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自我效能机制研究论文读后感

发布时间:

自我效能机制研究论文读后感

自我效能感指的是一个人怀有的认为自己能掌控形势并获得良好结果的信念。下面我分享了自我效能感的解释,一起来了解吧。自我效能感的解释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简单来说就是自己对未来的一个预期所带的能量。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班都拉,他把自我效能感看作是对自己在特定的情景中是否有能力完成操作行为的预期。而预期又分为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就是个人对未来事件结果的一个预测,而效能预期更为重要,它是个人推测自己能否顺利地完成某种行为以产生一定结果的预期。举个例子,公司有一个重要的策划交给你,如果能力正常,但是你相信自己能够顺利地完成这项任务并获得奖励,在这个预期能的推动下,你工作起来更积极有效。 由于社会发展快,竞争激烈,就业难的现象,让人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到工作中去,这样使得 职场 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艰难,员工的身心倍感压力。像职场倦怠、加班、过劳死等等都变成了再熟悉不过的词。由于压力的增大,双职工的家庭越来越多,女人大批大批的进 入职 场,虽然创造了很大的社会价值,但是却造成一系列的工作和家庭问题。 工作与家庭的冲突,成为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影响工作与家庭冲突的一个重要变量就是自我效能感。曾经西方心理学者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工作家庭冲突与自我效能感成负相关。也就是说一个自我效能感高的人能够减少工作家庭的冲突。除此之外,自我效能感还对一个人的情绪、对外界的选择、自身的努力程度等产生重大影响。 如何提高自我效能感 1.选择一些你认为能做好的事,而不要选择那些自己都感觉完成不了的事情。多次的成功能帮助你培养一种信念,那就是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随着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你慢慢就可以解决那些曾经让你畏缩的棘手问题了。 2.将过去的表现与现在的情况区分开。以往屡次的失败或许让你觉得有些事情是你做不了的。但一定要时刻告诉自己:以往的失败已经成为过去,现在的你又重新满怀着信心和成就感。 3.密切关注你的成功。有些人往往只记住自己失败而不是那些成功的经历。 4.保持手写记录以便你直观地看到自己的成功。倘若一个学生制订了一个 学习计划 ,他只坚持了4天,第5天就将计划抛到一边,那么,他就不应该这样想:“我失败了,我根本坚持不下去。”这个说法不准确,因为事实上,这个学生80%的时间都是成功的(5天中有4天坚持这个学习计划)。 5.列出一些你认为自己最难和最容易应对的具体情形。从比较容易的工作着手,在获得一些成功后再去应对那些较难的任务。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6个主要因素 (一)成绩 经验 (performance experience) 成绩经验尤其是明显的成功或者失败,是最强大的自我效能感信息来源。成功经验可以提高个体自我效能感,失败经验会降低个体自我效能感,但是一旦强大的自我效能感形成,失败就不可能有更大的影响。例如,试图一整天不吸烟而失败的人们很可能怀疑自己未来一整天不吸烟的能力,而能够一整天不吸烟的人可能对另一天不吸烟有强烈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随着个人成就的提高而提高。一个人的成功经验越多,其知觉到的自我效能感越强。这意味着自我效能感是可以训练的。如果能让 儿童 获得成功,儿童就可能形成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二)替代经验(vicarious experience) 当人们观察他人的行为时,替代经验(观察学习、示范、模仿)影响自我效能感。当看见一个与自己类似的人在一项任务上成功或失败,自我效能感也能够随着提高或降低。观察到那些与自己的能力相似的人的成功操作能够提高观察者的自我效能感;而看到与自己能力力相似的示范者的失败会降低观察者的自我效能感。替代经验的影响取决于这样的一些因素,如观察者对自己和榜样之间类似性的知觉、榜样的数量和种类、榜样的力量、观察者和榜样面对问题的类似性。替代经验一般比直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要小。 观察以同伴成功完成一项学习任务的学生,认为自己也能够成功地完成同类任务。这一原理是重要的,示范是一种好的 教学 方法 ,如让一个儿童给另一个儿童示范。 (三)想象经验(imaginative experience) 人们能够通过想象自己或其他人在未来情境中有效或无效地行动,而产生关于个人功效或无效的信念。这样的想象可能产生于对类似情境的期待或替代经验或者被口头说服所诱发,如系统脱敏和示范。然而,想象自己成功或不成功地行动,不可能像实际的成功或失败经验那样对自我效能感有强烈的影响。 (四)口头说服(evrbal persuasion) 口头说服是比成绩经验和替代经验的强度要弱一些的自我效能感信息来源。口头说服作为自我效能感的一个来源,它的力量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如说服者的技能、可信度的吸引力。实验研究表明,口头说服是改变自我效能感的中等有效方法。 学生常常从教师和父母那里接受说服信息,如“你能做”。积极的反馈能够提高自我效能感,但如果以后的努力证明是无效的,它的作用是暂时的。像示范一样,说服可能让一个人尝试—活动,但是必须带来实际的成功,才能真正提高自我效能感。 (五)生理状态(physiological states) 当人们把厌恶的生理唤起和差的行为表现、不胜任和失败联系起来时,生理状态将影响自我效能感。当人们产生不愉快的生理唤起时,比生理状态愉快或中性时更可能怀疑自己的胜任力。同样,舒适的生理感觉可使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感到自信。学生从生理反应获得功效信息(如心率、出汗),焦虑症状可能意味着一个人缺乏技能。 (六)情绪状态(emotional states) 生理线索是情绪的重要成分,但情绪体验并不仅仅是生理唤起的结果。因而,情绪和心境可能是自我效能感的信息来源。当人们体验到积极的情感时,更可能对成绩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而焦虑和抑郁对自我效能感可能产生有害的影响。 情绪唤起能够影响人们的自我效能感。人们在悲哀、抑郁或者对某一活动过度焦虑时,自我效能感不如在心境好时那样高。人们学习把情绪作为自我效能感的线索,如“我今天不能应付”,是某一情绪体验的结果。 猜你喜欢: 1. 关于小学数学教育毕业论文题目 2. 自我效能感的四大影响 3. 如何改变自我效能感 4. 职业素质学习心得3篇 5. 浅析大学生自我效能感

组织行为学论文范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组织行为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本文以综述的形式,从中西方两个方面,探讨了组织行为学这门学科的形成及发展,并且就近年来出现的新领域、新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认为组织行为学在中国仍然有很大的不足和研究空间。

关键词:

管理学;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的名称在六十年代诞生于美国,是一门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们的行为规律的综合科学,其中心理学是最主要的基础学科,当然和行为科学的关系也非常密切。

一、管理学的发展

(一)科学管理学派。针对当时大多数工厂缺乏组织,美国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创立了科学管理学派。该理论关于如何对组织行为进行控制和管理设计了一个详细而具体的理论框架。但有两个根本的缺陷,首先是寻找最完美的工人以及工作方法在现实中难以实现;其次是把工人当成机器一样对待,未考虑到人是有感情有思想的动物。

(二)人际关系学派。针对科学管理学派的理论缺陷,人们开始考虑环境以及对待工人的态度与提高生产率的关系,于是在1926年,霍桑实验导致了人际关系学派的产生。但不幸的是,该学派忽略了影响生产效率的其他因素,简单的认为只要对工人好一些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

(三)行为科学学派。20世纪30年代,管理学家在斯金纳为代表的一些心理学家的研究基础上,创立了管理学中的行为主义学派,提倡使用奖罚制度控制组织中人的行为。但是没能考虑到此制度会使工人产生许多负面的情绪,反而减低了他们的工作效率。

(四)管理科学学派。二战期间,美国军方为了打败德国将数量分析的方法引入了管理领域,于是诞生了管理科学学派。其贡献在于把数学和计算机技术运用到了管理当中,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管理问题都可以定量分析的,而且此方法需要大量的费用和时间。

