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骆驼祥子毕业论文自述报告

发布时间:

骆驼祥子毕业论文自述报告

成为第55位粉丝祥子是可悲的,最终他没有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反而贝生活甩进了堕落的深渊。一个年轻力壮,充满幻想,努力的,个人的理想主义者——祥子,带着一身的清凉来到城市,他的目标只不过是靠自己的踏实劳作买得一架属于自己的拉车,然而买车,丢车,再买车,再卖车,三起三落,几经周折,他受到兵匪的抢夺,虎妞的诱逼,侦探的讹诈。。。最后还是落了个一无所有的城市流浪汉,最后连自己起初的个人奋斗的信念也被迫丢弃了,变得自私,堕落。城市的生活遭遇不但毁坏了祥子原本健康的体魄,也慢慢腐蚀着他的思想。刚来到城市的祥子是淳朴老实的,想法简单,希望通过个人的努力稳稳实实地过上体面的日子。但这种简单的想法在当时的城市生活中是不合适的,时局的动乱让他丢了辛辛苦苦赚钱买来的第一辆拉车,别人的讹诈让他丧失了大部分的财务,最后虎妞的威逼利诱让他更是受尽屈辱,满心欢喜拥有拉车后,转眼间又因虎妞的死去而失去。最后两那一点点淳朴的爱情也因小福子的死去而消失殆尽。尽管罪恶来自社会,但祥子在遭受打击的过程中,也表现出生命意志不够坚强的缺点。祥子骆驼一般的顽强,仅仅表现在肉体的吃苦上,表现在正面的人生努力上,而没有表现在对灾难的承受力和反抗力上。憨厚沉默的祥子实际上生着一颗脆弱善感的心,他不是挣扎到完全走投无路的时候才放弃人生追求的,而是从生活经验中预计到未来也是黑暗于是停止奋斗的。在外在的力量压迫生命的时候,祥子既没有去分析压迫的根源,引出抗争的愿望,也没有去内省自己的个性,增强反抗的力量。每一次的打击,都是更深地引起祥子对自己生命价值的否定。他总是自问,要强又怎么样呢,烟、酒、色都对他更添一份诱惑力。在虎妞和夏太太的伤害中,固然是她们设好圈套让他钻,但同时也是由于祥子缺少足够的意志力战胜自己的本能冲动。祥子自己对此没有丝毫反省,而只是简单地认为说真的,自己并没有什么过错。一切都是她布置好的,单等他来上套儿。毛病似乎是他太老实,老实就必定吃亏,没有情理可讲。祥子不善于与他人交流,一旦自己受到挫折,却暗中琢磨,按自己的思路从别人的生活中引起奋斗没有价值的悲思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是城市底层社会劳动者的形象。在他的不幸遭遇中,作者突出了对他性格的刻画,体现了强有力的悲剧意味,这是通过主人公“积极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的命运三部曲展开的:祥子初到北平,怀抱着寻求新的生路的希望,开始了他的个人奋斗史。他年轻力壮,善良正直,乐于帮助与他同命运的穷人,他坚韧顽强的咬着牙,用孤苦的挣扎编织着美丽的梦想。但是,祥子连遭厄运,主要可以分为事业上的买车与个人生活上的娶妻两方面。命运的安排却使他追求的不可得,躲避的被强加。所有这些,都表明祥子在命运的作弄面前不甘失败,竭力挣扎和顽强抗争的生活姿态。当虎妞病亡,祥子为葬妻而不得不再一次卖掉车子,此生已不复再有希望买车。又得知自己的意中人小福子也已不在人世时,终于不堪这最后的沉重一击,长久以来潜藏在他人性下的野性、兽性、恶性、劣根性发作,他吃喝嫖赌,如行尸走肉。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性格,吞噬了这个一度有着强大生存能力的个人奋斗者。祥子的一生,是从奋斗走向毁灭的一生。黑暗的社会、他人的影响、性格局限以及不可预知等方面的因素决定他个人奋斗必然失败的悲剧结局。他的一生是充满了悲剧色彩的一生。一、黑暗的社会是造成祥子悲剧人生的主要原因人是社会中的人,受社会的制约,他的人生道路,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地位,他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决定的。祥子是社会中的人,而且所面对的那个“强大的、罪恶的、病态的社会”,正是这样的社会才是造成他人生悲剧的主要原因。二、他人的影响也是造成祥子悲剧人生的另一原因虎妞在祥子悲剧人生中无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正如蝇不能逃出蛛网”,虎妞是网,祥子是蝇,他没有和任何人这样亲密接触过,虽然是突如其来,虽然是个诱,但他从中找到了快乐:生活竟然也可以如此!当他感觉到自己的堕落时,想挣扎已经来不及了,仿佛是碰在蛛网上的小虫。三、自身的性格局限又是悲剧人生形成的一个因素我们承认黑暗的、污浊的、人吃人的社会是造成祥子悲剧人生的罪魁祸首,但是祥子自身性格的双重性、堕落性、劣根性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因素,对他的人生悲剧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读完了《骆驼祥子》这本书,感触很深,为那个时候社会的黑暗而感到痛恨,为祥子而感到惋惜。

