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晚清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晚清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题目的选定不是一下子就能够确定的,若选择的毕业论文题目范围较大,则写出来的毕业论文内容比较空洞。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古代文学方向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古代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一) 1. 论《聊斋志异》中的华妖狐魅形象 2. 论元杂剧中的水浒杂剧 3. 论《西游记》的游戏笔墨 4. 论近代改良主义文学的创作特征 5. 论《儒林外史》对八股制艺弊端的反思 6. 论《红楼梦》的悲剧意义 7. 论明清传奇的曲词艺术 8. 论《红楼梦》玉石崇拜的文化心理 9. 论孙悟空的孝义 10. 论《红楼梦》中诗歌之功能 11. 《牡丹亭》的人文主义精神探析 12. 论李贽思想对晚清小说世俗化倾向的影响 13. 对生命的漠视——试论水浒传〉叙述的暴力化倾向 14. 《莺莺传》主题嬗变浅议 15. 论关羽艺术形象的悲剧色彩 16. 试论《金瓶梅》的文学史地位 古代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二) 1、中国古代神话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刍议 2、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3、中国古代神话的美学意义 4、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 5、论《诗经》中政治讽谕诗所表现的忧患意识 6、论《诗经》的婚恋诗 7、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 8、论《诗经》的讽刺艺术试论 9、《诗经》大小雅怨刺诗之异同 10、孔子与《诗经》 11、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12、浅析《左传》中关于“梦”的叙述 13、论《左传》的战争描写艺术 14、《左传》与《战国策》行人辞令比较研究 15、《战国策》的寓言艺术 16、论《战国策》的纵横家形象 古代文学方向论文选题(三) 1. 西蜀词与南唐词艺术特色比较研究 2. 论春秋笔法的内涵与外延 3. 庄子《逍遥游》本义考 4. 论春秋战国时代行人在先秦文学发展中的作用 5. 唐代咏侠(或僧,或道)诗创作论 6. 初唐宫体诗与南朝宫体诗异同论 7. 陈子昂文学史地位浅论 8. 李白歌形体诗艺术成就浅论 9. 李白咏月诗浅论 10. 白居易闲适诗浅论 11. 韩愈文学主张得失论 12. 晚唐咏史诗浅论 13. 白居易《长恨歌》多重意蕴浅探 14. 浅谈杜甫对李商隐诗歌创作的影响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 猜你喜欢: 1. 古代文学论文选题方向 2. 古代文学方向论文 3.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 4. 文化方向论文题目 5. 2017文化方向论文选题

晚清民间视野研究论文

清末民初浙江学者蒋观云(1865-1929),名智由、字观云、别号因明子,浙江诸暨紫东乡浒山村人。早年求读于杭州紫阳书院,能诗善文,工书法,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以廪贡生京兆乡试举人得授山东曲阜知县之职,但蒋观云怀救国革新的志向未能赴任,后来响应康梁维新变法,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人士。1902年冬留学日本,曾担任《浙江潮》《新民丛报》的编辑,发表民俗学论文和诗作,因积极推动梁启超发起的“诗界革命”,被梁启超誉为“诗界三杰”,1902年将自己介绍西方文化和进化论思想所撰之人类学、社会学和民俗学的文章,集为《海上观云集初编》交付出版。这是一部重要的早期现代民俗学文献。1903年,蒋观云在《新民丛报》第36号上发表《神话历史养成之人物》一文,是中国民俗学史上最早的论文、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所撰《中国人种考》(1929)是我国早期人类学的奠基著作之一,为学界所重。为我国的人类学,民俗学和神话学的研究作出了开拓性的理论贡献。蒋观云开启了我国现代民俗学的研究之门,是中国现代民俗学的先驱。对于这样一位重要的开拓者,我国的学术界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评价,研究者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论述蒋观云的成就:第一, 从学术史上肯定蒋观云对中国神话史、民间文艺学史、民俗学史的奠基地位。贺学君、陈建宪、叶舒宪、高有鹏等学者指出,蒋观云在《神话历史养成之人物》(以下简称《神话》)中开拓性地在中国学界引入“神话”这一学术概念,该文是中国现代神话学的开源之作。钟敬文从中国民间文艺学史的角度认为,《神话》论及神话对国民教养的作用体现了晚清时期通俗文艺、民歌、神话、传说等民间文艺学术思想的觉醒。他在《晚清时期民间文艺学史试探》中高度评价了《神话》的意义,认为蒋观云的见解“无疑是起过开拓进步思想的有益作用的”。刘锡诚在2006年出版的《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中把《神话》一文列作专节来介绍,肯定了蒋观云对民间文艺学的奠基地位。钟敬文、刘锡诚还认为,蒋观云的《神话》是中国现代民俗学最早的论文,是奠定中国民俗学学科地位的标志性作品之一。第二,评价了蒋观云在借鉴西方人类学理论和发展学科方法论方面的独特贡献。刘锡诚认为,蒋观云的《中国人种考》将民族文化问题纳入我国启蒙思想家的视野,[1]开拓了中国学术界对人类学的研究视野。秋浦在《民族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中指出,《中国人种考》是第一篇运用民族学人类学所提供的理论解释中国民族与中国历史的专论。第三,确认了“诗界革命”中蒋观云的主要地位。马卫中、张修龄在《“诗界革命”新论》中认为蒋观云是“诗界革命”的中坚人物,还有不少学者以蒋观云的诗歌作品揭示其礼赞科学与民主、革新社会的思想。尽管不少学者肯定了蒋观云的学术贡献,但未能对蒋观云的学术思想进行系统研究并形成专论。显然,这与蒋观云对中国民俗学及相关学科的独特贡献之地位是不相称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蒋观云后来思想发生变化,以至于人们忽视他前期的贡献;二是,当年蒋观云发表文章的报刊有些在日本出版、一般研究者很难找到,而《海上观云集初编》和《中国人种考》也因数量稀少、只藏于少数图书馆,研究者很难获得这些资料,因此人们很难对蒋观云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有鉴于此,笔者实施了对蒋观云文集的系统搜集整理工作,由而使蒋观云的民俗思想呈现出较为清晰的脉络。

目前学术研究中,经常使用“视阈”或者“视域”作为论文题目,以表示在某一角度、视野中研究论文主题。 如:周淳.组织法视阈中的公司决议及其法律适用[J].中国法学,2019(06):139-160;陈雪萍.程序正义视阈下公司决议规则优化之路径[J].法商研究,2019,36(01):118-129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百度汉语中,“视阈”有两层含义:1.能产生视觉的最高限度和最低限度的刺激强度。 2.指视野:丰富游人的~。也作视域。故认为,“视阈”与“视域”可通用。 但笔者在进行论文预答辩的时候,答辩老师指出应使用“视域”而非“视阈”。故本文旨在探讨“视阈”与“视域”区别,学术研究中能否使用“视阈“用以表达角度之义。 其一,从字面出发,“阈”指范围,如水域、海域等;“阈”指界限、临界值,如门阈;故“视域”是指眼睛所能看到的范围,而“阈值”是指有机体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常用于生理学、医学、心理学,故“视阈”是指产生视觉最低限度的刺激强度。故“视域”才有“视野”之意,而“视阈”强调界限、强度。 其二,从二词来源与演变可知,“视域”一词在古文中未成为独立词汇,如宋明时期,常用“环视域中”、“久视域中”,即“动宾关系”;后晚清刘锦藻的《清朝续文献通考·象维考》中,记载仪器时,多次使用“视域”一词。故实际上,“视域”一词在晚清民国时期才具有独立的名词属性。而“视阈”一词未见于古文,但古文的“阈”字是用以表达门槛、门户等界限、范围之义。之所以出现“阈”系因翻译,如将threshold翻译成“阈值”,如听阈(auditory threshold)、痛阈(pain threshold);因此,作为名词,“视阈”一词相较于“视域”出现得较晚,“视阈”更具学科性特征,如用于心理学、医学等。 综上,若希望表达视角、范围之义,应采“视域”。此外,二者也非异形词,如在李行健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第1版、2010年第2版),解释“视域”时注明不应写作“视阈”。 “视阈”与“视域”为 “包孕异形词”,即甲乙两词除有共同义项外, 另一词还有其他义项的同音词语”。“ 视阈” 包孕“视域”, 科学术语中应采“视阈”,哲学术语、一般应用领域应采“视域”。 学者梳理了6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视阈”一词,认为“ 视域 ”与“视阈,原来不是异形词, 随 着语言的发展 ,现在成了一组包孕异形词。 从上述可知: 在 20世纪70年代和80时代, 仅有“视阈”词形;90年代以后, 词典在对“视阈” 释义后补充说 “ 也作视域”, 把二者看成了全等异形词 ;2005年以后,《现汉》把二者当成包孕异形词来处理。从共时层面来看, 以第6版的处理方式为最佳:将两个词形同时出条, 作科学术语时, 以“ 视阈”为规范词形;表“ 视野”义时 , 以“ 视域”为规范词形;对“ 视阈”的第二个义项作“同 ‘视域’ ” 的处理, 很好地标明了二者的词际关系。 认为应将“视域”与“视阈”分化处理,“视阈”本身为科学术语,如运用于生物学、医学、心理学等,但随语言发展,存在泛化现象,突破原有专业语义范围,引申出书面的“视野”之义。 认为“视阈”与“视域”虽皆有视野之义,但存在差别。 其一,从文字源流考察,域的本义是“区域”,后引申为邦国、葬地、界限、居处义。 再后来引申为近代一个抽象数学概念, 如 “值域”;“阈”的本义是门槛,后来由门限就引申出后来的“界限”之意。从 “域”、“阈”的字源入手,得出二字都有界限、范围的意思。 其二,考察“视域”、“视阈”。《汉语大词典》中视野的解释: ① “视力所及的范围”② 指思想或知识的领域。表示“视野”意义时,也就是从某个理论视角下来分析现实问题, 两词均有用到。“视阈”除了第一种“视野”意义用法外,第二种情况是将社会背景标示为视域;第三种情况是研究某个小问题, 但又不能撇开对小问题背后的大问题的分析,因此一般使用“大问题视域下的小问题研究”的格式;但哲学上谈到的 “视域”(视域是一个人在其中进行领会或理解的构架或视野),则不能写作“视阈”。 “视域”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胡塞尔的哲学著作上,他提出“内视域与外视域 ” 这两个概念。 故所谓“视域” 不仅仅与肉眼的“看”的范围有关,而且与精神的“观”的场所有关。 因而作为哲学概念的视域似乎也可以译作 “观场”。而“视阈”除了表示视野意义外,还有表示“临界值”;视阈”是表示一种阈值(阈强度),阈值是指释放一个行为反应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 认为“视阈”与“视域”不是一组异形词, 异形词是是指在普通话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声母、 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同义(指理性意义、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完全相同) 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视域”与“视阈”虽然都表示“视野”,但意思并不等同, 所以这组词不应该划入异形词一类中, 只能看作是一组近义词。 综上,虽“视阈”、“视域”皆有视野之义,但用法上,前者常用于医学、生物学等,后者常用于哲学等。此外,“视域”使用频次高于“视阈”,“视阈”除视野之义外,还包括强度之义,故法学研究中,若希望是从某一视角论述,论文题目应使用“视域”而非“视阈”。

