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师道人文杂志简介

发布时间:

师道人文杂志简介

我小学母校阿~~学校简介一、队伍精湛:海淀实验二小有一支精诚合作,率先垂范,年龄有层次,学历有高度,指导有水平,人人有佳绩的干部队伍。领导班子共8人,均具有本科学历,平均年龄37岁。 海淀实验二小还有一支业精品佳,团结进取,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其中市级骨干教师、市级先进教师、区级学科带头人、学区级带头人、主任教师占 25%。这支队伍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80%以上。二、设施完备:目前本校有教学楼3座,面积近一万多平方米,有计算机房,语音教室,自然教室、自然仪器室、劳动教室、科技教室、手工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书法教室、排练厅、训练厅、主控室、演播室、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教室、阶梯教室、教师画室、教师电子备课室等各类专用教室近30个。另外,学校还设有广播、电视双向闭路系统、校园网络系统,设有会议室、荣誉室、文印室、档案室、储藏室、心理咨询室、教具库等日常管理设施,室内设备精良、功能齐全。同时另设三个分校。学校还设有上级批准的营养配餐食堂,单身宿舍等教学辅助设施,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三、成绩斐然:海淀实验二小是育人的摇篮,小红帽管乐团已露锋角,特长生逐年增加,科技、合唱、朗诵、演讲、舞蹈、鼓号队等各项比赛均在市区级比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在海淀区中青年教师教学擂台赛、区学科带头人评优课中,我校教师多次荣获一、二等奖,教师管乐团在海淀区教育系统"红烛杯"文艺汇演中两次荣获器乐演奏一等奖。学校先后被上级授予 "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称号"海淀区学校艺术 教育先进集体"称号、"先进职工之家"、"全国创造教育先进集体"和"先进教科室"。海淀实验二小站在二十一世纪的起点上,已踏入校风优良,队伍优化,设备先进,质量优秀的轨道。 我们将努力奋进,以一流的育人环境,一流的教育设备,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育质量,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治学促人 量才用人——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教学管理专题总结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在不断实践新的课改理念过程中发展着。怎样使学校的教师专业水平再上台阶,怎样使学校的整体教学工作再上水平,我们一直在思考着、实践着、探索着。在教学管理方面,方法可以多样化,但有一点我们始终坚持——必须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建设一支团结、向上、求实、创新的教师队伍,因为它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提高的坚实后盾!一、治学促人——努力打造素质全面的教师队伍(一)目标定位――发展在和谐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学校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一切适应人的发展,一切促进人的发展。”的办学宗旨。并紧紧围绕这一宗旨,开展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确立“三个发展”的办学思想结合学校的教师队伍现状,确立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创建平台;为学校的不断发展探索新路的“三个发展”的办学思想。制定“建设两支队伍”的三年规划学校坚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目标,把树立全新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创设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自由空间,探索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做为学校三年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年度教学计划中分步实施。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栋梁,学校是培养这一人才的基地,教师则是新一轮课改成败的关键人物。因此我们坚持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作为努力方向。(二)选择途径――学习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要使我们的教学成为永不枯竭的“智慧挑战”,教师必须舍“匠气”而就“师道”,必须成为终身化的学习者。学校教学管理的着力点放在调动教师练“内功”上,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人文情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而人的发展是在不断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学校的教学工作也正是寻着这条路开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学习,提升教师自身素质。1、依托科研课题,促教师以科学的态度在研究中学习。在近几年的教学探索中,学校力求教研与科研相结合使教学研究活动课题化。从2000年以来,学校陆续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的研究。承担国家级重点课题“霍懋征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研究”;教育部与IBM合作进行的“基础教育与创新教学的研究”;课改实验校区级重点课题“新课程理念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的任务。目前学校的《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课题立项为海淀区“十一五”重点课题。结合课题研究,学校要求教师在新授前做学生前测,了解学生元认知水平,从而确定教学的难点,进行复备课。教学结束后,进行后测,了解目标的达成度。以这种科学的态度引领教师作真研究,并及时将教师反思编录成集。2002年学校确立的《小班条件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题为小班教学班级的教研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科研依托。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努力,成功地举办了海淀区“小班教学现场会”。通过各项课题的研究力争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达到凝炼队伍、完善素质、提升质量的目的。2、加大培训力度,促教师在专家的引领下学习学校把教师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纳入教学工作的重要议程。聘请专家学者为教师们作师德报告;进行新课程实施的专题讲座;邀请教科室、教研室领导进行教学指导;进行英语口语培训和计算机技能培训。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种级别、形式的业务进修。为了开阔教师的眼界,学校组织教学干部、骨干参加全国基础教育骨干教师的培训,北京市骨干教师、海淀区骨干教师培训班。并分赴上海、辽宁、四川、南宁等课改实验区参加各学术分会的交流活动;派英语组教师赴澳大利亚参加教师集训。教师每一次外出培训后,我们及时进行二级培训。通过学习先进的教学改革理念,借鉴教学经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科研能力。理论水平的提高开阔了教师的眼界,在课改实验中,教师开始主动地研读新课标,挖掘其内涵,理解其要义,实践其要求,在课程改革的试验田里播撒革故鼎新的种子。3、营造学习氛围,促教师以批判的精神总结反思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俯拾皆是,课后之余、双休日、节假日以及寒暑假,关键在于自己怎么利用。学校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一些书,多研究一些教育理论,多一些理性思考。每学期教师每人自订一至两份教学报刊,做卡片摘录,写教学笔记与反思,观看优秀教师课堂实录……在这样的学习中,渐渐地老师底蕴厚实了起来,看问题深刻了起来。在近三年间学校中近百位教师所撰写多篇教育科研论文及教学案例分别在北京市、海淀区论文评比中获奖,并有多篇文章被刊发。学校也先后被评为海淀区 “创建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海淀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海淀区“素质教育优质校”。先后有14位教师获市、区教育科研、课改先进个人称号;4个教研组被评为“海淀区课改先进教研组”。(三)保障实施――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保障措施是激活教学管理的重要前提。为此,学校采取了以下三方面保障措施:1、 组织保障学校专门召开全体会,在“建设学习型学校,作研究型教师”的终身学习理念上与教师达成共识。