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洛可可艺术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洛可可艺术研究论文

洛可可风格是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非常复杂。 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 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 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但有时流于矫揉造作。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室内护壁板有时用木板,有时作成精致的框格,框内四周有一圈花边,中间常衬以浅色东方织锦。 洛可可风格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曾风靡欧洲。这种风格的代表作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洛可可式建筑风格(Rococo Style),于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是在巴洛克式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洛可可风格的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它以欧洲封建贵族文化的衰败为背景,表现了没落贵族阶层颓丧、浮华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情绪。他们受不了古典主义的严肃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嚣放肆,追求华美和闲适。洛可可一词由法语ro-caille演化而来,原意为建筑装饰中一种贝壳形图案。1699年建筑师、装饰艺术家马尔列在金氏府邸的装饰设计中大量采用这种曲线形的贝壳纹样,由此而得名。洛可可风格最初出现于建筑的室内装饰,以后扩展到绘画、雕刻、工艺品、音乐和文学领域。 洛可可建筑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繁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德国南部和奥地利洛可可建筑的内部空间显得非常复杂。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 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旋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 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但有时流于矫揉造作。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室内护壁板有时用木板,有时作成精致的框格,框内四周有一圈花边,中间常衬以浅色东方织锦 洛可可世俗建筑艺术的特征是轻结构的花园式府邸,它日益排挤了巴罗克那种雄伟的宫殿建筑。在这里,个人可以不受自吹自擂的宫廷社会打扰,自由发展。例如,逍遥宫或观景楼这样的名称都表明了这些府邸的私人特点。尤金王子的花园宫就是一个节奏活泼的整体,由七幢对称排列的楼阁式建筑构成,其折叠式复斜屋顶从中间优美匀称地传至四个角楼的穹顶处。上面有山墙的单层正厅具有几乎是中产阶级的舒适,两个宽展的双层侧翼则显示出主人的华贵,却又没有王公贵族的骄矜。两个宽度适中的单层建筑介于塔式的楼阁之间,而楼阁的雄伟使整个建筑具有坚固城堡的特点——总之,极为不同的建筑思想,却又统一在一种优雅的内在联系中。正是这种形式与风格简直相互矛盾的建筑群体漫不经心的配置,清楚地体现出了洛可可艺术的精神。

昏O(∩_∩)O,应该是洛可可,你字错了

洛可可服装设计论文

欧洲艺术发展的过程也是一部艺术和设计的发展史。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欧洲艺术的影响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艺术的分期有多种,中世纪艺术在历史上有着其特殊的地位与作用,作为一个时代艺术的定位,欧洲中世纪往往被冠以“黑暗时代”的恶名,那么中世纪艺术究竟有着怎样的命运?是高尚,还是卑微;是进取,还是保守;是自由,还是专制,都是在这一历史时期所产生的疑问,对中世纪的艺术进行一番疏略阐述,或许会对这些疑问得出些结论。

关键词:中世纪 艺术 走向

一、何谓“中世纪”

按照历史学家的大致观点,历史上的“中世纪”(Middle Ages)一般是指日耳曼民族攻占罗马,即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开始,至15世纪文艺复兴(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萌芽之初为止。这只是一个比较统一的认识,史学界还存在着诸多种关于中世纪历史的界定,但其大致的范围不会脱离此区间。

历史上的中世纪曾长达近一千年,是欧洲历史上(主要指西欧)的一个时代,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公元1304~1374)将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代,视中世纪为一个无比混乱的中间期。他习惯性地将中世纪这一时期成为“黑暗时期”。那为什么会叫做“黑暗时期”呢?

“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在政治上,这段历史也叫做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与前表述有)。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但是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西欧在5世纪刚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候,中国封建社会的历程已经持续了约1000年。

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这样看来,似乎中世纪的一切都笼罩在“黑暗”的阴影之下,没有光明,没有喘息,没有呐喊,没有生机,“黑暗”统治着一切,就连艺术这样最为灵活便利地反映精神生活的方式也难以开花结果。事实果真如此吗?

二、中世纪艺术表现思考

提到“中世纪”,人们会想些什么?“中世纪”这个词会使一些熟悉的图景浮现在人们的脑海:哥特式的大教堂,封建城堡,十字军和贵族战争,宗教法庭上燃烧的火焰。从几个世纪前“中世纪”作为划分古希腊罗马和近代历史的名称而开始使用时,就带有一种贬义,它暗指欧洲 文化 历史的毁灭和空白,并一直延续至今。“如果人们想找一个形容词来描述落后、缺乏文化、没有法制,人们就可以使用中世纪这个词。‘中世纪’实际上成了描写一切黑暗和反动的词的 同义词 了。”①那是否在黑暗笼罩下的一切都是暗淡无光的呢?艺术也是如此吗?我们不禁会问。

诚然,中世纪在政治上有其黑暗的一面,表现在艺术上也是如此,但艺术有着更加顽强的生命力,在适应时代要求的同时,它总是能够在黑暗中给人以光明,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并有力地推动了历史前进的步伐,成为借鉴历史的一面明镜。中世纪的艺术在这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虽然因为历史的局限性,它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但其取得的艺术成就也是前无古人并足以令后世所景仰的,它在世界艺术之林中所占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的。

哥特式教堂的宏伟庄重,拜占庭镶嵌画的优美华贵,罗马雕塑的粗犷沉重,都是对特定时期艺术现象的风格描述,都有其特定的内涵。黑格尔在《美学》中把建筑划分了三类:古埃及的象征主义建筑、古希腊的古典型建筑和中世纪的哥特浪漫型建筑。“浪漫型建筑在材料和建筑构形的科学性、合理性、完善性方面都超过了古典型建筑,也就是说在审美判断力的主导之下,最合宜的材料和最经济合理的构形被组合成无与伦比的人类构造物,并体现了人类最崇高的理想。”②为了表达对基督的崇拜和解脱的愿望,建筑的形式被夸张到无形式的程度,崇高伟大也被扩大到无限量,浪漫型建筑达到了审美判断里的最高层次——崇高和伟大。

拜占庭的镶嵌画既有鲜艳夺目的色彩效果,又有坚实稳固的结构感,在造型上尤其讲究概括,不是通过细节刻画而是通过色彩对比来达到其形象的造型,使主体鲜明突出。可以想象,在光线的照射下,那些互为补色,外型概括的形象在金色背景的衬托下,是如此的绚烂夺目,又是如此的和谐统一。它给予信徒的就是这样一种无尚崇高和神圣的宗教感受。镶嵌画达到了基督教所要求的肃穆矜持与激动人心的永恒,无疑是具有独特风格与形式的拜占庭艺术的最好表现。

罗马雕塑的复兴证明了艺术家的无穷无尽的 想象力 和创造力,无论是欧坦教堂山花壁面的人物造型,还是高大的柱头装饰,都显示出了逼真生动、自由大胆、变化多端的效果。

政局动荡,社会混乱,必然会对经济、艺术等领域产生不小的影响,但我们知道,艺术发展总有它的不平衡性,无序状态下的艺术也未必不能开出绚烂的花朵。正如中国古代的魏晋之风,欧洲中世纪的艺术园地也别具一格。在那一时期所创造的艺术成果和形成的艺术风格是那段时期特有的精神财富,甚至它的影响遍及世界各地及至现代。如果要说它的某些弊端的话,我想大概是宗教意识在艺术上给人的一种精神压迫,这种精神约束力在整个中世纪时期是一直存在的。

欧洲中世纪的教会有着无比强大的力量来操控着社会事务,中世纪初基督教的支派天主教会帮助日耳曼人建立和巩固政权,教会的势力随之壮大。“灵魂救赎”、“人间互爱”等思想主张不但适用于奴隶主,同样适用于封建主,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成为封建贵族阶级的宗教,成为其统治服务的工具。

