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氯碱的工业发展及应用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氯碱的工业发展及应用毕业论文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论文题目:1. 中国的石油中化工产业现状与竞争力分析2. 中国的石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3.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4. 我国合成氨工业现状及节能技术5. 当前我国能源消费形势分析6. 21世纪涂料工业发展及对策7. 聚乙烯纳米材料发展现状及前景8. 纳米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9. 世界聚乙烯烃工业的发展前景10. 氯碱工业的发展及应用 11. 聚氯化-2-羟丙基-1,1-N-二甲胺的合成及性质测定12. 矿渣MTC固井技术的应用研究13. 板式精馏塔的设计14. 21世纪中国炼油工业发展问题探讨15. 氯乙烯的合成与制备16. 中国石油化工产业17. 乙炳橡胶生产工艺及其经济分析18. 我国氯碱工业现状及发展研究19. 丁苯橡胶的技术发展及市场前景20. 面向21世纪的炼油工业21. .原油常减压蒸馏工艺流程研究22. 催化裂化化学反应原理及催化剂的选用23. 润滑油添加剂的分类与选用24. 大庆与胜利油田原油的特点并设计适合的加工方案25. 纳米材料在生产中的应用26. 永磁材料的发展27. 炼油用泵的现状研究28. 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方法29. 二组分系统相图的绘制30. 浅析燃料电池技术31. 21世纪涂料工业的现状和前景32. 石化企业废水处理研究33. 大王热电厂煤渣综合处理研究34. 大王镇橡塑企业发展现状及远景35. 化工企业持续发展应重点研究的几个问题36. 我国聚酯工业的发展

转载 氯碱工业 以食盐为原料,用电解法生产烧碱(氢氧化钠)、氯气、氢气和由此生产一系列氯产品(例如盐酸、高氯酸钾、次氯酸钙、光气、二氧化氯等)的无机化学工业。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至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氯与烧碱都是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化工、冶金、造纸、纺织、石油等工业,以及作为漂白、杀菌、饮水消毒之用。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特点 氯碱工业除原料易得、生产流程短、腐蚀和污染严重外,还有以下两个特有的问题: 氯与碱的平衡 电解食盐水溶液时,按固定质量比例(1:1.13)产生氯气和烧碱两种联产品。就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对烧碱和氯气的需求量未必符合此比例,因此出现烧碱和氯气的供需平衡问题。在用氯较少的情况下,由于氯气不便大量贮存和长途运输,总是以氯气的需用量决定烧碱的生产,往往出现烧碱短缺问题。在石油化工、基本有机化工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大量使用氯气(例如聚氯乙烯和其他有机氯化物的生产),以致烧碱过剩。为平衡氯碱,有的国家将烧碱溶液或电解液以碳化法制成纯碱(Na2CO3)或出口烧碱的办法予以平衡。但通常在工业不太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则往往出现的氯气过剩的问题。 能源消耗 主要是电能的消耗量大。氯碱生产的耗电量仅次于电解法生产铝。在美国,氯碱工业用电量占总发电量的2%左右。1983年,中国氯碱工业用电量占总发电量的1.8%。因此,电力供应情况和电的价格对氯碱产品的生产成本影响极大。各国都重视选用先进的设备来降低电耗,例如用金属阳极代替石墨阳极,降低电压,以及缩小极距进一步降低电耗。到1980年金属阳极电解槽约占世界氯碱生产能力的一半。70年代,出现离子膜电解法,开辟了节约能源的新途径,具有重要发展前途(见氯碱生产过程)。 现状80年代初期,全世界有64个国家拥有氯碱工业,1982年氯的年生产能力为42Mt,烧碱为46Mt。烧碱生产能力按地区划分:北美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34%;西欧约占27%;亚洲及大洋洲约占19%;苏联及经互会国家约占15%;中美洲及拉丁美洲约占3%;非洲及海湾国家均不足1%。就国家而言,美国氯碱工业生产能力最大,约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30%,其后依次为日本、联邦德国、苏联和中国。 氯碱工业有隔膜电解法、水银电解法、离子膜电解法三种生产方法。80年代初,全世界采用隔膜电解法的约为55%,以中国、美国、苏联为主;水银电解法约为42%,以意大利、联邦德国、英国、印度为主;离子膜电解法约占3%,以日本为主。规模最大的氯碱厂为美国陶氏化学公司弗里波特厂,采用隔膜电解法,1983年烧碱的年生产能力为2.56Mt,氯气为2.33Mt。 发展方向 降低能耗和维持氯、碱生产的平衡,仍将是氯碱工业的两大课题。近年来,多数大、中型氯碱厂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以求降低生产成本。在研究方面,大力改进离子交换膜性能和离子膜电解槽的结构,并考虑引入氧阴极技术;研制微孔隔膜和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将低析氢电位阴极应用于现有电解槽等技术。这些都会给氯碱工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转载 2008年中国氯碱工业展望 2008年中国氯碱工业 氯碱行业是由电解食盐水溶液制取烧碱、氯气和氢气的工业生产,是重要的基础化学工业之一。中国的氯碱工业主要采用隔膜法和离子膜交换法两种生产工艺。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包括烧碱、聚氯乙烯(PVC)、氯气、氢气等。氯碱产品主要用于制造有机化学品、造纸、肥皂、玻璃、化纤、塑料等领域。 近年来,中国氯碱工业迅速发展,原有氯碱企业纷纷扩大了生产能力,一些新的企业也相继投产,产能快速提升,氯碱工业呈现出加速向规模化,高技术含量方面发展的态势。中国氯碱工业在产能迅速提升的同时,技术也获得了长足发展,规模化装置增多,装置技术水平提高,中国氯碱工业呈规模化、高技术化发展态势。 截至2006年底,全国烧碱产能为1761万吨/年,2006年全国新建、扩产烧碱产能394万吨/年,当年实际投产290万吨/年,增幅约为20%。 2007年1-6月,中国PVC产量有较大幅度增加。截至2007年6月底,中国PVC年产能为1231万吨,1-6月份总产量为473.5万吨,同比增加22.5%。对外贸易继续保持进口减少出口增加的局面:1-6月份中国共出口PVC纯粉39万吨,同比增加58.5%;进口纯粉52.8万吨,同比减少12.6%。 中国氯碱工业在产能逐年扩大,增长速度加快的同时也出现了企业盲目扩张,一些地区依靠一定的资源优势,规划建设大规模氯碱项目,加剧了行业产能过剩的危险;而且中国氯碱生产工艺较落后,其中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污染。 为此,氯碱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宏观产业政策进一步调整,为了限制行业盲目发展,国家已于2007年底出台《氯碱(烧碱、聚氯乙烯)行业准入条件》,将氯碱行业的准入门槛提高;氯碱生产企业应积极研发节能减排的新技术,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氯碱工业的上游原材料供应充足,下游市场需求旺盛,出口贸易额又在逐年攀升,所以,今后的前景还是很广阔的。 追问: 烧碱和氯碱不着边的 回答: 在生产中以食盐为原料,用电解法生产烧碱(氢氧化钠)、氯气、氢气和由此生产一系列氯产品(例如盐酸、高氯酸钾、次氯酸钙、光气、二氧化氯等)的无机化学工业是氯碱工业。这同时是制氯气的工业,也是制造烧碱(氢氧化钠)的工业,所以我说了氯碱 追问: 还是不对

氯碱工业杂志订阅

氧化还原反应是在反应前后元素的氧化数具有相应的升降变化的化学反应。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这种反应可以理解成由两个半反应构成,即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此类反应都遵守电荷守恒。在氧化还原反应里,氧化与还原必然以等量同时进行。两者可以比喻为阴阳之间相互依靠、转化、消长且互相对立的关系。有机化学中也存在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大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有例外,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还包括其他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换。) 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大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外如次氟酸分解:2HFO==2HF+O2,化合价没有变化) 归中反应,岐化反应可以看作是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性←氧化剂 —(失氧)→被还原→还原反应→化合价降低→得eˉ或共同电子对偏向→还原产物(还原性) 还原性←还原剂—(得氧)→被氧化→氧化反应→化合价升高→失eˉ或共同电子对偏离→氧化产物(氧化性)反应的本质是电子有转移(或电子偏移),其特征为化合价的升降。化合价升高,即失电子的半反应是氧化反应;氧化数降低,得电子的反应是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高的物质还原对方,自身被氧化,因此叫还原剂,其产物叫氧化产物;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氧化对方,自身被还原,因此叫氧化剂,其产物叫还原产物。即: 还原剂 + 氧化剂 ---> 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 一般来说,同一反应中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比还原剂弱,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比氧化剂弱,这就是所谓“强还原剂制弱还原剂,强氧化剂制弱氧化剂”。 总结: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得电子,化合价降低,有氧化性,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 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有还原性,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 记法:氧化还原不可分,得失电子是根本。失电子者被氧化,得电子者被还原。 失电子者还原剂,得电子者氧化剂。氧化剂 还原剂,相依相存永不离。 记法2:升失氧,降得还 解释:1.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氧化反应。 2.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还原反应。 记法3:升失被氧还 降得被还氧 解释:1.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做还原剂。 2.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做氧化剂。每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做成一个原电池。其中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为阳极,即外电路的负极;还原反应的一极为阴极,即外电路的正极。两个电极之间有电势差(电化学上通常叫电动势),因此反应可以进行,同时可以用来做功。一个反应中,具有还原性的物质:1、还原剂2、还原产物 一个反应中,具有氧化性的物质:1、氧化剂2、氧化产物 金属性在本质上就是还原性,而还原性不仅仅表现为金属的性质。 非金属性在本质上就是氧化性,而氧化性不仅仅表现为非金属单质的性质。 一个粒子的还原性越强,表明它的氧化性越弱;粒子的氧化性越强,表明它的还原性越弱。 即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还原性强,排在后面的金属离子氧化性强 如:在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非金属元素氟,它的氧化性最强,因此氟元素无正价。反之,金属性越强的元素,它的还原性也就越强。 一切氧化还原反应之中,还原剂的还原性>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一切氧化还原反应之中,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还原性的强弱只与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与失电子的多少无关。快速配平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是正确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重要步骤,它是中学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同时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也一直是高考考查的热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配平的试题,一般其难度都不低,因此,掌握较好的解题方法,快速、准确地进行配平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单、通用、快速、准确的配平方法。 一、电子守恒法 1、配平原理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还原剂失去电子、氧化剂得到电子。因为整个过程的本质好比是还原剂把电子给了氧化剂,在这一失一得之间,电子守恒。故根据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数目和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数目相等,结合二者化合价的改变情况,可以分别把氧化剂、还原剂的计量数计算出来,这样整个氧化还原反应就顺利配平了。 2、方法和步骤 ①标出发生变化的元素的化合价,并确定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向。 在配平时,需要确定先写方程式那边物质的计量数。有时先写出方程式左边反应物的计量数,有时先写出方程式右边生成物的计量数。一般遵循这样的原则: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先配平生成物的计量数; 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 先配平生成物的计量数; 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既可先配平生成物的计量数,也可先配平反应物的计量数。 ②列出化合价升降的变化情况。当升高或降低的元素不止一种时,需要根据不同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将化合价变化的数值进行叠加。 ③根据电子守恒配平化合价变化的物质的计量数。 ④根据质量守恒配平剩余物质的计量数。最终并根据质量守恒检查配平无误。 二、待定系数法 1、配平原理 质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体系的各个物质的每一种元素的原子在反应前后个数相等。通过设出未知数(如x、y、z等均大于零)把所有物质的计量数配平,再根据每一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前后相等列出方程式,解方程式(组)。计量数有相同的未知数,可以通过约分约掉。 2、方法和步骤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先把元素化合价变化较多的物质的计量数用未知数表示出来,再利用质量守恒吧其他物质的计量数也配平出来,最终每一个物质的计量数都配平出来后,根据某些元素的守恒,列方程解答。

