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太钢最新研究成果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

太钢最新研究成果分析论文

烧结矿强度和粒级组成影响因素分析2008年全国炼铁技术交流会论文集烧结矿强度和粒级组成影响因素分析刘福泉 王树立 顾爱军(宣钢炼铁厂)摘 要:本文结合宣钢炼铁厂及相关单位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了影响烧结矿强度和粒度组成的因素和对策。关键词:烧结矿 强度 粒度组成1 前言烧结矿强度及粒级组成是烧结矿质量的重要内容,没有合格的强度和适宜的粒级组成,就很难谈得上烧结矿的质量,烧结矿强度及粒级组成对高炉冶炼有着明显的影响,根据日本、前苏联、首钢、本钢的生产统计,烧结矿-5mm粒级每增加1%,将影响高炉焦比0.5%,影响高炉产量0.5-1.0%。 根据一些专家研究成果表明,烧结矿强度及粒级组成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和复杂的,既有碱度和矿物组成,SiO、MgO和AlO等化学成分方面的影响,又有配碳量和FeO含量,热返矿粒度和返223矿量、熔剂和燃料粒度、配矿及反应性的影响,还有料层厚度、抽风负压和冷却速度等工艺操作参数方面的影响。2 宣钢炼铁厂烧结矿强度及粒级组成与同类型企业比较表1烧结矿粒级组成 %碱度 2厂家 烧结机面积m FeO% 强度% 倍 +40 40-25 25-16 16-10 10-5 -5柳钢 50 1.70 6.03 20.85 27.51 39.41 12.21 69.5湘钢 50 2.0 6.70 4.46 14.24 17.96 28.63 28.56 6.07三明 24×5 8.5 10.72 15.19 4 8.17 22.47 3.45 67.61唐钢 60×3 5.6 20.3 56.30 13.70 4.1 78.30济钢 36×2 8.03 24.62 52.53 10.34 4.66 85.81 太钢一烧 90 9.54 27.69 28.92 18.61 13.01 12.51 4.06 69.87 太钢二烧 90 9.39 22.50 18.81 11.64 14.47 25.00 9.33 73.058台累 1.90 7.48 13.59 21.78 23.09 17.63 17.68 5.21 77.08 武钢烧结厂 入炉粒级 8.69 12.65 50.42 25.81 2.43 首钢二烧 78 1.91 9.12 13.36 21.70 38.23 23.29 3.42 87.37 宣钢一烧 86×2 2.30 9.32 7.98 17.95 28.51 28.68 13.13 3.75 78.60 宣钢二烧 64×2 2.30 9.28 6.53 15.97 27.15 30.93 15.87 3.55 78.20 宣钢三烧 36×4 2.30 7.47 20.71 25.52 22.56 16.81 6.93 80.6 宣钢四烧 36×2 24.09 33.22 20.81 12.48 6.85 2.54 81.2说明由于各烧结厂家测定烧结矿强度、粒级的地点、采样方法不统一,数据可比性不强。从表中数据看出,一烧和二烧CH1(即二烧装车烧结矿)烧结矿粒级相当,优于武钢水平;二烧CH7烧结矿、一、二烧落地矿烧结矿中小粒级含量较大,处于后列;三、四烧由于是步进式烧结机,实际烧结时间长,中小粒级少,颗粒大。3 宣钢炼铁厂烧结矿强度及粒级组成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12008年全国炼铁技术交流会论文集3.1碱度和矿物组成对烧结矿强度及粒级组成的影响。碱度和矿物组成是影响烧结矿强度及粒级组成的主要因素,在相同工艺操作条件下,不同的碱度和矿物组成,就有不同的强度及粒级组成。试验结果表明烧结矿强度与其矿物组成直接相关,不同矿物组成的瞬时强度指标列于表2。由表2可知,为了提高烧结矿强度,我们希望得到较多的铁酸钙的矿物相,不希望得到较多的枪晶石和玻璃相的矿物相,由于高碱度烧结矿的矿物相以铁酸钙为主,自熔性烧结矿的矿物相以橄榄石为主,因此高碱度烧结矿明显优于自熔性烧结矿。铁酸钙不仅强度高,而且较铁橄榄石还原性明显优良,因此,烧结矿要坚持生产高碱度的方向不动摇。涞钢和太钢不同碱度烧结矿的矿物组成见表3、4;我厂2005年1-3月一、二烧烧结矿的矿物组成见表5。邯钢不同碱度时烧结矿的粒度组成见表6。2不同矿物组成的瞬时强度指标(Kg/mm) 表2铁酸钙 磁铁矿 赤铁矿 钙铁橄榄石 铁橄榄石 铁酸二钙 枪晶石 玻璃相 CaO.FeO FeO FeO CaO.FeOSiO 2FeSiO 2CaO.FeO 3CaO.2SiO.CaF SiO结晶 233423 2。22322237.0 36.9 26.7 23.3 20.26 14.2 7.77 5.18涞钢不同碱度烧结矿的矿物组成 表3CaO.Fe2O3 CaO/ SiO2 Fe3O4 Fe2O3 2CaO. SiO2 玻璃相 未矿化熔剂 (SFCA)1.35 10-12 50-55 7-10 3 20-25 1-21.60 15 50 7-10 6-8 15-17 2-3 1.80 25 45 7-10 6-8 10-12 1-22.10 35 40 5-7 5-7 7-8 3-5太钢不同碱度烧结矿的矿物组成 表4CaO.Fe2O3 2CaO. 。CaO/ SiO2 Fe3O4 Fe2O3 玻璃相 未矿化熔剂 (SFCA) SiO2 1.31 10-15 50-55 7-10 3-5 20 未见 1.78 35-40 30-35 10-15 10 3-5 小于3 1.96 40 25-30 15 10 2-3 3-52.15 45 30 7-10 10-15 1-2 3-52005年1-3月宣钢炼铁厂一、二烧烧结矿的矿物组成测定 表5CaO/ CaO.Fe2O3 2CaO. 。 Fe3O4 Fe2O3 玻璃相 未矿化熔剂 SiO2 (SFCA) SiO2一烧 2.30 22 55 9 6 8 未见2.10 21 56 7 7 9 未见 二烧 2.10 19 56 8 7 10 未见22008年全国炼铁技术交流会论文集邯钢不同碱度时烧结矿的粒度组成 表6碱度 +20 20-10 10-5 -5 -10合计1.65 36.90 32.40 26.70 3.90 30.601.69 39.60 20.80 32.90 6.70 39.601.72 36.00 32.70 27.60 3.70 31.301.75 49.80 26.80 19.00 5.80 24.801.79 40.54 24.80 27.90 5.90 33.801.80 32.20 37.10 27.10 3.70 30.801.83 38.40 32.40 25.30 3.90 29.201.85 36.37 36.10 23.40 4.20 27.601.87 40.80 32.90 23.00 3.30 26.301.88 37.60 38.00 20.80 3.60 24.401.90 39.90 35.30 22.30 2.50 24.801.95 33.00 29.70 27.80 3.50 31.30北科大的研究结论:碱度和矿物组成是影响烧结矿强度及粒级组成的基本因素。宣钢炼铁厂烧结矿属高碱度烧结矿,但仍属于高温型烧结矿,一、二烧烧结矿矿物组成中与太钢比铁酸钙含量低15,20%,玻璃相高5-6%,硅酸二钙达到7%左右,铁酸钙含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3.2 FeO和配碳的影响烧结矿FeO含量与混合料配碳直接相关,配碳高者,属高温型烧结,含FeO高。对自熔性烧结矿而言,它的矿物组成主要是磁铁矿、铁橄榄石和钙铁橄榄石,FeO呈固熔状态存在,烧结矿的强度随FeO增加而升高,成品矿强度及粒级组成得到改善,但还原性和软熔性能明显变差。对高碱度烧结矿而言,它的主要矿物为赤铁矿和铁酸钙,铁酸钙中的铁主要以Fe2O3形式存在,FeO含量仅占1%,因此强度和FeO不直接相关,一般随FeO升高(配C增加)造成Fe2O3分解,使矿物Fe3O4增加,铁酸钙含量降低,从而成品矿的强度下降,同时高温型烧结得到的往往不是针状铁酸钙,而是柱壮甚至块状铁酸钙,这种成品矿在冷却过程中会出现大量裂纹,造成粒度碎化和还原强度降低。配碳高,FeO含量升高,会造成高碱度烧结矿强度低和粒度细化。宣钢炼铁厂烧结矿属于高碱度、中钛、高镁、高温型烧结矿,烧结矿强度和粒度组成相当程度上依赖于FeO含量和液相数量,同时由于熔剂当中钙灰等总体粒度偏粗,影响烧结矿矿化和液相质量的改善,影响烧结矿强度和粒级水平。目前条件下,应继续保持FeO在,,,,,控制水平。同时应进一步采取措施改善熔剂质量,创造条件降低FeO含量。3.3 SiO2含量的影响SiO2是烧结过程形成粘结相的主要元素,其含量高低对烧结矿强度和性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烧结矿SiO2含量在8%以上,由于正硅酸钙在冷却过程中相变,体积膨胀,会造成严重自然粉化,降低烧结矿强度。烧结矿SiO2含量在5%以下,一些厂家烧结矿强度降低。低SiO2条件下获得高强度烧结矿技术是目前各厂家研究的课题之一。济钢SiO2、FeO与转鼓指数的变化见表7。我厂一32008年全国炼铁技术交流会论文集烧2003年低硅烧结试验显示烧结矿SiO2降低至4.6%时,强度也有所降低(见表8)。济钢SiO、FeO与转鼓指数的变化 表7 2碱度 倍 2.10 1.98 1.91 1.82 1.83TFe % 51.73 53.49 54.28 55.26 56.26SiO% 7.28 6.85 6.20 6.18 5.80 2FeO % 11.66 13.33 7.34 6.54 6.71转鼓 % 85.94 87.17 86.52 85.39 83.80宣钢炼铁厂一烧2003年低硅烧结试验相关指标 表8烧结系数 品位 碱度 含粉 转鼓强度 FeO SiO2 项目 (t/m2.h) (%) (倍) 率(%) (%) (%) (%) 基准期 1.53 55.56 2.0 4.97 75.03 8.91 5.31 第一阶段 1.55 56.57 2.01 4.42 74.8 9.01 4.96 第二阶段 1.59 57.08 2.00 4.43 75.65 8.85 4.89 第三阶段 1.57 57.67 2.03 4.21 75.97 9.27 4.61 第四阶段 1.52 57.36 2.00 4.57 73.87 9.10 4.65 3.4MgO和Al2O3的影响MgO和Al2O3是影响烧结矿强度和粒度组成的重要因素,MgO有利于改善烧结矿的热稳定性,提高烧结矿的还原强度,在高炉内一定的MgO含量有利于改善炉渣流动性和提高脱硫能力。但由于MgO熔点高达2799?,在烧结过程中,部分固熔于磁铁矿形成镁磁铁矿,MgO含量高后,会降低烧结矿中铁酸钙含量,从而不利于烧结矿的冷强度,提高MgO含量会降低烧结矿冷强度。Al2O3是烧结矿化学成分不可缺少的成分,因为一定的铝硅比(Al2O3/ SiO2)=0.1-0.4是烧结过程形成铁酸钙的必要条件。因此烧结矿成分不能没有Al2O3,但含量高了有害无益。Al2O3熔点为2042?,在烧结过程中除了生成复合铁酸盐外,不能单独熔化,烧结矿的合理含量应低于1.8%,高了会降低烧结矿的冷强度,还会恶化烧结矿的低温还原粉化指数。我厂一、二烧烧结矿MgO控制在2.8-3.0%较国内厂家(一般在,,,,)处于较高水平,造成燃耗偏高,对烧结矿强度有一定影响。3.5料层厚度的影响低C、厚料层、低FeO高还原性是烧结工艺追求的方向,而厚料层是基础。八钢不同料层高度时烧结矿的粒度组成变化见表9。八钢不同料层高度时烧结矿的粒度组成 表9料层高度mm +40 40-25 25-16 16-10 10-5 平均粒级430 12.45 14.05 17.25 23.02 33.23 19.81480 14.56 12.25 20.66 21.91 30.61 20.64580 16.80 11.96 23.73 20.30 27.20 21.8342008年全国炼铁技术交流会论文集目前宣钢炼铁厂一烧料层控制最高料层,600mm,二烧料层一般控制在600-650mm,不能长时间保持700 mm料层烧结。3.6热返矿粒度和返矿量的影响热返矿粒度和返矿量增大后,引起混合料水分波动和成球率下降,从而烧结矿强度下降,粒度变小。宣钢炼铁热返矿粒度和返矿量目前也是造成烧结区烧结矿FeO、强度粒级波动、产量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车间应继续高度重视冷、热筛筛板的管理,控制好更换周期,控制适宜热返矿粒度和返矿量。3.7熔剂、燃料粒度影响熔剂和燃料粒度过粗,会造成其在混合料中分布不均匀。造成强度和结块不均匀,熔剂粒度-3mm应达到90%。否则造成烧结矿白点,冷却过程中吸水,造成自然粉化。目前,宣钢炼铁按熔剂粒度-3mm达到,,%,钙灰粒度-5mm达到87%考核,熔剂粒度较粗,白点较严重,影响强度、粒级及成分指标。故应继续加强对钙、镁灰粒级及质量的考核,以改善生石灰粒级。燃料粒度过粗,布料偏析加重,且造成燃烧带过宽,阻力增大,产量下降;燃料粒度过细会造成燃烧速度过快,燃烧带高温停留时间短,降低烧结矿强度和成品率。宣钢炼铁厂相关单位应做好燃料破碎,控制适宜燃料粒度,减少过粉碎。酒钢混合料粒级及燃料偏析 表10位置 -3mm 3-5 mm 5-8 mm 8-10 mm +10 mm C固 %上层 13.44 5.51 48.02 30.40 2.64 4.08中层 10.53 4.26 42.11 39.85 3.26 3.30下层 5.25 2.78 40.74 48.15 3.09 1.873.8配矿和反应性的影响据相关研究表明,铁矿粉的同化性是粉矿造块赖以形成的基础,没有铁矿粉与CaO的同化,就不可能产生液相,矿粉也就不可能成块。烧结配矿时,要充分考虑矿粉的同化性能,使烧结过程具有适当的热水平。如果配矿不恰当,就可能造成烧结过程对某种铁矿粉温度显得偏高,使其过分同化,液相变得稀薄,形成薄壁大孔结构,而另一种铁矿粉温度显得偏低,尚不能同化,难以形成液相,以上两种情况均会造成烧结矿强度明显降低,影响产质量指标。目前我公司尚未有矿物同化性、反应性试验和资料。3.9总管负压和冷却速度的影响总管负压和冷却速度是烧结过程状态参数,总管负压过高和冷却速度过快会影响烧结矿强度和粒级水平。宣钢炼铁一、二烧总管负压和冷却速度主要受原料结构及烧结透气性的影响,是相对稳定的。一、二烧在组织提高环冷机冷却效果攻关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烧结矿冷却速度提高对烧结矿质量的影响。4 改善宣钢炼铁烧结矿强度和粒级组成的几点看法52008年全国炼铁技术交流会论文集,)相关生产单位应将进一步烧结矿强度和粒级指标作为首控质量指标加以控制。,)一定的原料结构、一定的工艺条件、一定的操作控制水平,对应相对稳定的烧结矿强度和粒级组成。车间在生产组织中应重点加强热返矿数量及粒级控制,加强混合料混匀制粒控制,加强漏风治理,提高烧结料层;控制好烧结终点,杜绝机尾出现生料;控制好燃料和熔剂适宜粒级;保持FeO稳定。3)进一步摸索我厂原料条件下,烧结矿适宜的SiO、碱度、MgO、AlO水平。 2236¥5.9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立即获取烧结矿强度和粒级组成影响因素分析烧结矿强度和粒级组成影响因素分析2008年全国炼铁技术交流会论文集烧结矿强度和粒级组成影响因素分析刘福泉 王树立 顾爱军(宣钢炼铁厂)摘 要:本文结合宣钢炼铁厂及相关单位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了影响烧结矿强度和粒度组成的因素和对策。关键词:烧结矿 强度 粒度组成1 前言第 1 页烧结矿强度及粒级组成是烧结矿质量的重要内容,没有合格的强度和适宜的粒级组成,就很难谈得上烧结矿的质量,烧结矿强度及粒级组成对高炉冶炼有着明显的影响,根据日本、前苏联、首钢、本钢的生产统计,烧结矿-5mm粒级每增加1%,将影响高炉焦比0.5%,影响高炉产量0.5-1.0%。 根据一些专家研究成果表明,烧结矿强度及粒级组成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和复杂的,既有碱度和矿物组成,SiO、MgO和AlO等化学成分方面的影响,又有配碳量和FeO含量,热返矿粒度和返223矿量、熔剂和燃料粒度、配矿及反应性的影响,还有料层厚度、抽风负压和冷却速度等工艺操作参数方面的影响