导读:历史上不乏知识分子在真诚地为民请命的时候,却导致祸国殃民的后果,对此,当代知识分子还刚刚开始觉醒。当前,中国知识分子正致力于疏理自己与官方政治社会的关系,并逐渐将自己与之疏离开来,接下来的工作将是进一步反省自己与民间世界的关系,正视自己与民间的距离。我们并不主张一种新的民粹主义,主张知识分子重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实际上,主张知识分子应关怀民间和具有民间意识,与主张将知识分子消弭于民间并非一回事,也决不等于“媚俗”。一个清醒地认识到并同时拒守着自己与官方政治社会和民间社会之间距离的知识分子阶级,恰恰是一个民族文化能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而也只有当知识分子清醒地意识到了其与民间的距离时,他才会认真地去了解和理解民间,毕竟,民间社会虽然是历史的本体,但民间历史仍有待于知识分子去书写,这是当代知识分子所不可推托的文化使命。 对外开放,在使国人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同时,也回过头来更仔细地审视自己,文化史研究因此而兴。 一个国家的文化,从来就不是铁板一块、浑沌一体的,而是有着复杂的内在结构的织成物,存在着地域、民族、阶级、职业和年龄等方面的差别,其中,阶级差别是文化差别的重要原因,不同的阶级,由于其经济力量、社会地位、历史传统和教育机会的不同,而承当和依循着不同的文化,在古代中国,我们大致可以将文化划分为统治阶级、知识阶级和平民阶级文化,三种文化无疑都对整体的民族文化有所贡献,问题是,在三者中,何者应是中国文化的本体,因而应成为文化史研究的主体? 文化是由人承当并作用于人的,如果文化丧失了对人的作用,就不再是活生生的文化,而成了仅供游人观赏的文物古董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则是由这个民族的全体成员所承当的,因此,在民族人口中占主体的阶级的文化,自然就是民族文化的主体,也就是说,文化史研究固然应关心统治阶级和知识阶级的上层文化,即所谓政治文化和精英文化,但更应该关注民众的下层文化,即民间文化。只有民间文化而不是别的,才应成为文化史研究的主体,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史,首先应该是民间文化史。 如果我们承认无论过去和现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永远是民众,承认民众是历史的主体,那么,我们就必须同时承认,要理解我们这个民族,要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和精神,就首先要理解民众,理解民间的历史和精神,而民间精神和历史只能保存于民间文化中,在气象万千的民间文化中,蕴含了民间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语言方式、思维方式和感受方式,寄托了民间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历史观,惟有理解了民间文化,才算真正切中了我们民族的命脉,聆听了我们民族的心声。如果说,民间文化是一条汇纳百川的浩浩巨流,那么,帝王豪杰、文人精英的文化只能是这一巨流偶或激起的浪花,甚或只是虚浮的的泡沫。 将民间文化确立为文化史的主体,有着实践的和理论的意义。 其实践意义在于,中华民族及其文化正经历着史无前例的深刻变革,一个民族的变革,主要是人的变革,而首要的自然是展占其人口大多数的平民大众的变革,其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的一切文化侧面的变革,而欲求自新,必先温古,即认识民族主要是民众的文化传统和现实状况。人们不是常说要现代化首先要了解国情么?而中国亿万民众的文化-精神传统与现状,就是最大的国情。民间文化以及它所陶冶凝炼的民间精神,直接关乎经济体制、民主政治和法治制度的等社会变革的方方面面。 不过,本文所关心的主要是民间文化研究的理论意义。民间文化研究的实践意义迫切要求文化研究对民间文化的关注,然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中国当代学术界的“文化热” 虽历久不衰,但热点却似乎总是那有限的几个,什么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嘉乾朴学等等,主要是一些思想史问题,在民间文化研究领域,虽也不乏默默的工作者,但其成果却未能在学术界激起应有的反响,民间文化仍处在学术视野的边缘,学术关注的焦点仍是思想史,而人们却是在文化史的名义下谈论思想史问题的(只要翻检一下时下流行的几份精英学术刊物,这一点就一目了然了),于是,文化史被归结为思想史,而思想史又被顺理成章地简化为哲学史、经典著述史。 思想史固然是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不是如知识分子通常所相信的那样,是文化史的主要部分,更不能以思想史取代文化史。 首先,就文化形态学而言,思想在文化整体结构中,只是最表面的层次,我们不妨将之称为文化整体结构的“上层建筑”。 按其存在形态,文化现象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事情层。指人们在具体生活中的具体的所作所为所言所思,每时每刻都在大量的涌现着和消失着的人生百态、世间万象,诸如送往迎来、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等等,文化的这一层次以具体的行为的形态而存在,说穿了,就是生活本身。第二,制度层,即引导人们的具体行为、制约人们的生活实践的规范或模式,包括生活方式、交际方式、语言方式、思维方式、感知方式等等,它们使人们的行为成为有序的、可预期的。文化的这一层次以成文的或口传的典章制度的形态而存在,如礼仪、法典、谣谚等等。第三,意义层。即人们用以解释世界以领会其意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历史观等等,它赋于世界以意义,使人们的世界成为意义世界。 文化的这一层次往往以高度抽象化、合理化的思想体系的形态而存在,如神学、哲学等。 文化的三个层次,相互引发、相互依托。从现成的形态学的角度讲,毋庸置疑,意义体系是文化的最深层次。人们的具体生活实践总是受一定的文化制度所制约的,而一定的文化制度总需相应的意义体系作为其合理性或合法性的辩护,因此,一言体系,或曰特定的思想体系,就被当成整个文化构成的奠基者,要理解一种文化现象,就首需理解其相应的思想或哲学体系。 然而,现成的形态学的关系不能被当成历史的发生学的顺序。文化史既然是关于文化的历史,就必须以历史的目光来理解文化,按文化现象各层次的自然发生顺序来理解其相互关系。就发生学的意义而言,意义体系是文化整体构成的最表面层次,而生活实践才是其发生的渊源和存在的基础。这正与其形态学意义上的关系相反。 这实在并不难理解。因为,生活,惟有具体的生活本身,才是文化萌芽、成长并植根于其中的沃土。先有人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才有人类的一切,也才有人类的文化。具体地讲,人们只是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经过长期的积淀、总结、升华和抽象,才建立了一定的文化制度: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总之,文化制度在生活中涌现并凝结成形的,说穿了,人们只有先如此这般地做事情,然后,才会有如此这般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这些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它们流传于口头就成了谣言、古训,著于竹帛就成了典章、史册,而体现于生活本身就是民俗仪节。另一方面,文化制度产生于生活,却又反过来约束和规定生活:礼仪源于交际又反过来约束交际,语法源于说话又反过来约束说话,逻辑源于思考又反过来约束思考。文化制度又是意义体系赖以产生的基础。一定的文化制度确定了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设定了人们在世界中的地位,也设定了人们看待世界的立场,从而,就决定了人们对自我和世界的理解,也就是说,人们总是在一定的文化制度中并依赖于一定的文化制度来领会和理解世界的,人们置身于怎样的制度中,他在这一制度中处于怎样的位置,他就怎样领会和理解世界,世界就会又怎样的意义,这也就是说,一定的意义体系总是建立于一定的文化制度之上的,不同的民族因其不同的制度而具有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不同的阶级也因其在文化制度中的不同地位而拥有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往往被思想史家视为文化最基本层次的思想体系或哲学传统,实际上是文化整体结构中最迟产生和分化出来的层次,它最初还是水乳交融地寓于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文化制度中,只是随着社会的分化,随着专事精神生产的知识分子的产生,它才以神学或哲学的形式蜕变和分化出来,而占据社会统治地位的知识分子(最初是以巫史兼王的身分出现的),同时也就将作为其存在基础的思想体系置于文化的统治地位,并借助为之所垄断的历史叙述和学术著述宣传和强化这一被颠倒了的文化观,而昧于历史辩证法并囿于文字典籍理解历史的后世的知识分子也果真相信了这种编造的文化历史,并继续编造着这种颠倒了的历史,以至于连自己的生存也被头足倒立地颠倒了过来。 既然,只是由于人们先已如此这般地生活着,然后才演生出如此这般的文化制度,才最终编造出如此这般的世界观、历史观和价值观,那么,要研究文化,就必须从生活、从活生生的生活出发,只有首先理解了生活本身,理解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事象和形形色色的文化制度,然后才能理解思想。文化研究应从研究文化制度和思想体系是如何从生活实践中生成和分化出来的,而不是相反,研究生活是如何莫名其妙地从思想体系中分泌出来的,毕竟,人是为生活而思想,而不是为思想而生活,人们从来不是先建立一种世界观或人生观,然后才开始生活,而只是在生活历程中才逐渐有了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即是表面看来是先有思想后有生活的知识分子,他具体选择何种思想体系作为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是有其粗俗的物质生活前提的,这个道理,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划时代巨著中已讲得很明白,马克思将被知识分子尤其是哲学家颠倒的历史重新扳正过来。 应该说,自从马克思出,人们再也没有理由仅仅局限于思想史的范畴叙述思想史,再也没有理由使文化史的研究依赖于思想史,尤其在我们这个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国度里,然而,事情却恰恰相反,在西方人文科学界已将历史和文化研究的目光投向世俗文化从而导致历史观和史学方法的根本转变的时候,我们的人文学术界却仍执著于一些陈旧的问题和理路不放,古代经院学术(经学)的哲学方法,仍被奉为学问正宗,几千年的学统和道统绵绵不绝,既是我们的骄傲,可也是我们的包袱,对此,我们应该有足够清醒的觉悟,学术方法的积习较之思想观点的教条更难于被觉察和清除,学统较之道统更根深蒂固。