中世纪的西欧在最初主要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无法应用于生产。在社会上,群众受到教会和封建贵族的压迫,被剥夺了受 教育 的机会,教会推行的愚民政策流传开来。教会“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思想等各个方面,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段和途径控制群众,施加其影响,这就使宗教神学必然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群众思想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宗教神学的深刻影响,他们的思想感情是受宗教熏陶的,是由宗教滋养的。几乎人人都成了虔诚信徒,完全屈服在教会权威之下,成了正统教义和教会权威的奴隶。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③至此我们可以理解艺术在中世纪被打上宗教烙印是现象。

历史的发展总有它的高潮和低谷,以至于后来14、15世纪天主教的神学思想受到了来自“异端”分子的攻击,他们并不认为人活着要有禁欲的必要,他们要求解除天主教困扰在他们头上的精神枷锁。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反教会的斗争也愈演愈烈,终于在16世纪中期出现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这些运动主张在思想和文化上冲破封建的牢笼和教会的精神束缚,给予人自身真正的尊严和价值,恢复人的自由意志,肯定人在现世所应享的幸福,这使得欧洲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艺术在中世纪所遭受的苦难,但也仅仅是限于艺术精神上而言,在形式上看来,中世纪的艺术并没有承担过多的罪责。我们应该记住艺术精神对自由性,同时也不忘艺术形式的多样性。

3.结 语

中世纪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是丰富多彩的。宗教的神圣光环已经在中世纪的上空褪去,艺术也早已走下那高不可攀的神坛,它变成了大众得以品评的盛宴。我们姑且不用去考量那段时期的艺术究竟是伟大还是渺小,是光荣还是卑拙,因为艺术的走向不是单单艺术本身的事情,它牵扯到太多的关系。在这里,我们只需细细地品味它那独特的味道,感受其深邃和震撼的力量,或许也能体会出些艺术的精神和启示。

注释:

①【苏】A.古列维奇,庞玉洁、李学智译.中世纪文化范畴.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页.

②李卫、费凯著.建筑哲学.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年.第357页.

③陈曦文.世界中世纪史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08-209页.

参考文献:

[1]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版.

[2]郑敬高.欧洲文化的奥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庄锡昌.西方文化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内容摘要:艺术和文化上的发展变化,必然会在人们的服装风格上反映出来,尤其是女装的风格总是与一个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的文化艺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关 键 词:哥特式艺术风格 巴洛克艺术风格 洛可可艺术风格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女装风格

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艺术风格流派,它们表现在建筑、美术、音乐、文学及染织艺术等各个艺术领域,对人们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产生影响。在欧洲的艺术史上哥特式艺术风格、巴洛克艺术风格、洛可可艺术风格、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样地影响到同时期的服装风格。

一、四大艺术风格的特点

哥特式艺术风格 “哥特式”原本是起源于一种极具特色的建筑风格——笔直的立柱,高挑的天顶,多尖的拱门,这些均可见于中世纪的一种以尖顶大教堂,特点为尖拱、小尖塔、垛墙、飞扶壁和彩色玻璃镶嵌等典型元素。这种风格影响到整个欧洲,反映在不同的艺术领域,如绘画、 雕刻 、装饰、音乐等艺术形式上。其特点是夸张的、不对称的、奇特的、轻盈的、复杂的和多装饰的,以频繁使用纵向延伸的线条为其一大特征。

巴洛克艺术风格 巴洛克代表了路易十四的精神。它具有气势雄伟、生气勃勃、色彩艳丽、线条优美、富丽豪华的风格。它把人类精神从古典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使其沉溺于无边无际的、令人神往的梦幻之中。它一开始主要针对17世纪意大利的建筑风格。后来,巴洛克风格影响到建筑、美术、音乐、文学及染织艺术各个领域。巴洛克艺术风格最基本的特点是打破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和均衡,崇尚豪华和气派。

洛可可艺术风格18世纪的法国仍是西欧的文化艺术中心,由于沙龙文化在法国的蓬勃兴起,使女性成为了男性世界注目焦点,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巴洛克时期那种庄重豪华、拘泥虚礼的宫廷文化的文化形态,那就是洛可可艺术风格。洛可可风格的鼎盛时期是路易十五时代,它主要是指路易十五时代的一种室内装饰风格:C形、S形曲线或漩涡状花纹的装饰风格。另一个特色则是甜美轻快、精巧华丽,而没有巴洛克艺术的宗教气息和夸张的情感表现。这种特色影响到当时的服装,甚至以“洛可可”一词代表法国大革命之前18世纪的服装款式。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兴起于18世纪的中期,其精神是针对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风格所进行的一种强烈的反叛。它主要是力求恢复古希腊罗马所强烈追求的“庄重与宁静感”之题材与形式,并融入理性主义美学。

二、四大风格对同期女装风格的影响

哥特式风格 哥特式风格深深地影响了中世纪法国服装的服饰审美及服饰创造。受建筑风格的影响,哥特式服装风格主要体现在服饰形象是高高的冠戴、尖头的鞋、衣襟下端呈尖形和锯齿等锐角,在面料上表现出与哥特式教堂内彩色玻璃的效果是一致的光泽和鲜明的色调。裙饰多采用纵向的造型线和褶皱,使穿着者显得修长,并通过加高式帽来增加人体的高度,给人一种轻盈向上的感觉。女装上装紧身合体,下半身的裙子宽大、上轻下重,形成一种圆锥状造型,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尖尖的埃宁帽就像一个小尖塔,还有两个裤腿颜色各异的紧身裤,尖尖的翘头鞋,饰以不对称图案的上衣等。

巴洛克风格 由于受到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影响,在西洋服装史上,“巴洛克风格”代称17世纪欧洲的服装款式。其着装特点是大量的使用蕾丝、花边,并配以奢侈豪华的装饰,如丝绸带、大扣子、 刺绣 、珠宝等,所以这种风格的时装和配饰表现出来的尽是奢华和古典的面貌。

裙子是巴洛克女装的重点。衣裙特点是松垂、多褶、曳长,比文艺复兴时期柔和、自然、大方、富有浪漫气息,更显出女性自然的妩媚。女性除了外边的罗布以外,还要穿三条不同颜色的裙子(即衬裙、内裙和外裙),以取代裙撑架。下裙穿多层肥大而多褶的裙子,使下体显得鼓大,以增添体积感和层次感。服装上不论是整体造型还是局部造型,都是更多地强调曲线,展露出女士特有的性别魅力。

洛可可风格 作为一种服装的风格,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极致的优雅和精致,它打破了文艺复兴以来左右对称的模式,创造出一种非对称的,带有轻快、优雅的运动感的,自由奔放而又纤细、轻巧、华丽、繁琐的装饰样式。

女性服装内穿束身马甲,裙撑架再度兴起,此时裙撑架的形式为前后扁平、左右对称,要在裙撑外穿一条华丽的衬裙,外穿罗布,一般前开,领口成一个大的U字型,上面露出紧身的胸衣,胸衣自上而下按大小顺序排列着一排缎带蝴蝶结,罗布下面也成A字型打开。衬裙外露,衬裙和罗布上也都装饰着曲曲弯弯的皱褶飞边、蕾丝、缎带蝴蝶结和鲜花。袖长到肘部,袖口也有三层的蕾丝花边。

新古典主义风格 1790年到1820年, 新古典主义思潮兴盛,使女装向古希腊、古罗马那种自然样式倾斜,以自然简单的款式,取代华丽而夸张的服装款式。Robe chemise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样式。这是一种白色棉布制作的宽松的衬裙式连衣裙,连衣裙的腰际线提升到胸部下面,使人体的比例更加好看,胸部的内侧有护胸层,取代了紧身胸衣,解除了对女性身体的束缚。袖子很短,露出手臂;裙子很长,一直垂到地上,使女性着装又一次回归到淡雅、自然之美。