(五)社会系统学派。美国管理学家巴纳德认为应该从社会学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管理的问题,并把各类组织都作为协作的社会系统来研究,这种管理理论被后人称作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认为构成组织的基本要素有三个,但是这些要素只包括人,他认为经理人员没有对财物管理的职能。

二、西方的组织行为学

二战以后,西方管理领域出现了两个重要学派,分别是管理科学学派和以人为中心的行为学派。现在西方国家的管理院校都把它列为必修课,并且在工业界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西方的组织行为学和一般的管理科学不同,它考虑了具体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其理论存在着“合理内核”的成份,有着广泛的适用性,其中很多的理论都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共同要求,因此比传统的管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中国的组织行为学

中国的组织行为学源于西方,其实中国心理学家的研究早已涉及到有关的领域,比如早在60年代初都开始重视人——机关系的研究,我们当时称之为工业心理学或工程心理学。

伴随着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组织行为的要求也日益增加,对中国组织行为学贡献最大的还是心理学家们,但国内多采用“管理心理学”这一名称。虽然我们的管理心理学中的很多理论都是在西方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的,但我们也致力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织行为科学,把西方的经验和本国的传统与实践相结合,发展自己的管理科学。

四、组织行为的新发展

(一)研究方法的转向。随着时代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传统的组织行为学的方法论体系受到置疑和挑战。强调外部有用性的体系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注重内部逻辑一致性的方法论体系,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就是案例比较法。这次转向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乃至整个管理思想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积极组织行为学。西方“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组织行为学研究早在霍桑实验时代就认识到员工的积极感受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在人本主义思潮影响下,研究者开始研究快乐、幸福、满意以及士气等积极的心理课题。美国心理协会主席塞利格曼就积极倡导“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并与席克珍特米哈依(2000年)指明积极心理学的作用在于“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其矛头直指在过去近一个世纪中占主导地位的消极心理学模式。

(三)计算机实验法。社会组织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比如说一个企业,它就是由许多个体在共同的目标驱动下和其它诸多要素共同构成的复杂系统,而且系统中的复杂性的动态变化通常都是非线性的。因此我们要研究社会组织系统,就必须要进行复杂性科学研究,也就是要研究这个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在动态演化中所涌现出的特性。

我们需要探讨复杂的管理问题背后的运行机制,通过系统的分析给这些复杂现象加以解释,并且应该能够根据个人的行为推断其对系统演化的影响。这一系列问题在原来的理论基础上是根本无法解答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介入,才使得利用计算机实验方法研究复杂系统成为可能。

(四)自我效能感研究。随着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的提出,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心理学家和组织行为学家都纷纷开始研究自我效能感在组织行为领域中的影响和作用。他们认为自我效能感对人们的工作态度、工作绩效等都存在明显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关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出现了研究更加细化的趋势,表现出社会对工作人员提高其自我效能感的渴望。

目前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和测评研究,已经成为组织行为学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并且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已有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方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继续完善。

【摘要】

论文就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展开分析,探讨组织行为学对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采取多样化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模式使企业健康发展,推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长期有利地位,使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关键词】

组织行为学;企业;激励;人力资源管理

1.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就是系统地研究人在组织中所表现的行为和态度的学科,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它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行为表现及客观规律。目的是提高管理人员预知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能力,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组织行为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企业应用组织行为学的必要性

所有企业的发展除考虑人才状况、行业特征、资金状况、产品特点外,还必须兼顾企业内部、外部环境。企业内部环境必需及时适应外部市场环境的改变,而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即长期盈利,必须实现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协调互动。企业在发展中要受到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变化及国内国际整体的经济形势变动影响,如质量等级、价格变化、人力资源状况、环保要求等,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企业要实现发展只有注重对人的开发,因为人是第一生产力,是企业发展第一要务,是最重要的因素,发挥企业内部的人才潜能和优势,才能提高企业发展绩效。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要素是“人”,企业管理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价值以及人的`潜能,即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职工个人在工作实践中会遇到各类现实性问题,如企业可控制的工作环境、各种福利、休假等,甚至企业不可控的,如子女入学、就医需求等,这些都会进一步影响职工的需求和对工作的态度。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进一步明确职工个人的实际需求,主要是企业的可控制需求。

3.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3.1提高职工工作满意度,创新组织行为学激励机制

社会中的任何企业都是由人组成的,任何企业都离不开管理,管理的核心在于人,企业的生命力来自于企业中每一个员工的热忱,“人”是企业最主要因素,从职工的发展实际出发对职工的业绩、行为进行激励,引导职工的思想行为、开发职工的潜能。积极的组织行为学,即通过肯定职工的工作行为、业绩,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企业荣誉感和满足感,保证实现其最基本的权益需求。

企业在激励机制的设计时要以人为中心,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职工的实际工作出发,提高职工的工作满意度。管理人员还可以通过有效的规定和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对每个制度规定提前进行细致化的研究,多想些可能的情况,当发现问题时及时纠正解决制度出现的缺陷,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效果。人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是最重要的因素,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最重要的是对人的管理。企业必须建立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管理制度,现代企业的发展告诉我们,科学技术越发展,越要重视人的因素。企业管理人员应关心职工,从小事做起,采取奖惩制度,激励引导等。企业要获得发展,应使职工的自我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将企业的发展同职工的追求融为一体,使企业与职工的发展方向达成一致,形成统一的奋斗目标。

同时,企业在激励机制的建立中要把握机制的动态化发展,充分留出激励机制变动的空间,根据企业内外部情况做出适应性的变化,定期修改。激励机制的建立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既突破传统模式的束缚,又在创新上注重对职工实际情况的考虑,最终实现企业整体性的发展目标。制度的建立要先讨论、发布,再执行。

在组织行为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制度,形成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和职工的发展,如首钢公司“开拓进取、当家作主、顽强拼搏”的“首钢精神”;攀钢公司“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攀钢精神”;第一汽车制造厂“争第一、创新业”的“一汽精神”。这些精神都是这一思想在企业实际当中的应用。

3.2落实组织行为学理念,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性安排,企业要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即企业标准化体系,如职业素质标准,岗位职责标准,岗位考评标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标准等。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成果正好可以指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将其理念融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并加强落实,提高管理的效果。另外,应认真执行制度,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搞特殊化,同时强调对职工个体积极心理、合理需求以及能力的开发与培养。

我自从生完小孩以后,感觉整个人都变了。例如:不能自己好好照顾自己,不能单独照顾孩子,整天在焦虑中度过。                          以前的我可不是这样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愿望大都能实现,很有主见和能力的。还不怕吃苦,有责任心,一直践行着~我能行。从生完孩子以后,感觉彻底变了,变成我不行,很沮丧,开始怀疑人生。仔细想想,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生理的变化。生完孩子后激素的变化,身体虚弱,不能自我照顾,容易让新任宝妈的我情绪低落,加上父母不再在身边,婆婆公公不怎么了解,还得靠公婆的照顾,看他们脸色,他们还管着你~焦虑情绪加重。                                                                  二是心里的变化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姊妹多,大人根本不怎么照顾,自由惯了,自己事情自己做;而我对象独生子一个,大事小事(吃喝拉撒睡)都是公婆管理,就这一点,我就非常不能适应。我因为刨腹产身体虚弱,不能自理,对象又有工作,不能照顾好我,还常常生公婆的气~因为好多生活琐事跟我想法相去甚远。婆婆是个特别爱操心的人,喜欢做主,我又住她家,这样没有隐私生活,让我特别难过。当然我照顾小孩婆婆一百个不放心,我都觉得自己像个后妈,婆婆像亲妈一样,对孙子无微不至。              三是怕孩子低能。我婆婆这么疼爱孙子,我感觉儿子小时候很低能~任何事情,爷爷奶奶包办。儿子要自己吃饭,她怕弄脏衣服,自己洗手,她说洗不干净,包括3岁喂饭,大人帮忙洗手,我最最抵触这一点,然而我说了也没用,说什么‘’他这么小能干什么‘’,恐怕累坏了小孩,这样的照顾也包括我和我对象。孩子一岁前,我活得像个乖小孩,心情低落到极点。然而婆婆还以为它照顾的这么好,怎么还高兴不起来的样子~婆婆根本不知道,她说的对我好,对孩子好,对我的不放手不信任,是多么大的伤害。~老一辈人的悲哀,没有自己的生活,为子女而活,好管管闲事,以爱的名义绑架子女。因为有好几次我想搬出来住,他们都不同意。          正如武志红老师所说:自我效能感,是生命的动力,锤炼生命的韧劲,就放手让孩子自己事情自己做,大人在后面鼓励而不是做错以后打击,让他感觉我能行,大事就能做好了。父母只需做好:随时可以依靠的港湾,一只巨大的容器,包容你的喜怒哀乐,需要帮忙的时候伸出双手,鼓励成长,已经足够。