"中国图书分类法"是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图书的特性所编制的分类法。 它将学科分五大类,22个大类,基本序列是:马列毛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 11 选集、文集 12 单行著作 121 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 -1847年) 122 革命风暴的高涨与低落时期(1848-1863年) 123 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时期(1864-1872年) 124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和各国建立社会主义政党时期(1873-1889年6月) 125 第二国际时期(1889年7月-1895年) 13 书信集、日记、函电、谈话 14 诗词 15 手迹 16 专题汇编 18 语录 2 列宁著作 21 选集、文集 22 单行著作 23 书信集、日记、函电、谈话 25 手迹 26 专题汇编 28 语录 3 斯大林著作 31 选集、文集 32 单行著作 33 书信集、日记、函电、谈话 35 手迹 36 专题汇编 38 语录 4 毛泽东著作 41 选集、文集 42 单行著作 421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前( -1924年) 422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年7月) 423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6月) 424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 425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5年9-1949年9月) 426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43 书信集、日记、函电、谈话 44 诗词 45 手迹 46 专题汇编 48 语录 5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著作汇编 56 专题汇编 58 语录 7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生平和传记 71 马克思 72 恩格斯 73 列宁 74 斯大林 75 毛泽东 8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 8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82 列宁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83 斯大林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84 毛泽东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85 著作汇编的学习和研究哲学B哲学 0 哲学理论 0-0 马克思主义哲学(总论) 1 哲学基本问题 2 辩证唯物主义 21 物质论 22 意识论 23 认识论、反映论 24 唯物辩证法 25 唯物辩证法诸范畴 26 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 27 辩证唯物主义的应用 3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8 哲学流派及其研究 81 唯心主义 82 实证论、经验批判主义(马赫主义) 83 唯意志论、生命哲学 84 新康德注意、新黑格尔主义 85 新实在论、逻辑实证论(新实证论、逻辑经验主义) 86 存在主义(生存主义) 87 实用主义 88 新托马斯主义(新经院哲学) 89 其他哲学流派 1 世界哲学12 古代哲学13 中世纪哲学14 近代哲学15 现代哲学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与发展 2 中国哲学 20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总论) 22 先秦哲学221 诸子前222 儒家223 道家 224 墨家225 名家226 法家227 阴阳家228 纵横家 229 杂家 232 秦汉哲学(总论)(公元前221-公元220年)233 秦代哲学(公元前221-207年) 234 汉代哲学(公元前206-公元220年)235 三国、晋、南北朝哲学(220-589年)241 隋、唐、五代哲学(581-960年) 244 宋、元哲学(960-1368年)248 明代哲学(1368-1644年)249 清代哲学(1644-1840年) 25 近代哲学(1840-1918年)26 现代哲学(1919- 年) 27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3 亚洲哲学 302 古代哲学(亚洲)303 中世纪哲学(亚洲)304 近代哲学(亚洲) 305 现代哲学(亚洲)307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亚洲的传播与发展 31 东亚哲学33 东南亚哲学(一) 34 东南亚哲学(二)35 南亚哲学 36 中亚哲37 西亚哲学(一)38 西亚哲学(二) 4 非洲哲学 402 古代哲学(非洲)403 中世纪哲学(非洲)404 近代哲学(非洲) 405 现代哲学(非洲)407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非洲的传播与发展 41 北非哲学42 东非哲学43 西非哲学(一)44 西非哲学(二) 45 西非哲学(三)46 中非哲学47 南非哲学(一)48 南非哲学(二) 5 欧洲哲学 502 古代哲学(欧洲)503 中世纪哲学(欧洲)504 近代哲学(欧洲) 505 现代哲学(欧洲)507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欧洲的传播与发展 51 东欧、中欧哲学(一)52 东欧、中欧哲学(二) 53 北欧哲学54 南欧哲学(一)55 南欧哲学(二)56 西欧哲学 6 大洋州哲学 7 美洲哲学 80 思维科学(总论) 81 逻辑学(论理学) 0 总论811 辩证逻辑812 形式逻辑(名学、辩学) [813] 数理逻辑(符号逻辑)(宜入O141)[814] 概率逻辑 815 哲理逻辑(非经典逻辑)819 应用逻辑 82 伦理学(道德哲学) 0 总论821 人生观、人生哲学822 国家道德823 家庭、婚姻道德 824 社会公德825 个人修养 83 美学 0 总论 832 美学与社会生产832 美学与现实社会生活[835] 艺术美学(宜入J01) 84 心理学 0 总论 841 心理学研究方法842 心理过程与心理实践843 发生心理学 844 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845 生理心理学 846 变态心理学、病态心理学、超意识心理学848 个性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849 应用心理学 9 无神论、宗教 91 无神论92 宗教93 神话与原始宗教94 佛教95 道教 96 伊斯兰教(回教)97 基督教98 其他宗教99 迷信术数社会科学C 社会科学总论 0 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1 社会科学现状、概况 2 机关、团体、会议 3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4 社会科学教育与普5 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51 丛书(汇刻书)52 全集、选集53 文集、会议录54 年鉴、年刊 55 连续出版物、期刊 6 社会科学参考工具书 [7] "社会科学文献检索书(请查G257.33,Z88/89)" 8 统计学 81 统计方法 [82] 专类统计学(宜入有关学科) 83 世界各国统计资料 91 社会92 人口学93 管理学 [94] 系统论(系统学、系统工程)(请查N94) 96 人才学D 政治、法律 0 政治理论 1/3 共产主义运动、共产党 1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2 中国共产党、共产主义青年团3 各国共产党 4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5 世界政治 6 中国政治 7 各国政治 73 亚洲政治74 非洲政治75 欧洲政治76 大洋州政治 77 美洲政治 8 外交、国际关系 9 法律E 军事 0 军事理论1 世界军事2 中国军事 3/7 各国军事 3 亚洲军事4 非洲军事5 欧洲军事6 大洋州军事7 美洲军事 8 战略、战术、战役 9 军事技术99 军事地形学、军事地理学F 经济 0 政治经济学1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2 经济计划与管理 3 农业经济4 工业经济5 交通运输经济6 有点经济 7 贸易经济8 财政、金融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0 文化理论 1 世界各国文化事业概况11 世界军事12 中国军事13 亚洲军事 14 非洲军事15 欧洲军事16 大洋州军事17 美洲军事 2 信息与知识传播 3 科学、科学研究 4 教育 4 教育5 世界各国教育事业6 各级教育7 各类教育 8 体育H 语言、文字 0 语言学 1 汉语 2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3 常用外国语31 英语32 法语33 德语34 西班牙语35 俄语 36 日语37 阿拉伯语 4/84 各语系语言 4 汉藏语系5 阿尔泰语系(突厥-蒙古-通古斯语系) 61 南亚语系62 南印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德拉维达语系) 63 南岛语系(马来亚-玻里尼西亚语系)64 东北亚诸语系 65 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66 芬兰-乌戈尔语系67 闪-含语系 7 印欧语系81 非洲诸语系83 美洲诸语系84 大洋州诸语系 9 国际辅助语I 文学 0 文学理论 1 世界文学 2 中国文学 3/7 各国文学3 亚洲文学4 非洲文学 5 欧洲文学 6 大洋州文学 7 美洲文学 J 艺术 0 艺术理论 1 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2 绘画 29 书法、篆刻 3 雕塑 4 摄影艺术 5 工艺美术 [59] 建筑艺术(请查TU-8) 6 音乐 7 舞蹈 8 戏剧艺术 9 电影、电视艺术 K 历史、地理 0 史学理论 1 世界史 2 中国史 3/7 各国史 3 亚洲史 4 非洲史 5 欧洲史 6 大洋州史 7 美洲史 81/83 传记 81 世界人物传记及传记研究与编写 82 中国人物传记 83 各国人物传记 85/88 文物考古 85 考古学 86 世界文物考古 87 中国文物考古 88 各国文物考古 89 风俗习惯 9 地理 自然科学 N 自然科学总论 0 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1 自然科学现状、概况 2 自然科学机关、团体、会议 3 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4 自然科学教育与普及 5 自然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6 自然科学参考工具书 [7] "自然科学文献检索工具书(请查G257.36,Z88/89)" 8 自然科学调查、考察 91 自然研究、自然历史 94 系统论(系统学、系统工程) [99] 情报学、情报工作(请查G35)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1 数学 11 