。近几年北京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尤其是联想、清华紫光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加大了科技经费投入力度,但科技投入的相对比重仍偏低。2002年全市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2.54%;R&D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只有2.27%,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世界500 强企业一般为5%—10%)。 (二)国有经济比重仍很大,体制创新上处于落后地位 环渤海地区国有工业比重不仅远高于东南沿海地区,而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2002年统计,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7.53%,而环渤海地区则为 39.36%,最高的辽宁省达58.11%,远远高于珠三角和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占全国国有经济的比重为 25.83%,高于该地区整个工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24.64%)。另据北京市最新统计,2003年北京市国有经济比重为53.85%,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70.16%。在全社会固定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的比重,天津高达86.74%,北京和辽宁也都在40%以上。 由于环渤海地区工业结构偏“重”(重工业比重超过全国近6个百分点),因而从企业规模结构看,大型企业比重略高,中小企业相对较小。正是因为环渤海经济区内的国有经济比重最高,行政干预经济发展的力量比较强,市场力量决定资源配置还相对较弱,中小企业没有形成气候,致使在体制创新上,环渤海地区远远落后于珠三角和长三角。 (三)产品出口竞争力和外资引力相对较弱 东南沿海5省市与环渤海地区5省市面积都是51万平方公里,而东南沿海的出口份额占全国70%多,环渤海地区的份额仅占20%,仅广东一省的出口额就是整个环渤海地区出口的近2倍。 环渤海地区对外贸易依存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3年全国进出口依存度高达60.2%,环渤海地区平均为46.7%,低13.5个百分点;出口依存度与全国的差距还有所扩大,由1996年的2.49个百分点扩大到2003年的13.5个百分点。5省市间外贸依存度也有很大差距,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依存度较大,河北和山东相对较小。 利用外资的情形与外贸相类似。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大部分集中在东南沿海,环渤海地区的FDI占全国的份额较小,近些年还略有下降。2003年为25.29%,较之1999年的20.04%,增长幅度不大。环渤海地区外资区位引力(外资区位商)平均小于1,而且近些年也在下降,即由1996年的0.9443下降到2003年的0.8912。5省市中,天津和北京的外资引力较大,河北和辽宁较小;虽然从近几年的变动趋势看,北京的外资引力在不断增强,河北在波动中略有上升,而天津、辽宁和山东均在波动中有所下降。出口竞争力和外资引力较弱,对环渤海地区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无疑是十分不利的因素。 (四)区内产业趋同化,缺乏紧密的分工协作关系 由于长期条块体制的分割,环渤海地区在项目安排上呈现产业结构的趋同现象。除了大部分省市都有钢铁、煤炭、化工、建材、电力、重型机械、汽车等传统行业外,目前又在竞相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甚至都要求有自己的出海口。最为明显的是钢铁工业,各省市都自称体系,但是设备陈旧,而且往往只重视数量不重视质量,产品不能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要。区域内各省市大多已形成自我循环的“都市经济圈”。区域联合的意向多于实质性行动,争当“龙头”的倾向依然存在。在要素合理流动特别是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项目开发和区内跨省市资产重组或共同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方面,进展并不大。各自与国际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甚至大于区内联系,在对外贸易和招商引资上存在着相互竞争这一客观现实。 [NextPage] 二、加快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突破行政限制,城市合理分工 环渤海经济区要全面展现其经济发展的实力,必须突破行政区限制,城市之间合理分工,形成完整的、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公共设施体系,既与世界经济和全国市场有开放的联系,又有相当的区域特色,这是实现环渤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思路。对于突破行政限制,首先要反对地方封锁,全面清除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的体制障碍,让各类企业成为区域经济活动的主体,实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其次,核心区、各大城市要做好合理分工,比如环渤海的三大核心区(京畿圈、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中,京畿圈是首都所在地,所以这个区域应该注重全国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的作用,知识经济发展潜力大、优势明显,而且应该注重地缘政治。山东半岛在石油、石化与海洋化工、机械制造、电子、轻纺等领域有较好的产业整合机会,通过调整重组、企业搬迁和产业调整,促进传统产业优势整合。同时这个区域旅游资源丰富,统筹规划旅游路线,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辽东半岛是以重型机械、造船、化工等为主体的重型工业基地。对于这个核心区,在原油工业的基础上,应该积极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益,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对于区域中的城市来说,合理的定位也非常重要。作为全国的首都,北京应该强化商务、金融、信息、科技创新功能,疏解部分生产和服务功能。天津则要进一步发挥港口和滨海新区的作用,增强生产和制造基地功能,增强物流功能和制造基地功能,发挥已有优势的通信产业。河北要加强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出口型创汇农业,发展有比较优势的医药和纺织等行业。