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非线性编辑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非线性编辑参考文献

论文参考文献你还在手动输入吗?利用知网直接生成期刊类参考文献,让你轻松应对各种参考文献格式带来的烦恼!

1. 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 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建议选“节的结尾”。 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 4.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 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 5.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改成正常就是字体 把上标勾选掉,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6.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继续写文章了。 7.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8.所有文献都引用完后,在第一篇参考文献前面一条短横线(页面视图里才能看到),如果参考文献跨页了,在跨页的地方还有一条长横线,无法删除。这是尾注的标志9.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这时最下方出现了尾注的编辑栏。 10.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1.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2.切换回到页面视图,参考文献插入已经完成了。

你的论文要加入别人的观点,那就看这个观点出自什么地方,可以是书籍,也可以是网页连接

1、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

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

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

2、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扩展资料: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C、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1]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 电子文献

[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标识]:[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

[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1]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在线参考文献编辑器

推荐使用Markdown在线编辑器MdEditor

Markdown是一种轻量级的「标记语言」

Markdown是一种可以使用普通文本编辑器编写的标记语言,通过简单的标记语法,它可以使普通文本内容具有一定的格式。它允许人们使用易读易写的纯文本格式编写文档,然后转换成格式丰富的HTML页面,Markdown文件的后缀名便是“.md”

MdEditor是一个在线编辑Markdown文档的编辑器

MdEditor扩展了Markdown的功能(如表格、脚注、内嵌HTML等等),以使让Markdown转换成更多的格式,和更丰富的展示效果,这些功能原初的Markdown尚不具备。

Markdown增强版中比较有名的有MarkdownExtra、MultiMarkdown、Maruku等。这些衍生版本要么基于工具,如Pandoc,Pandao;要么基于网站,如GitHub和Wikipedia,在语法上基本兼容,但在一些语法和渲染效果上有改动。

MdEditor源于Pandao的JavaScript开源项目,开源地址Editor.md,并在MIT开源协议的许可范围内进行了优化,以适应广大用户群体的需求。向优秀的markdown开源编辑器原作者Pandao致敬。

科学研究几乎都是建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因此完整的参考文献是严谨的学术论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正文一起,构成了科学研究过程的完整表达形态。参考文献的格式正确与否也反映出论文作者是否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写过论文的同学都知道,参考文献的格式调整是个繁琐而又费力不讨好的过程。特别是文章被拒后改投其他期刊,这些期刊可能采用不同的风格指南,就需要对参考文献的格式全部重排,非常麻烦。Endnote的word插件可以帮助作者在不同的参考文献格式中进行自由的切换,可惜不是免费的。不过好消息是现在网络上已经有不少在线参考文献格式生成器,能帮助学术人员将这样的过程化繁为简。在线参考文献格式生成器可用于自动格式化参考文献以适应特定的格式指南。这些工具有助于根据要求完成参考文献的格式调整,帮助创建参考书目等。有些文献格式生成器还提供一些附带功能,例如Cite This For Me还提供抄袭和拼写检查,在使用时输入格式指南和源站点、期刊、数据库、博客等相关的信息就可以帮助作者节省不少时间。以下列举了几种常用的在线参考文献格式生成器及其特点:(1)BibMe,它是一个全自动参考文献格式生成器,可以根据不同的格式指南进行设置,并搜索文章以不断更新参考书目。它支持的参考文献格式包括APA,MLA,Chicago和Turabian等。(2)Citation Machine,它的功能与BibMe类似,缺点是只能在指定的时间内保存参考书目。(3)KnightCite,它的功能相对来说要弱一些,需要手动输入数据,而且仅限于MLA,APA和Chicago风格。(4)Cite This For Me,它非常易于操作,适合学生写论文。而且可以从互联网中导入任何书籍、期刊、报纸的文章,支持的参考文献格式包括Harvard、APA、MLA风格。在使用这些工具的适合,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1)首先是要确保这些工具使用的是最新版本的格式指南;(2)从数据库引入时,要确保创建引文所需的信息已经完成;(3)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因为文献格式生成器可能有限制;笔者试用了一下BibMe,确实觉得挺方便的,特别是在只知道文章名而缺少其他的信息的时候,搜索功能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然后使用“Final Step”就可以生成准确的参考文献,让繁琐的参考文献编辑排版工作变得简单且易于调整。当然,也可以使用多个参考文献格式生成器来互相校验。不过要提醒的是,在文章提交之前,还是需要根据期刊指南重新检查一下。

endnote是由Thomson Corporation下属的Thomson ResearchSoft 开发的软件。

用处:

1、在线搜索文献:直接从网络搜索相关文献并导入到Endnote的文献库内。

2、建立文献库和图片库:收藏,管理和搜索个人文献和图片、表格。

3、定制文稿:直接在Word中格式化引文和图形,利用文稿模板直接书写合乎杂志社要求的文章。

4、引文编排:可以自动帮助我们编辑参考文献的格式。

扩展资料:

EndNote的优势:

1、EndNote 是SCI(Thomson Scientific 公司)的官方软件,支持国际期刊的参考文献格式有3776 种,写作模板几百种,涵盖各个领域的杂志。您可以方便地使用这些格式和模板,如果您准备写SCI 稿件,更有必要采用此软件。

2、EndNote 能直接连接上千个数据库,并提供通用的检索方式,为您提高了科技文献的检索效率。

3、EndNote 能管理的数据库没有上限,至少能管理数十万条参考文献。

4、EndNote 快捷工具嵌入到Word 编辑器中,您可以很方便地边书写论文边插入参考文献,书写过程中您不用担心插入的参考文献会发生格式错误或连接错误。

5、EndNote 的系统资源占用小,很少发生因EndNote 数据库过大发生计算机死机现象,这是EndNote 最重要的特色之一。

6、国外数据库下载数据时,均支持EndNote ,即使检索的机器上没有安装EndNote 您照样方便使用。

7、EndNote 有很强的功能扩展,如果默认安装的EndNote 不能满足您的要求,您能很方便地扩展其功能而不需要专业的编程知识。

8、EndNote 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投稿论文的写作,对于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也会起到很好的助手作用。

