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月季硬枝扦插论文模板

发布时间:

月季硬枝扦插论文模板

硬枝扦插硬枝扦插又称休眠枝插。露地栽培月季在秋季落叶后到春季萌芽前,利用1年生枝条扦插。通常可选用冬季修剪下来无病虫害、木质部充实、芽饱满的枝条作插穗。插穗长10~12厘米,具3~4个芽。在高燥、避风向阳之处作高畦为插床,土地平整后先覆盖地膜,再扦插条,以利提高土温,促进发根。插穗插入土1/2~2/3,保持1个芽露出土面,插距为8~10厘米,每平方米约100~140株。插后在长江流域大概在2月下旬发根,3月抽出新梢。可在5~6月移植。硬枝扦插如在10月进行,冬前可以发根,春季萌芽,苗质较好。

月季花不用花钱买?小伙手把手教你如何扦插月季,成活率极高!

月季扦插一年四季均可进行,但以冬季或秋季的梗枝扦插为宜,夏季的绿枝扦插要注意水的管理和温度的控制。否则不易生根,冬季扦插一般在温室或大棚内进行,如露地扦插要注意增加保湿措施,扦插主要分为硬枝扦插和绿枝扦插。扦插步骤图解过程:1、将花下枝条修剪下,每片叶子留一小截枝条。2、找一个塑料杯子,方便观察有没生根,底下剪个或者烧个洞。装满纯蛭石,我是用细的蛭石。3、插上枝条,浇透水。4、底下放个托盘装些水。5、放在光线好的地方,温度不高的时候,太阳晒不晒的到都没有关系,温度很高的时候,还是放在太阳晒不到的地方保险一些。6、根要是从小洞里钻出来了,怕伤到根,就开始准备移植。7、脸盆装满水,把整个杯子泡在脸盆里,蛭石都散开了,很容易把月季移出来而不伤到根系,三根枝条,只有这一根枝条根系长的特别好,其他两根都有愈合组织,也有一些白白的根开始生长,继续步骤2把根系生长比较慢的两根枝条插回纯蛭石杯里,继续生根。8、移植,浇透水,放在阴凉通风处缓缓,慢慢移到有阳光的地方。扦插如何快速生根1、扦插前处理要选择当年生的健壮的枝条,有利于月季扦插的成活。扦插前先对月季进行处理,泡一些高锰酸钾溶液或者是生根粉,促进月季生根。2、扦插后养护要保证合适的扦插温度,温度稍高一些,生根会比较快,但是要注意不要太高温使其腐烂。对水分和光照等也有要求,做好养护管理,合理浇水,保证合适的光照,才能快速生根,提高成活率。扦插禁忌1、月季扦插的时间一定要把握好,春季和秋季是比较适合月季扦插的,夏季最好不要扦插,因为夏季温度高湿度也高,扦插容易腐烂而难以成活。2、扦插的月季幼苗要避免强光照射,幼苗是不经晒的,要注意遮阴。3、扦插后的小苗尽量不要移动,先浇一次透水,此后尽量不要移动。并且不要为了观察月季的生根情况而去经常将月季的小苗拔出来查看,这样不用等它生根,就已经死掉了。

扦插繁殖月季主要用于扦插容易生根的种类和品种,如丰花月季、微型月季中的大部分种类。(1)硬枝扦插 一般在落叶前后结合冬季修剪进行,也可在春季萌芽前利用上年冬季沙藏的木质化枝条进行扦插,或春季萌芽前采枝扦插。扦插前先在背风向阳处做阳畦,阳畦深40厘米、宽100厘米,长度以插穗数量的多少而定。做好后在畦内铺一层河沙、蛭石或河沙与蛭石的混合基质,厚度20厘米。插穗选用生长健壮、发育充实、无病虫害的1年生枝,剪成8~12厘米带有2~4个芽的接穗(上剪口距上芽0.5~1.0厘米,下剪口距下芽2~3毫米),然后用1000毫克/千克的吲哚丁酸粉剂溶液处理插穗,之后立即插入基质中,深度4~5厘米。插后浇1次透水,加盖塑料薄膜保墒。冬季气温降至0℃以下时,覆盖草帘保温防寒。春季气温回升后,撤去草帘并逐渐打开薄膜,注意床面喷雾,否则会因缺水使插穗枯萎,甚至已生根的小苗也会干死。待插穗生根后即可分栽下地或上盆。(2)嫩枝扦插 于生长期6月前后或第一次花后进行。截取生长健壮、组织充实稍带木质化的当年生枝,或结合花后修剪截取开过花的当年生枝,剪成长10厘米左右、带2~4个芽的插穗,保留上部2片复叶,每片复叶保留基部2片小叶,用500毫克/千克的吲哚丁酸粉剂溶液处理,以蛭石为基质,采用全光照、自动喷雾装置扦插,插入深度2~3厘米。

石榴的扦插毕业论文

1、品种选择 在石榴扦插前首先要做的是选好母株,一般选择品种纯正,生长健壮,无病源,丰产性强,抗逆性强的盛果期的石榴树作为母株。 2、扦插时间 石榴树扦插分为春季扦插、夏季绿枝扦插和秋插。春季扦插一般在枝条即将萌芽时进行,剪取枝条进行扦插,成活率是很高的。夏季扦插时正逢雨季,雨量比较大,土壤经常处于湿润状态,这个时候扦插成活率也是很高的,在夏至前取一年生或者当年生的嫩枝条进行扦插,扦插时要把枝条的叶片全部摘除,减少水分蒸发,利于枝条成活。秋插通常是在白露至秋分这段时间进行,时间不要太晚。 3、扦插方法 选择一年生或二年生的健壮枝条,粗度至少在0.5厘米以上,这种枝条比较容易成活,枝条的修剪一般在10~15厘米最好,插条的下端剪成斜形,增大剪口和扦插土壤的接触面,这利于伤口愈合,萌发根系。 扦插剪取枝条前要事先整好苗床,整平后喷一次水,扦插前要在苗床上捅一些孔洞,深度8厘米左右,株距10厘米左右,然后再将插条轻轻插入孔洞,轻轻压实土壤。扦插完毕后再喷一次水,覆盖一层透明的塑料薄膜,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一般春插和夏插的枝条,经过一年的生长在第二年就可以移栽了,秋插的会比较晚,要再生一年才可以移栽。

石榴树常用的繁殖方式为扦插繁殖,春季和秋季都可进行,不过春季扦插更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在扦插前,选择一年生无病母株上健壮的枝条,将枝条剪下,长度在10厘米左右。给枝条伤口处涂上适量的草木灰或多菌灵溶液,再涂上生根水。将枝条放在阴凉通风的位置处晾干,待枝条的伤口愈合后,可以进行扦插繁殖。石榴树的适应能力较强,耐贫瘠,可以选择疏松、透气且排水性能良好的土壤,土壤和花盆消毒后,将枝条扦插在松软的土壤中,覆土压实,适量的浇水。扦插后,需要将植株放在阴凉通风的位置,植株怕水涝,在生根期间,需要适量的浇水,不能施肥,也不能给予植株光照。后期植株长出根系后,可以将植株放在光照充足的位置养护,适当的浇水和施肥,为植株提供充足的营养供其生长。石榴树嫁接分劈接、芽接、插枝接等方法,最好活的还是劈接法,劈接法分小径劈接和大径劈接,小树劈接是小径,多年的大树枝劈接叫大径劈接,大径劈接适用于改造老树品种用这方法,嫁接用的接穗保留三个芽,嫁接面削成尖三角形,把砧木切上五厘米切口把枝条插入切口用塑料缠紧,这个春季嫁接合适。芽接法用一年生嫩枝做接芽穗,在砧木上切一个T形切口,然后用刀把皮拨开,把芽穗插入接口用塑料布缠紧,芽接在7到8月合适。还有一种改造老树的嫁接方法,老树上部枝条长得差有部分坏死,可以从主干锯掉,在边缘的老桩皮上开个缝,可以一次接四个穗,锯平的树桩切口上涂点黄泥,然后用塑料布缠紧包满它只露出接穗。石榴嫁接和其它果树嫁接一样,只要会嫁接其它果树就可以嫁接石榴,新手最好用劈接法,这样成功率高些。

