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新华日报网评文章

发布时间:

新华日报网评文章

(一)精心选择教材,踏实复习备考教材的选择是考生备考申论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好的教材如同一位明师,会带领你快速高效地摘取申论桂冠上的明珠。一本教材与几套真题是必不可少的,在此基础上考生可依自身特点精心挑选几本专项教材和模拟题,弥补申论写作中的不足与缺陷。对于教材中的方法策略要吃透并学会灵活运用,不可死守方法。(二)依据自身特点,制定备考计划选取好申论书籍后,下一步就是制定备考计划了,一份适合自己的计划会使考生有条不紊地进行复习,消除紧张与焦虑感。根据书籍不同、性格不同、基础不同、能力不同等特点,考生需制定适合自身的备考计划。这一个月的时间怎样安排?备考初级阶段做什么、中期阶段做什么、冲刺阶段做什么,都是需要考生严密计划,坚决执行的。中公教育专家建议您,初级阶段看教材,大致了解试题类型、应试技巧后做真题,在做真题的过程中,如果有疑惑的话再看教材,这时考生就会对教材中教授的技巧有了不一样的感觉和更深层次的把握,同时注意自己的在哪方面比较薄弱;在中级阶段,考生可以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反复练习,也可购买一些专项教材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到冲刺阶段,考生可以买一些模拟题进行模拟与训练,不用仔细研究,因为这毕竟是模拟,是供考生保持感觉之用。在这几个阶段,做真题、研究真题是最重要的,尤其是近几年的河南省申论真题,考生一定要吃透。(三)亲手演练真题,切忌焦躁敷衍凭着申论教育专家多年的经验,发现大多数考生只重“看”不重“练”,这是申论备考大忌!有的考生可能要问了:“只有一个月了,我急啊,哪有时间下笔练了?”时间短、抽时间,任务重、莫敷衍。如果没有经过亲手练习,考生就不会知道自己的文章、结构、句式、文体等方面的缺陷,也不会经过练习而有所改进,诚然,看了答案后会明白答题的要点与方法,但是存在错误的文法、不通顺的句式以及结构混乱的文章会得高分吗?答案恐怕不言而喻。所以,考生不要怕麻烦,也不要怕时间不够,下笔练一下,你会达到不一样的高度。(四)关注时事热点,注重多读多练时事与热点是申论考试的出题素材,作为公务员考试考生,要熟知时事热点,作为河南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更要熟知河南时事热点。诚然,光知道时事热点是不够的,考生需要知道政府对这些时事的态度与应对方法,这可以通过考生平时对时事热点的关注得出,具体考生可多关注人民网、新华网、半月谈、政府工作报告、十七大报告等来汲取相关讯息,并多学习其规范的文体与表达方式,解决问题的角度与思路。当然,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这类的理论基础知识也是必须要掌握的,遇到心仪的好词好句,考生可以记下来,多读多练。

——弘扬创业精神,就是要鼓励、引导和支持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形成家业殷实、企业兴旺、事业发达的生动局面; ——弘扬创新精神,就是要鼓励、引导和支持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形成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思路落实新任务、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的生动景象; ——弘扬创优精神,就是要鼓励、引导和支持岗位创优、行业创优、区域创优,形成各个劳动者创优争先、各个单位励精图治、各个地区竞相发展的生动格局赞同11| 评论(8)

——弘扬创业精神,就是要鼓励、引导和支持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形成家业殷实、企业兴旺、事业发达的生动局面; ——弘扬创新精神,就是要鼓励、引导和支持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形成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思路落实新任务、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的生动景象; ——弘扬创优精神,就是要鼓励、引导和支持岗位创优、行业创优、区域创优,形成各个劳动者创优争先、各个单位励精图治、各个地区竞相发展的生动格局