老舍在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塑造的人力车夫骆驼祥子的形象,是对车夫性格的深刻的描绘。它以人物自身的性格矛盾,揭示了来自乡村的破产农民面对腐朽社会的压迫盘剥,在日益贫困的同时也扭曲了质朴的人生,激化了小生产者对“私有”的追逐,从而加速了他们悲剧的结局。小说在效果上,明确地使读者意识到在生产关系大变革中,徘徊在原有的衢巷内,而不肯置身新的生产关系中的人,虽说他不是剥削者,不是众矢之的,但也走的是一条历史的悲剧之路。从这个角度来看,祥子的悲剧也是他的性格造成的。笔者无意在分析《骆驼祥子》中,以标新立异来哗众取宠,但不认识祥子性格上的复杂性,也是一种不正确的态度。优秀文学作品的巨大艺术魅力应集中在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上。故高尔基说:“典型是时代的现象”1。认识某一文学典型,既要探求其所蕴涵着的丰富社会内容,又应明了其深刻的时代烙印。同时,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其命运必然受所处时代的影响和制约,就骆驼祥子的悲剧命运来说,既有性格上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影响,以及婚姻上的悲剧,笔者试就这三方面,浅论骆驼祥子的悲剧。一、祥子的性格(一)、纯朴,善良,为人正直的祥子。起初,祥子纯朴,善良,为人正直,具有奋斗的性格及美好的精神世界。祥子是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是农村破产后跑到城里来谋生的农民,为此,“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但他终于选中了拉车这一行。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年轻力壮,吃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在他看来,拉自己的车就可以“不再受拉车人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他认为:有他的身体和力气,多拉快跑,省吃俭用,过不了几年一定能达到目的。强烈的求生欲望,顽强的奋斗精神,构成了祥子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在小说中刻画祥子勤劳刻苦,刚强性格的同时,还从更广阔的生活内容上,着力揭示了他美好的精神世界。他做事认真负责,讲究信用和义气。他拉车出了事,自己被摔得很重,但他首先想到的是车上的曹先生。曹先生被摔伤了,他感到很内疚,并提出了以自己的工钱赔偿损失,他认为曹先生是好人,所以,当曹先生因特务追捕避居在外时,他承受着自己被劫夺的痛苦,而一心想着怎样不辜负人家的嘱托看好曹宅;作品还展示了祥子极富同情心的一面,当他看到比自己更加困难的老马、小马两人在寒夜饿得发昏时,便毫不犹豫地给他们买来羊肉包子;对备受生活折磨的不幸的小福子,他也尽量地给予同情和帮助。这些,都显示了祥子作为一个劳动者的美好心灵。 其次,祥子性格中蕴含着反抗及独立自主的要求。祥子平常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他的性格中的反抗要求也有所体现。比如他在杨宅的发怒辞职;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理,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他一贯要强和自立,也正是他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的表现,他不愿听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刘四的60辆车,不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具有一种要求独立自主的思想。(二)、祥子的自私、堕落及其毁灭祥子作为一般的城市个体劳动者,农村生活在他的性格以至于他的形象各个方面留下了众多鲜明的印记,无论他的健壮,勤快,朴实,还是他的狭窄,保守,或者谨小慎微,即从外形,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精神气质无不带着浓厚的泥土气息,显示出来自乡间的特点,有典型的农村习惯和农民意识。他不同于一般车夫,没有入车行的辙,还是因为他保持着在乡间形成的拘谨,忠厚的心态和气质。他和有心计八面玲珑的高妈不同,虽然同在曹府帮佣,同属城市个体劳动者,但两人的言谈举止,和内心活动处处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骆驼祥子》实际上写的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纯朴,正直的青年堕落为城市无赖的悲剧。在他的身上,当个个体劳动者的追求和纯洁美好的农民品格是同时丧失的,这是祥子这个艺术典型的重要特征,也构成了这场悲剧的重要线索。从外表到内心都曾经是骆驼般坚韧的祥子,心灵深处却又始终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孤独感和软弱感,几乎遇到什么都束手无策,当他因为走投无路而感到苦恼和恐惧时,更让他难过的是,没地方诉说委屈。这不能只从他是个体劳动者的一般原则加以说明,被束缚在分散狭小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的他们,诚然有狭窄短视,个人自扫门前雪和因为自顾不暇而形成的自私和冷漠等弱点,但作为劳动者,毕竟还是善良的,乐于助人的,尤其是对于自己相似的,劳动者,不幸者。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祥子一方面已经完全失去了与农村的联系而且早也不愿与之发生任何关系了,一方面又没扎根于城市生活,甚至还不知道与新的生活环境建立应有的联系,求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这样他才会感到如此孤独,无能为力,不知所措,才特别脆弱,经不起打击和挫折。祥子性格的最大特点,又是导致这场悲剧的主观原因,是他想通过个人奋斗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命运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既然他所受的是来自整个社会的沉重压迫,孤立的零散的个人奋斗自然难以取得成功,即便有了自己的车子并且始终保持者,又何尝能够摆脱那些压制而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幸福生活的劳动者?这种不切实际的打算,使他从一开始就陷入盲目性,一切真诚的努力都是毫无疑义的,等待着他的只能是失败和悲剧。作家对祥子性格的描绘并未到此为止,还向深层做了细致的挖掘。他写到祥子对于自己的这种努力也不断有过反思和疑问,因此第一次丢车后,尽管他仍然努力拉车攒钱,可是干着干着,他便想起那回事,一想起来,他心里就觉得发堵,不由得想到,要强又怎样哪?即使马上再弄来一辆,焉知不再遇上那样的事呢?可见他已经预感到前途的黯淡,并向自己提出了反问,但他随即做出的回答仍然是“即使今天买上,明天就丢了,他也得去买。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不拉自己的车,他简直象是白活。他的最可靠的希望是买车,非买上车不能对得起自己,设若一旦忘了这事,他便忘了自己,他觉得自己只是个会跑路的牲畜,没一点起色与人味”。结论是无论付出多么大的代价,“有了车便可顶一切”,作为个体劳动者,他们只有在这种追求中才多少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和生活意义。在祥子这里,车子已经和他的生命融为一体,虽然他早把自己的这种努力比作“误入了罗圈胡同,绕了个圈又回到原处。”