自我效能指一个人在特定情景中从事某种行为并取得预期结果的能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指个体自己对自我有关能力的感觉。自我效能也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因此,自我效能感越强,创业动机越强。

论文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方案如何写

一,自己写。找关键词:药用丁基橡胶塞成品检测技术或者药用丁基橡胶塞成品检测研究,二,找个类似的论文然后COPY

毕业论文研究计划怎么写毕业论文的进度和计划怎么写,详细情况请~ ~第1周:决定论文主题的方向性,进行论文主题的筛选。 第2周:以论文主题为中心,收集相关资料并翻页。 第三周:整理收集的资料,论证分析论文的可行性、实际性,确定论文题目和大致范围,进行开题报告。 第四周:整合现有资料,构建论文大纲。 第5~8周:根据检索到的数据和关联性…… .毕业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怎么写?你的论文具体是什么题目? 你需要几个字? 开题报告书都做完了吗? 具体形式的要求是什么? 我希望能帮助你。 要顺利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论文名称是课题的名称,名称必须正确规范。 准确地说论文的名字需要研究论文的问题是…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主要的研究内容是怎么写的?至少0.27元/日开设百度文库会员, 在文库中可以看到完整内容的原发表者:6468897的开题报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学术2010-04-080937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 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53这主要表示应该研究这个问题,自己应该有条件地研究…… .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应该怎么写?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1、研究如何确定研究课题科学研究是问题―问题―课题教学是研究(掌握方法很重要,否则不是研究)。 进步和成果增长。 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a .实践的来源—客观存在或潜在的教育实际问题,教育教育实践本身存在的问题…… .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书是怎么写的包括调查计划的研究方法等一、开题报告的概念和意义开题报告是在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性后,要求课题负责人根据调查研究制定的上级(一般为学术委员会)批准的选题计划。 这主要是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意义,这个课题的可行性,自己有条件的研究和研究方案(包括材料,方法和实验设计,研究目的和结果预测)等问题的说明…… .毕业论文研究的基础写了什么?毕业论文研究的基础书籍是汇总特定领域的文献写成的文章,介于文献资料集和文献回顾论文之间。 其特点主要是“文献”性与一般论文不同,研究的基础不是以文献为文本和素材,以现实数据和自己查阅的资料为素材。 总结分析的是文本……是.毕业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怎么写?为了明确认识和加强福建省国际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实施措施以及对外贸易增长的重要性,开展了本调查研究课题(本文概括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具体细节可以从这个目的的意义上调查数据的统计和比较,如历史对比、城乡对比、大小城市物流对比和相应的贸易数量对比…是.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程序和措施如何写看看这些,这些应该对你有用的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研究对象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资料的方法。 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和对话、问卷调查、个案研究、测试等科学方式……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研究进度如何写全(一)展开到2015年10月初~2015年10月末,开始问题报告。 (二) 2015年10月初-2015年10月末,资料整理。 (三) -2016年3月初-2016年4月底,论文初稿。 (四)从2016年2月初至2016年5月末,论文已经定稿。 (1)2016年3月初-2016年3月末,开题报告。 (二) -2016年4月初-2016年7月末,资料整理。 (3)2016年8月初-2016年……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如何写问题报告是指开题人员对科研课题的文字说明资料。 这是一种新的应用文体,这种文字体裁伴随着现代科研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管理的需要而产生。 开题报告书一般是表格形式,通过将应该报告的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使开题报告书的填写变得容易,对能够避免泄漏的审查员也很方便

不知道哦不好意思拉

调查法: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观察法: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论文查重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信息研究方法: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经验总结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也是论文研究方案怎么写的经典方案。以上便是论文研究方案怎么写的一些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学术论文

学术堂整理了一部分心理学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新生代企业员工压力应对、心理弹性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2、风险回避行为中的"红色图形效应"3、简短曝光对群体凝聚力判断的影响4、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压力、心理资本和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5、青春发动时相、应激生活事件与女生内化性问题之间的关系6、企业员工组织公平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工作满意度的中介效应7、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与社会适应性的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8、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特征与网络欺负的关系研究9、网络成瘾对跨期选择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10、基于宗教信仰视角下的风险偏好及投资组合选择11、面向心理调适的玩具设计研究12、浅析儿童心理对幼儿园设计中室内空间色彩的影响作用研究13、移动社交对网络购物决策的影响机制研究14、父母教养方式与亲子关系对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15、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成就动机和拖延行为的关系研究16、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研究17、户外团体辅导活动对初中生社会适应性发展的影响18、大学生生涯信念现状及其基于偶然学习理论的干预研究19、亲密关系的个案研究: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20、中国成年人健康信念研究

大学生发展阶段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 提出大学生发展可分为三阶段五层次,并分析了各阶段(层次)的主要心理特点厦其相应的教育时策。对高校遵循大学生内在发展规律,培养符合社套要求的合格人才,在认识上有一定的理论意叉并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大学生 发展阶段 心理特点 教育对策

大学生的发展关系到国家人才培养:大学生能否成才、怎样成才,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且研究较多的问题。大学生的发展是分阶段、依层次递进的。教育实践表明,如果不了解和遵循内在发展规律,一些学生的发展就会出现“断层”,成为教育的“残次品。在近20年的高校教育教学和心理辅导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教育者与大部分大学生缺乏教育和成长的阶段性概念。我们对大学生的发展阶段及层次进行长期的专题研究,尤其是重在发展阶段和层次的心理特点的研究,意在总结其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及相应的目标和要求,以便教育者遵循其内在发展规律,采取相应对策,加强教育引导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一、第一阶段:适应阶段——正确定位,克服心理落差(这一阶段只有一个层次)

第一层次:自我定位。新生入校,面临着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心理角色转换大学生要求更强的生活自理性,学习自觉性以及班级管理的自主性。新生一下子难以适应,往往不知所措。这一阶段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自我定位。从心理临床案例综合来看,大学新生阶段许多心理问题是由心理落差形成的或者间接诱发的。所谓心理落差,是指原有的自我概念、自我意向、自我定位或自我预期在新的情境中的实际感知和心理体验(真实的或假想的)差别较大而形成的自我失落感,即一种心理反差。主要类型有:

1.真实落差:即现实的自我地位的反差,如学习成绩排名,在高中阶段总是排前5~10名,而在大学阶段却总是排在后5~10名,即使排在中等,许多人仍有落差感,这是一种成就动机的失落,又如身份与地位,在高中阶段一直担任班上或学校的主要干部,在大学则是一名普通的学生,因而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怀疑,或感到不受重视,或感到受到了不公正对待,从而产生落差感;还有人际关系方面,许多学生反映高中阶段同学之间沟通好,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关系融洽,而大学里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不密坷,好似各行其事,互不交往,社会支持微弱,形成人际交往动机的失落总之,这类落差是由现实情境产生的心理体验。