古典数学 12 初等数学 13 高等数学 14 数理逻辑、数学基础 15 代数、数论、组合理论 17 数学分析 18 几何、拓扑 19 整体分析、流形上分析 21 概率论、数理统计 22 运筹学 23 控制论、信息论(数学理论) 24 计算数学 29 应用数学 3 力学 31 理论力学(一般力学32 振动理论 33 连续介质力学(变形体力学) 34 固体力学 35 流体力学 369 物理力学 37 流变学38 爆炸力学39 应用力学 4 物理学 41 理论物理学42 声学43 光44 电磁学、电动力学 45 无线电物理学46 真空电子学(电子物理学) 47 半导体物理48 固体物理学51 低温物理学 52 高压与高温物理学53 等离子体物理学55 热学与物质分子运动论 56 分子物理学、高能物理学59 应用物理学 6 化学 61 无机化学62 有机化学63 高分子化学(高聚物) 64 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65 分析化学69 应用化学 7 晶体学P 天文学、地球科学 1 天文学2 测绘学3 地球物理学4 气象学5 地质学 6 地质学(二)7 海洋学9 自然地理学Q 生物科学 1 普通生物学2 细胞学3 遗传学4 生物学5 生物化学 6 生物物理学7 分子生物学81 生物工程学[89] 环境生物学(请查X17) 91 古生物学93 微生物学94 植物学95 动物学96 昆虫学8 人类学R 医药、卫生 1 预防医学、卫生学2 中国医学3 基础医学4 临床医学 5 内科学6 外科71 妇产科学72 儿科学 73 肿瘤学74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75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76 耳鼻咽喉科学 77 眼科学78 口腔科学 79 外国民族医学 8 特种医学 9 药学S 农业科学 1 农业基础科学2 农业工程3 农学(农艺学)4 植物保护 5 农作物6 园艺7 林8 畜牧、兽医、狩猎、蚕、蜂9 水产、渔业T 工业科学 TB 一般工业技术 1 工程基础科学 2 工程设计与测绘 3 工程材料学 [31] 金属材料(请查TG4) 32 非金属材料 33 复合材料 35 耐低温材料、耐高温材料 37 耐腐蚀材料 39 其他特种性能材料 4 工业通用技术与设备 41 爆破技术 42 密封技术 43 薄膜技术 44 粉末技术 48 包装工程 49 工厂、车间 5 声学工程 6 制冷工程 7 真空技术 8 摄影技术 9 计量学 TD 矿业工程 1 矿山地质与测量 2 矿山设计与建设 3 矿山压力与支护 4 矿山机械 5 矿山运输与设备 6 矿山电工 7 矿山安全与劳动保护 8 矿山开采 9 选矿 TE 石油、天然气工业 1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2 钻井工程 3 油气田开发与开采 5 海上油气田开发与开采 6 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 8 石油、天然气存储与运输 9 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 [99] 石油、天然气工业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宜入X74) TF 金工业 0 一般性问题 1 冶金技术 3 冶金机械、冶金生产自动化 4 钢铁冶炼(黑色金属冶炼)(总论) 5 炼铁 6 铁合金冶炼 7 炼钢 79 其他黑色金属冶炼 8 有色金属冶炼 TG 金属学、金属工艺 1 金属学、热处理 2 铸造 3 金属压力加工 4 焊接、金属切割及粘接 5 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 7 刀具、磨料、磨具、夹具、模具、手工具 8 公差与技术测量及机械量仪 9 钳工工艺、装配工艺 TH 机械、仪表工艺 11 机械学(机械设计基础理论) 12 机械设计、计算与制图 13 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 14 机械制造用材料 16 机械制造工艺 17 运行与维修 18 机械工厂(车间) 2 起重运输机械 3 泵 4 气体压缩及输送机械 6 专用机械 7 仪器、仪表 TJ 武器工业 0 一般性问题 2 枪械 3 火炮 4 弹药、引信、火工品 5 爆破器材、烟火器材、火炸药 6 水中兵器 7 火箭、导弹 8 战车、战舰、战机、航天武器 9 核武器及其他特种武器与防护设备 TK 动力工业 0 一般性问题 1 热力工程、热机 2 蒸汽动力工程 3 热工测量和热工自动控制 4 内燃机工程 5 特殊热能及其利用 6 生物能及其利用 7 水能、水利机械 8 风能、风力机械 91 氢能及其利用 TL 原子能技术 1 基础理论 2 核燃料及其生产 3 核反应堆工程 4 各种核反应堆、核电厂 5 加速器 6 受控热核反应(聚变反应理论及实验装置) 7 辐射防护 8 粒子探测技术、辐射探测技术与核仪器仪表 91 核爆炸 92 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与制备 929 辐射源 93 放射性物质的包装、运输与贮存 94 放射性废物的管理与综合利用 99 原子能技术的应用 TM 电工技术 0 一般性问题 1 电工基础理论 2 电工材料 3 电机 4 变压器、变流器及电抗器 5 电器 6 发电、发电厂 7 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 8 高电压技术 91 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 92 电气化、电能应用 93 电器测量技术及仪器 TN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0 一般性问题 1 真空电子技术 2 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 3 半导体技术 4 微电子学、集成电路(IC) 6 电子元件、组件 7 基本电子电路 8 无线电、电信设备 91 通信 92 无线通信 93 广播 94 电视 95 雷达 96 无线电导航 97 电子对抗(干扰及抗干扰) [98] 无线电、电信测量技术及仪器(请查TM93) 99 无线电电子学的应用 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技术 1 自动化基础理论 11 自动化系统理论 13 自动化控制理论 14 自动信息理论 15 自动模拟理论(自动仿真理论) 17 开关电路理论 18 人工智能理论 2 自动化技术及设备 20 一般性问题 21 自动化元件、部件 23 自动化装置与设备 24 机器人技术 27 自动化系统理论 29 自动化技术在各方面的应用 3 计算技术、计算机 30 一般性问题 31 计算机软件 32 一般计算器和计算机 33 电子数字计算机(不连续作用电子计算机) 34 电子模拟计算机(连续作用电子计算机) 35 混合电子计算机 36 微型计算机 38 其他计算机 39 计算机的应用 6 射流技术(流控技术) 60 一般性问题 61 射流元件 62 射流附件 63 检测发信装置 64 执行机构 65 动力源 66 射流控制线路 67 射流自动控制系统 69 射流技术的应用 7 遥感技术 70 一般性问题 72 遥感方式 73 探测仪器及系统 75 遥感图象的解译、识别与处理 79 遥感技术的应用 8 远动技术 80 一般性问题 [81] 元件、部件(宜入TP21) 83 远动化装置 84 信道 87 远动化系统 89 远动化技术在各方面的应用 TQ 化学工业 0 一般性问题 1 基础理论 2 化工过程(物理过程及物理化学过程) 3 化学反应过程 4 化工原料、辅助物料 5 化工机械与设备 6 化工生产过程、最后处理及包装 7 化工产品与副产品 8 化工厂 [09] 化学工业废物的处理与综合利用(宜入X78) 11 基本无机化学工业 110 一般性问题 111 无机酸类生产 113 氨和铵盐工业 114 氯碱工业 115 无机盐工业 116 工业气体 117 特种气体 118 无机过酸及过酸盐 12 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化学工13 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 15 电化学工业16 电热工业、高温制品工业 17 硅酸盐工业2 基本有机化学工业 31 高分子化合物工业(高聚物工业) 32 合成树脂与塑料工业33 橡胶工业 34 化学纤维工业 35 纤维素质的化学加工工业41 溶剂与增塑剂的生产 42 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43 胶粘剂工业 44 化学肥料工业 45 农药工业46 制药化学工业51 燃料化学工业 52 炼焦化学工业 53 煤化学及煤的加工利用 54 煤炭汽化工业 55 燃料照明工业 56 爆炸物工业、火柴工业 57 感光材料工业 58 磁性记录材料工业 61 染料及中间体工业 62 颜料工业 63 涂料工业 64 油脂和蜡的化学加工工业、肥皂工业 65 香料及化妆品工业 9 其他化学工业 TS 轻工业、手工业 0 一般性问题 1 纺织工业、染整工业 2 食品工业 3 制盐工业 4 烟草工业 5 皮革工业 6 木材加工工业、家具制造工业 7 造纸工业 8 印刷工业 91 五金制品工业 93 工艺美术制造工业 94 服装工业、制鞋工业 95 其他轻工业、手工业 97 生活供应技术 TU 建筑科学 1 建筑基础科学 19 建筑勘测 2 建筑设计 3 建筑结构 4 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 5 建筑材料 6 建筑施工机械和设备 7 建筑施工 8 房屋建筑设备 9 地下建筑 7 高层建筑 98 区域规划、城镇规划 99 市政工程 TV 水利工程 1 水利工程基础课学 21 水资料调查与水利规划 22 水工勘测、设计 3 水工结构 4 水工材料 5 水利工程施工 6 水利枢纽、水工建筑物 7 水能力用、水电站工程 8 治河工程与防洪工程 [91] 运渠(运河、渠道)工程(宜入U61) [02] 港湾工程(宜入U65) [93] 农田水利工程(宜入S27)U 交通运输 1 综合运输 2 铁路运输 4 公路运输 41 道路工程 44 桥涵工程 45 隧道工程 46 汽车工程 461 汽车理论 462 整车设计与计算 463 汽车结构部件 464 汽车发动机 465 汽车材料 466 汽车制造工艺 467 汽车实验 468 汽车制造厂 469 各种用途汽车 471 汽车驾驶与使用 472 汽车保养与修理 473 汽车用燃料、润滑料 48 其他道路运输工具 49 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 6 水路运输 [8] 航空运输V 航空、航天 1 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与探索 11 航空、航天的发展与空间探索 19 航空、航天的应用 2 航空 21 基础理论及实验 22 飞机构造与设计 23 航空发动机(推进系统) 24 航空仪表、设备、控制与导航 25 航空用材料 26 航空制造工艺 27 各类型航天器 31 航空用燃料及润滑剂 32 航空飞行术 35 航空港(站)、机场及技术管理 37 航空系统工程 4 航天(宇宙航行) 41 基础理论及实验 42 火箭、航天器构造(总体) 43 推进系统(发动机、推进器) 44 仪表、设备、制导与控制 [45] 航天用材料(请查V25) 46 制造工艺 47 航天器及其运载工具 51 航天用燃料(推进剂)及润滑剂 52 航天术 55 地面设备、试验场、发射场、航天基地 57 航天系统工程 [7] 航空、航天医学(宜入R85)X 环境科学 1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2 环境综合研究 3 环境保护管理 4 灾害及其防治 5 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7 三废处理与综合利用 8 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9 劳动保护科学(安全科学)综合性图书Z 综合性图书 1 丛书 2 百科全书、类书 3 辞典 4 论文集、全集、选集、杂著 5 年鉴、年刊 6 期刊、连续性出版物 8 图书目录、文摘、索引

