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容灾技术的概念和实现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容灾技术的概念和实现毕业论文

说到容灾,先要清楚“数据备份”的概念,因为,现在很多人把备份和容灾经常放在一起讲,但实际上是两个概念。备份是为了应对灾难来临时造成的数据丢失问题。容灾是为了在遭遇灾害时保证信息系统正常运行,帮助企业实现业务连续性的目标;因此事实上容灾系统与备份系统是独立的。容灾备份产品的最终目标是帮助企业和政府应对人为误操作、软件错误、病毒入等“软”性灾害以及硬件故障、自然灾害等“硬”性灾害。按照国际标准share78,容灾的方案可以分为以下7个层级:0级:无异地备份0级容灾方案意味着仅在本地进行数据备份,没有灾难恢复计划,一旦本地发生灾难,将丢失全部的本地备份数据,业务无法恢复。1级:实现异地备份进行本地数据备份,然后将备份介质送往异地存放。异地未建容灾备份中心,没有灾难恢复计划。2级:热备份站点备份在满足1级的条件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灾难恢复计划,在异地有一个热备份站点。灾难发生后按照既定计划快速进行业务恢复,数据恢复可能会有几天甚至几周的数据丢失。3级:在线数据恢复通过网关将数据进行备份并存放至异地,制定灾难恢复计划,建立异地灾备中心,并配备部分数据处理系统及网络通信系统。通过网络切换,实现数据恢复。4级:定时数据备份在3级的基础上,利用备份软件自动定时备份至异地,并制定相应的灾难恢复计划。一旦灾难发生,利用备份中心已有资源及异地备份数据恢复关键业务系统运行。会丢失部分数据,业务恢复时间达到天或者小时级。5级:实时数据备份这一等级的方案由于既能保证不影响当前交易的进行,又能实时复制交易产生的数据到异地,这一层次的方案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类。6级:数据零丢失要求实现远程实时备份,数据零丢失;备份中心具备与生产中心一致的处理能力,可实现业务的实时无缝切换,即业务接管。 近几年,基于CDP持续数据保护技术的容灾备份方案深受关注业务连续和数据安全的医疗、商超等行业欢迎,真正的CDP技术供应商和力记易更是深受客户好评,感兴趣的话可以在网上了解下,成功接管业务、保障与连续和防范数据丢失的案例非常多。

网络容灾就是网络服务系统和网络存储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还能保障用户正常应用。现在主要的技术就是同时运行两套系统,比如一台网络服务系统服务器,一般是同样型号的两台服务器做双机,当主服务器因为某些原因当掉时,备份服务器可以顶替主服务器,继续提供相应的服务,从而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容灾备份

这实际上是两个独立的概念,备份不等于容灾,备份是保护数据,容灾是确保业务连续性。在灾备一体机出现后,这两个概念所代表的功能往往被包含在里面,所以,也造成在一些用户在采购纯软件产品时,将备份与容灾产品混为一谈,以至于厂商不知道用户到底需要备份产品还是容灾产品,或者是备份+容灾的产品。

备份是对数据进行保护,容灾是在备份的基础上,保障企业的业务连续性,从这个层面,一般将容灾划分为数据容灾和应用容灾。

数据容灾:建立一个异地的数据系统,该系统是本地关键应用数据的一个实时复制。

传统的容灾技术通常指针对生产系统的灾难采用的远程备份系统技术。随着对容灾系统要求的不断提高,现在的容灾技术包括了可能引起生产系统服务停止的所有防范和保护技术。一般来讲,一个容灾系统中实现数据容灾和应用容灾采取不同的实现技术,数据容灾的技术包括数据备份技术、数据复制技术和数据管理技术等,而应用容灾包括灾难检测技术、系统迁移技术和系统恢复技术等等。

理解教育技术概念论文

我之前在“我要毕业代写网”写过论文质量非常好,一次就给通过了而且是用支付宝担保交易的,很安全,不会定金之类的,他们是专业代写论文包含(文案定制、论文发表、职称论文、文案策划、各种毕业论文、外语互译等)方面的服务的。公司拥有强大的队伍,保质量,包通过。创一流服务,让客户满意。哦对了您可以在百度搜索哦。