2.假想落差:即心理构想的反差,是一种自我贬低的心理倾向。自我定位比实际的地位要低,实力相等的竞争环境中常常发生这种心理反差现象。如有些同学在高中阶段鹤立鸡群”,具有绝对优势,长期具有强烈的优越感,感受不到“风险意识”。而在大学,高手云集,大多数学生都差不多,原有的优越感丧失,自我优势地位不再或不稳的“风险”不期而至,因而总感到处境“危险、“不安全”、“不如人”、‘很快就要落后”,同往日的优越感相比,有一种强烈的失落感,这种心理落差是由于缺乏竞争意识形成的。

3.预期落差:即往日的理想与未来现实的反差。许多或大多数中学生都把考上大学作为人生的理想,只有考上大学才能成才而进人大学后,充耳都是要面向社会竞争,始知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特别是要找到称心的工作远非易事加上种种有关社会复杂的传闻,因而整日忧虑将来在社会上有无立足之地、有无出头之日,有的同学甚至达到食不甘昧,寝不安枕的地步。自感往日的“幼稚”,“美好的理想”烟消云散,剩下的只有担忧和无奈或是牢骚满腹,因而没劲”、“无聊”几乎成了口头禅。这种落差是由于过高的焦虑水平形成的。由于这种落差是由高焦虑水平引发的,又可称之为“落差焦虑”。

心理落差如果处置不当,可以产生气馁、焦虑、抑郁、强迫、回避,依赖、自卑、无奈,无助、自弃、怨恨、嫉妒等等心理障碍与行为问题,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形成主要的阻碍。

在这一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自我角色定位的引导工作引导学生认识各自的长处和不足,明确大学学习和自我发展要求:来日方长,只要各自努力.都是能得到良好发展的。这样尽快地稳定下来向前看.迅速地进入第二阶段。

二、第二阶段:进展阶段——由被动学习变主动追求(这一阶段是主体阶段.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二层次:被动跟进。学习上尽量争取跟上课程教学的进度.逐渐适应教学方式方法,最关心的是课程考试的成绩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对学习中的困难要予密切关注.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使他们克服困难。对于基础鞍差的学生来说.这是最困难的时期.一旦拉下将会严重影响其后续发展。如何使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摆脱完全被动的处境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教育者要注意辅导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各种心理障碍。在品德心理方面同样要注意学生处于被动状况,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思想品德修养,加强教育引导。当然,品德教育与修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三层次:主动扩展。顺利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各门课程的学习,且学有余力。通过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逐渐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对此有了主动钻研的兴趣,井围绕发展方向主动扩展学习范畴。这是由一般水平开始进人“高层次水平”的一个明显特征由于学习的主动性增强,追求的目标进一步明确.因而自我意识水平提高,自我设计倾向明显,自我心理调控的能力亦有所增强在品德方面学生的主体调控能力明显增强这既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好的主体条件,但引导不力叉可能会成为德育工作的障碍,即学生的所谓“逆反心理”现象。要特别关注潜课程”对学生心理的深层次的负面影响,做深人细致的思想引导工作一。这一层次中学生的人际关系表现得较为微妙。心理咨询中普遍反映的就是人际关系问题和情感问题。

第四层次:深化升华。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更加确定,自我追求目标更高也更加具体化。在主动学习和自觉拓宽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深度探究,在某些领域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甚至有独到的见解;专业发展信心更足、自我效能感明显增强,在专业学习和学术上进人较高层次。在思想上价值观念已构成较稳定的体系,注重品德的自我修养,政治上认识亦较成熟、盲从与被动大大减少,人格特征较为稳定,个性表现更为突出。

进展阶段无论从那一方面而言都是大学生发展的主要阶段和主体部分在这一阶段,尽管学生在其心理反映上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但大多最主要的还是集中在对学习的态度、知识的价值观与认可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学习的动机水平与成就感及对学习成就(或失败)的归因的性质上因而在这一阶段确定学生是否在沿层次递进.完全可从心理特征上得到反映和解释显著的区分标志是:正在沿层次递进的同学的心理特征主要是学习或学科的问题:专业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专业领域的发展在国内外状况如何?今后的专业发展方向怎样?怎样与相关教师联系或怎样请求个别指导等等有关学习、专业和自我发展(联系社会】的问题他们也会发生诸如人际关系、情感纠缠及对一些社会问题的困惑,但这些都是居于附属地位的.不会对其学习产生重大的、很直接的影响。而不能有良好进展的同学的心理问题可能集中表现为对知识的价值持模棱两可的态度,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过多思考(这类问题可以是无穷无尽且无确切答案的),人际关系的过于卷入、纠缠不体(也可以是无穷无尽的)或是花费过多精力于情感方面,或是过分热衷于各种与学习无直接关系的活动甚至直接卷入社会低层次行为。他们也会“经常”考虑学习问题,但对于他们来说,这些只是附属的问题。在学习上总是停留(甚至满足)于被动跟进的层改,当然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判断大学生的进展有多方面的指标,包括政治思想、政治品质、活动态度与能力(包括管理组织能力)、社会关系与身心健康水平。但我们认为,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是其天职,任何不同方位的指标都必须落实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上,这是判断进展状况的核心指标。

三、第三阶段:社会心理适应阶段——适应社会要求,注重培养健全的社会人格(选一阶段进入了大学的最后时期即第五层次)

第五层次:建立准社会心理角色。毕业前,面临即将走人社会,都会主动或被动地将自己与社会(行业、岗位)进行紧密的实际联系、心理的社会适应——建立准社会心理角色。学术水平基本确定,特别注重社会(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部分发展不良或在层次发展上出现。断层”的学生其思想和价值观往往会产生理想与现实的各种矛昏冲突,产生所谓的毕业综合症”。出现严重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个别的甚至会出现行为变态。从心理临床的案例分析,许多心理危机都在这一阶段“不同症状爆发出来,且矫治相当困难。

大学阶段在心理上属“人格再造期”。社会心理适应最根本的就是要确定什么样的人格标准作为评价指标。我们认为国际通用人格模式BigFive(“大五”)最适用作为评价指标的人格模式,而且“大五”在各个领域如:(普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教育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及应用领域,如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S.P.,Robbins,2001)、(组织)领导学(G.Yukl,2002)、管理学(s.P.Robbins,2002)等受到广泛重视。“大五”的主体内容如下:

1.具有社会适应能力的意向和性格表现(外倾性一一Extraversion):社会改革开放来,明显对我们的社会人格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具有社会交往的各种能力和性格倾向,只有通过积极的人际沟通,才能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进程中抓住机会。对于个体来说内倾性人格(包括性格与气质)的改变可能是有难度的。但依据社会需要,经过有意识的培养和矫正,具有适度的外倾性心向和行为是完全可能的:

2.有爱心和同情心,尊重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宜人性——Agreeableness);引导个体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审视自我和外部世界的关系。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自我为中心是人格健全的标志之一(A.H.Maslow)。实质上,一个人的自我中心不断分化的程度就标志着个体的成熟水平,也标志着他(她)的社会适应水平大学生正处于这种分化的决定性阶段,应不断理性“否定”(扬弃)自我,在与社会(他人)的互动中明确自我的位置.才会获得较高的社会支持。

3.责任心强,要求人格特质与人品的统一(责任感-Conscientiousness)。什么样的人最受人欢迎最能适应社会,是社会心理学家最关注的课题之一。一项经典的研究成果颇能给我们以启示:N.H.Anderson的研究表明.人们普遍认为。最积极品质”有:真诚、忠诚、真实、可信、体贴、热情、善良、友好、不自私、负责等等:。最消极的品质”有:说谎、装假、不老实、冷酷、不善良、不真诚、自负、自私、粗鲁、不友好等等。此后,相关的复习都印证了这一成果。这一点通过我们长期的日常生活观察(Folkwisdom)亦被证实在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更要强调社会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心品和人品”,才能真正适应社会,也才能走向世界。

