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儒学的命运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儒学的命运研究论文

保守派以儒家思想为标准其他人怀疑儒家思想。中华民国打击儒家思想。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宣传儒家思想。新文化运动抛弃儒家文化儒家文化遭到了彻底偏激的打击。逐渐退出直到我们现在复兴国学继承、否定、批判。

只是一个被任人蹂躏的工具

人生价值问题是中国儒学所论述的中心问题,这也是中国 传统 文化 不同于西方文化和印度文化的特色所在。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儒学人生价值观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儒学人生价值观的思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儒学人生价值观的思修论文篇一 《用儒家思想培育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儒家思想;治国;新加坡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8-4428(2012)11-22 -03 初来新加坡时带着很多疑惑。一个地域面积只有682平方公里的国家,在马来半岛的地图上不过是一个小红点。四面环海,没有任何资源,甚至连最基本的生活用水都要靠从马来西亚进口,然而在它的土地上竟有500万常居人口。就是这样一个拥挤的弹丸之地,创造出一个不可能的奇迹——从全球排名第五的最繁忙港口及新兴的金融、高科技产业发展起来的经济体中,孕育了东南亚的“瑞士”。 李光耀是怎样使一个多民族多语系国家的人们和谐共处,团结一致,是通过什么样的价值观来统领多元文化?在研究之后才得以认清,他是从文化、伦理层面的儒家思想的基本价值观升华为新加坡的国家意识,把儒学作为整个新加坡的统治思想和指导思想。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新加坡政府就将“仁、智、勇、义、礼、信”确定为中学《儒家伦理》课的重要内容,把“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作为政府必须贯彻的治国纲领。忠,就是忠于国家,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由此产生的群体意识也使人们获得归属感;孝、仁、爱、礼、义、廉、耻则是家庭社会伦理基本的要求,形成了人民统一的价值观。 儒家思想能够传承数千年而不衰,必然有其独到之处,儒家经典文献里的许多概念警句包含着精辟的义理。新加坡治国有道受益于儒学思想,今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同样可向这一宝库中去寻求智慧。 何为儒家思想?总的来说,儒家思想是一种人类社会道德伦理规范的学说。它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即人的本性(天性)是向善的,是好的。而且,这种本性是相同相近带有普遍性的。只是由于后天生活习惯和环境的变化,才造成了行为的各种差异,导致了“善”的背离现象。 在性善论的基础上,中国儒家文化治理国家的主要思路就是德育 教育 。这种思想认为,既然人的本性是好的,恶习只是后来感染的,所以治理社会就应该从道德教育入手,劝人们放弃恶习,回到先天性的“善”的境地,社会就会安宁了。中国古代强调“教化世人”,也就是教育和感化普通百姓。所以,儒家轻法制,重道德。儒家认为,如果以道德和礼制来教导百姓,将使得他们自爱自重,心悦诚服。 儒家思想中的仁德学说非常重要。儒家不倚重武力,而强调仁义道德是争天下和治天下的不二法门。在过去的几千年里,这一思想被无数次地证明其正确性。凡是能够遵循这一法则的,就可以成功;凡是违背这一法则的,必然失败。这是人类历史几千年 经验 智慧积累下来的一个结晶,不止过去,现在和将来也都会发挥作用。儒家的仁德思想理论永远也不会过时。这一思想不光是可以作为治国理念,对任何阶层的领导者都有用。 儒家的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一个“礼”字。既然人本性都是善的,执政者就应该让民众知道自制,回到那种彬彬有礼的社会状态中去。就是所谓的“克己复礼”。这个礼包括了礼节、礼数、礼貌和 规章制度 。所以,儒家的思想要人懂得自制,克制欲望,遵守礼节,消除暴力,以达到一种平和的社会环境。 人类文化所具有的继承性是人类得以以“人”的方式存在而区别于一般动物的一个基本原因。与时代的要求相适应的、内化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儒家思想之精华是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之内在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追求“普遍和谐”的基本价值取向及其文化生态模式可以为我们今天进行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以下两个方面的借鉴: 其一,从注重普遍和谐的要求出发,应当高度重视对“和谐”的系统追求。儒家文化生态模式注重和谐性、平衡性与稳态性的基本运行机理应当对我们今天寻求和谐之道提供某种程度的警示作用。同时儒家思想所看重的“和谐”与“生生”内在统一价值取向,有助于消除追求和谐过程中的片面性。建构和谐社会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对其内在的精神动力的探讨自然而然地关涉到中国现代化之精神动力这一重要的理论课题。 其二,强调了民族精神的极端重要性: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堪称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因而,作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传统之一,儒家思想的精华可以说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全有理由把与时代的要求相适应的、内化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儒家思想之精华看作是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之内在动力元素。 中国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儒家思想和精神塑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和民族素质,几千年来指引我们民族团结、奋斗。目前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在哪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从哪里体现?温家宝近日感叹社会诚信缺失、道德滑坡,强调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力量的约束,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人民网发表文章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共相继在社会道德领域通过推行“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发布《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举措,但与之相背离的是,学校为了分数,将道德教化抛置一边;医院为了效益,让医德和救死扶伤统统走开。而在中国极其脆弱的道德生态中,且有越演越烈之势,渗透各行各业、各部门,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但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已经发生了改变,道德缺失以致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现象司空见惯;假药,毒食品不断挑战人们的道德底线。2010年调查评比中,中国人的幸福感在世界155个国家中名列125位,在精神生活水平方面有幸福感的只占39%。三十年人们经济条件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提升,绝大多数人已衣食无忧,但与此相对的是幸福指数的下降。问题的核心还在于价值观——让欲望占据支配地位,缺乏信念,除了赚钱,不知道人生的目标与追求到底是什么,不善于发现阳光面,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更不懂得奉献。乐于无私奉献的人越来越少,有统计我国私营企业老板愿意花大把的钱去赌(新加坡赌场营业额竟然有70%是中国大陆人送去的),去娱乐,却不会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去做慈善。斤斤计较的人越来越多,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相互不信任。 在公共行政学中提到,一核心三面对,任何政治体制,司法体系,行政管理都不能代替伦理教育。学而 反思 ,面向21世纪的未来,我们应该探索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儒家文化与时代的结合,取其精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首先是诚信,难以想象缺少诚信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而诚信是发自内心的并且要随时约束的。每日自我反省,铲除不良的思想,正心诚意,从善如流;见贤思齐,闻恶厌之等等无不彰显出儒家思想的纯正端方与源远流长。借鉴和运用儒家思想是历史上每个时代共同产生的认识,是经历验证的正确选择,是符合中国人国情的理想座标,不光在今天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即使在将来也会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因此值得思考学习新加坡儒家治国理念。 培育核心伦理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决策。伦理之于政府,有如灵魂之于人。它主要是按照社会的要求规定人们的行为方向,生活目标,设定人生理想,解决人们应该如何的规范。再先进的政治制度,管理技术,法律规范,没有伦理,犹如一个空壳。孔子用“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八个字简单明了地指明了伦理取向。要借鉴新加坡的经验,需从教育入手,用儒家伦理解决人们的价值取向问题。 首先教育应从孩子入手。从青少年抓起,从学校做起,新加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 方法 ,小学生通过漫画、图示等,进入中学大学就会开设必修的儒家伦理学,当然这不能是简单的说教,是渗透,是积极地影响规范。现在应试教育使我们的学校只会教书不会育人,本末倒置。我们培养一个优秀的人必须是先会做人才会做事。 其次从公职人员入手,懂得仁爱、礼仪、廉耻。儒家思想强调民为根本。政府是为人民办事的,把人民的一切需要勇敢地摆在个人利益之上。最重要是拥有大仁爱之心,仁在孔子看来,既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和应当达到的理想境界,又是为人处世最高的道德行为规范。它的核心是爱人,要泛爱众。一方面尊重人的人格,一方面为人民谋利益,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人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思想。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的责任是让人民快乐地生活,而不是从人民的苦难中获利”,这是李光耀在1965年讲的话,他确实做到了,用了46年便把一个非国家的小岛建设成为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富强的强国。务实的作风贯穿新加坡整个治理过程,政策落在实地。要诚信,教育人们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孔子说敬事而信,信而成之。国家取信于民才能立国,人民信赖国家,才能安家。人而无信,不可其可也。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面向21世纪,面向改革开放五光十色的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崇尚诚信的美德,仍是应付挑战的立国之本。公职人员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要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要知廉耻。李光耀强调,一个国家的兴衰关键是要有一个人民尊重的廉洁政府。新加坡的生存靠的是官员的廉政高效。我国目前反腐的声音也越来越大。日前温答记者问时候说道:“目前,我以为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而消除腐败的土壤还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我深知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所以大力提升公职人员素质,以儒家思想为指导为人民创造一个务实、公平、廉洁、高效的政府。 三是从公共媒体入手。媒体是社会宣传的工具,是引领社会文化的航向标,人们会用媒体思维来度视社会,特别是现在网络发达,真假新闻让人们无法辩别是非,目前我国新闻负面报道的多,正面引导的少,大家会从特例以偏盖全,看不到政府积极的一面,看不到经济繁荣,看不到中国已经引起全世界的瞩目,看不到日益丰富的生活,看不到国家前进的步伐。新加坡政府擅于向社会传达信息,始终让国民意识到处在危机中,让国家的利益至上。“公交上,先下车后上车,避免人挤人,主动让座方为人上”人等简短的提醒语使尊老爱幼的影子随处可见,给人深刻印象。要让意识形态通过各种媒介广泛的覆盖,时刻提醒人们日常的 言行举止 ,做诚实守信之人。诚实乃是道德高尚的品德。 四是从严管重罚入手。对涉及危害公共利益,丧失伦理道德的事件要从严从重处罚。毒奶粉、假药品都是危及人们生命安全的生活要素,对玩忽职守不能尽到监管职能的公职人员必须严办。提升官员形象、增强政府公信力,首要规范公权力,将官员放进“金鱼缸”里。对官员种种不诚信行为予以公开曝光和问责,对懈怠公务、冷漠民生的失职渎职行为以零容忍态势严惩不贷。 参考文献: [1]许凌云,许强.中国儒学通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2]曾光存.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借鉴研究[D].西南大学.2010. [3]向海英.动力还是助力:儒家传统文化与新加坡的现代化[J].东南亚研究,2011,(03). 作者简介: 徐琳,女,江苏金湖人,江苏省金湖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儒学人生价值观的思修论文