一、石榴的扦插时间

石榴的不需要进行贮藏后扦插,直接从树上采下就可以。只要温度适宜,四季都可以进行。但因为地区不同,扦插埋藏也有变化,但在北方春秋两季都可以。春季在3月下旬,秋季10~11月。相比较而言,秋季比春季好,因为秋季枝条中的养分较多,气温低水分不易蒸发,有利于生根,但秋插时间不能太早,过早的抽条容易被冻死。

二、

1、石榴嫁接前准备:

首先要准备好刀具,刀一定要锋利,若不锋利不但影响操作,还会减少速度;若到不锋利,切口削不平,会使接穗、砧木双方接触面小,造成伤口坏死。

另外,要准备好板凳、塑料薄膜带。

其次,还要准备好砧木。

2、石榴的嫁接时间

嫁接时间选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这个时间成活率较高。

3、石榴的嫁接方法

先用刀将砧木的断面削光,再用劈接刀垂直劈开砧木,深度4cm~5cm,与接穗面等长或略长。

接穗时,将下部的芽两侧削成光滑面,接穗的外侧略微厚于内侧。每个接穗保留2~4个小节。

插入接穗,插入时,使接穗和砧木形成层对齐。一个直接可插入1~2个接穗,如果砧木较粗,也可以插入3~4个。

接好后,将嫁接处用塑料袋扎好,直到接穗与砧木接口扎紧扎严为止。

看嫁接的石榴,同样可以开花结果。

菊花扦插繁殖的毕业论文

盆栽菊花的栽培技术。同学,多少字呢。在下可以原创、

==================论文写作方法===========================

论文网上没有免费的,与其花人民币,还不如自己写,万一碰到人的,就不上算了。

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通读一遍,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

参照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补充内容,实在不会,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

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这个 我可以写 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写 包通过 包修改↓↓↓↓↓下面可以和我联系

这个 我可以写 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写 包通过 包修改↓↓↓↓↓下面可以和我联系

