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类论文

发布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类论文

摘要 :地方文化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指导学生联系地方文化的实际确定综合美术实践活动,在文化实践活动中研究和利用地方美术文化资源,通过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绘画、剪纸、工艺等研究地方美术文化,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和美术欣赏能力。

关键词 :地方美术;主题;实践活动

地方美术文化是指特定区域内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体现特定区域内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的,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美术传统文化,如打上了地方“烙印”的建筑、服饰、环境、绘画、剪纸、工艺等。小学的地方文化资源主要包括当地的美术教育资源等。

一、小学地方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地方美术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学习地方美术资源为内容的探究性活动。地方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利用地方美术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组织策划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主要包括以地方美术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以学校所对应的地方美术文化为背景,整合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符合美术课程相应要求的资源(包括各种知识、技能、经验、智慧、感受等因素),指导学生开展建筑、服饰、环境、绘画、剪纸、工艺等主题项目的美术综合实践研究活动。以地方特色美术渗入美术教育,关注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加强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和认识,自觉而大胆地运用美术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情感,学会学习,完善人格,培养想象创新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重视学生个性化教育和综合性学习,已成为当代建构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基本趋势。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从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活动组织者、学习指导者、解决问题帮助者和发展促进者的角色转变。

二、小学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的案例

美术学习中的个案研究,就是以当地和学校的美术学习资源利用为出发点的个别的学习资源的研究。个案在“生本”教学思想的引领下,构建了许多新型教学模式,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东海实验小学提出的以“版画”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无锡惠山的以“泥塑”为主题的探究课程等,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课程的创新改革,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模式作了很好的探索与总结,对我们的教学启发很大。第一,灌南县长江路小学开展的个案研究的形式很多,如,指导了“剪纸”“墨韵飘香”“刀尖上的版画”等学生美术综合实践研究活动,并参加连云港市教研室的学生研究成果展评。在研究实践过程中,我们本着学习和改进的目的,基于校情,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探究与尝试了适合学生的新的学习方式,初步形成了一定做法,并已获得较优异的成绩。第二,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在教授课程规定的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还依据家乡、学校的条件、特点及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初步形成学校性的美术综合实践研究活动课程的运行机制,把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地方美术资源的利用结合起来。第三,在利用地方美术资源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学校的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序列化教学体系。开展既凸显区域性、民族性等地方特色,又具有美术学科特点,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认知特征、身心发展的美术综合实践研究活动,探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美术综合实践研究活动的结构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

三、小学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的案例分析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在利用地方美术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地方美术教学资源的优势。第一,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要求,以课例研究分析、课堂教学观察、专题研究课、主题案例分析等研究为主,通过教研活动、理论学习、教学观摩、沙龙谈话等引领教师将专家课堂、同行课堂与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对比、整理反思,围绕建构有效的教学策略,深入分析和提炼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美术综合探究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的操作体系。寻找美术教育与地方文化的契合点,总结归纳有研究增长值的地方美术文化主题,组织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小学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不断研究有效的教学指导策略,最终形成完备的小学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模式,和适合学生参与研究的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第二,美术的个案研究是学生美术学习的依据。我们根据学习内容和收集的美术资源,广泛收集相关研究资料,与专家指导相结合,进一步论证课题研究点,寻求研究价值的增长点。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搜集、学习、分析和使用,了解国内关于美术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的.最新进展和实际状况,掌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为该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与方法指导。第三,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通过观摩、调研和咨询等,制定“以地方美术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研究学习”教学模式应用与评价的有效方案,不断进行总结论证,理论上认为具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后,再投入实验验证。团队商定,设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该课题由校美术教研组长亲自担任课题组负责人,负责课题的筹划与组织管理。学校成立由教导处、教科室、美术教研组组成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由全体美术教师组成的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定期讨论筹划课题研究的管理工作,并由笔者具体负责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指导与督促工作。全组上下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了保障。第四,搜集学习相关资料,夯实理论基础。为了解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我们发动课题组成员开展了广泛的文献检索活动,如,搜集国内有关信息进行理论学习,观看光碟,外出观摩学习以汲取优秀做法,等等。同时,课题组成员通过网络搜集、查阅《灌河史话》《灌南县志》等书籍,了解当地的乡土风貌,寻找、思考适合美术综合实践研究的有利资源,并及时做好笔录。几十篇与该课题相关的资料经过汇总以后,形成了长达100多页的文献资料集。我们组织了课题组成员集中学习讨论,并将相应的课题研究学习内容打印出来,供教师随时阅读。在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和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利用教研活动,开展了交流会。课题组教师结合自己所读的教育专著、杂志、文章等交流读书体会和收获,为我们开展课题研究做好了理论知识和思想认识上的准备。积极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扎实做好课题研究的规划,在美术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提高对教育科研和教法探索的重要性的认识,初步构建“以地方美术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研究活动”的研究模式、基本框架及有效的操作流程。严格按课题计划实施,根据研究内容引导学生参与阅读、调查、参观、绘画、制作、策划、设计、劳动、写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第五,以“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为出发点,加深学生对美术、社会、文化的体验,让美术综合实践研究活动课程在本土化中凸显个性,寻求可作为美术综合实践研究活动主题的乡土资源。关注学生美术自主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对周围生活、环境和艺术作品敏锐的感受力、较高的欣赏力,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培养学生的组织、设计、策划等综合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大胆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感、意愿和思想,使美术教学真正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服务。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指导学生联系地方文化的实际确定综合美术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研究和利用地方美术文化资源,通过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绘画、剪纸、工艺等研究地方美术文化,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和美术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小林.开发广场艺术展资源的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解析.新教育,2014(11).