三、四大艺术风格对现代女装风格的影响

当今时装界,欧洲古典的艺术风格流派仍然是很多服装设计师们的灵感来源,设计师们高举复古风的旗帜,在许多细节设计上都回归到了几个世纪之前。

Gucci就曾以哥特式风格为灵感设计的系列服装,非常性感。黑色摇滚女郎,带有上个世纪30年代好莱坞女星的味道:裤子为宽裤脚,剪裁紧身、修长,配搭绑带、高跟鞋,性感中带个性,使得女郎带有哥特式的神秘色彩。

巴洛克风格也被时装设计大师们所宠爱。YSL设计师Tom Ford以巴洛克风格为灵感来源,把法式蕾丝、领结、宽袖,重新演绎成现代服饰。他所采用的材质,展现出既成熟又性感的女人形象。绑带是设计中的细节重点,常常出现在上衣、裙子、鞋子上,还有宽袖口、领结,以及以黑色为主调,华丽的绣花,古典的收腰外形,不禁令人遥想几百年前的法国宫廷圣罗兰女人的万种风情。

D&G2008年春夏礼服系列,是时装界回归洛可可风格的一个高潮。印花布料和夸张的裙撑、打折的花边、繁复的缀饰、低胸衬裙的造型设计以古典优美的X形轮廓为中心并强调裙及袖的层次和质量。在色泽选择上,将草绿、粉红、鹅黄等富丽堂皇的色彩一一呈现,顿现轻巧而华丽。

2008年雅莹和2008—2009秋冬专场发布会以新古典主义为灵感来源。其服饰将女性形体间的极佳比例完美呈现,通过立体剪裁、抽褶、滚边等勾勒出极具视觉效果的空间感,并配以夸张的蝴蝶结、复古的宽腰带和金属饰物。饰物色彩上以黑金、米黄为主体色,略施点缀玫瑰红和暗橘、墨绿等色,从而显出经典的华丽与高贵。

结语

欧洲艺术风格不仅仅有这四类。多样的文化必然会造就社会多彩多姿的艺术形式,而服饰更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不仅反映出人与自然以及社会的关系,且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氛围和人们的精神面貌。

参考文献:

[1]华梅.西方服装史[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2]臧迎春. 中西方女装造型比较[M].轻工业出版社,2001.

有关欧洲艺术的影响论文相关 文章 :