月季组培毕业论文

文章标题:论植物组织培养褐变产生的因素及对策摘要:本文针对植物组织培养中常见的褐变现象,详细地分析了其产生的机理及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科研和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褐变,对策目前,在许多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常遇到褐变问题。褐变主要发生在外植体,在植物愈伤组织的继代、悬浮细胞培养以及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养中也经常发生。褐变产物不仅使外植体、细胞、培养基等变褐,而且对许多酶有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培养材料的生长与分化,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本文探讨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现象的影响因素、机理及防范措施,对我们进行科学研究或工厂生产,包括植物组织的培养,原生质体、悬浮细胞和植物器官的培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褐变产生的影响因素影响植物组织培养褐变的因子是复杂的,因植物的种类、基因型、外植体部位及生理状态等不同,褐变的程度也有所不同。1.1植物种类及基因型不同的植物和不同的基因型决定了不同的褐化程度。在组织培养中,品种褐化难易可能是与该品种中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多少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差异有关。1.2外植体部位及生理状态外植体的部位及生理状态不同其褐化程度不同,同时,不同时期和不同年龄的外植体在培养中褐变的程度也不同。1.3培养基成分培养基成分中的无机盐、蔗糖浓度、激素水平等对褐变的程度的影响尤为重要。另外,其pH值也与褐变程度有较大关系。1.4培养条件温度过高或光照过强,均可加速被培养组织的褐变。不利环境条件都能造成细胞的程序化死亡,温度是诱导程序化死亡的主要因素[1]。2褐变产生的机理2.1非酶促褐变非酶促褐变是由于细胞受胁迫或其他不利条件影响所造成的细胞程序化死亡或自然发生的细胞死亡,即坏死形成的褐变现象,并不涉及酚类物质的产生。徐振彪等[1]将生长正常的愈伤组织转移到含NaCl的培养基中,组织周围尤其是接触培养基部分发生褐变,但培养基中没有看到扩散的褐化物质。当温度升高时继代保存时间过长,也会发生此类现象。但这种褐变若采取适当措施或者愈伤组织适应了胁迫环境就不再发生了[3]。2.2酶促褐变目前认为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褐变主要是由酶促褐变引起的,培养材料变褐主要是由伤口处分泌的酚类化合物引起的[4]。酶促褐变如同一般的酶促反应,其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酶、底物和氧。引起褐变的酶有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等。从初次培养和继代培养过程中试管苗的褐变程度和PPO的活性来看,表明PPO活性的高低是引起培养材料褐变的关键。引起褐变的酶的底物主要是酚类化合物,按其组成可分成3类:苯基羧酸(包括邻羟基苯酚、儿茶酚、没食子酸、莽草酸等),苯丙烷衍生物(包括绿原酸、肉桂酸、香豆酸、咖啡酸、单宁、木质素等),第三类是黄烷衍生物(包括花青素、黄酮、芸香苷等),但并非所有的酚类物质都是PPO的底物。在正常发育的植物组织中,底物、氧气、PPO同时存在并不发生褐变,是因为在正常的组织细胞内由于多酚类物质分布在细胞的液泡内,而PPO则分布在各种质体或细胞质中,这种区域性分布使底物与PPO不能接触。而当细胞膜的结构发生变化和破坏时,则为酶创造了与PPO接触的条件,在氧存在的情况下使酚类物质氧化成醌,进行一系列的脱水、聚合反应,最后形成黑褐色物质,从而引起褐变。3防止外植体产生褐变的对策从理论上讲,酶促褐变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加以抑制:一是除去引起氧化的物质——氧;二是捕捉或减少聚合反应的中间产物;三是抑制有关的酶。实际操作上,下列措施是被认为行之有效的。3.1适当外植体的选择取材时应注意选择褐变程度较小的品种和部位作外植体。成年植株比幼苗褐变程度厉害,夏季材料比冬季及早春和秋季材料的褐变要严重。冬季的芽不易生长,宜选用早春和秋季的材料作为外植体。王异星[5]用荔枝无菌苗不同组织的诱导试验表明,茎最容易诱导出愈伤组织,培养2周后长出浅黄色的愈伤组织;叶大部分不能产生愈伤组织或诱导出的愈伤组织中度褐变;而根极大部分不产生愈伤组织,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全部褐变。3.2对外植体的处理通过对较易褐变的外植体材料的预处理能减轻醌类物质的毒害作用。处理方法如下:外植体经流水冲洗后,在2-5℃的低温下处理12-24小时,再用升汞或70酒精消毒,然后接种于只含有蔗糖的琼脂培养基中培养5-7天,使组织中的酚类物质部分渗入培养基中。取出外植体用0.1漂白粉溶液浸泡10分钟,再接种到合适的培养基中。若仍有酚类物质渗出,3-5天后再转移培养基2-3次,当外植体的切口愈合后,酚类物质减少,这样可使外植体褐变减轻或完全被抑制。何琼英等[6]用抗坏血酸预处理香蕉吸芽外植体,能减轻外植体褐变,从而提高芽丛诱导率。3.3适宜的培养基培养基的成分与褐变程度有关,要考虑所选培养基的状态和类型。3.3.1适当的无机盐浓度张妙霞等[7]在柿树组织培养防止褐变所进行的试验中,4种培养基的无机盐以改良MS(大量元素减半)和1/2MS的效果最好,MS的效果较差,结果证明低浓度的无机盐可促进外植体的生长与分化,减轻外植体褐变的程度。徐振彪[1]在对玉米幼胚耐NaCl愈伤组织的筛选表明,随NaCl浓度升高,褐变现象加重。3.3.2适当和适量的激素王异星[5]在荔枝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添加1mg/LBA 0.5mg/L2,4-D时,愈伤组织较坚硬,增殖缓慢,易产生褐变。培养基中添加1mg/LBA 1mg/L2,4-D时,愈伤组织浅黄疏松,增殖也快。3.3.3培养基的硬度在一定范围内,琼脂用量大,培养基硬度大,褐变率低[8],这可能是培养基的硬度影响了酚类物质的扩散速度的缘故。3.3.4培养基中水的硬度的影响硬度低的蒸馏水褐变率低,而使用硬度较高的自来水,褐变严重,甚至会出现褐变死亡[8]。这可能是配制培养基的水改变了培养基中无机盐的浓度,间接地影响了植物外植体的褐变。3.3.5培养基的pH值在水稻体细胞培养中,pH值为4.5-5.0时MS液体培养基可保持愈伤组织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其表面呈黄白色,而pH值为5.5-6.0时,愈伤组织严重褐变[9]。一般来说,酸性环境(pH值为4.5-5.0)不利于褐变过程的发生[10]。3.3.6培养条件如温度过高或光照过强,光照会提高PPO的活性,促进多酚类物质的氧化,从而加速被培养的组织褐变。高浓度CO2也会促进褐变,其原因是环境中的CO2向细胞内扩散,细胞内CO32-增多,CO32-与细胞膜上的CO32-结合,使有效CO32-减少,导致内膜系统瓦解,酚类物质与PPO相互接触,产生褐变[11]。因此,初期培养要在黑暗或弱光下进行。3.4添加褐变抑制剂和吸附剂褐变抑制剂主要包括抗氧化剂和PPO抑制剂。在培养基中加入偏二亚硫酸钠、L-半胱氨酸、抗坏血酸、柠檬酸、二硫苏糖醇等抗氧化剂都可以与氧化产物醌发生作用,使其重新还原为酚[12]。由于其作用过程均为消耗性的,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添加量,其中L-半胱氨酸和抗坏血酸均对外植体无毒副作用,在生产应用中可不受限制。在水稻细胞的培养基中,添加植酸(PA),可防止褐变,PA分子中众多的羟基产生抗氧化作用,使生色物质的含量下降或PA与PPO分子中的Cu2 结合,从而降低了其活力。陈学森等[13]在对植酸在银杏组织培养中应用的研究中也证实了植酸具有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作用。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活性炭是一种吸附性较强的无机吸附剂,能吸附培养基中的有害物质,包括琼脂中的杂质、培养物在培养过程中分泌的酚、醌类物质以及蔗糖在高压消毒时产生的5-羟甲基糠醛等,从而有利于培养物的生长。粉末状的活性炭与颗粒状的活性炭相比吸附性更强,一般在培养基中加入1-4g/L的活性炭。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尽量用最低浓度的活性炭来对抗褐变的产生,因为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是没有选择性的,在吸附物质的同时,也会吸附培养基中的其他成分,对外植体的诱导分化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14]。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是酚类物质的专一性吸附剂,在生化制备中常用作酚类物质和细胞器的保护剂,可用于防止褐变[15]。3.5进行细胞筛选和多次转移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经常进行细胞筛选,可以剔除易褐变的细胞。在外植体接种1-2天后应立即转移到新鲜培养基中,能减轻酚类物质对培养物的毒害作用,降低抑制作用,使外植体尽快分生,连续转移5-6次,可基本解决外植体的褐变问题。参考文献:[1]徐振彪等.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褐化现象.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7(1):55~56.[2]符近.三种不同类型种子休眠萌发及马占相思种子老化过程的研究.北京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1996.[3]傅作申,玉米耐NaCl幼胚愈伤组织的筛选及特性分析,长春农牧大学硕士论文,1996.[4]颜昌敏编著,植物组织培养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5]王异星.荔枝细胞培养的初步研究.暨南大学学报,1997,18(5):84~85.[6]何琼英等.