1。自主性。新闻界自主选择报道或者揭露目标,自主进行调查活动。 不是依赖当局发表的材料写报道,而是记者亲自进行调查,逼近真相。 也不是像独家新闻那样只依靠单个的材料,而是通过彻底的调查采访,揭示事件的整体的情况。 2。新闻性。目标的选择是当前读者最关心的问题。 3.科学性。它的威力与魅力建立在扎扎实实、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上。 4,费时、费力、篇幅长、分量重的深度报道。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编辑本段]新闻报道的格式 新闻稿的格式有很多,而且都是在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的,不同时期格式也不一样。 一种是源于美国新闻界的“倒金字塔”式,这种格式由于迎合了受众的接受心理,于是得到了普遍的模仿,现在中国的很多都市报所使用的都是这种格式。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 首先,在导语中写一个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讲就是新闻中那些最突出,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刚刚结束,观众/读者/听众们最想知道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发挥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 其次,在报道主体中按照事件各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依次递减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同时注意,一个段落只写一个事件要素,不能一段到底。 因为这种格式不是符合事件发展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尽量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件重要程度的认识来安排事件要素。因而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宏观的对于受众的认识。 另一种是一个中外结合体——新华体。我们国家的新闻报道一般是遵循时间顺序,但是这种“讲故事”的写法已经不适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一般人没有时间听你讲长篇大论),所以“新华体”在吸收中外新闻报道之长的情况下诞生了。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 首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 其次,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因而,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 再次,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以上是比较常见的消息报道的格式。 标题对于新闻报道很重要,甚至都出现了一个标题就是一条报道的情况。因而,标题要提炼新闻事件的“精华”,把最吸引人的地方体现出来,同时要简洁。如果需要可以在主标题前加上引题,在其后加上副题。如果要写作比较长篇的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就要注意在文中按照事件叙述明晰的需要,适当加一些小的标题,以概括一个部分的内容,便于受众阅读(针对印刷媒体而言)。 补充一点,最近很流行一种叫做“华尔街日报体”(DEE)的格式,这个格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在文首特写新闻事件中的一个“镜头”,一般是以一个人的言行为主,从而引出整个的新闻报道,比如央行关于房贷要加息的消息,新闻报道就可以从一个普通市民的住房贷款行为写起,比较能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华尔街日报体”是美国《华尔街日报》惯用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主要适用于非事件类题材的叙述。其基本特征是,首先以一个具体的事例(小故事、小人物、小场景、小细节)开头,然后再自然过渡,进入新闻主体部分,接下来将所要传递的新闻大主题、大背景和盘托出,集中力量深化主题,结尾再呼应开头,回归到开头的人物身上,进行主题升华,意味深长。①这种写法从小处落笔、向大处扩展,感性、生动,符合读者认识事物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颇受读者青睐。 “华尔街日报体”在结构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人性化的开头,即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第二部分,过渡,即从人物与新闻主题的交叉点切入,将真正的新闻内容推到读者眼前;第三部分,展开,即集中而有层次地阐述新闻主题;第四部分,回归人物,即重新将人物引入新闻,交代此人与新闻主题的深层关系。 “华尔街日报体”的特点: 1、故事化 从传播心理学的角度看,受众阅读除了求知层面的需求外,还有消遣和娱乐的需求。“华尔街日报体”借鉴了文学写作中的故事描绘手法,能把枯燥、干瘪、索然无味的硬新闻变得生动活泼、通俗有趣。故事性增强了新闻的趣味性、可读性。 “华体”一般在文章的开头展示涉及到的典型人物或故事,通过气氛的渲染,将人带入新闻,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些人物或现场的描写实际上就像电视新闻的新闻画面一样可视。 2、人文关怀。 “华体”叙述路径客观上要求寻找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个案,强调人物故事,个案命运的重要性。任何一则报道,总要涉及和影响或将影响一些人。人是构成新闻事件的主体,新闻报道说到底,是报道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的变化。人和人的生活对读者来说,具有最高的心理上的接近性。新闻报道里有了人,有了他们的动作、语言和与感情,生活状态的报道,很容易唤起读者的兴趣。 3、贴近性。 新闻价值学说中的“接近性原理”,是指要寻找所报道的事实与读者在时间、地点、心理或者利益上的接近点。接近的因素越强,读者阅读的愿望也就越大。从读者关切点上找角度,回答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解答读者想知而未知的问题,这就是最佳的新闻角度。贴近性越高,读者对这一消息的关心程度、注意和兴趣就越大。以普通人的视角来写作,透过普通人这个点来深化有主题的面,一方面赋予了人情味,另一方面又突出了贴近性,极易使读者产生共鸣。 4、强大的信息释放功能: “华尔街日报体”个性化的开头可以为记者节省大量笔墨,同时受众可以在轻松的阅读状态中获得丰富的信息。 “华尔街日报体”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比如说故事的真实性问题、新闻的严肃性问题,但是总的来说,这种文体的新闻写作,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三贴近”报道原则是切合一致的,对丰富和改进我们的新闻写作不无裨。 除上述之外,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文首要加电头,像“本报讯”;文中要尽量使用直接引语,尽量少地进行记者的观点表达;行文要流畅,不要艰涩等等。 最后,新闻报道实际上是一个很个性化和组织化的行为,个人可以有个人的特点,一个报纸可以有自己的原则。但是有一点不能放弃,就是任何格式都要以最快、最简洁、最能满足受众需要的格式去写,这是新闻报道的“

新华日报评论员文章

对于热点问题的了解,考生还是应该注重平时积累。比如多看《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多看《半月谈》等杂志,多看政府文件和领导讲话稿,多看看人民网和新华网等政府官方网站以及中政申论。这些都会给考生一种参考和启示,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方面获得对社会热点的一个整体认识,另一方面还可以记住一些好的词语、句子,在申论作答过程中灵活运用。中政行测竞赛平台:中政申论在线系统:

在国家公务员面试中,虽然目前大部分系统采用的是结构化面试形式,但最近几年在一些系统出现了一种新颖的面试形式:无领导小组讨论。这让很多考生很苦恼,不知如何备考?那么中公教育专家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些经验,帮助大家提前准备。

一、提前了解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精髓

(一)含义:无领导小组讨论是指没有指定谁是领导的讨论,小组成员在讨论中的地位是平等的。通过设定模拟的情景,给一组考生(一般是6-8人)一个与工作或者社会实际相关的话题,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充分、高质量的讨论来达成一致意见。

(二)流程:一般包括四个阶段:1、提纲准备阶段(3-10分钟左右)。2、个人观点陈述阶段(5分钟以内)。3、自由讨论阶段(15-40分钟左右)。4、总结陈词阶段(5分钟以内)。其中必须有的阶段是第一与第三阶段,其他两个阶段可能会有所删减变动。

