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投稿知识库

首页 期刊投稿知识库 问题

羌族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羌族研究论文

已发送到你的邮箱,分多多益善的呢

2013年11月29日在江苏省常熟理工学院”主办的“首届语言类型学国际会议暨第二届方言语音与语法论坛”上报告“类型学视野中的致使结构”。2013年11月17日在中央民族大学“校内111创新引智基地—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信息结构研究”第二次学术研讨会暨学术委员会会议上报告“羌语的信息结构”。2013年10月26日在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羌学研究中心”主办的“灾害人类学暨羌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成都论坛”上报告“羌语的亲属称谓系统”。Word Order and Information Structure in Qiang羌语的词序与信息结构,于2013年4月7日在美国波士顿哈佛-燕京学社召开的“亚洲语言的信息结构与词序研讨会”上报告。藏缅语存在类动词的概念结构,于2013年1月26日在“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第二届青年论坛”上报告。羌语的生命度等级序列,于2013年1月5日在“中国民族语言语法研究暨庆祝孙宏开先生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上报告。藏羌彝走廊藏缅语存在类动词的概念结构,于2012年12月16日在中央民族大学第二届西部民族走廊学术研讨会“藏羌彝走廊”会上报告。藏缅语名词范畴化为类别词的机制和途径,于2012年11月3日在西南民族大学召开的“第六届国际彝缅语学术研讨会”上报告。藏语与喜马拉雅语言存在类动词的概念结构,于2012年10月27日在江苏师范大学召开的“当代语言科学创 新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暨《语言科学》创刊十周年庆典”上报告。羌族的酿酒工艺及其酒文化,于2011年4月17日应茶马古道研究网和《科学中国人》杂志邀请,在四川省 绵竹市剑兰春集团协办的“茶马古道与剑兰春酒文化研讨会”上报告。羌语的使动范畴,于2010年10月31日在邮电会议中心召开的“2010年四川境内藏缅语国际研讨会”上报告,由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中文系主办。羌语的拓扑空间范畴,于2010年8月5日在宁夏银川北方民族大学召开的“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年会”上报告。汉藏语的处所动词,于2010年5月9日在香港科技大学召开的“中国语言的比较与类型学国际研讨会”上报告。纪录语言学-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于2009年8月27日在北京召开的“纪念《民族语文》创刊3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报告。论白语的量词—语义与认知解释,于2009年8月2日在云南大理学院召开的“首届白语国际研讨会”上报告。中国濒危语言的抢救与保护问题,于2009年7月29日在云南昆明召开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世界大会-濒危语言专题会议”上报告。汉藏语的小舌音问题-以羌语为例,于2009年7月28日在云南昆明召开的“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世界大会-汉藏语专题会议”上报告。纳木依语纪录,2008年11月21日在台北中研院语言学研究所召开的“四川的语言调查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报告。Shared Morphology in Qiang and Tibetan羌语与藏语共享形态(英文),2008年9月11日在日本大阪国立民族学召开的“藏缅语区的语言底层研讨会”上报告。青藏高原东缘藏缅各族群语言分布面貌,2008年8月3日在成都西南民族大学召开的“人类多样性及其历史过程会议”上报告。中国民族语言空间认知范畴研究计划及调查大纲,2008年7月12日在在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召开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空间认知范畴研讨会”上作主题发言。Relativization in Qiang羌语子句的关系化(英文),2007年11月2日在台北中研院语言学研究所召开的“关系子句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报告。羌语的非施事者及其相关标记,2007年9月28日在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召开的“第40届国际汉藏语言学暨语言学会议”上报告。羌语的施事格及其相关标记(博士后成果专题演讲),2007年6月14日在台湾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羌语代词的分裂体系,2006年10月15日在成都西南民族大学召开的“第九届全国民族语言学术研讨会”上报告。羌语属格及其相关标记,2006年10月12日在成都西南民族大学召开的“第四届两岸三地藏缅语族语言学”会议上报告。Relative Clauses in Qiang羌语的关系子句(英文),2006年9月15日在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召开的“第三十九届国际汉藏语及语言学会议”上报告。Qiang Split Pronoun System羌语代词的分裂体系(英文),2006年5月27日在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主办的 “14th IACL & 10th IsCLL”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报告。Relative Clauses in Puxi Qiang蒲溪羌语的关系小句(英文),2005年11月24日在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欢迎David Bradley教授学术座谈会”上宣读.Aktionsart and Aspect in Qiang动作的种类与羌语的体(英文),2005年6月25日提交《2005年国际角色与参照语法会议及课程》。台北: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2005年8月在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南方语言室作的学术报告。藏缅语的类别词-名词范畴化及其认知机制,2005年4月28日在广州召开的 “南方民族语言文化学术讨论会”上宣读(由《民族语文》杂志社与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合办)。羌语的数量词,2004年11月20日在中央民族大学汉藏语研究中心召开的‘戴庆厦教授从教和研究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上宣读。蒲溪羌语的话题与话题化结构,2004年4月17日在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召开的“第三届两岸三地藏缅语族语言学”研讨会上宣读。