9、可以放心下载,但确保电脑没有病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endnote

古柏行(杜甫)

在线编辑器参考文献

将zotero文献导出为bibtex格式步骤如下: 在zotero文献管理软件中用“ctrl”或“shift”键选中一条或多条记录,邮件选择导出条目,然后从下拉框里选择bibtex,下面的三个选项都不要勾选,然后选择位置存放即可保存为.bib文件。 今天下午刚开始用zotero导出的bib文件做为IEEETran.tex的文献条目时,一直出现问题,出现有关符号$的错误提示,折腾了两个小时,后来想到可能需要将zotero升级,于是升级到最新版本,搞定。 另外可以使用一个名为autozotbib.xpi(点击链接)的Zotero扩展实现导出的bib文件的自动更新,当将autozotbib.xpi导入到Zotero Standalone版本时,步骤如下: 一、安装 1、Installation AutoZotBib works with both the Firefox and Standalone versions of Zotero. Simply load your version and follow the instructions below. 1. Go to Tools->Addons 2. Click the Gears icon, and choose Install addon from file... 3. Choose the .xpi file you downloaded above, click OK and follow through the installation process. 4. Restart Zotero or Firefox 二、配置 1.先点击“我的文献库”,然后通过“文件—>导出文献库—>Bibtex”,选择存放位置,取好名字,保存,例如我的是E:\Zotero\Zotero.bib 2.工具—>选项—>高级—>杂项—>打开配置编辑器—>打开about:config页面—>搜索autozot,找到 extensions.autozotbib.bibtex_filename,将对应的Value值改为你建立的bib文件的路径,例如我的是E:\Zotero\Zotero.bib 通过以上两步,就可以做到以后如果添加新文献,那么Zotero.bib会自动更新相关文献,方便多了:当latex需要引用Zotero的文献库时,在.tex文件中加入\bibliography{E:\Zotero\Zotero}语句,在正文中直接\cite{文献引用名}即可。 三、当Winedt打不开Zotero导出的.bib文件时(导出时即使选择UTF-8模式好像也会出现问题,可能是由于有的文献包含特殊字符)的解决方法 1、用写字板打开一遍再保存即可,有些特殊字符或者格式就去掉了,之后就可以用Winedt打开了。 2、在Winedt界面下,依次点击options,preferences,unicode,将而enable ansi format for modes改为ACP|UNICODE;UTF-8;UTF-7;OEM,即去掉了缺省配置中的“*;”。

web前端参考文献 前端为设计网页,那么,关于web前端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1]匡成宝。HTML语言的网页制作方法与技巧探讨[J].电脑迷,2017,(03):190-191. [2]张欣欣。HTML及百度地图API在WebGIS中的应用实例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7,(07):63-65. [3]王秀萍,季金奎。Word转换成Html的方法探析[J].福建电脑,2017,(01):166+23. [4]马凌熙。关于ASP程序在html中的调用[J].电子制作,2016,(24):45. [5]罗正蓉,范灵。应用HTML和CSS制作网页[J].科技展望,2016,(26):10. [6]朱敏。JavaScript在HTML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视界,2016,(24):227-228. [7]SENGSopheaK.从HTML文档中基于模式的信息提取[D].北京交通大学,2016. [8]刘霜,潘立武。HTML发展应用中的探索与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1):72-73. [9]魏佳欣,叶飞跃。基于HTML特征与层次聚类的Web查询接口发现[J].计算机工程,2016,(02):56-61. [10]柳汨。基于HTML语言的网页制作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01):258. [11]齐慧平。HTML语言的网页制作技巧与方法分析[J].电脑迷,2016,(01):11+13. [12]苏磊,张玉,蔡斐。科技期刊全文阅读模式PDF和HTML的对比与分析[J].编辑学报,2015,(S1):17-19. [13]茹先古丽·吾守尔,艾合买提·阿布拉。基于HTML语言的网页制作方法[J].经贸实践,2015,(09):267. [14]刘曦恺。HTML网页发展的可用性探析[J].通讯世界,2015,(12):282. [15]王闯。HTML语言的网页制作技巧与方法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5,(11):38-39. [16]陈少林。基于HTML代码分析的Web应用自动化测试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5. [17]管英祥,任渊博,向为锋。基于HTMLCanvas的电磁态势绘制方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4):68-70. [18]刘全志,于治楼。基于CSS选择器的HTML信息抽取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03):100-102. [19]夏飞,丁胜,孟振南,汤叶舟,谢景文。基于云计算平台的HTML解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5,(01):42-44+48. [20]潘敏。基于PCA算法的.HTML网页篡改检测定位系统[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4):21-24. [21]姜福成。基于HTML5网页地图浏览器的开发与应用[J].计算机应用,2014,(S2):364-367. [22]杜戎平。用Java语言实现Excel表格数据到HTML表格数据的转换[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4,(23):62-64. [23]郑培纯。基于HTML5的多媒体播放网站[D].吉林大学,2014. [24]童莹。HTML编辑器在JAVAWEB下的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4,(11):140-141. [25]黄雄。基于HTML5的视频传输技术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11):20-25. [26]胡晶。基于HTML5离线存储的产品演示系统的开发[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11):60-62+66. [27]矫静怡。基于HTML5的多平台采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14. [28]胡晶。基于HTML5的Web移动应用开发研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4,(10):80-81. [29]连政。基于HTML5技术的移动Web前端设计与开发[D].浙江工业大学,2014. [30]张坤,吕义正。HTML5客户端存储的安全性探析[J].黄山学院学报,2014,(05):13-15. [31]黎志雄,黄彦湘,陈学中。基于HTML5游戏开发的研究与实现[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4,(05):48-53. [32]李正,张欣宇,冯一帆。HTML5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J].信息通信技术,2014,(05):71-75. [33]胡晶,朱发财。HTML5的WEB通信机制问题研究[J].自动化应用,2014,(09):15-17. [34]吴永军,王燕午,杨乃。HTML5新特性研究及其对WebGIS的影响分析[J].测绘标准化,2014,(03):17-20. [35]张旭,杨斌。基于HTML5+QNX的车载嵌入式应用解决方案[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4,(09):32-34+52. [36]汪小锋,阮增辉,郑焜。基于HTML5的移动医学影像可视化系统的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4,(08):49-51. [37]蒋东玉,田英鑫。图像中表格转换成HTML表格的研究与实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4):172. [38]于万国。用HTML+CSS+JavaScript实现计算器的设计[J].衡水学院学报,2014,(04):27-30. [39]黄悦深。基于HTML5的移动WebApp开发[J].图书馆杂志,2014,(07):72-77. [40]冯永亮。HTML5本地数据存储技术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66-69. [41]钟迅科。基于HTML5的跨平台移动Web应用与混合型应用的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4,(19):32-36. [42]丘嵘,谭德。基于HTML5的混沌系统的数字化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14,(13):50-52. [43]陈泽鹏。基于HTML5技术的移动数字校园的研究与应用[D].湖南大学,2014. [44]林青,李健。PDF文档HTML化中文本重排问题研究[J].电脑与信息技术,2014,(03):27-30. [45]赵勇军,符红霞。在嵌入式浏览器中基于HTML的滚动显示效果实现方法研究[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4,(03):100-102. [46]林青。支持多终端HTML资源生成的PDF转化系统研究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14. [47]胡晶。HTML5中Canvas与Flash的应用研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2):151-155. [48]高旺,李树超,高峰,任祥花,李申。基于HTML5的中小型智能仓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技术,2014,(05):36-38. [49]李施霖,管卫利,杨燕。用HTML5技术实现在线图片编辑[J].大众科技,2014,(05):4-7+12. [50]徐鑫鑫。基于HTML5和SVG跨平台工控图形组态软件的研发[D].南京大学,2014. [51]刘沧生,管希东,李淑芝,兰红。基于HTML5的PPT智能模板设计[J].软件工程师,2014,(05):53-55+48. [52]赵宁。关于HTML5网页异化现象的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4. [53]黄雄。基于HTML5的视频音频传输技术的研究与设计[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54]刘国红。HTML5在移动互联网开发中的应用[J].科技广场,2014,(04):59-62. [55]王冉。运用HTML5技术解决移动阅读发展中的制约因素[J].情报探索,2014,(04):88-91. [56]左正,胡昱,段云岭,李庆斌,冯金铭,张丽媛。基于第5代HTML标准的拱坝工程三维可视化网络平台[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4,(04):590-596. [57]AlexeyDemin,代沅兴,李新,王宛山。基于HTML5与WebGL的机器人3D环境下的运动学仿真[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4):564-568. [58]高跃,韩鹏,王少青。基于HTML5的数学公式渲染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4,(04):15-18+55. [59]梁艳。基于HTML5的WebRTC技术浅析[J].信息通信技术,2014,(02):52-56. [60]张卫国。基于HTML5的2D动画的设计与实现[D].中山大学,2014. ;