4.用理性调控非理性.制于理而不受制于情(情绪性一Em0ti0nalitv或Neuroticism)人是处于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动物.始终难以摆脱非理性因素要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就必然要用理性有效地制约非理性,应引导青年大学生多做理性思考.多用理性来矫正非理性的归因偏差。,才能提高自我的心理成熟度(社会智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5.不断获得新知和探索未知.创造性地面对社会(开放性——Opennesstoexperience或Intellect)。开放是一个广泛而模期的问题。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并不等同盲目地反传统,打破常规,或是生活方式上(侧如穿着打扮)的标新立异。而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富有创造性或创建性的工作.它与知识(经验)的广度与深度密切相关。如像爱因斯坦与居里夫人等科学家在生活方式上可能是很“保守”的,然而世界公认他们是最开放的人。人类发展至今的历史已经证明,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的开拓发展,都与人的知识掌握水平和探索精神紧密相关,善于获取新知和勇于探索的人才是真正开放的人。

实际上,大学生一开始就要以“大五”作为健全人格培养的指标。在整个大学期间时常对照自我。在毕业前作一个总的回顾与检查.“查祸补缺”。进一步在人格上来完善自我。

四、结语

以上概要地阐述了大学生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五个层次,总的发展趋势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递进。但学生之间会有一定差异,有的甚至差别很大。有部分同学始终停留在较低层次如第二层次,至多能勉强达到第三层次的一部分要求,而最后又不得不进入第五层次.由于发展出现“断层使这部分学生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潜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个性发展严重压抑.同时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这实际上是我们教育的失误。此外,上述各阶段及层次的发展包括知识学习(含学习心理)、思想品德(含品德心理)和心理健康水平(含个性心理)等主要方面,其发展并不是很平衡的。可能在某一方面能表现发展优势,而在另外的方面却明显滞后。因而教育者要关注和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从宏观管理的方面而言.这几个层次皆可进行辣人而全面的分析研究,通过分析.概括出各个层次的各项要素及指标(假设每个层次有20项指标,则20·5—100项),编制出《大学生发展层次量表》。可用此对学生进行个体发展的测量,就可明确各个层次量表,编制出《大学生发展层次达标要求》.使学生在明确自己所属层次的同时确定向高层次奋进的具体要求和指标,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层次的合格人才。

论文 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2021年优秀的论文题目有哪些?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一些优秀论文题目2021_2021 毕业 论文题目举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大学生论文选题参考:

1、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

2、北京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研究

3、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

4、大学生 英语口语 课交际策略教学的实验 报告

5、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6、大学生跨 文化 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7、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

8、试论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

9、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10、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

11、基于语料库的大学生英语 议论文 中的语块使用模式研究

12、大学生上网行为及网络成瘾探讨

13、面向21世纪的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14、广州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15、关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

16、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的编制

17、元认知与中国大学生 英语阅读 理解相关研究

18、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在清华大学的调查

19、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测量及其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20、从英语议论文分析大学生 抽象思维 特点

比较好写的大学生论文题目

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追踪观察

2、家庭经济收入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3、大学生移动学习实证研究

4、大学生压力与应对方式特点的实证研究

5、理工科大学生英语词汇水平研究

6、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

7、大学生英语议论文中高频动词使用的语料库研究

8、大学生心理问题阅读疗法研究

9、女大学生的“同民同工”——2002年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调查的启示

10、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

11、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12、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13、大学生自立意识的探索性研究

14、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报告

15、“大学计算机”——所有大学生都应学习的一门计算思维基础教育课程

16、社会支持与人格对大学生压力的影响

17、大学生网络依赖测量工具的修订与应用

18、当代北京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结构研究

19、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20、中外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的比较分析

毕业论文如何选题?

1选题要从兴趣出发

在专业允许范围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只有有了兴趣才能用心去做,没有兴趣是不会写出好的论文的,所以建议从自己的兴趣入手,当然也要查阅相关资料,符合专业并可以写的前提下,才能选择。

2立意要新

论文是在研究前人的论文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如果都是别人的论点和论据,那么整个论文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选题的时候,立意要新。但立意新并不是说是胡乱编造,而是有理有据。

3选题不要太宽泛

选题太宽泛的话,很有可能写出来的都只是皮毛,不好深入来写,这样的论文,总体上来说意义就没有专业一些,深入一些的选题要好。建议大家不要盲目选择太过宽泛的题目。

4选题要可以驾驭

选题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中,不能超过自己的能力,如果自己不能驾驭的话题最好不要去碰,在自己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写的话比较困难,查询资料有时也不全面。

5听听老师的建议

老师对本专业的了解要比学生多,在选题上也比较有 经验 ,自己有了想法,查阅相关资料以后,和老师谈一谈,教师会有比较中肯的建议,这样的会对以后顺利完成论文会有帮助。

优秀论文题目2021相关 文章 :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关于再见2020你好2021主题征文作文精选【5篇】