Transitivity in the Puxi variety of Qiang蒲溪羌语动词的及物性(英文). Paper presented on theResearch Students Seminar, Department of Chinese, Translation and Linguistics,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3年3月31日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研究生学术报告”上宣读)。The uses of ‘pu’ in the Puxi variety of Qiang蒲溪羌语“pu”的用法(英文). Paper presented on the Tibeto-Burman Linguistics Discussion Group, the Research Centre for Linguistic Typology, La Trobe University, Australia(2002年10月31 日澳大利亚La Trobe大学语言类型学研究中心“藏缅语小 组讨论 会”上宣读)。Copula Clauses and Verbless Clauses in Mandarin Chinese汉语官话的系词句与无动词句(英文).Paper presented on the Workshop on Copula Clauses and Verbless Clauses, the Research Centrefor Linguistic Typology, La Trobe University, Australia(2002年10月16 日澳大利亚La Trobe大学语言 类型学研究中心举行的“系词句和无动词句”研讨会上宣读)。Tense/Aspect marking in the Puxi variety of Qiang蒲溪羌语的时、体标记(英文). Paper presented on the Tibeto-Burman Linguistics Discussion Group, the Research Centre for Linguistic Typology, La Trobe University, Australia(2002年9月13日澳大利亚La Trobe大学语言类型学研究中 心“藏缅语小组讨论会”上宣读)。The Copula and Existential Verbs in Qiang羌语的系词和存在动词(英文)(与罗仁地合作). Paperpresented on the Workshop on Copula Clauses and Verbless Clauses, the Research Centre forLinguistic Typology, La Trobe University, Australia(2002年9月4日La Trobe大学语言类型学研究中心 举行的“系词句和无动词句”研讨会上宣读)。Adjectives in Qiang羌语的形容词(英文)(与罗仁地合作). Paper presented on The InternationalWorkshop on Adjective classes, the Research Centre for Linguistic Typology, La Trobe University, Australia(2002年8月 17 日澳大利亚La Trobe大学语言类型学研究中心举行的“形容词”国际 研讨会上宣读)。羌语动词的语义表征,2002年5月24日在中央民族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现代语言文化系联合主办的“现代语言学理论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学术研讨会上宣读。羌语名词短语的词序,2002年1月13日在中央民族大学语言文学院召开的“语序类型学”研讨会上宣读。 藏缅语的类别词—名词范畴化及其认知特征初探: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中心主办的 “研究员报告日”作的学术报告(2012年6月13日)。Qiang Varieties and Their Vitalities. 在加拿大原住民遗产语言文化理事会(PPHLCC)报告(2010年10月6日)。羌语方言土语及其活力:在中央民族大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作的学术报告(2009年3月3日)。当代语言学的研究趋势:应西昌学院彝文系沙马打各教授的邀请,对该院彝文系、彝族文化研究所、中文系师生作的学术报告(2008年11月2日)。田野调查中的记音方法:在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研究生《应用人类学》课上作的学术演讲(2008年6月3日)。境外汉语与民族语言研究:在中央民族大学语言文学系研究生《汉语与民族语关系》课上作的学术演讲(2008年5月28日)。A bottom-up approach to vowel systems: the case of Yadu Qiang(与余文生博士合讲):台湾花莲县东华大学原住民学院民族发展研究所学术报告(2007年5月25日)。A bottom-up approach to vowel systems: the case of Ronghong Qiang(与余文生博士合讲):台湾大学外语系及语言研究所学术报告(2007年5月2日)。羌语的关系子句: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语言类型学研究室作的学术演讲(2007年4月16日)。羌族历史、文化与语言简介:台湾政治大学民族学系作的学术报告(2005年5月23日)。羌语与羌语方言研究-博士论文写作心得:台湾政治大学民族学系博士班作的学术报告(2005年4月1日)。羌族文化及其语言:台湾高雄师范大学客家文化研究所作的学术报告(2005年12月14日)。羌语的特点及其地区性差异:台湾清华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博士班作的学术报告(2005年11月21日)。羌语的数量词: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语言学前沿”系列讨论会上的学术报告(2005年3月19日)。 (1) 研究报告:四川省茂县羌族博物馆重建计划 (与张曦博士合著),2008年7月国家文物局上报国家发改委已经拨付1.3亿元,现已开工建设中。(2) 研究成果报告:中央研究院博士后研究人员第一年研究成果报告(2005.7-2006.5),共120页。(3) 研究报告:研究报告:2002-2003年度论文进度报告 (英文:119页)。(4) 论文:Grammatical structures in English, Chinese and Cantonese(英语、汉语和广东话的语法结构) (英文)。2003年Contrastive grammar of English and Chinese(英汉对比语法)课,学期论文。(5) 论文:Topics in Qiang羌语中的话题(英文)。2003年Topics in Chinese Linguistics(汉语语言学专题系列)课,学期论文。(6) 论文:The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affricates in Qiang 羌语塞擦音的来源与发展(英文)。 2003年Language & Evolution(语言与演化)课,学期论文。(7) 研究报告:研究报告:2001-2002年度学习研究进度 (英文:30+89页)。(8) 研究报告:研究报告:2000-2001年度学习工作报告 (英文:62+29页)。(9) 提要: Syntax: Structure, meaning and function句法: 结构、意义和功能 一书的提要(英文),共 76页。2001年导读课Independent Reading Course,学期论文。(10) 论文: Modality in Tibeto-Burman languages: A typological perspectives(藏缅语情态的类型学 考察) (英文)。2001年语言类型学课的学期论文。