阴魂不散,随时准备回来祸害国人

命运的前沿研究论文

命运并非是由上天来决定的,不过又有多少人敢于同上天作斗争,来赢得自己的命运,来主宰自己的命运,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三命运 议论文 800字五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三命运议论文800字1

暑假,我跟随爸爸去表舅家去给表姥姥过生日,起初,我还是很高兴的,可一到了表舅家,我却显得有些拘束,小小的房子里挤满了人,闷得透不过气。

那些大人们只顾得聊着他们喜欢的老掉牙的事,无聊死了,一点都不顾及我这个小孩的感受,好像早已经把我忽视了我的存在。

无奈,我只好对爸爸说:“爸爸,我出去透透气啊”爸爸笑着说:“别走远啊……”

还没等爸爸说完,我就跑了出去哈哈~还是外面好啊,清新的空气,重要的是还很凉快啊,我在这条小路上漫不经心的走着,不知在想些什么。只是好喜欢这里,一条小路,只有几辆数得清的车的走动,路的两旁一丛丛草儿茂盛的生长着,想必,不曾有人为它们修剪,为它们施肥,为它们捉虫,但是它们仍然这么坚强的生存着,不在乎别人的讥讽:“它只是路边的一棵野草,对我们有没有什么用处,长着有什么用啊,有什么大不了啊”还会顺手折断它,弄得满路都是。它们不在乎,还是长的这么茂密,这不得不让我想起了大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忽然,我眼前一亮,猜我看见了什么,好漂亮的花啊,如果不仔细看还以为是薰衣草呢!它的外形像个五角星,只是一个角是圆的,是淡淡的紫色,而 其它 四个角是白色的,中间还点缀着灿烂的金,显得格外美丽,中间还有那小巧美丽的花蕊,漂亮极了,它并不是单独开放,而是一簇一簇的,并没有我们以前所看到的百花争艳的景象,可见它是不平凡的。在它没开花之前,是一棵被人忽视的小草,在它开花之后,它是一棵被人忽视的花,它是那么美丽,尽管没人在乎它的存在,尽管它知道它也许永远都这样的平凡,得不到像水仙花,月季花,玫瑰花那样的尊敬,那样的待遇,但它还是坚强的活着,为这条小路多增添一点色彩,为这个忽视自己存在的世界曾添一点生机,只要自己满意,自己知道自己对别人所做的贡献就够了,不在乎风吹雨打,不在乎人类对自己的踩践,坚强的活着,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安慰,就够了。

这就是路边的不平凡的生命。哪怕是一棵草都有如此的信念,我呢,何必因为一时的失败而伤心呢,坚强起来。相信,下次,我一定会成功的,老师们,不要忽视了我的存在,我会回来的,以前的我会回来的!谢谢你,不平凡的生命,是你,让我又拥有了奋斗的决心!谢谢你,不平凡的生命。

高三命运议论文800字2

有一首诗最为动人,那就是生命;有一支歌最为嘹亮,那也是生命;有一道风景最为迷人,那亦是生命。在漫漫人生的旅途中,让我们以独特的模式来活出生命的不平凡!

当时光渐行渐远,温暖的阳光变换了经度,昼夜交替,四季轮回。此时的我们也只能在回不去的时光里喁喁私语,不必为之感伤,更不必为之驻足。你看,每日阳光下,涌动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们挟着各自的表情急匆匆的从我们身边掠过,与这繁华的街市融为一体,他们灵动的诠释了生命的鲜活。我们之所以为“我”,是因为我们都是这宇宙中的一员,虽然对于这千姿百态的世界,我们渺小的犹如一粒沙,可是也依然要坚信:因为活过,世界因此而精彩!又哪怕是这么一个卑微的我呢?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或许是一波轻微的涟漪,可也要使这条河更加波光粼粼。只要我们心中有一盏明灯,指引着向前,那么就永远不会随波逐流,迷失自我。当然,想到这些,就会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与信心!

曾经,那样一个娇小而稚嫩的身影在十字路口彷徨,每个人都害怕失败,她又何尝不是呢?只要迈错一步,以后的生活会是怎样呢?她不敢去想象。可是在面对考验时,谁又能替她做抉择。不过,应该相信的是,我们都抱有同样的心情生活过。昔日走过的路细细品味,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五味错杂。然而,正是因为在这样的经历中,我们尝到了平凡中的不平凡。于是,曾经以来,自己为自己感到的心疼现在也成了欣慰!

那些幼稚的想法,错误的决定和自以为是的刻骨铭心,闭上眼,又能回忆起多少?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有时,我们曾感到绝望,却又因看到了一点火星而死灰复燃;有时,我们面临选择无所适从,却意外的发现了一个窗口。这些足以说明,属于我们的人生是多么坎坷,多么不尽人意,可是,其中也包含了太多的惊喜不是么?一生中,会有两个不可避免的经历——失败与成功,一个满足了时光,一个磨练了岁月!

高三命运议论文800字3

推开夜的天窗/对流星说愿望/

给我一双翅膀/能够接近太阳/

我学着一个人成长/爱给我能量/

梦想是神奇的营养/催促我开放/

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就算没有人为我鼓掌/

至少我还能够勇敢地自我欣赏……

——题记

我们人生的设计师是自己,每个人的命运都是自己主宰沉浮。无论外界再有也要相信自己,我们要学着艾森豪威尔不去责怪命运的不公,永敢的去挑战命运。

2005年最响亮的名字应该是“超女”吧!或许有许多人说:“超女”没什么的,一点儿实力都没有。

我国的炒作大王之一——宋祖德,他在一次会上说:“李宇春不会红过2006年底,因国她长的不漂亮,而且没有唱功。”那么我想反问宋祖德:你有长相吗?你有演技吗?你有唱功吗?没有,你只不过是靠着炒作在为人们所熟悉罢了。

2005年“超女”决赛,一个让所有“玉米”、“笔迷”、“凉粉”无法入睡的一夜,在那一夜,李宇春将她的帅气进行到底;在那一夜,周笔畅将她的深情载入“超女”史册;在那一夜,张靓颖将她的“海豚音”发挥的淋淳尽致。

李宇春——2005“超女”总冠军,她确实长得不算传统型的美丽,她也确实唱得没有专业歌手很高的水准。但是,她有自己的个性,她帅气,她自如,她举手投足之间都给人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她用她的行动征服了所有的“玉米”,是她凭着自己那股魅力主宰了自己的命运,同时她也让许多人改写了对“美女”的评估尺度。

当然,我也不得不说我自己是对李宇春有所偏爱的。但是她征服了我,让我去注意她的每一场比赛、演出。在网上,李宇春发表的单曲《TMD我爱你》、《冬天快乐》点击率都是很高的。李宇春心里一定很清楚:未来她的命运仍然是由自己主宰,主宰命运的动力是所有的“玉米”。

对于“超女”们来说,实现梦想或许只在一瞬间,但在这样一个舞台上你要想成功就必须具备实力与魅力。

当红“超女”们开拓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用自己的“魅力”为自己的人生铺出一条大道。

高三命运议论文800字4

爱情不是一种虚荣,要拿出来在众人面前炫耀;爱情不是一件美丽的衣衫,要穿在外面给大家欣赏;爱情不是一项任务,要对亲朋好友有个交待。爱情是一个人一生的事情,你幸福或者不幸福,只有你自己知道。

——题记

筱雨与聂源是那种青春懵懂的时候相识的,年轻的两个人,一路走来,冲动过,争吵过,也分手过。可是,每每等那口气过了劲,筱雨便又不由得会想起聂源的好。

就这样,两个人一直分分合合,就是这样的情感,两个人硬是一直没有分掉,就这么磕磕碰碰地,两个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结婚以后,两个人之间从争吵到冷战,最终婚姻才走了不到一年的光景,就草草的收场。筱雨觉得,这段感情让自己很疲惫,于是便想从中跳出来。就在这个时候,安然走进了筱雨的生活。

安然是个非常成熟稳重的男子,对筱雨是百般的呵护,由于筱雨对婚姻太缺少安全感,虽然选择了和安然在一起,但是却一直没有答应安然的求婚。

这样很舒适的生活却在一天夜晚被打破了,那天,安然出差,当门铃响起,当聂源出现在筱雨面前的时候,着实让筱雨吃了一惊。面前的聂源显得十分的憔悴,开始诉说着离婚以后自己是多么的后悔,声泪俱下的他,乞求筱雨回到自己的身边,并一直诉说两个人当初的美好。

面对着这个与自己情感纠结了多年的男子,面对着这个和自己曾经同床共枕的男子,她的心软了,想着曾经的林林种.种,她的眼泪也落下了。那一晚,聂源留在了筱雨家。

安然出差回来,筱雨的内心也是百般的挣扎,最终还是忍痛离开安然。望着筱雨那内心的忧伤,安然只对筱雨说:我懂你,知道你有自己的苦衷,我不怪你,不过如果有朝一天,你想回来,我这里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再次和聂源生活在了一起,他们的日子并没有比以前好多少。以前整天在外面打牌喝酒的毛病一点没有改变,经常是筱雨一个人独自守着一个家。更让筱雨痛苦的是,复婚以后,聂源会有意无意地打探她和安然的事情,甚至会偷偷地看她的手机,看她有没有和别的男人有联系。有的时候,说话的语气会不阴不阳的。

那天,又与聂源发生了争执,她离开了家,站在喧嚣的街头,似乎这大千世界,她竟然不知何去何从。就在这个时候,昔日的闺蜜出现在面前,看着筱雨那忧伤的表情,闺蜜拉着她说去见一个朋友。

高三命运议论文800字5

人生与命运之间存在着两种恒古不变的关系,要么勇者战胜命运,不然命运控制弱者.文中的两个孩子就是两位勇者的化身,他们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 爱好 绘画,想当美术家,但残酷的命运却剥夺了他们实现美好愿望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虽然这样,但他们在老人的领导下还是站了起来,重新立定志向."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呢?"这两个孩子恰到好处的利用了自己的短处,使自己更专注.还比如那大漠弱士,在荒无一人的大沙漠中,他因为看不到过路人,就用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同是天涯沦落人"难道他就一点希望也没有了吗?他的灵魂早以被吓走了,他面对困难退缩了,他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所以他只能被命运摆布!人们常说;"不同的环境培育出不同的人."可同一环境怎么又会培育出两种不同的人呢?维尼曾说过:"平凡的人听从命运,只有强者才是命运的主宰."