靠近能源区啊,上市时

《影响烧结矿强度的因素分析及改进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影响烧结矿强度的因素分析及改进措施》。第一篇:影响烧结矿强度的因素分析及改进措施烧结矿强度攻关组烧结强度攻关分析一、影响烧结矿强度的因素分析1、烧结矿中FeO含量:过高直接还原增加,过低强度不好;碳高时容易还原生成FeO,形成强度很好但还原性很差的铁橄榄石和钙铁橄榄石,因此生产时既要保证有一定的还原性,又要保证机械强度。2、烧结矿化学成份:MgO、Al2O3的影响。3、烧结混合料混匀程度:圆筒混合机中的三种运动状态——翻动、滚动、滑动,其中滑动对混料是没有效果的,需要控制;混合后碳粒的存在形式有三种——被矿粉包裹在中心形成的颗粒、与矿粉一起包裹在核表面形成的颗粒、单独存在的颗粒,因此要防止烧结矿强度攻关组状,具有一定的强度但发脆,此种物质还原性很差。该物质生成温度高,需配碳也多,也起烧结燃烧带变宽,阻力增大,影响烧结机台时产量提高。同时由于生成温度高,因而燃料消耗也多,据日本试验和生产的经验数据统计,烧结矿FeO 增减1%,影响固体燃料消耗增减2~5kg/t。对高炉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根据生产统计数据和经验数据表明,FeO 波动1%,影响高炉焦比1~1.5%,影响产1~1.5%。因此在保证烧结矿强度的情况下,应尽量降低烧结矿FeO。现在我国重点厂烧结矿FeO在10%左右,有个别厂达到7%。三、攻关措施1)、提高熔剂和燃料质量,对保供焦粉筛加强检查,焦粉量进行控制,保证粒度,这是保证烧好烧透的基础。2)、稳定混合料固定碳,及时调整碳。3)、控制返矿平衡,减小混合料水碳波动,建立制度,加强考核。4)、提高配料准确性:进行配料计算培训,加强配料指导;加强计量检查,采用跑盘检验并记录;加强矿和焦粉水份的检测(根据天气变化)。5)、稳定烧结矿碱度在1.6~1.8间。6)、在保证机械强度的基础上,降低FeO含量,控制合理的FeO在8~12间。7)、分析研究烧结矿自然粉化的原因。8)、进一步加强打水制粒,改进烧结工艺。第二篇:烧结矿强度下降原因及改进措施烧结矿转鼓强度下降的原因及改进措施王素涛 赵 成 王 斌 邱学先(宣钢炼铁厂)摘 要入烧精粉率降低、富矿粉增加引起烧结过程变化,使烧结矿转鼓强度降低,为改善强度,在生产中采取优化参数控制,改善混匀制粒,提高料层厚度、压料、稳定机速控制,改善燃料粒度组成等措施,使烧结矿质量指标趋于稳定。关键词 转鼓强度 下降原因 改进措施 前 言宣钢西铁区目前有4台36m2步进式烧结机,从2006年到2008年9月,烧结矿转鼓强度一直保持在80%以上。从2008年10月,入烧原料结构由大比例精粉率烧结向全富矿粉烧结过渡,造成烧结矿强度降低,尤其在10月下旬转鼓强度一度降至76%左右,烧结矿粒级组成变差,含粉率升高,小于10mm的粒级含量由15%增至17%以上,给高炉冶炼带来很大影响。为保证高炉稳定顺行,我厂在烧结生产中对引起烧结矿转鼓强度下降的原因作了全面分析,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烧结矿强度逐步恢复稳定在79%以上。和矿物组成,SiO2、MgO和Al2O3等化学成分的影响,又有配碳量和FeO含量、热返矿粒度和返矿量、熔剂和燃料粒度、配矿及反应性的影响,还有料层厚度、抽风负压等工艺操作参数的影响。我们通过对实际烧结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主要技术指标的对比分析,认为2008年10月份以来的转鼓强度降低主要是配矿结构变化、碱度、燃料粒度和部分工艺参数控制的影响所致,从表1的入烧结构情况看,10—12月较1—9月精粉率降低了21.04%,外粉率增加了15.84%,各种杂料组成的混匀料配比增加了4.98%。从表2可知:10—12月烧结矿的碱度较1—9月降低了0.13倍,而碱度对烧结矿的强度影响很大,因此,首先从入烧结构变化引起的烧结参数控制上做文章,改进配矿和工艺参数控制。2 转鼓强度变化前后指标对比根据以往行业研究成果可知,烧结矿强度及粒级组成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碱度表1 1—9月份与10—12月份入烧结构对比(%)时间 1-9月 10-12月 比较 精粉 33.07 12.03-21.04 外粉 24.04 39.88 +15.84返矿 16.68 17.51 +0.83混匀料 8.73 13.71 +4.98钙灰 10.02 8.27-1.75镁灰 2.98 3.71 +0.73燃料 4.48 4.89 +0.41表2 1—9月份与10—12月份主要技术指标对比(%)时间 1-9月 10-12月 比较 SiO2 6.24 6.25 +0.01 Tfe 51.87 52.12 +0.25FeO 10.36 10.71 +0.35MgO 3.20 3.23 +0.03R2 2.25 2.12-0.13强度 81.12 79.32-1.80含粉 5.34 5.77 +0.435~10mm 15.17 16.29 +1.12 3 转鼓强度下降的原因及采取颗粒间的点接触粘结,用手即可掰开、强度极差;成品矿5-10mm粒级也明显增加,造成热返矿粒度和返矿量增大,引起混合料水分波动和成球率下降,造成烧结矿强度恶性循环,最终烧结矿强度由80—81%降低到76%。11月初,在总入烧外粉比例保持保持不变(40%)的基础上,把FMG粉配比降至10%,同时增加8%烧结性能较好的扬迪粉和7%的60印粉。入烧结构调整后,烧结状况改善,烧结矿强度逐步回升。入烧结构变化前后对比见表3 的措施3.1入烧结构的变化为降低烧结矿成本,从2008年10月13日起宣钢西铁区烧结生产开始配加FMG粉,由于这种外粉在我公司首次用于烧结,在没有使用经验的情况下,最初的入烧比例却达到了20%左右,导致水份、配碳、料层厚度等烧结参数均调整不及时、不到位,造成烧结状况逐步恶化,烧结断面结构疏松,大部分为原生矿物表3 入烧结构变化对比表(%)时 间 外粉比例增加前 外粉比例增加后调整后 半自熔 16.05 11.20 9.68 外粉 22.05 18.18 23.25外蒙粉 11.66 0 8.63(扬迪)返矿 19.35 21.05 18.43混匀料 13.42 14.24 15.11FMG粉 0 20.38 9.12钙灰 9.70 6.73 7.91镁灰 3.41 3.53 3.24燃料 4.36 4.69 4.63 3.2 工艺操作的影响 3.2.1 料层控制不当从2008年10月中旬起西铁区烧结生产在公司限产保价的措施下实施2#机单机生产,由于2#机烧结进风管路和点火器内壁磨损严重、烧嘴变形,制约着料层厚度的提高,料层厚度一直控制在600mm。外粉比例增加后,随着骨架料的大幅度增加,料层透气性过好,更加突出了烧结蓄热能力不足的问题。对此,采取增加料层厚度至680 mm,同时采取压料与松料相结合,有针对性地降低料层透气性、且适当降低机速延长烧结时间的方法,有效保证了烧结温度,促进液相生成量。3.2.2 燃料粒度组成的影响在烧结过程中,固体燃料<3mm的粒度合格率、粒度组成对烧结矿转鼓强度都有较大影响。燃料粒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烧结过程的进行,燃料粒度应与混合料中铁料粒度相适宜。在大比例增配外粉、降低精粉率后,混合料粒度变粗,同时外粉中大比例的FMG粉在低温条件下液相流动性较差,在烧结过程中需要较高的温度,而在原有燃料粒度合格率﹥75%的条件下,产生高温的时间较短,不能提供物料熔融所需的热量,因此使成品率和烧结矿转鼓强度下降。通过分析采取适当放宽燃料粒度,燃料的合格率由75%以上下调到65—70%;另外勤检查四辊辊皮磨损情况,合理控制﹥3mm 和﹤0.5mm的燃料量, 每天测一至两次粒度,发现不合格时及时督促整改。燃料粒度均匀,保证燃料沿料层高度均匀分布,改善料层中气流分布;燃料粒度适当放宽,有利于加快垂直烧结速度。3.3 碱度的影响10月下旬,由于入炉酸料减少,要求烧结矿R2由2.15倍下调至2.0倍,钙灰配加量从9.5%下降到5.7%,烧结料料温随之下降了近20℃,同时影响混合料成球;另一方面,碱度的降低不利于强度和还原性均最好的铁酸钙矿物相的生成,直接造成烧结矿强度降低。为了保证烧结矿质量,根据不同阶段的入烧结构,将碱度逐步由2.0倍调整为2.05——2.10倍。3.4 燃料质量的影响从2008年9月份起,在入烧焦粉中配入了部分库存次质煤粉,圆盘分析显示燃料灰分高达20%,固定碳仅为71%左右,且质量波动较大,造成烧结矿中FeO波动。另外,进入冬季生产后,气温较低造成燃料下料不畅,粘仓时有发生,下料量不准。针对这一影响因素,停配劣质煤粉,进行全焦粉烧结,同时加强工艺巡点检,增加入烧燃料的分析频次,及时发现并处理因燃料问题造成的燃料质量波动,保证其配加量的准确性。3.5 添加剂的影响在低成本要求下,2008年10月11日停配烧结添加剂,烧结状况表现出:垂直烧结速度降低,烧结终点滞后,烧结总管废气温度降低3-5℃,负压升高0.2-0.4Kpa,固体燃料比升高0.32%,转鼓强度降低约0.2%。结 语影响烧结矿转鼓强度的因素是很多的,不同情况下不同的因素所发挥的作用不同。2008年10月份宣钢西铁区烧结矿转鼓强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有:高比例使用烧结性能较差的外粉、烧结矿碱度的降低、工艺操作调整不到位、燃料质量波动等。通过采取合理优化原料结构,改进入烧原料和燃料粒级,提高烧结料层、严格控制烧结矿的亚铁等操作上的改进,烧结矿转鼓强度逐步稳定在79%以上。参考文献 孙丽明等.不同焦粉粒度对烧结过程影响的探讨.烧结球团.2000,25(2):20第三篇:影响速冻水饺冻裂因素分析及改进措施影响速冻水饺冻裂因素分析及改进措施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亦发生变化。近年来,速冻水饺行业作为“朝阳行业”得到很快的发展,但是一些企业还存在着水饺冻裂率高,生产成本难以控制等因素,制约了行业的发展。本文就影响速冻水饺冻裂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水饺裂口形状对生产工艺可能存在的缺陷作一简单分析,希望能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和业内人士共同探讨。造成速冻水饺冻裂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两点:1.我们都知道,水在0℃以下结冰,体积膨胀9%左右,在这个过程中,会对周围束缚它的水饺皮产生一个巨大的压力,当水饺皮不能够承受如此巨大的压力时,将会产生破裂;2.水饺皮内的水分流失也会造成表面干裂。因此,要想控制速冻水饺的冻裂问题,关键是要控制水饺中的水分: 1.如果将水饺中的水分以细小颗粒状态均匀分布在面皮中,单位体积水分结冰体积膨胀较小,对水饺皮表面造成的压力也较小;2.如果水饺皮表面的水分在冻结和物流过程中不流失或者流失较少,就可以避免由于表面水分流失所造成的表面干裂;根据以上原因,并通过大量实验总结,得出影响产品冻裂率的几个因素: 1.面粉的选择。作为速冻水饺专用的面粉,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灰分低。灰分主要是面粉加工精度的反映,其主要构成成分是纤维素,在和面过程中,纤维素在面筋网络中形成节点,破坏了面筋网络的强度;并且由于纤维素吸水较快且较多,在面筋网络中形成水分聚集点,导致水饺冻结过程中破裂率提高。2)蛋白质质量好。一些厂家片面追求面筋数量而忽视了蛋白质质量的优劣也是影响水饺冻裂率的一个因素。蛋白质形成面筋后,应该具有一定的延伸性和弹性,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水饺冻结过程中减轻由于水分结冰体积膨胀造成的对表皮的压力。2.添加剂的选择。没有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因此正确认识和选择合适的添加剂对降低水饺冻裂率也有一定的帮助。应用在速冻水饺中的添加剂必须具备以下特点:1)能够完善面筋网络形成:面筋网络完善有利于增强水饺皮自身的强度,抵抗由于水分结冰体积膨胀所造成的压力;2)提高面皮保水性:利用保水性较好的添加剂可以降低表面水分在加工、物流过程中的水分散失,避免由于表面水分流失所造成的表面干裂; 3)较好的亲水性:较好的亲水性可以使面皮中的水分以细小颗粒状态均匀分布在面皮中,降低水分在冻结时对面皮的压力; 3.加工工艺的确定。完善的加工工艺有助于改善速冻水饺的冻裂状况。1)和面加水量:过多的水分虽然有利于面筋网络形成,但是容易造成水分聚集,不利于冻结过程中冻裂率的降低;加水量少则会使面皮表面较干,不利于水饺皮内水分的保持。2)和面时间:若和面时间短,面筋网络形成不完善,水分吸收不均匀、不充分,则无法抵抗由于结冰时体积膨胀所造成的压力;和面时间过长,则已经形成的面筋网络又被机械破坏,降低面皮强度。3)水饺馅的选择:水饺馅的品种也会对冻裂率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脂肪在冻结时体积缩小,脂肪含量较高的品种冻裂率相对较低;蔬菜中水分含量较高并且难于彻底脱去,因此蔬菜馅水饺冻裂率相对会较高。4)冷冻温度的选择:隧道前段冷冻温度过低会造成水饺进入后温差太大而导致表面迅速冻结变硬,内部冻结时体积变化表皮不能提供更多的退让空间而出现裂纹。5)风速、风量、风向的确定:风速、风量过大,会使水饺皮表面的水分干燥升华,使表皮破裂;过小,则不能提供速冻所需要的冷量,不利于控制水饺中冰结晶的生成和成长。风向不合理,可能导致在隧道中某个局部或水饺某个部位出现较多冻裂。4.包装形式的选择:带托盘包装的水饺中,托盘和水饺接触处有一空间,在速冻过程中,该空间内部空气流通较慢,热交换较少,导致该处冻结速率较慢,影响了水饺的冻结。5.其他原因:如水饺制皮机表面粗糙,对水饺皮表面有较大破坏;馅中含水量过大;皮馅比不合理等原因也会对水饺的冻裂率有一定影响。