但他还是这样奔跑着,先是充满了希望的奔跑着,在这里,清醒和糊涂,自觉和盲目,几乎成了同一回事,如果把他们区别开来都没有什么意义了。如果从一开始祥子就安于命运的安排而无所祈求,不就没有这一切,至少不会令人如此同情和叹息了吗?祥子的性格和悲剧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这些描写中表现的十分清楚。经过3年努力买上的那辆车,不久就又被乱兵抢去了,他重新积攒的钱,还没等买上车,又被特务勒索去了。在失去车和钱的情况下,他仍未失去再买一辆车的希望,可是虎妞的难产身亡,又使他失去了最后一辆车,这一连串的打击,对于把车当成生命的祥子来说,无疑是非常沉重的。社会的压迫,世事的昏暗,使祥子感到了做人的艰难和前途的渺茫。他最后把希望寄托在同小福子的结合上,不幸的是他同情和喜爱的小福子又在黑暗势力摧残下自杀了,这使他失去了最后的希望。一个想凭借自己力气吃饭的个体劳动者,就这样被旧社会一口一口地吃掉了。祥子在不可抗拒的黑暗势力的打击下,终于走上了堕落的道路。祥子的失败,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贫困和物质上的损失,更为严重的是精神上的毁灭。作家在塑造祥子形象的过程中,突出展示了他内心世界的惊人变化。旧社会摧毁了他的人生理想,使他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过去,他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明确的生活目标,并满怀希望地去奋斗,但当这些都成了泡影的时候,他对生活就不再有什么渴求了,祥子终于成了一个吃喝嫖赌,甚至打架斗殴无所不为的人,原先“那个无牵无挂、纯洁、要强,处处努力的祥子”,后来几乎变成了一个只为捡一些白薯皮和须子吃的“狗”,正如老舍在小说初版的结尾中所写的:“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殡,不知何时何地会埋起来,埋起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这是对祥子沉痛的批判,更是对罪恶旧社会的悲愤控诉。可见,祥子这一形象的性格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它有力地概括了城市个体劳动者的生活道路。他们为了生存,不顾一切地拼命挣扎,但终于失败。这样的性格悲剧,不仅在当时能引起读者的反省,到了今天,诸如此类的小生产意识依旧残存于人民群众的头脑中,妨碍他们自己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有关描写也就依然能够使人激动,发人深思,并且从中得到启发。二、黑暗的社会人在社会中生活,受着社会的制约,他的道路,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他所属的社会地位,他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决定的。祥子的形象,是在当时那个黑暗社会的画面上,在他与各种社会力量的复杂关系中凸显出来的。他的悲剧主要是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的产物。对于祥子的打击,首先来自反动派。第一辆车被北洋军阀的逃兵夺走,准备买第二辆车的积蓄又被国民党的特务孙侦探敲诈去。这些描写都很简短,事情也发生的突然,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是和一切真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一样,通过这些表现出来的,却是事态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外打仗的消息已经流传了十来天,为了贪图几个钱,祥子大着胆子拉车去西郊,刚出城门,就被逃兵连人带车都抢走了。作品写出了那是一个军阀混战的年代,打仗不断的骚扰着人们的生活,威胁着人们的安全。作品又提到逃兵如果被村中的人们捉住,至少是活埋,从人们对逃兵的深恶痛绝,透露出这些军队曾经如何残酷的蹂躏过人民,在这样动荡不安,反动军队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年代里,祥子的这场厄运,不过是连年战乱给人造成的浩劫中的一个小小插曲而已本来,孙侦探跟踪的是祥子的主人曹先生,与祥子毫无关系,敲诈祥子更不在他们的计划之内,可是既然碰到了,“就是祥子遇到了点上,活该!”祥子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任何打击都可能而且可以任意地落到他的头上,他们来的越是偶然,越能反映这样打击的必然。作品深刻地说明:在那黑暗的旧社会,作为社会底层的劳动者,想以个人的力量,通过个人奋斗的道路来实现生活地位的改变是不可能的,无论他们个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无济于事。三、不幸的婚姻祥子悲剧的成因,还通过祥子自己的婚姻问题体现出来。把车场主刘四的女儿,老姑娘虎妞引到祥子的生活圈子,描写他们感情上生活上的纠葛,这成为祥子悲剧性结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祥子在不理想的婚姻中与虎妞结合了。他们的结合始终都是很不自然的,虎妞是车场老板刘四的女儿,刘四是个流氓,无赖,既凶残又伪善。在他的教育下,虎妞成了一个粗野,泼辣的女人,也打下剥削阶级的烙印,刘四为了让虎妞帮他经营车场,已经是三十七八的大姑娘了,仍然不让她结婚,要虎妞为他断送青春。但是她也与其他青年妇女一样,追求着自己的婚姻自由,他爱年轻,老实,勤俭的祥子,对他表达的感情也是真切的,他时时疼着祥子,并不是玩着祥子。因此,她的处境令人同情,她执意要与祥子结合,这对于她所处的家庭来说,也是一种叛逆行为。但是,由于他们两个各自的经济地位不同,使他们的婚姻生活产生了种种矛盾,特别是各自的生活道路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成为祥子终生的痛苦。虎妞对他有真情的一面,但很大程度上有她的利己主义的因素,她希望得到父亲的同意,由她和祥子来经营车场,至少想靠她自己的一些体己钱“弄上两三辆车”,当上一个小车主,而祥子与虎妞不同,他是从他的阶级立场出发,打算自己有车,“生活的舒服一些”,能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到乡下娶一个年轻力壮,吃的苦,能洗能做的姑娘”。显然,他们两个人在生活的态度上就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以及他们不同的性格,预示着他们婚后必然有矛盾,有冲突,决不是相安无事。他们两人各自按照自己的生活理想而活着,虎妞一心想买上几辆车,当上车主,祥子可以不再出车,可以整天陪着她。而祥子却时时避开他所厌恶的虎妞,如果要整天呆在家里陪着虎妞,那是件十分痛苦的事,再则对于勤劳成习的祥子来说,本来也不惯于这种清闲享乐的生活,他只想拉车,他爱拉车。而虎妞仗着她经济上的实力,总想让祥子听她的摆布。这使祥子感到痛苦和委屈,虽然祥子也有理直气壮的地方,但他清楚地感到“要了她,便没了他”,自己不过是在老婆手里讨饭吃,尽管如此,祥子的生活还是有着落的。不幸的是在他们生活一年多后,虎妞因难产而死,祥子从此失去了经济上的依靠而无路可走,堕落下去。祥子的婚姻悲剧,使他精神上所受的折磨和打击并不轻于前两次。逃兵和特务没有可以置他于死地的权利,但虎妞设下的圈套让他有苦难说。他作为男子汉的责任感使他不能在她困难时弃之而去。处处碰壁的他不得不回到她的身边,他别无选择。在这件事上,他无能为力,他清楚地意识到“命是自己的,可是却叫别人管着”。这对于腐蚀他的生活意志,打破他的生活愿望,从奋发有为到怀疑自己进而自甘堕落起了比前两次打击更重要的作用。在这里表现为直入人心的摧残和折磨,祥子不仅不能获得自己所追求的,甚至无法拒绝自己所厌恶的,这些都充分刻画出生活的复杂内容和祥子的卑微处境。归根到底,祥子个人生活上的不幸遭遇来自这个万恶的旧社会,作者就是通过人物精神生活上所产生的悲剧,进一步控诉和揭露了罪恶的社会制度。