居里夫人在失去丈夫的情形下努力研究,刻苦学习,两次获得了"诺贝尔奖". 体操 运动员桑兰,因在一次试跳时坠马受伤,致使下半身瘫痪,行动困难.但怒毫不气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重重困难,当队友来看望她时,她不顾自己身上的疼痛,急切地询问比赛情况,她乐观的人生态度赢得了无数人的敬佩,虽然她至今还没站起来,但她依然不向病魔屈服,我相信,坚强的她,必定能用坚定的意志来战胜命运.

生活中还有很多这类的 故事 ,它们都告诉我们了:我们要珍爱生命,不要向困难低头,要与命运作斗争.我有一次在家里跟爸爸打 羽毛球 时,不小心打中了一只受伤的小鸟,它不停地摆动着翅膀,希望能再次飞起来,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对我的触动却很大,连鸟儿都样珍爱生命,更何况我们人呢?

命运是残酷的,但它却是可以改变的,当命运堵塞了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会留下另一条道路.这使我不禁想起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软弱的我们懂得残忍,狠狠面对人生每次寒冷!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一起战胜残酷的命运.

高三命运议论文800字五篇相关 文章 :

★ 议论文高三命运800字五篇

★ 高三励志议论文800字五篇

★ 2020高三议论文800字五篇

★ 读书高三议论文800字五篇

★ 高三励志议论文五篇800字

★ 高三命运作文800字

★ 高三的作文800字议论文五篇

★ 高三作文议论文800字5篇

★ 高三理想的议论文800字五篇

★ 高三坚持800字议论文五篇

决定一个人一生命运的因素太多,最主要的就是性格和知识。性格决定我们对世界的接受能力,知识决定我们对世界的解读能力。性格可以通过生活磨练改变,知识也能通过学习增加。刨去机遇等我们不能控制的因素来说,其实我们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性格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态度,知识影响我们的思维和能力,二者共同作用,都对我们的一生有很大影响。性格大体上讲的是关于情商的问题。人格完善,品质优秀,可以成就你的学业,也可以成就你的事业;人格缺陷,品质不良,则会损害你原本可以成就的学业和事业。因此,我们应该特别注意通过学习、思考和实践磨练,不断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同时我们要十分清醒地认识到,不仅性格中的严重缺陷和不良品质,对学业、对事业有致命损害,就是良好的品行,按照孔夫子的说法,如具 备仁、智、诚、直、勇、刚等品质,若不好好学习,不明辨是非,也会害己,害人,甚至会危及社会安定。 性格还具有稳定性,有一句俗话说得很到位:“江山易改,本性难易”。这句话告诫我们,性格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当的稳定性,难以轻易改变。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在克服自己性格中的弱点时,要准备下大功夫;同时要知道,即使是性格中被称为良好品质的东西,倘若我们对其陷入盲目性,在我们不经意中,可能对己或对人造成某种伤害。 所以我们要警惕性格中弱点的危害,关键是我们要做自己性格的主人,首先,准确地认识自己性格特点,对自己性格中的优势和弱点要有清醒的认识。其次,努力克服自己性格中的弱点。基于性格的稳定性,其弱点不易改变,应特别警惕,切实防止由于自己性格的弱点伤害自己、危及他人,或被人利用去做见不得的坏事。知识讲的就是人的能力和思维方式的问题。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无休止的,从精神升华到灵魂,能够提升咱们的个人魅力,诗中云:“满腹诗书气自华”。古时的吕蒙不是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典故吗?在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中,我们也许9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改变了自我的人生,改变了自我的命运。高考就是一次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通过对知识的不断积累,运用,我们的思维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知识是无形的,但是却真正存在,是我们每个人的有效竞争力。知识也改变我们的认知,通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我们也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也只有将“知识改变命运” 与“性格决定命运”结合起来思考,领悟其真谛,第一认真读书,掌握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本领与智慧;第二要刻苦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情商。在实践中,真正持之以恒的践行,使二者结合,才可能有所作为,有大作为。

只做命运的朋友 多年后依然能沐在阳光下的他,早已明白跟着他的是什么--那是他漂泊在时光中的命运,是他的生命之舟在红尘中溅洒过的无数浪花的总和。 命运,现在他有更多的时间来想一想这个问题。想来他空茫的视野中,有多少匆匆过客,浮云过目;有多少如烟的往事吹落几度闲愁满地。只有它,只有命运,忠诚地出现在路的前方,等待、守望、微笑、哭泣。那是他作为一个人的宿命,就像一株草、一条虫,所要终生依附的宿命。他不敢妄自揣度别的生命,因为命运界定了他所能理解的极限。他也许不会拥有一只鹰远在天宇之上的高傲与犀利,也永远不会懂得一株小草在枯荣的季节中如何微弱而顽强,但他会作为一个人,在命运的端点之间选择一条独一无二的路,他不问路的归宿,不管它是冗长还是狭促,有命运为伴,他走在任何一条路上都会有一种生有所栖的安然。 是的,他和命运一起走过的路,他总记得有那么一棵树,它就像眼前的这棵杨槐,秋阳渲染着满树金黄的忧郁,而所有的枝叶都呵护着那几簇在金黄中微笑得很纯粹的嫩绿,而那些依旧的嫩绿便是他回忆中永远的净土--他生命中纯美的快乐,命运中的快乐。 当然,没有谁的生命中只有铺满鲜花的温床,一棵到了深秋的树怎么能没有枯叶呢?当他被自己疼爱的往日门生们扣上高帽子,压弯脊梁在大街上任人唾弃,在自己曾经倾尽心血的孩子们面前被污言秽语所批斗,他的心灵也承受过不能排遣的沉重。当妻子因为一个被忽略的病痛被命运夺走,他在她身边,握着她苍老如柴的手,在浑浊的老泪和渐低的呜咽声中,他听到命运轻微的伤感的叹息。不过他一直热爱着一句话:"愿你的生命中有足够多的云翳,来织成一个美丽的黄昏。"无云的天空不会有变化万千的美丽,没有痛苦的人生也不会完整。所以他虽然没有如庄周一样在一生的所爱离开之际击钵而歌,但他把那块撕裂了的伤口藏在了内心深处,平静地吮去咸涩的泪水,用对痛苦的默默奠祭,宽容着恶作剧的命运。 这时,一缕淡淡的蓑草香浸入了他的肺脾,他想到那些蓑草春天的样子,想到曾和春天里的草一样青涩,热血沸腾的年纪。少年的轻狂,意图主宰自己的命运,他有整个血气方刚的季节与命运竞技、争夺、乃至搏斗,直到自己像如今这样心如止水,他的锋利遗失在与命运搏斗的战场里,如今他心平气和的以慈父似的心情抚摸磨砺成平缓的棱角,与命运握手言和。他觉得他和它是相生相惜的,生命中的快乐是与它分享的甘甜,生命中的苦痛是与它共历过的患难,他们其实是一对患难之交,一同走来,也将相互搀扶着走下去。 阳光和风,穿透他和命运合为一体的身躯,无拘无束地飘向远方。 评点:文章运用内心独白的手法,渗透着对人生、对命运的思考,能打动人心。拟人化手法生动地写出了人物与命运的交谈,感情真挚。语言极富文采,表现力强,文句畅达优美。

命运,是指事物由定数与变数组合进行的一种模式,命与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三命运 议论文 5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三命运议论文1

21世纪是科技信息时代。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们中国以接力赛的速度飞速地建设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铁的事实告诉我们是知识改变了人类,是知识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知识像一粒种子,放在哪里都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但是种子在有些地方虽生根发芽了,却会颗粒无收。有人说这是种子太差,有人说是水土不服,大家都把责任归结为环境的影响。真是这样吗?不是。

我是一个爱玩、学习较差的学生,像我们那样的家庭我早就自动辍学了。是知识打动了失败的我,使我重新回来了。今年初中 毕业 后,我觉得完成了义务 教育 ,可以走向社会了,于是和同校一位同学一起出去打工。我们一起坐车来到武汉。在那里没过一个星期就回来了,这次外出使我真正领悟到知识的重要。

在武汉我们找的第一个信息服务台,每人交了70元,因为初中毕业,服务台把我们介绍给了一个塑料厂,那里工作条件差,到处是垃圾,气味臭极了,工作时间却是两班对倒(每班12小时)我们受不了这份罪,没干到两天就逃跑了。不久,我们又跑了一个信息服务台,每人又交了70元钱,老板把我们带到一个饮料厂,我们原以为是生产饮料的。我想这儿肯定比塑料厂强,可进厂一看,是个地下工厂,造饮料是假,要我们做苦力是真,于是我们跟老板说我们不干了,退钱,可老板说:“你有本事就不来,退钱,没门。”就这样白送了一百多元钱给他们,连句感谢的话也没有,天已经黑了,只剩下回去的车费。我们只好在大街上转了一夜。第二天,我们就到车站里去,在路上看见和我们相同年龄的同学,都高高兴兴迈进校园,这是我才想起了老师,想起了同学,想起了在田间干活的父母。想到了没有知识真是寸步难行啊!

回到家,我把事情讲给家人听了之后,他们并没有打骂我,只是叫我好好念书就行了。刚好哥哥今年考上大学,使我更感觉到知识的重要。知识不是吹出来的,命运也不是自己说了算。知识靠汗水去获得,命运靠知识来掌握。让我们从现在起,努力学习,做驾驭知识的主人吧!