根据教学管理的实际特点,建立了由校长直接领导,教导处具体负责,各教研组、课题组具体实施的组织系统并纳入学期工作计划和职责考核之中。2、 制度保障学校制定教师学习制度以保证教师自觉学习质量:对领导班子:每周专门安排半天的学习时间,保证专时专用,作学习笔记,资料备案。对骨干教师:定期组织教研活动,有专题、成系列、做记录,每学期自主选择一个专题录相,期末汇总审阅,交流存档。对全体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两本好书,做读书笔记、卡片摘录。3、 物质保障每学期学校收集教育、教学等部门、各教研组的购书需求,有针对性地为教师购买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报纸、杂志、音像资料。要求每位教师自觉用好报刊订阅费,订阅一至两种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报刊杂志;在每个教室、办公室联网,让老师能够经常上网查阅自己需要的相关资料,方便教师收集资料;学校还随时为教师印发各种学习培训资料。厚积方能薄发!得来全不费功夫,那是以踏破铁鞋为前提的。学习让教师学会思考、学习让教师得到提高、学习让我们的学校越攀越高!二、量才用人——强力锻造业务精深的骨干队伍邓小平同志曾说过:“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在用人方面,我们则强调以能用人、知人善用、人尽其才。借助这一科学的用人机制,在实践工作中打造一支师德高、业务精、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一) 立足校本,因材培养校本教研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我们理解校本教研是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教学研究活动。既是以往学校教研工作的拓展与深入,更是延伸与提高。学校将校本教研与教师发展有机结合,开展两项工程:1、名师工程在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中,对于骨干教师的培养,目标明确即:建设一支在海淀区具有影响的骨干教师队伍。因此学校重视骨干教师培养,努力实现“校内培名师,名师促名校”的战略目标。通过开展学术沙龙、集体备课活动,集中智慧,资源共享;通过“作讲座”、“做导师”等活动,扩充知识背景,显示才能;通过撰写论文、开展课题研究,形成风格,崭露头角。特别是校内骨干教师展示课,是每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中必须落实的重头戏。这项活动涉及的范围广,老师们重视程度高,听课后的评课活动,教学反思的撰写,能引发老师们深入思考,使老师们听有所思,思有所获,不仅大大提高教研的实效性,同时使得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落到了实处。对照规划,目前我校区级骨干教师及带头人18位,学区级带头人14位占全校专任课教师的32%。我们感到骨干教师比例的增大标志着学校教师队伍素质的不断提升。2、青年工程为加快青年教师成长,使青年教师努力缩短“适应期”,早日走向“成熟期”,尽早实现由新手向能手的转化,学校坚持实施“青年工程”。(1)搭梯子 促成长如何使学校的骨干教师队伍在教师群体中起表率作用,对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起指导作用,在学校发展中起支撑作用。我们的办法是校内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教育教学合作伙伴关系。经过青年教师自选、学校协调、被选教师认定等程序,建立教学伙伴关系。使新到岗的青年教师通过与师傅共同备课、互听推门课、交流管理方法等方式较好地学习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和敬业精神。对于许多青年老师的个性,我们带着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去发现每一个人的独特价值。认同这些差异,并把学校中教师个体的差异有效、合理地组合在一起,做到优势互补,人尽其才,量才适用,为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做好服务,为每个人提供发展的机会,激活整个教师队伍。(2)建平台 展才华学校坚持提供各种机会,搭建各式平台锻炼青年教师。每年一届的青年教师“进取杯”评优课活动,已成功举办了两届。每次比赛全校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全部参赛。去年“进取杯”评优课有25位青年教师获一等奖;其中13位教师参加东升学区“新秀杯”评优课8位获一等奖;在区视导工作中有27位青年教师承担授课任务;还有2位年轻教师在区里上了研究课。整个活动过程中不是“一枝独秀”而是“满园争春”,涌现了一批又一批人才,切实达到了提高教师专业水平,锻炼队伍的目的。3、整体推进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骨干教师起的是领头雁的作用,而打造骨干教师队伍的最终目的是带动起全体教师共同发展共同提高。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是一方面,而教学管理者将学校有利的因素凝聚起来,教学研究的氛围营造起来,使之形成一种无形的推动力,推动全体教师共同发展,才能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思想相吻合。因此,我们采用以组本教研为“点”,全校大规模教研活动为“面”的“点面结合”的推进方式。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组本教研。每学期初,各教研组教师都要上一节组内研究课;组长必须听本组教师的责任课。大家共同进行教学诊断,找出差距,努力改进,快速提高。每学期学校都要开展全校性教研活动:利用假期开展全校教师说课活动;每人上课改交流课;每学期的家长开放日每位教师都要亮相,这些活动达到了检验全体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的目的。在每项大型活动过程中,学校的教学干部和教研组长一起,采用分类、分层听课指导的办法,提高每位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优质教学方法理念的普及工作巧妙地穿插进行,使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一次次教学实践的深入开展,使每位教师从内心产生一种动力,驱使教师们在专业方面不断向上,追求完善。(二)抓住机遇,借势锤炼机遇是什么?我们认为机遇是胆识与勤奋的积累。学校在教学管理中注重抓机遇,在过程中凝练队伍,提升素质。1、借活动 练队伍学校近两年先后迎接教育督导检查,区示范校的听课评估,海淀区视导等大型检查工作。在这些活动的筹备、落实过程中,全体教职工达成了共识,把这些检查、评估活动不仅仅看作是上级领导对学校办学情况的检验,更重要的是把它看作促进学校和个体双方面共同发展的有力契机。学校的发展将为我们个体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和保障,而个体的发展又将推动学校整体的发展,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正是由于老师们认识水平较高。在学校的引领下,老师们更加重视争创的过程,重视学校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因此,我们虽然付出了辛劳与汗水,但我们的收获却是丰厚的。学校内弘扬了一种精神,营造了一种氛围,锤炼了一支队伍。2、借竞赛 增阅历在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各级领导为广大教师提供各种锻炼机会。每年海淀区举办学科带头人教学展评活动、世纪杯评优活动,这对我们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的骨干教师们在每次展评活动中,总是以二小人特有的顽强拼搏精神,高度重视,积极准备。老师们认识到评优课的本身就是一个促进提高的过程。比赛的过程,实际就是一次积极的学习过程,实现自我超越的捷径。从首届区世纪杯评优活动、学科带头人展评活动,学校先后有20人次获一、二等奖,他们在为学校争得荣誉的同时,实现了自我的一种超越。3、借交流 促提升作为海淀区的素质教育优质校,学校常接待来自外区县及友邻单位同行的参观学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这是开阔视野,增进交流的大好机会。学校引导教师积极争取展示的机会,认真听取同行来自不同角度的评价建议,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调整教学方案,优化教学过程。在请进来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支教活动走出去。学校精挑细选骨干教师,分批、分期送往外区县及北部新区参加支教活动。这种校际交流的教研活动,使双方教师优势互补,共同努力为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出贡献。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让我们深深体会到,管理者就是要打造优秀的群体,就是要使每一位教师成为“精兵强将”,点燃教师心中“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欲望和追求。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我们正积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将发展变为教师自身的需求。使我们的管理形成一种外部的无形的力量,推动被管理者主动地寻求自身的发展,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塑造一支全方位过硬的队伍的目标。