(三)考察题型: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题目类型多种多样,从形式上而言主要分为:开放类、两难类、选择排序类、资源争夺类、操作类题目等。

(四)测评要素: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测评要素一般有组织协调能力、领导能力、对资料的利用能力、辩论能力、说服能力、沟通能力、自控能力、反应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非言语沟通能力(如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语调、语速和手势等)、知识技能、自信心、进取心、责任心和灵活性等。总之,考官根据小组成员的表现,从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以及与其他成员的互动行为对其进行评价。

二、提前感受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魅力

(一)提前搜集一些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面试真题,了解不同题型的呈现形式,先有一个宏观的了解。

(二)提前观看具有小组讨论性质的视频。给大家推荐经典电影【十二怒汉】,这部电影就是一个很好的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素材。讲述了十二个普普通通的人,他们以前素不相识,为了一桩杀人案件,坐在一起组成 “陪审团”,探讨决定嫌疑人是有罪还是无罪,是活着还是死亡的影片。

三、提前积累素材并练习语言表达

为了能在讨论中脱颖而出,成为无冕之王,备考阶段也需要做好三方面。

(一)做好心理假设,不要把无领导小组讨论想的太难,要怀有积极心态去面对,它就相当于日常单位里的会议,在会上大家互相交流。

(二)做好素材积累,丰富语言功底,比如,多关注就业、教育、交通、房价、养老等民生话题,多关注积极、正能量的话题等,为此,可以平时多看一些新华日报、人民日报及相关评论员文章。

(三)做好勤加练习,掌握讨论技巧。在平时多练习语言表达,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积累实战经验。比如如何能在大家激烈的讨论中找到说话的时机,不做“沉默者”;如何做到有效发言,赢得考官的青睐等。

中公名师2018国家公务员面试专业专项指导:无领导面试

注意平时积累,要多看一些半月谈、新华日报、人民日报的一些评论员文章,这些都是公务员许考试的背景材料,在这些书报中都会看到影子,特别关注一下上面的评论。写的时候仔细阅读材料,透过现象看本质,写的要有深度,提出的方法要切实可行,有针对性,还有一点就是字数一定要达到要求。