高三命运议论文2

我常对自己说:“知识改变命运。”

只有广泛学习科学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回顾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多少古人通过学习知识,或成为一代名臣,或建功立业。吕蒙在孙权的劝导下,学习兵法战略,终而白衣渡江,夺取刘备的荆州,杀死威震华夏的关羽。匡衡凿壁偷光,最后成为一代名相。宋濂冒雪求学,寒窗苦读数十年,终于辅佐朱元璋开创新王朝。战国时期苏秦头悬梁,锥刺股,努力读书,而后用非凡的才能合纵六国攻秦国,拜六国相印。这些闪烁的五千年历史灿烂星空的英杰们,正是通过学习知识,成就了辉煌的人生。

然而也有人不学习知识,即使他们天赋异禀,但最后却暗淡在平庸的人群中。方仲永天资聪颖,五岁就能“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可他不学习知识,最后“泯然众人”。

可见即使在封建时代,知识被统治者禁锢,可它也对一个人的成败起到关键作用。天赋平平的人有了它功成名就,天赋非凡的人没了它埋没在人群中。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机器取代了手工,互联网等新生事物纷纷涌现,知识更加重要,更能改变我们的命运。无论是工地上的挖掘机,还是道路上行驶的火车,亦或是矿洞里的钻头,都需要知识来驾驭。马化腾凭借着丰富的互联网知识,发明了QQ,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一生,还改变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的生活。钱学森用他在美国学习的物理知识,回国发明了导弹,从一个普通的留美学生成为了“中国导弹之父”。袁隆平在他卓越的农业知识的基础上,发明了杂交水稻,解决了许多人的温饱问题。在上山下乡时带着一大箱书,在劳动之余不忘汲取知识,最后从千万同辈人中脱颖而出。

由此可见,在大变革的时代里,知识对一个人所起的作用超过了以前那个发展几乎停滞的时代。知识的的确确可以改变命运、

所以我作为一个学生,应当吸取古人的教训和 经验 ,谨记并常对自己说:“知识改变命运。”并落实到行动上,认真刻苦地学习科学 文化 知识,成为一个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并且对党、国家、社会和民族有所贡献的人。

高三命运议论文3

知识是生命的动力,知识是无穷的源泉,知识是命运的改变。俗话说:知识改变命运。由此可见知识的重要性。

在农村,爸爸妈妈都对我们说过:你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个有用的人,不要像我们一样没有出息。这些话语都是在激励我们要好好学习,获得知识。

有一个人,她从一岁半就因一场疾病使她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后来又丧失了语言功能。但是,她拥有了奇迹。她就是美国十大强人之一的海伦?凯勒。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她从一个脾气暴躁的小女孩成为一个彬彬有礼的人。她不断的努力,到最后她因知识改变了命运!获得了杰出的成就,轰动了整个世界。

知识改变了海伦的命运,让她有了如此大的轰动。但是,奇迹是不会轻易降临的,这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刻苦学习知识,才能获得这种奇迹。让生命更加精彩。

除了海伦,还有一个人。他是当今世界上杰出的科学家。他上大学的时候,因一种疾病而全身瘫痪,只有三根手指可以动。之后又因一些事而致其丧失了语言功能,只能靠语言合成器来完成。但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更坚强了,成为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身残志坚的霍金。他被别人称为“科学巨人”。他的杰出研究获得了多次荣耀。他也是因为知识改变了命运。

像霍金这样的大科学家,他因为什么获得成功的呢?那就是知识,知识改变了他的命运。倘若没有知识,什么样的结果可想而知。知识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同样,在中国也有一位这样的伟大的人物,她就是张海迪。张海迪也是一位身残志坚的人。她高位截肢,但她不放弃,努力学习知识,之后自学成才,翻译了上千部外国作品,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也正是知识改变了她……

知识是什么?是一把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钥匙。知识是什么?是一把刀,帮助我们打通障碍。知识是什么?是一束光,照亮我们向前。知识是什么?是一种改变,改变了我们的命运。

高三命运议论文4

我曾听过一句话:“读书改变命运,知识改变人生。”即使你的家庭环境贫穷,家庭经济不理想的话,那么,只要读书就能改变你的命运,而从书中获得知识可以改变你的人生,难道不是吗?

1809年2月12日,林肯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而他的父亲是个鞋匠。由于他的家庭环境太贫穷,迫于生活,父亲没有办法供他读书,他连一年级也没有毕业。他每天跟着父亲一起在西部荒原上开垦、劳动。林肯自幼勤奋好学,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请教。由于没有钱买书,所以他每天东奔西跑,向富裕的人家借书来看。他放牛、砍柴、挖地时怀里总是抱着一本书,休息的时候,一边啃着粗硬冰凉的面包,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晚上,常读书读到深夜也不肯上床睡觉。林肯不断地读书,不断吸收书中的精华,最后成为了美国第十六人总统,还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尊敬。

书,这个字对于我们来讲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它。而书,已成为了我们人类忠实的朋友、无言的老师。书,是一盏指路的明灯,它毫无声息地照亮了我们的人生道路,让我们懂得了人生中该如何抉择;书,是一座宝藏,它用无限珍贵的宝藏吸引我们,让好奇的我们在这座山中不断地摸索、探求。

俗话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没错!田要细耕,书要精读,只有读书,才能获得知识,有了知识才能干一番事业。书,能让我们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

读书的过程是快乐的,每当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我就仿佛找到了一位好朋友,每逢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就仿佛与这位老朋友重逢。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真挚的朋友。让我们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玉是珍贵的宝石,财富的象征,书是传播知识的工具,人类进步的阶梯,好书就像美玉。来吧!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吸收每一本书里的精华吧!让我们共同吮吸知识的甘霖吧!

高三命运议论文5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小时候家境贫寒,没钱上学。他却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常常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和他一起放牛的小伙伴对他的做法很不理解,对他说:“我们都是穷人的命,读书有啥用?”他也不辩解,还是勤奋读书,遇到自己不懂的地方,就向学问高的人请教。后来朱元璋当上明朝的开国皇帝,而那些小时一起放牛的伙伴还在家乡过着贫穷的日子。

朱元璋是历朝历代一位平民皇帝,他有着传奇的一生,改变他命运当然是离不开他的勤奋好学。读完这个 故事 ,我就想和女儿交流一下,让她懂得通过读书获取知识的重要性。“放牛娃读书有用吗?可以改变他的命运吗?”我问女儿。“有,当然可以改变,如果他不读书,可能一直就是在家里放牛,就像他小时的伙伴。”女儿说。“说得好,那为什么他的伙伴都不去读书还说没用?”“因为他们不爱读书,要知道读书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可能就读书了吧。”“是呀,他们没有尝到读书的甜处,不知道读书的用处。只有多学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学到身上的东西,谁也带不走的,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修养,开拓我们的视野。读书可以跨越时空,跨越国界,让我们了解古今中外,读书就像与圣贤人对话,知识悄悄改变着我们的一切。

如果不读书,就像井底之蛙不知外边的天空多辽阔。朱元璋通过读书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知识改变命运,这些道理,其实妈妈不必讲,你在书里就能发现,校讯通倡导大家读书,就是为了提高我们每个人自身的素质。”“是呀,妈妈我们应该多读书,让知识改变自己。”“说到就要做到,你这两天自觉读书积极性不高,而你珂珂姐姐来到咱家,看到这么多书,就如饥似渴地读起来,而你应该更积极读书,不要等妈妈催促。朱元璋小时候放着牛还认真读书。我们现在在这样幸福的生活中,更应该珍惜时间,好好读书。”“妈妈,我知道了,我要向朱元璋学习,我一定要珍惜时间,好好读书。”

知识改变命运,孩子,多读书吧,读书是知识的积累,是智慧的积累,读书让你有更辽阔的视野,让你有更远大的理想,让你有更充实更快乐的人生。

高三命运议论文5篇相关 文章 :

★ 议论文高三命运800字五篇

★ 高三励志议论文5篇

★ 高三作文满分议论文5篇

★ 高三议论文的优秀作文5篇

★ 高三励志议论文800字五篇

★ 以命运为话题的高中作文5篇

★ 高三议论文作文精选5篇

★ 高三作文议论文800字5篇

★ 高三议论文类的优秀作文范文5篇

★ 高三奋斗的议论文五篇

儒家学术的发展及其使命论文

儒家历史小论文

导语:儒家学说,亦称儒学,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在两汉时期进入儒学发展的第二个时期;在宋、明、清时期,儒学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性;到了明朝中期,程朱理学成为人们求取功名利禄的敲门。儒学博大精深,下面是我搜集的一篇关于儒家历史的小论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儒家学说,亦称儒学,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和“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之一,汉朝汉武帝时期起,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如果从孔子算起,绵延至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儒家学说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与发展。如果对儒家学说的内容、形式和社会功能等进行综合的宏观考察,我认为中国儒学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

提及儒学,首先想到的便是以孔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 春秋末年,孔子创立了以“仁”和“礼”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同时主张“为政以德”,创立儒学。儒学提倡“仁”、“义”、“忠”、”恕”,中庸之道是儒家的一种主张,主张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但是由于当时奴隶制度趋于瓦解,各国君主无暇顾及孔子提倡的“以礼治国”的思想,儒学在当时并未受到太多重视。

战国时期,在孔子学说的基础上,孟子提出“性善论”,在政治上实行仁政,并提出在当时颇受争议的“民贵君轻”的主张。现实主义流派的荀子也从性善论出发,强调理的规范与教化作用。战国时期,儒学成为显学,却因为诸侯纷争,其主张不能满足地主阶级的要求而受到冷落。

同样,荀子设计的治国原则:“明分使群”、“群居和一之道,”包括理想的“王制”与具体的“富国”、“强国”之策,乃至他的“礼论”、“乐论”、“君道”等等,可以说都是非常富于现实主义的。它都是在肯定当时已经形成的社会等级和职业分工的基础上,来规定社会每一个成员的名分和位置,并要求其各尽其职,从而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一致。当然,这并不是说在荀子提出的治国原则中没有一点理想主义的成分。因为,如果它的学说中一点理想主义成分都没有,那么,他的学说就不会有什么感染力,而他也就不能称为一名思想家。