骆驼祥子论文研究报告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设计)名称: 浅谈《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多重悲剧

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为了进一步对本课题的理解,加深对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掌握,进行对《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多重悲剧的研究。

意义:通过对小说《骆驼祥子》中祥子这一悲剧人物形象的研究以及相关资料的思索,促进广大读者对这一小说内容更深入透彻的理解,从而了解作者当时写作这一作品的时局和背景,了解当时的.旧中国是什么现状,当时旧北平底层劳苦人民是怎样艰难的生活着,更进一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混乱,给底层劳苦者带来的苦难,让读者们能了解中国的历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社会底层穷苦劳动者的关怀和同情,唤醒还在沉睡的人们,让读者们能有所思考和感悟。

二、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现状:中国学者对《骆驼祥子》这部作品还在不断的分析和研究中,还带有很强的探索性质。

发展趋势:《骆驼祥子》这一不朽的作品深受广大的学者的青睐,这一作品正在戏曲舞台上蓬勃的发展,它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这部作品被编排成京剧,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这既是对“样板戏”的突破,也是对传统京剧的突破,《骆驼祥子》是京剧现代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国外现状:外国专家、学者和广大观众都十分的喜欢这一作品,不少的的专家把《骆驼祥子》翻译成外文进行研究。

发展趋势:近年来,国外汉语界对老舍先生研究的热情日益高涨,不少的国外作家不仅研究老舍先生的一部作品,而是对他的多部作品着迷,深入研究、探索其中的语言风格,地域风情,《骆驼祥子》也获得了国际性的声誉。

三、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研究内容:悲剧的定义;作者不幸人生的背景;祥子的多重悲剧。

关键问题:造成悲剧的原因;作品的写作背景是作者当时的社会状况的再现。

思路:对作品要十分的熟悉,叙述作品的大概故事情节;祥子是作品的主要悲剧人物,理解悲剧的含义;任何作品都离不开作者,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悲剧是这一作品的主题,论述主要人物祥子的多重悲剧;总结 造成悲剧的原因。

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到图书馆查询参考资料,搜集相关题材的文献资料,报刊期刊 ,通过材料进行分析、理解,整理材料,更多是与指导老师多沟通;交流意见。结合课题的题材完成,广泛阅读与《骆驼祥子》相关的资料。

五、研究进度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确定论文题目 20xx年xx月19日

第二阶段:撰写毕业论文阶段

撰写论文开题报告 20xx年xx月19日~20xx年2月18日。

撰写论文初稿 20xx年2月18日~20xx年3月25日。

撰写论文定稿 20xx年3月25日~20xx年4月22日。

第三阶段:毕业论文答辩阶段 20xx年5月30日

六、参考文献(略)

七、指导老师意见及建议:

签字: 年 月 日

读完了《骆驼祥子》这本书,感触很深,为那个时候社会的黑暗而感到痛恨,为祥子而感到惋惜。《骆驼祥子》描绘了一位对生活充满希望拥有梦想的车夫的开始和结局。祥子来自农村,他来这就是想要实现他的梦想,他承载着梦想来到这里,但他带走的却实悲伤与痛苦。他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唯一的资本就是他当时正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他不惜一切来实现这个愿望,但命运总是三番五次的和他开玩笑,他一次次的失败撞击着他那充满梦想执着的心。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他内心的最后一盏光亮。他丧失了对生活和梦想的任何希望,生活抛弃了他,他也放弃了生活。他沦落为地痞,而原来那个朴实正直的他早已被患难的铁锤砸的粉碎,对于骆驼祥子,我感到遗憾,感到惋惜,也感到无奈,但也感到敬佩,我佩服他从前的坚强,他的上进。然而他最终没能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终究还是被打败了。也许是因为社会的极度黑暗,也许是因为个人的因素。不管怎样,环境对人的改变至多至少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当时的社会治安好一点,祥子也许就能实现他的理想,也许就不会变成一具行尸走肉。祥子只是一个普通的车夫,但和别人不同的是他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祥子的一生,以明媚美好为开始,却以懒惰腐败为结局。但是他的堕落是社会和他自己一手造成的。我对此感到悲哀。那个社会的统治者压迫了人民,才会有革命,才会有今天这个民主社会。《骆驼祥子》或许也是给世人一个警醒吧!自己适当删减吧