楚天都市报,军事报。

新华日报文章精选

花街 申海芹 一个穿着黑色高跟鞋的婉约女子,沿街款款而行,那白色的衣裙和如瀑的长发随风而飘。我呆呆地站在原地,目送她与我擦肩而过直到远去。我想此生再也不会在这青砖灰瓦的花街、在这秋风乍起的梧桐树下遇到这样优雅轻盈的女子了。回过头,却见临街木雕的花窗里一位穿着旗袍的少妇凭窗静坐,这使我想起曾经读过的邱心如的那句弹词:“虚窗暗透风如剪,深院絮飞雾似帘。”她那丝绸一样的目光轻轻滑过窗外的酒肆茶楼、店铺摊点,滑过扛着冰糖葫芦、推着烤山芋、挑着时令水果的小贩们叫卖的身影。那时我第一次走进花街,花街的繁华、花街的古朴、花街女子那份气定神闲带给我的一份别样的感觉,以至于多年后仍在我的记忆深处翩翩而姗。 在我看来,花街本来就是一位风姿绰约的女子,她几百年前就倚楼凭栏,浅唱低吟,说不尽的风情万种,诉不完的缠绵悱恻。“自古今,红颜薄命原常事,予姊妹,未具红颜命亦乖。此理由来浑不解,落得个,千愁万虑日萦怀。”这不正是淮安才女邱心如在边弹边唱么?据史料记载,清代弹词女作家邱心如十九岁嫁到这里,常在这花街的茶楼弹唱她自己创作的《笔生花》,抒发她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哀叹。她的丈夫为人平庸不谙生计,邱心如因此而郁郁愁思。不久丈夫死了,爱子又夭,长女出嫁,接着公婆又相继离世。邱心如贫困无依,不得不重回娘家,课授生徒以终老。邱心如自幼聪颖、喜读书,尤好弹词,未嫁前就着手构思和写作《笔生花》弹词,并写成前五回,嫁后二十余年间又写了十四回,回归母家后续完全书。 “一从踪迹阻清淮,境遇由来百事乖。最堪怜,多病慵妆闲宝镜,良可叹,疗病无计质金钗。”这是这位才女在花街的最后一次弹唱。“惨凄凄,珠沉玉碎情丝断,悲切切,绿暗红愁壮志长。”她美丽的身影从此别离了花街,也将一代才女的凄凄惨惨戚戚留给了花街。 花街位于清江城东门安澜门外,自安澜门至清江大闸东侧运河南堤而止,曾经是淮安市最繁华的地方。花街的来历据说一是因过去在街上住的人家爱摆弄花草,二是为宫廷做绢花而得名。我倒觉得是因为邱心如似花一般的美貌,和她创作的在我国文学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笔生花》而得名的。因为在我看来邱心如就是花街的形象大使,成了花街文化底蕴和气质风韵的代表。 真正的花街其实并不长,只二百多米,宽十余米。曾经一段时间人们所说的花街其实应叫东大街。也许是离京剧大师周信芳故居不远的缘故,这条街上的戏迷、票友特多。在慈云寺的暮鼓晨钟里,花街上总能听到咿咿呀呀的京剧淮戏、听到边吟边唱的弹词说唱,看到悠闲抽着旱烟的老人,闻到那似有若无的淡淡花香。 尽管花街总共不过两百米长,却有藏龙卧虎的本事,吸引了大清王朝康熙、乾隆皇帝先后多次驾临。淮安古有“九省通衢、南船北马”之称,京杭运河贯其间。在江南漕运极盛的明清两朝,北上的舟船都在花街尽头的河堤下守候过闸,就近餐饮投宿,因而造成这条花街兴盛了几百年。漕运改走海路之后,花街仍然作为过闸守候之地,有许多轮船公司设立在这里。花街虽小,但历代商贾云集,文人墨客蜂拥而至。东边的文庙、慈云寺亦与之遥相呼应。处在这样的地理位置,皇帝到来也是情理中事,更何况这里还有一个才貌双全的邱心如呢?这大概也是花街的秉性吧,大概这也是邱心如的秉性吧,她用自己的绝代才华而悄然自重,自重而不露声色,以至于今天还有诸多人为之魂牵梦绕。 小贩挑着花街,花街挑着淮安。小贩们把扁担重重一放,花街随之退出 历史 繁华。近几年为了建造一条具有满城尽带黄金甲气魄的现代街,政府拆掉了原来承德路以西的花街,建成了现在鳞次栉比的商业街。可是街上再也看不到那卖豆腐脑、青萝卜、麦芽糖的小商贩推着三轮车叫卖的身影,更闻不到那烤肉串、炸干子、煮玉米的香味,甚至连乞丐和算命打卦的也见不到一个。至于美女倒是不少,却总觉多了一份浮躁,少了一份娴雅超逸的从容淡定。我想现在的花街恐怕很难再孕育出邱心如这样林下风致的的才女了。那样的佳人,只属于古老的花街。后来政府修建承德路时,又将花街拦腰斩断。往日繁华,而今物是人非。曾经在明清年间就达百余种的花街小吃,曾经星罗棋布的百货商品,曾经熙熙攘攘的人群,如今都已随风而散,邱心如一般美丽的花街被高位截肢,顷刻间成为重残,从此淡出人们的视线。 如今,同样的吃,却得坐到装潢考究的餐馆里吃,哪里还能吃得出在花街上的风味呢?同样的东西,展放在精装的橱窗里,价格飙升的令人咋舌。于是,这条宽阔的商业街就像路口那座高大气派的牌楼,冷清得门可罗雀,名副其实成了富丽堂皇的象征性摆设。 花街,像一幅《清明上河图》,在岁月深处闪烁着令人遐想的光芒,又像一声叹息,带走了许多长亭更短亭的故事。花街繁华的时候我还小,等到我成熟的时候花街已风韵不存。再见花街,只剩了承德路至轮埠路一段的半截肢体。而就是这小半截花街,一如当年那凭窗而坐的美人邱心如,那么宁静无为地坐落在闹市中,没有大红大富,不要争名夺利,就那么默默地闲看门前车水马龙,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也许正是这份恪守自然的心态,千百年来,才得以平安的躲过一劫又一劫吧。 再见花街,也只能在梦里,只是梦醒之后,我总是怅然若失。我至今不明白,那随风而去的花街旧貌,那与我擦肩而过的飘逸女子、端庄少妇,唱着京剧、哼着淮剧、唱着弹词的老汉,斑驳的小楼上侍弄花草的老太,以及那打烧饼、卖葡萄干、麻辣汤、糯米藕的,路边店铺里琳琅满目的小商品、服装、玉器、图书……就连梧桐树上挲挲作响的叶子、缀着的小果实,为何总是不经意间滑进我的梦里? 那透明的痛一滴一滴,伫立成一种遥远而又深刻的思念,仰躺在静谧的孤独里,坚挺着花蕾,疼痛地绽放。倏忽间,我的心犹如边关冷月,荒凉而悲寂。昔日的花街只能尘封在我模糊而忧伤的记忆里了。 【作者简介】 申海芹,笔名安晴,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大众文学艺术院常务理事、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淮安市 历史 文化研究学会会员,淮安市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淮阴作家协会副主席。 出版散文集《花开的声音》《三月如歌》。《握一把乡愁》《在时间深处静静飘香》等多篇文章入选《2010年中国散文经典》《2013年精短 美文 精选》《中国作家网》《散文选刊》《散文百家》《文艺报》《雨花》《新华日报》《中国学术周报》《中国纪检报》《江苏文学报》等刊物及语文高考模拟试题。 荣获省市级以上奖项三十余次。