[2]韩英.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个案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1.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对待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特色,而且每个小学生都有自己自尊心,从小学生的心里角度出发,其实每个学生都需要得到班主任老师的关心和注意,再加上现阶段的小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如果没有得到班主任老师的关注那么很容易就会造成心里的落差,从而形成一定的心里的阴影。所以学会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是每一个作为小学班主任老师的一个必修的课程,作为一个小学班主任老师应该具有基础的职业素养,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用平等的观念去面对每一个人学生,给予每一个学生相等的关心和照顾。2.小学班主任老师应该专人专职,有效的引导学习进行自我的管理想要做好小学的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在实际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应该设置专人去承担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而且需要班主任老师具有一定的心理学以及教育学交际学的知识,这样有利于更好的开展班主任老师的班级管理工作。其次,为了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一个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小学的班主任老师应该积极的培养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引导学生学会进行自我管理工作。这一方面非常有利于学生养成一种自我规范的良好的习惯,不仅仅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对于学生整个的综合素质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3.与学生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并要做好有效的保密工作作为一个小学的班主任老师应该和学生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积极的去倾听学生心中的想法,做一个友好的倾听者,从学生的言谈中找到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做得不足的地方,并且加以改正,与学生交谈的时候要采取合理的方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用一个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交流会赢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倾听和了解到学生的心声之后需要为学生做好的一个良好的保密工作,确保学生的隐私不受到侵犯,合理的尊重一个小学生的人权。这样一来,才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会继续的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否则只会是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问题与对策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职业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在此背景下承担着重要使命。语文课程在职业学校中属于基础课程,职业学校语文新课标规定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课程体系,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获取和应用相关知识,但短期的改革并不会起到决定性作用,教学的许多方面依然存在缺陷与不足,需要后期修正和弥补。本文首先介绍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的特征与意义,然后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条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

职业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服务,帮助并指导学生顺利就业,而语文综合实践课作为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将对学生专业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新课改逐渐深入的背景下,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也找到了改革的突破口,弥补了传统教学的弊端,虽然在理念、课程安排、评价等方面依然存在些许不足,但与以往相比已经能够取得较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概述

(一)特征。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一是综合性,该教学课程涉及范围十分广阔,包含听、说、读、写四大要素,注重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且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实践性,该课程属于综合实践课程,在开展过程中自然会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创新与探究,将语文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全面地了解语文在生活中的价值。三是合作性,该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集聚全体学生的力量,在实际操作中,学生间相互协作,共同参与,每个学生个体都能发挥光与热,进而形成合力,在完成学习目标的同时,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二)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通过开展语文实践课程,加强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新教学理念背景下,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的开展意义重大。首先,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负责讲授课程内容,还要负责管理班级纪律,而综合实践课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转变了以往教学中的师生角色,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探索的空间,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更愿意自己动脑思考,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充分利用学习资源,进而在实践活动中完成知识内化。其次,综合实践课凭借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高效的学习方法,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获取更多知识,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挖掘学生潜力,使学生具备开拓创新的能力。由此可见,语文综合实践课的开展与实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化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1]。