在辽中地区的沈阳要增强现代服务业功能,发展现代制造基地功能;大连要发展物流功能、国际交流功能;其他中小城市要发展制造基地,加强与两大都市的产业配套。山东半岛城市群中的济南要增强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青岛、烟台加强物流功能和外向型制造基地功能,其他中小城市要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功能互补关系,现阶段特别要加强港口间的合理分工和物流发展的合理配置。(二)京津协同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 一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往往要靠一两个城市的带动,珠三角要靠广州、深圳的带动。长三角要靠上海、苏州、南京、杭州的带动。环渤海湾的经济建设,与北京和天津的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关系密切。天津要努力建成现代化港口城市,和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北京要继续发挥政治文化中心的作用,同时建成为金融中心,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天津要进一步发挥港口和通信业的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为主的私营经济。京津经济整合机制一旦理顺,环渤海地区就有了核心和龙头,就有了推进与辽中南地区和山东半岛经济整合的条件。 最近几年,天津的经济发展比较迅速,GDP已经连续多年增长12%—13%,比全国的增幅高。天津是环渤海湾地区工业竞争力最强的城市,是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的前十位,工业发展速度也非常快,天津的科技竞争力也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三,海关出口总值在4个直辖市中增速第一,完全有能力和有条件发挥在环渤海经济圈中的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因此,要从各个方面进一步提升天津城市的竞争力,如进一步解放土地、劳动、资本、管理和科技,转变企业的所有制结构等等。天津正在全力实施五大战略举措,即重点发展海河经济、海洋经济、优势产业、区县经济、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这些都是天津的优势所在,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于优势产业,天津作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今后将重点发展和扶植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制药与现代医药、无缝钢管和高档金属制品、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精细化工、新能源6大支柱产业和12大产品制造及加工基地。预测到2010年工业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工业增加值超过2400亿元。围绕区县经济发展,重点建设5个卫星城、13个中心镇和100个建制镇。天津约有账面净资产500亿元的中小国有企业可供境内民间资本和外资兼并收购。为了促进境内外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必须在建立完善的一系列中介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在天津和北京的协同发展上,有关方面也已经有了思路。两市已在酝酿策划京津塘城际铁路专线,增建2条京津高速公路,接通京津塘轻轨交通等建设方案。随着北京、天津、唐山等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必然加强,环渤海地区将成为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2003年上半年,京津地区召开京津塘科技新干线论坛,京津政府宣布了八条战略合作 措施 ,来促进京津协同发展。这八条措施是:共同构造、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链,增创产业新优势;共同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增创竞争新优势;共同打造一体化流通市场,增创市场新优势;共同加强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增创科研新优势;共同促进环境协调发展,增创生态新优势;共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增创交通新优势;共同创新区域利益分配机制,增创财政新优势;共同建立各园区政府间合作、协调机制,增创合作新优势。 [NextPage] (三)积极推动产业整合,建成世界制造业基地 环渤海地区不仅要进一步发展制造业,而且还要发展成为以京畿圈、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为支撑的世界重要的制造基地之一。世界制造业正在经历从欧美日韩向中国大陆的转移,中国已经进入新的重工业化阶段,正在迅速成长为世界制造基地。环渤海地区,特别是京畿圈、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是中国与世界的结合部,近邻日本、韩国,同时又都是中国目前最主要的制造业集中地区之一,建设世界制造基地,既面临重大机遇又具备优越条件。 环渤海地区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从许多方面努力。比如,要加快现有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依靠技术创新抢占产业技术的制高点;要通过制度创新,尽快建立起机制灵活的、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体制;推动区域内产业的跨省市重组,实现环渤海地区的产业整合,以此形成区域整体竞争优势。 推动环渤海区域产业整合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要调整不利于跨地区重组的体制和政策尤其是税制和金融体制,如改变按隶属关系纳税的办法,企业所得税全部改为属地征税;改变按行政区划贷款,银行存款不能异地贷款使用的原则,对不同地区注册的企业一视同仁,根据企业还贷能力发放贷款。二是在产业整合过程中,要加快现有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依托科技力量来加速产业的整合。三是要强化政府对跨地区重组企业的支持手段,如充分利用区域联合协作贷款、允许企业发行股票上市、企业兼并破产中给予呆坏帐核销及债务清偿时免息等优惠政策。四是要培育和建立跨地区产权交易市场。 (四)统筹决策,促进环渤海一体化 一个区域的发展,往往不能光就某个行政区划为出发点来考虑,要通过区域内各省市的协调统筹。环渤海地区在协调发展方面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建立区域统筹管理的机构。