读完了《骆驼祥子》这本书,感触很深,为那个时候社会的黑暗而感到痛恨,为祥子而感到惋惜。

骆驼祥子论文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设计)名称: 浅谈《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多重悲剧

一、研究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为了进一步对本课题的理解,加深对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掌握,进行对《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多重悲剧的研究。

意义:通过对小说《骆驼祥子》中祥子这一悲剧人物形象的研究以及相关资料的思索,促进广大读者对这一小说内容更深入透彻的理解,从而了解作者当时写作这一作品的时局和背景,了解当时的.旧中国是什么现状,当时旧北平底层劳苦人民是怎样艰难的生活着,更进一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混乱,给底层劳苦者带来的苦难,让读者们能了解中国的历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社会底层穷苦劳动者的关怀和同情,唤醒还在沉睡的人们,让读者们能有所思考和感悟。

二、研究或设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现状:中国学者对《骆驼祥子》这部作品还在不断的分析和研究中,还带有很强的探索性质。

发展趋势:《骆驼祥子》这一不朽的作品深受广大的学者的青睐,这一作品正在戏曲舞台上蓬勃的发展,它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这部作品被编排成京剧,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这既是对“样板戏”的突破,也是对传统京剧的突破,《骆驼祥子》是京剧现代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国外现状:外国专家、学者和广大观众都十分的喜欢这一作品,不少的的专家把《骆驼祥子》翻译成外文进行研究。

发展趋势:近年来,国外汉语界对老舍先生研究的热情日益高涨,不少的国外作家不仅研究老舍先生的一部作品,而是对他的多部作品着迷,深入研究、探索其中的语言风格,地域风情,《骆驼祥子》也获得了国际性的声誉。

三、主要研究或设计内容,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思路:

研究内容:悲剧的定义;作者不幸人生的背景;祥子的多重悲剧。

关键问题:造成悲剧的原因;作品的写作背景是作者当时的社会状况的再现。

思路:对作品要十分的熟悉,叙述作品的大概故事情节;祥子是作品的主要悲剧人物,理解悲剧的含义;任何作品都离不开作者,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悲剧是这一作品的主题,论述主要人物祥子的多重悲剧;总结 造成悲剧的原因。

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及解决的办法:

到图书馆查询参考资料,搜集相关题材的文献资料,报刊期刊 ,通过材料进行分析、理解,整理材料,更多是与指导老师多沟通;交流意见。结合课题的题材完成,广泛阅读与《骆驼祥子》相关的资料。

五、研究进度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确定论文题目 20xx年xx月19日

第二阶段:撰写毕业论文阶段

撰写论文开题报告 20xx年xx月19日~20xx年2月18日。

撰写论文初稿 20xx年2月18日~20xx年3月25日。

撰写论文定稿 20xx年3月25日~20xx年4月22日。

第三阶段:毕业论文答辩阶段 20xx年5月30日

六、参考文献(略)

七、指导老师意见及建议:

签字: 年 月 日

骆驼祥子 特色及评论 《骆驼祥子》老舍用同情的笔触描绘的一幕悲剧:二十年代的北京,一个勤劳、壮实的底层社会小人物怀着发家、奋斗的美好梦想,却最终为黑暗的暴风雨所吞噬。它揭示了当时“小人物”的奴隶心理和希望的最终破灭。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祥子熄灭了个人奋斗的最后一朵火花。这是旧中国老北京贫苦市民的典型命运。 《骆驼祥子》一书大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读来亲切自然、朗朗上口,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

骆驼祥子的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我眼中的祥子、虎妞祥子是一个要强的车夫,为了买车经历了三次困难,正所谓一波三折啊。他很憨厚,这是最让我喜欢的地方了。祥子待人很老实,高高的个子更加显示出他诚实可靠的性格。不过好的人品并没有让他脱离上天的不公:官兵的蛮横无理,世态的寒冷,小福子的自杀……都让祥子坠毁的不能自拔。于是,一个憨厚老实的男人,变成了一个下流的小混混。虎妞是一个大大咧咧的女人,虽生得一副女人相,性格却与一个大男人没什么不同。她是一个泼辣而有心计的中年妇女,很会打理事物,将人和车场管理的井井有条。颇有心计的她安排好了一场,却没料到早早的被父亲——刘四爷——拆穿,但他还是取祥子和她结了婚,但却没料到父亲会狠心抛下她不管,卖了厂子到外地去了。最终由于她的好吃懒做引起难产而死去了,她的一切结局都是又她自己一手造成的,算来算去结果把自己的命也算了进去。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像虎妞那样搭进了一条命还得不到个好名声,人死了也没人同情,看来还是老老实实的做人好。

骆驼祥子 特色及评论 《骆驼祥子》老舍用同情的笔触描绘的一幕悲剧:二十年代的北京,一个勤劳、壮实的底层社会小人物怀着发家、奋斗的美好梦想,却最终为黑暗的暴风雨所吞噬。它揭示了当时“小人物”的奴隶心理和希望的最终破灭。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祥子熄灭了个人奋斗的最后一朵火花。这是旧中国老北京贫苦市民的典型命运。 《骆驼祥子》一书大量应用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的描写,读来亲切自然、朗朗上口,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

