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四川大学学报有哪些

发布时间:

四川大学学报有哪些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是国家教育部主管, 四川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 国内外公开发行, 主要刊登四川大学理科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具有创造性价值的研究论文、快报和综合评述, 包括数学, 物理学, 化学和生物学等基础学科以及无线电电子学, 计算机科学, 核科学与技术, 生物工程, 光电技术及材料科学等新兴学科和高新技术学科的内容. 读者对象是国内外有关的教学、科学工作者以及研究生和大学生。本刊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积极参与国内外交流, 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繁荣学术研究,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努力提高学术水平, 为教学、科研服务,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经济振兴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贡献.她创刊于1955年, 经1966年停刊, 1975年再复刊, 1995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 她是全国高校中创刊较早的学报之一. 1990年以前, 本刊一直由我国资深院士柯召教授担任, 现任主编为中科院院士刘应明教授. 自1955年创刊以来, 本学报刊登的研究论文等近4000篇, 对促进四川大学学术队伍的成长, 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学发展, 都发挥了较重要的作用, 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 近年来无论是学术水平, 还是编辑印刷质量都有稳步提高, 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位居全国同类期刊前列.在国内, 已被《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长期列为指定的收录对象;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中国科学引文索引》从创刊起就将本学报列为自然科学综合类及数学类的源刊之一, 并一直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在国外, 本学报被美国《数学评论》,《最新数学出版物》及《化学文摘》, 德国的《数学文摘》和俄《文摘杂志》等收录和评论. 还被美国国会图书馆, 美国自然博物馆, 康乃尔大学, 英国大英图书馆, 英国大英科技图书馆, 日本名古屋大学, 堪培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 法国巴黎大学等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和大学列为馆藏期刊. 国家“双效”期刊四川省十佳科技期刊,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学报二等奖(1995,1999)四川省科技优秀期刊一等奖(1996,2000) 期刊名称: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汉语拼音名称:Si Chuan Da Xue Xue Bao (Zi Ran Ke Xue Ban)期刊外文名称: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刊期:双月刊创办日期:1955年主管部门:教育部主办单位:四川大学主编:刘应明副主编:陈向荣(常务)责任编辑:李富河, 白林含, 周兴旺, 伍少梅编务:杜小蓉编辑出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四川大学《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邮政编码: 610064国内统一刊号:CN 51-1595/N国际标准刊号:ISSN 0490-6756国内总发行:四川省成都市邮政局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订购处:全国各地邮政局国内邮发代号:62-127国际邮发代号:BM5974国内定价:10.00元/本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是由四川大学主办的工程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前身为《成都科技大学学报》。1957年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报道内容主要刊登水利与土木工程、化学与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信息工程、电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轻纺工程等工程学科领域研究、开发及应用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为高等学校师生、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收录情况《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的核心期刊;并被多家国内外权威检索系统和数据库收录和引用,如美国《工程索引(Ei)》,《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获奖情况 获奖年 奖项名 颁奖单位 2010年 第三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 教育部科技司 2010年 首届四川省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 四川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处 2009年 第二届四川出版期刊奖 四川省新闻出版局 2009年 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 2008年 第二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 教育部科技司 2007年 2005—2006年度四川出版奖期刊 二等奖 四川省新闻出版局,四川省版权局 2006年 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教育部科技司 2004年 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评比 二等奖 教育部科技司 2000年 四川省第二届优秀期刊评比 优秀期刊二等奖 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省科学技术厅 刊名: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Engineering Science Edition)主办: 四川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009-3087CN: 51-1596/T邮发代号: 62-55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曾用刊名:成都科技大学学报 & 四川联合大学学报创刊时间:1957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EI 工程索引(美)(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Caj-cd规范获奖期刊地址: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四川大学西区263信箱)邮政编码:610065

四川省学术期刊有哪些

教育考试与评价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四川省教育考试院主办、 四川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

中国知网收录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北方优秀期刊。出版日期每月10日出版。现面向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教育科研工作者、教育专业领域专家诚征优质稿件。创刊时间:2000。

报刊特点

其主编是包天仁教授,而《考试与评价》的作者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名校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与考级辅导经验、享誉国内英语教学界的教授及专家组成,且长期特聘美籍专家对杂志的内容严格把关,让读者领略原汁原味的英语。