1. 中西方当代艺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影响探究论文

2. 浅谈中西美术与图腾艺术论文

3. 浅谈中西方艺术教育的本质差异论文

4. 试论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意义论文

5. 浅析煤雕艺术的当代启示论文

6. 关于艺术设计专业论文

奢华的性感——洛可可风格的服装洛可可时期服装的特征及在现代的运用每一种文化发挥到了极至就总会刺激另一种文化的产生,后者往往是前者的传承,是在前者基础上的修改和发展.于是,在巴洛克后期,洛可可文化应运而生. 十八世纪初叶,巴洛克风格的艺术继续在欧洲各地流行,同时则有一种叫做「洛可可」(Rococo)的艺术风格在法国产生。Rococo 是从法国字rocaille 演变而来的,原是指一种混合贝壳小石子制成的室内装饰物。一般来说洛可可时期主要是指在法王路易十五时代(1715 年以后)到路易十六时代(1789年截止)内的这段时期.她没有巴洛克艺术的宗教气息和夸张的情感表现,有的是甜美轻快、精巧华丽.男装方面,样式已经定型,是现代西装的原型,男性外套逐渐变成直线条,常伴随前短后长的设计.同时也出现了领子的设计,袖子也有原来的大开口变成了贴合手臂的款式.1715年以后,裤子多用亮色,袜子基本没什么变化. 1760年,男上衣开始去掉多余的修饰,缓解紧束的腰身,变得实用多了,这种上衣称作夫拉克这是燕尾服的原型,也是现在的晨礼服的始祖,用料仍是丝绸,常有印花或条纹图案。如果说巴洛克时期是男人的世界,那么洛可可时期则是女人的世界。因此洛可可样式集中表现在女服上。这个时代是女性沙龙的中心,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女装的修饰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其女装的特点就是,Corset+Pannier 紧身胸衣+裙撑.到了18世纪中期,制作技术更加进步,主要在于嵌放鲸须的数量和方面.布的接缝处处理的十分巧妙,这时的紧身胸衣一般都在后边系扎。胸衣外边罩的罗布前开,在胸前装饰有倒三角形的胸饰斯塔玛卡,斯塔玛卡的中央与里面的紧身胸衣一样向下呈很尖的锐角,这不仅在视觉上使腰显得更细,风俗家认为这还把人的视线引向那“快乐的谷间”.洛可可服装面料多采用质感温软的材料,浪漫而华贵。面料多采用高雅而精致的面料,如具有优雅和透明感的缎子、消纱和蕾丝花边等。强化具有古典风格的局部特征设计,常饰以华丽花边,领部细褶和袖部装饰,精巧的刺绣工艺和诸如蝴蝶结、玫瑰花装饰等细部处理设计也非常普遍。在秋冬季的材料中,多采用诸如马海毛、高比例兔毛及具有丝光感和柔软毛型感强的材料,并注重面料的表面凹凸感与浮雕感的表面处理。服装设计题材喜好各种草叶及蚌壳、蔷薇和棕榈。以轻柔的浅粉色调为中心,形成明亮、柔美而优雅的色彩倾向。喜用娇艳的颜色,如嫩绿、粉红、猩红等,富丽堂皇.多采用夸张的假发、帽子、裙摆等烘托风格。运用具有洛可可式特征的发型、化妆和具有优雅感觉的服饰品等。服装细部处理十分精巧,多采用柔美精巧的花草纹样,加进金属的闪光提花织物或手工性强的手绘印花及刺绣面料。整体地把握设计的基调,合理而有选择地运用并强化原型样式中的局部装饰特点,是洛可可整体设计的要点。总而言之,洛可可风格服装具有女性化、柔美、浪漫的主题个性,突出了女性纤美、动人、丰满的整体形象。虽然它失诸纤巧、柔弱,但洛可可艺术所养成的对线条、色彩、光泽、花纹等方面的洗练感觉,对服装设计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给我们的设计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营养。然而,如果认为洛可可纯粹是市侩有钱阶级的鄙俗浅薄轻浮的艺术,那就错了。画家Jean Antoin Wotteau(1684-1721A.D.)忠实纪录当时服装的样貌,女性服装内穿束身马甲,裙撑架再度兴起,此时裙撑架的形式为前后扁平、左右对称,外穿衬裙,另外有一件类似披风的外套,称为Wotteau Dress,衬裙外露,领口成一个大的U字型,Rococo时期的代表人物为路易十五的宠妃-MMe. de Pompadeur。 在男装方面,样式已经定型,是现代西装的原型,1760年后男装改变的重点为男性外套逐渐变成直线条,常伴随前短后长的设计 男性外套出现领子的设计袖子变成贴合手臂背心长度变短、无袖、及有翻领的设计现领子的设计袖子变成贴合手臂背心长度变短、无袖、及有翻领的设计《绝代艳后》反映的是洛可可时期的服饰特色。洛可可时代女性的地位很高,所以那个时代非常强调女性美。相应地,服装的颜色和款式也非常女性化,包括大裙撑、紧身胸衣、收腰、低领,用一种夸张的语言突出女性的曲线。那个时代确实有很多包括紧身胸衣在内辅助的人造美,并不是完全的自然形体。头发也是一样,做得很高,里面有很多支撑材料,这些都是对女性美的一种夸张手法。在色彩上不论是服装面料还是妆容的都非常柔和。女性化特征在这一季的时尚潮流里回归,与直线条、中性化的特点形成一种强烈的对照。今年的很多流行元素都来自洛可可时代,例如花苞裙,例如非常贴身强调曲线的剪裁,就连职业装也出现了低领线的设计。影片中的大裙子在日常生活中穿着是少有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看到那种体积感,把平面布料变成立体的那种感觉,引用到我们现在可穿的服装上,成为服装流行的循环趋势。讲述过去年代生活细节的电影巧妙地迎合了人们的怀旧心理,在现代生活中人们总是一味地追求速度,而在追求速度的过程中有些价值观可能就被遗忘了。这时候人们就愿意放下节奏,回味过去,开始怀旧。因为现代生活对科技和通讯工具的依赖,人们彼此不会常常见面,久而久之人们会感觉人与人之间实际上需要更多像以往一样的直接的接触。其实不管是男性也好、女性也好,尤其是女性,更多时候还是要体现出生活的一面,美的一面。总体来说,洛可可艺术风格与巴洛克艺术风格最显著的差别就是,洛可可艺术更趋向一种精致而幽雅,具装饰性的特色。这种特色当然影响到当时的服装,使得当时的服装非常注重细节,尤其是边的修饰(例如领口和袖口大大的花边). 而巴洛克风格宣扬的是视觉上的“混乱”,可以说巴洛克是继承了矫饰主义的艺术.由于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无可取代的宏伟和细致之美,在最近几年也导致了复古服饰的回归,这在迪奥的高级定制上表现得尤为淋漓尽致.或许很多苛刻的评论家认为这两大时期的服饰是堕落的象征,但不可否认,这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场不可取代的视觉盛宴,将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期,这是其他艺术望尘莫及的。在服装服饰上的表现洛可可时期的服装:在17世纪的巴罗克风服装是男性为中心,以路易十四的宫廷为舞台展开的奇特装束。与此相对,18世纪的洛可可风服装则是以女性为中心,以沙龙舞台展开的优雅样式。在服装史上一般指1715-1789年这一历史潮流阶段。从其发展过程上又可分为三个时间段,即1715-1730年的洛可可黎明期,也就是巴罗克向洛可可的过渡期,服装上一面残留着巴罗克的影子,一面向纤弱柔和的女性趣味发展;1730-1770年的洛可可鼎盛期;1770-1790年的衰落期,服装上出现了许多转变和改良,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路易十六的王妃玛丽"昂特瓦耐特把罗兹贝尔坦(Rlse Bertin1744-1812)作为自己的专属服装设计师,封为“流行大臣”,罗兹小姐也被后世认为是近代女装设计师的始姐。洛可可的风格被欧洲人称做造作的的艺术.在服装上比巴洛克更显示出女性特征,是巴洛克艺术的续。巴洛克的折皱风格和洛可可也有很大的区别。巴洛克更规律一些,洛可可都是折皱的渐变,更为唯美化。洛可可艺术风格与巴洛克艺术风格最显著的差别就是,洛可可艺术更趋向一种精制而幽雅,具装饰性的特色。这种特色当然影响到当时的服装,使得当时的服装非常注重细节,尤其是边角的修饰(例如领口和袖口大大的花边).洛可可时期的男装:阿比+贝斯特+克尤罗特三件套样式17世纪形成的男子三件套装到18世纪在款式造型上逐渐向近代的男装发展。18世纪初鸠斯特科尔改称“阿比”,徒型同前,收腰,下摆向外张,呈波浪状,为了使臀部身外张,在衣摆里面加进马尾衬和硬麻布或鲸须。前门襟仍有一排其材较是各造型以及扣子上嵌入的图案变化无穷,最喜用的材料是各种宝石。1715年以后,阿比的用料和色调节器比以前柔和多了,大量使用浅色的缎子,门襟上的金缏子装饰也省略了,由于阿比变得朴素,穿在里面的贝斯特就装饰的豪华起来,用料有织锦,丝绸及毛织物,上面有金线或金缏子的刺绣衣长一般比阿比短两英寸左右。衬衣袖口装饰有薷丝或细布做的飞边褶饰,从阿比的袖口露出来。下半身的克尤罗采用斜丝裁剪,做的址分紧身,据说紧得连腿部的肌肉都清晰可见,不用系腰带,也不用吊裤带。1715看以后,多用亮色的缎子,长度仍到膝部稍下一点,裤口用三四粒扣子固定。18世纪中叶,英国进入产业革命期,男装为之一变,典型的穿法为: 夫拉克+基莱+克尤罗特1760年,男上衣开始去掉多余的量,衣摆不那么向外张了,缓解紧束的腰身,变得实用多了,这种上义称作夫拉克( frac,英国称frock)其最大特点是门襟自腰围线起斜着裁向后下方,这是向下个时代的燕尾服(tsil coat)迈出的第一步,也是现在的晨礼服(moning coat)的始祖。它的用料仍是丝绸,常有印花或条纹图案。1780年,英国出现了毛料夫拉克,这种朴素、实用的英国式夫拉克从此成为男服的定型。英国也确立了男装流行的主导权。与此同时,华美的阿比随之变成礼服。与外衣的变化相呼应,里面的宝贝斯特短缩到腰围线或略长一点,贝斯特的袖子也没有了,出现了现代西式背心的前身“基莱”(gilet),基莱前片仍用华丽的面料,而平时看不见的后片则用朴素、廉价的布料或里子制作。在18世纪中叶,出现了叫鲁丹郭特(redinggote)的新型外套这个名称来自英国的骑马用大衣riding coat,这时作为旅行用的外套在法国流行,有两层或三层领子,造型很类似阿比,因此,路易十六时代,鲁丹郭特常取代阿比直接穿在贝斯特外面洛可可时期的女装如果说巴罗克时期是男人的世界,那么河可可时期则是女人的世界。因此洛可可样式集中表现在女服上。这个时代是女性沙龙的中心,是供男性观赏和追求的“艺术品”和宠物。这样的社会环境使女装的外在形式美(人工美)因素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其女装的特点就是, Corset+Pannier 紧身胸衣+裙撑到了18世纪中期,制作技术更加进步,其妙主要在于嵌放鲸须的数量和方向,这里的苛尔莱耐上插入许多条鲸须。布的接缝处处理的十分巧妙,这时的紧身胸衣一般都在后边系扎。胸衣外边罩的罗布前开,在胸前装饰有倒三角形的胸饰的胸饰斯塔玛卡,斯塔玛卡的中央与里面的紧身胸衣一样向下呈很尖的锐角,这不仅在视觉上使腰显得更细,风俗吏家认为这还把人的视线引向那“快乐的谷间”这一时期一百多年前的裙撑又一次出现了,叫“帕尼埃”(panier,英语为pannier意为很需要筐、背笼。因其形似马驮东西时的背笼面得名),在路易十五时代(1730—— 1770)洛可可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帕尼埃越来越大,便于出行也进行改良,出现一种叫做帕尼埃"多布乐的裙撑,相对方便多了。洛可可时期女装中的几种罗布:法国式罗布,波兰式罗布,等……18世纪的著名画家布歇,1756年为路易十王的情妇蓬帕杜夫人画了一幅肖像画当时夫人已经35岁,穿的是典型的法国式罗布。那紧包上半身的前面打的罗布和下面的衬裙是用艳丽的蓝绿色缎子做的,胸部V字形打开,露出倒三角的胸挡“佩爱斯"迪斯托玛”这是胸挡是用丝绸 做的,每次穿衣时用线缝在罗布上,胸挡上面常有精美,或者装饰着宝石,蓬帕杜夫人的这个胸挡从上到下按大小顺序依次排列着十个玫瑰色的缎带蝴蝶结,非常豪华,而且女性味十足。胸挡上的缎带蝴蝶结同进反复装饰在罗布的开禁处、衬裙下摆、左胸前、头顶和袖口处,取得呼应。袖口那三层飞边是用最高级的蕾丝做的,是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叶欧洲女装中流行的独特装饰,当时袖长及肘,肘部在袖口处用纤细的蕾丝或经过抽纱刺绣的细棉布做的三段波浪状飞边装饰,十分奢华。这种典型的法国式罗布那洛可可或的过剩的装饰完美地保持着调和,表现出一种洗练、精致和纤细的美。路易十六时代(1770——1789)这是洛可可风结束、新古典主义兴起的样式转换期,因此,服装上变化较复杂。1776年,受波兰服装影响,出现了罗布"阿"拉"波罗耐兹( robe a la polonaise波兰式罗布)图-11,其特征是裙子部分在后侧分两处像幕布或当时的窗帘似的向上提起,臀部出现三个柔和膨起的团,为了把裙子束起,罗布的后腰内侧装着两条细绳,在表面同样的地方装饰着扣子或缎带,细绳从里面下落,经裙摆向上把裙子捆束起来,绳端挂在或系在表面的扣子上,还有的在内侧裙摆处装上带环,绳穿过此环向上把裙子提起来后系上,外表也同样形成裙子被卷起来的形状。这时还出现了吸收男服形式的机能性的茄克——卡拉科。这种茄克上半身紧身合体,下摆呈波浪状外张,衣长及臀,很像男子的鸠斯特科尔,背部嵌有鲸须,使之挺直,有长袖和七分袖。在1780年代,帕尼埃消失了,裙子变得柔软了,但继续用紧身胸衣整形,肩上披着小型披肩,一种叫托尔纽尔的臀垫取代裙撑,和17世纪末一样,后臀部又一次膨臌起来。法国之外的国家称其为克尤"德"巴黎(cue de paris,即“巴黎的屁股”之意)。洛可可时期的发型及服饰品1)女子夸张的高发型,各式高跟鞋。2)男子戴假发和女人一样化妆,鞋做得很精细,鞋跟较低;手杖是同各种各样的木质的,还有用竹和象牙的。现代设计师对这种古代风格的重新演绎现代设计师以洛可可风格的特征—以装饰为主体的样式来达到性感,华丽,奢华从中吸收其灵感重新演绎了18世纪洛可可风格的超华丽婚纱秀洛可可时期的服装风格Rococo (1715~1774 A.D.)十八世纪初叶,巴洛克风格的艺术继续在欧洲各地流行,同时则有一种叫做「洛可可」(Rococo)的艺术风格在法国产生。Rococo 是从法国字 rocaille 演变而来的,原是指一种混合贝壳小石子制成的室内装饰物。洛可可艺术主要是指在法王路易十五时代(1715 年以后)的一种室内装饰风格:常使用C 形、S 形曲线或漩涡状花纹是其特色。洛可可艺术的另一个特色是甜美轻快、精巧华丽,而没有巴洛克艺术的宗教气息和夸张的情感表现。构图非对称法则,而是带有轻快、优雅的运动感、色泽柔和,粉彩色系被大量运用、崇尚自然。画家Jean Antoin Wotteau(1684-1721A.D.)忠实纪录当时服装的样貌,女性服装内穿束身马甲,裙撑架再度兴起,此时裙撑架的形式为前后扁平、左右对称,外穿衬裙,另外有一件类似披风的外套,称为Wotteau Dress,衬裙外露,领口成一个大的U字型,Rococo时期的代表人物为路易十五的宠妃—MMe. de Pompadeur。在男装方面,样式已经定型,是现代西装的原型,1760年后男装改变的重点为 :1. 男性外套逐渐变成直线条,常伴随前短后长的设计2. 男性外套出现领子的设计3. 袖子变成贴合手臂4. 背心长度变短、无袖、及有翻领的设计参考资料里带有图片详细介绍。