外文在线参考文献编辑器

我常用的文献阅读软件主要有两种:endnote和CAJViewer。endnote用来看pdf格式的文献,并且可以配合word使用,在文章中插入参考文献非常方便,并且能够编辑不同的参考文献格式,也很容易修改,这是endnote用来写论文最值得称道的优点。endnote还可以在线查找文献,它有多个英文论文数据库,检索方便,但是不支持中文检索,只能检索到英文论文。endnote还有pdf导入功能,可以将pdf格式的文章导入endnote进行阅读,支持对文章进行标注。只要是pdf格式的论文,都可以用endnote阅读。endnote还支持对文章内容的分级评价,标记你认为有价值的文章。CAJViewer是中国知网的配套软件,支持阅读caj格式的论文。如果想在知网看中文的博硕论文,需要下载安装CAJViewer。CAJViewer也支持对文章的编辑,包括添加注释,书签,文本高亮和复制操作。CAJViewer应该是不支持与word配合使用,至少我没有这样用过,不能够利用它在文章中插入参考文献。

推荐Notefirst+mendeley我用过几款软件,Endnote, Mendeley, Zotero,NE 和 NoteFirst,这些文献管理软件从功能上各有特色,网上的评论文章也不少,我自己的的使用体验如下: A. 功能上: 在导入中文文献数据的准确性上, Endnote和Mendeley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对中文期刊参考文献格式不能很好的支持并且对国标也不能正确理解。这两款是国外软件,主要针对英文作者,没有重点解决中文期刊作者的问题也是可以理解的。值得一提的是Mendeley内置的PDF浏览器,可以直接收录英文的PDF文件,这一个功能很强大。 国内的软件NE可以很好的支持中文文献,但在对国标的细节处理上依旧存在问题, 比如无法自动区别英文文献中的作者是中文作者的汉语拼音, 也不支持中英文双语的参考文献自动形成。 相对来说NoteFirst比较适用于中文科技期刊的作者,全面支持国标并且支持双语参考文献自动形成,这对我这个经常需要投被EI收录期刊的作者来说是非常实用的。B. 价格上:Endnote和Noteexpress均是收费的软件, Endnote还价格不菲, 只有机构用户才会使用。而Mendeley和NoteFirst都提供免费版本。 功能上对于我这样的科技期刊作者来说已经足够用了。 当然,要写大论文的博士生们,还是用掏点钱使用软件的高级功能吧。基于以上原因, 我最终选择了Notefirst和Mendeley共同使用, NoteFirst进行文献管理和论文写作, Mendeley进行PDF文件的管理。这是我的经验之谈,谨供你参考。

