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期刊论文退休后录用概率

发布时间:

期刊论文退休后录用概率

退休后是可以发表的,可能性要根据你的论文内容而定。国家对发表论文并没有年龄的限制。论文就是自己的研究成果,只要符合国家政策,只要符合杂志期刊的发表条件,就可以发表。期刊一般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核心期刊,是指在某学科领域中最能反映该学科的学术水平,信息量大,利用率高,受到普遍重视的权威性期刊。

挺大的。这个退改的意思就是退回修改,文章退改通常比直接拒稿要乐观一些,退改说明文章在大的方面基本符合期刊要求,只不过有些细节之处需要修改,如果文章完全不符合期刊要求,期刊就直接拒稿了,所以退修说明文章还是有希望被最终录用的

期刊录用后会退稿吗

作者没有声明的情况下,原稿是不会退回的。不过,杂志社会会赠送一本刊有原文的杂志以作纪念。

中文核心录用后不会被退,这种情况很少一般发了录用通知单就不会被退稿。通过应该会通知,应该还得有返稿部分修改。一个多月的时间未必能够知道是否被录用,有的期刊初审的时间可能会达到二到三个月。

通常来说送审核心的时候如果给修改意见通常就能录用,不是绝对没有例外,但是绝大部分是可以录用的,那些不能用的连个意见都不给。

相关知识:

中文核心期刊是按内容类型来分的,一般分以综合文化类、文学类以及其它专业类,比如军事、旅游等类为主。综合文化类是最为常见的类型。还有核心这个说法也有待考量。要看从哪个角度来看。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最核心的期刊就是象《家庭》《知音》《读者》这样的,对于专业人士来说,肯定就不是了。从政府角度出发核心期刊就是作宣传的一些喉舌期刊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文核心

ieee期刊录用后查重退稿

看了一些相关介绍,感觉写的不准确,也不详细,结合自己2022年以来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Vehicles期刊Associate Editor(AE)的经历,以T-ITS以及T-IV为例,聊聊稿件提交后到底发生了哪些事。T-IV账户AE标签页(1)稿件顺利投出后,第一个状态应该是Awaiting Admin Processing,此时稿件由期刊秘书处理,在自动触发雷同剽窃审查后,秘书可能会初步检查稿件格式、筛查题材是否偏离等。如果稿件有问题,那么秘书会直接拒掉;如果形式审查没问题,秘书会将稿件送主编(Editor-in-chief,EIC)进一步处理。Awaiting Admin Processing状态持续时间一般不会超过2-3个工作日。(2)当稿件转到EIC名下时,状态可能会变为under review,这个review的r是小写的,意味着此时不是送外审,是EIC在自己review,如果EIC判断稿件不合适,会在此状态下拒稿;如果没问题,EIC会准备分配稿件到Senior Editor(SE),此时状态转为Awaiting SE Assignment。上述过程持续时间可能2-3天也可能1-2星期,取决于EIC以什么频率处置期刊工作。(3)当稿件被EIC分配到了某一SE后,状态变为Awaiting AE Assignment,SE需要考虑将稿件分给学科专业匹配的Associate Editor(AE)。Awaiting AE Assignment状态的持续时间取决于SE是否勤勉。。(4)当稿件被SE分配到了某一AE后,状态变为under review,我再说一遍,这个review的r是小写的,意味着此时根本不是送外审,是AE在自己考虑。AE确实有权限不经外审直接把拒稿的推荐意见反馈上去,但一般很少这样做。AE开始邀请审稿人之后,稿件状态立刻变为Awaiting Reviewer Assignment。如果AE一直不处理稿件,甚至T-ITS出现过让作者们持续半年看到under review状态的情况,under review长达半年时间,意味着AE根本没开始触碰稿件,没做任何处理,可能有客观原因,这事就不展开叙述了。同一个期刊不同AE也有的快、有的慢,无法一概而论。(5)AE开始送外审,“送外审”只有三个字,但事情没那么简单。AE首先要邀请若干数目的外审专家,给他们发审稿邀请函,但很多时候不是你发了人家就审,decline to review或者干脆no response的情况时常出现,直到凑齐足够数目的接受审稿邀请专家那一刻,评审状态才会变为Awaiting Reviewer Scores,否则状态始终卡在Awaiting Reviewer Assignment。什么是“足够数目”?见下图,AE可以设置“为形成决断所需的最少外审意见份数”,一般来讲,期刊会统一限定这一数值的下确界。例如T-IE是4,T-IV是2,T-ITS咱不知道。AE可以把这个数值设置得高于下确界。AE可以设置最小外审意见份数所以,多数一句,当大家看到自己稿件状态长期处于Awaiting Reviewer Assignment时,不见得意味着稿件完完全全没送外审,它只是由接受邀请的外审专家数目不够造成的,但总归还是有外面的专家在看。稿件如果长期处于Awaiting Reviewer Assignment状态,系统也会把稿件标红,提示AE尽早处理。这里的“长期”是多长,每个期刊的标准不见得一样。(6)足够数目的外审意见被提交之后,稿件状态立刻变为Awaiting AE Recommendation,AE需要结合外审专家意见形成推荐结论(accept/minor/major/reject&resubmit/reject),随后提交给SE,此时状态立刻变为Awaiting SE Decision或者Awaiting Preliminary Decision。顺便说一句,AE推荐结论是怎么形成的。推荐结论恐怕不是简单地按投票机制来的,例如总共4份外审意见,2个accept,1个minor,1个reject,平均下来是major? 那这AE岂不是找个小学生也能当。如果是首轮外审,真遇到这种情况,accept的意见又很少,AE视角下基本会判定accept没有什么过多参考价值。AE会盯着reject理由会否充分,AE自己也应阅读稿件,发挥作用做出学术判断,所谓民主集中制原则。(7)在Awaiting Preliminary Decision状态下,需要SE形成推荐结论,随后状态变为Awaiting Final Decision或者Awaiting EIC Decision,这时候主编需要做决定,随后所有作者或者通信作者收到decision邮件。一般来说EIC、SE和AE的评审结论是一致的,但我见过AE和SE形成完全相反结论的情况,而那篇文章,EIC和SE结论又是完全相反的,每个角色有相应作用和职能。(8)至此一轮完整审稿就结束了,修改稿阶段流程是一样的。稿件录用后的事情,没啥可说的。以上内容针对IEEE旗下期刊T-IV和T-ITS,对其他使用投稿系统的IEEE期刊有些许借鉴价值,对非IEEE期刊不一定有效。