如何根据水饺皮的裂口形状来判断生产过程中工艺缺陷:水饺皮裂口大致有以下几种形状,根据裂口形状分析工艺缺陷有助于生产厂家控制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1.大裂口:可能是由于水饺馅中含水量较高或者初始冷冻温度过低造成的; 2.小裂纹:水饺表皮含水量过低或隧道中风速、风量不合理; 3.底部裂口:可能是冻结过程中,盛放水饺的托盘底部有水造成的; 4.单侧裂口:可能是隧道中单侧风量过大造成的;5.隧道中某特定位置裂口较多:可能是该位置风道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通过以上分析,生产厂家可以根据裂口状况调整生产工艺,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也希望本文观点可以给生产厂家带来启发,为速冻食品行业发展尽自己微薄之力。第四篇: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摘要:介绍了空气品质的概念,分析 了室内空气品质的 影响 因素及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国内外 研究近况;阐述了作者对我国室内空气品质 问题 的看法。关键词:室内空气品质 通风 病态建筑综合症 空气污染 1前言近二十年来,生活在 现代 建筑物内的人们呈现出某些较为严重的病态反应,这一问题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于是,病态建筑(Sick Building和病态建筑综合症(SBS, Sick Building Syndrome的概念出现了。同时,也出现许多空调综合症(如眼睛发红、流鼻涕、嗓子疼、头痛、发困等)。从而使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降低了工作效率,病休及医疗费用上升等问题也随之出现了。因此,室内空气品质(IAQ)间题已成为当前建筑环境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本文讨论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主要因素及改进措施。2空气品质的概念最初关于室内空气品质定义是指一系列污染物的浓度指标。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人,发现这种定义已不能完全涵盖室内空气品质的 内容。在89室内空气品质讨论会上,丹麦哥本哈根大学P.O.Fanger教授提出:所谓品质就是反映满足人们要求的程度,如人们满意,就是高品质;不满意就是低品质。英国的CIBSE(Charted Instituteof 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s)认为:如果室内少于50%的人能够觉察到任何气味,少于20%的人感觉不舒服,少于10%的人感觉豁膜刺激,并且少于5%的人在不足2%的时间内感到烦躁,那么此时的室内空气品质是可以接受的。这两者的共同点就是将室内空气品质完全变成了人们的主观感受。在ASHRAE标准62一1989R中,提出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acceptable indoor air quality)和感受到可接受室内空气品质(acceptable perceived in-door air gualitg)的概念。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定义为:空调房中的绝大多数人对空气没有表示不满意,并且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了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浓度。感受到可接受室内空气品质定义为:空调房中的绝大多数人没有因为气味或刺激性而表示不满,它是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有些气体如co,氛等,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但无刺激,故仅仅用感受到可接受室内空气品质是不够的。3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的起因引起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的原因一般有两类:一是暖通空调(HVAC)系统设计或运行不当;二是各类污染源产生的污染物的作用。第一类原因一般包括:①通风和气流组织问题,如新风不足,室内气流组织不好等;②热舒适间题,当室内未达到希望的温湿度时,人们就会对室内空气品质抱怨。第二类原因包括:①室外大气的恶化(由新风人口或门窗等进人的污染物);②交叉污染,由于设计时各房间的压力分布不当而导致地下停车场、打印室、吸烟区、餐厅等散发的污染物流人建筑的其它区域;③室内污染,如室内办公设备、家具、装演、人员等产生的污染物;④微生物污染,常由空调凝水或漏水造成的。室内空气品质问题可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室内的各种物理参数,如温湿度、气体污染物的浓度等客观因素对室内空气品质产生影响(尽管人们还没有完全明白其是如何产生影响及究竟产生多大影响);同时,人们的心理状态、对外界的反应敏感程度、性别等主观因素差异也会造成对室内空气品质的不同反应。3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因素3.1建筑因素3.1.1室内污染源普遍认为室内污染源主要来源于以下4个方面:①建筑围护结构及其表层材料;②室内环境状况;③室内人员数量及其活动情况;④暖通设备及系统。对于建筑结构表层材料中有害物质的散发机理、散发 规律、定量 计算 及抑制和测量 方法 已有一些研究成果,但不是很完善。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人将有利于控制室内的空气污染。3.1.2室外环境的影响室外环境与室内是有联系的,室外的污染必定影响室内。室外在没有 工业 污染的条件下主要受 交通 车辆散发的VOC气体影响。研究表明,无论室内还是室外,总是离地面越高VOC的含量越低。一般认为建筑物的一层受到室外的影响较大。同时发现室内的一系列污染源所造成的VOC总是高于室外,如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室内平均VOC浓度为304.3一1679.9 mg/m3,而室外则为22一643·2 mg/m3。3.2非建筑因素3.2.1新风问题由于设计或运行不当引起的新风问题包括新风量及新风清洁度两个方面。新风量是空调设计中有关室内空气品质考虑最多的一个问题,在空调 发展 不同阶段,相应的通风标准也不同。传统的观念认为,新风是为了清除人所产生的生物污染,所以房间的最小新风量的确定仅由每人的最小新风量指标确定。然而,随着 科技 的发展,发现现代建筑中的装演材料、家具、某些办公用品及通风空调系统本身就是污染源,并且其气味远远超过人所产生的。因此,在ASHRAE标准62一1989R中,认为用以确定新风量的污染物来自人员和室内气体污染源两个方面,所以房间的最小新风量应由每人最小新风指标和每平方面积所需最小新风指标一起确定。另外,在空调运行中,随着室内负荷及换气效率的变化,为了减少能耗,室内的送风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为了满足人们的舒适健康而确定的新风量不应该发生太大的变化。ASHRAE标准62一1989R中有关变风量控制的内容明确指出,在整个变风量运行中,新风量要始终保持在设计新风量的90%以上。新风清洁程度近来也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主要源于室外环境的逐步恶化,空气污染严重,新风质量下降。因此有关新风处理的讨论也不断出现,新风三级过滤设想也就应运而生。所谓新风三级过滤就是将传统新风机组中只含粗效过滤器的状况,变为除含粗效过滤器外,还含有中效甚至高效过滤器的设计模式。这种设计最大的优点是极大降低由新风带人室内的尘菌浓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系统部件的寿命。不过室内空气品质除涉及到室外污染物外,更多的是受室内的微生物污染和气态污染的影响。因此,新风三级过滤对室内空气品质问题解决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新风过滤器是否应考虑其它室外污染物的过滤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3.2.2污染物的 影响 非建筑因素的污染物来源也较多,包括了固体颗粒、微生物和有害气体。因一般微生物多依附于固体颗粒或液体传播,所以把污染物分为颗粒污染物和有害气体污染物。颗粒污染物依据其颗粒大小,分别会感染人体呼吸道和肺部。气态污染物的种类更多,除CO,C02,NH3和氧等人们熟知的外,还有有机化合物(挥发性)。一般认为这些污染物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有较大的影响,甚至致癌。不过调查显示,即使人们抱怨很频繁,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某种污染物单独超标。这一结果的最好解释是由于多种而不是单一污染物的影响而导致对室内空气品质的抱怨,同时也使人们对现有污染物浓度指标的 科学 性和全面性提出怀疑。4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措施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建筑设计与施工特别是表层材料的选用如何完善,二是保证足够的新风量和加强新风与回风的过滤,三是切实保证空调系统的正确设计和严格的运行管理与维护。4.1国外已提出一些规定细则要求在房屋建造和取材时必须选用坚固耐久而不散发有害物质的材料,不得采用热带木材,围护结构和材料必须防水隔潮。对通风空调提出如下规定:(1)建筑必须很好保温,并保证良好的气密性;(2)设计时必须考虑南向开窗以获得能量;(3)避免冷表面,不渗风;(4)尽可能在北向取人新风;(5)外部污染决定新风入口位臵;(6)适当的换气量和回风量,空气直送到人;(7)应有再分配人室内的可能性,特别是夜间送到卧室;(8)必须避免在风道中滋生微生物并且有清扫的可能;(9)使用户易于明了如何实现和保持清洁通风。此外也有一些专家提出健康建筑应该达到的目标为:(1)最小的悬浮微粒和生物污染;(2)控制室内相对湿度水平;(3)最小的渗风量;(4)减少VOC的挥发;(5)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6)为居住者提供对通风的控制。这些规定是相当严格的,要达到就要求各项技术具有高水平和各项工程质量严格把关。4.2关于新风量在许多有关室内空气品质调查结论都提到新风量供应不足。有的在空调系统的改造中加大了新风量,这 自然 有利于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前面已经提到在ASHRAE新标准中新风量要求按人体和稀释室内污染所需来确定。问题 是新风往往受到空调系统污染而质量变坏,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增大新风量也难以改变室内空气品质。另外,由于送入的空气中混有相当比例的回风,而一般过滤器难以清除回风中所含有的低浓度VOC气体和细菌等,从这一角度看,减少回风和加大新风量甚至采用全新风系统,有利于改善室内空气品质。5几点看法综上所述,国外对室内空气品质问题是十分重视和十分认真对待的。下面结合国内的一些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1)我国对室内空气品质的 研究 刚刚起步,有的同行已经发表一些成果,开展了一些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来说关注和宣传程度是不够的。(2)建筑和暖通人员需要转变观念,建立新意识,在设计一开始就要慎重选材,考虑建筑因素污染,建立卫生空调观点,改变对空气的单一热湿处理,加人生物化学处理,积极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在设计中考虑送风实效,采用缩短送风凤管和通风效率高、新风接近人的气流组织形式。(3)最好是组织人力进行现场实测,监测空调系统对空气的污染状况,监测室内建筑材料和器具设备放散的有害物质及其对室内空气的污染。要争取有关专业的配合,还要争取环保部门、卫生保健部门的支持。(4)建议对暖通空调设计规范中的有关章节进行必要修改、增删。(5)空调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非常重要,系统内部必须定期清理,避免污染送风气流。对此应制定严格管理和运行法规,并严格执行。参考 文献 1沈晋明,等.室内空气品质的新定义与新风直接人室的实验测试暖通空调,1995,(6).2沈晋明,室内污染物与空气品质评价.通风除尘.1995,(4).3李先庭,等.室内空气品质研究与进展.暖通空调.2000,(3).4 BescomB.Indoor air quality in school.5 Beary David W.Indoor airquality and HVAC system.Liewis pub.1993.6赵荣义.关于热“舒适”的讨论.暖通空调.2000,(3).7马仁民.国外非 工业 建筑室内空气品质研究动态.暖通空调.1999,(2).8第五篇

