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官网

发布时间: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官网

1. The Research of an Ultrasonic Flowmeter Basing on FPGA.ISTM/2005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est and Measurement (Volume 1).(ISTP收录).第1作者。2. 非介入式智能超声波流量计.半导体技术.2000.5.(核心期刊).第1作者。3. 基于EDA技术的出租车费计价单片系统.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核心期刊).第1作者。4. 基于矩阵测度的含有非线性电阻的动态电路唯一稳态研究.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2.2.(院报优秀论文1等奖).第1作者。5. 基于虚拟仪器的炉温自动测试系统.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9.(核心期刊).第1作者6. OFDM技术在馈线自动化有线通信中的应用.继电器.2005.18.(核心期刊).第1作者。7. 馈线自动化有线中继通信中的信息传输技术.电气应用.2006.1.(核心期刊).第1作者。8. 基于CPLD和单片机的无线报警系统.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6.3.(核心期刊).第1作者。9.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有线通信方式的研究.微计算机信息.2006.4.(核心期刊)第2作者。10. 高速串行通信接口电路的CPLD实现.微计算机信息.2006.5.((核心期刊)第2作者。11. 小波分析在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中的应用.微计算机信息.2006.5.(核心期刊)第3作者。12. 高精度超声波流量计的设计.传感器与微系统.2006.6.(核心期刊)第2作者。13. 基于VHDL设计实现的家电控制电路例证.微计算机信息.2006.6.(核心期刊)第2作者。14. 时差法超声波流量计的高精度测量技术.微计算机信息.2006.6.(核心期刊)第2作者。15. CPLD器件在无线报警编码中的应用.半导体技术.2001.1.(核心期刊).第2作者。16. 用Max+plusⅡ进行数字电路功能仿真.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0.增刊.第1作者。17. 用PLD设计专用集成电路的方法.第十一届全国化合物半导体、微波器件和光电器件学术会议.2000年10月.第2作者。18. 把EDA引入数字电路课程实验研究.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第2作者。19. 基于EDA设计和实现的专用数字集成系统.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1.1.第2作者。20. 用可编程逻辑器件EPM7128SL84实现细分电路.半导体情报.2001.1.第2作者。21. 演示型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应用研究.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2.2.第1作者。22. 智能无线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统计源期刊)第2作者。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目前在最新北大核心和科技核心目录内,属于双核心;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在最新的北大核心目录内,曾经的南大核心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官网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核心其月 刊 亻弋 写发 口口①⑦⑥0④⑤⑦⑥⑨③ ②⑤⑧⑨③①⑥⑥⑥④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河北大学快捷分类:教育基础科学综合出版地区:河北国际刊号:1000-1565国内刊号:13-1077/N创刊时间:1962发行周期:双月刊期刊开本:A4审稿时间:1-3个月所在栏目:基础科学综合影响因子:0.337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于1962年创刊,文革时期停刊,1976年恢复,正式建立学报编辑部自然科学版编辑组。1981年公开发行,1991年开始国外发行,1996年入编清华大学学术期刊光盘版,1998中英文目录开始通过校园网发行。《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发表本校教师、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学术论文为主,吸收部分优秀外稿,内外比例四比一。主要刊登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电子及计算机等学科的基础研究以及应用,设有院士论坛、博士论坛、研究报告、研究快报、实验技术、教学研究、学科综述等栏目,为重大学术研讨会等开辟专栏或增刊。 截至2001年,《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美国《数学评论MR》、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动物学记录ZR》、俄罗斯《文摘杂志AJ》、《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水产文稿》、《分析化学文稿》、《电子科技文摘》等多种期刊的期刊源。是《中国科技论文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的来源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中国期刊网”入网期刊,所刊基金项目50%以上。自然科学版每期刊发的数学论文90%以上被《中国数学文摘》摘引,生物、化学等都领域60%以上被美国《化学文摘CA》摘引,还有多篇被《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水产文摘》等摘引,平均转摘率在60%以上。学报1987至1995年6年有9篇被SCI1996年以后收录的论文引用,其中7篇是1991-1995发表。2000年又有多篇被SCI收录的论文引用。另外所刊论文多篇获奖,获奖率在14%左右,在国家科技部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的全国科技期刊、科技论文统计情况公告中,学报的影响因子等各种指标逐年提高,位居全国前列,2001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评为科技类核心期刊,并入选“中国期刊方阵”,2004年被科技部评为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编入《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7-今一直获河北省优秀期刊奖,1995、1999等多年获河北省高校学报三优评比优秀学报一等奖,1999获全国优秀高等教育学校自然科学报及教育部优秀期刊一等奖,2000年获华北地区优秀期刊奖,2001年又获河北省2001年度学术期刊奖、优秀编校质量奖、优秀封面设计和优秀内文设计奖,2004获河北省高校优秀学报,2001、2006获第一届、第二届中国北方优秀期刊奖。 主办单位:河北大学主 编:孙汉文副 主 编:陈燕国内刊号:CN 13-1077/N通信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大学学报编辑部(自然科学版)邮政编码:071002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定价:10.00元(人民币)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官网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2011版核心,位于第四编 自然科学 N/Q,T/X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表No.38位置,比较厉害的 复合影响因子:0.849 综合影响因子:0.503 主办: 西北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0-274XCN: 61-1072/N邮发代号: 52-10历史沿革:现用刊名: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1913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1)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2)