羌族舞蹈论文参考文献

羌族舞蹈风格特点羌族民间舞蹈多和民俗活动相结合,一般无乐器伴奏,舞者边歌边舞,或以呼喊声、踏地声协调表演。 动作没有严格地规范,变化比较自由,形式古拙,风格质朴,生活气息浓郁。

羌族生活在中国的四川省岷江流域,有古老的文化传统。羌族舞蹈在民风习俗和群众生活中有重要的意义,每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种植、收割、放牧、狩猎、盖房、治病等活动,羌族人民都要跳舞。

从流传至今的羌族舞蹈艺术中,还反映出羌族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汉族、藏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传统的渊源关系。

形成原因

原始气功的自发动,可以为人诊治疾病。换句话说,要想通过原始气功为人诊治疾病,施治者必须先进入自发状态,这种状态就是自发动的舞与喃喃自语或叫、喊、唱。这与后世巫师跳神治病应是一脉相承的。

原始气功的入静状态产生了幻觉。比如光芒四射的高大形象、光彩夺目的秀丽景象,听到各种声响或“启示”等等。这一切都可使人产生有超自然力量的心理。

羌族的6个传统民间舞蹈

大家想要更加深入了解羌族的舞蹈文化吗?羌族有哪些民间舞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介绍了羌族的6个传统民间舞蹈,希望能帮到大家!

“布兹拉”(羊皮鼓舞)流传于四川茂县、汶川、理县等地,是羌族在举行各种祭祀活动时的重要形式和手段。该舞有独舞(羊皮鼓)、对舞(主祭释比持响盘,另一舞者持羊皮鼓)和集体舞(主祭释比持响盘,其他舞者持羊皮鼓)3种形式。为善终的老人举行葬礼时跳集体舞和对舞;为凶死的人驱鬼逐邪时由释比跳独舞。主持各种祭祀活动的“释比”要头戴猴皮帽。

“克西格拉”(跳盔甲)是流传于茂县等地的为去世的德高望重的老人举行规模较大的葬礼时跳的男子舞蹈。这种舞蹈在古代是在厚葬阵亡将士的祭祀仪式上跳的。

“哈日”是羌族一种古老的.男子集体舞,是古代羌民为抗御外敌或进行山寨之间械斗,在出征仪式上跳的。

“巴绒”是羌族的一种古老的礼仪歌舞。“巴绒”是羌语,意思就是“古老”。这种舞蹈无论在婚礼或迎送贵宾的喜事仪式上,还是在举行大型葬礼的忧事仪式上,舞蹈动作及程序都一样,只是在不同场合舞蹈时要唱不同情绪和内容的歌曲而已。