爱人,若是女的看爱人和家人,男的看特别关注

民国二十年(1931年),13岁的南怀瑾小学毕业考试倒数第一,只得到肄业证书。父亲要求去学木雕或去商店做学徒,南怀瑾不肯,只好在家自修,自修的三年里,父亲还给南怀瑾请过博古通今的老师叶公恕。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7岁的南怀瑾和姨表姐王翠凤结婚,并有了长子南舜铨。同年又离开温州,前往浙江国术馆习武,并于浙江国立艺术院学习国术训练员专修班第二期毕业、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毕业、金陵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系肄业,并获得了武术教官的资格。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南怀瑾回家度暑假,妻子后来生下次子南小舜。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时值抗日战争爆发后,20岁的南怀瑾只身入川,投笔从戎考入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毕业后返蜀执教进入中央军校军官教育队。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南怀瑾自任大小凉山垦殖公司总经理兼地方自卫团总指挥,屯垦戍边。后又被调回任军校政治教官。其间,曾在华西坝金陵大学研究社会福利学,以期服务社会大众,潜心于佛典。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南怀瑾辞去中央军校教官之职,弃隐灌县(今都江堰市)灵岩寺,结识青城派剑术高手王青风,其后,南怀瑾为求深研佛法,便悄然离开成都,遁迹峨眉山中峰绝顶之大坪寺,闭关修持,远游康藏。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春,南怀瑾结识了袁焕仙,晤谈之下,遂为忘年之交。禅门虚云老和尚莅临重庆,主持护国息灾法会,袁焕仙闭关期满,袁焕仙携南怀瑾赴渝礼请虚云老和尚回到成都灵岩寺成立了维摩精舍弘法,南怀瑾追随左右,遂拜门墙,成为维摩精舍开山首座弟子,潜心修道参禅,多有会心之处。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南怀瑾前往四川、西康、西藏参访各派宗教,其间为了修学,在峨眉山中锋大坪寺闭关修行三年。此后的一段时间,南怀瑾以修行的姿态到处寻师,中途不断吸取各家知识,逐渐形成对儒、释、道的见解。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返回故乡乐清,不久,归隐于杭州三天竺之间。后又在江西庐山天池寺附近清修。 1955年,南怀瑾在窘困的处境下,出版了《禅海蠡测》一书,却一本都卖不出去。不久,便举家迁到台北龙泉街,住在贩夫走卒喧嚣终日的菜市场附近,在这里,南怀瑾常年右手执笔写书,左手抱着幼子,双脚还要不停地推着摇篮,以防尚在襁褓中的婴儿哭闹。困顿中的南怀瑾煮字疗饥,凭着惊人的记忆力完成了《楞严大义今释》、《楞伽大义今释》两本力作,但在书店堆放在角落里,少人购买。 20世纪60年代起,台湾官方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此举在民间激起强烈的文化乡愁。1960年,胡适读了《楞严大义今释》之后表示赞许,南怀瑾逐渐让人知晓,弟子渐多,并被蒋介石和蒋经国父子俩邀请在台湾三军驻地巡回演讲。1976年,南怀瑾出版的演讲辑录《论语别裁》,趁势而热,多次重版,流行于华人文化圈。 1994年2月11日,南普陀寺禅堂落成之时,南怀瑾应妙湛长老之邀来厦门南普陀寺主持南禅七日-生命科学与禅修实践研究禅学讲座。此次活动是南怀瑾以现代科学精神结合传统佛教禅七形式所进行的一次修持实践,在7天的禅修中,由南怀瑾亲自讲解禅修要义,并指导全体学员进行禅修实践,还将毕生修学经验与心得倾囊相授,其“南禅七日” 的视频至今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1945年,离藏后赴昆明,讲学于云南大学,后又讲学于四川大学。1949年春前往台湾,相继受聘于中国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和国立政治大学讲学。1949年2月,南怀瑾初到台湾,就遇到一家小旅馆失火,有个来自吉林长春的姑娘杨向薇,成了南怀瑾收留的难民之一,后来二人成婚,婚后的南怀瑾由于迫于生计,同温州老乡一起做船运生意,便三条船凑成“义礼行”公司。国民党从舟山撤退时,占用了义礼行公司的船,南怀瑾血本无归,一夜之间负债累累。两女两子先后出生了,不得不栖身于基隆海滨一个陋巷里,挤在瓦可漏月、门不闭风的小屋里。1963年,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昀聘请南怀瑾担任教授并兼礼学院院长,南怀瑾接受了教授聘书,附加条件是不到学校上课,由研究生到其家受教。随后,南怀瑾在台北辅仁大学开设《易经》课程,结果学生增多不少,绝大多数是日后台湾政坛要人、文化、财经界人士。1969年,南怀瑾创立“东西精华协会”,后创立“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十方禅林”和“十方丛林书院”。1971年,南怀瑾创办《人文世界》杂志。 1984年,南怀瑾为避祸于1985年移居美国,并在弗吉尼亚成立“东西学院”。1983年王升遭蒋经国解职,解散刘少康办公室。王升曾跟随南怀瑾学习佛教,因此据传蒋经国怀疑南怀瑾可能在台湾将成为新政学系的新领袖。1988年,南怀瑾返抵香港定居,期间,时任中共温州市委书记的董朝才前去造访,希望南怀瑾倡导、推动孙中山《建国方略》中提及的金温铁路,南怀瑾慨然应允,成为金温铁路的催生者,开始筹资兴建这条中国第一条合资的铁路。1990年,泰顺、文成水灾,南怀瑾捐资救患,并在温州成立“南氏医药科技基金会”、“农业科技基金会”,且为厦门南普陀寺修建禅堂。1992年6月16日,南怀瑾为大陆和台湾两岸密使亲笔起草《和平共济协商统一建议书》,为两岸和谈奠定了基础。 11月18日,浙江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南怀瑾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2月18日,金温铁路正式开工。 1998年6月11日,金温铁路开始通车。 在通车前夕,南怀瑾基于“功成身退,还路于民”的想法,将股权转让给浙江省和铁道部,金温铁路现属上海铁路局管辖。2006年后,南怀瑾移居长住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庙港并在苏州吴江区创建“太湖大学堂”,旨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与现代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相结合,发展认知科学与生命科学研究,后建立光华奖学基金会,资助多间中国大学,如北京大学等。 民国二十年(1931年),13岁的南怀瑾小学毕业考试倒数第一,只得到肄业证书。其父要求去学木雕或去商店做学徒,南怀瑾不肯,只好在家自修,自修的三年里,其父还给南怀瑾请过博古通今的老师叶公恕。一九四九年(民国三十八年),国民党政府迁台湾后,袁焕仙在台湾讲《楞严经》,聚众讲学弘法,创立老古文化公司,出版佛教典籍的南怀瑾居士,就是袁焕仙老居士座下的上首弟子。张尚德教授,1932年出生于湖南湘潭,1962年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毕业,为台湾地区屈指可数的国学和佛学专家。青年军二零六师小兵,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毕业。曾任中国文化大学、中央大学、政工干校、警官学校副教授、教授、中国哲学会总干事、国民大会英文机要秘书、大陆中华孔子学会名誉副会长、北京中国文化书院导师、贵阳中国文化书院名誉院长、达摩书院创办人、达摩出版社发行人、中国文化哲学大师南怀瑾创设的十方丛林书院高研部主任,为南大师五十多年的老学生。 