生态艺术小镇可行性研究报告论文

二、主要研究内容、创新之处(400~800字左右)(一)主要研究内容本文首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 (二)创新之处 别人没有使用的方法或研究的内容就按这个写,希望能够帮助你,我们的服务特色:支持支付宝交易,保证你的资金安全。

旅游资源开发简史

闺容初露

龙虎山是历史悠久的道教名山,文物古迹丰富,山水风景优美,但这块瑰宝多少年来被藏于深山而无人知晓,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闺容初露。

1984年4月17日,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刊发了张香庭(新华社记者)、程关森(鹰潭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合写的《值得开发的龙虎山旅游区》一文,除呈送中央高层领导外,还增发1份给中共江西省委书记白栋材。4月28日,白书记给省委宣传部作出批示:“请白永春、周銮书同志阅。记得銮书同志曾就此专门写过一个报告,未引起我的注意。建议銮书同志与外办及有关同志做一些研究,酝酿出一个切实可行意见,经省委、省政府讨论后实施。”

6月17日,鹰潭市成立了龙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和龙虎山旅游开发公司。6月28日,省委、省政府11个部门和有关专家在龙虎山实地勘察的基础上,向省委、省政府呈报了《龙虎山发展规划座谈会报告》。该报告于1985年2月22日得到江西省委、省政府批准并发文至各地。文件指出:“龙虎山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是我省一项重要的旅游事业,各有关方面应加强协调,互相配合,共襄盛举。”这为解决龙虎山开发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绿色通道。

1985年5月1日,龙虎山庄对外营业,开始接待游客。同年10月,省政府批准龙虎山、上清宫遗址、天师府、仙水岩、崖墓群为省重点风景名胜区。是年年底,同济大学建筑系风景园林教研室和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共同完成了《龙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确定了龙虎山风景名胜区建设与开发的内容和措施。

创建国家级景区

1983年4月,龙虎山天师府由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宫观保护单位。1988年8月,国务院批准龙虎山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虎山从此开始显山露水。2000年,龙虎山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并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从此龙虎山走向了新的旅游发展历程。

2001年3月,龙虎山被批准成为我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并第一个完成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对龙虎山进行了全面地质考察,专家们一致认为龙虎山丹霞地貌景观类型丰富多样,造型地貌绝特罕见,与泸溪河相依组成碧水丹山的天然画廊,在美学观赏、地质地貌研究等方面都有重要价值。

2001年6月,龙虎山仙水岩崖墓群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2004年开始,龙虎山启动了申报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工作,加强了龙虎山的管理、保护、监测工作,更新设置了景点标识标牌和解说牌。龙虎山不仅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好的地区之一,而且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荟萃,以碧水丹山、道教源流、崖墓文化“三绝”享誉海内外,具有极高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景观美学价值。专家认为龙虎山是尚存的大量古老、特有和珍稀濒危物种的重要栖息地,分布着世界同纬度地带现存最完整、最典型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是代表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龙虎山是中国唯一本土宗教——道教的发源地。道教崇尚自然及其发展规律的朴素思想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一脉相承的。这些都足以说明龙虎山符合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标准。2006年7月,龙虎山成功被评为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

荣膺“世界地质公园”桂冠

世界地质公园是以具有全球性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独特稀有性和美学观赏价值的地质景观为主,融合其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而构成的自然区域。它既是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游览区,又是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

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工作始于2003年。经过4年时间的筹备建设,龙虎山景区的硬件设施和管理水平得到长足进步,已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景区。先后投入资金数亿元,用于公园旅游步道建设、服务设施建设、景点标识牌、地质遗迹保护及公园宣传推介等。千年古镇上清重梳妆,景区生态停车场大扩建,仙人城旅游步道精铺设,精美陶瓷、防腐木上标有多国文字的旅游标识牌设置,五星级宾馆建设,都让人耳目一新。