抗坏血酸预处理阻止香蕉吸芽外植体褐变的研究初报.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5,16(3):79~82.[7]张妙霞.柿树组织培养防止外植体褐变的研究.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33(1):87~91.[8]金坚敏.水稻幼穗和成熟种子诱导胚状体时的有关因子探讨.植物学通报,1992,9(2):53~54.[9]金坚敏.水稻幼稿和成熟种子诱导胚状体时的有关因子探讨.植物学通报,1992.[10]王东霞等,如何对抗植物组织中的组织褐变,中国花卉盆景,2002,12:29~30.[11]姚洪军,罗晓芳,田砚亭.植物组织培养外植体褐变的研究进展.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21(3):78~83.[12]蔡金星等.不同品种梨多酚氧化酶特性及其抑制剂的研究.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13(1):55~57.[13]陈学森,张艳敏等,植酸在银杏组织培养中应用的研究.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7,9(2):24~27.[14]刘用生.植物组织培养中活性炭的使用.植物生理学通讯,1994,30(3):214.[15]姚洪军等.植物组织培养外植体褐变的研究进展.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21(3):78~84.《论植物组织培养褐变产生的因素及对策》来源于文秘114网,欢迎阅读论植物组织培养褐变产生的因素及对策。----------------------------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即植物无菌培养技术,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胚、胚珠、子房、花药、花粉以及贮藏器官的薄壁组织、维管束组织等,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光照、温度等条件下,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形成完整的植株。至今,世界各国在无性系繁殖、花卉育种、植株脱病毒和种质保存等方面,广泛应用组织培养技术。 (一)组织培养技求的应用 1.无性系繁殖无性系繁殖是植物组织培养应用的主流之一,用植物组织培养进行无性繁殖的优点是,用材少,速度快,不受气候、季节、基质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比传统的常规繁殖方法要快得多,人们又叫它'快速繁殖'或'微型繁殖'。其常见繁殖方式有短枝扦插、芽增殖、原球茎、器官分化和胚状体发生。其中芽增殖在盆栽花卉繁殖中应用最为普遍,如草本植物四季秋海棠、鸡冠花、万寿菊、长春花,观叶植物蟆叶秋海棠、网纹草、花叶芋、天鹅绒竹芋,木本植物三角花、比利时杜鹃、月季、八仙花等,在生产实践中,均已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原球茎培养在大花蕙兰、蝴蝶兰、美丽兜兰、石斛、春兰等兰科植物和肾蕨、凤尾蕨、鹿角蕨等观赏蕨的规模性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胚状体培养,据报道目前已在30个科150种植物上观察到它们的愈伤组织可以分化出胚状体,而盆栽花卉中的花叶芋、山茶花都是成功的范例。器官分化主要是从外植体直接产生不定芽或不定根,一般不通过从愈伤组织进行器官分化形成植株,因为其性状有可能发生变化或经过多次继代培养后,会丧失再生植株的能力。 2.花卉育种当今盆栽花卉育种中,也广泛应用组培技术。 胚培养:在花卉种间杂交或远缘杂交中,有时虽然能正常受精,但胚往往发育不完全或胚与胚乳间不亲和,不能得到种子,可采用胚的早期离体培养促使胚正常发育,培养出杂交后代。如山茶花、百合和鸢尾杂交中均采用幼胚培养,成功地收到了杂交种子。同时,在杂交中受精困难,也可把未受精的胚珠分离出来,在试管内用花粉受精来解决,这在草本花卉花菱草中已取得成功。 单倍体育种:利用花药培养诱导花粉形成单倍体,在试管培养中通过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而成为纯合二倍体植物,从而缩短新品种育种的时间,还有利于突变中隐性突变的分离。这在花卉的株型、花色、花型的大小或重瓣,叶型、叶色等产生变异,往往有直接利用价值。这在矮牵牛的育种中已应用。 体细胞杂交和植物基因工程:利用原生质体遗传操作技术,可以从原来不大可能进行杂交的不同属植物间获得体细胞杂种或核质杂种。可以通过摄取外源目的基因,定向改造植物的某些重要性状。 3.植株脱病毒用无性繁殖方法来繁衍的花卉种类如菊花、香石竹、郁金香、百合、白鹤芋等,不能通过种子途径去除病毒,用化学方法防治和高温处理往往成效不稳定。作为组织培养的无性繁殖材料,最好是去病毒组织,否则易导致病毒积累,危害加重。而植物的茎尖部分无维管束,病毒难以侵入。所以,茎尖培养是获得无病毒植株的最好途径。至今,茎尖培养脱毒法已在菊花、百合、香石竹、郁金香等盆栽花卉上推广使用。 4.种质保存用无性繁殖的植物,因没有种子,只能在植物园内长期栽培保存,耗费大量的土地和劳力。种质材料还易受自然环境的变化和病虫危害而流失。若用组织培养方法,保存愈伤组织、胚状体、茎尖等组织,可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 (二)组织培养的几个步骤 1.材料的选用一般用于组织培养的材料称为外植体。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带芽的外植体,如茎尖、侧芽、鳞芽、原球茎等,组织培养过程中可直接诱导丛生芽的产生。其获得再生植株的成功率较高,变异性也较小,易保持材料的优良性状。另一类主要是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和花药、花瓣、花轴、花萼、胚珠、果实等生殖器官。这一类外植体需要一个脱分化过程,经过愈伤组织阶段,再分化出芽或产生胚状体,然后形成再生植株。 外植体的取用与组织部位、植株年龄、取材季节以及植株的生理状态、质量,都对培养时器官的分化有一定影响。一般阶段发育年幼的实生苗比发育年龄老的栽培品种容易分化,顶芽比腋芽容易分化,萌动的芽比休眠芽容易分化。在组织培养中,最常用的外植体是茎尖,通常切块在0.5厘米左右,太小产生愈伤组织的能力差,太大则在培养瓶中占据空间太多。培养脱毒种苗,常用茎尖分生组织部,长度为0.1毫米以下。 2.外植体的消毒植物组培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保证培养物在无菌条件下安全生长。为此,必须抓好外植体的消毒和实行无菌操作。 由于培养的植物材料大都采集于田间栽培植株,材料上常附有各种微生物,一旦被带入培养基,即会迅速繁殖滋长,造成污染,培养失败。所以培养前必须对外植体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消毒的尺度为既能全都杀灭外植体上附带的微生物,但又不伤害材料的生活力。因此,必须正确选择消毒剂和使用的浓度、处理时间及程序。目前,常用的消毒剂有次氯酸钙、氯化汞、次氯酸钠、双氧水、酒精(70%)等。具体消毒方法如下: (1)茎尖、茎、叶片的消毒消毒前先用清水漂洗干净或用软毛刷将尘埃刷除,茸毛较多的用皂液洗涤,然后再用清水洗去皂液,洗后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用70%酒精浸数秒钟,取出后及时用10%次氯酸钙饱和上清液浸泡10~20分钟。或用2%~10%次氯酸钠溶液浸泡6~15分钟。消毒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用无菌纱布或无菌纸吸干接种。 (2)根、块茎、鳞茎的消毒这类材料大都生长在土中,常带有泥土,挖取时易遭损伤。消毒前必须先用净水清洗干净,在凹凸不平处以及鳞片缝隙处,均用毛笔或软刷将污物清除干净,用吸水纸吸干后,在70%酒精中浸一下,然后用6%~10%次氯酸钠溶液浸5~15分钟,或用0.1%~0.2%氯化汞消毒5~10分钟,最后用无菌水清洗3~4次,用无菌纱布或无菌纸吸干后接种。 (3)果实、种子的消毒这类材料有的表皮上具有茸毛或蜡质,消毒前先用70%酒精浸泡几秒钟或2~10分钟,然后用饱和漂白粉上清液消毒10~30分钟或2%次氯酸钠溶液浸10~20分钟,消毒后去除果皮,取出内部组织或种子接种。直接用种子或果实消毒,经消毒后的材料均须用无菌水多次冲洗后接种。 (4)花药、花粉的消毒植物的花药外面常被花瓣、花萼包裹着,一般处于无菌状态,只需采用表面消毒即可接种。通常先用70%酒精棉球擦拭花蕾或叶鞘,然后将花蕾剥出,在饱和漂白粉上清液中浸泡10~15分钟,用无菌水冲洗2~3次,吸干后即可接种。 3.组织培养的条件接种后的培养容器置放培养室,室温应控制在23~26℃,每天12~16小时光照,光照度为1000~3000勒克斯。 4.外植体的增殖接种后的外植体要分化出丛状芽、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必须对培养基及激素的种类和浓度进行严格的设计和筛选。常用的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基,激素的种类和浓度对外植体的分化和增殖起到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不同的花卉种类对激素的种类和浓度是有差别的(表4--3)。 5.诱导生根继代培养形成的不定芽和侧芽等一般没有根,要促使试管苗生根,必须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生根培养基一般应用1/2MS培养基,因为降低无机盐浓度有利于根的分化。同时,不同盆栽花卉诱导生根时所需要的生长素的种类和浓度是不同的(表4-4)。一般常用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和吲哚丁酸(IBA)三种。一般在生根培养基中培养1个月左右即可获得健壮根系。 6.组培苗的移栽生根或形成根原基的试管苗从无菌,温、光、湿度稳定环境中进入到自然环境中,从异养过渡到自养过程,必须经过一个炼苗过程。首先打开试管瓶塞放阳光充足处让其锻炼1~2天,然后取出幼苗用温水将琼脂冲洗掉,移栽到泥炭、珍珠岩、蛭石、砻糠灰等组成的基质中,基质使用前需高温消毒,移栽后要适当遮荫,可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持较高空气湿度,温度维持在25℃左右,勿使阳光直晒,7~10天后要注意通风和补充浇水,约20~40天,新梢开始生长后,小苗可转入正常管理。