科学研究几乎都是建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因此完整的参考文献是严谨的学术论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正文一起,构成了科学研究过程的完整表达形态。参考文献的格式正确与否也反映出论文作者是否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写过论文的同学都知道,参考文献的格式调整是个繁琐而又费力不讨好的过程。特别是文章被拒后改投其他期刊,这些期刊可能采用不同的风格指南,就需要对参考文献的格式全部重排,非常麻烦。Endnote的word插件可以帮助作者在不同的参考文献格式中进行自由的切换,可惜不是免费的。不过好消息是现在网络上已经有不少在线参考文献格式生成器,能帮助学术人员将这样的过程化繁为简。在线参考文献格式生成器可用于自动格式化参考文献以适应特定的格式指南。这些工具有助于根据要求完成参考文献的格式调整,帮助创建参考书目等。有些文献格式生成器还提供一些附带功能,例如Cite This For Me还提供抄袭和拼写检查,在使用时输入格式指南和源站点、期刊、数据库、博客等相关的信息就可以帮助作者节省不少时间。以下列举了几种常用的在线参考文献格式生成器及其特点:(1)BibMe,它是一个全自动参考文献格式生成器,可以根据不同的格式指南进行设置,并搜索文章以不断更新参考书目。它支持的参考文献格式包括APA,MLA,Chicago和Turabian等。(2)Citation Machine,它的功能与BibMe类似,缺点是只能在指定的时间内保存参考书目。(3)KnightCite,它的功能相对来说要弱一些,需要手动输入数据,而且仅限于MLA,APA和Chicago风格。(4)Cite This For Me,它非常易于操作,适合学生写论文。而且可以从互联网中导入任何书籍、期刊、报纸的文章,支持的参考文献格式包括Harvard、APA、MLA风格。在使用这些工具的适合,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1)首先是要确保这些工具使用的是最新版本的格式指南;(2)从数据库引入时,要确保创建引文所需的信息已经完成;(3)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因为文献格式生成器可能有限制;笔者试用了一下BibMe,确实觉得挺方便的,特别是在只知道文章名而缺少其他的信息的时候,搜索功能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然后使用“Final Step”就可以生成准确的参考文献,让繁琐的参考文献编辑排版工作变得简单且易于调整。当然,也可以使用多个参考文献格式生成器来互相校验。不过要提醒的是,在文章提交之前,还是需要根据期刊指南重新检查一下。

非线性物理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大学物理也不例外。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物理学术论文,仅供参考!

中学物理中的物理模型

摘要:本文阐述了物理模型的概念、功能,中学物理教材中常见的六种物理模型,物理模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学阶段在物理模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学;物理模型

一、物理模型的概念及功能

物理学所分析、研究的实际问题往往很复杂,有众多的因素,为了便于着手分析与研究,物理学往往采用一种“简化”的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抽象化处理,保留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得出一种能反映原物本质特性的理想物质(过程)或假想结构,此种理想物质(过程)或假想结构就称之为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按其设计思想可分为理想化物理模型和探索性物理模型。前者的特点是突出研究客体的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将物体抽象成只具有原物体主要因素但并不客观存在的物质(过程),从而使问题简化。如质点模型、点电荷模型、理想气体模型、匀速直线运动模型等等。后者的特点是依据观察或实验的结果,假想出物质的存在形式,但其本质属性还在进一步探索之中。如原子模型、光的波粒二象性模型等等。

人们建立和研究物理模型的功能主要在于:

一是可以使问题的处理大为简化而又不会发生大的偏差,从中较为方便地得出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二是可以对模型讨论的结果稍加修正,即可用于对实际事物的分析和研究;

三是有助于对客观物理世界的真实认识,达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为人类服务之目的。

二、中学物理教材中经常碰到的几种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就它在实际问题中所扮演角色或所起作用的不同,可分为:

1.物理对象模型 即把物理问题的研究对象模型化。

例如质点,舍去和忽略形状、大小、转动等性能,突出它具有所处位置和质量的特性,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描述,又如点电荷、弹簧振子、单摆、理想变压器、理想电表等等,都是属于将物体本身的理想化。

另外诸如点光源、电场线、磁感线等,则属于人们根据它们的物理性质,用理想化的图形来模拟的概念。

2.物理过程模型 即把研究对象的实际运动过程进行近似处理。排除其在实际运动过程中的一些次要因素的干扰,使之成为理想的典型过程。

如研究一个铁球从高空中由静止落下的过程。首先应考虑吸引力,由公式F=GMm�r2可知,铁球越接近地面,F就越大,其次还要考虑空气阻力、风速、地球自转等影响。这样考查铁球下落运动过程就显得十分复杂,研究起来十分不便。为此,我们在研究过程上突出铁球下落的主要因素,即受重力作用,而忽略其它次要影响,并把重力视为恒力,通过如此简化,使研究问题简化,其研究结果也不致影响到基本规律的正确性。从而成为物理学中一个典型的运动过程,即自由落体运动。这种物理模型称之为过程模型。

教材中的匀速直线运动、简谐振动、弹性碰撞;理想气体的等温、等容、等压、绝热变化等等都是将物理过程模型化。

3.物理条件模型 如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就是在建立了“忽略空气阻力,认为重力恒定”的条件模型之后才得出来的。力学中的光滑斜面;热学中的绝热容器;电学中的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等等,也都是把物体所处的条件理想化了。

4.物理等效模型 即通过充分挖掘原有物理模型的特征去等效具有相似性质或特点的现象和相似运动形态的物质和运动。如将理想气体分子等效为弹性小球,并用弹性小球对器壁的碰撞去解释和推导气体压强公式,用单摆振动模型去等效类比电磁振荡过程等等。

5.物理实验模型 在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然后根据逻辑推理法则,对过程作进一步的分析,推理,找出其规律,得出实验结论。

如伽利略就是从斜槽上滚下的小球滚上另一斜槽,后者坡度越小,小球滚得越远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理想实验――在无摩擦力情况下,从斜槽滚下的小球将以恒定的速度在无限长的水平面上永远不停地运动下去,从而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不可缺少”的结论,为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再如在研究电场强度时,设想在电场中放置一个不会引起电场变化的点电荷,去考查它在各点的F�q值等等。

6.物理数学模型 即建立以物理模型为描述对象的数学模型,进行对客观实体近似的定量计算,从而使问题由繁到简。如单摆的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得大于50,使弧线计算转化为三角计算等等。

三、物理模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建立正确鲜明的物理模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有力手段之一

物理学所研究的各种问题,在实际上都涉及许多因素,而模型则是在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主流这一重要属性。

如“质点”模型,在物体的宏观平动运动中,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对同一物体来说其上各点都相同,在这些问题的研究中,运动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是可不考虑的,故可将运动物体质点化,即用质点模型来取代真实运动的物体。