儒学发展的第二个时期便是两汉时期,汉武帝重用董仲舒的思想,实行“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儒学逐渐成为了正统思想。董仲舒的理论是阴阳家与儒

家的合流。我认为,“天人三策”是体现董仲舒和西汉时期儒学政治以及思想特点的最好体现。“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春秋大一统,尊王襄夷”。董仲舒在儒学中增加了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内容,并且提出了如后归纳为三纲五常的学说。这一切都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

在宋、明、清时期,儒学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性理之学的儒学, 宋朝儒学历史发展的背景是独特而鲜明的:动荡衰弱的历史背景,三教合一的文化趋势以及传统儒学的陷入困境。由此,新的儒学必然产生。新儒学产生后第一个关心的问题是宇宙论,这与传统儒学只关心社会以及政治的角度不同。周敦颐发明“太极图”,并提出精神修养的方法即成圣之方——无欲:静虚之心,动直之心。邵雍、张载等人也提出了自己的宇宙观点,如太极即是气的观点等。朱熹的理学,强调的是“形而上者,无形无影即是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朱熹认为,太极包含万般之理,又是一切理的概括。在宋代,程朱理学曾经被斥为伪学,几次被查禁。到了元代才被确立为正统思想以此持续到明清时代。宋朝时期的儒学逐渐被官方化,是因为当时理学以儒学为宗吸收道教佛教之长补儒学之短,把天理、仁政、人欲内在的统一为一体,是儒学更加完整和哲理化,因此更有效的维护了封建统治等级特权制度,适应了加强封建统治的需要。

到了明朝中期,程朱理学成为人们求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而逐渐失去了寻求圣贤学文的精神。陆王心学与理学相对。他们认为并不存在“理的世界”,宇宙是一个自身完整的精神实体。而这个世界即是我们经验中的世界。有心才有理。朱熹强调做学问,而阳明强调行动。阳明创的王学的内在结构是由知行合一和致良知构成的。在这一结构中,阳明以心(良知)立言,又以良知释心。心(良知)就构成了王学的基石。而“致良知”是如何为圣的过程。

明清时期,儒学体系较为活跃。活跃的儒学思想对传统儒学体系的批判和继承促使我国的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但并未占据思想主流,性质上也并非是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尽管这种思想与明清之际的商品经济相适应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其产生的原因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尖锐。由此可见,儒学的历史地位也与当时国家的经济情况密切相关。

近现代的新儒学是儒学发展的第四个阶段。孔子学说在近现代以来的新发展就是在中西方文明的碰撞下产生了新儒学。在新儒学的准备和发展阶段,儒家学者曾经有过“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被动接受西方文化的思想。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动荡,包括新中国建国前和建国后,儒学都不再有太大的发展和变化,当然也说不上有很高的历史地位。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再次产生的“儒学热”又是国人重新开始对中国古典文化感兴趣的表现。儒家文化是一种和谐文化,这正对应了现在中国人对生活和社会的期待。同时还有在经济发展的副作用中蓬勃起来的道德的沦陷和社会形态的复杂,这些都促使人们开始把目光重新放到中国传统经典思想上去。

儒家思想是我们中华文华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当今我国社会受西方文化影响,社会西化很严重,但传统思想在国民意识形态中仍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行为会不知不觉的以儒家规范为准则,受到儒家规范的约束.我们要好好学习儒学,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儒家思想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总的来说,儒家思想是一种人类社会道德伦理规范的学说。

它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正如笔者在《人性善恶论》中指出的,中国古代流行的教子歌《三字经》当中的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也就是说,人的本性(天性)是向善的,是好的。

而且,这种本性是相同相近的,带有普遍性的。

只因为后天生活习惯和环境的变化,才造成了各种行为的差异,导致背离“善”的现象。

这一点,儒家并没有错。

人性中本来就有善的一面,而且是主流。

在性善论的基础上,中国儒家文化治理国家的主要思路就是德育教育。

这种思想认为,既然人的本性是好的,恶习只是后来感染的,所以治理社会就应该从道德教育入手,劝人们放弃恶习,回到先天性的“善”的境地,社会就会安宁了。

中国古代强调“教化世人”,也就是教育和感化普通百姓。

所以,儒家轻法制,重道德。

儒家认为,如果以道德和礼制来教导百姓,将使得他们自爱自重,心悦诚服。

儒家思想中的仁德学说非常重要。

儒家不倚重武力,而强调仁义道德是争天下和管理天下的不二法门。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这一思想被无数次地证明其正确性。

凡是能够遵循这一法则的,就可以成功。

凡是违背这一法则的,必然失败。

而且这一思想不光是可以用来治国,对任何层次的领导者都会有用。

即使在现代社会也完全适用。

将来也会适用。

这是人类历史几千年经验智慧积累下来的一个结晶。

儒家的仁德思想理论永远也不会过时。

儒家的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一个“礼”字。

既然人本性都是善的,执政者就应该让民众知道自制,回到那种彬彬有礼的社会状态中去。

就是所谓的“克己复礼”。

这个礼包括了礼节,礼数,礼貌,和规章制度。

所以,儒家的思想要人懂得自制,克制欲望,遵守礼节,消除暴力,以达到一种平和的社会环境。

正是儒家的这一“礼教”思想,使得中国成了举世公认的礼仪之邦。

礼的思想并没有错。

只是需要改变其中过于僵化的部份而已。

儒家思想因此为社会制定了许多具体的礼节,具体表现为“三纲五常”。

李先生讲的尊老观就包括在这纲常伦理中。

三纲五常一直是反儒学的人批评的一个靶子。

从现代社会的角度看,这些社会规范确实有很多不适应现代价值观的地方。

但是,这些纲常只是儒家道德思想应用到社会规范中的一些表现形式而已。

人们可以说,这些表现形式过于刻板,不够变通;或者说某些形式已经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需要。

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必须要注意形式和内容的区别。

一种思想可以影响到许许多多的方面,也会有无数的表现形式。

某个方面不适用,或某个形式不合理,并不代表这种思想在其他场合和既然儒家思想有如此多的内容(本文列举尚不完全),人们就不能仅凭某个事件和某个方面妄下“儒家思想过时”的断语。

如果站在客观和历史的立场上来评价的话,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发展繁荣,其历史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即使时至今日,其中的一些思想观念依然存在应当继承和发扬的地方。

当然,儒家思想成型于两千多年以前,发展于封建社会,存在着历史局限性,也必然存在着糟粕,这是我们必须舍弃和批判的。

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为主题的论文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我们必须顺应时代要求。放飞我们那朝气蓬勃的青春,努力实现心中理想,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同命运。真正体现新一代青年人的家国情怀。

超越自我———在为祖国创造价值中承担起历史使命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从哲学角度看,它还是一种源于情感超越情感的理性思想,是一种人生观,是把个人价值同国家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的崇高的思想境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的暴行,让当代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以及所有有志青年,只有发扬五四运动光荣传统,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任彦申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暴行从一定角度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力的反面教材。当代大学生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的愿望,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自觉,这样迫切。”大学生始终是党和人民寄予厚望的一代,也会成为国际霸权主义势力推行“和平演变”和“西化”战略寄托幻想的一代。曾几何时,由于国际范围内各种文化力量相互冲撞的复杂局面的影响和西方腐朽价值观的侵蚀,个别大学生在人生价值的取向上出现了理想淡漠、急功近利、轻视德行、自我中心等消极倾向。在他们看来,民主和自由就是摆脱一切,代之而起的,是畸形的“自我实现”。然而事实一再证明,完全个人主义的“自我实现”,是游离于社会需求与历史轨道之外的一种可怜的逃遁。一位哲人说过:“我评定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只有一个标准,即:看他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自我’。”“你若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道德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词,道德高尚的人是多么令人景仰啊!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就是这个意思吧。“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已在全国广大未成年人中开展。这项活动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际出发,遵循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动员全国城乡未成年人,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践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党和国家对广大未成年人的殷切期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努力。当代未成年人将承担起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把广大未成年人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任务,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保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在广大未成年人中开展“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未成年人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根本利益所在。少年时期是长身体时期,也是思想道德观念形成时期,要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思想道德方面的健康成长不可或缺。“德者才之帅”(司马光语),思想道德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主导,关系到他们将来成为什么人,走什么路,能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要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就要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在广大未成年人中开展“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要贴近未成年人的实际,按照简单易行、切实可行、就近就便、力所能及的原则,组织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在家庭、学校、社会参加针对性、参与性、实效性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深刻理解道德要求,增强道德观念,打牢道德基础。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也是亿万家庭对未成年人的心愿。亿万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牵动着亿万家长的心,关系到亿万家庭幸福。为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平安?而仅仅在生活上关心他们是不够的,还要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使他们提高鉴别力,增强免疫力,养成自制力,防止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的侵蚀,抵制色情、暴力、赌博、毒品等丑恶现象的诱惑,学会自我保护,远离危险,避免危害。为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而仅仅让他们掌握知识技能是不够的,还要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让他们学会做人,与他人和谐相处,适应市场竞争,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自立于社会,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真正成为高素质人才。孩子有出息,家庭才幸福;家庭幸福了,社会才安定和谐。全团带队是共青团的责任,服务青少年是共青团的职能。各级团组织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大力开展“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要围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一主题,充分发挥团组织的组织动员优势,积极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和社会各方面踊跃参与,使“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成为影响和号召广大未成年人的响亮主题,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活动品牌。个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他人的合作、交流,人类社会因此形成了社会分工,有了社会分工也就有了行业、职位的区别,有了行业、职位的区别就有了各行各业、各种职位的相对利益,有了各自的相对利益也就引发了人们对各自利益的追求,人们在追求各自利益的过程中也就产生了摩擦、碰撞和冲突,种种摩擦、碰撞和冲突将整个社会联为一个利害关系的整体,形成了一张巨大的利害关系网.在这张利害关系网中,任何节点的发展变化都会影响到与其相连的其他节点的利害关系,其他节点利害关系的发展变化又带动了与其相关的其他节点的发展变化……直至传遍社会关系的每个角落.每个节点都无法离开这张网而独存,社会就是这样处于矛盾斗争、合作协调的动态平衡中……