强碱有很强的腐蚀性,可以腐蚀玻璃,不能腐蚀塑料,所以要用塑料瓶来装固体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临时放在玻璃瓶中,但是盖子要用橡胶在空气中很容易吸潮人体沾上氢氧化钠时要立刻用稀硼酸以及大量的水来清洗

你说的是NaClO吧?次氯酸钠,二氧化氯和臭氧的比较目前,从水体消毒的种类来说,有氯气,次氯酸钠,漂白粉,三氯异氰尿酸(二氯异氰尿酸钠),二氧化氯,双氧水,臭氧等药剂和方式,此外还有紫外线消毒等一些手段.由于氯气在运输,存储方面存在安全隐患;在定量投加方面,因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氯气容易散失,使得水中留存余量难以达到标准;同时,氯气瓶气压不断变化,存在投加计量不够准确的问题;氯气具有极强的扩散性,对环境存在毒害作用;游离氯的高活性容易形成许多象四氯化碳一类的致癌物质,故而,在常规消毒领域,取消液氯的主张越来越多,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就拿氯气的安全性来说,就始终是一个让人时时警觉的问题.在我国,几乎每年都有氯气罐泄漏的安全事故发生.氯气作为危险品受到各国安全机关的严格管制.前些年,发生在福建三明火车站氯气瓶运输中的跑氯事件,造成几千人的紧急疏散;在北京有些游泳场由于操作人员不谨慎,三分钟的跑氯,就有37名孩子住进医院.2005年3月29日18时50分,江苏省淮安市境内,一辆山东鲁H-00099装有液氯危险品的运输车,行至京沪高速公路上行线103KM+300M处,与一辆鲁QA0938货车相撞,导致鲁H-00099侧翻液氯泄漏.截止3月31日8时,此事故已造成28人中毒死亡,285人被送往医院救治.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立即组织疏散村民群众近1万人,造成京沪高速公路宿迁至宝应段关闭20个小时.我国的天津地区就明确规定公共娱乐场所禁用氯气进行消毒.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对氯气的使用有严格的限制,氯气主要用于污水处理.而公用场所和中小型自来水厂一般不再使用液氯,而多使用次氯酸钠液体进行消毒.当然,也可根据用水量的情况,采用其它消毒方法.如小量饮用水的消毒就可以采用诸如紫外线,臭氧,双氧水等手段进行灭菌杀毒.氯气,次氯酸钠,二氧化氯和臭氧[1]都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见到的几种强氧化剂,除臭氧以外,它们均为非天然存在的化学物质.一般都可以用作水体杀生剂.它们不仅具有灭杀细菌和病毒的功能,还能够漂白纸张,纤维以及用作化学合成等.广泛用于自来水消毒,游泳池水消毒,污水处理,循环水除藻,造纸工业,化学合成业,以及医药卫生和防疫等各个领域.但是,不同的药剂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特点,就如同不同厂家的产品具有并不相同的质量一样.氯气,次氯酸钠,二氧化氯和臭氧在物理化学性能上,以及实际使用中都有很大的区别.就这几种消毒剂的应用来讲,次氯酸钠最为安全有效,易于储存,使用最为方便.有关氯气的性能和使用情况,我们已很熟悉了.液氯的杀菌效果很好,且容易获得,经济廉价,而且投加方便,占用地方很小,但其安全性比较低,管理上容易疏忽.在这里,不再对液氯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具体探讨和比较一下次氯酸钠,二氧化氯和臭氧三种消毒剂的性能以及相关设备的使用特点.次氯酸钠次氯酸钠的分子式是NaOCl,属于强碱弱酸盐,它清澈透明,是一种能完全溶解于水的液体.但由于次氯酸钠液不易久存,次氯酸钠多以电解低浓度食盐水现场制备.次氯酸钠液体可通过电解食盐水制备,这种设备称为次氯酸钠发生器.次氯酸钠的生成过程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表达如下:其总反应表达如下:NaCl + H2O → NaOCl + H2↑ 电极反应:阳极: 2Cl- - 2e → Cl2 阴极: 2H+ + 2e → H2 溶液反应: 2NaOH + Cl2 → NaCl + NaOCl + H2O 当然,次氯酸钠消毒液体以次氯酸钠发生器生产为最佳.因为,它生产出的次氯酸钠液体比较稳定,单一,也容易保存,不含制氯厂出品的那些复杂甚至有害的成分.关于次氯酸钠发生器,我国已于1990年1月12日发布了GB 12176-90 国家标准.它是一种已经认可,可以信赖,十分稳定,并有权威资料可查询的产品.次氯酸钠发生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已经证明是一种运行成本很低,药物投加准确,消毒效果极佳的设备.就消毒而言,次氯酸钠液还是具有明显优势的.作为一种真正高效,广谱,安全的强力灭菌,杀病毒药剂,它同水的亲和性很好,能与水任意比互溶,它不存在液氯,二氧化氯等药剂的安全隐患,且其消毒效果被公认为和氯气相当加之其投加准确,操作安全,使用方便,易于储存,对环境无毒害,不存在跑气泄漏,故可以在任意环境工作状况下投加.事实上,次氯酸钠广泛用于包括自来水,中水,工业循环水,游泳池水,医院污水等等各种水体的消毒.次氯酸钠还能够破坏氰根离子,用作处理含氰废水.高浓度的次氯酸钠液体还可以用于剥离设备及管道上附着的沾泥[2].次氯酸钠的杀菌原理主要是通过它的水解形成次氯酸,次氯酸再进一步分解形成新生态氧[O],新生态氧的极强氧化性使菌体和病毒的蛋白质变性,从而使病源微生物致死.(氯气消毒的原理亦同).根据化学测定,次氯酸钠的水解受PH值的影响,当PH超过9.5就会不利于次氯酸的生成.但是,绝大多数水质的PH值都在6—8.5,而对于PPM级浓度的次氯酸钠在水里几乎是完全水解成次氯酸,其效率高于99.99%.其过程可用化学方程式简单表示如下:NaOCl + H2O → HOCl + NaOH HClO → HCl + [O] 次氯酸在杀菌,杀病毒过程中,不仅可作用于细胞壁,病毒外壳,而且因次氯酸分子小,不带电荷,可渗透入菌(病毒)体内与菌(病毒)体蛋白,核酸,和酶等发生氧化反应,从而杀死病原微生物. R-NH-R + HOCl → R2NCl + H2O同时,氯离子还能显著改变细菌和病毒体的渗透压使其丧失活性而死亡.在消毒方面,值得肯定的是,由于次氯酸钠发生器所生产的消毒液中不象氯气,二氧化氯等消毒剂在水中产生游离分子氯,所以,一般难以形成因存在分子氯而发生氯代化合反应,生成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并且,次氯酸钠也不会象氯气同水反应会最后形成盐酸那样,对金属管道构成严重腐蚀.不过,它同氨可以发生反应,在水中生成微量的带有气味的氯氨化合物,但这种物质也是一种安全的杀生药剂,只是远不及次氯酸钠的杀生能力.NH3 + HOCl → NH2Cl + H2O NH2Cl + HOCl → NHCl2 + H2ONHCl2 + HOCl → NCl3 + H2O 就运行成本而言,采用次氯酸钠消毒的运行成本费用是很低的,稍比氯气高一些.根据英国所统计的一组数据表明,次氯酸钠同氯气成本相比大约为1.05 :1[3].使用次氯酸钠消毒以采用次氯酸钠发生器为最优.以前,次氯酸钠发生器未能在我国大范围推广的原因,主要是过去在阳极防腐材料方面不过关,其次是我国经济发展滞后和对水处理技术不够重视,再次是次氯酸钠发生器比氯气的一次性投入要略高等因素造成的.实际中,还有一些单位对水体消毒使用的是从氯碱工厂出产的次氯酸钠液.事实上,氯碱工厂生产的次氯酸钠液同次氯酸钠发生器现场制备的次氯酸钠液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次氯酸钠是氯碱工厂生产过程中必然留下的一种副产品,它是通过碱液吸收多余的氯气生成的.这是为了保障安全必须设置的一道工艺.对于大多数制氯碱的工厂来说,次氯酸钠作为一种副产物,成分较复杂,还很容易分解.据一些报道分析,有些厂从经济效益上考虑,使用石墨做电极还产生出相当多的二恶因成分.2OH- + Cl2 → Cl- + ClO- + H2O 一般来讲,该反应通常在低温下进行,因为低温下一分子氯气还可以同八分子水结合成暂时性的水合氯,它在水中呈游离氯状态.这样,当温度略高时,它就会很自然地从水中释放出来,不能长时间保存,很容易挥发失效,投加中也散逸出一些氯气.另外,它需要大型塑料桶装储,占用一定空间,在运输,储存和管理上也还是比较麻烦的.所以,这种含有一定游离分子氯的次氯酸钠溶液用于水体消毒,当然不及现场使用次氯酸钠发生器好.但它还是比使用液氯消毒更为安全可靠.此外,还必须说明的是,采用次氯酸钠消毒,不可避免地使水中存在一定盐分.不过,由于投加是按每一吨水几克的标准进行的,象自来水等流动水体根本就不存在累积的问题,更不可能产生咸盐的感觉.对于游泳池水来说,某一个较短时期可能有一些累积的,但由于游泳池本身会定期对净化设备进行反冲洗,因而需要补充一部分新鲜水,加之投加的量很小,约为百万分之几的量,从长期来看,池中也不会有盐分累积,池水更不可能变得咸盐的.通过我们的调查和走访,我们也没有发现哪一家用户有使用次氯酸钠发生器设备而造成池水变咸了的事例出现.二氧化氯二氧化氯的分子式是ClO2,在高于11oC时,二氧化氯沸腾,成为一种黄绿色气体.它是一种极活泼的化合物,稍经受热,就会迅速而爆炸性分解为氯气和氧气.