二、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指导思想存在误区。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语文实践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职业学校的课程指导思想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顺利就业,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很容易忽视语文综合实践课的重要性,部分教师甚至片面地认为语文学习对学生日后就业影响不大。因此,语文综合实践课程设置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甚至占用综合实践课去讲解专业课内容,严重压缩了实践课教学时间,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长此以往,学生单纯学习文化课内容,在语文综合实践方面始终得不到有效锻炼和提升,势必会对其全面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课程安排较为盲目。在大部分职业学校中,管理人员都本着求稳的原则,不愿意主动尝试新的教学改革模式,依然故步自封,坚信长期总结的办学经验适用于任何时代,殊不知这样做对于学校与学生的发展来说都是有害而无益的。在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下,由于实践课教学内容与新课改要求相背离,课程安排也较为盲目,许多教师未能透彻理解开展该课程的意义,只是将其简化处理,难以充分发挥该课程中“综合”与“实践”的作用,甚至有些职业学校并没有安排此门课程。同时,在课程开发程度上也存在缺陷,部分教师受传统课程体制影响,开发实践课程的意识较为薄弱,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对课本与教案依赖度较强,只是单纯从某个角度、方面进行课程设计,未充分发挥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极大地影响了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学生参与程度不高。虽然新课改在不断深入,但在语文综合实践课方面却没有获得十分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采用保守教学法,仍然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将知识点生硬地传授给学生,学生通常死记硬背,对语文课程缺乏兴趣,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影响了该课程整体价值的实现。另外,大部分职业学校学生更倾向于互动性较强的授课模式,但由于教学受到课本、课堂的限制,加上活动场所有限,即便教师自身给予综合实践课高度重视,也只能将活动地点设定在校园中,难以满足开展实践活动课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很难被充分调动起来,进而影响课程实施效果[2]。

(四)缺乏有效管理与客观评价体系。在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中,管理与评价体系均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产生较大影响。现阶段,我国大部分职业学校并未针对语文综合实践课设置健全的管理与评价体系,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导致“重技能、轻素质”的问题出现。同时,由于对学生的表现未能建立客观评价体系,语文教学改革的实施便因为缺乏有效反馈而阻滞,十分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职业学校有效开展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的措施

(一)提升对综合实践课的认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综合实践课在整个职业学校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对其他专业课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导致社会对高质量、综合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学生紧紧把握机遇,学好母语,更好地融入社会。在此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不但要传授学生语文知识,还应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为此,教师需要高度重视综合实践课,认真深入地研究该课程内容,明确课程目标,有效突破目前综合实践课教学的瓶颈。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传递优秀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语文综合实践课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语文实践课程活动,充分认识到语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升自身语文综合素质,为以后人际交往中的语言表达奠定基础。

(二)实施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方式。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模式具有较明显的自由性与多样化特征,在保障活动安全有序进行的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实施方式。

1、小组活动。小组活动属于综合实践课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通常由学生自行分成几个小组,教师从中观察,避免小组间在人数、实力等方面差异过大。分组完成以后,学生便开始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将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的学生都交叉组合在一起进行实践活动。若遇到跨地域交流,还可以将不同地域的学生混合在一起展开分组活动,以此扩大综合实践的范围,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2、个人活动。个人活动主要以学生个体为单位进行活动,这种活动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在遇到问题后能够自己思考解决。职业学校学生即将面对毕业就业问题,综合实践课程能够在某些情景下让学生独立完成某项任务。例如,在每个学期末学校会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实习,这便是开展个人活动的大好机会,当学生完成个人任务后,通过书写活动报告等方式与他人进行经验交流,从而学习他人所长,弥补自身不足。

3、全班活动。通常情况下,对于知识面较广、分工要求严格、深度较深的活动来说,应采用全班活动的方式开展。例如,在对“奏响蓝色畅想曲——保护水资源”这一课题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班级为单位实施。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发挥全班同学的力量来完成任务,这就对教师的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教师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全面监控,运筹帷幄,保证活动的有序性和高效性。

(三)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学生兴趣。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多媒体、计算机等设备逐渐与教学相结合,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课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更直观形象地为学生展示一些文本与情景,使学生获得与众不同的视听体验,进而改变以往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使课堂讲解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学习兴趣自然比较浓郁,教学效果也能得到显著增强。

(四)完善综合实践评价体系。以往的语文课程教学,由于受“重理论,轻实践”思想的影响,综合实践课程常被忽视,相应的评价体系也不健全。在新时期教育改革背景下,职业学校对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给予了高度关注,综合实践评价体系也得以完善。例如,在教学评价主体上,不单有教师评价,还将学生互评、个人评价等引入其中,甚至请学生家长、校领导等参与教学评价;在评价方式上,采用考核成绩与日常表现相结合的形式,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平。

四、结论

在社会发展与新课改的共同作用下,教育教学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为此,职业学校与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的课程组织形式,借助先进信息技术的力量,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课程中能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印波.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研究[J].大科技,2016,(26):56-57.

[2]郭小敏.浅谈初中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J].小作家选刊,2016,(25):67-68.