泉州晚报清源投稿邮箱

私立小学根本就比不上公立。为什么要读私立小学,搞不懂。高中初中读私立也没好处的。泉州私立不如大城市啊。

这当然是一副对联了,而且从这部对联当中可以看得出来,写这幅对联的人真的是非常的有文化,而且境界也非常的高深。

是的,并且这幅对联出自苏东坡。有人说茶是中华中华民族的苍天恩赐。神农氏早在几千年前就发现了油茶树,并尝到了荼叶。茶文化成为中华文明行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茶香、雅致与中华中华民族的个性紧密结合,成为描绘“中国东方”的重要标志。

殊不知今日大家很多的年青人基本上从没摸过茶,随着期间的是各种各样洋饮品。大家一提及现磨咖啡,一定会想起法国巴黎左岸浓厚的学习氛围,遍及大城市的咖啡馆通常变成年轻人幽会时的优选 。而可乐也是美国文化艺术最独特的标示,许许多多的广告牌与电视上飞快升级的广告宣传相辅相成。三大饮料里,仅有中国茶看起来清静而忍耐。

在红火璀璨的六月,茗山茶业协同泉州晚报组织了17个家中约60名热情阅读者的六一亲子旅游主题活动,赶到了坐落于清源山西南方的茗山生态茶村,体会生态资源茶树的与众不同风景和浓厚的茶山文化艺术。茗山茶业举办的这一系列的亲子旅游主题活动在社会发展上获得了普遍的关心和称赞,各新闻媒体及网络舆论也给与了很高的点评。

茗山茶友陈文山老总以前说过,“我爱喝茶,爱性命、更爱健康!自然,爱他们是创建在义务的基本上,真真正正的取得成功取决于你有多少钱,而取决于你对人们、对社会发展担负是多少的义务。”假如茶道文化慢慢被大家消除,确实是中华民族的重大损失。因此 “茶为国饮从娃娃抓起”是茗山茶业在门一期内举办的一系列儿童亲子游类主题活动的初心。普及化全员茶的专业知识,提升全员对中国茗茶的了解,尤其是塑造青少年儿童对茶的了解是目前最应当非常值得倡导的事。茗山茶业举办儿童学茶主题活动,便是要塑造少年儿童自小喝茶的良好的习惯,根据学茶煮茶,学习培训茶知识,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起小朋友们爱国爱党、热热爱祖国茶的坚定理想信念。

在浩瀚无垠的五千年历史中,中国茶经历过多少浮沉,已融进中华文明行为当中,衍化出类别诸多的文学类与造型艺术之树。茶对国人的意义可以说重极。因此 发扬中国茶文化艺术,把茶为国饮的观念从娃娃抓起是茗山茶友不会改变的信心与追求完美。

姓名:何丽华网名:荷花清音性别:女身高:160cm体重:60KG生日:8月28日 (1963年出生)学历:大专文化职业:司法警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福建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泉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泉州音协理事。1999年开始从事歌词创作,近百首作品散见于国家级、省级专业音刊。作品入选《中国年度最佳歌词》、(连续五年入选)《中国年度最佳歌曲》等三十多部词集、歌集。曾分获湖南省、福建省“五个一工程奖”;广西《歌海》全国歌词大赛一等奖;《中华情》全国征歌提名奖等近二十个奖项。多次应泉州电视台之约,为重大晚会创作歌词及撰稿。《做人与处世》杂志多次为其开设“做人与处世”歌词专版,成为全国唯一在此杂志刊发专版的词作家。《春满中华 福满中华》一歌入选“2003中国教育电视台春节晚会”,并由中央电视台拍摄成音乐电视。《母亲的手》一歌由著名歌唱家殷秀梅演唱《桂林美》(现改名为:《醉美天下》)一歌入选2002广西原创歌曲十大金曲,2003广西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民歌榜十强(广西著名通俗歌手黎明花首唱,现由凤凰传奇演唱,出版发行了多个合辑并入选凤凰传奇第二张专辑。2003年成为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中国群众优秀创作歌曲选》编委会向全国隆重推出的二十八名业余优秀词作者之一。司法部《特殊园丁》杂志、民族音乐大刊《歌海》分别在封二、封三给予了图文介绍。香港《中华风云人物》杂志、菲律宾《菲华文学》、北京《九州歌词网》、泉州《刺桐》《清源》、辽宁《歌词世界》、及《做人与处世》杂志、《作家报》、《海峡都市报》、《泉州晚报》、泉州电视台,泉州人民广播电台、新浪网、搜狐网、中国网、中国女性网等十多家媒体分别对其的创作给予了专访、评论和介绍。其艺术简历收入《中国歌词作家辞典》、《中国音乐家大辞典》、等书。 歌词集《好人缘》入选中国歌海词丛第十八辑,2006年在九州音乐网举办风光歌曲MTV作品音乐会。(作品涉猎诗歌、 散文 、小品 、主持词 、专访 、说唱快板等多门类)2009年策划并运作《中国礼赞》系列CD专辑,并出版了“国庆六十周年”6碟CD合辑。由中国唱片深圳公司、中国唱片总公司联合出版行。2011年12月,又出版“唱江南”词作双碟CD专辑(《江南人家》《江南谣》收入江南作品36首,《江南的月亮》单碟词作歌曲CD专辑收入新一代甜歌手王心雅演唱的作品11首。

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打开,最下面,点击中间“进入使用”,进入新页面2、新页面左下方,点击“申请试用”,注册使用账号,免费到12月31号