讲学参禅设帐收徒 《南禅七日》是当年南怀瑾在厦门南普陀寺为僧人们打禅七的时候,记录下来的录像的名称,把这七天的内容全部收录了下来,方便更多的人可以受教和改善画质,南怀瑾于1993年在闽南佛学院新落成的禅堂内主持第一场禅七,重新整理版本,共21集。《南禅七日》是生命科学的实验。 1949年,南怀瑾辗转赴台,在家设帐授徒,讲授中国古籍经典。去台初期,在台北设立“十万禅林台北道场”,成立“东西精华协会”,另在新竹县设“十万禅林峨嵋道场”,教导众生打禅。后来在台北、北投、汐止、高雄等地多次举行禅七法会。 出版实体文学,倡导复兴中华文化 1966年,南怀瑾配合台当局,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倡导伦理道德。他和钱穆、胡适、林语堂、牟宗三、唐君毅等人在台港两地往来阐述传统文化。1969年南怀瑾成立中西精华协会。1977年,南怀瑾开始在台湾成立老古出版社,并开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十方书院”等文教机构,传扬文史哲佛学说,提升民众文化水平,尤其是首部文学作品《论语别裁》的出版,轰动全岛。80年代后期,南怀瑾移居香港。1990年因温州水患,南怀瑾建立南氏医药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2004年,南怀瑾移居上海。2006年,创立太湖大学堂。 据说曾经有位命理大师根据南怀瑾的生辰八字,推算以后得出一个结果,说是此人:“身无分文、富可敌国、手无金印、权倾天下”。说在南怀瑾身上有一股“王”气和“霸”气,但不是真正的王。实际上南怀瑾就是一位“王”,而且普通观念里的“王”对南公来讲还配不上,我们姑且称之为“素王”或者“空王”都不太过份。1918年,南怀瑾诞生于浙江温州乐清的一个世代书香之家,从孩提时起即接受严格的传统蒙馆教育。到十七岁时,南怀瑾除精研儒家四书五经外,涉猎已遍及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多种,同时苦心研习文学历史、书法、诗词曲赋、医药卜算、天文历法诸学,每得其精髓而以为乐,从小就是位孜孜以求的好学青年。正应了《论语》里所说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话,南怀瑾虽说有着深厚的家学渊源,但是自小其祖母、父辈们并没有要求这位“南门独子”将来能够显达一方或者富贵荣耀,相反其祖母还对其说:“读书可以,但不要做官”,其父更是要求很低,只要能够养活自己平安度过一生,即使不读书也可以。 这些看似很平常的家教,对南怀瑾生平,一贯看淡名利与浮华,应该是起着积极的影响,使得后来南怀瑾在正处于“风华正茂书生意气、跃马边陲一呼百应”之时,却能幡然醒悟,此种能力非一般人所能及也。因此后来曾经有人,向南怀瑾提出应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时,南怀瑾回答的只有四个字“卓尔不群”其含义就是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秉性和天赋进行“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南怀瑾作为一代大师,集“经论三大教、出入百家言”纵横古今、博融东西之学于一身,却连个像样的文凭也没有,更有甚者、曾经有许多国际名牌大学,要冠以南怀瑾为名誉教授、博导之类的荣誉都被一一谢绝。南怀瑾宛然笑曰:“我才不受这个”。因此一些所谓科班出身的学者,往往藉此对南怀瑾的著述和学术产生疑问,并吹毛求疵者亦有之。当然对于著述中的一些“硬伤”之处,根据朱清时教授的回忆,南怀瑾都能及时负责的予以针砭和纠正。故鲁迅南怀瑾有句名言:“肯以本色示人者,必有禅心和定力,所以伪名儒还不如真名妓”。南怀瑾正是以其一贯的本色示人。南怀瑾在书中说过,中国传统文化有三道之学:君道、臣道、师道。在上古,夏、商、周三代,作帝王或者诸侯、士大夫们都有身兼(作之君、作之师、作之亲)的任务和标榜,而师道超越以上两者而独立存在,是在周朝中叶以后的事情。这里是其明显的“分水岭”,应该是(公天下和家天下)本质意义的不同。 从领略部分南怀瑾学术研究的成果开始,谈谈其现实价值和意义。自从跟着南怀瑾重新认识《论语》;让孔子更近于真实、平凡和可爱。《论语》作为孔子和他的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言语对话,以及处理时务的记录,共分上论和下论。曾经在几十年前有人提出《论语》的编排次序有问题,想邀请南公怀瑾南怀瑾一起参与重新排序。后南怀瑾经过仔细反复的研究后,发现并不存在次序排列的问题,相反它的连贯性很具有“艺术性”,因而也就及时的制止了一场“闹剧”。 在南怀瑾的自述里,曾在十五年中讲过三四次《论语》。南怀瑾说:“至于孔子学说与《论语》本书的价值,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终具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值,后起之秀,如笃学之,慎思之,明辨之,融汇有得而见之于行事之间,必可得到自证”。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打倒了被南怀瑾喻为“粮食”店的孔门学问后,作为现代的中国人在为人处世方面,便失去了正确的依沽。根据南怀瑾的指点,南怀瑾认为孔家店被打倒其实跟它的“伙计”有关,作为“老板”的孔子是很冤枉的。也可以说孔子曾经被“曲解”了几千年,正如宋儒陈同甫说的:“夫道之于天下,无本末,无内外。圣人之言,乌有举其一而遗其一,是圣人犹与道为二也”。 南怀瑾正籍于此,通过以经解经、经史合参的方法,加以个人的修证所得,通过《论语别裁》为绝大多数人还原了平凡、可爱和真实的孔子形象。母庸置疑孔子是得了道的人,南怀瑾对于形而上本体的认识清楚的很。孔子对曾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实际就是说:我没有其他的,只有对本体的认识和起用罢了。而曾子对其他门人却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因为同学们程度还不够,所以只能说具体的认识和做法,譬如禅宗神秀大师做的偈子: “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是一样的。南怀瑾正是通过这种对比引用的方法,把《论语》的精神朴素的展现出来,诚如陈同甫南怀瑾说的“用明于心,汲汲于下学,而求其心之所同然者,功深力到,则日之上达,无非今日之下学也”。此话的意思,当然也可理解为:“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从人、事、物的应对到心性的炼达,直至到达“仁”的境界,后世儒家称之为“天人合一”,南公怀瑾说这是我们中国文化本有的儒家道理。那么儒家的三纲(明德、亲民、至善)和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拿佛家来讲三纲就是:悟道、起修做善事、最后大彻大悟。八目等于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这个八目就是大方向的外用之学,而贯穿于儒家思想的整体核心部分是“心性”之学,而即使在“明心见性”以后,起修也是一辈子的事情,因此在曾子临终时说:“启予足!启予手!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南怀瑾一辈子作学问,把对经典的导读,升华至对个人“心、性”的培养和修身上,扩至对国家、民族和整个人类命运的关怀上,以期开创新的人文格局。这种纳百川于大海的力挽狂澜气度,是一般的学者所忽略的核心部分,也是无法企及的高度。如果没有真修实证的功夫,和“普贤菩萨的行愿” 愿力,是办不到的。也正因此他把中国儒家传统文化思想统合起来、构成了孔门学问的基本道理“内圣外王”。 基于这点南怀瑾先后讲了《原本大学微言》、《孟子旁通》等;完成了儒家系列的学术研究,并在内涵和外延上反复作了比较和论述,使其在学问研究方面,始终保持不变的中心思想;所谓“天得一而清、地得一而宁、文王得一而天下平”让读者犹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感。原来在中国固有的人文领域里面,本来就包含了对宗教、哲学的信仰和实践方法,儒家和道家在秦汉以前本来就是一家。包括诸子百家等等,构成了中国的整个人文哲学体系内容。南怀瑾说,一个国家被灭掉,还可以复国,但是一旦文化衰亡就万劫不复了。