[3]罗艳.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7,(5):106.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网

实践内容是?

到这里下载就可以了

知网。北京综合实践案例论文知网多,中国知网是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为核心的数据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文

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社会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实施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多 元化、 动态化, 极富现代教育的时代特征。 因此, 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 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亲近生活, 亲近实践。本文从“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注重生活时 、 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实施学生生活中 、 的教学”等方面进行阐述,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自主选择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开展探究和实践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 感悟,获得经验,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小学综合实践课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 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 活密切联系起来。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和社会” ,目的就是让学生 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 来” ,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教育灌输。 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 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 生活并学以致用; 推进学生对自我、 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 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让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 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 才会使小学综合实践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 程。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呢? 首先,要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小学综合实践课强调有意义的学习, 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与情感教 育相结合,陶冶情操,培养兴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儿童生活实 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 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 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 缩小与学生的距离, 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 使它们得以沟通。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进春天》时,可以让学 生们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春的变化,春的气息,这毫无疑问比课文中的描述要更有说服力。 其次,要注重生活时空的多元,实现学生乐学的需要。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回归生活和社会,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 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 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 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动的 组织形式要根据时空的特点,或班级,或小队,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 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 获得发展。例如:在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时,教师 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 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中发生 的变化,体会社会进步与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通过简单的观察、 调查锻炼和提高调查、探究及搜集资料的能力,学会讨论与合作。从而让学生们 在自主学习中了解到了通信及交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最后,要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实施学生生活中的教学。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生活知识包罗万象,它可使幼童成长为学生,可把学生 熏陶为学者,可让学者历练为智人,可将智人钝化为哲父!生活课堂,使每一位 在其怀里成长的孩子都享有积极的受教育的机会。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伟 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论,大力倡导生活教学。 他说: “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会上去,以社会为学校。这样,教育的材料、 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 多起来。 ”他还指出,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 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要使学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 真正的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 , 。由此他认为生活的过程就是 教育的过程,教育应该在种种生活中进行,从中可以看出他极其重视学生在生活 中的亲身经历、实践和创造,注重教育向生活的回归。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小 学综合实践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 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 有效达成。 由此可见,小学综合实践课只有系统性知识教学是不够的,学校现实生活中 的各种生活事件随时发生,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抓住教育的切入点、结合点, 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具体表现找准时机, 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 有目的地渗透, 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教育, 从而促进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统一, 生活与发展的统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还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 融洽了师生关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践活动课中,师生的角色不同 于传统课堂上单一性,在共同探讨问题、共同操作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与教 师的相互合作精神,师生交流机会增多了,彼此间相互了解、相互沟通,从而保 证了实践活动继续开展及相关自然科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也提高了教学质量。每参与一次实践活动,学生就要通 过上网、 阅读科普书籍、 报刊, 或向专业人员咨询等多种途径, 以获取相关知识, 并且亲身实践。使学生形成了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方式。在这 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动手操作、观察实验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驾驭知识 的综合能力。 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含着对旧知识应用巩固、延伸和对新知识渴求探索, 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所以,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课“回归生活和社会”是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与社会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 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是力求教 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 基础上的,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教学。这 种教学思路既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唯此,才能使小学综合 实践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

实践内容是?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教学

摘要 :地方文化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指导学生联系地方文化的实际确定综合美术实践活动,在文化实践活动中研究和利用地方美术文化资源,通过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绘画、剪纸、工艺等研究地方美术文化,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和美术欣赏能力。

关键词 :地方美术;主题;实践活动

地方美术文化是指特定区域内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体现特定区域内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的,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美术传统文化,如打上了地方“烙印”的建筑、服饰、环境、绘画、剪纸、工艺等。小学的地方文化资源主要包括当地的美术教育资源等。

一、小学地方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地方美术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学习地方美术资源为内容的探究性活动。地方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利用地方美术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组织策划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主要包括以地方美术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以学校所对应的地方美术文化为背景,整合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符合美术课程相应要求的资源(包括各种知识、技能、经验、智慧、感受等因素),指导学生开展建筑、服饰、环境、绘画、剪纸、工艺等主题项目的美术综合实践研究活动。以地方特色美术渗入美术教育,关注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加强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和认识,自觉而大胆地运用美术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情感,学会学习,完善人格,培养想象创新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重视学生个性化教育和综合性学习,已成为当代建构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基本趋势。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从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活动组织者、学习指导者、解决问题帮助者和发展促进者的角色转变。