首页最新动态分类查找电子资源本馆概况读者登录座位预约表单下载测试首页最新动态 通知公告  资源动态  培训讲座 当前位置: 首页>>最新动态>>通知公告>>正文疫情防控期间图书馆电子资源校外访问使用指南(3月17日更新)2020-03-14点击: 20891为方便校外师生使用电子资源,图书馆按提供访问的方式及内容,汇总和梳理了疫情防空期间陆续发布的中外文电子资源校外访问通知和指引,供师生快速地了解并按需选择和利用。 校外电子资源访问步骤比校内访问多两步。在校内访问电子资源,只需要通过图书馆主页的广西大学学术资源发现与获取系统中的“外文发现”即“君武学术搜索”或者“中文发现”就可获得所有已购买数据库的相关文献全文,一步完成。校外电子资源访问,则需要三步才能完成。第一步,通过图书馆主页的广西大学学术资源发现与获取系统或者别的途径获得你所需要的文献全文(电子图书、期刊论文等)在哪个数据库中收录的线索;第二步,确认这个数据库的校外访问方式和入口,通过认证后进入数据库;第三步,在数据库中检索、下载所需的文献全文。 目前校外访问图书馆电子资源的途径主要有VPN、Shibboleth机构身份认证、直接用账号密码登陆以及中文数据库疫情期间临时免费四种方式。广大校外读者可根据自己需要访问的数据库选择访问方式和入口。一、校外访问控制系统(VPN方式) 访问入口: 登录系统的用户名为学号或工号,密码为学校的信息门户统一认证的密码,原始密码为身份证后六位。注:统一身份认证密码即校主页办事大厅密码,统一身份认证密码如因错误需重置,请根据操作说明  ,将姓名、工号/学号、学院/部门、电话号码、身份证号、身份证明图片(身份证/教师证/学生证)发邮件到。一个工作日内可以完成密码重置。二、Shibboleth机构身份认证方式 Shibboleth机构身份认证一般步骤是:在数据库主页,点击Sign in via your institution,输入Guangxi university之后,系统后自动跳转到我校的电子身份验证系统,此处请输入学生学号或教工工号,密码(原始密码是身份证后六位,不记得密码可以咨询广西大学信息网络中心)即可,认证通过后可使用数据库资源了。 重要提示:只要数据库支持Shibboleth认证协议,我们建议将此作为校外访问该数据库的首选方式,直接又顺畅! 目前支持Shibboleth认证方式的数据库包括:1.ACS,访问入口,访问指南(ACS)2.CNKI,访问入口 ,访问指南(CNKI)3.EBSCO,访问入口 ,访问指南(EBSCO)4.Elsevier ScienceDirect,访问入口 ,访问指南(Elsevier)5.Emerald,访问入口 ,访问指南(Emerald)6.IEEE,访问入口 ,访问指南(IEEE)7.IOP,访问入口,访问指南(IOP)8.Nature,访问入口 ,访问指南(Nature)9.OUP,访问入口,访问指南(OUP)10.RSC,访问入口 ,访问指南(RSC)11.SpringerLink,访问入口 ,访问指南(SpringerLink)12.Web of Science,访问入口 ,访问指南(Web of Science)13.PQDT,访问入口https://search.proquest.com,访问指南(PQDT )14.万方,访问入口更多支持Shibboleth认证协议的数据库正在赶来的路上,图书馆一经测试立马通知大家。 另,SAGE、ASME、Annual Reviews等数据库疫情期间免费开放访问,无需认证注册或账号密码。三、直接用账号密码登陆的数据库: 1、 CUP 剑桥大学出版社期刊全文数据库访问入口https:/用户名:密码:GXtsg1232、Frontiers数据库访问入口:登录名:Frontiers密码:Frontiers20203、SciFinder(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数据库(无并发数限制)访问入口:用户名: 本校已注册的SciFinder账号密码: 本校已注册的SciFinder密码有效期:2月20日至3月31日4、Wiley Online Library 数据库(无并发数限制)访问指南(Wiley Online Library)访问入口:用户名: GUANGXU123密码: GUANGXU321有效期:2月20日至3月31日5、Lexis Advance (30个账号)访问入口:有效期:2月20日至5月31日有需要的师生可邮件联系图书馆高老师()申请要登录账号和密码,邮件主题请注明:申请Lexis Advance账号。6、EIKON+DATASTREAM全球金融数据库用户名:密码Welcome2 (W请大写)方式一:电脑客户端安装:浏览器访问选择Sign in & Download进行下载安装(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安装) 方式二:网页版Eikon:浏览器访问选择Web Access直接登录,无须安装。若您需要使用Datastream子数据库,您需要选择方式一中的电脑客户端先安装Eikon客户端,再加载Excel中的Datastream插件(有问题请联系安装客服4008811408或者添加客服微信7680401)Datastream -是涵盖全球的金融时间序列数据库,拥有 65 年的可用数据记录信息,包括全球股票,债券,利率,汇率,大宗商品,衍生品和宏观经济数据。使用培训视频访问地址:四、各类中文数据库的访问(手机端方式以及访问指南,见《疫情防控期间网络免费访问学术资源汇总》)(一)综合类数据库1、中国知网: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在疫情防控期间支持师生在校外任何地方免费使用我校所订购的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访问入口:、万方数据万方数据在疫情防控期间免费向我校师生开放各类文献资源。访问入口:进入万方数据主页,登录机构账号即可免费使用各类文献资源,包括期刊(含增强版)、学位(含增强版)、会议、标准、专利、法规、成果、地方志。漫游账号:gxdxmyzh;密码:gxdxmyzh特别注明:IP范围内(利用校园网)的用户,必须按以下步骤操作,才能获取免费使用权限,包括下载学位论文全文。进入万方数据主页→欢迎广西大学的朋友(右上角)→登录机构账号→输入漫游账号及密码→登录3、维普数据库维普资讯在疫情防控期间免费向读者开放学术论文的下载权限。访问入口:(输入手机号获取验证码)4. 超星学术资源(超星期刊、超星电子书)访问入口:、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访问入口:(账号密码同为pingan2020)6、TWS台湾学术期刊数据库访问入口:http://www.twscholar.com/(帐号:itcn_gx密码:cnok666)7、全国报刊索引(含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访问入口:新用户请先注册,每个账号每天100篇文献50幅图片的预览/下载额度。(二)电子图书/电子教学教参类数据库1、书香中国(中文在线)访问入口:、博看书苑手机端下载“博看书苑”手机app后,机构码输入gxulib,并绑定手机,所有资源可以免费查阅。3、中华数字书苑关注“数字书苑”微信号4、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产品信息检索系统提供高教社自主研发的海量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包括教案、课件、题库、网络课程、二维码资源等供教师免费下载;教师还可通过该系统直接申请样书、书目,参与高教社组织的教学及科研活动等。访问入口:xuanshu.hep.com.cn5、科学出版社1)科学文库访问入口: book.sciencereading.cn2)中国生物志库访问入口:species.sciencereading.cn,点击右上角的“登录 | 注册”,注册后登录即可使用。3)科学智库访问入口: thinktank.sciencereading.cn,点击右上角的“登录 | 注册”,注册后登录即可使用。4)中科云教育:根据教师的需求,正在陆续上传春季使用的大部分教材,且为最新版本,个人可通过注册、登录,选择课程,点击报名学习,即可查看教材电子版,电子版可在线备课、授课、阅读使用。访问入口:、机械工业出版社疫情期间免费开放三千余种教材电子版内容、机工大讲堂在线视频,以及提供课件下载、样书申请等服务,供广大师生进行网络教学使用。同时,为大中专高校老师在线教学、备课授课提供服务。访问入口:、电子工业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开放电子书在线阅读系统“悦读”,全网免费开放“悦读”系统30%的阅读权限访问入口:、化学工业出版社关注公众号,点击“停课不停学化工社八大平台全部免费开放”微文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面向公众免费开放使用中国社会科学文库,包括15000种电子书,100万张图片,80万篇知识条目,20万篇学术论文,8万多张图表,几十种专题资源。访问入口:http://www.sklib.cn,注册后使用10、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人卫教材配套资源免费开放。访问入口:,点击“人卫教材免费在线学习”。11、清华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为全国各地师生用户开放“个性化的高等教育专业知识库——文泉学堂”,提供免费阅读服务与备授课资源保障服务。访问入口:注册后使用12、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博雅学与练”图书资源服务平台开展“教材免费学,资源免费练”的活动。使用方法:关注“博雅学与练”微信服务号;选择菜单栏中的“防疫加油”,进入活动页面;选择感兴趣的图书,点击“扫码阅读”,获取资源内容。13、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为全国高校教师免费开放“人大芸窗数字教材平台”的197种课程。访问入口:注册后使用。14、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慕知悦读”平台免费开放全场电子书资源。访问入口:、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免费开放部分电子图书资源和在线课程。访问入口:、人民出版社在“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首页开设“免费阅读,共克时艰,取得战‘疫’胜利”专栏,精选该社出版的人文社科、卫生防疫、历史文学等方面优质图书的电子书供读者免费阅读,专栏首批收录图书199本。访问入口:点击免费专区,即可在线阅读。17、外图知识宝(台版电子书)外图知识宝收录台湾、香港地区的学术著作、政府报告等港台研究文献。访问入口:、 TWB台湾学术书籍数据库TWB台湾学术书籍数据库免费开放阅读超过28,000 册台湾电子书。访问入口:,(账号itcn_cep,密码cnok666)19、中国水利水电出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免费开放“水知识助手”知识服务平台。访问入口:(使用手机号码进行注册登录或使用微信进行授权登录。)20、“智汇三农”知识服务平台访问入口:http://www.pwsannong.com/(三)法律法规/经济金融/统计数据/新闻资讯类数据库1、北大法意即日起至3月30日法意科技助力高校图书馆全面开放中国法律资源库访问入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皮书数据库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免费开放皮书数据库、中国乡村研究数据库、集刊数据库、国别区域与全球治理数据平台等产品和平台,提供免费阅读与投稿服务。使用方法:关注微信公众号《社科文献》,点击3月1日的微文《助力宅家抗“疫”,社科文献数据库限免活动继续进行》3、锐思数据平台防疫攻坚期间,锐思数据平台将免费向全国注册用户开放,为广大用户免费提供阅读服务。免费注册后即可使用,注册咨询QQ:3077959521访问入口:、国研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的经济信息服务平台(国研网)决定自即日起直至本次疫情得到全面控制,向全部国研网注册用户提供免费浏览、下载服务;向通过远程访问的正式订购用户开放全国范围的IP权。访问入口:、中经数据中经数据是中经网推出的一款涵盖所有宏观经济数据的门户网站,内容囊括经济统计库、产业数据库、世界经济库、一带一路库和年鉴时序库。疫情期间可免费使用站内全部数据资源。访问入口:、国信房地产信息网访问入口:使用方法:点击右上角图标“数据库平台免费开放”,进入登录页面,输入手机号、邮箱地址验证,可免费使用全库数据。7、EPS数据平台访问入口:使用方法:进入官网,点击右上角“免费开放”,进入登录页面,输入手机号,获取并输入验证码后即可免费使用。8、天脉电视新闻资讯教研数据库访问入口:http://tvm.tvmvdb.com/(四)外语/音乐/艺术/多媒体类数据库1、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新东方将其旗下新东方在线的多媒体学习库免费向全国高校及城市公共图书馆用户全库开放,内容涵盖国内考试、出国留学、小语种、应用外语、职业认证、求职指导、文献调研与信息素养等多类精品课程。访问入口:、知识视界“知识视界”视频图书馆现面向全国读者免费开放。访问入口:视频图书馆:视点周刊:、广益多媒体外语学习平台访问入口:、环球英语多媒体资源库访问入口:微信搜索“环球英语多媒体资源库”公众账号并关注,点击“免费课程”-“环球英语”,即可进入环球英语移动版。5、MET全民英语学习资源库访问入口:(电脑版优先使用360、火狐等最新版浏览器)6、库客数字音乐图书馆抗击疫情期间,库客数字音乐图书馆向所有注册用户免费开放收听音乐的权限。老用户可直接登录收听音乐,不限IP;新用户须先免费注册。访问入口:、翼狐设计学习库在疫情防控期间翼狐设计学习库--设计学习平台,免费开放所有优质教学资源。访问入口:、Artlib世界艺术鉴赏库Artlib《世界艺术鉴赏库》免费开放14万余件高清艺术作品图片,12000多位艺术家,3600多个艺术机构,6000余篇艺术故事,300个艺术专题,最新的全球艺术展览活动和艺术动态。访问入口:用户名we2020,密码we2020登录即可。9、公图艺术资源O2O服务平台《公图艺术资源O2O服务平台》目前包含艺术资讯、艺术知识、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机构、艺术讲堂、原创交流等版块。访问入口:、设计师之家资源库访问入口:http://www.51sjsj.com(五)考试/就业培训/其他类数据库1、中科教育系列数据库1)中科VIPExam考试库)中科UMajor专业课库)中科IT微课图书馆)中科JobLib就业创业总库、森途学院职业能力与创业学习资源总库PC端:(凭之前注册的个人帐号登录使用)3、海研全球科研项目数据库PC端:、NoteExpress文献管理软件使用方法1)安装客户端:进入NoteExpress官网(),点击【免费下载】,选择【个人版】进行下载。下载完成后,关闭Word和WPS,双击安装包即可安装。2)打开客户端并注册账户特别说明新注册用户自动免费开通VIP会员,有效期至2020年5月3日,原已开通VIP会员的自动延期3个月(六)知识产权类数据库1、奥凯知识产权访问入口:、智慧芽智慧芽免费开放专利数据库、Bio序列数据库、Chemical化学数据库、学院VIP会员。访问入口:填写表单即可领取。疫情阻断了见面,但图书馆的服务一直都在;广大师生如在使用图书馆资源过程中遇到问题,请把问题发到,并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图书馆的老师会及时联系并回复读者的问题