啊,上市时间啊,上市板块啊等

nature杂志最新研究成果

日本东京大学Umeharu Ohto和日本京都大学Norimichi Nomura团队共同合作近期取得重要工作进展。他们研究发现胆汁酸转运蛋白NTCP的结构对乙型肝炎病毒进入至关重要。该项研究成果2022年5月17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上。 在这里,研究人员报告了人类、牛和大鼠NTCPs在apo状态下的低温电子显微镜(cryo-EM)结构,它揭示了跨膜隧道的存在和底物的可能运输途径。 此外,人类NTCP在LHBs的肉豆蔻酰化preS1结构域存在下的低温电镜结构以及突变和运输试验分析表明了一种结合模式,即preS1和底物竞争NTCP中细胞外通道的开口。重要的是,preS1域相互作用分析能够对人类NTCP中自然发生的HBV不敏感突变进行机理解释。综上所述,他们的研究结果为HBV识别和哺乳动物NTCPs对钠依赖性胆汁酸易位的机制的理解提供了结构框架。 据介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 感染在全球影响超过2.9亿人,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估计每年导致82万人死亡。HBV感染的建立需要病毒包膜糖蛋白L(LHBs)与宿主进入受体钠-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NTCP)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NTCP是一种从血液到肝细胞的钠依赖性胆汁酸转运蛋白。然而,目前对于病毒-转运蛋白相互作用分子基础尚不清楚。 Source: 美国加州大学Arash Komeili研究小组在研究中取得进展。他们发现不同基因簇诱导细菌铁小体细胞器的形成。2022年5月18日出版的《自然》发表了这项成果。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一个与铁结合的隔室,在此命名为“铁小体”,是之前在厌氧细菌磁性脱硫弧菌中发现的。使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人员鉴定了三种铁小体相关(Fez)蛋白,它们在D. magneticus中参与形成铁小体。Fez蛋白由特定的操纵子编码,包括FezB,FezB是在系统发育和代谢不同的细菌和古细菌中发现的P1B-6-ATP酶。研究人员揭示了另外两种细菌物种,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和Shewanella putrefaciens,通过其六基因fez操纵子产生铁小体。 此外,研究发现fez操纵子还可以在外来宿主中形成铁小体。使用S. putrefaciens作为模型,研究表明铁小体可能在厌氧适应铁饥饿中发挥作用。总体而言,该工作发现铁小体可能是一类新的铁储存细胞器,并为研究它们在多种微生物中的形成和结构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细胞内铁稳态对于机体至关重要,通过严格调节铁的输入、流出、储存和代谢来维持铁稳态。最常见的铁储存模式使用蛋白质隔室,例如铁蛋白和相关蛋白质。尽管发现了脂质结合的铁隔室,但它们的形成和功能基础仍然未知。 Source: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Peter M Douglas研究组发现小G蛋白香叶酰化可监测细胞内脂质稳态。2022年5月18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发表了这项成果。 他们描述了一种在秀丽隐杆线虫中进行细胞内脂质监测的机制,该机制涉及核激素受体 NHR-49 的转录失活,其通过与小 G 蛋白 RAB-11.1 结合的香叶基香叶酯结合到内吞囊泡进行胞质隔离。由脂质消耗引起的有缺陷的从头类异戊二烯合成限制了 RAB-11.1 香叶基香叶酰化,这促进了 NHR-49 的核易位和 rab-11.2 转录的激活,以增强转运蛋白在质膜上的驻留。因此,他们鉴定了一种细胞可感知的关键脂质,及与其相连 G 蛋白和核受体,它们的动态相互作用使细胞能够感知由于脂质消耗引起的代谢需求,并通过增加营养吸收和脂质代谢来做出反应。 据悉,脂质稳态失衡会对健康产生有害影响。然而,细胞如何感知由于脂质消耗导致的代谢需求并通过增加营养吸收做出反应仍不清楚。 Source: 英国牛津大学Sebastian M. Shimeld研究组探明Hmx基因保留确定了脊椎动物颅神经节的起源。2022年5月18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发表了该项成果。 他们表明同源盒转录因子 Hmx 是脊椎动物感觉神经节发育的组成成分,并且在小肠绦虫中,Hmx 是驱动双极尾神经元分化程序所必要且充分的,这些细胞以前被认为是神经嵴的同源物。使用绦虫和七鳃鳗转基因,他们证明了茎-脊椎动物谱系中,一个独特的、串联重复的增强子对调节的 Hmx 表达。他们还在绦虫中展示了明显强大的脊椎动物 Hmx 增强子功能,表明上游调控网络的深度保留跨越了脊椎动物的进化起源。这些实验证明了绦虫和脊椎动物 Hmx 之间的调节和功能保护,并指出双极尾神经元是颅感觉神经节的同源物。 研究人员表示,脊椎动物的进化起源包括与掠夺性生活方式的获得相关的感官处理方面的创新。脊椎动物通过由颅感觉神经节服务的感觉系统感知外部刺激,其神经元主要来自颅基板;然而,由于活体谱系之间的解剖学差异以及细胞类型和结构之间的同源性分配困难,阻碍了对基板和颅感觉神经节进化起源的理解。 Source: 美国斯坦福大学Anthony E. Oro团队近期取得重要工作进展。他们研究发现Gibbin中胚层调节模式上皮细胞的发育。该项研究成果2022年5月18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上。 在这里,研究人员鉴定了由Xia-Gibbs AT-hook DNA-binding-motif-containing 1(AHDC1)疾病基因编码的蛋白质Gibbin,它是早期上皮形态发生的关键调节因子。他们发现增强子或启动子结合的Gibbin与数十种序列特异性锌指转录因子和甲基-CpG 结合蛋白相互作用,以调节中胚层基因的表达。Gibbin的缺失导致GATA3依赖性中胚层基因的DNA甲基化增加,导致发育中的真皮和表皮细胞类型之间的信号通路的缺失。 值得注意的是,Gibbin突变的人类胚胎干细胞衍生的皮肤类器官缺乏真皮成熟,导致表达p63的基底细胞具有缺陷的角质形成细胞分层。体内嵌合CRISPR小鼠突变体揭示了一系列Gibbin依赖性发育模式缺陷,这些缺陷影响了反映患者表型的颅面结构、腹壁闭合和表皮分层。他们的结果表明,在Xia–Gibbs和相关综合征中看到的模式表型源于基因特异性 DNA甲基化决定而导致的异常中胚层成熟。 据介绍,在人类发育过程中正确的外胚层模式需要先前确定的转录因子,如GATA3和p63,以及来自区域中胚层的位置信号。然而,外胚层和中胚层因子对稳定基因表达和谱系定型的机制仍不清楚。 Source: 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Vinod P. Balachandran等研究人员合作发现,新抗原质量可预测胰腺癌幸存者的免疫编辑。相关论文于2022年5月19日在线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研究人员表示,癌症免疫编辑是癌症的一个标志,它预示着淋巴细胞会杀死更多的免疫原性癌细胞,使免疫原性较低的克隆体在群体中占主导地位。虽然在小鼠身上得到证实,但免疫编辑是否在人类癌症中自然发生仍不清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调查了70个人类胰腺癌在10年内是如何演变的。研究人员发现,尽管有更多的时间积累突变,但罕见的胰腺癌长期幸存者在原发肿瘤中具有更强的T细胞活性,其复发肿瘤的遗传异质性较低,免疫原性突变(新抗原)较少。为了量化免疫编辑是否是这些观察结果的基础,研究人员通过两个特征来推断了新抗原是否具有免疫原性(高质量),这基于新抗原与已知抗原相似性的"非自体性",以及基于新抗原与野生型肽相比不同地结合到MHC或激活T细胞所需的抗原性距离的"自体性"。利用这些特征,研究人员估计癌症克隆的适应性是T细胞识别高质量新抗原的总成本被致癌突变的收益所抵消。 通过这个模型,研究人员预测了肿瘤的克隆进化,并发现胰腺癌的长期幸存者会发展出具有较少高质量新抗原的复发性肿瘤。因此,研究人员展示了人类免疫系统自然编辑新抗原的证据。此外,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模型来预测免疫压力是如何诱导癌细胞群随时间演变的。更广泛地说,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免疫系统从根本上监督宿主的基因变化来抑制癌症。 Source: 美国斯坦福大学Mark J. Schnitzer、Sadegh Ebrahimi等研究人员合作揭示感觉皮质编码和区域间通信的新兴可靠性。2022年5月19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 研究人员对小鼠执行视觉辨别任务的8个新皮层区域的神经元活动同时进行了5天的成像,产生了超过21000个神经元的纵向记录。分析显示,整个新皮层的事件序列从静止状态开始,到感知的早期阶段,并通过任务反应的形成。在静止状态下,新皮层有一种功能连接模式,通过共享活动共变的区域组来识别。在感觉刺激开始后约200毫秒内,这种连接重新排列,不同区域共享共变和任务相关信息。 在这个短暂的状态中(大约持续300毫秒),区域间的感觉数据传输和感觉编码的冗余都达到了顶峰,反映了任务相关神经元之间相关波动的短暂增加。刺激开始后约0.5秒,视觉表征达到一个更稳定的形式,其结构对单个细胞反应中突出的、逐日的变化是强大的。在刺激出现约1秒后,一个全局波动模式传达了小鼠对每个受检区域即将作出的反应,并与携带感觉数据的模式正交。 总的来说,新皮层通过在感知开始时感觉编码冗余的短暂提升、对细胞变异性稳健的神经群体编码以及广泛的区域间波动模式来支持感觉性能,这些模式以不干扰的渠道传递感觉数据和任务反应。 据了解,可靠的感觉辨别必须来自高保真的神经表征和脑区之间的交流。然而,新皮层感觉处理如何克服神经元感觉反应的巨大变异性仍未确定。 Source: 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Jesse M. Engreitz及其团队的最新研究揭示人类增强子和启动子序列的相容性规则。相关论文于2022年5月20日在线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名为ExP STARR-seq(增强子x启动子自转录活性调节区测序)的高通量报告试验,并应用它来研究人类K562细胞中1000个增强子和1000个启动子序列的组合相容性。研究人员确定了增强子-启动子兼容性的简单规则:大多数增强子以类似的数量激活所有启动子,内在的增强子和启动子的活动以倍数结合来决定RNA输出(R2=0.82)。 此外,有两类增强子和启动子显示出微妙的偏好效应。管家基因的启动子含有GABPA和YY1等因子的内置激活模体,这降低了启动子对远端增强子的反应性。表达不一的基因的启动子缺乏这些模体,对增强子表现出更强的反应性。总之,这种对增强子-启动子兼容性的系统评估表明,在人类基因组中,有一个由增强子和启动子类型调整的乘法模型来控制基因转录。 据了解,人类基因组中的基因调控是由远端增强子控制的,它能激活附近特定的启动子。这种特异性的一个模型是,启动子可能对某些增强子有序列编码的偏好,例如由相互作用的转录因子组或辅助因子介导。这种"生化兼容性"模型已被个别人类启动子的观察和果蝇的全基因组测量所支持。然而,人类增强子和启动子内在兼容的程度还没有得到系统的测量,它们的活动如何结合起来控制RNA的表达仍不清楚。 Source: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David J. Pagliarini和美国摩根里奇研究所Joshua J. Coon共同合作,近期取得重要工作进展。他们通过深度多组学分析来确定线粒体蛋白的功能。该项研究成果2022年5月25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上。 在这里,为了建立更完整的人类线粒体蛋白功能纲要,研究人员使用基于质谱的多组学分析方法分析了200多个CRISPR介导的HAP1敲除细胞系。这项工作产生了大约 830 万个不同的生物分子测量值,提供了对线粒体扰动的细胞反应的深入调查,并为蛋白质功能的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在这些数据的指导下,他们发现PIGY 游开放阅读框(PYURF)是一种S-腺苷甲硫氨酸依赖性甲基转移酶伴侣,它支持复合物I组装和辅酶Q生物合成,并且在以前未解决的多系统线粒体疾病中被破坏。 研究人员进一步将推定的锌转运蛋白SLC30A9与线粒体核糖体和OxPhos完整性联系起来,并将RAB5IF确定为第二个含有导致脑面胸腔发育不良的致病变异的基因。他们的数据可以通过交互式在线MITOMICS.app资源进行探索,表明许多其他孤儿线粒体蛋白的生物学作用仍然缺乏强大的功能表征,并定义了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丰富细胞特征,可以支持线粒体疾病的基因诊断。 据了解,线粒体是真核生物新陈代谢和生物能学的中心。近几十年来的开创性努力已经确定了这些细胞器的核心蛋白成分,并将它们的功能障碍与150多种不同的疾病联系起来。尽管如此,数以百计的线粒体蛋白仍缺乏明确的功能,约40%的线粒体疾病的潜在遗传基础仍未得到解决。 Source: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Alcino J. Silva和Miou Zhou研究组合作揭示,C-C 趋化因子受体 5 (CCR5)可关闭记忆链接的时间窗口。相关论文发表在2022年5月25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他们展示了CCR5(一种免疫受体,众所周知是 HIV 感染的共同受体)的表达延迟(12-24 小时)增加在环境记忆形成后决定时间窗口的持续时间,以便将该记忆与后续记忆关联或链接。小鼠背侧 CA1 神经元中 CCR5 的这种延迟表达导致神经元兴奋性降低,进而负调节神经元记忆分配,从而减少背侧 CA1 记忆集合之间的重叠。降低这种重叠会影响一个记忆触发另一个记忆的召回能力,因此关闭记忆链接的时间窗口。 他们的研究结果还表明,与年龄相关的 CCR5 及其配体 CCL5 的神经元表达增加会导致老年小鼠的记忆连接受损,这可以通过 Ccr5 敲除和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药物逆转。抑制这种受体具有临床意义。总而言之,这里报道的研究结果提供了对塑造记忆链接时间窗口的分子和细胞机制的见解。 据介绍,现实世界的记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通常不是孤立地获得或回忆的。时间是记忆组织中的一个关键变量,因为时间接近的事件更有可能有意义地关联,而间隔较长的事件则不是。大脑如何区分时间上不同的事件尚不清楚。 Source: 德国海德堡大学Rohini Kuner研究组发现错误连接和终末器官靶向异常可引起神经性疼痛。2022年5月25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这项成果。 研究人员在神经损伤后超过10个月的时间里,以纵向和非侵入性地方式对基因标记的纤维群进行成像,这些纤维群在皮肤周围感知有害刺激(伤害感受器)和轻柔触摸(低阈值传入),同时跟踪这些小鼠与疼痛相关的行为。完全去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域最初失去感觉,逐渐恢复正常敏感性,并在受伤几个月后出现明显的异常性疼痛和对轻触的厌恶。这种神经再支配引起的神经性疼痛与伤害感受器有关,这些伤害感受器延伸到去神经支配的区域,精确地再现神经支配的初始模式,由血管引导,在皮肤中显示出不规则的终端连接,并降低了模拟低阈值传入的激活阈值。 相比之下,低阈值传入神经(通常在损伤后完整神经区域中介导触觉以及异常性疼痛)没有重新建立神经支配,导致仅具有伤害感受器的迈斯纳小体等触觉末端器官受异常神经支配。敲除与伤害感受器有关的基因完全消除了神经再支配异常性疼痛。因此,该研究结果揭示了一种慢性神经性疼痛的发生机制,这种疼痛是由结构可塑性、异常末端连接和神经再支配过程中伤害感受器受损造成的,并为在临床观察到的对病人产生沉重负担的矛盾感觉提供了机制框架。 据了解,神经损伤会导致慢性疼痛和对轻柔触摸的过度敏感(异常性疼痛)以及受伤和未受伤神经聚集区域的感觉丧失。改善这些混合和矛盾症状的机制尚不清楚。 Source: 星形胶质细胞在不同疾病中的反应性转录调控不同,这一成果由美国加州大学Michael V. Sofroniew、Joshua E. Burda研究组经过不懈努力而取得。2022年5月25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发表了这项成果。 研究人员通过将生物学和信息学分析(包括RNA测序、蛋白质检测、转座酶可及染色质测定与高通量测序(ATAC-seq)和条件基因缺失)相结合的方法来预测转录调节因子,这些调节因子调控了超过12,000个与小鼠和人不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有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相关的DEG在疾病中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转录调节因子也具有疾病特异性差异,但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在这两个物种多种疾病中常见的由61个转录调节因子组成的核心组。实验表明,DEG多样性是由不同转录调节因子与特定细胞内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决定的。 值得注意的是,相同反应性转录调节因子可以调节不同疾病中显著不同的DEG队列。转录调节因子对DNA结合基序的可及性变化在不同疾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对DEG变化至关重要的调控可能需要多个反应性转录调节因子。通过调节反应性,转录调节因子可以显著改变疾病结果,并可以将其作为治疗靶点。该研究提供了与疾病相关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DEG及可搜索的预测转录调节因子资源。该研究结果表明,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相关的转录变化是高度异质的,并且可通过特定于细胞内环境的转录调节因子组合产生大量潜在的DEG。 据悉,星形胶质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作出反应,反应性变化会影响疾病进展。这些变化包括DEGs,然而对DEGs背景多样性和调控知之甚少。 Source: 近日,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Karina Yaniv、Rudra N. Das等研究人员合作发现,淋巴管转分化可产生专门的血管。相关论文于2022年5月25日在线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研究人员利用斑马鱼臀鳍的循环成像和系谱追踪,从早期发育到成年,发现了一种通过淋巴管内皮细胞(LECs)的转分化形成专门血管的机制。此外,研究人员证明了从淋巴与血液内皮细胞(EC)衍生出的臀鳍血管在成年生物体中的功能差异,揭示了细胞本体和功能之间的联系。研究人员进一步利用单细胞RNA测序分析来描述了转分化过程中涉及的不同细胞群和过渡状态。 最后,结果表明,与正常发育相似,在臀鳍再生过程中,血管从淋巴管中重新衍生出来,表明成年鱼的LEC保留了生成血液EC的效力和可塑性。总的来说,这项研究强调了通过LEC转分化形成血管的先天机制,并为EC的细胞个体发生和功能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体内证据。 据了解,细胞的谱系和发育轨迹是决定细胞身份的关键因素。在血管系统中,血液和淋巴管的EC通过分化和特化来满足每个器官的独特生理需求。虽然淋巴管被证明来自多种细胞来源,但LEC不知道会产生其他细胞类型。 Source: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免疫生物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所Thomas Boehm、Dominic Grün等研究人员合作揭示两种双潜能胸腺上皮细胞祖先类型的发育动态。相关论文于2022年5月25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 研究人员结合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和一个新的基于CRISPR-Cas9的细胞条形码系统,在小鼠中确定胸腺上皮细胞随时间变化的质和量。这种双重方法使研究人员能够确定两个主要的祖先群体:一个早期双潜能祖先类型偏向皮质上皮,一个产后双潜能祖先群体偏向髓质上皮。研究人员进一步证明,连续提供Fgf7的自分泌导致胸腺微环境的持续扩张,而不会耗尽上皮祖细胞池,这表明有一种策略可以调节胸腺造血活动的程度。 据介绍,胸腺中的T细胞发育对细胞免疫至关重要,并取决于器官型的胸腺上皮微环境。与其他器官相比,胸腺的大小和细胞组成是异常动态的,例如在发育的早期阶段快速生长和高T细胞输出,随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胸腺上皮细胞的功能逐渐丧失,初始T细胞的产量减少。scRNA-seq发现了年轻和年老的成年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的意外异质性;然而,推定的产前和产后上皮祖细胞的身份和发育动态仍未得到解决。 Source: 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Filip K. Swirski、Wolfram C. Poller等研究人员合作发现,大脑运动和恐惧回路在急性应激期间调节白细胞。2022年5月30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这项成果。 研究人员发现,在小鼠急性应激期间,不同的大脑区域塑造了白细胞的分布和整个身体的功能。利用光遗传学和化学遗传学,研究人员证明运动回路通过骨骼肌来源的吸引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因子诱导中性粒细胞从骨髓快速动员到周围组织。相反,室旁下丘脑通过直接的、细胞内的糖皮质激素信号控制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从二级淋巴器官和血液向骨髓排出。这些压力诱导的、反方向的、全群体的白细胞转移与疾病易感性的改变有关。 一方面,急性应激通过重塑中性粒细胞并引导它们被招募到损伤部位来改变先天免疫力。另一方面,促肾上腺素释放激素(CRH)神经元介导的白细胞转移可防止获得自身免疫,但会损害对SARS-CoV-2和流感感染的免疫力。总的来说,这些数据显示,在心理压力期间,不同的大脑区域会不同地、迅速地调整白细胞景观,从而校准免疫系统对身体威胁的反应能力。 据了解,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尽管人们知道心理压力可以调节免疫功能,但将大脑中的压力网络与外周白细胞联系起来的机制途径仍然不为人知。 Source:

应该是可以的,只要细胞仍然具有活性,其实在实验室当中也确实有这种情况,只要把器官放在容器里面提供一定的条件就可以继续存活。

肯定是不能够复活的,这是属于谣言,如果他们能够复活的话,那我们岂不是能够长生不老了。

导读:由于直接实验测试的难度,晶界 (GBs) 是否预熔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聚焦光束以局部加热块状硬球胶体晶体中的单个晶界 ,通过视频显微镜观察单粒子分辨率下的熔化动力学。我们发现所有的GB,包括高能GB,都可以通过异质成核机制过热和熔化。基于GBs的经典成核理论,我们测量了临界核的孵育时间和接触角,以计算所有相关的动力学因素以及能垒,弱过热条件下固-液界面的形核率和扩散系数。还测量了具有各种取向差的 GB 的过热极限,以进一步 探索 不稳定机制。在传统的均匀加热下,预熔仅发生在三结点处,而 GB 保持其原始结构直至熔点。三结点处的预熔化区域通过均匀液体层的侵入进一步阻止了高能GBs过热。总的来说,我们的实验证实了 GB 过热的存在。

胶体是可视化这一熔化过程的杰出模型系统,因为每个胶体粒子的动力学可以直接由光学视频显微镜跟踪,在缺陷处,尤其是在GB处,熔化开始于“预熔化”。 然而,由于缺乏对不同取向的GBs的系统研究,以及准确确定大熔点的挑战,使得揭示GBs熔化的本质仍然很困难。此外,除了有利于润湿的衬底或表面的影响外,晶体内原有的缺陷也会相互影响,导致复杂的熔化过程。因此,有必要提取单个GB的熔化行为。