西北大学院校代号即代码为10697。西北大学,简称“西大”,坐落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介绍西北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长安联盟创始成员,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单位,是中国西北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高等学府。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由清朝光绪帝御笔朱批设立。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改为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西迁来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国立北平研究院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复称国立西北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为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大学。1950年复名西北大学。1958年改隶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截至2022年4月,学校有太白、桃园、长安三个校区,总占地2360余亩,设有24个院系、88个本科专业;拥有24个博士后流动站、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教职工3千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4人;全日制在校生2.5万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3万余人,研究生11700余人,国际学生600余人。院系专业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24个院(系),89个本科专业。截至2020年5月24日,学校拥有5所附属医院。

附属医院: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北大学附属神木医院、西北大学附属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西北大学附属西安高新医院。

师资力量据2021年1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4人,双聘院士(教授)5人,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万人计划”项目入选者2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5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6人。学科建设截至2021年11月,学校现有2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现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学建设

据2019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17个省级特色专业、19个省级名牌专业、34个省级一流专业,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并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地质学实验教学中心、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应用经济学与管理学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基地班):经济学基地班、历史学基地班、物理学基地班、化学基地班、地质学基地班、生物科学基地班、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理论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特色专业:地质学、化学、经济学、资源勘查工程、历史学、物理学、中药学、汉语言文学、考古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过程装备与控制、行政管理。

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质学、化学、经济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物联网工程、能源化学工程。

省级特色专业:地质学、化学、经济学、文物保护技术、历史学、中药学物理学、过程装备与控制、汉语言文学、考古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行政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地理信息系统、材料化学。

省级名牌专业:地质学、化学、物理学、经济学、历史学、资源勘查工程、考古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汉语言文学、地理信息系统、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生物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文物保护技术、行政管理。

省级一流专业:考古学、历史学、经济学、化学、地质学、物理学、汉语言文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电子科学与技术、新闻学、材料化学、化学生物学、应用物理学、文物保护技术、材料物理、生物工程、资源勘查工程、生物科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应用化学、工商管理、世界史、软件工程、能源化学工程、行政管理、物联网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地球化学、法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哲学。

教学成果

2018年,学校3项教学成果荣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合作交流西北大学于1992年成立了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逐步发展成为全国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基地之一。2004年,西北大学还与巴黎法语联盟合作成立了法语联盟-西安语言文化培训中心,成为西北大学乃至西安地区的师生学习法语以及赴法留学深造的平台。为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西北大学精心策划了选派优秀在读本科生前往美、德、日、法、英等国的友好合作院校学习半年或一年的交流项目和选送部分本科毕业生赴美、英、德、法、日、奥地利等国外知名大学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留学项目等。科研机构据2019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基地,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并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39个省部级理工类科研基地和17个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科研成果

西北大学承担国家“973”、“863”、“攀登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计委重大产业化示范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国家或省部级项目437项,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励233项,发表学术论文12101篇,出版专著692部。