他----石明松,仙桃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助理农艺师, 中国水稻学会会员,国家级中青年专家,国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地、市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的发现者和研究者。 一九八五年十月,金秋时节,“光敏感核不育水稻”鉴定会在仙桃市召开。石明松,这个黑黑的高大汉子,走上了讲台,他侃侃而谈,细密的汗珠从他过早秃了顶的头上沁了出来…… 他的报告受到了与会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领导的高度评价,十位来自省内外的遗传学权威和水稻专家,在“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的鉴定书上签了字。 鉴定书指出:“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既便于配制杂交组合,以利用杂种优势;也可用于选育常规品种,从而有可能加速选育出高产、优质、多抗的新组合和新品种。这个项目的进一步研究,还将丰富水稻遗传育种、生理生化、光周期理论等方面的内容,是继我国水稻矮化育种,杂交水稻成功后的第三次重大发现。目前,国外尚未见报导,在国内具有先进水平。” 《文汇报》等十多家报刊、电台和电视台,相继报导了这一喜讯。 特地从北京赶来湖北仙桃参加“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成果鉴定会的农牧渔业部副部长朱荣,代表农牧渔业部向石明松表示祝贺。 此时的石明松,握着朱副部长的手,热泪盈眶,那艰难跋涉的一幕幕场景在脑海里闪过…… (一) 一九五九年,广东的黄耀祥成功地培育出矮杆系列水稻;一九七三年,湖南的袁隆平,利用自然不育株的特性,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但是,怎样利用不育株来改良粳型稻种,在国内外还是空白。虽然这是摆在专家面前的一个难题,而石明松----一个仅有中专学历的农业技术员却紧紧盯上了它。 不育株,这个水稻家族中的“怪胎”,是自然变异的产物,数量极少,多少年,多少人都难以发现一株。 从一九七一年起,石明松就开始以最密的经纬度在沙湖原种场的两千多块地,四千多亩田中仔细寻觅。 他在稻田里跋涉、寻觅。在几千亩田寻找一棵不育株,犹如大海捞针!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过去了,仍然没有结果。 他在稻田里跋涉、寻觅。四千亩田的路径有多长?仿佛一座珠穆朗玛峰。然而,他不感到疲倦,仿佛故乡的浪子寻找归家的路,处处是那样熟悉,处处是那样陌生。 一九七三年的秋天姗姗来迟,石明松又在一大片“农垦58”晚粳田里开始了“搜索”。一株水稻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走上前用手一摸,那上面稀稀疏疏地结了几颗种子,大部分没结实。这是不是不育株呢?石明松躬下腰,仔细地进行着鉴别:杆高,叶片大,谷粒干瘪瘦小,呈乳白色----典型的雄性不育株。石明松激动得仿佛父亲见到了失散的孩子,用手上下抚摸着,口里不住地唠叨:“不育株啊!不育株,我石明松找你找得好苦啊!” 这一年,他一共找到了三棵不育株,三株谷穗上才长了三十几颗种子。 这是比生命还珍贵的种子啊!他不知放哪里才好。放到柜子里,怕成了鼠爷的美餐;放到瓦罐里,担心孩子打翻;放到衣服口袋里,又怕洗衣时搓坏……他想来想去,只好用一根铁丝将种子吊在屋梁上,谁知他晚上一看,老鼠竟然顺着铁丝走了下来……老石只好把种子藏进枕套里,让那绿色的小生命,伴着他进入绿色之梦。 杨柳绽出了嫩绿的芽儿,浸种的季节到了。没有恒温箱,他又怕种子直播后被老鼠吃掉,于是,他做了三个小纱布袋子,装上三十多颗种子,湿水后,放在自己贴身的衬衣口袋里,人体成了恒温器。种子播下去了!播下了老石的希望!有人作过试验,一粒种子的力是发芽力自重的一千倍,这种潜在的顽强的生命力,多像石明松的性格。 生物的自然选择近于残酷,那三十多粒种子,并非粒粒珠玑,只有一株保持了它的不育性。 ----探索者的第一步,好艰难。 石明松穿行在三百多个小区间,记下了上万个数据,然而,五个春秋过去了,形成不育的奥秘仍像一个幽灵,飘忽不定…… 没有谁交给他这项科研项目,路是他自己选的;也没有法定的科研时间,他挤出了带着露水的早晨,挤出了闷热的中午,挤出了挂着星星的夜晚,一有空,他就蹲在田里,入迷地工作起来…… 一天深夜,电闪雷鸣,暴雨如注,只几个小时,平地积水两尺多深。天刚泛亮,石明松顾不得搬家具,抓起一个脚盆,就冲进了雨帘中----他惦记着他的不育株。秧苗才栽下去半个月呀!万一被大水带走,几年的心血就全毁了!等他赶到田边时,只见白茫茫的水一望无边。石明松差一点跌坐在水里……突然,他看见远处的水面上露出一截系着蓝布条的竹竿,那是他做的标记,那是他的试验田。他欣喜若狂地扑进水田里,在水底用手摸……秧苗还在!秧苗还在!石明松把一蔸蔸秧苗小心地拔起来,放在脚盆里。水退了,秧苗又顺顺当当地“回了娘家”,可石明松却大烧大冷了好几天,嘴唇上起了一圈圈水泡泡……经过几年的试验,探索,失败,再失败!再探索!石明松终于打开了进入绿色王国的第一道城门。经过多次测交试验,他捕捉到了产生不育遗传学的原因,是晚粳自然不育株的自身突变。 这种自身突变是受什么控制的呢?是气温?肥料?还是光照?又是三个春秋,一千多个日夜,他先后六次往返于仙桃和海南岛,做了一百多项次试验…… 经过试验,石明松排除了气温,肥料等因素对形成不育自身突变的影响,他把注意力紧紧盯在了光照上。 他火急火燎地和同伴们赶到了光照充足的海南岛。南国的育种生活十分艰苦,每年夏秋,温度常在35-40℃,人们喘气都吃力,石明松和他的同伴们每隔五天插一次秧,以验证光照对形成不育自身突变的影响……为了获得满意的材料,就是蚂蝗附在腿上吮血,他们也全然不顾。海南岛的蚊子也是凌厉可怕的。当地流传着一首歌谣:“三个蚂蝗当裤带,百个蚊子炒碗菜。”老石浑身上下被蚂蝗和蚊子咬烂了,夜里躺在床上奇痒难熬。由于过度劳累,又缺营养,他好几次晕倒在田边。同伴们把他抬到树阴下歇息,他坐一坐,喝口水,又开始了工作…… 回到原种场,为了方便观察,老石只身一人搬到了试验田边的一间牛棚里居住。肚子饿了,就到村里去吃“碰饭”;身上脏了,就在水沟里打个滚。他的时间观念极其淡薄又极其严格,常常因连续工作而误餐,而失眠,但为了实验和积累数据,又是争分夺秒,夜以继日…… 石明松,这个小小农场的技术员之所以成了闯入绿色王国的骄子,是因为----他有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 (二) 石明松不仅是个百折不挠的探索者,也是一个舍得一切的忘我人。 在石明松的寝室里,挂着个条幅,那是他从农校毕业时老师的赠言,多年来,他把赠言当成了自己的座右铭:“学农技的,就要在农业上干一番事业。” 为了“干一番事业”,毕业那年,石明松放弃了在荆州农展馆的舒适工作,自己挑着行李,徒步来到了联合垸农场,当了农业技术员。 为了“干一番事业”,石明松成了个忘家、忘我的人。 有一天,他在家里整理一份实验材料,妻子临出工前,把三岁的孩子交给他看管。中午妻子回家时,他才记起孩子。两人急急忙忙地开始寻找,房前,没有;房后,没有;邻居家,也没有……这下两口子着急了。突然,禾场上的草堆边传来孩子的哭声,他们循声找去,只见两头大水牛正在拼命厮打,三岁的孩子就在一头牯牛的脚边。妻子一见,瘫软在禾场上,石明松也束手无策了。多亏一位健壮的小伙,敏捷地救出了小孩……妻子因此病倒了,卧病不起。他惦记着他的试验,又怕上次的险情重演,于是他含着泪,把孩子妻子反锁在家里,向田野走去 …… 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三年,他在沙湖原种场选育了一系列矮杆材料,进行杂转新不育系的研究,但是,进展缓慢。在这需要勇气和精力克服科研上的高原现象时,他的肝病又犯了,不知在什么时候,血吸虫钻进了他的体内,悄悄地破坏着他的肝脏。石明松脸色蜡黄,头晕乏力,饭咽不下,茶水无味……妻子劝他住院治疗,他摇摇头,拖着沉重的身体,又走向那藏着钉螺的田里。 农技站向场党委反映了石明松的情况,场党委立即作出了三个决定:石明松立即住院治疗;每月补助石家粮食三十斤;配一名有实践经验的技术员,接着石明松的试验干。 石明松躺在病床上,想到党组织的关怀,哪能安心治病。在病房里,他一方面整理试验数据,一方面温习过去已学过的《生物遗传学》、《生物统计学》、《遗传育种》、《植物生理》、《作物栽培》,还潜心研读了《遗传学》、《水稻裁培学》、《水稻裁培生理》等书籍,为广泛进行杂交转育的应用研究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凭着这种“钻、挤”精神,几年中,石明松在一盏小小的煤油灯下,系统地学完了大学的遗传育种学、植物生理学、作物栽培学、生物统计学等课程,系统地钻研了几十种国内外水稻专著和杂志,写下了三百多万字的读书笔记。 