中国文化最早出现断层是在秦末以后,而所谓的焚书坑儒的罪过还并不大,关键是西楚霸王一把火烧了“阿房宫”。一直到汉武帝时期,这段时间是断层的。而后来发展出来的儒家思想,有相当内容是董仲舒“独尊儒术”以后,汉儒们经过考据而有所增废,后被称谓(汉学)的一部分,到宋明理学发展起来的时候,孔子就已经被误解的很深了。而这种以“平时静坐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三纲五常”的腐儒思想和误解,并以“朱、程”为代表的儒学释义和理学思想,一直统领着历代王朝上千年之久。法久弊生、自然就成了后世被打倒的前因;结果好端端的孔圣人便被抬出来“鞭尸”了。在南怀瑾的《论语别裁》里,孔子的教育方法和对象是因人而异的,孔子对教育时机的洞察和把握也是“手眼通天”和多变,并且孔子在日常起居生活中,显得活泼而又有生机,譬如:“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并不像后世理学家们,所表现的那么严肃和不通人情,以致把孔子塑造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而最终把儒家学问推向了“灭门”之路。南怀瑾这种不带任何个人偏见的导读方法;根据自身修证的经验;运用经典的前后对照与经史合参并举,把儒、释、道三家作了充分的对比和互通,此引人至胜的学问手法,着实开创了当今“述而不作”的新风。这种能让现代普通的中国人,看了后能够接受的《论语》;和儒家思想的普世教育价值方面 ,以及在继承传统经典的贡献方面,真能与鸠摩罗什法师的功德相媲美。 南怀瑾与其独特的智慧功德和传统文化功底,为我们开启了通往经典宝库之路,主要的目的无非是百川归大海,让现代的国人有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依沽,只要是真实的东西;看起来一定是平凡的;而正因为它真实和平凡才显得可爱。假如能对读者了解“心性”方面更有帮助的话,那它的价值和意义就更深远了。 用佛法的真谛来实践人生的价值,阐析人性的诟病与高贵。南怀瑾生前常感叹,最怕接触学佛的人;学了点佛以后,一看满脸的佛相、满嘴的佛话。南怀瑾曾经公开的说自己没有资格称谓佛教徒,从这种谦虚里我们发现,其实南怀瑾担心的是,把学佛变成了一种“形式和迷信”。早在五十年代,南怀瑾身居台湾正处于最穷迫的时候,书就了两部著作《楞严大义今释》和《楞伽大义今释》,后来南怀瑾也自嘲为“二楞子”。南怀瑾早在二十五岁时,就在川北禅门大德袁祖焕仙南怀瑾坐下悟道,后闭关于峨眉山大坪寺,通阅大藏经典。旋即远走康藏,遍访有成就者,应该说此时,已经确立了一生的目标和方向。后来来台湾做船运生意,在兴隆的时候,每天席开连桌,招待四方来客。却因为一次劫难,而一夜之间沦为落魄游子。这种人生的巨大反差,非但没有击垮南怀瑾,反而像“天赐良机”一样,从此树就了一位旷世奇才和一代大师。 多年以后,南怀瑾在说起这段经历时都一言带过,而对于做学问一事,只说“著书都为稻粮谋”。南怀瑾曾经说过:看了几十年的人生,得意忘形者有之、而失意忘形者更甚之。确实一个人假如没有真正的“修养”境界,是很难做到荣辱不惊的。张尚德老师在谈及南怀瑾这段最困迫的时期时,大为感叹:根本看不出南怀瑾很穷,那满面的春风;好像整个世界都是他的一样,富有的很!在《楞严大义今释》的序言里,说道:“在这个大时代里,一切都在变,变动之中,自然乱象纷陈。变乱使凡百俱废,因之,事事都须从头整理。专就文化而言,整理固有文化,以配合新时代的要求,实在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是任重而道远的,要能耐得凄凉,甘于寂寞,在默默无闻中,散播无形的种子”。什么是大菩萨?大菩萨无疑就是牺牲自己的全部,来成就众生的觉悟。南怀瑾说“世间一切学问,大至宇宙,细至无间,都是为了解决身心性命的问题。 也就是说:都是为了研究人生。离开人生、身心性命的研讨,便不会有其他学问的存在”。对于有人说《楞严经》是伪经的说法,南怀瑾就实凭据的予以反驳,令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南怀瑾的慈悲和愿力更体现在下面这段话:“生在这个时代里,个人的遭遇,和世事的动乱,真是瞬息万变,往往使人茫然不知所之。整个世界和全体人类,都在惶惶不可终日的夹缝里生活着。无论是科学、哲学和宗教,都在寻求人生的真理,都想求得智慧的解脱。这本书译成于拂逆困穷的艰苦岁月中,如果读者由此而悟得真实智慧解脱的真理,使这个颠倒梦幻似的人生世界,能升华到恬静安乐的真善美之领域,就是我所馨香祷祝的了”。《楞伽经》里的精辟之言在于一句话:“凡一切想皆属妄想”。南怀瑾在《楞伽大义今释》里说:“楞伽经,它在全部佛法与佛学中,无论思想、理论或修证方法,显见都是一部很主要的宝典。中国研究法相唯识的学者,把它列为五经十一论的重心,凡有志唯识学者,必须要熟悉深知。但注重性宗的学者,也势所必读,尤其标榜传佛心印、不立文字的禅宗,自达摩大师东来传法的初期,同时即交付楞伽经印心,所以无论研究佛学教理,或真求修证的人,对于楞伽经若不作深入的探讨,是很遗憾的事”。大凡学佛的人都比较喜欢打坐、念咒子或者佛号,殊不知理若不明,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道理。所以禅门有句话:只贵子见地、不贵子行履。更可惜的是因不懂《唯识》学而蹉跎岁月、浪费生命的。 独肩《禅海蠡测》勾起千年浮沉,揉碎大地山河纷纭落宿常寂。一九七三年,南公怀瑾再序于台时写到:“时轮劫浊,物欲攫人,举世纷纭,钝置心法,况禅道深邃,克证难期;余以默契宿因,嗜痂个事,觅衣珠于壮岁,虑魔焰之张狂,故不辞饶舌,缀拾斯文。然投滴巨壑,吹毫太虚,沉沉无补时艰,复将廿载。顷者,莘莘学子,惊顾域外之谈禅,攘攘士林,欲振堕绪,再请重铸斯编,冀复燃灯暗室;固知旧铅新椠,尽同梦里尘劳。唼响撩虚,等是狂思玄辩,禅非言说,旨绝文词,拈花微笑,能仁已自多余,渡海传衣,少室徒添渗漏,五家七派,无非自碎家珍,万别千差,透澈何劳竖指,斯编之作,为无为,何有于我哉?”正如南公怀瑾所言,真悟了“道”哪里还有这个那个、那个这个等闲家具?当众盲摸象、殊途同归之时自然就是“旨绝文词,拈花微笑”而已矣。佛法的目的是:让普罗大众能够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而达到“常乐我净”的游戏三昧境界;佛法的基础是: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上;而实现佛法的宗旨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南怀瑾花了一辈子的时间,通过对儒、释、道三家学问的演绎和归纳,最终的目的无非是告诉人们:东方有圣人,西方也有圣人,此心同此理亦同的道理。而从“平凡”到“高贵”并不存在边际问题,所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还是要回到平地上来,总不能悬空挂着。因此做到了“大平凡”就是“最高贵”;南怀瑾临终的这一示现,就说明了这一道理。而所谓的“凡夫”恰恰是不甘于平凡者的代名词。人类对于真理的诉求从来没有缺少过热忱,只是当时代的脚步,不得不再次让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时,才发现我们离真理(大平凡)相去已经甚远。当我们甚至已经没有智慧,去发现自己的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时,那将是整个人类的灾难。 南怀瑾这一辈子,从玩索而有成者到马不撤蹄的为法而忘躯至圆寂,真正实践到从“平凡”到“高贵”的最好人生“答卷”。南怀瑾对人生阐述就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在台湾则多由佛道入门(大多数为佛教众),佛教学方面如《金刚经说什么》《圆觉经略说》《如何修证佛法》《药师经的济世观》,可以说南怀瑾是密教准提法在台湾香港的重要推动力。在中国大陆有多数的民众由西方哲学转入东方文化,其中广为流传的代表作品如《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易经杂说》。其中刊正了许多以往对传统文化的误解。 在道家方面,南怀瑾的书籍在命理及中医学亦扮演不可缺的首阶,如《老子他说》《庄子諵哗》《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等。