重庆大学物理学院软凝聚态物理与智能材料重点实验室Ziren Wang教授团队,在本研究中,为了尽量减少各种缺陷之间产生的干扰,聚焦一束光局部加热NIPA胶体晶体中的单个GB以及其他类型的单个缺陷, 并通过视频显微镜研究相应的熔化过程。这种局部加热技术最初是用来研究均匀熔化的。与此同时,我们通过监测林德曼参数的突然斜率变化,并将均匀成核的临界半径外推到无穷大来精确定位熔点(图1c)。我们发现所有的GB都可以被过热和熔化,并经历成核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题“ Superheating of grain boundaries within bulk colloidal crystals ”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上。

论文链接:

图1:光学加热和熔点的测定。

图 2:三结处的预熔。a典型预熔三结在熔点处的真实图像。l 0是预熔袋的内切圆中心与晶-晶-液三联结的距离。b预熔袋d的尺寸随着T接近T m而增加。c两个紧密的三联结有助于润湿中间的 GB 并导致伪“预熔”。d一旦T  >  T m,GBs 通过侵入融化成液体层。e熔融 GBs 的平衡宽度w是取向错误的函数θ在T m  + 0.1(2) C 时。在每个θ下任意选择倾斜角。f , g在连接到三重结的低角度 GB 的情况下的熔化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均匀加热和局部加热方法都产生相同的 a - g,这意味着我们系统中的玻璃壁对三结的熔化行为影响很小。由于液体区域的横截面沿z方向是均匀的,我们将物平面固定在玻璃通道的中间范围内。误差线对应于标准偏差。比例尺:5 μm。

图 3:GB 的过热。

图 4:单个位错上的成核。

总的来说,本文报道了一个真实空间的研究,在大块胶体晶体中GB熔化的视频显微镜。在单个超热GB上观察到的成核现象是一个定性现象,这意味着没有预熔化的GB和GB润湿是一个相变,而不是一个平衡现象。虽然在较小的晶粒尺寸(S104)下,由于相邻的预熔三联结,GBs可能出现伪“预熔”,这为体系设置了约束,并为多晶材料的性能提供了许多其他含义。与此同时,MD模拟也揭示了在本体熔化温度以下存在大量结构无序的例子。在不同的条件下,GB的熔化情况不同,如GB的双晶化和粒子相互作用。因此,分离势可以是排斥的、吸引的或两者的结合。在这里,我们的实验验证了gb的过热存在。

印度研究成果分析论文

FDI促进了中国商品出口迅速增长,1989年到2001年中国年均出口增长率为15%。1989年外资企业占中国总出口不足9%,到2002年其份额已占到一半。在某些高科技产业,2000年外资企业占电子电路产品总出口的比重高达91%,占手机总出口的比重高达96%。2000-2001年中国吸收的FDI中大约有2/3投到了制造业部门。相反,在印度,FDI推动印度出口增长的作用不是很明显(除信息产业外)。流入印度制造业的FDI主要是寻求市场型投资。90年代由FDI产生的出口只占印度总出口的3%,即使到现在,FDI占印度制造业出口的比重估计也不足10%。2000-2001年,中国大部分FDI都流入了大范围的制造业。而在印度,多数FDI流向了服务业、电子电气设备产业,以及工程和计算机行业。表 中国和印度部分FDI指标比较,1990,2000-2002年项目国家1990200020012002FDI流入量(100万美元)中国3,48740,77246,84652,700印度3794,0296,1315,518FDI储量中国24762348346395192447892印度1,96129,87636,00741,525FDI流入增长率(年度%)中国2.81.114.912.5印度-6.116.152.2-10FDI储量占GDP比重(%)中国732.333.236.2印度0.66.57.48.3FDI流入量占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中国3.510.310.5..印度0.545.8..人均FDI流入量(美元)中国33236.540.7印度0.4465.3总出口中外资企业所占比重(%)中国12.647.950..印度4.5......GDP(10亿美元)a中国3881,0801159.11237.2印度311463484502实际GDP增长率(%)中国3.887.38印度65.44.24.9来源:UNCTAD, FDI/TNC 数据库,a当前值如何解释两国存在的这些差异?影响FDI的因素包括:基本因素、发展战略与政策,以及海外关系网。基本因素在影响FDI流入的经济基本因素方面,中国比印度具备更优越的条件。中国的GDP总值和人均GDP都高于印度,对于寻求市场型FDI来说,中国的市场更具吸引力。中国的教育程度也比印度高,劳动力技术水平更娴熟,对于寻求效率型投资者来说,中国也比印度更具吸引力。此外,中国蕴藏丰富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更具竞争力,特别是沿海地区。然而,印度在技术人才(特别是信息技术人才)方面具有更大优势,国民的英语水平也更高。通过分析两国吸收的FDI的组成成份,可以发现两国具有的不同的竞争优势。在信息和通信技术方面,国际跨国公司的参与,如宏基、爱立信、通用电气、日立、现代、英特尔、LG、微软、神达、摩托罗拉、NEC、诺基亚、飞利浦、三星、索尼、台积电、东芝和其他大型跨国公司,使得中国成为硬件设计和制造中心。而印度专攻于IT服务业、呼叫中心、企业后勤业务(back-office operations),以及R&D。由于中国经济迅速增长,本国消费者对耐用品和非耐用品的需求正在增加,如家用电器、电子设备、汽车、住房和休闲产业。国内需求的迅速增长,以及具有竞争力的企业环境和基础设施,吸收了大批寻求市场型的投资者,同时也促进了从事制造业辅助服务的本土公司的发展。中国对待FDI的态度和政策,以及FDI审批手续也足以说明为什么中国在吸引FDI方面更出色。中国比印度更具“商业导向性”,拥有更多的“FDI友好型”政策。中国的FDI审批手续更简便、决策更迅速。中国的劳动法更灵活,企业用工环境更佳、企业进入市场与退出市场的手续更简便。最近,在对企业环境进行调查中发现,中国在宏观经济环境、市场机会、和FDI政策方面比印度更具吸引力。印度在政治环境、税收和融资方面的得分高于中国。2002年对跨国公司投资计划调查中发现,中国第一次取代美国成为FDI首选的目的地,而印度只排在第15位。印度工商联合会(FICCI)的调查也表明,中国在FDI政策框架、市场增长、消费者购买力、投资回报率、劳动法规和税收方面都优于印度。发展战略和政策中印两国在FDI方面的不同表现也与两国FDI自由化时机、自由化进程、自由化内容,以及发展战略上的不同有关。中国于1979年对FDI开放市场,并逐渐地实现了投资体制自由化。印度开放的时间比中国要早很多,但直到1991年才采取了全面的步骤实行投资自由化。两国吸引的FDI类型不同,追求的工业发展战略也不同。印度长期采取的是进口替代政策,并依赖国内资源和国内企业推动这一战略,其只在高科技产业方面才鼓励FDI流入。尽管中国改革开放后,采取的是渐进的自由化方式,并强迫外资企业采取合资形式,同时还限制FDI进入某些特定领域,但中国赋予FDI(而非国内企业)许多优惠条件,特别是对出口导向型的FDI。上述政策不仅吸引到大量的FDI,也导致迂回资金(中国国内企业把资金转入香港,然后再投资回中国,以逃避政策限制或获得给予外国投资者的特殊优惠条件)的出现。在印度,迂回资金(主要是通过毛里求斯)很少,而且主要是为了避税。由于中国国内市场不完善,并且在外包、管理、本土投入品中存在问题,导致在中国运作的跨国公司的生产活动“过于内化”。所以,制造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中,有部分FDI是对中国市场环境不健全做出的“次优选择”。印度的情况有一些不同。企业家精神在印度国内的企业中得到了迅速发展。此外,由于必要的法律和制度环境已经具备,同时对FDI的限制政策一直沿续到90年代,在印度的跨国公司通常采取“外化”的生产模式(如授权经营和其他契约性安排)。即使在实行了广泛的FDI自由化政策后,“内化”模式也没能成为主导模式。在信息技术产业,向印度私人企业采购零部件,这种做法的效率更高,印度国内有众多合格的分包商。2001年入世后,中国实行了对FDI更加有利的政策。随着中国服务业进一步自由化,中国的投资环境将进一步得到改善,例如,2004年中国将允许外国独资企业进入租赁业、仓储业和批发零售业,2005年允许进入广告业和联运业,2006年允许进入保险代理业,2007年允许进入货物运输业。中国已经开放了零售业市场,并吸引了几乎所有的大型零售企业和超市的投资,如欧尚、家乐福、Diary Farm、伊藤洋华堂、吉之岛、万客隆、麦德龙、普尔斯马特、7-11便利店和沃尔马。印度政府正在计划向FDI开放更多的领域,进一步放宽外资企业持股上限。为了确定吸引更多FDI流入的方式,印度计划委员会于2001年8月成立了FDI指导委员会,并且学习中国的模式,成立了经济特区。在促进贸易和吸引FDI方面,中国的经济特区比印度的出口加工区更加成功。海外关系网除了经济和政策因素外,另一个足以说明中国能吸引大量FDI的因素是:对于海外华人企业和个人来说中国是其投资目的地,特别是亚洲的华人。海外华人商业网络巨大,且能向中国大陆大量投资,而印度海外商业网和其向印度投资的规模都很小。这是为什么呢?海外华人数量众多,更具企业家精神,重视与中国国内亲属的关系,并且有兴趣和财力在中国投资,此外当其向中国投资时,他们往往受到贵宾的待遇。而海外印度人数量较少,且多为专业人士,而且与中国人不同,印度人不经常与国内亲属联络,也缺乏向印度投资的财力。中国和印度都是跨国公司转移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候选国,跨国公司是促进中国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因素。然而,在印度,跨国公司主要集中于服务业,特别是信息通信产业,几乎所有的美欧大型信息技术企业都在印度设有机构,而且多数位于班加罗尔,例如美国运通、英国航空公司、美国大型保险金融集团Conseco、戴尔计算机和GE Capital公司都把其后勤业务放到了印度。其他公司,如亚马逊和花旗银行,也向印度本国企业和驻印度的外国企业外包其服务业务。外国公司控制着印度的呼叫中心业务,其占印度此行业年营业额15亿美元的60%。作为投资首选地,中国境内的投资者的信心正在增强,财富500强企业中有80%都在中国进行了投资,37%的财富500强企业向印度外包其业务。尽管印度相关政策环境得到了改善,但跨国公司的投资兴趣依然冷淡,也有一些例外,如信息和通信产业。如果中国和印度能在其发展中协调FDI所发挥的作用,两国在吸引FDI流入方面前景十分乐观。巨大的市场规模与市场潜力,技术型的劳动力资源及低工资成本,都仍将是其吸引FDI流入的主要动力。中国将继续吸引大量的FDI流入,印度则是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如果印度的政策继续得到改善、政府承诺把吸引FDI作为其主要目标,在充满活力的国内企业的支持下,流入印度的FDI将开始增加。