教育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高校学科教学。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技术论文范文,希望你们喜欢。 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篇一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高校学科教学。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式灵活,内容丰富,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直观。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网络教学,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的教学需求。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效果的提高。还可以解决师资、设备不足等问题。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多媒体教学 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126-01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高校教学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将推动高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发生巨大的改变。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形成,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探讨问题、解答疑惑,以寻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的方法。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由单纯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自主的探究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 一、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课堂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互融合进行教学的形式。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融入到课程中,成为课堂数学的重要组成部,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幕布、音响等设备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信息,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配合声音演示出来,完成教学的过程。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 在信息化建设的今天,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 内容生动、直观 综合应用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信息来进行教学活动,解决传统教学手段难于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问题。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明了易懂,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 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堂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诱导学生分析问题,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枯燥、单调的教学形式,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课堂时间内密度大 通过课件演示,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学生能迅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减少了上课期间书写板书的时间,提高了课堂密度,在有限课堂时间内的大大增加了教学内容,有效的提升了教学效率。 二、 现代教育下的网络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过程已不在局限于课堂上。网络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高校教学之中的具体表现,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基本形式。网络教学不仅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还可以解决师资、设备不足等问题。 网络教学打破了课堂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了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虚拟课堂。网络教学是课堂教学延伸,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结合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其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的崭新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网络教学使教学资源在互联网上、全球范围共享。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网络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 覆盖面广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全球互联网已经覆盖五大洲的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 跨越时间和空间 通过网络教学,教师与学生跨越了地域产生的距离,即使师生之间相隔千里、交通不便利、不出家门,也可以完成教授与获取的教学过程。时间上更是无限制的重叠,可以任何时间进行教与学,并且可以反复进行,直到理解并接受相关知识。 (三) 信息丰富 互网络为全球网民提供了巨大的信息资源共享。通过使用互联网,全世界范围内的人们可以简单快捷的进行信息检索、交换、共享,所以互联网是一个全球性、世界级规模的图书馆。网络教学可以共享巨大且优良的教学资源,可以不断完善、丰富课知识信息,供学生下载学习。通过网络,学习者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了解、学习更多相关知识,通过分析、比较,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更益于对新知识的消化和掌握,同时培养了学生有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 师生互动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将学习过程的疑点、难点提出来,同学间可以相互探讨,也可以请老师解答,即使师生不能同时在线,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延时讨论。通过沟通、交流,既可以增近师生间、同学间的情感,也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对课程知识掌握的情况,发现并改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 结束语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水平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未来教学手段发展趋势,其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发展前景将会越来越好。诚然,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确实有它的长处,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是,现代教育技术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作为高校工作者,我们必须坚持不懈的探寻现代教育技术之路,必须紧跟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改进教学手段、开拓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党克、张卫红、张卫建:多媒体技术在辅助教学中的适当应用[J].教育科学,2005(10) [3]田屹.论信息时代的学校网络教学[J].教育技术中心2004(10) [4]李玉华、都晓梅:多媒体课件能否完全代替板书[J].北京教育,2007(11). 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篇二 浅谈教育技术资源 【摘要】随着 科学 技术的飞速 发展 , 教育 技术资源发展令世人惊叹,在 现代 教育中它们的优越性表现得越来越突出。本文从阐述了硬件资源、潜件资源、软件资源、 网络 资源、课件资源、积件资源、数据通信在教学中的 应用 以及这些教育技术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教育技术;资源;种类;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技术资源也得到飞速发展,尤其是三件(硬件、软件、潜件)资源中的软件资源即CAI课件资源、网络资源、积件资源、数据通信等发展更快,在现代教育中它们的优越性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在教学中的应用,将会使传统的教学 方法 和教学手段发生重大变化,为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条件,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教育技术资源的种类 (一)硬件资源 硬件资源是指有形的、具体的信息转换的各种教学机器或设备。硬件资源在传播活动中本身不会改变受播者的认知结构,但却能促进传播活动的发生,加速或延缓受播者的认知结构的改变,实现促进功能。硬件资源通常是以实物的形态存在。硬件资源是开展教育技术的物质基础,没有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上存储的教育信息不能呈现,或不能完整地呈现出来。磁带、磁盘、光盘上的信息,学生的感官不能直接感知;幻灯片、投影片、电影片上的信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有效地观察。 (二)潜件资源 潜件资源主要是指与教育技术相关的 理论 体系与方法等。潜件资源与硬件资源相似,它也是一种外部性的支持条件, 研究 它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教育技术的应用特点,构建一系列理论体系,从而帮助受播者快速接受信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教育技术有它的理论基础,也有自己的专门理论。