会的。但是一般来说只要稍微改进一下就可以保证不会因为查重而推迟答辩或延毕。在你开始撰写和提交学术论文之前,学校会要求每个人都要向评审组发送1000份论文给你检测的通知邮件,告诉你按照这个通知规定标准将论文打印出来,让你清楚地了解到底有多少相似性能通过你的研究。

ieee大修和直接拒稿的区别,IEEE TIM,拒稿重投和大修没区别,大修是给21天,拒稿重投就没有时间限制了。编辑应该是觉得你需要对文章进行较大的修改,21天不够所以给你拒稿重投。 这种就是较大的修改,编辑觉得你这个文章还是可以被接受的,否则的话他直接就给你reject就完事了。不要觉得编辑是在和你客气,他们没啥客气的,每天处理一大堆稿件,质量不过关的直接拒稿就行了,和作者客气只会折腾自己也折腾审稿人。

论文退休后可以改投期刊吗

大学老师退休后。还是可以发表学术论文的。不能压制科学的发展和光大。任何人有新的学术,突破都可以在任何时候发表学术论文呢。

作者发表论文,收到杂志社的录用通知后,觉得版面费略贵,想要换一家期刊重新投稿,是否可以呢?答案是可以的。期刊通常都是款到定版,这点在录用通知里都会有说明,如果没收到版面费,那么都是默认作者不发表了,这样的话,杂志社是不会安排文章出刊的,所以作者如果觉得版面费太贵了接受不了,完全可以重新改投其他期刊。 不过要补充一点,期刊审核毕竟需要时间,对于赶时间、等着出刊用书的作者来说,在文章送审之前最好先问一下文章版面费预估是多少,觉得可以接受了再审核,否则就直接换期刊吧,这样也不至于白白耽误时间。

大学老师退休后可以发表学术论文的,因为学术论文不一定要在老师在岗时才能发表,你离职了都可以发表,只要有这个能力和水平,那是完全可以的,老师发表的学术论文,也是一个知识的总结和观点的阐明,所以说,无论你是在教育行业或在从医等等各个方面,只要你有水平,有见识,能够发表的观点,那么这种论文随时可以发表的。