作者在龟峰考察

鹰潭市政府聘请了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单位作为技术支撑,全面开展龙虎山地质、地理、生物、地质遗迹保护研究,建设地质博物馆,编制申报材料,修订导游词,开展导游培训,设计景点标识牌,汇编龙虎山学术文献集,以及为陆续前来考察评审的国内外专家进行学术介绍等。

全新打造的地质博物馆向游客展示了龙虎山亿万年的沧桑演变,展品丰富,布展美观,成为龙虎山景区的重要景点和科普基地,受到联合国专家和游客的高度评价。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专家、联合国世界遗产中心科学顾问保罗 丁沃尔教授题词称赞:“这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好的地质博物馆之一,它给龙虎山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介绍。”IUCN专家有“世界地质公园之父”美誉的沃夫冈 伊德教授题词:“龙虎山地质博物馆是进入迷人景区的一个奇妙的大门”。IUCN专家克里斯 伍德教授题词:“一个非常吸引人、有趣味的博物馆,展品既令人兴趣盎然又印象深刻。”

龙虎山丹霞地貌与旅游开发

IUCN专家蒂姆·柯斯盖考察地质博物馆

2007年3月25日,在国土资源部组织的世界地质公园国内评审会上,龙虎山以第二名的成绩通过“国考”,成为2007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推荐的2个世界地质公园候选地之一。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在实地考察后提交的报告中,龙虎山获得的综合评价最高。2007年11月11日,在马来西亚兰卡威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批世界地质公园评审会上,龙虎山最终以无可争辩的实力,获得全票通过,喜摘“世界地质公园”桂冠,成为当年我国唯一入选世界地质公园的景区。

这是继庐山之后江西省第二个获此殊荣的景区,标志着龙虎山从此走出国门步入世界级景观的行列,这对于进一步提升龙虎山在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效保护龙虎山地质遗迹,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喜摘“世界自然遗产”品牌

2010年8月2日,又一条振奋人心的喜讯从巴西利亚传来: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江西龙虎山-龟峰、广东丹霞山、湖南崀山、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浙江江郎山6地组成的“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丹霞”成为我国第40个世界遗产地,是江西继1996年庐山成功申报世界文化景观和三清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后,获得的第3个世界遗产品牌。龙虎山于2006年底启动申遗项目,4年追梦,如今终于圆了“世遗梦”!

2006年12月,建设部在长沙主持召开“中国丹霞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研讨会”,揭开了丹霞地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的序幕。随后,确定了把全面展示丹霞地貌形成演化过程的广东丹霞山等几个丹霞地貌风景区“捆绑”申报“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中山大学彭华教授担任申遗专家组组长。

2007年5月,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理委员会和上饶市龟峰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联合成立了“龙虎山-龟峰申报中国丹霞地貌世界自然遗产领导小组”,标志着龙虎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全面启动。申遗领导小组聘请东华理工大学撰写了申遗文本初稿和宣传画册,并于9月提交给在湖南长沙召开的丹霞地貌申遗会议讨论,11月送交在四川峨眉山参加第三届世界自然遗产大会的专家审阅。

2007年10月,江西省政府成立了以副省长洪礼和为主任,陈俊卿、张桃生为副主任的江西省世界自然遗产管理委员会,下设申遗办公室,挂靠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具体指导龙虎山风景区申遗及全省遗产管理工作。

2008年1月,龙虎山印发了《中国丹霞地貌——龙虎山-龟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实施方案》,并聘请了省地调院、省野保局、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的相关专家进一步调查,修改完善申遗文本。

2008年7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专家沃夫冈 伊德、克里斯 伍德、保罗 丁沃尔、蒂姆 柯斯盖来到龙虎山,对景区的申遗工作进行实地考察。国际专家组先后来到龙虎山的仙水岩、仙人城、象鼻山等主要景点,考察了这里的地质地貌和生物多样性情况,研究其中蕴含的科学价值。考察结束后,专家组认为,龙虎山和龟峰景区的自然文化结合得非常好,是中国中老年期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同时景区旅游设施完备,当地居民和景区的旅游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因此完全有资格成为“中国丹霞”联合申遗的领头羊。同时,专家组还建议,应加强对景区自然性和完整性的保护,尽快对影响景观的建筑物进行搬迁和改造。

龙虎山丹霞地貌与旅游开发

作者陪同IUCN专家蒂姆·柯斯盖实地考察

龙虎山丹霞地貌与旅游开发

作者在野外调查

时任鹰潭市副市长的吴晓军陪同IUCN专家考察仙女岩吴 郡程永胜/摄

2008年9月,由中山大学彭华教授主持编写的“中国丹霞”申遗综合文本正式上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0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将“中国丹霞”列入当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提交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唯一项目,并确定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龟峰、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崀山、浙江江郎山等6个片区为中国丹霞申遗首批系列提名地。

2010年8月,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巴西利亚举行,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中国丹霞”荣膺“世界自然遗产”桂冠。

在谈到“申遗”感受时,龙虎山管委会前任书记吴文戈深有感触地总结了4句话:领导重视是保障,群众支持是基础,多方联动是合力,拼搏发展是动力。

申遗期间,龙虎山根据《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操作指南》的标准和要求,开展了大规模的环境整治工作,着重提升景区管理水平。新建了游客服务中心,集遗产展示馆、道教文化博物馆、数控中心于一身,其中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可对景区进行实时监控。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绿化和生态恢复工程,使景区的旅游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开辟了长达10千米的新游线。高标准新建了大气、水文、地质、森林防火等监测(站)点。扩建了休闲广场、停车场、休息亭,增加了环保垃圾桶、标识标牌、景点讲解牌等。同时购买了环保小火车,增加了景区的运载力,提高了环保承载力,增强了服务能力。严格控制历史建筑群周边新上建设项目,搬迁拆除了一批与丹霞遗迹冲突的建筑与设施,保证建筑群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向景区周边居民发放宣传读本,提高百姓对自然遗产的保护意识,增加他们对自然资源价值的了解。

游客服务中心郭福生/摄

世界自然遗产是世界自然资源的顶级品牌。“成为世界遗产地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是龙虎山实现有效保护和更高层次发展的起点!”龙虎山管委会前任主任黎云如是说。龙虎山人正踌躇满志,向着自然资源有效保护和一流生态景区的更高层次展翼高飞。

景区环境优美朱思进/摄

旅游特色

地质科考、崖墓探奇游

游览路线:仙人城-仙水岩-象鼻山。

仙人城、仙水岩、象鼻山是丹霞地貌景观最为集中之处,丹霞石寨、石峰、崖壁、石梁、扁平洞、竖状洞穴、崩塌堆积等景观十分丰富,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龙虎山是东南亚崖墓葬的发源地。仙水岩悬崖绝壁上有春秋战国崖墓成片出现,下临泸溪河,令人叹为观止。墓中所葬何人,为何要葬在悬崖绝壁之上,硕大的棺木如何放入洞穴之中?至今无人给出准确答案,已成“千古之谜”。

仿古升棺表演朱思进/摄

龙虎山丹霞地貌与旅游开发

登山观景朱思进/摄

道教文化游

游览路线:上清古镇-大上清宫-天师府-正一观。

上清古镇名胜古迹很多,长约2000米的上清古街上有长庆坊、留侯家庙、天师府、留侯第、天源德药栈、天主教堂等景点。沿河鳞次栉比的吊脚楼和船埠码头更让小镇显现出江南水乡的风格。

天师府是历代天师生活起居和祀神之处。大上清宫位于上清镇东端,为历代天师阐教演法、传道受箓之所,有“仙灵都会”、“百神受职之所”之称。正一观坐落在龙虎山脚下,坐北朝南,背山面水,风水奇特,是道教祖师张道陵当年炼丹得道之地。