拉马努金(1887-1920)是印度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天才之一,与中国的数学家华罗庚一样,也是自学成才,但与华罗庚又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华罗庚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学成才的,受到了正规的数学训练,而拉马努金则是纯粹的自学成才,纯粹的野生野长,在他成才前从没接受过正规的数学指导和训练,在才能方面,如果说华罗庚是一位数学天才,那么,拉马努金则是一位超级数学天才,其数学才华远高于华罗庚。华罗庚在小学阶段,数学成绩很差,勉强及格,只是到中学后,遇到了两位优秀的数学老师,在他们的精心指导下,华对数学产生了极大兴趣,从此数学成绩扶摇直上,后被清华大学破格录用,进入清华后,华在数学教授们的指导下继续自学数学,再后来,又被推荐到英国剑桥大学的著名数学教授哈代门下,在其指导下进一步钻研数学,最终成为一名了不起的数学家,可见,华罗庚虽然主要是自学成才的,但并没有脱离传统数学的正规,而拉马努金则不然,他在成才前从没接受过正规的数学指导和训练,正因如此,他开创了一条全新的数学道路,其成就也远高于华罗庚,只可惜,他只活了32岁,如果也能象牛顿那样活到80多岁,他也许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天才与贫困。1887年12月22日,拉马努金出生于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埃罗德县的一个没落的婆罗门家庭。父亲是一家布店的小职员,每月只有20卢比的工资,一家7口人就靠这点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 拉马努金的母亲出身于书香世家,很有教养,而且很有心机,从小就很注重对孩子的启蒙和培养,拉马努金出生后的7年内,先后出生的三个弟妹都早年夭折了,这又导致了父母对他的溺爱,把全部心血都用在了对他一个的关爱和培养上,所以,拉马努金从小他就喜欢思考问题,曾问老师在天空闪耀的星座的距离,以及地球赤道的长度。在12岁时开始对数学发生兴趣,曾问高班同学:“什么是数学的最高真理?”当时同学告诉他“毕达哥拉斯定理”(即中国人称“勾股定理”)可以作为代表,这引起了他对几何学的兴趣。差不多在这个时候,他对等差级数和等比级数的性质自己做了研究。他那时的同学后来回忆说:“我们,包括老师,很少可以理解他,并对他‘敬而远之’”。 他15岁时高中快毕业时,朋友借给他英国数学家卡尔(G. Carr)写的《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基本结果汇编》一书。该书收录了代数、微积分、三角学和解析几何的五千多个方程,但书中没有给出详细的证明。这正好符合拉马努金的胃口,给了他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他把每一个方程式当成一个研究题,尝试对其进行独特的证明,而且还对其中一些进行推广,这花去了他大约5年的时间,留下几百页的数学笔记。他证明了其中的一些方程,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他开辟了一条新的数学道路,并从中发现了很多新公式、新定理,培养出了一种超常的直觉思维能力,这是此书给他的最大益处,同时这本书也使他成了一个超级数学天才,彻底改变他的命运和人生道路。 拉马努金在贡伯戈纳姆读高中,毕业时各项成绩突出,被校长形容为“用满分也不足以说明他如此出色”。但进入当地著名的贡伯戈纳姆学院后,由于《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基本结果汇编》这本书使他着了魔,把全部精力投入数学研究,导致其他科目不及格;他不仅失去了奖学金,而且被学校开除。1905年,18岁的他为此离家出走3个月。一年后,拉马努金被马德拉斯的帕凯亚帕学院录取,但这个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还是难以逃脱被开除的命运,他的5门文科课程两次不及格。此后拉马努金开始做家教维持生计,同时从图书馆借来数学书,然后把自己的研究结论写在笔记本里。 拉马努金的现状让他的父母非常担忧,他的研究成果已远远超出了当地的水平,在印度没人能懂,他还没有大学毕业证,很难找工作,连生存都成问题,于是,聪明的母亲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给他找个媳妇,1909年为他安排了婚事,妻子是一个9岁的女孩,根据印度的习俗,这在当时的印度这是相当常见的。有了家而且是长子,必须帮助家里解决一些生活费用,他不得不极力地四处寻找工作,后来朋友艾亚尔(S. Aiyar)推荐他去找马德拉斯港务信托处官员拉奥(R. Rao)。拉奥是一个有钱的人,也是一个数学爱好者,他很赏识拉马努金的数学才能。他认为拉马努金只适合搞数学而不适合做其他工作,因此宁愿每个月给他一些钱,让他挂名不上班,在家专心从事数学研究。 拉马努金只好接受这些钱,又继续他的研究工作。每天傍晚时分才在马德拉斯的海边散步和朋友聊天作为休息。有一天一个老朋友遇到他,就对他说:“人们称赞你有数学的天才!”拉马努金听了笑道:“天才?你看看我的臂肘吧!”他的臂肘的皮肤显得又黑又厚。他解释他日夜在石板上计算,用破布来擦掉石板上的字太花时间了,他每几分钟就用肘直接擦石板的字。朋友问他既然要作这么多计算为什么不用纸来写。拉马努金说他连吃饭都成问题,哪里有钱去买纸来算题呢!原来拉马努金觉得依靠别人生活心里很是惭愧,已经有一个月不去拿钱了。1911年,拉马努金的第一篇论文“关于伯努利数的一些性质”发表在《印度数学会会刊》上,从此他开始了与数学界同行的正式交流。拉马努金在他的第二篇论文里发表了一系列共14条关于圆周率π的计算公式;神奇的是,其中一条公式每计算一项就可以得到8位的十进制精度。 拉马努金的成长道路决定了其必然与众不同,他对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严谨一无所知,在某种程度上他不知道什么叫证明,他惯以直觉(或者是跳步)导出公式,不喜作证明(事后往往证明他是对的)。他留下的那些没有证明的公式,引发了后来的大量研究。拉马努金是印度在过去一千年中所诞生的超级伟大的数学家。他的直觉的跳跃甚至令今天的数学家感到迷惑,在他死后70多年,他的论文和研究日记中埋藏的秘密依然在不断地被挖掘出来。他发现的定理被应用到他活着的时候很难想象到的领域。他有着很强的直觉洞察力(可称之为“数感”),虽未受过严格数学训练,却能独立发现了近3900个数学公式和命题。他经常宣称在梦中娜玛卡尔女神给其启示,早晨醒来就能写下不少数学公式和命题。他所预见的数学命题,日后有许多得到了证实。如比利时数学家德利涅(V. Deligne)于1973年证明了拉马努金1916年提出的一个猜想,并因此获得了1978年的菲尔兹奖。 除了在纯粹数学方面做出卓越的成就以外,拉马努金的理论还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他发现的好几个定理在包括粒子物理、统计力学、计算机科学、密码技术和空间技术等不同领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甚至晶体和塑料的研制也受到他创立的整数分拆理论的启发,而他在黎曼ζ函数方面的研究成果,现在已经与齿轮技术的进步挂上了钩,还被用于测温学及冶金高炉的优化。他生命中的最后一项成果——模仿θ函数有力地推动了用孤立波理论来研究癌细胞的恶化和扩散以及海啸的运动;最近有专家认为,这一函数很可能被用来解释宇宙黑洞的部分奥秘,而令人吃惊的是,当拉马努金首次提出这种函数的时候,人们还不知道黑洞是什么。 一位后来在马德拉斯认识他的人说:“在找工作和推销自己的那时期里,他总足很友善很合群,……总是很有趣,爱讲泰米尔语和英语的同音双关语,爱说笑话,有时讲很长的故事,讲起来就自己先笑个不停,头巾都会散开,他就一面讲一面系头巾’有时还没有讲到要紧关头,自己就笑得停不下来,只好从头再讲,“他是那么带劲,伤感的眼睛闪闪发光 … … 他 什 么 都 能 谈 , 不 喜欢 他 是 很 难的” 拉 马 努 金 并 不 是 跟 谁 都 很 随 便 的, 大多数时候他很腼腆,只在和几个亲密的朋友相处时才显得快活。他对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常常视而不见,他在贡伯戈纳姆的一位同班同学哈里•拉奥讲过一段常被人忆起的趣事:他到马德拉斯来看拉马努金,“他马上打开他的笔记本句我讲解那些古怪的数学定理和公式,全然没有顾及我对数学一窍不通。”他根本就想不到这一点,拉马努金一旦沉醉在数学电,他旁边的人就好像不存在似的,不可思议的是,他迷人的地方,正是他这种对于人际关系的全然尤知,他的这个短 处 , 从 另 个 角 度 来 看 则 是 他 的 天真、诚恳,所有认识他的人都看到了这•点。 拉马努金和华罗庚一样,都很幸运地遇到了自己的伯乐,由于印度当时的数学水平不高,国内几乎没有人能看懂拉马努金的研究成果,于是,拉马努金的一个朋友艾亚尔建议他把研究成果寄给英国数学家,最初的两个数学家都未回音。1913年1月16日,他再次鼓起勇气写信给第三个数学家——剑桥大学教授哈代(G. Hardy);信是这样开头的,“尊敬的先生,谨自我介绍如下:我是马德拉斯港务信托处的一个职员……我未能按常规念完大学的正规课程,但我在开辟自己的路……本地的数学家说我的结果是‘惊人的’……如果您认为这些内容是有价值的话,请您发表它们……”他还给哈代寄去了一大堆自己研究得出的数学公式和命题;由于没有证明的过程,有些连哈代也不大明白。哈代在咨询了另一个英国数学家、他的合作伙伴李特尔伍德(J. Littlewood)之后,认定拉马努金是一个难得的数学天才。拉马努金多少有些运气,哈代的慧眼识金,使得拉马努金能够在1914年进入剑桥大学。这则动人故事如今已成为数学史乃至科学史上的传奇故事之一,同时作为两个人学术生涯的转折点——拉马努金因哈代而崭露头角,哈代因拉马努金而增光溢彩。德国数学家克莱因曾经说过,"推进数学的,主要是那些有卓越直觉的人,而不是以严格的证明方法见长的人."无疑,拉马努金正是一位有着卓越的数学直觉的天才。拉马努金的亦师亦友哈代曾感慨道:“我们学习数学,拉马努金则发现并创造了数学。”他更喜欢公开声称的是,自己在数学上最大的成就是“发现了拉马努金”。他在自己设计的一种关于天生数学才能的非正式的评分表中,给自己评了25分,给另一个杰出的数学家李特尔伍德评了30分,给他同时代最伟大的数学家希尔伯特(D. Hilbert)评了80分,而给拉马努金评了100分。他甚至把拉马努金的天才比作至少与数学巨人欧拉(L. Euler)和雅可比(C. Jacobi)相当。 拉马努金与哈代之间的数学研究合作非常成功,被后人称作“天作之合”。哈代收到拉马努金来信的时候,正处于学术创造的高峰.更为重要的是,如同数学史家斯诺所评价的,哈代是"我所见到过的最远离忌妒情感的人","彻底摆脱了人生的种种卑鄙狭隘的个性".另一方面,牛津大学的一位经济学家曾经这样回忆哈代,"他对于卓越性的感觉是绝对敏锐的;稍有逊色的从来不屑一顾."哈代看了拉马努金的《笔记》,便确信他的数学天赋高于自己,决心把他邀请到剑桥来. 1913年,由于哈代在给拉马努金的回信中对其成就做了很高的评介,印度当地的数学学会和地方政府都很重视这件事,视拉马努金为当地的骄傲,于是大学和政府当局打破惯例破格录取拉马努金为马德拉斯大学的研究生(拉马努金当时只有高中学历),并给予其很高的奖学金,有了这笔奖学金,拉马努金及其家人从此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拉马努金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了,使他能够一心一意地研究数学,这时远在英国的哈代急于请拉马努金到剑桥大学深造,同时也好与他合作一起研究数学问题,但由于婆罗门教有严格的教规,不允许漂洋过海远去他乡,拉马努金虽然也想去英国,但一时不能成行,这需要说服他的父母和家人,正巧三一学院年轻的助教内维尔要到印度去,哈代便委托他去会见拉马努金.同时做一些说服工作,并带拉马努金回英国,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终于,1914年春,拉马努金告别家人,乘船到了英国,剑桥大学破格录用拉马努金为研究生(拉马努金只有高中学历),并提供优厚的奖学金使他衣食无忧。拉马努金和哈代二人可谓各有特长,优势互补,拉马努金擅长直觉发现,从中得出数学定律,但不擅于定律的证明,也没有受过正规的数学训练,哈代则正好相反,所以,二人合在一处,真是如虎添翼,从1914至1919年的五年间,取得了丰硕的合作研究成果,共同发表了多篇非常重要的数学论文,同时,在合代的提名和帮助下,拉马努金还先后取得了英国皇家学会和剑桥大学研究员的光荣资格。 拉马努金独立发现了近四千个公式,其中一些是欧拉、高斯等欧洲数学家前辈们发现过的,他只不过是又重新发现了一次(由于自学成才,又没有受过正统的数学训练,他以前没有见过这些公式),哈代感慨道:一个印度人孤独地对抗着欧洲积累百年的智慧。 不幸的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剑桥大学和整个英国的生存条件都严重恶化,物价飞涨,食品短缺,再加上工作繁忙、劳累过度,以及他的严格素食主义导致的营养不良和不适应英国的严寒气候等原因,拉马努金在战争后期患上了肺结核,战争结束后,他于1919年回到印度老家,并于1920年病逝,年仅32岁。 为了激励年轻人刻苦学习和奋发向上,马德拉斯大学于1950年建立了一个用拉马努金的名字来命名的高等数学研究所,并在研究所门前为他矗立一个大理石半身像;后来该所培养了不少优秀数学人才。印度人在纪念拉马努金时,把他和圣雄甘地(M. Gandhi)、诗人泰戈尔(R. Tagore)等人一道,称作“印度之子”。在1962年拉马努金诞辰75周年之际,印度发行了一套纪念他的邮票。1975年印度成立了“拉马努金学会”,1986年开始出版会刊。到1987年即拉马努金诞辰100周年之际,印度已拍摄了3部有关他生平的电影。1987年在拉马努金的故乡马德拉斯,当容纳他最后一年心血的遗著《失散的笔记本》出版时,印度前总理甘地(R. Gandhi)亲自赶去祝贺并参加了首发式。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于1997年创办了《拉马努金期刊》,专门发表“受到他影响的数学领域”的研究论文;该校还成立了一个国际性的拉马努金数学会。千禧年时,《时代》周刊选出了100位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其中就有拉马努金,并称赞他是一千年来印度最伟大的数学家。现在国际上有两项以拉马努金命名的数学大奖,专门颁发给“与他有相同研究方向”的杰出青年数学家;已获奖的华人数学家有洛杉矶加州大学教授陶哲轩、北京大学教授史宇光、北京清华大学访问学者张伟和斯坦福大学教师恽之玮。 为纪念拉马努金对数学的贡献,印度总理辛格(M. Singh)于2012年2月26日宣布其诞辰为“印度数学日”(每年12月22日)及2012年为“印度数学年”。在拉马努金诞辰125周年之际,印度举办了一系列纪念他的活动。美英等国的一些著名科学家在报上发表纪念文章,向拉马努金表示崇高的敬意。《美国数学会志》在2012年12月号和2013年1月号上连续刊发纪念拉马努金的系列文章,高度评价了他对数学作出的巨大贡献。有趣的是,谷歌网站为纪念拉马努金诞辰125周年专门绘了一张描述他少年学习情景的涂鸦。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拉马努金的传奇色彩,世界上有多种关于他的传记版本。其中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写作教授卡尼格尔(R. Kanigel)1991年所著的《知无涯者:拉马努金传》(2008年被中国数学家、武汉大学前校长齐民友等翻译成中文)最为成功,在美国成为畅销书,并曾获1992年“美国书评界传记奖”。美国数学科普大师加德纳(M. Gardner)对该书的评语是:“至今出版过的关于当代数学家的传记中,这是最好的、文献最丰富的作品之一……你一定会发现,对本世纪最杰出、谜一般的智者之一的光辉的研究会吸引住你。” 一,天才并非先天的,而是与后天的专一、勤奋和独特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在专一方面,拉马努金在高中阶段不太偏科,因此他的各门成绩都很优秀,但到了大学阶段后,却过于偏科,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数学上,以致于其它多门学科不及格,被大学开除,最终也没有哪到大学毕业证,可见,拉马努金并非在数学方面天生就比别人强,这就好比打井一样,天才只所以比别人打得深,是因为他们太专一了,常人只所以打不深,是因为他们不专一,经常换地方,这个地方还没打出水,就换另一个地方了。在勤奋方面,拉马努金从不做体育锻炼,也很少和朋友娱乐闲聊,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思考上,他的勤奋也是超常的。在独特成长环境方面,由于他出身于婆罗门教,是印度四个种性中最高一级的精神贵族,婆罗门注重知识、精神和教养,而不看重金钱和财富,如果一个婆罗门教徒精神富有,但身无分文、四处流浪,不会被人看不起,相反,这是高贵的标志,此外,拉马努金的母亲出身于书香世家,很有教养,且很聪明,很注重子女的早期教育,再加上后于拉马努金出生的三个子女都早年夭折了,这又使她把所有心血都倾注到拉马努金身上,所以,他从小就很聪明,很爱思考,在中小学阶段各门课程都很优秀,中国有句古话叫“逆境出人才”,拉马努金出身高贵,却又家庭贫穷,所以他能发奋学习,再加上遇到了卡尔那本奇书,在他15岁时这个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激发出他的极大的好奇心和智慧潜力,所以,他的成功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专一或偏科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一方面,只有专一才能更快地出类拔萃,另一方面,太专一了,往往会导致个人的知识不全和能力的欠缺,最终给个人造成不利的一些后果,比如,缺乏心理保健和身体健康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这样,在遇到人生挫折时,就会给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甚至是早年夭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天才早夭,拉马努金就是这样,他只活了32岁,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挪威天才数学家尼尔斯·阿贝尔,27岁,法国天才数学家埃瓦里斯特·伽罗瓦,21岁,俄国天才文学家普希金,38岁,荷兰天才画家梵高,37岁,奥地利人天才作曲家莫扎特,35岁。 三,历史上有很多天才由于没遇到伯乐而被埋没,比如上面的挪威天才数学家尼尔斯·阿贝尔、法国天才数学家埃瓦里斯特·伽罗瓦,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等,他们的研究成果在生前都没有被世人发现或认可,象华罗庚、拉马努金和爱因斯坦等天才如果没有遇到伯乐,他们的研究成果也许到现在还不为世人所知,由此我们完全可以推测,历史上被埋没的天才和其研究成果一定还有很多。 四,野生野长的天才有时候更容易开创出一条全新的道路。历史上的一些天才,如上述拉马努金、梵高、孟德尔以及微生物学之父列文虎克、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罗伊德等,正因为他们成才前没有受到过正规的专业训练,或被排除在主流学术圈之外,所以,他们往往更有机会开创出一种全新的道路,又如,中外历史上都曾出现过一些速算神童,上世纪中期,其数学计算机速度甚至超过了当时的计算机,只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的计算方法与常人完全不同,不过,其中的有些速算神童,在掌握了正常人的数学计算方法后,他们的速算才能反而消失了,变得和常人一样了。 五,天才是人群中的极少数,超级天才更是曲指可数,世界上的超级天才除了拉马努金外,还有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哥白尼以及中国的老子(李耳)等。天才都是后天的,不是天生的,超级天才同样也是后天的,而非先天的,成为超级天才的关键是要做到超级专注(专一),在一段时期内(比如数年内)高度地专注于一件事(一项研究),但要做到这一点实在太难了,因为人生中所面对的诱惑太多了,很容易被诱离要点,所谓“逆境出人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逆境中的诱惑远少于顺境,当然逆境不是成为天才的必要条件,比如哥白尼、达尔文、卡文迪许等天才都出身于顺境。超级天才们做到了超级专注,所以他们能成为超级天才。超级天才们大多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特征:在人际关系方面很幼雏,通俗地讲就是:有儿童相,虽有成人的年龄,但在人际关系方面却象儿童一样单纯和幼雏,这就是超级天才们最大的外在特征!只有做到超级专注的人,才会表现出这样的外在特征。 六,通过天才教育大规模培养超级天才完全是可行的,而且人造天才会比天然的天才更杰出,更有创造力。既然成为超级天才的最大障碍是诱惑太多,那么我们正好需要建立这样一所天才学校,它能够建立一道防火墙,使学生不接触各种诱惑信息,这样学生们就能做到高度专一了,专一于他们的学习和研究,这样十年内就可把学生培养成某一领域里的超级天才,反省心理学起源于对天才和人脑思维的研究,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和实践,目前已成功破解天才之谜,并找到了培养天才的有效方法,笔者相信,这件事一定能够成功! 拉马努金的传记电影:

2019化学最新研究成果论文

化学与环境保护摘要:从环境保护出发,介绍了环境污染的现状及防治方法,综述了绿色化学的定义、特点及研究内容。指出绿色化学是近年来国际上普遍提倡和开展的研究课题,绿色化学的发展能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将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关键词:环境污染,环境治理,绿色化学1 前言人类在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进程中,特别是20世纪,随着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石油、天然气生产的急剧增长,使化工污染越来越突出,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不可否认,化学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化学知识的应用为推动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化学及其制品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但另一方面,随着化学品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给人类本来绿色平和的生态环境带来了黑色的污水,黄色的烟尘,五颜六色的废渣和看不见的无色毒物。在大气方面,有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多诺拉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特别是伦敦烟雾事件,其致死人数最多,5天内4OOO多人死亡。原因就是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转化成硫酸雾,导致人们胸闷、咳嗽、呕吐,年老体弱者因而死亡。1956年,13本熊本县水俣湾被化工厂排放含汞废水污染,诱发水俣病,使一些人四肢麻木,精神失常,一会酣睡,一会兴奋异常 惨痛而死。环境污染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给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如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和思考的问题。2 环境污染与治理2.1 水污染及治理水是一切细胞和生命组织的重要成分,是构成自然界一切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由于人类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在使用水的同时,也往往使某些有害物质进人水体,引起天然水体发生物理和化学上的变化,造成水污染。水污染按污染物质的类型可分为:病原体污染、需氧物质污染、植物营养物质污染、石油污染、热污染、有毒化学物质污染、无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在水污染防治技术上,我国科技工作者通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历时五年的“甲基汞污染综合防治与对策研究”,取得可喜成果;“长江中下游浅水湖生态渔业研究”通过专家鉴定;无磷洗衣粉的研制生产等,为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2 大气污染及治理排放到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飘尘、氮氧化物、碳氢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大气污染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生活污染源,包括饮食或取暖时燃料向大气排放有害气体和烟雾;二是工业污染源,包括火力发电、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各种化学工业给大气造成的污染;三是交通污染源,包括汽车、飞机、火车、船舶等交通工具的煤烟、尾气排放。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大气层的主要变化及环境问题可以归结为三方面:一是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导致气候变化;二是大气臭氧层破坏;三是酸雨和污染物的越界输送。为了保护全球大气环境,改善本国的环境质量,一些国家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制定了新的计划。比如,英国政府宣布实施为期l0年的“全国空气质量战略”计划,以使英国的空气变得清新;我国已加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修正后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从调整能源政策人手,改善能源生产结构,增大一次能源中水电、核电及太阳能比例。3 环境污染的预防虽然当今的化学污染防治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发展了新的灵敏分析监测手段,测定环境中的污染物;从化学品中鉴定出有毒化合物的类型;发明了化学方法处理废弃物;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等等,并对一些全球性的化学污染,如原油泄漏,燃煤烟尘,酸雨,汽车尾气,温室效应,有机氯农药,环境致癌物等的研究、控制、治理,已取得了肯定的进展。然而多年来解决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有毒有害物质的大量排放问题,基本上是以治理为主,这些办法的效果是有限的,所需费用昂贵且日益增长。因此,我们需要大力研究与开发绿色化学,这样可以减少末端治理,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3.1 绿色化学的定义及重要性“绿色化学”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绿色化学”又称为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和清洁化学。绿色化学是指以绿色意识为指导,研究和设计环境负作用没有或尽可能小的,并在技术上,经济上可行的化学品与化学过程。其核心是利用化学知识和技术预防污染,从源头消除污染,避免或减少废物的产生。绿色化学的目标是研究与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无害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在各环节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的反应途径的工艺。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在始端就采用实现污染预防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由于它在通过化学转化获取新物质的过程中就已充分利用了每个原料的原子,具有“原子经济性”,因此它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又实现了防止污染。传统化学虽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许多场合却不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又大量排放废物造成严重污染。以1993年为例,美国仅按365种有害物质排放估算,化学工业的排放量为136万吨,1992年美国化学工业用于环境的费用为l150亿美元,清理已污染地区花费7000亿美元,所以从环保、经济和社会的要求来看,化学工业已不能再使用和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了,需大力研究与开发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污染的绿色技术.而不仅是对废水、废气、废渣等局部性终端治理技术的开发。绿色化学包括节约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在生产过程排放废物之前减降废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绿色化学旨在减少从原材料的提炼到产品的最终处置全过程的不利影响。绿色化学不仅对传统的化学工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而且还将推进绿色能源工业、绿色农业的建立和发展。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那你知道化学科技论文怎么写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化学科技论文怎么写的方法,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1、科技论文的选题

科技论文的选题一方面要选择本学科觅待解决的课题,另一方面要选择本学科处于前沿位置的课题。选题有大有小,有难有易。太大了,由于学力不足,无法深人;太小了轻而易举。写作时要确定科技论文的具体题目和论证角度,应该量力而行,实事求是。

2、选题确定后,就要确定题目

题目要求准确恰当、简明扼要、醒目规范、便于检索。

常见的繁琐题名如:"关于饮用水中所含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方法的研究"。在这类题目中,像"关于"、"研究"等词汇如若舍之,并不影响表达。凡是论文,总包含有研究及关于什么方面的研究,所以上述题目便可精炼为:"饮用水化学成分的快速分析法"。这样一改,读起来觉得干净利落、简短明了。

若简短题名不足以显示论文内容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说明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

3、 科技论文的准备

确定科技论文的题目和论证角度后,就要做搜集材料的工作,尽可能了解前人对于这个问题已经发表过的意见以及取得的成果。汲取前人已有的经验,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新问题。在搜集有关材料的过程中,应该时刻以自己论题为中心去思考这些材料,区别其正确、错误,找出其论证不足与需要增补、发挥之处,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论文的观点。搜集材料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思考钻研、形成论点的过程。

制定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每一个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为全局所需要,是否丝丝 入扣,相互配合,都能为主题服务。

4、 科技论文的撰写

科技论文提纲确定了,就要撰写初稿。原则上要简明扼要,指出问题,说明问题,分析问题。提纲只是预拟一个轮廓,不可能对每一细部都考虑周密完善。在写作时,顺着写作思路而作,对于论点、例证和论证步骤等等细部,很可能发现原来提纲中某些设想计划是不恰当的,就应该加以修改和调整;临时发现某些论点、例证和论证理由不确切,还应该重新查书、思考、斟酌和推敲,给予增补,使之完善。

初稿写成以后,应再三修改,审查是否符合要求。

一篇好的科技论文不光主题突出,论点鲜明,还应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安排好结构,一般应遵循以下5个原则:

一是围绕主题,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根据需要,加以适当安排,使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

二是疏通思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就是说,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内部联系,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三是结构要完整而统一,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客观事物的发展必然经过开始、中间、结尾3个阶段,同样每篇文章也必然经过3个阶段。

四是要层次分明,有条不紊。文章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层次。层次就是文章中材料的次序。写文章时把所选材料分成若干部分,按照主题思想的需要,适当安排,分出轻重缓急,依次表达,前后连贯,充分而鲜明地把主题思想表达出来。

五是要适合文章体裁。体裁不同,结构也不会完全相同。各种文体都有自己的结构特点。一般说来论说文是以事物的内部逻辑关系来安排结构层次,因此论说文以说理论证为主,同记叙文以“事”为主不同。

5、 科技论文撰写的格式

6、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主要内容包括:

1)该项研究工作的内容、目的及其重要性。

2)所使用的实验方法。

3)总结研究成果,突出作者的新见解。

4)研究结论及其意义。

7、关键词:包括叙词和自由词。

1) 叙词--指收入《汉语主题词表》、《mesh》等词表中可用于标引文献主题概念的即经过规范化的词或词组。

2) 自由词--反映该论文主题中新技术、新学科尚未被主题词表收录的新产生的名词术语或在叙词表中找不到的词。

8、引言的主要内容

1)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主要目的、范围,即为什么写这篇论文和要解决什么问题。

2)前人在本课题相关领域内所做的工作和尚存的知识空白,即作简要的历史回顾和现在国内外情况的横向比较。

3)研究的理论基础、技术路线、实验方法和手段,以及选择特定研究方法的理由。

4)预期研究结果及其意义。

引言的写作要求

(l)引言应言简意赅,内容不得繁琐,文字不可冗长,应能对读者产生吸引力。学术论文的引言根据论文篇幅的大小和内容的多少而定,一般为200~600字,短则可不足100字,长则可达1000字左右。

(2)比较短的论文可不单列“引言”一节,在论文正文前只写一小段文字即可起到引言的效用。

(3)引言不可与摘要雷同,不要写成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

(4)学位论文为了需要反映出作者确已掌握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开阔的科研视野,对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论证,因此,有关于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则可将引言单独写成一章,用足够的文字详细加以叙述。

(5)引言的目的应是向读者提供足够的背景知识,不要给读者悬念。作者在引言里不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或自己的能力过于表示谦意,但也不能自吹自擂,抬高自己,贬低别人。

9、正文

科技论文是用论据经过论证证明论点而表述科研成果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以下部分或内容:调查对象、基本原理、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实验和观测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经过加工整理的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正文可分作几个段落来写,每个段落需列什么样的标题,没有固定的格式,但大体上可以有以下几个部分(以试验研究报告类论文为例)。

1)理论分析。包括论证的理论依据,对所作的假设及其合理性的阐述,对分析方法的说明。其要点是,假说、前提条件、分析的对象、适用的理论、分析的方法、计算的过程等。写作时应注意区别哪些是已知的(前人已有的),哪些是作者首次提出来的,哪些是经过作者改进的,须交待清楚。

2)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的表达主要始对材料的来源、性质和数量,以及材料的选取和处理等事项的阐述。方法的表达主要指对实验的仪器、设备,以及实验条件和测试方法等事项的阐述。写作要点是:实验对象,实验材料的名称、来源、性质、数量、选取方法和处理方法,实验自的,使用的仪器、设备(包括型号、名称、量测范围和精度等),实验及测定的方法和过程,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等。材料和方法的阐述必须具体,真实。如果是采用前人的,只需注明出处;如果是改进前人的,则要交待改进之处;如果是自己提出的,则应详细说明,必要时可用示意图、方框图或照片图等配合表述。由于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必须接受检验,介绍清楚这些内容,目的在于使别人能够重复操作。

3)实验结果及其分析。这是论文的价值所在,是论文的关键部分。它包括给出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写作要点是:以绘图和(或)列表(必要时)等手段整理实验结果,通过数理统计和误差分析说明结果的可靠性、再现性和普遍性,进行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说明结果的适用对象和范围,分析不符合预见的现象和数据,检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等。给出实验结果时应尽量避免把所有数据和盘托出,而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并采用合适的表达形式如插图或表格等。在整理数据时,不能只选取符合自己预料的,而随意舍去与自己料想不符或相反的数据。有些结果异常,尽管无法解释,也不要轻易舍去,可以加以说明;只有找到确凿证据足以说明它们确属错误之后才能剔除。结果分析时,必须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出发,以理论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认真、仔细地推敲结果,既要肯定结果的可信度和再现性,又要进行误差分析,并与理论结果做比较(相反,如果论题产生的是理论结果,则应由试验结果来验证),说明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要切中要害,不能空泛议论。要压缩或删除那些众所周知的一般性道理的叙述,省略那些不必要的中间步骤或推导过程,突出精华部分。此外,对实验过程中发现的实验设计、实验方案或执行方法方面的某些不足或错误,也应说明,以供读者借鉴。

4)结果的讨论。对结果进行讨论,目的在于阐述结果的意义,说明与前人所得结果不同的原因,根据研究结果继续阐发作者自己的见解。写作要点是:解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说明成果的意义,指出自己的成果与前人研究成果或观点的异同,讨论尚未定论之处和相反的结果,提出研究的方向和问题。最主要的是突出新发现、新发明,说明研究结果的必然性或偶然性。论文正文的写作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具体要求有如下几点:

(1)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2)事实准确,数据准确,计算准确,语言准确;

(3)内容丰富,文字简练,避免重复、繁琐;

(4)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表达形式与内容相适应;

(5)不泄密,对需保密的资料应作技术处理。

正文写作时主要注意下述2点:

(l)抓住基本观点。正文部分乃至整篇论文总是以作者的基本观点为轴线,要用材料(事实或数据)说明观点,形成材料与观点的统一。观点不是作者头脑里固有的或主观臆造的,正确的观点来自客观实际,来自对反映客观事物特征的材料的归纳、概括和总结。在基本观点上,对新发现的问题要详尽分析和阐述,若不能深入,也要严密论证,否则得不出正确的、有价值的结论,说服不了读者,更不会为读者所接受;而对一般性的问题只需作简明扼要的叙述,对与基本观点不相干的问题则完全不要费笔墨,哪怕只有一句一字。

(2)注重准确性,即科学性。对科学技术论文特别强调科学性,要贯串在论文的始终,正文部分对科学性的要求则更加突出。写作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绝不能弄虚作假,也不能粗心大意。数据的采集、记录、整理、表达等都不应出现技术性错误。叙述事实,介绍情况,分析、论证和讨论问题时,遣词造句要准确,力求避免含混不清,模棱两可,词不达意。给出的式子、数据、图表,以及文字、符号等都要准确无误,不能出现任何细小的疏漏。

10、结论

科技论文一般在正文后面要有结论。结论是实验、观测结果和理论分析的逻辑发展,是将实验、观测得到的数据、结果,经过判断、推理、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整篇论文的总论点。读者阅读论文的习惯一般是首先看题名,其次是看摘要,再次看结论,读完结论后才考虑这篇论文是否有阅读价值,决定是否看全文。结论既是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重要内容,又是文献工作者作摘要的重要依据,因此,写好论文的结论很重要。结论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了哪些补充、修改和证实,有什么创新;本文研究的领域内还有哪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关键。

对结论部分写作的要求是:

1)应做到准确、完整、明确、精练。结论要有事实、有根据,用语斩钉截铁,数据准确可靠,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2)在判断、推理时不能离开实验、观测结果,不作无根据或不合逻辑的推理和结论。

3)结论不是实验、观测结果的再现,也不是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

4)对成果的评价应公允,恰如其分,不可自鸣得意。证据不足时不要轻率否定或批评别人的结论,更不能借故贬低别人。

5)写作结论应十分慎重,如果研究虽然有创新但不足以得出结论的话,宁肯不写也不妄下结论,可以根据实验、观测结果进行一些讨论。

11、参考文献

在科技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未(致谢段之后)列出参考文献表。这项工作叫做参考文献著录。

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与作用

对于一篇完整的论文,参考文献著录是不可缺少的。归纳起来,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2)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论文报道的研究成果虽然是论文作者自己的,但在阐述和论证过程中免不了要引用前人的成果,包括观点、方法、数据和其他资料,若对引用部分加以标注,则他人的成果将表示得十分清楚。这不仅表明了论文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而且也免除了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嫌疑。

3)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读者通过著录的参考文献,可方便地检索和查找有关图书资料,以对该论文中的引文有更详尽的了解。

4)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

5)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献计量学研究。

参考文献著录的原则:

1) 只著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

2) 一般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

3) 采用标准化的著录格式。

12、科技论文写作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初写科技论文的人来说,论文题目不宜太大,篇幅不宜太长,涉及问题的面不宜过宽,论述的问题也不求过深。应尽可能在前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一点新的看法。

在第二步时,论文的题目可大一点、深一点。论文题目可以是着重谈某一点,如某个重要问题的某一个重要侧面或某一当前疑难的焦点,解决了这一点,有推动全局的重要意义。

在第三步时,对某专业的基本问题和重要疑难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对这个专业的学术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

第四步时,对某一学科有关的领域有深邃广博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对某学科提供创造性见解,对此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或对此学科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突破。

注意不必要去追求写全面论述性的大问题,所写的主题,可以很小,却又是重要的。其实选题很多,选自己熟悉和所从事的工作,并对今后工作有益的选题,既能总结工作的得失又能促进工作。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四年级科技论文范文

计算机最新研究成果论文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这其中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最为明显。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计算机发展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计算机发展的论文 范文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应用在我国逐步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也在逐年提高,多样的计算机及应用技术提高了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在人民生活及工作中成了不可或缺的部分,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体现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文章 从多个方面阐述了计算机应用及技术的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1概述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逐渐在人民日常工作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减少了人力劳动,降低工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信息、政府、企业、通信行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进步与提高体现了我国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计算机应用技术也融合了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功能,方便了人民生活,提高的信息传递及处理效率。计算机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其可促进社会信息化,加强人们的联系。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计算机,计算机进行复杂数据及信息处理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同时可进行电子信息共享。未普及计算机时,人们多使用书信联系,限制较多,而计算机的信息传播可跨越时空限制,满足人们信息的即时化、快速化发展趋势。随着科技发展,计算机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可以进行网络会议,不受空间、距离因素制约。同时,计算机还可用于远程教学,使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多样化。本文综述了计算机及其应用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2计算机及应用技术的现状