潜件资源是无形的,潜在的教育、教学的心理、信息、传播、控制等的理论构想、研究成果和实施策略。潜件资源是抽象的,观念形态的东西,是在教师自身 学习 、师生的教学活动或认知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在师生的脑海里逐步形成和积累起来的,可以使部分学习者的学习经验被迁移到另一部分学习者身上,减少重复性的摸索活动。因此说潜件资源主要体现了资源的迁移功能。潜件资源是进行教育技术的关键,潜件资源决定着硬件资源的选择、软件资源的编制、媒体的优化组合、恰当运用、控制教育的进程、信息的反馈、协调学生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 (三)软件资源 软件资源是指由硬件实施而设计的教材,是教育信息及其载体。在人类的传播活动中,真正能够引起受播者的认知结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发生变化的就是软件资源,在资源中实现了改变功能。通常我们把软件资源看成是与硬件资源相应的供其使用的教材。软件资源蕴含着教育的具体 内容 ,是实施教育技术的必要条件,没有软件资源,硬件资源的工作就没有意义了,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传递任何教育信息。软件资源包括常规软件资源、 计算 机辅助教学软件资源、网络资源等。 1、常规软件资源 常规软件资源主要是指记录有教育信息的“三片两带”,即幻灯片、投影片、电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 2、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主要是指校园网、地区网、国家网、国际网等多层次远距离网上资源库。 3、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资源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资源主要是指CAI课件资源、积件资源和智能学件资源。下面只讨论课件资源和积件资源。 (1)课件资源 课件(Course ware)资源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资源。基本模式有操练与练习型、指导型、咨询型、模拟型、游戏型、 问题 求解型、发现学习型。无论那种类型的课件,都是教学内容与教学处理策略两大类信息的有机结合。即向学习者提示的各种教学信息;用于对学习过程进行诊断、评价、处方和学习引导的各种信息和信息处理;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制造学习动机,用于强化刺激的学习评价信息;用于更新学习数据、实现学习过程控制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过程的控制方法。在构成教学活动的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中,人(教师、学生)是核心。课件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习理论密切相关,是编制者思想与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课件成品后不可修改,不能由教师和学生重组改造以适应自己当前的教学。适用于事先确定的特定的教学目标与具体的教学情境。有的课件完全与教科书配套,紧扣教学大纲,紧扣某版本中小学教材,按教科书章节安排课件内容。具有整体性、固定性、特定性和封闭性。课件的运用能够按照某种学习理论和教学策略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中能起到很大作用。但由于课件是事先由教学设计确定的、有固定程序的、定型情节的、模式化的、封闭的、整体型的,决定了在教学活动中使用范围,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发挥,不适应千变万化的现实课堂教学,受到很大的局限。 (2)积件资源 积件(Integradle ware)资源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这个系统是由积件库与积件组合平台的有机结合。积件组合平台具有无需程序设计、方便地组合积件库中的各类教学资源,面向普通教师易学易用。积件库包括多媒体教学资料库、微教学单元库、网上环境资源库(网上多媒体教学资料库、网上微教学单元库、网上资料呈现方式库、网上教与学策略库)、资料呈现方式库、教与学策略库五个部分。又可分五个层次:核心层、平台层、实库层(多媒体教学资料库、微教学单元库)、虚库层(资料呈现方式库、教与学策略库)、环境库。由此可见,“积件”资源是一个大系统,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从它的素材库中调用自己所需的素材,然后利用便于操作的工作平台加以组合,也可以随时增加和完善素材库。积件资源只求 问题 解决,不象课件资源要做好一堂课。积件资源为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发挥教师的因材施教留下足够的 发展 空间。比如就海岛而言,有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下面嬉戏着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大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好看的贝壳和巨大的海龟;密林中各种海鸟和遍地的鸟蛋等,总之你所想象到的素材都尽在其中。教师可以调用教学单元库中的习题,还可以通过联网调用网上信息。这样,教师对信息的利用简直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就能以不变(积件)应万变(教学实际)。如果制作出这样的积件,一定会对 计算 机辅助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个积件单元是以解决一个问题为单位,而不是以整堂课或整章 内容 为单位,这样,不但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可以通用一个系统,就这一个单元也可以说明多个问题。如一段下雨的素质(图片、动画、电视)这一单元,不但可用在语文课中讲散文、古诗或作文意境,同样也可用在物理课中讲物态变化和落体运动,还可用在生物课中讲生态和地理课中讲气候的相关知识。这样有利于提高积件的通用性,提高效益,降低成本。 二、 教育 技术资源的关系 教育技术资源是由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潜件资源等构成,它们都是 学习 资源。 硬 件 资 源←———————媒 体 (学习资源)———————→ 潜 件 资 源 ↓ 网 络 资 源←———————软 件 资 源———————→ 常 规 软 件 ↓↓ 积 件 资 源←———————计算机辅助 教学软件———————→ 课 件 资 源 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互相依赖,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通常是一起运用的。优秀的软件资源,通过优质的硬件资源,正确的操作,适当的环境, 科学 、清晰、完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都有实体形态,潜件资源是抽象的、观念形态的东西。在加快教育 现代 化的进程中,必须加大力度进行硬件、软件、潜件三件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进行潜件资源建设,使潜件资源建设有一套 理论 ,有一个系统,有一个体系,要使潜件资源建设上水平、正常化、系统化。在潜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关系中,潜件资源是占主导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提高、改善教师和学生的潜件素质,进行教师的电教意识、理论与实践的培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 方法 。 课件资源和积件资源都属软件系统。课件资源是一个封闭的软件系统,课件资源的个性化特点使得其 应用 受到一定限制,它的形式和内容完全由课件设计者固定下来,一个人自制自用而效果良好的课件,别人用起来效果不一定好,因为他搞不清制作者的用意。要从别人的课件中摘取自己感到有用的部分,集合成一个新课件,往往技术手段不够,因此教师自己不能加以重组改造。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无论多么优秀的教育专家和高水平教师设计的课件,也只能适用于某一特定教学情境,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教学实际。因此,课件资源的通用性不强,更难以产业化。积件资源是一个完全开放的软件资源系统,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可以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进行教学。积件资源是我国学校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的新思维,它改变了教学软件资源的设计、开发与使用相互割裂的局面,使教师自己能方便地制作适合教学情境的CAI软件资源。积件资源是继第一代教学软件资源——课件资源之后的第二代教学软件资源,它不是教学资源库和多媒体著作工具的简单叠加,而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的教学信息和教学处理策略库与教学工作平台。积件库和积件组合平台是积件资源的“两翼”。积件库中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微教学单元库、网上积件资源库、资料呈现方式库和教与学策略库为师生利用积件组合平台制作教学软件资源提供了充足的素材来源,灵活易用开放实用的积件组合平台则是充分发挥师生创造性、能动性的有力工具。 三、结束语 加快实现教育技术的教学应用 研究 ,真正发挥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其工作的主要内容正如1994年教育技术的定义所描述的那样:“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因此,教育技术的丰富实践,资源内部的矛盾运动,是教育技术发展的动力,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现有教育资源的浪费,将促进教育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如果我们的教育改革有了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有了教育技术这样的教育资源的武装,就能胜利地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适应具有 中国 特色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参考 文献 : ①黎加厚《从课件到积件:我国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发展》·《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3期。 ②彭绍东《积件思想的形成与理论基础》·《中国电化教育》,1998年1期。 看了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教育技术应用论文 2. 有关教育技术学论文 3. 有关教育技术学毕业论文 4. 浅谈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论文 5.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论文