毕业论文浅谈骆驼祥子

我觉得它说出了成年人的心声。成年人确实就像祥子一样,拼命打拼,想过上更好的生活。

老舍在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塑造的人力车夫骆驼祥子的形象,是对车夫性格的深刻的描绘。它以人物自身的性格矛盾,揭示了来自乡村的破产农民面对腐朽社会的压迫盘剥,在日益贫困的同时也扭曲了质朴的人生,激化了小生产者对“私有”的追逐,从而加速了他们悲剧的结局。小说在效果上,明确地使读者意识到在生产关系大变革中,徘徊在原有的衢巷内,而不肯置身新的生产关系中的人,虽说他不是剥削者,不是众矢之的,但也走的是一条历史的悲剧之路。从这个角度来看,祥子的悲剧也是他的性格造成的。笔者无意在分析《骆驼祥子》中,以标新立异来哗众取宠,但不认识祥子性格上的复杂性,也是一种不正确的态度。优秀文学作品的巨大艺术魅力应集中在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上。故高尔基说:“典型是时代的现象”1。认识某一文学典型,既要探求其所蕴涵着的丰富社会内容,又应明了其深刻的时代烙印。同时,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其命运必然受所处时代的影响和制约,就骆驼祥子的悲剧命运来说,既有性格上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影响,以及婚姻上的悲剧,笔者试就这三方面,浅论骆驼祥子的悲剧。一、祥子的性格(一)、纯朴,善良,为人正直的祥子。起初,祥子纯朴,善良,为人正直,具有奋斗的性格及美好的精神世界。祥子是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是农村破产后跑到城里来谋生的农民,为此,“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但他终于选中了拉车这一行。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年轻力壮,吃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在他看来,拉自己的车就可以“不再受拉车人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他认为:有他的身体和力气,多拉快跑,省吃俭用,过不了几年一定能达到目的。强烈的求生欲望,顽强的奋斗精神,构成了祥子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在小说中刻画祥子勤劳刻苦,刚强性格的同时,还从更广阔的生活内容上,着力揭示了他美好的精神世界。他做事认真负责,讲究信用和义气。他拉车出了事,自己被摔得很重,但他首先想到的是车上的曹先生。曹先生被摔伤了,他感到很内疚,并提出了以自己的工钱赔偿损失,他认为曹先生是好人,所以,当曹先生因特务追捕避居在外时,他承受着自己被劫夺的痛苦,而一心想着怎样不辜负人家的嘱托看好曹宅;作品还展示了祥子极富同情心的一面,当他看到比自己更加困难的老马、小马两人在寒夜

北京,可能是每一个人都会向往的地方,但是在老北京还叫“北平”的时候,那里生活着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以拉车谋生,本文的主人公祥子就生活在那样的一个环境中。那是祥子生活的世界,也是整个悲剧人生开始的地方。

在民国时期的北京城,聚集着无数像祥子这样的“北漂”。如果他们有文化,就可以到大学里去教书,过着上层社会的生活;如果他们有点本钱,脑子也不笨,可以在北京城里做点小买卖,过着中层社会的生活。

像祥子这样,一无文化、二无本钱的年轻人,就只好依靠一身结实的肌肉,在城市里下苦力,在底层社会里挣扎,幻想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爬到中层去。

祥子的理想是什么呢?说起来其实很卑微——希望用自己的劳力,买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这样的话,他就可以做一名自由的人力三轮车夫,不受拴车人的气,想什么时候出车,就什么时候出车;想什么时候收工,就什么时候收工。多好啊!

老舍笔下的祥子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

祥子来自农村,是个破产的青年农民,勤劳、纯朴、善良,保留着农村哺育他、教养他的一切,却再也不愿意回农村去了。从农村来到城市的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做个独立的劳动者是祥子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凭着勤劳和坚忍,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但刚拉半年,车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祥子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