化学文摘,ACS(美国化学会),百链。美国化学文摘社在SciFinder Client版的基础上推出了功能更强大,服务更完善的SciFinder Web版,我校现已开通web版请大家积极使用,前期会保留1个并发数在client版上作为过渡让大家熟悉SciFinder web版,自2012年9月1日起,将停止SciFinder Client版服务,全面启用SciFinder Web版。请大家积极尝试体验Web版本的特色功能。SciFinder Web版是美国化学文摘社在桌面客户端版(client)基础上开发的一种使用浏览器来访问SciFinder的网络检索平台,无需下载软件。client版与Web版访问内容是一样的,Web版本比Client版本检索功能更加强大。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为普通高校图书馆,始建于1946年,其前身是私立川北农工学院图书馆。1949年12月,由四川省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先后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图书馆(1949年12月);公立川北大学图书馆(1950年7月);川北大学图书馆(1950年9月);四川师范学院图书馆(1952年10月,其间,还合并了原川东教育学院图书馆,并接收原华西大学、四川大学图书馆部分图书);南充师范专科学校图书馆(1956年8月);南充师范学院图书馆(1958年11月);四川师范学院图书馆(1989年1月);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2003年4月)。本馆现有馆舍面积34000 平方米(新区图书馆24500平方米,老区图书馆9500平方米),阅览座位3500个。图书馆下设采编部、流通部、阅览部、期刊部、科技情报室、自动化部、文献信息检索课教研室、办公室,现有工作人员82名(正式职工69名,聘请临时工13名),正高5名(硕士生导师2名)、副高9名、中职34名、初职及其他人员21名。本馆开设了2个图书借阅处和10多个阅览室,开展了流通、阅览、参考咨询、情报调研、用户教育、立题查新、定题跟踪、信息检索和文献复制等服务工作,每年接待读者及用户200余万人次。经过60多年的发展,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已成为一所藏书丰富的综合型馆,是川北地区的文献信息中心。我馆不仅藏书丰富,具有特色,而且质量较高,对学校重点学科文献的收藏尤为系统,经过长期努力,形成了以收藏中国史、中国古典文学、中国考古、动物学、植物学为重点并兼顾其他学科的馆藏特色。馆藏大型丛书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宛委别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四库禁毁书丛刊》、《四库未收书辑刊》、《续修四库全书》、《四部丛刊》、《丛书集成》、《万有文库》、《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民国丛书》、《宋元明史料萃编》、《明实录》、《石刻史料新编》、《宋集珍本丛刊》、《伪满洲国政府公报》、《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中华民国史纪要》、《中华民国史史料长编》、《古今图书集成》、《古本小说集成》、《笔记小说大观》、《甲骨文合集》、《金文总集》、《中华大藏经》、《正统道藏》等。从1997年起,本馆开始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并陆续购置了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读秀学术搜索、中国基本古籍数据库、化学文摘(CA)、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EBSCOhost数据库、CALIS西文期刊目次数据库、方正APABI电子资源(教学参考系统);自建了中国珍稀哺乳动物数据库、研究生学位论文数据库、学科导航数据库、南充名人数据库等,各项工作也都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在大型丛书、类书、工具书方面,我馆也加大了建设力度。中外文大型工具书有:《Chemical Abstracts》、《Physics Abstracts》、《Biological Abstracts》、《Psychological Abstracts》、《Mathematical Reviews》、《Physical Reviews》、《Zoological Record》、《Education Digest》、《中国国家标准汇编》和中国、美国、英国、前苏联的大型百科全书等。截止2010年底,我校图书馆共有各种印刷型图书、期刊327万册(其中图书289万册,期刊、报纸共7000余种、38万册(合订本),线装书4540余册,善本书300余册)。同时,还拥有电子图书136万余册、电子期刊2万余种,涵盖了理、工、文、史、哲、政、经、法等学科,丰富的馆藏资源不仅能够满足师生不同层次的文献信息需求,而且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西华师范大学图书馆重视基础工作和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并在履行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信息服务职能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次,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及三等奖2次;曾被评为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先进集体”、 “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图书馆”;在四川省高等学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论文题目晚唐罗隐