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信息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它以学习过程和信息资源为研究对象,通俗地说就是“应用技术手段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效率与效益的理论与实践”这里所说的技术包括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有形技术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物质工具,无形技术包括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过程中所运用的技巧、策略、方法,又包括其中所蕴含的教学思想、理论等。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

毕业论文中学术概念

问题一:学术论文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什么是论文 是专门针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讨论的文章。 一般讲,这个问题都是很复杂的,很大的,比较重要,或者有新发现的问题。 再大一些,可以叫做“课题”。 论文可以很多人一起完成,也可以由一个人来完成。 一般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获得都要通过论文答辩,就是导师会针对你的论文来问你一些问题,请你回答,根据你的回答和论文情况来看你是否有资格获得学位。 什么是学术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VDC 001.81、CB 7713-87号文给学术论文的定义为: 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在社会科学领域,人们通常把表达科研成果的论文称为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具有四大特点:①学术性 ②科学性 ③创造性 ④理论性 ①学术性: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学术”,所谓学术,是指较为专门、系统的学问。所谓学术性,就是指研究、探讨的内容具有专门性和系统性,即是以科学领域里某一专业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当然也有的学术问题,仅凭一个专业的知识解决不了,就会由两个或几个专业的专家联手合作研究,运用各自的专业知识,解决一个学术问题,写出学术论文。例如夏商周断代问题,单靠历史学家就解决不了,于是调集古文字学家、天文学家、考古学家等等多学科专家共同研究,再写出科学论著。学术论文从选题上说有很强的专业性。如《唐代中书门 *** 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中苏条约中的利益冲突及其解决》、《论宋太宗》等单从题目上看就有很强的专业性。相反,如《我所认识的启功先生》、《假期:少儿看电视悠着点儿》等等单从题目上看就没有专业性。 从内容上看,学术论文更是富有明显的专业性。学术论文是作者运用他们系统的专业知识,去论证或解决专业性很强的学术问题。有时候,单纯从题目上还难以判断是否学术论文,必须从内容上加以辨别。如2001年是辛亥革命90周年纪念,我国主要大报都发表社论,虽然它也谈历史问题,但主要着眼于现实,这就不是学浮论文,而是议论文、政论文。如果某个历史学专家从历史学的角度研究辛亥革命的某个问题就是学术论文了,如《历史研究》2002年第一期发表的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源的文章《张汤交谊与辛亥革命》,分析立宪派的两位代表人物张謇与汤寿潜在辛亥革命时期在各项革新事业中的贡献,这就是学术论文了。再如关于破除迷信的论题,可以写成政论文或思想评论,但如果由一位地理学家运用地理知识去论证“风水术”的古代科学与封建迷信并存一体的特点,这就不是一般议论文,而是学术论文了。如果从心理学角度剖析“算命术”和“占卜术”,也很可能成为一篇心理学专业性较强的学术论文。所以从内容上看是否有明显的专业性是学术论文和一般议论文最重要的区别所在。 从语言表达来看,学术论文是运用专业术语和专业性图表符号表达内容的,它主要是写给同行看的,所以不在乎其他人是否看得懂,而是要把学术问题表达得简洁、准确、规范,因此,专业术语用得很多。 ② 科学性: 科学性是学术论文的特点,也是学术论文的生命和价值所在。开展学术研究,写作学术论文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从而促进科学的繁荣和发展,这就决定了学术论文必须具有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就是指研究、探讨的内容准确、思维严密、推理合乎逻辑。 学术论文要做到科学性,首先是研究态度的科学性,这就是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我们要以严肃的态度、严谨的学......>> 问题二:什么是学术专著,什么是学术论文 根据学术论文的长短,又可以分为单篇学术论文、系列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三种。一般而言,超过4―5万字的,可以称为学术专著。 学术论文的分类 依据撰写者的不同情况、不同要求或社会需要,以及论文载体,学术论文可以分为: 投稿论文 研究人员写给学术期刊、杂志或学术出版社要求发表的文章。 命题论文 上级领导部门根据社会的需要提交给科研人员的研究项目文章,或者由指导教师提交给研究生、大学生的研究课题文章。 毕业论文 一般指由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本科生)撰写的论文。 学位论文 一般指由要求授予学位的人(硕士或博士)撰写的论文。 后两类可以说主要是指高等院校不同层次的学生所撰写的论文。 计算机软件论文 以上分类主要是根据以纸质为载体的论文。根据学术论文的载体,还有计算机磁盘存储格式的论文,可提交电子期刊(章丘马浩书法工作室) 出版,如《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网络版) 。这类论文包括一般图文式的论文外,还有计算机软件论文(储量较多的叫计算机软件著作)。目前,许多报纸、杂志都在向电子版过渡,今后,虽然电子版不能取代纸质版载体,但它将成为报刊杂志的主要载体。 问题三:学术论文的特点有哪些 1.学术性 所谓学术是指较为专门的、有系统性的学问,学术论文是学术成果的载体,它的内容是作者在某一科学领域中对某一课题进行潜心研究而获得的结果,具有系统性和专门性,而不是点滴所得。学术性可以体现在推翻某一学位领域中的某种陈旧的观点,提出新的见解; 可以是将分散的材料系统化,用新的观点或新的方法加以论证得出新的结论; 还可以在某个学科领域中经过自己的观察、调查、实验,有新的发现、发明或创造。 2.理论性 学术论文应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要提示事物的本质,反映客观规律。在写作中,作者须用大量的可靠材料,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本质的东西加以剖析,对规律性的进行探讨。这就要求作者不仅要对所研究的对象有全面的认识,而且还要通过论证、阐发, 将自己的发现和认识提高到理论的高度。 例 :网络对人际传播的影响 3.科学性 学术论文的科学性,主要是指作者能用科学的思想方法进行论文,并得出科学的结论。它要求作者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对待研究工作,尊重客观实际,坚持实事求是。科学性是学术论文的灵魂,没有科学性的“学术论文”是没有生命力的。 问题四:学术论文的科学性指的是什么 逻辑上不能出现错误。 对学术进步,有促进作用 问题五:学术论文界说是什么 对一种学术论文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外延,给予确切、简要的说明,通俗的说就是准确的下个定义! 问题六:学术性论文是什么意思 我不知道我找对了没有,希望对你有帮助吧!第五章学术性论文的写作1.学术论文的含义:简称论文。论文是对自然、社会、人文科学诸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学术论文是学术研究的结晶,不是一般的学习心得、体会或收获报告。是对某一学科领域科学规律的揭示,是某些现象的直录与材料的罗列,事件经过的描述。是对研究对象做进一步探求与思考的结果,不是对他人研究成果的重复。论文一般运用各种事实与材料,来引述、分析、论证研究者的新发现与新见解。2.学术性论文的特点:1)科学性:论点成立,论据充足,论证富有逻辑。2)创见性:新发现。或在原有成果基础上开拓、加深。是独立思考与分析的结果。3)专业性:是对某一问题的专门研究。专业性强。1. 学术性论文的写作:1)确立范围:如现代文学2)主攻方向:如张爱玲小说3)搜集资料:如张爱玲研究前期成果4)阅读整理:讨论实践5)发现问题与已有心得的整合:讨论实践6)确定主论:如张爱玲小说“荒凉”之探7)拟定提纲:前期成果在“荒凉”研究上的缺失。“荒凉”之源:国事,家事,人事。“荒凉”的美学效应。8)撰写成文:例:21世纪中国美学:抵抗“散文化”(节选 杨春时 北京社会科学01.4)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崛起,现代性却已叩响中国大门,一个不同于英雄时代的“散文化”时代已然来临。在“散文化”的冲击下,传统审美理想逐渐瓦解,崇高精神开始沦落。王朔调侃传统价值,《废都》撕破理性的面纱,“新写实”直面平庸人生,都预示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在这一情势面前,实践美学作为一种“前现代”理论,其理论缺陷和历史局限便暴露出来:它强调审美的集体性、物质决定性、理性和现实性,而忽视了审美的个体性、精神性、超理性和超现实性;作为一种理性主义美学,它无法回答人的个体生存意义问题,不能抵抗现代性带来的“散文化”倾向,因而失去了历史合理性。现代人的生存境域要求美学作出不同于传统理性主义的解答。新世纪中国美学必须回应“散文化”的挑战,在新世纪,对于以“后实践美学”为代表的中国现代美学来说,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回应现代性的挑战,抵抗“散文化”,为现代人寻求精神超越的途径。首先,它必须适应现代人的生存状况,立足个体存在,亦即摈弃传统美学包括实践美学的哲学出发点―――集体性存在(社会实践等),确立以“生存”为基本范畴的哲学基点,把审美作为个体生存的超越形式和体验形式。 其次,它必须关注现代人精神世界的冲突,确立审美的超物质的精神性。 再次,它必须突破理性主义哲学,承认人的非理性和超理性方面,肯定审美的超理性。 复次,它必须满足现代人的形上需要,肯定审美的超越性。 最后,现代美学必须加强批判性,这是现代审美的批判性决定的。传统美学肯定现实,把审美当作装饰。而现代审美转向对现实的批判,优美和崇高不再是基本范畴。 面对“散文化”的威胁,美学家应当奋起抵抗。如果我们在现代性的冲击面前麻木不仁,就会无力抵挡“散文化”并最终被历史所抛弃。21世纪的中国美学要与世界美学同步发展,就必须从自己的现代生存体验中提炼出美学思想,在同“散文化”的斗争中建立自己的现代理论体系。 问题七:好的学术论文具有哪些特点 以医学学术论文为例子,好的学术论文具备以下特点: 按医学论文来源分类: 分为原着(包括论着、着术及短篇报道)和编着(包括教科书、参考书、专着、文献、综述、讲座、专题笔谈、专题讨论等)两类; 按论文写作目的分类为: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两类; 按医学学科及课题性质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等四类; 按论文的研究内容分:实验研究论文、调查研究论文、实验研究论文、资料分析论文、经验体会论文五类; 按论文的论述体裁分为:论着、文献、综述、述评、讲座、技术与方法、个案报告和医学科普论文等。所以,作者必须根据自己研究工作和研究资料的内容,选择相应体裁的论文表达形式。 每一项实验或者临床观察,均应有严密的计划和步骤。在应用严密的操作和相关的程序当中,更不允许随意更改自己的科研设计和论证。专家经常看到许多作者写文章时,经常使用,可能,大概,估计,或者数据没有经过统计便说有明显的疗效等,这些用词都是不严谨的。 来源:查尔斯沃思论文润色 问题八:学术论文基本内容的写作要求是什么? 撰写论文必须详尽地占有资料,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论文写成,可能要搜集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字的资料。资料是论文写作的基础,没有资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研究无从着手,观点无法成立,论文不可能形成。所以,详尽地占有资料是论文写作之前的另一项极重要的工作。中国期刊库上有很多论文可以免费参考的,我建议您去看看,选择些自己所需要的。 问题九:学术论文的“查重”是什么? 论文查重是对你论文通过论文才数据库比对查重是否存在重复率 论文查重就是查重你的论文的相似度的 现在高校对论文查重是很严格的 学生也通过自己在网上找个人论文查重软件进行自检 基本常使用的而另外查重软件是用PAPer-Rater论文查重软件

关于毕业论文的概念和作用

大学生活要接近尾声了,大学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正规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毕业论文怎么写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毕业论文的概念和作用,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概念:

毕业论文是按照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在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结合专业学科领域中的某一问题或现象,在调查与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科学分析与论证,由学生独立撰写的科技论文。

撰写毕业论文是在校大学生学习期间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按教学计划要求,本科生学完全部课程,成绩合格者,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毕业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