在闯入绿色王国的道路上,几乎处处挂着“红灯”。 没有科研条件,自己创造;没有实验用的去雄夹,自己做;没有杂交袋,用旧信封代替;没有遮光室,用煤油桶遮光;煤油桶坏了漏光,就用泥巴糊起来再用; 没有种子储藏室,全家五口人挤到十平方米的小房里,腾出一间来装种子…… 十月,阴雨连绵的十月,石明松望着从大田里选回来的一批单株种子犯难,要是再下几天雨,种子无法晒干,要不了几天,就要全部霉烂……要是有个烘烤箱该多好!他想到了用锅“温”……这是细活,火大了,要“温”熟;火小了,“温”不干……他叫醒了熟睡的妻子…… “你发烧,能行吗?”“不要紧!我不识字,只能帮你这点小忙。”炉火映红了石明松和他妻子的脸,这对出生在江苏如皋的夫妻,边“温”种子,边讲起故乡梁红玉在金山上为丈夫韩世宗擂鼓助威的故事。石明松动情了,激动地对妻子说:“你就是为我助威的‘梁红玉’!” 没有科研经费,从自己家庭收入里挤;他挤掉零用钱,生活过得十分节俭,却舍得花钱买试验用品。 有一天,不懂事的孩子指着囤在家里的谷种说:“爸爸,这么多谷,为什么不拿去换钱?”“那是谷种,谷种,爸爸的性命根子,不能卖!”“爸爸坏!爸爸坏!爸爸只想种子,不管儿子!” 是呀!在石明松的心里,种子比儿子贵重。 没有助手,动员全家兵上。也因此,他家里得了个“科研之家”的美称。试验面积扩大以后,石明松一个人忙不过来,就把体弱多病的妻子和三个孩子都带下田。老大、老二搞人工授粉;六七岁的小儿子扛着竹竿,跑来跑去赶麻雀,妻子负责晒种选种。 石明松的大儿子新华,八一年高中毕业后没有考取大学,儿子想复读后再跃“龙门”。此时,石明松对“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的研究已进入紧张阶段,他动员儿子放弃复读后考大学的机会,当了他的助手。儿子理解父亲,他在试验田边搭了个小窝棚,肩负起帮助父亲做观察记录的工作…… 想到这一切,石明松感到有些对不住妻子和孩子。在妻子面前,他是个不称职的丈夫;在孩子面前,他是个不合格的父亲;而在祖国母亲面前,他是个无愧的儿子。 石明松,这个硬汉子有能力忍受跋涉中的艰难困苦,进入忘我的境界,同样,他也用百倍的耐力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冷嘲热讽。一九七八年,当他向有关部门申报“晚粳两用系”的科研项目时,被以“书上没见过”的理由而拒绝。周围也有人说他“不务正业”,“想成名成家”,是“石专”。评劳模,定职称,这些都与他无缘。这当然不能怪别人!知识分子的头上都戴着“臭老九”的帽子,谁还敢问津他们科研的事。老石顾不了这些,他只有一个信念,“我的事业和生命维系在核不育水稻上,舍此无它。” 正当石明松向峰顶攀登的时候,是党组织向他伸出了温暖的手。这温暖的手,拉着他,冲向峰顶。一九八○年明媚的春天,他的科研课题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省农牧渔业厅送来了三千元的科研费、一架海鸥牌相机和一个电子计算器。望着党组织送来的科研费和科研器材,石明松,这个忍受了千辛万苦的硬汉子,第一次流下了激动的泪……接着,市农牧局、地区科委、省科委也相继派来了“援兵”……不久,又成立了有湖北农科院、武汉大学、华中农学院等单位参加的协作组。协作组成了石松明向顶峰攀登的“拐杖”…… 是啊!没有党的好政策,没有党组织的鼓励和支持,我石明松浑身是铁也打不成几颗铆钉! 石明松,这个仅有中专文凭的农技员,之所以能够突破国家级科研项目,是因为 ----他有舍得一切的忘我精神。 凭着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和舍得一切的忘我精神,石明松在积累了20多万字试验材料的基础上,写出了《对光照长度敏感的隐性雄性不育水稻的发现与初步研究》等多篇论文,轰动了农学界,引起了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重视。 凭着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和舍得一切的忘我精神,石明松在协作组的帮助和支持下,一连攻克了“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的四大难关。石明松终于闯入了绿色王国的宫殿…… 从开始寻找晚粳不育株起,十三年过去了。十三年,石明松在探索“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奥秘的征途上,走过了漫长而又艰难的路,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这脚印,记载着他那辛勤的劳动和无私的奉献;这脚印,呈现出一个知识分子对党的一片赤诚。 (1987.12) (1988年2月10日,收到刊有此文的《党员生活》杂志,惊闻50岁的石明松同志于当日不幸遇难。我和本文的另一作者秦明星同志,献花圈以寄哀思,焚杂志以示痛惜。)回答者:zhou662181 - 试用期 一级 5-18 04:06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0 个人评价 好50% (0) 不好50% (0) 其他回答 共 1 条1、 整理一块不会长期潮湿,排水良好的陆地。为了日后灌溉方便,最好也要接近水源或有水管可以到达。 2、 选择适合当时天气的蔬菜种类,例如:夏天炎热天气中,杏菜及空心菜很适合。 3、 注意所选蔬菜的成长日期、收割时间是否符合需求。 4、 工具:可以挖土或翻土的锄头或铲子;可以拨土的耙子。 种子或苗种 1、 通常在专业的种子行购买种子或苗种会较便宜。 2、 如果是在园艺店或卖场所购买的种子,其包装纸上都会有种植时间的指导。 注意:上头的指示未必适合您的种植区的气候!有些包装甚至是从日本进口的其所指之种植时间当然不适用於本地。 播种 1、 先将土翻好,让土晒晒太阳。 2、 撒下种子前将翻好的土整平,并将太大的土块敲碎,使其土块直径约小於5公分,但也不要太细。 整好的土不要再踩在上头,以保持土壤的疏松、透气。 3、 将种子撒在土让上头,不要太密,以免妨碍日后成长。 4、 撒好种子后,用耙子轻轻的将土拨动,让种子可以被土轻轻的覆盖,也可防止麻雀来啄食种子。 5、 浇水 栽种 1、 有些种类的蔬菜(例如:西洋莴苣、黄秋葵等)必须间隔很大,因此在撒下种子后,幼苗长高至约10公分时,必须移植到较宽阔的土地上。 2、 也有些种类的蔬菜很难撒种发芽,可以直接购买苗栽回来栽种,例如茄子。 3、 依照播种时的整土方法,将土让整理好,有些种类的蔬菜则必须先将土整理成垄起或沟状。 4、 种植时不要太深,以可以覆盖其根部为原则。 5、 浇水 灌溉 1、 可用洒水的方式,但不要用很强的水柱冲刷土壤或植株,可接上莲蓬头状的洒水器。 此法可以让蔬菜的叶子同时洗去尘垢,也较节省水,但较不持久,所以要比淹没法次数多。 2、 也可用淹没的方式,引水将所有土壤淹没后,并立即让水退去。其目的是要让所有土壤充分潮湿。 一般种植较多时可用此法,以确保所有土壤都能同时浇湿。 3、 多久灌溉一次?要视天气与土质而定。 在炎热的天气中,若是洒水的方式可以2-3天洒水一次;淹没的方式则5-7天。冬天则分别为5-6天及7-10天。 施肥 1、 可以施用化学肥及有机肥。 2、 施用化学肥较便宜,效果短,迅速见效,但容易因为施用过量而造成植株受伤。施用时尤其不能让肥料黏附在叶面上,否则极容易造成叶面受伤。 3、 施用有机肥效果长,也较不会造成植株受伤。 可以在种植前翻土时,将有机肥料混在土壤中。 4、 也可利用自制的堆肥混入土壤中,既经济且可以改善土质。 除草 1、 在蔬菜园里很容易滋生杂草,要将杂草拔除,才不会和蔬菜夺取养分 2、 拔除杂草时,要注意有些杂草已经长出种子且已成熟,尽可能不要让这些种子又掉落在菜园中,而且也不要把这些有种子的杂草拿来制作堆肥。 病虫害 1、 种植时要慎选蔬菜种类及时机才能减少喷药。 2、 9、10月种鹅菜、格林、芥菜天气因素非常良好,不需喷药。 3、 12-2月牙虫、毛毛虫多,尤其是格林、白菜、芥菜、青江菜、包心菜等 4、 有些蔬菜天生就不容易遭受虫害,像鹅菜、莴苣、空心菜等有白色乳汁的菜类。 5、 若有足够时间,而且种植数量不大,可以用手将毛毛虫抓起来,通常在清晨很容易就可以看到毛毛虫正努力地啃食蔬菜。 6、 若非得已一定要用农药,最好到农药行问清楚用量及使用方法,并注意喷药时的措施及喷药后的安全期间。 7、 并非每一种病虫害都是毛毛虫所引起,有些是病菌所引起,若有这类的情形,可以摘取受虫害的叶子到专业的农药行询问(有些农会有附设农药行),并要将拔除的有病植株隔离,不要用来堆肥。 sasas 收割 1、 一般蔬菜收割时是用刀子从根和叶之间切除,不能离根太远,会造成叶子脱落,也不要保留太多根部,这样下锅前就不需再切一次。 2、 收割之后要将土留在土里的根部拔除,并将土壤翻松,让太阳照射几日,有利於下一次播种。 3、 有些蔬菜可以收割多次,例如:番薯叶、龙须菜、黑迪仔、九层塔,可别一次收割之后就将它连根拔a参考资料:asasa