“萨朗”和“哟粗布”则是在传统节日、欢庆丰收、大型集会、婚丧嫁娶等不同场合,羌族人围着篝火的自娱性舞蹈。

羌族舞蹈形式和特点

形式:

羌族民间舞蹈大致可分为自娱性、祭祀性、礼俗性三种类型;但从活动的目的性看,许多形式都带有祭祀神灵,祈福攘灾的含义。主要形式有:“萨朗”“席步蹴”“羊皮鼓舞”“跳盔甲”“忍木那.耸瓦”等。舞蹈多是围着火塘和相互牵手进行的,形式上又近似藏族的“锅庄”,所以人们就把欢快的“萨朗”作“喜事锅庄”;把在丧事活动中进行的“席步蹴”等形式,称作“忧事锅庄”。

特点:

羌族民间舞蹈多和民俗活动相结合,一般无乐器伴奏,舞者边歌边舞,或以呼喊声、踏地声协调表演。动作没有严格地规范,变化比较自由,形式古拙,风格质朴,生活气息浓郁。羌族民间舞蹈基本上是集体表演的形式,参加者人数不限,围着火塘或在院内围成圆圈进行。羌族长年生活在特定的高原环境,人们为适应山地环境所进行的劳动方式和行动往来的体态,逐渐升华为羌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

在不同节日或礼俗活动中,有相应的舞蹈和歌曲,歌曲的名称即该段舞蹈的名称。舞蹈组合虽因曲而异,但基本动作多相同,一曲一舞,不断反复,舞毕又换新曲,直至尽兴。所用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歌词简明通俗,易于演唱和记忆。每段舞蹈的起步和结束步,有严谨的规范要求;中间部分,舞者可自由变化,使所有参加者都能尽情发挥。

羌族舞蹈中手臂动作较少,腿部的动作较多,小腿灵活、敏捷,并形成:“胴体的轴向后转动韵律和上身倾斜转动的拧倾韵律”。

这种舞蹈动律是随舞者移动重心,胯向两侧斜前方顶出中形成的,重心在出胯一侧的腿上,膝部微屈、相*、腰胯以上至肩部(胴体)作轴向的环动,上身微拧倾,从而形成“S”型的优美体态。这种别致的动态和韵律,即前述羌族特有的“一顺边”之美。它贯串于所有的舞蹈形式之中,尤以“萨朗”表现得最为突出。