举两个例子, 某华东五校数学系.一老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回国, 做代数拓扑的. 德国本科, 美国博士, 好像还拿到过 UT 的 Assistant Professor. 回国之后只发过一篇中文期刊上的微积分教学相关的文章, 直到退休都是副教授. 当然, 带出呵是的 你要哪个刊物*教育学 国家级 2500字550元*时代教育 省级 2300字700元*新课程 省级 2500字750元*新课程·学习 省级 2500字750元教书育人(上中)中小学 省级 1900字800元教书育人(下)高教 省级 4000字1200元陕西教育·高教行政教学3版 省级 3000字1400元黑河教育 省级 2500字800元广西教育 省级 2000字1150元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 省级 2300字1000元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 省级 2300字1000元中学英语园地 省级(旬刊) 2500字550元作文成功之路 省级 2300字800元数理化学习·教学参考版 省级 2500字800元1.5P语数外学习·初中高中版 省级 2100字660元理科考试研究 省级 2300字900元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省级 3500字1600元3P了一些好学生.某 IMO Au, Yau 的博士,可以有助于你评职称或者是你这边后期的课题加分这些,所以如果你这边是需要的,个人建议你还是可以发表的。不过可以主要下发表的篇数,不要一次太多了,因为论文的基本有效期是3年。 跟着回来, 大概只是讲师. 似乎不太想搞 Research, 什么课都能开, 结果今年上半年好像被辞退了, 似乎去了某附属学院. 发布于 2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是这样的!发表论文:第一步,交给编辑社版面费,给你安排版面发表;第二步:发表之后,文章的著作权是属于作者的;第三步:文章被别的刊物刊登,会缴纳作者一定的稿费。大学老师发表论文也是得交钱的,只不过很多老师可以拿到稿费而已,你的文章写的不错,也是有机会拿稿费的。不用心理不平衡啊这样的,发表论文:第一步,交给编辑社版面费,给你安排版面发表;第二步:发表之后,文章的著作权是属于作者的;第三步:文章被别的刊物刊登,会缴纳作者一定的稿费。大学老师发表论文也是得交钱的,只不过很多老师可以拿到稿费而已,你的文章写的不错,也是有机会拿稿费的。不用心理不平衡。

中药材杂志退休后

那就看那两本杂志有什么不同的咯,那种封面比较吸引人的,那种就比较好发了。。图文并茂很重要!!!