作用:

教师通过指导毕业论文写作,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资料查阅归类、调查研究、实验设计、数据整理、现象分析等方面的能力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科技写作能力。同时,写作毕业论文也是教学部门为保证教育质量,促进教育水平提高对学生学习成绩与综合素质的一次全面考核,亦为学生今后更好地胜任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毕业论文选题的意义和作用

所谓选题,顾名思义,就是选择毕业论文的题目,也就是说,在撰写毕业论文之前,要选择要研究论证的问题。这里首先要了解话题、话题、话题3个概念。学科、专题和专题属于学术问题中的一个课题,但课题通常是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其研究范围要比专题大得多,一个课题可能包含多个题目;标题是指标题,研究范围略大于。和同一个题目,你可以选择很多具体的题目来写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写作从提问开始,即从选题开始,选题过程实际上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准备,伴随着毕业论文材料的收集过程。选择进行研究,包括调查、实验、测试、分析数据,形成自己的思路;然后起草提纲或设计方案;最后,写出论文或图纸设计图纸和设计规范,并加以修改,这是一个紧密联系、一个环节、一个系统工程。通过选题,可以看出作者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水平。爱因斯坦曾经说过:“面对科学,问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正确恰当的选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毕业论文写作具有重要意义。

1. 选题为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提供了保证

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其中离不开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毕业论文的题目无论是学生自己拟定的,还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的,或是经院(系、所、教研室)下达的,都离不开一个“选”字,都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经过反复思考,相互比较后才能确定下来。自己选择的题目会更好地鼓舞激励自己,这样由对选题的最初认识到以后的不断发展,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最终才会获得一个较好的研究成果。

选题绝不是仅仅给毕业论文定个题目和划定个范围这样简单,选择毕业论文题目的过程,就是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毕业论文题目一旦确定后,学生就应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大致的轮廓。毕业论文的选题有意义,写出来的毕业论文才会有价值,否则,即使花费了再多的时间和精力,毕业论文写得主题很突出,结果很合理,语言很流畅,格式很规范,从表面上看是一篇很不错的毕业论文,但也不会有积极的效果和较高的价值。

2. 选题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

学生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题,有利于扬长补短,弥补某个方面知识和技能储备不足的缺陷,并且做到有针对性、高效率地获取相关知识,利于早出成果。通过选题,学生对自己所要研究的对象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为下一步深入开展研究奠定了基础。在一定意义上来说,选题规划了毕业论文写作的蓝图,确定了毕业论文的研究角度和规模,决定了毕业论文写作乃至该项研究工作的.方向和最终可能取得的成果。

3. 选题有助于学生研究能力的提高

大学生在校期间学过的知识很多,但知识并不等于能力,学生的研究能力相对还比较弱,研究能力要在应用知识的实践中,即在科学研究的实践中自觉地培养和锻炼才能得到提高。选题是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实践迈出的第一步,选题前,要对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进行研究,查阅整理一些相关材料,有侧重地深化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从而使自己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归纳演绎、联想发挥等方面的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4. 选题可使毕业论文写作顺利地完成

选择难度和合适的题目大小可以保证毕业论文写作的顺利进行。如果选题过于困难,学生就很难完成;如果题目太小太简单,就达不到写论文的目的。

总之,选题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初始阶段,也是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果将直接影响毕业论文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毕业论文应紧紧围绕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探索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因此,选择一个好的主题是毕业设计的关键。

实验研究论文的概念

简介针对某一个(些)问题、现象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并得到有意义结论的文章。研究性论文的写作要求:

(一)题名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三)摘要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论文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理论性文章,是在根据已有的研究文献来建构理论的这类文章。写好理论文章,首先要了解理论文章的性质特点。理论文章是为了研究某个理论问题、论述某个道理、发表个人见解而写的文章,是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手段。诸如评论、杂文、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等都是理论文章的范畴。实验型论文写作的前提是实验。所谓实验,又叫科学实验,就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运用相应的物质手段(实验仪器、设备等),主动干预或控制对象,模拟自然现象或自然过程,以便在典型环境中或特定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一种探索活动。科学实验的构成要素是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手段,三者缺一不可。科学实验的过程,就是实验者借助于实验手段,使实验对象发生预定变化的过程。科学实验作为一种独立的实践形式,是伴随着近代实验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逐渐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科学实验的直接目的不是为了生产物质产品,而是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说,深化对某一客观事物的认识。描述性论题主要是描述一个相关的事实,然后再进行一些事情的证明,主要是用一些论据来证明你这个论题正确的,而且需要满足一定的过程。主要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有分析问题。只要通过答辩,然后把这篇论文写完整就可以通过了。第一:毕业设计论文是高等学校教学计划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对于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教学阶段。第二:设计论文的含义是指大学生的毕业设计论工不仅实现了理论同实践的密切结合,而且与教学和科研以及生产相相互结合的过程。第三:另外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也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次育的重要途经,是学校在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过程中十分特殊的一个环节。

科技论文在情报学中又称为原始论文或一次文献,它是科学技术人员或其他研究人员在科学实验(或试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以及人文艺术研究领域的现象(或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综合的研究和阐述,进一步的进行一些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总结和创新另外一些结果和结论,并按照各个科技期刊的要求进行电子和书面的表达。一是学术性:学术性是科技论文的主要特征,它以学术成果为表述对象,以学术见解为论文核心,在科学实验(或试验)的前提下阐述学术成果和学术见解,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探索科技领域中的客观真理,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术性是否强是衡量科技论文价值的标准。 二是创新性:科技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研究的,并在科学理论、方法或实践上获得的新的进展或突破,应体现与前人不同的新思维、新方法、新成果,以提高国内外学术同行的引文率。 三是科学性:论文的内容必须客观、真实,定性和定量准确,不允许丝毫虚假,要经得起他人的重复和实践检验;论文的表达形式也要具有科学性,论述应清楚明白,不能模棱两可,语言准确、规范。

测绘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论文

测绘科技信息工作在波澜壮阔的测绘体制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测绘科技论文3000字,仅供参考!