★ 你好2021主题活动征文优秀作文参考

★ 再见2020你好2021优秀作文范文5篇

★ 收获2020展望2021优秀作文5篇

★ 再见2020你好2021优秀作文最新5篇

★ 关于2020再见2021你好话题作文满分范文【5篇】

★ 以展望2021为话题的作文5篇

★ 再见2020你好2021优秀范文大全5篇文章

★ 展望2021总结2020满分一等奖作文

自我效能研究的重要性论文

1.引言随着外语教学研究领域的重点由研究“如何教”转向研究“如何学”,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因素越来越受关注。相关研究表明学习者的情感状态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成败与否的最大因素之一。其中,学习者的焦虑和自我效能感是影响较大的两种情感因素。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学者们在焦虑这一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的重要影响并进行了一些实证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般认为,焦虑是指个体由于预期不能达到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强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自我效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种动机理论(Bandura, 1977)。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人们对自己能否有效地进行某一行为的判断,它能够将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转化为先行因素,对行为发生作用。自我效能感深化到自我价值系统就形成了自我效能信念,效能信念影响人们如何思维、感知、并激活行动等,它在个体的后继行为与影响源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和成就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自我效能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同时也得到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支持。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探讨了自我效能与学习动机、归因之间的关系,自我效能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等(董奇、周勇等)表明,自我效能感和归因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且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密切相关。有关于大学生外语焦虑、自我效能感与外语成绩关系的研究(张日升,袁莉敏,2004)也表明,优秀的语言学习者具有的一个重要特质是接受挑战的能,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胜任感强,相信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目标,面临困难和挑战时坚持性高,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法;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则怀疑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容易放弃。因此,个体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其学习付出努力的多少和接受挑战的数量大小。另外,国内外很多研究都显示,智力在学习成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非智力因素(如个性,心理控制源及学习策略等)也对学习成绩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学习动机、智力和个性对学习成绩影响的交互作用(霍金芝等,2003),表明非智力因素通过中间环节对学习起作用等。也有研究表明心理控制源与个性、焦虑密切相关(孙喻 ,1997);学业优良者为高E低N,学业不良者为高N低E (霍金芝、蔡琰等 ,1997)。纵观与自我效能感、个性特征、外语学习焦虑相关的文献之后发现,自我效能感与外语学习焦虑之间关系研究、个性特征与外语学习之间关系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文试图探究[1] 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的外语焦虑的差异。 [2] 学习者自我效能与外语学习焦虑的关系。[3]学习者个性特征与外语学习焦虑的关系。 [4]学习者外语学习焦虑与外语成绩之间的关系。以期达到帮助语言学习者提高语言学习成就的目的。2 方法2.1 被试在佛山市南海许海中学选取初一两个班(男生60人,女生68人),初二一个班(男生29人,女生27人),南海桂江一中随机选取初一年级两个班(男生58人,女生52人),南海桂城中学随机选取高一年级两个班(男生51人,女生59人),高二年级两个班(男生52人,女生56人)。即初中学生294人,高中学生218 人参加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92份,回收率达到96%。2.2 研究工具2.2.1 EPQ量表 采用艾森克个性量表(简缩版 EPQ-RA)。量表共24个项目,包括P、E、N、L四个分量表。P量表代表精神质维度,反映被试个性中的倔强程度或反社会倾向,P量表高分者,通常被描述为性格倔强,孤僻,古怪,离群索居或冲动,冒险,不服管教;E量表反映个性中的内—外倾向性,E量表得分高的人被描述为外向,躁动,灵活而行为的稳定性差;N量表代表个性中的神经质维度,N量表高分者被描述为抑郁,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定;L量表为校正量表,高分者被认为答卷时更易于受到社会期望的胁迫,因此答卷的诚实性受到怀疑。2.2.2 外语课堂焦虑量表 采用Horwitz E. K.(1986)编制的外语课堂焦虑量表(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 Scale , FLCAS), 量表共33个项目,采用Likert 5 点量表形式, 1 表示非常不符合,5 表示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表明被试的焦虑程度越高。采用本研究采集的数据对该量表进行考察,结果显示Chronbachα系数为0.83 。2.2.3 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R) 该量表包括努力、进取心、坚持性三个分量表。量表共12个项目,采用Likert 5点量表形式,1 表示非常不符合,5 表示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表明被试的自我效能感越高。三个分量表的Chronbach α 系数分别为0.55,0.74,0.72,表明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各因子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为0.70~0.82 ,明显高于各因子之间的相关0.43~0.44 ,表明该量表有较好的内部结构效度。2.3 施测过程由研究者担任主试,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要求被试仔细阅读指导语,强调问卷不记名,答案没有对错、好坏之分,请学生按真实情况填写,不要遗漏任何一项。学生们对问卷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提出。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整个问卷。问卷最后还要求学生填写上学期末的英语考试成绩。全部完成约需时10—15分钟。2.4 数据处理将问卷的数据输入电脑后,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 10.0)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3 结果3.1 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差异检验表1 男女学生、初高中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差异分析外语焦虑M SD初中(n=283) 88.21 17.96高中(n=209) 95.96 16.01男生(n=236) 88.94 17.63女生(n=256) 94.88 16.82注: **. = p < .01;*. = p < .05;表1结果表明,外语学习焦虑在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上均有显著性差异。高中学生的外语学习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初中学生(t=-3.29 p < .01),女生的外语学习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生(t=-2.47 p< .05)。3.2 自我效能感与中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相关分析表2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与外语焦虑量表的相关外语焦虑(初中) 外语焦虑(高中)努力 -.294** -.304**进取心 -.466** -.240*坚持性 -.724** -.513**注:**. = p < .01; *. = p < .05;表2结果表明,初高中学生的外语学习焦虑与自我效能感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说明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学生其焦虑水平越低。3.3 个性特征与中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的相关分析表3 EPQ-RA与外语焦虑量表的相关外语焦虑(初中) 外语焦虑(高中)外向性 -.187 -.359**神经质 .425 ** .441**说谎 -.267** -.108精神质 .041 .105注:**. = p< .01; *.= p < .05;表3结果表明,初中学生外语学习焦虑与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与说谎显著负相关。高中学生外语学习焦虑与神经质显著正相关,与外向性显著负相关。3.4 中学生外语学习焦虑与外语成绩的相关分析表4,外语焦虑与外语成绩的相关外语成绩初中 高中外语焦虑 -.273** -.368**注:**. = p < .01表4结果表明,外语成绩与外语学习焦虑显著负相关,说明一个学生的外语学习焦虑越高,外语成绩就越差。4. 讨论4.1 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外语学习焦虑的差异本结果表明,高中学生的外语学习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初中学生,女生的外语学习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生。班杜拉等人经过大量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一个最主要的信息源是过去行为成败的经验,由于初中学生学习任务不重,材料简单,他们在课堂上能够顺利回答老师提问,下课轻松完成家庭作业,在考试中容易取得好成绩,在过去的行为经验中多为成功的经验,因此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并且这一阶段的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他们较为接受老师那种富有师长身份色彩的亲和力所染织的教学方式,因此外语学习焦虑程度低;与高中相比,高中学生面临高考,学习任务繁重,内容复杂,要求提高,考试难度加深,在经过选拔而水平相当的班集体当中难以显示自身优势,因此自我效能感也就较初中低。因此,在面临相同外语学习任务时,初中生更具有信心,表现出更高的自我效能感,外语学习焦虑程度自然就比高中低了。本结果发现女生的外语学习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生,这与单亚萍(2002)研究得出的结果一致。实践证明,女生的焦虑状态水平高于男生,而且对英语成绩的影响存在正相反,这可能与女生具有较高的情绪易感性、易觉察到自己和别人不易觉察的细小事物的细微变化以及内心体验强烈、细腻有关。同时她们易受暗示和怯懦。这也可能与他们不同的学习特点、生活观念、思维方式有关。女同学学习需要更多的形象思维、感情投入,而男同学的学习则需要更多的抽象思维,理性的逻辑推理等,这造成了男女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女生的想象力更丰富,也更为情绪化,因此女生的外语焦虑水平更高。4.2 自我效能感与外语学习焦虑的关系本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外语学习焦虑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即焦虑水平越高的学生,其自我效能感越低。Bandura 强调自我效能的动机作用,他指出:人们的自我效能信念决定了他们的动机水平,表现在个体付出努力的多少和面对困难坚持时间的久暂上。一般来说,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由于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和较高的自我期望,在实际学习中常常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候敢于正视它们,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不适当的行为,采取各种方法以保证学习的成功。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则相反,它们由于对自己学习行为的信心不足,进而对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产生一种不可控的心理,因此在实际学习期间往往采取消极、被动、应付的方式,不愿也不去努力,一遇到问题和困难就放弃、回避。长此以往,自我效能感不同的学生产生不同的解决任务能力,进而形成不同的学习方式,导致不同的学习焦虑。自我效能感也是学生进行学习自我监控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变量(董奇,1994)。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在学习外语过程中,能产生自我调节的积极反应,如改变自我评价的定位标准、改善自己的复习策略、管理自己的复习任务及复习时间、提高自己的复习效率等等,故能有效地预防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反之,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不能有效地进行自我监控,容易体验担忧、害怕、沮丧、无助等消极情绪,怀疑自己,认为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无功的,从而产生较高学习焦虑。4.3 个性特征与外语学习焦虑的关系国内外大多数研究成果都论证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是存在的,中小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气质的情绪性和向性特征显著相关,青少年的学业成绩与E呈正相关,与N呈负相关。L量表与学生的“在校表现”关系明显,学习优良、品行优秀的学生,通常有较高的L量表分。这一结果使得L量表的解释更加为难:品学兼优的学生更易于顺从成人的愿望,行为幼稚,自主性差。有人认为,高E低N学习者属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强型或接近强而灵活的类型;而高N低E学习者属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弱型或接近弱而不灵活的类型。此外,有研究提示,考试焦虑的发生与学生个性有关,内向、情绪不稳定的学生有产生考试焦虑问题的倾向。本结果表明:初中学生外语焦虑与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与说谎显著负相关。高中学生外语焦虑与神经质显著正相关,与外向性显著负相关。说明了内向、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外语学习焦虑程度越高外倾型性格特征,情绪稳定的学习者与内倾型,情绪不稳定的学习者相比,属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强型或接近强而灵活的类型,具有有始有终的个性特征,所以在外语学习中能够自主学习,保证在没有教师监控的情况下,也能主动认真地学习,因此这类学生外语学习的学习态度会比较积极,而且他们有较好的人际关系,易于组织集体学习,互相交流口语等,因此会取得比较好的学习效果,学习焦虑也较低。而内倾型的人属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弱型或接近弱而不灵活的类型,容易产生自卑感和消极情绪,因此当外语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容易因为一时应对不过来而产生焦虑感。通常情况下,初中学生对自己行为态度的评价更多地参照外部的标准,这种标准可能是老师的表扬或批评,学校的奖励或惩罚,社会的认可或制止,为了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优秀学生更多地顺从成人的愿望,行为自主性差而说谎。4.4 外语学习焦虑与外语成绩的关系本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的外语成绩与外语焦虑呈显著负相关,学生的外语焦虑越高,其外语成绩就越差,这一点和国外的有关发现一致(MacIntyre, 1997)。Eysenck认为由焦虑引起的认知活动总是会降低任务完成的质量。焦虑的个体把注意力分散在与任务无关的认知活动中,如担心失败和过度的自我评价等,从而使完成任务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因此,对外语学习有高度焦虑感的学生因为有很强的学习动机,迫切希望在短时期内提高学习成绩,常常过高估计学习材料的困难,担心自己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于是他们总是处在“备战”状态,精神过于紧张,遇到问题时容易产生的惊慌失措、无助感、思维混乱等不良反应。对外语学习产生较多的负面影响。5 教学建议综上所述,我对外语教学提出几点建议:(1)教师们要意识到外语焦虑在外语学习中的存在及其对外语成绩的负面影响,想办法帮助学生降低焦虑程度,使他们能更好地集中精力学习外语,提高成绩。(2)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自信,提高自我效能感,则是缓解学生学习焦虑和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关键。(3)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对学生学习和自身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6 结论(1) 高中学生的外语焦虑水平显著高于初中学生,女生的外语焦虑水平显著高于男生。(2) 外语焦虑与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3) 外语焦虑与神经质显著正相关,与外向性、说谎负相关。(4) 外语焦虑与外语成绩显著负相关。参考文献:[1] 霍金芝、蔡琰、邹艳等.学习动机、智力和个性对学习成绩影响的交互作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年,11(6):328-330.[2] 张日升、袁莉敏.大学生外语焦虑、自我效能感与外语成绩关系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3):56-61.[3] 高珂、孙谕、霍金芝等.心理控制源、个性及焦虑与学习成绩初探.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5):289-290.[4] 周勇、董奇.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与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行为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3):30-34.[6] 申艳娥.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对“教学生学会学习”的启示.闽江职业大学学报,2001(1):18-21.[7] 王才康.外语焦虑量表(FLCAS)在大学生中的测试报告.心理科学,2003,26(2):281-284.[8] 单亚萍. 焦虑状态及其对第二语言习得者的影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2,21(1).