张奇文,主任医师,教授。上口镇北半截河村人,历任潍坊市中医院院长、潍坊市卫生局局长、山东中医学院中医系主任、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所长、山东中医学院党委书记、山东省卫生厅副厅长等职。他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学会创始人之一,先后作为学科带头人主持全国儿科学会工作达 18年之久,为中国中医儿科学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悬壶济世的“李老爷”,他一生崇拜。张奇文一生受寿光历史上的名中医“李老爷”影响很深,看病行医一切以生命为重。在张奇文诊所的门外,贴着这样的警示句:大人物、小人物,性命不分大小;有钱的、没钱的,治病不以钱量。张奇文说,他以这种要求来约束自己和员工,他的这种思想的产生和当年“李老爷”的治病精神有相通之处。在和记者的聊天中,张奇文首先讲到的就是清朝雍正年间的名中医“李老爷”——— 李莪华。“李老爷”是李家官庄村人,对于他的事迹,张奇文从小就十分了解。“‘李老爷’看病十里以内不劳车马,看过一次后便主动上门复诊,且自带干粮烧饼,自带烧酒,御寒防饥,决不食病人家酒饭。”张奇文说:“此举曾被人耻笑,但他认为‘此吾性之所嗜也’。”“李老爷”死后,乡亲们为他建庙立碑,并在他的忌日农历四月十三开始举行三天庙会。张奇文小时候总爱到庙会上去,瞻仰那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李老爷”,并立志要做他那样的医生。“在行医后,才真正体会到‘李老爷’的伟大。”张奇文说,医疗机构以利益为重,医生很少考虑患者的感受,有的人甚至吃喝拿要。他认为,这违背了从医之道,与他的做人原则也是不符的。他一生以“李老爷”为榜样,济世救人,首重医德。两次获得“全国劳模”“急病家之所急,痛患儿之所痛。他人子女犹如亲生娇儿。”这是张奇文作为儿科医生的治病准则。1957年,张奇文从昌潍医校(潍坊医学院前身)毕业后,来到昌潍地区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为了提高医术,张奇文拜晚清秀才儒医郄秋浦、名医曹同文为师。“那时,我真正把中医的命运和前途与自己紧紧联系在一起,时刻鞭策自己做一个无愧于祖宗的中国人,对得起病人的称职医生。”不是豪言壮语,这是张奇文发自内心的独白。看病时,他视救死扶伤为天职,不遗余力为病人医治。病号出院后,仍主动上门为其复诊。碰到困难的家庭,拿出工资为其垫付医药费。那时,张奇文因医德医术兼具而受到老百姓的爱戴。1960年6月,经过层层推选,张奇文被选为“全国劳模”,出席全国文教卫生“群英会”。此后,张奇文对自己要求更高,刻苦钻研中医知识。到1978年已在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再次因为突出贡献而被评为“全国劳模”,作为全国医药科技大会代表团成员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劳模”的精神发挥至今。“看到家庭困难的病号,诊费、药费全免,有时一楼的药店一天能接到十几张免费药单。”张奇文的徒弟王家俊描述。“我每月有七八千元的退休金,儿女们也都十分出息,我不缺钱,诊所够支付员工们的工资就行。”张奇文说。毕生精力传播中医之道“作为一名老中医,我感觉肩上有沉甸甸的责任,那便是将国粹精华继续传授下去。”张奇文说。1981年—1985年,张奇文牵头与周凤梧等人主编了《名老中医之路》一书,共三辑,刊载了近现代97位名老中医的治学与成才之路。出版后,该书印刷万余册,很快被抢购一空,不得不再版。20多年过去了,张奇文认为又涌现出新一轮全国名老中医,于是,张奇文决定再编辑《名老中医之路续编》,拟于2010年出版完成。作出这个决定看似简单,而张奇文却要为此付出太多,“责任心使然”,这是老先生的解释。很多业内人士感叹于他的奉献精神。著名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93岁的邓铁涛教授称该书“是一部20世纪当代名医的‘成才史’,是历史的新分支;是一部世界独有的中医教育史;也是一本20世纪中医传奇文学,十分有价值。“ 开创中医高等教育改革办学之先河 “培养中医人才,要从少年抓起。”张奇文大胆提出这样的言论。他说,他在整理名老中医的成才之路时,悟出这样一个道理:中医学习要从少年抓起。“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扭转中医后继乏人和从业人员素质下降的局面。”张奇文说,他决定办一个中医专业少年班。要办一个中医少年班?这个党委书记(那时他任山东中医学院党委书记)是不是在胡搞?当时所有人的心中都打了个大大的问号。山东省委、教育厅、卫生厅经过反复论证,最终决定:办!第一届少年班于1985年开始招生。学员从14岁—16岁的应届初中毕业生中选拔,学制8年,预科三年,本科五年;预科阶段中,趁年轻背诵中医启蒙著作和四大经典选读,外加中医文化课;本科阶段,系统学习高等中医教育教材,临床带教,早定向跟师。