2.正确鲜明的物理模型本身就是重要的物理内容之一,它与相应的物理概念、现象、规律相依托

人们认识原子结构的进程中,从汤姆逊模型到卢瑟福模型的飞跃就是生动的反映。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的建立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而它是建立在反映光粒子性的“光子”模型之上的。

诸多的事实都在说明大凡物理现象、过程、规律都直接与之相应的物理模型关联着;一定的物理模型又是最生动最集中地反映着相应的物理概念、现象、过程和规律,二者密不可分。

3.正确鲜明的物理模型的建立,使许多抽象的物理问题变得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

例如,电场线对电场的描述,磁感线对磁场的描述。分子模型对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原子核式结构对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解释;光子模型对光的粒子性的理解等等,凡是学物理的人都会感受到物理模型所给予的无可争辩的重要作用。

四、物理模型的教学要着眼于学生掌握建立正确鲜明的物理模型这一根本方法

物理模型是物理基础知识的一部分,属物理概念的范畴。学习前人为我们创造的各种物理模型是完成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掌握这一方法,即对一个具体的物理内容、现象或过程能反映出一幅鲜明的“物理图景”,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1.讲清各物理模型设计的依据。物理模型看上去是独立的,但设计物理模型的思想是相通的。

2.讲授物理模型要前后呼应,触类旁通。运动学中建立的“质点”模型,发展到质点动力学中,万有引力定律中,以至物体转动问题中,还可引伸到单摆中的摆球,弹簧振子中的振子,甚至帮助我们建立电学中的点电荷模型,光学中的点光源模型。

3.物理模型思维贯穿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随着人们对某个物理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刻和提高,物理模型也必将随之完善和准确。例如对于光本性的问题,人们从牛顿的微粒说,惠更斯的波动说、电磁说、粒子说到波粒二象性,在此发展过程中光的模型也随之一次次地得到深化。

4.在平时的例题教学中也是处处体现了物理模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解答各类物理习题,学生能否依据题意建立起相应的物理模型,是解题成败的重要环节。如果解题者所理解的题意中的物理模型与命题者的设计模型一致,题意就必然变得清晰鲜明,习题的难点便会随之而突破,这种例子是垂手可得的。

总之,物理模型的教学确实需要我们予以足够的重视,这个问题对提高我们的物理教学水平关系甚大。

物理猜想与中学物理教学

【摘 要】阐述物理猜想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意义及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物理猜想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 物理猜想 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1B-0076-02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在新课程标准中,对高中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教会学生运用物理猜想方法可以让学生更有效地学好物理。为了促进中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猜想方法,新课程的物理教材刻意设计了许多研究物理现象的活动。以此增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例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合作与交流等能力。这些基本能力是确保科学研究各种物理现象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通过猜想、假设,并经过许多的研究活动,才能使研究物理现象过程顺利完成。根据笔者这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物理猜想对高中物理教学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物理猜想提高物理教学的经验,现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物理猜想对中学物理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课标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中,提出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进行科学研究,使学生从基本的科学研究过程中学到科学研究的方法,最终达到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能力的目的。使学生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习惯,发扬研究真理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猜想,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活动,提升他们的科学探索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在研究活动过程中,根据已经了解的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进行猜想与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因此,要达到新课标中的要求,笔者认为猜想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物理猜想的运用是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也是促进物理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运用物理猜想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意义。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增进学生学习主动性

学生往往对新生事物比较好奇,都希望能够尽快了解其中的知识、规律和奥秘。如果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多鼓励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物理现象猜想出其可能出现的某些现象或规律,那么不但能增强学生的新奇心,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使他们更能积极地深入到学习新知识当中。锻炼和培养中学生的物理猜想能力,能提高学生对研究物理问题的兴趣和欲望。兴趣和欲望正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动力。因此,物理猜想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增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好方法。

2.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通过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根据他们现有知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进行猜想,经过观察、实验、归纳、总结等进行严格推理和验证,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提高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也使他们思想更加灵活。因此通过猜想法不仅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

物理猜想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意识进行推测,是开放性的思维方式。经过对事物仔细观察和辩别认识,提高了学生对事物整体性的研究,促进学生的思维进程,使学生迅速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如果这些新知识是由学生自己主动猜想后经过验证推理得来的,那么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因此,这些物理现象及规律就会深深刻印在学生的心里,巩固这些新的物理知识。

4.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中,特别着重对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科学的物理猜想是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科学的物理猜想对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它能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灵活解题能力。因此,科学的物理猜想能够非常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物理猜想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要根据学生现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兴趣爱好和想象能力等引导学生提出猜想。教师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和技能来构建出新的物理猜想呢?笔者认为,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讲究提出猜想一些方法。

1.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各种经历、各种经验和已学的知识提出猜想

科学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科学的猜想并非胡乱猜测,它需要有科学依据,要根据学生的经历、经验、生活常识等提出猜想。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起初就是根据前人的经验、自己的经历以及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提出的猜想,然后通过观察、推理、推导、证明,才提出了理论依据,最后才建立了举世闻名的“相对论”。例如,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先让学生观察羽毛和铁片在有空气的玻璃管中同时下落的情况,再启发他们猜想如果将玻璃管中的空气抽出后,再让羽毛和铁片同时下落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猜想并记下这些猜想,然后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最后得出结论。这种通过启发学生猜想和实验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更能加深学生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

2.激励学生讨论,诱发物理猜想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时,应该将学生分成几个组,让各组提出各自不同的猜想,并由他们各自陈述自己猜想的理由和依据。激励他们讨论、争辩,经过讨论和争辩提高他们对物理猜想的兴趣和对物理猜想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将同学们分成两个小组,一组猜想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另一组猜想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然后让他们分别做实验,得出结论。教师在课堂中认真听取各组学生的观点后,引导诱发他们讨论并猜想加速度与力及质量的关系,最后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这样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由于害怕自己提出的猜想被其他同学取笑或者自己提出的猜想不正确被老师责怪而羞以启齿,这时教师应该鼓励、引导学生大胆猜想,消除他们的顾虑。例如,研究玻璃的折射率时,可以猜想单色光通过平行玻璃砖后传播方向是否发生改变。先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猜想其出射的方向,并记下来。不管他们的猜测是否合理、准确,教师都要持平和的态度,让实验验证结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科学猜想的意识。