二、小学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的案例

美术学习中的个案研究,就是以当地和学校的美术学习资源利用为出发点的个别的学习资源的研究。个案在“生本”教学思想的引领下,构建了许多新型教学模式,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东海实验小学提出的以“版画”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无锡惠山的以“泥塑”为主题的探究课程等,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课程的创新改革,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模式作了很好的探索与总结,对我们的教学启发很大。第一,灌南县长江路小学开展的个案研究的形式很多,如,指导了“剪纸”“墨韵飘香”“刀尖上的版画”等学生美术综合实践研究活动,并参加连云港市教研室的学生研究成果展评。在研究实践过程中,我们本着学习和改进的目的,基于校情,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探究与尝试了适合学生的新的学习方式,初步形成了一定做法,并已获得较优异的成绩。第二,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在教授课程规定的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还依据家乡、学校的条件、特点及可开发利用的资源,初步形成学校性的美术综合实践研究活动课程的运行机制,把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地方美术资源的利用结合起来。第三,在利用地方美术资源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学校的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序列化教学体系。开展既凸显区域性、民族性等地方特色,又具有美术学科特点,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认知特征、身心发展的美术综合实践研究活动,探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美术综合实践研究活动的结构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

三、小学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的案例分析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在利用地方美术教学资源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地方美术教学资源的优势。第一,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要求,以课例研究分析、课堂教学观察、专题研究课、主题案例分析等研究为主,通过教研活动、理论学习、教学观摩、沙龙谈话等引领教师将专家课堂、同行课堂与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对比、整理反思,围绕建构有效的教学策略,深入分析和提炼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美术综合探究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的操作体系。寻找美术教育与地方文化的契合点,总结归纳有研究增长值的地方美术文化主题,组织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小学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不断研究有效的教学指导策略,最终形成完备的小学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模式,和适合学生参与研究的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第二,美术的个案研究是学生美术学习的依据。我们根据学习内容和收集的美术资源,广泛收集相关研究资料,与专家指导相结合,进一步论证课题研究点,寻求研究价值的增长点。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搜集、学习、分析和使用,了解国内关于美术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的.最新进展和实际状况,掌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为该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与方法指导。第三,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通过观摩、调研和咨询等,制定“以地方美术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研究学习”教学模式应用与评价的有效方案,不断进行总结论证,理论上认为具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后,再投入实验验证。团队商定,设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该课题由校美术教研组长亲自担任课题组负责人,负责课题的筹划与组织管理。学校成立由教导处、教科室、美术教研组组成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由全体美术教师组成的课题研究小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定期讨论筹划课题研究的管理工作,并由笔者具体负责课题实施过程中的指导与督促工作。全组上下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了保障。第四,搜集学习相关资料,夯实理论基础。为了解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我们发动课题组成员开展了广泛的文献检索活动,如,搜集国内有关信息进行理论学习,观看光碟,外出观摩学习以汲取优秀做法,等等。同时,课题组成员通过网络搜集、查阅《灌河史话》《灌南县志》等书籍,了解当地的乡土风貌,寻找、思考适合美术综合实践研究的有利资源,并及时做好笔录。几十篇与该课题相关的资料经过汇总以后,形成了长达100多页的文献资料集。我们组织了课题组成员集中学习讨论,并将相应的课题研究学习内容打印出来,供教师随时阅读。在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和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利用教研活动,开展了交流会。课题组教师结合自己所读的教育专著、杂志、文章等交流读书体会和收获,为我们开展课题研究做好了理论知识和思想认识上的准备。积极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扎实做好课题研究的规划,在美术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提高对教育科研和教法探索的重要性的认识,初步构建“以地方美术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研究活动”的研究模式、基本框架及有效的操作流程。严格按课题计划实施,根据研究内容引导学生参与阅读、调查、参观、绘画、制作、策划、设计、劳动、写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第五,以“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为出发点,加深学生对美术、社会、文化的体验,让美术综合实践研究活动课程在本土化中凸显个性,寻求可作为美术综合实践研究活动主题的乡土资源。关注学生美术自主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对周围生活、环境和艺术作品敏锐的感受力、较高的欣赏力,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培养学生的组织、设计、策划等综合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大胆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感、意愿和思想,使美术教学真正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服务。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指导学生联系地方文化的实际确定综合美术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研究和利用地方美术文化资源,通过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绘画、剪纸、工艺等研究地方美术文化,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和美术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小林.开发广场艺术展资源的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案例解析.新教育,2014(11).