《考试与评价》杂志是全国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推荐全国大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实用高效的杂志类辅导资料。是全国大学生考级通关的必备资料。

四川省级报纸有哪些? 1952年,中央决定将撤消川东人民行政公署、川南人民行政公署、川西人民行政公署、川北人民行政公署建制,建立四川省人民 *** 。 《四川日报》是综合性日报,多次被省委、省 *** 授予先进单位称号,多次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中国报业协会授予经营管理先进报社称号和被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授予全国先进新闻集体称号,它发行量大,覆盖面广,同时发行美国、日本、英国、法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俄罗斯、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 华西都市报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十大名牌报纸,中国西部地区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日报之一,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媒体之一,四川发行量最大、12580生活播报,影响力最强、覆盖面最广的综合性日报,也是中国西部最大区域组合城市媒体。 《华西都市报》自创“敲门发行学”,经过15年扩张,建立了三千多人的自办发行网络,报纸迅速走进了四川盆地大中小城市的千家万户,四川省级报纸已构建了一个以成都为核心、辐射川渝20个大中城市的区域组合报纸。现发行量为115万份,成为中国西部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强、覆盖面最广的综合性日报。 四川省省级文学刊物有哪些啊 有《四川文艺》,《青年作家》《星星诗刊》 四川的省一级报纸有哪些? 四川报业集团旗下的报道都是省级的吧 出名的是四川日报和华西都市报四川省级报纸有哪些 四川日报 四川成都有哪些省级杂志?急!!! < 居周刊> 四川的有哪些杂志 看天下 青年文摘 读者 意林 四川石油报是四川省省级期刊 在期刊平台上没有查到《四川石油报》这个名字。 省级刊物的正式识别 11.北京市 42.湖北省 12.天津市 43.湖南省 13.河北省 44.广东省 14.山西省 45.广西壮族自治区 15.内蒙古自治区 46.海南省 21.辽宁省 50.重庆市 22.吉林省 51.四川省 23.黑龙江省 52.贵州省 31.上海市 53.云南省 32.江苏省 54. *** 自治区 33.浙江省 61.陕西省 34.安徽省 62.甘肃省 35.福建省 63.青海省 36.江西省 64.宁夏 *** 自治区 37.山东省 65.新疆 *** 尔自治区 41.河南省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6位数字的后4位数字为地区连续出版物的序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内连续出版物序号范围一律从0001~9999‘其中0001~0999为报纸的序号,1000~5999为印刷版连续出版物的序号,6000~8999为网络连续出版物的序号,9000~9999为有形的电子连续出版物(如光盘等)的序号。例如:《中国教育论坛》CN43-7772/R。它明显是非法出版的刊物,由标准格式便可以看出来。它的序号后四位7772为网络连续出版物,盗版者犯了非常低级的错误!又如:《中国教育研究》国内刊号:CN98-0315/G4国际刊号:ISSN1727-0499由于前2位98不在10到65范围内,故不是国家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出的刊号。盗版者犯了非常低级的错误!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6位数字的前2位为地区号,依据GB/T 2260中的数字码前两位给出(从北京10到65为止)。再如:《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国内刊号: CN.H39-7869/GCN(H)39-7869/G明显不是国内刊号,国内刊号CN紧接是6位数字,6位数字之前不含字母H或HK或RH等字样。再说后四位7869为网络连续出版物,盗版者犯了非常低级的错误! 什么是省级期刊,什么是国家级期刊,什么是核心期刊 以往的分法为一级刊物、二级刊物、三级刊物。现在一般是分为“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两类,近几年有些地方在核心期刊里又分出;权威、重要、核心。 ‘’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没有任何一个 *** 部门给刊物划分级别,可职称评审部门都有对期刊级别的要求。 “ 省级 ” 期刊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 我想知道四川有哪些是正刊号的杂志,我发表论文 你要发那方面的,杂志分很多种的…医学类,建筑类,教育类…

的来报个道,假刊,假刊!!!!!!花了钱,现在耽误评职称!!!!!