人物杂志简介

是一本当下最好的名人传记与高端人物的报道为主的期刊杂志,被阅读者和同行评为“当代史记”传记爱好者必备杂志。

1980年。 《人物》是一本中国以权威、专业、人文与历史积淀著称的人物杂志,创刊于1980年。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管,人民出版社主办,和《博客天下》和《财经天下》等一起隶属于北京博雅天下传播机构旗下杂志群。每月8日出版。《人物》杂志既有时尚杂志、艺术杂志的品相,也有新闻杂志的内核。报道对象锁定对当下中国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强调文本的优美和深度,不简单地对报道对象做是非对错的价值判断,而是触及人物的内心、悲喜和情感。其核心竞争力和定位是中文世界领先的非虚构故事的提供者。

嘉人杂志简介

一本影响全球女性50年的杂志嘉人封面,封面人物为杂志主推的名模刘雯 一本独特的美容杂志 一本个性的时装杂志 一本搜索女性灵魂的杂志 《marie claire》 1937年创刊于法国,全球坐拥24个版本,是世界著名高档女性期刊之一。《marie claire》一向以细腻的女性视角、独特的社会报道,展现多元化的潮流生活。一直以来,《marie claire》就致力于她的理想:以一种浪漫的方式告诉读者这个真实的世界是怎样的;帮助读者达到她梦想中的生活。她将刷新女性杂志一贯形象,不仅展示女人美丽的外表,更搜索女人的灵魂,深入女人的内心。 《嘉人Marie Claire》是一本点亮全球女性心灵的国际高端女性时装杂志,每月33个国际版本,以16种语言制作,卓越品质享誉全球。