老舍在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塑造的人力车夫骆驼祥子的形象,是对车夫性格的深刻的描绘。它以人物自身的性格矛盾,揭示了来自乡村的破产农民面对腐朽社会的压迫盘剥,在日益贫困的同时也扭曲了质朴的人生,激化了小生产者对“私有”的追逐,从而加速了他们悲剧的结局。小说在效果上,明确地使读者意识到在生产关系大变革中,徘徊在原有的衢巷内,而不肯置身新的生产关系中的人,虽说他不是剥削者,不是众矢之的,但也走的是一条历史的悲剧之路。从这个角度来看,祥子的悲剧也是他的性格造成的。笔者无意在分析《骆驼祥子》中,以标新立异来哗众取宠,但不认识祥子性格上的复杂性,也是一种不正确的态度。优秀文学作品的巨大艺术魅力应集中在典型人物的成功塑造上。故高尔基说:“典型是时代的现象”1。认识某一文学典型,既要探求其所蕴涵着的丰富社会内容,又应明了其深刻的时代烙印。同时,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其命运必然受所处时代的影响和制约,就骆驼祥子的悲剧命运来说,既有性格上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影响,以及婚姻上的悲剧,笔者试就这三方面,浅论骆驼祥子的悲剧。一、祥子的性格(一)、纯朴,善良,为人正直的祥子。起初,祥子纯朴,善良,为人正直,具有奋斗的性格及美好的精神世界。祥子是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是农村破产后跑到城里来谋生的农民,为此,“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但他终于选中了拉车这一行。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他年轻力壮,吃苦耐劳,不惜用全部力量去达到这一目的。在他看来,拉自己的车就可以“不再受拉车人的气,也无须敷衍别人。”他认为:有他的身体和力气,多拉快跑,省吃俭用,过不了几年一定能达到目的。强烈的求生欲望,顽强的奋斗精神,构成了祥子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在小说中刻画祥子勤劳刻苦,刚强性格的同时,还从更广阔的生活内容上,着力揭示了他美好的精神世界。他做事认真负责,讲究信用和义气。他拉车出了事,自己被摔得很重,但他首先想到的是车上的曹先生。曹先生被摔伤了,他感到很内疚,并提出了以自己的工钱赔偿损失,他认为曹先生是好人,所以,当曹先生因特务追捕避居在外时,他承受着自己被劫夺的痛苦,而一心想着怎样不辜负人家的嘱托看好曹宅;作品还展示了祥子极富同情心的一面,当他看到比自己更加困难的老马、小马两人在寒夜饿得发昏时,便毫不犹豫地给他们买来羊肉包子;对备受生活折磨的不幸的小福子,他也尽量地给予同情和帮助。这些,都显示了祥子作为一个劳动者的美好心灵。 其次,祥子性格中蕴含着反抗及独立自主的要求。祥子平常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他的性格中的反抗要求也有所体现。比如他在杨宅的发怒辞职;对车厂主人刘四的报复心理,都可以说明这一点。他一贯要强和自立,也正是他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的表现,他不愿听高妈的话放高利贷,不想贪图刘四的60辆车,不听虎妞的话去做小买卖,都说明他具有一种要求独立自主的思想。(二)、祥子的自私、堕落及其毁灭祥子作为一般的城市个体劳动者,农村生活在他的性格以至于他的形象各个方面留下了众多鲜明的印记,无论他的健壮,勤快,朴实,还是他的狭窄,保守,或者谨小慎微,即从外形,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精神气质无不带着浓厚的泥土气息,显示出来自乡间的特点,有典型的农村习惯和农民意识。他不同于一般车夫,没有入车行的辙,还是因为他保持着在乡间形成的拘谨,忠厚的心态和气质。他和有心计八面玲珑的高妈不同,虽然同在曹府帮佣,同属城市个体劳动者,但两人的言谈举止,和内心活动处处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骆驼祥子》实际上写的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纯朴,正直的青年堕落为城市无赖的悲剧。在他的身上,当个个体劳动者的追求和纯洁美好的农民品格是同时丧失的,这是祥子这个艺术典型的重要特征,也构成了这场悲剧的重要线索。从外表到内心都曾经是骆驼般坚韧的祥子,心灵深处却又始终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孤独感和软弱感,几乎遇到什么都束手无策,当他因为走投无路而感到苦恼和恐惧时,更让他难过的是,没地方诉说委屈。这不能只从他是个体劳动者的一般原则加以说明,被束缚在分散狭小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的他们,诚然有狭窄短视,个人自扫门前雪和因为自顾不暇而形成的自私和冷漠等弱点,但作为劳动者,毕竟还是善良的,乐于助人的,尤其是对于自己相似的,劳动者,不幸者。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祥子一方面已经完全失去了与农村的联系而且早也不愿与之发生任何关系了,一方面又没扎根于城市生活,甚至还不知道与新的生活环境建立应有的联系,求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这样他才会感到如此孤独,无能为力,不知所措,才特别脆弱,经不起打击和挫折。祥子性格的最大特点,又是导致这场悲剧的主观原因,是他想通过个人奋斗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命运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既然他所受的是来自整个社会的沉重压迫,孤立的零散的个人奋斗自然难以取得成功,即便有了自己的车子并且始终保持者,又何尝能够摆脱那些压制而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幸福生活的劳动者?这种不切实际的打算,使他从一开始就陷入盲目性,一切真诚的努力都是毫无疑义的,等待着他的只能是失败和悲剧。作家对祥子性格的描绘并未到此为止,还向深层做了细致的挖掘。他写到祥子对于自己的这种努力也不断有过反思和疑问,因此第一次丢车后,尽管他仍然努力拉车攒钱,可是干着干着,他便想起那回事,一想起来,他心里就觉得发堵,不由得想到,要强又怎样哪?即使马上再弄来一辆,焉知不再遇上那样的事呢?可见他已经预感到前途的黯淡,并向自己提出了反问,但他随即做出的回答仍然是“即使今天买上,明天就丢了,他也得去买。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不拉自己的车,他简直象是白活。他的最可靠的希望是买车,非买上车不能对得起自己,设若一旦忘了这事,他便忘了自己,他觉得自己只是个会跑路的牲畜,没一点起色与人味”。结论是无论付出多么大的代价,“有了车便可顶一切”,作为个体劳动者,他们只有在这种追求中才多少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和生活意义。在祥子这里,车子已经和他的生命融为一体,虽然他早把自己的这种努力比作“误入了罗圈胡同,绕了个圈又回到原处。”但他还是这样奔跑着,先是充满了希望的奔跑着,在这里,清醒和糊涂,自觉和盲目,几乎成了同一回事,如果把他们区别开来都没有什么意义了。如果从一开始祥子就安于命运的安排而无所祈求,不就没有这一切,至少不会令人如此同情和叹息了吗?