浅析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情绪启动的影响论文

情绪启动是指个体在接受具有情绪效价的刺激之后,影响了后续另一个刺激的加工,使后面的情绪带上相应的情绪色彩,也就是说个体的情绪状态对个体的认知活动产生影响。情绪刺激的范式有很多种,你可以被人物的表明刺激,被不认识的外文刺激,对自己不喜欢的事物刺激等等,这些情绪的刺激都会引起个体的认知活动的变化,产生的结果就是个体的行为或者心理发生变化。

情绪刺激可以引起个体认知状态的变化,但是情绪调节已经越来越多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当你的情绪受到刺激之后,可能会产生一些过激的行为,为了避免这些行为发生,我们就要进行行为的调节,调节情绪包括注意、记忆、认知、动机等过程的.影响,以及情绪调节失败导致的情绪和心理的功能障碍产生的情绪,这些都是需要调节的。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能力的信念. 它通过认知、动机、情感和选择的过程对认知发展及机能产生影响,极大程度的影响着人们的挑战问题的能力,和人们做选择的能力,而这些影响是明显的、引人注目的,尤其是在健康方面的。据研究表明,很多人调节情绪的能力不同是来自于他们调节情绪所运用的方法不同。而调节情绪的自我效能感表示个体对能否有效调节自身情绪状态的一种自信的程度,这种自信表现在积极的情绪和消极的情绪的区别上,两种不同的情绪,人们的调节也是不同的。

1、自我效能感

在其建立的社会认知理论中初度提出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们在塑造他们的生活和环境过程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被称为“个人动因”,与外部力量同时影响着个人发展,而自我效能感则是个体对有效控制自己生活诸方面能力的知觉或信念,是行动的重要基础。

在这一理论中,班杜拉特别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人是行动的动因,人能主动地根据自身意愿选择行为来适应环境,个体对其行为能力的自我信念,即自我效能感,也可以决定个体行为的表现。

任一活动的转化都需要效能预期,而且这种能力的自信程度会产生重要的调节作用。效能感被视为人类动因的中心机制,它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基础。

自我效能感可以决定个体对事情的选择及完成时的坚持性,可以影响人们面对困境的态度,还可以影响活动时的态度和情绪等,从而进一步影响事情最后的结果。

继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提出后,后续研究者对此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内容扩充,将自我效能感概念延伸到其他行为领域中,例如人际交往效能感、团体效能感等等。但究其根本,均是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一种主观感知,只是这种主观感知具体针对某个特定领域的能力。

2.人际交往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对自我能力的整体认识和信念,可以具体到不同的领域,这就形成了个体某方面能力的自我效能感。以自我效能感理论为依据,有学者开始对人际交往领域中的自我效能感进行研究,从而提出了人际交往效能感这一概念。

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人际交往领域的自我效能信念。效能感定义为个体对自己在人际交往情境中掌握的适宜有效的技能的能力的自评价。效能感是指个体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活动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交往活动的判断。

人际关系效能感既然是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能否达到某个交往目标的一种主观预期判断,那么具有较高人际交往效能感的个体则会认为自己有能力顺利开展社交活动并且能够与他人建立更良好的人际关系,这种信念又将激发个体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一系列的社交活动,并在交往中自我卷入更高以及表现出更好的沟通技巧,保证了社交活动的良性、有效讲行。

3.恋爱效能感

在自我效能感和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基础上,有学者提出了在浪漫关系领域的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即恋爱效能感。恋爱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在浪漫关系中能带来期望的关系结果和满足恋人需求的能力上的自信。等认为浪漫关系中的效能感是个体捕捉及评估自身在浪漫关系中发展的交往能力的感知,这种自我感知是普遍的,不仅限于具体的伴侣或关系。

恋爱效能感定义为:“个体基于对自身恋爱能力的感知,对自己能否解决恋爱中的问题、拥有良好的恋爱关系的信念。”其本质是个体对恋爱能力的信心和信念,是自我效能在恋爱中的体现。

恋爱效能感由五个维度共同构成:乐观坚定一一个体对于自己未来感情的积极期待及坚定信念,它体现出个体的效能感中对于结果的预期;关心体贴一一个体对于恋人情感的理解及支持的能力;自卑怀疑一一个体对于自身在恋爱中的魅

力及吸引力的评价;独立自主一一个体适宜把握个人的空间距离,平衡恋爱与工作学习关系的能力;矛盾化解一一个体在恋爱冲突情境中的自控及协调能力。

本研究认为恋爱效能感是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在浪漫关系中的具体体现,是个体基于对自身恋爱能力的感知,对自己能否解决恋爱中的问题、拥有良好的恋爱关系的信念。就像自我效能感对个体行为表现产生决定性影响、人际交往效能感能有效促进个体开展和维持良好的社交活动一样,恋爱效能感也有可能对浪漫关系及浪漫关系中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恋爱效能感作为自我效能感在爱情领域的延伸,其来源很大程度上跟自我效能感一样。自我效能感的四种获得方式是:动作性掌握经验、替代经验、语言说服以及生理和情感状态,其中动作性掌握经验,也称个体的直接经验,是最具影响力的效能信息。换言之,对于恋爱效能感,个体的直接恋爱经验或者成功解决冲突矛盾的经验也是其最大的影响因素。

如果个体缺少过去经验作为自身恋爱能力的评价基础,无法直接了解自己的能力,那么就会依赖于观察和评价相似他人的成功行为、其他传播媒体等来提高自身的效能感,这属于通过替代经验获得效能感。