毕业论文题目:论***地区月季的栽培

“中国——园林之母”的缘由内容摘要 100年前,一个年轻的英国园艺学者威尔逊(E.H.Wilson)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开始了他为西方收集、引种花卉植物的长期而影响深远的工作。置身于“花的王国”中,他被深深地感动和陶醉。后来随着他对中国花卉了解的增多,他认识到中国花卉对世界各国的园林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100年前,一个年轻的英国园艺学者威尔逊(E.H.Wilson)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开始了他为西方收集、引种花卉植物的长期而影响深远的工作。置身于“花的王国”中,他被深深地感动和陶醉。后来随着他对中国花卉了解的增多,他认识到中国花卉对世界各国的园林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1913年,他写下了《一个博物学家在华西》这一有影响的著作。此书在1929年重版时易名为《中国——园林之母》(China Mother of Gardens)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园林之母”这个提法,已为众多的植物学者和园艺学家所接受。在国内,尽管不少人对这种说法耳熟能详,但对其内涵却了解有限,笔者就此作一简单的阐述。一、中国东部花园对西方的贡献中华民族自古爱花,在2500多年前,花就在我国人民美化生活,表达情感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诗经》中有关桃花、芍药和萱草的诗歌就很好地表明了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培育了许多举世闻名的绚丽花卉。不仅如此,中国的花卉很早就曾通过丝绸之路传入西方,如原产我国的桃花以及培萱草(Hemerocallis fulva),约在2000年前就传入欧洲。进入近代后,西方英、法各国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园林艺术的发展迅速,对海外的奇花异草有更多的需求。当时来华的西方商人等很快对我国众多异乎寻常的漂亮花卉的产生了强烈兴趣,千方百计设法引进我国花卉的种苗。鸦片战争前,西方人与我国进行贸易的主要地点——广州,是一个花卉园艺非常发达的城市。这里气候温暖湿润,花木种类十分繁多,素有“花城”之誉。当时广州东南郊有一大型园林区——花埭(或称花地),是一处非常著名的花卉种苗和盆景交易的中心。它是早期西方商船主购置我国花卉的重要场所。另一方面,在北京活动的西方传教士,特别是有一定植物学基础、在中国御花园效力的法国人汤执中(P. D’Incarville)等,也积极通过内陆商路向欧洲的彼得堡、巴黎和伦敦的植物园传送一些见于北京园林的花木种苗。其中汤执中送出的植物包括荷包牡丹(Dicentra spectabilis)、苏铁(Cycas revoluta)、角蒿(Incarvilea sinensis)、翠菊(Calllistephus chinensis)和白菜(Brassica chinensis)以及紫堇属的一些植物。此外,还有北京很常见的绿化树种侧柏(也叫扁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槐树(Sophora japonica)、臭椿(Ailantus altissima)、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 )、皂荚(Gleditsia sinensis),以及大枣(Ziziphus jujuba)、枸杞(Lycium chinense)和染料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等等。有关记载表明,在18世纪下半叶的时候,西方通过各种途径从我国输入的花卉和观赏树木包括已经不少,包括石竹、蔷薇、月季、茶花、菊花、牡丹、芍药、迎春、 苏铁、银杏、荷包牡丹、角蒿、翠菊、侧柏、槐树、臭椿、栾树、皂荚和各种竹子等。其中荷包牡丹、翠菊、角蒿是后来非常普遍栽培的花卉植物,被冠以颇为动听的名称,如荷包牡丹被西方人成为闪耀红心(Showy leedingheart),颇富烂漫色彩。翠菊是我国特产的美丽花卉,在西方很受欢迎,被西方人称为“中国紫菀”。一些树木也体现类似的情况,如臭椿也是欧洲普遍栽培的绿化植物,被称为天堂树(the Tree of Heaven)。栾树在西方被称为金雨树(the Golden Rain Tree)。进入19世纪后,英国丘园派出的科尔,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验茶员雷维斯等又从我国的广东沿海等地收集了大量的棣棠、栀子、忍冬、蔷薇、杜鹃、紫藤和藏报春等的种苗送回英国。在西方早期在中国引种的花卉中,菊花和月季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菊花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大量的品种。这种美丽的鲜花很快引起欧洲商人的注意。大约在1688年,有“海上车道夫”之称的荷兰人,引进了6个漂亮的菊花品种,花的颜色分别为淡红、白色、紫色、淡黄、粉红和紫红。1751年,瑞典著名博物学家林奈的学生奥斯贝克从澳门带回一种野菊花到欧洲。1789年,英国当时的皇家学会主席班克斯又重新引进中国的菊花,据说其后英国栽培的菊花主要由此种培育而来。后来,在1798年到1808年间又有八个新的品种被直接引到英国。1804年,英国一些精干的园林艺术家成立了“伦敦园艺学会”(1860年改名为“皇家园艺学会”)。这个学会的成立对西方世界尤其是英国在华收集观赏植物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一个英国学者曾经写道:中国花卉“与我们自己的完全不同,不仅仅体现在植物的类别,而且还体现在其被使用的方式和安排它们时显露的美学价值。……甚至在远东被用于园林和植物中的象征手法也提供了思想的源泉。到18世纪末的时候,中国的东西成了一时的流行时尚。”正因为如此,这个学会从成立开始,就想方设法大量引种中国花卉。其中也包括菊花。菊花受到西方人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菊花盛开于秋天花很少的时候,而且花期长。作为一种时令花卉,其观赏价值是十分突出。当时园艺学会的秘书萨本就指出了这一点,同时认为园艺学会的植物园里虽已栽有12个菊花品种,但根据有关资料,但中国还拥有大量的菊花品种,非常必要作进一步的收集。园艺学会先后于1821年和1823年派出鲍兹和帕克斯到我国引进菊花新品种和其它一些花卉。他们送回去30个菊花新品种和大量其它观赏植物。加上在广州的雷维斯等人的不断引进,从1821至1826年,萨本描述了不下68个菊花品种。稍后广东沿海较好的菊花品种几乎全被引进英国。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1843年,园艺学会派出的福琼到我国当时开放的南方口岸城市收集园林植物。他被西方认为是“在中国植物收集史上无可争议的开了新纪元”的人。先后四次来华,给西方引去了包括牡丹、芍药、山茶、银莲花、杜鹃、蔷薇、忍冬、铁线莲等190个种和变种园林植物和经济植物,其中有120种是西方前所未有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从舟山引进的一个菊种——“舟山雏菊”。这种菊花是1846年由福琼送回英国的,在那以后的20年中,经西方园艺学家之手,这种小花培育出各类普遍栽培的焰火品系。福琼引进“舟山雏菊”被认为在菊花育种史上开了新纪元。因为重视的缘故,西方在菊花的育种方面进展神速,而且成就很大,到1852年,与我国相比已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如今不但是栽培最普遍的花卉之一,而且也是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四大切花种类之一。也是商业价值最高的花卉之一,难怪有人认为菊花肯定是西方从远东引进的最重要的园林植物。