二氧化氯具有比氯气更大的刺激性和毒性.由于它是气体,易于扩散,受热又容易分解,在纤维表面停留时间较短,并且与水反应还能生成具有较强漂白能力的HClO2, 能够不降解和损伤纤维,所以在造纸,印染等行业得到很好应用.二氧化氯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同样具有和氯相似的杀生能力.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不能象次氯酸钠那样可以运输,运输中很容易发生爆炸事故,所以只有依靠现场制备.一般都是通过氯酸钠同酸的反应制备得到.但是,氯酸钠与硫酸的反应十分剧烈,所产生二氧化氯几乎是爆炸性分解为氯气和氧气,这当然与硫酸在反应中大量放出热量有关.用化学方程式表达如下:3NaClO3 + 3H2SO4 → 3NaHSO4 + 3HClO3 3HClO3 → 2ClO2↑ + HClO4 + H2O 2ClO2 → Cl2↑ + 2O2↑ 最为温和的方法是草酸与氯酸钠的反应生成二氧化氯气体:2NaClO3 + 2H2C2O4 → Na2C2O4 + 2H2O + 2CO2↑ +2ClO2↑ 国内一些厂家采用盐酸进行定量控制滴加氯酸钠的方法生成二氧化氯,这种设备有的可以获得最高不超过50%的二氧化氯和大于50%的氯气.一般来说,氯酸钠与盐酸发生反应过程比较复杂一些.如果使用稀盐酸反应,生成物可以获得二氧化氯和氯气的混合物气体[4],但规模制备还必须设防爆装置,操作也必须十分小心,因为二氧化氯受热很容易爆炸性分解:NaClO3 + HCl(稀) → NaCl + Cl2↑ + 2ClO2↑ + 2H2O 实际上,这个反应也是分为两步完成的,氯酸钠先同盐酸反应生成氯酸和氯化钠,氯酸随后分解成二氧化氯,氯气和水.当使用浓盐酸与氯酸钠反应时,生成物中只有氯气放出,而没有二氧化氯气体[4]:NaClO3 + 6HCl(浓) → NaCl + 3Cl2↑ + 3H2O 很显然,在某一中间范围的盐酸浓度中,上述两种反应均有发生,可将上两反应方程式相加表述为[4]:ClO3- + 7Cl- + H+ → 4Cl2↑ + 2ClO2↑ + 5H2O 从上面方程表达式是来看,盐酸同氯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氯含量是很不稳定的,所生成气体主要部分还是氯气,少量为二氧化氯.由于制取二氧化氯需要使用氯酸钠或者氯酸钾,所以运行成本很高,大约为次氯酸钠运行成本的5倍以上[2].此外,由于盐酸容易挥发,并具有强烈腐蚀性,因此,在管理上相对比较麻烦,需要较多的安全容器来储存保管.在工业上,有一种制备二氧化氯水溶液的工艺[1],工艺比较复杂,具体方法是:让二氧化氮由底部向上通过一个填充塔,而氯酸钠溶液由上往下流动,反应方程式表达如下:ClO3- + NO2 → NO3- + ClO2 这种水溶液浓度不高,处理起来比较安全(水溶液中二氧化氯含量超高30%时处理不当也会引起爆炸),溶解实际上是一个物理过程.置于日光下时,溶液会缓慢地分解成酸的混合物.但是,这种方式的运行成本更高,一般也不用于生活饮用水中消毒.据有关资料记载,纯二氧化氯用于水的消毒也与氯气近似,但稍有所不同.它具有两个氯气不具备的特点:一是它使用的PH范围广,在PH6—10内能有效地杀灭绝大多数的微生物;二是它不会与氨发生反应产生令人不愉快的味道.但是,它在水中分解时会产生亚氯酸盐这种副产品,如用于游泳池消毒,亚氯酸盐长时间的积累起来会使水变黄,还会出现对皮肤和眼睛的刺激,一般采用投加一定量氯的办法来消除[3].有些资料上有关于二氧化氯可以杀灭芽孢的说法,但具体机理和实际效果并不详.目前,国内使用二氧化氯用于自来水,中水等消毒非常成功的实例较少.由于所有气体消毒剂溶解于水的能力较低,都存在非常不稳定,不安全,易挥发的因素,很难使水体中达到应有的余氯检测量,故而,对自来水,游泳池等需要维持一定消毒药量来说,二氧化氯消毒比较困难达标,其水体中余氯检测值也较难得到保证.更何况,二氧化氯尚没有氯气那么高的气压可通过加氯机同水体形成暂时水合物的能力,所以,从技术上来讲,大规模使用二氧化氯投加也还非常不现实.通常认为,二氧化氯的消毒原理也是和氯气一样,少量二氧化氯先同水发生反应产生亚氯酸HClO2,亚氯酸是一种相当弱的弱酸,具有氧化漂白作用.2ClO2 + H2O → HClO2 + HClO3 工业上一般并不直接使用二氧化氯,而是应用亚氯酸钠溶液进行漂白.通过将立时产生的二氧化氯水溶液和过氧化钠混合即可得到单一的亚氯酸钠.2ClO2 + Na2O2 → 2NaClO2 + O2 亚氯酸钠是一种软性漂白剂,通过水解逐步释放出亚氯酸,可以漂白许多天然和合成纤维而不会使它们降解,也可以漂白油,油漆和蜂蜡等[1].这一技术的出现和运用在时间上并不长.诚然,使用该技术,从设备投资到运行成本都是很高的,小规模的企业都难以承受.国内生产二氧化氯发生器的企业很少有掌握生产二氧化氯水溶液这种较高安全性技术的,多数都是采用氯酸钠同盐酸定量滴定,控制反应生成量的办法来实现.这样的设备成本很低,但安全性是非常差的,稍不谨慎就会酿成事故,管理上需要特别细心.国家正在通过技术部门对于此类设备的安全性提出质询和鉴定,有关方面的专家要求对其进行技术规范或者取缔和淘汰.比如,在北京大学游泳馆,北京的天坛医院,二龙路医院等单位使用二氧化氯用作水体消毒,都因相继发生过安全事故而被迫停用.因为,受热的二氧化氯很容易发生爆炸性分解,直接造成毒气泄漏而污染环境:2ClO2 → 2O2 + Cl2 此外,现在市面上还有一种采用与工业上使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生产氯气完全相同的办法,生产一种称为可以制备出二氧化氯的设备.其实,通过隔膜隔离阴阳两极,这之中98%以上还是产生的氯气.从原理上讲,电解饱和食盐水首先是氯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氯气,一部分氯气同水反应最后生成次氯酸根离子,次氯酸根在电解中还可以进一步氧化生成亚氯酸根,氯酸根离子,它们受热分解可以产生一氧化二氯,二氧化氯等气体.但是,在这种电解方法中,生成亚氯酸根,氯酸根离子的效率是很低的.也就是说通过电解转换成二氧化氯的效率不仅很低,而且这种方式没有必要,既浪费电力,又很不经济.并且,作为氯气,二氧化氯这些比空气重的气体也是很容易泄漏的,并会沿地面进行扩散.一旦污染形成,这些有毒气体就不可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里消除.由于氯气剧毒,腐蚀性也很强烈,二战时期希特勒就曾用来毒杀犹太人,所以氯气一般由专门的氯碱工业生产厂家生产,采用特制且干燥的氯气瓶进行封装和运输.国家对氯气还有专门安全机关监管审查.事实上,这种设备在实际使用中也不是很成功的,出现了很多问题.跑泄氯气严重,隔膜一般半年左右就损坏了,维修频繁,药物投加也达不到水质设定的要求.象东单游泳馆,北京体育大学游泳馆,国家体委训练中心跳水馆和一些医院自安装以后就无法正常使用,都不得不陆续改装成使用次氯酸钠进行消毒.二氧化氯极强的化学腐蚀性几乎同氯气一样,而且它的毒性还是氯气的四十倍.拿氯气来讲,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明,由于氯气能同水中许多有机物发生氯化反应,生成很多氯代有机物,而氯代有机物大多是极其有害健康的,比如生成的三氯甲烷,四氯甲烷,二恶因等氯代物.专家们也经常在使用氯气消毒的自来水中检测到致癌的三氯甲烷,四氯甲烷等氯代物.据美国医学学会统计,长期饮用使用氯气消毒的自来水人群中,膀胱癌,直肠癌,结肠癌的发病率高对照组几十倍,甚至上几百倍[5].1979年,美国环保署就制定了第一个有关氯化处理的饮用水中副产物含量的法规,限制供1万人以上饮水的供水源中所有三卤甲烷(其中三氯甲烷是最普遍的)不得超过每升100微克.1998年11月,美国环保署又通过了一个更加严格的水源标准,将三卤甲烷的极限标准降低到每升80微克,同时还规定了其他有潜在危险的副产物,如溴酸盐和卤乙酸的极限,并规定水公司在用氯消毒之前,必须从水中清除活性有机化合物[5].最近,有关专业杂志还专门刊登了有关澳大利亚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研究文章[6],值得感兴趣的同仁参考.臭 氧臭氧的分子表达式为O3,通常状态下是浅蓝色气体,并具有剧毒性.由于有一种鱼腥臭味便得了这个不雅的称谓.在-112OC凝聚为深蓝色液体,在-192OC凝结为黑紫色固体.臭氧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很小,但比氧易溶于水.液态臭氧与液氧不能互溶.与氧气相反,臭氧是非常不稳定的,在常温下缓慢分解,200OC以上分解较快,且分解时释放大量热量.纯的臭氧还容易爆炸[1,7].2O3 → 3O2 就化学性质来说,无论在酸性,中性,碱性介质中,臭氧的氧化性比氧更强.正因为这一点,臭氧可用作杀生剂,能应用来对各种水体进行消毒和处理.也可以用于漂白棉,麻,纸张,以及对皮毛进行脱臭.臭氧通常存在于高层大气中,主要是通过太阳光中紫外线对氧分子的激活而生成的.高层大气中的臭氧对地球生物包括人类都具有保护作用,它能吸收紫外线,从而使生命免受紫外线的伤害.氧气和空气在放电的情况下可产生少量臭氧,因此在工作着的电机,高压电器等附近也会发现它.比如处于长期工作状态的复印机就有一些臭氧发出.夏季雷雨季节,雷电击穿空气同样会产生一些臭氧.