[2]韩英.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个案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找准与学生相关,兴趣浓的,身边所见所闻的,具有探究价值的(可以根据学生年龄来设计、指导)活动后再与理论相结合!!!OK比如自然灾害就可以进行实践,指导老师想想它的深度、广度、对学生能力会有什么提升等等,你有什么新方法!!找点理论支撑!!(贵州贵阳南明区覃)

引导在说与做中开花结果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提出“做中学,学中做”理论,实践能力不是通过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运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就是学生围绕实际行动的活动任务进行方法实践的过程,是发展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基本“学力”的内驱。上学期我组织学生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我的地盘我做主》,研究《我为班级添色彩》的活动。学生非常感兴趣,都想给班级设计一个新颖别致的面貌。怎么完成这一活动主题呢?有的学生说在墙壁上来个提醒牌,教育同学要爱护墙壁、桌椅,有的学生提出给墙壁粉刷绿色,好保护我们的眼睛,还可以在四周点缀一下更美观了……在活动中,学生提出了这么多颇有创意的设想,但要真正落实到动手做的却很难。 这个美化班级的建议会不会只停留在设想阶段呢?活动前我组织的一个调查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对参加劳动实践很感兴趣,但苦恼做起来费时费力费财,困难多多。继续开展还是放弃呢?我犹豫了,如果只有设想而没有实际的操作过程,综合实践活动岂不成了空对空的头脑实践活动?不行,得开展。为了让学生有创意的设想在现实中实现,我想关键在于将学生的“说”与“做”统一起来,让学生动手做,通过具体实践活动,让设想成为现实。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真实环境,以说促做 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实在在“做”起来,才能防止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化”的倾向;只让学生说说与让他实际去做,效果完全不一样?课堂上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体验的环境。我在设计《我为班级添色彩》的活动中。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给班级穿新衣》的活动方案,并付诸实施。课堂上我出示了几种班级风貌图片,激发学生设计班级文化的活动方案,提醒学生需要哪些材料,怎样活动。可结果在实施时,不是没这就是少那,完全是“空手到”.我都傻了眼!说和做,相去甚远,要让指导、设计与想法在现实中实现,只有一个办法,带着他们去“做”。给他们创设一个真实的环境,让他们亲历活动过程,他们才有周到的考虑。 二、改变学习方式,以说爱做 回想给班级添色彩活动,开始我重视了以知识和教室空间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做法很容易使学生远离自身日常生活,不利于增进学生对自我的感性认识和实际体验。同时也容易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各门认知性的学科课程的延伸,从而窄化综合实践活动,使得综合实践活动演变成活动认识课。 因此,我没有就此而止,而是真正的让学生体验给班级穿新衣的过程,活动之前我调动学生一切思维,尽量全面的设计活动前需要的准备工作,我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设计如何把油漆刷得既美观又整齐,当学生提出制定统一高度时,接着问了这样一些问题:怎样既科学又快速定出统一高度呢?学生认真地思考着,他们想法不一,当“两点定一线的想法”说出来时大家向这位同学投去了赞赏的目光:运用了数学知识。我也情不自禁的为他竖起了大拇指:学以致用,聪明!设计一个给班级穿新衣的活动方案,最后按照小组的方式进行汇报。 这样的课堂教学仍没有脱离传统的学科教学方法。让学生设计给班级穿新衣,必须让学生了解刷油漆的过程,这单单靠说和想是不够的,不妨让学生走进装潢公司,(刚好,我的家在装修,我和家长商量,分批载去)到实地观察,再设计活动方案。那样设计出的方案才更全面更细致。让学生走出课堂,打破现有的课时约束。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更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况,要革新以知识和教室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一门具有系统知识的课程,一课一课地来教,学生一定要有在开放的情境中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眼动不如心动,心动不如行动,学生运用课堂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实践活动的要旨。三、在实践中获取文本学习 ,让说开花结果综合实践活动最普遍的学习方式是实践,让学生实实在在的“做”。但这一种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其中必然包括一定的文本学习。文本学习是一种符号学习,是对前人积累下来的认识成果通过各种间接学习的方式来获得。实践学习与文本学习的关系实际上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实践活动的关系。同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实践的深度,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真正理解实践的目的与意义,把握各种不同实践方式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恰当地选择和利用活动工具和相关手段,完成达到活动的具体任务和目的。 如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自体验给班级穿新衣的过程,课前我向学生明确本节课活动的任务,组织学生调制油漆,现场给墙壁油漆。经过讨论后同学自主分工,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大家可忙活开了,有给墙壁定高度做记号的、有往地上铺垫报纸以防油漆洒落地上的,有供应油漆的,有做提醒牌的。大家忙中有序,偶尔油漆溅到脸上,衣服上也都不在意……望着绿油油的墙壁,同学们的眼睛更亮了,笑声更甜了。在开展这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文本学习是必要的,但如果把实践学习完全变成告诉式的文化学习过程,那么,综合实践活动也会名存实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正是由于我们正确处理了实践学习与文本学习的关系。从而使学生表现出了极强的求知欲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实际给班级穿新衣的过程中进行了一次研究性学习,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印象深刻,正是由于我们没有只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让学生去做,贴近生活,快乐来了,学习效果十分明显。综上所述,脱离“做”的“说”,容易让学生走过场,造成眼高手低,“做”的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力所在,否则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是难以真正体现的,何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与教学回到学生“说”与“做”的统一中,将学生想的付诸于实际行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和生活融为一体,并且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的教育理念。对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存在的脱离实践的问题是大有裨益的,有利于逐步形成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萌发创新意识,让课程落在实处!这也是传统的课程所缺少的,真正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正如学生在写活动体会中这样说,“这样的综合实践很有趣我非常喜欢,活动中让我有很大的收获,也懂得了一些道理,做事要有理有据、有始有终,通过体验才会觉得快乐