天师府朱思进/摄

上清宫下马亭朱思进/摄

泸溪揽胜游

游览路线:上清古镇-九曲洲-正一观-无蚊村-仙水岩。

泸溪河漂流是龙虎山游览的最佳线路。北岸九曲洲是一个农业生态观光园,园内茂林修竹,花果溢香,木质结构的写字楼镶嵌其中,仿佛世外桃源。

泸溪漂流郭福生/摄

许家无蚊村依山傍水,峰峦秀丽。村内树木葱茏,村前碧波荡漾,舟楫穿梭,冬暖夏凉,气候温和。村里有一奇特现象,就是终年不见蚊子,因此被称为“无蚊村”,是极为理想的避暑胜地。

山环水绕无蚊村朱思进/摄

天然氧吧游

游览路线:上清古镇-天门山。

天门山生态游览区位于上清古镇东南,属于晚侏罗世火山岩地貌。这里岭壑相间,峰峦连绵,流泉飞瀑,气势磅礴。绿树遍野,郁郁葱葱,珍禽欢歌,异兽闲逸,空气清新,是观光、休闲、度假、科考的极好地方。

龙虎山丹霞地貌与旅游开发

天门山氧吧姜伏伟/摄

学术研究

龙虎山历史文化悠久,千百年来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和民间文学艺术。“白烟昼起丹灶,红叶秋书篆文。二十四岩天上,一鸡啼破晴云。风呼山鬼服役,月照衡薇结花。江暖客寻瑶草,洞深人咽丹霞。”著名诗人王贞白在唐朝乾宁年间(公元894年)首次使用“丹霞”一词描述龙虎山二十四岩地貌特征,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描述丹霞地貌的词句。“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开篇第一回如此描述的龙虎山美景,从明朝至今一直享誉海内外。象山书院、叠山书院历史悠久,其学术成就显赫江南。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写道:“盖龟峰峦峰之奇,雁岩所无”,意为龟峰胜于雁荡山。

近代地质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早期,1929~1949之间,先后有高平、翁文灏、谢家荣、黄汲清、刘辉泗、王超翔等在区内进行过零星的地质工作。60~70年代,北京地质学院和江西省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开展了1∶20万上饶幅区域地质调查,系统而完整地建立了区域地层系统,划分出丹霞地貌载体“红层”的岩石地层单位,研究了本地区地质发展历史。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黄进、彭华、徐树森、朱诚等学者,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对公园丹霞地貌进行了全面系统、多学科的专题考察研究,在丹霞地貌特征、形成机制、景观资源开发、危岩景观发育规律及其防治措施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地的申报和景区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1年8月28日~30日,第十二届中国丹霞学术讨论会暨龙虎山世界遗产保护利用研讨会在龙虎山召开,这是中国丹霞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后的第一次全国丹霞地貌学术会议,在龙虎山丹霞地貌与旅游开发史上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名丹霞地貌学者欢聚一堂,庆祝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成立20周年,规划了丹霞地貌学科发展方向,探讨了龙虎山丹霞地貌景观特色、形成机制、规范管理与保护对策,为龙虎山旅游开发献计献策。丹霞地貌学术带头人中山大学黄进教授、彭华教授总结了我国丹霞地貌研究现状,回顾了“中国丹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的艰难而辉煌的历程。东华理工大学地貌景观与旅游开发研究所长期在龙虎山开展丹霞地貌研究,为这次大会提交了1部专著和8篇学术论文,郭福生、姜勇彪分别作了“龙虎山丹霞地貌危岩景观及其可持续开发对策”和“龙虎山丹霞地貌景观特色与成因”的主题报告,朱志军、刘林清、姜伏伟、刘富军、周林图、李志文从地层、构造、岩相古地理、景观治理、旅游环境容量、丹霞文化等方面展示了该校多年来对龙虎山和龟峰丹霞地貌的研究积淀。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尹国胜、郄海满、汪凡介绍了龙虎山和龟峰的丹霞地貌景观差异及其物质来源,江西师范大学黄强教授从地质灾害的角度,为龙虎山提出了遗产保护建议。

全国丹霞地貌学术讨论会在龙虎山召开

龙虎山地质公园已成为许多大学的教学和研究基地,正在逐渐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丹霞地貌研究的代表性地区,并将科普教育、科学研究寓于旅游开发之中。

骆驼峰科考姜勇彪/摄

你可以在百度文库上看看别人的,借鉴一下,取长补短,呵呵,

ei可以发艺术类文章吗

CSSCI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英文名称首字母缩写,是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名优期刊的评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指标。CSSCI数据库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国家图书馆、中科院等100多个单位包库使用,并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项目及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SCI为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它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3700多种。通过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来挑选刊源,使得SCI收录的文献能够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为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1999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 (Selectively Covered)期刊为1300多种。人文/艺术, AHCI为艺术人文引文索引(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简称A&HCI)为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建立的综合性艺术与人文类文献数据库,包括语言、文学、哲学、亚洲研究、历史、艺术等内容。收录1400多种国际权威的期刊,累计200余万条记录。EI是美国《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的简称。EI创刊于1884年,由美国工程情报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Co.)出版发行。EI是工程技术领域内的一部综合性检索工具,报道内容包括:电类、自动控制类、动力、机械、仪表、材料科学、农业、生物工程、数理、医学、化工、食品、计算机、能源、地质、环境等学科。看了介绍,基本区别就清楚了,后四者都是对发表文章国际范围内的评价标准。您的这个问题牵涉面太广,能否考虑提高悬赏或奖励,谢谢。

SCI是一部国际性的检索刊物,包括有:自然科学、生物、医学、农业、技术和行为科学等,主要侧重基础科学。SCI成为国际公认的反映基础学科研究水准的代表性工具。

EI:《工程索引》(EngineeringIndex,EI),1884年创刊,由美国工程信息公司出版,报道工程技术各学科的期刊、会议论文、科技报告等文献。

SSCI是美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一个简称。《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SCI)为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建立的综合性社科文献数据库,涉及经济、法律、管理、心理学、区域研究、社会学、信息科学等。

CSSCI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formation)英文名称首字母缩写,是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

AHCI(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艺术和人文引文索引)是美国科技信息所编辑出版的用于对人文和社科论文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共具,是SCI的姐妹篇。

扩展资料:

CSCD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的简称,学科范围:数学,物理学,力学,化学,天文,地球科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环境,管理科学。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ISTP),也是由ISI出版,版本(及区别名称)出版周期,收录文献源,印刷版(ISTP) 月刊 每年报导4700多种会议录,光盘版(ISTP) 季度更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学术期刊