臭氧的产生,先是氧气O2被激发离解,形成高活化能力的原子氧,大部分原子氧很快再结合成氧O2,但少数氧原子则同氧O2反应生成臭氧O3 :O2 + O → O3 另外,一些装有高压器件的家用电器以及汽车也能产生微量的臭氧.由于臭氧会分解,所以一般空气中的含量是很微的.但是,由于人需要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如果某些环境空气中臭氧含量超过1μg/m3时,则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浓度越高危害也就越大,因此,有些国家制定环保标准时对于环境空气中臭氧含量也进行了强力限制.臭氧可以在高电流强度下电解硫酸获得,低温时,在阳极放出的氧气中可含有达30%的臭氧[1].但是,这种办法只能是在实验室小量制备.因为硫酸是很强的酸,电极在强酸中不仅腐蚀消耗得迅速,而且材料也很不容易购买到.在近20000V的电压下,通过氧气放电方式,世界上最先进的设备通过纯氧所能产生的臭氧化氧气可含10%的臭氧.现在可以用来小规模处理水消毒的臭氧发生器,大多是通过对压缩空气进行放电获得臭氧的.这种设备所产生的臭氧浓度不会很高的,一般为1%-2%[8].由于臭氧的氧化能力很强,加之放电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故而放电电极容易损耗,所以必须定期更换放电电极.放电电极多由极为特殊材料构成,一般为高抗氧化的贵重金属(象铂金)或者合金复合材料组成.进行无声放电激发空气成臭氧化空气的设备的电极表面还有一层电介质.因此,一套高质量的臭氧设备其价格是不菲的,产量稍大一点的设备就超过百万元以上.臭氧的氧化电位很高,就氧化消毒能力来讲比氯更加优良,仅次于氟.因此在食品工业以及极个别的游泳场馆也有采用臭氧发生器设备消毒的.近来,还有些专家主张可以小规模用来进行污水治理,但经过试用,治理效果并不好.我们知道,臭氧常处于不稳定状态,特别是在水中的分解会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强.臭氧在水中分解时直接放出单原子氧[O],因而具有强大的氧化消毒功效.臭氧由于分子小,能迅速扩散和渗透到水中的细菌,芽孢,病毒中,强力有效地氧化分解细菌,病毒,藻类物质的各种组织物质.此外,它不生成任何带有特殊气味的物质,在味觉,气味,颜色方面可以很好地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3].它的这一特点决定其在食品工业方面应用是很有前途的.比如,规模较大的纯净水,矿泉水生产厂都是使用的臭氧发生器消毒.但对于游泳池水的处理来讲,由于臭氧不易溶于水,在水中的任何情况下都是不稳定的,只有水体同臭氧充分混合接触才可能消毒有效,因此,臭氧消毒游泳池水必须安装大型洗涤器才可行,而且池水量越大洗涤器就应该相应增大.一般来讲,专用储存洗涤器的水量至少应该是池水的三分之一以上,占用地方比较大.国外发达国家游泳池都是自建的较多,泳池较小,洗涤器也就不大.同时,由于臭氧的毒性,游泳池水中的臭氧最大允许浓度不能超过0.01ml/L,空气中的臭氧最大允许浓度不能超过0.001mg/m3(1μg/m3).所以,经过臭氧消毒过的水在进入游泳池之前,必须利用活性炭来吸收多余的臭氧.所以,这种消毒方式的泳池水体便不存在剩余的有效消毒作用,还需要设置一套采用诸如次氯酸盐等辅助加药消毒系统,使池水能够保持0.5-1.0mg/L的余氯量[3].在这之中,次氯酸钠还能够消耗一部分投入水中的过量臭氧:O3 + HOCl → HClO2 + O2 我们认为,对于游泳池消毒采用臭氧发生器设备,这些相关辅助配套的措施和设备是不能缺少的.因为,臭氧消毒达不到一定浓度同样会影响消毒效果,但超过规定使用浓度就会使人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甚至呕吐的中毒症状.据有关医学资料介绍,长期接触臭氧引发癌症的几率成百倍地增高.这一点对于本来就是为着锻炼身体之目的的游泳场所来讲,对于臭氧消毒的管理复杂性是可以想象的.可见,虽然臭氧的消毒效果较好,但也仅仅是水体接触臭氧的区域.而且,由于用作游泳池消毒装置比较复杂,包括有空气干燥器,臭氧发生器,臭氧洗涤器,活性炭吸附器等主附件设备,所以投资昂贵,管理水平要求很高,能够承受的单位并不多.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地域广大,水资源缺乏,同时还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发展中国家.这也决定了我国游泳池的建设主要倾向于公用,只能多修建一些较大型游泳池来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泳池相对较大,池水量较多,可以解决游泳人流量比较集中,消费层次较低的问题,这样,既达到了降低成本的目的,又能够为居民提供锻炼身体的便利场所.但是,这种现实情况下的大型游泳池的消毒,采用臭氧发生器往往是得不偿失的.据我们调查,许多大型游泳场馆使用臭氧消毒效果都不好,夏季还发生严重的浑水现象,多半不到一年就停用了.此外,臭氧对水体PH值范围的要求也和氯气近似,不能适应碱性水质,碱性化水质只会加速臭氧的分解.还有,臭氧消毒游泳池水对铁管道的锈蚀也是比较大的,高活性氧原子很容易同铁生成氧化铁.再者,从实际使用来看,臭氧发生器的耗电量是很大的,而且使用寿命比较短,也就是正常使用一年左右,维修更换比较频繁,每一次更换费用也很大.这方面,我们发现有些使用过臭氧发生器的单位(包括曾经为亚运会修建的北京英东游泳馆)在后来不得不进行消毒设备改门换面.也许正是这些因素极大地限制了臭氧消毒设备的推广和运用.就臭氧的产率提高上来讲,目前的臭氧发生器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结 语综上所述,从消毒设备的发展趋势上看,选择一种更好的无毒,无污染,价格低廉,使用安全的消毒方式当然是一种理想.但每一种消毒剂不可能没有利弊的.从消毒能力上讲,臭氧和次氯酸钠都很好,但臭氧稍比次氯酸钠灭菌更快速一些,水质方面也没有太多的异味物质生成,不过作为液体的次氯酸钠又比臭氧更好管理一些,水质也能够充分保障达标.就设备所占空间大小来说两者都相差无几,只是次氯酸钠发生器比臭氧发生器多需要一两三平方米储存食盐的地方.从投资到设备使用来考虑,次氯酸钠发生器消毒就比臭氧更具有优势,投资较臭氧少得多,仅是臭氧的五分之一,设备运行更加稳定,使用寿命可达20年以上.运行成本方面,次氯酸钠发生器耗电少,维修也方便,也更具有优势.不管是氯气,臭氧还是二氧化氯气体,不仅存在扩散和跑泄漏问题,而且它们的溶解性能都是比较差的,在药物投加方面要做到像次氯酸钠等液体消毒剂那样方便准确是比较困难的.一般来讲,它们通过发生器所形成的气体气压大抵为常压,不会高出大气压力多少,更不可能有近似液氯的压力,也没有真空加氯机这样的投加设备,这是它投加困难达不到所要求水质标准的主要因素.二氧化氯用作水消毒通过近些年的推广使用,确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实际运用效果和实验室结果差别很大,药物投加不能使水质达到规定指标,安全性也很差.这些缺陷是与二氧化氯的性质和运用技术有密切关系的,也与需求单位现有设备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有关.目前,国家也没有针对二氧化氯制定一个比较完善统一的产品国家标准,也不能确定一套最为成熟可行的有效解决方案.尽管在全国召开了几次有关二氧化氯的会议,但是,二氧化氯所表现出的不够稳定之特性,表明对于二氧化氯参与漂白和消毒的机理还有待深入研究,二氧化氯在消毒领域和臭氧一样仍然处于探索和产品改进阶段.次氯酸钠仍然是比较稳定可靠的杀生剂.次氯酸钠发生器经过许多年的发展和改进,建立了严密的国家标准,已经成为一种相当完善的实用性设备,值得大范围推广.参考资料[1] [英]C.Chambers A.K.Holliday 《无机化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9, 第一版[2] 周本省 著 《工业冷却水系统中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3,10,第一版[3] 张汝良 编 《游泳池的消毒问题》 北京市建筑设计院 1989,10 [4] 刘预知 编 《无机物质理化性质及重要反应方程式手册》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3年4月 第一版 p252 [5]《长期饮用加氯消毒自来水可能增加患癌危险》 《百科知识》1999年 期刊[6] 浣晓丹 罗岳平 澳大利亚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研究 《净水技术》Vol.17 N.4 1999 p39[7] 天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 编 《无机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年4月 第二版[8] 唐受印 戴友芝 等编 《水处理工程师手册》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0年4月 第一版