有介绍时装,化妆品,情感等女性比较关注的话题。护肤的也不叫多比锐利什么的便宜~~性价比高希望能帮到你

《嘉人marie claire》是法国著名杂志《marie claire 》的中国大陆版,由全球最大的消费类杂志出版商法国桦榭菲力柏契出版社与中国体育报业总社版权合作,2002年创刊。是一本点亮全球女性心灵的国际高端女性时装杂志。一直以来,《嘉人Marie Claire》就致力于她的理想:以一种浪漫的方式告诉读者这个真实的世界是怎样的;帮助读者达到她梦想中的生活。她将刷新女性杂志一贯形象,不仅展示女人美丽的外表,更搜索女人的灵魂,深入女人的内心。每一期的杂志涵盖:时装(fashion),美容(beauty),专题(feature),生活方式(your life)四大板块内容。《嘉人Marie Claire》追求的不仅仅是漂亮的时尚外表,更注重个性、内涵,与所有兼具美丽、时尚、智慧品位的女性一起,分享着时尚潮流,美容信息和一个个关于梦想与幸福的话题。嘉人嘉人 (9张)下面是部分板块摘要:话题、 职场、封面人物、 护肤专家、 健康; 专题:女性播报、 看世界、 调查; 时装:时装故事、 流行坐标、 走下T台; 美容健康:新品推介、 美容课堂 、健康Q&A; 生活方式:旅游、 家居、 美食 、城市。因为不遗余力地推捧中国的新模特,《嘉人marie claire》在业内成为了新人的摇篮,和寻找新面孔的标杆。与其它只选用名模拍摄封面的时尚杂志而言,《嘉人marie claire》无疑是发掘新锐模特的先驱杂志之一是个物美价廉的刊物。《嘉人marieclaire》隆重启动全新的慈善策划——香烛计划。热心公益的30位社会名流及明星以“希望”为主题设计的蜡烛首次在本刊公开,蜡烛售卖所得将捐献给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的公益项目“春蕾计划”,用于资助贫困女童上学。《嘉人》在致力于提升女性时尚的同时,一直关注着弱势群体及那些需要帮助和支持的人,她坚信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就是对自己最好的帮助。还记得去年年底“嘉人”掀起的香烛计划吗?30位明星的积极参与,30份充满爱心的香烛设计,不久就掀起的热卖高潮,所有善款都捐赠给了中国儿童基金会的公益项目“春蕾计划”,失学女童得到善款救助后重返校园,一颗颗施爱的心得到最幸福的安抚。2008年,《嘉人MarieClaire》香烛计划继续,热心公益的20位明星以“点亮梦想”为主题设计了20款精美的香烛,全部所得将捐赠给OLAY女性创新与梦想基金,旨在透过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指导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激发女大学生追求创新与坚持梦想的精神,用创新点亮学生们的梦想,造就更加优秀的人才。嘉人封面嘉人封面 (7张)2007年,香烛计划启动伊始,很快便有周迅、梁咏琪等30位明星和爱心人士参与进来,一个个富于爱心和情趣的设计,将普通的蜡烛变成爱的使者。善款全部捐献给了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的公益项目“春蕾计划”。2008年,香烛计划第二年,更多明星和热情读者积极参与,赵薇、周迅、李冰冰、刘烨、袁泉等纷纷拿出自己设计的蜡烛,为爱心事业迅速行动。销售市场异常火爆,三个月内,2000个满载爱心的香烛很快就被爱心人士珍藏。最后共计筹得善款132,000元,将全部捐给中国宋庆龄基金会-OLAY女性创新与梦想基金,该项基金会用于奖励在美术、音乐、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和工业设计)、表演艺术、IT等五个领域具有创新才能和成就的女大学生,激发她们追求创新与坚持梦想的精神。2009年,香烛计划热情继续!我们将再次力邀众多明星参与,由往年的12月推出改为5月号杂志便重磅推出,并将在以后的七、九、十一、十二月的杂志中对这个活动进行持续推动。作为媒体我们今年强烈地感受到,金融危机的不利形势对在校大学的就业形成直接挑战,嘉人希望继续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合作,鼓励女大学生们在逆境下坚持对梦想的追求。爱无界,爱心和希望在烛光中传播,点亮心灵,温暖世界。

前者主打年轻心态。《嘉人NOW》是《marie claire 嘉人》推出的全新刊物,每季独立发行。NOW是年轻心态,有趣灵魂,无关年龄。《嘉人NOW》杂志是2020年9月10日《嘉人Marie Claire》重磅发布的旗下最新刊物,立足于《嘉人》的审美沉淀和专业内容,《嘉人NOW》刊如其名,更聚焦“当下”时尚,在形式上不断迎合年轻一代的趣味。它拥有视角新颖的创新形式:「 动态和静态的双重效果。」可以感受到即时影像的此刻视角,在动态与静态之间,循环每一刻细微之处的张力,展现视频与大片的双重魅力。它以微型故事描绘人物内心的想法,凝聚此刻当下的记忆。

中国报道杂志社简介

中国报道杂志社,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中国报道杂志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简介:《中国报道》中文刊是以时政经济报道为主的国家级月刊,由中共中央直属外宣机构——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主管,中国报道杂志社主办。 刊物密切关注中国经济变革与发展进程,权威解读经济政策,发挥媒体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及时报道并深入剖析热点经济事件与现象,以全球视角透视中国经济领域重大举措和瞩目人物,提供国内外权威经济观点和主流价值观。本刊全球视野、根植中国,以权威资讯和财经立场关注中国当下的发展。

《中国报道》中文刊是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主管,中国报道杂志社主办。以时政经济报道为主的国家级月刊。主要发行对象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影响比较大。

《中国诗人》杂志简介

《中国诗人》2020年第4期目录 诗开卷007 我是我自己的反方向(组诗)/ 梁 平014 关于诗歌,我的只言片语 / 梁 平019 云端之上(组诗)/ 包临轩034 “北中国”的沉静、开阔与通达 ——包临轩诗歌读记 / 王士强 诗方阵040 一棵树望着她的村庄(组诗)/ 陆 健048 碎片化的自我 / 陆 健050 月亮山的月亮(组诗)/ 郭晓晔054 诗与现实 / 郭晓晔056 凉春有记(组诗)/ 霜扣儿061 以诗歌抚平流年之恙 / 霜扣儿063 人间四月 (组诗)/ 宝 兰068 智性写作中的先锋意识 ——宝兰诗歌印象初探 / 三色堇072 日常(组诗)/ 单永珍076 被省察的生活 / 单永珍079 陷入朦胧(组诗)/ 陈广德083 深处的沉弱有一点痛在苏醒 ——浅析陈广德诗歌 / 冬 雁086 贴地而飞(组诗)/ 伤 水090 赤裸的朴素和感知的突破 ——说说伤水的诗 / 甘 遂094 万物低垂(组诗)/ 周西西099 与大地平行,与心灵贴近 ——周西西及其诗歌印象 / 芦苇岸 诗视野105 近期抒情(组诗)/ 高 平108 放歌大草原(组诗)/ 何 鹰111 庚子春天手记(组诗)/ 梁志宏113 细察与聆听(组诗)/ 水 白116 写给一座城(组诗)/ 刘丽莹119 一条河从远方归来(组诗)/ 邓晓燕123 初春的眼神(组诗)/ 莫燅珠125 低于尘埃的水声(组诗)/ 王守勋127 阳台的歌声(组诗)/ 梁永利129 纸上的温暖(组诗)/ 马晓雁 诗随笔131 打磨词语的光芒 ——蓝蓝诗歌阅读札记 / 葛筱强 诗版图(惠安诗群作品小辑)134 浪行天下的诗(二首)/ 浪行天下135 叶逢平的诗(二首)/ 叶逢平136 张鞍荭的诗(二首)/ 张鞍荭137 陈功的诗(二首)/ 陈 功138 吴银兰的诗(二首)/ 吴银兰139 黄育聪的诗(二首)/ 黄育聪140 曾永龙的诗(二首)/ 曾永龙141 蔡华阳的诗(一首)/ 蔡华阳142 黄丽蓉的诗(二首)/ 黄丽蓉143 张志忠的诗(二首)/ 张志忠144 蒋拱伟的诗(二首)/ 蒋拱伟145 郑泽鸿的诗(二首)/ 郑泽鸿146 张不知的诗(二首)/ 张不知147 张文华的诗(一首)/ 张文华148 何隆昌的诗(一首)/ 何隆昌148 庄尔的诗(一首)/ 庄 尔149 胡建国的诗(一首)/ 胡建国150 陈君云的诗(一首)/ 陈君云151 在“坚韧的创造”中生长和拓展 ——以《惠安诗群作品小辑》为例 / 庄伟杰 诗记忆160 灵魂飞出一道彩虹 ——纪念长诗《狂雪》发表30周年 / 王久辛 诗高地166 渭河组章(三首)/ 官 华168 播种(外二首)/ 刘灵芝169 空山(三首) / 凌 子171 采茶曲(三首)/ 晏 晴172 母亲的牵挂(外二首) / 李 东174 整个十月,我没有写一首诗(外二首)/ 吴红铁175 雪的时刻(三首)/ 苏唐果177 节令书(三首)/ 庄 波179 玫瑰刺(三首)/ 吴红绫181 风吹麦浪(三首)/ 王保元182 冬至不惹相思 (外二首) / 苏 峰183 平原歌 (三首)/ 荒 村185 泥土的味道(三首)/ 秋 语186 医者仁心(外二首)/ 波兰187 茅草(外二首)/ 唐春元188 坚毅的逆行(三首)/ 石明洪 诗缅怀190 诗心·诗骨·诗魂 ——著名诗人李瑛、李小雨父女与我的友情 / 冯永杰 诗纵横(安徽阜阳(界首)诗人作品选)200 当风铃响起(外一首)/ 王 瑞201 枣红马 / 李 北202 冬日,一场大风 / 穆 帆203 渠县汉阙 / 李春景204 高铁,一条梭动的鱼 / 王 忍205 路过 / 侯之兰206 一个人的浮世清欢 / 郭 芬207 西伯利亚的风 / 郭培玉208 眷念 / 郭 侠209 秋望 / 闫玉倩210 残屋 / 张桂立211 飞向若尔盖 / 范兴中212 黄昏下的呐喊 / 王长征213 归途 / 袁灵君214 乡戏 / 穆涛 诗单元215(一首诗系列)张钧和 应云霞 范丹花 陈 玉 余 晓徐圣兰 刘亮亮 周小刚 师建军 张素英忧 乐 鲁 雁 马忠荣 马鸣泉 宋 珈B潜夫 二 海 余晓虹 党 宏 英曼斯一 禾 诗漫评222 诗人的阅读:“一种不可亵渎的孤独” ——读李德武随笔集《挣脱时间的网》 / 林 舟 诗现场075 中国诗歌网喜迁新居085 桂兴华朗诵诗集《领跑者》研讨会 在上海书城举行098 著名诗人郑道远斩获《大家》文学奖170 第五届郭小川诗歌奖榜单发布178 王鸣久文艺评论集《语言镜像与精神光谱》出版180 《鹿守我的梦,鸟祝我的醒:戴望舒诗选》出版189 海洋诗歌的美学标本:《海色映天》诗选出版199 “中诗微刊”简介205 昌耀诗歌图典《高车》出版