将个人价值和国家命运相连大学生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暴行的示威活动已告一段落,愤怒的声浪化作发愤读书的巨流。近一个月来,大学校园的学习气氛空前浓厚,课堂上专心致志的神情、图书馆默默研读的身影告诉人们:大学生的举止变得更凝重,步态变得更沉稳,他们的言谈,透出新的成熟和觉醒。超越激情———用理性回击霸权主义,用强国之志筑成新的长城与改革开放同龄的当代大学生,原本没有经历过国家的忧患,更没有亲历过血与火的考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让当代大学生们看清了霸权主义的真实面目,也亲身体会到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他们说自己变得敢于直面复杂的现实,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了。“出离愤怒”之后,他们正渐渐地从激情满怀升华到超越激情。据教育部门反映,近一个月全国各高校大学生的上课率明显提高,出现了多年来未有过的景象。专家教授们说,此次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激情表现出高度的理性,学生们找准了自己的社会角色。清华学子在声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暴行的《万言书》中写道:“激情是我们的气势,理性才是当代大学生的追求。我们应抓住这一契机,化悲愤为力量,用知识和智慧回击霸权主义的丑恶行径,用我们的理性让敌对势力发抖!”10年前,邓小平同志曾高瞻远瞩地说:“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10年后的今天,中国压倒一切的仍然是稳定。中国人民大学的同学说:“让我们重新面对现实吧!改革开放不可逆转,而改革也越来越依赖于稳定。要稳定,就要多一些冷静,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理性,少一些幻想。”稳定是大局,稳定是改革开放的前提,这种超越激情的冷静与成熟,是多么难能可贵啊!超越激情,崇尚理性,已成为当今大学生普遍的精神状态。通过这场抗议活动,人们深深体察到,作为面向未来的优秀青年群体,大学生正在经历一次新的觉醒。在这次觉醒中,他们敏锐的眼睛最先感受到了刺痛。这刺痛,就是强烈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长期以来积淀在中华民族心中深沉的社会责任感,是在民族和国家面临危难之时生发的忧国忧民的社会意识。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以强烈的忧患意识,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历史。今天的大学生们说:“我们曾带着屈辱和反抗走过昨天;我们决不会带着屈辱但仍要带着忧患走进21世纪!”“能肩忧患始真才”。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孙中山,到“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青年毛泽东,他们都是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光辉典范。北京大学的学生表示:“当前,爱国主义的忧患意识既体现在我们正视落后、居安思危的态度上,又体现在我们不畏强权、发愤图强的气概上。在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的时候,我们怎能让五四的旗帜蒙羞!我们要将这种忧患意识,化作振兴中华的精神动力,化作卧薪尝胆、发愤求知的现实压力。”如果说80年前由爱国学生发起的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起点;那么,80年后的今天,大学生们从抗议示威到迅速返回平静的书桌前刻苦读书的行动,又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增添了爱国主义的新篇章。“多难兴国,殷忧启圣。”大学生们表示:请相信我们,作为共和国改革开放的同龄人,我们已经能肩忧患,不再茫然,我们知道青春的血液该为什么而流淌,我们要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超越自我———在为祖国创造价值中承担起历史使命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从哲学角度看,它还是一种源于情感超越情感的理性思想,是一种人生观,是把个人价值同国家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的崇高的思想境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的暴行,让当代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以及所有有志青年,只有发扬五四运动光荣传统,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任彦申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暴行从一定角度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力的反面教材。当代大学生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的愿望,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自觉,这样迫切。”大学生始终是党和人民寄予厚望的一代,也会成为国际霸权主义势力推行“和平演变”和“西化”战略寄托幻想的一代。曾几何时,由于国际范围内各种文化力量相互冲撞的复杂局面的影响和西方腐朽价值观的侵蚀,个别大学生在人生价值的取向上出现了理想淡漠、急功近利、轻视德行、自我中心等消极倾向。在他们看来,民主和自由就是摆脱一切,代之而起的,是畸形的“自我实现”。然而事实一再证明,完全个人主义的“自我实现”,是游离于社会需求与历史轨道之外的一种可怜的逃遁。一位哲人说过:“我评定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只有一个标准,即:看他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自我’。”“你若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道德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词,道德高尚的人是多么令人景仰啊!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就是这个意思吧。“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已在全国广大未成年人中开展。这项活动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际出发,遵循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动员全国城乡未成年人,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践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党和国家对广大未成年人的殷切期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努力。当代未成年人将承担起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把广大未成年人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战略任务,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的保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在广大未成年人中开展“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未成年人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根本利益所在。少年时期是长身体时期,也是思想道德观念形成时期,要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思想道德方面的健康成长不可或缺。“德者才之帅”(司马光语),思想道德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主导,关系到他们将来成为什么人,走什么路,能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要让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就要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在广大未成年人中开展“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要贴近未成年人的实际,按照简单易行、切实可行、就近就便、力所能及的原则,组织未成年人在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在家庭、学校、社会参加针对性、参与性、实效性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深刻理解道德要求,增强道德观念,打牢道德基础。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也是亿万家庭对未成年人的心愿。亿万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牵动着亿万家长的心,关系到亿万家庭幸福。为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平安?而仅仅在生活上关心他们是不够的,还要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使他们提高鉴别力,增强免疫力,养成自制力,防止错误思想和腐朽文化的侵蚀,抵制色情、暴力、赌博、毒品等丑恶现象的诱惑,学会自我保护,远离危险,避免危害。为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而仅仅让他们掌握知识技能是不够的,还要培养他们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让他们学会做人,与他人和谐相处,适应市场竞争,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自立于社会,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真正成为高素质人才。孩子有出息,家庭才幸福;家庭幸福了,社会才安定和谐。全团带队是共青团的责任,服务青少年是共青团的职能。各级团组织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大力开展“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道德实践活动。要围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一主题,充分发挥团组织的组织动员优势,积极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和社会各方面踊跃参与,使“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成为影响和号召广大未成年人的响亮主题,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活动品牌。个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他人的合作、交流,人类社会因此形成了社会分工,有了社会分工也就有了行业、职位的区别,有了行业、职位的区别就有了各行各业、各种职位的相对利益,有了各自的相对利益也就引发了人们对各自利益的追求,人们在追求各自利益的过程中也就产生了摩擦、碰撞和冲突,种种摩擦、碰撞和冲突将整个社会联为一个利害关系的整体,形成了一张巨大的利害关系网.在这张利害关系网中,任何节点的发展变化都会影响到与其相连的其他节点的利害关系,其他节点利害关系的发展变化又带动了与其相关的其他节点的发展变化……直至传遍社会关系的每个角落.每个节点都无法离开这张网而独存,社会就是这样处于矛盾斗争、合作协调的动态平衡中……这张网由谁来编织?根据什么标准来编织的?编织它的主角就是国家(更确切地说以前是君主现在是政府).在君主“家”天下的时代,自然是从君主的立场出发,以有利于维护其专制统治利益为标准来编织,他们根据各行各业与自身利益的关联程度而赋予各行各业不同的权利与义务,换而言之,就是职业决定了人们的地位与财富,而非才能、努力和品德来决定的;前者是主观人为所制造的不公平,后者是客观平等机会所创造的结果.在当今政府时代,不同的政府编织标准也各异.专制政府的标准本质上同君主们无异,只是变换了形式而已.在民选政府的社会中,由于政府的意志是大多数国民利益的代表,因此社会制度在较高程度上表现了公正、平等、自由的原则,为全社会创造了一个平等的机会,让人民能够依据自身的喜好与努力去获得相应的待遇.因而,社会制度从根本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的一切.在专制国家中,由于其立法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最高统治者“家”天下,各部门、各地区的权贵们也就“家”部门、“家”地区,广大民众也就成了他们的“家奴”.在没有人权、没有自由、没有安全感的社会中,有谁能够置身事外,包括统治阶层自身!想操纵别人命运的人,自身的命运也被别人操纵着!在特权肆虐的现实中,现在没有遭遇特权的侵害并不等于以后也不会遭受特权的侵害,特权就象笼罩在每一个人头顶上的乌云,人们随时都有可能遭到它的“清洗”,它不必给你理由、也不会让你有时间准备……醒悟吧,人们!关注社会就是关心自己,只有民主、法治的社会才能保障每个公民的应有权利不受特权的肆意侵害,才能构筑平等、和谐的社会,人们才能享有人权、自由与安全…