北川羌民崇拜神灵。所信仰的神共有30余种,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自然界诸神,即太阳神、山神、、地神、火神、羊神和其他牲畜神等;二是家神,即角角神(历代祖先),有的地方还有媳妇神(主持家务劳动、照料父母有功者);三是劳动工艺神,如柱柱神(房屋建筑神)、石匠神、石匠妻子神(辅助石匠砌屋有功)、铁匠神、木匠神等;四是地方神(社神),在一些村寨有自己的寨神,有的是狗,有的是羊。诸神中天神和太阳神最崇高,是主宰万物、保护人畜、给人类以光明和温暖的神,旧时早晨和临近黄昏时,羌民都要烧香和烧柏枝祭祀。山神、树神、羊神亦备受崇拜。山神保平安,每年必须举行隆重的祭山仪式;树神(又称生命神)能遮盖神体,保护人入森林的安全,羌民对神林、神树严加保护,且要按期祭祀。我县青片乡上五村的神林,太洪、白坭、都坝、贯岭等乡境内的神树,至今挺拔郁茂,受到羌民的敬仰。羌族尚白,"以白为善",崇拜白石(乳白色的、羌语称"阿渥尔")。因而,所信仰的诸神,除火神以锅庄()为标志,树神以神林、神树为代表,羊神以两羊角为象征外,其余均以白石为象征。白石所代表的神灵以供奉的地点相区别,如供在小塔和房顶上的白石为天神、太阳神,供在山上的白石为山神,供在正房屋角的白石为家神等。旧时走亲访友时,常将白石作为最珍贵的礼物相赠。羌族执行人神交往的是,羌语称为"许"、"",或尊称为"阿巴许",都坝河流域的羌人又称其为"着"。只限男性充任,不脱离农业生产。分为上坛、中坛和下坛。上坛与神打交道(神事),不杀牲,主持祭神仪式;中坛与人打交道(人事);下坛与鬼怪精灵打交道(鬼事),除害、招魂、送鬼,自己动手杀牲。使用的法器有猴皮帽、猴头、羊皮鼓、神棍、师刀、令牌、铜锣、铜镜、铜印、羊角卦、兽齿卦等,均被视为极神圣的物品,尤以猴皮帽、猴头最为贵重,不许人乱摸乱动。羌族端公的巫术,除经、咒外,还有预卜(羊髀卜、白狗卜、鸡蛋卜)、送鬼(送茅人)、踩红锅(踩烧红的铁锅)、舔铧头(舔烧红的铁铧)、吐油火(喝烧烫的菜油吐火)、炭火洗脸等。羌族端公大都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和社会经验,是羌族文化的传承人,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望。大凡祭山还愿、招魂、治病、卜葬送亲均由其操作。羌族文化源远流长远古时代,北川境内的羌族人戈基人,与从西北大草原南迁来的党项羌人,实现了大融合,成为今日羌族之先民,古羌人勤劳智慧、骁勇善战、能歌善舞,成为了羌族在人类民族历史上光辉的一页。北川古羌人的民居大多以"众皆依山居止"、"垒石为室",其住房就地取材,以片石青石板砌成,谓之"",兼有居住和防御之功能,近、现代,渐改为木质结构为主,其中最富有特色。羌民族的基本色调以蔚蓝色、青色和白色为主,男女均着过膝盖长衫、腰带、衣领、衣袖、裤脚边都有挑花刺绣图案。其饮食以本地所产玉米、荞麦、青稞、小麦、洋芋等杂粮为食,喜饮,民间膳食和风味小吃,堪称一绝。羌人能歌善舞,演唱的民歌有情歌、苦歌、喜庆歌、、酒歌和山歌等,羌族舞蹈以"沙朗"最为流行,羌人以农历十月初一为新年,即,是羌族最隆重的节日,多在丰收时节举行祭山会,以宰羊祭山,祈求佑护。羌笛、、、羊皮鼓、唢呐等是羌族喜庆时常用的乐器。羌民最信奉的神灵有30余种,诸多神灵皆以白石为象征,同时对大禹敬若神明。这是素材,你可以更改一部分之后写一篇议论文。