据2000、2001、2002年统计,该校被SCI收录论文数在全国高校排名分别居第27位、26位、28位。中国校友会网2011、2010年中国大学nature&science论文排行榜中西北大学均为9篇,分别名列第5和第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百余项。先后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陕西省最高科技成就奖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奖励。西北大学一批科研项目获国家立项,并获得较大额度的资金资助。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获320万元专项资金资助,承担国家科技部首届科技惠民计划项目获502.9万元资金资助,《名家四子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项目,获准资助额度18万元等。

1998至2008年,西北大学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陕西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等一系列重大科研奖励,科研成果5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和“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在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了12篇论文。1997年,西北大学被SCI收录的论文数只有37篇,到了2004年,这个数字就上升到了200篇。

2006年,西北大学共有327篇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

学术交流西北大学具有面向世界开展国际交流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美、英、法、德、日等20余个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的1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邀请了包括杨振宁、李政道、普列高津、巴丁、丘成桐、福井谦一、李约瑟、吴健雄、赵浩生、费正清、哈肯、利普斯科姆、克里夫·格兰杰、大卫·格罗斯、莫瑞斯等诺贝尔奖获得者或世界一流科学家在内的800余名国际知名学者来西北大学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国际学术会议40余次。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0年底,西北大学图书馆累计纸质藏书324万余册,电子图书277万余册,电子期刊82万余种,数据库258个,电子学位论文808万余册,音视频6万小时。现已建成了传统纸质资源与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学位论文、文摘索引、光盘、多媒体、视频等电子资源相互并存、互相补充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特色馆藏中尤以16万册线装古籍的收藏在西北地区独具特色,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收藏范围除中国各朝代刻本、印本外,还有日本本、朝鲜本等,内容包括敦煌佛经写本、宋元明清刻本、明清抄本、稿本等,已被确认的460部善本古籍堪属馆藏珍品。已有25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本馆还有连续收藏30年以上的中外文期刊和报纸,以及种类齐全的陕西地方志和大量台湾版的地方志。

学术期刊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设有数学、物理学、信息科学、化学与化学工程、生命科学与医药学、地球科学、地理与环境科学等栏目。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主要反映校内外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的社科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本刊以“守正创新,服务科研,传播学术,有补于世”为办刊宗旨,立足国内外科学发展前沿,展示西部学术文化风采,兼顾理论探索与应用研究,崇尚学术争鸣与创新求实。

所获荣誉

2015年2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22年2月14日,入选教育部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高校名单。

2022年3月,入选陕西省2021年度“双百工程”先进单位拟表彰名单。

2022年4月,该校团委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2022年4月,被授予陕西省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文化传统校徽1、西北大学标志校徽代表西北大学的形象,面向世界,校徽是西北大学对外展示的图形与标志。2、标志校徽图案追求美观大方、对称,线条流畅,图形与深刻内蕴相统一,简明易识,并具有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3、西北大学标志校徽以秦汉瓦当圆形图案为总体结构,以中国传统篆字与英文相结合,国内外均可理解其深刻内涵。4、西北大学地处周秦汉唐13朝古都—西安,标志校徽以秦汉瓦当形式展现西北大学所在地的地方特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显示出西北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综合性高等学府。5、1902代表西北大学建校时间,说明西北大学是中国西北地区建校最早的综合性高等学府。6、外圈的英文为:西北大学·中国·西安,世界各国都可理解西北大学的地理位置与悠久的建校历史。7、以篆字书写“西北大学”校名,黑底白字,阴阳结合,彰显中国古代文化、文明与周秦汉唐的古风文韵,体现中国传统书法的艺术特色,给人以深刻印象。8、此标志校徽作为西北大学永久标志校徽图案(此前西大无确定的形象校徽标志),从1992年9月确定并使用至今,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认可。校训西北大学“公诚勤朴”之校训,诞生于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西北联合大学在城固办学的艰难时刻就淬炼出了“公诚勤朴”的校训。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词典编纂家、文字改革家、教育家黎锦熙教授曾撰文阐述了“公诚勤朴”的含义:“公诚勤朴”校风养成,盖与西北固有优良之民性风习相应。“公”以去私,用绝党争;“诚”者天地之道也,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此足以去弱,弱源于虚,诚则实亦;夫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此足以去贫,非仅治学修业宜尔也;勤以开源,朴以节流,然朴之意又不止此,乃巧诈之反也。