新华日报》1938~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发行的大型机关报。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同年10月25日迁至重庆(参见彩图插页第142页),报社先后设立了一些代销处。《新华日报》在组织上先后受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四川省委领导,大部分时间是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他经常为该报撰写重要社论和文章。该报的宣传方针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立场,面向人民群众,作人民的代言人。《新华日报》为中国共产党从事政治、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的斗争提供了有力阵地,在宣传党的政治主张,揭露国民党的反共政策,开展统战工作,组织群众运动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因而它遭到国民党的限制、监视和迫害,1947年2月28日被强行封闭停刊。先后在《新华日报》担任领导的有,社长潘梓年、傅钟、张友渔,总编辑华岗、吴克坚、章汉夫、熊复。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该报曾办过华北版、太行版、华中版,均隶属当地党委领导。 今天,我们把当年《新华日报》的这些报道介绍给读者,就是要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滔天罪行,把侵略者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是要讴歌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让我们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新华日报在硝烟中为抗战呐喊 1938年是日寇大举侵略中国的第二年,国民政府从南京撤退到武汉,又从武汉撤退到重庆。这一年的1月11日,《新华日报》在武汉诞生。在国民政府从武汉撤退的前夕,《新华日报》从武汉迁到重庆出版。1938年10月25日,是《新华日报》从武汉撤退到重庆出版的第一天。翻开这一天的《新华日报》,那一页页发黄的报纸,跳动着为抗战呐喊的强音——— 这一天《新华日报》的《发刊词》说: “本报愿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伟大战斗中做一个鼓励前进的号角……” 在这一天的报纸头版上方,用醒目的粗大黑体字发出誓言: “本报将尽其棉(绵)薄,提倡与赞助一切有利于抗战之办法,设施,方针,力求其迅速确实的实现,而对于一切阻碍抗日事业之缺陷及弱点,本报亦将勇敢地尽其报急的警钟之功用。” “本报深愿与读者诸君及全国同胞共同一致地高举坚持抗战,坚持持久战之旗帜,而在解放的洪流中,树立起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的根基。” 在这一天的《新华日报》上,四个版都浓墨重彩地报道了前方战事、揭露了日寇暴行,介绍了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如有一则消息说: 晋北寇军陷重围 我进袭五台迭获胜 曲阳击溃敌寇八百 (中央社坝曲廿四日电)晋北之敌,已陷重围。廿一日夜,我夜袭五台东北南茹村,敌步骑五百余,仓皇应战,人马自相践踏。我军浴血冲杀,敌伤亡过半,退据墙垣顽抗。我军先以火力封锁,继即施行火攻,敌大部葬身火窟,残余狼狈向西逃窜…… 在消息《敌炸沉长江二商轮死乘客难民七千余人》中,报道说,(中央社汉口廿四日上午十一时电)襄阳轮于廿三日晨,由汉开往宜昌,驶至上游廿八英里一带,适遇敌机来袭,敌机见此商船,即猛烈投弹,并以机枪扫射。该船当即下沉。事后调查,该船乘客约二千余人,均在凶残敌机猛炸之下遇难…… (中央社汉口廿四日电)二十三日有铁壳大煤船一艘,在城陵矶被敌机炸沉,内有难民约五千人,遇救者仅百余人…… 此外,还有消息“苏联真理报谓,抗战胜利终必属我,联合抗日战线已成有力组织”等。《新华日报》在第二天中国军队撤出武汉时,及时发表社论《坚持持久战》,在报眼位置醒目地刊登毛泽东语录“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有力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 《新华日报》在保卫大武汉工作中,除留一部分人员坚持到10月25日最后一天外,其余工作人员及全部机器材料于10月22日乘轮船撤退赴宜昌,途中突遇敌机袭击,16名同志不幸壮烈牺牲。12月5日,《新华日报》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这一天,报纸发表社论,《追悼本报保卫大武汉殉难同志》。社论说: “惟是本报产生于抗战烈火之中,自始即为抗战建国而努力,一切言行但求有益于国家民族,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并在头版上方用黑体字呐喊: 殉难烈士精神不朽!踏着烈士血迹前进!完成抗战建国事业!为死难诸烈士复仇!抗议日寇非人暴行!血债应该用血来还!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这天,《新华日报》破天荒加张,由四版变为八版,用5个版刊登16个烈士照片和事迹介绍,以及各界人士的悼念文章。这16个殉难的新华报人是:潘美年,李密林,项泰,程德仁,罗广耀,陆从道,李鉴秋,胡炳奎,王祖德,罗仁贵,潘香如,季履英,胡宗祥,许厚银,李元清,易竟成。 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 大篇幅报道“百团大战” 鼓舞国人的士气 翻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百团大战”堪称其中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当年的《新华日报》对此作了充分、详尽的报道,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士气。 百团大战从1940年8月20日至1941年2月初,历时5个多月。在通讯尚不发达的抗战年代,《新华日报》在最快的时间内,用好版面、大篇幅、多形式,对百团大战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报道。8月25日,《新华日报》在二版刊登消息,报道朱德彭德怀率八路军将士电慰受日军飞机轰炸的重庆市全体同胞,首次向世人传递了“百团大战”大捷的喜讯,报道开头是这样写的: “××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以敌机连日轰炸战时首都重庆,害我无辜,故特率全体将士电慰重庆全体同胞,并以连日大军出击平汉正太同蒲等路之大胜利,以回答敌之惨暴罪行,为被难同胞雪恨……”有意思的是,同时还刊发了日本发言人此间的谈话,称“此次华军集中大批兵力,破坏平汉、同蒲、正太铁路,结果路基电报交通俱遭毁坏”云云。 