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的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对数字地球和现代测绘科技的深入分析,对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的发展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供同行探讨。

[关键字] 数字地球 现代测绘 科技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码] C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2-117-1

0引言

所谓的数字地球也即是指一个用地球坐标为依据,同时具有多分辨率的海量数据以及多维显示的地球虚拟系统。数字地球看成是"对地球的三维多分辨率表示、它能够放入大量的地理数据"。而现代测绘科技则是以计算机技术和光电技术以及网络通讯技术,同时加上空间科学和信息科学为基础的科学技术,而随着全球定位系统的不断完善,以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核心,并且将地面原有的特征点以及界线都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置信息,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之用,从而为社会的生产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当前社会的各领域和行业中,各种技术和理论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还涌现出了大批先进的技术和理论,而在当前的数字地球和测绘科技中也不例外,随着大量先进技术以及理论在数字地球和测绘科技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数字地球和现代测绘科技的水平,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就数字地球和测绘科技的实际情况而言,其中还存在着一些较为严峻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数字地球和测绘科技的发展,还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本文从测绘学的现代发展出发,对数字地球和现代测绘科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对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的发展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使同行相互探讨共同提高,进而为我国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测绘学的现代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也不断提高,因此人们迫切的需要加深对地球的认识,从而才能够更好的改造自然,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测绘学是人类认识自然和认识地球的重要手段,随着测绘学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认知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尤其是随着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在测绘领域中也加大了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力度,从而使得现代测绘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达到了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而利用现代测绘学将测绘我国的地图就能够大幅度缩短工期,从而解放了许多劳动力,进而有效地节约了成本。

今天,光缆通讯、卫星通讯、数字化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使测绘产品从单一纸质信息转变为磁盘和光盘等电子信息,产品分发可从单一邮路转到"电路"(数字通讯和计算机网络传真),测绘产品的形式和服务社会的方式由于信息技术的支持发生了很大变化,实现了信息化的发展。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所有制成份和运行体制的改革,需要开放民用国家测绘产品;从技术方面看,西方国家卫星测地技术可制作全球几乎任一地区1m分辨率(相当1∶1万比例尺)的地图,卫星上的GPS又可将这种地图纳入全球参考框架和转换为他们的国家坐标系,中、小比例尺国家地图的保密价值已大大降低;对于军事敏感的重力数据,卫星重力技术所发展的低阶全球重力场模型已足够用于他们的远程战略导弹发射。

2数字地球和现代测绘学

地球上一切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空间位置,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所需要的信息绝大部分(约80%)都与地理位置相关。中国21世纪议程62个优先发展项目中,约有40个需要建立或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是利用海量地理信息(即地球空间数据)对地球所做的多分辨率、3维数字化描述的整体信息模型,便于人类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合理使用,为人类认识、改造和保护地球提供一种新的手段,这里在数字地球的概念中突出显示了地理坐标的框架作用,因此NSDI是数字地球的基础设施,要求提供(地球)空间数据框架,包括大地测量控制框架(国家定位网和重力控制网)、数字正射影像、数字高程模型、道路、水系、行政境界、公共地籍等基础地理数据集。在此框架上加载各类地球自然信息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等一切所需要和感兴趣的人文信息。为数字地球提供上述地球空间数据框架是测绘业本身的"专职",但又对测绘学提出了更高层的技术要求。

3测绘学和地球空间信息学

在本文第一部分已谈及测绘学在新的技术进步推动下的现代发展趋势。

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看,测绘学本质上就是一门关于地球空间信息的学科,传统的测绘受地面测量技术、时空尺度和精度水平以及投入的局限,其产品主要是单一的地形图和在地形图基础上编绘的专用地图。它不能反映、至少不能及时反映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大范围和全球变化。其产品制作周期长,已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和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多种需要。信息技术加快了人类社会的运行速度。

测绘学应该是提供人类生存空间自然环境及其变化信息的学科,它的学科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界定测绘学的含义,已是世界各国测绘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于是从90年代开始,国际上将测绘学(Surveying and Mapping)更改为一个新词,以准确反映学科实质,Geomatics一词由此应运而生。随后,有关Geomatics的提法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是地学界成为热门话题,由于对其含义理解不同,其中文译名也是五花八门,现在将它译成"地球空间信息学",已基本得到认同。不管人们对Geomatics的含义如何理解,但根据ISO的标准定义和国际测绘联合会(IUSM)对"测绘学"的定义,两者的含义是基本类同的,只不过Geomatics所涉及的地球空间信息的范围更宽一些。Geomatics更准确地描述了测绘学在现代信息--通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地球空间信息的极大需求的特点,因而发展和提高了测绘学的研究和工作领域,符合现代测绘学发展的实际。

4结束语

随着这些测绘技术以及测绘理论的应用,使得现代测绘科技水平得到了有效地提高,从而为帮助人们认识地球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本文对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的深入分析,同时加上对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发展的详细阐述,相信读者对其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而言之,数字地球与现代测绘科技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现代测绘的水平,还必须要加大对其的分析研究力度。

如何促进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事业快速发展

[摘要]"十二五"期间为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构建数字中国,监测地理国情,发展壮大产业,建设测绘强国。刚召开的党的明确指出要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硬件、软件的两手共同发展,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事业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走向,结合经济发展的动态,科学谋划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的发展蓝图,丰富测绘地理信息的资源,加大开发力度,加快实现自主创新的脚步,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测绘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字]测绘 地理信息 科技事业 发展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114-1

0 引言

测绘工作国家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前提保障性工作,是一个国家地信信息产业的基础组成部分。它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各种专题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信息,其成果是进行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农田建设、能源、交通、水利等大型工程建设、城乡规划建设、土地开发利用、重大灾害监测预报和科学研究、国防建设以及国家宏观管理决策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从八十年代初期,测绘业开始着手对传统测绘手段和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开展了数字化测图、机助地图制图、地图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GIS)、人卫激光测距(SLR)、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遥感(RS)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尽管我国测绘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其整体技术水平同国际测绘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远远满足不了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主要表现在: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尚未解决,完整的数字化测绘生产技术体系尚未形成;测绘生产中生产速度慢、更新周期长、产品形式单一、地图印刷质量较低等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测绘基础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尤其是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等领域,从而严重影响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测绘信息综合开发应用水平较低,测绘高新技术集成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较弱,参与全球问题的国际合作研究尚待进一步拓展。 本文就如何促进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事业的发展做以下建议。

1 积极推进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

第一,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强对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改造和优化升级,积极开展各级各类专题数据库建设。将基础地理信息更新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紧研究建立新形势、新技术条件下的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机制,加快信息更新步伐,切实提高基础地理信息的现势性。第二,加强各级各类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整合,积极推进各级测绘部门之间以及测绘部门与有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不同数据源、不同类型、不同尺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集成应用。第三,尽快形成中央和地方测绘部门分级管理、标准统一、种类齐全、互联互通的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为实现测绘部门基础地理信息快速传送和充分利用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2 创新思维,以新的理念引领测绘地理信息转型发展

测绘地理信息人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勇敢地举旗亮剑,提出24 字总体战略,成为测绘地理信息发展新坐标。新理念的形成,让我们突破传统思维的桎梏,实现了由“测绘”向“测绘地理信息”的嬗变;让我们更加与时俱进,推动数字中国向智慧中国迈进;让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测绘工作模式,开辟了地理国情监测新领域;让我们加快转变发展模式,真正实现了公益性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和地理信息产业两条腿走路。只有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惯性思维的束缚,才能形成测绘地理信息文化“快”的灵魂、“干”的精神、“好”的品质,才能发扬好“热爱祖国、忠诚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测绘地理信息精神。