氯碱化工英文论文

很多人都说化工是属于夕阳产业。但其实这种概括并不全面,因为化工行业可以细分为精细化工,基础化工,医药化工,生物化工等等。我们一般说化工是夕阳行业指的是基础化工里石油化工,氯碱化工,化肥等行业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而对于精细化工,生物化工等行业,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精细化工涉及到各种高性能材料合成工艺。目前中国这方面的工艺包并不完善。

氯碱氢气处理毕业论文

电石炉气在循环经济的综合利用论文

[摘要] 本文简述了电石炉气的特性和利用价值,从电石炉气成分主要为CO和H2(约90%)可以看出,电石炉气可以作为燃料及化工原料来利用。然而简单地将电石炉气作为燃料使用并没有使其价值最大化,而以其为原料发展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则更有意义。因此,本文重点介绍了利用密闭电石炉尾气生产碳一化工产品的工艺,并与煤化工中煤造气工艺进行对比,发现以电石炉气为原料的工艺不仅可以全部利用电石炉气中的有效气体成分,还减少了碳的排放量,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可以有效降低碳一化工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建设投资。

[关键词] 电石炉气;循环经济;碳一

电石是有机化工的基础原料,由它制得的乙炔可生产醋酸、醋酸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醇、乙炔炭黑等一系列数千种有机产品。在国内电石行业,无论是全密闭式电石炉、内燃式半密闭电石炉还是开放式电石炉,其尾气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有的甚至直接放空烧掉,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1电石炉气特性及利用价值

1.1电石炉气特性

使用密闭炉生产电石,每吨电石副产炉气量约400Nm3[1-2],其典型组成及物理性质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炉气中含尘量大,具有黏、轻、细、不易捕集等特点;炉气内含微量焦油,它在温度大于225℃时呈气态,在温度小于225℃时容易析出,会使除尘布袋黏结堵塞;炉气本身温度很高,同时含有难以除净的大量粉尘,治理难度比较大,在利用前需要对炉气进行充分的净化处理。

1.2电石炉气利用价值

从电石炉气成分可以看出,炉气中含有大量的CO和H2,是很好的燃料和化工原料,利用好这部分气体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我国2017年电石产量2500万吨计算,副产的电石炉气总量达到100亿Nm3左右,如能全部回收,可得到约75亿Nm3CO和7.5亿Nm3H2。因此,炉气净化利用对实现能源回收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电石炉气在化工中的利用及经济性分析

目前,部分企业的电石炉气只是经过简单处理后,作为燃料烧石灰、烧锅炉等使用,并没有将炉气价值最大化利用。电石炉气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在经过深度净化处理后,可利用CO和H2发展后续高附加值化工产品,可用于生产合成氨、甲醇、乙二醇、二甲醚、甲酸钠等较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4],目前国内已成功建成生产甲酸钠、合成氨、乙二醇的装置,详见表2。

2.1合成氨和甲醇

[3]根据原料气分析以及物料平衡计算,电石尾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5%,如单产甲醇,5%的氮气将作为无效气被放空,增加了压缩机的无效功;如单产合成氨,需要向系统中补充氮气,新增制氮装置,增加投资。综合考虑,如果采用以醇-氨联产工艺,即甲醇生产中串入合成氨生产,将炉气中的N2与H2合成氨,避免了合成甲醇过程中排放惰性气体而造成大量有效气体损失。醇-氨联产工艺不仅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电石炉气,减少了排放量,又创造了经济效益。醇-氨联产工艺的流程示意图1所示。以电石炉气为原料,醇-氨联产工艺有以下几个优点:(1)充分利用了电石炉气中的气体成分,炉气的利用率更高;(2)利用甲醇合成后的尾气副产液氨,既最大限度利用了电石炉气,又创造了经济效益;(3)能耗低,与国内煤头制甲醇工艺相比能耗明显降低;(4)成本低,与国内煤头制甲醇工艺相比成本明显降低。

2.2乙二醇

乙二醇合成气为高纯度的H2(99.9%,vol)和CO(99%,vol),且H2和CO的体积比约为1.95。若以电石炉气作为乙二醇合成气,与以煤为原料相比,省去了煤制气的过程,消耗低,原料成本大幅下降,无疑是一种优于单纯以煤为原料的生产乙二醇的原料路线。以电石炉气为原料合成乙二醇的工艺流程见图2。2中可以看出,电石炉气只需要经过适当的变换及分离制氢后即可作为乙二醇的原料,不需要煤造气过程,可以节省大量的投资,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国内电石炉气的在化工产品上的利用情况来看,新疆天业集团已经取得了成功。新疆天业以电石炉气为原料,采用煤制乙二醇技术,于2011年7月在新疆石河子开工建设了25万吨/年煤制乙二醇项目一期工程,规模为年产5万吨乙二醇。一期工程在2013年1月份建成并成功产出优等品乙二醇,产品纯度均超过国标优等品标准。在一期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二期工程20万吨/年乙二醇于2013年5月开工建设,并于2015年9月建成投产。

2.3聚氯乙烯

[4]除了在碳一化工中利用外,在烧碱-PVC生产路线中,电石法PVC有两个重要的化学反应过程:(1)氢气和氯气反应合成氯化氢;(2)氯化氢和乙炔反应合成氯乙烯。在合成氯化氢过程中,为了避免氯化氢中的游离氯含量过高遇乙炔发生爆炸,参加反应的氢气一般过量10%左右。但电解氯化钠时,产生的氯气和氢气量是相同的,这样就需要过量的氢资源。而氯碱企业一般靠生产液氯来平衡氢气的不足,或者采用如水电解制氢或天然气制氢来补充氢气,这样都会带来投资增加和生产成本上升的问题。而从电石炉气成分可知,炉气中除含有体积分数80%左右的CO外,还有体积分数5%~10%的H2,这样可将炉气回收后经过等温变换、变压吸附等工艺分离出H2,用于合成氯化氢,剩余的CO可以继续作为碳一化工的原料来利用。炉气回收利用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在氯碱行业利润普遍不高的情况下,炉气回收利用不仅降低了电石生产成本,而且为PVC生产提供了氢气,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2.4炉气回收利用的`经济性分析

采用煤与电石炉气为原料生产乙二醇合成气,主要的成本差异体现在合成气的原料气制备上,因此主要比较煤制合成气成本与电石炉气做为合成气处理成本。2.4.1比较前提(1)生产相同规格和相同量的合成气(H2+CO);(2)煤制气按水煤浆气化工艺考虑;(3)电石炉气按项目外供给,按0.3元/Nm3计价;(4)比较范围截至合成气的原料气,即不考虑后续变换、分离等。2.4.2消耗比较基于2.4.1的比较前提,对煤制气和电石炉气生产合成气的过程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到两种工艺过程原材料消耗和公用工程消耗情况,如表3所示。从表3中明显可以看出,采用电石炉气为原料,原料气直接由电石厂供应,消耗已计入电石生产中,因此对于化工装置来说原料气是已经制备好的;而采用煤气化,在造气环节要增加公用工程消耗和原料煤消耗,对项目所在地的煤资源保证有要求,同时还需要为煤气化配套建设公用工程。2.4.3成本比较根据表3的消耗情况可知,电石炉气为原料气只需要计算原料电石炉气的成本,实际上电石炉气是电石生产副产品,因而其成本可认为是0。本比较考虑电石炉气从项目外电石厂外购,需按购买价计入原料气成本。成本比较结果见表4。从表4的比较结果来看,采用电石炉气为原料,每1000Nm3合成气成本可降低200元以上,折每吨乙二醇成本下降500元左右,成本降低非常显著。如果电石炉气能够实现内部供给的话,则电石炉气成本可以忽略,合成气成本下降更为可观。2.4.4投资比较因合成气来源不同,投资差异会比较大。对煤制气与电石炉气两种原料过程进行了投资差异上的比较估算,其比较结果见表5。从表5可以看出,若煤制气投资基准值为0,以93750Nm3/h(可满足30万吨/年乙二醇生产)合成气规模计算,则采用电石炉气为原料一次性投资可减少约9.5亿。

2.5电石规模的影响

虽然电石炉气作为合成气原料,无论从投资上还是运行成本都较煤制气路线要低很多,但要利用好电石炉气还要看电石装置规模的大小。例如,利用电石炉气生产甲酸钠,10万吨/年电石可配套7万吨/年甲酸钠装置;而利用电石炉气生产合成氨、甲醇、乙二醇等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10万吨/年电石仅能配套3.6万吨/年甲醇或合成氨装置。如此小的化工装置很难产生经济效益,相当于利用了电石炉气的资源,但在配套建设的化工装置上多消耗了能源,使电石炉气回收利用的社会、经济、环保、节能效益大打折扣。因此,利用电石炉气必须要考虑电石装置规模。目前从新疆、内蒙等地电石企业来看,规模一般都在60万吨/年以上,如新疆天业电石产能已达到200万吨/年以上,这样的规模可以为化工生产提供足够的原料气。所以,若新建碳一化工项目无充足的电石炉气,可考虑与周边大型电石企业合作,由电石企业向化工企业提供电石炉气,从而实现资源互补,循环利用。

3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利用电石炉气来生产化工产品,无论从一次性投资还是产品成本上都优势明显。电石炉气的开发利用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在化工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电石炉气在碳一化工产品中的应用,目前行业内已经获得了成功,如果逐步推广到更多的化工产品中将会大大降低相关产品成本和投资,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此外,除了生产电石外,冶金行业中生产铁合金、工业硅、黄磷、刚玉等过程都会产生一氧化碳为主的炉气,且其炉气排放量大约是电石炉气的两倍。如果将电石炉气在化工产品上应用成功的范例,推广到整个冶金行业,将对整个国民经济能源节约、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有着重大贡献。

(1)在电解池的阴极上是阳离子氢离子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产生氢气,在阳极上是阴离子氯离子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产生氯气,即2Cl--2e-=Cl2↑,故答案为:氢气;2Cl--2e-=Cl2↑;(2)根据题意,Na+在汞阴极上放电并析出金属钠,且金属钠可以和水之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气,2Na+2H2O=2NaOH+H2↑,所以溶液C的溶质是氢氧化钠,故答案为:氢氧化钠;2Na+2H2O=2NaOH+H2↑;(3)根据电解槽的工作原理,在反应过程中,可以看出淡盐水是产物,饱和食盐水需要不断补充,可以知道氯化钠是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此外,作电极材料的Hg也是可以循环使用的,故答案为:Hg(或是NaCl);(4)比较表中的各组数据可以看出,与离子膜法相比,水银法获得的烧碱纯度高,且质量好,但是水银法使用的材料汞有毒,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故答案为:烧碱纯度高,质量好;汞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物联网发展及应用毕业论文

物联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推荐

大学生活在不经意间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优秀的毕业论文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物联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瞿中,熊安萍,蒋溢.计算机科学导论(第3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

[2]Peter Norton著;杨继萍,钱伟等译.计算机导论(第6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3]郭卫斌,杨建国. 计算机导论.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

[4]吴功宜,吴英.物联网工程导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7月

[5]刘云浩. 物联网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年3月

[6]张雯婷.物联网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年4月

[7]董荣胜. 计算机科学导论-思想与方法.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年8月

[8]陈国良.计算思维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年10月

[9] 彭力.基于案例的物联网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年10月

[10]王志良,王粉花.物联网工程概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年4月

[11]石志国,王志良,丁大伟.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年8月

[12]詹青龙,刘建卿.物联网工程导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年1月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能力构成与培养》(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3月)

《高等学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试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7月)

《高等学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7月)

[1].吕淑玲与侍红军,主从多智能体网络快速随机一致性.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14(01):第65-70页.