是的。

《西部医学》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南充市中心医院·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

EI《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是由四川大学主办的工程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前身为《成都科技大学学报》。1957年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ISSN:1009-3087,CN:51-1596/T。 本刊主要刊登水利与土木工程、化学与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信息工程、电气工程等工程学科领域研究、开发及应用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为高等学校师生、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 本刊被认定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并被多家国内外权威检索系统和数据库收录和引用,国外数据库如美国《工程索引(EI)》、《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俄罗斯《文摘杂志(PЖ)》、《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英国《INSPEC数据库》等收录,国内数据库如《全国报刊索引》、《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电力科技文摘》、《电子科技文摘》、《中国力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收录;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

地址:四川成都四川大学西区263信箱《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编辑部邮编:610065电话: (办公室) (各栏目责任编辑)E-mail: 网址: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是EI级别的。

四川大学学报理学版

半导体光电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半导体技术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半导体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航空、航天类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变压器 电工技术类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地质学类 传感器技术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地理学类 电测与仪表 电工技术类 电工技术学报 电工技术类 电机与控制学报 电工技术类 电力电子技术 电工技术类 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工技术类 电力自动化设备 电工技术类 电气自动化 电工技术类 电器传动 电工技术类 电视技术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电网技术 电工技术类 电信科学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电源技术 电工技术类 电子技术应用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电子学报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电子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电子元件与材料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东北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东南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发光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高电压技术 电工技术类 光电工程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光电子、激光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光通信技术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光通信研究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光子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广播与电视技术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红外技术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红外与激光技术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电工技术类 华东工业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机器人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激光技术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激光与红外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激光杂志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吉林工业大学学报(改中为: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工程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科学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学报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应用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应用研究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化学工业类 继电器 电工技术类 控制理论与应用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控制与决策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量子电子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强激光与粒子束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软件学报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通信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微波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微电子学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微型计算机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测绘学类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物理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现代雷达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信息与控制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压电与声光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应用激光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电工技术类 中国电力 电工技术类 中国激光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中国科学基金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A版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中文信息学报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中小型电机 电工技术类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自动化学报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自然科学进展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自然科学史研究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自然杂志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类 工程图学学报 环境科学与技术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高技术通讯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应用科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四川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桂林工学院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科学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管理科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自然科学史研究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自然杂志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中国科学基金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中国科技史料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 遥感学报 测绘学类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测绘学类 测绘科学 测绘学类 测绘学院学报 测绘学类 地球物理学进展 地球物理类 气候与环境研究 大气科学类 电化学 电工技术类 电工电能新技术 电工技术类 电工技术杂志 电工技术类 低压电器 电工技术类 蓄电池 电工技术类 微电机 电工技术类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电工技术类 电子与信息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信号处理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电波科学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电路与系统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通信技术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液晶与显示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数据采集与处理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 系统仿真学报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遥感学报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微计算机信息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数据采集与处理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微型机与应用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传感技术学报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四川大学学报由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和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组成。《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直属高学校之一——四川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大16开本。《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是由四川大学主办的工程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前身为《成都科技大学学报》。1957年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被认定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的核心期刊;并被多家国内外权威检索系统和数据库收录和引用,如美国《工程索引(Ei)》,《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是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理论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主要反映本校的两个文明建设,刊发学术文章,反映科研成果,指导教学实践,交流科教学术信息,促进科教学术的繁荣发展。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奖 四川省优秀期刊奖 《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索引核心期刊 CSSCI中文社科索引来源期刊 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国家主管, 四川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 国内外公开发行.在国内, 已被《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长期列为指定的收录对象;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中国科学引文索引》从创刊起就将本学报列为自然科学综合类及数学类的源刊之一, 并一直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在国外, 本学报被美国《数学评论》,《最新数学出版物》及《化学文摘》, 德国的《数学文摘》和俄《文摘杂志》等收录和评论. 还被美国国会图书馆, 美国自然博物馆, 康乃尔大学, 英国大英图书馆, 英国大英科技图书馆, 日本名古屋大学, 堪培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 法国巴黎大学等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和大学列为馆藏期刊.《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直属高学校之一——四川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是中国科学技术核心期刊之一,也是我国医学学报中最早取得ISSN和CODEN号的期刊之一,自1981年起,相继被国外著名的生物医学文摘及检索系统作为收录刊源之一,其中有美国《医学索引》(IM/Medline)、《生物学文摘》(BA)、《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并被中国医学文摘中的多数分册以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开展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促进医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享有一定的声誉。