您好,有论文发表 ,我可以的,

SCI(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其覆盖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化学、农业、生物、兽医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性检索刊物,尤其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收录范围是当年国际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现出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国家和地区均以被SCI收录及引证的论文情况来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EI(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简称EI.创刊于1884年,是美国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出版的著名工程技术类综合性检索工具。EI每月出版1期,文摘1.3万至1.4万条;每期附有主题索引与作者索引;每年还另外出版年卷本和年度索引,年度索引还增加了作者单位索引。出版形式有印刷版(期刊形式)、电子版(磁带)及缩微胶片。EI选用世界上工程技术类几十个国家和地区15个语种的3500余种期刊和1000余种会议录、科技报告、标准、图书等出版物。年报道文献量16万余条。收录文献几乎涉及工程技术各个领域。具有综合性强、资料来源广、地理覆盖面广、报道量大、报道质量高、权威性强等特点。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简称ISTP。创刊于1978年。该索引收录生命科学、物理与化学科学、农业、生物和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和应用科学等学科的会议文献,包括一般性会议、座谈会、研究会、讨论会、发表会等。其中工程技术与应用科学类文献约占35%,其他涉及学科基本与SCI相同。ISR(科学评论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Reviews 简称ISR。创刊于1974年,收录世界各国2700余种科技期刊及300余种专著丛刊中有价值的评述论文。高质量的评述文章能够提供本学科或某个领域的研究发展概况、研究热点、主攻方向等重要信息,是极为珍贵的参考资料。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formation英文名称首字母缩写,是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科学引文索引是从文献之间相互引证的关系上,揭示科学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检索与查询,可以揭示已知理论和知识的应用、提高、发展和修正的过程,从一个重要侧面揭示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走向;通过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统计与分析,可以从定量的视角评价地区、机构、学科以及学者的科学研究水平,为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与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CSSCI俗称“南大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要目总览》不定期出版, 1996 年出版了第二版, 2000 年出了 2000 版,2008年又推出了最新的版本。《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就是通常所说的中文核心期刊,俗称“北大版核心期刊”。CSCI(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是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资助的项目,建设目标是建立中文科技期刊的基于web的科技文献文摘、引文、联合目录馆藏的科技知识服务体系,面向广大机构和个人用户提供中文科技期刊文献资源的有效发现和评价服务。结合对全文数据库的开放链接,建立基于核心科技期刊的知识发现、评价和推介服务体系。ASPT (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数据库)ASPT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A)、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S)、北京大学图书馆(P),中国学术(光盘版)电子杂志社(T)共同建设的《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数据库》。CJF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ese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的英文缩写.属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创办的我国第一个学术期刊全文检索与评价数据库,是我国知识信息生产、传播、应用和期刊评价、管理的现代化运作平台,以光盘和网络等形式向国内外读者提供动态知识服务,并为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进行期刊评价提供基础数据,为新闻出版总署等有关期刊管理部门提供期刊管理数据。如刊物被这些数据库收录,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些期刊的权威性。CJCR(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是按照美国JCR的模式,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以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为基础,选择数学、物理学、力学、化学、医药卫生、工业技术、电子与通信、计算技术、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环境科学等学科的1000多种中国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期刊作为来源期刊,根据来源期刊的引文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计算了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论文地区分布数、基金论文数和自引总引比等十余项科技期刊评价指标,并按照期刊的所属学科、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和期刊字顺分别进行排序。CMC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是解放军医学图书馆创建的中文医学期刊文献的数据库,是面向医院、院校、科研、图书情报、医药卫生和医药出版等单位的文献摘要数据库。它收录文献量大,专业性强,信息新,查询途径广,更新及时,系统功能比较完备,用户界面友好,使用方便,是检索最新医学文献的重要工具,几乎收录了国内生物医学领域的全部核心期刊、重要刊物以及与生物医学相关的一些自然科学期刊,内容涵盖了生物医学的各个领域及其边缘学科的相关领域。CMCC 是目前我国同类产品中提供信息量最多、传递速度最快的中文医学文献数据库。CASS(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在多年的期刊研究基础上完成的一项科研成果。它采用我国目前年度收文量最大的引文数据库和其他大型文献数据库作为统计数据源,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统计分析,邀请各学科权威专家进行评审,力求客观地反映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该书评出哲学、政治、法律、经济、文学、历史等重要学科领域中的344种核心期刊,涵盖了目前我国人2社会科学期刊中使用率和学术水平均居前列的权威期刊和优秀期刊。CASS也有人称之为“社科院版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是按照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期刊引证报告》的模式,结合中国期刊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在中国出版(不含港、澳、台)的1576种(2004年版)科技期刊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因其受科技部委托,带有官方色彩,具有很高的学术权威性,人们习惯称其为“统计源期刊”,又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TPCD(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是受国家科技部委托,从1987年开始对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表论文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好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CSTPCD的数据来源。通过中国科技期刊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对期刊学术质量的考核,CSTPCD每年对收录期刊的范围进行调整。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入我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近千种,其中核心库来源期刊670种,扩展库期刊为 378 种.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扩展库的来源期刊也经过大范围的遴选,是我国各学科领域较优秀的期刊。具有建库历史最为悠久、专业性强、数据准确规范等特点,被誉为“中国的SCI ”。CAJCE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是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是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的评价数据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大型数据库。是《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数据源统计的分析工具、《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的重要依据。该数据库为各期刊管理部门进行期刊管理、评比及期刊的其它定量分析研究提供依据和统计分析结果。在《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及其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由评价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专家遴选900多种社科类优秀期刊作为来源期刊。 中国期刊方阵“双高”“双奖”“双百”“双效”期刊“中国期刊方阵”的基本框架分为4个层面,形成宝塔形结构。第一个层面为“双效”期刊。以全国现有近万种期刊为基数选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的1000余种期刊,作为“中国期刊方阵”的基础。第二个层面为“双百”期刊。即通过每两年一届评比产生的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百种重点科技期刊。每届进入全国“双百”重点期刊数量控制在200种左右。 第三个层面为“双奖”期刊。是全国“双百”重点期刊基础上评选出的国家期刊奖、国家期刊奖提名奖的期刊。此类期刊约100种左右。即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的期刊。此类期刊约50种左右。“双奖”和“双百”期刊通过评选产生,“双高”期刊由新闻出版总署、科技部确定。国家级期刊“国家级” 期刊 ,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 ”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省级期刊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为省级期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也被视为省级期刊。增刊根据新闻出版总署规定,每本合法期刊,一年可以出版两期增刊。增刊的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和刊号都是与正常周期出版的刊物完全一致的,不能称之为非法或违规出版物。大众期刊的增刊一般用来出版专辑、合集或纪念特刊。学术期刊通常把一些具有相当水准,但又无法在正常周期的刊物上发表的文稿安排在增刊上,因此增刊的学术影响力较正常周期出版的刊物为弱。在评定中级以下职称时,省级期刊的增刊大多不被承认。但国家级期刊或核心期刊的增刊往往会被降级使用,相当于省级期刊或普通学术期刊。

艺术类可以投哪些学报

音乐艺术类的考生可以报考开设艺术专业的所有高等院校。但是前提是这些院校在当地有招生的计划。

1、天津音乐学院(Tianjin Conservatory Of Music)是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培养音乐、舞蹈、戏剧、影视专门人才的高等艺术教育学府,学校为天津市高校研究生教育校外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四川音乐学院(Sichuan Conservatory Of Music)简称“川音”,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一所以“艺术”为主要办学特色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是全国11所独立设置的专业音乐学院之一,全国31所独立设置艺术类院校之一。

3、星海音乐学院(Xinghai Conservatory of Music),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星海音乐学院前身为1957年创办的广州音乐学校,后数易校名。985年12月,为纪念广东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更名为星海音乐学院。

4、中央音乐学院位于北京市,2000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院校,是全国艺术院校中唯一一所国家重点大学。学校于1949年在天津成立,1950年初夏补行成立典礼。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燕京大学音乐系并入。1958年自天津迁至北京现址。

5、中国音乐学院(China Conservatory of Music)位于北京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  是以国学为根基,独具中国音乐教育和研究特色,培养从事中国音乐理论研究、创作、表演和教育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音乐学府。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音乐学院

首先你要看一下自己想要报哪个专业,只要有你专业的学校你都可以报考,分数线够了就行。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中 艺术类核心期刊表 (21种)J艺术(除J2绘画/J9电影、电视艺术)类核心期刊表1 艺术百家 、2 艺术评论 、3 民族艺术J2 绘画/工艺美术类核心期刊表1 美术研究 、2 装饰 、3 美术观察 、4 美术5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美术与设计版 、6 新美术 、7 世界美术8 美术学报 、9 中国书法 、10 美苑J9 电影、电视艺术类核心期刊表1 当代电影 、2 电影艺术 、3 世界电影 、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5 中国电视 、6 电影新作 、7 电影文学 、8 当代电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