[2].彭换新与戚国庆,离散高阶分布式一致性算法.计算机应用研宄,2013(09):第2700-2703 页.

[3].赵海与刘倩,一种面向多智能体群集的避障算法.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第347-350页.

[4].范国梁与王云宽,基于几何方法的多智能体群体刚性运动的路径规划.机器人,2005(04):第362-366页.

[5].朱旭,不同延迟下离散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06):第1516-1520 页.

[6].杨洪勇,具有领航者的时延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电子学报,2011(04):第872-876 页.

[7].孟红云与刘三阳,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多智能体遗传算法.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1):第13-16页.

[8].闫超与朱伟,具有动态拓扑和不同时延的二阶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分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1(04):第478-482页.

[9].Zhao, H.Y., et al., Distributed output feedback consensus of discrete-timemulti-agent systems. NEUROCOMPUTING, 2014. 138: 86-91.

[10].Hu, J.P. and G. Feng, Distributed tracking control of leader-follower multi-agent systems under noisy measurement. AUTOMATICA, 2010. 46(8): 1382-1387.

[11].Yan, H.C.,et al.,Decentralized event-triggered consensus control for second-ordermulti-agent systems. NEUROCOMPUTING, 2014. 133: 18-24.

[1]郭愈强,樊玮.数据挖掘技术在民航CRM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2005(31):169-171.

[2]刘彬,白万民.浅析数据挖掘技术在CRM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4,01(17):16-17.

[3]杨虎猛,朱汝岳.金融业分型CRM系统探索与应用[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3,07(30):259-261.

[4]徐国庆,段春梅.数据挖掘技术在CRM中的应用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2,02(12):38-40.

[5]王一鸿.体检中心CRM构建及数据挖掘的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

[6]潘光强.基于数据挖掘的CRM设计与应用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1.

[1]王顺.PHP网站开发实践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黄缙华.MySQL入门很简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CP/OL].http://www.w3school.com.cn/php/.

[4]钟伟财.精通PHP4.0与MySQL架构Wed数据库实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5]赵鹤芹.设计动态网站的`最佳方案:Apache+PHP+MySQL[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

[6]贾素来.常见动态网页技术比较[J].大众科技,2008(9).

[7]张晋芳.PHP在网站后台建设中的优势[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2(12).

[8]徐旭阳.浅谈SQLServer2008+JSP网站开发[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0).

[1]安德森ASP NET高级编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秦鑫,朱绍文NET框架数据访问结构[J]计算机系统应用[M]2002,12

[4]张辉鹏基于NET的电子商务系统的研究和设计[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06

[5]廖新彦ASP NET交互式Web数据库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6]Jeffrey Richter Applied Microsoft NET Framework Programming[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8]蒋秀英SQL Server 2000数据库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9]龚小勇关系数据库与SQL Server 2000[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0]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1]李中华基于NET的模式实现与应用[D]四川:四川大学,2006

[12]任开银,黄东在NET上架构公司级应用程序[J]微型机与应用2003,1

[13]叶春阳基于Web服务的流程协作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14]李琳NET开发平台核心服务的研究与应用[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03

[15]张莉,王强,赵文防,董莉,SQL server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06

[26]王国荣,ASP net网页制作教程[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17]吴晨,ASP NET数据库项目案例导航[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8]郝文华,ASP NET与网络数据库开发培训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9]李律松,VisualC#数据库高级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06

[20]申朝阳,宋颜浩,ASP NET与相关数据库技术[M],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1

摘要:物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网络形式,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正在探索过程中.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给出了基于智能物体层、数据传输层、信息关联层、应用服务层的物联网四层体系架构,最后探讨了物联网在实现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关键词:物联网,RFID 一、概念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概念最早由麻省理工的Auto-ID中心在1999年提出,其基本想法是将RFID和其他传感器相互连接,形成RFID架构的分布式网络. 欧洲委员会[1]提出“物联网是未来因特网的综合部分之一,可以被定义为一个动态的全球网络基础.基于标准的和互操作的通信协议,无论物理的还是虚拟的“物”均有身份、物理属性和虚拟特质,具备自配置能力且使用智能接口,可以无缝地集成到信息网络中去.” 本文认为,物联网实质上是将真实世界映射到虚拟世界的过程:真实世界中的事物,通过传感器采集一定的数据,在虚拟世界中形成与之对应的事物.“相关物体可能在虚拟电子空间中被创造出来,源于物理物体空间,且与物理空间的物体有关联.”[2]传感器采集到数据的详细程度,将影响到该事物在虚拟世界中的抽象程度.在虚拟世界中,对该事物最简单也最重要的描述是物体提供了一个ID用于识别(如使用RFID标签),最详细的描述则是真实世界中该事物的所有属性和状态均可在虚拟世界中被观察到.进一步的,在虚拟世界中对该物体做出控制,则可通过物联网改变真实世界中该物体的状态.对于一个真实的事物,其所需的各种应用与操作,只需在虚拟世界中对与之对应的虚拟事物进行应用和操作,即达到目的. 这样将会对世界带来巨大的改变:实地实时监测和控制一个事物的成本是高昂的,通过物联网,所有事物都将在虚拟世界中被找到,以较低的成本被监测和控制,从而实现4A(anytime, any place, anyone, anything)[3]连接.虚拟世界提供了对所有事物的实时追踪的可能,所有的信息都不是孤立的,这将为各种海量运算和分析提供了最基础和最重要的信息源.真实世界存在于某一时刻,而当物联网发展到能将真实世界中的所有事物都映射到虚拟世界中时,无数个某一时刻的世界汇集起来,在虚拟世界中将形成一个可以追溯的历史,如同过去以纸质保存历史事件的发生,将来将以电子数据对所有事物进行全息描述的形式存储世界的历史. 二、体系架构 目前, 物联网还没有一个广泛认同的体系结构,最具代表性的物联网架构是欧美支持的EPCglobal和日本的UID物联网系统.EPC系统由EPC 编码体系、射频识别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3 部分组成.UID 技术体系架构由泛在识别码(uCode)、泛在通信器、信息系统服务器、和ucode 解析服务器等4部分构成.EPCglobal 和UID上只是RFID 标准化的团体,离全面的“物联网”体系架构相去甚远. 美国的IBM公司在2008年提出“智慧的地球”这一与物联网概念相近的概念,并提出通过INSTRUMENTED,INTERCONNECTED和INTELLIGENT这三个层面来实现智慧地球.在文献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物联网体系架构. 1、智能物体层:通过传感器捕获和测量物体相关数据,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感知.同时具备局部的互动性,需要一定的存储和计算能力. 2、数据传输层: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实现无缝、透明、安全的接入,提供并实施编码、认知、鉴权、计费等管理. 3、信息关联层:通过云计算实施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数据处理与融合,屏蔽其异质性与复杂性,形成一个与真实世界对应的虚拟世界. 4、应用服务层:从虚拟世界中提取信息,提供丰富的面向服务的应用.如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医疗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数据由底部的传感器通过网络到达应用服务层面,而实际上,在服务应用层面,各个中心、用户可以反向的通过网络由执行器对物体进行控制. 在该体系结构中,感知层面的各种传感器、执行器都是具体的,随着技术的发展会不断升级,新设备不断引入物联网.而服务应用层的各种需求也是不断提出的,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若是每个具体的服务应用和传感设备都形成一个独立的网络,最后可能形成许多套特殊的网络,这不利于推广和不便于维护.因此这需要物联网的网络层有一定前瞻性,物体设备层可以变化,服务应用层可以变化,但它们都是通过一个普适的网络进行连接,这个网络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稳定. 三、面临的挑战 1、统一标准 物联网其实就是利用物体上的传感器和嵌入式芯片,将物质的信息传递出去或接收进来,通过传感网络实现本地处理,并联入到互联网中去.由于涉及到不同的传感网络之间的信息解读,所以必需有一套统一的技术协议与标准,而且主要是集中在互联上,而不是传感器本身的技术协议.现在很多所谓的物联网标准,实际上还是将物联网作为一种独立的工业网络来看待的具体技术标准,而应对互联需要的技术协议,才是真正实现物联网的关键. 2、安全、隐私 在物联网中所有“事物”都连接到全球网络,彼此间相互通信,这也带来了新的安全和隐私问题,例如可信度,认证,以及事物所感知或交换到的数据的融合.人和事物的隐私应该得到有效保障,以防止未授权的识别和攻击.安全与隐私这个问题,是人类社会的问题,不论是物联网还是其他技术,都是面临这两个问题.因此,不仅要从物联网内部的技术上做出一定的控制,而且要从外部的法规环境上作出一定的司法解释和制度完善. 参考文献 1. Commission, I.D.E., Internet of things Strategic Research Roadmap. 2009. 2. CASAGRAS Final Report: RFID and the inclusive model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 2010. 3. 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 The Internet of Things. 2005, ITU.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