论罗隐及其诗文正如韦庄既是晚唐的重要诗人,又是西蜀词派的一位代表人物一样,罗隐虽长期生活在晚唐,但他的才能到归附钱liú@⑴后才得以发挥,他既是晚唐的一位重要作家,也是吴越文坛的代表人物。他与“辞藻富赡”的罗虬和“才清而绵致”的罗邺并称“江东三罗”而居其首(王定保《唐摭言》)。胡震亨说:“五代十国诗家著者,多有唐遗士……罗昭谏隐酣情饱墨,出之几不可了,未少佳篇,奈为浮渲所掩。然论笔材,自在伪国诸吟流上。”(《唐音癸签》)鲁迅先生对罗隐的小品文有过高度的评价,毛泽东同志阅读罗隐集时对许多诗画了浓圈密点。总之,罗隐是一位很值得研究的作家。 一罗隐(833—909)是浙江新城(今富阳新登)人,原名横,字昭谏,后因屡试不第,愤而改名为隐,自号江东生。他的曾祖和祖父都任过福州福唐县令,父亲也应过开元礼,为贵池尉。罗隐27岁就在贡籍,“才了十人,学殚百代。”(沈崧《罗给事墓志》),谁知十次应试,却十次落第!“自己卯至于庚寅,一十二年,看人变化”(《湘南应用集序》),“寒饿相接,殆不似寻常人”(谗书·序》)。此后十六七年,“东归霸国以求用”(《五代史补》),除家乡浙江外,还有陕西、河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安徽、江苏等,但都“龃龉不合”(《十国春秋·罗隐传》)。罗隐向有“江东才子”之称,为什么总是所至不遇?这是因为当时的用人制度已极其腐败,科场被权贵把持,营私舞弊,任人唯亲。罗隐是“江左孤根”(《投郑尚书启》),“族惟卑贱”(《投湖南王大夫启》),自然只好感叹“五等列侯无故旧,一枝仙桂有风霜”(《长安秋夜》)了。《五代史补》说他“恃才傲物,尤为公卿所恶,故六举不第。”据载,唐昭宗曾欲以甲科取隐,当场有大臣反对说:“隐虽有才,然多轻易,明皇圣德,犹横遭讥,将相臣僚,岂能免乎凌轹?”并举出“讥谤之词”《华清宫》为据:“楼殿层层佳气多,开元时节好笙歌。也知道德胜尧舜,争奈杨妃解笑何?”昭宗听了,就取消了原来的打算(见姚士麟《〈两同书〉跋》)。可见,罗隐的这些诗着实刺痛了统治者的心,既使其恼恨,又使其害怕,不为其所容也理所当然了。再则,罗隐所求的“霸国”实际上是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也多骄奢腐败,并无用人之心。如靠征讨黄巢起义军而威震一时的淮南节度使高骈,这时正独霸一方,罗隐往谒以求用,而高骈却惑于嬖吏吕用之、张守一、诸葛殷等神仙之说,酷好仙术,荒唐不堪。罗隐写了《淮南高骈所造迎仙楼》、《后土庙》予以揭露。他把诗题在墙上,连夕挂帆而去。高骈知道后,恼羞成怒,发船紧追,追之不及始罢。直到55岁那年,转机终于来了,在外奔波了大半生而所至不遇的罗隐,回到了钱塘,投奔雄据东南的杭州刺史钱liú@⑴。钱liú@⑴辟罗隐为从事,又请置钱塘县,表隐为钱塘县令。唐昭宗天复二年(902), 钱liú@⑴进爵越王,哀帝天yòu@⑵元年(904),又进爵吴王。天yòu@⑵三年(906),罗隐转司勋郎中,充镇海节度军判官。梁开平元年(907), 钱liú@⑴被封为吴越王,又表荐罗隐为给事中。22年中,宾主遇合,如鱼得水,凡邦土的大事记、钱氏的文告、奏表几乎都出于罗隐之手。吴颖说:“昭谏则固有于天下之大者也,遨游吴楚,退而应钱王之召。其高节奇气,有可以撼山岳而砥江河者。”(《重刻罗昭谏江东集叙》)袁英称之为“佐国是而惠残黎”(《重刻罗昭谏集跋言》)。唐昭宗景福三年(893)九月, 以武威军防御使钱liú@⑴为镇海军节度使、浙江西道观察处置军使,钱liú@⑴使沈崧草谢表,盛言浙西繁富。隐曰:“今浙西兵火之余,日不暇给,朝廷执政方切于贿赂,此表入奏,执政岂无意于要求耶?”改为:“天寒而麋鹿常游,日暮而牛羊不下。”以诙谐幽默的语言为东南人民说了话。朝廷大臣见了都说:“此罗隐词也。”(《吴越备史·罗隐传》)。罗隐感知遇之恩,竭力辅佐,深谋献策,敢于进谏。当时,吴越的赋税很多,小到鸡、鱼、蛋之类都要纳税。西湖的渔民每天要向钱王府上缴几斤鱼,名“使宅鱼”。渔民不胜其苦。罗隐作《题〈pán@⑶溪垂钓图〉》曰:“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若叫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钱liú@⑴感悟,“遂蠲其征”(同上)。在战乱纷争的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却相对安定,这固然有各种主客观原因,而罗隐辅佐钱氏22年,也是功不可没的。 二作为文学家的罗隐,他在诗文两方面都有突出成就。对此,李慈铭作过很中肯的评价:“昭谏诗格虽未醇雅,然峭直可喜,晚唐中之铮铮者,文亦崭然有气骨,如其诗与人也。”(《越缦堂读书录》八)罗隐的著作相当丰富,诸籍所载略有出入。今存《甲乙集》十卷并补遗一卷(《全唐诗》编为十一卷),《谗书》五卷,《广陵妖乱志》一卷,《两同书》十篇及序、记、启、论、碑等杂著三十余篇。余皆散佚不传。罗隐的诗歌约500首左右。除少数五、七言古诗和杂言诗外, 基本上都是近体诗,尤以七律最多。其中,固然不乏含蓄蕴籍之作,如《魏城逢故人》等,但更多的是尖锐刻露的刺世嫉邪之作。风雨飘摇的时代,曲折坎坷的经历,傲岸不屈的性格,使罗隐的诗歌充满了刚正浩然之气,“篇篇皆有喜怒哀乐、心志去就之语”(《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引《桐江诗话》)。他的诗好发议论,现实性强,语言通俗平易,把中唐新乐府的精神体现在五七言近体诗中,这无疑是进步的。罗隐的大量诗歌,通过对自身坎坷遭遇的感叹,揭露科举的弊端与用人制度的腐朽。《甲乙集》第一首《曲江春感》就是他落第后的抒慨之作: 江头日暖花又开,江东行客心悠哉。 高阳酒徒半凋落,终南山色空崔嵬。 圣代也知无弃物,侯门未必用非才。 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归去来。满腹经纶而累举不第,不得不归隐五湖,这不是对所谓“圣代无隐者”的绝妙讽刺吗?《感弄猴人赐朱绂》更是淋漓尽致地讽刺了帝王用人的荒唐:“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著绯。”《幕府燕闲录》载:唐昭宗播迁,随驾伎艺人止有弄猴者。猴颇驯,能随班起居。昭宗赐以绯袍,号孙供奉。按唐制,五品官服浅绯,四品官服深绯。一个装腔作势的耍猴人,居然能够赐以大官的朝服,封以皇帝近侍的官衔,而有真才实学的读书人,十二三年离乡背井上京应试,竟一无所得!帝王的昏庸,科举的腐败,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在南来北往中,罗隐对虚职冗员尸位素餐、高官显贵滥赐乱赏,实在是看得太多,也深恶痛极了。他把这一切都凝聚在诗篇中:“从事不从事,养生非养生,职为尸禄本,官是受恩名。”(《茅斋》)在社会上,一方面富人们“粪土金玉珍,犹嫌未奢侈”,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另一方面“陋巷满蓬蒿,谁知有颜子”(《秦中富人》)。罗隐的笔触,还注意到更广大的贫困者,一首咏雪的小诗,揭示了贫富咫尺相异的现实: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雪》)丰收了又怎么样呢?还不是被统治者盘剥得更多?而在大雪纷飞中,有多少求告无门的贫者将冻饿而死!对他们来说,大雪,与其说是“瑞”,还不如说是“灾”,还是不要太多为好。将深沉的愤慨寓于冷隽的讽刺之中,既是对深居大宅锦衣玉食的富户显贵高谈阔论的揶揄,也是对丰歉同悲的贫者的同情,还有自己连年奔波却寒饿相接的不平。他在《送王使君赴苏台》中感叹:“两地干戈连越绝,数年麋鹿卧姑苏。疲méng@⑷赋重全家尽,旧族兵侵太半无。”战乱频仍,赋徭繁重,生民凋蔽,为官者见此情景将何以为情?体察民瘼之情溢于言表。罗隐的诗常常通过咏物、咏史等手段来讽刺现实、鞭笞黑暗。在咏物诗中,或卒章显志,直言不讳,或象征比兴,借题发挥。他曾借咏钱揭露朱门富户虎狼般的贪婪本性:“朱门狼虎性,一半逐君回。”(《钱》)《金钱花》一诗对这种残暴贪黩行为挖苦得更为尖刻:“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⑸将。”那黄灿灿的金钱花如能象金钱一样收藏起来,也将会被豪门贵族砍尽采光。这是多么辛辣的讽刺!人们喜欢赞美黄河的磅礴气势,罗隐的《黄河》诗却专就其浑浊、弯曲这一特点发抒感慨:“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只要与历史稍作对照,就可发现,罗隐笔下的黄河,正是混乱黑暗的唐末现实的形象写照。当时奸邪当道,以曲求通之事比比皆是。而谁又能明了“天意”呢?罗隐的咏物诗不仅用以揭露统治者,而且对依附权贵的庸禄之辈也常冷嘲热讽。有一首咏香的诗:“沉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烟nuǎn@⑹玉楼春。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香》)为了贪得权门贵人的欢心,连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不顾了。罗隐投之以轻蔑的一笑。《鹰》是对那些爬上高位的既得利益者的剖视:“越海霜天暮,辞韬野草干。俊通司隶职,严奉武夫官。眼恶藏锋在,心粗逐物殚。近来脂腻足,驱遣不妨难。”本来如同司隶、武官一样的苍鹰,脂足肚饱后,就不肯尽职,连驱遣它都不容易了。这不由得使人联想起社会上那些随着地位变化而忘其所以甚至大摆架子的庸臣俗僚。罗隐对那些口是心非的假隐士也不放过,他嘲讽鹭鸶:“不要向人夸素白,也知常有羡鱼心。”(《鹭鸶》)揶揄鸣蝉:“风栖露饱今如此,应忘当年滓浊时。”(《蝉》)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嘴上说得很清高,其实对官位权势欣羡得很的伪君子或一天到晚唱着高调、忘记自己本来面目的无耻之徒不也大有人在么?通过咏史来刺时,是罗隐讽刺诗的又一特色。薛居正说罗隐“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旧五代史》)。所谓“长”,并不一定指数量多,主要是指手法巧妙,与现实的针对性强。罗隐的咏史诗常常具有史论的性质,在咏叹和议论历史的成败得失中寄寓着对现实的讽刺。他说过:“蠹简遗编试一寻,寂寥前事似如今。”(《咏史》)历史上往往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历史的镜子常常能照出现实的影子,罗隐的咏史诗也显然染上了唐末的时代色彩。他很少吟咏经纶盖世、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和揆天则地、气势浩然的盛世景象,而多感于亡国之君和末世之时,因此,他的咏史诗,除了强烈的讽刺意味外,还有浓厚的悲凉气氛。罗隐咏叹最多的是国家的治乱兴亡之事。陈后主由于沉缅于“丽华承宠渥,江令捧杯盘”的游乐生活,不恤政事,甚至在隋兵攻下台城时还诗酒不辍,及时行乐,最后落得个“兵来吾有计,金井玉钩栏”的下场(《台城》)。隋炀帝也由于荒淫无度,“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炀帝陵》)。这里有着多少深刻的教训啊!除了陈后主和隋炀帝,吴王夫差也是臭名昭著的亡国之君。罗隐在《姑苏台》中写道:“让高泰伯开基日,贤见延陵复命时。未会子孙因底事,解崇台榭为西施。”周太王的长子泰伯为了让位给弟弟季历(周文王的父亲)而逃到吴地,吴国就在这样高尚的禅让中开基,后来,吴公子季札(延陵季子)历聘上国,遍交贤士大夫,曾在鲁国观周乐,知列国之治乱兴衰,被大家称为贤能之人。可是,子孙后代却没有继承前辈的好传统,为了西施大造楼台亭榭,寻欢作乐,导致了国家的灭亡。罗隐不是一个“女祸亡国”论者,指出西施,是为了形象地说明吴王因荒淫而亡国,并不是要归罪于西施,这在《西施》一诗中有明确表现:“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如果说西施能够灭亡吴国,那么促使越国灭亡的又是谁呢?这就否定了“女祸亡国”的说法,提出了国家兴亡自有其“时”的观点。当农民起义军进入长安时,唐僖宗仓皇逃向四川。罗隐为此而作《帝幸蜀》:“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谢阿蛮是新丰市的女伶,很受杨贵妃的宠爱,诗歌借她的口吻,不仅挖苦唐玄宗在安史之乱时让杨贵妃做替罪羊,而且逼问唐僖宗:你这次逃奔四川,还有什么藉口可找呢? 三罗隐的散文可以《谗书》为代表。鲁迅先生称它“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与皮日休、陆龟蒙的小品文一样,是唐末“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鲁迅《小品文的危机》)。《谗书》初编于唐懿宗咸通八年(867)春,共五卷六十篇(现存五十八篇,有两篇有目阙文),清阮元列入《四库未收书目》。强烈的讽刺性是《谗书》的显著特色,而题材之广泛,手法之多样,又显示出作者高度的艺术技巧。耳闻目睹,古往今来,“有可以谗者则谗之”(《谗书·自序》),且都能涉笔成趣,有独到的见解。借用历史题材讽谕现实,是罗隐最常用的手法。他善于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既从尧舜的“舍其子而教”肯定其“示后代以公共”的精神(《三帝所长》、《丹商非不肖》),由伯成子高责让夏禹窥测其“狭禹之心而谨其取”的用心(《子高之让》);又从刘邦、项羽“居宜如是”、“可取而代”的“英雄之言”背后看穿其“视家国而取”的强盗本性(《英雄之言》),从“秦鹿去而天下逐”的事实论证统治者“去道与德”的禽兽本质(《秦之鹿》),言简意赅,入木三分。罗隐特别注意总结兴亡盛衰的历史教训,目的是给唐末统治者敲警钟。汉武帝由于沉醉于“东山万岁之声”而“至于百姓困穷”,可见,“东封之呼不得以为祥,而为英主之不幸”(《汉武山呼》);吴王由于“赐员死,而pǐ@⑺用事”导致“越入吴”(《吴宫遗事》)的下场,揭示昏君奸臣必然误国的规律;隋炀帝由于溺于迷楼而造成“相秉君恩,将侮君权”的局面,说明迷于所溺,必“爽君德”(《迷楼赋》)……凡此种种,在帝王腐朽、奸佞用权的唐末,无不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值得注意的是罗隐运用历史材料的创造性。他并不拘泥于古籍记载的某些细节,而是根据主题的需要灵活取舍。有的只是以某个历史故事为缘起,生发开去,铺张成一个新故事,比如,由《左传》中晏子以“踊贵屦贱”讥齐景公“用刑之繁”,引发出晏子“以交易进退”劝齐景公“谨以从政”,写成旨在影射唐末昏乱的政治局面的《市赋》;借着谢惠连《雪赋》中梁王命相如赋雪的话头,敷衍出别具新意的《后雪赋》,以飞雪的“不择地而下”、“浼洁白之性”而讽刺不择手段、到处攀附的世俗小人。有的对原有故事稍加改编,突出某一侧面,即能翻空出奇,成绝妙文章。《越妇言》利用的是《汉书·朱买臣传》的故事,批判的对象却由不能安于贫困的朱妻而转为“矜于一妇人”的朱买臣,辛辣地嘲讽了平居时高谈“匡国致君”、“安民济物”,而富贵后“蔑然无闻”的封建官僚,这就更富有社会意义。作者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提出“周公之心可疑”,赞美“三叔之机在前”(《三叔碑》),又肯定祢衡、阮籍是“君若客旅、臣若豹虎”的衰弊时代“应天变者”(《叙二狂生》)。做的是翻案文章,却能言之成理,令人信服,而借古讽时之意,不言而喻。采用寓言故事来针砭时政、讽谕现实,也是罗隐的重要手段。他以敏锐的观察力,从那些听信谗言又滥施淫威的昏君庸主、恃宠骄横而虚有其表的重臣显贵、凶险诡诈而互相残杀的地方军阀以及趋炎附势并贪得无厌的势利小人身上,概括出他们各自的特点,通过艺术夸张,虚构出许多寓言故事,创造了生动的艺术形象,取得了强烈的讽刺效果。那专事“谋悖”的“邻妪”使人联想起欺上瞒下、制造事端的佞臣的丑恶形象(《齐叟事》);在暗处侃侃而谈,有人进烛则“噤不得呻”的“僚者”,是平居和为官时期两副嘴脸的封建官僚的绝妙写照(《畏名》)。这些寓言故事,语言警策,含意深远,引人联想,发人深思,体现出作者高超的讽刺才能,与柳宗元寓言小品的精神一脉相承。托物寄兴,借事论时,是罗隐又一讽刺手法,即所谓“缘情必务于刺时,体物无忘于谏猎”(沈崧《罗给事墓志》)。《秋虫赋》显然是对“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庄子·qū@⑻箧》)的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岌岌可危的唐末政权的警告;《蟋蟀诗》则抒发抑郁悲愤的情怀,诗中以物喻人,揭露邪恶得逞、贤良受压的社会现实。其它,如《屏赋》痛陈奸佞当道的危害,《题神羊图》慨叹朝中无正人,《解武丁梦》暗示李唐王朝“历数将去”、“人心将解”,《惟岳降神解》以“周道将亡”影射唐运将尽等等,或托兴诗赋以见乎词,或假借他事以陈其意,在对客观事物的咏叹中,无不寄寓着对现实的讽谕和批判,放射出极强的战斗锋芒。《谗书》中还有一些直陈其事之作。其中,有对弊政陋习的披露(《请追癸巳日诏疏》、《代韦征君逊官疏》、《市傩》),有对世风尖锐的指责(《刻严陵钓台》、《木偶人》),有对藩镇谋反的批判(《拾甲子年事》),有对变革现实的呼喊(《辨害》);有怀才不遇的感慨(《道不在人》、《善恶须人》),有不随流俗的抗争(《投知书》、《答贺兰友书》、《序陆生东游》)。至于对贤臣良将的赞颂,则又从另一侧面鞭挞了社会的黑暗,讽刺了丑恶的现实(《梅先生碑》、《三闾大夫意》、《说石烈士》)。这些篇章,议论则鞭辟入里,使人耳目一新,抒情则情词恳切,催人为之动容。作为杂文集,《谗书》的文体灵活多样,短小精悍,有叙、说、本、辨,有解、喻、疑、题,有诗、赋、书、序,有疏、对、碑、吊,各种体式无不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语言犀利泼辣,咄咄逼人,犹如匕首投枪,其锋锐不可挡。《两同书》共十篇,分二卷。《崇文总目》曰:“采孔、老二书著为内外十篇,以老子修身之说为内,孔子治世之道为外,会其旨而同元。”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曰:“隐谓老子养生,孔子训世,因本之著内外篇各五,其曰‘两同书’者,取两者同出而异名之意也。”《四库全书总目》则曰:“两同之名盖取晋人将无同之义。”其实,《两同书》是一部从哲学角度表达政治理想的理论著作。所谓“两同”,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有两层意思:(一)老子和孔子的学说,本是对立的,但《两同书》中前五篇归本于老子的话,后五篇中有四篇归本于孔子的话,作者力图说明,修身养性和治国训世,表面看来有内外之别,但就实质来说,却有内在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从这一意义上说,老子与孔子的学说在某些方面既对立又统一,所以说“两同”。(二)《两同书》中的每一篇,都从对立的两个方面来论述某一个问题。上卷的贵贱、强弱、损益、敬慢、厚薄,下卷的理乱、得失、真伪、同异、爱憎无不说明对立双方,既有其区别,又有其内在联系,决定关键在于能否符合一个“仁”字。以“仁”修身则贵、强、益、敬、厚,不然则贱、弱、损、慢、薄;以“仁”治国则理、得、真、同、爱,不然则乱、失、伪、异、憎。原来,罗隐是以“仁”为出发点,把老子与孔子的某些观点“同”起来的,究其实质来说,是把老子的某些理论纳入到儒学的轨道,为宣传儒家的政治理论服务。作为议论文,《两同书》各篇观点鲜明,说理充分,语言犀利,逻辑性强,时时闪烁出卓越的思想光辉,不仅在当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就在当前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其它如序、记、启、论、碑、表、铭、状、列传等也都写得声情并茂,这里不赘述。无可讳言,罗隐的诗文也有其局限和不足,作者反对的只是那些不符合封建社会的政治规范和道德标准的事物,对农民起义毫不含糊地主张“诛翦”、“招讨”,对某些事物的评论也有偏颇之处。但是,瑕不掩瑜,罗隐诗文仍然是一份十分宝贵的文学遗产,值得我们认真地研究和借鉴。