将个人价值和国家命运相连大学生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暴行的示威活动已告一段落,愤怒的声浪化作发愤读书的巨流。近一个月来,大学校园的学习气氛空前浓厚,课堂上专心致志的神情、图书馆默默研读的身影告诉人们:大学生的举止变得更凝重,步态变得更沉稳,他们的言谈,透出新的成熟和觉醒。 超越激情———用理性回击霸权主义,用强国之志筑成新的长城 与改革开放同龄的当代大学生,原本没有经历过国家的忧患,更没有亲历过血与火的考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让当代大学生们看清了霸权主义的真实面目,也亲身体会到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他们说自己变得敢于直面复杂的现实,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了。“出离愤怒”之后,他们正渐渐地从激情满怀升华到超越激情。 据教育部门反映,近一个月全国各高校大学生的上课率明显提高,出现了多年来未有过的景象。专家教授们说,此次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激情表现出高度的理性,学生们找准了自己的社会角色。 清华学子在声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暴行的《万言书》中写道:“激情是我们的气势,理性才是当代大学生的追求。我们应抓住这一契机,化悲愤为力量,用知识和智慧回击霸权主义的丑恶行径,用我们的理性让敌对势力发抖!” 10年前,邓小平同志曾高瞻远瞩地说:“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10年后的今天,中国压倒一切的仍然是稳定。中国人民大学的同学说:“让我们重新面对现实吧!改革开放不可逆转,而改革也越来越依赖于稳定。要稳定,就要多一些冷静,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理性,少一些幻想。”稳定是大局,稳定是改革开放的前提,这种超越激情的冷静与成熟,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超越激情,崇尚理性,已成为当今大学生普遍的精神状态。通过这场抗议活动,人们深深体察到,作为面向未来的优秀青年群体,大学生正在经历一次新的觉醒。在这次觉醒中,他们敏锐的眼睛最先感受到了刺痛。这刺痛,就是强烈的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是长期以来积淀在中华民族心中深沉的社会责任感,是在民族和国家面临危难之时生发的忧国忧民的社会意识。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以强烈的忧患意识,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历史。今天的大学生们说:“我们曾带着屈辱和反抗走过昨天;我们决不会带着屈辱但仍要带着忧患走进21世纪!” “能肩忧患始真才”。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孙中山,到“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青年毛泽东,他们都是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光辉典范。北京大学的学生表示:“当前,爱国主义的忧患意识既体现在我们正视落后、居安思危的态度上,又体现在我们不畏强权、发愤图强的气概上。在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的时候,我们怎能让五四的旗帜蒙羞!我们要将这种忧患意识,化作振兴中华的精神动力,化作卧薪尝胆、发愤求知的现实压力。” 如果说80年前由爱国学生发起的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起点;那么,80年后的今天,大学生们从抗议示威到迅速返回平静的书桌前刻苦读书的行动,又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增添了爱国主义的新篇章。 “多难兴国,殷忧启圣。”大学生们表示:请相信我们,作为共和国改革开放的同龄人,我们已经能肩忧患,不再茫然,我们知道青春的血液该为什么而流淌,我们要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超越自我———在为祖国创造价值中承担起历史使命 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从哲学角度看,它还是一种源于情感超越情感的理性思想,是一种人生观,是把个人价值同国家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我驻南使馆的暴行,让当代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以及所有有志青年,只有发扬五四运动光荣传统,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任彦申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暴行从一定角度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力的反面教材。当代大学生将个人价值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的愿望,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自觉,这样迫切。” 大学生始终是党和人民寄予厚望的一代,也会成为国际霸权主义势力推行“和平演变”和“西化”战略寄托幻想的一代。曾几何时,由于国际范围内各种文化力量相互冲撞的复杂局面的影响和西方腐朽价值观的侵蚀,个别大学生在人生价值的取向上出现了理想淡漠、急功近利、轻视德行、自我中心等消极倾向。在他们看来,民主和自由就是摆脱一切,代之而起的,是畸形的“自我实现”。然而事实一再证明,完全个人主义的“自我实现”,是游离于社会需求与历史轨道之外的一种可怜的逃遁。一位哲人说过:“我评定一个人的真正价值只有一个标准,即:看他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自我’。”“你若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汉字的儒学观念研究论文

关于孔子思想的研究论文

对于孔子思想,大家的了解到底有多少呢?下面就随我一起去阅读关于孔子思想的研究论文,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论文摘要: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以约驭博、寓教于乐等,分析其教育思想对当今教学方法有重要启示。

论文关键词:

孔子;教育思想;当代教育

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非常重视教育,创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学,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含有丰富的唯物辩证法因素,因此至今仍有不朽的生命力,它对今天的教育仍然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从中我们可以获得极大的教益和启示。

1 倡导“有教无类”,主张“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与全面教育相结合

孔子,作为我国第一所私学的开创者,主张“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提倡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孔子在招收弟子时,不重身份,不看财产多少,也正因为如此,孔子的弟子很多,各个社会、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还有父子二人同学于孔子的,如颜回、曾参等。孔子的这种思想观点,奠定了后世教育大众化的理论基础,开历史之先河,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教学中不能没有统一要求,但不从学生实际出发,忽视学生在资质、性格、才能、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就无法达到统一要实现的目标。孔子将因材施教与全面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的这一矛盾。在《论语》中,有不少生动的事例表明,同一个问题,孔子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教法,例如,在(《论语颜渊》)篇中记载,樊迟、司马牛、仲弓和颜渊均曾向孔子问仁,孔子做出了四种不同的回答: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樊迟的资质较鲁纯,孔子对他就只讲“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司马牛因“多言而躁”,孔子就告诫他:做一个仁人要说话谨慎,不要急于表态;仲弓对人不够谦恭,不能体谅别人,孔子就教他忠恕之道,要能将心比心推已及人;颜渊是孔门第一大弟子,已有很高的德行,所以孔子就用仁的最高标准来要求他——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要合乎礼的规范。这样,根据每个学生基础和造诣的不同,孔子对同一问题做出了四种深浅不同的回答,既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就都符合“仁”的基本概念。

“因材施教”这个概念孔子本人并没有直接提出,是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遂有了“因材施教”的名言。但孔子的教学实践却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他始终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各方面才能的人。孔之之所以做到了这一点。与他对学生有深刻、准确、全面的了解是分不开的。孔子十分注意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方式,观察了解学生,他非常熟悉学生的特点,能够用精辟的语言相当准确地概括出学生的特征。如:“由也果”(认为子路果敢),“赐也达”(子贡为人豁达、大度),“求也艺”(冉求多才多艺),“柴也愚”(高柴较迟钝),“参也鲁”(曾参较耿直),“师也辟”(子张较偏激),等等。对每一位学生的才能特点、性格特征,孔子心里也都有数。并且他还把学生的性格特征分为三种类型:“狂者”、“中行”、“狷者”,他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即人有偏激、拘谨和介于二者之间的三种不同性格。

再如,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共西华曰:“由也问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孔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同样的问题,由于询问者的情况不同,孔子的答复也不同,“一进之,一退之,所以约之于义理之中,而使之无过不及之患也”。由于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所以在他们问仁、问礼、问政、问孝的时候,孔子的回答往往是深浅难易、繁简详略各不相同。

在因材施教的同时,孔子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全面教育。《论语述而》篇中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史记孔子世家》也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子弟”。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但同样学习文行忠信、诗书礼乐,程度不同,能力也各异。有的“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有的“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之宰”;有的“束带立于朝,可与宾客言”,同样是身通大艺者,也各有特长,“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我们从孔子运用“因材施教”这一原则的经验中,可以受到两点启发:第一,教育和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性;第二,既要坚持共同目标和统一标准,又要善于发现和注意培养学生的某些特长,避免一刀切。

2 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

谈到“启发式教学”,许多人都会想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以“产婆术”著称的启发教育,但事实上,孔子不仅一贯坚持启发式教育,而且“启发”这个名称本身也是由孔子所创造的。孔子所创造的启发式教学其内涵要比苏格拉底更丰富、更为深刻。我们不妨将之称之为“产婆术”的苏格拉底启发式对话与孔子的启发教学作一下比较。

一位名叫欧谛德谟的青年,一心想当政治家,为帮助这位青年认清正义与非正义的问题,苏格拉底运用启发式方法和这位青年进行了下面的对话(以下都苏问,欧答)问:“虚伪应归于那一类?”答:“应归入非正义类。”问:“偷盗、欺、奴役等应归于那一类?”答:“应归入非正义类。”问:“如果一个将军惩罚那些极大地损坏了其国家利益的敌人,并对他们加以奴役这能说是非正义吗?”答:“不能。”问:“如果他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在作战中欺敌人,这种行为该怎么看呢?”答:“这当然正确,但我指的是欺朋友。”苏问:“那好吧,我们就专门讨论朋友间的问题。假如一位将军所统帅的军队已经丧失了士气,精神面临崩溃,他欺自己的士兵说援兵马上就到,从而鼓舞了斗志取得胜利,这种行为该如何理解呢?”答:“应该算是正义的。”问“如果一个孩子有病不肯吃药,父亲他说药不苦、很好吃,哄他吃了下去,结果治好了病,这种行为该属于哪一类呢?”答:“应属于正义类。”苏格拉底仍不罢休,又问:“如果一个人发了疯,他的朋友怕他自杀,偷了他的刀子和利器,这种偷盗行为是正义的吗?”答:“是,他们也应属于这一类。”问:“你不是认为朋友之间不能欺吗?”答:“请允许我收回我刚才说过的话。”

从这一段生动的对话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抓住思维过程中的矛盾,启发诱导,层层分析,步步深入,最后导出正确结论。

下面再看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按照宋人朱熹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未达其辞。”可见,“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明白时的矛盾心理。这个时候老师应该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启发思路,这就叫“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一种想说又难以表达的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孔子启发式教学虽然只有八个字,但它却生动地表现出孔子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完整过程,而且还深刻揭示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将会出现的两种心理状态,或者可以说两种不同的思维矛盾,以及这两种矛盾的正确处理方法。和苏格拉底对话法相比较,可以发现二者的共同之处是:彼此都十分重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但二者处理思维矛盾的方法完全不同:苏格拉底是通过教师连续不断地提问,迫使学生陷入自相矛盾的状态,从而把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由此可见,苏格拉底的对话法实际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完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这种启发式教学虽然能够是学生印象深刻,但由于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得不够,对于较复杂问题的理解恐怕难以深入。

而孔子则是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去思考,等到学生处于“愤”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一种矛盾而又无法解决时,教师才去点拨一下。然后又让学生自己继续认真思考,等到学生进入“悱”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第二种矛盾且暂无法解决时,教师再点拨一下,从而使学生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可见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自终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教师只是从旁边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两相比较不难看出,尽管两种启发式教学都很有效,都能促进学生进行思维,但是,显然孔子的启发式有更深刻的认知心理学基础,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而具有更高的理论价值。

3 求知应求实,勤奋,学思并重

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他主张求知应先端正态度,求知应先求实。一个有智慧的人贵在自知,明白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一个人能够做到自知,就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也就能通过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另外孔子曾说过:“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论语述而》)他对当时人们对历史上不确凿的事任意牵强附会大为不满,教导学生做学问要实事求是,要向古人学习,古人对待历史不确凿的作法就是存疑。存疑,并不是有疑问不提出来而有所保存。恰恰相反,他是指在自己实事求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要敢于对自己认为不确凿的问题提出疑问。“尽信书,不如无书”,在当今的教学实际过程中恰恰就需要这种思想,要鼓力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自己所接触到的事物,要敢于从课本中走出来,不要唯书本马首是瞻,对自己认为有错误的问题要敢于质疑。否则,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一旦失去,在学习上就永远不会有实质性的进步。