语言说服往往通过对个体行为的评价反馈中传递,可以是自我说服,也可以是他人说服,对自己或他人的能力进行评价性反馈可以有效提高效能感。另外,身体状况、应激水平、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倾向都会影响个体对自身能力的判断,改变效能信念。

除此之外,有研究显示,男生由于通常要求自己在浪漫关系中表现得更加优秀和出色,但在大学阶段还尚未形成恋爱方面稳定的自我概念,因此相对于女生更加怀疑自己在异性面前的魅力,不知道如何与异性相处。

个人过去的恋爱经历或者身边人的恋爱经历发生在个体的成长环境中,一定程度上这些经历是与个体成长环境有关的,因此,成长环境对恋爱效能感也会存在影响,例如,有研究显示,城镇大学生的恋爱效能感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独生子女的恋爱效能感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

恋爱效能感与浪漫关系的质量、满意度、和谐度等有密切关系,周露霖研究表明,亲密的恋爱关系与大学生自我效能有明显的正效应。陈幼迪关于大学生择偶效能感的研究显示,大学生择偶自我效能感的强度是影响其恋爱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择偶自我效能感强度高的大学生其恋爱和谐度也较高,择偶自我效能感强度低的大学生其恋爱和谐度也较低。

恋爱效能感是成人依恋与情感倦怠之间的中介变量,恋爱的自我效能感是成人依恋影响其情感倦怠的重要内在机制。对大学生恋爱效能感与成人依恋的关系研究显示,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恋爱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且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能够预测恋爱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通过对行为选择、动机、认知以及情感四个方面的影响使任务产生不同的结果,而个体面对冲突的应对倾向和采取的应对方式正是一种行为选择恋爱效能感作为自我效能感在浪漫关系领域中的一种体现,在发生浪漫关系冲突时,同样对冲突应对方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影响。另外,如果恋爱效能感是个体对浪漫关系中典型困境的整体评估,那么它更多的是基于自身的经验以及在相似的情境下的自我参照,而不太依赖于具体伴侣的行为。从三个方面详细分解自我恋爱效能感对个人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论文范文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一个人是否会产生想要获得成功的愿望和采取行动。自我效能感是一种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的能力,但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动提高。自我效能感是人们进行活动、克服困难和预测结果的一种主观感受。

如何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

如何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想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首先得要了解什么是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对自身能力的积极期望,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中成功的经验是自我效能感最重要的来源,本文内容是如何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

一、增加学生成功体验

以往成功的体验是自我效能感的主要来源。所以教师应采用各种方法增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成功的体验,具体方法如下:

(一)建立个体化和合作化的奖赏结构

建立竞争奖赏结构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但这不可避免地会损害那些在课堂上表现欠佳的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发展,所以还要建立个体化和合作化的奖赏结构。个体化奖赏结构要求学生作自我比较,即将自己现在的成绩与过去的成绩进行比较,只要有进步即为成功,就能得到奖赏。通过增加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自信,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合作化奖赏结构强调小组之间的比较,小组共同努力完成一个目标,共同取得成功。注意要把课堂表现优秀的和课堂表现较差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就会增加课堂表现较差的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从而增强这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二)利用和发挥学生的优势智力

传统的智力理论(以智商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主)认为智力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多元智力理论中对学校教育影响力最大的是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从多元智力理论中我们不难感到学生的每一种天赋(智力)都可成为帮助学生取得学习成功的手段,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天赋,并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引导他们利用自己的天赋取得活动的成功,建立起对学习的强烈自我效能感。

二、培养学生积极归因

自我效能感与人们的归因方式存在交互作用。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将成功归因于内部的稳定因素,如能力和努力;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因素,如努力不足。这种积极的归因方式能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关研究表明学习困难生往往采取消极的归因方式,他们往往将学习结果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如自身能力、教师、运气、任务等外在因素,这种消极的归因方式会削弱其自我效能感。当然,培养学生积极的归因方式,也不能一味强调努力不足,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力不从心之感,从而挫伤其自我效能感,因此要全面分析失败原因。

第一,唤醒学生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引导其对自我成功经验的回忆和再体验,尤其是唤醒对过往难度大,无支持,又完成了任务的经验的唤醒。这不是说教,而是一种对学生的效能感的提升。同时,适度安排任务,刺激其发挥自我能力,跳一跳,摸得着,也有用。

第二,即使自己没有想到成功经验,仍然可以使用替代经验。让学生观察榜样行为,尤其是看到和自己水平相当的学生取得成功的行为,也可以提升自我效能感。在这个过程中,他可以看到成功者的方法与策略和态度,进而影响自我。当然,我们甚至可以引导学去模仿学生崇拜的优秀的人物,模仿他的言行,处事方式。

第三,如果对学生说教来提升其效能感,那一定要注意自己在学生心中的接受程度,可信度,否则可能劳而无功。

第四,定时,定量,回馈。用一定的限时练习调整其情绪与生理状态可以提升其效能感。但要注意不要形成太高的焦虑程度,否则适得其反。

总之,让学生给自己一个适当的结果,效能期望,提升自我效能感是有章可循的。

帮助学生学会应对挫折

爱迪生经历了1000 多次实验才成功发明了电灯,他曾对一位记者表示,“我没有失败1000次,电灯是在经过1000步后被发明出来的。" 因此,成功和失败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班杜拉认为,人们必须学习如何应对失败,如何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失败和挫折,如有的学生某个学科的成绩总也上不去,有的学生总体成绩不好,有的`学生成绩出现下滑,有的学生师生关系不良,有的学生被同学拒绝有的学生家庭出现变故,等等。学生往往需要成年人尤其是教师的帮助才能应对这些压力和挑战,这也是他们成长的一部分,教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学会应对失败和挫折并从中受益呢?

帮助学生摆脱失望情绪

当学生面对挫折表现出失望情绪时,有些家长和教师会说:“振作起来,这有什么了不起?”甚至有的时候会说:“看,不努力的结果就是这样。”“你怎么这么不争气。”这样做会让学生觉得自己的痛苦不被重视,因而就此封闭自己的心扉,甚至破罐破摔。此时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发自内心地体谅学生所经历的痛苦,表达对学生的理解和同情,即使是默默地关注,这种共情的体验和陪伴往往也能给学生巨大的安慰和力量,这是让学生重新振作起来的关键一步。接下来,要在学生愿意的情况下和学生一起分析这次挫折的经历,让学生将痛苦聚焦在这次具体的经历中,避免将失望的情绪扩大,避免“由事及人”,不要形成“我真没用”“我再也学不好了”这样的念头。

帮助学生从挫折和失败中获得积极因素

有些教师或家长拿出名人不断面对失败又不断振作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这往往不会有太大的效果,因为这些“名人”离学生太远了,而且名人和学生也处于不同的情境。比如,学生面对的问题是怎么学成绩都上不去,可教师却给他讲一个缺了一条腿的人怎么意志顽强地学会骑自行车,这就好像面对一个快要淹死的人你却告诉他怎么在沙漠中求生一样。因此,教师要带助学生从挫折和失败中获得经验,反思问题出在哪里,在失败的经历中有哪些收获和积极因素,然后,帮助学生制订一个具体的、可行的计划,一步一步接近成功。这样所经历的挫折和失败才能够成 为一笔有用的财富,才会 真正成为人生有价值的经验。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行为的先行因素就是人在认识到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随关系后,产生的对下一步强化的期待。期待有两种:一是结果期待,指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如果个体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会导致某一特定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二是效能期待,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实际去实施那一活动。在人们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学习行为的决定因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1)帮助学生创造成功的体验。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感。(2)树立成功的榜样。个体的许多效能期望是来源于对他人的观察,如果看到一个与自己一样或不如自己的人成功,自己的效能感就会提高。(3)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言语暗示。他人的言语暗示能提高个体的效能感,但缺乏经验基础的言语暗示效果是不牢固的。(4)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增加学生自信心。自我效能感高者活动时信心十足,情绪饱满,而自我效能感低者则充满恐惧和焦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