1《诗刊》2《诗探索》3《星星》诗刊4《诗歌杂志》(纸版) 5《汉语诗人》 6《诗歌月刊》 7《诗选刊》 8《新诗界》 9《诗歌月刊》10《扬子江》诗刊社 11《大开发》诗刊 12《诗潮》诗刊 13《诗林》季刊 14《绿风》诗刊 15《中国诗人》编辑部 16《三峡诗歌》17 《敦煌》诗刊 18《诗江湖》 19《诗参考》

11月8日,纪念《中国诗人》创办30周年暨诗歌大奖赛颁奖典礼在大东文化馆举行。典礼上,《中国诗人》执行总编罗继仁回顾了30年创办历程,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辽宁省新诗学会会长李松涛宣读了中国诗歌学会的贺涵,辽沈朗诵名家李峻岭、杜桥等人现场朗诵了获奖诗人的作品。沈阳拥有一本全国发行的诗歌杂志“《中国诗人》是沈阳的骄傲,沈阳拥有一本全国发行的诗歌杂志。”李松涛说。全国的100多位诗人参加了此次活动,面对他们,罗继仁非常激动,他说:“《中国诗人》由国家一级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主管,1988年8月在上海创办,主要发表原创诗歌作品和理论文章。创刊时,诗坛泰斗艾青先生为这本杂志题词,‘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融合,兼容并蓄,开创一代诗风’。后因经济等问题休刊。1999年8月,《中国诗人》由沈阳的诗人们接办,经过筹备,于同年11月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复刊号。由于它设计新颕,内容厚重,又具有前卫和先锋性,兼顾老中青三代诗人的写作特点,受到广大读者与作者的欢迎与喜爱,现在已经成为当下诗坛的一大亮色。”没有好诗宁缺毋滥此次《中国诗人》创刊30周年诗歌大奖赛自征稿起,收到3042位国内诗人共8732首(章)作品。最后,大赛共评选出二等奖4名(一等奖空缺)、三等奖7名和优秀奖20名。“当下诗坛还是非常活跃的,创作诗歌的人很多,但好诗却凤毛麟角。我们这次大赛评选非常严格,根据来稿的水准和文学性,最终评委们决定不颁发一等奖。没有好诗宁缺毋滥!”罗继仁说。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李琦说:“这次大赛坚持不跟风、不媚俗,尊重诗人的创作风格,以‘诗真、诗美’作为诗的价值取向,挖掘了一批好诗。”82岁总编寄语青年诗人“我今年82岁了,是全国年龄最大的诗歌刊物总编。”罗继仁说。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如今青年诗人已经成为中国诗坛的主力,很多80后、90后诗人开始发表他们的作品。罗继仁说:“当下中国诗歌水准不一、派别较多,很多人都觉得写诗容易,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分分行、发到朋友圈就是诗。其实,那充其量称为‘口水诗’,我建议青年诗人要把精力花费在创造性的活动上,把情感的抒发用最精准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且一定要走到百姓中去。”

《中国诗人》于1988年8月在上海创刊,由著名诗人黎焕颐先生任主编,以艾青、洛夫、昌耀、公刘、邵燕祥等多位诗坛老将组成编委会,使这本年轻的期刊,创刊伊始便响誉海内外诗坛。上海百家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等多家出版单位给予了大力支持。1999年11月移至辽宁沈阳编辑,先后又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吉林摄影出版社、沈阳出版社、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远方出版社继续出版发行。如今,《中国诗人》已是一部大型的诗歌丛刊,壮大了海内外诗人创作阵容,发表了各种风格流派的诗歌作品,成为当下诗坛不可或缺的诗歌文本。每期以新诗为主、兼容诗歌评论、诗人随笔、诗学争鸣等各类作品。《中国诗人》不跟风潮、不媚时流,尊重诗人的创作风格,提倡文本写作,以诗真诗美作为诗的价值取向,弘扬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中国诗人》在栏目设置上广纳读者的多种需求,每期开设“开卷诗人”“诗方阵”《大视野》“诗对话”“散文诗档案”“诗高地”“诗论坛”,以及为读者和诗人青睐的“诗人雕塑”等多种栏目。《中国诗人》所刊发的作品被全国多家选刊、选本选用,每期均被国家图书馆和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