羌族舞蹈论文开题报告

无论如何,首要考虑的是气候、地理环境啦。

一、阿坝师范学院在哪里 阿坝师范学院地址在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水磨镇佛山大道,该校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是四川省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二、阿坝师范学院介绍 阿坝师范学院前身为阿坝师范专科学校,是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的全日制普通专科学校。1993年更名为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校原坐落在汶川县城,2008年5·12特大地震后,学校搬迁至成都郫县古城、团结镇、彭州原成都师专老校区异地办学。2011年学校整体搬迁至汶川水磨镇新校园。2015年4月,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更名为阿坝师范学院。 学校座落在民族文化璀璨的岷江之滨,寿溪河畔,国家AAAAA级特别旅游风景区汶川县水磨古镇,距成都市区60余公里,距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20余公里,紧邻三江生态旅游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学校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是四川省园林式校园,是莘莘学子求学深造的理想之地。 学校是四川省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是四川省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应用转型院校联盟单位、教育部中央教科所艺术教育中心艺术教育实验基地和副理事长单位、全国首批高校转型与课程改革联盟单位(首批72所)、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首批试点院校。 办学四十余年来,学校植根阿坝,始终牢记为阿坝藏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培育人才的办学使命,秉承“德才兼备、智慧永恒”的校训,始终坚持“重内涵、强质量、创特色、铸精品”的办学理念,坚持“民族+师范”,发扬“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阿师精神,强化“感恩、奋进、务实、创新 ”的校风,“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博学善导”的教风,“善学善思、学用结合、求真务实”的学风,建成阿坝民族地区师资培养的摇篮,培养了一大批“融得进、扎得下、知感恩、能奉献”的“永久牌”阿坝民族地区优秀教育师资和其他各类优秀人才,为阿坝藏区及周边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杰出校友代表有四川省副省长尧斯丹、甘孜州州长肖友才;中学特级教师刘裕文、丁庭楹;著名歌手容中尔甲、郑绍兵;古文字学专家、 西南大学 文献所所长张显成教授等。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024亩,建筑面积约23.64万平方米。现开设有文、理、工、管、法、艺术、教育、历史8个学科门类20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现有在校学生9675人,现有校内专任教师438人,外聘教师39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320人。现有13个二级学院、2个研究所、11个非实体性科研机构和1个艺术团。拥有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科研团队3个,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突出贡献专家1名,省级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学校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光荣称号,是四川省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围绕“生态、文化、民族”关键点,整合学校现有资源,做好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围绕“生态”组建了生物、化学、智能化、自动化、经济、管理、旅游等专业集群;围绕“文化”组建了音乐、舞蹈、美术、体育、文学与传媒等专业集群;围绕“民族”将四川省羌学研究会、学校民族文化研究所、科学工作院、VR 实验室、藏纸研究中心,四川省高水平科学研究团队(藏羌彝走廊民族文化创意研究团队)、藏汉双语研究中心等组合成为民族学学科平台。根据“突出优势、重点建设、全面推进”的原则,启动校级双一流学科建设工程,初步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主干、艺术和体育学科为优势、藏汉双语学科群为特色、非教师教育类学科为增长点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学校馆藏纸质图书105万册。建有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教学用计算机2000余台,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座位7000余座,校内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实验室61个,实训室88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000余万元。 学校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办学的根本任务;始终坚持本科教育在学校事业中的核心地位;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了“一个目标、两个抓手、三个一体化、四个符合、五个原则”的改革思路,按照“1+N”的模式推进合作办学,按照“就业力、考研率、参加学科竞赛、撰写论文和获得的专利及其转化、专业与岗位匹配以及上岗后未来5年的发展”等五个方面的学生质量要求,狠抓教学建设,制定《振兴本科教育实施方案》,近三年来,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5%,专业相关度为75%,就业满意度为70%,被四川省教育厅授予“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据麦可思调查,升本以来,在校学生对教学工作满意度保持在90%以上,毕业学生对教学满意度保持91%以上。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泰国正大管理学院、泰国碧武里皇家大学、美国芝加哥东西大学、美国北密歇根大学、詹姆斯·麦迪逊大学、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韩国崇实大学等多家国外大学和合作机构签订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协议,泰国正大管理学院·阿坝师范学院研究生部已经挂牌成立,正式启动联合培养硕士、博士工作。学校现有“3+1”本科项目、暑假游学项目、国际交换生项目等学生出国学习项目。学校每年还将推荐优秀大学生到与我校合作的国外高校就读研究生,学校以“汶川+义乌+义乌工商职业学院+阿坝师范学院”的模式合作,按照“一年班、二年专业、三年学院”的思路为阿坝地区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加强特色项目科学研究。在汶川县居民健康指数指标体系构建、《青藏高原环境与山水文化(汶川卷)》的编攥、康养旅游项目策划、基础教育联盟建设、藏羌医药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建有省级科研创新团队3个、校级科研团队12个,近五年来,学校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项任务项目6项,主持教育部社科规划和四川省社科规划、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等各类省、厅级项目220余项,主持校级科研项目近500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00余篇,100 余篇被EI、SCl、ISTP (CPCI) 收录;出版教材、专著140余部,近50项成果获国家相关部委、省级、厅州级奖励,近100项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学校坚持“传承、创新、特色、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着力营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搭建校园文化建设平台,努力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舞蹈表演专业被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批准为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获得四川省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优秀成果二等奖。2013年荣获四川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15年学校荣获四川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6年荣获省级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2017年,学校被评为四川省易班建设示范高校,学校在第十四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中获三等奖2项、优秀指导教师奖1项;在第三届四川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铜奖,在第2018年我校第一届本科学生参加“创青春”大赛中获得了2个金奖、1个银奖、13个铜奖(全省共32项金奖),省内排名第28位。 学校在服务地方和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工作中成绩突出。近三年来,学校教师承担各类横向科研课题6项;与阿坝州人民政府、州科知局、中国卧龙特区管理局、汶川县、黑水县、温州大学等建立了校地校企校际合作关系。其中与阿坝州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教师教育试验区;与汶川县人民政府联合成立汶川县南部片区教育联盟,并共建水磨中学、八一小学、汶川第二幼儿园等12所学校,举办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培训班,管理干部培训班。建立阿坝州科技孵化园,园区入驻企业达42家。成立大熊猫学院、乡村学院,藏纸研究中心、高原无人机研究中心、民族研究所。深度参与阿坝州精准扶贫工作,落实专项经费超过100万元,选派好驻村干部,参与映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推出了《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方法案例》、《熊猫指数》等创新成果。学校积极推广藏羌文化,以藏羌歌舞文化为题材创作的民族组舞、民族歌曲作品,在国际性、全国性、全省性比赛中屡创佳绩,我校主持研究的国家民委“十五”、“十一五” 全国少数民族重点古籍出版项目《羌族释比经典》,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阿坝旧志》获得社会高度认可;学校老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被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采录,专报*及全体政治局委员。我校教师创作的藏族祥巴版画,凸显了极强的民族性、地域性和现代性,一次性被国家美术馆收藏18幅;我校师生创作的大型羌族诗画乐舞“云朵·萨朗姐”获得首届四川艺术节“文华奖”剧目类“剧目奖”和“观众最喜爱剧目奖”,羌族舞蹈“鸽子花开”走进人民大会堂公开展演。 面向未来, 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以“两评估、两转型”为引领,牢记发展使命,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继续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大力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学院而努力奋斗!