4.创造良好的猜想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学到有利于培养学生猜想能力的内容时,教师应该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例如,在“楞次定律”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演示让磁体的N极靠近闭合的铝环的实验之前,先启发学生猜想让磁体的N极靠近闭合的铝环时会看到什么现象,让磁体的N极去靠近有缺口的铝环时又会看到什么现象。然后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同样,让磁体的S极去靠近闭合的铝环时又会出现什么情况。总之,教师要尽最大可能为学生进行猜想创造条件。

物理猜想既是一种自由尝试,也是一种严谨的创造,因此,在教学过锃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有利于提高学生猜想能力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增加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进而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较过,孟蓓.物理探究教学中培养“猜想与假设”能力的策略[J].当代教师教育,2008(6)

[2]付红周.新课程下全方位认识猜想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高中物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林东槟.物理探究教学中培养猜想与假设能力的策略[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3(4)

[4]蔡严娟.新课改物理探究教学中猜想与假设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1(5)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物理学方面的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谈物理学专业电动力学课程教学

动力学电磁现象的经典的动力学理论。通常也称为经典电动力学,电动力学是它的简称。它研究电磁场的基本属性、运动规律以及电磁场和带电物质的相互作用。

一、课程教学根本理念

第一,在教学中要尊重先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员教学的主导性,片面发扬先生的盲目性、自动性、发明性。第二,“电动力学”课程属于专业根底课程,教学内容布置上除了让先生学习本门课程的根本知识、根本实际、根本思绪,与其他物理学分支也具有个性和特性的关系。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留意引导先生类似性抽象思想。第三,教学应突出探求式教学办法,改动传统的教学形式,把信息技术与电动力学课程最大限制地整合,运用多种古代 教育 手腕优化教学进程,推行启示式、探求式、讨论式、小制造等授课方式,培育先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理念。

二、在本课程教学中该当做到以下几点

1.讲授内容应实际联络实践

“电动力学”作为一门专业学科课程,是师范院校物理专业的根底实际课。教学中要求先生掌握课程的根本知识、根本实际和根本原理,使先生加深对所授知识的了解,更可深入看法电动力学的实践使用价值,到达学致使用的目的,同时提升先生剖析成绩、处理成绩的才能。

2.注重先生学习的主体性和集体性培育

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各个环节,在留意发扬教员在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同134教改课改2016年3月时,应特别留意表现先生的学习主体位置,以充沛发扬先生的积极性和发掘学习潜能。要求先生能初步剖析消费、生活中的电动力学成绩,以提升先生的剖析成绩和处理成绩的才能。在电动力学实际的学习中运用数学工具处置成绩,使先生看法数学和物理的亲密关系,培育先生运用数学工具处理物理成绩的才能。培育先生自学才能,重要的不是教内容,而是教给先生学习办法。要充沛留意先生的兴味、专长和根底等方面的集体差别,因材施教,依据这种差别性来确定学习目的和评价办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课程规范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案、方案制定、内容选取和教学评价等环节上,为教学、学习提供了选择余地和开展的空间。

3.运用多种古代教育手腕优化教学环节

充沛应用古代化教学手腕,发扬信息化教学的劣势,加强先生的学习兴味,进一步强化需求掌握的知识点,拓宽知识面,加强先生的理论操作技艺,培育迷信的思想方式,这样先生能更好地掌握“电动力学”课程知识所触及的相关迷信办法,无效提升其发现成绩、剖析成绩、处理成绩的才能。

4.具有良好的实验条件,充沛保证明验和理论训练质量

鼓舞先生展开科研理论训练,参与各类科技竞赛。实验课及理论训练要留意培育先生的逻辑思想、发明性思想,充沛应用好物理、电子竞赛等创新平台,促进电动力学课程的教学。

三、课程学习战略探求

第一,针对“电动力学”是实际根底课的特点,先生必需坚持 课前预习 ,预习进程中无意识地提出成绩。课堂教学次要采用探求式课堂教学法,即每节课突出一个主题,讲清论透相关原理知识,每个主题经过师生多种方式的互动,教员及时理解、处理先生的疑问成绩,以加强先生的学习兴味。第二,将传统板书、电子课件、网络和视频多种教学手腕相结合。如课内讲授与课外讨论和制造相结合、根底实际教学与学科前沿讲座结合、根本实际与科研理论训练相结合。第三,鼓舞先生参与科研理论训练和各类科技竞赛。培育多样化使用型人才,以培育使用型、复合型、技艺型人才,加强 毕业 生失业才能,完本钱课的预期目的。第四,电动力学也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其研讨对象是区别于实物的物质形状,具有笼统的特征。为防止课程教学的数学化,我们将充沛使用当代信息技术的劣势,比方说以视频教学材料加强先生的理性看法和入手才能。再次,实验课及理论训练要留意培育先生的逻辑思想、发明性思想才能和素质,充沛发扬先生的物理思想和物理探求才能。

四、课程教学办法探求

本课程教学中应留意电动力学实际与理论的结合,尊重先生学习的主体性,适当布置指点性自习,培育先生的自学才能。增强对先生课前、课后的答疑辅导,注重先生才能的培育,使先生经过对电动力学中根本实际的了解,看法和掌握电动力学原理的研讨规律,开辟思绪,初步培育先生的科研思想。

1.“双边反应式”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由“自学”和“反应”两局部构成,其着眼点是先生在教员指点下的自学和教员由反应来的信息而停止的有重点的解说,使先生的才能在重复训练中失掉锤炼。“自学”和“反应”表现了先生和教员的互相联络、互相配合、互相作用的训练进程。

2.以成绩为中心,展开课堂讨论

式教学法建议课堂教学中遵照迷信性、主体性、开展性准绳,采用以先生为主体的小组讨论式的办法,从提出成绩动手,激起先生学习的兴味,让先生有针对性地去探究并运用实际知识处理实践成绩;也可以针对教研室科研任务中遇到的成绩设计讨论或考虑题,以启示先生剖析、讨论有关电动力学成绩,学习并稳固电动力学知识,开辟思绪,培育科研思想。