8月26日,八路军袭击正太铁路取得胜利消息传到重庆,举国沸腾,《新华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社论《以胜利回答敌寇暴行》,社论认为“只有抗战,才是生路,只有团结抗战,才能获得最后胜利”。并为此发出“庄重和坚决的誓言”——— “我们决不会在敌寇惨暴的轰炸前面消沉屈服!敌机能够破坏我们的财物,摧残我们的肉体,消灭城市的繁华,却绝对毁灭不了我们坚持团结抗战的决心。”“我们将更努力于各自的本位工作,千方百计提高抗战的力量。”“我们决用最大的力量,来坚持抗战,巩固团结,使民族解放这个全民的伟大事业,真能决定于全民的积极参加……” 9月9日,《新华日报》刊登长篇通讯《百团大战在华北》,详细介绍了百团大战中各主要战场的战况及其意义,其中对八路军袭击敌寇主要目标是这样叙述的——— “我×支队于24日晚开始向预定之目标———正太井队娘子关段及以北各据点敌人,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声势,数日来已获得初步胜利,连克正太线上之乏驴岭、北峪、地都、蔡庄等要点,另一部向冈岭挺进……”“在白晋线上,20日晚冒大雨猛攻漳源车站(沁县北),突破铁丝网三层,冲入街内,于21日晨,始将残敌肃清,适遇沁县援敌向我反攻,亦被击溃。我以一部继续攻击故城,与敌大的杀伤,并将沁县至漳源铁路完全破坏,24日晚,决死队与×旅×团攻克魏家坡要点……”把党报在战争年代所肩负的使命和作用表现得淋漓尽致。 “太平洋战争爆发” 告诉世人“消灭法西斯的时候到了!” 1941年冬季,太平洋战争爆发了。针对这则震惊世界的重大事件,《新华日报》作了浓墨报道。12月9日在头版头条刊发了标题为《日寇竟甘冒大险发动太平洋战争》报道了“寇陆海军在马来亚实行登陆,英美太平洋各根据地遭轰炸,英加澳荷等国对日本宣战”的新闻。针对这则新闻,当日的《新华日报》还专门配发了社论: 太平洋大战爆发 共同消灭法西斯恶魔的时候到了 日本帝国主义者挑动的太平洋大战终于爆发了!日本强盗于八日上午正式对英美宣战,而日寇空军于七日便已开始大规模的轰炸夏威夷、珍珠港、关岛、马尼剌,日寇的海陆军同时又侵入泰国与马来半岛。华盛顿的美日谈话尚在举行之际,而日寇的战军却已出动,这种不宣而战的无耻行为,恰与希特勒匪徒如出一辙,而且更甚于希特勒。我们军民实表示无限愤慨! 日本强盗突然对英美挑衅,这决非偶然的,东条内阁,本是战争内阁,本报过去曾一再指出它的冒险性和投机性…… 当日的《新华日报》头版还刊登了好几则与太平洋战争相关的重大新闻。如《罗斯福召特别会议将请国会对日宣战》、《敌寇发表狂妄宣战声明》;在报眼位置上还醒目地刊登了题为《日本宣布封锁香港》的消息,充分揭露了日军的暴行。 几天后,《新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宣言》: 本月八日,日本法西斯政府已对英美两国宣战,轰炸夏威夷、菲律宾、香港与新加坡,陆军在马来亚北部登陆。在日本宣战后,美国及英国亦已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已经爆发了!这一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为了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而发动的非正义的掠夺的战争,而在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则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的战争。日本法西斯这种新的侵略行为,是与他十年以来对于中国的侵略行为完全一样的,也是与德意法西斯对于欧洲对于苏联的侵略行为完全一样的。自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全世界一切民主国家,将无处不受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同时全世界一切民主国家,也将无处不起而抵抗。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割分为进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进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的明朗化了。 配合《宣言》,《新华日报》的第三版刊发了周恩来同志的长篇文章《太平洋战争与世界战局》,文章说: 这一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为了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而发动的非正义的掠夺的战争,而在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则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的战争…… 当天的报纸还配发了《太平洋形势图》。 其实早在10月18日,《新华日报》就在头版头条刊发了标题为《军人法西斯气焰益高东条奉命组阁》报道,说“寇人士自称:新阁政策将仍为解决‘中国事变’建立‘东亚共荣圈’”,针对这则消息,《新华日报》当日还刊发了名为《日寇大冒险的信号》的社论,提醒世界人民提防日本的侵略野心。在这则新闻刊发后的第二天,周恩来还在《新华日报》上刊发了题为《太平洋的新危机》的代论,在文章中他强调指出: “近卫下台,东条上台,滚的快,上的也快。其人其事其时,都说明日本法西斯军人再也不能忍耐目前沉闷拖延的局面,而必须自己出马,探取冒险行动了……”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证明了周恩来文章的判断。 刊登毛泽东周恩来文章 为抗战提供理论武器和精神力量 “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本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但敌人既已侵入我们国土,杀戮我们人民,我们只有起来自卫,起来应战……敌人企图速决战,我们便应之以持久。敌人欲歼灭我主力,我们便分散而消耗他……四年抗战,证明了我们中华民族是永远征服不了的民族。长期抗战,已不仅是可能,而且已成为活生生的事实,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唯一的胜利的解放道路……” 这是1941年7月7日“七七”事变四周年之际,周恩来在《新华日报》发表的一篇题为《“七七”四年》代论文章的精彩一段。 