您说的这几种都在。数学类:1.数学学报 2.数学年刊.A辑 3.应用数学学报 4.计算数学 5.数学进展 6.数学研究与评论 7.系统科学与数学 8.数学物理学报 9.应用概率统计 10.工程数学学报 11.应用数学 12.数学杂志 13.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14.模糊系统与数学 15.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 16.数学季刊 17.工科数学(改名为:大学数学) 18.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19.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 20.运筹学学报 21.数学教育学报自然科学综合类:1.科学通报 2.中国科学.A辑,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分成:中国科学.A辑,数学和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天文学) 3.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6.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9.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10.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11.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12.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13.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14.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5.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改名为:天津大学学报) 17.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8.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1.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22.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3.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4.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5.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6.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7.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8.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9.自然科学进展 30.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31.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2.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33.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34.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5.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6.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37.高技术通讯 3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39.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0.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41.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2.应用科学学报 43.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4.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5.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46.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47.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8.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9.北京化工大学学报(改名为: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0.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1.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52.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3.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54.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5.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6.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57.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8.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9.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0.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61.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2.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3.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64.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5.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6.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67.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68.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9.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70.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1.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2.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73.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4.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5.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76.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7.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8.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9.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0.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1.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改名为: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82.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83.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4.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85.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86.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7.甘肃工业大学学报(改名为: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88.桂林工学院学报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校代码:10610

本科招生和考研招生代码都是10610

四川大学招生代码是10610,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四川大学(Sichuan University),简称“川大”,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强基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会员、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自主划线高校,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

学校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原成都科学技术大学是新中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原华西医科大学源于1910年由西方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西式大学和中国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1994年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1998年恢复“四川大学”校名。2000年与原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承文翁之教,聚群贤英才。百余年来,学校先后汇聚了历史学家顾颉刚、文学家李劼人、美学家朱光潜、物理学家吴大猷、植物学家方文培、卫生学家陈志潜、数学家柯召等大师。历史上,吴玉章、张澜曾执掌校务,共和国开国元勋朱德、共和国主席杨尚昆、文坛巨匠郭沫若、人民作家巴金、一代英烈江竹筠(江姐)等曾在川大求学。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64位是川大校友。

学校历史

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创办四川中西学堂,倡导学习“西文西艺”,“分课华文、西文、算学”,成为四川古代和近代高等教育的结合点。6月18日,四川中西学堂正式开学。

1900年,四川中西学堂有了第一届毕业学生。学堂规定,考得3/6学分者发给三等执照(文凭),考及4/6学分者发给二等执照,考得5/6学分者发给头等执照。二、三等执照由四川洋务总局转报四川总督署备案后发给。头等执照则还须呈报四川总督亲自核准。获得二、三等毕业执照的学生,原则上到川内或原籍省、区当中学堂教习,也可自费出洋留学。获得头等执照者,在经过严格考核后,公费派送出洋留学或授以功名。

1901年,四川总督奎俊从四川中西学堂毕业生中选拔18人,从尊经书院选拔4人,由知府李立元带队到日本和西方“国家公学堂肄业”。“岁以三年为期,前者毕业,后者继往。”1906年四川留学生占全国留学生总数的1/10,掀起了四川近代出国留学的第一次高潮。

锦江书院

锦江书院是四川按察使刘德芳于1704年在文翁石室基础上奉旨创办,为四川大学主要历史源头之一。锦江书院在1733年,被御定为全国22所最著名的省级书院之一,时人曾誉以“石室云霞思古梦,锦江风雨读书灯”。

尊经书院

1874年5月,工部侍郎、四川兴文人薜焕,偕省内官绅15人,上书四川总督吴棠和四川学政张之洞新建书院,得到张之洞的支持以及川督和清廷的批准,定名为“尊经书院”,为四川大学另一主要历史源头。

张之洞《创建尊经书院记》表明,书院旨在培养“通博之士,致用之才”。张之洞为尊经书院制订了章程18条,对办学方针、师生关系、学生奖惩、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都提出了原则的要求。张之洞还先后写了《书目答问》、《輶轩语》两书,不仅用于指导尊经书院诸生和全省教育界人士学习,而且成了清末新式书院和学堂的必读之物。