3 加强测绘科技人才资源建设

人才是科技创新和竞争制胜之本,没有人才就没有创新。一流的学术思想、一流的技术成果,需要有一流的人才。测绘科技人才资源建设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千方百计稳定现有科技人员,增强科研与生产单位对人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二是有计划地引进和培养优秀测绘科技人才,逐步开展成绩优异高级工程师的选拔评审,充实和壮大测绘科技创新队伍;三是培养和造就一批科技经营管理人才,提高测绘科技创新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管理水平。建立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机制,鼓励测绘生产单位设立特聘专家岗位,吸引优秀人才进入测绘生产一线;鼓励职工开展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活动,并作为职工个人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通过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建设、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以及在科技项目立项、评审和验收中设置人才培养指标等方式,培养造就一支由科技领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科技创新骨干和基层单位技术骨干等组成的测绘科技人才队伍。

4 加强基础研究和软科学研究

跟踪国际测绘学科前沿,发展测绘科学技术理论和方法,积极开展现代大地测量理论和地球动力学、新型数字摄影测量和遥感机理、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空间信息网格理论与技术等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增强测绘科技持续发展的后劲。结合测绘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测绘软科学研究,用以指导测绘管理实践,重点加强测绘发展战略、测绘管理理论、测绘管理体制、测绘法律法规、测绘统计指标体系、测绘工程设计管理以及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政策等方面的研究。

5 总结

坚持以测绘信息化带动测绘事业发展全局,促进测绘工作在完善体制机制、科技自主创新、快速传送信息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全面提高测绘部门的利用、监管、保障和服务水平。以推进国家信息化发展全局为着眼点,以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为重点,以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加快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健全测绘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地理信息的获取实时化、处理自动化、服务网络化和应用社会化,显著提高测绘行政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大力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更加有力的测绘保障。

参考文献

[1]记者,周湛.推动地理信息新型服务业态大发展[N]. 中国测绘报. 2011-06-03.

[2]把握大好机遇努力奋发作为全力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再上新台阶[N]. 中国测绘报. 2011-12-20 (002).

[3] 本报记者 徐红. 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步伐加快[N]. 经济日报. 2010-01-25.

测绘学的发展在世界上古史时代,就有利用测绘学智丽尼罗河泛滥后农田边界整理的传说。公元前7世纪,管仲在其所著《管子》一书中已收集了早期的地图27幅。公元前5世界至3世纪,我国已有利用磁石制成最早的指南工具“司南”的记载。公元前130年,西汉初期便有了《地形图》和《驻军图》,为目前所发现我国最早的地图。学科分支摄影测量学 普通测量学 大地测量学 工程测量学 地物波谱学 遥感技术 海洋测绘 地图学 研究测定和推算地面点的几何位置、地球形状及地球重力场,据此测量地球表面自然形状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分布,并结合某些社会信息和自然信息的地理分布,编制全球和局部地区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专题地图的理论和技术学科。又称测量学。它包括测量和制图两项主要内容。测绘学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城乡建设规划、国土资 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工作中,必须进行土地测量和测绘各种地图,供规划和管理使用。在地质勘探、矿产开发、水利、交通等建设中,必须进行控制测量、矿山测量、路线测量和绘制地形图,供地质普查和各种建筑物设计施工用。在军事上需要军用地图,供行军、作战用,还要有精确的地心坐标和地球重力场数据,以确保远程武器精确命中目标。发展简史 测绘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的测绘技术起源于水利和农业。古埃及尼罗河每年洪水泛滥后,需要重新划定土地界线,开始有测量工作。公元前21世纪,中国夏禹治水就使用简单测量工具测量距离和高低。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的埃拉托斯特尼采用在两地观测日影的办法,首次推算出地球子午圈的周长,也是测量地球大小的弧度测量方法的初始形式。724年中国唐代的南宫说等人在张遂(一行)的指导下,在今河南滑县至上蔡实测了约300千米的子午弧长。并在滑县、开封、扶沟、上蔡测量同一时刻的日影长度,推算纬度1°的子午弧长,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弧度实测。1617年荷兰的W.斯涅耳首创三角测量法进行弧度测量,克服了在地面上直接量测弧长的困难。1687年英国I.牛顿根据力学理论,提出地球是两极略扁的椭球体。1690年荷兰C.惠更斯也提出地球是两极略扁的扁球体。后为法国在南美洲和北欧进行的弧度测量所证明。结束了历时半个世纪的有关地球形状的争论。1743年法国A.C.克莱罗发表《地球形状理论》,奠定了用物理方法研究地球形状的理论基础。1849年英国Sir G.G.斯托克斯提出利用地面重力的测量结果研究大地水准面形状的理论。1945年苏联M.S.英洛坚斯基创立了研究地球自然表面形状的理论,并提出“似大地水准面”的概念。测绘学是技术性学科,它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测量方法和仪器工具的创造和改革。17世纪以前,人们使用简单的工具,如绳尺、木杆尺等进行测量,以量测距离为主。17世纪初发明了望远镜。1617年创立的三角测量法,开始了角度测量。1730年英国的西森制成第一架经纬仪,促进了三角测量的发展。1794年德国的C.F.高斯发明了最小二乘法,直到1809年才发表。1806年法国的A.-M.勒让德也提出了同样的观测数据处理方法。1859年法国的A.洛斯达首创摄影测量方法。20世纪初,由于航空技术发展,出现了自动连续航空摄影机,可以将航摄像片在立体测图仪上加工成地形图,促进了航空摄影测量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起,测绘技术朝着电子化和自动化发展。1948年起各种电磁波测距仪出现,克服了量距的困难,使导线测量得到重视和应用 。大约与此同时,电子计算机问世,加快了测量计算速度,改变了测绘仪器和方法,出现了解析测图仪,促进了解析测图技术的发展。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后,在测绘学中开辟了卫星大地测量和航天摄影测量新领域。随后发展起来的甚长干涉测量技术、惯性测量技术,使测绘学增添了新的测量手段。学科分支测绘学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球及其表面形态。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大地测量学、普通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海洋测绘和地图制图学等分支学科。大地测量学 研究和测定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球重力场,以及地面点的几何位置的理论和方法。普通测量学 研究地球表面局部区域内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的理论和方法。局部区域是指在该区域内进行测绘时,可以不顾及地球曲率,把它当作平面处理,而不影响测图精度。摄影测量学 研究利用摄影机或其他传感器采集被测物体的图像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和分析,以确定被测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并判断其性质的理论和方法。测绘大面积的地表形态,主要用航空摄影测量。工程测量学 研究工程建设中设计、施工和管理各阶段测量工作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为工程建设提供精确的测量数据和大比例尺地图,保障工程选址合理,按设计施工和进行有效管理。海洋测绘 研究对海洋水体和海底进行测量与制图的理论和技术。为舰船航行安全、海洋工程建设提供保障。地图制图学 研究地图及其编制的理论和方法。地图绘制 地图出现于上古时代,那时人类从事生产和军事活动产生了对地图的需要。考古工作者曾挖到公元前25世纪至前3世纪画在或刻在陶片、 铜板或其他材料上的地图。据文字记载,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地图已用于地政、军事和墓葬等方面。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学者埃拉托斯特尼最先在地图上绘制经纬线。168 年,中国西汉绘制在帛上的地图(1973年湖南省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已注意到比例尺和方位。150年古希腊的C.托勒密所著《地理学指南》一书 ,提出了地图投影法。265年,中国西晋的裴秀总结出制图六体的制图原则,从此地图制图有了标准,奠定了中国古代制图的理论基础。17世纪起,西方一些国家用三角测量法进行大地测量,根据实地测量结果绘制国家规模的地形图,这些地形图有准确的方位、比例尺和较高的精度。中国清康熙四十七年至五十七年(1708~1718)完成的《皇舆全图》,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以实地测量结果绘制的地形图。20世纪初兴起的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加上照相平板彩色胶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地图制图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地图制图正向计算机辅助制图方向发展。