羌民族的文化正被消蚀,很多民族习俗正被汉文化所取代,保留的东西已是残缺不全,随着老一辈人的渐渐的离去,羌文化也被黄土一层层的淹没。羌,有自己语言,却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正式如此,文化很难保留都靠老人一辈辈传承下来。羌,在自己的风俗习惯上,在离城市远的地方还在传承古老的仪式,列举比如丧葬仪式,不辞劳苦多远的地方请释比做法,迎接释比仪式,敬酒,烤鼓。打羊皮鼓,老人儿童都向远道而来的随从跪拜相互还礼,出殡,门口踩生鸡蛋,舞鼓。半路给法杖祭酒。释比做法插枪(钢针从鼓羊皮鼓得人的左腮穿到右腮)有图如下。跳羊皮鼓3圈,之后男女老少跳锅庄。亲人跪拜听逝者身前事迹,交代后人(老者(尊者)执行)。葬礼闭,晚上守夜。点明火,围着篝火在起锅庄,连续3日。

羌族生活在中国的四川省岷江流域,有古老的文化传统。羌族舞蹈在民风习俗和群众生活中有重要的意义,每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种植、收割、放牧、狩猎、盖房、治病等活动,羌族人民都要跳舞。从流传至今的羌族舞蹈艺术中,还反映出羌族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汉族、藏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传统的渊源关系。羌族民间舞蹈的形式,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以巫表演为主的祭祀舞──巫舞和“锅庄”(羌语称锅庄为“洒朗”)。