要加强区域的统筹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区域统筹管理的机构,例如长江三角洲有市长联席会议,就整个长三角的重大事项进行协商讨论,长三角的学术会议也是年年召开;珠三角也有这样类似的机构。所以环渤海要建立这样的协调和仲裁机构,重点研究制定区内产业发展战略以及协调解决区内跨省市协作、联合、重组涉及的各方利益关系,减少经济活动的摩擦。 (2)制定区域发展的总体规划。要推进环渤海的一体化,必须要制定区域发展的总体规划,以避免重复建设和内部恶性竞争。尤其是面对不同的行政主体,不同的区域定位,要构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复合体,规划制定和学术研究要走在前面。 (3)构建京津冀交通的网络化体系。实现区域一体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交通体系的完善。京津冀北、辽中南和山东半岛等地区,可尽快形成以通勤为轴线的交通通道,将中心城市的一部分城市功能和产业扩散到近郊、远郊以及周边城市。反过来,大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可以借此承担一部分中心城市的功能,强化空间、功能上的互补。环渤海地区受传统重化工业的影响,运输对象过分偏重能源、原材料等大宗货物,铁路运输依然是长距离运输的主力,下一步要加快公路运输和城市间轨道交通发展,发挥人流、物流运输的主 渠道 作用。 (4)完善区域内部合作机制,比如,建立异地银行间的结算体系,企业异地注册等。 (5)消除各种关卡,建立环渤海地区统一大市场,使资源、人才、资金、企业资产等生产要素在区域内顺畅流动。 (五)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积极引进外资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资本是实现经济起飞的必备条件,要实现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绝对不能忽视民营资本和外来资本。 要放宽民营企业投资领域,根据民营经济的综合投资能力,即包括经济实力、现代 企业管理 制度、人力资源等,引导他们进入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运输等现代产业。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改造农村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甚至在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以后,可适当参股。 为促进环渤海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1999年以来,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内蒙等6省市区的工商联已经举行了4次环渤海地区非公经济发展研讨会,希望以此推动这一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在环渤海地区投资的民营企业家,要扬长避短,突出主业,培育核心竞争力。还要提高企业家的素质,提高他们对市场的敏感、决策的艺术、吸引人才的魅力和诚信的品格。 各级政府要建设要素市场,实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让各类企业发挥区域经济活动主体作用,促进环渤海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在这一区域的跨越式发展。 加入WTO后,由于我国的外经贸政策将会加快与国际接轨,外商的顾虑将会逐步消除,加上环渤海经济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是外商投资的热土,又具备发展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和医药、新材料与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的良好基础,将可能出现外商纷至沓来的局面和外商投资倾向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趋势。环渤海经济区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大吸引以世界500强为主体的著名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公司前来投资各类前导产业项目;设立研究开发中心,建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基地;加快发展具有高科技含量和一定市场规模的特色产业;带动培育风险投资业、高新技术商贸业、中介服务业、教育培训业、文体业和传媒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政府部门应该提高服务意识,畅通服务通道,积极为吸引外资做铺垫。 参考文献: ①杨开忠:《振兴环渤海地区:解除21世纪中国发展的新密码》,《领导之友》2004年第2期。 ②李卫玲:《环渤海经济圈全力搭建区域平台》,《国际金融报》2004年第6期。 ③陈立杰:《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三大经济圈发展比较》,《河北经济》2004年第8期。 ④王一鸣:《区域经济整合:环渤海的当务之急》,经济日报2003年9月17日。 ⑤陈耀:《对环渤海地区工业发展的思考》,《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5期。

自考中英合作金融管理毕业论文

自考金融专业科目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毕业论文、保险学原理、财务管理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国际金融、金融风险控制与管理、社会保障概论、金融理论与实务、国家税收、线性代数(经管类)、市场营销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管理学原理、银行会计学、英语(二)。 自考金融毕业论文写法 一、拟定论文题目 选择职业须扬长避短。当某人选择了符合自身优势及特长的职业时,他就能从容自如地施展才华,一帆风顺地实现其人生价值。论文的选题也是这样。尤其自考生,由于大多数是在职人员,拥有自己工作的一方天地,所以在论文题目的选择上,就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就是说,既要考虑所学专业和自身的知识优势,还要充分利用工作所提供的便利,从而确定、选择理论能联系实际的题目,为论文的顺利完成创造良好的开局。 二、举“纲”张“目”,顺“理”成“章 写论文,“间架”第一。“纲”即总论点;“目”即分论点。大、小“论点”都张开了,“间架”即成;然后,顺“理”(论点)而论(分析、论证),自然成“章”(段或部分)。刘勰说:“论如斫薪,贵能破理。”斫薪是劈柴,破“理”是顺着事物内在纹理去劈,这说得是很对的。 三、确定研究方法 本科论文的研究方法可归纳为两大类:定性研究法和定量研究法。 