在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几乎每天在一版刊登一篇社论,对国内外时局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尤其是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亲自撰文,发表了一系列高屋建瓴、高瞻远瞩的文章,为抗战中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1938年12月7日、12月10日,《新华日报》发表了毛泽东撰写的社论“论全面抗战与游击战争”,并连续四天刊登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发表的“论新阶段”重要报告。1945年7月6日,在中国人民抗战8周年前夕,《新华日报》在原有四个版面的基础上,扩出四个版,全文刊载当年4月24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 作为亲自领导《新华日报》的中共负责人,周恩来亲笔撰写了很多代论,报纸在发表他的文章时总是用他亲手书写的标题和签名,以增强报纸的公信力。如从1941年5月25日至7月20日,《新华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周恩来写的“代论”就有5篇,分别是《论目前战局》、《论时局中的暗流》、《论苏德战争及反法西斯的斗争》、《“七七”四年》、《团结起来打敌人》。 在《论时局中的暗流》代论中,周恩来阐述了对时局的看法: “在中国,日寇正展开以封锁中国为中心的军事进攻,我全国军民正坚持团结抗战的国策,准备用自己的力量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这是中日战争中的主流”、“但在战争主流前进之中,并不是没有暗流或逆流的。暗流不仅是自然界难免的现象,而且是人类政治活动中必不可免的现象。暗流并不一定每次都成为巨流,更不一定每次都冲破了或淹没了主流,然而人们必须认识和提防暗流,在中国更须反对暗流,才能使我们抗战主流更加汹涌澎湃的前进……” 此外,经常给《新华日报》写文章的还有董必武、朱德、彭德怀等共产党领导人。这些文章如同战斗的冲锋号角,鼓舞和激励了全中国人民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并取得最后胜利的信心和斗志,为全国人民最终赢得抗战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和精神力量。 忠实记录胜利时刻 中国人骄傲地站在战败了的日本侵略者前面 1945年8月10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天(11日)的《新华日报》上出现了少有的通栏大标题:《日本政府无条件投降》 “据合众社本晚接获东京广播:日本政府已接受促其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唯一要求为保留天皇。” 这天的《新华日报》以巨大的特大号标题字,冲击着人们的视线,奏响了八年抗战史中的最强音。这对中国人来说,意义太大了。当天的报纸刊发的一篇社论——— 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胜利万岁! 全重庆,全中国,全世界是一片欢声,记者执笔中的斗室周围,是欢呼和爆竹混成一片的声音,男女老幼,他们跳跃,他们欢呼,他们鼓掌,他们说不出理由地狂呼大叫,全中国人,都欢喜得发疯了!这是一点也不值得奇怪的,半世纪的愤怒,五十年的屈辱,在今天这一天宣泄清刷了,八年间的死亡流徙,苦难艰辛,在今天这一天获得了报酬了。中国人民骄傲地站在战败了的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前面,接受了他们的无条件投降,这是怎样的一个日子呀。谁说我们不该欢喜得发疯,谁说我们不该高兴得流泪呢?…… 穿过漫漫60年的光阴,透过发黄的纸张、模糊的字迹,当年新华报人那力透纸背的记录,依然能在阅读的一瞬间,点燃我们的血液!那苦难深重的抗战岁月,跃然眼前;那喷薄而出的爱国激情,令人热血澎湃!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告无条件投降。这是历史将永远铭记的一天。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胜利和日本法西斯的失败而告终。第二天出版的《新华日报》,忠实记录了这一历史关键时刻。登载了日本投降、日本天皇对国民的敕书、日本内阁引咎辞职以及蒋介石电邀毛泽东来渝共商国家大计等一系列消息。 昨天的新闻,今天的历史。翻阅1945年的《新华日报》,满纸的硝烟战火,满纸的奔走呼号。我们看到敌后解放区,如何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与敌伪军队浴血奋战;看到沦陷区人民的艰难生活;看到民众为抗日出钱出力;看到东北、山东、淮北的相继解放;看到国共谈判;看到日本战犯被捕;我们也看到“停止内战,共挽危局”的呼吁,看到扩大内战、骨肉相煎的痛楚…… 当时,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欧亚其他战场的风云变幻,当年的《新华日报》也作了详实记载和一针见血的点评。让我们截取1945年报道中的一个片断: 4月14日,《世界民主巨星殒落罗斯福总统逝世遗体定明日安葬纽约海德公园杜鲁门继任美第三十三任总统》; 4月15日,《国务卿通告遵循罗斯福遗轨美国外交政策不变》; 罗斯福去世给同盟国带来巨大损失,日本乘机惺惺作态,4月19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日寇且慢自我安慰》,告诫他们“更大的苦难正在今天的后面”; 4月23日,《法西斯的末日到了苏军攻入柏林西线美军占勃兰登堡》,报道欧洲战场上东线和西线的战况。 5月8日,《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结束盟方昨日宣布德寇无条件投降投降仪式在艾森豪威尔总部举行》; 5月11日,《欧洲战争时期已经过去和平发展时期开始》…… 从这些报道中,历史的脚步声清晰地传来。 战争不仅是国力、军事力量的较量,也是民族精神、民心士气的较量。八年抗战,让我们铭记的不仅是伤痛和悲怨,更有胜利与尊严。在这场实力悬殊、旷日持久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一步步从失败走向胜利。这段历史,折射出中国人顽强的意志。 回望过去是为了以史为鉴、拥抱未来。历史一再告诉我们:战争是人类的灾难,和平发展则是世界各国的必由之路。 在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我们不妨复习一下《新华日报》60年前社论中的这段文字:“抗战是艰辛的,这艰辛我们终于傲然地忍受过来了,可是,要使中国人民的牺牲不虚掷,血汗不空流,要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民主自由的国家,那么从今天起,我们后死者的肩上,就有了更大的责任!”