一、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突出价值

(一)自强不息

孔子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年轻时,他好学上进,不断进德修业。他的政治思想形成后,便为实现自己的主张孜孜以求。孔子向往三代圣王之治,希望王道大行,实现仁政德治。孔子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他对社会历史与现实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可他依然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懈奋斗。他希望教化社会人心,讲究仁爱,遵守秩序,并为之四处奔走,到处碰壁亦信念不改,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孔子心目中有一片圣洁的天地,这就是要实现天下为公、讲信修睦、谋逆不兴、盗贼不作的大同社会。孔子晚年喜爱《周易》,《易传》中多次提及的“刚健”、“有为”,《象辞》所说的“自强不息”,其实正是孔子生命主题的写照。

(二)与时俱进

孔子执着于自己的政治追求,但他绝不是愚顽不化的人。人们误解《礼运》篇,以为孔子向往的大同社会是所谓“原始共产主义时代”,其实,认真对读《孔子家语》与《礼记》的该篇,就会发现孔子所言是指“三代明王”时期。孔子思想的显著特征是主张“时变”,主张在变化的时势中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大学》引述古训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易传》则有:“生生之谓易”以及“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发展观念。《论语》、《中庸》、《易传》中都记有孔子的相关论述,而《周易》中所说的“与时偕行”,最为准确地表述了孔子的这一思想。

(三)天人和谐

孔子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突出表现在他的天、地、人“三才”一贯思想上。在《易传》中,天、地、人被看成宇宙组成的三大要素。《贲·彖传》日:“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与自然并列,就应和谐相处,由此形成了儒家“天人相通”、“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相互协调观念。孔子认识到客观规律不可抗拒,他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孔子言行中包含有丰富的天人和谐等生态意识,认为人应当自觉认识与遵守自然规律。《论语·述而》说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家语·五帝德》记孔子说:“治民以顺天地之纪”、“仁厚及于鸟兽昆虫”、“养财以任地”、“履时以象天”、“春夏秋冬育护天下”之类,都包含有注重生态平衡,遵从自然规律的意义。

二、孔子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

(一)教育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曾预言,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科技发展将会突飞猛进,这取决于四个有利因素:经济实力的强大、决策者的决心、大量的青年人才、良好的传统。在传统方面,杨振宁极为看重由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在教育方面的深远影响。众所周知,孔子非常重视教育,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学思结合、重视实践、学仕结合……其中的一些观点今天看来更显卓越。比如,他的富民而教的主张,几乎就是我国普及教育、提高民族素质,以实现“科教兴国”政策的古代版本。

再如,在兴起于西方的现代教育中,技术教育、职业教育是最重要的内容,道德教育、人格教育则普遍被忽视,其结果是人的工具化、物化,一孔子德才兼备、德智并重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补其偏。

(二)经济

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动机的驱动下.西方传统的管理思想强调高效率、标准化。在这种体制下,人只被视为整个生产流程中的一个环节、一道工序,或只是庞大而复杂的制造金钱的机器上的一个零件,他的生活和权利得不到企业管理者真诚全面的关心。与此相反,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理念则是“以人为本”,实实在在地爱人、关心人,而不仅仅是利用人、控制人。这就使得生产者在企业中有一种“家”的归属感,企业的对内凝聚力、对外竞争力也由于生产者对“家”的忠诚奉献得以增强。用一位日本企业巨子的话说,儒家的管理模式就是:一手拿算盘,一手持《论语》。

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精神在“儒商”身上表现得最为全面。其博施济众、依群利己的经营宗旨,以人为本、仁民爱物的经营原则,以义取利、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好学重教、以智经商的经营特色,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的经营方法。——这一切无不是孔子思想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创造性运用。

(三)政治

当今世界有两大显著趋势,其一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扩展,人们被愈加紧密地联系在一个“地球村”中,其二是某些民族、国家间的冲突和矛盾似乎在朝着扩大、加剧的方向发展,帝国主义、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的幽魂仍在四处游荡。在未来的世界中,各国应当遵循怎样的政治伦理,才能使我们这个星球平安无事?1988年,世界三分之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孔子充满仁爱精神的“忠恕”之道应当是当今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中心价值。孔子主张的“和而不同”应当是克服“西方中心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实现文化多元存在、民族共同发展、国家共同繁荣的基本法则。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不应成为歧视和强权的现实借口,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也不足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一元宿命。唯有彻底摒弃满怀恶意的达尔文主义的西方政治思维,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世界政治生活中的最低共识,用孔子一样对他人充满善意的目光去看待其他的国家和民族,庶几人类可以实现“有道”的大同社会。

哲学硕士论文:儒家的情感观念

[摘要] 汉语“情”从一开始就兼有两层基本涵义:情感(人情);情实(事情)。在中国观念史、儒学史上,当“情”浑然不分地兼指人情与事情、并且“情”与“性”并无截然分别的时候,此“情”为本源之情,这是原典儒学的观念,也是当代儒学正在复兴的观念;当“情”严格地分别各指情感与事情、并且情感被置于“性→情” 架构之中的时候,此“情”为形下之情,这是帝国时代儒家形而上学的观念。总之,在本源层级上,儒家的情感观念不是一个伦理概念,而是一个存在观念。

[关键词] 儒家;人情;事情;情感;情实

说到儒家的情感观念,人们习惯于认为是“性→情”架构,即形而下的“情”只是形而上的“性”之所发,亦即“性本情末”、“性体情用”乃至“性善情恶”等。这种“常识”其实是误解,因为“性情”观念远不是儒家情感观念的全部,更不是儒家情感观念中最本源的观念。从一开始,汉语“情”就兼有两层基本涵义:情感(人情);情实(事情)。在中国观念史、儒学史上,当“情”浑然不分地兼指人情与事情、并且“情”与“性”并无截然分别的时候,此“情”为本源之情,这是原典儒学的观念,也是当代儒学正在复兴的观念;当“情”严格地分别各指情感与事情、并且情感被置于“性→情”架构之中的时候,此“情”为形下之情,这是帝国时代儒家形而上学的观念。为此,本文围绕“情”这个词语的用法,简要叙述中国历史上的儒家情感观念。

一、原创时代儒学:情感观念的本源意义

儒家的情感观念一开始并不是“性→情”的观念架构。在原创时代的儒学中,“情”与“性”并没有严格的本质区分;“情”既指情感,也指事情、实情、情实,乃是一个本源性的观念,即是一个前主体性、前哲学、前形而上学的观念。[①]

(一)汉语“情”字的原初涵义

汉语“情”字出现不是很早。甲骨文里没有“情”字。《周易》古经部分亦无“情”字。《尚书》中仅有一个“情”字,见于《周书·康诰》“民情大可见”。 [②]《诗经》也只有一个“情”字,见于《陈风·宛丘》“洵有情兮,而无望兮”。[③]“情”字的大量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中,即是在中国思想的 “原创时代”、即雅斯贝斯所谓“轴心时期”,这是与诸子百家思想、包括儒家哲学的兴起同步的。

汉语“情”字一开始就同时兼有两种用法:情感(人情);情实(事情)。而且,这两层涵义经常是浑然不分的,乃是本源意义上的“情”观念。

1、情感之“情”。从字面上讲,汉字“情”确实指人的情感、情欲。“情”字的构造,“青”为声符,“心”为意符,即是说“情”是一种“心”的现象。许慎《说文解字》讲:“情:人之阴气有欲者。从心,青声。”[④] 剔除汉儒附加上去的“阴阳”观念(情属阴、性属阳),“情”即指人的情欲;更确切地讲,就是指人的情感,而许慎所谓“有欲”是说情感必然带有欲望。在古代话语中,“情”与“欲”是密切相关的,甚至往往不加严格区分。例如朱熹论“性”与“情”,就直接将“情”说成“欲”:“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诗集传·序》[⑤])上引《诗经》“洵有情兮”,其“情”即指情欲,郑玄笺:“此君信有淫荒之情,其威仪无可观望而则效”;孔颖达疏引毛亨传:“此人信有淫荒之情兮,其威仪无可观望兮”。

这种情感或情欲,古人称之为“人情”,如《礼记·礼运》说:“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⑥] 这就是“七情”说。关于人情,还有其它说法,例如《中庸》: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在前形而上学的观念中,“情”与“性”并没有严格区分。这里的“喜怒哀乐”显然是说情感;然而众所周知,《中庸》已经是在建构“性→ 情”的哲学形而上学观念架构,“未发”之“中”是在说“性”,即《中庸》开篇所说的“天命之谓性”,但其实是说的喜怒哀乐之“情”,“情”即是“性”。此 “性”作为“大本”,能使“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即具有“形而上者”本体的地位。这表明《中庸》的观念是由前形而上学的观念向形而上学观念的一种过渡形态。

2、事情之“情”。汉语“情”也指实情,即事情的真实情况。如《周易·系辞下传》说:“情伪相感而利害生。”[⑦] 孔颖达疏:“情,谓实情。”这种用法在古代是极为常见的,兹不赘述。下文谈到孟子言论中的“情”,也经常是这样的用法。这种用法至今依然相当普遍,如“事情”、“情况”等。

那么,情感之“情”与事情之“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3、本源之“情”。“情”的两层涵义“人情”与“事情”本来并不严格区分,这意味着作为哲学之前提的人之主体性的观念还没有凸显出来(如海德格尔说“哲学的事情就是主体性的事情”[⑧]),我称之为“本源之情”。上引《尚书·周书·康诰》“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其“情”即兼指人情(人民的情绪)与事情(人民的真实情况),孔安国传:“人情大可见,以小人难安”;孔颖达疏:“以民情大率可见,所以可见者,以小人难保也”。这里的“人情”、“民情”并不仅指情感,而是兼指实情(真实情况)。这种用法至今存在,例如“人情世故”、“考察民情”等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