3.倡导学导式的教学方式

在教员指点下,先生停止自学、自练,教员把先生在教学进程中的认知活动视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先生自动地去获取知识,开展各自才能,从而到达在充沛发扬先生自动性的根底上,渗入教员的正确引导,使教学单方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4.多展开课外理论活动

课外理论训练中,要留意培育先生的逻辑思想、发明性思想才能和素质。鼓舞和指点有才能的先生进入科研理论训练,参与各类科技竞赛。将先生撰写的课程小论文融入教学全进程,从中选出有质量的项目进入科研理论训练。充沛应用好物理、电子竞赛等创新平台,促进电动力学课程的教学,培育使用型、复合型、技艺型人才,加强毕业生失业才能。“电动力学”作为一门探求性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先生的参与性,使他们自动获取而不是主动承受迷信结论,互动思想使先生觉得电动力学发人沉思,不难入门。“电动力学”与其他物理学分支具有“个性”和“特性”的关系。为了激起先生学习兴味,可以常常采用课堂讨论方式,由先生发问,在教员引导下大家讨论, 总结 得出正确结论。由于剖析“电动力学”需求运用笼统思想,所以课堂教学应充沛运用多媒体,尽量运用图像和颜色搭配,使先生树立正确的物理图像。留意“信息技术”与“电动力学”课程的无效整合,这关于全体优化教学进程,进步先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效果、进步先生的信息技术才能、培育先生的协作认识和创新肉体均具有严重的理想意义。同时,可将教学实际使用到创新理论才能训练中,使用到物理、电子等各类竞赛中。

参考文献:

[1]冯云光.物理专业电动力学教学变革的探究[J].才智,2014,(19).

[2]郑伟,吕嫣.电动力学网络教学平台建立的研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迷信版),2013,31(4):531-534.

[3]刘佳.《电磁学》与《电动力学》课程体系创新研讨[J].科技信息,2013,(11):44.

[4]熊万杰,陆建隆.对“电动力学”课程变革的探究[J].初等文科教育,2003,(6):72-75.

[5]付长宝,徐国慧,王希英.基于电动力学教学变革的学习办法讨论[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30

试谈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摘 要】嵌入式系统、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构建未来智能电网成为了可能,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技术构建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PS)为实现未来智能电网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对CPPS平台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介绍了应用于CPPS中的同步PMU技术、开放式通信网络、分布式控制。

【关键词】CPPS;同步PMU;开放式通信;分布式控制

引言

受能源危机、环保压力的推动,以及用户对电能质量(QoS)要求的不断提高,当代电力系统不再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智能电网(Smart Grid)成为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智能电网的发展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大量接入电网导致的系统稳定性问题。由于DG的大量接入使电网变成一个故障电流和运行功率双向流动的有源网络,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和脆弱度,因此亟需发展智能电网以解决DG大量接入电网导致的系统稳定性问题。

2)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QoS)要求的不断提高。现代社会短时间的停电也会给高科技产业带来巨额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发生的大停电事故更是给社会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亟需建立坚强自愈的智能电网以提供优质的电力服务。

论文主体结构如下:第1部分介绍了近年来信息物理系统(Cyber Physical System ,CPS)技术的发展以及CPS与智能电网的相互关系;第2部分介绍了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Physical Power System,CPPS)的硬件平台模型;第3部分介绍了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hasor Measurement Units,PMU)技术;第4部分对CPPS中的开放式通信网络进行了初步分析;第5部分对CPPS的分布式控制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最后第6部分做出全文总结。

1 CPS与智能电网的相互关系

CPS技术的发展得益于近年来嵌入式系统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等的高速发展,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对物理世界随时随地的控制。CPS通过嵌入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无线传感器而实现对物理世界的环境感知,通过高性能、开放式的通信网络实现系统内部安全、及时、可靠地通信,通过高精度、可靠的数据处理系统实现自主协调、远程精确控制的目标[1]。

CPS技术已经在仓储物流、自主导航汽车、无人飞机、智能交通管理、智能楼宇以及智能电网等领域得以初步研究应用[2]。

将CPS技术引入到智能电网中,可以得到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yber-Physical Power System,CPPS)的概念。为了分析CPPS与智能电网的相互关系,首先简单回顾一下智能电网的概念。目前关于智能电网的概念较多,并且未达成一致结论。IBM中国公司高级电力专家Martin Hauske认为智能电网有3个层面的含义:首先利用传感器对发电、输电、配电、供电等环节的关键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然后把获得的数据通过网络系统进行传输、收集、整合;最后通过对实时数据的分析、挖掘,达到对整个电力系统运行进行优化管理的目的[3-4]。

从上文关于CPS和智能电网的介绍中可以看出,CPS与智能电网在概念上有相通之处,它们均强调利用前沿通信技术和高端控制技术增强对系统的环境感知和控制能力。因此,在CPS基础上建立的CPPS为促进电力一次系统与电力信息系统的深度融合,最终实现构建完整的智能电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现途径。

2 CPPS的硬件平台架构

基于分布式能源广泛接入电网所引起的系统稳定性问题以及建立坚强自愈智能电网的总体目标,建立安全、稳定、可靠的智能电网成为未来电力系统研究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CPPS研究的主要内容。

传统的电力系统监测手段主要有基于电力系统稳态监测的SCADA/EMS系统和侧重于电磁暂态过程监测的各种故障录波仪,保护控制方式主要有基于SCADA主站的集中控制方式和基于保护控制装置安装处的就地控制方式[5]。就地控制方式易于实现,并且响应速度快,但是由于利用的信息有限,控制性能不够完善,不能预测和解决系统未知故障,对于电力系统多重反应故障更不能准确动作。集中控制方式利用系统全局信息,能够优化系统控制性能,但是计算数据庞大、通信环节多,系统响应速度慢,并且现有SCADA系统主要对电力系统进行稳态分析,不能对电力系统的动态运行进行有效地控制。