据了解,张奇文创办的中医少年班在全国尚属首例。3届学生毕业后,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成了硕士生、博士生,成为可靠的中医事业接班人。他的试验成功了。有专家认为,学员从少年时期就确定牢固的专业思想,培养其对中国医药学浓厚的兴趣,使其尽早树立从医的志向,这对振兴中医是十分有效的。目前,这一培养模式在国内医药院校仍被采用。已有五届“洋中医”毕业 “中医治病确有很好的疗效,中国人代代相传,有着丰富的与疾病抗争的经验和医学文献传世,理应发扬光大。”张奇文说。在此之前,中医在国外的地位是尴尬的。在很多西方人的眼里,中医与封建政府腐败无能等量齐观,不屑一顾,把早已传到国外的中医中药看成是江湖卖艺者。“这一点让我们这些老中医觉得心痛。”张奇文说。心痛之余,他要采取一些行动。从1989年,张奇文担任山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始,至今他已先后六次应邀去澳大利亚讲学访问。“此行,让澳大利亚人开始对中医疗效有所了解,增进了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张奇文说,之后澳大利亚教育部经过反复论证,批准在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RMET)和墨尔本大学分别设立中医系和生物医学院,这成为西方国家第一个将中医药纳入正规教育的国家。张奇文还担任主编编写了《汉英中医辞典》,并写论文分析澳大利亚中医现状,提出八条建议,均被采纳。据了解,目前已有五届“洋中医”毕业。2000年,维多利亚正式通过立法,成立了维州政府中医医管局,与西医医管局有着平等的地位。此消息一公布,轰动了整个澳大利亚乃至全世界,数以万计的海外侨民无不欢欣鼓舞。《中国中医药报》报道,张奇文是“澳洲中医立法的有功之人”。他为中医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张奇文被选为澳洲中医学院特聘资深教授及澳洲全国中医药针灸学会联合会名誉会长、学术顾问,几次被挽留定居澳洲,但均被婉拒。张奇文说:“我的理想在国内。” “厅级郎中”乐为百姓消病灭灾11月28日,记者一行到达张奇文的诊所时刚过8时30分,门口的病人已排起了长队。看病热情、实惠、医术高超,这位“厅级郎中”、“平民大夫”早已名声在外。胡女士6岁的女儿得了一种顽疾,她每周带着女儿从济南远道而来看病。“每次过来张教授都给予照顾,不用挂号,先给我们看,这样不会耽误返回的客车。”胡女士说。“我们是从德州来,在这看病好得快,张教授人又好,上次带的钱不够他也照样给我们拿药。”一位农民模样的中年男子说。王家俊告诉记者,随着张教授知名度的提高,很多外地的病人都慕名而来,他一律照顾。对于特殊病号,张教授上门就诊,从不收取费用。张奇文退休后先办本草阁、慈幼堂,后办百寿堂,沉潜社区,问病乡里。他目前已年过七旬,但对待每一个病人都耐心、认真。“我的前半生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当官、做学问,现在有时间了,我要把精力放在自己终生所热爱的事业上来。”张奇文说。日前,张奇文教授又获得两项新荣誉。在第 26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上,被授予“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发展突出贡献奖”;当选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一届儿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张奇文退休后,回到潍坊,为人民群众诊治疾病。11月28日,在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赵守祥的陪同下,记者来到潍坊,对其进行采访。老人家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努力:“我这一生做过的三件事最让人欣慰:‘一老’、‘一少’、‘一世界’。‘一老’便是编辑了《名老中医之路》丛书;‘一少’就是创办的‘中医专业少年班’;‘一世界’便是将中医知识推向国外,在澳大利亚培养5届‘洋中医’。这些在全国来说都是开创性的。” 虽有那么多成就,但张奇文认为自己就是一名大夫,他的努力和终生奋斗的目标便是济世救人,他所有的努力也都和这个目标有关。 ·他刚刚当选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一届儿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他医术高超、医德高尚,两次被评为“全国劳模”;·他在全国首创“中医专业少年培训班”·他六次到澳大利亚传播中医学,使其成为第一个将中医纳入正规教育的西方国家;·他退休后为老百姓诊治疾病,被誉为“厅级郎中”、“平民大夫”。