中央级新华日报思想周刊属于中央级出版物,它的级别仅次于《人民日报》,是新华社为了满足不同读者需求而发行的一份本地性的报纸。

您好,新华日报思想周刊是一份定期出版的党报,属于中央级别的党报。

新华日报重要文章

陆老前辈,是我们河南信阳息县小茴店人

1942年秋季乔冠华到重庆《新华日报》工作,主持“国际专栏”,直到抗战胜利。在这国内外局势大变动的时期里,乔冠华的工作几经变动,但他一直没有从事所学的专业——埋头于深奥的哲学研究,而是紧密联系如火如荼的斗争实际,写出了一系列脍炙人口并有重要影响的国际述评文章。

乔冠华的这些国际政论文章,其一大特点是文章的标题就很有特色,其文章标题见诸于报刊后,总是先声夺人,而后必欲对其文先睹为快。例如《历史的报复》、《报复的历史》、《斯大林的大手笔》、《站在胜利的门前》、《沉寂不是和平》、《时代终究是变了》等等。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局势中,他的政论文章的标题“往往是用抽象的或形象化的语言,指出或暗示当时国际局势的要害,以期对读者有所帮助”。乔冠华后来如是说。乔冠华的国际政论文章的内容,在广博的欧洲及世界地理、历史、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知识的前景叙述中,向人们议论,透析着时局的焦点,思想集中、内容深刻,给人们以很大的启示和教益。

他的文章总是以其把握问题实质的鲜明性和战斗性,给予人们以信心和鼓舞。乔冠华的国际政论文章尖锐泼辣,在恢宏的气势中又常夹杂着诙谐幽默,明快而活泼,同时,为了说明复杂,危急的局势,他总要列出许多真实的细节,让读者自己判明真相。所以,他的文章读后往往使人拍手称快,过目难忘。

乔冠华当年撰写的国际评论文章影响广泛,其成功一方面是由于其反法西斯主义的原则性、坚定性、在重大问题上总是与国内争取民主、团结进步、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斗争密切呼应,以及他留学欧洲期间所掌握的广博的国际知识,另一方面,他在联系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写作时,有胆有识,也付出了很大心血。

乔冠华自1937年至1946年写的这些评论文章当时曾编为文集《争民主的浪潮——1939年的国际》、《形势比人强》、《向着宽阔光明的地方》、《从战争到和平》、《从慕尼黑到敦刻尔克》出版。他在33岁以前写的这些国际述评文章,以其广博的知识,立论的严谨,优美的文字,精辟的见解,代表和平、民主、进步、正义的声音,在三四十年代,赢得了不小的声誉。

七十年前的1940年10月,正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如火如荼之际,国民党顽固派强令黄河以南的新四军、八路军全部撤到江北;中国共产党从维护抗战大局出发,答应将皖南的新四军调离;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军部及皖南部队9000多人在转移途中,遭到有预谋的国民党军7个师8万兵力包围袭击,除2000余人突围外,大部分牺牲或被俘,军长叶挺被扣押,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不幸遇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皖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全面揭露国民党制造事变、摧残抗战力量的罪恶行径。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愤然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1941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副军长,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并对新四军部队进行整编。从那以后,新四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一支重要而又强大的力量,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新华日报评论投稿

公司地址: 管家桥69号 万维书刊

建议题主登陆新华日报官网或微信公众号进行投稿!在这两个地方投稿更快,更便捷!

我想写一下近现代史上南京和北京的杰出人文,不知如何投稿?

正确区分所要投稿内容所属类别,如果投稿错误,是会被退回的。各投稿邮箱:

国内新闻

国际新闻

扬子时评

社会生活

文化娱乐

体育新闻

《扬子晚报》为江苏省级报刊,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晚报都市报,于1986年元旦创刊。

”扬子晚报”四个字为胡耀邦同志亲笔题写。报社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扩展资料:

影响力:

余秋雨先生来南京演讲时,给扬子晚报写下了这样的题辞:“在信息传播的风雨大潮中,人们都在寻找公正的岛屿。暮回首,岛屿就在身边不远处。”这说明,余先生相信的,是“扬子晚报”这四个字给予他的信息公正性的承诺。余先生对扬子晚报的选择,就是对扬子晚报品牌的认同和忠诚,这就是品牌所创造的价值。

创刊于1986年的扬子晚报,之所以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报业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且持续走强,根本原因就是它能勇担社会责任,并且因此建立了为千百万读者喜爱的扬子品牌。在22年的办报历程中,扬子报人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构建、打造和丰富着这张报纸的品牌内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扬子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全面提升公信力、引导力、影响力,办党和人民都满意的报纸”。而贯穿于公信力、引导力、影响力这三个力量的动力之源,就是“社会责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