综合实践活动论文初中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老师们高度的重视,制定了详细的工作配档,指导按工作配档采取课时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自主的组织活动,大部分学生参加了课题的研究。在活动中,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活动中,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吸引下,他们会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去查询信息,长期这样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活动中,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综合表达的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为他们打开了想象的翅膀,也为他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了解了家乡的实际,形成爱家乡、爱社会、爱国家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及对国家、对社会的使命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开拓视野。可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不仅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而且在思想上能够得到纯化,心灵得到升华。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因而它体现综合性、整合性。在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与探究中不断成长,在参与和融入社会中不断成熟,在认识自我的生活能力中不断完善,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综合实践学科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综合实践学科的要求,但学生还没有完全体会到“资源共享”“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等带来的好处,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相信一定能让学生去认识多彩的社会,触摸社会发展的脉搏。综合实践让学生走进了社会大课堂,了解学校、社区、社会的现状与发展。总之,综合实践课的产生确实向老师们提出了挑战,要让它成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条捷径,要让它真正成为服务于学生的大众学科,那老师们的教法必须研究的,这一条路该怎么走,确实是值得我们大家深思的一个问题。展望未来,希望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彻底转化陈旧的教学模式,用开放性学习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激励学生的研究功能,激活学生的研究思维。总之,我们希望通过这门新兴学科,使大家明确一个根本问题,那就是------在新的起跑线,“我们和学生同成长”。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 提取码: q9sr

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问题与对策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职业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在此背景下承担着重要使命。语文课程在职业学校中属于基础课程,职业学校语文新课标规定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课程体系,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实践学习过程中获取和应用相关知识,但短期的改革并不会起到决定性作用,教学的许多方面依然存在缺陷与不足,需要后期修正和弥补。本文首先介绍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的特征与意义,然后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条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

职业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服务,帮助并指导学生顺利就业,而语文综合实践课作为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将对学生专业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新课改逐渐深入的背景下,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也找到了改革的突破口,弥补了传统教学的弊端,虽然在理念、课程安排、评价等方面依然存在些许不足,但与以往相比已经能够取得较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概述

(一)特征。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一是综合性,该教学课程涉及范围十分广阔,包含听、说、读、写四大要素,注重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且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实践性,该课程属于综合实践课程,在开展过程中自然会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创新与探究,将语文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全面地了解语文在生活中的价值。三是合作性,该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集聚全体学生的力量,在实际操作中,学生间相互协作,共同参与,每个学生个体都能发挥光与热,进而形成合力,在完成学习目标的同时,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二)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通过开展语文实践课程,加强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新教学理念背景下,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的开展意义重大。首先,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负责讲授课程内容,还要负责管理班级纪律,而综合实践课采用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转变了以往教学中的师生角色,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探索的空间,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更愿意自己动脑思考,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充分利用学习资源,进而在实践活动中完成知识内化。其次,综合实践课凭借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高效的学习方法,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获取更多知识,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挖掘学生潜力,使学生具备开拓创新的能力。由此可见,语文综合实践课的开展与实施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化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1]。