尊经书院培养了一大批影响四川近现代政治、思想、经济、文化和科学发展的名人。例如,为变法图强,英勇牺牲的戊戌六君子一的杨锐;离经叛道、托古改制的今文经学大师廖平;力主新学的四川维新变法的核心人物宋育仁;为推翻清朝、建立民国,舍身炸死良弼,被孙中山先生封为大将军的彭家珍;领袖群伦、叱咤风云的辛亥革命时期的大人物吴玉章、张澜、罗伦、蒲殿俊;清代四川唯一的一个状元、曾任京师大学堂首席提调和四川高等学校校长的骆成骧等。

四川通省大学堂与四川省城高等学堂

1901年,上谕宣布将所有书院改为学堂,同时发布管学大臣张百熙所拟《钦定学堂章程》。该章程即壬寅学制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完整的以西方为标准的新学制。

1902年,四川通省大学堂由四川总督奎俊奉旨合并四川中西学堂和尊经书院后组建,仿京师大学堂成例,是中西结合、文理兼备的近代综合性的高等学校。其诞生标志着传统的古代书院和作为四川近代高等教育代表的四川中西学堂,向比较完善的近代高等教育的过渡和完善。同年,四川总督岑春煊转发清廷指令,该指令规定除京师大学堂外,各省的大学堂一律改称高等学堂,于是,四川通省大学堂又改名为四川省城高等学堂。1903年锦江书院并入。

华西协合大学

1910年3月11日,华西协合大学(West China Union University)正式开学,成为四川大学重要组成之一的华西医科大学的历史起源。

三校并存

1922年学制改革后,1926年的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一分为二。原四川高等学校部分搬回南校场而重建国立成都大学,师范部分改建为国立成都师范大学。

五大专门学校1927年合并组建公立四川大学,五院学长(1930年以后称院长)组成公立四川大学的“大学委员会”,共同代行校长职权。

1931年11月9日,国立成都大学、国立成都师范大学、公立四川大学合并为国立四川大学

抗战和战后的国立四川大学

1939年底,国立四川大学南迁峨眉继续办学。1941年8月恢复师范学院,下设教育、公民训育、国文、英文、史地、理化、数学、化学八个系,史地、理化、数学三个专修科。

1943年,国立四川大学迁返成都,学校由市中心正式迁到望江楼附近。

在1952-1956年院系调整中,华西大学、成华大学等部分院系和专业调入四川大学。

1994年3月16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决定四川大学、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合并组建为四川联合大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底,学校有专任教师4578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0人(其中双聘院士9人),四川大学杰出教授7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入选者64人;“973”首席科学家7人(9项);国家级教学名师15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负责人4人(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54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委托)及各类专项项目获得者61人(67项);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2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3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2月,四川大学下辖35个学科型学院及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学院等学院。开设本科专业131个,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艺等12个门类。学校还建有分析测试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国家外语考试与出国留学人员培训机构以及成人继续教育学院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5个,2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数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口腔医学、护理学 [62]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口腔医学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不含一级学科覆盖):宗教学、政治经济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原子与分子物理、有机化学、植物学、遗传学、固体力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岩土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化学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核技术及应用、法医学、内科学(呼吸系病)、内科学(消化系病)、儿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骨外)、外科学(普外)、外科学(胸心外)、妇产科学、肿瘤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药剂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凝聚态物理、水文学及水资源、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麻醉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新闻学、动画、信息安全、核工程与核技术、水利水电工程、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轻化工程、法医学、历史学、生物科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药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英语、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护理学、制药工程、经济学、土木工程、基础医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医学信息工程

学术科研

截至2019年1月,四川大学有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研究基地,4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2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据2015年12月四川大学官网显示,2003年以来,根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的数据,2006年该校在国际中国国内共发表论文6395篇,中国国内统计源期刊论文4338篇,SCI收录总数1066篇,

2014年,四川大学SCI收录论文数(Article和Review论文)3647篇,较2013年增长16.97%;EI收录论文1883篇,较2013年增长2.73%;发表中国国内统计源期刊论文(Article和Review论文)4797篇,较2013年增长64.56%;MEDLINE收录论文2226篇,较2013年增长6.87%。