对测绘学和他的一个孩子的描述——测绘学概论论文姓名:*** 学号:2007******** 学院:测绘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班主要词:测绘 历史 发展 分类 大地测量学摘要:测绘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测绘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球,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逐步深化,要求精确测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从而促进了测绘学的发展。测绘学主要分为:1、大地测量学 2、摄影测量学 3、地图制图学 4、工程测量学 5、海洋测绘学。大地测量学的基本目标是测定和研究地球空间点的位置、重力及其随时间变化的信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国家安全、以及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研究等提供大地测量基础设施、信息和技术支持。引言:进入大学,进行了一学期的测绘学概论的学习,教授们的讲解都很精辟,从中,我对测绘学有了大致地了解。下面,我就一学期所学、所得从测绘的发展、分类等方向以及大地测量方面进行一下小结。测绘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测绘技术起源于社会的生产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测绘学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是:研究实体(包括地球整体、表面以及外层空间各种自然和人造的物体)中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各种几何、物理、人文及其随时间变化的信息的采集、处理、管理、更新和利用的科学与技术。测绘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球,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逐步深化,要求精确测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从而促进了测绘学的发展。因此测绘学可以说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科学。测绘学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地图,地图的演变及其制作方法的进步是测绘学发展的重要标志。测绘学获取观测数据的工具是测量仪器,测绘学的形成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测绘方法和测绘仪器的创造和变革。测绘仪器的发展经历了早期游标经纬仪到小平板仪、大平板仪、水准仪、航空摄影机、摆仪、重力仪、电磁波测距仪、激光测距仪、解析测图仪以及现代的自动绘图机。随着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测绘学这一古老的学科在这些新技术的支撑和推动下,出现了以“3S”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测绘科学技术,使测绘学科从理论到手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测绘学中出现了3S新技术,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3S技术的集成,是GPS、RS、GIS技术的发展,并走向集成,是当前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在3S技术的集成中,GPS主要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的空间位置;RS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大面积地表物体及其环境的几何与物理信息,以及它们的各种变化;GIS则是对各种来源时空数据的综合处理分析和应用的平台。测绘学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很高的地位。测绘学在科学研究中是不可缺少的,它在探索地球的奥秘和规律、深入认识和研究地球的各种问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测绘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是广泛的,在经济发展规划、土地资源调查和利用、海洋开发、农林牧渔业的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各种工程、矿山和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必须进行相应的测量工作,编制各种地图和建立相应的地理信息系统,以供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决策使用;在现代国防建设中,为建立国家边界及国内行政界限,测绘空间数据库和多媒体地理信息系统不仅在实际疆界划定工作中起着基础信息的作用,而且对于边界谈判、缉私禁毒、边防建设与界限管理中均有重要作用;另外,社会发展也是离不开测绘学的,社会发展的大多数活动是在广袤的地域空间进行的。政府部门或职能机构既要及时了解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的分布特征与资源环境条件,也要进行空间规划布局,还要掌握空间发展状态和政策的空间效应。测绘学科的现代化发展促使测绘学中出现了若干新学科,例如卫星大地测量(或空间大地测量),遥感测绘(或航天测绘),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等等。但按照传统的学科分类,测绘学主要分为:1、大地测量学 2、摄影测量学 3、地图制图学 4、工程测量学 5、海洋测绘学。20世纪地球科学进步的一个突出标志是人类开始脱离地球,并将得到的数据和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以地理信息系统形式存储、管理、分发、流通和应用。通过航空航天遥感(包括可见光、红外、微波和合成孔径雷达)、声呐、地磁、重力、地震、深海机器人、卫星定位、激光测距和干涉测量等探测手段,获得了有关地球的大量地形图、专题图、影像图和其他相关数据,加深了对地球形状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的了解及对固体地球、大气、海洋环流的动力学机理的认识。利用对地观测新技术,不仅开展了气象预报、资源勘探、环境监测、农作物估产、土地利用分类等工作,还对沙尘暴、旱涝、火山、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展开了科学研究,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科技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为地球科学的研究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它的贡献。下面就来具体介绍一下大地测量学。大地测量学的基本目标是测定和研究地球空间点的位置、重力及其随时间变化的信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国家安全、以及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研究等提供大地测量基础设施、信息和技术支持。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是:(1)建立和维护高精度全球和区域性大地测量系统与大地测量参考框架;(2)获取空间点位置的静态和动态信息;(3)测定和研究地球形状大小、地球外部重力场及其随时间的变化;(4)测定和研究全球和区域性地球动力学现象,包括地球自转与极移、地球潮汐、板块运动与地壳形变以及其它全球变化;(5)研究地球表面观测量向椭球面和平面的投影变换及相关的大地测量计算问题;(6)研究新型的大地测量仪器和大地测量方法;(7)研究空间大地测量理论和方法;(8)研究月球和行星大地测量理论和方法,牙研究月球或行星探测器定位、定轨和导航技术,构建月球或行星坐标参考系统和框架,探测月球和行星重力场。现代大地测量学主要有以下六个特点:1、长距离、大范围 2、高精度 3、实时、快速 4、“时间维” 5、地心 6、学科的融合。大地测量学是测绘科学与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数字中国和数字区域的几何和物理的基础平台,它通过将各种空间信息源统一起来,重构这些信息源之间的几何和物理的拓扑关联。因此,大地测量是组织、管理、融合和分析地球海量时空信息的一个数理基础,也是描述、构建和认知地球,进而解决地球科学问题的一个时空平台。大地测量学有多种分类,我们一般将其分为四类:实用大地测量学、椭球面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和卫星大地测量学。其中,实用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是建立地面大地控制网,即以精确可靠的地面点坐标、高程和重力值来实现大地测量系统。椭球面大地测量是实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的数学基础,为对实用大地测量观测数据进行统一处理和表示,必须将观测数据归算到一个易于表示的椭球面上进行数字或几何的处理与表示。物理大地测量学的任务主要是研究利用地球的重力等物理观测量(包括直接观测量和间接观测量)确定地球形状、地球外部重力场及其变化等问题。卫星大地测量学是利用人造卫星进行精确测量,研究利用这些观测数据解决大地测量学中的问题。通过对测绘学概论的学习,我掌握了基本的测绘学科知识,了解了测绘学的基本框架,尤其是大地测量学,对其有了初步的了解,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