退休人员配中草药享受的待遇包括:(1) 全国退休人员可免费领取2剂每月的中草药; (2) 重症患者,可在住院和门诊使用中草药,支付部分医保费用; (3) 残疾人收入不足的可以获得贫困救助,以改善他们的生活;(4)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草药健康教育活动,帮助老年人正确使用中草药。

茵陈原名因陈,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中医常用的清湿热、利胆退黄要药。《伤寒论》茵陈蒿汤以茵陈配栀子、大黄,用治湿热黄疸,症见身黄如橘子色、壮热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尿黄、便秘、苔黄干、脉弦数之阳黄证;《张氏医通》取茵陈配附子、干姜、甘草,用治肤色暗晦、寒盛阳虚、纳少脘闷,或腹胀便溏、口淡不渴,苔白腻,脉濡滑或沉迟之阴黄证;皆以茵陈为君药,随佐使之寒热而理黄证之阴阳。

现代药理实验,茵陈胆道汤(茵陈、栀子、柴胡、黄芩、木香、枳壳、大黄、金钱草)用于经麻醉的实验犬,具有显著的利胆作用,不仅使胆汁流量增加,还使胆汁内固形物含量明显降低。 可见,茵陈确实是一味很好的中药利胆药,可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或尿少色黄等证。

滨蒿、茵陈蒿

陶弘景谓:“今处处有之,似蓬蒿而叶紧细,秋后茎枯,经冬不死,至春又生。”古人很早以前就观察到,严冬来临时,茵陈的地上部分枯萎,但地下的根依然存活。翌年开春,前一年枯萎了的地上部分会重新萌发新芽。陈藏器《本草拾遗》因此释名道:“此虽蒿类,经冬不死,更因旧苗而生,故名因陈,后加蒿字耳。”

综合“似蓬蒿而叶紧细”“经冬不死,更因旧苗而生”等特征,结合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所附的茵陈图,可以确证,古代本草中的茵陈就是今菊科植物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

近世,本草学家经考证,认为《名医别录》所称“生太山及丘陵坂(坡)岸上”、韩保升所称“叶似青蒿而背白”(指幼苗)的茵陈,即今之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而陶弘景所称“经冬不死,至春又生”者,虽未指明出产地区,但显然为多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所以,现时全国各地通作药用的滨蒿和茵陈蒿都属于传统药用茵陈的正品。据此可谓,茵陈自古至今的药用品种是一致的。

滨蒿又称猪毛蒿,为一二年生至多年生草本;茵陈蒿又称猴子毛、羊毛茵陈、牛尾茵陈,为半灌木状多年生草本。

它们的植物性状稍有不同。滨蒿的根纺锤形或圆锥形,多垂直;茵陈蒿根分枝,常斜生。滨蒿的茎常单一;茵陈蒿茎常数个丛生。滨蒿瘦果小;茵陈蒿瘦果较滨蒿的稍大。滨蒿花期8~9月,果期9~10月;茵陈蒿花期9~10月,果期11~12月。

滨蒿生于沟边、山坡、砂砾地或盐碱地,广布于全国各地,主产于陕西、河北、山西等省;茵陈蒿生于海滩和沿海河边沙土或壤土上,少数出现于近海地区的山坡上,分布于我国东部与南部沿海省区,主产于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省。

滨蒿和茵陈蒿经加工整理后的药材,商品统称绵茵陈。 它们的生药性状极为相似,肉眼难以区分。利用显微鉴别能将两者分别。

滨蒿和茵陈蒿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如把它们统统列出来,篇幅一定很大,成分的名称很专业,读者也很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那就简单一点说吧。在滨蒿和茵陈蒿的化学成分中,具有利胆作用的成分竟不下七八种。它们中有的存在于植物生长的全过程,有的存在于植物生长的幼苗阶段,有的存在于植物的花果期,有的开始时含量较低,随着植物的生长,其含量越来越高,有的则方向相反,所有的这些有效成分都是茵陈利胆作用重要的物质基础。

现代药理实验的结果表明,茵陈除了利胆、促进胆汁分泌和退黄外,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结核杆菌等有抑制作用,还能抑制皮肤病原性真菌的生长,对流感病毒亦有抑制作用。此外,茵陈还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及利尿的功能。

怎样采收茵陈才最好

茵陈的采收季节直接影响到药用茵陈的质量。据我国古代早期本草记载,茵陈的采收季节为农历五月之后的夏季。如《名医别录》曰:五月及立秋采阴干。宋《本草图经》云:“五月、七月采茎叶阴干。”至明代,逐渐有所变化。从李中立的《本草原始》开始,已经有“三月采收于日中暴干”的记载,并说“亦有用花实者”。花实须在秋季采收。这就是说,在春季采收的幼苗或秋季采收的花果也都可作茵陈入药了。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气候跨度大,故在茵陈的采收问题上各地说法不一。 有谓“正月茵陈二月蒿,过罢二月当柴烧”者,亦有谓“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者,而《植物名实图考》则谓,“四月茵陈五月蒿”。

综合以上文献及农谚所述,古今采收茵陈,春、夏、秋三个季节都有;就茵陈的药用部分而言,则幼苗、茎叶、花实均有之。

那么,究竟何时采收为好?茵陈的药用部分,是幼苗好,还是带花实的茎叶好?它们都有什么科学依据呢?