四川大学2005-2014年国际论文累计被引用22683篇(2013年为13845篇),共计167377次(2013年为125756次),SCI学科影响因子前1/10的期刊论文504篇,占全部论文的13.82%,“表现不俗论文”(其被引用次数高于该学科国际平均线的论文)1516篇,占全部论文的41.57%,较2013年上升7.06个百分点。

学术期刊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被认定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教育部名刊工程入选期刊。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是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被美国《医学索引》(IM/MEDLINE)、《生物学文摘》(BA)、《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俄罗斯《文摘杂志》,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已被《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长期列为指定的收录对象;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中国科学引文索引》从创刊起就将本学报列为自然科学综合类及数学类的源刊之一,并一直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同时也被美国《数学评论》,《最新数学出版物》及《化学文摘》,德国的《数学文摘》和俄《文摘杂志》等收录和评论。还被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自然博物馆、康乃尔大学、大英图书馆、大英科技图书馆、日本名古屋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法国巴黎大学等国家和地区的机构列为馆藏期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1月,学校已与35个国家和地区的286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港澳台等33个国家和地区的220所国际知名大学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联合培养体系。与韩国、美国、比利时的5所大学合作共建了5所孔子学院。与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和相关机构建立的国际和境外科研合作平台和中心有:四川大学九寨沟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四川大学中德能源研究中心、四川大学中德水环境研究中心、四川大学中英联合材料研究所、四川大学—意大利国家研究会国际多功能聚合物和生物材料合作研究中心、四川大学西部中国研究中心—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双方合作研究中心、四川大学欧洲研究中心、四川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等。学校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建了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与美国匹兹堡大学共建了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

截至2019年1月,四川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是全国高校中最早设立的6家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之一,2008年被国家科技部授予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09年成为首批获得“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称号的4所高校之一。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最早批准的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2012年被评为国家A类(优秀)大学科技园。2016年,学校被批准成为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之一、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与国内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外150多个地市和80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建了200多个校地企产学研平台。近5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技术开发、转让、服务和咨询项目1.3万余项。2009年,学校被批准成为首批13个“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之一。学校设有4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预算管理医院,在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雅安芦山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伤员救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华西医院牵头筹建的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四川)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认证,成为全球首支非军方III类国际应急医疗队(Type3 EMT)。华西远程医学网络成为中国最大规模远程医学教育与分级协同医疗体系,覆盖20个省市区、748家医疗机构,惠及5亿多人口。

四川大学学报由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和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组成。《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学校之一——四川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学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大16开本。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是由四川大学主办的工程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前身为《成都科技大学学报》。1957年创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被认定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的核心期刊;并被多家国内外权威检索系统和数据库收录和引用,如美国《工程索引(Ei)》,《化学文摘(CA)》,《剑桥科学文摘(C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是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理论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主要反映本校的两个文明建设,刊发学术文章,反映科研成果,指导教学实践,交流科教学术信息,促进科教学术的繁荣发展。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奖 四川省优秀期刊奖 《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索引核心期刊 CSSCI中文社科索引来源期刊 哲学社会科学版《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国家教育部主管, 四川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 国内外公开发行.在国内, 已被《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长期列为指定的收录对象;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中国科学引文索引》从创刊起就将本学报列为自然科学综合类及数学类的源刊之一, 并一直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在国外, 本学报被美国《数学评论》,《最新数学出版物》及《化学文摘》, 德国的《数学文摘》和俄《文摘杂志》等收录和评论. 还被美国国会图书馆, 美国自然博物馆, 康乃尔大学, 英国大英图书馆, 英国大英科技图书馆, 日本名古屋大学, 堪培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 法国巴黎大学等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和大学列为馆藏期刊.《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学校之一——四川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学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是中国科学技术核心期刊之一,也是我国医学学报中最早取得ISSN和CODEN号的期刊之一,自1981年起,相继被国外著名的生物医学文摘及检索系统作为收录刊源之一,其中有美国《医学索引》(IM/Medline)、《生物学文摘》(BA)、《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并被中国医学文摘中的多数分册以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收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开展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促进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享有一定的声誉。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