根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列表(2013-2014),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不是CSCD收录的核心期刊。而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CSCD收录的核心期刊。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河北大学期刊社成立于2008年11月,由《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研究与教育》(原《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日本问题研究》四个刊物组成,其中《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核心其月 刊 亻弋 写发 口口①⑦⑥0④⑤⑦⑥⑨③ ②⑤⑧⑨③①⑥⑥⑥④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河北大学快捷分类:教育基础科学综合出版地区:河北国际刊号:1000-1565国内刊号:13-1077/N创刊时间:1962发行周期:双月刊期刊开本:A4审稿时间:1-3个月所在栏目:基础科学综合影响因子:0.337期刊级别: 北大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官网

我只知道数理报山西太原12006信箱

1、黄丽丽、张管区、康振生、严勇敢 著 《果树病害图鉴》,25万字,西安地图出版社,2001。2、黄丽丽等,《农业植物病理学》网络课程,陕西省精品课程,2005。3、黄丽丽 王兰 康振生 赵杰 张管曲. 2004. 玉米叶片受新月弯孢菌侵染后的细胞病理学变化. 植物病理学报34(1):21-264、Huang Lili, Theisen Simone, Kang Zhensheng, Buchenauer H. 2004. Identification of Gaeumannomyces graminis and Phialophora graminicola by PCR-amplified Ribosomal DANs .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2(增刊):1-4.5、HUANG Li-Li KANG Zhen-Sheng GUO Jing-Quan YAN Yong-Gan YANG Hua. 2003. DEVELOPMENT OF VENTURIA INAEQUALIS ON APPLE LEAVES OBSERVED BY ELECTRON MICROSCOPE. 菌物系统 22(3): 494-4976、Huang, Lili, Kang, Z. and H. Buchenauer. Comparison of infection of wheat roots by Phialophora graminicola and 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tritici by ultrastructural and Cytochemical studies.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2001,108 (6):593-607.7、Huang, Lili, Z. Kang, Claudia Heppner, H. Buchenauer. Ultrastructural and immocytochemical studies on effects of the fungicide Mon65500(Latitude) on colonization of roots of wheat seedings by 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tritici. Journal of Plant Diseases and Protection.2001,108 (2):188-203.8、HUANG Li-Li, KANG Zhen-Sheng, YAN Yong-Gan, ZHANG Guan-Qu. Effects of ergosterol biosynthesis-inhibiting fungicide triadimenf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Venturia inaequalis on apple leaves. 菌物系统 2001. 20(2):253-258 +图版4页9、Huang, Lili; J.-W. Korschenhaus; Claudia Heppner and H. Buchenauer. Effects of seed treatments with a novel fungicide Latitude (silthiofam) on fluorescent pseudomonads and take-all of wheat. Nachrichtenblatt des Deutschen Pflanzenschutz-dienstes. 2001.53 (7) :165-171.

《工业炉》《塑料科技》

《石河子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以下简称本刊 ) ,是石河子大学主办的学术性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数理科学和化学、生物科学、农业科学、医药与卫生、工业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的学术论文 ,及时反映最新科研成果 ,投稿须知:1.投稿文章需具有“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总结、参考文献”。2.文章标题建议在22个汉字以内,可添加副标题;关键词要求3—5个,以分号或者空格隔开。3.正文要求层次清楚,序号为一、(一);1、(1);1、1.1均可。4.文章中图表需标注清楚,图表请顺序编号,如图(表)1、图(表)2等,如需要请注明表中数据来源。5.添加的注释和参考文献,以国家标准为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请保持格式统一。6.如果投稿文章获得基金资助或者项目奖项,请在文章末尾注明,并提供相应的项目编号或者材料。7.投稿文章需提供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籍贯、现供职单位名称、现有职称、研究方向等。8.文章请勿一稿多投,并请自留原稿,审稿周期为1—3个月左右,出刊周期为6个月左右。9.所有来稿均需检测,凡引用率超过限定比例的论文,均不予通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