定性研究法是比较传统的论文写作方法,通常根据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和在运动中的矛盾变化,从事物的内在规律性来研究事物。它主要以普遍承认的公理、严谨的逻辑演绎和大量的历史事实为分析基础,描述、阐释所研究的事物。进行定性研究,需要依据一定的理论与经验。 定量研究法是当代论文写作中较通用的方法,它主要依据调查或收集得到的现实资料数据,运用经验测量、统计分析和建立模型等方法,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这类论文的题目形式一般是“XX问题的实证分析”“基于XX方法的实证分析”等。 在实际研究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常配合使用。 进行定量研究前,通常借助定性研究确定所要研究现象的性质;定量研究过程中,又常借助定性研究确定现象发生质变的数量界限和引起质变的原因。 四、收集论文素材 论文的素材一般可以通过以下渠道来收集:购买专业著作(不包括教材);进入专业的论文数据库,如同方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以及国家图书馆等网站。 收集论文素材时,考生要浏览专业论文,而不是新闻或类似于晚报性质的小文章。 五、新和“独特”有关 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人转我弃--重新开辟新天地!以“论文”而论,“新”亦有多种:“通说”的否定;“前说”的补充;“异说”的辨证;“成说”的质疑;发现新“材料”;提出新“观点”;填补研究“空白”;论述有新“角度”;研究有新“方法”等等。这正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文不在长,有“新”则“行”! 六、论文格式 题目(一般在20个汉字以内,可有一副题);作者;提要(为中文内容提要,200字左右,文字要概括,力避主观评论和价值判断,一般还须译成英文);关键词(一般为3-7个,中间以“;”隔开);正文(包括分节等);参考文献;注释等。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你好,自考专业可以直接网上搜索,或是访问安徽省教育考试院网站自考栏目下直接有网页可以查询。

下半年的申报在六月十二到十四日,已经过了

中英合作的自考本科专业,公共课英语二用公共英语三级申请免考以后是不影响申请学士学位的。

金融系论文参考文献著作

在写作国际金融论文的过程中,引用参考文献的着录格式是否规范,能反映作者论文写作经验和治学态度。下面是我蒐集整理的金融类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 [1]姚建军.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与跨越式发展-广州市商业银行的实践[J],中国金融,2002,185:7-9. [2]甘当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18-22. [3]土晓辉.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探析[J],北方经济,2007,192.21-23. [4]李红.哈尔滨市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 [5]雷蒙德·戈德司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23-29. [6]李宝巖.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市场定位分析[J],商务现代化,2006,585:11-15 [7]刘元.城市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与定位回归[J],中国金融,2005,21:37-42. [8]李贞彩.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9]颜伟.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战略探析[J],市场周刊,2005,8:93-94. [10]陈阳.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市场定位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4. [11]Gouteron.S.andD.Szpiro.ExcessMonetaryLiquidityandAssetPriceBankofFrance.Workingpaper,2005,No.131:1-53. [12]Ferguson.SomeFurtherInvestigationofDemandandSupplyFunctionforMoney.JournalofFinance,1964,Vol.19,No.2:27-37. [13]Fisher.Irving.TheDebt-DeflationTheoryofGreatDepressionsEconometri-cal,1933.6:47. [14]Laidler.DavidE.W.“KarlBrunner'SMonetaryEconomicsAnAppreciation”.TheJournalofMoney,CreditandBanking,1991,Vol.23,No.4:90-99. [15]Gurley.J.G.andE.S.Shaw.MoneyinaTheoryofFinance.TheBrookingsInstituti-on,Washington,D.C.1960.127-133. [16]William.AssetPriceBubblesandMonetaryPolicy.WebsiteofReserveBankofAustralia,1997.23-26. [17]Holmes.A.OperationalConstraintsontheStabilizationofMoneySupplyGrowth.FederalBankofBostonControllingMonetaryAggregates,1969.34-40. [18]Friedman.M.MoneyandtheStockMarket.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88,Vol.96,No.2:35-37. [19]陈小宪.风险资本市值-中国商业银行实现飞跃的核心问题仁[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57-62. 二: [1]段正旺,王光.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对策.中国金融,2003,22. [2]人行湟源县支行课题组.信用: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关键.青海金融,2003,01. [3]刘维奇,高超.中小企业贷款问题的进化博弈分析.中国软科学,2006,12. [4]燕平.竭城助推小企业.中国金融家,2009,02:103 [5]小丽.小企业的十大生存之道.质量探索,2009,07:61-62 [6]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课题组.中小企业贷款障碍与对策研究.金融研究,1999,12. [7]小丽.小企业的十大生存之道.