2.1计算机应用的现状

2.1.1应用水平低现阶段,虽然我国人民计算机普及程度高,但应用水平普遍较低,仍需较长时间达到西方国家水平,并没有在企业及家庭生活中全面普及计算机技术。2.1.2研发资金少目前,我国在计算机软件的研发方面投入较少,现阶段我国多数借鉴国外资源,自身研发水平较低,信息化水平受到限制,因此应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我国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2.2计算机应用技术现状

2.2.1数据处理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主要功能为数据及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技术主要依靠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进行数据转化、传输及存储。目前,医学领域的虚拟技术也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1],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创造治疗环境,在合适的时间及环境进行心理治疗,有利于锻炼医疗工作者的能力,提高教学及实践 经验 ,有效降低医疗风险。

2.2.2通信技术

计算机通信技术主要通过文字、视频、音频及 网络技术 结合实现,目前主要分为有限通信及无线通信。计算机通信技术安装简单,与传统通信方式比较,计算机通信技术具有多样、便捷、交互性和同步性好的特点。计算机通信技术促进了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增进了不同领域及地区的信息交流,在我国信息化的建设进程中起到浓墨重彩的一笔。

2.2.3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又称计算机智能技术,在军事、航空、航天、医疗、生活服务、卫星定位、商业等领域均有重要的应用,计算机智能技术主要由计算机辅助系统、智能信息系统、多媒体智能监控系统、智能识别系统等组成。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水平,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改变了生活方式,促进现代信息化建设,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3计算机应用及技术的发展趋势

3.1计算机发展趋势

3.1.1光计算机

在计算机的未来发展中,光计算机逐步占据主要地位,其主要优点为:(1)在数据传输和处理过程中,信息量较大,而光器件运行中,可通过光频,使得两束光交涉必须保持相同频率。(2)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光计算机可迅速计算信息数据,光介质运行传输无寄生电阻及接地电位差[2],保证光计算机的信息传输过程中的有效性、真实性。(3)光计算机传输信息过程中,耗能较少,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3.1.2量子计算机

与现今计算机相比,量子计算机可平行运算处理相应信息数据,若某人在某栋办公大楼丢失重要文件,普通计算机需要依次进行各个办公室的搜索,而量子计算机可根据文件特征,复制多个与文件相似的文件,若某一文件副本找到原件,其他相似文件则自动消失[3]。互联网中存在大量的网址数据库,使用量子计算机可提高搜索效率,保证搜索准确。量子计算机在搜索电台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加快了互联网发展进程。量子计算机的应用可提高计算机处理数据效率。

3.1.3化学计算机

化学计算机主要使用微观碳分子为信息载体,从而进行信息传输和储存。在化学计算机的运行过程中,微观碳分子体积较小,因此数据的传输和运算速度较普通计算机快。在目前的研究中,西方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化学计算机及软件进行研究开发。化学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取代了硅电子部件的碳基制品[4]。现阶段,化学计算机研究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已取得了部分成效,但是问题也较多,需要各个国家的研发人员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3.1.4微型化计算机

目前,世界范围内已实现家用电气的计算机微型化。在工业控制的过程中,系统运行的核心部件即微型部件,也逐渐实现了智能化。微电子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进步,微型计算机的研究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如平板电脑及 笔记本 型计算机的应用的普及。

3.1.5巨型化计算机

计算机的巨型化是指:研究开发运行速度快、运算能力强、信息存储容量大、精确度准确度高的计算机。现阶段,我国研究巨型计算机过程中已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与西方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应不断的进行深入研究开发以追上发达国家的脚步。

3.2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趋势

3.2.1网络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应用技术与网络的联系也逐渐越来越紧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及普及,在传统通信技术的基础上,网络化的计算机应用得到了不断发展。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领域逐步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通信一体化进程。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应用普及,使信息技术逐步为大众接受,使信息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互联网也进入了大众的生活中,互联网的普及也为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近年来兴起的蓝牙技术通过与计算机通信技术结合,使计算机通信技术实现了多样化、通信无线化及小型化的发展。无线设备网络通信终端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网络系统,组成区域化 无线网络 [5],促进网络通信技术的进步及网络通信软件的更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网络化,使通信距离不再受限制,人们可以进行数据的高速传输及资源的远距离共享,使用者可任意查找使用全球范围内最新最快的网络资源,开拓了人们的信息获取途径,改变了生活方式。

3.2.2集成化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逐渐集成化方向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也日益多元化。传统的计算机主要进行数据计算、处理及存储,将来,计算机的主要发展方向为信息传输。为了减少体积,提高便利度,计算机技术的集成化发展成为趋势。目前全世界范围内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点为如何实现多功能多样化。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应注重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同步的相辅相成结合发展,促进集成化发展。

3.2.3智能化嵌入式发展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已具有了丰富的功能。准确的信息储存、智能化信息处理也在逐步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逐步嵌入电气设备,以实现电气设备智能化控制。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软件与硬件系统水平的提高,计算机应用性能得到了大大优化。在实际生活中,嵌入式计算机应用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如:电视机机顶盒、数字电视、网络冰箱等。

4结语

在当前时代下,计算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由于经济及技术水平等因素,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计算机及应用技术水平仍然较低。因此,我国应加大计算机科研资金投入,努力提高计算机及应用技术水平,争取赶超发达国家,促进信息全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波.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及发展趋势探析[J].软件,2013(6):70-71.

[2]范伟.浅论新时期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3):80.

[3]杨净.关于计算机发展的思考[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24):136-137.

[4]2014年中国高性能计算机发展现状分析与展望[J].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2015(1):89-96.

[5]温爱华,张泰,刘菊芳,等等.基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J].煤炭技术,2012(5):247-248.

关于计算机发展的论文范文二: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探析

【摘要】

当前信息处理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社会活动,计算机技术对信息处理至关重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决定着信息处理工作的效率。本文对计算机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深入探讨了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

20世纪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世纪,在这一时期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形成了高技术领域和高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航天航空、生物技术等。在以上成就之中,以电子信息技术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最大。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揭开了信息经济时代的序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人类的发展与电子信息技术已经密不可分。当前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并在信息技术在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以说信息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促进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

1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当今计算机科学发展趋势可以用高、广、快三个词进行概括,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向“高”度发展

计算机性发展趋势的“高”主要包括两个内容:①指性能越来越高,主频频率不断提高是其主要表现。20世纪90年代,集成电路集成度已超过100万门,集成电路开始进入特大规模集成电路时期。随着RISC技术的成熟和普遍应用,CPU性能剧烈增长。有关统计数据显示,80年代CPU性能年增长率仅35%,而到90年代CPU性能年增长率达到60%。特别是近年来,CPU的发展更为迅速,如AMD发布的FX9590八核处理器,主频已经达到5GHz。②指计算机整体性能不断提高。计算机的数值计算、信息处理、实时控制、辅助设计、智能模拟等能力不断提高是其主要表现。以我国研制的神威蓝光超级计算机为例,其拥有14.3万核CPU,存储容量高达200万GB,最高带宽达到69.6TB/s,每秒峰值运算达1.07千万亿次。

1.2向“广”度发展

计算机向“广”度发展主要表现在计算机向各个领域渗透上。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作为新技术的典型代表,其发展可以说是一日千里,当前,计算机与手机的结合,使其应用范围更为广阔,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有观点认为,未来计算机的价格可能会向纸张一样偏移,并且将会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普通品。

1.3向“深”度发展

计算机向“深”度发展主要表现在信息的智能化发展上。互联网上的信息浩瀚,如何在这些浩瀚的信息中寻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计算机未来的发展即是要将互联网浩瀚的信息进行分类,优化人机界面,最有效的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目前,与人类 思维方式 相比,计算机“思维”的方式还较为低下。人类同计算机打交道主要通过语言、手势等方式,对于一般人而言,计算机应用难度仍然不小。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普通百姓对计算机的应用需求进一步扩大,这对计算机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正进一步向智能化的道路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兴起的计算机世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说是计算机向“深”度发展的典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智能化亦将飞速发展。

2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是一项综合性技术,对于管理和处理信息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各国都注意到信息技术的巨大优势,致力本国信息化建设。

2.1高速、大容量

在信息技术中,微电子技术与软件技术是其核心。当前集成电路的发展突飞猛进,不论是集成度、运算能力还是性能价格都在呈几何级数增长,有研究显示,集成电路的发展每年翻一倍,这带动了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每个芯片上的元件都达到了上亿的数量,构成了系统级芯片(SOC),整机与元器件之间的界限正在不断模糊,这使信息设备的功能大大提高,整机的质量不断变轻,体积越来越小,功耗越来越低。软件技术也正在以计算机为中心向网络为中心转变,特别是当前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的联系更为密切,芯片正在变为“固化”的软件,软件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软件可以实现的功能也越来越多,“硬件软化”的趋势愈发显著,典型的如“软件无线电”、“软交换”等。另外,嵌入在硬件中的 操作系统 和开发工具软件也使软件逐渐突破了传统的计算机领域,加速了工业产品和民用产品的智能化,软件技术在推进信息化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2.2综合化

当前网络技术发展另一个趋势就是三网融合与宽带化。三网分别是计算机网、电话网、有线电视网,融合是指在数字化的基础上三网的技术走向和业务内容一致化,即电话网、有线电视网都应向互联网靠拢,三网融合不能简单的理解为计算机网、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合为一体。在三网融合中,IP协议和分组交换技术是基本特征。三网融合要求要重视业务变革,即由单向传输发展转变为以多媒体数据业务为主的交互式发展。三网融合势必会打破原有行业界限,促进产业重组和政策调整。

2.3个人化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平板电脑、手机以及 其它 智能设备数量的不断增长,互联网上数据流量,尤其是多媒体信息的增加,对网络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大带宽势在必行。在广域网和城域网方面,全光网络技术兴起并迅速发展,典型的如以密集型光波复用(DWDM)技术,已经深入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人预测,到2016年,平均固定宽带速度至少会比目前宽带速度提升四倍,而且美妙通过互联网传输的视频将达到100万min以上。并且建立在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之上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正在推动着信息个人化的发展。互联网的应用开发也是一个趋势。一方面家用电气和个人信息设备如电视机、手机等都在向网络终端设备方向发展,网络终端设备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以往以计算机上网为主的局面被打破,进一步满足了个人的需求。另一方面,电子商务、远程 教育 、网上娱乐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日益成熟,对使用者的要求不断降低,特别是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完善了以互联网为主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使信息技术日益深入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亦催生了新的网络经济。

3结语

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技术,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换代,在未来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将会进一步普及,人类亦将全面进入信息时代,未来全球最具活力的产业亦非信息产业莫属。

参考文献

[1]胡文海.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探究[J].煤炭技术,2013,06:220~221.

[2]薛军峰.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1:157.

[3]王剑波.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探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3:197.

[4]杨雄.概述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其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9:185.

[5]潘翔伟,张晓红.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探析和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12:107.

[6]喻涛.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及应用[J].通讯世界,2015,05:28.

大数据下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研究论文

摘要: 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想想10年前的计算机技术和现如今的计算机技术,真的是天壤之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大数据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各种“云”层出不断,对大数据的背景下,计算机信息处理的技术提出更高的竞争和要求。本文首先介绍大数据的概念,阐述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各种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并对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对大数据未来的发展的机会做出分析。

关键词: 大数据;计算机信息;技术研究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大数据的应用愈来愈广,随之产生的数据系统总量大,十分庞大,这就对大数据时代下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大数据处理的井然有序,有条不紊,值得每一位考研人员进行探讨。

一、大数据的概念

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另一种叫法称之为巨型资料,是一个十分复杂密集的数据集,这样的数据集在一定的时间内,依靠于传统普通的数据加工软件无法最终实现管理、抓取及处理的功能,需要进行创新,用新的处理模式才能够实现。大数据具有虚拟化、按需服务、低成本等等特点。在每一个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大数据中的计算技术资源服务可以帮助每一个大数据用户完成想要的资源信息,用户只需进行付费就可以直接使用,根本不需要到处搜寻资料,跑来派去的打听。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方式,为用户提供一种超大规模的网络资源共享。同时,面对海量的大数据库资源,如何对大数据资源进行处理,得到用户们想要的信息资源,需要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的进行挖掘。

二、大数据下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总体的来说,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总共可以分成以下3个方面:信息的获取及加工技术、信息的存储技术和信息安全方面的技术。下面就针对这三种技术,进行研究分析。1)信息的获取及加工技术。信息的获取及加工技术是实现信息化的第一步,是最基础的工作内容,只有完成了信息数据的搜集工作,才能进行下面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处理。因此,如若进行信息的采集工作,需要首先明确信息的目标源,对信息数据进行监控,时刻把握信息的流向及动态,然后将采集的信息数据输入至计算机数据库中,实现了信息的获取采集工作。接下来是第二步,信息的加工及处理工作,所有的加工和处理技术的核心在于用户的指引,完全由用户导向,设定信息的筛选范围,确定信息的丰富度等等。最后是依照于用户的要求,将信息资源传输到用户手中。这样就实现了整个信息从采集到处理,再从处理到传送工作的整个流程。2)信息的存储技术。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对于整个计算机信息的处理,信息技术的存储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可以将处理加工的数据得以保存,更方便用户对于数据的调取和应用。而且,现如今的信息数据总量大、更新速度快,合理的运用存储方面的技术,可以快速的实现信息的存储工作,提高工效效率,将复杂变简单。在目前的时代下,应用最广泛的是分布式数据存储技术,应用十分方便,能够实现快速大量的数据存储。3)信息安全方面的技术。大数据在方便用户使用和享受的同时,信息数据资源的安全性也是不容忽略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数据资源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逐渐受到关注,如何实现数据库的安全是个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首先最主要的是建立计算机安全体系,充分引进更多的人才。其次需要加强安全技术的研发速度,由于大数据发展及更新速度快,需要快速的更新原有的安全体系,尽快的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更新速度。除此之外,加强对信息的监测是十分必要的,避免不法之人进行数据的盗取,在信息数据庞大的体量下,依然能够提供稳定有效的安全体系。

三、大数据下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

1)云技术的发展是必然趋势。云计算网络技术是越来越得到大的发展,一方面由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数据处理技术有限,云技术可以完全的将弊端破除,同时,它能够利用最新的数据资源和处理技术,不依赖于计算机硬件系统。因此,随着庞大的数据越来越复杂,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未来将计算机信息处理必将朝着云计算发展。2)计算机网络不再受限于计算机硬件。未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会不再受制于计算机硬件的限制,网络的传输技术更加趋向于开放化,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硬件将会分隔开,重新定义新的网络架构。3)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相互融合。传统的计算机技术需要运用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才能够实现信息的处理、加工及存储工作,未来新的.计算技术将脱离于计算机硬件配备,可以仅仅用计算机网络就可以实现数据的加工和处理。同时,二者也将会相互融合、相互发展真正的满足由于大数据时代的更新所带来的困扰,这是未来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又一个方向。

四、大数据下的计算机信息技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机遇和挑战并存,首先,病毒及网站的恶意攻击是少不了的,这些问题是站在计算机信息技术面前的巨大挑战,同时,近些年,网络不断,社会关注度逐渐提高,网络的安全问题也是不同忽视,再者,信息之间的传送速度也有限,需要对传送技术进行创新,以适应更高的用户需求。最后,随着大数据库的不断丰富,越来越庞大的数据资源进行加工和处理,对数据的存储又有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不断庞大的数据信息量,实现更加便捷的、满足用户需求的调取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机遇。首先,大数据对信息安全的要求越来越大,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信息安全的发展,其次,大数据在应用方面,对企业及用户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同时也丰富了产业资源,未来用户及企业面前的竞争可能会转化为大数据信息资源的竞争。最后,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构造了以信息安全、云计算和物联网为主要核心的新形势。

五、结论

通过一番研究,目前在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信息技术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弊端,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发展,相信未来的云计算会越来越先进,越来越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及工作当中,计算机信息技术面临的巨大的挑战和机遇,面对挑战,抓住机遇,相信未来我国的计算机技术会越来越好,必将超过世界领先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秀苏.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上的应用[J].科技经济市场,2010(03).

[2]张连杰.企业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6).

[3]陈静.浅谈计算机处理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2(11).

[4]赵春雷,乔治纳汉."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J].世界科学,2012.

[5]庄晏冬.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

[6]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著.马慧,译.爆发:大数据时代预见未来的新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计划(16A520008)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