祥子的性格和悲剧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这些描写中表现的十分清楚。经过3年努力买上的那辆车,不久就又被乱兵抢去了,他重新积攒的钱,还没等买上车,又被特务勒索去了。在失去车和钱的情况下,他仍未失去再买一辆车的希望,可是虎妞的难产身亡,又使他失去了最后一辆车,这一连串的打击,对于把车当成生命的祥子来说,无疑是非常沉重的。社会的压迫,世事的昏暗,使祥子感到了做人的艰难和前途的渺茫。他最后把希望寄托在同小福子的结合上,不幸的是他同情和喜爱的小福子又在黑暗势力摧残下自杀了,这使他失去了最后的希望。一个想凭借自己力气吃饭的个体劳动者,就这样被旧社会一口一口地吃掉了。祥子在不可抗拒的黑暗势力的打击下,终于走上了堕落的道路。祥子的失败,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贫困和物质上的损失,更为严重的是精神上的毁灭。作家在塑造祥子形象的过程中,突出展示了他内心世界的惊人变化。旧社会摧毁了他的人生理想,使他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过去,他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明确的生活目标,并满怀希望地去奋斗,但当这些都成了泡影的时候,他对生活就不再有什么渴求了,祥子终于成了一个吃喝嫖赌,甚至打架斗殴无所不为的人,原先“那个无牵无挂、纯洁、要强,处处努力的祥子”,后来几乎变成了一个只为捡一些白薯皮和须子吃的“狗”,正如老舍在小说初版的结尾中所写的:“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殡,不知何时何地会埋起来,埋起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这是对祥子沉痛的批判,更是对罪恶旧社会的悲愤控诉。可见,祥子这一形象的性格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它有力地概括了城市个体劳动者的生活道路。他们为了生存,不顾一切地拼命挣扎,但终于失败。这样的性格悲剧,不仅在当时能引起读者的反省,到了今天,诸如此类的小生产意识依旧残存于人民群众的头脑中,妨碍他们自己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有关描写也就依然能够使人激动,发人深思,并且从中得到启发。二、黑暗的社会人在社会中生活,受着社会的制约,他的道路,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他所属的社会地位,他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决定的。祥子的形象,是在当时那个黑暗社会的画面上,在他与各种社会力量的复杂关系中凸显出来的。他的悲剧主要是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的产物。对于祥子的打击,首先来自反动派。第一辆车被北洋军阀的逃兵夺走,准备买第二辆车的积蓄又被国民党的特务孙侦探敲诈去。这些描写都很简短,事情也发生的突然,带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是和一切真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一样,通过这些表现出来的,却是事态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外打仗的消息已经流传了十来天,为了贪图几个钱,祥子大着胆子拉车去西郊,刚出城门,就被逃兵连人带车都抢走了。作品写出了那是一个军阀混战的年代,打仗不断的骚扰着人们的生活,威胁着人们的安全。作品又提到逃兵如果被村中的人们捉住,至少是活埋,从人们对逃兵的深恶痛绝,透露出这些军队曾经如何残酷的蹂躏过人民,在这样动荡不安,反动军队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年代里,祥子的这场厄运,不过是连年战乱给人造成的浩劫中的一个小小插曲而已本来,孙侦探跟踪的是祥子的主人曹先生,与祥子毫无关系,敲诈祥子更不在他们的计划之内,可是既然碰到了,“就是祥子遇到了点上,活该!”祥子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任何打击都可能而且可以任意地落到他的头上,他们来的越是偶然,越能反映这样打击的必然。作品深刻地说明:在那黑暗的旧社会,作为社会底层的劳动者,想以个人的力量,通过个人奋斗的道路来实现生活地位的改变是不可能的,无论他们个人付出多大的代价,也无济于事。三、不幸的婚姻祥子悲剧的成因,还通过祥子自己的婚姻问题体现出来。把车场主刘四的女儿,老姑娘虎妞引到祥子的生活圈子,描写他们感情上生活上的纠葛,这成为祥子悲剧性结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祥子在不理想的婚姻中与虎妞结合了。他们的结合始终都是很不自然的,虎妞是车场老板刘四的女儿,刘四是个流氓,无赖,既凶残又伪善。在他的教育下,虎妞成了一个粗野,泼辣的女人,也打下剥削阶级的烙印,刘四为了让虎妞帮他经营车场,已经是三十七八的大姑娘了,仍然不让她结婚,要虎妞为他断送青春。但是她也与其他青年妇女一样,追求着自己的婚姻自由,他爱年轻,老实,勤俭的祥子,对他表达的感情也是真切的,他时时疼着祥子,并不是玩着祥子。因此,她的处境令人同情,她执意要与祥子结合,这对于她所处的家庭来说,也是一种叛逆行为。但是,由于他们两个各自的经济地位不同,使他们的婚姻生活产生了种种矛盾,特别是各自的生活道路存在着严重的分歧,成为祥子终生的痛苦。虎妞对他有真情的一面,但很大程度上有她的利己主义的因素,她希望得到父亲的同意,由她和祥子来经营车场,至少想靠她自己的一些体己钱“弄上两三辆车”,当上一个小车主,而祥子与虎妞不同,他是从他的阶级立场出发,打算自己有车,“生活的舒服一些”,能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到乡下娶一个年轻力壮,吃的苦,能洗能做的姑娘”。显然,他们两个人在生活的态度上就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以及他们不同的性格,预示着他们婚后必然有矛盾,有冲突,决不是相安无事。他们两人各自按照自己的生活理想而活着,虎妞一心想买上几辆车,当上车主,祥子可以不再出车,可以整天陪着她。而祥子却时时避开他所厌恶的虎妞,如果要整天呆在家里陪着虎妞,那是件十分痛苦的事,再则对于勤劳成习的祥子来说,本来也不惯于这种清闲享乐的生活,他只想拉车,他爱拉车。而虎妞仗着她经济上的实力,总想让祥子听她的摆布。这使祥子感到痛苦和委屈,虽然祥子也有理直气壮的地方,但他清楚地感到“要了她,便没了他”,自己不过是在老婆手里讨饭吃,尽管如此,祥子的生活还是有着落的。不幸的是在他们生活一年多后,虎妞因难产而死,祥子从此失去了经济上的依靠而无路可走,堕落下去。祥子的婚姻悲剧,使他精神上所受的折磨和打击并不轻于前两次。逃兵和特务没有可以置他于死地的权利,但虎妞设下的圈套让他有苦难说。他作为男子汉的责任感使他不能在她困难时弃之而去。处处碰壁的他不得不回到她的身边,他别无选择。在这件事上,他无能为力,他清楚地意识到“命是自己的,可是却叫别人管着”。这对于腐蚀他的生活意志,打破他的生活愿望,从奋发有为到怀疑自己进而自甘堕落起了比前两次打击更重要的作用。在这里表现为直入人心的摧残和折磨,祥子不仅不能获得自己所追求的,甚至无法拒绝自己所厌恶的,这些都充分刻画出生活的复杂内容和祥子的卑微处境。归根到底,祥子个人生活上的不幸遭遇来自这个万恶的旧社会,作者就是通过人物精神生活上所产生的悲剧,进一步控诉和揭露了罪恶的社会制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