质量探索,2009,07:61-62 [8]七类农业小企业可获农发行重点支援.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11:211 [9]杨思群.小企业金融:理论和政策.财贸经济,2000,03. [10]迟宪良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研究.吉林大学,2007 [11]刘慧萍.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宁夏社会科学,2009,05:61-63 [12]农发行重点支援七类农业小企业.农家顾问,2009,06:10究,2003 [13]陈及,王佐.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途径选择.北京商学院学报,2000,04. [14]蔡根生,李衍彬.中小企业贷款难在何处.金融理论与实践,2001,07. [15]AndersonandAndreasen.VolatileVolatilities[J].Risk.2002.163-168. [16]AndersenandBrotheton-Ratcliffe.ExtendedLiborMarketModelswithstochasticvolatility[J].TheJournalofputationalFinance.2005.1-40. [17]AndersenandPiterbarg.. [18]Black.ThePricingofmodityContracts[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76.167-179. [19]Heston.AClosed-FormSolutionforOptionswithStochasticVolatilitywithApplicationstoBondandCurrencyOptions[J].TheReviewsofFinancialStudies.1993.327-343. [20]GlassermanP.,B.YuLargesamplepropertiesofweightedMonteCarloestimations[J].OperationResearch.53.2005.298-312. 三: [1]巴曙松、王璟怕、杜婧.从微观审慎到巨集观审慎:危机下的银行监管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10,5:83-89. [2]顾海兵.巨集观金融预警系统的构架简析[J].法观经济研究,1999,11:16-19+25. [3]陈雨露、汪昌云.金融学文献通论巨集观金融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赖娟.我国金融系统性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11. [5]包全永.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模型研究[J].金融研究,2005,8:72-84. [6]陈松林.金融风险监测与预警研究[J].经济科学,1997,3;28-36. [7]陈雨露、马勇.构建中国的“金融失衡指数”:方法及在巨集观审慎中的应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1:59-71. [8]曹凤岐.改革和完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7:57-66. [9]高国华,潘英丽.银行系统性风险度量--基于动态CoVaR方法的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1,12:1753-1759. [10]高国华,潘英丽.基于资产负债表关联的银行系统性风险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2,40:162-168 [11]EltonT.Gruber,BlakeBollerslev.Generalizedautoregressiveconditionaleteroskedasticity.JournalofEconometrics,2007,31:307-327. [12]Friend,Crockett,Blume.MutualFundsandOtherInstitutionalInvestors.JournalofFinance,1970,239:53-64. [13]VeimasitR,CheneyVerbeek.Eliminatinglook-aheadinevaluatingpersistenceinmutualfundperformance.JournalofEmpiricalFinance,1982,8:345-373. [14]Chang,E,W.Lewellen.Markettimingandmutualfundinvestmentperformance.JournalofBusiness,1984,571:57-72. [15]MausserHandRosenD.Efficientrisk/returnfrontiersforcreditrisk.AlgoResearchQuarterly,1999,24:35-47. [16]RichardRoll.AcritiqueoftheAssetPricingTheoryTests.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77,7:129-176. [17]GrinblattCheng,TitmanWort.AreThereHotHandsamongMutualFundsHousesinHongkong.JournalofBusinessFinance&Accounting1994,1-2:103-135. [18]Land *** an,ZinoviyandEmiliano.Tailconditionalexpectationsforellipticaldistributions.NorthAmericanActuarialJournal,2002,7:55-71. [19]李华,许有志,佘元冠.高技术产业化政策对我国企业竞争能力的影响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4 [20]庞皓.计量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1]压亚明,穆荣平,李金生.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实力测度方法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3: 136?143 [22]刘力钢,隋鑫,安曼.高技术企业知识创造与可持续竞争优势[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00?105 [23]胡小平,何建敏.高技术产业竞争实力评价模型构建方法研究[J].软科学,20093:10?14 [24]陈柳钦.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问题研究[J].科学发展,20116 [25]金镭.高科技产业丛集发展动力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4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