这是一首讽刺诗。鹭鸶主食鱼、蛙等,因头顶及胸、肩、背长有细长白羽,又称白鹭。诗讽刺那些贪婪而又“此地无银三百两”者。道貌岸然,衣冠楚楚,但灵魂未必像衣衫那么素净,心底未必如面容那般慈和,虽然像鹭鸶有“素白”的外表,但也如鹭鸶那样,“羡鱼心”比谁都来得厉害。诗十分含蓄,一个“羡”字,力能扛鼎。

为了遣悲怀写元稹,不小心开的的唐诗论情的话题。开了之后才发现这个也是个大坑,和雄心勃勃的梳理近现代武侠小说大家的思路相仿。但是,最为一个近体诗的深度爱好者,对于唐诗的热爱和对于诗人的求索,都让我在无意之中积攒了不少的素材,不写一写实在是有些可惜。而且,写唐诗论情也有一个好处,可以借机看看当年的那些锦心绣口的诗人们是怎样的一种心境。至少,上次写元稹的时候,揭开遣悲怀的无尽感动和曾经沧海难为水的脉脉温情之后,看到了一个更真实一些的脆弱文人。可罗隐显然不是这样的,可以从弱冠之年开始考起,二十七岁才入贡籍,十次落地。看人变化,穷途困顿的直到五十五岁。这样的人物怎么说都不会是脆弱的。本来打算写刘禹锡的,虽然刘禹锡也是洛阳人,而且也是一路蹭蹬仕途;但与晚唐的罗隐比起来,刘禹锡的“前度刘郎又重来”的气度也不过尔尔。于是就先从这个晚唐的奇葩诗人说起吧。

罗隐,原名罗横,十次不第之后怒改为隐,是啊,要是俺考十次高考都没考上,别说改名了。找个大仙改运都是有可能的。不过罗隐的偏激乖张也可见一斑。

罗隐的出身一般,曾祖罗仙,祖父罗知微。官不过县令。但是他的曾祖是从长沙迁出来的罗氏。罗氏的郡望是豫章,有唐一朝的望族也多出自那里,长沙的罗氏就比较平民化了。所以罗隐的出身并不出色,没有什么名门望族的背景。就算是后来与魏博节度使罗绍威联宗,自认叔父,但罗绍威父亲罗宏信的出身也只是行伍,并无望族背景。曾经有人把罗宏信之父罗让和中唐名臣罗让(曾经与元稹和白居易一起参加了元和元年的那场著名的考试)混淆了。得出了罗隐也是士族的错误结论。

所以说罗隐出身寒门是个确定的事实。而民间对于罗隐的评价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说法,很是一针见血——讨饭骨头圣旨口。这个说法太过俚俗,我转化了一下,其实也就是看人变化与言必有中。看人变化呢,嫉妒的意思相当明显;言必有中就颇有些魔幻色彩了。所以在民间传说中对于这种魔幻色彩的爱好渲染也使得关于罗隐的传说都有颇有些神话色彩。而这个说法在前段时间抛弃了张爱玲的胡兰成大火的时候,他在《今生今世》里关于有着讨饭骨头圣旨口的罗隐的说法也随之火了起来。以罗隐的文学地位,其实在晚唐也算是独步天下。当年也颇为显贵的魏博节度使罗绍威甚至专门仿写了一本诗集,名曰《偷江东集》。意思就是偷了罗隐的创意而成的诗。

而我的这篇文字却也并不是为了评述罗隐的文学成就或者诗词优劣,虽然我也确实很喜欢罗隐的不少诗文。但是切入点不在此。既然是唐诗论情,自然是从感情生活说起的,而对于感情的态度其实也是这篇文字臧否诗人的维度之一。