关于羌族文化的主题项目论文

羌族文化的集中展示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被称为有着寻根文化价值的民族。羌族文化对藏缅语族各民族文化有着很大的影响,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我国申报的羌年项目进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天人合一”是羌族人最为崇尚的理念,这种对日月山川、自然万物、乡土和祖先的尊重与崇拜,在羌年这一仪式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的羌年,是集祭祀、歌唱、舞蹈、技巧表演、知识传授、服饰、饮宴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活动。在羌年活动的组织者释比的细心指引下,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举行庄严的祭山仪式,杀羊祭神。然后,村民们会在释比的带领下,跳皮鼓舞和萨朗舞。活动期间,释比吟唱羌族的传统史诗,人们则唱歌、喝酒,尽情欢乐。羌年作为一项社会活动,对于每一个羌族儿女来说具有至高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许多的自然灾害是我们无法预防的,有很多地区就是因为这种无法避免的自然灾害,从而损失了许多的东西。钱财这些身外物我们暂且不提,但是就怕丢失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 那么,下面随我一起来看一下 羌族文化 吧!羌族,是历经千年沧桑依然顽强生存下来的少数民族,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以民族族姓记入甲骨文并始终保存最初族源的最古老民族,被誉为中华民族演化史上的“活化石”。茂县作为全国羌族最大的聚居区,是羌族文化传统保留最为完整的地区,也是羌文化底蕴最厚重的地区,更是羌文化最古朴、最纯真和传承最完美的地方。 “中国古羌城”目标是打造一个国家级羌文化核心展示基地,最终争取成为新的世界文化遗产。羌城的策划和设计则是站在了民族的、世界的、文化的、历史的高度,秉承“保护加传承”和“静态保护+活态传承+产业开发+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依据着整体规划,整体开发,精品打造,一次成型的开发原则,是把羌城作为一项世界精品和一个世界级传世之作来打造,争取在较短时间内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给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作为羌族文化最古朴、最厚重和传承最系统的地区,茂县近年来加大非遗申报、传承、保护力度,加大了对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规划,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普查和保护工作。通过几年的努力,现有《瓦尔俄足》、《羌族碉楼营造技艺》、《羌年》、《羌笛的演奏及制作技艺》等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羌戈大战》、《释比古唱经》、《羌族传统体育-推杆》、《羌族银饰锻造技艺》、《羌族传统编制技艺》、《羌族萨朗》、《羌族婚礼》、《转山会》、《羌族服饰》、《羌族多声部民歌》等10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8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24项,建立了雅都、曲谷、白溪、黑虎、太平、三龙、永和、凤仪镇8个乡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1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 以前,各个文化项目的传承人散居在全县各处,在生产生活的同时要苦练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生活普遍贫苦。有些传承人迫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一门心思赚钱糊口,俗话说“三天不练手生”,这样就难免就导致技艺生疏,同时,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维持生计方面,没有了传授徒弟的闲暇,这就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长此以往该门技艺就面临着失传。 现在,中国古羌城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所有的传承人和非遗项目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家”。不仅解决好了传承人面临的困境,还让羌族非遗在这里绽放光彩。 搭建平台给传承人一个“家” 作为羌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同时也是现实社会中的一员,在最现实的养家糊口问题面前就有不少人犹豫了,同时肩负传承千年古羌文化和养家糊口的重任让不少传承人迷茫过、矛盾过。 “肚子都吃不饱,哪有心思去钻研其他的东西,我们现在把传承人请过来,为他们提供生活补助金,解决他们生活方面的问题,使他们能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专心钻研技艺,同时也很好的保护了羌文化”古羌城的负责人陈海元介绍说。

关于羌族刺绣图案的毕业论文

羌族刺绣是羌族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与羌族特定的历史条件、生存环境、宗教信仰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凸显了羌人强大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情趣,是羌族人民思想、感情、愿望及理想的文化载体。在经济文化产业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羌族刺绣的传承与发展对于进一步了解羌民族的历史文化,认识羌族民间艺术以及振兴羌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

羌绣挑花刺绣的色彩以黑、白对比居多,且多用丝锦线,显得朴素大方、清爽明快。也有用色线挑花,有的飘带全是彩色线分条排列,采用纳花针法,如五色虹霓,色彩斑斓、绚丽夺目。羌族挑花刺绣的仿饰图案是在继承古羌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羌族妇女服饰的领口、袖口、衣襟、托肩等处的纹饰,既是所出土的彩陶陶片纹饰的变异(汶川县姜维城遗址),又与汶、理、茂、北川石棺岩墓土的陶罐口沿下颈部与肩部之装饰压印纹极似,故被称为“缸钵边”。男青年的三角肚篼(俗称肚子)上的纹饰与汶川龙溪出土的西周酒器“青铜鼎”上的纹饰基本一致。妇女围腰上的方形组合纹饰彩绣图案,其用色及图像与敦煌莫高窟之唐代壁画“藻井”无异 。羌族纹饰图案不但生动,而且寓意深刻。如牡丹象征幸福;瓜果、粮食象征丰收;鸟巢象征喜庆;狮、猪等动物象征欢乐;鱼、龙象征吉祥等等。服饰中心的纹样“团团花”为圆形组合;升子印为大方形组合;一颗印为窄边纹样组合;火盆花为宽边大方形团花。角花与边花纹样,有长条形的吊吊花、灯笼花、方格子、万字格、八瓣花、缸钵边、牙签子、树丫子、飞蛾子、合合花等等,对中间的团花起陪衬作用。羌族花纹图案的装饰性很强,无论是妇女的围腰、衣襟、袖口、头帕、枕帕、钱包、香包、鞋底、鞋帮、腰带几乎随处可见。究其装饰部位,均系易损处。既有美化之功效,又能借助密密麻麻的针脚,增强了衣物的耐磨性能,延长使用之寿命,因而具有实用价值与保存价值。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