20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曾对不同采收季节茵陈的利胆作用进行过实验比较。结果认为,有明显利胆作用的是茵陈蒿的花穗,而不是幼苗。但我国学者以茵陈的幼苗作动物实验,确证其有利胆作用;自古以来医家大量的临床病例也说明了这一点。

两家的结论看似矛盾,其实也很好解释。茵陈无论药用幼苗还是花穗,都具有利胆作用,这一点无须置疑。实验的结果之所以不同,可能各自的利胆成分不尽相同,实验时所用的剂量也可能有差异。

重要的利胆成分茵陈色原酮在头状花序中的含量以9月份时为最高,在叶中的含量以8月份时最高,4~5月的叶中含量极少,1~3月的叶中则不含。另一个利胆的有效成分蒿属香豆素则仅存在于头状花序中,且也是以9月份时含量最高。这就是日本学者认为唯茵陈的花穗和果穗具有利胆作用的依据。

我国学者从滨蒿幼苗中分得利胆作用的重要成分对羟基苯乙酮,而对羟基苯乙酮在茵陈幼苗抽茎期至花前期含量较高。茵陈幼苗中已知的利胆成分,除了对羟基苯乙酮外,还有绿原酸,而绿原酸的含量以幼苗中最高。因此,完全用蒿属香豆素和茵陈色原酮的含量多少来评价茵陈的质量并以此作为确定其采收期的依据,这是不全面,也是不恰当的。《中国药典》现在规定,茵陈可以在春季幼苗高 6~10厘米时采收或在秋季花蕾长成时采割。春季采收者称“绵茵陈”,秋季采割者称“茵陈蒿”。

也有学者认为,虽然茵陈的幼苗或花穗、果穗都有利胆作用,但究竟哪个药用部分更好,今后应继续通过严格的实验研究、多指标的对照比较和长期的临床观察来得出正确的结论。考虑到茵陈的花穗或果穗在我国古代早有应用的记载,如果二者临床效果一致的话,那么采用花穗、果穗入药是值得提倡的。因为一株花果期茵陈的总重量相当于一二十株幼苗的重量。从保护药源、节约资源的角度出发,这一点是应该也是值得考虑的。

用作食疗方法多

茵陈除了药用外,自古就有食用的习惯。李时珍曰:“茵陈昔人多莳为蔬。”又云:“今淮扬人,二月二日犹采野茵陈苗,和粉面作茵陈饼食之。”说明茵陈确实可以作菜蔬食用或用于食疗。杜甫有诗云:“棘树寒云色,茵陈春藕香。脆添生菜美,阴益食单凉”(《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洪舜俞《老圃赋》则云∶“酣糟紫姜之掌,沐醯青陈之丝。”酒糟紫姜,醋拌茵陈青苗……怎么样,勾起您食欲了吧?由此想见,古人春采茵陈幼苗入药也许就同茵陈食蔬的习俗有关。

茵陈食用的方法很多。从实用、简便两者求之,今采撷两则,以飨读者。

新鲜茵陈蒿嫩茎叶250克,白糖、麻油各适量。将茵陈去杂后洗净,入沸水锅焯透,捞出洗净,挤干水。切碎放盘中,加入精盐、味精、白糖、麻油,食时拌匀即成。此菜碧绿清香,甘甜爽口,具有利湿退黄、祛风明目的功效,适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疥疮、两目昏花、夜盲等病证。

鲜茵陈蒿10克(如无鲜品,可用干茵陈蒿5克代之),蜂蜜适量。将茵陈去杂洗净后,用冷开水适量浸泡片刻,而后去掉冷开水,再加入蜂蜜及开水,浸泡饮服。此法对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有一定的作用。

程超寰 1944 年5 月生。1966 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药学系(现复旦大学药学院)。1981 年调入上海市中药研究所药材研究室,从事药材研究和本草文献研究。2004 年退休后致力于本草文化研究。

主要著作 《苦杏仁的炮制研究》(国家“七五” 科技 重点攻关项目科研论文,内部存档)、《本草药名集成》《本草释名考订》。2005—2011 年,应邀加盟上海市执业药师协会编写组,合作编撰出版了《中国常用药品集》《国家基本药物用药手册》《社区用药手册》《上海市增补基本药物用药手册》等,在编撰的全程中,均任常务编委,是中药章节的主要撰稿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主办

中医药知识 健康 养生 资讯

零售价:RMB16元

邮发代号:82-654

文章版权归《家庭中医药》杂志所有,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摘录。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作者: 程超寰

投稿邮箱: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