罗隐一生前后娶过两个女子,先是吴兴沈氏,继娶钱塘杜氏。沈氏二十九岁时因病而亡。罗隐后来有悼念前妻的《乌程》诗一首:

而乌程是古地名,也就是吴兴的别称。得名也是因为当地土著越人有乌巾和程林梁氏擅长做酒。这首小小的绝句意趣颇平淡,但仔细分析其中意味却远比遣悲怀的情绪饱满。遣悲怀的主要情旨是忆苦思甜,从野蔬充膳甘长藿到而今俸钱过十万,还颇有些炫耀的意味;这其中的主要情绪似乎是自怜。而乌程这篇也是悼念前妻的绝句,却平时而悲痛的多。首句是念及当初这十五年的相伴,往返于杭州和湖州之间。二句的两个比兴“郡中甘雨”和“幕中莲”就很有意味,有兴趣的可以查查典故。这两个典故的原本都是用来形容官员的,但是罗隐拿来代指妻子,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平等态度。而且,郡中甘雨是形容妻子对自己如旱地逢甘露一般珍贵,幕中莲形容的也是妻子绝美的形象和人品。这一句便远胜却了遣悲怀中元稹对于韦丛的评价。也可以说罗隐有这一句的悼念,很能说明他和吴兴沈氏当年相互欣赏、相濡以沫的情况。比起贫贱夫妻百事哀、自嫁黔娄百事哀的这种自怨自艾的情绪显然不在一个境界。绝句的结句,也是睹物思人;一瓶当年前妻家乡产的乌程美酒,便足以让罗隐在霜风中泪流满面。抛开其他因素,至少这首乌程诗的情感要比遣悲怀中的情感强烈得多。 其实,按照我的推测和感觉。对于吴兴沈氏的怀念诗不仅仅这一首。那首更出名的《中秋不见月》也很有嫌疑。 中秋不见月 风帘淅淅漏灯痕,一半秋光此夕分。 天为素娥孀怨苦,并教西北起浮云。

沈氏生辰正在八月十五日卯时。所以这首更出名的中秋不见月表达的情绪也似乎很有些蛛丝马迹。尤其是分秋光的说法很有些语带双关的含义。并且借素娥孀怨借指自己也很像是对于亡妻的深切怀念。所以这首诗也很有可能是罗隐在前妻亡故之后回到长安时所作。

沈氏亡故是在七月十五也就是中元节,所以也还有一首非常出名的七律疑似是当年罗隐从屡试不第、看人变化的长安返回故土的时候所作。也许就是唐咸通五年的沈氏去世的那个中元节吧。那一年罗隐春试不第,东过扬州写了借古讽今的迷楼赋……

中元夜泊淮口 木叶回飘水面平,偶停孤棹已三更。 秋凉雾露侵灯下,夜静鱼龙逼岸行。 欹枕正牵题柱思,隔楼谁转绕梁声。 锦帆天子狂魂魄,应过扬州看月明。

罗隐续弦娶得是钱塘杜氏。这个杜氏却是相当长寿。小罗隐六岁,却比罗隐还多活了两年。所以说从这角度看起来,罗隐与续弦的生活过的也应该不错。只是找不到任何有关的诗文佐证和蛛丝马迹。 罗隐的这两任妻子有一个非常诡异的共同点,这个角度似乎并没有多少学者注意。不管吴兴沈氏还是钱塘杜氏,都是东晋发端的天师道世家传人。而罗隐本身也是著名的道家学者,有长期访道的习惯。所以以这一点来说,罗隐和两任妻子应该是同教中人,三观中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自然一致。这个似乎也是琴瑟和谐的可能性之一。

说完罗隐的两任正妻,该转到他的轶事上来了。但至少从罗隐与正妻的关系看起来,并没有太多的联姻利用和政治企图。这个就已经和元微之不在同一层面上了。

关于罗隐的情感最出名的轶事应该是跟那首落第诗有关。这个典故出自五代的《鉴诫录》。

这个典故也算是不少人耳熟能详的内容了。一句我未成名君未嫁,寒了多少累试不第的书生的心。但是这个故事描摹的场景也很能说明罗隐的一些情感模式。罗隐貌寝,也就是天生的丑八怪。一般来说这样的人物又有相当出色的文采的话会显得情绪应激性很差。往往平常看起来沉闷不言,但是一旦触到了痛点却会有惊人之语。罗隐当年刚刚赴京赶考,经过钟陵时席间有娼妓云英。这个场景应该是初出茅庐的书生偶然被拉到了这种风月花酒的场合。所以虽然并无赘述,但能被云英记住十二年确实也很有可能是因为丑的出奇却又颇有才学。而在一十二年之后重逢能够抚掌而言尤未脱白,要么就是老友——这不太可能;要么就是大惊而问。

试想一下这个角度,十二年前看到的那个丑的出奇但却文采也出奇的小伙子,十二年之后又看见却还是白身。这种大惊而忍不住问询的感觉如果没有私情的话确实也是非常正常的。而反过来看,云英也是十二年未嫁,这个也能侧面说明似乎并不算是什么漂亮女子。而罗隐的反应,个人以为还是大了一些;可能俱是不如人,自嘲也就罢了,但是对于一个女子来说还是很有些残酷的。有后人试图附会演绎成罗隐留情十二年后相认的戏码,这个就有点自行加戏的毛病发作了。十二年重逢的恋人恐怕不是这个状态的吧。所以这个轶事也只是罗隐的一个故人重逢的调侃罢了。有情却只是友人之情,而不是男女之情。

另外一个故事就更离奇了。也是鉴诫录里的。

郑畋是晚唐名相,也是抗击黄巢起义的主要将领之一。残唐五代史演义中还曾经是与后梁太祖朱温大战百合的武将。但是在正史中是个试图力挽残唐于即到的书生。鉴诫录的这段轶事,推算起时间来颇为可疑,郑畋初拜相已经是乾符元年,这个时候的罗隐已经是四十四岁的中年老贡生了。而且此时的罗隐早已因前几年的《谗书》名满天下。谗书的性质其实就相当于一个被连续落第打击疯了的书生对着各种官场和社会现象吐槽的一个段子合集。尖酸刻薄,妄议朝廷。就算是郑畋真的有心让女儿见见当时文坛人物,又怎会做如此政治不正确的安排。

但是这个轶事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很能说明问题。罗隐的相貌实在是过于丑陋。连他的女性倾慕者都无法克服。这个对于罗隐的情感分析来说,这就是一个绝佳的简化推断。由文采到真人的这个爱屋及乌的可能已经被彻底否定。所以唐代不少寒门的诗人才子步入仕途,其实都是借着士族的联姻而攀上世家豪门的,如元稹、李商隐等等。而对于罗隐来说此路显然不通。说句题外话,罗隐蹭蹬长安二十多年里,写了无数的投XX书。我大致翻过,其中虽然辞藻华丽,言语谦恭;但是却总是透着一股傲骨。有唐一朝,最出名的这种文章大约就是李白——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与韩荆州书》里透出来的趋炎逢迎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然”的呐喊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同一个没有人格分裂的人。和名满天下的谪仙相比,也许罗隐的丑陋皮囊反而成就了他的傲骨。

最后一个故事,也是关于罗隐和娼妓的。姑苏真娘墓,是一个中唐吴兴名妓的葬身之处。有唐一代,不少大诗人都题诗纪念。真娘的身世如下:

身世凄惨,而且从长安流落这一点倒是似乎很触了罗隐的愁肠。所以罗隐的题诗也很有些味道。 姑苏真娘墓 罗隐 春草荒坟墓,萋萋向虎丘。死犹嫌寂寞,生肯不风流。 皎镜山泉冷,轻裾海雾秋。还应伴西子,香径夜深游。

一句“死犹嫌寂寞,生肯不风流”结合罗隐的身世真是令人颇可玩味。罗隐借此弱女子自况的意味也就不言自明了。再看看白居易和刘禹锡的题诗,你会感觉到明显不在一个频道上。

真娘墓 白居易 真娘墓,虎丘道。不识真娘镜中面,唯见真娘墓头草。 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手不牢固, 世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

和乐天题真娘墓 刘禹锡 薝卜林中黄土堆,罗襦绣黛已成灰。芳魂虽死人不怕, 蔓草逢春花自开。幡盖向风疑舞袖,镜灯临晓似妆台。 吴王娇女坟相近,一片行云应往来。

白乐天的题诗是恨不能见其人的惋惜。刘禹锡的诗句却是典型的凭吊。相形之下,罗隐的代入感非常明显。不仅仅有“死犹嫌寂寞,生肯不风流”的愤懑,还有“还应伴西子,香径夜深游”的孤高。

综合以上的拉拉杂杂的文字,可以做一个结论了。相较于既有文才又有颜值的元稹、白居易等人,罗隐的情感生活要匮乏的多。但却也幸福而安定的多,两任妻子,一个鹣鲽情深,一个长久陪伴。对于罗隐一生的蹭蹬仕途,漂泊生涯也确实是一个最好的弥补。所以在有唐一代,虽然长寿的诗人不少,但是在晚唐的那个蹉跎乱世,以罗隐七十七岁的寿数,也算的是最长寿的晚唐诗人之一了。由此可见安贫可以乐道,安丑则足可以养生了。

罗隐(833~909),唐代文学家。原名横,字昭谏,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桐庐)人。这是一首讽刺诗。鹭鸶主食鱼、蛙等,因头顶及胸、肩、背长有细长白羽,又称白鹭。诗讽刺那些贪婪而又“此地无银三百两”者。道貌岸然,衣冠楚楚,但灵魂未必像衣衫那么素净,心底未必如面容那般慈和,虽然像鹭鸶有“素白”的外表,但也如鹭鸶那样,“羡鱼心”比谁都来得厉害。诗十分含蓄,一个“羡”字,力能扛鼎。作秀的贪官,你最终能得了谁,又能多久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