西方从我国引进的重要园林花卉很多,早期堪与菊花交相辉映的是月季。月季在西方的园林和家庭装饰中所起的作用与菊花相比毫不逊色。 月季也是我国非常古老的一种观赏花卉,在南方四季都开花,花期很长。因此叫月季,俗称月月红。月季是近代西方从我国引种的重要花卉,在当今西方园艺界的重要性堪称举足轻重,它在西方被誉为“花中皇后”,栽培的品种据说达20000多个。这似乎是西方人对蔷薇属植物情有独钟的结果。根据美国植物学家里德(H.S.Reed)的说法,西方栽培的月季和蔷薇属植物主要来源于中国的三个种。第一种是月季(Rosa chinensis)。它于17世纪被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职员引进印度,1781年再经印度被引到荷兰,因此曾被误认为原产印度。1789年,英国的班克斯把月季带回英国栽培;差不多与此同时,它也被引到奥地利的维也纳植物园栽培。另一个种是多花蔷薇(或称野蔷薇R. multiflora)。这个种的标本在1793年的时候曾由英国来华使团的一个随员采得。1804年它的一个变种被引进到英国。还有第三个种便是芳香月季(R. odorata),1808年被引入英国。基于这三个种的定向杂交和培育,西方得到众多千姿百态的月季和玫瑰。当然,由于我国是蔷薇属植物现代分布的中心,西方人从我国引入的与月季同属的蔷薇属植物远不止这三个种。1792年,英国使团的随员曾在我国采得硕苞蔷薇(R. bracteata)带回英国。1807年,又有木香花(R. Bankisiae)被引到英国。1823年,英国园艺学会派来的采集者又从我国引进过一些玫瑰的新品种。其后由同一机构派来我国采集园艺植物的福琼又在厦门和上海采集得不少蔷薇属植物种苗送回,其中包括他从宁波收集到一种当地人叫“五色蔷薇”的品种。此后,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继续源源不断地从我国引种蔷薇属观赏植物。这一时期引入西方的花木还有许多被广泛栽培,科尔从我国南方引入的卷丹便是其中之一。卷丹是我国各地常见的一种球茎花卉,在我国有很长的栽培历史。它那翻卷成球形的橙红色花瓣,上面点缀着紫黑色的斑点,与纤长舒展的花须相匹错落有致,显得特别婀娜多姿。由科尔引回去后,在欧洲园林很快风行。于它形态上的上述特点,这种花被西方人称为“虎百合”(Tiger lily),后来成为世界上栽培最普遍的百合种类之一。由雷维斯、鲍兹出大力引回的大量藏报春(P. sinensis),后来在英国也被普遍栽种。另外,法国传教士送回的臭椿种子,被培育出大量的树苗,为英法都市广泛用作行道树。19世纪中叶福琼从我国舟山引进的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现在西方栽培非常普遍;由他引进西方的榆叶梅和锦带花在西方也有不少栽培。此外,原产我国南方的木香花的一些变种则在地中海沿岸园林中非常普遍栽培。因为中国有如此丰富的花卉资源,因此福琼认为“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的的确确是‘中央花国’。”“中国——园林之母”的缘由 来自: 免费论文网 二 威尔逊打开西部花园19世纪下半叶法国传教士谭微道和英国海关人员韩尔礼在我国西南四川山区和湖北宜昌附近的收集,使西方人认识到湖北西部和四川东部以及西北等地高山峡谷中还蕴藏着大量奇丽的花木资源。当时哈佛大学的植物学家沙坚德教授认为:“很明显,世界上没有哪部分向中国西部那样,能有那么多的适合于温带气候的城市公园和花园的新植物”。于是在1897年的时候,他建议英国著名的维彻公司派人到那些地方收集新植物的种苗, 1899年,英国年轻的园艺学者威尔逊由维彻花木公司派出来到中国。由于他在那一地区的成功收集,因此他被称为“打开西部花园的人”。如果把威尔逊的工作作为西方在华引种工作整体的一个阶段加以考察的话,我们很容易发现,与前一个阶段的福琼等人主要从我国引进原有的栽培花卉不同,这一阶段西方人以引种我国的野生花卉为主,因而其数量更大。许多花卉甚至更有魅力,象珙桐和香果树不但是我国特有的古老树种,而且也被一些西方学者认为是北半球最漂亮的观赏树木。因此它带有开发和驯化的特征;地点也由我国的东部进入到我国的中西部。威尔逊头两次来华,都是由维彻公司雇用,时间分别是1899至1902年和1903至1905年,而且各负有引进珙桐和绿绒蒿的明确使命。比较我国众多的观赏植物而言,珙桐颇有点“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意味。这种花苞片成对象鸽子展翅的漂亮观赏树木标本,首先由法国传教士谭微道在我国的川西宝兴采得。它不但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还是我国特有的古老树种。法国植物学家还特地在其编写的有关这种植物的著作中配上了一幅漂亮的彩图。因为花苞片的形状,珙桐被美称为“鸽子树”(dove tree)或“手帕树”。可能是这种树的描述和他那幅漂亮的插图引起了商人的注意,维彻公司才产生了引种的念头。1899年,威尔逊来华收集这种树苗。在当地向导的帮助下,他轻而易举地在鄂西山区找到这种他认为是北温带“最有趣和最漂亮的木本植物”,收集到大量的种子和插苗。成功地引到英国和其它西方国家栽培。现在,不少珙桐已长成高达五六丈甚至更高的参天大树。这种漂亮的鸽子树现在不但为欧美普遍栽培,而且成为世界著名的观赏树木。威尔逊第一次来华除成功地引进珙桐外,还引去了大量的其它观赏植物。他当时去的鄂北和川东等地是我国的槭树属等木本植物的中心,所以他的引种包括不少很有观赏价值的木本植物,如娇艳动人的山玉兰(Magnolia delavayi),既有花叶可观,又有美果可餐的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还有红果树(Stranvaesia davidiana)、血皮槭(Acer griseum)、青榨槭(A. davidii)、枇杷叶荚蒾(Viburnum rhytidophyllum)及巴山泠杉(Abies fargesii)和绣球藤(Clematis montana),以及偏翅唐松草等等;另外还有一些由谭微道、法盖斯和韩尔礼早年发现的著名观赏杜鹃种类,包括花淡红而大、芬芳宜人的喇叭杜鹃(Rhododedren disclor)和粉红杜鹃(Rh. Fargesii)等等。威尔逊第二次来华引进的绿绒蒿,是一类生长在高山地带的罂粟科漂亮花卉,除了云南、西藏和青海的部分地区人民较熟悉它之外,生活在我国内地的人知道它的也不多。19世纪末大约是英国动物采集者普拉特曾到过川西的康定一带见到过。回去后,他对这种植物之美所作的描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可能是这个原因,激起西方人想要引种这种漂亮的花卉的愿望。1903年,威尔逊再次受雇同一公司来华引种这个美丽的花卉。此次威尔逊所去的地点主要在四川西部等地。成功地从川西北,将开艳丽黄花的全缘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和丰采迥异的红花绿绒蒿(M. punicea)引进了西方,但后来这两种花并未像珙桐那样扬名四海。

十月杂志社季亚娅

季亚娅是湖南岳阳人。季亚娅1975年生,湖南岳阳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十月》杂志社编辑。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曾在《人民日报》《文艺报》《文艺理论与批评》等报刊发表文学评论十余万字。

季亚娅青年写作的新力量

编一本匿名的杂志,抹去每篇作品的姓名、出版年代。你以为是青年人自我表达、新鲜而富有异质性的作品,会不会是某个成熟作者的作品甚至是前代作者的旧作,要知道主流叙事也一直在参与、从未忽略对青年的想象与模仿,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在书写青春,有的作家晚年依然拥有激进的思想与语言能力。

整个现当代文学就是一部青年文学史,这是贯穿一个多世纪的青春崇拜。从五四青年到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到上世纪80年代的新一辈到后浪,可谓绵延不绝。一个推崇冒险、变革、新锐的现代文化,这百年来的中国人一直在赞赏和选择这样的时代气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