针对目前电力系统监测、控制手段的不足,要建立坚强自愈的未来智能电网,必须建立相应的广域保护的实时动态监控系统,CPPS的硬件平台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CPPS的硬件平台6层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物理层(电力一次设备)、传感驱动层(同步PMU)、分布式控制层(智能终端单元STU、智能电子装置IED等)、过程控制层(控制子站PLC)、高级优化控制层(SCADA主站控制中心)和信息层(开放式通信网络)。

其中,底层的物理层是指电力系统的一次设备,如发电厂、输配电网等。传感驱动层主要用于对电力系统的动态运行参数进行实时监控,测量参数包括电流、电压、相角等,在CPPS中广泛使用的测量装置是同步PMU。分布式控制层主要包括各STU/IED,为广域保护的分布式就地控制提供反馈控制回路。过程控制层主要指枢纽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控制子站,是CPPS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收集多个测量节点的数据信息,建立系统层面的控制回路,并做出相应的控制决策。高级优化控制层是指调度中心控制主站,主要为电力系统的动态运行提供人工辅助优化控制。顶层的信息层即智能电网的开放式通信网络,注意信息层并不是单独的一层,而是重叠搭接CPPS的各个分层,为CPPS内部各组件提供安全、及时、可靠的通信。

上文给出了CPPS的硬件平台模型,但要在电力系统中具体实现CPPS,涉及诸多方面的技术难题,下面对CPPS中的同步PMU、开放式通信网络以及分布式控制等分别加以简单介绍。

3 同步PMU测量技术

同步PMU是构建CPPS的基础,它为CPPS中广域保护的动态监测提供了丰富的测量数据。同步PMU装置主要对电力系统内部的同步相量进行测量和输出,装设点包括大型发电厂、联络线落点、重要负荷连接点以及HVDC、SVC等控制系统,测量数据包括线路的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开关量以及发电机端的三相电压、三相电流、开关量、励磁电流、励磁电压、励磁信号、气门开度信号、AGC、AVC、PSS等控制信号[6]。利用测得的数据可以进行系统的稳定裕度分析,为电力系统的动态控制提供依据。

同步PMU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

其中,GPS接收模块将精度在±1微秒之内的秒脉冲对时脉冲与标准时间信号送入A/D转换器和CPU单元,作为数据采集和向量计算的标准时间源。由电压、电流互感器测得的三相电流、电压经过滤波整形和A/D转换后,送到CPU单元进行离散傅里叶计算,求出同步相量后再进行输出。注意,发电机PMU除了测量机端电压、电流和励磁电压、电流以外,还需接入键相脉冲信号用以测量发电机功角[7]。

4 CPPS的开放式通信网络

建立CPPS的开放式通信网络,应该在保证安全、及时、可靠的通信的基础上,使系统具有高度的开放性,支持自动化设备与应用软件的即插即用,支持分布式控制与集中控制的结合。对于建立的开放式通信网络,需要进行通信实时性分析、网络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

4.1 IEC 61850标准的应用

IEC 61850标准作为新一代的网络通信标准而运用于智能变电站中,支持设备的即插即用和互操作,使智能变电站具有高度的开放性。IEC 61850标准是智能变电站的网络通信标准,同时正在进一步发展成为智能电网的通信标准[8],因此,使用IEC 61850作为CPPS通信网路的通信标准是最佳选择。

IEC 61850的核心技术[9]包括面向对象建模技术、XML(可扩展标记语言)技术、软件复用技术、嵌入式 操作系统 技术以及高速以太网技术等。

4.2 通信网络配置与分析

对于CPPS开放式通信网络的网络配置,可参考智能变电站的三层二网式网络结构配置,构建CPPS的3层式通信网络,如图3所示。

其中,底层为位于发电厂、变电站和重要负荷处的大量PMU、STU/IED,分别负责采集实时信息和执行保护控制功能。中间层为控制子站(过程控制单元PLC),每个控制子站与多个PMU、STU/IED相连,以完成该分区系统层面的保护控制,并根据需要将数据上传到SCADA主站控制中心。SCADA主站控制中心接收各控制子站的上传数据,处理以后将控制信息下发到各控制子站,以实现CPPS的广域保护控制功能。注意,各层设备均嵌入GPS实现精确对时,保证全系统的同步数据采样。

5 CPPS的分布式控制机理

要建立坚强自愈的智能电网,必须利用新型控制机理建立可靠的电力控制系统。根据电力故障扩大的路径和范围以及故障的时间演变过程,文献[10-11]中提出建立时空协调的大停电防御框架,建立了电力系统的3道防线,为实现智能电网的广域动态保护控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电力系统的分布式控制(Distributed Control,DC)是相对于传统的SCADA主站集中控制方式而言的,指的是多机系统,即用多台计算机(指嵌入式系统,包括PLC控制子站和STU/IED等)分别控制不同的设备和对象(如发电机、负荷、保护装置等),各自构成独立的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通过通信网络互联,通过对任务的相互协调和分配而完成系统的整体控制目标[12]。分布式控制的核心特征就是“分散控制,集中管理”。在电力系统的3道防线的基础上,结合分布式控制技术,建立CPPS的3层控制架构,如图4所示。

其中,分布式控制层主要是在故障发生的起始阶段(缓慢开断阶段)采取的控制 措施 ,其控制目标应该是保证系统在不严重故障下的稳定性,防止故障的蔓延。过程控制层是在系统已经发生严重故障时(级联崩溃开始阶段)所采取的广域紧急控制措施,需要付出较大的代价。通常针对可能会使系统失稳的特定故障,往往需要投切非故障设备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广域的紧急控制措施应该在故障被识别出的第一时间立即实施,控制措施实施越晚,控制效果越差。优化控制层是在前两层控制均拒动或欠控制而没有取得控制效果,同时在检测到各种不稳定现象后所采取的控制措施,通常需要进行多轮次的切负荷和振荡解列。在电力恢复阶段,要有自适应的黑启动和自痊愈的控制方案。

6 结语

将CPS 方法 引入到电力系统中,建立CPPS的模型平台,为建立坚强自愈的智能电网提供新的思路。文中对CPPS中的同步PMU测量技术、开放式通信 网络技术 、分布式控制技术分别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