二、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指导思想存在误区。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语文实践课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职业学校的课程指导思想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顺利就业,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很容易忽视语文综合实践课的重要性,部分教师甚至片面地认为语文学习对学生日后就业影响不大。因此,语文综合实践课程设置具有较强的主观性,甚至占用综合实践课去讲解专业课内容,严重压缩了实践课教学时间,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长此以往,学生单纯学习文化课内容,在语文综合实践方面始终得不到有效锻炼和提升,势必会对其全面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课程安排较为盲目。在大部分职业学校中,管理人员都本着求稳的原则,不愿意主动尝试新的教学改革模式,依然故步自封,坚信长期总结的办学经验适用于任何时代,殊不知这样做对于学校与学生的发展来说都是有害而无益的。在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下,由于实践课教学内容与新课改要求相背离,课程安排也较为盲目,许多教师未能透彻理解开展该课程的意义,只是将其简化处理,难以充分发挥该课程中“综合”与“实践”的作用,甚至有些职业学校并没有安排此门课程。同时,在课程开发程度上也存在缺陷,部分教师受传统课程体制影响,开发实践课程的意识较为薄弱,在课程开展过程中,对课本与教案依赖度较强,只是单纯从某个角度、方面进行课程设计,未充分发挥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极大地影响了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学生参与程度不高。虽然新课改在不断深入,但在语文综合实践课方面却没有获得十分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多采用保守教学法,仍然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将知识点生硬地传授给学生,学生通常死记硬背,对语文课程缺乏兴趣,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影响了该课程整体价值的实现。另外,大部分职业学校学生更倾向于互动性较强的授课模式,但由于教学受到课本、课堂的限制,加上活动场所有限,即便教师自身给予综合实践课高度重视,也只能将活动地点设定在校园中,难以满足开展实践活动课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很难被充分调动起来,进而影响课程实施效果[2]。

(四)缺乏有效管理与客观评价体系。在职业学校语文综合实践课中,管理与评价体系均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产生较大影响。现阶段,我国大部分职业学校并未针对语文综合实践课设置健全的管理与评价体系,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导致“重技能、轻素质”的问题出现。同时,由于对学生的表现未能建立客观评价体系,语文教学改革的实施便因为缺乏有效反馈而阻滞,十分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职业学校有效开展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的措施

(一)提升对综合实践课的认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综合实践课在整个职业学校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对其他专业课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导致社会对高质量、综合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学生紧紧把握机遇,学好母语,更好地融入社会。在此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师不但要传授学生语文知识,还应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为此,教师需要高度重视综合实践课,认真深入地研究该课程内容,明确课程目标,有效突破目前综合实践课教学的瓶颈。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传递优秀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与语文综合实践课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语文实践课程活动,充分认识到语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升自身语文综合素质,为以后人际交往中的语言表达奠定基础。

(二)实施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方式。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模式具有较明显的自由性与多样化特征,在保障活动安全有序进行的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实施方式。

1、小组活动。小组活动属于综合实践课中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通常由学生自行分成几个小组,教师从中观察,避免小组间在人数、实力等方面差异过大。分组完成以后,学生便开始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将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的学生都交叉组合在一起进行实践活动。若遇到跨地域交流,还可以将不同地域的学生混合在一起展开分组活动,以此扩大综合实践的范围,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2、个人活动。个人活动主要以学生个体为单位进行活动,这种活动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在遇到问题后能够自己思考解决。职业学校学生即将面对毕业就业问题,综合实践课程能够在某些情景下让学生独立完成某项任务。例如,在每个学期末学校会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实习,这便是开展个人活动的大好机会,当学生完成个人任务后,通过书写活动报告等方式与他人进行经验交流,从而学习他人所长,弥补自身不足。

3、全班活动。通常情况下,对于知识面较广、分工要求严格、深度较深的活动来说,应采用全班活动的方式开展。例如,在对“奏响蓝色畅想曲——保护水资源”这一课题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班级为单位实施。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发挥全班同学的力量来完成任务,这就对教师的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教师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全面监控,运筹帷幄,保证活动的有序性和高效性。

(三)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学生兴趣。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多媒体、计算机等设备逐渐与教学相结合,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课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更直观形象地为学生展示一些文本与情景,使学生获得与众不同的视听体验,进而改变以往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使课堂讲解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学习兴趣自然比较浓郁,教学效果也能得到显著增强。

(四)完善综合实践评价体系。以往的语文课程教学,由于受“重理论,轻实践”思想的影响,综合实践课程常被忽视,相应的评价体系也不健全。在新时期教育改革背景下,职业学校对语文综合实践课程给予了高度关注,综合实践评价体系也得以完善。例如,在教学评价主体上,不单有教师评价,还将学生互评、个人评价等引入其中,甚至请学生家长、校领导等参与教学评价;在评价方式上,采用考核成绩与日常表现相结合的形式,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平。

四、结论

在社会发展与新课改的共同作用下,教育教学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为此,职业学校与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采用多样化的课程组织形式,借助先进信息技术的力量,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语文综合实践课程中能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印波.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研究[J].大科技,2016,(26):56-57.

[2]郭小敏.浅谈初中语文综合实践课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J].小作家选刊,2016,(25):67-68.

[3]罗艳.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7,(5):106.

实践内容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